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5369B - 萃取方法以及萃取裝置 - Google Patents
萃取方法以及萃取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5369B TWI685369B TW107126273A TW107126273A TWI685369B TW I685369 B TWI685369 B TW I685369B TW 107126273 A TW107126273 A TW 107126273A TW 107126273 A TW107126273 A TW 107126273A TW I685369 B TWI685369 B TW I68536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xtraction
- container
- unit
- liquid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24—Coffee-making apparatus in which hot water is passed through the filter under pressure, i.e. in which the coffee grounds are extracted under pressure
- A47J31/32—Coffee-making apparatus in which hot water is passed through the filter under pressure, i.e. in which the coffee grounds are extracted under pressure with hot water under air pressu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16—Inverting coffee-making apparatus in which water is boiled in the lower part and the apparatus is subsequently inverted to pass the water through the filt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2—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with incorporated grinding or roasting means for coffe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2—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with an intermediate liquid storage tank
- A47J31/465—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with an intermediate liquid storage tank for the heated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Extraction Or Liquid Replacement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從萃取對象中萃取飲料液的萃取方法包含:減壓步驟,在該步驟中,將收容有前述萃取對象與液體的萃取容器內從第一氣壓切換為較前述第一氣壓而更低的第二氣壓;以及萃取步驟,在該步驟中,從前述萃取對象中萃取飲料液。前述第一氣壓是使特定溫度下的前述液體不會沸騰的氣壓,前述第二氣壓是會使在前述第一氣壓下不沸騰的前述液體沸騰的氣壓。從前述第一氣壓朝向前述第二氣壓的切換,係藉由將前述萃取容器內之氣壓釋放來進行。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飲料液(例如咖啡液)的萃取方法以及萃取裝置。
作為咖啡液的萃取方法,已知有將研磨豆浸漬於熱水的浸漬式(例如專利文獻1)、使熱水透過研磨豆的透過式(例如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5-08154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024703號公報
根據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萃取方法,其是從萃取對象
(例如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萃取飲料液(例如咖啡液)的萃取方法,前述萃取方法的特徵在於,前述萃取方法包含:減壓步驟,在該步驟中,將收容有前述萃取對象與液體的萃取容器從身為超過大氣壓的氣壓之第一氣壓而進行朝向大氣壓之減壓;以及萃取步驟,在該步驟中,從前述萃取對象中萃取飲料液,前述第一氣壓是使特定溫度下的前述液體不會沸騰的氣壓,不會在前述第一氣壓下而沸騰的前述液體,係在大氣壓下而沸騰,前述減壓,係藉由將前述萃取容器內的氣壓釋放為大氣之大氣釋放來進行。
另外,根據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萃取裝置,其是從萃取對象(例如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萃取飲料液(例如咖啡液)的萃取裝置,前述萃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萃取裝置具備:萃取容器;供給單元,係向前述萃取容器供給液體以及氣壓;以及控制單元,係控制前述供給單元,前述控制單元,係實行進行將收容有前述萃取對象與前述液體的前述萃取容器從第一氣壓而至較前述第一氣壓
而更低的第二氣壓之減壓的減壓控制,前述第一氣壓是使特定溫度下的前述液體不會沸騰的氣壓,前述第二氣壓是會使在前述第一氣壓下不沸騰的前述液體沸騰的氣壓,前述減壓,係藉由將前述萃取容器內的氣壓釋放為前述萃取裝置之周圍氛圍來進行。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可萃取味道更濃厚的飲料液的技術。
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1. 飲料製造裝置的概要> 圖1是飲料製造裝置1的概要圖,圖2是飲料製造裝置1的控制裝置11的區塊圖。飲料製造裝置1是利用烘焙咖啡豆與液體(在此為水)來自動製造咖啡飲料的裝置,每進行一次製造動作,能夠製造一杯量的咖啡飲料。飲料製造裝置1包括豆處理裝置2、萃取裝置3以及控制裝置11。 控制裝置11控制飲料製造裝置1整體。控制裝置11包括處理部11a、記憶部11b以及I/F(介面)部11c。處理部11a例如是CPU等處理器。記憶部11b例如是RAM、ROM。I/F部11c進行外部設備與處理部11a之間的信號的輸入輸出。 處理部11a實行記憶部11b所記憶的程式,基於來自操作單元12的指示或者感測器組13的檢測結果,控制致動器組14。操作單元12是接收使用者的指示輸入的單元,例如是觸控面板、機械式開關。使用者能夠經由操作單元12指示咖啡飲料的製造。感測器組13是設於飲料製造裝置1的各種感測器(例如熱水的溫度感測器、機構的動作位置檢測感測器、壓力感測器等)。致動器組14是設於飲料製造裝置1的各種致動器(例如馬達、電磁閥、加熱器等)。 豆處理裝置2利用烘焙咖啡豆生成研磨豆。萃取裝置3從自豆處理裝置2供給的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萃取裝置3包括流體供給單元7、後述的驅動單元8、萃取容器9以及切換單元10。從豆處理裝置2供給的研磨豆被投入至萃取容器9中。流體供給單元7向萃取容器9投入熱水。在萃取容器9內從研磨豆萃取咖啡液。將包含萃取出的咖啡液的熱水經由切換單元10作為咖啡飲料向杯子C送出。 <2. 流體供給單元以及切換單元> 參照圖1對流體供給單元7以及切換單元10的結構進行說明。首先,對流體供給單元7進行說明。流體供給單元7進行熱水朝向萃取容器9的供給、萃取容器9內的氣壓的控制等。此外,在本說明書中,在以數字來例示氣壓的情況下,只要沒有特別說明,是指絕對壓力,表壓是指將大氣壓設為0氣壓的氣壓。大氣壓是指萃取容器9的周圍的氣壓、或者飲料製造裝置的氣壓,例如在將飲料製造裝置設置在海拔0m的地點的情況下,形成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簡稱]ICAO])在1976年制定的國際標準大氣(=“International Standard Atmosphere”[[簡稱]ISA])的海拔0m處的基準氣壓(1013.25hPa)。 流體供給單元7包括配管L1~L3。配管L1是供空氣流通的配管,配管L2是供水流通的配管。配管L3是能夠供空氣與水這兩者流通的配管。 流體供給單元7包括壓縮機70作為加壓源。壓縮機70壓縮並送出大氣。壓縮機70例如以馬達(未圖示)為驅動源進行驅動。從壓縮機70送出的壓縮空氣經由逆止閥71a向儲氣罐(儲氣筒)71供給。儲氣罐71內的氣壓由壓力感測器71b監視,驅動壓縮機70以便維持特定的氣壓(在本實施方式中為7氣壓(以表壓計為6氣壓))。在儲氣罐71設有排水用的排水管71c,能夠排出因空氣的壓縮而產生的水。 在水槽72中存積有構成咖啡飲料的熱水(水)。在水槽72中設有對水槽72內的水進行加熱的加熱器72a以及測量水的溫度的溫度感測器72b。加熱器72a基於溫度感測器72b的檢測結果,將存積的熱水的溫度維持為特定的溫度(在本實施方式中為攝氏120度)。加熱器72a例如在熱水的溫度為攝氏118度下打開,在攝氏120度下關閉。 在水槽72中還設有水位感測器72c。水位感測器72c檢測水槽72內的熱水的水位。當通過水位感測器72c檢測出水位為較特定的水位而更下降時,向水槽72供給水。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經由未圖示的淨水器供給自來水。在來自淨水器的配管L2的中途設有電磁閥72d,當通過水位感測器72c檢測出水位的降低時,打開電磁閥72d而供給水,當到達特定的水位時關閉電磁閥72d而阻斷水的供給。這樣,水槽72內的熱水維持在恆定的水位。此外,朝向水槽72的供水也可以在每排出製造一次咖啡飲料所使用的熱水時進行。 在水槽72中還設有壓力感測器72g。壓力感測器72g檢測水槽72內的氣壓。經由調壓閥72e以及電磁閥72f向水槽72中供給儲氣罐71內的氣壓。調壓閥72e將從儲氣罐71供給的氣壓減壓至特定的氣壓。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減壓至3氣壓(以表壓計為2氣壓)。電磁閥72f對由調壓閥72e調壓後的氣壓之朝向水槽72的供給與阻斷進行切換。電磁閥72f以除了在將自來水朝向水槽72供給時以外的情況中將水槽72內的氣壓維持為3氣壓的方式進行開閉控制。在自來水朝向水槽72供給時,為了利用自來水的水壓向水槽72順暢地補給自來水,利用電磁閥72h將水槽72內的氣壓減壓至比自來水的水壓低的壓力(例如不足2.5氣壓)。電磁閥72h對是否將水槽72內向大氣釋放進行切換,在減壓時將水槽72內向大氣釋放。另外,電磁閥72h除了在將自來水朝向水槽72供給時以外、在水槽72內的氣壓超過3氣壓的情況時也將水槽72內向大氣釋放,將水槽72內維持為3氣壓。 水槽72內的熱水經由逆止閥72j、電磁閥72i以及配管L3朝萃取容器9供給。通過打開電磁閥72i朝萃取容器9供給熱水,通過關閉電磁閥72i而阻斷熱水的供給。熱水朝向萃取容器9的供給量能夠藉由電磁閥72i的打開時間來作管理。但是,也可以通過測量供給量而控制電磁閥72i的開閉。在配管L3中設有測量熱水的溫度的溫度感測器73e,監視朝向萃取容器9供給的熱水溫度。 儲氣罐71的氣壓還經由調壓閥73a、電磁閥73b而朝萃取容器9供給。調壓閥73a將從儲氣罐71供給的氣壓減壓至特定的氣壓。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減壓至5氣壓(以表壓計為4氣壓)。電磁閥73b對由調壓閥73a調壓後的氣壓之朝向萃取容器9的供給與阻斷進行切換。萃取容器9內的氣壓由壓力感測器73d檢測。在對萃取容器9內進行加壓時,基於壓力感測器73d的檢測結果而打開電磁閥73b,將萃取容器9內加壓至特定的氣壓(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最大為5氣壓(以表壓計為4氣壓))。萃取容器9內的氣壓能夠由電磁閥73c減壓。電磁閥73c對是否將萃取容器9內向大氣釋放一事進行切換,在壓力異常時(例如萃取容器9內超過5氣壓的情況下)將萃取容器9內向大氣釋放。 當一次的咖啡飲料的製造結束時,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利用自來水清洗萃取容器9內。電磁閥73f在清洗時被打開,向萃取容器9供給自來水。 接下來,對切換單元10進行說明。切換單元10是將從萃取容器9送出的液體的送出目的地切換至注水部10c與廢棄槽T中的其中一方的單元。切換單元10包括切換閥10a與驅動切換閥10a的馬達10b。切換閥10a在送出萃取容器9內的咖啡飲料的情況下係將流路切換至朝向注入部10c。將咖啡飲料從注入部10c注入杯子C。在排出清洗時的廢液(自來水)以及殘渣(研磨豆)的情況下,係將流路切換至朝向廢棄槽T。切換閥10a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為3埠的球閥。由於在清洗時殘渣會通過切換閥10a,因此切換閥10a係以球閥為理想,馬達10b係藉由使其旋轉軸旋轉來切換流路。 <3. 豆處理裝置> 參照圖3對豆處理裝置2進行說明。圖3是豆處理裝置2的立體圖。豆處理裝置2包括存積裝置4以及粉碎裝置5。 <3-1. 存積裝置> 存積裝置4包括收容烘焙後的咖啡豆的複數之罐體(canister)40。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設有三個罐體40。在區別三個罐體40的情況下,稱作罐體40A、40B、40C。也可以在各罐體40A~40C中收容彼此不同種類的烘焙咖啡豆,並構成為能夠藉由對於操作單元12的操作輸入,來選擇咖啡飲料的製造所使用的烘焙咖啡豆的種類。種類不同的烘焙咖啡豆是指,例如咖啡豆的品種為不同的烘焙咖啡豆。另外,種類不同的烘焙咖啡豆也可以指,雖然是相同品種的咖啡豆,但是烘焙度不同的烘焙咖啡豆。另外,種類不同的烘焙咖啡豆也可以指,品種與烘焙度均不同的烘焙咖啡豆。另外,也可以在三個罐體40的至少任一個中收容混合複數之種類的品種的烘焙咖啡豆而成的烘焙咖啡豆。該情況下,各品種的烘焙咖啡豆的烘焙度也可以是相同程度。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設有複數之罐體40,但也可以構成為僅設有一個罐體40。另外,在設有複數之罐體40的情況下,也可以將相同種類的烘焙咖啡豆收容於全部或者複數之罐體40。 在各罐體40中獨立地設有輸送設備41。輸送設備41是將收容於罐體40的特定量的烘焙咖啡豆向下游側自動送出的送出機構(搬運機構)。本實施方式的輸送設備41是以馬達41a為驅動源的螺桿輸送設備,且是對烘焙咖啡豆進行自動計量的計量單元。能夠根據馬達41a的旋轉量(螺桿的旋轉量)來控制烘焙咖啡豆的送出量。各輸送設備41在下游側的集合搬運路42排出烘焙咖啡豆。集合搬運路42由中空的構件構成,包括輸送設備41之各別的投入口42a、以及共用的排出口42b,從共用的排出口42b朝向粉碎裝置5供給烘焙咖啡豆。 <3-2. 粉碎裝置> 參照圖3以及圖4來說明粉碎裝置5。圖4是粉碎裝置5的縱剖面圖。粉碎裝置5包括研磨機5A及5B、以及分離裝置6。研磨機5A以及5B是對從存積裝置4供給的烘焙咖啡豆進行研磨的機構。研磨機5A以及5B的研磨咖啡豆的粗細度不同。研磨機5A是粗研磨用的研磨機,研磨機5B是細研磨用的研磨機。 <3-2-1. 研磨機> 研磨機5A包括馬達52a以及主體部53a。馬達52a是研磨機5A的驅動源。主體部53a是收容刀具的單元,內置有旋轉軸54a。在旋轉軸54a設有齒輪55a,馬達52a的驅動力經由齒輪55a向旋轉軸54a傳遞。 在旋轉軸54a還設有作為刀具的旋轉刀58a,在旋轉刀58a的周圍還設有作為刀具的固定刀57a。主體部53a的內部與投入口50a以及排出口51a連通。自集合搬運路42供給的烘焙咖啡豆從形成於主體部53a的側部的投入口50a朝主體部53a沿橫方向進入,並被夾在旋轉刀58a與固定刀57a之間而進行粉碎。在旋轉軸54a的比旋轉刀58a更靠上側的位置設有抑制板56a,抑制板56a抑制烘焙咖啡豆向上側脫出。在研磨機5A中,烘焙咖啡豆例如被粉碎至1/4左右。粉碎後的研磨豆從排出口51a朝向分離裝置6排出。 此外,供給至投入口50a的烘焙咖啡豆也可以並非是從旋轉刀58a的上方作供給,而是被供給至會與側面接觸一般的高度。在該情況下,由於是藉由旋轉刀58a來抑制烘焙咖啡豆朝上側脫出,因此也可以不設置抑制板56a。 研磨機5A也可以藉由使旋轉刀58a的轉速變化而使在粉碎後排出的烘焙咖啡豆的大小發生變化。另外,也可以通過手動調整旋轉刀58a與固定刀57a之間的距離而使烘焙咖啡豆的大小發生變化。 分離裝置6是從研磨豆中分離雜質的機構。分離裝置6配置在研磨機5A與研磨機5B之間。換句話說,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從存積裝置4供給的烘焙咖啡豆首先由研磨機5A進行粗研磨,利用分離裝置6從該粗研磨豆中分離雜質。雜質被分離後的粗研磨豆由研磨機5B進行細研磨。由分離裝置6分離的雜質以糠殼、微粉為代表。這些雜質有時會使咖啡飲料的味道變差。分離裝置6是通過空氣的吸引力來分離雜質的機構,其詳細內容見後述。 研磨機5B包括馬達52b以及主體部53b。馬達52b是研磨機5B的驅動源。主體部53b是收容刀具的單元,內置有旋轉軸54b。在旋轉軸54b設有滑輪55b,馬達52b的驅動力經由傳動帶59b以及滑輪55b向旋轉軸54b傳遞。 在旋轉軸54b還設有旋轉刀58b,在旋轉刀58b的上側設有固定刀57b。主體部53b的內部與投入口50b以及排出口51b連通。從分離裝置6落下的研磨豆從投入口50b進入主體部53b,被夾在旋轉刀58b與固定刀57b之間進一步被粉碎。粉碎成粉狀的研磨豆從排出口51b排出。此外,研磨機5B中的研磨豆的粗細度能夠通過調整旋轉刀58b與固定刀57b的間隙來調整。 烘焙咖啡豆的粉碎也可以採用一台研磨機(一階段的粉碎)。但是,藉由如同本實施方式那樣的設為基於兩台研磨機5A、5B的兩階段的粉碎,容易使研磨豆的粗細度一致,能夠將咖啡液的萃取程度設為恆定。在粉碎豆時起因於刀具與豆的摩擦,有時會產生熱量。藉由設為兩階段的粉碎,也能夠抑制粉碎時的摩擦所引起的發熱,防止研磨豆的劣化(例如風味變差)。 另外,藉由經過粗研磨→雜質的分離→細研磨這樣的階段,在分離糠殼等雜質時,能夠增大雜質與研磨豆(必要部分)之間的質量差距。這樣一來,能夠提高雜質的分離效率,並且能夠防止將研磨豆(必要部分)作為雜質而分離。另外,藉由在粗研磨與細研磨之間中介存在有利用了空氣吸引的雜質的分離處理,能夠利用空冷來抑制研磨豆的發熱。藉由此,也能夠防止研磨豆的劣化(例如風味變差)。 <3-2-2. 分離裝置> 接下來,參照圖3~圖5對分離裝置6進行說明。圖5是分離裝置6的部分截斷立體圖。分離裝置6包含吸引單元6A以及形成單元6B。形成單元6B是形成供從研磨機5A自由落下的研磨豆通過的分離室SC的中空體。吸引單元6A是在與研磨豆的通過方向(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為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為左右方向)上與分離室SC連通、並吸引分離室SC內的空氣的單元。藉由吸引分離室SC內的空氣,來吸引糠殼、微粉這樣的輕盈的物體。藉由此,能夠從研磨豆中分離雜質。 吸引單元6A是離心分離方式的機構。吸引單元6A包括送風單元60A以及回收容器60B。送風單元60A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是風扇馬達,朝向上方排出回收容器60B內的空氣。 回收容器60B包括可分離地作卡合的上部61與下部62。下部62呈上方開放的有底的筒型,形成存積雜質的空間。上部61構成被裝著於下部62的開口處的蓋部。上部61包括圓筒形狀的外周壁61a以及與該外周壁61a形成在同軸上的排氣筒61b。送風單元60A在排氣筒61b的上方固定於上部61以便吸引排氣筒61b內的空氣。上部61還包括沿徑向延伸設置的筒狀的連接部61c。連接部61c與形成單元6B連接,使分離室SC與回收容器60B連通。連接部61c向排氣筒61b的側方開口。 藉由送風單元60A的驅動,產生在圖5中箭頭d1~d3所示的氣流。藉由該氣流,將包含雜質的空氣從分離室SC通過連接部61c而吸引到回收容器60B內。由於連接部61c向排氣筒61b的側方開口,因此包含雜質的空氣係在排氣筒61b的周圍迴旋。空氣中的雜質D藉由其之重量而落下,並集中於回收容器60B的一部分處(堆積在下部62的底面上)。空氣係通過排氣筒61b的內部向上方排出。 在排氣筒61b的周面一體形成有複數之鰭61d。複數之鰭61d沿排氣筒61b的周方向排列。各個鰭61d相對於排氣筒61b的軸向而朝向斜方向傾斜。藉由設置這樣的鰭61d,來促進包含雜質D的空氣之在排氣筒61b的周圍之迴旋。又,係利用鰭61d來促進雜質D的分離。其結果,能夠抑制吸引單元6A的上下方向的長度,有助於裝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由研磨機5A以及5B所致的研磨豆的落下路線上配置形成單元6B,另一方面,在落下路線的側方配置離心分離方式的吸引單元6A。離心分離方式的機構容易於上下方向而變長,但是,藉由使吸引單元6A從落下路線偏移開而配置於側方,係能夠將吸引單元6A相對於研磨機5A以及研磨機5B而在沿橫方向上並排設置。此係有助於抑制裝置的上下方向的長度。尤其是在像本實施方式那樣的利用兩台研磨機5A以及5B進行兩階段的粉碎的情況下,由於裝置的上下方向的長度會有變長的傾向,因此吸引單元6A的這樣的配置對於裝置的小型化是有效的。 參照圖3~圖9來說明形成單元6B。圖6是形成單元6B的縱剖面圖。圖7是形成單元6B的立體圖以及部分擴大圖。圖8是形成單元6B的平面圖,且是剖面積的比較說明圖。 形成單元6B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係藉由結合上下對剖的兩個構件來形成。形成單元6B包括管部63以及分離室形成部64,在平面觀察下具有湯匙形狀。管部63是形成與吸引單元6A連通的連通路63a的筒體,並沿橫方向(與後述的中心線CL交叉的方向)延伸設置。分離室形成部64與管部63連接,並身為形成分離室SC之中央為沿上下方向開口的圓環形狀的中空體。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從研磨豆分離雜質時,係採用向從研磨機5A落下的研磨豆作用橫方向的風壓而吸引雜質的方式。該方式相較於離心分離方式,在能夠縮短鉛直方向的長度一點上為有利。 分離室形成部64包含沿上下方向延伸設置的筒狀部65。筒狀部65從其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起而至下部地向分離室SC內突出。筒狀部65在上側的一端具有開口部65a,開口部65a形成與分離室SC連通的研磨豆的投入口。開口部65a位於分離室SC外,並與研磨機5A的排出口51a連接。藉由此,從排出口51a落下的研磨豆係無遺漏地被導入至分離室形成部64。筒狀部65在下側的另一端具有開口部65b。開口部65b位於分離室SC內。由於開口部65b面對分離室SC,因此從排出口51a落下的研磨豆係無遺漏地被導入至分離室SC。 筒狀部65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具有圓筒形狀,開口部65a以及開口部65b具有位於中心線CL上的同心的圓形狀。藉由此,從排出口51a落下的研磨豆成為容易通過筒狀部65。筒狀部65具有內部空間的剖面積從開口部65a側朝向開口部65b側而逐漸變小的錐形狀。筒狀部65的內壁由於係成為搗藥缽形狀,因此落下的研磨豆成為容易與內壁碰撞。從研磨機5A落下的研磨豆有時會有顆粒彼此緊貼並結塊而落下。若是研磨豆成為結塊,則會有雜質的分離效率降低的情況。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藉由使結塊的研磨豆與筒狀部65的內壁碰撞,能夠使塊破碎,並成為容易分離雜質。 此外,在使研磨豆的塊破碎這點上,筒狀部65的內壁並不限於搗藥缽形狀。只要是在筒狀部65的中途部位處存在有相較於開口部65a而內部空間的剖面積為小的位置、並藉由此而成為相對於中心線CL而傾斜的(並非水平的)內壁,就能夠促進與塊之間的碰撞,並且使研磨豆順暢地落下。另外,筒狀部65也可以不需要朝向分離室SC內突出,而僅具有從分離室形成部64的外表面朝向上側突出的部分。但是,藉由使筒狀部65朝向分離室SC內突出,能夠提高筒狀部65的周圍的風速。因此,在距離管部63相對而言為較遠的區域R1中,能夠提高由風壓所致的雜質的分離效果。 分離室形成部64具有供分離雜質之後的研磨豆排出的與分離室SC連通的排出口66。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排出口66位於開口部65b的下方,穿過筒狀部65的研磨豆通過分離室SC從排出口66自由落下。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排出口66是位於中心線CL上的圓形的開口,且是與開口部65a以及開口部65b處於同心圓的開口。因此,研磨豆借助自由落下容易通過分離室形成部64,能夠防止在分離室形成部64內堆積研磨豆。 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排出口66的剖面積SC2大於開口部65b的剖面積SC1。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開口部65b與排出口66在沿上下方向觀察下彼此重疊。因而,當相對於排出口66沿上下方向投影開口部65b時,開口部65b收納在排出口66的內側。換言之,開口部65b收納在將排出口66沿上下方向延長而成的區域內。也能夠採用開口部65b與排出口66未處於同一中心線上但重疊的結構、至少一方並非圓形但重疊的結構。 剖面積SC1相對於剖面積SC2的比率例如為95%以下、或者85%以下,並且例如為60%以上、或者70%以上。開口部65b、排出口66呈同心圓,因此沿中心線CL方向觀察時彼此重疊。因此,從開口部65b自由落下的研磨豆容易從排出口66排出。並且,係防止落下的研磨豆與排出口66的緣部碰撞而跳到管部63側,也能夠抑制需要的研磨豆被吸引單元6A吸引。雖例示了一端開口部(例如65a)的開口面積比排出口(例如66)的開口面積小,但排出口(例如66)的開口面積與一端開口部(例如65a)的開口面積可以相同,也可以使一端開口部(例如65a)的開口面積比排出口(例如66)的開口面積大。雖例示了另一端開口部(例如65b)的開口面積比排出口(例如66)的開口面積小,但排出口(例如66)的開口面積與另一端開口部(例如65b)的開口面積可以相同,也可以使另一端開口部(例如65b)的開口面積比排出口(例如66)的開口面積大。雖例示了利用吸引單元(例如6A)從排出口66以及投入口(例如65a、65a’)吸引空氣,但也可以使從排出口66吸引的空氣的量變得比從投入口(例如65a、65a’)吸引的空氣的量多。此事,可以藉由使另一端開口部(例如65b)向分離室內突出、或藉由使排出口66的剖面積的大小大於一端開口部(例如65a)的開口面積的大小來實現,亦可藉由使排出口66的剖面積的大小大於另一端開口部(例如65b)的開口面積的大小來實現,亦可藉由使從排出口66至分離室的距離比從一端開口部(例如65a)至分離室的距離更近來實現,亦可藉由使從排出口66至排氣筒61b的距離比從一端開口部(例如65a)至排氣筒61b的距離更近來實現,亦可藉由使從排出口66至送風單元60A的距離比從一端開口部(例如65a)至送風單元60A的距離更近來實現。構成形成單元6B、分離室SC的構件(63~65)的內壁部中的任一者、筒狀部65或另一端開口部(例如65b),也可以構成為與研磨機(5A以及5B中的至少一方)直接接觸或者經由其他構件而間接接觸,並傳遞由該研磨機的旋轉引起的振動而進行振動。例如,在實施例中的飲料製造裝置1的情況下,由於上述結構與研磨機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因此在研磨機的動作中,構成形成單元6B、分離室SC的構件(63~65)的內壁部中的任一者、筒狀部65或者另一端開口部(例如65b)係發生振動,並藉由利用振動所在該分離室SC內產生的紊亂的空氣,來對從另一端開口部(例如65b)進入分離室SC的較輕的雜質賦予制動(brake),而成為容易利用吸引單元(例如6A)來吸引該雜質。尤其是,如實施例中的飲料製造裝置一般,形成單元6B係與研磨機5A以及研磨機5B中的研磨機5A直接接觸,亦可藉由這樣地與一個研磨機直接接觸而對形成單元6B給予適度振動,來成為容易吸引較輕的雜質。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藉由吸引單元6A所吸引的空氣主要從排出口66被吸引。因此,在排出口66與研磨機5B的投入口50b之間設有間隙,而促進空氣的吸引。箭頭d4示意性展示出藉由吸引單元6A所吸引的空氣的氣流的朝向。藉由從排出口66吸引空氣,雜質係變得難以被從排出口66排出,而能夠提高研磨豆與雜質的分離性能。此外,藉由吸引單元6A所吸引的空氣也從開口部65a被吸引。 在區劃出排出口66的周圍壁,係形成有紊流促進部67。紊流促進部67使從排出口66而被朝向分離室SC吸引的空氣產生紊流。藉由形成紊流促進部67,尤其是在開口部65b與排出口66之間的區域R2中容易產生紊流。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由於風速在筒狀部65的周圍提高,因此能夠相輔相成地促進區域R2中的紊流的產生。 投入到投入口65a的研磨豆在通過區域R2時受到紊流的影響而被攪拌。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尤其因為如同上述那樣,排出口66的剖面積SC2大於開口部65b的剖面積SC1,因此研磨豆必定通過區域R2。利用紊流,容易將糠殼、微粉這樣的雜質從研磨豆中分離。因此,即便是分離室SC為較小的空間,也能夠提高雜質的分離效率,尤其是有助於減小分離室SC的上下方向的長度,對於像本實施方式那樣利用兩個研磨機5A、5B進行兩階段的粉碎的情況下的裝置的小型化是有利的。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紊流促進部67包括複數之紊流促進要素67a。紊流促進要素67a是在上下方向上朝下突出的突起。紊流促進要素67a的突出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但是,從在分離室SC內更容易產生紊流的觀點來看,係以從下方向起而至徑向內側方向的範圍內的方向為理想。若是像本實施方式那樣,突出方向為下方向,則落下的研磨豆不會被卡住,而更為理想。 紊流促進要素67a的剖面形狀,係成為以使剖面的上底成為朝向中心線CL方向的方式來配置梯形的四角柱並且對前端部的內側實施了倒角67b的形狀。紊流促進要素67a的形狀不限於本實施方式的形狀,但較理想係將排出口66的形狀設為三維性的複雜的形狀。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紊流促進要素67a沿排出口66的周圍方向d5而反覆形成。藉由此,來從複數之方向朝向區域R吹入空氣,而促進紊流的產生。相鄰接的紊流促進要素67a的節距,也可以是不同節距,但在本實施方式中,係為相等節距。紊流促進要素67a係形成有12個,但紊流促進要素67a的數量是任意的。 <3-2-3. 其他的構成例> 參照圖9對分離室形成部64的其他的構成例進行說明。紊流促進要素67a,除了突起之外,也可以是缺口或孔。圖9的EX1的例子,例示出將紊流促進要素67a設為形成於排出口66的周圍壁的貫通孔的例子。這樣的孔也能夠促進區域R2中的紊流產生。 圖9的EX2的例子展示出並未設有筒狀部65的例子。在該情況下,係以排出口66的剖面積SC2比投入口65a’的剖面積SC1’大的結構為理想。 筒狀部65的開口部65b也可以並非為水平面上的開口而是傾斜面上的開口。圖9的EX3的例子中,筒狀部65的管部63側的下端比相反側的下端更朝下方向突出。這樣一來,容易朝向區域R1側導引研磨豆而能夠延長在分離室SC中的研磨豆的滯留時間,能夠提高分離效果。 <4. 驅動單元以及萃取容器> <4-1. 概要> 參照圖10,對萃取裝置3的驅動單元8以及萃取容器9進行說明。圖10是驅動單元8以及萃取容器9的立體圖。 驅動單元8被框架F支承。框架F包含上下的梁部F1、F2以及支承梁部F1、F2的柱部F3。驅動單元8大致分成上部單元8A、中部單元8B以及下部單元8C這三個單元。上部單元8A被梁部F1支承。中部單元8B在梁部F1與梁部F2之間被梁部F1支承。下部單元8C被梁部F2支承。 萃取容器9是包含容器主體90以及蓋單元91的腔室。有時將萃取容器9稱作腔室。中部單元8B具備將容器主體90保持為可自由裝卸的臂構件820。臂構件820包含保持構件820a以及左右分離的一對之軸構件820b。保持構件820a是形成為C字型的夾子狀的樹脂等彈性構件,並藉由其彈性力來保持容器主體90。保持構件820a保持容器主體90的左右的側部,使容器主體90的前方側露出。藉由此,在正面觀察下容易對容器主體90的內部進行視覺辨認。 容器主體90之相對於保持構件820a的裝卸係藉由手動操作來進行,藉由將容器主體90朝向前後方向之後方而按壓於保持構件820a,容器主體90係被裝著於保持構件820a。另外,藉由將容器主體90從保持構件820a而朝向前後方向之前側拔出,係能夠使容器主體90從保持構件820a分離。 一對之軸構件820b分別是沿前後方向延伸設置的桿,且是支承保持構件820a的構件。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係將軸構件820b的數量設為兩根,但也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三根以上。保持構件820a固定於一對之軸構件820b的前側的端部。藉由後述的機構來使一對之軸構件820b沿前後方向進退,藉由此,係使保持構件820a沿前後方向進退,而能夠進行使容器主體90沿前後方向平行移動的移動動作。另外,如後述那樣,中部單元8B也能夠進行使萃取容器9的上下反轉的轉動動作。 <4-2. 萃取容器> 參照圖11以及圖12,對萃取容器9進行說明。圖11是展示萃取容器9的關閉狀態以及打開狀態的圖,圖12是萃取容器9的分解立體圖。如上述那樣,萃取容器9係藉由中部單元8B而使上下反轉。圖10以及圖11的萃取容器9展示出蓋單元91位於上側的基本姿態。在以下的說明中描述上下的位置關係的情況下,只要沒有特別說明,是指基本姿態時的上下的位置關係。 容器主體90是有底的容器,具備具有頸部90b、肩部90d、軀體部90e以及底部90f的瓶形狀。容器主體90的整體或者一部分也可以具有透過部。透過部可以由無色透明或者有色透明的材料構成。藉由此,能夠從容器主體90的外部對內部進行視覺辨認。在頸部90b的端部(容器主體90的上端部)形成有區劃出與容器主體90的內部空間連通的開口90a的凸緣部90c。 頸部90b以及軀體部90e均具有圓筒形狀。頸部90b,係使內部空間的剖面積或者剖面形狀相同的區域沿上下方向延伸。另外,軀體部90e,亦係使剖面積或者剖面形狀相同的區域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比頸部90b長。軀體部90e的內部空間的剖面積比頸部90b的內部空間的剖面積大。頸部90b相對於軀體部90e的剖面積的比率例如為65%以下、50%以下或者35%以下,另外,例如為10%以上或者20%以上。肩部90d是頸部90b與軀體部90e之間的部分,其內部空間的剖面積係以從軀體部90e側起朝向頸部90b側來逐漸變小的方式而具有錐形狀。但是,頸部90b僅是為了便於說明而對比底部90f來在靠近開口90a的位置標注有名稱,而未必限定為軀體部90e的內部空間的剖面積比頸部90b大,也可以將頸部90b設為軀體部90e的一部分。亦即是,萃取容器9亦可並非圖10等所示一般之具有縮頸的部分的形狀,也可以設為圓柱形狀、或者圓柱形狀且在開口90a或者開口90a的附近設有90c一般的凸緣部的形狀。 蓋單元91是對開口90a進行開閉的單元。蓋單元91的開閉動作(升降動作)由上部單元8A實行。 容器主體90包含主體構件900以及底構件901。主體構件900是形成頸部90b、肩部90d、軀體部90e的上下開放的筒構件。底構件901是形成底部90f的構件,而被插入並固定於主體構件900的下部。在主體構件900與底構件901之間中介存在有密封構件902,而提高容器主體90內的氣密性。 在底構件901的中心部設有凸部901c,在該凸部901c形成有軸孔901b。另外,在軸孔901b的周圍形成有複數之連通孔901a。連通孔901a是使容器主體90內與外部連通的貫通孔,主要用於排出清洗容器主體90內時的廢液以及殘渣。 軸孔901b係貫穿底構件901,在軸孔901b中插入栓構件903的軸903a。栓構件903從容器主體90的內側對連通孔901a進行開閉。在栓構件903與底構件901的內側面(上表面)之間設有密封構件904,在栓構件903關閉時提高容器主體90內的氣密性。 在底構件901的外側(下側),在軸903a上裝著螺旋彈簧905、圓筒狀的彈簧支架906,並進一步在軸903a的端部卡合E型扣環907。螺旋彈簧905以及彈簧支架906被保持於底構件901與E型扣環907之間,螺旋彈簧905將栓構件903朝關閉方向作推壓。在凸部901c設有密封構件908,密封構件908是用於將上部單元8A或者下部單元8C與底構件901之間維持為氣密的構件。 蓋單元91具備帽子狀的基座構件911。基座構件911具有凸部911d、以及在關閉時與凸緣部90c重疊的鍔部911c。在基座構件911設有與容器主體90中的栓構件903相同的開閉機構。具體來說,在基座構件911的中心部形成有軸孔911b,另外,在軸孔911b的周圍形成有複數之連通孔911a。連通孔911a是使容器主體90內與外部連通的貫通孔,主要用於對於容器主體90內之熱水的注入與咖啡飲料的送出。 軸孔911b貫穿基座構件911,在軸孔911b插入栓構件913的軸913a。栓構件913從容器主體90的內側對連通孔911a進行開閉。在栓構件913與基座構件911的內側面之間設有密封構件914,在栓構件913關閉時提高容器主體90內的氣密性。 在基座構件911的外側(上側),在軸913a上裝著螺旋彈簧915、圓筒狀的彈簧支架916,並進一步在軸913a的端部卡合E型扣環917。螺旋彈簧915以及彈簧支架916被保持在基座構件911與E型扣環917之間,螺旋彈簧915將栓構件913朝關閉方向作推壓。在凸部911d設有密封構件918a、環形彈簧918b。密封構件918a是用於將上部單元8A或者下部單元8C與基座構件911之間維持為氣密的構件。環形彈簧918b是用於在蓋單元91打開時將蓋單元91保持於上部單元8A的卡合構件。 在基座構件911的內側(下側)固定有固定構件919。固定構件919對濾網910以及保持構件910a進行支承。濾網910是用於分離咖啡飲料與研磨豆的殘渣的濾網,例如是金屬濾網。藉由使用金屬濾網,能夠向使用者提供包含咖啡油脂的咖啡飲料。保持構件910a是抑制濾網910的變形的多孔構件。密封構件919a被固定構件919支承。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固定構件919是彈性構件,固定構件919與密封構件919a在蓋單元91關閉時提高蓋單元91與容器主體90的氣密性。 此外,藉由使凸緣90c與鍔部911c氣密接觸,也能夠採用不使用密封構件919a的結構。 <4-3. 上部單元以及下部單元> 參照圖13以及圖14對上部單元8A以及下部單元8C進行說明。圖13是展示上部單元8A以及下部單元8B的一部分的結構的主視圖,圖14是沿著圖13的I-I線的剖面圖。 上部單元8A包含操作單元81A。操作單元81A進行蓋單元91之相對於容器主體90的開閉操作(升降)以及栓構件903及913的開閉操作。操作單元81A包含支承構件800、保持構件801、升降軸802以及探針803。 支承構件800被設為以相對於框架F的相對位置不會發生變化的方式來進行固定。支承構件800包含對保持構件801進行收容的收容部800b。收容部800b是向下方開口且頂部被封閉的圓筒狀的空間。支承構件800還具備使配管L3與收容部800b內連通的連通部800a。從配管L3供給的熱水、自來水以及氣壓經由連通部800a導入到收容部800b內。 保持構件801是將蓋單元91保持為可自由裝卸的構件。保持構件801包含使蓋單元91的凸部911d或者底構件901的凸部901c被作插入的收容部801b。收容部801b是向下方開口且頂部被封閉的圓筒狀的空間。保持構件801還具備使收容部800b與收容部801b連通的連通部801a。從配管L3供給的熱水、自來水以及氣壓經由連通部800a以及連通部801a被導入到收容部801b內。保持構件801是在收容部800b內被設為可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動的可動構件。在保持構件801處形成對保持構件801與收容部800b之間進行密封的密封構件801c,在保持構件801的滑動中也維持收容部800b內的氣密性。 在收容部801b內壁形成有朝徑向內側隆起的卡合部801d。藉由使卡合部801d與蓋單元91的環形彈簧918b進行卡合,將蓋單元91保持於保持構件801。若是作用有使保持構件801與蓋單元91沿上下方向分離的一定以上的力,則藉由環形彈簧918b的彈性變形,卡合部801d與環形彈簧918b之間的卡合係被解除。藉由此,蓋單元91與保持構件801係相互分離。 升降軸802被設為使其軸方向成為上下方向。升降軸802沿上下方向貫穿支承構件800的頂部,並被設為相對於支承構件800而可沿上下自由升降。在支承構件800中的升降軸802所通過的孔的部分設有密封構件800c,在升降軸802的滑動中也維持收容部800b內的氣密性。 在升降軸802的下端部固定有保持構件801的頂部。藉由升降軸802的升降來使保持構件801沿上下方向滑動,而能夠進行保持構件801之對於凸部911d、凸部901c的裝著與分離。另外,能夠進行蓋單元91之相對於容器主體90的開閉。圖15展示出蓋單元91處於打開狀態的情況。保持有蓋單元91的保持構件801處於上升位置,被保持的蓋單元91朝向容器主體90的上方分離。此外,圖15省略了一部分的零件的圖示。 在升降軸802的外周面形成有構成導引螺桿機構的螺紋802a。在該螺紋802a上螺著有螺帽804b。上部單元8A具備馬達804a,螺帽804b藉由馬達804a的驅動力而原地(並未沿上下移動)旋轉。藉由螺帽804b的旋轉來使升降軸802升降。 升降軸802是在中心軸具有貫通孔的管狀的軸,將探針803可沿上下自由滑動地來插入該貫通孔。探針803沿上下方向貫穿保持構件801的頂部,並被設為相對於支承構件800以及保持構件801而可沿上下自由升降。在保持構件801的供探針803所通過的孔的部分設有密封構件801e,在探針803的滑動中也維持收容部801b內的氣密性。 探針803與栓構件903的軸903a(以及栓構件913的軸913a)係設置在同軸上。藉由使探針803下降,來將栓構件903的軸903a向下方推壓,而能夠將栓構件903從關閉狀態設為打開狀態。此外,也能夠不使用探針803而是利用朝向萃取容器9所供給的空氣的氣壓、水的水壓,來推壓栓構件903並從關閉狀態設為打開狀態。於該情況下,只要將氣壓、水壓設為比螺旋彈簧905的作用力更高的壓力即可。 圖16展示栓構件903(以及栓構件913)的開閉態樣。保持構件801處於下降位置,凸部911d插入到保持構件801。然後,可以理解到,藉由探針803(在圖16中未圖示)的下降,栓構件903能夠位移至虛線所示的打開狀態。在萃取容器9上下反轉的情況下,能夠將栓構件913從關閉狀態設為打開狀態。此外,圖16省略了一部分的零件的圖示。 在探針803的外周面形成有構成導引螺桿機構的螺紋803a。在該螺紋803a上螺著有螺帽805b。上部單元8A具備馬達805a,螺帽805b被設為藉由馬達805a的驅動力而原地(並未沿上下移動)旋轉。藉由螺帽805b的旋轉來使探針803升降。 下部單元8C包含操作單元81C。操作單元81C係身為將操作單元81A上下反轉的構成,並進行栓構件903以及913的開閉操作。操作單元81C也身為能夠開閉蓋單元91的構成,但在本實施方式中,並未將操作單元81C應用於蓋單元91的開閉。 以下,與操作單元81A的說明大致相同地對操作單元81C進行說明。操作單元81C包含支承構件810、保持構件811、升降軸812以及探針813。 支承構件810被設為以相對於框架F的相對位置不會發生變化的方式來進行固定。支承構件810包含收容保持構件811的收容部810b。收容部810b是向上方開口且底部被封閉的圓筒狀的空間。支承構件810還具備使切換單元10的切換閥10a與收容部810b內連通的連通部810a。容器主體90內的咖啡飲料、自來水、研磨豆的殘渣經由連通部810a導入到切換閥10a。 保持構件811包含使蓋單元91的凸部911d或者底構件901的凸部901c被作插入的收容部811b。收容部811b是向上方開口且底部被封閉的圓筒狀的空間。保持構件811還具備使收容部810b與收容部811b連通的連通部811a。容器主體90內的咖啡飲料、自來水、研磨豆的殘渣經由連通部810a以及811b導入到切換閥10a。保持構件811是在收容部810b內被設為可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動的可動構件。在保持構件811處形成對保持構件811與收容部810b之間進行密封的密封構件811c,在保持構件811的滑動中也維持收容部810b內的氣密性。 在收容部811b內壁形成有朝徑向內側隆起的卡合部811d。藉由使卡合部811d與蓋單元91的環形彈簧918b進行卡合,將蓋單元91保持於保持構件811。若是作用有使保持構件811與蓋單元91沿上下方向分離的一定以上的力,則藉由環形彈簧918b的彈性變形,卡合部811d與環形彈簧918b之間的卡合係被解除。藉由此,蓋單元91與保持構件811係相互分離。 升降軸812被設為使其軸方向成為上下方向。升降軸812沿上下方向貫穿支承構件810的底部,並被設為相對於支承構件810而可沿上下自由升降。在支承構件810中的升降軸812所通過的孔的部分設有密封構件810c,在升降軸812的滑動中也維持收容部810b內的氣密性。 在升降軸812的下端部固定有保持構件811的底部。藉由升降軸812的升降來使保持構件811沿上下方向滑動,而能夠進行保持構件811之對於凸部901c、凸部911d的裝著與分離。在升降軸812的外周面形成有構成導引螺桿機構的螺紋812a。在該螺紋812a上螺著有螺帽814b。下部單元8C具備馬達814a,螺帽814b藉由馬達814a的驅動力而原地(並未沿上下移動)旋轉。藉由螺帽814b的旋轉來使升降軸812升降。 升降軸812是在中心軸具有貫通孔的管狀的軸,將探針813可沿上下自由滑動地來插入該貫通孔。探針813沿上下方向貫穿保持構件811的底部,並被設為相對於支承構件810以及保持構件811而可沿上下自由升降。在保持構件811的供探針813所通過的孔的部分設有密封構件811e,在探針813的滑動中也維持收容部811b內的氣密性。 探針813與栓構件913的軸913a(以及栓構件903的軸903a)係設置在同軸上。藉由使探針813上升,來將栓構件913的軸913a向上方推壓,而能夠將栓構件913從關閉狀態設為打開狀態。此外,也能夠不使用探針813而是利用朝向萃取容器9所供給的空氣的氣壓、水的水壓,來推壓栓構件913並從關閉狀態設為打開狀態。於該情況下,只要將氣壓、水壓設為比螺旋彈簧915的作用力更高的壓力即可。例如存在如下的理想情況:亦即是,在用於悶蒸的液體(例如熱水)的投入和用於清潔萃取容器9的液體(例如淨水、熱水、洗滌劑)的投入中的至少一方或者雙方中,係並非預先打開液體的投入部(栓構件913、栓構件903)而將液體壓入,而是為了滿足用戶的喜好、或是使透過透過部101的對於使用者的展示方式或者是液體的勁道的程度與通常有所不同,而將投入部(栓構件913、栓構件903)設為關閉或者設為比全開更小的開放,並利用投入的液體的水壓使該投入部開放。例如存在有瞬間性地使液體進入萃取容器9內或是向萃取容器9的內壁部或萃取對象(例如烘焙咖啡的研磨豆)以噴淋狀來注下的情況。 圖16展示栓構件913(以及栓構件903)的開閉態樣。保持構件811處於上升位置,凸部901c插入到保持構件811。然後,可以理解到,藉由探針813(在圖16中未圖示)的上升,栓構件913能夠位移至虛線所示的打開狀態。在萃取容器9上下反轉的情況下,能夠將栓構件903從關閉狀態設為打開狀態。 在探針813的外周面形成有構成導引螺桿的螺紋813a。在該螺紋813a上螺著有螺帽815b。下部單元8C具備馬達815a,螺帽815b被設為藉由馬達815a的驅動力而原地(並未沿上下移動)旋轉。藉由螺帽815b的旋轉來使探針813升降。 <4-4. 中部單元> 參照圖10以及圖17,對中部單元8B進行說明。圖17是中部單元8B的示意圖。中部單元8B包含支承萃取容器9的支承單元81B。支承單元81B,除了上述的臂構件820之外,還包含支承鎖定機構821的單元主體81B’。 鎖定機構821是將蓋單元91相對於容器主體90而維持為關閉狀態的機構。鎖定機構821包含有於上下方向挾持蓋單元91的鍔部911c與容器主體90的凸緣部90c的一對之把持構件821a。一對之把持構件821a具有將鍔部911c與凸緣部90c夾入且作嵌合的C字型的剖面,並藉由馬達822的驅動力而沿左右方向開閉。在一對之把持構件821a處於關閉狀態的情況下,如在圖17的圓圈圖中以實線所示一般,各把持構件821a沿上下方向將鍔部911c與凸緣部90c夾入並與該些相嵌合,蓋單元91相對於容器主體90而被氣密地鎖定。在該鎖定狀態下,即使想要藉由升降軸802來使保持構件801上升而打開蓋單元91,蓋單元91也不會移動(鎖定不會被解除)。換句話說,係將由鎖定機構821所致的鎖定的力設定為較使用保持構件801來打開蓋單元91的力更強。藉由此,能夠防止在異常時使蓋單元91相對於容器主體90成為打開狀態。 另外,在一對之把持構件821a處於打開狀態的情況下,如在圖17的圓圈圖中由虛線所示一般,係成為各把持構件821a從鍔部911c與凸緣部90c而分離的狀態,蓋單元91與容器主體90的鎖定被解除。 此外,把持構件821a的C字型的剖面,在圖之例的情況下雖係呈矩形(上邊與下邊平行),但也可以是在開口端側而剖面積變窄的梯形。藉由此,能夠將鍔部911c與凸緣部90c更牢固地鎖定。 在保持構件801的卡合部801d與蓋單元91的環形彈簧918b處於卡合狀態並且保持構件801從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上升的情況下,在一對之把持構件821a處於打開狀態的情況下,蓋單元91係被從容器主體90分離。相反的,在一對之把持構件821a處於關閉狀態的情況下,卡合部801d與環形彈簧918b之間的卡合係被解除,並成為僅使保持構件801上升。 中部單元8B還包含以馬達823為驅動源而使臂構件820沿前後方向進行水準移動的機構。藉由此,能夠使被臂構件820支承的容器主體90在後側的萃取位置(狀態ST1)與前側的豆投入位置(狀態ST2)之間移動。圖18展示出容器主體90的移動態樣。在圖18中,以實線所展示的容器主體90的位置係代表萃取位置,由虛線所展示的容器主體90的位置係身為豆投入位置。豆投入位置是向容器主體90投入研磨豆的位置,在使蓋單元91作了分離的容器主體90的開口90a,投入藉由研磨機5B所研磨後的研磨豆。萃取位置是容器主體90成為能夠進行基於操作單元81A以及操作單元81C所致的操作的位置,且是與探針803、813位於同軸上的位置,並且是進行咖啡液的萃取的位置。圖10、圖13~圖16均展示出容器主體90處於萃取位置的情況。如此這般,藉由在研磨豆的投入與咖啡液的萃取以及水的供給時使容器主體90的位置有所不同,在咖啡液萃取時所產生的蒸氣不易附著於身為研磨豆的供給部的研磨機5B的排出口51b,而能夠防止因蒸氣的水分而導致研磨豆附著於排出口51b。 返回圖17,中部單元8B還包含以馬達824作為驅動源而使支承單元81B在前後方向的軸825之周圍旋轉的機構。藉由此,能夠使容器主體90(萃取容器9)的姿態從頸部90b為位於上側的正立姿態(狀態ST1)改變為頸部90b為位於下側的倒立姿態(狀態ST3)。圖13展示出萃取容器9處於正立姿態的狀態。圖19圖示出使萃取容器9轉動而使其姿態發生了變化的狀態。在萃取容器9的轉動中,利用鎖定機構821來維持將蓋單元91鎖定於容器主體90的狀態。在圖19中由實線所展示的萃取容器9,係展現倒立姿態的狀態,由虛線所展示的萃取容器9,係展現正立姿態與倒立姿態的中間的姿態(轉動中途的姿態)。在正立姿態與倒立姿態中,萃取容器9係使上下作反轉。在倒立姿態下,凸部911d位於正立姿態中的凸部901c的位置。另外,在倒立姿態下,凸部901c位於正立姿態中的凸部911d的位置。因此,在倒立姿態下,能夠使操作單元81A進行對於栓構件903的開閉操作,並且能夠使操作單元81C進行對於栓構件913的開閉操作。 此外,也可以在把持構件821a處具備把持部罩。於該情況下,為了抑制旋轉動作時的鎖定機構821整體的旋轉半徑,也可以設為在旋轉面的正面觀察下對把持部罩的外側作切削的形狀。這樣一來,能夠防止與其他零件的干擾,並且保護鎖定機構。 在圖17的例子中,雖係設為使臂構件820相對於單元主體81B’而沿前後方向相對性進退的機構,但也能夠如圖24的例子所示一般地採用在單元主體81B’處固定臂構件820的機構。在圖24的例子中,係藉由以馬達823為驅動源的機構,來使單元主體81B’沿前後方向進行水平移動。藉由此,由於臂構件820亦係沿前後方向移動,因此能夠使容器主體90在萃取位置與豆投入位置之間移動。 <5. 動作控制例> 參照圖20~圖22,對處理部11a所實行的飲料製造裝置1的控制處理例進行說明。圖20展示出一次的咖啡飲料製造動作之控制例。將製造指示前的飲料製造裝置1的狀態稱作待機狀態。待機狀態中的各機構的狀態如下所述。 萃取裝置3處於圖10的狀態。萃取容器9呈正立姿態,並且位於萃取位置。鎖定機構821處於關閉狀態,蓋單元91關閉容器主體90的開口90a。保持構件801處於下降位置,並裝著於凸部911d。保持構件811處於上升位置,並裝著於凸部901c。栓構件903以及913處於關閉狀態。切換閥10a使操作單元81C的連通部810a與廢棄槽T連通。待機狀態不限於圖10的狀態,例如也可以是:萃取容器9處於正立姿態,並且位於萃取位置,鎖定機構821處於打開狀態,蓋單元91使容器主體90的開口90a開放。 在待機狀態中,若是存在有咖啡飲料的製造指示,則實行圖20的處理。在步驟S1中實行預熱處理。該處理是向容器主體90內注入熱水對容器主體90預先加熱的處理。首先,將栓構件903以及913設為打開狀態。藉由此,配管L3、萃取容器9、廢棄槽T成為連通狀態。 在將電磁閥72i開放特定時間(例如1500ms)之後,關閉電磁閥72i。藉由此,從水槽72向萃取容器9內注入熱水。接著,在將電磁閥73b開放特定時間(例如500ms)之後,關閉電磁閥73b。藉由此,萃取容器9內的空氣被加壓,促進熱水朝向廢棄槽T排出。藉由以上的處理,萃取容器9的內部以及配管L2被預熱,能夠在後續的咖啡飲料的製造中減輕熱水變涼的程度。 另外,當在該預熱處理中向萃取容器9內注入熱水時,熱水通過濾網910。即使在上次的咖啡飲料的製造中使用的研磨豆的殘渣和因咖啡液的萃取而產生的油脂附著於濾網910上,也可對其進行沖洗並將其排出。 在步驟S2中進行研磨處理。在此,粉碎烘焙咖啡豆,並將該研磨豆投入容器主體90。首先,將鎖定機構821設為打開狀態,使保持構件801上升至上升位置。蓋單元91被保持構件801保持,與保持構件801一同上升。其結果,蓋單元91從容器主體90分離。使保持構件811下降至下降位置。將容器主體90移動到豆投入位置。接著,使存積裝置4以及粉碎裝置5動作。藉由此,從存積裝置4向研磨機5A供給一杯的量的烘焙咖啡豆。利用研磨機5A以及5B分兩階段來研磨烘焙咖啡豆,並且利用分離裝置6來分離雜質。將研磨豆投入到容器主體90。 使容器主體90返回萃取位置。將保持構件801下降至下降位置而向容器主體90裝著蓋單元91。將鎖定機構821設為關閉狀態,將蓋單元91與容器主體90氣密地鎖定。使保持構件811上升至上升位置。將栓構件903、913中的栓構件903設為打開狀態,將栓構件913設為關閉狀態。 在步驟S3中進行萃取處理。在此,從容器主體90內的研磨豆萃取咖啡液。圖21是步驟S3的萃取處理的流程圖。 為了在步驟S11中悶蒸萃取容器9內的研磨豆,將小於一杯量的熱水注入萃取容器9。在此,在將電磁閥72i開放特定時間(例如500ms)之後,關閉電磁閥72i。藉由此,來從水槽72向萃取容器9內注入熱水。之後,等待特定時間(例如5000ms),而結束步驟S11的處理。能夠藉由該處理來悶蒸研磨豆。此外,該處理之後的萃取容器9內的壓力以及溫度雖會略微上升,但與處理之前沒有多大差異。 通過悶蒸研磨豆,使研磨豆所包含的二氧化碳氣體釋放出來,而能夠提高之後的萃取效果。為了悶蒸研磨豆整體,悶蒸用的熱水,較理想,係為能夠對於研磨豆而均等作施加的量。因此,在將悶蒸用的熱水注入到萃取容器9內時,也可以暫時性地開放電磁閥72h,並一邊對水槽72進行減壓一邊進行注入。這樣一來,能夠減弱悶蒸用的熱水的勁道,並相對於豆而盡可能均等地供給熱水,而能夠提高悶蒸的效果。此外,悶蒸時的萃取容器9內的氣壓也可以藉由比後述的後續之浸漬式的萃取時(S14)的氣壓更低的氣壓(熱水不會沸騰的氣壓)來進行。藉由此,能夠促進二氧化碳氣體的釋放。在使研磨豆與液體(例如熱水)接觸時,針對例如在悶蒸時、浸漬時等而從該研磨豆所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可以在悶蒸之後暫時對釋放閥73c進行開閥而向大氣釋放,也可以並不進行釋放而在後續之將研磨豆浸漬於液體(例如熱水)中時亦追加有該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地來進行浸漬。例如,在飲料製造裝置1的情況下,係以2氣壓(以絕對壓計為3氣壓)或者0氣壓(以絕對壓計為1氣壓)來進行研磨豆的悶蒸,之後以2氣壓(以絕對壓計為3氣壓)來將一杯的量的液體(例如熱水)注入萃取容器9,並以4氣壓(以絕對壓計為5氣壓)進行浸漬,並且以大氣壓(0氣壓(以絕對壓計為1氣壓))使其突沸,而在使萃取容器9旋轉之後,一邊向萃取容器9內賦予0.7氣壓(以絕對壓計為1.7氣壓)的壓力一邊進行浸漬和朝向萃取容器9外的送出,但是,也可以進一步加上從研磨豆所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來進行研磨豆的悶蒸、浸漬、送出,也可以在實行悶蒸之前先將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至大氣中,之後再進行悶蒸,或是在4氣壓的浸漬之前將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至大氣中,或者是在該4氣壓之前的2氣壓的浸漬之前將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至大氣釋放中,又或是在該4氣壓之後的0.7氣壓的浸漬與送出之前將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至大氣中。悶蒸,係可亦追加有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地來進行,亦可將4氣壓的浸漬亦追加有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地來進行(例如以4氣壓+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來進行浸漬),亦可亦追加有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地來進行4氣壓之前的2氣壓的浸漬(例如以2氣壓+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來進行浸漬),亦可亦追加有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地來進行4氣壓之後的0.7氣壓的浸漬(例如以0.7氣壓+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來進行浸漬)。 此外,也可以藉由設定來選擇悶蒸之有無。在不進行悶蒸的情況下,由於僅需要注水一次即可,因此係可有效地縮短直到咖啡飲料製造結束為止的時間。 在步驟S12中,以使一杯量的熱水被收容於萃取容器9中的方式來將剩餘量的熱水朝萃取容器9注入。在此,在將電磁閥72i開放特定時間(例如7000ms)之後將其關閉。藉由此,來從水槽72向萃取容器9內注入熱水。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係藉由通過電磁閥72i的開放時間來管理熱水的量,但是,也可以藉由利用有流量計的測定或其他方法的計量,來管理注入熱水量。 藉由步驟S12的處理,係能夠將萃取容器9內設為在1氣壓下而超過攝氏100度的溫度(例如攝氏110度左右)的狀態。接著,藉由步驟S13來對萃取容器9內進行加壓。在此,係在將電磁閥73b開放特定時間(例如1000ms)之後將其關閉,而將萃取容器9內加壓至熱水不會沸騰的氣壓(例如4氣壓左右(以表壓計為3氣壓左右))。之後,將栓構件903設為關閉狀態。 接著,將該狀態維持特定時間(例如7000ms),而進行浸漬式的咖啡液萃取(步驟S14)。藉由此,來進行高溫高壓下的由浸漬式所進行的咖啡液的萃取。在高溫高壓下的浸漬式的萃取中,可期待有以下的效果。第一,藉由設為高壓,熱水容易浸透研磨豆的內部,而能夠促進咖啡液的萃取。第二,藉由設為高溫,而促進咖啡液的萃取。第三,藉由設為高溫,來降低研磨豆所包含的油脂的粘性,並促進油脂的萃取。藉由此,係能夠製造香味濃郁的咖啡飲料。此外,雖存在有若是在高溫下萃取咖啡液則容易產生澀味一般的見解,但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在分離裝置6中除去了成為澀味的來源之糠殼等的雜質。因此,即便在以高溫來萃取咖啡液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澀味。 熱水(高溫水)的溫度只要超過攝氏100度即可,但更高溫的情況對於咖啡液的萃取而言是有利的。另一方面,為了提高熱水的溫度,通常會導致成本上升。因而,熱水的溫度例如可以為攝氏105度以上、攝氏110度以上或者攝氏115度以上,又,例如係可為攝氏130度以下、或者攝氏120度以下。氣壓只要是使熱水不會沸騰的氣壓即可。 在步驟S15中對萃取容器9內進行減壓。在此,將萃取容器9內的氣壓切換為會使熱水沸騰的氣壓。具體來說,將栓構件913設為打開狀態,並在將電磁閥73c開放特定時間(例如1000ms)之後將其關閉。將萃取容器9內釋放至大氣中。之後,將栓構件913再次設為關閉狀態。 萃取容器9內係被急遽減壓至比沸點壓力更低的氣壓,萃取容器9內的熱水係一口氣沸騰。萃取容器9內的熱水、研磨豆在萃取容器9內爆發性飛散。藉由此,能夠使熱水均勻地沸騰。另外,能夠促進研磨豆的細胞壁的破壞,而能夠進一步促進後續的咖啡液的萃取。另外,由於藉由該沸騰也能夠攪拌研磨豆與熱水,因此能夠促進咖啡液的萃取。如此這般,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提高咖啡液的萃取效率。藉由釋放閥(73c)之開閥,來使萃取容器9內的氣壓急遽減壓。急遽減壓,例如可以是以會產生突沸狀態或接近突沸的狀態的其中一者之速度來進行減壓,具體來說,可以是以會使萃取容器9內的氣壓一直下降至未滿蒸氣壓(也可以設為飽和水蒸氣壓、平衡蒸氣壓等)的壓力一般的速度來進行減壓,或是以會使萃取容器9內的液體(例如熱水或熱水與咖啡液的混合物)在超過沸點的溫度下突然沸騰一般的速度來進行減壓。亦可構成為藉由突沸(例如並未沸騰的液體(例如熱水)在超過沸點的溫度下而突然沸騰的現象等),來進行研磨豆的細胞的破壞和研磨豆與熱水的攪拌。 在步驟S16中,使萃取容器9從正立姿態朝向倒立姿態反轉。在此,將保持構件801移動到上升位置,將保持構件811移動到下降位置。然後,使支承單元81B旋轉。之後,使保持構件801返回下降位置,使保持構件811返回上升位置。圖23展示出反轉的前後的萃取容器內9的狀態。該圖左側代表正立姿態的萃取容器9,該圖右側代表倒立姿態的萃取容器9。頸部90b和包含濾網910的蓋單元91係位於下側。從正立姿態朝向倒立姿態的反轉,係並不限於藉由進行伴隨有萃取容器9的旋轉之動作而使萃取容器9旋轉180度,也可以是旋轉未滿180度的某一角度(例如170度)、旋轉超過180度的某一角度(例如190度)。也可以設為只要使萃取容器9旋轉至超過正負90度的角度即可。例如,關於正立姿態和倒立姿態,也可以是:針對萃取容器9的構成開口90a的某一部位與萃取容器9的不構成開口90a的部位中的最遠離該某一部位的部位,正立姿態是指與該遠離部位相比而該某一部位位於較高位置的姿態,倒立姿態是指與該遠離部位相比而該某一部位位於較低位置的姿態,也可以是:正立姿態是指在與該遠離部位相比而該某一部位位於較高位置的狀態下靜止的姿態,倒立姿態是指在與該遠離部位相比而該某一部位位於較低位置的狀態下靜止的姿態。另外,可以是在從正立姿態朝向倒立姿態的旋轉時進行特定的次數(例如一次、多次等)的360度旋轉等,在從正立姿態至倒立姿態的姿態變化之間,不論是進行何種的行動均可,也可以並非為單純的進行旋轉而是使成為正立姿態的萃取容器9之位置與成為倒立姿態的萃取容器9之位置在前後上下左右而成為不同位置。 在步驟S17中進行透過式的咖啡液萃取,向杯子C送出咖啡飲料。在此,對切換閥10a進行切換而使注入部10c與操作單元81C的通路部810a連通。另外,將栓構件903、913均設為打開狀態。另外,將電磁閥73b開放特定時間(例如10000ms),將萃取容器9內設為特定氣壓(例如1.7氣壓(以表壓計為0.7氣壓))。在萃取容器9內,將咖啡液融入熱水而成的咖啡飲料透過濾網910而向杯子C送出。濾網910限制研磨豆的殘渣漏出。藉由同時採用步驟S14中的浸漬式的萃取與步驟S17中的透過式的萃取,能夠提高咖啡液的萃取效率。藉由以上過程,使萃取處理結束。在此,雖係展示出在透過式的咖啡液萃取之前並不將由該二氧化碳氣體所致的壓力釋放至大氣的例子,但是,較理想,係在透過式的咖啡液萃取之前,對釋放閥73c進行開閥而將從萃取容器9內的研磨豆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至大氣中,藉由此來對由該二氧化碳氣體所致的壓力進行大氣釋放。 此外,在步驟S17中的透過式的咖啡液萃取時,也可以僅將栓構件903設為打開狀態,並暫時開放至大氣壓。這樣一來,能夠將起因於在浸漬式萃取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而上升的萃取容器9內的氣壓降低。也可以在進行該動作之後,將栓構件913設為打開狀態,使電磁閥73b開放,藉由此而萃取咖啡液。 萃取處理的結束判斷也可以根據萃取處理中的萃取容器9的內部的壓力變化來判斷。例如,係可為了維持1.7氣壓,而在低於1.7氣壓的情況下藉由電磁閥73b的開閉來進行加壓,並在從加壓起而至下次加壓為止的時間的間隔從送出開始時而成為了一半以下的情況時,判斷為送出結束,並結束萃取處理。另外,也可以根據每單位時間的加壓次數有所增加一事來進行判斷。 在此,參照圖23對步驟S16的反轉動作與步驟S17的透過式的咖啡液萃取之間的關係進行說明。在萃取容器9處於正立姿態的狀態下,研磨豆從軀體部90e到達底部90f並進行堆積。另一方面,在萃取容器9處於倒立姿態的狀態下,研磨豆從肩部90d到達頸部90b並進行堆積。軀體部90e的剖面積SC11比頸部90b的剖面積SC12大,倒立姿態下的研磨豆的堆積厚度H2比正立姿態下的堆積厚度H1更厚。換句話說,研磨豆在萃取容器9處於正立姿態的狀態下係相對性而言較薄、較寬地堆積,在倒立姿態的狀態下係相對性而言較厚、較窄地堆積。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步驟S14的浸漬式萃取由於係在萃取容器9處於正立姿態的狀態下進行,因此能夠使熱水與研磨豆大範圍地接觸,能夠提高咖啡液的萃取效率。但是,該情況下,會有熱水與研磨豆僅作局部地接觸的傾向趨勢。另一方面,步驟S17的透過式萃取由於係在萃取容器9處於倒立姿態的狀態下進行,因此熱水係成為一面與更多的研磨豆接觸一面通過堆積的研磨豆。熱水進一步無遺漏地與研磨豆接觸,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咖啡液的萃取效率。 當在開口90a側減小萃取容器9的內部空間的剖面積時,雖然也能夠以成為逐漸緊縮(連續性傾斜)直到到達開口90a處為止的形狀的方式,來形成頸部90b,但是,較理想,係如同本實施方式一般,將頸部90b的剖面積為一定的場所沿上下方向而確保有一定的長度。這樣一來,由於係能夠使在研磨豆的每單位體積處所透過的熱水的量接近均勻,因此能夠防止過度萃取,並且提高由透過式所致的萃取的效率。另外,萃取容器9的剖面形狀不限於圓筒形狀,也可以是角筒形狀等,但是,藉由如同本實施方式一般地設為圓筒形狀,係能夠更均勻地萃取咖啡液。 另外,在反轉萃取容器9時,由於係對熱水與研磨豆進行攪拌,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咖啡液的萃取效率。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肩部90d由於係形成於軀體部90e與頸部90b之間,因此在反轉時,能夠使研磨豆從軀體部90e向頸部90b順暢地移動。 此外,也可以在減壓後,以萃取容器9內的攪拌為目的,而進行搖動萃取容器9的動作。具體來說,例如,也可以反覆進行多次的在30度的範圍內傾斜萃取容器9的姿態並使其返回的動作。該搖動動作可以在萃取容器9的反轉前進行,也可以在反轉後進行。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係在減壓前藉由步驟S14來進行浸漬式的萃取,但也可以在減壓後進行浸漬式的萃取,該情況下,可以刪除步驟S14的處理,也可以亦進行步驟S14的處理地而在減壓的前後進行浸漬式的萃取。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步驟S15的減壓的方法,雖係將萃取容器9內釋放至大氣中,但並不限於此,也可以採用與壓力比萃取容器9內的壓力更低(大氣壓以上或大氣壓以下)的容器相互導通的方式等之任意方式。但是,本實施方式的方式,在之後的萃取中的溫度、送出的咖啡飲料的溫度、減壓的難易度、減壓幅度的觀點上而言,係為有利。當然,也可以藉由調整釋放閥73c的開放時間,來使減壓後的壓力成為比大氣壓更高的某一壓力(例如1.1氣壓等)。也可以使減壓後的壓力成為比大氣壓更低的某一壓力(例如0.9氣壓等)。當然,也可以使減壓後的壓力成為大氣壓。 另外,為了將萃取容器9內設為高溫高壓的狀態,在本實施方式中,採用了將高溫高壓的熱水注入萃取容器內的方式,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採用在向萃取容器9內注入水或者溫度比期望的溫度低的熱水之後再進行加壓、加熱的方式。 返回圖20,在步驟S3的萃取處理之後,進行步驟S4的排出處理。在此,進行與萃取容器9內的清掃相關的處理。圖22是其流程圖。 在步驟S21中使萃取容器9從倒立姿態朝向正立姿態反轉。在此,首先,將栓構件903、913設為關閉狀態。使保持構件801向上升位置移動,使保持構件811向下降位置移動。然後,使支承單元81B旋轉。頸部90b、包含濾網910的蓋單元91係位於上側。之後,使保持構件801返回下降位置,使保持構件811返回上升位置。無需卸下濾網910就能夠進行萃取容器9內的清掃。另外,藉由萃取容器9的反轉時的振動或者反轉結束時的衝擊,能夠促進附著於濾網910的研磨豆的殘渣從濾網910分離並落下。 在步驟S22中,將栓構件913設為打開狀態。將電磁閥73f開放特定時間(例如2500ms)後使其關閉。藉由此,來將自來水(淨水)注入到萃取容器9內。在清掃中雖然也能夠使用水槽72的熱水,但是,若是消耗熱水,則咖啡飲料的連續製造性能係會降低。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利用自來水(淨水)。但是,也可以在清掃中使用水槽72的熱水或者是從未圖示的洗滌劑槽所送出的洗滌劑。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濾網910側的端部附近(頸部90b)存在剖面外形成為一定的位置。因此,在將掃除用的水注入萃取容器9內時水能夠沿著萃取容器9的壁面流動,能夠提高掃除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在步驟S22的注水之前或者步驟S21的反轉之前使萃取容器9內以特定時間(例如500ms等)來釋放於大氣中。係能夠對萃取容器9內的殘餘壓力進行泄壓,並能夠順暢地進行步驟S22的注水。 於如此這般地將萃取容器9內釋放至大氣中的情況下,萃取容器9內之表壓計壓成為0氣壓。因此,在注水時,會有起因於水壓而使栓構件913自動地成為打開狀態的情況。在該情況下,係不需要進行將栓構件913設為打開狀態的處理。在藉由水壓來將栓構件913設為打開狀態的情況下,藉由使栓構件913恢復為關閉狀態的力與水壓之間的平衡,水係容易向萃取容器9的內壁面等傳遞並流動,而容易向萃取容器9的內部整體供給水。 在步驟S23中,將栓構件903設為打開狀態。切換閥10a使操作單元81C的連通部810a與廢棄槽T連通。藉由此,配管L3、萃取容器9、廢棄槽T成為連通狀態。將電磁閥73b開放特定時間(例如1000ms),之後使其關閉。藉由此,萃取容器9內被加壓,將萃取容器9內的水與研磨豆的殘渣一併朝向廢棄槽T排出。之後,將栓構件903、913設為關閉狀態而結束處理。 清掃所使用的水係從與咖啡飲料的送出用的連通孔911a不同的連通孔901a被送出,因此能夠防止連通孔911a被污染。 此外,連通孔901a也可以比連通孔911a更大,藉由此,係成為容易排出殘渣等。另外,萃取容器9內的加壓也可以在步驟S22的注水的中途開始。藉由此,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步驟S23中的水和殘渣的排出。萃取容器9內的加壓,例如係藉由一下子加壓到5氣壓(以表壓計為4氣壓)左右,而能夠以更強的勁道來更好地排出殘渣,並且,在萃取容器9內水花係飛舞,並向萃取容器9內的各個角落供給水,而能夠提高內部整體的清洗能力。 另外,也可以在步驟S23的處理結束後不將栓構件903、913設為關閉狀態,而是保持打開狀態。 藉由以上過程,結束一次的咖啡飲料製造處理。以下,於每次製造指示時反覆進行同樣的處理。一次的咖啡飲料的製造所需的時間例如為60秒~90秒左右。 <第二實施方式> 對萃取容器9的清掃的其他處理例進行說明。 <排出處理> 在圖22所例示的排出處理中,僅進行一次步驟S22以及步驟S23的注水、水以及殘渣的排出,但也可以進行複數次。藉由此,能夠將萃取容器9內維持為更加清潔。圖25展示替代圖22的排出處理的排出處理例的流程圖。 圖25的步驟S21~S23的處理與圖22的步驟S21~S23的處理相同。在步驟S23的處理之後,在步驟S24中判斷是否結束特定次數的清掃。特定次數例如是指兩次。在未完成的情況下返回步驟S22,再次實行步驟S22以及步驟S23的處理。在完成的情況下結束一次排出處理。 此外,在反覆進行步驟S22以及步驟S23的處理時,也可以變更水的量、加壓的程度或者時機。 另外,也可以在步驟S22的注水時將栓構件903設為關閉狀態。該情況下,也可以在萃取容器9內存積水而將栓構件913也設為關閉狀態,並進行一次或者複數次萃取容器9的反轉動作。藉由此,能夠提高萃取容器9內的清洗效果。此外,也可以如圖25的例子一般地,在進行複數次之步驟S22的注水處理的情況下,在第二次之後的注水處理中進行此種萃取容器9的反轉動作。這是因為,初次時之殘存於萃取容器9內的殘渣的量較多,而為了避免容器內的該殘渣的飛散之故。 <再清掃處理> 也可以在咖啡液的萃取後以外的時機,進行萃取容器9的清掃。例如,能夠在待機狀態下進行。或者,能夠在使用者從操作單元12進行有指示的情況下進行。將像這樣在除了緊接於咖啡液萃取之後以外的時機下所進行的萃取容器9的清掃處理,稱作再清掃處理。圖26是表示再清掃處理的例子的流程圖。 在步驟S31中進行注水處理。該處理是與步驟S22同樣的處理。在步驟S32中進行由步驟S31注入的水的排水。該排水是與步驟S23同樣的處理。藉由以上步驟,結束一個單位的處理。 此外,也可以在步驟S31的注水時將栓構件903設為關閉狀態。也可以在圖22、圖25的排出處理的情況下,在注水時不將栓構件903設為關閉狀態,僅在圖26的再清掃處理的情況下在注水時將栓構件903設為關閉狀態。或者,在圖22、圖25的排出處理的情況下,也可以雖然在注水時將栓構件903設為關閉狀態,但在排出處理的情況與再清掃處理的情況下使注水量相互不同。進而,注水量也能夠由使用者從操作單元12來進行指示。 另外,基本上,係在萃取容器9處於正立姿態的情況下實行再清掃處理,但也可以使萃取容器9反轉而設為倒立姿態來實行之。 另外,也可設為當從咖啡飲料的製造起經過一定時間時,自動進行使用水槽72的熱水的再清洗的處理。藉由進行該動作,能夠沖洗在流路內冷卻並凝固的咖啡液的油脂成分等。 <第三實施方式> 對豆處理裝置2以及萃取裝置3的其他構成例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或者功能上有所共通的結構,標注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各結構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說明,而以相異之結構或者功能為中心來進行說明。 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在本實施方式中,也在豆處理裝置2的下側配置萃取裝置3,基本性的構造係為共通。豆處理裝置2包含存積裝置4與粉碎裝置5。粉碎裝置5包含粗粒用的研磨機5A、細粒用的研磨機5B以及在該些之間將雜質從研磨豆分離的分離裝置6。 分離裝置6的形成單元6B與研磨機5B之間,係被從後方朝向前方且向斜下方延伸的搬運管500連接。將藉由分離裝置6而除去雜質後的研磨豆通過搬運管500來朝向研磨機5B供給(實質性而言為自然落下)。 在研磨機5B設有噴嘴類型的送出管501。將由研磨機5B細粒化的研磨豆通過送出管501排出。送出管501配置為在容器主體90位於豆投入位置的情況下其出口正好位於容器主體90的開口90a的上方。圖27的態樣為,容器主體90位於萃取位置,送出管501的出口位於容器主體90的前方且是稍靠上方的位置。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萃取位置中的容器主體90係位於從研磨機5B的正下方朝橫方向有所偏移的位置。因此,係使送出管501彎曲,並朝向從研磨機5B的正下方有所偏移的位置送出研磨豆。 在主體部53設有調整研磨豆的粗細度的齒輪53b’。齒輪53b’由未圖示的粗細度調整機構來進行操作。 <吸引單元> 參照圖27與圖28對吸引單元6A的結構進行說明。圖28是吸引單元6A的垂直剖面圖。本實施方式的吸引單元6A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吸引單元6A同樣地是離心分離方式的機構。基本動作也是同樣的。亦即是,藉由送風單元60A來將回收容器60B內的空氣朝向上方排氣。藉由此,經由連接部61c而使來自形成單元6B的包含雜質的空氣在排氣筒61b的周圍迴旋,雜質D在其重量的作用下向回收容器60B落下。當空氣在排氣筒61b的周圍回轉時,藉由鰭61d來加速空氣的迴旋與雜質D的分離。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回收容器60B的下部62包含上側的彎曲部62A與下側的回收部62B,該些係可分離地作卡合。彎曲部62A是在從上部61朝向下方延伸突出之後朝向前側彎曲的圓筒體。 回收部62B是不彎曲的筆直的有底的圓筒體,且與彎曲部62A的下端嵌合。因此,回收部62B被安裝為從後方朝向前方且向斜下側傾斜。雜質D集中於回收部62B的一部分(堆積於底部)。在將雜質D廢棄的情況時,係將回收部62B從彎曲部62A卸下。此時,由於只要將回收部62B朝向前方下方拉拔即可,因此使用者係容易從裝置正面進行回收部62B的拆卸作業。 為了離心分離,回收容器60B的上部61較理想係沿上下方向延伸。藉由設置彎曲部62A,能夠兼具有離心分離性能與回收部62B的裝卸容易性。 回收容器60B的下部62也可以具有能夠從外部對內部進行視覺辨認的透過部。或者,也可以將彎曲部62A設為非透過性的構件,並僅將回收部62B設為具有透過性的構件。不論是在何者的情況下,使用者均能夠藉由目視觀察來確認雜質D的堆積量。 <中部單元> 參照圖27、圖29以及圖30,對中部單元8B的結構、尤其是使容器主體90沿水平方向移動的結構等進行說明。圖29是中部單元8B所具備的水平移動機構的部分立體圖,圖30是臂構件820的部分立體圖。 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臂構件820包含保持構件820a、以及沿左右分離的一對之軸構件820b。一對之軸構件820b被單元主體81B’可前後自由移動地作導引,並且被單元主體81B’支承。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係將軸構件820b的數量設為兩根,但也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三根以上。 在一對之軸構件820b的後端部分別設有齒條820c。該齒條820c供藉由馬達823(圖17)所驅動的小齒輪咬合,並藉由小齒輪的旋轉來使臂構件820沿前後方向移動。移動範圍能夠藉由使齒條820c的前後端與其他結構(例如單元主體81B’的前側的圓板部等)相互干涉來限制之。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係藉由齒條-小齒輪機構來使臂構件820水平移動,但也可以使用滾珠螺桿機構等之其他的驅動機構。 保持構件820a固定於一對之軸構件820b的前端部。保持構件820a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是樹脂等的彈性構件,並藉由其彈性力來保持容器主體90。容器主體90之相對於保持構件820a的裝卸係藉由手動操作來進行,藉由在保持構件820a處將容器主體90朝向前後方向之後方作推壓,來將容器主體90裝著於保持構件820a。另外,藉由將容器主體90從保持構件820a朝向前後方向之前側拉拔,能夠將容器主體90從保持構件820a分離。 保持構件820a構成一體包含有底部BP、左右的側部SP、上部UP以及左右的卡定部EP的環狀的框體。藉由將保持構件820a設為環狀的框體,能夠在允許其之彈性變形的同時亦整體上而言確保高強度。 底部BP在平面觀察下具有使前側打開的C字型,容器主體90搭載在底部BP上。左右的側部SP係從底部BP的後側的左右的端部起朝向上方作延伸設置,並固定於一對之軸構件820b的前端部。在保持有容器主體90的狀態下,左右的側部SP位於比容器主體90的正中間更靠後側。上部UP形成為將左右的側部SP的上端部間作連接,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在上方具有凸型的圓拱門形。在保持有容器主體90的狀態下,上部UP位於容器主體90的後側,並且圓拱門部分與肩部90d略微重疊。藉由此,來抑制容器主體90非預期性地朝向上方位移。 左右的卡定部EP從左右的側部SP的上端部向前方且向上方延伸,並且略微朝向內側。在保持有容器主體90的狀態下,左右的卡定部EP位於從容器主體90的側方而至前側的範圍內,其前端部從前側推壓頸部90b。藉由此,來抑制容器主體90從保持構件820a而朝前側脫落。 如此這般,本實施方式的保持構件820a,係構成為在保持有容器主體90的狀態下,容易從正面對容器主體90的前側進行視覺辨認,使用者容易確認容器主體90的動作。另外,在構成為使容器主體90的整體或者一部分具有透過部的情況下,係成為容易從正面觀察其內部,並容易對咖啡液的萃取狀況進行視覺辨認。 在單元主體81B’的後方側設有滾子RL。滾子RL在單元主體81B’旋轉時在設於主體框架的圓形的緣部上滑動。滾子RL也可以沿著單元主體81B’的圓周以120度為單位設置三個、或者以90度為單位設置四個。不論單元主體81B’係身為何者之旋轉角度,該滾子RL中的至少一者都能夠藉由主體框架的圓形的緣部來支承其重量。從滾子RL起而至保持構件820a的距離,係較與在單元主體81B’的後方被支承的部分之間的距離短,藉由此,亦能夠減輕上下方向的撓曲。 <存積裝置> <罐體及其裝卸構造(第一例)> 參照圖27與圖31~圖34,對存積裝置4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罐體40構成為可在保持架單元43上自由裝卸的盒子。藉由此,例如能夠容易且迅速地進行烘焙咖啡豆的種類的更換。圖31是罐體40的分解立體圖,圖32是罐體40的筒部的剖面圖,圖33是罐體40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圖34是裝著狀態下的罐體40周邊的垂直剖面圖。 保持架單元43包含複數之裝著部44。在一個裝著部44上可自由裝卸地裝著一個罐體40。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保持架單元43包含三個裝著部44。因而,能夠同時裝著三個罐體40。在對於三個罐體40作區別的情況下,稱作罐體40A、40B、40C。 本實施方式的罐體40是收容烘焙咖啡豆的細長的中空的豆容器。罐體40包含筒部401、蓋部402、連接部403、墊圈404、出口形成部405以及出口開閉部408的各構件。 筒部401具有兩端部開放的圓筒形狀,並區劃出烘焙咖啡豆的收容空間。筒部401的兩端部均構成能夠供烘焙咖啡豆進行出入的口。筒部401的蓋部402側的端部的口是在從罐體40朝向飲料製造裝置1內(朝向輸送設備41)移動烘焙咖啡豆時烘焙咖啡豆不會通過的口,且是在開放蓋部402而補充烘焙咖啡豆的情況下供烘焙咖啡豆通過的口。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筒部401由具有透過性的構件形成。藉由此,能夠從外部對收容的烘焙咖啡豆的餘量進行視覺辨認。在筒狀部401的周壁,與其軸向平行地延伸設置有尺規SC。在尺規SC形成有成為烘焙咖啡豆的餘量的基準的刻度。如圖32的剖面圖所示,尺規SC也作為對形成筒部401的板狀材料的端部進行連接的連接部分而發揮功能。 在筒部401的一方端部隔著環狀的墊圈404來嵌合圓筒形狀的連接部403。墊圈404對連接部403的凸緣部與筒部401的端緣之間進行密封,但是也可以省略。在連接部403之內周面形成有陰螺紋。蓋部402被形成有與該陰螺紋螺合的陽螺紋,並可相對於連接部403而自由裝卸。因而,在如圖27所示將罐體40裝著於裝著部44的狀態下,也能夠轉動並卸下蓋部402而補充烘焙咖啡豆。 蓋部402具有半球的殼形狀,並封閉筒部401的一方端部。在蓋部402的外周面沿周方向形成有複數之凹部,使用者係成為容易用手指轉動蓋部402。 出口形成部405係藉由接著等而被固定於筒部401的另一方端部。出口形成部405是向上方開放的杯子狀的構件,在其周壁形成有出口405a。出口405a是能夠進行烘焙咖啡豆的出入的口,收容於筒部401的烘焙咖啡豆能夠從出口405a朝外部排出。換句話說,出口405a是在烘焙咖啡豆從罐體40朝向飲料製造裝置1內(朝向輸送設備41)移動時供烘焙咖啡豆通過的口,且是朝向粉碎裝置5的豆供給用的口。 在出口形成部405還被形成有突起部405b,並通過筒部401的開口部401a而向筒部401的周壁的外側突出。在突起部405b標注有代表罐體40相對於裝著部44的裝著方向的記號。 在出口形成部405還被形成有從突起部405b起朝向下方延伸的檢測片405c,檢測片405c亦係通過開口部401a而向筒部401的周壁的外側突出。檢測片405c用於檢測罐體40有無相對於裝著部44而被作裝著。 在出口形成部405的底部設有螺旋彈簧407。另外,在出口形成部405的底部被組裝有固定構件406。圖31展示在出口形成部405組裝有固定構件406的狀態,但實際上,係在對出口形成部405裝著出口開閉部408之後,藉由出口形成部405與固定構件406來夾住出口開閉部408,並對出口形成部405組裝固定構件406。 出口開閉部408是接收出口形成部405的向上方開放的杯子狀的構件,並構成對出口405a進行開閉的蓋機構或者蓋構件。在出口開閉部408的周壁形成有開口部408a。當開口部408a與出口405a重疊時,出口405a成為打開狀態,當出口開閉部408的周壁與出口405a重疊時,出口405a成為關閉狀態。換句話說,出口開閉部408係以可在筒部401的中心軸線周圍相對於出口形成部405而旋轉的方式而被裝著於出口形成部405。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出口開閉部408係藉由後述的裝著部44側的機構而被進行操作,並對出口405a進行開閉。 在出口開閉部408的底部設有朝下方突出的筒部408b,該筒部408b的內側的空間408b’係形成供螺旋彈簧407作配置的凹部。上述的固定構件406係插通筒部408b而組裝於出口形成部405。螺旋彈簧407朝向使出口開閉部408遠離出口形成部405的方向而恆常對出口開閉部408進行推壓。 在筒部408b的周圍形成突起408c,在其下側形成有供形成於固定構件406的爪部406a作卡合的缺口408d。 參照圖33,對出口開閉部408的旋轉限制狀態以及旋轉允許狀態進行說明。圖33展示將出口形成部405、出口開閉部408以及固定構件406作了組裝的狀態。 狀態ST11展示在罐體40未裝著於裝著部44的狀態下而從兩個方向觀察出口形成部405以及出口開閉部408等的圖。在缺口408d卡合爪部406a,出口開閉部408在筒部401的中心軸線周圍相對於出口形成部405而進行旋轉一事係被作限制。出口405a處於關閉狀態。藉由螺旋彈簧407的推壓,如同以箭頭所示一般,朝向遠離出口開閉部408的方向而對出口形成部405進行推壓。藉由此,來強力地維持缺口408d與爪部406a之卡合。如此這般,缺口408d與爪部406a作為在罐體40未被裝著於裝著部44的情況下而限制出口開閉部408將出口405a打開的限制機構而發揮功能。 狀態ST12展示在罐體40裝著於裝著部44的狀態下而從兩個方向觀察出口形成部405以及出口開閉部408等的圖。在裝著部44設有與出口開閉部408相抵接的抵接部(後述的閘門部443),藉由對於裝著部44的罐子40之裝著,來與螺旋彈簧407的推壓相抗衡而如同箭頭所示一般地使出口開閉部408向出口開閉部408側相對位移。 藉由此,缺口408d係從爪部406a分離,兩者的卡合被解除。出口開閉部408在筒部401的中心軸線周圍相對於出口形成部405而進行旋轉一事係被允許。在圖33的狀態ST12下,出口405a處於關閉狀態,但成為能夠藉由使出口開閉部408旋轉而將出口405a設為打開狀態。 圖34係為在將罐體40裝著於裝著部44的狀態下的亦包含有其周邊構造的垂直剖面圖。裝著部44包含供罐體40的端部插入的杯子狀的主體部441。主體部441的前側向上方開口,在此收容罐體40的筒部401的端部、出口形成部405以及出口開閉部408,其後側係被形成為格子狀(肋狀)。 在主體部441的周壁的端緣形成有供突起部405b卡合的槽441a。與該槽441a鄰接地配置有檢測出檢測片405c的感測器441b。感測器441b例如是光斷續器,當感測器441b檢測到檢測片405c時,處理部11a識別為裝著有罐體40。當感測器441b未檢測到檢測片405c時,處理部11a識別為未裝著有罐體40。 在主體部441的周壁還被形成有接受來自罐體40的烘焙咖啡豆的接受部442。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接受部442是與輸送設備41的內部連通的開口。從罐體40的出口405a排出的烘焙咖啡豆係通過接受部442而被導向輸送設備41。 在主體部441內設有身為與出口開閉部408的外形相合致的具有杯子形狀的構件之閘門部443。閘門部443係在主體部441內可於罐體40的中心軸線周圍自由旋轉而被支承,並對接受部442進行開閉。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在主體部441的周壁係沿周方向而被配置有複數之滾子441d(參照圖27)。在主體部441的周壁係被形成有使滾子441d露出於內部的開口。滾子441d被可在與罐體40的徑方向平行的軸周圍自由旋轉地而作支承。閘門部443的外周面係在主體部441的內部與複數之滾子441d抵接,並被可自由旋轉地作支承。 在未裝著罐體40的情況下,閘門部443封閉接受部442而防止異物侵入輸送設備41內。圖34展示閘門部443封閉接受部442的狀態。在裝著有罐體40之後,藉由馬達41a的驅動來使閘門部443旋轉,而能夠開放接受部442。 閘門部443安裝於旋轉構件444。旋轉構件444對出口開閉部408進行操作使其旋轉,對出口405a進行開閉。旋轉構件444連結於驅動軸445。驅動軸445配置為在裝著有罐體40的情況下與其中心軸線位於同軸上,並成為將馬達41a的驅動力朝向旋轉構件444傳遞的要素之一。旋轉構件444是向前方側上方開口的圓筒狀的構件。在旋轉構件444的周壁的端緣形成有槽444a,在該槽444a卡合出口開閉部408的突起408c。藉由該卡合,當使旋轉構件444旋轉時,出口開閉部408也旋轉,並成為對出口405a進行開閉。圖34展示出口開閉部408將出口405a設為關閉狀態的狀態。 藉由以上的結構,能夠藉由旋轉構件444的旋轉,來在閘門部443封閉接受部442並且出口開閉部408將出口405a設為關閉狀態的狀態(圖34的狀態。稱作封閉狀態)、以及閘門部443開放接受部442並且出口開閉部408將出口405a設為打開狀態的狀態(將烘焙咖啡豆向裝置內供給的狀態。稱作開放狀態)之間,切換存積裝置4的狀態。能夠藉由以未圖示的感測器檢測閘門部443的旋轉位置,來使處理部11a識別此些之狀態(反饋控制)。作為其他例子,也可以使用步進馬達來作為馬達41a,並藉由其控制量(步進數)來進行存積裝置4的狀態的識別與切換(開環控制)。 在驅動軸445設有傘齒輪445a,傘齒輪445a與設於驅動軸46的傘齒輪445b咬合。 驅動軸46設有與設於馬達41a的輸出軸的小齒輪45a相咬合的齒輪45b,並藉由馬達41a的驅動進行旋轉。在驅動軸46與傘齒輪445b之間係中介存在有單向離合器445c。單向離合器445c僅將驅動軸46的其中一方之方向的旋轉向傘齒輪445b傳遞。換句話說,在馬達41a沿其中一方之方向旋轉的情況下,將馬達41a的驅動力以傘齒輪445b、傘齒輪445a、驅動軸445的路徑來朝向旋轉構件444傳遞,但在馬達41a沿與此相反的另外一方之方向旋轉的情況下,係並不進行傳遞。 輸送設備41是對來自罐體40的烘焙咖啡豆進行搬運的搬運機構。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輸送設備41設於裝著部44側而不是罐體40側。換句話說,輸送設備41被設為在將罐體40從裝著部44卸下的情況下該輸送設備41仍殘留於裝著部44側。雖然也能夠採用將罐體40與輸送設備41設為一體的結構,但藉由像本實施方式一般地相互獨立構成,係能夠實現罐體40的簡略化、輕型化。 輸送設備41的螺桿軸經由單向離合器47a而與驅動軸46連結。單向離合器47a的驅動傳遞方向是與單向離合器445c相反的方向。換句話說,在馬達41a沿另外一方之方向旋轉的情況下,馬達41a的驅動力向螺桿軸47傳遞,並搬運烘焙咖啡豆,但是,在馬達41a向與其相反的其中一方向旋轉的情況下,係並不進行傳遞。 如此這般,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正反切換馬達41a的旋轉方向,係能夠排他性地進行旋轉構件444的旋轉(換句話說,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的旋轉)與螺桿軸47的旋轉。 對關於罐體40的裝著以及卸下的處理部11a的控制例進行說明。當由使用者來將罐體40裝著於裝著部44時,係藉由感測器441b來檢測到此事。處理部11a對馬達41a進行驅動,將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設為開放狀態。突起408c與設於主體部441的內周壁的擋止器441c係於罐體40的軸線方向上而卡合,即便使用者用戶放手,罐體40也不會從裝著部44脫落。換言之,突起408c在出口開閉部408使出口405a開放的情況下,係作為限制罐體40從裝著部44而被卸下的限制部而發揮功能。藉由此,能夠防止在出口405a開放的狀態下罐體40被卸下而使罐體40內的烘焙咖啡豆灑落。 藉由將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設為開放狀態,將罐體40內的烘焙咖啡豆通過接受部442而導入到輸送設備41內。在該狀態下待機。 在製造咖啡飲料時,驅動馬達41a而使螺桿軸47旋轉,之後停止。藉由此,來朝向集合搬運路42搬運烘焙咖啡豆。藉由螺桿軸47的旋轉量,來自動計量在咖啡飲料的製造中所使用的烘焙咖啡豆的量。在一次的咖啡飲料的製造中,在想要混合複數之烘焙咖啡豆而進行咖啡飲料的製造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罐體40之間改變由輸送設備41所致的朝向集合搬運路42的搬運量的比例。藉由此,係能夠將混合有多種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向萃取容器9作供給。 在更換罐體40的情況下,使用者從操作單元12進行更換指示。處理部11a驅動馬達41a,使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恢復封閉狀態。使用者能夠將罐體40從裝著部44卸下。 <罐體及其裝卸構造(第二例)> 參照圖35~圖47,對與參照圖31~圖34而進行說明的第一例的罐體40以及裝著部44部分性相異的第二例的罐體40以及裝著部44進行說明。針對第二例的各結構中的與第一例相同的結構或者功能為共通共用的結構,標記與第一例中的各結構相同的元件符號而省略說明,並以相異之結構或者功能為中心來進行說明。 圖35~圖37展示從多個方向來觀察第二例的罐體40以及裝著部44的外觀圖。在第一例的裝著部44的主體部441中,說明為其後側被形成為格子狀(肋狀),第二例的主體部441係採用同樣的結構,其構造可由圖36等而理解。主體部441的後側由複數之肋部441e構成,並成為能夠對其內側的旋轉構件444等進行視覺辨認。 在旋轉構件444具有沿其周方向分離180度的兩個檢測片444b。設有兩個的光斷續器等之感測器441f,該些係檢測出兩個檢測片444b。處理部11a基於感測器441f的檢測結果而識別旋轉構件444的旋轉位置。換句話說,識別第一例所述的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是處於封閉狀態還是處於開放狀態。 圖38是在將罐體40裝著於裝著部44的狀態下的亦包含其周邊構造的垂直剖面圖。第二例的構造基本上與第一例相同,但在出口405a的周緣係於出口形成部405的周壁形成有彈性變形部405d。彈性變形部405d是從出口405a的周緣來對於出口形成部405的周壁劃入相互平行的細縫而形成的部分,藉由此,來構成為與其周圍的部位相比而更容易變形。關於彈性變形部405d的功能,係於後再述。 第二例的與出口開閉部408的旋轉限制以及旋轉允許相關之結構,係與第一例不同。參照圖39、圖40針對此進行說明。圖39的狀態ST1代表出口開閉部408處於旋轉限制狀態的情況,圖39的狀態ST22代表出口開閉部408處於旋轉允許狀態的情況。另外,圖40是沿著圖39的II-II線的剖面圖,該圖的狀態ST21、ST22與圖39的狀態ST21、ST22相對應。 在第二例中,未設置第一例中的出口形成部405的螺旋彈簧407、固定構件406的爪部406a,並且並非構成為使出口開閉部408相對於出口形成部405而在筒部401的軸方向上相對性位移,而是成為僅能夠在此軸之周圍相對性旋轉。 第二例的尺規SC係具有槽GR,在此被組入有滑塊409。滑塊409係藉由利用兩根螺栓來將尺規SC的表側的構件與裡側的構件相互締結,來構成之,並能夠沿著槽GR而在尺規SC的長度方向上滑動。作為相當於第一例的突起部405b、檢測片405c之結構,滑塊409係具有突起部405b’、檢測片405c’。滑塊409也具有供使用者用指尖來作把持的把持部NB。 滑塊409具有能夠與形成於尺規SC的凹部CT1、CT2中的任一者卡合的凸部409a。滑塊409能夠在凸部409a與凹部CT1卡合的第一位置和凸部409a與凹部CT2卡合的第二位置之間滑動。狀態ST21、狀態ST22展示滑塊409位於第一位置的狀態,圖40的狀態ST23展示滑塊409位於第二位置的狀態。滑塊409基本上位於第一位置,並在後述的烘焙咖啡豆的咬入解除時藉由手動向第二位置滑動。 在第二例的尺規SC的端部固定有向出口形成部405側開口的筒狀的支承部SC’。在支承部SC’,支承有替代第一例的螺旋彈簧407、爪部406a之螺旋彈簧407’、可動構件406a’。在出口開閉部408的端緣形成有替代第一例的缺口408d的缺口408d’。如狀態ST21所示,藉由使可動構件406a’與缺口408d’卡合,來限制出口開閉部408在筒部401的中心軸線周圍相對於出口形成部405而旋轉。此時,出口405a處於關閉狀態。藉由螺旋彈簧407’,可動構件406a’係恆常被朝向缺口408d’側作推壓。藉由此,來強力地維持缺口408d’與可動構件406a’之間的卡合。如此這般,缺口408d’與可動構件406a’係作為在罐體40未裝著於裝著部44的情況下對於出口開閉部408使出口405a開放一事作限制的限制機構而發揮功能。 當將罐體40裝著於裝著部44時,如狀態ST22所示,可動構件406a’與閘門部443的端緣抵接,並與螺旋彈簧407’的推壓相抗衡而被壓入至支承部SC’內。藉由此,可動構件406a’與缺口408d’的卡合被解除,並允許出口開閉部408在筒部401的中心軸線周圍相對於出口形成部405而旋轉。 主要參照圖38~圖41,對第二例中的與罐體40的裝著以及卸下相關的處理部11a的控制例進行說明。當由使用者來將罐體40裝著於裝著部44時,可動構件406a’與閘門部443的端緣抵接,藉由此,可動構件406a’與缺口408d’的卡合被解除(狀態ST22的狀態)。 罐體40的裝著係藉由感測器441b而被檢測出來,處理部11a驅動馬達41a,將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設為開放狀態。圖41的狀態ST31展示出口開閉部408處於封閉狀態的情況,狀態ST32例示了從狀態ST31起而出口開閉部408移行至開放狀態的情況。 當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成為開放狀態時,突起408c與設於主體部441的內周壁的擋止器441c係在罐體40的軸線方向上相卡合,即便使用者放手,罐體40也不會從裝著部44脫落。換言之,突起408c係作為在出口開閉部408使出口405a開放的情況下限制罐體40從裝著部44卸下的限制部而發揮功能。藉由此,能夠防止在出口405a開放的狀態下罐體40被卸下而使罐體40內的烘焙咖啡豆灑落。 藉由將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設為開放狀態,罐體40內的烘焙咖啡豆係通過接受部442而被導入到輸送設備41內。在該狀態下待機。 在製造咖啡飲料時,驅動馬達41a使螺桿軸47旋轉,之後停止。藉由此,來朝向集合搬運路42搬運烘焙咖啡豆。根據螺桿軸47的旋轉量,來自動計量在咖啡飲料的製造中所使用的烘焙咖啡豆的量。 在接受部442的根部設有豆餘量檢測感測器SR。豆餘量檢測感測器SR例如是透過式的感測器(光斷續器)。也可以在檢測出於該位置處不存在有豆之後,當進行特定的次數(例如2杯量)的咖啡飲料的製造後,報告罐體40的內容物為空。 在更換罐體40的情況下,例如使用者係從操作單元12進行更換指示。處理部11a對馬達41a進行驅動,使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恢復封閉狀態。圖41的狀態ST33展示出口開閉部408從狀態ST32起而恢復至封閉狀態的中途的狀態。 當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成為封閉狀態時,突起408c與擋止器441c的卡合被解除,使用者能夠將罐體40從裝著部44卸下。當從裝著部44卸下罐體40時,藉由螺旋彈簧407’的推壓,可動構件406a’與缺口408d’係再度相卡合(狀態ST21的狀態)。藉由此,來再次限制出口開閉部408在筒部401的中心軸線周圍相對於出口形成部405而旋轉,並防止殘留於罐體40的烘焙咖啡豆意外從出口405a灑出。 <咬入的對策> 在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從開放狀態而恢復為封閉狀態的情況下,出口405a的露出程度(開口面積)係隨著與出口開閉部408的周壁重疊而逐漸縮窄。在圖41的比虛線更靠下側的位置,展示出在出口開閉部408從開放狀態而恢復為封閉狀態的過程中之出口405a的露出程度的變化。 出口形成部405的區劃出出口405a的周壁的緣ED1與出口開閉部408的區劃出開口部408a的周壁的緣ED2,係均被設為沿相互面對的方向而膨出的形狀,並且被設為在筒部401側而使出口405a的寬度變寬一般的形狀。藉由此,係容易將位於緣ED1與緣ED2之間的烘焙咖啡豆向筒部401側推出,而成為不易在複數之地點產生豆的咬入。此外,也可以並不將緣ED1以及ED2設為膨出的形狀而是設為直線的形狀,並設為在筒部401側使出口405a的寬度變寬一般的形狀。 由於緣ED1的端部係藉由彈性變形部405d所形成,因此,在緊接於出口405a的封閉之前而烘焙咖啡豆快要被咬入至彈性變形部405d與緣ED2之間的情況下,彈性變形部405d係發生變形而成為容易彈開豆。藉由此,係能夠進一步防止烘焙咖啡豆的咬入。 接下來,對與烘焙咖啡豆的咬入防止相關的控制例進行說明。圖42~圖44是罐體40的徑方向的剖面圖,並例示出收容的烘焙咖啡豆的狀態。圖42~圖44例示出從罐體40的裝著起而至卸下的控制。 圖42展示出對裝著部44裝著了罐體40之後的狀態。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成為封閉狀態。圖43展示出從圖42的狀態起將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切換為開放狀態的狀態。出口405a以及接受部442開放,使烘焙咖啡豆向輸送設備41內流出。 圖44展示出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再次恢復封閉狀態的狀態。在出口405a完全封閉之前,暫時停止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的旋轉。出口405a被設為其一部分封閉的狀態,例如打開為能夠供一粒烘焙咖啡豆通過的程度。在馬達41a為步進馬達的情況下,能夠根據其控制量(步進數)來進行出口405a的開度控制。 在該狀態下,驅動輸送設備41,從接受部442的周邊除去烘焙咖啡豆。之後,停止輸送設備41,將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全部封閉,完全恢復封閉狀態。藉由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咬入烘焙咖啡豆。 如同圖42~圖44所圖示一般,出口形成部405、出口開閉部408以及閘門部443的端緣的剖面形狀具有楔形狀或者錐形狀。由於烘焙咖啡豆與端緣的接觸面積變小,因此有助於防止咬入。 另外,如圖34、圖38的剖面圖所示,接受部442的周邊的空間的前方側的容積係比後方側更大。藉由此,在使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從開放狀態恢復封閉狀態的情況下,能夠更大地確保逐漸變窄的出口405a的周邊的空間,而能夠防止烘焙咖啡豆的咬入。藉由將後方側縮窄,係能夠減少在此所殘留的烘焙咖啡豆,在圖44的狀態下驅動輸送設備41時,能夠減少由輸送設備41搬出的烘焙咖啡豆(例如被廢棄)的量。 圖45~圖47也是罐體40的徑方向的剖面圖,例示出收容的烘焙咖啡豆的狀態。圖45~圖47例示出在較為大量的烘焙咖啡豆殘留於接受部442以及罐體40的狀態下使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從開放狀態而恢復為封閉狀態的情況。 圖45展示出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處於開放狀態的情況。較為大量的烘焙咖啡豆滯留於出口405a、接受部442附近。 圖46展示出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恢復封閉狀態的狀態。與圖44的例子同樣地,在完全封閉出口405a之前,暫時停止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的旋轉。在該狀態下,驅動輸送設備41,從接受部442的周邊除去烘焙咖啡豆。之後,停止輸送設備41,使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完全恢復封閉狀態。但是,係存在有如同圖47所示一般之咬入烘焙咖啡豆的情況。 處理部11a例如在特定時間內未確認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恢復封閉狀態的情況下,向使用者報告咬入的產生。烘焙咖啡豆的咬入,大多能夠藉由稍微擴開出口405a來消除。因而,只要以手動來稍微轉動出口形成部405(筒部401)而稍微擴廣出口405a即可。但是,在罐體40裝著於裝著部44的狀態下,起因於突起部405b’與槽441a的卡合,係並無法以手動來使出口形成部405(筒部401)旋轉。 於此,如同圖40的狀態ST23所示一般,使用者係以手動來使滑塊409朝第二位置滑動。藉由此,突起部405b’從槽441a脫離,兩者的卡合被解除。能夠以手動來使出口形成部405(筒部401)旋轉,並消除咬入。之後,使用者以手動來使滑塊409返回第一位置,並從操作單元12下達再次開始朝向封閉狀態的動作之指示。處理部11a驅動馬達41a而使閘門部443以及出口開閉部408完全恢復封閉狀態。 <接受部以及集合搬運路> 存積裝置4也可以與各個裝著部44的每一者之接受部442相互獨立地而在與裝著部44不同的部位具備接受部。再次參照圖27對其構成例進行說明。 在圖27的例子中,設有與接受部442相互獨立的接受部42c。接受部42c是被形成在集合搬運路42的前側的壁部上的開口部。使用者能夠從該接受部42c來用手或者使用漏斗狀的器具而向集合搬運路42內投入烘焙咖啡豆。被投入的烘焙咖啡豆藉由自身重量而從排出口42b朝向粉碎裝置5作供給,並能夠製造該咖啡飲料。 該接受部42c例如能夠在使用未收容於罐體40的特別的烘焙咖啡豆來製造咖啡飲料的情況下被利用。在這種特殊的一杯咖啡飲料之製造中所使用的製造處理程式,係可設為可選擇,亦可設為以使用者設定的製造條件來動作的製造處理程式。 如此這般,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提供如下的飲料製造裝置1:亦即是,藉由設置有從罐體40接受烘焙咖啡豆的供給的接受部442與個別地接受烘焙咖啡豆的供給的接受部42c,係能夠藉由接受部442來確保同種類的咖啡飲料的量產性,並同時藉由接受部42c來對應於個別的需求。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相較於從接受部442而至粉碎裝置5(尤其是粗粒研磨機5A)的供給路線RT1(除了圖27之外,也參照圖34),從接受部42c而至粉碎裝置5(尤其是粗粒研磨機5A)的供給路線RT2的路線長度係為更短。當從接受部42c投入烘焙咖啡豆時,大體上係直接朝排出口42b落下,並朝向粉碎裝置5供給。此係能夠將投入的烘焙咖啡豆的全部量更確實地朝向粉碎裝置5供給,而能夠抑制豆的浪費和計量誤差的產生。供給路線RT2是於供給路線RT1的中途而會合的路線。相較於分別形成完全獨立的路線的結構,係能夠簡化構造。 在供給路線RT2上不存在輸送設備41,因而無法自動計量從接受部42c投入的烘焙咖啡豆。因此,使用者係能夠自由計量並藉由將理想量的烘焙咖啡豆從接受部42c投入而製造咖啡飲料。但是,也能夠在供給路線RT2上設置對烘焙咖啡豆進行自動計量的機構。 本實施方式的集合搬運路42的前壁係向前方上方傾斜,並作為整體而以傾斜的姿態進行配置。藉由有所傾斜,在接受部42c中容易接受烘焙咖啡豆,並且也能夠使從輸送設備41搬運出的烘焙咖啡豆朝向粉碎裝置5。 接受部42c由於係身為開口部,因此亦能夠經由接受部42c而目視檢查輸送設備41的狀態。亦即是,接受部42c也能夠作為檢查窗來利用。 以下,對集合搬運路42以及接受部42c的其他例子進行說明。 圖48的例子中,設有兩個接受部42c。亦可如此這般地設置複數之接受部42c。在其中一方的接受部42c設置有藉由樞軸42e而構成為能夠開閉的蓋42d。在不使用的情況下,藉由利用蓋42d封閉接受部42,能夠防止異物侵入集合搬運路42。設有樞軸42e的部位也可以是蓋42d的上側、下側、裡側、表側中的任一者。另一方的接受部42c由倉斗狀的管構件42f所形成。 管構件42f也可以如圖49所示一般地而能夠從集合搬運路42分離。開口部42g是管構件42f的安裝用的孔。該開口部42g也能夠作為對集合搬運路42的內部、輸送設備41進行目視檢查的檢查孔來利用。圖49還例示出在左右具備有壁部的蓋42d。藉由具備有左右的壁部,在開放而投入烘焙咖啡豆時,在蓋42d的橫向上不易灑出。能夠經由接受部42c來以目視而進行視覺辨認者,係並不僅是輸送設備41的狀態,也能夠對於從接受部442接受的烘焙咖啡豆的狀態、從接受部442接受的烘焙咖啡豆之朝向設備內送出的狀態、雖然進行了將從接受部442接受的烘焙咖啡豆朝向設備內送出的動作或者是進行了下達送出之指令的操作但是卻並未送出的狀態等進行確認。另外,係成為能夠觀察從接受部442接受的烘焙咖啡豆之向下游(例如磨豆機側)流動的狀態。另外,係亦可構成為能夠讓使用者經由接受部42c來對於從接受部442接受的烘焙咖啡豆之向下游(例如磨豆機側)的流動作阻止。亦可構成為無法從接受部442來對從接受部42c接受的烘焙咖啡豆進行視覺辨認。 圖50的構成例EX11中,排出口42b位於相對於接受部42c或者集合搬運路42的左右方向的寬度的中心線CL而朝向左右方向偏移的位置。另外,在集合搬運路42的左側的底部LB與右側的底部RB處,傾斜度係有所相異。藉由在左右設為非對稱形狀,係有著能夠抑制烘焙咖啡豆滯留在集合搬運路42內的特定的部位的情況。 圖50的構成例EX12展示出在粉碎裝置5(尤其是粗粒研磨機5A)的側部連結排出口42b而供給烘焙咖啡豆的例子。依存於研磨機的結構,也會有在從刀具的側方供給烘焙咖啡豆的情況時會比從上方供給的情況更加順暢地動作的情形。排出口42b的位置,除了在集合搬運路42的底部之外,也可以是左右的側部、前部或者後部。 圖51的例子展示出設有複數之排出口42b並且在集合搬運路42內設有將烘焙咖啡豆分配至任意的排出口42b的分配機構42h的例子。該圖的例子中,設有兩個排出口42b,例如,其中一方朝向粉碎裝置5連接,另外一方朝向廢棄箱連接。例如,在對殘留於輸送設備41的烘焙咖啡豆進行廢棄的情況下,係藉由分配機構42h來將導入集合搬運路42的烘焙咖啡豆分配至廢棄箱側的排出口42b。另外,例如,將經由接受部42c(在圖51中未圖示)投入的烘焙咖啡豆分配至粉碎裝置5側的排出口42b。 圖52~圖54例示出覆蓋存積裝置4的外殼1a的例子。外殼1a形成飲料製造裝置1的外裝。圖52是裝著有罐體40的狀態下的外殼1a的立體圖,圖53是外殼1a的正面圖,圖54是圖53的III-III線剖面圖。 外殼1a藉由樞軸部1c而構成為可相對於未圖示的主體外殼而自由開閉。以下的說明是外殼1a處於關閉狀態的情況的說明。在外殼1a還配設有電源開關1b。 在外殼1a形成有接受部42c,接受部42c由蓋42d開閉。接受部42c的開口的輪廓的上側由蓋42d所區劃,下側由外殼1a所區劃。 如圖54所示,在接受部42c的背後配設有集合搬運路42,接受部42c與集合搬運路42連通。當打開蓋42d而向接受部42c投入烘焙咖啡豆時,如實線箭頭所示,將烘焙咖啡透導引至集合搬運路42,從集合搬運路42朝向在該圖中未圖示的粉碎裝置5排出。接受部42c的內周壁具有朝向集合搬運路42前面而傾斜的搗藥缽形狀,投入的烘焙咖啡豆順暢地導引至集合搬運路42。 集合搬運路42的投入口42a形成於集合搬運路42的後壁。從罐體40經由未圖示的輸送設備41所搬運的烘焙咖啡豆係如虛線箭頭所示一般地被導入集合搬運路42,並朝向在該圖中未圖示的粉碎裝置5排出。當打開蓋42d時,能夠經由接受部42c對內部的輸送設備41(未圖示)進行視覺辨認,而能夠進行其之檢查。 在樞軸42e的附近配置有磁鐵42e’。在蓋部42d中,係於在開放時與磁鐵42e’抵接的部位處設有金屬板42d’,磁鐵42e’吸附金屬板42d’,藉由此係容易維持蓋部42d的打開狀態。另外,在蓋部42d的前端部形成有凹部,使用者容易向凹部鉤掛手指,而容易操作蓋部42d。 <第4實施方式> 對於形成飲料製造裝置1的外裝的外殼的構成例進行說明。 <外殼構成例1> 圖55是示意性展示出藉由外殼100來包圍內部機構的飲料製造裝置1的立體圖。外殼100具有包含前壁、後壁、上壁、左右的側壁的長方體形狀。在上壁配置罐體40,並且配置有接受部42c。在前壁的下部形成有取出口104,向在此放置的杯子中注入咖啡飲料。 在前壁形成有能夠從外部對外殼100的內部進行視覺辨認的透過部101。藉由設置透過部101,能夠從飲料製造裝置1的前側對內部機構進行視覺辨認,而能夠容易地進行其之動作確認。另外,咖啡飲料的購入者等也能夠觀察咖啡飲料的製造過程。在外殼100中,透過部101以外的部位基本上為非透過部,但也可以包含其他的透過部。 透過部101能夠由貫通孔或者透明構件來形成。藉由以玻璃、丙烯酸樹脂等之透明構件來形成,能夠抑制外殼100內的蒸氣等向外部漏出。透明構件可以是無色透明,也可以是有色透明。也可以設置將蒸氣向外殼100外送出的蒸氣路線,該蒸氣路線例如可以由設於外殼內的特定的場所的蒸氣入口、設於飲料製造裝置1的背面部的蒸氣出口、將蒸氣入口與蒸氣出口相連的蒸氣管、將蒸氣出口或者蒸氣出口附近的蒸氣路線的空氣和蒸氣向飲料製造裝置1之外送出的蒸氣送出用風扇,來構成之。蒸氣入口也可以設於研磨機5A的入口附近、出口附近、研磨機5B的入口附近、出口附近、位於豆投入位置的萃取容器9的開口90a附近等之任意之位置,或者設於複數之位置。在將透過部101藉由透明構件來構成,並搭載在該透過部101處設置有使蒸氣逸散的孔和缺口或者在外殼設置孔、缺口、間隙等而構成的蒸氣逸出部的情況下,蒸氣逸出部,係可設為相較於蒸氣入口而更接近位於豆投入位置的萃取容器9一般的位置關係,蒸氣逸出部,係亦可設為相較於蒸氣入口而更為接近位於萃取位置的萃取容器9一般那樣的位置關係,蒸氣逸出部,係亦可設為相較於蒸氣入口而更為接近研磨機(例如研磨機5A、5B的至少一方)一般的位置關係,蒸氣逸出部,係亦可設為相較於蒸氣入口而更為遠離位於豆投入位置的萃取容器9一般的位置關係,蒸氣逸出部,係亦可設為相較於蒸氣入口而更為遠離位於萃取位置的萃取容器9一般的位置關係,蒸氣逸出部,係亦可設為相較於蒸氣入口而更為遠離研磨機(例如研磨機5A、5B的至少一方)一般的位置關係。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透過部101由板狀的透明構件形成,並且係藉由樞軸102而構成為可自由開閉。藉由此,若打開透過部101則能夠對於內部機構進行接觸,也能夠進行其之維護。圖56展示出將透過部打開的狀態。 在透過部101的下部設有把手103。使用者係藉由把持把手103,而能夠容易地進行透過部101的開閉。在藉由透過部101而進行開閉的開口部105的下緣,係在與把手103對應的位置處設有限制透過部101的轉動範圍的擋止器105a。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透過部101的打開方向為上方向,但也可以藉由將樞軸102配置於透過部101的下部,而將打開方向設為下方向。另外,透過部101的開閉方向也可以是左右方向而並非為上下方向。另外,也可以設置維持透過部101的打開狀態的機構,此種機構例如也可以設於樞軸102處。透過部101係亦可設於側壁、上壁處。 <外殼構成例2> 對外殼100的其他構成例進行說明。圖57是示意性展示以其他構成例的外殼100來包圍內部機構的飲料製造裝置1的立體圖。針對本構成例2的外殼100,對於與圖55以及圖56的外殼100相同的結構或者功能為共通的結構,係標記相同的元件符號而省略說明,並以相異之結構為中心進行說明。 外殼100包含L字型的主體110、以及包圍被配置在主體110的工作臺111上的內部機構IM之透過部101。透過部101由殼形狀的透明構件形成,其表面係從前方起朝向後方而形成曲面。透過部101係遍及內部機構IM的前側、左右的側方、上方地而延伸設置,能夠從飲料製造裝置1的前方、側方以及上方對內部機構IM進行視覺辨認。 係會有起因於內部機構IM的發熱、蒸氣而使透過部101起霧的情況。於此,在透過部101的內側的部位,係在背板112上形成有換氣部112a。換氣部112a可以是與外部空氣連通的孔,也可以是管道。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係在上部與下部設置複數之換氣部112a,但是其配置也能夠採用圖示的方式以外的配置。 係會有起因於內部機構IM的蒸氣、漏水而將工作臺111上弄濕的情況。於此,係在工作臺111上設置排水部111a。在排水部111a連接與未圖示的廢棄槽連接的導管。 與上述的構成例1同樣地,構成例2也將透過部101構成為藉由樞軸102而可自由開閉。藉由此,若打開透過部101則能夠對於內部機構IM作接觸,並且也能夠進行其之維護。在透過部101的下部設有把手103。使用者能夠藉由把持把手103而容易地進行透過部101的開閉。在工作臺111的前端,在與把手103對應的位置設有與把手103相抵接的擋止器105a。把手103與擋止器105a也可以設置藉由磁力而吸附的金屬板以及磁鐵。 圖58展示出透過部101的開閉狀態。在該圖上側所示的關閉狀態中,除了內部機構IM的部分以外,也能夠通過透過部101而從飲料製造裝置1的其中一側方看穿至另外一側方。在構成例2中,樞軸102係在透過部101的上部而被配置於後方,透過部101的打開方向為上方向,但也可以藉由將樞軸102配置於透過部101的下部而將透過部101的打開方向設為面前方向。另外,透過部101的開閉方向也可以是左右方向而不是上下方向。另外,也可以設置維持透過部101的打開狀態的機構,此種機構例如係亦可設於樞軸102處。也可以設置對透過部101的開閉進行檢測的感測器,並當檢測到透過部101的打開操作時,進行中止咖啡飲料的製造動作的控制。另外,也可以設置對透過部101的開閉進行限制的鎖定機構,並進行在咖啡飲料的製造動作中使鎖定機構動作而禁止透過部101的開放的控制。 <被外殼包圍的機構與可視覺辨認的機構> 構成例1、構成例2中所展示的被外殼100包圍的機構,也可以是豆處理裝置2以及萃取裝置3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如同構成例1一般地,罐體40的至少一部分位於外殼100的外側。取出口104可以位於外殼100的外側,也可以位於內側。也可構成為:從研磨機5A送出的研磨豆無法從外殼100的外部經由透過部101進行視覺辨認,從研磨機5B送出的研磨豆可以從外殼100的外部經由透過部101進行視覺辨認。 作為能夠經由透過部101來從外部視覺辨認的內部機構,能夠列舉出存積裝置4、粉碎裝置5、萃取裝置3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將於前後方向上相互鄰接的各機構作左右偏移配置,以便能夠從飲料製造裝置1的正面側經由透過部101來盡可能對更多的機構進行視覺辨認。 若是進一步說明粉碎裝置5,則係能夠列舉出分離裝置6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在分離裝置6之中,尤其是,若能夠經由透過部101來從外部對回收容器62B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進行視覺辨認,則也能夠從外殼100的外部來對回收容器62B內的雜質進行視覺辨認。也能夠從外殼100的外部經由透過部101來對回收容器62B內的雜質因送風單元60A的送風而飛舞的狀態進行視覺辨認。在圖28的構成例的情況下,也能夠從外殼100的外部經由透過部101來僅對較虛線L11更靠前方側的部分進行視覺辨認。 另外,若是進一步說明粉碎裝置5,則係亦可構成為能夠從外殼100的外部經由透過部101來對粗粒研磨機5A、細粒研磨機5B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進行視覺辨認。 若是進一步說明萃取裝置3,則係亦可構成為能夠從外殼100的外部經由透過部101對萃取容器9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進行視覺辨認。係亦可構成為能夠從外殼100的外部經由透過部101來對萃取容器9的反轉動作等之萃取容器9的姿態的變化、萃取容器9(容器主體90)的前後方向上的水平移動等動作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進行視覺辨認。可以構成為能夠從外殼100的外部經由透過部101來對萃取容器9內的第一栓構件(例如913)的開閉進行視覺辨認,亦可構成為無法視覺辨認。可以構成為能夠從外殼100的外部經由透過部101來對萃取容器9內的第二栓構件(例如903)的開閉進行視覺辨認,亦可構成為無法視覺辨認。可以構成為能夠從外殼100的外部經由透過部101來對萃取容器9內的蓋單元(例如91)的開閉進行視覺辨認,亦可構成為無法視覺辨認。 <第五實施方式> 對萃取容器9的其他構成例進行說明。圖59是本實施方式的萃取容器9的剖面圖,並展示出藉由把持構件821a而作了鎖定的狀態。圖60是使容器主體90與蓋單元91自動置中的導引功能的說明圖。 本實施方式的萃取容器9在鍔部911c與凸緣部90c分別設有導引部911e與導引部90g。此些導引部911e與導引部90g,在蓋單元91堵塞開口90a時,係由其中一方來導引另外一方而使容器主體90與蓋單元91自動置中。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導引部911e是遍及鍔部911c的全周地而形成的環狀的溝。該溝的剖面形狀為三角形,並向下(向容器主體90側)開口。導引部90g是遍及凸緣部90c的全周地而形成的環狀的肋部。該肋部從凸緣部90c而朝上(向蓋單元91側)突出,並與導引部911e的內表面的傾斜相對應地而傾斜。 圖60例示出蓋單元91從自開口90a分離的狀態起而堵塞開口90a的情況。在該圖的例子的情況下,展示出蓋單元91從容器主體90的中心線CLc而偏移微小量的狀態。此外,蓋單元91之中心係為軸913a的軸心。 當如圖60所示一般,蓋單元91從容器主體90的中心線CLc偏移時,在鍔部911c與凸緣部90c重疊時,導引部90g係與導引部911e的徑方向內側的傾斜面相互抵接,藉由該導引,至少其中一方會以使蓋單元91的中心與容器主體90的中心線CLc相合致的方式而在橫方向上作微小位移。藉由此,來使容器主體90與蓋單元91自動地置中。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係將導引部911e設為槽,並將導引部90g設為肋部,但是該些也可以是相反的關係。另外,導引部911e、導引部90g的形狀也能夠適宜選擇。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把持構件821a的剖面形狀與圖17的例子同樣地被設為矩形,成為剖面形狀的上邊的上側內表面US與成為剖面形狀的下邊的下側內表面LS彼此平行。在鎖定狀態下,上側內表面US與鍔部911c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接觸面)911c’接觸,下側內表面LS與鍔部911c的下表面的一部分(接觸面)90c’接觸。在鎖定狀態下,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上側內表面US、下側內表面LS、接觸面911c’、接觸面90c’彼此平行,並與中心線CLc正交。在對萃取容器9內加壓的情況下,在蓋單元91與容器主體90處,係於上下方向(更準確來說為中心線CLc方向)作用有使該些彼此分離的力。藉由上側內表面US、下側內表面LS、接觸面911c’、接觸面90c’彼此平行,係難以作為該分離的力的分力而作用有朝向將一對之把持構件821a沿左右打開的方向的分力,而能夠更可靠地維持鎖定狀態。 <其他實施方式> 上述的各實施方式能夠相互組合。另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雖專門以咖啡飲料為對象,但也能夠以日本茶、紅茶等之茶、湯等之各種飲料為對象。另外,作為萃取對象,例示了咖啡豆、咖啡的生豆、咖啡豆的研磨豆、烘焙咖啡豆、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未被烘焙的咖啡豆、未被烘焙的咖啡豆的研磨豆等、粉末的咖啡豆、即溶的咖啡、裝入膠囊中咖啡等,作為飲料,例示咖啡飲料等,作為飲料液而例示了咖啡液,但不僅限於這些。另外,作為萃取對象,只要是身為日本茶、紅茶、烏龍茶等茶葉、研磨後的茶葉、蔬菜、粉碎的蔬菜、水果、粉碎的水果、穀物、粉碎的穀物、香菇等蘑菇類、粉碎香菇等之蘑菇類而成的物質、對香菇等蘑菇類進行加熱後使其乾燥而成的物質、將對香菇等蘑菇類進行加熱後使其乾燥而成的物質粉碎而成的物質、鰹魚等魚類、粉碎鰹魚等魚類而成的物質、對鰹魚等魚進行加熱後使其乾燥而成的物質、將對鰹魚等魚進行加熱後使其乾燥而成的物質粉碎而成的物質、海帶等海藻類、粉碎海帶等海藻類而成的物質、對海帶等海藻類進行加熱後使其乾燥而成的物質、將對海帶等海藻類進行加熱後使其乾燥而成的物質粉碎而成的物質、對牛、豬、雞等的肉進行加熱後使其乾燥而成的物質、將對該肉等進行加熱後使其乾燥而成的物質粉碎而成的物質、對牛骨、豬骨、雞骨等肉進行加熱後使其乾燥而成的物質、將對該骨等進行加熱後使其乾燥而成的物質粉碎而成的物質等之萃取材料即可,作為飲料,只要是日本茶、紅茶、烏龍茶、蔬菜汁、水果汁、湯菜、湯汁、湯等之飲料即可,作為飲料液,只要是日本茶的萃取物、紅茶的萃取物、烏龍茶的萃取物、蔬菜的萃取物,水果的萃取物、蘑菇的萃取物、魚等的萃取物、肉的萃取物、骨頭的萃取物等之萃取物類即可。此外,在實施例中,雖存在有記載為水、自來水、淨水、熱水、清洗水之內容,但例如也可以將水置換為熱水、將熱水置換為水等而將任意的記載置換為其他記載,也可以將全部液體與水蒸氣、高溫水、冷卻水、冷水等作置換。例如對於像是將萃取對象(例如為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與熱水放入萃取容器9一般的記載,也可以置換為將萃取對象(例如為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與冷水(也可以僅是水)放入萃取容器9一般的記載,在該情況下,也可以視為冷泡咖啡等的萃取方法、飲料製造裝置。 <實施方式的總結> 上述實施方式至少公開了以下的裝置或者方法。 A1. 一種分離裝置(例如6),其是從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分離雜質的分離裝置,前述分離裝置的特徵在於, 前述分離裝置,係具備有: 形成單元(例如6B),係形成供前述研磨豆通過的分離室(例如SC);以及 吸引單元(例如6A),係在與前述研磨豆的通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與前述分離室連通,並吸引該分離室內的空氣, 前述形成單元係具備有: 前述研磨豆的投入口(例如65a、65a’),係與前述分離室連通;以及 前述研磨豆的排出口(例如66),係與前述分離室連通, 藉由前述吸引單元的吸引,從前述排出口朝向前述分離室吸引空氣。 A2.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排出口的開口面積(例如SC2)係較前述投入口的開口面積(例如SC1’)更大。 A3.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形成單元具備筒狀部(例如65), 前述筒狀部的一端開口部(例如65a)形成前述投入口, 前述筒狀部的另一端開口部(例如65b)面對前述分離室, 前述排出口的開口面積係較前述另一端開口部的開口面積更大。 A4.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筒狀部的內部空間具有其剖面積從前述其中一端開口部側朝向前述另外一端開口部側變小的形狀(例如圖6)。 A5.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筒狀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設置, 前述筒狀部的前述吸引單元側的下端的至少一部分比相反側的下端的至少一部分向下方突出(例如圖9、EX3)。 A6.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藉由前述吸引單元的吸引,從前述投入口朝向前述分離室吸引空氣。 A7.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筒狀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設置, 前述另外一端開口部收納在將前述排出口沿上下方向延長而成的區域內(例如圖8)。 A8.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其中一端開口部、前述另外一端開口部以及前述排出口均為圓形,並且配置在同一中心線(例如CL)上(例如圖8)。 A9.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形成單元係包含有: 管部(例如63),係沿與前述同一中心線交叉的方向延伸,並形成與前述吸引單元連通的連通路;以及 分離室形成部(例如64),係與前述管部連接,並形成前述分離室, 前述分離室形成部具有以前述同一中心線作為中心的圓環形狀(例如圖8)。 A10.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排出口的周圍壁,形成有使被從前述排出口而朝向前述分離室所吸引的空氣產生紊流的紊流促進部(例如67)。 A11.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紊流促進部包含複數之紊流促進要素(例如67a)。 A12.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複數之紊流促進要素沿前述排出口的周圍方向而反覆形成。 A13.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複數之紊流促進要素是複數之突起、複數之缺口或者複數之孔。 A14. 一種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筒狀部向前述分離室內突出, 前述筒狀部的前述其中一端開口部位於前述分離室外, 前述筒狀部的前述另外一端開口部位於前述分離室內。 A15. 一種粉碎裝置(例如5),其特徵在於, 前述粉碎裝置具備: 第一研磨機(例如5A),係對烘焙咖啡豆進行粗研磨; 上述分離裝置,係從自前述第一研磨機排出的研磨豆中分離雜質;以及 第二研磨機(例如5B),係對從前述分離裝置排出的研磨豆進行細研磨。 A16.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例如1),其特徵在於,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具備: 上述粉碎装置;以及 萃取裝置(例如3),係從自前述粉碎裝置排出的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 B1. 一種萃取方法,其是從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的萃取方法,前述萃取方法的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方法包含: 減壓步驟(例如S15),在該步驟中,將收容有前述研磨豆與液體的萃取容器內從第一氣壓切換為較前述第一氣壓更低的第二氣壓;以及 萃取步驟(例如S17),在該步驟中,從前述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 前述第一氣壓是使特定溫度下的前述液體不會沸騰的氣壓, 前述第二氣壓是使在前述第一氣壓下不會沸騰的前述液體沸騰的氣壓, 從前述第一氣壓朝向前述第二氣壓的切換,係藉由釋放前述萃取容器內的氣壓來進行。 B2. 一種萃取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萃取步驟中,一面從前述萃取容器排出該萃取容器內的液體,一面藉由透過式來萃取咖啡液。 B3. 一種萃取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萃取步驟中,在前述萃取容器內藉由浸漬式來萃取咖啡液。 B4. 一種萃取方法,其特徵在於, 前述液体是高温水, 前述特定溫度是前述液體在前述第一氣壓下的沸點以上的溫度, 前述第一氣壓是超過大氣壓的氣壓, 前述第二氣壓是大氣壓。 B5. 一種萃取方法,其特徵在於, 向前述萃取容器供給的液體是被加熱的液體,並且在不會使該液體沸騰的第三氣壓下將其向前述萃取容器進行壓送, 前述第三氣壓是較前述第一氣壓更低且較前述第二氣壓更高的氣壓。 B6. 一種萃取方法,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方法在前述減壓步驟之前,包含藉由被供給到前述萃取容器的液體來對前述研磨豆進行悶蒸的悶蒸步驟(例如S11), 在前述悶蒸步驟中,將前述萃取容器內的氣壓維持為前述第三氣壓。 B7. 一種萃取方法,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方法在前述減壓步驟之前,包含在前述萃取容器內藉由浸漬式來萃取咖啡的步驟(例如S14)。 B8. 一種萃取裝置(例如3),其是從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的萃取裝置,前述萃取裝置的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裝置係具備有: 萃取容器(例如9); 供給單元(例如7),係向前述萃取容器供給液體以及氣壓;以及 控制單元(例如11),係控制前述供給單元, 前述控制單元實行將收容有前述研磨豆與前述液體的前述萃取容器內從第一氣壓切換為較前述第一氣壓更低的第二氣壓的減壓控制(例如S15), 前述第一氣壓是不會使特定溫度下的前述液體沸騰的氣壓, 前述第二氣壓是使在前述第一氣壓下不會沸騰的前述液體沸騰的氣壓, 從前述第一氣壓朝向前述第二氣壓的切換,係藉由釋放前述萃取容器內的氣壓來進行。 C1. 一種萃取裝置(例如3),其是從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的萃取裝置,前述萃取裝置的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裝置係具備有: 萃取容器(例如9),係包含軀體部(例如90e)與具有開口(例如90a)的頸部(例如90b),並收容前述研磨豆與液體; 濾網(例如910),係其配置於前述頸部的前述開口,並限制前述研磨豆的漏出;以及 驅動單元(例如8B),係使前述萃取容器的姿態從前述頸部位於上側的第一姿態朝向前述頸部位於下側的第二姿態變化。 C2.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容器包含具有前述濾網的蓋單元(例如91), 在對於前述萃取容器投入前述研磨豆的情況(例如S2)下,前述蓋單元使前述開口開放, 當在前述萃取容器內萃取咖啡液的情況下,前述蓋單元覆蓋前述開口(例如S3)。 C3.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第一姿態下,前述研磨豆堆積於前述軀體部, 在前述第二姿態下,前述研磨豆堆積於前述頸部, 前述萃取容器形成為,在前述第二姿態下,與前述第一姿態相比而使前述研磨豆的堆積厚度變得更厚。 C4.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頸部的內部空間的剖面積係較前述軀體部更小。 C5.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容器具有位於前述軀體部與前述頸部之間的肩部(例如90d), 前述肩部的內部空間的剖面積隨著朝向前述頸部而逐漸變小。 C6.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頸部具有圓筒形狀。 C7.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至少在預先所制定的浸漬時間的期間內維持前述第一姿態(例如S14)。 C8.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至少在預先所制定的透過時間的期間內維持前述第二姿態(例如S17)。 C9. 一種萃取方法,其是從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的萃取方法,前述萃取方法的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方法包含: 浸漬步驟(例如S14),在該步驟中,在第一姿態的萃取容器內,將以第一態樣堆積於該萃取容器的前述研磨豆浸漬於液體中; 反轉步驟(例如S16),在該步驟中,使前述萃取容器的姿態從第一姿態向第二姿態反轉,使前述研磨豆以第二態樣堆積;以及 透過步驟(例如S17),在該步驟中,從前述第二姿態的前述萃取容器中送出前述液體, 前述第二態樣是前述研磨豆的堆積厚度較前述第一態樣而更厚的態樣, 在前述透過步驟中,使前述液體通過以前述第二態樣所堆積的前述研磨豆,並送出前述液體。 C10. 一種萃取方法,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容器包含粗的部分(例如90e)與細的部分(例如90b), 在前述第一姿態下,在前述粗的部分堆積前述研磨豆, 在前述第二姿態下,在前述細的部分堆積前述研磨豆。 D1.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例如1),其具備: 分離裝置(例如6),係從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分離雜質;以及 萃取裝置(例如3),係從利用前述分離裝置而分離出前述雜質後的前述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具備形成前述飲料製造裝置的外裝的外殼(例如100), 前述外殼包含第一透過部(例如101),經由該第一透過部,能夠從外部對前述分離裝置的至少一部分進行視覺辨認。 D2.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例如1),其是具備從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的萃取裝置(例如3)的飲料製造裝置,前述飲料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具備形成前述飲料製造裝置的外裝的外殼(例如100), 前述萃取裝置包含收容前述研磨豆與液體並萃取咖啡液的萃取容器(例如9)、以及在萃取咖啡液時移動該萃取容器的驅動單元(例如8B), 前述外殼包含第一透過部(例如101),經由該第一透過部,能夠從外部對前述萃取容器的至少一部分進行視覺辨認。 D3.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分離裝置包含對前述雜質進行收容的回收容器(例如60B), 前述回收容器包含第二透過部(例如62),經由該第二透過部,能夠從外部對收容的前述雜質進行視覺辨認, 經由前述第一透過部以及前述第二透過部,能夠從外部對收容於前述回收容器的前述雜質進行視覺辨認。 D4.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分離裝置包含對前述回收容器內的空氣進行排氣的送風單元(例如60A), 前述送風單元與前述回收容器構成將前述雜質集中於該回收容器的一部分的離心分離裝置。 D5.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回收容器可在前述分離裝置上自由裝卸。 D6.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具備: 第一研磨機(例如5A),係對烘焙咖啡豆進行粗研磨;以及 第二研磨機(例如5B),係對烘焙咖啡豆進行细研磨, 前述分離裝置從自前述第一研磨機排出的研磨豆中分離前述雜質, 前述第二研磨機對利用前述分離裝置而分離出前述雜質後的前述研磨豆進行細研磨, 在前述第二研磨機中,經由前述第一透過部,能夠對前述第二研磨機的至少一部分進行視覺辨認。 D7.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第一透過部構成為可自由開閉(例如圖56、圖58)。 D8.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第一透過部具有能夠至少從前述飲料製造裝置的前方以及側方來對該裝置的內部進行視覺辨認的形狀(例如圖58)。 D9.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第一透過部包含曲面(例如圖58)。 D10.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藉由前述驅動單元的驅動,在萃取咖啡液時使前述萃取容器的姿態發生變化, 經由前述第一透過部,能夠對前述萃取容器的姿態的變化進行視覺辨認。 E1.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例如1),其是製造以烘焙咖啡豆為原料的飲料的飲料製造裝置,前述飲料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具備: 豆容器(例如40),係收容有烘焙咖啡豆; 裝著部(例如44),係裝著前述豆容器; 第一接受部(例如442),係接受前述烘焙咖啡豆;以及 第二接受部(例如42c),係接受前述烘焙咖啡豆, 前述第一接受部從裝著於前述裝著部的前述豆容器中接受前述烘焙咖啡豆, 前述第二接受部是在與前述裝著部相異的部位形成的開口部。 E2.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具備將前述第一接受部所接受的特定量的烘焙咖啡豆向下游側自動送出的送出單元(例如41), 前述第二接受部所接受的烘焙咖啡豆能夠並不藉由前述送出單元來自動送出地而應用於飲料的製造。 E3.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還具備對烘焙咖啡豆進行研磨的研磨機(例如5A), 將由前述第一接受部或者前述第二接受部接受到的烘焙咖啡豆朝向前述研磨機供給。 E4.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從前述第二接受部起而至前述研磨機的烘焙咖啡豆的供給路線(例如RT2)的路線長度,係較從前述第一接受部起而至前述研磨機的烘焙咖啡豆的供給路線(例如RT1)更短。 E5.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還具備: 第一供給路線(例如RT1),係供前述第一接受部所接受的烘焙咖啡豆通過;以及 第二供給路線(例如RT2),係供前述第二接受部所接受的烘焙咖啡豆通過, 前述第二供給路線係於前述第一供給路線的中途而會合。 E6.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送出單元是螺桿輸送設備,且是通過螺桿軸(例如47)的旋轉量來進行特定量的前述烘焙咖啡豆的送出的單元。 E7.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經由前述開口部(例如42c),能夠對前述送出單元進行視覺辨認。 E8.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豆容器具備有對於前述第一接受部的烘焙咖啡豆之出口(例如405a)、以及對該出口進行開閉的蓋機構(例如408),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具備驅動機構(例如41a、444、445c),該驅動機構對前述蓋機構進行操作,在對於前述裝著部裝著前述豆容器之後,使前述出口從關閉狀態朝向打開狀態自動開放。 E9.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驅動機構能夠對前述蓋機構進行操作並使前述出口從打開狀態朝向關閉狀態自動關閉。 F1. 一種萃取裝置(例如3),其是從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的萃取裝置,前述萃取裝置的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裝置係具備有: 容器(例如90),係收容前述研磨豆與液體,並從前述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以及 驅動單元(例如8B),係使前述容器在向該容器供給前述研磨豆的研磨豆供給位置(例如圖9的虛線的豆投入位置)與向該容器供給液體的液體供給位置(例如圖9的實線的萃取位置)之間移動。 F2.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裝置具備形成前述萃取裝置的外裝的外殼(例如100), 前述外殼包含透過部(例如101),經由該透過部,能夠從外部對前述容器的移動進行視覺辨認。 F3.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驅動單元使前述容器在前述研磨豆供給位置與前述液體供給位置之間往返移動(例如圖9)。 F4.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驅動單元使前述容器沿水平方向平行移動(例如圖9)。 F5.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驅動單元包含對前述容器進行支承的支承構件(例如820)。 F6.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支承構件包含: 保持構件(例如820a),係保持前述容器;以及 軸構件(例如820b),係與前述保持構件連結,並沿前述容器的移動方向延伸, 在將前述容器的移動方向設為前述容器的正面-背面方向的情況下,前述保持構件遍及前述容器的左右的各側部以及底部地而被延伸設置(例如圖29、圖30), 前述軸構件在前述容器的前述各側部與前述保持構件連結, 前述軸構件沿前述移動方向移動。 F7.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於在前述研磨豆供給位置處向前述容器供給前述研磨豆之後,在前述液體供給位置處向前述容器供給液體。 F8.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於在前述液體供給位置處向前述容器供給預熱用的液體之後,在前述研磨豆供給位置處向前述容器供給前述研磨豆,之後,在前述液體供給位置處向前述容器供給液體。 F9.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將前述容器的移動方向設為前述容器的正面-背面方向的情況下,經由前述透過部,能夠對前述容器的正面進行視覺辨認,並且前述液體供給位置是位置於較前述研磨豆供給位置而更靠裡側的位置(例如圖9)。 F10.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裝置具備蓋單元(例如91),該蓋單元在前述液體供給位置處可自由裝卸地被裝著於前述容器的開口(例如90a), 前述蓋單元包含使前述容器內與外部連通的孔(例如911a), 於在前述液體供給位置處而在前述開口裝著有前述蓋單元的狀態下,經由前述孔向前述容器內供給液體。 F11.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於在前述液體供給位置處而前述蓋單元從前述開口分離的狀態下,前述容器向前述研磨豆供給位置移動,經由前述開口向前述容器內供給前述研磨豆。 F12.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驅動單元包含有:於在前述液體供給位置處而前述蓋單元位於上側的第一姿態、與前述蓋單元位於下側的第二姿態,此兩者之間反轉前述容器以及前述蓋單元的機構、以及對前述孔進行開閉的栓構件(例如913), 在前述第一姿態下向前述容器內供給液體, 在前述第二姿態下,前述栓構件使前述孔開放,經由該孔從前述容器送出咖啡飲料。 G1. 一種萃取裝置(例如3),其是從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的萃取裝置,前述萃取裝置的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裝置係具備有: 萃取容器(例如9),係收容前述研磨豆與液體,並從前述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以及 供給單元(例如7),係向前述萃取容器供給液體, 前述萃取容器包含: 第一孔(例如911a),係供前述萃取容器內的咖啡飲料送出;以及 第二孔(例如901a),係供前述萃取容器內的清掃所使用的液體送出。 G2.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裝置具備使前述萃取容器的姿態在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反轉的驅動單元(例如8B), 前述第一孔在前述第一姿態下位於前述萃取容器的下端部,在前述第二姿態下位於前述萃取容器的上端部, 前述第二孔在前述第一姿態下位於前述萃取容器的上端部,在前述第二姿態下位於前述萃取容器的下端部。 G3.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萃取容器處於前述第一姿態的狀態下,將前述萃取容器內的咖啡飲料經由前述第一孔送出,之後,藉由前述驅動單元來將前述萃取容器變化為前述第二姿態,藉由前述供給單元來將清掃用的液體經由前述第一孔而供給到前述萃取容器內。 G4.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裝置具備對前述萃取容器內的前述研磨豆從前述第一孔中漏出的情況進行限制的濾網(例如910)。 G5.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濾網是金屬濾網。 G6.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金屬濾網在前述第一姿態下位於前述萃取容器的前述下端部之側,在前述第二姿態下位於前述萃取容器的前述上端部之側。 G7.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容器包含對前述第一孔進行開閉的第一栓構件(例如913)、以及對前述第二孔進行開閉的第二栓構件(例如903)。 G8.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容器包含能夠對該萃取容器的內部進行視覺辨認的透過部(例如90)。 G9.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第二孔係較前述第一孔更大, 在從前述第一孔向前述萃取容器內供給前述清掃用的液體時,從前述第一孔送入空氣。 H1.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例如1),其是製造以烘焙咖啡豆為原料的飲料的飲料製造裝置,前述飲料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 前述飲料製造裝置係具備有: 豆容器(例如40),係收容有烘焙咖啡豆; 裝著部(例如44),係將前述豆容器可裝卸地作裝著;以及 搬運機構(例如41),係能夠對來自前述豆容器的前述烘焙咖啡豆進行搬運, 前述搬運機構被設為,在從前述裝著部卸下前述豆容器的情況下,前述搬運機構殘留於前述裝著部側。 H2.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豆容器包含: 第一口(例如筒部401的端部),係能夠供前述烘焙咖啡豆進行出入;以及 第二口(例如405a),係能夠供前述烘焙咖啡豆進行出入, 前述第一口是前述烘焙咖啡豆從前述豆容器朝向前述飲料製造裝置內移動時不會通過的口, 前述第二口是前述烘焙咖啡豆從前述豆容器朝向前述飲料製造裝置內移動時會通過的口。 H3.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豆容器包含對前述第二口進行開閉的開閉構件(例如408)。 H4.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豆容器包含: 筒部(例如401);以及 形成構件(例如405),係設於前述筒部的端部,並形成前述第二口, 前述開閉構件係可在前述筒部的中心軸周圍旋轉地而被安裝於前述形成構件。 H5.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裝著部設有驅動機構(例如41a、444、445c),該驅動機構對前述開閉構件進行操作而能夠使前述第二口開放。 H6.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驅動機構對前述開閉構件進行操作而能夠關閉前述第二口。 H7.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裝著部設有限制機構(例如408c),該限制機構在前述第二口被開放的情況下限制前述豆容器的卸下。 H8.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搬運機構對接受部(例如442)所接受的前述烘焙咖啡豆進行搬運, 前述接受部從裝著於前述裝著部的前述豆容器接受前述烘焙咖啡豆, 在藉由前述開閉構件而局部性關閉前述第二口的狀態下,驅動前述搬運機構(例如圖44),之後,藉由前述開閉構件將前述第二口全部關閉。 H9.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搬運機構對接受部(例如442)所接受的前述烘焙咖啡豆進行搬運, 前述接受部從裝著於前述裝著部的前述豆容器接受前述烘焙咖啡豆, 在前述裝著部設有對前述接受部進行開閉的閘門(例如443)。 H10. 一種飲料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豆容器具備限制機構(例如406a、408d、406a’、408d’),該限制機構對在前述豆容器並未裝著於前述裝著部的情況下而前述開閉構件使前述第二口開放的情況進行限制。 I1. 一種萃取裝置(例如3),其是從烘焙咖啡豆的研磨豆中萃取咖啡液的萃取裝置,前述萃取裝置的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裝置係具備有: 容器主體(例如90),係收容前述研磨豆與液體; 蓋(例如91),係堵塞前述容器主體的開口(例如90a);以及 鎖定機構(例如821),係在前述蓋堵塞前述開口的狀態下,將前述容器主體與前述蓋鎖定。 I2.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容器主體包含區劃出前述開口的周緣部(例如90c), 前述蓋包含與前述周緣部重疊的鍔部(例如911c), 前述鎖定機構包含嵌合部(例如821),該嵌合部係設為將彼此重疊的前述周緣部與前述鍔部夾入並與該些相嵌合。 I3.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嵌合部包含在嵌合狀態下與前述周緣部接觸的第一面(例如LS)和與前述鍔部接觸的第二面(例如US), 前述周緣部包含與前述第一面接觸的第三面(例如90c’), 前述鍔部包含與前述第二面接觸的第四面(例如911c’), 在嵌合狀態下,前述第一面至前述第四面彼此平行。 I4.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萃取裝置係具備有: 保持部(例如801),係保持前述蓋;以及 驅動機構(例如8A),係使前述保持部在前述蓋堵塞前述開口的第一位置與前述蓋從前述開口分離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I5.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鍔部與前述周緣部包含導引部(例如90g、911e),該導引部在前述鍔部與前述周緣部被重疊時,以使前述容器主體與前述蓋的位置相互合致的方式而彼此導引。 I6.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蓋具備對前述容器主體與前述蓋之間進行密封的密封構件(例如919a)。 I7.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鎖定機構正將前述容器主體與前述蓋鎖定的情況下,即便驅動前述驅動機構也無法使前述蓋移動到前述第二位置。 I8.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蓋包含: 孔(例如911a),係貫穿前述蓋;以及 栓構件(例如913),係對前述孔進行開閉, 在前述容器主體與前述蓋正藉由前述鎖定機構而被鎖定的狀態下,經由前述孔向前述容器主體內供給氣壓為較大氣壓更高的空氣。 I9.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栓構件能夠藉由朝向前述容器主體內所供給的空氣的氣壓而開放。 I10.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蓋包含: 孔(例如911a),係貫穿前述蓋;以及 栓構件(例如913),係對前述孔進行開閉, 在前述容器主體與前述蓋正藉由前述鎖定機構而被鎖定的狀態下,經由前述孔向前述容器主體內供給水。 I11. 一種萃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栓構件能夠藉由朝向前述容器主體內所供給的液體的液壓而開放。 本發明係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以及範圍,則能夠進行各種各樣的變更以及變形。因而,為了公開本發明的範圍而隨附有以下的申請專利範圍。
1‧‧‧飲料製造裝置1a‧‧‧外殼1b‧‧‧電源開關1c‧‧‧樞軸部2‧‧‧豆處理裝置3‧‧‧萃取裝置4‧‧‧存積裝置5‧‧‧粉碎裝置5A‧‧‧研磨機5B‧‧‧研磨機6‧‧‧分離裝置6A‧‧‧吸引單元6B‧‧‧形成單元7‧‧‧流體供給單元8‧‧‧驅動單元8A‧‧‧上部單元8B‧‧‧中部單元8C‧‧‧下部單元9‧‧‧萃取容器10‧‧‧切換單元10a‧‧‧切換閥10b‧‧‧馬達10c‧‧‧注水部11‧‧‧控制裝置11a‧‧‧處理部11b‧‧‧記憶部11c‧‧‧I/F部12‧‧‧操作單元13‧‧‧感測器組14‧‧‧致動器組40‧‧‧罐體40A‧‧‧罐體40B‧‧‧罐體40C‧‧‧罐體41‧‧‧輸送設備41a‧‧‧馬達42‧‧‧集合搬運路42a‧‧‧投入口42b‧‧‧排出口42c‧‧‧接受部42d‧‧‧蓋42d’‧‧‧金屬板42e‧‧‧樞軸42e’‧‧‧磁鐵42f‧‧‧管構件42g‧‧‧開口部42h‧‧‧分配機構43‧‧‧保持架單元44‧‧‧裝著部45a‧‧‧小齒輪45b‧‧‧齒輪46‧‧‧驅動軸47‧‧‧螺桿軸47a‧‧‧單向離合器50a‧‧‧投入口51a‧‧‧排出口52a‧‧‧馬達53a‧‧‧主體部54a‧‧‧旋轉軸55a‧‧‧齒輪56a‧‧‧抑制板57a‧‧‧固定刀58a‧‧‧旋轉刀50b‧‧‧投入口51b‧‧‧排出口52b‧‧‧馬達53‧‧‧主體部53b‧‧‧主體部53b’‧‧‧齒輪54b‧‧‧旋轉軸55b‧‧‧滑輪56b‧‧‧抑制板57b‧‧‧固定刀58b‧‧‧旋轉刀59b‧‧‧傳動帶60A‧‧‧送風單元60B‧‧‧回收容器61‧‧‧上部61a‧‧‧外周壁61b‧‧‧排氣筒61c‧‧‧連接部61d‧‧‧鰭62‧‧‧下部62A‧‧‧彎曲部62B‧‧‧回收部63‧‧‧管部63a‧‧‧連通路64‧‧‧分離室形成部65‧‧‧筒狀部65a‧‧‧開口部65b‧‧‧開口部66‧‧‧排出口67‧‧‧紊流促進部67a‧‧‧紊流促進要素67b‧‧‧倒角70‧‧‧壓縮機71‧‧‧逆止閥71a‧‧‧儲氣罐71b‧‧‧壓力感測器71c‧‧‧排水管72‧‧‧水槽72a‧‧‧加熱器72b‧‧‧溫度感測器72c‧‧‧水位感測器72d‧‧‧電磁閥72e‧‧‧調壓閥72f‧‧‧電磁閥72g‧‧‧壓力感測器72h‧‧‧電磁閥72i‧‧‧電磁閥72j‧‧‧逆止閥73a‧‧‧調壓閥73b‧‧‧電磁閥73c‧‧‧電磁閥73d‧‧‧壓力感測器73e‧‧‧溫度感測器73f‧‧‧電磁閥81A‧‧‧操作單元81B‧‧‧支撐單元81B’‧‧‧單元主體81C‧‧‧操作單元90‧‧‧容器主體90a‧‧‧開口90b‧‧‧頸部90c‧‧‧凸緣部90c’‧‧‧接觸面90d‧‧‧肩部90e‧‧‧軀體部90f‧‧‧底部90g‧‧‧導引部91‧‧‧蓋單元100‧‧‧外殼101‧‧‧透過部102‧‧‧樞軸103‧‧‧把手104‧‧‧取出口105‧‧‧開口部105a‧‧‧擋止器110‧‧‧主體111‧‧‧工作臺111a‧‧‧排水部112‧‧‧背板112a‧‧‧換氣部401‧‧‧筒部402‧‧‧蓋部403‧‧‧連接部404‧‧‧墊圈405‧‧‧出口形成部405a‧‧‧出口405b‧‧‧突起部405c‧‧‧檢測片405b’‧‧‧突起部405c’‧‧‧檢測片405d‧‧‧彈性變形部406‧‧‧固定構件406a‧‧‧爪部406a’‧‧‧可動構件407‧‧‧螺旋彈簧407’‧‧‧螺旋彈簧408‧‧‧出口開閉部408a‧‧‧開口部408b‧‧‧筒部408b’‧‧‧空間408c‧‧‧突起408d‧‧‧缺口408d’‧‧‧缺口409‧‧‧滑塊409a‧‧‧凸部441‧‧‧主體部441a‧‧‧槽441b‧‧‧感測器441c‧‧‧擋止器441d‧‧‧滾子441e‧‧‧肋部441f‧‧‧感測器442‧‧‧接受部443‧‧‧閘門部444‧‧‧旋轉構件444a‧‧‧槽444b‧‧‧檢測片445‧‧‧驅動軸445a‧‧‧傘齒輪445b‧‧‧傘齒輪445c‧‧‧單向離合器500‧‧‧搬運管501‧‧‧送出管800‧‧‧支持構件800a‧‧‧連通部800b‧‧‧收容部800c‧‧‧密封構件801‧‧‧保持構件801a‧‧‧連通部801b‧‧‧收容部801c‧‧‧密封構件801d‧‧‧卡合部801e‧‧‧密封構件802‧‧‧升降軸802a‧‧‧螺紋803‧‧‧探針803a‧‧‧螺紋804a‧‧‧馬達804b‧‧‧螺帽805a‧‧‧馬達805b‧‧‧螺帽810‧‧‧支持構件810a‧‧‧連通部810b‧‧‧收容部810c‧‧‧密封構件811‧‧‧保持構件811a‧‧‧連通部811b‧‧‧收容部811c‧‧‧密封構件811d‧‧‧卡合部811e‧‧‧密封構件812‧‧‧升降軸812a‧‧‧螺紋813‧‧‧探針813a‧‧‧螺紋814a‧‧‧馬達814b‧‧‧螺帽815a‧‧‧馬達815b‧‧‧螺帽820‧‧‧臂構件820a‧‧‧保持構件820b‧‧‧軸構件820c‧‧‧齒條821‧‧‧鎖定機構821a‧‧‧把持構件822‧‧‧馬達823‧‧‧馬達824‧‧‧馬達825‧‧‧軸900‧‧‧主體構件901‧‧‧底構件901a‧‧‧連通孔901b‧‧‧軸孔901c‧‧‧凸部902‧‧‧密封構件903‧‧‧栓構件903a‧‧‧軸904‧‧‧密封構件905‧‧‧螺旋彈簧906‧‧‧彈簧支架907‧‧‧E型扣環908‧‧‧密封構件910‧‧‧濾網910a‧‧‧保持構件911‧‧‧基座構件911a‧‧‧連通孔911b‧‧‧軸孔911c‧‧‧鍔部911c’‧‧‧接觸面911d‧‧‧凸部911e‧‧‧導引部913‧‧‧栓構件913a‧‧‧軸914‧‧‧密封構件915‧‧‧螺旋彈簧916‧‧‧彈簧支架917‧‧‧E型扣環918a‧‧‧密封構件918b‧‧‧環形彈簧919‧‧‧固定構件919a‧‧‧密封構件C‧‧‧杯CL‧‧‧中心線CLc‧‧‧中心線CT1‧‧‧凹部CT2‧‧‧凹部D‧‧‧雜質d1‧‧‧箭頭d2‧‧‧箭頭d3‧‧‧箭頭d4‧‧‧箭頭d5‧‧‧周圍方向F‧‧‧框架BP‧‧‧底部SP‧‧‧側部UP‧‧‧上部EP‧‧‧卡定部F1‧‧‧梁部F2‧‧‧梁部F3‧‧‧柱部GR‧‧‧槽L1‧‧‧配管L2‧‧‧配管L3‧‧‧配管NB‧‧‧把持部R‧‧‧區域R1‧‧‧區域R2‧‧‧區域RL‧‧‧滾子RT1‧‧‧供給路線RT2‧‧‧供給路線SC‧‧‧分離室SC1‧‧‧剖面積SC2‧‧‧剖面積SC’‧‧‧支承部SR‧‧‧豆餘量檢測感測器T‧‧‧廢棄槽ED1‧‧‧周壁的緣ED2‧‧‧周壁的緣LB‧‧‧左側的底部RB‧‧‧右側的底部IM‧‧‧內部機構US‧‧‧上側內表面LS‧‧‧下側內表面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飲料製造裝置的概要圖。
圖2是圖1的飲料製造裝置的控制裝置的區塊圖。
圖3是豆處理裝置的立體圖。
圖4是粉碎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5是分離裝置的部分截斷立體圖。
圖6是形成單元的縱剖面圖。
圖7是圖6的形成單元的立體圖以及部分擴大圖。
圖8是剖面積的比較說明圖。
圖9是其他例的說明圖。
圖10是驅動單元以及萃取容器的立體圖。
圖11是表示圖10的萃取容器的關閉狀態以及打開狀態
的圖。
圖12是圖10的萃取容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13是表示上部單元以及下部單元的一部分的結構的正面圖。
圖14是沿著圖13的I-I線的剖面圖。
圖15是表示單元的打開狀態的圖。
圖16是表示上下的栓構件的開閉方式的圖。
圖17是中部單元的示意圖。
圖18是表示中部單元的動作例的圖。
圖19是表示中部單元的動作例的圖。
圖20是表示圖2的控制裝置所實行的控制例的流程圖。
圖21是表示圖2的控制裝置所實行的控制例的流程圖。
圖22是表示圖2的控制裝置所實行的控制例的流程圖。
圖23是表示由萃取容器的姿態變化引起的熱水以及研磨豆的變化的圖。
圖24是表示中部單元的其他例的示意圖。
圖25是表示圖2的控制裝置所實行的控制例的流程圖。
圖26是表示圖2的控制裝置所實行的控制例的流程圖。
圖27是表示豆處理裝置2以及萃取裝置3的其他構成例的立體圖。 圖28是吸引單元的剖面圖。 圖29是水平移動機構的部分立體圖。 圖30是臂構件的部分立體圖。 圖31是罐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32是罐體的筒部的剖面圖。 圖33是罐體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 圖34是裝著狀態下的罐體周邊的垂直剖面圖。 圖35是裝著狀態下的其他例的罐體周邊的立體圖。 圖36是從上方觀察裝著狀態下的其他例的罐體周邊的圖。 圖37是從下方觀察裝著狀態下的其他例的罐體周邊的圖。 圖38是裝著狀態下的其他例的罐體周邊的垂直剖面圖。 圖39是其他例的罐體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 圖40是其他例的罐體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 圖41是其他例的罐體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 圖42是其他例的罐體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 圖43是其他例的罐體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 圖44是其他例的罐體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 圖45是其他例的罐體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 圖46是其他例的罐體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 圖47是其他例的罐體的構成零件的動作說明圖。 圖48是表示集合搬運路等的其他例的圖。 圖49是表示集合搬運路等的其他例的圖。 圖50是表示集合搬運路等的其他例的圖。 圖51是表示集合搬運路等的其他例的圖。 圖52是表示集合搬運路等的其他例的圖。 圖53是表示集合搬運路等的其他例的圖。 圖54是表示集合搬運路等的其他例的圖。 圖55是表示外殼的構成例的圖。 圖56是圖55的外殼的動作說明圖。 圖57是表示外殼的其他構成例的圖。 圖58是圖57的外殼的動作說明圖。 圖59是表示萃取容器的其他例的剖面圖。 圖60是圖59的例子的萃取容器的導引功能的說明圖。
Claims (6)
- 一種萃取方法,其是從萃取對象中萃取飲料液的萃取方法,其特徵為:前述萃取方法包含:減壓步驟,在該步驟中,將收容有前述萃取對象與液體的萃取容器從身為超過大氣壓的氣壓之第一氣壓而進行朝向大氣壓之減壓;以及萃取步驟,在該步驟中,從前述萃取對象中萃取飲料液,前述第一氣壓是使特定溫度下的前述液體不會沸騰的氣壓,不會在前述第一氣壓下而沸騰的前述液體,係在大氣壓下而沸騰,前述減壓,係藉由將前述萃取容器內的氣壓釋放為大氣之大氣釋放來進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萃取方法,其中,前述大氣釋放,係藉由將前述萃取容器的氣壓釋放為大氣的電磁閥之開啟來進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萃取方法,其中,前述大氣釋放,係並不使前述萃取容器之容積改變地來進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萃取方法,其中,於剛結束前述大氣釋放之後,前述萃取容器的前述液體之溫度,係較在大氣壓下的該液體之沸點而更高。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萃取方法,其中,係包含有在較前述減壓步驟而更之前而對於前述萃取對象所被收容的前述萃取容器注入液體的注入步驟,在前述注入步驟中的液體之溫度,係為較在大氣壓下之該液體的沸點而更高之溫度。
- 一種萃取裝置,其是從萃取對象中萃取飲料液的萃取裝置,其特徵為:前述萃取裝置具備:萃取容器;供給單元,係向前述萃取容器供給液體以及氣壓;以及控制單元,係控制前述供給單元,前述控制單元,係實行進行將收容有前述萃取對象與前述液體的前述萃取容器從第一氣壓而至較前述第一氣壓而更低的第二氣壓之減壓的減壓控制,前述第一氣壓是使特定溫度下的前述液體不會沸騰的氣壓, 前述第二氣壓是會使在前述第一氣壓下不沸騰的前述液體沸騰的氣壓,前述減壓,係藉由將前述萃取容器內的氣壓釋放為前述萃取裝置之周圍氛圍來進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WOPCT/JP2017/028618 | 2017-08-07 | ||
PCT/JP2017/028618 WO2019030805A1 (ja) | 2017-08-07 | 2017-08-07 | 抽出方法及び抽出装置 |
??PCT/JP2017/028618 | 2017-08-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29933A TW201929933A (zh) | 2019-08-01 |
TWI685369B true TWI685369B (zh) | 2020-02-21 |
Family
ID=64668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6273A TWI685369B (zh) | 2017-08-07 | 2018-07-30 | 萃取方法以及萃取裝置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95665B2 (zh) |
EP (1) | EP3536158B1 (zh) |
JP (1) | JP6439088B6 (zh) |
KR (1) | KR102091579B1 (zh) |
CN (1) | CN109640684B (zh) |
CA (1) | CA3075400C (zh) |
DK (1) | DK3536158T3 (zh) |
ES (1) | ES2948757T3 (zh) |
TW (1) | TWI685369B (zh) |
WO (1) | WO20190308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536157B8 (en) | 2017-08-07 | 2022-05-18 | Daito Giken, Inc. | Separation device, pulverization device, and beverage manufacturing device |
EP3687345B1 (en) * | 2017-09-27 | 2023-06-28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Automatic coffee maker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cold brewed beverage |
CN108209582A (zh) * | 2018-03-15 | 2018-06-29 | 威斯达电器(中山)制造有限公司 | 磨豆咖啡机 |
WO2020068981A1 (en) | 2018-09-25 | 2020-04-02 | Burrows Bruce D | Magnetically driven beverage brew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7156682B2 (ja) * | 2018-09-25 | 2022-10-19 | 株式会社大都技研 | 抽出方法および抽出装置 |
AU2020236961A1 (en) | 2019-03-08 | 2021-06-10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Vacuum food processing system |
EP3880048A1 (en) | 2019-03-08 | 2021-09-22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Vacuum food processing system |
CN213129232U (zh) | 2019-03-08 | 2021-05-07 | 沙克忍者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食物处理系统的储集器组件及食物处理系统 |
USD924007S1 (en) | 2019-06-06 | 2021-07-06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Strainer blender accessory |
USD925270S1 (en) | 2019-06-06 | 2021-07-20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Blender |
USD927256S1 (en) | 2019-06-06 | 2021-08-10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Blender |
USD940500S1 (en) | 2019-06-06 | 2022-01-11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Lid |
CN110427060A (zh) * | 2019-07-31 | 2019-11-08 | 翔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提取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
CN113440025B (zh) * | 2020-03-26 | 2022-10-04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养生饮制作方法 |
US12053000B1 (en) | 2020-10-31 | 2024-08-06 | Jot Labs, LLC | Beverage extract from collected fractions |
US11903517B2 (en) * | 2021-11-16 | 2024-02-20 | Daito Giken, Inc. | Coffee machine |
CN116546907B (zh) * | 2021-11-16 | 2024-04-30 | 株式会社大都技研 | 咖啡机 |
US11457765B1 (en) | 2022-05-10 | 2022-10-04 | Havana Savannah, Llc | Magnetically driven beverage brewing and cleaning system |
USD1023658S1 (en) | 2022-06-29 | 2024-04-23 | Havana Savannah, Llc | Coffee brewing system |
WO2024147840A1 (en) * | 2022-11-06 | 2024-07-11 | Minjoe Williams | Liquid and/or gas pressure vessel and method of us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80114B (en) * | 2003-11-22 | 2007-05-01 | Nestec Sa | Mobile or portable apparatus with pressurized gas supply for preparing beverages or similar products |
TW201336451A (zh) * | 2012-03-02 | 2013-09-16 | Ting-Han Huang | 壓力鍋及其預壓煮食方法 |
CN104161459A (zh) * | 2014-02-25 | 2014-11-26 | 周林斌 | 一种电热压力锅冲泡机及其冲泡饮料的方法 |
CN205514083U (zh) * | 2016-03-14 | 2016-08-31 | 深圳艾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压力器具的泄压安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68569A (en) * | 1975-12-02 | 1977-06-07 |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 Extracting method for coffee |
JPS61112295A (ja) * | 1984-11-06 | 1986-05-30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レギユラ−コ−ヒ−抽出装置 |
JPS61284220A (ja) * | 1985-06-10 | 1986-12-15 |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 飲料製造装置 |
JP2798818B2 (ja) * | 1991-05-31 | 1998-09-1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抽出装置 |
JP2976598B2 (ja) | 1991-07-24 | 1999-11-10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飲料抽出装置 |
JPH0991534A (ja) * | 1995-09-26 | 1997-04-04 | Fuji Electric Co Ltd | カップ式自動販売機の味覚制御装置 |
JPH09327387A (ja) * | 1996-06-11 | 1997-12-22 | Sanden Corp | コーヒー抽出装置 |
KR100309391B1 (ko) * | 1998-12-12 | 2002-07-31 | 주식회사 대륙전자 | 전기압력밥솥겸용조리기의안전밸브를겸한솔레노이드밸브장치 |
JP3155530B2 (ja) * | 1999-09-06 | 2001-04-09 | 金澤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
JP3155531B2 (ja) * | 1999-09-06 | 2001-04-09 | 金澤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
JP4045701B2 (ja) * | 1999-10-08 | 2008-02-13 | 富士電機リテイ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コーヒーマシン |
JP4797291B2 (ja) | 2001-07-13 | 2011-10-19 | 富士電機リテイ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飲料抽出装置 |
US7523695B2 (en) | 2003-12-12 | 2009-04-28 | Keurig, Incorporated | System for dispensing metered volumes of heated water to the brew chamber of a single serve beverage brewer |
CN100569156C (zh) * | 2003-12-12 | 2009-12-16 | 库里格股份有限公司 | 向单杯供应调饮料机的调饮料容器配送水量经计量的热水的系统 |
US20130243919A1 (en) * | 2007-02-16 | 2013-09-19 | James P. Shrader | Espresso Maker and Method |
JP2010284220A (ja) | 2009-06-09 | 2010-12-24 | Olympus Corp | 歯周病治療材 |
KR101587871B1 (ko) | 2009-06-26 | 2016-01-25 | (주)아모레퍼시픽 | 음양 추출장치 및 추출방법 |
US8607690B1 (en) * | 2010-06-03 | 2013-12-17 | Wholesale Manufacturer Representatives Inc. | Coffee brewing apparatus |
CN204909087U (zh) * | 2015-07-14 | 2015-12-30 | 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 | 一种咖啡机 |
JP2016214231A (ja) * | 2015-10-07 | 2016-12-22 | ザ コカ・コーラ カンパニーThe Coca‐Cola Company | ピラジン類を含む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
DE202018102514U1 (de) | 2017-12-22 | 2018-05-22 | Schott Ag | Glaskeramik mit reduziertem Lithium-Gehalt |
-
2017
- 2017-08-07 ES ES17849804T patent/ES2948757T3/es active Active
- 2017-08-07 WO PCT/JP2017/028618 patent/WO2019030805A1/ja unknown
- 2017-08-07 CA CA3075400A patent/CA3075400C/en active Active
- 2017-08-07 CN CN201780008813.7A patent/CN109640684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07 JP JP2018516589A patent/JP6439088B6/ja active Active
- 2017-08-07 KR KR1020187021831A patent/KR10209157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8-07 DK DK17849804.4T patent/DK3536158T3/da active
- 2017-08-07 EP EP17849804.4A patent/EP3536158B1/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19 US US15/924,643 patent/US1059566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7-30 TW TW107126273A patent/TWI68536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80114B (en) * | 2003-11-22 | 2007-05-01 | Nestec Sa | Mobile or portable apparatus with pressurized gas supply for preparing beverages or similar products |
TW201336451A (zh) * | 2012-03-02 | 2013-09-16 | Ting-Han Huang | 壓力鍋及其預壓煮食方法 |
TWI459918B (zh) * | 2012-03-02 | 2014-11-11 | ||
CN104161459A (zh) * | 2014-02-25 | 2014-11-26 | 周林斌 | 一种电热压力锅冲泡机及其冲泡饮料的方法 |
CN205514083U (zh) * | 2016-03-14 | 2016-08-31 | 深圳艾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压力器具的泄压安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39088B6 (ja) | 2019-01-30 |
EP3536158A1 (en) | 2019-09-11 |
KR20190083617A (ko) | 2019-07-12 |
DK3536158T3 (da) | 2023-06-06 |
CN109640684B (zh) | 2020-10-23 |
ES2948757T3 (es) | 2023-09-18 |
EP3536158A4 (en) | 2020-08-05 |
TW201929933A (zh) | 2019-08-01 |
EP3536158B1 (en) | 2023-05-17 |
US10595665B2 (en) | 2020-03-24 |
US20190038066A1 (en) | 2019-02-07 |
WO2019030805A1 (ja) | 2019-02-14 |
CA3075400C (en) | 2023-11-07 |
KR102091579B1 (ko) | 2020-03-20 |
CA3075400A1 (en) | 2019-02-14 |
CN109640684A (zh) | 2019-04-16 |
JP6439088B1 (ja) | 2018-12-19 |
JPWO2019030805A1 (ja) | 2019-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5369B (zh) | 萃取方法以及萃取裝置 | |
TWI675704B (zh) | 分離裝置、粉碎裝置及飲料製造裝置 | |
TWI688357B (zh) | 萃取裝置以及萃取方法 | |
JP2019030433A (ja) | 粉砕装置及び飲料製造装置 | |
JP6480525B2 (ja) | 飲料製造装置 | |
JP6993669B2 (ja) | 飲料製造装置 | |
JP6984892B2 (ja) | 抽出方法 | |
JP2019030428A (ja) | 抽出装置 | |
JP6653926B2 (ja) | 抽出装置及び抽出方法 | |
JP7048970B2 (ja) | グラインダユニット | |
JP6718179B2 (ja) | 飲料製造装置 | |
JP7187075B2 (ja) | 抽出装置 | |
JP2019030427A (ja) | 飲料製造装置 | |
JP6671659B2 (ja) | 飲料製造装置 | |
JP2019030429A (ja) | 抽出装置 | |
JP2019030436A (ja) | 飲料製造装置 | |
JP2019030434A (ja) | 抽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