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8799B - 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以及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以及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8799B TWI688799B TW107141345A TW107141345A TWI688799B TW I688799 B TWI688799 B TW I688799B TW 107141345 A TW107141345 A TW 107141345A TW 107141345 A TW107141345 A TW 107141345A TW I688799 B TWI688799 B TW I68879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coordinates
- frame
- sided tape
- shee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抑制面光源裝置中的漏光的發生。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包括:第1貼附部,貼附稜鏡片與遮光膠帶;第1拍攝部,從遮光膠帶的厚度方向拍攝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且從框架的厚度方向拍攝以包圍導光板的側面的方式來收容導光板的框架;計算部,根據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根據框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以及第2貼附部,基於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對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的位置及框架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將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與框架予以貼附。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以及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
近年來,正在推進電子機器的小型化、薄型化。對於搭載於此類電子機器的液晶顯示裝置,有用於以相同面積獲得更大顯示區域的窄邊框化或薄型化的需求。對於顯示裝置的背光(back light),例如使用側面照光型(side light type)(亦稱作端面照光(edge light)方式)的面光源裝置,該側面照光型的面光源裝置是將出射白色光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為光源,並使用導光板(亦稱作光導(light guide))。圖12是表示面光源裝置110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圖。首先,在框架101的內部配置導光板102及光源103,在導光板102的出光面(上表面)載置擴散片(sheet)104。在擴散片104上載置稜鏡片105後,在框架101及稜鏡片105貼附遮光雙面膠帶106,藉此來製造面光源裝置110。在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中,提出使用圖像處理來進行二片基板的對位(參照專利文獻1)。提出使用對準攝影機(alignment camera)來進行液晶面板及貼合片的對準(參照專利文獻2)。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9-127546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3/12925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圖13是面光源裝置110的剖面圖。在導光板102的下表面配置有反射片107。圖13中,在擴散片104上貼附有二片稜鏡片105。如圖13所示,在框架101的寬度W1及遮光雙面膠帶106的寬度W2大的情況下,即使載放稜鏡片105的位置稍許偏離,或者貼附遮光雙面膠帶106的位置稍許偏離,亦不會發生面光源裝置110中的漏光。圖14是面光源裝置110的剖面圖。圖14中,在擴散片104上貼附有一片稜鏡片105。如圖14所示,由於近年來的窄邊框化的需求,框架101的寬度W1及遮光雙面膠帶106的寬度W2變小。因此,在載放稜鏡片105的位置發生了偏離的情況下、或者貼附遮光雙面膠帶106的位置發生了偏離的情況下,有可能發生面光源裝置110中的漏光。
鑒於此種狀況,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抑制面光源裝置中的漏光的發生。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中,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採用以下方法。即,本發明是一種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其包括:第1貼附部,貼附稜鏡片與遮光膠帶;第1拍攝部,從遮光膠帶的厚度方向拍攝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且從框架的厚度方向拍攝以包圍導光板的側面的方式來收容導光板的框架;計算部,根據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根據框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以及第2貼附部,基於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對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的位置及框架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將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與框架予以貼附。
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中,在貼附稜鏡片與遮光雙面膠帶之後,將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雙面膠帶與框架予以貼附。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中,基於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對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的位置及框架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將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與框架予以貼附。因此,框架與遮光雙面膠帶的貼合精度提高。即使在框架的寬度小的情況下、或遮光雙面膠帶的寬度小的情況下,亦可高精度地貼附遮光雙面膠帶與框架。由於貼附遮光雙面膠帶與框架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因此可抑制面光源裝置1中的漏光的發生。
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亦可包括:第2拍攝部,從稜鏡片的厚度方向拍攝稜鏡片,並從遮光膠帶的厚度方向拍攝遮光膠帶,計算部根據稜鏡片的拍攝資料而算出稜鏡片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根據遮光膠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第1貼附部基於稜鏡片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膠帶的中心點的座標及輪廓點的座標,對稜鏡片及遮光膠帶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將稜鏡片貼附於遮光膠帶。
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中,第2拍攝部亦可在拍攝稜鏡片之後,在遮光膠帶以稜鏡片與遮光膠帶重疊的方式而配置的狀態下拍攝遮光膠帶。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中,第2拍攝部亦可在拍攝遮光膠帶之後,在稜鏡片以遮光膠帶與稜鏡片重疊的方式而配置的狀態下拍攝稜鏡片。
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中,第1拍攝部亦可在拍攝框架之後,在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以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與框架重疊的方式而配置的狀態下,拍攝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中,第1拍攝部亦可在拍攝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之後,在框架以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與框架重疊的方式而配置的狀態下,拍攝框架。
而且,本發明是一種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包括:第1貼附步驟,貼附稜鏡片與遮光膠帶;拍攝步驟,從遮光膠帶的厚度方向拍攝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且從框架的厚度方向拍攝以包圍導光板的側面的方式來收容導光板的框架;計算步驟,根據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根據框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以及第2貼附步驟,基於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對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的位置及框架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將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膠帶與框架予以貼附。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抑制面光源裝置中的漏光的發生。
以下,基於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再者,以下說明的實施形態是表示實施本發明的一例者,並非將本發明限定於以下說明的具體結構。
以下的實施形態中,「顯示裝置」是設為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說明,「面光源裝置」是設為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單元進行說明。再者,「面光源裝置」亦可利用於背光單元以外的用途,例如配置在顯示面板或基於電子紙(paper)的顯示裝置前表面的前照燈(front light)等。
<適用例> 圖1是表示實施形態的製造系統的一例的圖。對圖1的虛線A所示的步驟進行說明。在圖1的虛線A所示的步驟中,配置稜鏡片15及遮光雙面膠帶16,並且拍攝稜鏡片15及遮光雙面膠帶16。既可在配置稜鏡片15而拍攝稜鏡片15之後,配置遮光雙面膠帶16而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亦可在配置遮光雙面膠帶16而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之後,配置稜鏡片15而拍攝稜鏡片15。繼而,基於稜鏡片15的拍攝資料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資料,對稜鏡片15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將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予以貼附。遮光雙面膠帶16是遮光膠帶的一例。
對圖1的虛線B所示的步驟進行說明。在圖1的虛線B所示的步驟之前,配置導光板11、光源12、及包圍導光板11側面的框架13,在導光板11的出光面上配置擴散片14。在圖1的虛線B所示的步驟中,配置框架13、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並且拍攝框架13、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既可在配置框架13而拍攝框架13之後,配置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而拍攝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亦可在配置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而拍攝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之後,配置框架13而拍攝框架13。繼而,基於框架13的拍攝資料及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資料,對框架13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將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予以貼附。藉由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製造面光源裝置1。
如圖1所示,進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步驟之後,進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步驟。即,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步驟、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步驟為不同的步驟。由於對稜鏡片15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因此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貼合精度提高。由於對框架13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因此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貼合精度提高。而且,在進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步驟之後,進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步驟。因此,藉由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從而將稜鏡片15載置於擴散片14上。因此,使稜鏡片15載放於擴散片14上的位置精度提高。
根據實施形態,使稜鏡片15載放於擴散片14上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並且貼附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因此可抑制面光源裝置1中的漏光的發生。
(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 圖2是例示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的立體圖。如圖2所示,液晶顯示裝置具備作為背光單元而配置的面光源裝置1、及接收從面光源裝置1出射的光的顯示面板2。顯示面板2藉由對被包夾封入玻璃板中的液晶施加電壓而使光的透射率增減等,從而顯示像。以下,有時將面光源裝置1中的、顯示面板2側設為上面側、將其相反面側設為下面側進行說明。進而,此種液晶顯示裝置可搭載於各種電子機器。作為具備此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可例示智慧電話(smartphone)、數位攝影機(digital camera)、平板(tablet)終端、電子書(book)、可穿戴(wearable)機器、汽車導航(car navigation)裝置、電子辭典、電子廣告板等。
(面光源裝置1的結構) 圖3是例示實施形態的面光源裝置1的結構的立體圖。實施形態的面光源裝置1包括導光板11、光源12、框架(frame)13、可撓性印刷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以下亦記作「FPC」)17及固定構件18。而且,面光源裝置1包括依序積層於導光板11出光面側(上表面側)的擴散片14、稜鏡片15及遮光雙面膠帶16與配置於導光板11下表面側的反射片19。
導光板11為大致平板狀,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樹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樹脂等透光性的原材料所形成。導光板11的上表面為供光出射的出光面,且是與顯示面板2相對的面。導光板11將從光源12入射至導光板11內的光導向出光面,由此,出光面的整體或一部分發光。導光板11亦可包括導光板本體、及比導光板本體的高度高的光導入部。從光源12出射的光效率良好地從光導入部入射至導光板本體內,導光板11的光利用效率提高。藉由導光板本體比光導入部薄,從而面光源裝置1的薄型化提高,具備面光源裝置1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提高。然而,實施形態的導光板11亦可為不具有光導入部的平板形狀。
光源12從螢光部出射白色光。光源12例如為LED封裝(package),但亦可使用LED封裝以外的光源。光源12是利用含有螢光體的透光性樹脂(樹脂層)來密封作為發光元件的LED晶片(chip)而形成。或者,亦可不在LED晶片上配置螢光體,而是在導光板11的出光面上配置螢光體層,還可在反射片19上配置螢光體層。光源12接受來自FPC17的供電來驅動而點燈。再者,作為光源12,亦可使用白色以外的LED光源。光源12被配置於與導光板11的入光面相向的位置。例如,以光源12的發光面與導光板11的入光面相向的方式,將光源12安裝於FPC17。亦可在FPC17上將多個光源12以固定的間隔而安裝成一列。
框架13收容導光板11、光源12、擴散片14、稜鏡片15、FPC17、固定構件18及反射片19。框架13既可為包圍導光板11側面的框體(框狀構件),亦可為具有包圍導光板11側面的框體及供框體豎立設置的底板的箱體(箱狀構件)。框體亦可由四邊側壁構件、具有開口的圓形的側壁構件或具有開口的橢圓形的側壁構件所形成。而且,框體的四邊側壁構件的角(corner)部分既可為直角形狀,框體的四邊側壁構件的角部分亦可為R形狀。框架13並不限定於該些例,亦可為其他形狀。
在導光板11的出光面上配置擴散片14,在擴散片14上配置一片或二片稜鏡片15。擴散片14是半透明的樹脂薄膜(film),使從導光板11的出光面出射的光擴散而擴展光的指向特性。稜鏡片15是在上表面形成有三角稜鏡狀的微細圖案的透明的樹脂薄膜,對經擴散片14擴散的光進行聚光,使從上表面側觀察面光源裝置1時的亮度上升。從稜鏡片15上表面的法線方向觀察,稜鏡片15既可為四邊形狀,亦可為具有R形狀的角的四邊形狀。稜鏡片15並不限定於該些例,亦可為其他形狀。遮光雙面膠帶16是上下雙面成為黏著面的黑色黏著膠帶。遮光雙面膠帶16亦可為具有開口的框體形狀(環(ring)形狀)。遮光雙面膠帶16是沿著框架13的外周部分而配置,抑制光漏出至面光源裝置1的外部。而且,遮光雙面膠帶16亦可包含多個構件。例如,遮光雙面膠帶16亦可具有二個構件,且以二個構件相向的方式而沿著框架13的外周部分配置。遮光雙面膠帶16並不限定於該些例,遮光雙面膠帶16亦可為其他形狀。
FPC17是如下所述的配線基板,即,在具有可撓性的絕緣性薄膜即基材上,藉由導體箔來設置配線,並在表面黏著作為保護用絕緣性薄膜的覆蓋層(coverage)或樹脂(resin)(感光性樹脂)而構成。在FPC17上設有配線。FPC17的配線用於對光源12的電力供給等。固定構件18被配置於FPC17的下表面等,將FPC17固定於導光板11。固定構件18例如是上下表面成為黏著面的雙面黏著膠帶。
反射片19是以與導光板11的下表面接觸的方式而配置,經由黏著層而貼附於框架13。導光板11的下表面是導光板11的上表面的相反側的面。反射片19是具有多層膜結構的高反射薄膜、或者包含反射率高的白色樹脂片或金屬箔等的平滑的片材,使光反射,以免導光板11內的光從面光源裝置1的下表面洩漏。在框架13為具有框體及底板的箱體的情況下,反射片19是配置於導光板11與框架13的底板之間。
圖4是表示實施形態的製造系統20的一例的結構圖。製造系統20包括貼附部21、拍攝部22、貼附部23、拍攝部24、控制部25及記憶部26。貼附部21具有抓持稜鏡片15的機構、及抓持遮光雙面膠帶16的機構,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貼附部21是第1貼附部的一例。拍攝部22具有一台或多台攝影機。拍攝部22拍攝稜鏡片15,並且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拍攝部22是第2拍攝部的一例。貼附部23具有抓持框架13的機構、及抓持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機構,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與框架13予以貼附。貼附部23是第2貼附部的一例。拍攝部24具有一個或多個攝影機。拍攝部24拍攝框架13,並且拍攝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拍攝部24是第1拍攝部的一例。
控制部25具有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單元(Micro Processing Unit,MPU)等處理器(processor)。控制部25既可包含一個CPU或MPU,亦可將多個CPU及多個MPU加以組合而構成。CPU及MPU並不限定於單個處理器,亦可為多處理器結構。控制部25藉由在記憶部26中可執行地展開的電腦程式(computer program)來執行各種處理。記憶部26具有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等記憶體。在記憶部26中,記憶或臨時保存由拍攝部22、24所拍攝的拍攝資料、或者利用由控制部25所執行的處理而獲得的資料等。控制部25與記憶部26亦可一體化。而且,既可將多個控制部25的各個連接於貼附部21及貼附部23,亦可貼附部21及貼附部23的各個具有控制部25。控制部25是計算部的一例。
圖5是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步驟的說明圖。圖5的步驟(A1)~步驟(A3)中,在進行稜鏡片15的位置調整之後,進行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調整,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圖5所示的示例中,拍攝部22具有多個攝影機31。在圖5的步驟(A1)中,貼附部21在握持稜鏡片15的狀態下,將稜鏡片15配置於規定位置,攝影機31從稜鏡片15的厚度方向拍攝稜鏡片15。圖5所示的示例中,攝影機31從稜鏡片15的上表面側拍攝稜鏡片15。稜鏡片15的上表面是稜鏡片15中的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接觸面。由攝影機31所拍攝的稜鏡片15的拍攝資料被記憶於記憶部26中。例如,當俯視時(從稜鏡片15的上表面的法線方向觀察時),稜鏡片15為四邊形的情況下,亦可由四台攝影機31拍攝包含稜鏡片15四角的區域的各個。並不限於圖5所示的示例,亦可由一台攝影機31拍攝稜鏡片15。
控制部25從記憶部26獲取稜鏡片15的拍攝資料,根據稜鏡片15的形狀來算出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例如,在俯視時稜鏡片15為四邊形的情況下,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亦可為四邊形各頂點的座標。控制部25根據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而算出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控制部25亦可算出稜鏡片15的多個輪廓點的座標的平均值來作為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例如,在俯視時稜鏡片15為四邊形的情況下,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亦可為四邊形的各頂點的座標的平均值。在記憶部26中,預先記憶有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用於將稜鏡片15準確地配置於規定位置的座標。貼附部21調整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位置,以使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貼附部21藉由使稜鏡片15沿稜鏡片15的平面方向移動,從而調整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位置。貼附部21調整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位置,以使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貼附部21藉由使稜鏡片15沿稜鏡片15的平面方向移動,從而調整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位置。稜鏡片15的平面方向與稜鏡片15的厚度方向正交。
參照圖6及圖7來說明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位置調整的一例。圖6及圖7是稜鏡片15的平面圖。在圖6中,表示了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X1、Y1)及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X2、Y2)。控制部25算出由連接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X1、Y1)和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X2、Y2)的線L1、與稜鏡片15的輪廓線L2所成的角度(θ1)。圖7中,表示了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X3、Y3)及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X4、Y4)。控制部25算出由連接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X3、Y3)和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X4、Y4)的線L3、與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線L4所成的角度(θ2)。貼附部21調整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位置,以使角度(θ1)與角度(θ2)一致。
在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經調整後,攝影機31拍攝稜鏡片15,控制部25算出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控制部25判定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是否一致。控制部25判定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否一致。若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則前進至圖5的步驟(A2)。另一方面,若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不一致、或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不一致,則貼附部21再次調整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如此,反覆進行稜鏡片15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為止。
亦可對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的一致度設置容許範圍。例如,控制部25亦可判定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否一致或近似。亦可對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的一致度設置容許範圍。例如,控制部25亦可判定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否一致或近似。此時,反覆進行稜鏡片15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且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為止。
在圖5的步驟(A2)中,貼附部21在抓持有遮光雙面膠帶16的狀態下,將遮光雙面膠帶16配置於規定位置,攝影機31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厚度方向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圖5所示的示例中,以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重疊的方式配置遮光雙面膠帶16。圖5所示的示例中,攝影機31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上表面側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上表面是遮光雙面膠帶16中的與稜鏡片15的接觸面的相反面。由攝影機31所拍攝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資料被記憶於記憶部26中。
控制部25從記憶部26獲取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資料,並根據遮光雙面膠帶16的形狀來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例如,當俯視時(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上表面的法線方向觀察時),遮光雙面膠帶16為具有四邊形開口的框體形狀的情況下,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亦可為遮光雙面膠帶16的開口中的四邊形的各頂點的座標。控制部25根據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來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控制部25亦可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多個輪廓點的座標的平均值來作為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例如,在俯視時遮光雙面膠帶16為具有四邊形開口的框體形狀的情況下,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亦可為遮光雙面膠帶16的開口中的四邊形的各頂點座標的平均值。
在記憶部26中,預先記憶有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用於將遮光雙面膠帶16準確地配置於規定位置的座標。貼附部21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位置,以使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貼附部21藉由使遮光雙面膠帶16沿遮光雙面膠帶16的平面方向移動,從而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位置。貼附部21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位置,以使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貼附部21通過使遮光雙面膠帶16沿遮光雙面膠帶16的平面方向移動,從而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位置。遮光雙面膠帶16的平面方向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厚度方向正交。亦可藉由與圖6及圖7所示的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位置調整同樣的方法,來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位置。
在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經調整後,攝影機31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控制部25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控制部25判定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是否一致。控制部25判定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否一致。若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則前進至圖5的步驟(A3)。另一方面,若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不一致,或者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不一致,則貼附部21再次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如此,反覆進行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為止。
亦可對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的一致度設置容許範圍。例如,控制部25亦可判定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否一致或近似。亦可對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的一致度設置容許範圍。例如,控制部25亦可判定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否一致或近似。此時,反覆進行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且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為止。
在圖5的步驟(A3)中,貼附部21藉由進行稜鏡片15的朝向稜鏡片15厚度方向的移動、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朝向遮光雙面膠帶16厚度方向的移動中的至少一者,從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例如,貼附部21亦可藉由在稜鏡片15的厚度方向上使稜鏡片15接近遮光雙面膠帶16,從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例如,貼附部21亦可藉由在遮光雙面膠帶16的厚度方向上使遮光雙面膠帶16接近稜鏡片15,從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
根據圖5的步驟(A1)~步驟(A3),由於調整稜鏡片15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因此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貼合精度提高。藉此,即使在遮光雙面膠帶16的寬度小的情況下,亦可高精度地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面光源裝置1中的漏光的發生得到抑制。
參照圖5,對調整稜鏡片15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示例進行了說明。並不限定於該例,亦可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以下,對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示例進行說明。在圖5的步驟(A1)中,控制部25算出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算出的各座標作為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而記憶於記憶部26中。關於圖5的步驟(A1)的其他點,則與所述同樣。
在圖5的步驟(A2)中,控制部25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記憶於記憶部26中。在圖5的步驟(A2)中,控制部25基於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來修正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經修正的各座標作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修正座標及中心點的修正座標而記憶於記憶部26中。在圖5的步驟(A2)中,貼附部21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位置,以使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修正座標一致。在圖5的步驟(A2)中,貼附部21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位置,以使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修正座標一致。關於圖5的步驟(A2)的其他點,則與所述同樣。關於圖5的步驟(A3),則與所述同樣。
圖8是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步驟的說明圖。圖8的步驟(B1)~步驟(B3)中,在進行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調整之後,進行稜鏡片15的位置調整而將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予以貼附。圖8所示的示例中,拍攝部22具有多個攝影機31。
在圖8的步驟(B1)中,貼附部21在抓持遮光雙面膠帶16的狀態下,將遮光雙面膠帶16配置於規定位置,攝影機31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厚度方向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圖8所示的示例中,攝影機31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下表面側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下表面是遮光雙面膠帶16中的與稜鏡片15的接觸面。由攝影機31所拍攝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資料被記憶於記憶部26中。例如,當俯視時遮光雙面膠帶16為具有四邊形開口的框體形狀的情況下,亦可由四台攝影機31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的開口中的包含四邊形各頂點的區域的各個。並不限於圖8所示的示例,亦可由一台攝影機31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藉由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的方法,控制部25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貼附部21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而且,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反覆進行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為止。進而,亦可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反覆進行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且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為止。
在圖8的步驟(B2)中,貼附部21在抓持稜鏡片15的狀態下,將稜鏡片15配置於規定位置,攝影機31從稜鏡片15的厚度方向拍攝稜鏡片15。圖8所示的示例中,以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重疊的方式來配置稜鏡片15。圖8所示的示例中,攝影機31從稜鏡片15的下表面側拍攝稜鏡片15。稜鏡片15的下表面是稜鏡片15中的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接觸面的相反面。由攝影機31所拍攝的稜鏡片15的拍攝資料被記憶於記憶部26中。藉由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的方法,控制部25算出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貼附部21調整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而且,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反覆進行稜鏡片15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為止。進而,亦可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反覆進行稜鏡片15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且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為止。
在圖8的步驟(B3)中,貼附部21藉由進行稜鏡片15的朝向稜鏡片15厚度方向的移動、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朝向遮光雙面膠帶16厚度方向的移動中的至少一者,從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
根據圖8的步驟(B1)~步驟(B3),由於調整稜鏡片15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因此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貼合精度提高。藉此,即使在遮光雙面膠帶16的寬度小的情況下,亦可高精度地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從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面光源裝置1中的漏光的發生得到抑制。
參照圖8,對調整稜鏡片15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示例進行了說明。並不限定於該例,亦可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以下,對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稜鏡片15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示例進行說明。在圖8的步驟(B1)中,控制部25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算出的各座標作為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而記憶於記憶部26中。關於圖8的步驟(B1)的其他點,則與所述同樣。
在圖8的步驟(B2)中,控制部25算出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記憶於記憶部26中。在圖8的步驟(B2)中,控制部25基於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來修正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經修正的各座標作為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修正座標及中心點的修正座標而記憶於記憶部26中。在圖8的步驟(B2)中,貼附部21調整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位置,以使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中心點的修正座標一致。在圖8的步驟(B2)中,貼附部21調整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位置,以使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座標與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修正座標一致。關於圖8的步驟(B2)的其他點,則與所述同樣。關於圖8的步驟(B3),則與所述同樣。
亦可將圖5所示的示例與圖8所示的示例加以組合。例如,亦可將多個攝影機31配置於稜鏡片15的上表面側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上表面側,並且將多個攝影機31配置於稜鏡片15的下表面側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下表面側。亦可由多個攝影機31從稜鏡片15的上表面側拍攝稜鏡片15,並且從稜鏡片15的下表面側拍攝稜鏡片15。亦可由多個攝影機31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上表面側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並且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下表面側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
圖9是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與框架13予以貼附的步驟的說明圖。圖9的步驟(C1)~步驟(C3)中,在進行框架13的位置調整之後,進行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調整,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與框架13予以貼附。圖9所示的示例中,拍攝部24具有多個攝影機32。圖9所示的示例中,框架13是包圍導光板11側面的框體。並不限於圖9所示的示例,框架13亦可為具有包圍導光板11側面的框體、和供框體豎立設置的底板的箱體。圖9所示的示例中,在框架13內收容有導光板11、光源12、擴散片14、FPC17及固定構件18,在框架13的底部經由黏著層40而貼附有反射片19。再者,圖9中,省略了光源12、FPC17及固定構件18的圖示。
在圖9的步驟(C1)中,貼附部23在抓持框架13的狀態下,將框架13配置於規定位置,攝影機32從框架13的厚度方向拍攝框架13。圖9所示的示例中,攝影機32從框架13的上表面側拍攝框架13。框架13的上表面是框架13中的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接觸面,朝向與導光板11的出光面相同的方向。由攝影機32所拍攝的框架13的拍攝資料被記憶於記憶部26中。例如,當俯視時(從框架13的上表面的法線方向觀察時),框架13的外周部分為四邊形的情況下,亦可由四台攝影機32拍攝框架13的外周部分中的包含四邊形各頂點的區域的各個。並不限於圖9所示的示例,亦可由一台攝影機32拍攝框架13。
控制部25從記憶部26獲取框架13的拍攝資料,根據框架13的形狀來算出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例如,當俯視時框架13的外周部分為四邊形的情況下,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亦可為框架13的外周部分中的四邊形的各頂點的座標。控制部25根據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而算出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控制部25亦可算出框架13的多個輪廓點的座標的平均值來作為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例如,當俯視時框架13的外周部分為四邊形的情況下,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亦可為框架13的外周部分中的四邊形各頂點的座標的平均值。在記憶部26中,預先記憶有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用於將框架13準確地配置於規定位置的座標。貼附部23調整框架13的中心點的位置,以使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貼附部23藉由使框架13沿框架13的平面方向移動,從而調整框架13的中心點的位置。貼附部23調整框架13的輪廓點的位置,以使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貼附部23藉由使框架13沿框架13的平面方向移動,從而調整框架13的輪廓點的位置。框架13的平面方向與框架13的厚度方向正交。亦可藉由與圖6及圖7所示的稜鏡片15的輪廓點的位置調整同樣的方法,來調整框架13的輪廓點的位置。
在框架13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經調整後,攝影機32拍攝框架13,控制部25算出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控制部25判定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是否一致。控制部25判定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否一致。若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則前進至圖9的步驟(C2)。另一方面,若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不一致,或者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不一致,則貼附部23再次調整框架13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如此,反覆進行框架13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為止。
亦可對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的一致度設置容許範圍。例如,控制部25亦可判定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否一致或近似。亦可對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的一致度設置容許範圍。例如,控制部25亦可判定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是否一致或近似。此時,反覆進行框架13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且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為止。
在圖9的步驟(C2)中,貼附部23在抓持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狀態下,將遮光雙面膠帶16配置於規定位置,攝影機32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厚度方向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圖9所示的示例中,以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重疊的方式來配置遮光雙面膠帶16。圖9所示的示例中,攝影機32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上表面側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上表面朝向與框架13的上表面相同的方向。由攝影機32所拍攝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資料被記憶於記憶部26中。
藉由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的方法,控制部25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貼附部23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例如,當俯視時遮光雙面膠帶16為具有四邊形開口的框體形狀的情況下,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亦可為遮光雙面膠帶16的開口中的四邊形的各頂點的座標。而且,例如當俯視時遮光雙面膠帶16的外周部分為四邊形的情況下,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亦可為遮光雙面膠帶16的外周部分中的四邊形的各頂點的座標。而且,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反覆進行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為止。進而,亦可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反覆進行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且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為止。
在圖9的步驟(C3)中,貼附部23藉由進行框架13的朝向框架13厚度方向的移動、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朝向遮光雙面膠帶16厚度方向的移動中的至少一者,從而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與框架13予以貼附。例如,貼附部23亦可藉由在遮光雙面膠帶16的厚度方向上使遮光雙面膠帶16接近框架13,從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例如,貼附部23亦可藉由在框架13的厚度方向上使框架13接近遮光雙面膠帶16,從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藉由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與框架13予以貼附,從而製造面光源裝置1。
若在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時,稜鏡片15在稜鏡片15的平面方向上發生偏離,則稜鏡片15有可能被載置於框架13的上表面。若在框架13的內周部分形成有階差面,則框架13的上表面將比形成於框架13內周部分的階差面高。控制部25亦可基於框架13的拍攝資料、稜鏡片15的拍攝資料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資料,來判定稜鏡片15是否接觸至框架13的上表面。根據控制部25的判定結果,貼附部23調整框架13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藉此,當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時,可避免稜鏡片15被載置於框架13的上表面。
根據圖9的步驟(C1)~步驟(C3),由於調整框架13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因此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貼合精度提高。藉此,即使在框架13的寬度小的情況、或遮光雙面膠帶16的寬度小的情況下,亦可將遮光雙面膠帶16高精度地貼附於框架13,從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而且,藉由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從而將稜鏡片15載置於擴散片14上,因此使稜鏡片15載放於擴散片14上的位置精度提高,使稜鏡片15載放於擴散片14上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由於使稜鏡片15載放於擴散片14上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並且貼附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因此面光源裝置1中的漏光的發生得到抑制。
參照圖9,對調整框架13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示例進行了說明。並不限定於該例,亦可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以下,對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示例進行說明。在圖9的步驟(C1)中,控制部25算出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算出的各座標作為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而記憶於記憶部26中。關於圖9的步驟(C1)的其他點,則與所述同樣。
在圖9的步驟(C2)中,控制部25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記憶於記憶部26中。在圖9的步驟(C2)中,控制部25基於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來修正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經修正的各座標作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修正座標及中心點的修正座標而記憶於記憶部26中。在圖9的步驟(C2)中,貼附部21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位置,以使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修正座標一致。在圖9的步驟(C2)中,貼附部21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位置,以使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修正座標一致。關於圖9的步驟(C2)的其他點,則與所述同樣。關於圖9的步驟(C3),則與所述同樣。
圖10是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與框架13予以貼附的步驟的說明圖。圖10的步驟(D1)~步驟(D3)中,在進行了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調整後,進行框架13的位置調整,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與框架13予以貼附。圖10所示的示例中,拍攝部24具有多個攝影機32。圖10所示的示例中,框架13是具有包圍導光板11側面的框體、及供框體豎立設置的底板的箱體。圖10所示的示例中,在框架13內收容有導光板11、光源12、擴散片14、FPC17、固定構件18及反射片19。再者,圖10中,省略了光源12、FPC17及固定構件18的圖示。並不限於圖10所示的示例,框架13亦可為包圍導光板11側面的框體。在框架13為包圍導光板11側面的框體的情況下,藉由使反射片19的尺寸小於框架13的尺寸,從而利用攝影機32來拍攝框架13。
在圖10的步驟(D1)中,貼附部23在抓持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狀態下,將遮光雙面膠帶16配置於規定位置,攝影機32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厚度方向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圖10所示的示例中,攝影機32從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下表面側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由攝影機32所拍攝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資料被記憶於記憶部26中。例如,當俯視時遮光雙面膠帶16的外周部分為四邊形的情況下,亦可由四台攝影機32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的外周部分中的包含四邊形各頂點的區域的各個。並不限於圖10所示的示例,亦可由一台攝影機32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
藉由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的方法,控制部25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貼附部21調整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例如,當俯視時遮光雙面膠帶16的外周部分為四邊形的情況下,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亦可為遮光雙面膠帶16的外周部分中的四邊形的各頂點的座標。而且,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反覆進行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為止。進而,亦可與圖5所示的示例同樣,反覆進行遮光雙面膠帶16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且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中心點的座標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為止。
在圖10的步驟(D2)中,貼附部23在抓持框架13的狀態下,將框架13配置於規定位置,攝影機32從框架13的厚度方向拍攝框架13。圖10所示的示例中,以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重疊的方式來配置框架13。圖10所示的示例中,攝影機32從框架13的下表面側拍攝框架13。框架13的下表面是框架13中的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接觸面的相反面。由攝影機32所拍攝的框架13的拍攝資料被記憶於記憶部26中。例如,當從框架13的下表面的法線方向觀察時,框架13的外周部分為四邊形的情況下,亦可由四台攝影機32拍攝框架13的外周部分中的包含四邊形各頂點的區域的各個。並不限於圖10所示的示例,亦可由一台攝影機32拍攝框架13。
藉由與圖9所示的示例同樣的方法,控制部25算出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貼附部23調整框架13的中心點的位置及輪廓點的位置。例如,當從框架13的下表面的法線方向觀察時,框架13的外周部分為四邊形的情況下,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亦可為框架13的外周部分中的四邊形的各頂點的座標。而且,與圖9所示的示例同樣,反覆進行框架13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且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為止。進而,亦可與圖9所示的示例同樣,反覆進行框架13的拍攝及位置調整,直至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且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一致或近似為止。
在圖10的步驟(D3)中,貼附部23藉由進行框架13的朝向框架13厚度方向的移動、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朝向遮光雙面膠帶16厚度方向的移動中的至少一者,從而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與框架13予以貼附。例如,貼附部23亦可藉由在遮光雙面膠帶16的厚度方向上使遮光雙面膠帶16接近框架13,從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例如,貼附部23亦可藉由在框架13的厚度方向上使框架13接近遮光雙面膠帶16,從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藉由將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與框架13予以貼附,從而製造面光源裝置1。
根據圖10的步驟(D1)~步驟(D3),由於調整框架13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因此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貼合精度提高。藉此,即使在框架13的寬度小的情況、或遮光雙面膠帶16的寬度小的情況下,亦可將遮光雙面膠帶16高精度地貼附於框架13,從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而且,藉由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從而將稜鏡片15載置於擴散片14上,因此使稜鏡片15載放於擴散片14上的位置精度提高,使稜鏡片15載放於擴散片14上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使稜鏡片15載放於擴散片14上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並且貼附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偏離得到抑制,因此面光源裝置1中的漏光的發生得到抑制。
參照圖10,對調整框架13的位置及遮光雙面膠帶16的位置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示例進行了說明。並不限定於該例,亦可調整框架13的位置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以下,對調整框架13的位置而貼附框架13與遮光雙面膠帶16的示例進行說明。在圖10的步驟(D1)中,控制部25算出遮光雙面膠帶16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算出的各座標作為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而記憶於記憶部26中。關於圖10的步驟(D1)的其他點,則與所述同樣。
在圖10的步驟(D2)中,控制部25算出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記憶於記憶部26中。在圖10的步驟(D2)中,控制部25基於遮光雙面膠帶16的基準輪廓點的座標及基準中心點的座標,來修正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將經修正的各座標作為框架13的輪廓點的修正座標及中心點的修正座標而記憶於記憶部26中。在圖10的步驟(D2)中,貼附部21調整框架13的中心點的位置,以使框架13的中心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中心點的修正座標一致。在圖10的步驟(D2)中,貼附部21調整框架13的輪廓點的位置,以使框架13的輪廓點的座標與框架13的輪廓點的修正座標一致。關於圖10的步驟(D2)的其他點,則與所述同樣。關於圖10的步驟(D3),則與所述同樣。
亦可將圖9所示的示例與圖10所示的示例加以組合。例如,亦可將多個攝影機32配置於框架13的上表面側及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上表面側,並且將多個攝影機31配置於框架13的下表面側及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下表面側。亦可由多個攝影機32從框架13的上表面側拍攝框架13,並且從框架13的下表面側拍攝稜鏡片15。亦可由多個攝影機32從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上表面側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並且從貼附有稜鏡片15的遮光雙面膠帶16的下表面側拍攝遮光雙面膠帶16。
圖11是例示實施形態的面光源裝置1的平面圖。圖11的虛線B是面光源裝置1的中心線。圖11的虛線C是通過遮光雙面膠帶16的開口的一邊的線,圖11的虛線D是通過遮光雙面膠帶16的開口的另一邊的線。根據藉由實施形態的製造系統20而製造的面光源裝置1,對於虛線B及虛線C的間隔G1與虛線B及虛線D的間隔G2,例如可實現間隔G1-間隔G2=±0.05 mm。
1、110‧‧‧面光源裝置2‧‧‧顯示面板3‧‧‧框架11、102‧‧‧導光板12、103‧‧‧光源13、101‧‧‧框架14、104‧‧‧擴散片15、105‧‧‧稜鏡片16、106‧‧‧遮光雙面膠帶17‧‧‧FPC18‧‧‧固定構件19、107‧‧‧反射片20‧‧‧製造系統21、23‧‧‧貼附部22、24‧‧‧拍攝部25‧‧‧控制部26‧‧‧記憶部31、32‧‧‧攝影機40‧‧‧黏著層A、B、C、D‧‧‧虛線G1、G2‧‧‧間隔A1~A3、B1~B3、C1~C3、D1~D3‧‧‧步驟L1、L3‧‧‧線L2‧‧‧輪廓線L4‧‧‧基準輪廓線W1、W2‧‧‧寬度θ1、θ2‧‧‧角度
圖1是表示實施形態的製造系統的一例的圖。 圖2是例示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3是例示實施形態的面光源裝置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實施形態的製造系統的一例的結構圖。 圖5是將稜鏡片貼附於遮光雙面膠帶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6是稜鏡片的平面圖。 圖7是稜鏡片的平面圖。 圖8是將稜鏡片貼附於遮光雙面膠帶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9是將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雙面膠帶貼附於框架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10是將貼附有稜鏡片的遮光雙面膠帶貼附於框架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11是例示實施形態的面光源裝置的平面圖。 圖12是表示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圖。 圖13是面光源裝置的剖面圖。 圖14是面光源裝置的剖面圖。
1‧‧‧面光源裝置
11‧‧‧導光板
12‧‧‧光源
13‧‧‧框架
14‧‧‧擴散片
15‧‧‧稜鏡片
16‧‧‧遮光雙面膠帶
A、B‧‧‧虛線
Claims (5)
- 一種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其包括:第1貼附部,將稜鏡片貼附於遮光膠帶的接觸面;第1拍攝部,從所述遮光膠帶的所述接觸面的那一側且為所述遮光膠帶的厚度方向拍攝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之後,在該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與框架重疊的方式而配置的狀態下,從所述遮光膠帶的所述接觸面且為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拍攝所述框架,其中所述框架以包圍該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及導光板的側面的方式來收容所述導光板;計算部,根據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所述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根據所述框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所述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以及第2貼附部,基於所述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與所述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對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的位置及所述框架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將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與所述框架予以貼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其包括:第2拍攝部,從所述稜鏡片的厚度方向拍攝所述稜鏡片,並從所述遮光膠帶的厚度方向拍攝所述遮光膠帶, 所述計算部根據所述稜鏡片的拍攝資料而算出所述稜鏡片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根據所述遮光膠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所述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所述第1貼附部基於所述稜鏡片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與所述遮光膠帶的中心點的座標及輪廓點的座標,對所述稜鏡片的位置及所述遮光膠帶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將所述稜鏡片與所述遮光膠帶予以貼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其中所述第2拍攝部在拍攝所述稜鏡片之後,在所述遮光膠帶以所述稜鏡片與所述遮光膠帶重疊的方式而配置的狀態下拍攝所述遮光膠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其中所述第2拍攝部在拍攝所述遮光膠帶之後,在所述稜鏡片以所述遮光膠帶與所述稜鏡片重疊的方式而配置的狀態下拍攝所述稜鏡片。
- 一種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包括:第1貼附步驟,將稜鏡片貼附於遮光膠帶的接觸面;拍攝步驟,從所述遮光膠帶的所述接觸面的那一側且為所述遮光膠帶的厚度方向拍攝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之後,在該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與框架重疊的方式而 配置的狀態下,從所述遮光膠帶的所述接觸面且為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拍攝所述框架,其中所述框架以包圍該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及導光板的側面的方式來收容所述導光板;計算步驟,根據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所述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並根據所述框架的拍攝資料而算出所述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以及第2貼附步驟,基於所述遮光膠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與所述框架的輪廓點的座標及中心點的座標,對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的位置及所述框架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將貼附有所述稜鏡片的所述遮光膠帶與所述框架予以貼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42128 | 2017-12-18 | ||
JP2017242128A JP2019110027A (ja) | 2017-12-18 | 2017-12-18 | 面光源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面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28456A TW201928456A (zh) | 2019-07-16 |
TWI688799B true TWI688799B (zh) | 2020-03-21 |
Family
ID=66994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41345A TWI688799B (zh) | 2017-12-18 | 2018-11-21 | 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以及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110027A (zh) |
CN (1) | CN111316033A (zh) |
TW (1) | TWI688799B (zh) |
WO (1) | WO2019123996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58746A (ja) * | 1999-03-08 | 2000-09-22 | Nec Kagoshima Ltd | 液晶パネル製造用の基板貼り合わせ装置 |
JP2008274243A (ja) * | 2007-03-30 | 2008-11-13 | Dic Corp | 粘着テープおよびlcdモジュール |
JP2012068421A (ja) * | 2010-09-24 | 2012-04-05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201303817A (zh) * | 2008-09-04 | 2013-01-16 |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 貼合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63434B2 (ja) * | 2011-08-15 | 2015-02-0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JP2016013557A (ja) * | 2013-02-13 | 2016-01-28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レーザー光照射装置及び光学部材貼合体の製造装置 |
JP2017157467A (ja) * | 2016-03-03 | 2017-09-07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2017
- 2017-12-18 JP JP2017242128A patent/JP2019110027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11-21 TW TW107141345A patent/TWI68879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8-11-27 WO PCT/JP2018/043582 patent/WO201912399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1-27 CN CN201880072453.1A patent/CN11131603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58746A (ja) * | 1999-03-08 | 2000-09-22 | Nec Kagoshima Ltd | 液晶パネル製造用の基板貼り合わせ装置 |
JP2008274243A (ja) * | 2007-03-30 | 2008-11-13 | Dic Corp | 粘着テープおよびlcdモジュール |
TW201303817A (zh) * | 2008-09-04 | 2013-01-16 |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 貼合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2068421A (ja) * | 2010-09-24 | 2012-04-05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28456A (zh) | 2019-07-16 |
JP2019110027A (ja) | 2019-07-04 |
CN111316033A (zh) | 2020-06-19 |
WO2019123996A1 (ja) | 2019-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53502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20120050179A (ko) | 플래시 렌즈 및 이를 채용한 플래시 모듈 | |
WO2014065064A1 (ja) | 表示装置 | |
US1196843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277430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
US11003208B2 (en) | Display having optical films with bent alignment structures | |
WO2021213022A1 (zh) | 显示模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 |
WO2023169213A1 (zh) | 指纹识别模组及显示终端 | |
TWI697138B (zh) | Led投射裝置及其控制偏斜光場角度之方法 | |
WO2021104351A1 (zh) |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 |
US20220279104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JP6303972B2 (ja) |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TW202219603A (zh) | 背光單元 | |
TWI688799B (zh) | 面光源裝置的製造系統以及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 | |
WO2021213023A1 (zh) | 显示模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0764312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TWI826913B (zh) | 發光模組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 |
KR20170040437A (ko) | 표시장치 | |
US20230112365A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 |
WO2021104350A1 (zh) |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 |
TWI670526B (zh) | 導光板、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 |
TWI640805B (zh) | 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 |
JP6707921B2 (ja) |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光源 | |
TWI652532B (zh) |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 |
KR20200144629A (ko) |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