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架构和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资源远程访问的通信架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了《国家卫生计委关于组织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将重点针对制约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政策环境障碍,在远程医疗的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收费、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研究制定适用于远程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法规和标准,探索市场化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在局部地区构建有利于远程医疗应用的整体环境,验证完善各类政策,为在全国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
近几年原卫生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有关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远程医疗协助网,初步实现了以远程会诊为目标的需求,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各医院建立的远程医疗系统利用不高,达不到预期目标。
其主要原因是:
1、原信息技术制约:由于远程医疗交互需要建立多通道的视屏通讯,需要占用大量带宽,在远程医疗实施初期宽带网络无法满足,只能建立专线网络甚至利用卫星通道,实现点对点的通讯的需求。另外,在视屏接收中多使用网真等硬件技术来满足交互过程中对多路高清视屏接收的需求。由此产生的建设与使用费用高,一般用户无法接收,另外目前各地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病人可以方便到省部级医院就医。
2、系统架构制约:现有的远程医疗系统,多是对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专业图像处理进行整合,会诊时通过通讯技术建立医生与专家之间的联系,而会诊前后医生之间的沟通都是由远程医疗管理中心来完成。
3、管理模式制约:目前各省卫生部门建立了各种远程医疗管理中心,该中心主要是围绕远程会诊开展工作,负责专家管理、会诊管理等。基层医院需要会诊时,需要通过中心联系相应专家、组织需要会诊的资料、选择会诊时间,启动远程会诊,收取会诊费用分配给专家。
如图1所示,具体的远程医疗会诊涉及环节较多,资源管理成本较高。只能局限于边远地区重大疾病的定时定点的远程医疗会诊,严重制约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
如何利用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将即时通讯、仪器监测、远程控制等系统整合在一起,以实现远程交流会诊、病人体征监控与远程治疗等功能的高效远程医疗架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解决现有远程医疗会诊的通信架构和信息流转时间和管理成本高,医疗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架构的链路结构建立方法,解决现有远程医疗会诊的通信架构和信息流转时间和管理成本高,医疗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包括交互应用层,专业工具层,沟通工具层,网络层,平台层.,其中:
交互应用层,由网络交互应用构成,用于形成具有环境针对性和业务针对性的远程交互过程;
专业工具层,由医疗专业设备和多媒体互动工具构成,用于获取专业医疗数据,构建仿真互动场景;
沟通工具层,由即时通讯工具或应用和实时通讯工具或应用构成,用于建立可定制的端到端通信的随机连接和稳定连接;
网络层,由同步通信线路网络和异步通信线路网络构成,用于形成具有鲁棒性的端到端通信的中继网络;
平台层,由资源服务器或网站和控制服务器或网站构成,用于控制资源的分配过程。
所述交互应用层的网络交互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远程会诊应用、远程示教应用、远程门诊应用、远程查房应用、远程指导应用和家居医疗应用;
专业工具层的专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影像类、辐射探测类、理化检测类、互动屏幕类、互动消息类和虚拟现实类;
沟通工具层的通讯工具包括即时通讯类、持续通讯类,即时通讯类包括但不限于ICQ、OICQ、QQ、WECHAT、LINE、WHATSAPP;持续通讯类包括但不限于remotedesktop、remoteview、pcanywherer;
网络层的通信线路网络包括专线网络、互联网,专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有线电路和ATM网络,互联网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路、TCP/IP网络;
平台层的包括但不限于资源服务器或资源门户网站、通信控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或资源门户网站包括电子病历服务器、专家库服务器、医院库服务器,通信控制服务器包括即时通讯服务器。
所述平台层的资源服务器或资源门户网站与网络层分别建立数据传输链路,通信控制服务器通过网络层与资源服务器或资源门户网站分别建立数据控制链路;专业工具层与网络层建立半连接数据链路,用于按需快速建立到通信终端位置的完整链路;交互应用层保留与网络层建立半连接数据链路的链路配置数据,用于按需触发到通信终端位置的完整链路建立过程;沟通工具层通过网络层与相应网络交互应用终端建立数据传输链路。
利用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的数据链路结构的建立步骤,包括:
电子病历服务器、专家库服务器、医院库服务器或相应的资源门户网站获取即时通讯服务器;
通过专线网络建立专用数据传输链路;
即时通讯服务器与互联网建立消息传输链路;
电子病历服务器、专家库服务器、医院库服务器或相应的资源门户网站通过专用数据传输链路与即时通讯服务器建立数据控制链路;
利用专线网络分别与即时通讯类和持续通讯类建立持久数据链路,利用互联网分别与即时通讯类和持续通讯类建立半连接数据链路;
即时通讯类和持续通讯类进行链路状态的同步和维持;
即时通讯类与数字影像类、辐射探测类、理化检测类建立半连接数据链路,持续通讯类与互动屏幕类204、互动消息类205和虚拟现实类206建立持久数据链路;
专业工具层各类资源根据即时通讯服务器的数据控制链路发送的控制数据同步至指定的网络交互应用,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本发明的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和链路建立方法将为医疗业务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产生不估量可经济与社会效益。主要效益分析如下:
1、发事件处理能力:在当代社会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车祸、煤矿事件等。突发事件中的病人转到基层医院后,需要进行各种手术与其它处置。另外基层医生在日常手术过程中遇到无法处理的复杂手术,还有对急诊病人无法及时诊断,这都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危险。
基层医院医生可以随时通过此套远程医疗系统,联系本人日常联系的专家,接受专家的指导,或通过此系统调用各地权威专家进行应急响应,极大提高了突发事件中病人抢救速度。
2、患者全过程跟踪:使用基于移动互联与可穿戴计算远程医疗系统,使专家可以参与病人的全过程跟踪治疗。如一个胃癌病人,可以在远程专家指导下进行胃镜活检取样、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切片病检。再根据胃镜与切片结果与结合当地医院医疗条件,决定是否转院治疗或在当地在专家远程参与下进行手术。
利用此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疑难病历的诊断率、减少病人死亡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为专家提供一个施展医疗技术、丰富医疗经验的平台。并对缓解病人就医难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3、业务协作,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某些三级医院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减轻床位压力,将对患者治疗分解治疗前期、治疗期与治疗康复期。对治疗前期与康复期患者在社区医院中完成,手术治疗期则在三级医院完成。
医生、社区、患者在不同时期,利用此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带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4、医疗业务指导:由于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医疗协作网,每个基层医生都有经常与自己导师进行医疗业务沟通渠道。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能有效的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自身医疗水平与提高医疗保障能力。
5、利用医疗人才资源:国家新医改政策指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通过开展远程门诊与多种形式的医疗业务交流减少盲目出诊。并通过此平台达到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行为。
6、利用退休专家资源:退休专家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但由于年龄与精力,不能坐门诊,上手术台。通过综合医疗服务平台,退休专家即可在家中开展医疗咨询、远程门诊或进行远程手术指导。
7、年青医生:一个人的医学知识,是通过医学院专业学习得到的。而医疗水平的提高是在日常诊疗与不断勤奋学习中大量经验积累,并在建立导师与学生的“传帮带”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水平。但是由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手把手进行指导。利用综合医疗服务平台,实现专家双向指导:专家对基层医师有针对性的日常医疗业务指导;专家的本职日常医疗业务对基层医师的指导。使导师的指导一直贯穿在年青医生整个业务工作中。
8、日常医疗学术交流:为了促进专业学科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医疗专业学术研讨会,但由于专家医疗业务繁忙无法到会。利用医疗业务交流平台,实现经常性的小型学术交流,对疑难杂症开展学术讨论,活跃学术交流氛围促进学科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通信环境下远程医疗会诊的请求处理和管理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的具体实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包括交互应用层100,专业工具层200,沟通工具层300,网络层400,平台层500.,其中:
交互应用层100,由网络交互应用构成,用于形成具有环境针对性和业务针对性的远程交互过程;
专业工具层200,由医疗专业设备和多媒体互动工具构成,用于获取专业医疗数据,构建仿真互动场景;
沟通工具层300,由即时通讯工具或应用和实时通讯工具或应用构成,用于建立可定制的端到端通信的随机连接和稳定连接;
网络层400,由同步通信线路网络和异步通信线路网络构成,用于形成具有鲁棒性的端到端通信的中继网络;
平台层500,由资源服务器或网站和控制服务器或网站构成,用于控制资源的分配过程。
交互应用层100的网络交互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远程会诊应用101、远程示教应用102、远程门诊应用103、远程查房应用104、远程指导应用105和家居医疗应用106;
专业工具层200的专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影像类201、辐射探测类202、理化检测类203、互动屏幕类211、互动消息类212和虚拟现实类213;
沟通工具层300的通讯工具包括即时通讯类301、持续通讯类302,即时通讯类301包括但不限于ICQ、OICQ、QQ、WECHAT、LINE、WHATSAPP;持续通讯类302包括但不限于remotedesktop、remoteview、pcanywherer;
网络层400的通信线路网络包括专线网络401、互联网402,专线网络401包括但不限于有线电路和ATM网络,互联网402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路、TCP/IP网络;
平台层500的包括但不限于资源服务器或资源门户网站、通信控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或资源门户网站包括电子病历服务器501、专家库服务器502、医院库服务器503,通信控制服务器包括即时通讯服务器504。
平台层500的资源服务器或资源门户网站与网络层400分别建立数据传输链路,通信控制服务器通过网络层400与资源服务器或资源门户网站分别建立数据控制链路;专业工具层200与网络层400建立半连接数据链路,用于按需快速建立到通信终端位置的完整链路;交互应用层100保留与网络层400建立半连接数据链路的链路配置数据,用于按需触发到通信终端位置的完整链路建立过程;沟通工具层300通过网络层400与相应网络交互应用终端建立数据传输链路。
本发明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将设备和数据链路进行有机分层,将应用软件功能与应用业务资源与远程业务区分开,利用受控的沟通工具层300形成业务资源分配的各控制列表,同时对业务资源、设备工具资源等专业设备进行按需分配,为远程医疗交互过程提供快速可靠的建立、分配、应用、回收、结论全过程的高效管理。
如图2所示,基于本发明的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的具体数据链路结构,包括以下数据链路结构的建立步骤,并形成相应的数据链路结构。
电子病历服务器501、专家库服务器502、医院库服务器503或相应的资源门户网站获取即时通讯服务器504;
通过专线网络401建立专用数据传输链路;
即时通讯服务器504与互联网402建立消息传输链路;
电子病历服务器501、专家库服务器502、医院库服务器503或相应的资源门户网站通过专用数据传输链路与即时通讯服务器504建立数据控制链路;
利用专线网络401分别与即时通讯类301和持续通讯类302建立持久数据链路,利用互联网402分别与即时通讯类301和持续通讯类302建立半连接数据链路;
即时通讯类301和持续通讯类302进行链路状态的同步和维持;
即时通讯类301与数字影像类201、辐射探测类202、理化检测类203建立半连接数据链路,持续通讯类302与互动屏幕类204、互动消息类205和虚拟现实类206建立持久数据链路;
专业工具层200各类资源根据即时通讯服务器504的数据控制链路发送的控制数据同步至指定的网络交互应用,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利用本发明的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具体可以实现不同针对性和分布状态的远程医疗系统。
针对医疗机构云平台:各医疗机构在各自的网站上,根据即时通讯工具的专家与医生数据要求建立与维护本医疗机构专家与医生名单,并对坐诊医生建立号池,为预约挂号平台提供数据。
针对省级平台:建立企事业级即时通讯服务器,负责各医疗机构网站注册,负责宽带网针对即时通讯工具:建立统一的,在网络安全基础上内外网互通的即时通讯工具,此工具提供类似QQ的各种功能,完成各类医生之间的联络关系建立、高清视屏通讯、语音聊天、离线留言、文件传递屏幕共享等功能。
针对专业工具:专业工具是指对医学专业图像与视屏进行远程实时传递与远程图像分析,从而使专家借助的这些专业工具在任何地点,通过谷歌眼镜得到实时的患者在手术、病房、检查科室中的视屏;患者检查时各种医疗设备视屏与图像,有助于专家对患者疾病进行正确的判别。
针对DICOM图像分析窗口:医生或专家打开此窗口加载离线传递的DICOM与其它图像文件,医生或专家可以同时对图像进行分析。为了满足分析信息的网络实时交互,可以采用坐标同步,遥控控制的方法。
针对心电图文件分析窗口:医生或专家打开此窗口加载显示远程心电图机传递的心电数据或离线生成的文件图像,医生或专家可以同时对图像进行分析。
针对用户,可以在屏幕上打开多个应用窗口,可以将某一窗口放大,可以使用窗口截取、针对即时消息:即时消息窗口主要提供联系人传递的离线文件、离线留言等消息。还可以开发标准接口,接收医院系统需要医生关注的各种消息(危急值等),并可以传递相关回复信息。
针对医院系统接口:由于各医院运行系统不一,直接通过接口技术提取患者病历信息造成巨大阻力,并且随着医院运行系统的改造,接口也需要不断维护。
在远程医疗过程中专家只需要浏览病人相关病历资料,并不需要对文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由此利用即时通讯工具中提供的屏幕共享与文件传递功能,来满足专家对病人病历的浏览。对于图像文件,即时通讯工具提供标准DICOM图像文件分析工具。
通过此方法即减少接口工作量,又保障了医院信息系统安全。
远程医疗是指利用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将即时通讯、仪器监测、远程控制等系统整合在一起,以实现远程交流会诊、病人体征监控与远程治疗等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