TWI698895B - 導通切換機構 - Google Patents

導通切換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8895B
TWI698895B TW108138799A TW108138799A TWI698895B TW I698895 B TWI698895 B TW I698895B TW 108138799 A TW108138799 A TW 108138799A TW 108138799 A TW108138799 A TW 108138799A TW I698895 B TWI698895 B TW I6988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ovable terminal
movable
pai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8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0910A (zh
Inventor
陳玠
王法睿
張裕忠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華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華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華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JP2020027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JP6945669B2/ja
Publication of TW202020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0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89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make-before-break operation, e.g. for on-load tap-chan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28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compression or extension of coil springs
    • H01H13/30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compression or extension of coil springs one end of spring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the contact member when the other end is moved by the oper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005Tap change devices
    • H01H9/001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tap cha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0Contact mounted so that its contact-making surface is flush with adjoining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2Knife-and-clip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01H13/0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01H2013/52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using a return spring ac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ctuat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一種導通切換機構包括一容納殼體、一外露於容納殼體的操作推柄、一固定端子組、一可動端子模組、一支桿、及一彈性件。固定端子組固定於容納殼體的底座上。固定端子組具有一對常時接觸端子、一對第一通路端子、及一對第二通路端子;可動端子模組具有第一可動端子、第二可動端子及一絕緣部件。絕緣部件局部地包覆第一可動端子及第二可動端子,第一可動端子與第二可動端子各為一體沖壓成型的結構。第一可動端子與第二可動端子的一端抵接於常時接觸端子,第一可動端子與第二可動端子的一端的另一端可動地接觸於第一通路端子或第二通路端子;彈性件連接於支桿與可動端子模組之間,並透過支桿帶動可動端子模組在外力消失後復歸。

Description

導通切換機構 相關申請案
本發明主張台灣專利申請案第107140798號(申請日:2018年11月16日)的國內優先權,該申請案的完整內容納入為本發明專利說明書的一部分以供參照。
本發明涉及一種導通切換機構,特別是指一種用以切換電路至不同導通狀態的裝置,在常態無外力的狀態下,可提供第一導通狀態,當外力施力操作後可提供第二導通狀態,並且於外力消失後,可自動復位至第一導通狀態。
一般的導通切換機構在外力施力於按鈕後,可以提供一種導通狀態,若導通切換機構要回復至原來的導通狀態,通常需要另外再施力於按鈕。
另外,有的導通切換機構在外力消失後,可自動復位至原來的導通狀態,此種導通切換機構配置有一組固定端子及一組可動端子,可動端子組可滑動地接觸可動端子組,而在不同的導通狀態之間切換。此種導通切換機構通常利用彈簧以提供可動端子組復位的力量,而達成自動復位的功能。然而,可動端子組在滑動的過程,容易因搖動而產生誤差,導致不準確導通的問題。此外,由於可動端子組的結構複雜,通常需要由多個金屬件焊接而成,此種方式在製造上較為繁瑣並且容易產生製造上的誤差。
本發明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導通切換機構,其在於解決至少上述題出的問題,能保持良好的精準度,結構強度可增強。
為達上面所描述的,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方案,提供一種導通切換機構,其包括一容納殼體、一操作推柄、一固定端子組一可動端子模組、一支桿、及一彈性件。所述容納殼體包括一蓋體及一底座,並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底座的頂面設有一對固持件,每一所述固持件的內側面各形成一底座連接部。所述操作推柄的頂端外露於所述蓋體,所述操作推柄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固定端子組固定於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端子組具有一對常時接觸端子、一對第一通路端子、及一對第二通路端子;所述可動端子模組具有第一可動端子、第二可動端子、及一絕緣部件,所述絕緣部件局部地包覆所述第一可動端子及所述第二可動端子,所述第一可動端子與所述第二可動端子各為一體沖壓成型的結構,所述第一可動端子具有一形成於其一端的第一可動接點及一形成於其另一端的第一端子支點部,所述第二可動端子具有一形成於其一端的第二可動接點及一形成於其另一端的第二端子支點部,所述第一端子支點部與所述第二端子支點部抵接於一對所述常時接觸端子,所述第一可動接點與所述第二可動接點可動地接觸於所述一對第一通路端子或所述一對第二通路端子;所述支桿具有一受力部及一支桿連接部,所述受力部能抵接於所述操作推柄的所述底端,所述支桿連接部的前端可轉動地連接於所述底座的所述底座連接部。所述彈性件的一端連接於所述支桿的一部分,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連接於所述可動端子模組的一部分。
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動端子模組的第一可動端子與第二可動端子各為一體沖壓成型的結構,可保持良好的精準度,避免一個可動端子分成兩件式再結合而產生累積公差,並且結構強度可增強。端子支 點部與可動接點與本體部由同一平面延伸,不需要分別沖壓再加以焊接。第一可動端子與第二可動端子的端子支點部與可動接點與本體部由同一平面延伸,一面使可動接點可維持與固定端子組的常態性導通,另一面端子支點部抵接於支點承接部而保持足夠彈性。
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為達成既定目的所採取之技術、方法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圖式,相信本發明之目的、特徵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體之瞭解,然而所附圖式與附件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導通切換機構
10a:蓋體
102:上斜槽
10b:底座
11:結合層
112:熔接斜面
12:固持件
122:底座連接部
10:容納殼體
20:操作推柄
22:推抵部
221:柄部
23:帽套
30:固定端子組
31:第一通路端子
311:第一滑接部
312:第一插腳
32:第二通路端子
321:第二滑接部
322:第二插腳
33:常時接觸端子
331:常時接觸部
332:常時插腳
333:支點承接部
50:可動端子模組
5a:第一可動端子
51a:第一本體部
513:前突部
53a:第一延伸部
52a:第一突出部
522a:第一端子支點部
54a:第一可動接點
55a:橫跨部
551:前端部
552:斜向段
553:後突段
555:組合掛孔
556:弧狀內緣
557:斜向內緣
5b:第二可動端子
51b:第二本體部
53b:第二延伸部
52b:第二突出部
522b:第二端子支點部
54b:第二可動接點
510:凹陷部
5c:絕緣部件
51c:絕緣本體部
512c:導引突塊
57c:止擋件
60:彈性件
70:支桿
71:長形本體
72:受力部
73:支桿連接部
732:弧狀爪部
圖1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的另一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發明的固定端子組與底座的立體分解圖。
圖5A為本發明的可動端子模組的立體分解圖。
圖5B為本發明的可動端子模組的立體組合圖。
圖5C為本發明的可動端子模組的剖視圖。
圖6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移除蓋體及操作推柄)第一導通狀態的立體組合圖。
圖7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移除蓋體及操作推柄)第一導通狀態的俯視圖。
圖8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移除蓋體及操作推柄)第一導通狀態的側視圖。
圖9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第一導通狀態的剖視圖。
圖10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第二導通狀態的剖視圖。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請參考圖1至圖3,分別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的立體圖及立體分解圖。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1包括一容納殼體10、一操作推柄20、一固定端子組30、一可動端子模組50、一彈性件60及一支桿70。接著,細部介紹本發明的各個元件。
容納殼體10包括一蓋體10a及一底座10b,蓋體10a與底座10b共同圍繞形成一容置空間。蓋體10a及底座10b為絕緣材料製成。本發明的蓋體10a及底座10b可以是透過高週波熔接、或雷射、或熱熔等連接方式結合。其中較佳可以用高週波熔接的方式相互結合,藉此可以加強密閉性與防水功能。為達成高週波熔接,請參閱圖2及圖3,底座10b的上面具有一結合層11,結合層11的面積小於底座10b的上表面的面積,結合層11的邊緣形成一熔接斜面112。蓋體10a的底緣形成一上斜槽102,上斜槽102也形成一斜面,上斜槽102的位置與形狀對應於熔接斜面112。本實施例以上下斜面的熔接方式,優點在於對位容易,且接觸面積較大。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於此。
操作推柄20穿過蓋體10a的頂壁,操作推柄20的頂端外露於蓋體10a,操作推柄20的底端延伸至容置空間內。操作推柄20具有一位於底部的推抵部22及一設於推抵部22頂面的柄部221。本實施例還有一帽套23套設於操作 推柄20,並置於蓋體10a的頂面。帽套23較佳為塑膠製成,可使操作推柄20的周圍更為密封,另一面也可提供操作推柄20一些復位的力量。本實施例的底座10b大致呈長方形,沿著其較長的側邊可定義為一縱長方向。如圖2所示,底座10b的頂面設有一對固持件12,用以固持所述固定端子組30。所述一對固持件12相對地位於底座10b的兩側,每一固持件12的內側面各形成一底座連接部122。本實施例的底座連接部122呈圓桿狀,沿著垂直於縱長方向,朝向底座10b內側延伸。
固定端子組30固定於所述底座10b上。本實施例的固定端子組30具有一對常時接觸端子33、一對第一通路端子31、及一對第二通路端子32。如圖3所示,每一對端子左右相對地排列成兩直列,換句話說,每一列各有一個第一通路端子31、一個第二通路端子32及一個常時接觸端子33,沿著底座10b的縱長方向呈直線排列。
請同時參閱圖4,為本發明的固定端子組與底座的分解圖。所述一對第一通路端子31鄰近於所述一對第二通路端子32,並且與所述一對常時接觸端子33相對。每一第一通路端子31具有一第一滑接部311及一第一插腳312,第一滑接部311外露於底座10b的頂面,第一插腳312由第一滑接部311向下延伸且外露於底座10b的底面。第二通路端子32具有一第二滑接部321及一第二插腳322,第二滑接部321外露於底座10b的頂面,第二插腳322由第二滑接部321向下延伸且外露於底座10b的底面。第一滑接部311鄰近於第二滑接部321並且沿著平行於操作推柄20的縱長方向排列。由圖4的角度觀看,第一滑接部311位於第二滑接部321的上方。本實施例的第一滑接部311與第二滑接部321概略呈方形。第二插腳322由第二滑接部321朝遠離第一通路端子31的方向延伸而位於第一通路端子31與常時接觸端子33之間。常時接觸端子33具有一常時接觸部331及一常時插腳332。常時接觸部331與第一滑接部311及第二滑 接部321相對且分別位於底座10b的兩側。第二插腳322位於第一插腳312與常時插腳332之間。本實施例的常時插腳332也是由常時接觸部331朝遠離第一通路端子31的方向延伸,藉此提供該些插腳較寬的插接距離。此外,常時接觸部331還形成一支點承接部333,以供可動端子模組50的一端可動地支撐在支點承接部333。
請參閱圖5A至圖5C,可動端子模組50具有第一可動端子5a、第二可動端子5b及一絕緣部件5c。絕緣部件5c局部地包覆所述第一可動端子5a及所述第二可動端子5b,如圖5B所示。可動端子模組50的製造方式,較佳的,例如,絕緣部件5c可以是利用埋入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第一可動端子5a與第二可動端子5b。本實施例的其中一項特點在於,第一可動端子5a與第二可動端子5b各為一體沖壓成型的結構,只需要一次沖壓彎折即可成型。第一可動端子5a具有一形成於其一端的第一可動接點54a及一形成於其另一端的第一端子支點部522a,第二可動端子5b具有一形成於其一端的第二可動接點54b及一形成於其另一端的第二端子支點部522b。第一端子支點部522a與第二端子支點部522b分別位於底座10b的縱長方向中心線的兩側,第一端子支點部522a與第二端子支點部522b抵接於所述一對常時接觸端子33。第一可動接點54a與第二可動接點54b分別位於底座10b的縱長方向中心線的兩側,第一可動接點54a與第二可動接點54b可動地接觸於所述一對第一通路端子31或所述一對第二通路端子32。
更仔細地的說,可動端子模組50的第一可動端子5a包括一第一本體部51a、一第一突出部52a、一第一延伸部53a及一橫跨部55a。第一本體部51a被包覆於絕緣部件5c,第一突出部52a及第一延伸部53a分別一體成型地由第一本體部51a的向後及向前延伸並且外露於絕緣部件5c。第一突出部52a形成有所述第一端子支點部522a,第一延伸部53a形成有所述第一可動接點54a。 橫跨部55a由第一本體部51a朝向所述第二可動端子5b延伸。另外,可動端子模組50的第二可動端子5b包括一第二本體部51b、一第二突出部52b、及一第二延伸部53b。第二本體部51b被包覆於絕緣部件5c,第二突出部52b及第二延伸部53b分別一體成型地由第二本體部51b的向後及向前延伸並且外露於絕緣部件5c。第二突出部52b形成所述第二端子支點部522b,第二延伸部53b形成所述第二可動接點54b。
本實施例的第一可動端子5a與第二可動端子5b為一體沖壓成型結構的優點在於,製程可以簡化,只需要一次沖壓彎折即可成型。此外,精準度可提高,一體沖壓成型結構可保持良好的精準度,避免因兩件式結合而產生累積公差。再者,結構強度可增強,第一可動端子5a的第一本體部51a與第二可動端子5b的第二本體部51b可進一步設有塑料咬合孔,以加強與絕緣部件5c的結合力。
補充說明,如圖5A所示,其中第一可動端子5a的橫跨部55a形成一組合掛孔555,組合掛孔555外露於所述絕緣部件5c。橫跨部55a的組合掛孔555如圖5A至圖5C所示的水滴狀,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於此,組合掛孔也可以是其他形狀。水滴狀的組合掛孔555包括一弧狀內緣556及二斜向內緣557相連結以圍繞形成所述組合掛孔555,其優點在於,二斜向內緣557可以更良好地限制彈性件60的橫向位移。藉此可動端子模組50在移動過程中更為穩定。
請參閱圖5A及圖5C,第一可動端子5a的所述橫跨部55a還沿一平面朝前延伸形成一前端部551,所述前端部551突出於所述絕緣部件5c。為著加強第一可動端子5a與第二可動端子5b與絕緣部件5c的結合強度,本實施例的第二本體部51b形成一凹陷部510,所述第一可動端子5a的所述橫跨部55a部分延伸至所述凹陷部510內。
橫跨部55a具有一斜向段552及一後突段553,斜向段552傾斜於 第二本體部51b的縱長方向,後突段553連接於斜向段552且平行於第二本體部51b的縱長方向;第一本體部51a形成一前突部513,前突部513平行於第一本體部51a的縱長方向且與後突段553相對,從而形成一T形槽與絕緣部件5c結合。
請再參閱圖2及圖3,支桿70具有一受力部72及一對支桿連接部73,受力部72能抵接於所述操作推柄20的底端,如圖9所示。具體的說,支桿70具有一長形本體71,長形本體71的一端形成受力部72。一對支桿連接部73由長形本體71的中間往兩側呈L形延伸。支桿連接部73的前端可轉動地連接於底座10b上的底座連接部122。本實施例的支桿70可以是由剛性材料製成,例如金屬板,然而本發明不限制於此。
本實施例的支桿連接部73前端形成分叉狀,具有一對弧狀爪部732。所述一對弧狀爪部732可以是由支桿連接部73的前端經加工成型,分開成兩片並經彎折而成。底座連接部122呈圓桿狀,所述一對弧狀爪部732夾持於圓桿狀的底座連接部122,以致於支桿連接部73可以沿著底座連接部122轉動。所述一對弧狀爪部732的長度涵蓋範圍超過圓桿狀的底座連接部122的一半圓柱狀表面,連結非常穩固。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於此。
所述彈性件60可以是彈簧或其他具有彈性的元件等,本實施例為一拉伸彈簧。彈性件60的一端連接於所述支桿70的一部分,所述彈性件60的另一端連接於所述可動端子模組50的一部分。彈性件60的一端連接於所述組合掛孔555。
如圖6至圖8所示,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移除蓋體及操作推柄)第一導通狀態的立體組合圖、俯視圖及側視圖。本發明組合的過程概述如下,首先,將彈性件60的兩端分別連接於支桿70與可動端子模組50。然後,將可動端子模組50的後端,也就是第一可動端子5a的第一端子支點部522a與 第二可動端子5b的第二端子支點部522b,卡接於常時接觸端子33的支點承接部333。並且,使可動端子模組50的後端,也就是第一可動接點54a與第二可動接點54b,向下滑動地夾持第一通路端子31。接著,將支桿70的後端,也就是支桿70的受力部72,稍微向後拉動,使支桿連接部73的一對弧狀爪部732夾持於固持件12的圓桿狀底座連接部122。
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的運作方式,概略的介紹如下,當操作推柄20受外力下壓時,操作推柄20的底部下壓該支桿70的一端以帶動可動端子模組50,同時使彈性件60拉伸而積蓄一股彈力,可動端子模組50的可滑動端滑動地接觸固定端子組30的一可導通的部位,從而形成一種導通狀態。當外力消失時,操作推柄20與支桿70受到彈性件60的彈力拉動而回復至受力前的狀態,同時帶動可動端子模組50,可動端子模組50的可滑動端滑動地接觸固定端子組30的另一可導通的部位,從而形成另一種導通狀態。
如圖6及圖8所示的,為本發明的導通切換機構的第一導通狀態,第一可動端子5a的第一可動接點54a與第二可動端子5b的第二可動接點54b位於較高的位置,也就是分別接觸於第一通路端子31的第一滑接部311與第二通路端子32的第二滑接部321。
補充說明,本實施例在可動端子模組50的絕緣部件5c的絕緣本體部51c的後端向上突出一對止擋件57c,分別靠近第一端子支點部522a與第二端子支點部522b。止擋件57c的位置對應於常時接觸端子33的位置。在圖6及圖8的第一導通狀態,止擋件57c可抵接於常時接觸端子33,可限制可動端子模組50向後翻轉的角度(也就是依圖8的順時針方向翻轉),避免第一可動接點54a與第二可動接點54b意外離開第一通路端子31。
本實施例在圖6及圖8的狀態,為導通切換機構1未受到外力的狀態,在本實施例被定義為第一導通狀態。操作推柄20未受到外力下壓,支桿 70以支桿連接部73的前端(也就是一對弧狀爪部732)為支點,受到彈性件60的拉力,支桿70的受力部72被向上拉而靠近可動端子模組50。可動端子模組50沿著第一可動端子5a的第一端子支點部522a與第二可動端子5b的第二端子支點部522b為支點,並藉著彈性件60的拉力,第一可動接點54a與第二可動接點54b(圖9未能顯示第二可動接點54b)位置較高而接觸第一通路端子31的第一滑接部311。換句話說,第一導通狀態是可動端子模組50將常時接觸端子33電連接於第一通路端子31,而形成第一種通路(pathway)。
如圖8所示,並請參閱圖2及圖3,可動端子模組50的絕緣部件5c底部還有二突出的導引突塊512c。每一導引突塊512c略呈三角柱狀,導引突塊512c可引導所述可動端子模組50在向下移動時,使絕緣部件5c定位於底座10b的固持件12,也就是固持件12最外面的兩側壁,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的一對弧狀爪部732夾持於圓桿狀的底座連接部122,支桿連接部73可以沿著底座連接部122轉動,下方的弧狀爪部732抵接於底座連接部122的底端同時也提供定位的作用。
當導通切換機構1受到外力,如圖9所示,外力施加於操作推柄20,而形成為圖10的狀態,在本實施例可被定義為第二導通狀態。操作推柄20下壓支桿70後端的受力部72,支桿70沿著圖9的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帶動可動端子模組50。可動端子模組50以第一端子支點部522a及第二端子支點部522b為支點,而沿著圖9的逆時針方向旋轉。可動端子模組50的第一可動接點54a與第二可動接點54b向下移動而接觸第二通路端子32的第二滑接部321,從而形成第二導通狀態。過程中,彈性件60被拉伸而積蓄一股彈力。換句話說,第二導通狀態是可動端子模組50將常時接觸端子33電連接於第二通路端子32,而形成第二種通路(pathway)。
當外力消失時,由圖10的狀態移動成圖9的狀態,操作推柄20 與支桿70受到彈性件60的彈力拉動而回復至受力前的狀態,換句說話,支桿70的受力部72向上翻轉,也就是沿著逆時針方向移動。彈性件60同時帶動可動端子模組50,可動端子模組50以第一端子支點部522a及第二端子支點部522b為支點,而沿著向上(順時間方向)移動,可動端子模組50前端的第一可動接點54a與第二可動接點54b滑動地接觸第一通路端子31的第一滑接部311,從而回覆至第一導通狀態,如圖9所示。
本發明的特點及功能至少在於,可動端子模組50的第一可動端子5a與第二可動端子5b各為一體沖壓成型的結構。端子支點部與可動接點與本體部由同一平面延伸,不需要分別沖壓再加以焊接。本實施例的第一可動端子5a與第二可動端子5b較佳的可利用彈性較佳的銅合金或其他高強度的導電材料製成,端子支點部與可動接點與本體部由同一平面延伸,一面使可動接點可維持與固定端子組的常態電連接,另一面端子支點部抵接於支點承接部333而保持足夠彈性。本實施例的兩個可動端子的一體沖壓成型結構可保持良好的精準度,避免一個可動端子分成兩件式再結合而產生累積公差,並且結構強度可增強。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導通切換機構............. 1 容納殼體................... 10 蓋體......................... 10a 底座......................... 10b 上斜槽...................... 102 操作推柄................... 20 帽套......................... 23 固定端子組................ 30 第一通路端子............. 31 第二通路端子............. 32 常時接觸端子............. 33 可動端子模組............. 50 第一可動端子............. 5a 第二可動端子............. 5b 絕緣部件................... 5c 導引突塊...................... 512c 彈性件...................... 60 支桿......................... 70 長形本體................... 71 受力部...................... 72 支桿連接部................ 73 弧狀爪部................... 732

Claims (9)

  1. 一種導通切換機構,包括:一容納殼體,所述容納殼體包括一蓋體及一底座,並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底座的頂面設有一對固持件,每一所述固持件的內側面各形成一底座連接部;一操作推柄,所述操作推柄的頂端外露於所述蓋體,所述操作推柄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間內;一固定端子組,固定於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端子組具有一對常時接觸端子、一對第一通路端子、及一對第二通路端子;一可動端子模組,所述可動端子模組具有第一可動端子、第二可動端子、及一絕緣部件,所述絕緣部件局部地包覆所述第一可動端子及所述第二可動端子,所述第一可動端子與所述第二可動端子各為一體沖壓成型的結構,所述第一可動端子具有一形成於其一端的第一可動接點及一形成於其另一端的第一端子支點部,所述第二可動端子具有一形成於其一端的第二可動接點及一形成於其另一端的第二端子支點部,所述第一端子支點部與所述第二端子支點部抵接於一對所述常時接觸端子,所述第一可動接點與所述第二可動接點可動地接觸於所述一對第一通路端子或所述一對第二通路端子;一支桿,所述支桿具有一受力部及一支桿連接部,所述受力部能抵接於所述操作推柄的所述底端,所述支桿連接部的前端可轉動地連接於所述底座的所述底座連接部,其中所述支桿連接部的前端呈分叉狀而具有一對弧狀爪部,所述底座連接部呈圓桿狀,所述一對弧狀爪部夾持於所述底座連接部,以致於所述支桿連接部能沿著所述底座連接部轉動;以及一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連接於所述支桿的一部分,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連接於所述可動端子模組的一部分。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通切換機構,其中所述可動端子模組的所述第一可動端子包括一第一本體部、一第一突出部、一第一延伸部及一橫跨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別一體成型地由所述第一本體部的向後及向前延伸並且外露於所述絕緣部件,所述第一突出部形成所述第一端子支點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所述第一可動接點,所述橫跨部由所述第一本體部朝向所述第二可動端子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可動端子的所述橫跨部形成一組合掛孔,所述組合掛孔外露於所述絕緣部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連接於所述組合掛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導通切換機構,其中所述橫跨部的所述組合掛孔呈水滴狀,包括一弧狀內緣及二斜向內緣相連結以圍繞形成所述組合掛孔,所述二斜向內緣限制所述彈性件的橫向位移。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導通切換機構,其中所述第一可動端子的所述橫跨部還沿一平面朝前延伸形成一前端部,所述前端部突出於所述絕緣部件。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導通切換機構,其中所述可動端子模組的所述第二可動端子包括一第二本體部、一第二突出部、及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別一體成型地由所述第二本體部的向後及向前延伸並且外露於所述絕緣部件,所述第二突出部形成所述第二端子支點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形成所述第二可動接點;其中所述第二本體部形成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可動端子的所述橫跨部部分延伸至所述凹陷部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導通切換機構,其中所述橫跨部具有一斜向段及一後突段,所述斜向段傾斜於所述第二本體部的縱長方向,所述後突段連接於所述斜向段且平行於所述第二本體部的縱長方向;所述第一本體部形成一前突部,所述前突部平行於所述 第一本體部的縱長方向且與所述後突段相對,從而形成一T形槽與所述絕緣部件結合。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通切換機構,其中所述一對第一通路端子鄰近於所述一對第二通路端子,所述第一通路端子具有一第一滑接部及一第一插腳,所述第二通路端子具有一第二滑接部及一第二插腳,所述第一滑接部鄰近於所述第二滑接部並且沿著平行於所述操作推柄的縱長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插腳由所述第二滑接部朝遠離所述第一通路端子的方向延伸而位於所述第一通路端子與所述常時接觸端子之間,所述常時接觸端子具有一常時接觸部及一常時插腳,所述常時接觸部相對於所述第一滑接部及所述第二滑接部,所述第二插腳位於所述第一插腳與所述常時插腳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導通切換機構,其中所述常時接觸部形成一支點承接部,所述第一可動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支點部與所述第二可動端子的所述第二端子支點部卡接於所述支點承接部。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通切換機構,其中所述容納殼體的所述蓋體的底緣形成一上斜槽,所述底座的上面具有一結合層,所述結合層的邊緣形成一熔接斜面,所述結合層的面積小於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面積,所述上斜槽的位置與形狀對應於所述熔接斜面而彼此熔接。
TW108138799A 2018-11-16 2019-10-28 導通切換機構 TWI698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7770A JP6945669B2 (ja) 2018-11-16 2020-02-21 スイッチ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0798 2018-11-16
TW107140798 2018-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0910A TW202020910A (zh) 2020-06-01
TWI698895B true TWI698895B (zh) 2020-07-11

Family

ID=7072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8799A TWI698895B (zh) 2018-11-16 2019-10-28 導通切換機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7760B2 (zh)
JP (1) JP6945669B2 (zh)
CN (1) CN111199838B (zh)
TW (1) TWI6988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8414B (zh) * 2018-05-29 2023-05-23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DE112021003355T5 (de) * 2020-06-24 2023-04-06 Alps Alpine Co., Ltd. Auswahlscha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4768A (ja) * 1997-05-30 1998-12-18 Nippon Kaiheiki Kogyo Kk 傾動形スイッチ
JP2007157644A (ja) 2005-12-08 2007-06-21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JP4730171B2 (ja) 2006-03-30 2011-07-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JP5088264B2 (ja) 2008-08-05 2012-12-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EP2738782B1 (en) 2008-09-22 2017-06-14 Alps Electric Co., Ltd. Switch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nap action mechanism
CN202695237U (zh) * 2012-07-13 2013-01-23 尹光雄 一种微动开关
CN203232832U (zh) * 2013-04-18 2013-10-09 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开关
CN203232833U (zh) * 2013-04-18 2013-10-09 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开关
CN103762114B (zh) * 2013-11-11 2016-09-07 仝达机电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微动开关
JP5954450B1 (ja) 2015-02-23 2016-07-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CN204946769U (zh) * 2015-10-15 2016-01-06 仝达机电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微动开关
EP3166121B1 (en) * 2015-11-03 2019-03-27 C&K Components SAS Electrical pushbutton switch
CN205177665U (zh) * 2015-11-30 2016-04-20 惠州市弘宝电器有限公司 微动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9838B (zh) 2022-03-01
US20200161063A1 (en) 2020-05-21
US10867760B2 (en) 2020-12-15
JP2021068692A (ja) 2021-04-30
TW202020910A (zh) 2020-06-01
CN111199838A (zh) 2020-05-26
JP6945669B2 (ja) 202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140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US7390208B1 (en)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TWI698895B (zh) 導通切換機構
US2012005273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 intensity contacts
JP6058632B2 (ja)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TW201921805A (zh) 連接器端子組件以及連接器
US7329821B2 (en) Sealed pushbutton switch
JP2015103372A (ja) コネクタ
JP6888927B2 (ja) 導体接続端子
US7775821B2 (en) Socket for burn-in tests
US749774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lastic arms of terminals extending slantingly upwards
TWM307216U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5074179B2 (ja) コンタクト部材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6931223B2 (ja) 端子、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US673665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retention mechanism
JP2018200777A (ja) 端子モジュール
JP2013093133A (ja) コネクタ端子
US20050224330A1 (en) Push-button switch with improved movable contact
JPH11126667A (ja) 電気コンタクト
JP3956806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US2013003499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20149806A (ja) 導通切換機構
JP3208179U (ja)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US914797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moval mechanism
KR101438582B1 (ko) 고전류 전기 커넥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