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1330B - 基于即时通讯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即时通讯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1330B
CN111081330B CN201910919476.8A CN201910919476A CN111081330B CN 111081330 B CN111081330 B CN 111081330B CN 201910919476 A CN201910919476 A CN 201910919476A CN 111081330 B CN111081330 B CN 111081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nt messaging
module
vital sign
information system
messaging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94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1330A (zh
Inventor
康仕仲
古凯元
曾逸群
刘庭如
刘仲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71344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69701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71343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702537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81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1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1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1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using automatic reactions or user delegation, e.g. automatic replies or chatbot-generated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包含:后端服务器,其包含数字数据库;护理端装置,其经由因特网与该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护理端应用程序;以及用户端装置,其经由该因特网与该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用户端应用程序,该用户端应用程序经配置通过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作为使用接口而提供给用户操作。

Description

基于即时通讯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行动装置技术与装置本身的迅速普及,加上因特网包含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技术与电信(telecommunication)技术的进步,使得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成为一门非常成熟的技术,甚至已经形成一个产业,IM行动应用程序(App)也几乎成了每一台行动装置,从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到笔记本电脑所必备的一支基本App,现今可说每台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上都安装有这类的IM App,常见的IM App有Line、WeChat、Skype、WhatsApp等等。
所谓“即时通讯(IM)”是指允许两个人、或者多人,能够即时传递文字、影像、语音、视频、信息、文件,而进行双边或者多边的即时(real time)通讯,IM多以网站、网页、计算机软件或者App的方式具体呈现,以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的方式向终端使用者提供服务,现今IM服务皆采用VoIP技术先将语音处理为数字封包,并取道际网络协议(IP)来传输与通讯,因而绕过公众交换电话网络(PSTN),使得使用IM服务所需的通讯费用相对传统语音通话服务变得十分便宜,也直接造成IM App的迅速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更紧密的连接,在沟通上也能更加简便、有效率、与即时。
现今IM App的使用方式大致分为使用者对使用者对话(user to user)、或者群组对话(group talk),大部分IM App使用者都是把IM App拿来聊天(群聊)、联络事情、通话、分享信息等,大致上是当作传统电话的便宜替代品,但是IM App本身还有许多特点,包含即时通知、高渗透率、高连接度等,从技术角度而言,IM App所拥有的这些特点其实尚未充分发挥,而这些特点可为IMApp带来更多功能性应用的可能,加上现今IM App都提供对应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让使用者可以轻易介入而开发相关应用,这些特点都足以让IM App进一步成为一项强而有力的应用工具。
职是之故,申请人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经过悉心试验与研究,并一本锲而不舍的精神,终构思出本案“基于即时通讯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能够克服上述缺点,以下为本发明的简要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架构在即时通讯IM应用程序上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化身为IM上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充分发挥IM的便利性,通过一系列温馨、简单的对话,将原本繁琐、复杂、冷冰冰、又高度专业的护理事务,转换成简单、人人都可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本发明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可以化身的聊天机器人,对病患、长者来说就像一位随身智能助理,能执行各种行动护理功能,但又保持简单、与高度便利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包含:后端服务器,其包含数字数据库;护理端装置,其经由因特网与该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护理端应用程序,该护理端应用程序的一部分经配置系通过第一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作为使用接口而提供给工作人员操作;以及用户端装置,其经由该因特网与该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用户端应用程序,该用户端应用程序经配置通过第二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作为使用接口而提供给用户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包含:后端服务器,其包含数字数据库;护理端装置,其经由因特网与所述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护理端应用程序;以及用户端装置,其经由该因特网与该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用户端应用程序,该用户端应用程序经配置通过第二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作为使用接口而提供给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揭示本发明行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揭示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的接口示意图;
图3、图4与图5是揭示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的接口示意图;
图6揭示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的群体统计的接口示意图;
图7是揭示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三班汇报模块的接口示意图;
图8与图9是揭示本发明机构端IoT传感器应用程序的接口示意图;
图10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接口示意图;
图11与图12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个人健康档案模块的接口示意图;
图13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健康记录上传模块的接口示意图;
图14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最新健康状态展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15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细部健康项目图形展示接口的示意图;
图16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长者自主记录接口的示意图;
图17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长者活动接口的示意图;
图18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长者活动花絮界面的示意图;
图19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长者饮食管理接口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行动护理信息系统;
110:后端服务器;
120:机构端装置;
121:机构端应用程序;
126: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
1261:即时生命征象仪表板接口;
127: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
1271:异常通报界面;
1272:统计分析通报界面;
128:三班汇报模块;
1281:交班界面;
130:家人端装置;
131:家人端应用程序;
136:健康数据管理模块;
137:个人健康档案模块;
138:健康记录上传模块;
140:因特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可由以下的实施例说明而得到充分了解,使得熟习本技艺的人士可以据以完成之,然本发明的实施并非可由下列实施案例而被限制其实施型态;本发明的附图并不包含对大小、尺寸与比例尺的限定,本发明实际实施时其大小、尺寸与比例尺并非可经由本发明的附图而被限制。
本文中用语“较佳”是非排他性的,应理解成“较佳为但不限于”的开放式用语,不具有限制性含义,不排除其它特征或步骤;任何说明书或请求项中所描述或者记载的任何步骤可按任何顺序执行,而不限于请求项中所述的顺序;本发明的范围应仅由所附请求项及其均等方案确定,不应由实施方式示例的实施例确定;本文中用语“包含”及其变化出现在说明书和请求项中时,是一个开放式的用语,不具有限制性含义,并不排除其它特征或步骤。
图1是揭示本发明行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100包含有后端服务器110、在机构端的机构端装置(护理端装置)120、在家人端的家人端装置(用户端装置)130等,三项装置彼此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因特网140而相互连接,并可彼此交换数据,后端服务器110上包含有数字数据库,可供储存来自机构端装置与家人端装置的数字数据。
机构端装置(护理端装置)120上安装有并执行一支机构端应用程序(护理端应用程序)121,家人端装置(用户端装置)130上则安装有并执行一支家人端应用程序(用户端应用程序)131,机构端应用程序121包含三个主要部分,第一主要部分较佳是以网站、网页、计算机软件或者App的方式具体呈现,也可采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服务,此部分机构端应用程序121的详细技术揭示与内容,请参阅本案优先权即本案申请人于2018年09月28日所申请发明名称“基于语汇分析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以及使用其的智能护理信息平台”的台湾发明专利申请第107134372号,其内容在此完全并入本案,有如在此提出。
而机构端应用程序121的第二主要部分,较佳是建构在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IM)上的一支聊天机器人(Chatbot),而第三主要部分则是一支安装在机构端装置120上的一支机构端IoT传感器应用程序;本发明家人端应用程序131较佳也是建构在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上的一支聊天机器人(Chatbot),所谓“即时通讯(IM)”是指允许两个人、或者多人,能够即时传递由文字、影像、语音、视频、信息、文件、或其组合所形成的信息,而进行双边或者多边的即时(real time)通讯,IM多以网站、网页、计算机软件或者App的方式具体呈现,以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服务。
依照国际开放式系统互连通讯参考模型(OSI/RM)架构的定义,本发明机构端应用程序121、以及家人端应用程序131,都是属于在OSI/RM架构的第7层(应用层)上的软件应用服务,在第7层的软件应用服务可以自由选用第4层传输层中的各式通讯协议、在第3层网络层形成数据封包并决定传输路径、通过第2层数据链路层加上逻辑链路控制(LLC)与媒体访问控制(MAC)后,与位在第1层物理层上的各项装置、设备与组件,包含后端服务器110、机构端装置120、家人端装置130等建立所需的双向连接。
在本实施例,本发明机构端应用程序121的第二主要部分较佳是以建构在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上的一支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包含几个主要模块: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126、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127、三班汇报模块128等。
图2是揭示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的接口示意图;对于机构端的工作人员而言,机构中所有护理对象的生命征象的即时掌握与判断,为机构端工作人员的最重要的工作重点之一,生命征象指标包含例如:体温、心跳、呼吸、血压、血氧、疼痛等数值,因此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能够使用如图2所示的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126的即时生命征象仪表板接口1261,将机构中所有护理对象的即时(realtime)生命征象,推播到机构中每一位相关的工作人员所拥有的机构端装置,通常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装置等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上,例如Line上,让机构中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能随时掌握护理对象的生命征象现况,对护理工作人员而言,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126是一个十分实用与便利的功能。
图3、图4与图5是揭示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的接口示意图;当护理对象的生命征象数值出现紧急的异常状况时,也是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的工作重点,但是通常护理对象的人数众多,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实在无法在第一时间立即发现某护理对象的某生命征象指标出现紧急异常状况,因此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的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127,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127随时扫描与监视每一位护理对象的每一项生命征象的数值,如果超出某个区间范围时,再依照超出的程度向工作人员即时发出不同紧急程度的异常通报,以利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立即进行适当处置。
本发明生命征象指标紧急程度的门坎条件的设计,是完整参考台北护理健康大学护理系的长期研究结果而设计,本发明设计出即时通知的发报时机,以使机构中护理工作人员、甚至管理阶层,能克服习用信息传递延迟的劣势,即时关注出现异常状况的护理对象,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127通过如图3与图4所示的异常通报界面1271,当机构中有护理对象的生命征象指针的数值超出某个区间范围时,将立即发出通报到机构中每一位相关的工作人员所拥有的机构端装置,常见如智能手机、或者平板装置等,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上,例如Line上,让机构中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就掌握某护理对象已经出现紧急生命征象情况需要立即处置,图5则揭示异常通报接口1271上所使用的小图示的细节。
举例来说,本发明通过信息人员与护理人员合作建立的照护知识对照表,本发明系统可以依据不同数据输入状况,依条件发送给机构管理者对应的信息,并预警住民健康可能发展的趋势,系统也会依据不同条件门坎,发送给机构可转传给家属的信息模板,使照护信息能与家人同步,通过沟通来增强照护信任关系。
案例一:情境感知信息/仁康护家目前LINE通报门坎
Figure GDA0002419377780000071
案例二:情境感知信息/北护(参考TTAS急诊检伤急迫分级量表)
(一)数值门坎
表一:LINE通报门坎定义
Figure GDA0002419377780000072
(二)通报机制
不稳、紧急区间请参考数值门坎。
1.第一层次通报“护理师”。
1.1连续两次(及以上)测量,当心跳、血压同时都“不稳”时。
1.2连续两次(及以上)测量,当心跳呈现“不稳”时。
1.3连续两次(及以上)测量,当体温、呼吸或血氧任一“不稳”时。
2.第二层次通报“医师、主管”。
2.1第一次(及以上)测量,当心跳、血压同时都“异常”时。
2.2第一次(及以上)测量,当心跳呈现“异常”时。
2.3第一次(及以上)测量,当体温、呼吸或血氧任一“异常”时。
3.第三层次通报“家属”(系统产生通报文本,使机构主管给修改后转发给家属或相关关系人)
3.1第三次(及以上)测量,当心跳、血压同时都“紧急”时。
3.2第三次(及以上)测量,当心跳呈现“紧急”时。
3.3第三次(及以上)测量,当体温、呼吸或血氧任一“紧急”时。
(三)指标严重度加权
配分依据指标反映严重程度给分:体温(1-6分)、呼吸/血氧(7-24分)、血压(20-40分)、心跳(30-50分)。
Figure GDA0002419377780000081
Figure GDA0002419377780000091
(四)护理措施
Figure GDA0002419377780000092
图6是揭示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的群体统计的接口示意图;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127也可以对全机构内所有护理对象进行整体统计分析,并通过统计分析通报接口1272,将统计结果发送到每一位相关的工作人员所拥有的机构端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者平板装置等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上,例如Line上;因此利用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的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126、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127,工作人员从远程就可以直接掌握每个护理对象的生命征象现况,也可即时得知生理状况需进一步监控或处置的特定护理对象。
护理机构的护理工作人员,一般是将全天24小时拆分为三组连续的轮班时段,每班工作人员须工作8小时,以全天24小时不间断照顾护理对象,因此每一班工作人员之间的护理信息的交接,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能够在下一轮班时段快要开始前,汇整上一轮班时段内各种的重要信息,在摘要后自动发送到下一轮班时段工作人员的机构端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者平板装置等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上,例如Line上,让下一班工作人员能够迅速进入状况,且不会遗漏紧急、或者重要的信息。
图7是揭示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三班汇报模块的接口示意图;举例来说,如图7所示,本发明机构端即时通讯机器人每隔八小时一班的时间,会自动统计状况名单,并通过三班汇报模块128的交班接口1281,将重点交班信息发送到工作人员手机上,可强化交班时的信息交换、以及远程主管对现场状况的掌握度。
图8与图9揭示本发明机构端IoT传感器应用程序的接口示意图;本发明机构端应用程序121的第三主要部分,较佳是一支安装在机构端装置120上的一支机构端IoT传感器应用程序,其较佳通过蓝牙、或者Wi-Fi等无线通信模块,与各种生命征象感测装置或者设备连接,而即时取得护理对象的生命征象指针数值,除了同步上传更新后端服务器110的数字数据库外,还可即时传送给即时通讯机器人,作为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126、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127的原始输入数据。
站在机构端的相对面者就是家人端,身为护理对象的亲属们,对于无法随时/即时接收到护理机构内护理对象的生理、生活及健康信息,总是容易感到不安,总会担心护理对象是否有被悉心照料,因此本发明家人端应用程序131,针对普通用户为主的家人端,以聊天机器人(Chatbot)的形式,随时向护理对象的家人更新/通报护理对象的最新生理、生活及健康信息,让护理对象的家人可以轻易掌握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全天关心不中断。
在本实施例,本发明家人端应用程序131较佳是建构在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IM)上的一支家人端IM机器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包含几个主要模块:健康数据管理模块136、个人健康档案模块137、健康记录上传模块138等,本发明将家人端应用程序131的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这个角色,创造成一个充满同理心的机器人角色(Empathy Chatbot),并设定一个令使用者觉得安心的名字-安安-,这个IM机器人安安,会以拟人化方式、并采用对话情境,来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功能与服务。
图10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接口示意图;本发明家人端应用程序131的健康数据管理模块136,会以同理心IM机器人的方式呈现,图10a所示,机器人安安会站在护理对象、与其亲属的角度,以亲和的对话、配合非常简便的记录方式,引导用户按时进行健康记录,并如图10b与图10c所示,机器人安安提供用户查询过去健康记录,且可以对用户的历史健康记录进行分析,并如图10d所示,机器人安安运用一系列选单配合亲和的对话,引导并激励使用者对自我、或是健康观念的关注,最后如图10e所示,机器人安安,也就是健康数据管理模块136,会将用户的健康记录,汇报给机构端。
在本实施例,健康数据管理模块136内建的常规记录涵盖了:生命征象记录、血糖记录、胰岛素记录、用药计划、给药记录、体重记录等项目,但也允许用户自定义、或新增其他项目。
小结来说,本发明将枯燥的健康数据管理模块136,设计为一个在即时通讯例如LINE上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通过LINE的高使用率,让使用者可以非常便利的随身操作,LINE Chatbot也会提醒家中健康长辈定期测量血压等健康信息,或确认服药状况、预约回诊,使家人或陪伴者轻松协助长辈的健康管理,本发明将健康数据管理模块136等于是一个居家健康管理小帮手。
图11与图12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个人健康档案模块的接口示意图;本发明家人端应用程序131的个人健康档案模块137,一样是以同理心IM机器人-安安-的方式呈现,如图11与图12所示的,与使用者间通过亲切、温馨的对话,让使用者在轻松对话之间就完成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这样的方式尤其适合高龄者,因为本发明家人端应用程序131的个人健康档案模块137将从高龄者的所有互动过程中,包括通过与家人简短信息的问答,搜集专属于高龄者的个人生命档案,例如:饮食喜好、生命重要事件等,可突出个体独特价值,增进工作人员对高龄者的了解,藉此提供对应的情感支持与互动基础。
在本实施例,个人健康档案模块137内建的健康管理项目涵盖了:长辈档案、窗体输出、健康仪表板、档案限时分享,但也允许使用者自定义、或新增其他项目。
小结而言,拟人化的个人健康档案模块137,会从与家人或照护者的LINE简单互动,搜集护理对象关于喜好、习惯、生活经验等难以量化的信息,自动建立护理对象的个性档案(profile),让不同工作人员都能掌握互动细节。
图13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健康记录上传模块的接口示意图;如家中长辈要到外就医,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健康记录上传模块138,可将平日累积的健康记录生成临时电子文件,让指定对象在限定时间内查阅,而当变更工作人员时,护理对象、亲属也可轻易授权转移,使健康照护记录不中断。
图14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最新健康状态展示界面的示意图;图15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细部健康项目图形展示接口的示意图;图16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长者自主记录接口的示意图;图17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长者活动接口的示意图;图18是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长者活动花絮界面的示意图;以及图19的揭示本发明家人端即时通讯机器人其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的长者饮食管理接口的示意图。
本发明在家人端的家人端应用程序131,还包含有一个经设计专门提供给家中长者使用与进行自主健康管理的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其包含如图14所示的最新健康状态展示接口、图15所示的细部健康项目图形展示接口、图16所示的长者自主记录接口、图17所示的长者活动界面、图18所示的长者活动花絮界面、以及图19所示的长者饮食管理接口等接口。
通过长者健康数据管理模块,在长者的生理照护方面,针对长照机构类型常见的三高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模块可获取护理信息系统相对应的即时数据(血压、心跳),使用者并可通过“查看更多”历史纪录的互动操作,取得过去一周的测量数据、用药情形,以协助家人作为进行医病沟通的依据,如图14与图15所揭示者。
在长者的心理健康照护方面,照护人员在使用本发明系统测量生命征象时,除了可自动传输血压、心跳、体温等信息到系统,并与模块同步外,照护人员或者长者本身,也可注记受照顾长辈的情绪状态(开心、平静、忧郁、躁动、不舒服),并作为汇报机构管理者特殊异常状态的辅助参考外,以及回馈至家人端模块的内容呈现,让家人同步关怀亲人在机构的心理健康,如图16所揭示者。
本模块还可以进一步基于生理、心理等数据源,自动生成浅显易懂的照护生活重点摘要,让家人可快速了解亲人的照护状况。
在长者的活动安排方面,为使家人易于规划探访行程,或了解长者在机构的活动历程,模块可从护理信息系统的行事历模块、团体活动纪录模块,获取对应长辈的相关资料,并自动汇整发送给家人,使其能更贴近长辈在机构的日常生活,并浏览相关活动照片,如图17与图18所揭示者。
在长者的饮食状况方面,也是家人关心的重点信息之一,进食与胃口此也与长者的身体机能、精神体力状态息息相关;本模块还可以汇整机构每日的餐点信息,使家人可以了解长辈的用餐状况,如图19所揭示者。
简言之,在家人端的家人端应用程序131,较佳是建构在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IM)上的一支使家人端IM机器人,可将原本繁琐、复杂、冷冰冰、又高度专业的护理事务,以简单、人人都可理解的方式来进行,家人端应用程序131化身的LINE Chatbot,就像一位随身智能助理,能执行生命征象异常通知、定期健康测量、服药复诊提醒、家人行事历、机构远程监控等功能。
本发明通过与即时通讯软件的连接,让使用者不需下载其他应用软件,即可从原本熟悉的接口操作中,获得长者在机构的生活近况,可互动取得的信息包含生理心理、活动与饮食状况。
本发明以上各实施例彼此之间可以任意组合或者替换,从而衍生更多的实施态样,但皆不脱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兹进一步提供更多本发明实施例如次:
实施例1:一种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包含:后端服务器,其包含数字数据库;护理端装置,其经由因特网与该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护理端应用程序,该护理端应用程序的一部分经配置系通过第一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作为使用接口而提供给工作人员操作;以及用户端装置,其经由该因特网与该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用户端应用程序,该用户端应用程序经配置通过第二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作为使用接口而提供给用户操作。
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该护理端应用程序还包含以软件即服务(SaaS)方式、或者平台即服务(PaaS)方式提供服务的部分,以及安装在该护理端装置上的护理端传感器应用程序。
实施例3:如实施例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该护理端应用程序还包含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以及三班汇报模块。
实施例4:如实施例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该用户端应用程序还包含健康数据管理模块、个人健康档案模块、以及健康记录上传模块。
实施例5:如实施例4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该健康数据管理模块提供生命征象记录、血糖记录、胰岛素记录、用药计划、给药记录、以及体重记录其中之一。
实施例6:如实施例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该第一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为Line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eChat即时通讯应用程序、Skype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hatsApp即时通讯应用程序。
实施例7:如实施例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该第二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为Line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eChat即时通讯应用程序、Skype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hatsApp即时通讯应用程序。
实施例8:如实施例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该护理端装置为平板计算机、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手机。
实施例9:如实施例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该用户端装置为平板计算机、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手机。
实施例10:一种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包含:后端服务器,其包含数字数据库;护理端装置,其经由因特网与该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护理端应用程序;以及用户端装置,其经由该因特网与该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用户端应用程序,该用户端应用程序经配置通过第二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作为使用接口而提供给用户操作。
本发明各实施例彼此之间可以任意组合或者替换,从而衍生更多的实施态样,但皆不脱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保护范围的界定,悉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记载者为准。

Claims (9)

1.一种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包含:
后端服务器,其包含数字数据库;
护理端装置,其经由因特网与所述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护理端应用程序,所述护理端应用程序的一部分经配置通过第一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作为护理端使用介面提供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以及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给工作人员操作;其中,所述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经配置接收至少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其中所述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接收至少一个使用者的至少一个生命征象指标,并即时推送给所述至少一个工作人员随时掌握所述至少一个使用者的生命征象情况;所述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在判断所述至少一个使用者的生命征象其中一个数值超出预设范围时,立即发出通报至所述至少一个工作人员;以及
用户端装置,其经由所述因特网与所述后端服务器连接,并执行用户端应用程序,所述用户端应用程序经配置通过聊天机器人的形式作为所述用户端装置使用介面的第二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而提供给用户操作;所述聊天机器人以对话情境呈现并包含人性化导向的同理心对话,随时向所述使用者以及使用者的亲友更新所述生命征象指标,并提供健康数据管理模块给所述使用者操作;其中,所述健康数据管理模块以所述聊天机器人方式呈现引导所述用户按时进行健康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所述护理端应用程序还包含以软件即服务(SaaS)方式、或者平台即服务(PaaS)方式提供服务的部分,以及安装在所述护理端装置上的护理端传感器应用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所述护理端应用程序还包含生命征象即时推播模块、生命征象异常通报模块、以及三班汇报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所述用户端应用程序还包含一个人健康档案模块、以及健康记录上传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所述健康数据管理模块提供生命征象记录、血糖记录、胰岛素记录、用药计划、给药记录、以及体重记录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为Line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eChat即时通讯应用程序、Skype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hatsApp即时通讯应用程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为Line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eChat即时通讯应用程序、Skype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hatsApp即时通讯应用程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所述护理端装置为平板计算机、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手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其中所述用户端装置为平板计算机、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手机。
CN201910919476.8A 2018-09-28 2019-09-26 基于即时通讯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 Active CN1110813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4427A TWI697012B (zh) 2018-09-28 2018-09-28 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TW107134427 2018-09-28
TW107134372 2018-09-28
TW107134372A TWI702537B (zh) 2018-09-28 2018-09-28 基於語彙分析之智慧護理文本生成系統以及使用其之智慧護理資訊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1330A CN111081330A (zh) 2020-04-28
CN111081330B true CN111081330B (zh) 2023-04-07

Family

ID=70310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9476.8A Active CN111081330B (zh) 2018-09-28 2019-09-26 基于即时通讯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133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2410A (ja) * 2004-12-17 2006-06-29 Piezo Tec Kk ロボットを用いたケア情報基地
KR20130095443A (ko) * 2012-02-20 2013-08-28 서울대학교병원 휴대용 사용자 단말 및 이를 이용한 모바일 의료 정보 시스템
CN106934244A (zh) * 2017-03-20 2017-07-07 龚昕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医疗护理云平台
CN108053880A (zh) * 2018-01-11 2018-05-18 深圳市云护宝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物联网互联的医疗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11515B2 (en) * 2012-05-24 2021-02-02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patient ca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2410A (ja) * 2004-12-17 2006-06-29 Piezo Tec Kk ロボットを用いたケア情報基地
KR20130095443A (ko) * 2012-02-20 2013-08-28 서울대학교병원 휴대용 사용자 단말 및 이를 이용한 모바일 의료 정보 시스템
CN106934244A (zh) * 2017-03-20 2017-07-07 龚昕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医疗护理云平台
CN108053880A (zh) * 2018-01-11 2018-05-18 深圳市云护宝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物联网互联的医疗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1330A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ang et al. A context-aware, interactive M-health system for diabetics
Gómez et al. Telemedicine as a tool for intensiv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the DIABTel experience
Jaana et al. Home tele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observed effects
US7860731B2 (en)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wireless medical system and method
US11038969B2 (en) Platform independent realtime medical data display system
AU201022408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ewing patient data
US930514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pplying state of being to health care delivery
US20060041452A1 (en) All-in-one electronic method and a technology designed to collect, integrate, analyze & display medical & health data ( brand name : health-e-window)
US20140278552A1 (en) Modular centralized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US20020156654A1 (en)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health of an individual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30183923A1 (en) Field nurse notification
US200802558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clinical notifications
JP2003319912A (ja) 健康管理システム
EP34557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informal observations about a care recipient by caregivers
US20130211731A1 (en) Multi-patient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feedback
TW200918014A (en) A telemedicine device and system
Sachpazidis @ Home: A modular telemedicine system
Mougiakakou et al. Mobile technology to empower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mobile application
CN111081330B (zh) 基于即时通讯的行动护理信息系统
KR101075596B1 (ko) 당뇨병 관리 어플리케이션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Kim et al. A proposal for a home-based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elderly or disabled
Clarke A reference architecture for telemonitoring
JP2005198790A (ja) 健康管理システム
TWI697012B (zh) 基於即時通訊之行動護理資訊系統
US20120191473A1 (en) Portable medical device for recording and communicating full medical histo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