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8545B - 碳奈米管複合體、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碳奈米管複合體、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感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8545B
TWI688545B TW104138858A TW104138858A TWI688545B TW I688545 B TWI688545 B TW I688545B TW 104138858 A TW104138858 A TW 104138858A TW 104138858 A TW104138858 A TW 104138858A TW I688545 B TWI688545 B TW I6885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group
carbon nanotube
semiconductor layer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8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0807A (zh
Inventor
磯貝和生
村瀬清一郎
清水浩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0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0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8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854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64Lateral top-gate IGFETs comprising only a single g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C01B32/168After-treatment
    • C01B32/174Derivatisation; Solubilisation; Dispersion in solv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03Cells and electrode assemblies
    • G01N27/414Ion-sensitive or chemic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e. ISFETS or CHEMFETS
    • G01N27/4145Ion-sensitive or chemic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e. ISFETS or CHEMF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molecules, e.g. gate electrode with immobilised recep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03Cells and electrode assemblies
    • G01N27/414Ion-sensitive or chemic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e. ISFETS or CHEMFETS
    • G01N27/4146Ion-sensitive or chemic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e. ISFETS or CHEMFETS involving nanosized elements, e.g. nanotubes, nanowi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84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nnel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84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nnel regions
    • H10K10/488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nnel regions the channel region comprising a layer of composite material having interpenetrating or embedded materials, e.g. a mixture of donor and acceptor moieties, that form a bulk heterojunc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10/82Electrodes
    • H10K10/84Ohmic electrodes, e.g. source or drai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20Carbon compounds, e.g. carbon nanotubes or fullerenes
    • H10K85/221Carbon nano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5/00Nanotechnology for interacting, sensing or actuating, e.g. quantum dots as markers in protein assays or molecular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2/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 C01B2202/02Single-walled nano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2/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 C01B2202/20Nanotub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1B2202/22Electronic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761Biomolecules or bio-macromolecules, e.g. proteins, chlorophyl, lipids or enzy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77/00Nanotechnology
    • Y10S977/70Nanostructure
    • Y10S977/734Fullerenes, i.e. graphene-based structures, such as nanohorns, nanococoons, nanoscrolls or fullerene-like structures, e.g. WS2 or MoS2 chalcogenide nanotubes, planar C3N4, etc.
    • Y10S977/742Carbon nanotubes, CNTs
    • Y10S977/745Carbon nanotubes, CNTs having a modified surface
    • Y10S977/746Modified with biological, organic, or hydrocarbon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77/00Nanotechnology
    • Y10S977/70Nanostructure
    • Y10S977/734Fullerenes, i.e. graphene-based structures, such as nanohorns, nanococoons, nanoscrolls or fullerene-like structures, e.g. WS2 or MoS2 chalcogenide nanotubes, planar C3N4, etc.
    • Y10S977/742Carbon nanotubes, CNTs
    • Y10S977/75Single-wal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77/00Nanotechnology
    • Y10S977/84Manufacture, treatment, or detection of nanostructure
    • Y10S977/842Manufacture, treatment, or detection of nanostructure for carbon nanotubes or fullerenes
    • Y10S977/847Surface modifications, e.g. functionalization, co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77/00Nanotechnology
    • Y10S977/84Manufacture, treatment, or detection of nanostructure
    • Y10S977/89Deposition of materials, e.g. coating, cvd, or ald
    • Y10S977/892Liquid phase de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77/00Nanotechnology
    • Y10S977/902Specified use of nanostructure
    • Y10S977/932Specified use of nano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
    • Y10S977/953Detector using nanostructure
    • Y10S977/957Of chemical property or presence
    • Y10S977/958Of biomolecule propert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mmunolog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CNT複合體,於用作感測器時可同時達成高檢測感度與特異性檢測。一種碳奈米管複合體,於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A)防凝聚劑及(B)保護劑。

Description

碳奈米管複合體、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感測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碳奈米管複合體、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感測器。
電晶體(transistor)或記憶體(memory)、電容器(condenser)等半導體元件是利用其半導體特性而用於顯示器(display)或電腦(computer)等各種電子機器。例如,利用電場效應型電晶體(以下,稱為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的電氣特性的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標籤(tag)或感測器的開發亦不斷推進。其中,就無需利用螢光體等的標識化、電氣信號的轉換快、與積體電路的連接容易的觀點而言,使用FET檢測生物學反應的FET型生物感測器的研究越發活躍地進行。
先前,使用FET的生物感測器具有自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型FET去除閘極電極(gate electrode)並於絕緣膜上黏附有離子感應膜(ion sensitive film)的構造,被稱為離子感應型FET感測器。並且,藉由在離子感應膜配置生物分子識別物質而設計為作為各種生物感測器發揮功能。
然而,在應用於利用需要高感度的檢測感度的抗原-抗體 反應的免疫感測器等時,於檢測感度方面存在技術上的限制而無法達成實用化。另外,將矽等無機半導體製膜的製程(process)由於需要價格高昂的製造裝置,故而存在難以低成本(cost)化的問題。進而存在如下問題:由於製膜製程在非常高的溫度下進行,故而可用作基板的材料的種類受限,無法使用輕量的樹脂基板等。
近年來,以解決矽等無機半導體中的所述問題為目標,進行藉由有機化合物溶液的塗佈而形成有半導體層的FET感測器的開發。其中,已知使用具有高機械.電氣特性的碳奈米管(carbon nanotube)(以下,稱為CNT)的塗佈型FET感測器具有高的檢測感度。
例如已知:以羧基甲基纖維素作為防凝聚劑而將CNT分散於水中後,藉由對該分散液進行旋轉塗佈(spin coat)而形成有半導體層的pH感測器;或以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作為防凝聚劑而使CNT分散於重水中後,藉由對該分散液進行滴塗(drop-casting)而形成有半導體層的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se Nucleic Acid,DNA)感測器(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及非專利文獻2)。另外,揭示有使用藉由聚乙二醇等親水性聚合物膜所被覆的CNT的感測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表2006-505806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vol.1830,(2013)4353-4358
非專利文獻2:「美國化學會誌(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7,vol.129,14427-14432
於如非專利文獻1及非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技術中,由於未保護CNT的表面,故而難以特異性地檢測目標蛋白質(protein)。另外,於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技術中,於高感度化方面存在極限。
本發明鑒於所述課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用作感測器時可同時達成高檢測感度與特異性檢測的CNT複合體。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具有以下構成。即,本發明是一種碳奈米管複合體,其是於碳奈米管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A)防凝聚劑的碳奈米管複合體,且於所述碳奈米管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B)保護劑。
另外,本發明是一種半導體元件,其是含有基板、第1電極、第2電極及半導體層,且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隔開間隔地配置,所述半導體層配置於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之間的半導體元件,並且所述半導體層含有所述碳奈米管複合體。進而,本發明是一種感測器,其含有所述半導體元件。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同時達成了高檢測感度與特異性檢測的感測器。
1:基板
2:第1電極
3:第2電極
4:半導體層
5:閘極電極
6:絕緣層
7:第3電極
8:覆蓋構件
9:內部空間
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元件的示意剖面圖。
圖2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元件的示意剖面圖。
圖3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感測器的示意平面圖。
圖4A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感測器的示意平面圖。
圖4B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感測器的示意剖面圖。
圖5A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感測器的示意平面圖。
圖5B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感測器的示意剖面圖。
圖6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感測器的示意剖面圖。
圖7是表示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示的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 層中添加BSA、IgE、抗生物素蛋白(avidin)時的第1電極與第2電極間所流經的電流值的圖表。
圖8是表示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示的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層中添加BSA、IgE、抗生物素蛋白時的第1電極與第2電極間所流經的電流值的圖表。
<碳奈米管複合體>
本發明的碳奈米管(以下,稱為CNT)複合體於碳奈米管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A)防凝聚劑及(B)保護劑。另外較佳為於該CNT複合體的至少一部分含有選自由羥基、羧基、胺基、巰基、磺基、膦酸基、它們的有機鹽或無機鹽、甲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及琥珀醯亞胺基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個官能基。
所謂於CNT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防凝聚劑及保護劑的狀態,意指使CNT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防凝聚劑及保護劑被覆的狀態。此時,亦可於CNT的表面存在以防凝聚劑與保護劑兩者而重複被覆的部位。另外,所謂後述的於CNT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C)有機化合物的狀態,意指使CNT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C)有機化合物被覆的狀態。此時,亦可於CNT的表面存在防凝聚劑、保護劑及(C)有機化合物重複被覆的部位。
推測防凝聚劑及保護劑能夠被覆CNT的原因在於,利用它們與CNT的疏水性相互作用。另外推測原因在於,在防凝聚劑 或保護劑具有共軛結構的情況下,藉由源自防凝聚劑或保護劑與CNT各自的共軛系結構的π電子雲重疊而產生相互作用。
若CNT由防凝聚劑或保護劑被覆,則CNT的反射色由未經被覆的CNT的顏色變為接近防凝聚劑或保護劑的顏色。藉由對其進行觀察而可判斷CNT是否經被覆。定量地藉由X射線光電子能譜(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等元素分析,可確認附著物的存在,測定附著物相對於CNT的重量比。
本發明的CNT複合體藉由使防凝聚劑附著於CNT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而可在不損及CNT所保有的高電氣特性的情況下使CNT均勻地分散於溶液中。另外,可藉由塗佈法由均勻地分散有CNT的溶液形成均勻地分散的CNT膜。藉此,可實現高半導體特性。
使防凝聚劑附著於CNT的方法可列舉以下方法。
(I)向經熔融的防凝聚劑中添加CNT進行混合的方法
(II)使防凝聚劑溶解於溶劑中,並向其中添加CNT進行混合的方法
(III)預先利用超音波等使CNT預分散,並向其中添加防凝聚劑進行混合的方法
(IV)向溶劑中加入防凝聚劑及CNT,對該混合體系照射超音波而進行混合的方法
於本發明中,可使用任一種方法,亦可組合任一種方法。
本發明的CNT複合體藉由使保護劑附著於CNT的表面 的至少一部分,而可防止目標外的蛋白質朝CNT吸附。藉此,可進行蛋白質的特異檢測。
另外,本發明的CNT複合體藉由於CNT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防凝聚劑,而與未附著有防凝聚劑的CNT相比,可減小隨著保護劑附著於CNT的表面而同時產生的檢測感度降低的程度。推測其原因在於,本發明的CNT複合體藉由於CNT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防凝聚劑,而有緩和CNT與保護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效果。
使保護劑附著於CNT的方法可列舉以下方法。
(I)向經熔融的保護劑中添加CNT進行混合的方法
(II)使保護劑溶解於溶劑中,並向其中添加CNT進行混合的方法
(III)預先利用超音波等使CNT預分散,並向其中添加保護劑進行混合的方法
(IV)向溶劑中加入保護劑及CNT,對該混合體系照射超音波而進行混合的方法
(V)將已塗佈於基板上的CNT浸漬於經熔融的保護劑的方法
(VI)使保護劑溶解於溶劑中,並於其中浸漬已塗佈於基板上的CNT的方法
於本發明中,可使用任一種方法,亦可組合任一種方法。就檢測感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V)或(VI)這樣的利用固液反應 來使保護劑附著於CNT的方法。
防凝聚劑與保護劑可為同一化合物亦可為不同的化合物。就檢測感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的是為不同的化合物。
使防凝聚劑與保護劑附著於CNT的順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在使防凝聚劑附著後使保護劑附著。
(CNT)
CNT可使用將1片碳膜(石墨片(graphene sheet))捲繞成圓筒狀的單層CNT、將2片石墨片捲繞成同心圓狀的兩層CNT、將多片石墨片捲繞成同心圓狀的多層CNT的任一種。但是,為了獲得高半導體特性,較佳為使用單層CNT。CNT可藉由電弧放電法(arc discharge)、化學氣相成長法(化學氣相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雷射.剝離法(laser.ablation)等而獲得。
另外,CNT更佳為含有80重量%以上的半導體型CNT。進而較佳為含有95重量%以上的半導體型CNT。獲得半導體型為80重量%以上的CNT的方法可使用已知的方法。例如可列舉:於密度梯度劑的共存下進行超離心的方法、使特定的化合物選擇性地附著於半導體型或金屬型CNT的表面、利用溶解性的差異進行分離的方法、利用電氣性質的差異藉由電泳等進行分離的方法等。測定半導體型CNT的含有率的方法可列舉:由可見-近紅外吸收光譜(spectrum)的吸收面積比算出的方法、或由拉曼光譜(raman spectrum)的強度比算出的方法等。
於本發明中,CNT的長度較佳為短於所應用的半導體元 件或感測器中的第1電極與第2電極間的距離。具體而言,CNT的平均長度取決於通道(channel)長度,較佳為2μm以下,更佳為1μm以下。CNT的平均長度是指隨機拾取(pickup)的20根CNT的長度的平均值。CNT平均長度的測定方法可列舉如下方法:自利用原子力顯微鏡、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等獲得的圖像中,隨機地拾取20根CNT,獲得它們的長度的平均值。
通常市售的CNT有於長度上存在分佈不等而包含長於電極間距離的CNT的情況,因此較佳為增加使CNT短於電極間距離的步驟。例如有效的是藉由利用硝酸、硫酸等的酸處理、超音波處理、或冷凍粉碎法等切割成短纖維狀的方法。另外,就提高純度的方面而言,進而較佳為併用利用過濾器(filter)的分離。
另外,CNT的直徑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nm以上且100nm以下,更佳為50nm以下。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設置使CNT均勻地分散於溶劑中,藉由過濾器對分散液進行過濾的步驟。藉由自濾液獲得小於過濾器孔徑的CNT,而可効率良好地獲得短於電極間距離的CNT。該情況下,可較佳地使用薄膜過濾器(membrane filter)作為過濾器。過濾中所使用的過濾器的孔徑只要小於通道長度即可,較佳為0.5μm~10μm。此外,使CNT短小化的方法可列舉酸處理、冷凍粉碎處理等。
((A)防凝聚劑)
防凝聚劑是具有藉由附著於CNT的表面而抑制介質中CNT彼此凝聚的效果的化合物。
防凝聚劑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可列舉:聚乙烯醇、羧基甲基纖維素等纖維素類、聚乙二醇等聚烷二醇類、聚甲基丙烯酸羥基甲酯等丙烯酸系樹脂、聚-3-己基噻吩等共軛系聚合物、蒽衍生物、芘衍生物等多環芳香族化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鈉、膽酸鈉等長鏈烷基有機鹽等。
就與CNT的相互作用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烷基、芳香族烴基等疏水基者或具有共軛結構者,其中較佳為聚合物,尤佳為共軛系聚合物。若為共軛系聚合物,則可在不損及CNT所保有的高電氣特性的情況下使CNT均勻地分散於溶液中,可實現更高的半導體特性。
所述聚合物例如可列舉: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聚甲基丙烯酸羥基甲酯、聚丙烯酸、海藻酸、海藻酸鈉、聚乙烯基磺酸、聚乙烯基磺酸鈉、聚苯乙烯磺酸、聚苯乙烯磺酸鈉、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等。所述聚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使用兩種以上的化合物。所述聚合物可較佳地使用單一的單體單元(monomer unit)排列而成者,但亦可使用使不同的單體單元進行嵌段共聚合而成者、使不同的單體單元進行無規共聚合而成者。另外,亦可使用接枝聚合而成者。
所述共軛系聚合物可列舉:聚噻吩系聚合物、聚吡咯系聚合物、聚苯胺系聚合物、聚乙炔系聚合物、聚對苯系聚合物、 聚對苯乙炔系聚合物等,但並無特別限定。所述共軛系聚合物可較佳地使用單一的單體單元排列而成者,但亦可使用使不同的單體單元進行嵌段共聚合而成者、使不同的單體單元進行無規共聚合而成者。另外,亦可使用接枝聚合而成者。
所述聚合物、共軛系聚合物之中,於本發明中,較佳為容易附著於CNT而容易形成CNT複合體的羧基甲基纖維素、聚噻吩系聚合物,可尤佳地使用聚噻吩系聚合物。
所述共軛系聚合物並非必須為高分子量,亦可為包含直鏈狀共軛系的低聚物(oligomer)。共軛系聚合物的較佳的分子量以數量平均分子量計為800~100,000。
具有所述結構的共軛系聚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如下所述的結構。此外,各結構中的n表示重複數,為2~1000的範圍。另外,共軛系聚合物可為各結構的單一的聚合物,亦可為共聚物。
[化1]
Figure 104138858-A0305-02-0013-1
[化2]
Figure 104138858-A0305-02-0014-2
[化3]
Figure 104138858-A0305-02-0015-3
[化4]
Figure 104138858-A0305-02-0016-4
[化5]
Figure 104138858-A0305-02-0017-5
[化6]
Figure 104138858-A0305-02-0018-6
Figure 104138858-A0305-02-0019-7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共軛系聚合物可藉由公知的方法而合成。於合成單體時,例如將導入有側鏈的噻吩衍生物與噻吩連結的方法可列舉以下方法。即為:使經鹵化的噻吩衍生物與噻吩硼酸或噻吩硼酸酯於鈀觸媒下進行偶合的方法、使經鹵化的噻吩衍生物與噻吩格氏試劑(Grignard reagent)於鎳或鈀觸媒下進行偶合的方法。另外,在將所述噻吩衍生物以外的單元與噻吩連結的情況下,亦可使用經鹵化的單元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偶合。另外,於以此種方式獲得的單體的末端導入聚合性取代基,於鈀觸媒或鎳觸媒下進行聚合,藉此可獲得共軛系聚合物。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共軛系聚合物較佳為將合成過程中所使用的原料或副產物等雜質去除,例如可使用矽膠管柱層析法(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索式萃取法(Soxhlet extraction)、過濾法、離子交換法、螯合法(chelate method)等。亦可將該些方法組合兩種以上。
((B)保護劑)
保護劑是具有藉由附著於CNT的表面而防止目標以外的蛋白質吸附於CNT的表面的效果的化合物。
保護劑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可列舉以下化合物。即為:聚乙烯醇、羧基甲基纖維素等纖維素類、聚乙二醇等聚烷二醇類、聚甲基丙烯酸羥基甲酯等丙烯酸系樹脂、如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的磷脂質、如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蛋白質。就防止吸附的效果的觀點而言,較佳 為選自(B1)含有四烷基銨結構或磷酸酯結構中的至少一種作為部分結構的化合物、(B2)多糖、(B3)白蛋白(albumin)或(B4)磷脂質中。
(B1)中所含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硬脂基三甲基溴化銨、乙基硫酸羊毛脂脂肪酸胺基丙基乙基二甲基銨等含有四烷基銨結構作為部分結構的化合物;月桂基磷酸鈉、核黃素磷酸鈉(riboflavin sodium phosphate)、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等含有磷酸酯結構作為部分結構的化合物。
(B2)多糖例如可列舉:直鏈澱粉(amylose)、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等。
(B3)白蛋白例如可列舉: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兔血清白蛋白、卵白蛋白(ovalbumin)等。
(B4)磷脂質可列舉: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卵磷脂、磷脂醯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醯絲胺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酸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鞘磷脂(sphingomyelin)等。
就與CNT的相互作用的觀點而言,更佳為磷脂質、血清白蛋白,尤佳為牛血清白蛋白。
保護劑的厚度較佳為50nm以下。藉由在該範圍內,在將本發明的CNT複合體應用於感測器時,可充分地以電氣信號的形式獲取由與感測對象物質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電氣特性的變化。 更佳為30nm以下,進而較佳為10nm以下。保護劑的厚度的下限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1nm以上。保護劑的厚度可使用原子力顯微鏡進行測定。
(官能基)
本發明的CNT複合體較佳為於其至少一部分含有選自由羥基、羧基、胺基、巰基、磺基、膦酸基、它們的有機鹽或無機鹽、甲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及琥珀醯亞胺基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個官能基。藉此,變得更容易檢測感測對象物質。更詳細而言,該些官能基與感測對象物質發生化學鍵結、氫鍵結、離子鍵結、配位鍵結、靜電相互作用、氧化.還原反應等相互作用。結果存在於附近的CNT的電氣特性發生變化,從而更容易以電氣信號的形式對其進行檢測。
所述官能基之中,胺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琥珀醯亞胺基可具有亦可不具有取代基,取代基例如可列舉烷基等,該取代基亦可進而經取代。
所述官能基中的有機鹽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四甲基銨鹽等銨鹽、N-甲基吡啶鎓鹽等吡啶鎓鹽、咪唑啉鎓鹽、乙酸鹽等羧酸鹽、磺酸鹽、膦酸鹽等。
所述官能基中的無機鹽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碳酸鹽、鈉鹽等鹼金屬鹽、鎂鹽等鹼土金屬鹽、包含銅、鋅、鐵等的過渡金屬離子的鹽、四氟硼酸鹽等包含硼化合物的鹽、硫酸鹽、磷酸鹽、鹽酸鹽、硝酸鹽等。
官能基向CNT複合體的導入形態可列舉於附著於CNT的表面的防凝聚劑或保護劑的一部分具有官能基的形態,或於CNT的表面附著有與防凝聚劑及保護劑不同的(C)有機化合物,且於該有機化合物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官能基的形態等。就檢測感度的觀點而言,更佳為於CNT的表面附著有與所述防凝聚劑及保護劑不同的(C)有機化合物,且於該有機化合物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官能基的形態。
具有所述官能基的(C)有機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硬脂胺、月桂胺、己基胺、1,6-二胺基己烷、二乙二醇雙(3-胺基丙基)醚、異佛爾酮二胺、2-乙基己基胺、硬脂酸、月桂酸、十二烷基硫酸鈉、吐溫20(Tween20)、1-芘羧酸、1-胺基芘、1-六苯并蔻羧酸、1-胺基六苯并蔻、1-六苯并蔻丁烷羧酸、1-芘丁烷羧酸、4-(芘-1-基)丁烷-1-胺、4-(芘-1-基)丁烷-1-醇、4-(芘-1-基)丁烷-1-硫醇、4-(六苯并蔻-1-基)丁烷-1-胺、4-(六苯并蔻-1-基)丁烷-1-醇、4-(六苯并蔻-1-基)丁烷-1-硫醇、1-芘丁烷羧酸-N-羥基琥珀醯亞胺酯、1-六苯并蔻丁烷羧酸-N-羥基琥珀醯亞胺酯、生物素(biotin)、生物素-N-羥基琥珀醯亞胺酯、生物素-N-羥基-磺基琥珀醯亞胺酯、聚乙烯亞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醯胺、聚丙烯醯胺鹽酸鹽、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鈉、聚甲基丙烯醯胺、聚甲基丙烯醯胺鹽酸鹽、海藻酸、海藻酸鈉、葡萄糖、麥芽糖、蔗糖、甲殼素(chitin)、直鏈澱粉、支鏈澱粉、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乳糖(lactose)、膽酸、膽酸鈉、去氧 膽酸、去氧膽酸鈉、膽固醇、環糊精、木聚糖、兒茶素、聚-3-(乙基磺酸2-基)噻吩、聚-3-(乙酸-2-基)噻吩、聚-3-(2-胺基乙基)噻吩、聚-3-(2-羥基乙基)噻吩、聚-3-(2-巰基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聚乙烯基苯酚、聚氧丙烯三醇、戊二醛、乙二醇、乙二胺、聚-1H-(丙酸-3-基)吡咯、1-金剛烷醇、2-金剛烷醇、1-金剛烷羧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鈉、N-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所述有機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的有機化合物。
使(C)有機化合物附著於CNT的方法可列舉以下方法。
(I)向經熔融的該有機化合物中添加CNT進行混合的方法
(II)使該有機化合物溶解於溶劑中,並向其中添加CNT進行混合的方法
(III)預先利用超音波等使CNT預分散,並向其中添加該有機化合物進行混合的方法
(IV)向溶劑中加入該有機化合物及CNT,對該混合體系照射超音波而進行混合的方法
(V)將已塗佈於基板上的CNT浸漬於經熔融的該有機化合物的方法
(VI)使該有機化合物溶解於溶劑中,並於其中浸漬已塗佈於基板上的CNT的方法
於本發明中,可使用任一種方法,亦可組合任一種方法。
使防凝聚劑、保護劑、(C)有機化合物附著於CNT的順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在使防凝聚劑附著後使該有機化 合物附著,其後使保護劑附著;(2)在使防凝聚劑與該有機化合物同時附著後使保護劑附著。
(生物相關物質)
本發明的CNT複合體較佳為與感測對象物質選擇性地相互作用的生物相關物質固定於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藉此,可將感測對象物質選擇性地固定於CNT複合體表面。
生物相關物質只要可與感測對象物質選擇性地相互作用,則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任意物質。具體而言,可列舉:酵素、抗原、抗體、半抗原(hapten)、半抗原抗體、肽(peptide)、寡肽(oligopeptide)、多肽(polypeptide)(蛋白質)、激素(hormone)、核酸、寡核苷酸、生物素、IgE適配體(aptamer)、生物素化蛋白、抗生物素蛋白、抗生蛋白鏈菌素(streptavidin)、糖、寡糖、多糖等糖類、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無機物質及該些的複合體、病毒(virus)、細菌、細胞、生物組織及構成該些的物質等。其中,更佳為生物素、IgE適配體(aptamer)。
所謂於CNT複合體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固定有生物相關物質的狀態,意指生物相關物質吸附、或者鍵結於CNT複合體的表面的狀態。
使生物相關物質固定於CNT複合體的表面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以下方法。即為:(1)使生物相關物質直接吸附於CNT複合體表面的方法;或(2)利用生物相關物質與CNT複合體所含有的官能基、即選自由羥基、羧基、胺基、巰基、磺基、 膦酸基、它們的有機鹽或無機鹽、甲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及琥珀醯亞胺基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個官能基的反應或相互作用的方法。就固定化的強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2)利用生物相關物質與CNT複合體所含有的官能基的反應或相互作用。例如,在生物相關物質中含有胺基的情況下,可列舉羧基、醛基、琥珀醯亞胺基。在硫醇基的情況下,可列舉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等。
所述之中,羧基及胺基容易利用與生物相關物質的反應或相互作用,可容易地將生物相關物質固定於半導體層。因此,CNT複合體的至少一部分所含的官能基較佳為羧基及胺基。
反應或相互作用的具體例可列舉:化學鍵結、氫鍵結、離子鍵結、配位鍵結、靜電力、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等,但並無特別限定。只要根據官能基的種類及生物相關物質的化學結構適當選擇即可。另外,亦可視需要使官能基及/或生物相關物質的一部分變換成另一適當官能基後固定。
另外,亦可於官能基與生物相關物質之間有效利用對苯二甲酸等連結子(linker)。
進行固定的製程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如下製程等:向含有CNT複合體的溶液或基板上添加含有生物相關物質的溶液,視需要一面進行加熱、冷卻、振動等一面使生物相關物質固定,其後藉由洗滌或乾燥將剩餘成分去除。
於本發明的CNT複合體中,CNT複合體中所含的官能基/生物相關物質的組合例如可列舉:羧基/葡萄糖氧化酶、羧基 /T-PSA-mAb(前列腺特異抗原用單克隆性抗體)、羧基/hCG-mAb(人絨毛性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抗體)、羧基/人寡核苷酸(IgE(免疫球蛋白E)適配體)、羧基/IgE、羧基/胺基末端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HIV-1(人免疫不全病毒)受體(receptor))、羧基/鈉利尿肽受體、胺基/RNA(HIV-1抗體受體)、胺基/生物素、巰基/T-PSA-mAb、巰基/hCG-mAb、磺基/T-PSA-mAb、磺基/hCG-mAb、膦酸基/T-PSA-mAb、膦酸基/hCG-mAb、醛基/寡核苷酸、醛基/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多克隆(polyclonal)抗體(人組織免疫染色用抗體)、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半胱胺酸(cysteine)、琥珀醯亞胺酯/抗生蛋白鏈菌素、羧酸鈉/葡萄糖氧化酶、羧基/抗肌鈣蛋白T(anti-troponin T)(肌鈣蛋白T抗體)、羧基/抗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B抗體)、羧基/抗PIVKA-II(維生素K缺乏誘導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抗體)、羧基/抗CA15-3、羧基/抗CEA(癌胚抗原抗體)、羧基/抗CYFRA(細胞角蛋白(cytokeratin)19片段抗體)、羧基/抗p53(p53蛋白質抗體)等。另外,在生物相關物質含有官能基的情況下,亦可作為含有官能基的有機化合物而較佳地使用。具體而言,可列舉:IgE適配體、生物素、抗生蛋白鏈菌素、鈉利尿肽受體、抗生物素蛋白、T-PSA-mAb、hCG-mAb、IgE、胺基末端RNA、RNA、抗AFP多克隆抗體、半胱胺酸、抗肌鈣蛋白T、抗CK-MB、抗PIVKA-II、抗CA15-3、抗CEA、抗CYFRA、抗p53等。
<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的半導體元件含有基板、第1電極、第2電極及半導體層,且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隔開間隔地配置,所述半導體層配置於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之間,並且所述半導體層含有本發明的CNT複合體。另外,作為另一實施方式,所述半導體元件更含有閘極電極及絕緣層,且所述閘極電極藉由所述絕緣層而與所述第1電極、所述第2電極及所述半導體層電氣絕緣地配置。
圖1及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半導體元件的例子的示意剖面圖。圖1的半導體元件於基板1上形成有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於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配置有半導體層4。圖2的半導體元件於基板1上形成閘極電極5、絕緣層6後,形成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於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配置有含有本發明的CNT複合體的半導體層4。圖2的半導體元件是使第1電極2及第2電極3分別相當於源極電極(source electrode)及汲極電極(drain electrode),使絕緣層6相當於閘極(gate)絕緣層,從而具有作為FET的功能。
基板1所使用的材料例如可列舉:矽晶圓(silicon wafer)、玻璃(glass)、氧化鋁燒結體等無機材料,聚醯亞胺、聚酯、聚碳酸酯、聚碸、聚醚碸、聚乙烯、聚苯硫醚、聚對二甲苯等有機材料。
第1電極2、第2電極3及閘極電極5所使用的材料例如 可列舉: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等導電性金屬氧化物、或鉑、金、銀、銅、鐵、錫、鋅、鋁、銦、鉻、鋰、鈉、鉀、銫、鈣、鎂、鈀、鉬、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或多晶矽(polysilicon)等金屬或該些的合金、碘化銅、硫化銅等無機導電性物質、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乙烯二氧噻吩與聚苯乙烯磺酸的錯合物等有機導電性物質、碳奈米管、石墨烯(graphene)等奈米碳(nano carbon)材料,但並不限定於該些。該些電極材料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多種材料積層或混合而使用。
在用作感測器的情況下,就對於所接觸的水溶液等的穩定性的觀點而言,第1電極2及第2電極3較佳為選自金、鉑、鈀、有機導電性物質及奈米碳材料。
第1電極、第2電極及閘極電極的寬度、厚度、間隔、配置為任意。較佳為寬度為1μm~1mm、厚度為1nm~1μm、電極間隔為1μm~10mm。例如,將寬度100μm、厚度500nm的電極隔開2mm的間隔而配置第1電極及第2電極,進而在下方配置寬度100μm、厚度500nm的閘極電極,但並不限定於此。
絕緣層6中所使用的材料例如可列舉:氧化矽、氧化鋁等無機材料、聚醯亞胺、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偏二氟乙烯、聚矽氧烷、聚乙烯基苯酚(polyvinyl phenol,PVP)等有機高分子材料、或無機材料粉末與有機高分子材料的混合物。
絕緣層6的膜厚較佳為10nm以上且5μm以下。更佳為 50nm以上且3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nm以上且1μm以下。膜厚可藉由原子力顯微鏡或橢圓偏光法(ellipsometry)等進行測定。
半導體層4含有本發明的CNT複合體。只要為不阻礙CNT複合體的電氣特性的範圍,則半導體層4亦可更含有有機半導體或絕緣性材料。
半導體層4的膜厚較佳為1nm以上且100nm以下。藉由在該範圍內,可充分地以電氣信號的形式獲取由與感測對象物質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電氣特性的變化。更佳為1nm以上且50nm以下,進而較佳為1nm以上且20nm以下。
於半導體層4中,就檢測感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僅在CNT複合體的附近含有官能基,尤佳為僅在CNT複合體的表面含有官能基。尤其,在半導體層含有(C)有機化合物的情況下,較佳為存在於半導體元件表面的(C)有機化合物的70重量%以上附著於CNT的表面。
半導體層4的形成方法亦可使用電阻加熱蒸鍍、電子束(electron beam)、濺鍍(sputtering)、CVD等乾式方法,但就製造成本或適合大面積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塗佈法。具體而言,可較佳地使用旋轉塗佈法(spin coat method)、刮刀塗佈法(blade coat method)、狹縫模具塗佈法(slit die coat method)、網版印刷法(screen print method)、棒式塗佈機法(bar coater method)、鑄模法、印刷轉印法、浸漬提拉法、噴墨法(ink jet method)等。 可根據塗膜厚度控制或配向控制等所欲獲得的塗膜特性而選擇塗佈方法。另外,亦可對所形成的塗膜於大氣下、減壓下或惰性氣體環境下(氮氣或氬氣環境下)進行退火處理(annealing treatment)。
藉由塗佈含有本發明的CNT複合體的溶液,而可形成半導體層4。溶劑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水、乙醇、四氫呋喃、乙腈、N-甲基吡咯啶酮、γ-丁內酯、丙二醇-1-單甲醚-2-乙酸酯、氯仿、鄰二氯苯、甲苯等。所述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的溶劑混合而使用。溶劑適宜根據防凝聚劑、保護劑、官能基的種類而適當使用。
於半導體層4中,表面保護及生物相關物質的固定化並無特別限定。但是,就檢測感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在將於CNT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防凝聚劑的CNT複合體塗佈於基板上後,使保護劑附著於CNT複合體;及將與感測對象物質選擇性地相互作用的生物相關物質固定於CNT複合體。表面保護的方法如上所述。視需要亦可藉由洗滌或乾燥將剩餘成分去除。
生物相關物質的固定化並無特別限定。但是,就檢測感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在將於CNT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防凝聚劑的CNT複合體塗佈於基板上後,使保護劑附著於CNT複合體,進而藉由所述方法將與感測對象物質選擇性地相互作用的生物相關物質固定的方法;或(2)在將於CNT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防凝聚劑的碳奈米管複合體塗佈於基板上後, 藉由所述方法將與感測對象物質選擇性地相互作用的生物相關物質固定於CNT複合體,進而使保護劑附著於CNT複合體的方法。具體而言,生物相關物質的固定化的方法的一例可列舉:使生物相關物質溶解於溶劑中,於該溶液中浸漬所述基板的方法。視需要亦可藉由洗滌或乾燥將剩餘成分去除。
於FET中,可藉由改變閘極電壓而控制源極電極與汲極電極之間所流經的電流。FET的遷移率可使用下述(a)式而算出。
μ=(δId/δVg)L.D/(W.εr.ε.Vsd) (a)
其中,Id為源極.汲極間的電流,Vsd為源極.汲極間的電壓,Vg為閘極電壓,D為絕緣層的厚度,L為通道長度,W為通道寬度,εr為閘極絕緣層的相對介電常數,ε為真空的介電常數(8.85×10-12F/m)。
另外,可根據Id的最大值與Id的最小值的比而求出開關比(on off ratio)。
<感測器>
本發明的感測器含有所述半導體元件。即,含有如下半導體元件,所述半導體元件含有基板、第1電極、第2電極及半導體層,且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隔開間隔地配置,所述半導體層配置於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之間,並且所述半導體層含有所述碳奈米管複合體。並且,本發明的感測器較佳為於半導體層具有與感測對象物質選擇性地相互作用的生物相關物質。
含有以圖1的方式形成的半導體元件的感測器於將感測 對象物質或含有其的溶液、氣體或固體配置於半導體層4的附近時,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所流經的電流值或電阻值發生變化。藉由測定其變化,而可進行感測對象物質的檢測。
另外,含有以圖2的方式形成的半導體元件的感測器亦於將感測對象物質或含有其的溶液、氣體或固體配置於半導體層4的附近時,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即半導體層4中所流經的電流值發生變化。藉由測定其變化,而可進行感測對象物質的檢測。
另外,於含有圖2的半導體元件的感測器中,可藉由閘極電極5的電壓控制半導體層4中所流經的電流值。因此,若測定改變閘極電極5的電壓時的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所流經的電流值,則可獲得二維的圖表(graph)(I-V圖表)。
可使用其一部分或全部的特性值進行感測對象物質的檢測,亦可使用最大電流與最小電流的比即開關比進行感測對象物質的檢測。進而,亦可使用電阻值、阻抗(impedance)、互導(mutual conductance)、電容(capacitance)等自半導體元件獲得的已知的電氣特性。
感測對象物質可將其單獨使用,亦可與其他物質或溶劑混合。感測對象物質或含有其的溶液、氣體或固體是配置於半導體層4的附近。如上所述,藉由使半導體層4與感測對象物質相互作用,而半導體層4的電氣特性發生變化,從而檢測出所述的任一者的電氣信號的變化。
另外,本發明的感測器藉由CNT的表面經保護劑保護,可防止檢測目標外的蛋白質,而可選擇性地檢測感測對象物質。
可利用本發明的感測器的感測對象物質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酵素、抗原、抗體、半抗原、肽、寡肽、多肽(蛋白質)、激素、核酸、寡核苷酸、糖、寡糖、多糖等糖類、低分子化合物、無機物質及該些的複合體、病毒、細菌、細胞、生物組織及構成該些的物質等。該些藉由與選自由羥基、羧基、胺基、巰基、磺基、膦酸基、它們的有機鹽或無機鹽、甲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及琥珀醯亞胺基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或生物相關物質的任一種的反應或相互作用,而使本發明的感測器中的半導體層的電氣特性發生變化。
低分子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由生物產生的氨或甲烷等於常溫常壓下為氣體的化合物或尿酸等固體化合物。
於本發明的感測器中,生物相關物質/感測對象物質的組合例如可列舉:葡萄糖氧化酶/β-D-葡萄糖、T-PSA-mAb(前列腺特異抗原用單克隆性抗體)/PSA(前列腺特異抗原)、hCG-mAb(人絨毛性促性腺激素抗體)/hCG(人絨毛性促性腺激素)、人寡核苷酸/IgE(免疫球蛋白E)、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IgE、胺基末端RNA/HIV-1(人免疫不全病毒)、鈉利尿肽受體/BNP(腦性鈉利尿肽)、RNA/HIV-1、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寡核苷酸/核酸、抗AFP多克隆抗體(人組織免疫染色用抗體)/α胎蛋白(α-fetoprotein)、抗生蛋白鏈菌素/生物素、抗肌鈣蛋白T(肌鈣 蛋白T抗體)/肌鈣蛋白T、抗CK-MB(肌酸激酶MB抗體)/CK-MB(肌酸激酶MB)、抗PIVKA-II(維生素K缺乏誘導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抗體)/PIVKA-II(維生素K缺乏誘導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抗CA15-3/CA15-3、抗CEA(癌胚抗原抗體)/CEA(癌胚抗原)、抗CYFRA(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體)/CYFRA(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p53(p53蛋白質抗體)/p53(p53蛋白質)等。
本發明的感測器較佳為更含有第3電極。即,較佳為含有如下半導體元件的感測器,所述半導體元件含有基板、第1電極、第2電極、第3電極及半導體層,且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隔開間隔地配置,所述半導體層配置於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之間,並且所述半導體層含有本發明的CNT複合體。藉此,藉由介隔第3電極對半導體層施加電壓而使半導體層的電氣特性發生變化,從而可使檢測感度提高。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感測器的例子的示意平面圖。圖3的感測器是於基板1上形成有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且於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配置有半導體層4,進而於基板1上配置有第3電極7。
第3電極的寬度、厚度、與半導體層的距離、及配置為任意。較佳為寬度為1μm~1mm,厚度為1nm~1μm,與半導體層的距離為1μm~10cm。例如,自半導體層隔開20mm的距 離地配置寬度100μm、厚度500nm的電極,但並不限定於此。圖3中,第3電極7是與第2電極3平行地配置,但亦可垂直地或以除此以外的任意的角度進行配置。第3電極7的形狀並不限定於直線,亦可為曲線。第3電極7並不限定於配置於基板1的正上方,亦可配置於基板1上所配置的其他構件上。
第3電極7所使用的材料例如可列舉: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銦錫(ITO)等導電性金屬氧化物、或鉑、金、銀、銅、鐵、錫、鋅、鋁、銦、鉻、鋰、鈉、鉀、銫、鈣、鎂、鈀、鉬、非晶矽或多晶矽等金屬或該些的合金、碘化銅、硫化銅、銀氯化銀等無機導電性物質、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乙烯二氧噻吩與聚苯乙烯磺酸的錯合物等有機導電性物質、碳奈米管、石墨烯(graphene)等奈米碳(nano carbon)材料,但並不限定於該些。該些電極材料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多種材料積層或混合而使用。在用作感測器的情況下,就對於所接觸的水溶液等的穩定性的觀點而言,第1電極2、第2電極3及第3電極7較佳為選自金、鉑、鈀、銀氯化銀、有機導電性物質及奈米碳材料。
本發明的感測器較佳為進而於基板上具備覆蓋所述基板的至少一部分的覆蓋構件。例如,作為如圖3所示的構成的變形例,較佳為如圖4A、圖4B所示,於基板1上具備在與所述基板1之間形成內部空間的覆蓋構件8。圖4A中的覆蓋構件8中的虛線表示覆蓋構件8與內部空間的界限。圖4B是圖4A的線AA’處的剖面圖,於基板1與覆蓋構件8之間示出內部空間9。
另外,作為如圖3所示的構成的另一變形例,較佳為如圖5A、圖5B所示般,於基板1上具備形成包圍半導體層4的空間9的覆蓋構件8。圖5B是圖5A的線BB’處的剖面圖。藉此,可使半導體層4與含有感測對象物質的液體有效率地接觸。
作為本發明的感測器的其他的實施形態,較佳為於基板上具有所述覆蓋構件且於該覆蓋構件的與半導體層相對向的面上具備第3電極。即,較佳為含有如下半導體元件的感測器,所述半導體元件含有基板、第1電極、第2電極及半導體層,進而於所述基板上含有覆蓋構件,且於所述覆蓋構件的與所述半導體層相對向的面上具備第3電極,所述第1電極是與所述第2電極隔開間隔地配置,所述半導體層配置於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之間,並且所述半導體層含有本發明的CNT複合體。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感測器的例子的示意剖面圖。圖6的感測器是於基板1上形成有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且於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配置有半導體層4,進而覆蓋構件8配置於與基板1上所配置的第1電極2、第2電極3及半導體層4相同之側,於覆蓋構件8上配置有第3電極7。於覆蓋構件8上配置第3電極7並不限定於所述半導體層的正上方,亦可為斜上方等。另外,並不限定於覆蓋構件8中自半導體層觀察的上面的部分,亦可配置於側面上。第3電極7並不限定於配置於覆蓋構件8上,亦可配置於基板1上。
覆蓋構件8所使用的材料例如可列舉:矽晶圓、玻璃、 氧化鋁燒結體等無機材料,聚醯亞胺、聚酯、聚碳酸酯、聚碸、聚醚碸、聚乙烯、聚苯硫醚、聚對二甲苯等有機材料。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下述實施例。此外,所使用的CNT如下所述。
CNT1:CNI公司製造,單層CNT,含有95重量%的半導體型CNT
CNT2:名城奈米碳(Meijo Nano Carbon)公司製造,單層CNT,含有95重量%的金屬型CNT
另外,以下表示所使用的化合物中使用略語者。
P3HT:聚-3-己基噻吩
NMP:N-甲基吡咯啶酮
PBS: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
BSA:牛血清白蛋白
IgE:免疫球蛋白E
THF:四氫呋喃
o-DCB:鄰二氯苯
DMF:二甲基甲醯胺
DMSO:二甲基亞碸
SDS:十二烷基硫酸鈉。
使用原子力顯微鏡(Dimension Icon,布魯克AXS製造)測定各實施例中的保護劑的厚度。
實施例1
(1)半導體溶液的製作
將CNT1 1.5mg、及P3HT 1.5mg添加至15ml的氯仿中,一面進行冰浴冷卻一面使用超音波均質機(homogenizer)(東京理化器械(股)製造的VCX-500)以輸出250W進行30分鐘超音波攪拌,獲得CNT分散液A(相對於溶劑的CNT複合體濃度為0.1g/l)。
其次,進行用以形成半導體層的半導體溶液的製作。使用薄膜過濾器(孔徑10μm,直徑25mm,密理博(Millipore)公司製造的Omnipure Membrane)對所述CNT分散液A進行過濾,將長度10μm以上的CNT複合體去除。於所獲得的濾液5ml中添加o-DCB 45ml,而製成半導體溶液A(相對於溶劑的CNT複合體濃度為0.01g/l)。
(2)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製作圖3所示的半導體元件。於玻璃製的基板1(膜厚0.7mm)上,以膜厚成為50nm的方式真空蒸鍍金,於其上旋轉塗佈(1000rpm×20秒)光阻劑(photoresist)(商品名「LC100-10cP」,羅門哈斯(Rohm and Haas)(股)製造),於100℃下進行10分鐘加熱乾燥。
使用平行光遮罩對準機(Parallel Light Mask Aligner)(佳能(Canon)(股)製造的PLA-501F)並介隔遮罩對所製作的光阻劑膜進行圖案曝光後,使用自動顯影裝置(瀧澤產業(股)製造的AD-2000)並利用作為2.38重量%氫氧化四甲基銨水溶液的 ELM-D(商品名,三菱瓦斯化學(Mitsubishi Gas Chemical)(股)製造)進行70秒噴淋顯影(shower development),繼而利用水進行30秒洗滌。其後,利用AURUM-302(商品名,關東化學(股)製造)進行5分鐘蝕刻處理後,利用水進行30秒洗滌。於AZ Remover 100(商品名,安智電子材料(AZ Electronic Materials)(股)製造)中浸漬5分鐘並將抗蝕劑剝離,利用水進行30秒洗滌後,於120℃下進行20分鐘加熱乾燥,藉此形成第1電極2、第2電極3及第3電極7。
所述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的寬度(通道寬度)是設為100μm,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的間隔(通道長度)是設為10μm。第3電極7平行於第2電極3而配置,並將第3電極7與第2電極3的間隔設為5mm。使用噴墨裝置(聯科(Cluster Technology)(股)製造)向形成有電極的基板上滴加利用所述(1)中記載的方法製作的半導體溶液A 400pl而形成半導體層4,在加熱板(hot plate)上於氮氣流下以150℃進行30分鐘的熱處理,而獲得半導體元件A。
其次,測定改變所述半導體元件的第3電極7的電壓(Vg)時的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間的電流(Id)-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間的電壓(Vsd)特性。測定是使用半導體特性評價系統(system)4200-SCS型(吉時利儀器(Keithley Instruments)(股)製造),於0.01M PBS(pH值7.2,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100μL(氣溫20℃,濕度35%)下進行測定。變化為Vg=0V~-1V時 的開關比為5E+3。
其次,將半導體層4於芘丁烷酸琥珀醯亞胺酯(埃拿斯派克(AnaSpec)(股)製造)6.3mg的DMF(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1.0mL溶液中浸漬1小時。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DMF及DMSO(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充分沖洗。其次,將半導體層4於二乙二醇雙(3-胺基丙基)醚(東京化成工業(股)製造)10μl的DMSO 1.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DMSO及純水充分沖洗。其次,將半導體層4於生物素N-羥基磺基琥珀醯亞胺酯0.9mg的0.01M PBS 1.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於半導體層4上固定有生物素的半導體元件。
將所述半導體元件於BSA 5.0mg的0.01M PBS 5.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藉由BSA進行了表面保護的半導體元件。
(3)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將所製作的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層4浸漬於0.01M PBS 100μl中,測定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所流經的電流值。於第1電極.第2電極間電壓(Vsd)=-0.2V、第1電極.第3電極間電壓(Vg)=-0.6V下進行測定。於自測定開始起2分鐘後將BSA(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7分鐘後將IgE(雅瑪山(Yamasa)(股)製造)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12分鐘後將抗生物素蛋白(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的0.01 M PBS溶液20μl,添加至浸有半導體層4的0.01M PBS中。將其結果示於圖7。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2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A。
其次,將半導體層4於芘丁烷酸琥珀醯亞胺酯(埃拿斯派克(AnaSpec)(股)製造)6.3mg的DMF(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1.0mL溶液中浸漬1小時。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DMF及DMSO(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充分沖洗。繼而,將半導體層4於生物素醯肼(東京化成工業(股)製造)1.5mg的0.01M PBS 1.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於半導體層4上固定有生物素的半導體元件。
將所述半導體元件於BSA 5.0mg的0.01M PBS 5.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藉由BSA進行了表面保護的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將所製作的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層4浸漬於0.01M PBS 100μl中,測定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所流經的電流值。於第1電極.第2電極間電壓(Vsd)=-0.2V、第1電極.第3電極間電壓(Vg)=-0.6V下進行測定。於自測定開始起2分鐘後將BSA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7分鐘後將IgE的0.01M PBS溶液20 μl,於12分鐘後將抗生物素蛋白的0.01M PBS溶液20μl,添加至浸有半導體層4的0.01M PBS中。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05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3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羧基甲基纖維素(東京化成工業(股)製造)5.0mg的純水5.0mL,代替BSA 5.0mg的0.01M PBS 5.0mL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將所製作的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層4浸漬於0.01M PBS 100μl中,測定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所流經的電流值。於第1電極.第2電極間電壓(Vsd)=-0.2V、第1電極.第3電極間電壓(Vg)=-0.6V下進行測定。於自測定開始起2分鐘後將BSA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7分鐘後將IgE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12分鐘後將抗生物素蛋白的0.01M PBS溶液20μl,添加至浸有半導體層4的0.01M PBS中。將其結果示於圖8。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4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Coatsome NM-10(日油(股)製造)5.0mg的純水5.0 mL,代替BSA 5.0mg的0.01M PBS 5.0mL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將所製作的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層4浸漬於0.01M PBS 100μl中,測定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所流經的電流值。於第1電極.第2電極間電壓(Vsd)=-0.2V、第1電極.第3電極間電壓(Vg)=-0.6V下進行測定。於自測定開始起2分鐘後將BSA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7分鐘後將IgE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12分鐘後將抗生物素蛋白的0.01M PBS溶液20μl,添加至浸有半導體層4的0.01M PBS中。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1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5
(1)半導體溶液的製作
使用將CNT1 1.23mg與CNT2 0.27mg混合而成的CNT代替CNT1 1.5mg,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CNT複合體,獲得CNT分散液B及半導體溶液B。
(2)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半導體溶液B代替半導體溶液A,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3)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 白時電流值降低0.04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6
(1)半導體溶液的製作
使用SDS 1.5mg代替P3HT 1.5mg,並進行60分鐘超音波攪拌代替30分鐘超音波攪拌,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CNT複合體,獲得CNT分散液C及半導體溶液C。
(2)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半導體溶液C代替半導體溶液A,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3)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02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7
(1)半導體溶液的製作
使用海藻酸鈉1.5mg代替SDS 1.5mg,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6相同的方式製備CNT複合體,獲得CNT分散液D及半導體溶液D。
(2)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半導體溶液D代替半導體溶液A,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3)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04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8
(1)半導體溶液的製作
使用聚苯乙烯磺酸鈉1.5mg代替SDS 1.5mg,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6相同的方式製備CNT複合體,獲得CNT分散液E及半導體溶液E。
(2)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半導體溶液E代替半導體溶液A,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3)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04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9
(1)半導體溶液的製作
使用式(70)的聚合物1.5mg代替P3HT 1.5mg,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CNT複合體,獲得CNT分散液F及半導體溶液F。
(2)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半導體溶液F代替半導體溶液A,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3)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08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10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那卡萊泰斯克(Nacalai Tesque)製造)5.0mg的純水5.0mL,代替BSA 5.0mg的0.01M PBS 5.0mL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08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11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月桂基磷酸鈉(東京化成工業(股)製造)5.0mg的純水5.0mL,代替BSA 5.0mg的0.01M PBS 5.0mL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 白時電流值降低0.08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12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於半導體層4上固定有生物素的半導體元件。
於丙烯酸系粒子(科爾富隆特(Corefront)(股)製造)100mg的0.01M PBS(pH值6.0)5mL中添加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同仁化學研究所(製造))100mg的5mL,於37℃下攪拌2小時。靜置並將上清液舍棄後,添加0.01M PBS(pH值6.0)10mL並進行攪拌。再次靜置並舍棄上清液。繼而添加0.01M PBS(pH值6.0)5mL,進而添加BSA 100mg的0.01M PBS(pH值6.0)。於37℃下攪拌2小時後,靜置並舍棄上清液。添加0.01M PBS 10mL,靜置並舍棄上清液,將這一操作重複進行三次。再次添加0.01M PBS 10mL,並進行攪拌。將半導體元件於其中5mL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藉由BSA/粒子複合體進行了表面保護的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04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13
(1)半導體溶液的製作
使用式(4)的聚合物1.5mg代替P3HT 1.5mg,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CNT複合體,獲得CNT分散液G及半導體溶液G。
(2)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半導體溶液G代替半導體溶液A,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G。其次,將半導體層4於生物素N-羥基磺基琥珀醯亞胺酯1.0mg的0.01M PBS 1.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於半導體層4上固定有生物素的半導體元件。將所述半導體元件於BSA5.0mg的0.01M PBS 5.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藉由BSA進行了表面保護的半導體元件。
(3)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07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14
(1)半導體溶液的製作
使用式(46)的聚合物1.5mg代替P3HT 1.5mg,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CNT複合體,獲得CNT分散液H 及半導體溶液H。
(2)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使用半導體溶H代替半導體溶液A,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H。其次,將半導體層4於生物素醯肼1.5mg的0.01M PBS 1.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於半導體層4上固定有生物素的半導體元件。將所述半導體元件於BSA 5.0mg的0.01M PBS 5.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藉由BSA進行了表面保護的半導體元件。
(3)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08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15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A。
將所述半導體元件於BSA 5.0mg的0.01M PBS 5.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藉由BSA進行了表面保護的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將所製作的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層4浸漬於0.01M PBS 100μl中,測定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所流經的電流值。於第1 電極.第2電極間電壓(Vsd)=-0.2V、第1電極.第3電極間電壓(Vg)=-0.6V下進行測定。於自測定開始起2分鐘後將BSA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7分鐘後將IgE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12分鐘後將抗生物素蛋白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17分鐘後將0.01M磷酸鉀(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水溶液(pH值12)20μl,添加至浸有半導體層4的0.01M PBS中。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1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pH值變化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16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A。
其次,將半導體層4於芘丁烷酸琥珀醯亞胺酯(埃拿斯派克(AnaSpec)(股)製造)6.0mg的甲醇(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1.0mL溶液中浸漬5小時。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以相同體積混合甲醇與水而成的溶液充分沖洗。其次,將半導體層4於二乙二醇雙(3-胺基丙基)醚10μl的甲醇1.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其次,將半導體層4於生物素N-羥基磺基琥珀醯亞胺酯0.9mg的0.01M PBS 1.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於半導體層4上固定有生物素的半導體元件。將所述半導體元件於BSA 5.0mg的0.01M PBS5.0mL溶液中浸漬一整夜。其後,將半導體層4利用純水充分沖洗,獲得藉由BSA進行了表面保護 的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抗生物素蛋白時電流值降低0.04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17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代替生物素醯肼1.5mg的0.01M PBS 1.0mL溶液而浸漬於100ug/mL抗IgE的0.01M PBS 1.0mL中,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僅添加IgE時電流值降低0.08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IgE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實施例18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代替生物素醯肼1.5mg的0.01M PBS 1.0mL溶液而浸漬於100ug/mL抗PSA的0.01M PBS 1.0mL中,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的方式製作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將所製作的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層4浸漬於0.01M PBS 100μl中,測定第1電極2與第2電極3之間所流經的電流值。於第1 電極.第2電極間電壓(Vsd)=-0.2V、第1電極.第3電極間電壓(Vg)=-0.6V下進行測定。於自測定開始起2分鐘後將BSA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7分鐘後將IgE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12分鐘後將PSA的0.01M PBS溶液20μl,添加至浸有半導體層4的0.01M PBS中。僅添加PSA時電流值降低0.09μA,從而確認到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PSA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比較例1
(1)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不藉由BSA進行表面保護,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形成半導體層4,而製成半導體元件。
(2)作為感測器的評價
為了將上述製作的半導體元件作為感測器進行評價,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測定。於自測定開始起2分鐘後將BSA(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7分鐘後將IgE(雅瑪山(Yamasa)(股)製造)的0.01M PBS溶液20μl,於12分鐘後將抗生物素蛋白(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的0.01M PBS溶液20μl,添加至浸有半導體層4的0.01M PBS中。BSA、IgE、抗生物素蛋白均被檢測出,無法作為可特異性地檢測出抗生物素蛋白的感測器而發揮功能。
[表1]
Figure 104138858-A0305-02-0054-8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CNT複合體、半導體元件及使用其的感測器可應用於化學分析、物理分析、生物分析等多種多樣的感測,尤其可較佳地用作醫療用感測器或生物感測器。
1‧‧‧基板
2‧‧‧第1電極
3‧‧‧第2電極
4‧‧‧半導體層

Claims (14)

  1. 一種碳奈米管複合體,其是於碳奈米管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A)防凝聚劑的碳奈米管複合體,其特徵在於,於所述碳奈米管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B)保護劑,所述(A)防凝聚劑選自由聚噻吩系聚合物、聚吡咯系聚合物、聚苯胺系聚合物、聚乙炔系聚合物、聚對苯系聚合物、聚對苯乙炔系聚合物、及上述聚合物進行嵌段共聚合而成者、上述聚合物進行無規共聚合而成者、以及上述聚合物進行接枝聚合而成者所組成的群體,所述(B)保護劑選自(B1)含有四烷基銨結構或磷酸酯結構中的至少一種作為部分結構的化合物、(B2)多糖、(B3)白蛋白或(B4)磷脂質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奈米管複合體,其中所述碳奈米管複合體中的碳奈米管含有80重量%以上的半導體型碳奈米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碳奈米管複合體,其中所述(B)保護劑選自由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硬脂基三甲基溴化銨、乙基硫酸羊毛脂脂肪酸胺基丙基乙基二甲基銨、月桂基磷酸鈉、核黃素磷酸鈉、腺苷三磷酸、直鏈澱粉、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兔血清白蛋白、卵白蛋白、磷脂酸、卵磷脂、磷脂醯乙醇胺、磷脂醯絲胺酸、磷脂酸肌醇、及鞘磷脂所組成的群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碳奈米管複合體,其中於所述(A)防凝聚劑或所述(B)保護劑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選自由羥基、羧基、胺基、巰基、磺基、膦酸基、它們的有機鹽或無機鹽、甲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及琥珀醯亞胺基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個官能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碳奈米管複合體,其中於所述碳奈米管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C)有機化合物,於所述有機化合物的一部分具有選自由羥基、羧基、胺基、巰基、磺基、膦酸基、它們的有機鹽或無機鹽、甲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及琥珀醯亞胺基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個官能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碳奈米管複合體,其中與感測對象物質選擇性地相互作用的生物相關物質固定於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7. 一種半導體元件,其含有基板、第1電極、第2電極及半導體層,且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隔開間隔地配置,所述半導體層配置於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之間,並且所述半導體層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碳奈米管複合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C)有機化合物的70重量%以上附著於所述碳奈米管的表面。
  9. 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造方法,其是製造至少含有基板、第1電極、第2電極及半導體層,且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 極隔開間隔地配置,所述半導體層配置於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之間的半導體元件的方法,且包括藉由塗佈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碳奈米管複合體的溶液而形成所述半導體層的步驟。
  10. 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造方法,其是製造至少含有基板、第1電極、第2電極及半導體層,且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隔開間隔地配置,所述半導體層配置於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第2電極之間的半導體元件的方法,且包括:於塗佈有於碳奈米管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著有防凝聚劑的碳奈米管複合體後,使保護劑附著於所述碳奈米管複合體的步驟;將與感測對象物質選擇性地相互作用的生物相關物質固定於所述碳奈米管複合體上的步驟,所述(A)防凝聚劑選自由聚噻吩系聚合物、聚吡咯系聚合物、聚苯胺系聚合物、聚乙炔系聚合物、聚對苯系聚合物、聚對苯乙炔系聚合物、及上述聚合物進行嵌段共聚合而成者、上述聚合物進行無規共聚合而成者、以及上述聚合物進行接枝聚合而成者所組成的群體。
  11. 一種感測器,其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的半導體元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感測器,其更含有第3電極。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所述的感測器,其進而於所述基板上具備覆蓋所述基板的至少一部分的覆蓋構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感測器,其中所述第3電極被置於所述覆蓋構件的與所述半導體層相對向的面上。
TW104138858A 2014-11-26 2015-11-24 碳奈米管複合體、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感測器 TWI6885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8515 2014-11-26
JP2014238515 2014-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0807A TW201630807A (zh) 2016-09-01
TWI688545B true TWI688545B (zh) 2020-03-21

Family

ID=5607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8858A TWI688545B (zh) 2014-11-26 2015-11-24 碳奈米管複合體、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感測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63874A1 (zh)
JP (1) JP6634827B2 (zh)
TW (1) TWI688545B (zh)
WO (1) WO20160846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12012B1 (en) * 2016-09-07 2021-09-01 Denka Company Limited Conductive composition for electrodes, and electrode and battery using same
WO2021123873A1 (en) * 2019-12-16 2021-06-24 Arcelormittal A heating system
US11204292B1 (en) * 2021-06-17 2021-12-21 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 Deformable pressure sensor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13960134B (zh) * 2021-10-27 2024-03-15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柔性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31238A (ja) * 2005-07-29 2007-02-08 Sony Corp 金属的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分離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的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薄膜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21338A (zh) * 2006-04-14 2009-04-29 阿克马法国公司 导电的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
CN101600646A (zh) * 2006-12-14 2009-12-09 卧龙岗大学 纳米管和碳层的纳米结构复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2873A (ja) * 2005-07-20 2007-02-01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水分散性蛋白質−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複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JP4699130B2 (ja) * 2005-08-03 2011-06-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の入口案内翼制御装置
US20100173228A1 (en) * 2006-12-14 2010-07-08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Nanotube and Carbon Layer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31238A (ja) * 2005-07-29 2007-02-08 Sony Corp 金属的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分離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的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薄膜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21338A (zh) * 2006-04-14 2009-04-29 阿克马法国公司 导电的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
CN101600646A (zh) * 2006-12-14 2009-12-09 卧龙岗大学 纳米管和碳层的纳米结构复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63874A1 (en) 2017-09-14
WO2016084691A1 (ja) 2016-06-02
JPWO2016084691A1 (ja) 2017-09-14
TW201630807A (zh) 2016-09-01
JP6634827B2 (ja) 2020-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12186A1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複合体、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センサ
TWI702393B (zh) 半導體元件、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感測器
EP1464953B1 (en) Biosensor comprising an 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he sensor
TWI760377B (zh) 半導體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複合感測器
TWI688545B (zh) 碳奈米管複合體、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感測器
US9575029B2 (en) Method to realize electro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ensors
JP7024407B2 (ja) 半導体素子、その製造方法、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センサ
Ihalainen et al. An impedimetric study of DNA hybridization on paper-supported inkjet-printed gold electrodes
TW201716779A (zh) 感測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