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7012B - 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7012B
TWI697012B TW107134427A TW107134427A TWI697012B TW I697012 B TWI697012 B TW I697012B TW 107134427 A TW107134427 A TW 107134427A TW 107134427 A TW107134427 A TW 107134427A TW I697012 B TWI697012 B TW I6970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nt messaging
user
application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4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3392A (zh
Inventor
康仕仲
古凱元
曾逸群
劉庭如
劉仲凱
Original Assignee
智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智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智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4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7012B/zh
Priority to CN201910919476.8A priority patent/CN11108133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3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3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012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包含:後端伺服器,其包含數位資料庫;護理端裝置,其經由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護理端應用程式;以及使用者端裝置,其經由該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使用者端應用程式,該使用者端應用程式經配置係透過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作為使用介面而提供給使用者操作。

Description

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尤其是一種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近年來行動裝置技術與裝置本身的迅速普及,加上網際網路包含電腦網路(computer network)技術與電信(telecommunication)技術的進步,使得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IM)成為一門非常成熟的技術,甚至已經形成一個產業,IM行動應用程式(App)也幾乎成了每一台行動裝置,從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到筆記型電腦所必備的一支基本App,現今可說每台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上都安裝有這類的IM App,常見的IM App有Line、WeChat、Skype、WhatsApp等等。
所謂「即時通訊(IM)」是指允許兩個人、或者多人,能夠即時傳遞文字、影像、語音、視訊、訊息、檔案,而進行雙邊或者多邊之實時(real time)通訊,IM多以網站、網頁、電腦軟體或者App的方式具體呈現,以軟體即服務(SaaS)、平台即服務(PaaS)的方式向終端使用者提供服務,現今IM服務皆採用VoIP技術先將語音處理為數位封包,並取道際網路協定(IP)來傳輸與通訊,因而繞過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使得使用IM服務所需的通訊費用相對傳統語音通話服務變得十分便宜,也直接造成IM App的迅 速普及,使得人與人之間產生更緊密的連結,在溝通上也能更加簡便、有效率、與即時。
現今IM App的使用方式大致分為使用者對使用者對話(user to user)、或者群組對話(group talk),大部分IM App使用者都是把IM App拿來聊天(群聊)、聯絡事情、通話、分享資訊等,大致上是當作傳統電話的便宜替代品,但是IM App本身還有許多特點,包含即時通知、高滲透率、高連結度等,從技術角度而言,IM App所擁有的這些特點其實尚未充分發揮,而這些特點可為IM App帶來更多功能性應用的可能,加上現今IM App都提供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讓使用者可以輕易介入而開發相關應用,這些特點都足以讓IM App進一步成為一項強而有力的應用工具。
職是之故,申請人鑑於習用技術的缺點,經過悉心試驗與研究,並一本鍥而不捨之精神,終構思出本案「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能夠克服上述缺點,以下為本發明之簡要說明。
本發明提出一種架構在即時通訊IM應用程式上的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化身為IM上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充分發揮IM的便利性,透過一系列溫馨、簡單的對話,將原本繁瑣、複雜、冷冰冰、又高度專業的護理事務,轉換成簡單、人人都可理解的方式來進行,本發明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可以化身的聊天機器人,對病患、長者來說就像一位隨身智慧助理,能執行各種行動護理功能,但又保持簡單、與高度便利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包含:後端伺服器, 其包含數位資料庫;護理端裝置,其經由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護理端應用程式,該護理端應用程式之一部分經配置係透過第一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作為使用介面而提供給工作人員操作;以及使用者端裝置,其經由該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使用者端應用程式,該使用者端應用程式經配置係透過第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作為使用介面而提供給使用者操作。
本發明進一步提出一種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包含:後端伺服器,其包含數位資料庫;護理端裝置,其經由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護理端應用程式;以及使用者端裝置,其經由該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使用者端應用程式,該使用者端應用程式經配置係透過第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作為使用介面而提供給使用者操作。
100‧‧‧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110‧‧‧後端伺服器
120‧‧‧機構端裝置
121‧‧‧機構端應用程式
126‧‧‧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
1261‧‧‧即時生命徵象儀錶板介面
127‧‧‧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
1271‧‧‧異常通報介面
1272‧‧‧統計分析通報介面
128‧‧‧三班會報模組
1281‧‧‧交班介面
130‧‧‧家人端裝置
131‧‧‧家人端應用程式
136‧‧‧健康資料管理模組
137‧‧‧個人健康檔案模組
138‧‧‧健康紀錄上傳模組
140‧‧‧網際網路
第1圖係揭示本發明行動護理資訊系統之系統架構示意圖;第2圖係揭示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之介面示意圖;第3圖、第4圖與第5圖係揭示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之介面示意圖;第6圖係揭示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之群體統計之介面示意圖;第7圖係揭示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三班會報模組之介面示意圖; 第8圖與第9圖係揭示本發明機構端IoT感測器應用程式之介面示意圖;第10到14圖係揭示本發明家人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健康資料管理模組之介面示意圖;第15與16圖係揭示本發明家人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個人健康檔案模組之介面示意圖;以及第17圖係揭示本發明家人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健康紀錄上傳模組之介面示意圖。
本發明將可由以下的實施例說明而得到充分瞭解,使得熟習本技藝之人士可以據以完成之,然本發明之實施並非可由下列實施案例而被限制其實施型態;本發明之圖式並不包含對大小、尺寸與比例尺的限定,本發明實際實施時其大小、尺寸與比例尺並非可經由本發明之圖式而被限制。
本文中用語“較佳”是非排他性的,應理解成“較佳為但不限於”的開放式用語,不具有限制性含義,不排除其它特徵或步驟;任何說明書或請求項中所描述或者記載的任何步驟可按任何順序執行,而不限於請求項中所述的順序;本發明的範圍應僅由所附請求項及其均等方案確定,不應由實施方式示例的實施例確定;本文中用語“包含”及其變化出現在說明書和請求項中時,是一個開放式的用語,不具有限制性含義,並不排除其它特徵或步驟。
第1圖係揭示本發明行動護理資訊系統之系統架構示意圖;如第1圖所揭示,本發明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100包含有後端伺服器110、在 機構端之機構端裝置(護理端裝置)120、在家人端之家人端裝置(使用者端裝置)130等,三項裝置彼此之間透過有線或者無線網際網路140而相互連結,並可彼此交換資料,後端伺服器110上包含有數位資料庫,可供儲存來自機構端裝置與家人端裝置的數位資料。
機構端裝置(護理端裝置)120上安裝有並執行一支機構端應用程式(護理端應用程式)121,家人端裝置(使用者端裝置)130上則安裝有並執行一支家人端應用程式(使用者端應用程式)131,機構端應用程式121包含三個主要部分,第一主要部分較佳是以網站、網頁、電腦軟體或者App的方式具體呈現,也可採軟體即服務(SaaS)、平台即服務(PaaS)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服務,此部分機構端應用程式121之詳細技術揭露與內容,請參閱本案申請人於107年09月28日所申請發明名稱「基於語彙分析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以及使用其之智慧護理資訊平台」之中國民國發明專利申請第107134372號,其內容在此全完併入本案,有如在此提出。
而機構端應用程式121之第二主要部分,較佳是建構在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IM)上的一支聊天機器人(Chatbot),而第三主要部分則是一支安裝在機構端裝置120上的一支機構端IoT感測器應用程式;本發明家人端應用程式131較佳也是建構在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IM)上的一支聊天機器人(Chatbot),所謂「即時通訊(IM)」是指允許兩個人、或者多人,能夠即時傳遞由文字、影像、語音、視訊、訊息、檔案、或其組合所形成的訊息,而進行雙邊或者多邊之實時(real time)通訊,IM多以網站、網頁、電腦軟體或者App的方式具體呈現,以軟體即服務(SaaS)、平台即服務(PaaS)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服務。
依照國際開放式系統互連通訊參考模型(OSI/RM)架構的定義,本發明機構端應用程式121、以及家人端應用程式131,都是屬於在OSI/RM架構的第7層(應用層)上的軟體應用服務,在第7層的軟體應用服務可以自由選用第4層傳輸層中的各式通訊協定、在第3層網路層形成資料封包並決定傳輸路徑、通過第2層資料連結層加上邏輯鏈路控制(LLC)與媒體存取控制(MAC)後,與位在第1層實體層上的各項裝置、設備與元件,包含後端伺服器110、機構端裝置120、家人端裝置130等建立所需之雙向連結。
在本實施例,本發明機構端應用程式121之第二主要部分較佳是以建構在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IM)上的一支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包含幾個主要模組: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126、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127、三班會報模組128等。
第2圖係揭示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之介面示意圖;對於機構端的工作人員而言,機構中所有護理對象之生命徵象之即時掌握與判斷,為機構端工作人員的最重要的工作重點之一,生命徵象指標包含例如:體溫、心跳、呼吸、血壓、血氧、疼痛等數值,因此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能夠使用如第2圖所揭示的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126的即時生命徵象儀錶板介面1261,將機構中所有護理對象之即時(real time)生命徵象,推播到機構中每一位相關的工作人員所擁有的機構端裝置,通常是智慧手機、或者平板裝置等,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上,例如Line上,讓機構中所有相關工作人員都能隨時掌握護理對象之生命徵象現況,對護理工作人員而言,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126是一個十分實用與便利的功能。
第3圖、第4圖與第5圖係揭示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之介面示意圖;當護理對象的生命徵象數值出現緊急的異常況狀時,也是護理工作人員必須能夠第一時間掌握的工作重點,但是通常護理對象之人數眾多,每一位護理工作人員實在無法在第一時間立即發現某護理對象之某生命徵象指標出現緊急異常狀況,因此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之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127,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案,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127隨時掃描與監視每一位護理對象之每一項生命徵象的數值,如果超出某個區間範圍時,再依照超出的程度向工作人員即時發出不同緊急程度的異常通報,以利工作人員能在第一時間立即進行適當處置。
本發明生命徵象指標緊急程度的門檻條件之設計,係完整參考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之長期研究結果而設計,本發明設計出即時通知的發報時機,以使機構中護理工作人員、甚至管理階層,能克服習用資訊傳遞延遲之劣勢,即時關注出現異常狀況之護理對象,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127透過如第3與4圖所揭示的異常通報介面1271,當機構中有護理對象之生命徵象指標之數值超出某個區間範圍時,將立即發出通報到機構中每一位相關的工作人員所擁有的機構端裝置,常見如智慧手機、或者平板裝置等,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上,例如Line上,讓機構中所有相關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就掌握某護理對象已經出現緊急生命徵象情況需要立即處置,第5圖則揭示異常通報介面1271上所使用的小圖示的細節。
舉例來說,本發明透過資訊人員與護理人員合作建立的照護知識對照表,本發明系統可以依據不同資料輸入狀況,依條件發送給機構 管理者對應之訊息,並預警住民健康可能發展的趨勢,系統也會依據不同條件門檻,發送給機構可轉傳給家屬的訊息範本,使照護資訊能與家人同步,透過溝通來增強照護信任關係。
案例一:情境感知訊息/仁康護家目前LINE通報門檻
Figure 107134427-A0101-12-0008-1
案例二:情境感知訊息/北護(參考TTAS急診檢傷急迫分級量表)
(一)數值門檻
Figure 107134427-A0101-12-0008-2
Figure 107134427-A0101-12-0009-3
(二)通報機制
不穩、緊急區間請參考數值門檻。
1.第一層次通報「護理師」。
1.1連續兩次(及以上)測量,當心跳、血壓同時都「不穩」時。
1.2連續兩次(及以上)測量,當心跳呈現「不穩」時。
1.3連續兩次(及以上)測量,當體溫、呼吸或血氧任一「不穩」時。
2.第二層次通報「醫師、主管」。
2.1第一次(及以上)測量,當心跳、血壓同時都「異常」時。
2.2第一次(及以上)測量,當心跳呈現「異常」時。
2.3第一次(及以上)測量,當體溫、呼吸或血氧任一「異常」時。
3.第三層次通報「家屬」(系統產生通報文本,使機構主管給修改後轉發給家屬或相關關係人)
3.1第三次(及以上)測量,當心跳、血壓同時都「緊急」時。
3.2第三次(及以上)測量,當心跳呈現「緊急」時。
3.3第三次(及以上)測量,當體溫、呼吸或血氧任一「緊急」時。
(三)指標嚴重度加權
配分依指標反映嚴重程度給分:體溫(1-6分)、呼吸/血氧 (7-24分)、血壓(20-40分)、心跳(30-50分)。
Figure 107134427-A0101-12-0010-5
(四)護理措施
Figure 107134427-A0101-12-0011-6
第6圖係揭示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之群體統計之介面示意圖;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127也可以對全機構內所有護理對象進行整體統計分析,並透過統計分析通報介面1272,將統計結果發送到每一位相關的工作人員所擁有的機構端裝置,例如智慧手機、或者平板裝置等,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上,例如Line上;因此利用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的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126、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127,工作人員就從遠端就可以直接掌握每個護理對象的生命徵象現況,也可即時得知生理狀況需進一步監控或處置之特定護理對象。
護理機構之護理工作人員,一般是將全天24小時拆分為三組連續的輪班時段,每班工作人員須工作8小時,以全天24小時不間斷照顧護理對象,因此每一班工作人員之間的護理資訊的交接,就變得至關重要,因此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能夠在下一輪班時段快要開始前,彙整上一輪班時段內各種的重要資訊,在摘要後自動發送到下一輪班時段工作人員的機構端裝置,例如智慧手機、或者平板裝置等,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上,例如Line上,讓下一班工作人員能夠迅速進入狀況,且不會遺漏緊急、或者重要之資訊。
第7圖係揭示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三班會報模組之介面示意圖;舉例來說,如第7圖所揭示,本發明機構端即時通訊機器人每隔八小時一班的時間,會自動統計狀況名單,並透過三班會報模組128之交班介面1281,將重點交班訊息發送到工作人員手機上,可強化交班時的資訊交換、以及遠端主管對現場狀況的掌握度。
第8圖與第9圖係揭示本發明機構端IoT感測器應用程式之介面示意圖;本發明機構端應用程式121之第三主要部分,較佳是一支安裝在機構端裝置120上的一支機構端IoT感測器應用程式,其較佳透過藍芽、或者Wi-Fi等無線通訊模組,與各種生命徵象感測裝置或者設備連結,而即時取得護理對象的生命徵象指標數值,除了同步上傳更新後端伺服器110的數位資料庫外,還可即時傳送給即時通訊機器人,作為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126、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127的原始輸入資料。
站在機構端的相對面者就是家人端,身為護理對象的親屬們,對於無法隨時/即時接收到護理機構內護理對象的生理、生活及健康資 訊,總是容易感到不安,總會擔心護理對象是否有被悉心照料,因此本發明家人端應用程式131,針對普通使用者為主的家人端,以聊天機器人(Chatbot)的形式,隨時向護理對象的家人更新/通報護理對象的最新生理、生活及健康資訊,讓護理對象的家人可以輕易掌握護理對象的健康狀況,全天關心不中斷。
在本實施例,本發明家人端應用程式131較佳是建構在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IM)上的一支家人端IM機器人,本發明家人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包含幾個主要模組:健康資料管理模組136、個人健康檔案模組137、健康紀錄上傳模組138等,本發明將家人端應用程式131之家人端即時通訊機器人這個角色,創造成一個充滿同理心的機器人角色(Empathy Chatbot),並設定一個令使用者覺得安心的名字-安安-,這個IM機器人安安,會以擬人化方式、並採用對話情境,來為使用者提供一系列功能與服務。
第10到14圖係揭示本發明家人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健康資料管理模組之介面示意圖;本發明家人端應用程式131之健康資料管理模組136,會以同理心IM機器人的方式呈現,如第10圖所揭示,機器人安安會站在護理對象、與其親屬之角度,以親和的對話、配合非常簡便的記錄方式,引導使用者按時進行健康紀錄,並如第11與12圖所揭示,機器人安安提供使用者查詢過去健康紀錄,且可以對使用者的歷史健康紀錄進行分析,並如第13圖所揭示,機器人安安運用一系列選單配合親和的對話,引導並激勵使用者對自我、或是健康觀念的關注,最後如第14圖所揭示,機器人安安,也就是健康資料管理模組136,會將使用者的健康紀錄,回報給機構端。
在本實施例,健康資料管理模組136內建的常規紀錄涵蓋 了:生命徵象紀錄、血糖紀錄、胰島素紀錄、用藥計畫、給藥紀錄、體重紀錄等項目,但也允許使用者自訂、或新增其他項目。
小結來說,本發明將枯燥的健康資料管理模組136,設計為一個在即時通訊例如LINE上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藉由LINE的高使用率,讓使用者可以非常便利的隨身操作,LINE Chatbot也會提醒家中健康長輩定期測量血壓等健康資訊,或確認服藥狀況、預約回診,使家人或陪伴者輕鬆協助長輩的健康管理,本發明將健康資料管理模組136等於是一個居家健康管理小幫手。
第15與16圖係揭示本發明家人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個人健康檔案模組之介面示意圖;本發明家人端應用程式131之個人健康檔案模組137,一樣是以同理心IM機器人-安安-的方式呈現,如第15與16圖所揭示的,與使用者間透過親切、溫馨的對話,讓使用者在輕鬆對話之間就完成個人健康檔案的建立,這樣的方式尤其適合高齡者,因為本發明家人端應用程式131之個人健康檔案模組137將從高齡者的所有互動過程中,包括透過與家人簡短資訊的問答,蒐集專屬於高齡者的個人生命檔案,例如:飲食喜好、生命重要事件等,可突出個體獨特價值,增進工作人員對高齡者的了解,藉此提供對應的情感支持與互動基礎。
在本實施例,個人健康檔案模組137內建的健康管理項目涵蓋了:長輩檔案、表單輸出、健康儀表板、檔案限時分享,但也允許使用者自訂、或新增其他項目。
小結而言,擬人化的個人健康檔案模組137,會從與家人或照護者的LINE簡單互動,蒐集護理對象關於喜好、習慣、生活經驗等難以 量化的資訊,自動建立護理對象的個性檔案(profile),讓不同工作人員都能掌握互動細節。
第17圖係揭示本發明家人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健康紀錄上傳模組之介面示意圖;如家中長輩要到外就醫,家人端即時通訊機器人其健康紀錄上傳模組138,可將平日累積的健康紀錄生成臨時電子檔,讓指定對象在限定時間內查閱,而當變更工作人員時,護理對象、親屬也可輕易授權轉移,使健康照護紀錄不中斷。
簡言之,在家人端的家人端應用程式131,較佳是建構在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IM)上的一支使家人端IM機器人,可將原本繁瑣、複雜、冷冰冰、又高度專業的護理事務,以簡單、人人都可理解的方式來進行,家人端應用程式131化身的LINE Chatbot,就像一位隨身智慧助理,能執行生命徵象異常通知、定期健康測量、服藥複診提醒、家人行事曆、機構遠端監控等功能。
本發明以上各實施例彼此之間可以任意組合或者替換,從而衍生更多之實施態樣,但皆不脫本發明所欲保護之範圍,茲進一步提供更多本發明實施例如次:
實施例1:一種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包含:後端伺服器,其包含數位資料庫;護理端裝置,其經由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護理端應用程式,該護理端應用程式之一部分經配置係透過第一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作為使用介面而提供給工作人員操作;以及使用者端裝置,其經由該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使用者端應用程式,該使用者端應用程式經配置係透過第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作為使用介面而 提供給使用者操作。
實施例2:如實施例1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護理端應用程式還包含以軟體即服務(SaaS)方式、或者平台即服務(PaaS)方式提供服務的部分,以及安裝在該護理端裝置上的一護理端感測器應用程式。
實施例3:如實施例1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護理端應用程式還包含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以及三班會報模組。
實施例4:如實施例1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使用者端應用程式還包含健康資料管理模組、個人健康檔案模組、以及健康紀錄上傳模組。
實施例5:如實施例4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健康資料管理模組提供生命徵象紀錄、血糖紀錄、胰島素紀錄、用藥計畫、給藥紀錄、以及體重紀錄其中之一。
實施例6:如實施例1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第一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係為Line即時通訊應用程式、WeChat即時通訊應用程式、Skype即時通訊應用程式、WhatsApp即時通訊應用程式。
實施例7:如實施例1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第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係為Line即時通訊應用程式、WeChat即時通訊應用程式、Skype即時通訊應用程式、WhatsApp即時通訊應用程式。
實施例8:如實施例1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護理端裝置係為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者智慧型手機。
實施例9:如實施例1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使用 者端裝置係為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者智慧型手機。
實施例10:一種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包含:後端伺服器,其包含數位資料庫;護理端裝置,其經由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護理端應用程式;以及使用者端裝置,其經由該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使用者端應用程式,該使用者端應用程式經配置係透過第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作為使用介面而提供給使用者操作。
本發明各實施例彼此之間可以任意組合或者替換,從而衍生更多之實施態樣,但皆不脫本發明所欲保護之範圍,本發明保護範圍之界定,悉以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者為準。
136‧‧‧健康資料管理模組

Claims (9)

  1. 一種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包含:一後端伺服器,其包含一數位資料庫;一護理端裝置,其經由一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一護理端應用程式,該護理端應用程式之一部分經配置係透過一第一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作為一護理端使用介面而提供一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以及一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給至少一工作人員操作,其中該生命徵象即時推播模組經配置接收至少一使用者之複數生命徵象資訊,並即時推播給該工作人員隨時掌握該使用者之生命徵象現況,該生命徵象異常通報模組經配置係判斷當該使用者的該等生命徵象其中之一之數值超出所對應之一條件門檻時,即時發出一通報給該工作人員;以及一使用者端裝置,其經由該網際網路與該後端伺服器連結,並執行一使用者端應用程式,該使用者端應用程式經配置係透過以一聊天機器人的形式作為一使用者端使用介面的一第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而提供給一使用者操作,該聊天機器人經設計為以對話情境呈現並包含人性化導向與基於同理心的對話,而隨時向該使用者以及該使用者之複數親友更新該等生命徵象資訊,並提供一健康資料管理模組給該使用者操作,該健康資料管理模組借由該聊天機器人而引導該等使用者按時進行健康記錄。
  2. 如第1項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護理端應用程式還包含以軟體即服務(SaaS)方式、或者平台即服務(PaaS)方式提供服務的部分,以及安裝在該護理端裝置上的一護理端感測器應用程式。
  3. 如第1項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護理端應用程式還包含一三班會報模組。
  4. 如第1項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使用者端應用程式還包含一個人健康檔案模組、以及一健康紀錄上傳模組。
  5. 如第4項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健康資料管理模組提供一生命徵象紀錄、一血糖紀錄、一胰島素紀錄、一用藥計畫、一給藥紀錄、以及一體重紀錄其中之一。
  6. 如第1項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第一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係為一Line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一WeChat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一Skype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一WhatsApp即時通訊應用程式。
  7. 如第1項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第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係為一Line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一WeChat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一Skype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一WhatsApp即時通訊應用程式。
  8. 如第1項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護理端裝置係為一平板電腦、一桌上型電腦、一筆記型電腦、或者一智慧型手機。
  9. 如第1項所述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其中該使用者端裝置係為一平板電腦、一桌上型電腦、一筆記型電腦、或者一智慧型手機。
TW107134427A 2018-09-28 2018-09-28 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TWI697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4427A TWI697012B (zh) 2018-09-28 2018-09-28 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CN201910919476.8A CN111081330B (zh) 2018-09-28 2019-09-26 基于即时通讯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4427A TWI697012B (zh) 2018-09-28 2018-09-28 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3392A TW202013392A (zh) 2020-04-01
TWI697012B true TWI697012B (zh) 2020-06-21

Family

ID=71130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4427A TWI697012B (zh) 2018-09-28 2018-09-28 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70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7266A (zh) * 2016-02-25 2016-07-20 深圳前海玺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及方法
CN106407680A (zh) * 2016-09-13 2017-02-15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一种远程诊疗系统
TWM548863U (zh) * 2017-03-20 2017-09-11 Ouan Wei International Co Ltd 具有定位功能之智能護理系統
CN108053880A (zh) * 2018-01-11 2018-05-18 深圳市云护宝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物联网互联的医疗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7266A (zh) * 2016-02-25 2016-07-20 深圳前海玺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及方法
CN106407680A (zh) * 2016-09-13 2017-02-15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一种远程诊疗系统
TWM548863U (zh) * 2017-03-20 2017-09-11 Ouan Wei International Co Ltd 具有定位功能之智能護理系統
CN108053880A (zh) * 2018-01-11 2018-05-18 深圳市云护宝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物联网互联的医疗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3392A (zh) 202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919082T3 (es) Monitoreo remoto de mediciones de analito
Chan et al. Mobile e-Health monitoring: an agent-based approach
KR100813166B1 (ko) 건강 상태 관리 시스템 및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US20130150686A1 (en) Human Care Sentry System
US20040249250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prompting medical self-care events and communicating medical self-care status
CN102811242B (zh) 一种移动健康监控和服务网络系统
CN20356422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健康监测装置
WO2017050071A1 (zh) 健康咨询服务获取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37203A (zh) 手机健康伴侣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393871A (zh) 一种远程医疗系统及一种移动通讯医疗设备
WO2015081736A1 (zh) 用户健康支持的处理方法和终端
Alahmadi et al. A smart approach towards a mobile e-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architecture
TWI377046B (en) A telemedicine device and system
Nawka et al. SESGARH: A scalable extensible smart-phone based mobile gateway and application for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
CN202437089U (zh) 一种身体监护终端及系统
US20190198171A1 (en) Interactive physiology monitoring and sharing system
US11355250B2 (en) Gateway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rvice to individuals with diminishing dexterity and neurologic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ality
TWI697012B (zh) 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JP2008242502A (ja) 総合医療支援システム
TW201351338A (zh) 銀髮族智慧型數位醫療模組與照護服務整合系統平台
CN210095738U (zh) 一种智能人居用远程医养健康系统
US11984202B2 (en) Remote monitoring of measurements in clinical trials
CN111081330B (zh) 基于即时通讯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
Wouhaybi et al. A context-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telemedicine: an emergency medicine case study
TWI417803B (zh) 健康照護服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