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1846B - 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1846B
TWI691846B TW107135009A TW107135009A TWI691846B TW I691846 B TWI691846 B TW I691846B TW 107135009 A TW107135009 A TW 107135009A TW 107135009 A TW107135009 A TW 107135009A TW I691846 B TWI691846 B TW I6918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port
signa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lin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5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4905A (zh
Inventor
江仁宏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5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184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4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1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184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電子裝置包括第一Type-C連接埠以及處理器。處理器耦接至第一Type-C連接埠,用以透過第一Type-C連接埠從外部主機接收訊號,其中,第一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的其中之一浮接。電子系統包括上述的電子裝置以及訊號傳輸線。訊號傳輸線相容於第一Type-C連接埠,當訊號傳輸線的一端連接至第一Type-C連接埠時,第一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電性連接於訊號傳輸線的另一端。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透過Type-C介面接收訊號的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
Type-C介面是近年來相當流行的新一代數據傳輸介面,許多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甚至是遊戲機等電子裝置都紛紛開始使用這種介面的連接埠(亦稱Type-C連接埠)。Type-C連接埠在外觀上最大特點在於其上下端完全一致,屬於對稱式的設計,因此在插拔時無須考慮插頭的方向。
一般來說,兩個Type-C介面之間在傳遞訊號時會透過一組配置通道(Configuration Channel,CC)引腳(例如,CC1引腳以及CC2引腳),來在主機端(亦稱訊號來源端(Source))與裝置端(亦稱訊號接收端(Sink))之間作電力傳輸(Power Delivery,PD)協定的溝通,並且使用主機端與裝置端內部的數位多工器(Multiplexer,MUX)來實現插頭正插與反插的切換。
圖1繪示習知的主機10藉由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Alternate Mode,ALT mode)來將訊號傳遞至裝置20的示意圖;圖2繪示習知的Type-C的CC連結電路示意圖。
請參照圖1與圖2,主機10的CC1引腳CC1sr與CC2引腳CC2sr內部皆具有上拉電阻Rp,而裝置20的CC1引腳CC1sk與CC2引腳CC2sk內部皆具有下拉電阻Rd。特別是,傳統的Type-C訊號傳輸線30中只存在一條CC線Lcc,因此只能將主機10的其中一個CC引腳(例如,圖2中所示的CC1引腳CC1sr)連接至裝置20的其中一個CC引腳(例如但不限於,圖2中所示的CC2引腳CC2sk),而多工器則會根據是哪一個CC引腳被連接而切換正反插模式以傳遞訊號(例如,DisplayPort視訊訊號DP0至DP3)。
具體來說,當PD控制器11透過CC1引腳CC1sr偵測到裝置20內部的下拉電阻Rd時,會指示多工器12以正插模式來在影像訊號源13與Type-C連接埠14之間傳遞訊號(如圖1所示);當PD控制器11透過CC2引腳CC2sr偵測到裝置20內部的下拉電阻Rd時,會指示多工器12以反插模式來在影像訊號源13與Type-C連接埠14之間傳遞訊號(未繪示);當PD控制器12透過CC1引腳CC1sk偵測到主機10內部的上拉電阻Rp時,會指示多工器22以正插模式來在影像訊號接收端23與Type-C連接埠24之間傳遞訊號(未繪示);當PD控制器12透過CC2引腳CC2sk偵測到主機10內部的上拉電阻Rp時,會指示多工器22以反插模式來在影像訊號接收端23與Type-C連接埠24之間傳遞訊號(如圖1所示)。
由於數位多工器的價格昂貴,因此同時在主機端與裝置端皆設置數位多工器將會大幅提升製造上的成本。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能夠免除裝置端中數位多工器的需求,而降低製造成本。
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包括第一Type-C連接埠以及處理器。處理器耦接至第一Type-C連接埠,用以透過第一Type-C連接埠從外部主機接收訊號,其中,第一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的其中之一浮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中的其中之另一電性連接於電阻的一端,並且電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顯示器。顯示器耦接於處理器,其中處理器根據從外部主機接收的訊號,將影像畫面顯示於顯示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訊號傳輸模式為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中的其中之另一耦接於電力傳輸控制器,其中電力傳輸控制器用以決定訊號的訊號傳輸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Type-C連接埠不經過多工器而將訊號傳遞至處理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訊號傳輸線。訊號傳輸線電性連接於第一Type-C連接埠。第一Type-C連接埠透過訊號傳輸線連接至外部主機的第二Type-C連接埠,並且訊號傳輸線將第一Type-C連接埠中非浮接的配置通道引腳電性連接至第二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的其中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為頭戴式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
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系統包括電子裝置以及訊號傳輸線。電子裝置包括第一Type-C連接埠以及處理器。處理器耦接至第一Type-C連接埠,用以透過第一Type-C連接埠從外部主機接收訊號,其中,第一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的其中之一浮接。訊號傳輸線相容於第一Type-C連接埠。當訊號傳輸線的一端連接至第一Type-C連接埠時,第一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電性連接於訊號傳輸線的另一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訊號傳輸線連接至第一Type-C連接埠以及外部主機的第二Type-C連接埠時,訊號傳輸線分別將第二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電性連接於第一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的電子系統與電子裝置,透過將裝置端的其中一個CC引腳浮接,便能夠訊號來源端(主機端)的設計毋須變動下,免除裝置端中數位多工器的需求,進而降低製造成本。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3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系統的概要方塊圖。
請參照圖3,電子系統包括電子裝置100以及訊號傳輸線200,其中電子裝置100與訊號傳輸線200皆相容於Type-C介面(亦稱USB-C介面或USB Type-C介面)。訊號傳輸線200用以將電子裝置100連接至一外部主機,而無論訊號傳輸線200的連接方向(例如,正插或反插),電子裝置100皆可以無須多工器而順利接收來自外部主機的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例如是頭戴式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而訊號傳輸線200用以連接頭戴式顯示器與影像訊號的來源主機,以將影像訊號從來源主機傳遞至頭戴式顯示器。然而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限於頭戴式顯示器的實施方式。
電子裝置100包括Type-C連接埠110以及處理器120,其中處理器120耦接於Type-C連接埠110。
Type-C連接埠110具有多個引腳,例如包括接地引腳、電源引腳、差分訊號引腳、邊帶使用(Side Band Use,SBU)引腳以及兩個配置通道(Configuration Channel,CC)引腳等,其中兩個CC引腳包括CC1引腳111以及CC2引腳112。特別是,兩個CC引腳的其中之一浮接(floating),而兩個CC引腳的其中之另一電性連接於一電阻(例如但不限於,下拉電阻Rd)的一端。如圖3所示,CC1引腳111連接於下拉電阻Rd的一端,而下拉電阻Rd的另一端接地,CC2引腳112浮接而不連接其他元件。值得一提的是,在圖3實施例中是以CC1引腳111電性連接於下拉電阻Rd而CC2引腳112浮接,但本發明並不在此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浮接的CC引腳也可以是CC1引腳,而CC2引腳電性連接於下拉電阻Rd。必須說明的是,浮接的CC引腳是CC1引腳時,處理器120與Type-C連接埠110之間的連接方式須作相對應的調整。舉例來說,假設浮接的CC引腳是CC2引腳時,處理器120與Type-C連接埠110之間是以正插模式相互連接,則若浮接的CC引腳是CC1引腳時,處理器120與Type-C連接埠110之間須調整為以反插模式相互連接。
處理器120用以透過Type-C連接埠110從外部主機(未繪示於圖1與圖2)接收訊號,例如資料或影像等。具體來說,處理器120是具有運算能力的裝置,可處理或計算從外部主機所接收的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例如是雙核心、四核心或八核心等各類型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系統晶片(system-on-chip,SOC)、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媒體處理器(media processor)、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可程式化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ASIC)、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或其他類似裝置或這些裝置的組合,本發明不在此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除了Type-C連接埠110以及處理器120,電子裝置100更包括電力傳輸(Power Delivery,PD)控制器130以及顯示器140。
PD控制器130耦接於非浮接的CC引腳(例如,CC1引腳111),用以透過其所連接的CC引腳來與外部主機進行PD協定的溝通。舉例來說,在電子裝置100透過訊號傳輸線200連接至外部主機後,PD控制器130可決定電子裝置100與外部主機之間的訊號傳輸模式。在一些實施例中,PD控制器130例如決定電子裝置100與外部主機之間的訊號傳輸模式為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Alternate Mode,ALT mode),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所屬領域具備通常知識者當可從習知PD控制器與PD協定的相關資料理解PD控制器130的運作方式,故在此不再贅述。
顯示器140耦接於處理器120,用以顯示影像畫面。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透過訊號傳輸線200、Type-C連接埠110接收到影像訊號後,例如會根據此影像訊號來將對應的影像畫面顯示於顯示器14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器140例如是二維或三維的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類型的顯示器,本發明並不在此限。
訊號傳輸線200包括兩個Type-C連接器210、220以及線材本體230,其中兩個Type-C連接器210、220分別設置於訊號傳輸線200的兩端。
Type-C連接器210相容於電子裝置100的Type-C連接埠110。具體來說,Type-C連接器210具有多個引腳(例如但不限於,24個),且Type-C連接器210的多個引腳是對應於Type-C連接埠110的多個引腳而設置。因此,Type-C連接器210包括對應於CC引腳111、112的兩個引腳211、212。當Type-C連接器210連接於Type-C連接埠110時,引腳211、212分別電性連接於CC引腳111、112或引腳211、212分別電性連接於CC引腳112、111。
類似地,Type-C連接器220也相容於電子裝置100的Type-C連接埠110,且包括對應於CC引腳111、112的兩個引腳221、222。當Type-C連接器220連接於Type-C連接埠110時,引腳221、222分別電性連接於CC引腳111、112或引腳221、222分別電性連接於CC引腳112、111。
線材本體230用以將Type-C連接器210的多個引腳與Type-C連接器220的多個引腳相連。特別是,線材本體230中包括兩條CC線Lcc,分別將Type-C連接器210的引腳211、212電性連接於Type-C連接器220的引腳221、222。因此,當訊號傳輸線200的一端(例如,Type-C連接器210)連接於Type-C連接埠110時,Type-C連接埠110的兩個CC引腳111、112皆會電性連接於訊號傳輸線200的另一端(Type-C連接器220)。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與訊號傳輸線200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而訊號傳輸線200的Type-C連接器210、220皆相容且可插拔於電子裝置100的Type-C連接埠110。
在一些實施例中,訊號傳輸線200的Type-C連接器210是不可插拔地連接於電子裝置100的Type-C連接器110,因此電子裝置100與訊號傳輸線200是相互連接且不可分離的單一個體。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子裝置100可視為包括訊號傳輸線200的裝置。如此一來,可以防止使用者誤用傳統只包括一條CC線的訊號傳輸線(例如,圖1的Type-C訊號傳輸線30),導致反插時CC線的一端會連接到浮接的CC引腳112使外部裝置無法正常運作。另一方面,與電子裝置100相互連接而不可分離的訊號傳輸線200可以使用更高品質的傳輸線材來實作,使得電子裝置100具有特殊應用時(例如,作為頭戴式顯示器而需要較長的訊號傳輸線時)也能夠具有良好的訊號傳輸品質。
圖4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訊號傳輸線正插時,外部主機藉由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來將訊號傳遞至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4,電子裝置100透過訊號傳輸線200連接至主機10,並且從主機10接收訊號(例如,DisplayPort視訊訊號DP0至DP3)。主機10是相同於圖1中習知的主機10,例如包括USB主機,PD控制器11、多工器12、影像訊號源13以及Type-C連接埠14。如圖4所示,訊號傳輸線200是正插的連接於主機10與電子裝置100之間,因此訊號傳輸線200會將Type-C連接埠14的TX1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1引腳;將Type-C連接埠14的RX1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1引腳;將Type-C連接埠14的TX2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2引腳;並且將Type-C連接埠14的RX2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2引腳。特別是,正插的訊號傳輸線200還會將Type-C連接埠14的CC1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CC1引腳111;並且將Type-C連接埠14的CC2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CC2引腳112。
與圖1中的主機10類似,當PD控制器11透過主機10的CC1引腳偵測到電子裝置100內部的下拉電阻Rd時,會指示多工器12以正插模式來在影像訊號源13與Type-C連接埠14之間傳遞訊號。在藉由具有兩條CC線Lcc的訊號傳輸線200連接之下,由於電子裝置100的CC1引腳111內部具有下拉電阻Rd且CC2引腳112是浮接,因此正插的訊號傳輸線200使得主機10只有CC1引腳會偵測到電子裝置100 的CC1引腳111內部的下拉電阻Rd而使多工器12以正插模式來在影像訊號源13與Type-C連接埠14之間傳遞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正插模式指的是將訊號DP0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TX1引腳,以透過正插的訊號傳輸線200將訊號DP0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1引腳;將訊號DP1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RX1引腳,以透過訊號傳輸線200將訊號DP1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1引腳;將訊號DP2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TX2引腳,以透過正插的訊號傳輸線200將訊號DP2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2引腳;並且將訊號DP3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RX2引腳,以透過訊號傳輸線200將訊號DP3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2引腳。據此,電子裝置100的處理器120能夠分別從Type-C連接埠110的RX1、TX1、RX2以及TX2引腳接收到來自影像訊號源13的DisplayPort視訊訊號DP0、DP1、DP2以及DP3。
圖5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訊號傳輸線反插時,外部主機藉由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來將訊號傳遞至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5,訊號傳輸線200是反插的連接於主機10與電子裝置100之間,因此訊號傳輸線200會將Type-C連接埠14的TX1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2引腳;將Type-C連接埠14的RX1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2引腳;將Type-C連接埠14的TX2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1引腳;並且將Type-C連接埠14的RX2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1引腳。特別是,反插的訊號傳輸線200還會將Type-C連接埠14的CC1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CC2引腳112;並且將Type-C連接埠14的CC2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CC1引腳111。
與圖1中的主機10類似,當PD控制器11透過主機10的CC2引腳偵測到電子裝置100內部的下拉電阻Rd時,會指示多工器12以反插模式來在影像訊號源13與Type-C連接埠14之間傳遞訊號。在藉由具有兩條CC線Lcc的訊號傳輸線200連接之下,由於電子裝置100的CC1引腳111內部具有下拉電阻Rd且CC2引腳112是浮接,因此反插的訊號傳輸線200使得主機10只有CC2引腳會偵測到電子裝置100的CC1引腳111內部的下拉電阻Rd而使多工器12以反插模式來在影像訊號源13與Type-C連接埠14之間傳遞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反插模式指的是將訊號DP0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TX2引腳,以透過反插的訊號傳輸線200將訊號DP0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1引腳;將訊號DP1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RX2引腳,以透過訊號傳輸線200將訊號DP1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1引腳;將訊號DP2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TX1引腳,以透過反插的訊號傳輸線200將訊號DP2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2引腳;並且將訊號DP3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RX1引腳,以透過訊號傳輸線200將訊號DP3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2引腳。據此,電子裝置100的處理器120同樣能夠分別從Type-C連接埠110的RX1、TX1、RX2以及TX2引腳接收到來自影像訊號源13的DisplayPort視訊訊號DP0、DP1、DP2以及DP3。
由圖4與圖5的實施例可知,透過將電子裝置100端的Type-C連接埠110中的其中一個CC引腳浮接,並且以具有兩條CC線Lcc的訊號傳輸線200來將電子裝置100連接至外部主機10,則無論是訊號傳輸線200是正插或反插的連接電子裝置100與外部主機10,電子裝置100都能夠順利地從外部主機10接收訊號,而無須在電子裝置100中額外設置昂貴的多工器。
在前述的實施例中,訊號傳輸線200是兩端皆可拆卸地連接於外部主機10與電子裝置100之間,因此需要在訊號傳輸線200中設置有兩條CC線才能達到上述目的。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只要將訊號傳輸線固定於裝置端的Type-C連接埠,維持訊號傳輸線中的CC線是電性連接於Type-C連接埠中非浮接的CC引腳,則無須在訊號傳輸線中設置兩條CC線也能夠達到上述目的。
圖6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請參照圖6,電子裝置100’是類似於圖3實施例中的電子裝置100,其中Type-C連接埠110’、處理器120’、PD控制器130’以及顯示器140’的結構與功能分別是類似於Type-C連接埠110、處理器120、PD控制器130以及顯示器140,故在此不再贅述。
電子裝置100’與電子裝置100之間的差別在於,電子裝置100’更包括固定於Type-C連接埠110’的訊號傳輸線。此訊號傳輸線包括Type-C連接器220’以及線材本體230’,其中線材本體230’中僅有一條CC線Lcc,連接於電子裝置100’中非浮接的CC引腳(例如,CC1引腳111’)以及Type-C連接器220’的CC1引腳221’。
在圖6的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中浮接的CC引腳(例如,CC2引腳112’)與Type-C連接器220’的CC2引腳222’之間並沒有CC線連接。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中浮接的CC引腳(例如,CC2引腳112’)與Type-C連接器220’的CC2引腳222’之間也可以有CC線連接,本發明並不在此限制。
圖7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訊號傳輸線反插時,外部主機藉由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來將訊號傳遞至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7,電子裝置100’利用Type-C連接器220’來連接至主機10,並且從主機10接收訊號(例如,DisplayPort視訊訊號DP0至DP1)。主機10是相同於圖1中習知的主機10,例如包括USB主機,PD控制器11、多工器12、影像訊號源13以及Type-C連接埠14。如圖7所示,訊號傳輸線是反插的連接於主機10,因此訊號傳輸線會將Type-C連接埠14的TX1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2引腳;將Type-C連接埠14的RX1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2引腳;將Type-C連接埠14的TX2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1引腳;並且將Type-C連接埠14的RX2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1引腳。特別是,反插的訊號傳輸線還會將Type-C連接埠14的CC2引腳連接至Type-C連接埠110’的CC1引腳111,而不將Type-C連接埠14的CC1引腳連接至任何引腳。
與圖1中的主機10類似,當PD控制器11透過主機10的CC2引腳偵測到電子裝置100’內部的下拉電阻Rd時,會指示多工器12以反插模式來在影像訊號源13與Type-C連接埠14之間傳遞訊號。在只有一條CC線Lcc的連接之下,主機10只有CC2引腳會偵測到電子裝置100’的CC1引腳111’內部的下拉電阻Rd而使多工器12以反插模式來在影像訊號源13與Type-C連接埠14之間傳遞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反插模式指的是將訊號DP0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TX2引腳,以透過反插的訊號傳輸線將訊號DP0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1引腳;將訊號DP1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RX2引腳,以透過訊號傳輸線將訊號DP1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1引腳;將訊號DP2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TX1引腳,以透過反插的訊號傳輸線將訊號DP2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RX2引腳;並且將訊號DP3傳遞至Type-C連接埠14的RX1引腳,以透過訊號傳輸線將訊號DP3傳遞至Type-C連接埠110’的TX2引腳。據此,電子裝置100’的處理器120’同樣能夠分別從Type-C連接埠110’的RX1、TX1、RX2以及TX2引腳接收到來自影像訊號源13的DisplayPort視訊訊號DP0、DP1、DP2以及DP3,而無須多工器的參與。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的電子系統與電子裝置,透過將裝置端的其中一個CC引腳浮接,便能夠訊號來源端(主機端)的設計毋須變動下,免除裝置端中數位多工器的需求,進而降低製造成本。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的電子系統中,更具有特殊設計的訊號傳輸線,其中對應兩個CC引腳都設置了CC線。據此,可拆卸的訊號傳輸線無論以正插或反插連接訊號來源端與裝置端,都能夠在沒有數位多工器的情況下,順利在訊號來源端與裝置端之間傳遞訊號。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主機 11、21、130、130’:PD控制器 12、22:多工器 13:影像訊號源 14、24、110、110’:Type-C連接埠 20:裝置 23:影像訊號接收端 30:Type-C訊號傳輸線 100、100’:電子裝置 111、111’、211、221、221’、CC1sr、CC1sk:CC1引腳 112、112’、212、222、222’、CC2sr、CC2sk:CC2引腳 120:處理器 140:顯示器 200:訊號傳輸線 210、220、220’:Type-C連接器 230、230’:線材本體 DP0~DP3:DisplayPort視訊訊號 Lcc:CC線 Rd:下拉電阻 Rp:上拉電阻
圖1繪示習知的主機藉由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來將訊號傳遞至裝置的示意圖。 圖2繪示習知的Type-C的CC連結電路示意圖。 圖3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系統的方塊示意圖。 圖4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訊號傳輸線正插時,外部主機藉由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來將訊號傳遞至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5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訊號傳輸線反插時,外部主機藉由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來將訊號傳遞至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6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圖7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訊號傳輸線反插時,外部主機藉由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來將訊號傳遞至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10:Type-C連接埠 111、211、221:CC1引腳 112、212、222:CC2引腳 120:處理器 130:PD控制器 140:顯示器 200:訊號傳輸線 210、220:Type-C連接器 230:線材本體 Rd:下拉電阻 Lcc:CC線

Claims (9)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Type-C連接埠;以及一處理器,耦接至該第一Type-C連接埠,用以透過該第一Type-C連接埠從一外部主機接收一訊號,其中該第一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的其中之一浮接,其中該兩個配置通道引腳中的其中之另一電性連接於一電阻的一端,並且該電阻的另一端接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顯示器,耦接於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根據從該外部主機接收的該訊號,將一影像畫面顯示於該顯示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訊號的一訊號傳輸模式為Type-C DisplayPort替代模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兩個配置通道引腳中的其中之另一耦接於一電力傳輸控制器,其中該電力傳輸控制器用以決定該訊號的一訊號傳輸模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Type-C連接埠不經過多工器而將該訊號傳遞至該處理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訊號傳輸線,不可插拔地電性連接於該第一Type-C連接埠,其中該第一Type-C連接埠透過該訊號傳輸線連接至該外部主 機的一第二Type-C連接埠,其中該訊號傳輸線將該第一Type-C連接埠中非浮接的該配置通道引腳電性連接至該第二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的其中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為一頭戴式顯示器。
  8. 一種電子系統,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的電子裝置,以及一訊號傳輸線,其中該訊號傳輸線相容於該第一Type-C連接埠,其中當該訊號傳輸線的一端連接至該第一Type-C連接埠時,該第一Type-C連接埠的該兩個配置通道引腳電性連接於該訊號傳輸線的另一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子系統,其中當該訊號傳輸線連接至該第一Type-C連接埠以及該外部主機的一第二Type-C連接埠時,該訊號傳輸線分別將該第二Type-C連接埠的兩個配置通道引腳電性連接於該第一Type-C連接埠的該兩個配置通道引腳。
TW107135009A 2018-10-04 2018-10-04 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 TWI691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5009A TWI691846B (zh) 2018-10-04 2018-10-04 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5009A TWI691846B (zh) 2018-10-04 2018-10-04 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905A TW202014905A (zh) 2020-04-16
TWI691846B true TWI691846B (zh) 2020-04-21

Family

ID=71130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5009A TWI691846B (zh) 2018-10-04 2018-10-04 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18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4270A (zh) * 2020-12-17 2021-04-27 硅谷数模(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Dp接口芯片、高清视频接收芯片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5969A (zh) * 2022-07-21 2022-08-23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套件和基于物理连接的断电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2052B2 (en) * 2004-01-15 2006-04-18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apable of operating with multiple types of expansion cards in a common industry standard connector
US9418032B2 (en) * 2009-03-16 2016-08-16 Apple Inc. Adaptive accessory detection and mode negotiation
CN105867593A (zh) * 2016-05-17 2016-08-17 深圳慧能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接口电路及其控制装置
WO2018120498A1 (zh) * 2016-12-30 2018-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装置以及设备识别方法和设备识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2052B2 (en) * 2004-01-15 2006-04-18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apable of operating with multiple types of expansion cards in a common industry standard connector
US9418032B2 (en) * 2009-03-16 2016-08-16 Apple Inc. Adaptive accessory detection and mode negotiation
CN105867593A (zh) * 2016-05-17 2016-08-17 深圳慧能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接口电路及其控制装置
WO2018120498A1 (zh) * 2016-12-30 2018-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装置以及设备识别方法和设备识别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4270A (zh) * 2020-12-17 2021-04-27 硅谷数模(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Dp接口芯片、高清视频接收芯片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905A (zh)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9865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oncurrent superspeed communication and four-lane displayport communication via a USB type-C receptacle
US8151018B2 (en) Dual-mode data transfer of uncompressed multimedia contents or data communications
US8806094B2 (en) Transfer of uncompressed multimedia contents or data communications
US927499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a standard connector to deliver combined display, data and power signals
TWI691846B (zh) 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
US7354275B2 (en) Graphics card connector module, and motherboard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17518564A (ja) スイッチレスusb cコネクタハブ
WO2019015681A1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732411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graphics processing signals to a stand-alone module
CN109426638B (zh) Usb连接装置和包括其的终端设备
KR20160037850A (ko) 성능 정보를 통신하기 위한 회로부를 갖는 케이블
US10204067B2 (en) Data transfer device of display equipment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US20070077811A1 (en) Integrated connector including both data and power signals
TW201310817A (zh) 連接器組合
US20130073774A1 (en) Electric device with multiple data connection ports
TW202036314A (zh) Usb積體電路
TWI714243B (zh) Usb積體電路
TWM568542U (zh) Scalable interface structure
TWI442654B (zh) 低電壓差分信號介面電路
TWI762685B (zh) 印刷電路板
CN101354607B (zh) 具有外设接口的显示器及其计算机系统
TW201339846A (zh) 硬碟機連接裝置
TWM519847U (zh) 改良式連接器(一)
US20170177052A1 (en) Externa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system
TWM567898U (zh) 自動調整輸出通道的多電腦切換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