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4333B - 傳送裝置、接收裝置及通信系統 - Google Patents

傳送裝置、接收裝置及通信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4333B
TWI684333B TW105107094A TW105107094A TWI684333B TW I684333 B TWI684333 B TW I684333B TW 105107094 A TW105107094 A TW 105107094A TW 105107094 A TW105107094 A TW 105107094A TW I684333 B TWI684333 B TW I6843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itial value
transmission
scrambler
unit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7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5725A (zh
Inventor
百代俊久
橫川峰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5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5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4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433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41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ing special codes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Abstract

本揭示之傳送裝置包含:複數個傳送部,其等各自具有使用基於初始值產生之隨機資料對傳送資料進行擾頻處理之擾頻器,並且傳送進行擾頻處理後之傳送資料。上述複數個傳送部中之第1傳送部之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與第2傳送部之第2擾頻器之初始值相互不同。

Description

傳送裝置、接收裝置及通信系統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傳送信號之傳送裝置、接收信號之接收裝置、及包含此種傳送裝置及接收裝置之通信系統。
伴隨近年之電子機器之高功能化及多功能化,而電子機器逐漸與其他電子機器交換更多資訊。例如,電子機器時常藉由有線通信與其他電子機器連接。於進行有線通信之通信系統中,有對傳送資料進行擾頻處理者(例如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23994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4-160966號公報
然而,於通信系統中,有產生高頻之電磁波雜訊,而引起電磁干擾(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電磁干擾)之疑慮。因此,期待降低引起此種電磁干擾之疑慮。
因此,較理想的是提供一種可降低引起電磁干擾之疑慮之傳送裝置、接收裝置、及通信系統。
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傳送裝置包含複數個傳送部。複數個傳送部之各者係包含使用基於初始值產生之隨機資料對傳送資料進行擾頻處理之擾頻器,並且傳送進行擾頻處理後之傳送資料者。複數個傳 送部中之第1傳送部之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與第2傳送部之第2擾頻器之初始值相互不同。
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接收裝置包含複數個接收部。複數個接收部之各者係包含使用基於第1初始值產生之隨機資料對接收資料進行解擾頻處理之解擾頻器者。複數個接收部中之第1接收部之第1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與第2接收部之第2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相互不同。
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包含傳送裝置、及接收裝置。傳送裝置包含複數個傳送部。複數個傳送部之各者係包含使用基於初始值產生之隨機資料對傳送資料進行擾頻處理之擾頻器並且傳送進行擾頻處理後之傳送資料者。接收裝置係包含對應於複數個傳送部之複數個接收部者。複數個傳送部中之第1傳送部之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與第2傳送部之第2擾頻器之初始值相互不同。
於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傳送裝置及通信系統中,於複數個傳送部之各者中,基於初始值產生隨機資料。然後,使用該隨機資料對傳送資料進行擾頻處理,且傳送進行擾頻處理後之傳送資料。該等複數個傳送部中之第1傳送部之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與第2傳送部之第2擾頻器之初始值相互不同。
於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接收裝置中,於複數個接收部之各者中,基於第1初始值產生隨機資料。然後,使用該隨機資料對接收資料進行解擾頻處理。該等接收部中之第1接收部之第1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與第2接收部之第2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相互不同。
根據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傳送裝置及通信系統,因設為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與第2擾頻器之初始值相互不同,故可降低引起電磁干擾之疑慮。
根據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接收裝置,因設為第1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與第2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相互不同,故可降低引起電磁干 擾之疑慮。
再者,此處所記載之效果未必為限定者,亦可為本揭示中所記載之任一效果。
1‧‧‧通訊系統
2‧‧‧通訊系統
10‧‧‧傳送裝置
11‧‧‧連接器
13‧‧‧訊框產生部
13A‧‧‧訊框產生部
14‧‧‧初始值暫存器
15‧‧‧CRC碼產生部
15A‧‧‧錯誤校正編碼部
18‧‧‧編碼部
20‧‧‧接收裝置
21‧‧‧連接器
24‧‧‧解碼部
25‧‧‧訊框同步部
25A‧‧‧訊框同步部
26‧‧‧CRC檢查部
26A‧‧‧錯誤校正解碼部
30‧‧‧擾頻器
30B‧‧‧擾頻器
31‧‧‧位移暫存器部
31B‧‧‧位移暫存器部
32‧‧‧互斥或電路
33‧‧‧設定暫存器
33B‧‧‧設定暫存器
34‧‧‧互斥或電路
35‧‧‧選擇器
40‧‧‧解擾頻器
41‧‧‧位移暫存器部
42‧‧‧互斥或電路
43‧‧‧設定暫存器
44‧‧‧互斥或電路
50‧‧‧傳送裝置
53‧‧‧訊框產生部
60‧‧‧接收裝置
65‧‧‧訊框同步部
67‧‧‧初始值暫存器
71~73‧‧‧互斥或電路
81~88‧‧‧互斥或電路
90‧‧‧傳遞纜線
91‧‧‧連接器
92‧‧‧連接器
100‧‧‧處理部
111~114‧‧‧傳送部
111A‧‧‧傳送部
121~124‧‧‧輸出部
201~204‧‧‧輸入部
211~214‧‧‧接收部
211A‧‧‧接收部
220‧‧‧處理部
511~514‧‧‧傳送部
611~614‧‧‧接收部
901~904‧‧‧纜線
Bcrc‧‧‧CRC碼
Becc‧‧‧錯誤校正碼
D0~D23‧‧‧資料
F‧‧‧訊框
H‧‧‧標頭
INF‧‧‧資料
INFS‧‧‧資料
INIT‧‧‧初始值
R0~R15‧‧‧暫存器
S13‧‧‧信號
S24‧‧‧信號
S25‧‧‧信號
S30‧‧‧信號
S31‧‧‧信號
S34‧‧‧信號
S41‧‧‧信號
S71‧‧‧信號
S101~S104‧‧‧信號
S111~S114‧‧‧信號
S201~S204‧‧‧信號
S211~S214‧‧‧信號
SYNC‧‧‧同步資訊
Tr1‧‧‧觸發信號
Tr2‧‧‧觸發信號
圖1係表示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傳送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係表示圖2所示之擾頻器之輸入信號之訊框之一構成例之說明圖。
圖4係表示圖2所示之擾頻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5係表示圖2所示之擾頻器之輸出信號之訊框之一構成例之說明圖。
圖6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接收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7係表示圖6所示之解擾頻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8(A)~(E)係表示一傳送部之擾頻器之一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9(A)~(E)係表示一接收部之解擾頻器之一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10(A)~(E)係表示其他傳送部之擾頻器之一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11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信系統之其他連接狀態之方塊圖。
圖12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傳送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3係表示圖12所示之擾頻器之輸入信號之訊框之一構成例之說明圖。
圖14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接收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5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傳送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6係表示圖15所示之擾頻器之輸入信號之訊框之一構成例之 說明圖。
圖17係表示圖15所示之擾頻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8係表示圖15所示之擾頻器之輸出信號之訊框之一構成例之說明圖。
圖19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接收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0係表示圖19所示之解擾頻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1(A)~(E)係表示一傳送部之擾頻器之一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22(A)~(E)係表示一接收部之解擾頻器之一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23係表示變化例之擾頻器之一構成例者。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說明係按以下之順序進行。
1.第1實施形態
2.第2實施形態
<1.第1實施形態>
[構成例]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通信系統1)之一構成例者。通信系統1係使用複數條(於該例中為4條)通信信道進行通信者。
通信系統1具備:傳遞纜線90、傳送裝置10、及接收裝置20。傳送裝置10、與接收裝置20係經由傳遞纜線90而連接。傳送裝置10經由傳遞纜線90對接收裝置20傳送資料信號,且接收裝置20經由傳遞纜線90接收自傳送裝置10傳送之資料信號。
傳遞纜線90具有纜線901~904、及連接器91、92。纜線901~904係自傳送裝置10對接收裝置20傳遞資料信號者。於通信系統1藉由電性信號交換資料信號之情形時,纜線901~904之各者可使用傳遞電性信號之電線構成。又,於通信系統1藉由光信號交換資料信號之情 形時,纜線901~904之各者可使用傳遞光信號之光纖構成。連接器91係設置於纜線901~904之一端者,且以與傳送裝置10之連接器11耦合之方式構成。連接器92係設置於纜線901~904之另一端者,且以與接收裝置20之連接器21耦合之方式構成。
傳送裝置10具有連接器11、處理部100、4個傳送部111~114、及4個輸出部121~124。
連接器11係以與傳遞纜線90之連接器91耦合之方式構成者。處理部100係藉由進行特定之處理產生資料INF,並將該資料INF作為信號S101~S104輸出者。
傳送部111係藉由基於信號S101進行擾頻處理及編碼處理,而產生信號S111者。同樣地,傳送部112係藉由基於信號S102進行擾頻處理及編碼處理而產生信號S112者,傳送部113係藉由基於信號S103進行擾頻處理及編碼處理而產生信號S113者,傳送部114係藉由基於信號S101進行擾頻處理及編碼處理而產生信號S114者。
圖2係表示傳送部111之一構成例者。再者,關於傳送部112~114亦相同。傳送部111具有初始值暫存器14、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檢查)碼產生部15、訊框產生部13、擾頻器30、及編碼部18。
初始值暫存器14係儲存初始值INIT之暫存器。初始值INIT係表示下述之擾頻器30之初始狀態之設定值。該初始值INIT係如下述般於傳送部111~114中設定為相互不同之值。初始值INIT例如可設定為對應於該傳送部之通信信道之信道序號(物理信道序號)。
CRC碼產生部15係基於初始值INIT產生用於進行循環冗餘檢查之CRC碼Bcrc者。而且,CRC碼產生部15將經產生之CRC碼Bcrc與初始值INIT一併供給至訊框產生部13。
訊框產生部13係基於信號S101(資料INF)、與自CRC碼產生部15 供給之初始值INIT及CRC碼Bcrc,而產生訊框F者。
圖3係表示訊框F之一構成例者。訊框F具有標頭H、及資料INF。標頭H具有同步資訊SYNC、初始值INIT、及CRC碼Bcrc。同步資訊SYNC、初始值INIT、及CRC碼Bcrc係於標頭H中依序配置。同步資訊SYNC係配置於訊框F之前端者,且係用於識別一連串之串流之訊框F之分界者。
訊框產生部13基於信號S101、初始值INIT、及CRC碼Bcrc,而產生此種訊框F。而且,訊框產生部13將該訊框F使用信號S13供給至擾頻器30。又,訊框產生部13亦具有如下述般將對應於標頭H與資料INF之分界之時序使用觸發信號Tr1通知給擾頻器30之功能。
擾頻器30係藉由對信號S13進行擾頻處理,而產生信號S30者。
圖4係表示擾頻器30之一構成例者。於該圖4中,除擾頻器30以外,亦描繪有初始值暫存器14、CRC碼產生部15、及訊框產生部13。擾頻器30具有位移暫存器部31、設定暫存器33、互斥或電路34、及選擇器35。
位移暫存器部31係使用所謂LFSR(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線性反饋位移暫存器)而構成者,於該例中,具有4個暫存器R0~R3、及互斥或電路32。對暫存器R0之輸入端子供給信號S31,且將輸出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1之輸入端子。將暫存器R1之輸入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0之輸出端子,且將輸出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2之輸入端子。將暫存器R2之輸入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1之輸出端子,且將輸出端子連接於互斥或電路32之第2輸入端子。對互斥或電路32之第1輸入端子供給信號S31,且將第2輸入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2之輸出端子,並將輸出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3之輸入端子。將暫存器R3之輸入端子連接於互斥或電路32之輸出端子,且自輸出端子輸出信號S31。又,暫存器R0~R3之初始值係藉由設定暫存器33設定。
藉由該構成,位移暫存器部31藉由以X4+X3+1表示之生成多項式產生隨機圖案,並將該隨機圖案作為信號S31輸出。再者,位移暫存器部31之構成並非限定於該構成者,可應用可實現其他生成多項式之各種構成。
設定暫存器33係儲存自初始值暫存器14供給之初始值INIT,並且於對應於觸發信號Tr1之時序,將暫存器R0~R3之暫存器值設定為初始值INIT者。
互斥或電路34係藉由求出自訊框產生部13供給之信號S13、與自位移暫存器部31供給之信號S31之互斥或,而產生信號S34者。
選擇器35係於信號S13表示標頭H之情形時選擇信號S13,於信號S13表示資料INF之情形時選擇信號S34,並將經選擇之信號作為信號S30輸出者。
圖5係表示信號S30所包含之訊框F者。該訊框F具有標頭H、及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如此,擾頻器30不對標頭H進行擾頻處理,而對資料INF進行擾頻處理。
編碼部18係如圖2所示般藉由對信號S30進行編碼處理,而產生信號S111者。編碼處理例如可使用所謂8B/10B轉換。
輸出部121係如圖1所示般,基於信號S111產生資料信號,並將該資料信號經由纜線901對接收裝置20傳送者。同樣地,輸出部122係基於信號S112產生資料信號,並將該資料信號經由纜線902對接收裝置20傳送者,輸出部123係基於信號S113產生資料信號,並將該資料信號經由纜線903對接收裝置20傳送者,輸出部124係基於信號S114產生資料信號,並將該資料信號經由纜線904對接收裝置20傳送者。於通信系統1藉由電性信號交換資料信號之情形時,輸出部121~124之各者可使用傳送電性信號之驅動器電路等構成。又,於通信系統1藉由光信號交換資料信號之情形時,輸出部121~124之各者可使用雷射二 極體等構成。
接收裝置20具有連接器21、4個輸入部201~204、4個接收部211~214、及處理部220。
連接器21係以與傳遞纜線90之連接器92耦合之方式構成者。
輸入部201係藉由經由纜線901接收自傳送裝置10供給之資料信號而產生信號S201者。同樣地,輸入部202係藉由經由纜線902接收自傳送裝置10供給之資料信號而產生信號S202者,輸入部203係藉由經由纜線903接收自傳送裝置10供給之資料信號而產生信號S203者,輸入部204係藉由經由纜線904接收自傳送裝置10供給之資料信號而產生信號S204者。於通信系統1藉由電性信號交換資料信號之情形時,輸入部201~204之各者可使用接收電性信號之接收器電路等構成。又,於通信系統1藉由光信號交換資料信號之情形時,輸入部201~204之各者可使用光電二極體等構成。
接收部211係藉由基於信號S201進行解碼處理及解擾頻處理而產生信號S211者。同樣地,接收部212係藉由基於信號S202進行解碼處理及解擾頻處理而產生信號S212者,接收部213係藉由基於信號S203進行解碼處理及解擾頻處理而產生信號S213者,接收部214係藉由基於信號S204進行解碼處理及解擾頻處理而產生信號S214者。
圖6係表示接收部211之一構成例者。再者,關於接收部212~214亦相同。接收部211具有解碼部24、訊框同步部25、CRC檢查部26、及解擾頻器40。
解碼部24係藉由對信號S201進行對應於傳送裝置10之編碼部18之編碼處理之解碼處理,而產生信號S24者。
訊框同步部25係基於信號S24進行同步處理者。具體而言,訊框同步部25藉由於信號S24中檢測同步資訊SYNC,而掌握訊框F之開始時序。然後,訊框同步部25自訊框F分離出標頭H,並將該標頭H所包 含之初始值INIT及CRC碼Bcrc供給至CRC檢查部26。而且,訊框同步部25如下述般將對應於標頭H與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之分界之時序,使用觸發信號Tr2通知給解擾頻器40。然後,訊框同步部25將訊框F所包含之、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作為信號S25輸出。
CRC檢查部26基於初始值INIT及CRC碼Bcrc,檢查初始值INIT是否有錯誤。而且,CRC檢查部26於初始值INIT無錯誤之情形時,將該初始值INIT供給至解擾頻器40。又,CRC檢查部26於初始值INIT有錯誤之情形時,不對解擾頻器40供給該初始值INIT。
解擾頻器40係藉由對信號S25進行解擾頻處理而產生信號S211者。
圖7係表示解擾頻器40之一構成例者。於該圖7中,除解擾頻器40以外,亦描繪有訊框同步部25、及CRC檢查部26。解擾頻器40具有位移暫存器部41、設定暫存器43、及互斥或電路44。
位移暫存器部41係具有與擾頻器30之位移暫存器部31(圖4)相同之構成者,具有暫存器R10~R13、及互斥或電路42。藉由該構成,位移暫存器部41與位移暫存器部31同樣地,藉由以X4+X3+1表示之生成多項式產生隨機圖案,並將該隨機圖案作為信號S41輸出。
設定暫存器43係儲存自CRC檢查部26供給之初始值INIT,並且於對應於觸發信號Tr2之時序,將暫存器R10~R13之暫存器值設定為初始值INIT。此時,設定暫存器43於未自CRC檢查部26供給初始值INIT之情形時,使用之前最後供給之初始值INIT,設定暫存器R10~R13之暫存器值。即,設定暫存器33使用CRC檢查部26判斷為無錯誤之初始值INIT,設定暫存器R10~R13之暫存器值。
互斥或電路44係藉由求出自訊框同步部25供給之信號S25、與自位移暫存器部41供給之信號S41之互斥或,而產生信號S211者。
處理部220係如圖1所示般,接收信號S211~S214(資料INF),並 基於該接收之資料INF進行特定之處理者。
此處,初始值INIT對應於本揭示之「初始值」之一具體例。CRC碼Bcrc對應於本揭示之「檢查碼」之一具體例。CRC檢查部26對應於本揭示之「檢查部」之一具體例。
[動作及作用]
接著,對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之動作及作用進行說明。
(整體動作概要)
首先,參照圖1、2、6說明通信系統1之整體動作概要。於傳送裝置10中,處理部100(圖1)藉由進行特定之處理而產生資料INF,並將該資料INF作為信號S101~S104輸出。於傳送部111中,訊框產生部13(圖2)基於信號S101(資料INF)、初始值INIT、及CRC碼B而產生訊框F,並將該訊框F作為信號S13輸出。擾頻器30藉由對信號S13進行擾頻處理而產生信號S30。編碼部18藉由對信號S30進行編碼處理,而產生信號S111。輸出部121(圖1)基於信號S111而產生資料信號,並將該資料信號經由纜線901對接收裝置20傳送。關於傳送部112~114及輸出部122~124亦相同。
於接收裝置20中,輸入部201(圖1)藉由經由纜線901接收自輸出部121供給之資料信號,而產生信號S201。於接收部211中,解碼部24(圖6)藉由對信號S201進行解碼處理而產生信號S24。訊框同步部25基於信號S24進行同步處理,並將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作為信號S25輸出。解擾頻器40藉由對信號S25進行解擾頻處理而產生信號S211。關於輸入部202~204及接收部212~214亦相同。處理部220(圖1)接收信號S211~S214(資料INF),並基於該接收之資料INF進行特定之處理。
(詳細動作)
於通信系統1中,傳送部111~114之擾頻器30進行擾頻處理,接 收部211~214之解擾頻器40進行解擾頻處理。其次,對擾頻器30及解擾頻器40之動作進行詳細說明。
圖8係表示傳送部111之一動作例者,(A)表示對擾頻器30之輸入信號S13,(B)表示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C)表示位移暫存器部31之輸出信號S31,(D)表示互斥或電路34之輸出信號S34,(E)表示擾頻器30之輸出信號S30。此處,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圖8(B))係將暫存器R3設為MSB(Most Significant Bit:最高有效位元)、將暫存器R0設為LSB(Least Significant Bit:最低有效位元)時之值。又,圖8(B)~(D)之“X”係表示信號處於任何狀態均可者。
CRC碼產生部15基於初始值INIT產生用於進行循環冗餘檢查之CRC碼Bcrc。而且,CRC碼產生部15將產生之CRC碼Bcrc與初始值INIT一併供給至訊框產生部13。於該例中,初始值INIT為“1”。
訊框產生部13使用同步資訊SYNC、CRC碼Bcrc、及初始值INIT產生標頭H,且藉由對資料INF(“D0”、“D1”、“D2”、“D3”、“D4”、…)附加標頭H而產生訊框F,並將該訊框F作為信號S13輸出(圖8(A))。又,訊框產生部13將對應於標頭H與資料INF之分界之時序使用觸發信號Tr1通知給擾頻器30。
擾頻器30之設定暫存器33基於觸發信號Tr1,於對應於標頭H與資料INF之分界之時序,將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設定為初始值INIT(於該例中為“1”)(圖8(B))。此後,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於該例中如“1”、“2”、“4”、“8”、“9”、…般變化。對應於此,位移暫存器部31之輸出信號S31如“0”、“0”、“0”、“1”、“1”、…般變化(圖8(C))。
然後,互斥或電路34藉由求出該信號S31(圖8(C))、與信號S13(圖8(A))之互斥或,而產生信號S34(圖8(D))。信號S34包含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E0”、“E1”、“E2”、“E3”、 “E4”、…)。此處,“E0”表示“D0”與“0”之互斥或,“E1”表示“D1”與“0”之互斥或,“E2”表示“D2”與“0”之互斥或,“E3”表示“D3”與“1”之互斥或,“E4”表示“D4”與“0”之互斥或。
選擇器35於信號S13表示標頭H之情形時選擇信號S13(圖8(A)),於信號S13表示資料INFS之情形時選擇信號S34(圖8(D))。因此,選擇器35產生直接包含信號S13之標頭H、並且包含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E0”、“E1”、“E2”、“E3”、“E4”、…)之信號S30(圖8(E))。
如此一來,擾頻器30進行擾頻處理。將如此擾頻處理後之訊框F自傳送裝置10傳遞至接收裝置20。
圖9係表示接收部211之一動作例者,(A)表示對訊框同步部25之輸入信號S24,(B)表示訊框同步部25之輸出信號S25,(C)表示位移暫存器部41之暫存器值,(D)表示位移暫存器部41之輸出信號S41,(E)表示解擾頻器40之輸出信號S211。
於該例中,解碼部24使用信號S24對訊框同步部25供給標頭H及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圖9(A))。
訊框同步部25將該標頭H所包含之初始值INIT及CRC碼Bcrc供給至CRC檢查部26。又,訊框同步部25將對應於標頭H與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之分界之時序使用觸發信號Tr2通知給解擾頻器40。又,訊框同步部25將訊框F所包含之、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作為信號S25輸出(圖9(B))。
CRC檢查部26基於初始值INIT及CRC碼Bcrc,檢查初始值INIT是否有錯誤。而且,CRC檢查部26於初始值INIT無錯誤之情形時,將該初始值INIT供給至解擾頻器40。
解擾頻器40之設定暫存器43基於觸發信號Tr2,於對應於標頭H 與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之分界之時序,將位移暫存器部41之暫存器值設定為初始值INIT(於該例中為“1”)(圖9(C))。此後,位移暫存器部41之暫存器值於該例中如“1”、“2”、“4”、“8”、“9”、…般變化。即,由於位移暫存器部41之構成與擾頻器30之位移暫存器部31之構成相同,故位移暫存器部41之暫存器值(圖9(C))與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圖8(B))同樣地變化。對應於此,位移暫存器部41之輸出信號S41如“0”、“0”、“0”、“1”、“1”、…般變化(圖9(D))。
然後,互斥或電路44藉由求出該信號S41(圖9(D))、與信號S25(圖9(B))之互斥或,而產生信號S211(圖9(E))。具體而言,互斥或電路44例如藉由求出“E0”與“0”之互斥或而產生“D0”,藉由求出“E1”與“0”之互斥或而產生“D1”,藉由求出“E2”與“0”之互斥或而產生“D2”,藉由求出“E3”與“1”之互斥或而產生“D3”,藉由求出“E4”與“1”之互斥或而產生“D4”。即,於信號S211中,顯現與傳送裝置10之處理部100產生之資料INF(圖8(A))相同之資料INF。
如此一來,解擾頻器40進行解擾頻處理。
如此,於通信系統1中,傳送部111~114之擾頻器30進行擾頻處理,接收部211~214之解擾頻器40進行解擾頻處理。此時,各傳送部111~114之擾頻器30使用相互不同之初始值INIT進行擾頻處理。於以下,作為一例,對傳送部112之擾頻器30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10係表示傳送部112之一動作例者,(A)表示對擾頻器30之輸入信號S13,(B)表示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C)表示位移暫存器部31之輸出信號S31,(D)表示互斥或電路34之輸出信號S34,(E)表示擾頻器30之輸出信號S30。
CRC碼產生部15基於初始值INIT產生用於進行循環冗餘檢查之 CRC碼Bcrc。而且,CRC碼產生部15將經產生之CRC碼Bcrc與初始值INIT一併供給至訊框產生部13。於該例中,初始值INIT為“2”。即,於傳送部112中,將初始值INIT設為與傳送部111(圖8)之初始值INIT(“1”)不同之值。
訊框產生部13使用同步資訊SYNC、CRC碼Bcrc、及初始值INIT產生標頭H,且藉由對資料INF附加標頭H而產生訊框F,並將該訊框F作為信號S13輸出(圖10(A))。又,訊框產生部13將對應於標頭H與資料INF之分界之時序使用觸發信號Tr1通知給擾頻器30。
擾頻器30之設定暫存器33基於觸發信號Tr1,於對應於標頭H與資料INF之分界之時序,將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設定為初始值INIT(於該例中為“2”)(圖10(B))。此後,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於該例中如“2”、“4”、“8”、“9”、“B”、…般變化。對應於此,位移暫存器部31之輸出信號S31如“0”、“0”、“1”、“1”、“1”、…般變化(圖10(C))。
此後之動作與傳送部111之情形(圖8)相同。
如此,於通信系統1中,因各傳送部111~114之擾頻器30使用相互不同之初始值INIT進行擾頻處理,故可降低引起電磁干擾之疑慮。即,首先,於若干應用程式中,可能有處理部100對各傳送部111~114供給相同之資料INF之情形。具體而言,例如於使用4條傳遞纜線90傳送視訊信號之情形時,於例如傳送被塗成一種顏色(例如白色)之圖像時,可對各傳送部111~114供給相同之資料INF。又,例如,於消隱期間,可對各傳送部111~114供給相同之填充材料信號。於各傳送部111~114之擾頻器30之初始值INIT相互相等之情形時,若如此般對各傳送部111~114供給相同之資料INF,則傳送部111~114之輸出信號S111~S114之資料圖案變成相互相同。因此,由於自傳送部111~114產生之電磁波雜訊之相位相互一致,故有引起電磁干擾之疑 慮。另一方面,於通信系統1中,由於將各傳送部111~114之擾頻器30之初始值INIT設為相互不同,即使於對各傳送部111~114供給相同之資料INF之情形時,亦可降低輸出信號S111~S114之資料圖案變成相互相同之疑慮。其結果,於通信系統1中,可抑制自傳送部111~114產生之電磁波雜訊,從而可降低引起電磁波干擾之疑慮。尤其是,於通信系統1中,由於藉由將物理信道序號設定為初始值INIT,而將初始值INIT更確實地設定為不同之值,故可降低引起電磁干擾之疑慮。
又,於通信系統1中,由於因設為各傳送部111~114傳送初始值INIT,而各接收部211~214可取得對應之傳送部111~114之擾頻器30使用之初始值INIT,故可進行對應於對應之傳送部111~114之擾頻處理之解擾頻處理。尤其是,即使於如以下所示般,將傳遞纜線90之連接器91以可與傳送裝置10之連接器11可逆地耦合之方式構成,並且將傳遞纜線90之連接器92以可與接收裝置20之連接器21可逆地耦合之方式構成之情形時,各接收部211~214亦可進行適當之解擾頻處理。
圖11係表示將傳遞纜線90以可與傳送裝置10及接收裝置20可逆地連接之方式構成情形之、其他連接狀態之一例者。於該構成中,如圖1、11所示般,可實現各種連接狀態。即使於如此之情形時,由於各接收部211~214亦可取得對應之傳送部111~114之擾頻器30使用之初始值INIT,故可進行對應於其連接狀態之適當之解擾頻處理。進而,於如此構成之通信系統1中,由於使用者可無需認識連接器之方向而連接傳送裝置10與接收裝置20,故可提高使用者之便利性。
又,於通信系統1中,因各傳送部111~114除初始值INIT之外,亦傳送CRC碼Bcrc,故即使在於傳遞初始值INIT時於初始值INIT產生錯誤之情形時,各接收部211~214亦可掌握有錯誤產生之情況。即,例如,於各傳送部111~114不傳送CRC碼Bcrc之情形時,即使於通信 系統1中於傳遞初始值INIT時於初始值INIT產生錯誤,各接收部211~214亦無法掌握於初始值INIT有錯誤產生之情況。此情況尤其是於將任意之值而非物理信道信號設定為初始值INIT之情形時較明顯。因此,由於解擾頻器40係基於產生錯誤之初始值INIT而進行動作,故有無法正確進行解擾頻處理之疑慮。另一方面,於通信系統1中,因各傳送部111~114亦傳送CRC碼Bcrc,故即使在傳遞初始值INIT時於初始值INIT產生錯誤之情形時,各接收部211~214亦可掌握有錯誤產生之情況。藉此,各接收部211~214可不使用該產生錯誤之初始值INIT。
又,於通信系統1中,CRC檢查部26於初始值INIT有錯誤之情形時,不對解擾頻器40供給該初始值INIT。而且,設定暫存器43於未自CRC檢查部26供給初始值INIT之情形時,使用之前最後被供給之初始值INIT,設定暫存器R10~R13之暫存器值。藉此,於通信系統1中,各接收部211~214可無需停止解擾頻處理,而繼續進行解擾頻處理。
[效果]
於如以上之本實施形態中,因各傳送部之擾頻器使用相互不同之初始值進行擾頻處理,故可降低引起電磁干擾之疑慮。
於本實施形態中,因設為各傳送部傳送初始值,故各接收部可進行與對應之傳送部之擾頻處理相應之解擾頻處理。尤其是,即使於將傳遞纜線以可與傳送裝置及接收裝置可逆地連接之方式構成之情形時,各接收部亦可進行對應於其連接狀態之適當之解擾頻處理。
於本實施形態中,因各傳送部除初始值之外亦傳送CRC碼,故即使在於傳遞初始值時於初始值產生錯誤之情形時,各接收部亦可掌握有錯誤產生之情況,故可不使用該產生錯誤之初始值。
於本實施形態中,CRC檢查部於初始值有錯誤之情形時,不對解擾頻器供給該初始值,而設定暫存器於未自CRC檢查部供給初始值之 情形時,使用之前最後供給之初始值,設定暫存器之暫存器值。藉此,各接收部可無需停止解擾頻處理,而繼續進行解擾頻處理。
[變化例1-1]
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傳送裝置10雖傳送CRC碼Bcrc,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取代其,傳送例如錯誤校正碼Becc。於以下,對本變化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12係表示本變化例之傳送部111A之一構成例者。傳送部111A具有錯誤校正編碼部15A、及訊框產生部13A。即,傳送部111A係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傳送部111(圖2)中,將CRC碼產生部15置換為錯誤校正編碼部15A,且將訊框產生部13置換為訊框產生部13A者。錯誤校正編碼部15A係基於初始值INIT產生錯誤校正碼Becc者。作為錯誤校正碼Becc,使用例如李德所羅門碼。而且,錯誤校正編碼部15A將經產生之錯誤校正碼Becc與初始值INIT一併供給至訊框產生部13A。訊框產生部13係基於信號S101(資料INF)、與自錯誤校正編碼部15A供給之初始值INIT及錯誤校正碼Becc,而產生訊框F者。
圖13係表示變化例之訊框F之一構成例者。訊框F具有標頭H、及資料INF。標頭H具有同步資訊SYNC、初始值INIT、及錯誤校正碼Becc。
圖14係表示本變化例之接收部211A之一構成例者。接收部211A具有訊框同步部25A、及錯誤校正解碼部26A。訊框同步部25A係與上述實施形態之訊框同步部25同樣,基於信號S24進行同步處理者。此時,訊框同步部25A自訊框F分離標頭H,並將該標頭H所包含之初始值INIT及錯誤校正碼Becc供給至錯誤校正解碼部26A。錯誤校正解碼部26A係基於初始值INIT及錯誤校正碼Becc,檢查初始值INIT是否有錯誤,且於初始值INIT有錯誤之情形時校正初始值INIT者。
此處,錯誤校正碼Becc對應於本揭示之「錯誤校正碼」之一具 體例。錯誤校正解碼部26A對應於本揭示之「校正部」之一具體例。
藉由此種構成,即使在於傳送初始值INIT時於初始值INIT產生錯誤之情形時,亦可將初始值INIT校正成正確之值。
[變化例1-2]
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傳送裝置10雖傳送初始值INIT及CRC碼Bcrc,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取代其,例如傳送初始值INIT,不傳送CRC碼Bcrc。於該情形時,接收裝置較理想的是基於自複數個訊框F取得之複數個初始值INIT,例如藉由多數決定,求出初始值INIT。又,亦可將物理信道序號設定為初始值INIT。如此,藉由設定為具有規律性之初始值INIT,而即使無CRC碼Bcrc,亦可容易地驗證接收之初始值INIT是否正確。
<2.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2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係使用不傳送CRC碼之傳送裝置者。再者,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1實質上相同之構成部分標註相同符號,並適當省略說明。
如圖1所示,通信系統2具備傳送裝置50、及接收裝置60。傳送裝置50具有傳送部511~514。接收裝置60具有接收部611~614。
圖15係表示傳送部511之一構成例者。再者,關於傳送部512~514亦相同。傳送部511具有初始值暫存器14、訊框產生部53、擾頻器30、及編碼部18。即,傳送部511係於第1實施形態之傳送部111(圖2)中,將訊框產生部13置換為訊框產生部53,並且省略CRC碼產生部15者。
訊框產生部53係基於信號S101(資料INF),而產生訊框F者。又,訊框產生部53亦具有如下述般將對應於同步資訊SYNC與資料INF之分界之時序使用觸發信號Tr1通知給擾頻器30之功能。
圖16係表示訊框F之一構成例者。訊框F係具有同步資訊SYNC與 資料INF者。即,該訊框F與第1實施形態之訊框F(圖3)不同,係未包含初始值INIT及CRC碼Bcrc者。
圖17係表示擾頻器30、與初始值暫存器14及訊框產生部53之連接者。擾頻器30之設定暫存器33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圖4)同樣,儲存自初始值暫存器14供給之初始值INIT,並且於對應於觸發信號Tr1之時序,將暫存器R0~R3之暫存器值設定為初始值INIT。
圖18係表示信號S30所包含之訊框F者。該訊框F具有同步資訊SYNC、及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如此,擾頻器30不對同步資訊SYNC進行擾頻處理,而對資料INF進行擾頻處理。
圖19係表示接收部611之一構成例者。再者,關於接收部612~614亦相同。接收部611具有解碼部24、訊框同步部65、及解擾頻器40。即,接收部611於第1實施形態之接收部211(圖6)中,將訊框同步部25置換為訊框同步部65,且省略CRC檢查部26,並追加初始值暫存器67者。
訊框同步部65係基於信號S24進行同步處理者。具體而言,訊框同步部65藉由於信號S24中檢測同步資訊SYNC,而掌握訊框F之開始時序。而且,訊框同步部65如下述般將對應於同步資訊SYNC與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之分界之時序使用觸發信號Tr2通知給解擾頻器40。然後,訊框同步部65將訊框F所包含之、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作為信號S25輸出。
初始值暫存器67係儲存初始值INIT之暫存器。即,初始值暫存器67儲存有與傳送部511之初始值暫存器14儲存之初始值INIT相同之初始值INIT。
圖20係表示解擾頻器40、與訊框同步部65及初始值暫存器67之連接者。解擾頻器40之設定暫存器43儲存自初始值暫存器67供給之初始值INIT,並且於對應於觸發信號Tr2之時序,將暫存器R10~R13之 暫存器值設定為初始值INIT。
圖21係表示傳送部511之一動作例者,(A)表示對擾頻器30之輸入信號S13,(B)表示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C)表示位移暫存器部31之輸出信號S31,(D)表示互斥或電路34之輸出信號S34,(E)表示擾頻器30之輸出信號S30。
訊框產生部53藉由對資料INF(“D0”、“D1”、“D2”、“D3”、“D4”、…)附加同步資訊SYNC而產生訊框F,並將該訊框F作為信號S13輸出(圖21(A))。又,訊框產生部53將對應於同步資訊SYNC與資料INF之分界之時序使用觸發信號Tr1通知給擾頻器30。
擾頻器30之設定暫存器33基於觸發信號Tr1,於對應於同步資訊SYNC與資料INF之分界之時序,將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設定為初始值INIT(於該例中為“1”)(圖21(B))。此後,位移暫存器部31之暫存器值於該例中如“1”、“2”、“4”、“8”、“9”、…般變化。對應於此,位移暫存器部31之輸出信號S31如“0”、“0”、“0”、“1”、“1”、…般變化(圖21(C))。然後,互斥或電路34藉由求出該信號S31(圖21(C))、與信號S13(圖21(A))之互斥或,而產生信號S34(圖21(D))。
選擇器35於信號S13表示同步資訊SYNC之情形時選擇信號S13(圖21(A)),於信號S13表示資料INF之情形時選擇信號S34(圖21(D))。因此,選擇器35產生直接包含信號S13之同步資訊SYNC、並且包含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之信號S30(圖21(E))。
圖22係表示接收部611之一動作例者,(A)表示對訊框同步部65之輸入信號S24,(B)表示訊框同步部65之輸出信號S25,(C)表示位移暫存器部41之暫存器值,(D)表示位移暫存器部41之輸出信號S41,(E)表示解擾頻器40之輸出信號S211。
於該例中,解碼部24使用信號S24對訊框同步部65供給同步資訊 SYNC及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圖22(A))。
訊框同步部65將對應於同步資訊SYNC與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之分界之時序使用觸發信號Tr2通知給解擾頻器40。又,訊框同步部65將訊框F所包含之、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作為信號S25輸出(圖22(B))。
解擾頻器40之設定暫存器43基於觸發信號Tr2,於對應於同步資訊SYNC與經擾頻處理之資料INFS之分界之時序,將位移暫存器部41之暫存器值設定為初始值INIT(於該例中為“1”)(圖22(C))。此後,位移暫存器部41之暫存器值於該例中如“1”、“2”、“4”、“8”、“9”、…般變化。對應於此,位移暫存器部41之輸出信號S41如“0”、“0”、“0”、“1”、“1”、…般變化(圖22(D))。然後,互斥或電路44藉由求出該信號S41(圖22(D))、與信號S25(圖22(B))之互斥或,而產生信號S211(圖22(E))。
如此,於通信系統2中,傳送部511~514之擾頻器30基於初始值暫存器14儲存之初始值INIT進行擾頻處理,接收部611~614之解擾頻器40基於初始值暫存器67儲存之初始值INIT進行解擾頻處理。此時,各傳送部511~514之擾頻器30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同樣,使用相互不同之初始值INIT進行擾頻處理。
如此,於通信系統2中,因於傳送部511設置初始值暫存器14,並且於接收部611設置初始值暫存器67,故可於初始值暫存器14、67儲存相同之初始值INIT。其結果,於通信系統2中,由於無需傳送初始值INIT,故可實現簡單之構成。
於如以上之本實施形態中,因於傳送部設置初始值暫存器,並且於接收部設置初始值暫存器,故可實現簡單之構成。
以上,雖例舉若干實施形態及變化例說明了本技術,但本技術並非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等,可進行各種變化。
例如,於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中,雖使用4條纜線901~904,但並非限定於此,既可使用3條以下纜線,亦可使用5條以上纜線。
又,例如,於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中,於擾頻器30中,位移暫存器部31雖藉由以X4+X3+1表示之生成多項式產生隨機圖案,但並非限定於此。圖23係表示本變化例之擾頻器30B之主要部分者。擾頻器30B具有位移暫存器部31、設定暫存器33B、及互斥或電路81~88。於該例中,雖針對擾頻處理加以說明,但關於解擾頻處理亦相同。
位移暫存器部31B具有16個暫存器R0~R15、及互斥或電路71~73。對暫存器R0之輸入端子供給信號S71,且將輸出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1之輸入端子。將暫存器R1之輸入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0之輸出端子,且將輸出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2之輸入端子。將暫存器R2之輸入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1之輸出端子,且將輸出端子連接於互斥或電路71之第2輸入端子。對互斥或電路71之第1輸入端子供給信號S71,且將第2輸入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2之輸出端子,並將輸出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3之輸入端子。將暫存器R3之輸入端子連接於互斥或電路71之輸出端子,且將輸出端子連接於互斥或電路72之第2輸入端子。對互斥或電路72之第1輸入端子供給信號S71,且將第2輸入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3之輸出端子,並將輸出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4之輸入端子。將暫存器R4之輸入端子連接於互斥或電路72之輸出端子,且將輸出端子連接於互斥或電路73之第2輸入端子。對互斥或電路73之第1輸入端子供給信號S71,且將第2輸入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4之輸出端子,並將輸出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5之輸入端子。暫存器R5~R15構成位移暫存器。將暫存器R5之輸入端子連接於互斥或電路73之輸出端子,且將輸出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6之輸入端子。關於暫存器R6~R14亦相同。將暫存器R15之輸入端子連接於暫存器R14之輸出端子,且自輸出端子輸出信號S71。該等暫存器R0~R15之初始值係藉由設定暫存 器33B設定。該位移暫存器部31B係藉由以X16+X5+X4+X3+1表示之生成多項式產生隨機圖案。
互斥或電路81~88藉由一面按該順序循環一面依序輸出信號,而產生信號S34者。互斥或電路81係求出信號S13所包含之資料D0、D8、D16、…、與暫存器R15之輸出信號之互斥或者。互斥或電路82係求出信號S13所包含之資料D1、D9、D17、…、與暫存器R14之輸出信號之互斥或者。互斥或電路83係求出信號S13所包含之資料D2、D10、D18、…、與暫存器R13之輸出信號之互斥或者。互斥或電路84係求出信號S13所包含之資料D3、D11、D19、…、與暫存器R12之輸出信號之互斥或者。互斥或電路85係求出信號S13所包含之資料D4、D12、D20、…、與暫存器R11之輸出信號之互斥或者。互斥或電路86係求出信號S13所包含之資料D5、D13、D21、…、與暫存器R10之輸出信號之互斥或者。互斥或電路87係求出信號S13所包含之資料D6、D14、D22、…、與暫存器R9之輸出信號之互斥或者。互斥或電路88係求出信號S13所包含之資料D7、D15、D23、…、與暫存器R8之輸出信號之互斥或者。藉由該構成,首先,互斥或電路81~88基於資料D0~D7,依序求出互斥或。其次,位移暫存器部31B使資料位移8次。然後,互斥或電路81~88基於資料D8~D15,依序求出互斥或。此後,重複該動作。如此一來,於擾頻器30B中,使用暫存器R8~R15之輸出信號進行擾頻處理。
再者,本說明書所記述之效果僅為例示,並非限定者,又,亦可有其他效果。
再者,本技術可設為如以下之構成。
(1)一種傳送裝置,其包含:複數個傳送部,其等各自具有使用基於初始值產生之隨機資料對傳送資料進行擾頻處理之擾頻器,並且傳送進行上述擾頻處理後之 傳送資料;且上述複數個傳送部中之第1傳送部之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與第2傳送部之第2擾頻器之初始值相互不同。
(2)如上述(1)之傳送裝置,其中:各傳送部之擾頻器之初始值相互不同。
(3)如上述(1)或(2)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傳送部進而傳送上述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
(4)如上述(3)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傳送部進而包含:訊框產生部,其產生包含上述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及上述傳送資料之訊框;且上述第1擾頻器對上述訊框所包含之上述傳送資料進行上述擾頻處理。
(5)如上述(4)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擾頻器不對上述訊框所包含之上述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進行上述擾頻處理。
(6)如上述(3)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傳送部進而包含:訊框產生部,其產生包含具有上述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之標頭、與上述傳送資料之訊框;且上述第1擾頻器對上述標頭以外進行上述擾頻處理。
(7)如上述(3)至(6)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傳送部進而傳送用於檢查上述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有無錯誤之檢查碼。
(8)如上述(3)至(6)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傳送部進而傳送上述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之錯誤校正碼。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 各傳送部之擾頻器之初始值係對應於該傳送部之通信信道之物理信道序號。
(10)一種接收裝置,其包含:複數個接收部,其等各自具有使用基於第1初始值產生之隨機資料對接收資料進行解擾頻處理之解擾頻器;且上述複數個接收部中之第1接收部之第1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與第2接收部之第2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相互不同。
(11)如上述(10)之接收裝置,其中:各接收部之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相互不同。
(12)如上述(10)或(11)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可變更。
(13)如上述(10)至(12)中任一項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收部進而接收第2初始值;且上述第1解擾頻器基於上述第2初始值設定上述第1初始值。
(14)如上述(13)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收部進而接收用於檢查上述第2初始值有無錯誤之檢查碼;上述第1解擾頻器基於上述第2初始值及上述檢查碼設定上述第1初始值。
(15)如上述(14)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收部進而包含:檢查部,其基於上述第2初始值及上述檢查碼,檢查上述第2初始值有無錯誤;且上述第1解擾頻器於上述第2初始值無錯誤之情形時,藉由將上述第2初始值作為上述第1初始值使用而進行上述解擾頻處理。
(16)如上述(15)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解擾頻器於上述第2初始值有錯誤之情形時,藉由將上 述第1接收部先前接收到之上述第2初始值作為上述第1初始值使用而進行上述解擾頻處理。
(17)如上述(13)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收部進而接收上述第2初始值之錯誤校正碼;且上述第1解擾頻器基於上述第2初始值及上述錯誤校正碼設定上述第1初始值。
(18)如上述(17)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收部進而包含:校正部,其基於上述第2初始值及上述錯誤校正碼,對上述第2初始值進行錯誤校正處理;且上述第1解擾頻器藉由將進行上述錯誤校正處理後之上述第2初始值作為上述第1初始值使用而進行上述解擾頻處理。
(19)如上述(10)或(11)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為固定值。
(20)一種通信系統,其包含:傳送裝置,其包含:複數個傳送部,其等各自具有使用基於初始值產生之隨機資料對傳送資料進行擾頻處理之擾頻器,並且傳送進行上述擾頻處理後之傳送資料;及接收裝置,其包含對應於上述複數個傳送部之複數個接收部;且上述複數個傳送部中之第1傳送部之第1擾頻器之初始值與第2傳送部之第2擾頻器之初始值相互不同。
本申請案係基於在日本專利局於2015年3月30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號2015-69107號而主張優先權者,該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申請案中。
若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則可根據設計上之需要或其他要因而想到各種修正、組合、次組合、及變更,但應理解為該等亦包含於隨附 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之範圍內。
1‧‧‧通訊系統
2‧‧‧通訊系統
10‧‧‧傳送裝置
11‧‧‧連接器
20‧‧‧接收裝置
21‧‧‧連接器
50‧‧‧傳送裝置
60‧‧‧接收裝置
90‧‧‧傳遞纜線
91‧‧‧連接器
92‧‧‧連接器
100‧‧‧處理部
111~114‧‧‧傳送部
121~124‧‧‧輸出部
201~204‧‧‧輸入部
211~214‧‧‧接收部
220‧‧‧處理部
511~514‧‧‧傳送部
611~614‧‧‧接收部
901~904‧‧‧纜線
S101~S104‧‧‧信號
S111~S114‧‧‧信號
S201~S204‧‧‧信號
S211~S214‧‧‧信號

Claims (20)

  1. 一種傳送裝置,其包含:複數個傳送部,上述複數個傳送部中之每一者包含擾頻器,上述擾頻器經組態以藉由使用基於初始值產生之隨機資料對傳送資料進行擾頻,並且上述複數個傳送部中之上述每一者經組態以傳送經擾頻之上述傳送資料;且上述複數個傳送部包含:第1傳送部,其包含第1擾頻器;及第2傳送部,其包含不同於上述第1擾頻器之第2擾頻器;且上述第1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與上述第2擾頻器之第2初始值相互不同。
  2.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傳送部中之各傳送部之各擾頻器之各初始值相互不同。
  3.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傳送部進而傳送上述第1初始值。
  4. 如請求項3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傳送部進而包含:訊框產生部,其產生包含上述第1初始值及上述傳送資料之訊框;且上述第1擾頻器進而經組態以對所產生之上述訊框所包含之上述傳送資料進行擾頻。
  5. 如請求項4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擾頻器進而經組態以不對所產生之上述訊框所包含之上述第1初始值進行擾頻。
  6. 如請求項3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1傳送部進而包含:訊框產生部,其經組態以產生包含具有上述第1初始值之標頭、與上述傳送資料之訊框;且上述第1擾頻器進而經組態以對上述標頭以外的上述訊框之一部分進行擾頻。
  7. 如請求項3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傳送部進而經組態以傳送指示上述第1初始值有無錯誤之檢查碼。
  8. 如請求項3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傳送部進而經組態以傳送上述第1初始值之錯誤校正碼。
  9.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擾頻器之上述第1初始值係對應於上述第1傳送部之通信信道之物理信道序號。
  10. 一種接收裝置,其包含:複數個接收部,上述複數個接收器中之每一者包含解擾頻器,上述解擾頻器經組態以藉由使用基於初始值產生之隨機資料對接收資料進行解擾頻;且上述複數個接收器包含:第1接收器,其包含第1解擾頻器;及第2接收器,其包含不同於上述第1解擾頻器之第2解擾頻器;上述第1解擾頻器之第1初始值與上述第2解擾頻器之第2初始值相互不同。
  11. 如請求項10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接收器中之各別解擾頻器之各別初始值相互不同。
  12. 如請求項10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初始值可變更。
  13. 如請求項10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收部進而經組態以接收第3初始值;且上述第1解擾頻器進而經組態以基於上述第3初始值設定上述第1初始值。
  14. 如請求項13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收部進而經組態以接收指示上述第3初始值有無錯誤之檢查碼;上述第1解擾頻器進而經組態以基於上述第3初始值及上述檢查碼設定上述第1初始值。
  15. 如請求項14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收部進而包含:檢查部,其經組態以基於上述第3初始值及上述檢查碼,檢查上述第3初始值有無錯誤;且上述第1解擾頻器進而經組態以於上述第3初始值無錯誤之情形時,藉由將上述第3初始值作為上述第1初始值使用而對上述接收資料進行解擾頻處理。
  16. 如請求項15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解擾頻器進而經組態以於上述第3初始值有錯誤之情形時,藉由將上述第1接收部在上述第3初始值之前已接收之先前初始值作為上述第1初始值使用而對上述接收資料進行上述解擾頻處理。
  17. 如請求項13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收部進而經組態以接收上述第3初始值之錯誤校正碼;且上述第1解擾頻器進而經組態以基於上述第3初始值及上述錯 誤校正碼而設定上述第1初始值。
  18. 如請求項17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接收部進而包含:校正部,其基於上述第3初始值及上述錯誤校正碼,對上述第3初始值進行錯誤校正處理;且上述第1解擾頻器進而經組態以藉由將進行上述錯誤校正處理後之上述第3初始值作為上述第1初始值使用而對上述接收資料進行上述解擾頻處理。
  19. 如請求項10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1初始值為固定值。
  20. 一種通信系統,其包含:傳送裝置,其包含:複數個傳送部,上述複數個傳送部中之每一者包含一擾頻器,上述擾頻器經組態以藉由使用基於初始值產生之隨機資料對傳送資料進行擾頻,並且上述複數個傳送部中之上述每一者經組態以傳送經擾頻後之上述傳送資料;且上述複數個傳送部包含:第1傳送部,其包含第1擾頻器;及第2傳送部,其包含不同於上述第1擾頻器之一第2擾頻器;且上述第1擾頻器之一第1初始值不同於上述第2擾頻器之一第2初始值;及接收裝置,其包含對應於上述複數個傳送部之複數個接收部。
TW105107094A 2015-03-30 2016-03-08 傳送裝置、接收裝置及通信系統 TWI6843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9107 2015-03-30
JP2015-069107 2015-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725A TW201635725A (zh) 2016-10-01
TWI684333B true TWI684333B (zh) 2020-02-01

Family

ID=57004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7094A TWI684333B (zh) 2015-03-30 2016-03-08 傳送裝置、接收裝置及通信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6012B2 (zh)
JP (1) JP6747431B2 (zh)
TW (1) TWI684333B (zh)
WO (1) WO2016158188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31450A1 (en) * 2006-08-03 2008-02-07 Shigeyuki Yamashita Signal processor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CN101931998A (zh) * 2009-06-26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物理信道映射及解映射方法
US20140132575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Timing controller, source driver,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1941B2 (ja) 2001-04-13 2009-08-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KR101083655B1 (ko) * 2003-07-15 2011-11-16 소니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컴퓨터·프로그램
WO2007126821A2 (en) 2006-04-24 2007-11-08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crosstalk in a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US20120237036A1 (en) 2011-03-15 2012-09-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scrambling seed information
JP5293860B1 (ja) 2012-05-16 2013-09-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リアル通信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送信装置
JP2014160966A (ja) 2013-02-20 2014-09-04 Ricoh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US9432187B2 (en) * 2014-04-24 2016-08-30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Data scrambling initial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31450A1 (en) * 2006-08-03 2008-02-07 Shigeyuki Yamashita Signal processor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EP1906651A2 (en) * 2006-08-03 2008-04-02 Sony Corporation Signal processing
CN101931998A (zh) * 2009-06-26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物理信道映射及解映射方法
US20140132575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Timing controller, source driver,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725A (zh) 2016-10-01
JPWO2016158188A1 (ja) 2018-01-25
JP6747431B2 (ja) 2020-08-26
US10616012B2 (en) 2020-04-07
WO2016158188A1 (ja) 2016-10-06
US20180076986A1 (en) 2018-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45522A (en) Randomizer for byte-wise scrambling of data
US7724903B1 (en) Framing of transmit encoded data and linear feedback shifting
US80004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crosstalk in a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US8370716B2 (en) USB device and correction method thereof
JPH0376613B2 (zh)
JP4902665B2 (ja) データ伝送装置および伝送符号の生成方法
US1058583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2491506B (zh) 一种pam-m容错传输系统与方法
JP2012525771A (ja) 連続する同一ディジットの低減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1101321A (ja) データ受信装置、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10008B2 (en)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WI684333B (zh) 傳送裝置、接收裝置及通信系統
CN108965173B (zh) 解扰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13143747A (ja) 画像転送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239940A (ja) シリアル通信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送信装置
US20120027107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JP4407910B2 (ja) データ受信装置
US9401803B2 (en) Flexible scrambler/descrambler architecture for a transceiver
US20090103727A1 (en) Sync-bit Insertion for Timing Reference Signals to Prevent Long Runs of Static Data in Serial Digital Interfaces
US1008457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e coding
US109220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6160927B (zh) 解码方法和装置
CN110741562B (zh) 向量信令码信道的流水线式前向纠错
CN112543080A (zh) 误码率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TWI412238B (zh) 用以減少在通訊介面中之串音效應的方法及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