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4243B - Usb積體電路 - Google Patents
Usb積體電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14243B TWI714243B TW108131657A TW108131657A TWI714243B TW I714243 B TWI714243 B TW I714243B TW 108131657 A TW108131657 A TW 108131657A TW 108131657 A TW108131657 A TW 108131657A TW I714243 B TWI714243 B TW I71424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ir
- usb
- circuit
- coupled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USB積體電路,包括三個TX連接部件對與三個RX連接部件對。第一TX連接部件對與第一RX連接部件對分別耦接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一TX接腳對與第一RX接腳對。第二TX連接部件對與第二RX連接部件對分別耦接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一TX接腳對與第一RX接腳對。第三TX連接部件對耦接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二TX接腳對,或是耦接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二TX接腳對。第三RX連接部件耦接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二RX接腳對,或是耦接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二RX接腳對。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電路,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以下稱為USB)積體電路。
USB是連接電腦系統和外部裝置的一種標準。USB 3.1 Gen1使用單一通道(lane),而此通道的傳輸速度為5Gbps。USB 3.1 Gen2亦使用單一通道,而此通道的傳輸速度為10Gbps。USB 3.2使用雙通道,而每一個通道的傳輸速度為10Gbps。因此,USB 3.2可以將傳輸速度提升至20Gbps。USB 4.0亦使用雙通道,而每一個通道的傳輸速度為20Gbps。因此,USB 4.0可以將傳輸速度提升至40Gbps。USB 3.2與USB 4.0的傳輸速度之所以能提升,在於改進USB Type-C連接器的使用模式以及加速傳輸速度。
USB Type-C連接器有兩組資料傳輸埠,以便於無論正反兩面皆能讓接頭順利插入連接埠。USB 3.1 Gen2使用了USB Type-C連接器的一組資料傳輸埠,而讓USB Type-C連接器的另一組資料傳輸埠空閒。USB 3.2與USB 4.0同時使用USB Type-C連接器的這兩組資料傳輸埠。因此相較於USB 3.1 Gen2版本,USB 3.2可以讓資料傳輸的流量提升兩倍,而USB 4.0可以讓資料傳輸的流量提升四倍。只要主控端(host)與裝置端(device)都支援USB 3.2或USB 4.0,就能享有20Gbps或40Gbps的傳輸速度。但是,如果其中一端為USB 2.0、USB 3.1 Gen1、USB 3.1 Gen2,或是透過轉接器將Type-C端子轉換為Type-A端子的話,雖然會失去高速傳輸的優勢,但是裝置仍可在較低的速度下正常運作。
圖1是一種USB積體電路100的電路方塊(circuit block)示意圖。圖1所示USB積體電路100包括鏈接層(link layer)電路111、鏈接層電路112、傳送實體層(以下稱TX PHY)電路121、接收實體層(以下稱RX PHY)電路122、TX PHY電路123、RX PHY電路124、TX PHY電路125、RX PHY電路126、連接部件對131、連接部件對132、連接部件對133、連接部件對134、連接部件對135與連接部件對136。連接部件對131至136的每一個可以傳輸差動訊號。USB積體電路100的封裝類型可以是球格陣列(ball grid array, BGA)封裝、四方扁平無引腳(quad flat non-leaded, QFN)封裝或是其他封裝形式。基於USB積體電路100的封裝類型,連接部件對131至136的每一個可以是焊墊(pad)、接腳(pin)、焊球或是其他類型的連接部件。為了方便說明,圖1並未繪示USB 2.0電路、配置通道(configuration channel,以下稱CC)電路、電源電路以及/或是其他電路。
鏈接層電路111的第一通道(lane)的傳送端對TX1與接收端對RX1分別耦接至TX PHY電路121的輸入端與RX PHY電路122的輸出端。鏈接層電路111的第二通道(lane)的傳送端對TX2與接收端對RX2分別耦接至TX PHY電路123的輸入端與RX PHY電路124的輸出端。鏈接層電路112的第一通道(lane)的傳送端對TX1與接收端對RX1分別耦接至TX PHY電路125的輸入端與RX PHY電路126的輸出端。連接部件對131耦接至TX PHY電路121的輸出端。連接部件對132耦接至RX PHY電路122的輸入端。連接部件對133耦接至TX PHY電路123的輸出端。連接部件對134耦接至RX PHY電路124的輸入端。連接部件對135耦接至TX PHY電路125的輸出端。連接部件對136耦接至RX PHY電路126的輸入端。
USB-C連接器11可以是符合USB規格的USB Type-C連接器或是其他類型的USB連接器。連接部件對131用以耦接至USB-C連接器11的傳送接腳TX1+與TX1-。連接部件對132用以耦接至USB-C連接器11的接收接腳RX1+與RX1-。連接部件對133用以耦接至USB-C連接器11的傳送接腳TX2+與TX2-。連接部件對134用以耦接至USB-C連接器11的接收接腳RX2+與RX2-。USB連接器12可以是符合USB規格的USB Type-A連接器或是其他類型的USB連接器。連接部件對135用以耦接至USB連接器12的傳送接腳TX+與TX-。連接部件對136用以耦接至USB連接器12的接收接腳RX+與RX-。
需注意的是,連接部件對131至134需要耦接至一個相同的USB連接器(USB-C連接器11),而連接部件對135至136則需要耦接至另一個相同的USB連接器(USB連接器12)。USB積體電路100針對連接部件對131至136無法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倘若連接部件對131至132被耦接至USB連接器12而連接部件對133至136被耦接至USB-C連接器11,則連接至USB-C連接器11的USB 3.2(USB 4.0)設備將無法正常傳輸資料。
另外,當支援USB 3.2或USB 4.0的設備連接至USB-C連接器11時,TX PHY電路121、RX PHY電路122、TX PHY電路123與RX PHY電路124同時被使用,以便供應雙通道(lane)的傳輸頻寬給連接至USB-C連接器11的設備。當連接至USB-C連接器11的設備不支援USB 3.2(USB 4.0)時,TX PHY電路121與RX PHY電路122會被使用但是TX PHY電路123與RX PHY電路124會被閒置(或者TX PHY電路123與RX PHY電路124被使用但是TX PHY電路121與RX PHY電路122會被閒置),以便供應單通道(lane)的傳輸頻寬給連接至USB-C連接器11的設備。被閒置的TX PHY電路與RX PHY電路會浪費晶片面積,亦會消耗功率。
須注意的是,「先前技術」段落的內容是用來幫助了解本發明。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部份內容(或全部內容)可能不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
本發明提供一種USB積體電路,以針對連接部件對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以及/或是減少傳送實體層(以下稱TX PHY)電路的數量。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USB積體電路。所述USB積體電路包括第一傳送連接部件對、第一接收連接部件對、第二傳送連接部件對、第二接收連接部件對、第三傳送連接部件對以及第三接收連接部件對。第一傳送連接部件對經配置以耦接至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一傳送接腳對。第一接收連接部件對經配置以耦接至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一接收接腳對。第二傳送連接部件對經配置以耦接至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一傳送接腳對。第二接收連接部件對經配置以耦接至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一接收接腳對。第三傳送連接部件對經配置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以適於耦接至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二傳送接腳對以及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二傳送接腳對其中的任一者。第三接收連接部件對經配置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以適於耦接至該第一USB連接器的一第二接收接腳對以及該第二USB連接器的一第二接收接腳對其中的任一者。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USB積體電路。所述USB積體電路包括第一USB埠鏈接層電路、第二USB埠鏈接層電路、第一切換電路、第一TX PHY電路、第二切換電路、第一傳送連接部件對以及第二傳送連接部件對。第一切換電路的第一選擇端對耦接至第一USB埠鏈接層電路的第一傳送端對。第一切換電路的第二選擇端對耦接至第二USB埠鏈接層電路的傳送端對。第一TX PHY電路的輸入端對耦接至第一切換電路的共同端對。第二切換電路的共同端對耦接至第一TX PHY電路的輸出端。第一傳送連接部件對耦接至第二切換電路的第一選擇端對。第二傳送連接部件對耦接至第二切換電路的第二選擇端對。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USB積體電路可以針對連接部件對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TX PHY電路可以依照連接組態與操作情境而動態切換給不同的USB連接器。因此,所述USB積體電路可以減少TX PHY電路的數量。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本案說明書全文(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耦接(或連接)」一詞可指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連接手段。舉例而言,若文中描述第一裝置耦接(或連接)於第二裝置,則應該被解釋成該第一裝置可以直接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者該第一裝置可以透過其他裝置或某種連接手段而間接地連接至該第二裝置。本案說明書全文(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是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的上限或下限,亦非用來限制元件的次序。另外,凡可能之處,在圖式及實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標號的元件/構件/步驟代表相同或類似部分。不同實施例中使用相同標號或使用相同用語的元件/構件/步驟可以相互參照相關說明。
圖2與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USB積體電路200的電路方塊(circuit block)示意圖。圖2與圖3所示USB積體電路200具有多個連接部件對,例如傳送連接部件對251、接收連接部件對252、傳送連接部件對253、接收連接部件對254、傳送連接部件對255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6。連接部件對251至256的每一個可以傳輸差動訊號。依照設計需求,USB積體電路200的封裝類型可以是球格陣列(ball grid array, BGA)封裝、四方扁平無引腳(quad flat non-leaded, QFN)封裝或是其他封裝形式。基於USB積體電路200的封裝類型,連接部件對251至256的每一個可以是焊墊(pad)、接腳(pin)、焊球或是其他類型的連接部件。
依照應用環境的需求,USB積體電路200可以針對連接部件對251至256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傳送連接部件對251可以被耦接至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一傳送接腳對,接收連接部件對252可以被耦接至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一接收接腳對,傳送連接部件對255可以被耦接至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一傳送接腳對,而接收連接部件對256可以被耦接至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一接收接腳對。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中,傳送連接部件對253可以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以適於耦接至所述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二傳送接腳對以及所述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二傳送接腳對其中的任一者。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中,接收連接部件對254可以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以適於耦接至所述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二接收接腳對以及所述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二接收接腳對其中的任一者。
舉例來說,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USB積體電路200的連接部件對251至254可以依照設計需求而分別被耦接至USB連接器21(所述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一傳送接腳對、第一接收接腳對、第二傳送接腳對與第二接收接腳對,以及連接部件對255至256可以依照設計需求而分別被耦接至USB連接器22(所述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一傳送接腳對與第一接收接腳對。在圖3所示實施例中,USB積體電路200的連接部件對251至252可以依照設計需求而分別被耦接至USB連接器22(所述第一USB連接器)的第一傳送接腳對與第一接收接腳對,以及連接部件對253至256可以依照設計需求而分別被耦接至USB連接器21(所述第二USB連接器)的第一傳送接腳對、第一接收接腳對、第二傳送接腳對與第二接收接腳對。
依照設計需求,USB連接器21可以是USB Type-C連接器或是其他類型的USB連接器,而USB連接器22則可以是USB Type-A連接器、USB Type-B連接器、USB Type-C連接器或是其他類型的USB連接器。USB連接器21以及USB連接器22可以是符合USB規格的連接器,因此其實施細節在此不予贅述。舉例來說,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傳送連接部件對251可以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傳送接腳TX1+與TX1-,接收連接部件對252可以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接收接腳RX1+與RX1-,傳送連接部件對253可以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傳送接腳TX2+與TX2-,接收連接部件對254可以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接收接腳RX2+與RX2-,傳送連接部件對255可以連接至USB連接器22的傳送接腳TX+與TX-,而接收連接部件對256則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2的接收接腳RX+與RX-。圖3所示USB連接器21與USB連接器22可以參照圖2所示USB連接器21與USB連接器22的相關說明來類推,故不再贅述。
圖2與圖3所示USB積體電路200還包括USB埠鏈接層(link layer)電路211、USB埠鏈接層電路212、切換電路221、切換電路222、傳送實體層(以下稱TX PHY)電路231、接收實體層(以下稱RX PHY)電路232、TX PHY電路233、RX PHY電路234、切換電路241與切換電路242。TX PHY電路231的輸入端對耦接至USB埠鏈接層電路211的傳送端對TX1。傳送連接部件對251耦接至TX PHY電路231的輸出端對。RX PHY電路232的輸出端對耦接至USB埠鏈接層電路211的接收端對RX1。接收連接部件對252耦接至RX PHY電路232的輸入端對。
圖2與圖3所示USB埠鏈接層電路211與USB埠鏈接層電路212可以參照圖1所示鏈接層電路111與鏈接層電路112的相關說明來類推,圖2與圖3所示TX PHY電路231與TX PHY電路233可以參照圖1所示TX PHY電路121、TX PHY電路123與TX PHY電路125的相關說明來類推,圖2與圖3所示RX PHY電路232與RX PHY電路234可以參照圖1所示RX PHY電路122、RX PHY電路124與RX PHY電路126的相關說明來類推,故不再贅述。為了方便說明,圖2與圖3所示USB積體電路200並未繪示USB 2.0電路、配置通道(configuration channel,以下稱CC)電路、電源電路以及/或是其他電路。
請參照圖2與圖3。切換電路221的第一選擇端對耦接至USB埠鏈接層電路211的傳送端對TX2。切換電路221的第二選擇端對耦接至USB埠鏈接層電路212的傳送端對TX1。切換電路222的第一選擇端對耦接至USB埠鏈接層電路211的接收端對RX2。切換電路222的第二選擇端對耦接至USB埠鏈接層電路212的接收端對RX1。TX PHY電路233的輸入端對耦接至切換電路221的共同端對。TX PHY電路233的輸出端對耦接至切換電路241的共同端對。切換電路241的第一選擇端對耦接至傳送連接部件對253。切換電路241的第二選擇端對耦接至傳送連接部件對255。RX PHY電路234的輸出端對耦接至切換電路222的共同端對。RX PHY電路234的輸入端對耦接至切換電路242的共同端對。切換電路242的第一選擇端對耦接至接收連接部件對254。切換電路242的第二選擇端對耦接至接收連接部件對256。
在圖2所示連接組態中,傳送連接部件對251、接收連接部件對252、傳送連接部件對253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4耦接至USB連接器21。圖2所示USB連接器21可以是USB type-C連接器,以便支援USB 3.2(USB 4.0)的雙通道(lane)傳輸、USB 3.1 Gen2的單通道傳輸、USB 3.1 Gen1的單通道傳輸與/或USB 2.0傳輸。在圖2所示連接組態中,USB連接器22可以是USB type-A連接器,以便支援USB 3.1 Gen2的單通道傳輸、USB 3.1 Gen1的單通道傳輸與/或USB 2.0傳輸。以下將說明圖2所示連接組態在五種使用情境中的操作細節。
請參照圖2。在第一種使用情境中,假設支援USB 3.2(USB 4.0)的設備先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1,而支援USB 3.1 Gen2(USB 3.1 Gen1)的設備則在稍晚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2。在設備連接至USB連接器21後,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1與切換電路241,以使TX PHY電路233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1的傳送端對TX2與傳送連接部件對253之間。相類似地,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2與切換電路242,以使RX PHY電路234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1的接收端對RX2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4之間。亦即,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被動態地配置給USB連接器21使用。因此,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可以使用USB 3.2(USB 4.0)的雙通道(lane)傳輸頻寬。在所述第一種使用情境中,連接至USB連接器22的設備雖然無法使用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但是連接至USB連接器22的設備依然可以通過USB積體電路200的USB 2.0電路(未繪示)來進行資料傳輸。
請參照圖2。在第二種使用情境中,假設支援USB 3.1 Gen2(USB 3.1 Gen1)的設備先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1,而支援USB 3.1 Gen2(USB 3.1 Gen1)的設備則在稍晚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2。在此假設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使用了傳送連接部件對251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2的通道,但是沒有使用傳送連接部件對253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4的通道。在設備連接至USB連接器21後,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1與切換電路241,以使TX PHY電路233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2的傳送端對TX1與傳送連接部件對255之間。相類似地,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2與切換電路242,以使RX PHY電路234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2的接收端對RX1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6之間。亦即,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被動態地配置給USB連接器22使用。因此,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可以使用TX PHY電路231與RX PHY電路232的通道(lane)的傳輸頻寬,而連接至USB連接器22的設備可以使用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的通道(lane)的傳輸頻寬。
請參照圖2。在第三種使用情境中,假設支援USB 3.1 Gen2(USB 3.1 Gen1)的設備先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1,而支援USB 3.1 Gen2(USB 3.1 Gen1)的設備則在稍晚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2。在此假設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使用了傳送連接部件對253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4的通道,但是沒有使用傳送連接部件對251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2的通道。在設備連接至USB連接器21後,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1與切換電路241,以使TX PHY電路233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1的傳送端對TX2與傳送連接部件對253之間。相類似地,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2與切換電路242,以使RX PHY電路234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1的接收端對RX2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4之間。亦即,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被動態地配置給USB連接器21使用。因此,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可以使用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的通道(lane)的傳輸頻寬。在所述第三種使用情境中,連接至USB連接器22的設備雖然無法使用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但是連接至USB連接器22的設備依然可以通過USB積體電路200的USB 2.0電路(未繪示)來進行資料傳輸。
請參照圖2。在第四種使用情境中,假設支援USB 3.1 Gen2(USB 3.1 Gen1)的設備先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2,而支援USB 3.2(USB 4.0)的設備則在稍晚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1。在設備連接至USB連接器22後,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1與切換電路241,以使TX PHY電路233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2的傳送端對TX1與傳送連接部件對255之間。相類似地,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2與切換電路242,以使RX PHY電路234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2的接收端對RX1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6之間。亦即,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被動態地配置給USB連接器22使用。在此假設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使用了傳送連接部件對251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2的通道,但是沒有使用傳送連接部件對253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4的通道。在設備連接至USB連接器21後,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可以使用TX PHY電路231與RX PHY電路232的通道(lane)的傳輸頻寬,而連接至USB連接器22的設備可以使用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的通道(lane)的傳輸頻寬。
請參照圖2。在第五種使用情境中,假設支援USB 3.1 Gen2(USB 3.1 Gen1)的設備先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2,而支援USB 3.2(USB 4.0)的設備則在稍晚被連接至USB連接器21。在設備連接至USB連接器22後,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1與切換電路241,以使TX PHY電路233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2的傳送端對TX1與傳送連接部件對255之間。相類似地,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2與切換電路242,以使RX PHY電路234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2的接收端對RX1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6之間。亦即,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被動態地配置給USB連接器22使用。在此假設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使用了傳送連接部件對253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4的通道,但是沒有使用傳送連接部件對251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2的通道。在設備連接至USB連接器21後,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雖然無法使用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但是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依然可以通過USB積體電路200的USB 2.0電路(未繪示)來進行資料傳輸。
在圖3所示連接組態中,傳送連接部件對253、接收連接部件對254、傳送連接部件對255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6耦接至USB連接器21,而USB連接器22連接至連接部件對251至252。圖3所示USB連接器21可以是USB Type-C連接器。圖3所示USB連接器22可以是USB Type-A連接器。USB積體電路200在圖3所示連接組態中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21與切換電路222,以使TX PHY電路233的輸入端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2的傳送端對TX1,以及使RX PHY電路234的輸出端耦接於USB埠鏈接層電路212的接收端對RX1。以下將說明圖3所示連接組態在二種使用情境中的操作細節。
請參照圖3。在第一種使用情境中,假設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使用了傳送連接部件對253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4的通道,但是沒有使用傳送連接部件對255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6的通道。在設備連接至USB連接器21後,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41與切換電路242,以使TX PHY電路233的輸出端耦接於傳送連接部件對253,以及使RX PHY電路234的輸入端耦接於接收連接部件對254。
請參照圖3。在第二種使用情境中,假設連接至USB連接器21的設備使用了傳送連接部件對255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6的通道,但是沒有使用傳送連接部件對253與接收連接部件對254的通道。在設備連接至USB連接器21後,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控制切換電路241與切換電路242,以使TX PHY電路233的輸出端耦接於傳送連接部件對255,以及使RX PHY電路234的輸入端耦接於接收連接部件對256。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USB積體電路200可以針對連接部件對251至256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TX PHY電路233與RX PHY電路234可以依照連接組態與操作情境而動態切換給不同的USB連接器。因此,所述USB積體電路200可以減少TX PHY電路的數量與RX PHY電路的數量。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USB-C連接器
12、21、22:USB連接器
100:USB積體電路
111、112:鏈接層(link layer)電路
121、123、125:傳送實體層(TX PHY)電路
122、124、126:接收實體層(RX PHY)電路
131、132、133、134、135、136:連接部件對
200:USB積體電路
211、212:USB埠鏈接層電路
221、222、241、242:切換電路
231、233:傳送實體層(TX PHY)電路
232、234:接收實體層(RX PHY)電路
251、253、255:傳送連接部件對
252、254、256:接收連接部件對
圖1是一種USB積體電路100的電路方塊(circuit block)示意圖。
圖2與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USB積體電路的電路方塊示意圖。
21、22:USB連接器
200:USB積體電路
211、212:USB埠鏈接層電路
221、222、241、242:切換電路
231、233:傳送實體層(TX PHY)電路
232、234:接收實體層(RX PHY)電路
251、253、255:傳送連接部件對
252、254、256:接收連接部件對
Claims (7)
- 一種USB積體電路,包括: 一第一傳送連接部件對,經配置以耦接至一第一USB連接器的一第一傳送接腳對; 一第一接收連接部件對,經配置以耦接至該第一USB連接器的一第一接收接腳對; 一第二傳送連接部件對,經配置以耦接至一第二USB連接器的一第一傳送接腳對; 一第二接收連接部件對,經配置以耦接至該第二USB連接器的一第一接收接腳對; 一第三傳送連接部件對,經配置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以適於耦接至該第一USB連接器的一第二傳送接腳對以及該第二USB連接器的一第二傳送接腳對其中的任一者;以及 一第三接收連接部件對,經配置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以適於耦接至該第一USB連接器的一第二接收接腳對以及該第二USB連接器的一第二接收接腳對其中的任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USB積體電路,其中 在該第一傳送連接部件對、該第一接收連接部件對、該第三傳送連接部件對與該第三接收連接部件對耦接至該第一USB連接器的情況下,該第一USB連接器為一USB Type-C連接器;以及 在該第二傳送連接部件對、該第二接收連接部件對、該第三傳送連接部件對與該第三接收連接部件對耦接至該第二USB連接器的情況下,該第二USB連接器為一USB Type-C連接器。
- 一種USB積體電路,包括: 一第一USB埠鏈接層電路; 一第二USB埠鏈接層電路; 一第一切換電路,其中該第一切換電路的一第一選擇端對耦接至該第一USB埠鏈接層電路的一第一傳送端對,以及該第一切換電路的一第二選擇端對耦接至該第二USB埠鏈接層電路的一傳送端對; 一第一傳送實體層電路,具有一輸入端對耦接至該第一切換電路的一共同端對; 一第二切換電路,其中該第二切換電路的一共同端對耦接至該第一傳送實體層電路的一輸出端; 一第一傳送連接部件對,耦接至該第二切換電路的一第一選擇端對;以及 一第二傳送連接部件對,耦接至該第二切換電路的一第二選擇端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USB積體電路,更包括: 一第三切換電路,其中該第三切換電路的一第一選擇端對耦接至該第一USB埠鏈接層電路的一第一接收端對,以及該第三切換電路的一第二選擇端對耦接至該第二USB埠鏈接層電路的一接收端對; 一第一接收實體層電路,具有一輸出端對耦接至該第三切換電路的一共同端對; 一第四切換電路,其中該第四切換電路的一共同端對耦接至該第一接收實體層電路的一輸入端; 一第一接收連接部件對,耦接至該第四切換電路的一第一選擇端對;以及 一第二接收連接部件對,耦接至該第四切換電路的一第二選擇端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USB積體電路,其中, 該第一傳送連接部件對經配置以耦接至一第一USB連接器的一第一傳送接腳對; 該第一接收連接部件對經配置以耦接至該第一USB連接器的一第一接收接腳對; 該第二傳送連接部件對經配置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以適於耦接至該第一USB連接器的一第二傳送接腳對以及一第二USB連接器的一第一傳送接腳對其中的任一者; 該第二接收連接部件對經配置提供彈性的連接組態以適於耦接至該第一USB連接器的一第二接收接腳對以及該第二USB連接器的一第一接收接腳對其中的任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USB積體電路,更包括: 一第二傳送實體層電路,其中該第二傳送實體層電路的一輸入端對耦接至該第一USB埠鏈接層電路的一第二傳送端對;以及 一第三傳送連接部件對,耦接至該第二傳送實體層電路的一輸出端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USB積體電路,更包括: 一第二接收實體層電路,其中該第二接收實體層電路的一輸出端對耦接至該第一USB埠鏈接層電路的一第二接收端對;以及 一第三接收連接部件對,耦接至該第二接收實體層電路的一輸入端對。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31657A TWI714243B (zh) | 2019-09-03 | 2019-09-03 | Usb積體電路 |
CN201910915875.7A CN110688340B (zh) | 2019-09-03 | 2019-09-26 | Usb集成电路 |
US16/662,040 US11308016B2 (en) | 2019-09-03 | 2019-10-24 | USB integrated circui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31657A TWI714243B (zh) | 2019-09-03 | 2019-09-03 | Usb積體電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14243B true TWI714243B (zh) | 2020-12-21 |
TW202111557A TW202111557A (zh) | 2021-03-16 |
Family
ID=6911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31657A TWI714243B (zh) | 2019-09-03 | 2019-09-03 | Usb積體電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08016B2 (zh) |
CN (1) | CN110688340B (zh) |
TW (1) | TWI7142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76074B2 (en) * | 2019-10-22 | 2021-11-16 | Via Labs, Inc. | Chip and interface conversion device |
US11334139B1 (en) * | 2020-11-30 | 2022-05-17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 Power state control for multi-channel interface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192924A1 (en) * | 2016-01-06 | 2017-07-06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Electronic device |
US9824057B2 (en) * | 2014-03-04 | 2017-11-21 | Mediatek Inc.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relying signal over USB connector with signal having notch at frequency of wireless band with transfer rate higher than frequency of USB high-speed interconnect |
US9842076B2 (en) * | 2014-05-19 | 2017-12-12 |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 Switchless USB C-connector hub |
US20180062325A1 (en) * | 2016-08-31 | 2018-03-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CN208477433U (zh) * | 2018-01-30 | 2019-02-05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机主控模块、扩展主控模块、硬盘柜以及存储设备 |
CN109426638A (zh) * | 2017-08-24 | 2019-03-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Usb连接装置和包括其的终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3364A (zh) * | 2006-08-18 | 2009-09-02 | Nxp股份有限公司 | Mac和phy接口配置 |
US7761645B2 (en) * | 2007-06-19 | 2010-07-20 |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 Physical device (PHY) support of the USB2.0 link power management addendum using a ULPI PHY interface standard |
US8041874B2 (en) * | 2008-08-08 | 2011-10-18 |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 USB and ethernet controller combination device |
US7769941B2 (en) * | 2008-09-23 | 2010-08-03 |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 USB matrix switch system |
US8112571B1 (en) * | 2009-07-23 | 2012-02-07 |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Sign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
CN103294636A (zh) * | 2012-05-09 | 2013-09-11 |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集线器控制芯片 |
TWI483118B (zh) * | 2012-07-19 | 2015-05-01 | Ind Tech Res Inst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US9645962B2 (en) * | 2013-09-26 | 2017-05-09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Flexible mobile device connectivity to automotive systems with USB hubs |
US20150234764A1 (en) * | 2014-02-18 | 2015-08-20 | Aliphcom | Accessibility and testing for hardware interfaces of end devices using path selectors |
TWI534631B (zh) * | 2014-06-13 | 2016-05-2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的轉接器 |
US10152442B2 (en) * | 2015-02-27 | 2018-12-11 | Google Llc | Multi-function ports on a computing device |
US10162779B2 (en) * | 2015-05-11 | 2018-12-25 | Dell Products L.P. | Increasing data throughput of a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type-C port |
US9998567B2 (en) * | 2015-08-31 | 2018-06-12 | Keyssa Systems, Inc. |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systems and methods |
TWI594608B (zh) * | 2015-11-27 | 2017-08-01 | 智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積體電路以及其串化器/解串化器實體層電路的操作方法 |
US10216675B2 (en) * | 2016-06-16 | 2019-02-26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Techniques for establishing an external interface and a network interface within a connector |
CN109062846B (zh) * | 2018-01-29 | 2020-08-25 | 威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通用串行总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CN109918328A (zh) * | 2019-02-28 | 2019-06-21 |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USB Type C接口低成本实现结构及实现方法 |
-
2019
- 2019-09-03 TW TW108131657A patent/TWI714243B/zh active
- 2019-09-26 CN CN201910915875.7A patent/CN110688340B/zh active Active
- 2019-10-24 US US16/662,040 patent/US1130801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24057B2 (en) * | 2014-03-04 | 2017-11-21 | Mediatek Inc.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relying signal over USB connector with signal having notch at frequency of wireless band with transfer rate higher than frequency of USB high-speed interconnect |
US9842076B2 (en) * | 2014-05-19 | 2017-12-12 |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 Switchless USB C-connector hub |
US20170192924A1 (en) * | 2016-01-06 | 2017-07-06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Electronic device |
US20180062325A1 (en) * | 2016-08-31 | 2018-03-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CN109426638A (zh) * | 2017-08-24 | 2019-03-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Usb连接装置和包括其的终端设备 |
CN208477433U (zh) * | 2018-01-30 | 2019-02-05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机主控模块、扩展主控模块、硬盘柜以及存储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64558A1 (en) | 2021-03-04 |
CN110688340B (zh) | 2023-04-14 |
CN110688340A (zh) | 2020-01-14 |
TW202111557A (zh) | 2021-03-16 |
US11308016B2 (en) | 2022-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44339B (zh) | USB Type-C連接器模組(一) | |
JP5525297B2 (ja) | 集積回路 | |
US10282341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 protocol stack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 |
TWI653844B (zh) | C型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電路 | |
TWI714243B (zh) | Usb積體電路 | |
US9910814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ingle-ended communication of transaction layer packets | |
TW202005485A (zh) | 擴充快捷外設互聯標準兼容性的電路 | |
US10901934B2 (en) | USB integrated circuit | |
JP7114286B2 (ja) | システム、電子機器および接続制御方法 | |
JP4771372B2 (ja) | 電子装置用コネク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取り付け方法(pciエクスプレス・コネクタ) | |
US11983130B2 (en) | Multi-image output system and USB hub thereof | |
TW201316172A (zh) | 伺服器及其串列埠切換電路 | |
TWI689822B (zh) | 用於多工處理多徑多模資料傳輸的裝置與方法 | |
TW202001552A (zh) | 具互連埠彈性連接方式之運算裝置 | |
TWI762685B (zh) | 印刷電路板 | |
TW202225970A (zh) | 插槽連通性測試裝置及其測試方法 | |
TWI820993B (zh) | 介面轉換裝置 | |
TW202023122A (zh) | 差動訊號電連接組件及可傳送差動訊號的電路板 | |
CN117215974B (zh) | 一种解决usb3.0传输问题电路 | |
CN113032316B (zh) | 一种基于Oculink接口的PCIE扩展方法及设备 | |
TWM460326U (zh) | 可攜式儲存裝置 | |
CN114765314A (zh) | 一种基于PCIe设备的转接器 | |
CN113032317A (zh) | 一种基于服务器pcie信号扩展的方法及设备 | |
TWM520753U (zh) | 轉接器 | |
CN110554989A (zh) | 嵌入式核心板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