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3338B - 電性切換設備及其所用的具有終端留持和修正特徵的次級斷開組件 - Google Patents

電性切換設備及其所用的具有終端留持和修正特徵的次級斷開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3338B
TWI683338B TW105104738A TW105104738A TWI683338B TW I683338 B TWI683338 B TW I683338B TW 105104738 A TW105104738 A TW 105104738A TW 105104738 A TW105104738 A TW 105104738A TW I683338 B TWI683338 B TW I6833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lock
inner bracket
bracket
alignment
sto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4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7035A (zh
Inventor
艾瑞克 巴格頓
克瑞格 羅德傑爾斯
保羅 拉庫斯
南森 維斯特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伊藤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678,01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396889B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678,04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570261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678,08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576762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伊藤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伊藤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7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7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33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8Terminals;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1/00Switchgear having carriage withdrawable for isolation
    • H02B1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1/00Switchgear having carriage withdrawable for isolation
    • H02B11/02Details
    • H02B11/04Isolating-contacts, e.g. mountings or shiel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8Terminals; Connections
    • H01H2071/086Low power connections for auxiliary switches, e.g. shunt tr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71/0207Mounting or assembl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 break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46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having means for operating auxiliary contacts additional to the main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1/00Switchgear having carriage withdrawable for isolation
    • H02B11/12Switchgear having carriage withdrawable for isolation with isolation by horizontal withdraw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Breake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次級斷開組件,用於一電性切換設備,諸如一電源斷路器(power circuit breaker)。該次級斷開組件包含一托架組件和一終端區塊承座。該托架組件包含一托架外殼、可移動式地配置於該托架外殼之內的一內側托架、一些留持構件(retention member)、和至少一止擋構件(stop member)。該終端區塊承座被構建成用以接收複數終端區塊。該終端區塊承座包含一些突出構造,各自均可拆卸式地耦接至該內側托架。該等留持構件與該等突出構造協同運作以將該等突出構造相對於該內側托架留持於一預期位置。該至少一止擋構件與該內側托架協同運作以將該內側托架正確地對齊該終端區塊承座。

Description

電性切換設備及其所用的具有終端留持和修正特徵的次級斷開組件
本文所揭示的概念概括而言係有關於電性切換設備,特別是關於諸如斷路器(circuit breaker)的電性切換設備。本文所揭示的概念亦有關於具有終端留持和修正特徵的斷路器次級斷開組件。
諸如斷路器的電性切換設備對電性系統提供防護,以避免電性故障狀況,舉例而言,電流過載、短路、異常電壓和其他故障狀況。
例如,在配電系統之中,於相關技術領域亦通稱為空氣斷路器(air circuit breaker)的電源斷路器(power circuit breaker)一般而言係個別地或者以與其他開關器件(例如,但不限於,諸如斷路器、接觸器、馬達起動器、馬達控制器和其他負載控制器的電路切換裝置及電路斷續器(circuit interrupter))結合的方式裝載於一開關器件殼體之內。概括而言,其有兩種類型或類別(意即,尺寸或組態)之電源斷路器,一種相對而言較大型的"抽出式"設計,以及一種相對而言較小型的"固定式"設計。該"抽出式"種類的電源斷路器能夠相對於一抽出框(亦稱為抽出匣)移動,而"固定式"種類的電源斷路器基本上係固定於定位。抽出式和固定式電源斷路器均具有次級終端 組件,且設計上類似。
舉例而言,一抽出式電源斷路器的次級終端組件通常包含複數終端區塊(terminal block)、一承載結構(例如,但不限於,一伸長形DIN軌線)以承載該等終端區塊、一可移動托架組件、以及複數附屬插件,可移動地配合該托架組件以電性連接及斷開該等終端區塊。因此,上述的次級斷開組件讓用戶能夠建立複數次級終端連接,舉例而言,在斷路器上加入多種所需之附件或特徵。以此種方式,用戶可以相對而言很容易地針對一特別的應用客製化斷路器。此外,次級斷開組件提供一種方便的機制以安全地執行一測試,諸如,舉例而言,測試一斷路器控制電路之操控順序或者供電給一安裝配件,以在斷路器付諸使用之前測試其功能。換言之,斷路器能夠移動於一CONNECT(連接)位置、一TEST(測試)位置、和一DISCONNECT(斷開)位置之間,該CONNECT(連接)位置相當於該斷路器完全插入或安裝於殼匣且透過主要與次級終端連接供應電力,該TEST(測試)位置相當於該斷路器局部地被抽出殼匣且僅透過次級終端連接供應電力,而該DISCONNECT(斷開)位置則相當於次級終端連接與主要連接均被切斷,舉例而言,讓斷路器能夠完全撤離殼匣,以檢視、修理或更換斷路器。
現存於先前技術次級斷開組件設計的其他已知缺點包括次級終端連接的過早拔除,以及過早的解除鎖定或者不可靠的鎖定,通常發生於托架組件,特別是內側托架之中。可能導致過早拔除的促成因素包括諸如,舉例而言,關聯附件和斷路器脫扣單元的終端或線束的剛硬度,以及部件錯位及/或組件變異。可能導致托架組件鎖定問題的促成因素係諸如,舉例而言,鎖件磨損以及用戶的不當使用。其希望避免上述兩種問題 以確保次級終端連接會正確地匹配且斷路器得以具有次級控制。
諸如斷路器的電性切換設備尚存在改善的空間,其所使用的次級斷開組件亦然。
上述和其他需求藉由揭示概念之實施例滿足,其係針對一電性切換設備中之一次級斷開組件,其助益包含一些讓次級終端留持及修正得以改善之特徵。
如本文揭示概念之一特色,其提出一種用於電性切換設備之次級斷開組件。該次級斷開組件包含:一托架組件,包含一托架外殼、可移動式地配置於該托架外殼之內的一內側托架、一些留持構件、和至少一止擋構件(stop member);以及一終端區塊承座,被構建以接收複數終端區塊,該終端區塊承座包含一些突出構造(protrusion),各自可拆卸式地耦接至該內側托架。該等留持構件與該等突出構造協同運作以將該等突出構造相對於該內側托架留持於一預期位置。該止擋構件與該內側托架協同運作以將該內側托架正確地對齊該終端區塊承座。
該等突出構造中的每一者均可以被構建成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該第一位置處,該等突出構造大致筆直,且其中在該第二位置處,該等突出構造被向外偏轉。在該第一位置之中,該等突出構造可以接合該內側托架,以抑止該內側托架相對於該終端區塊承座之移動,使得該內側托架隨該終端區塊承座移動。在該第二位置之中,該等突出構造可以釋放該內側托架,以相對於該終端區塊承座獨立地移動。該等留持構件可以防止該等突出構造的意外向外偏轉至該第二位置, 從而抑止該內側托架的過早釋放。
該托架外殼可以包含一內部。該內側托架可以包含一第一末端以及配置於該第一末端遠端對側之一第二末端。該終端區塊承座可以包含一第一末端、配置於該第一末端遠端對側之一第二末端、一第一側面、以及配置於該第一側面對側之一第二側面。該些突出構造可以是一第一對齊杆柱和一第二對齊杆柱,其中該第一對齊杆柱在靠近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一末端處從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一側面向外突出,且其中該第二對齊杆柱在靠近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二末端處從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一側面向外突出。該第一對齊杆柱和該第二對齊杆柱各自均可以包含一成型倒鉤(molded barb),而該內側托架第一末端與該內側托架第二末端各自均可以包含一成型套轂(molded boss)。在該第一位置處,該等成型倒鉤可以接合該等成型套轂。在該第二位置處,該等成型倒鉤可以鬆離該等成型套轂。該些留持構件可以是用以防止該第一對齊杆柱的意外向外偏轉的一第一留持構件以及用以防止該第二對齊杆柱的意外向外偏轉的一第二留持構件。
該至少一止擋構件可以從該托架外殼的內部向內延伸。該內側托架可以另包含一止擋邊緣,其中該內側托架之該止擋邊緣移動以進入及離開與該至少一止擋構件的接合狀態。該至少一止擋構件可以是一第一成型止擋和一第二成型止擋。該第一成型止擋可以與該第二成型止擋彼此間隔,其中當該內側托架之該止擋邊緣毗連該第一成型止擋與該第二成型止擋二者之時,該內側托架正確地對齊該終端區塊承座之該第一對齊杆柱與該終端區塊承座之該第二對齊杆柱。
本文亦揭示一種包含前述次級斷開組件的電性切換設備。
2‧‧‧電性切換設備
4‧‧‧外殼
6‧‧‧殼匣
100‧‧‧次級斷開組件
200‧‧‧終端區塊組件
202‧‧‧終端區塊承座
204‧‧‧第一對齊杆柱
206‧‧‧第二對齊杆柱
210‧‧‧終端區塊承座的第一末端
212‧‧‧終端區塊承座的第二末端
216‧‧‧梳狀結構
220‧‧‧終端區塊承座的第一側面
222‧‧‧終端區塊承座的第二側面
230‧‧‧第一長形凹槽
232‧‧‧第二長形凹槽
234‧‧‧第一傾斜區段
236‧‧‧第一傾斜區段
240‧‧‧第一成型倒鉤
242‧‧‧第二成型倒鉤
244‧‧‧第二傾斜區段
246‧‧‧第二傾斜區段
250‧‧‧終端區塊承座的第一邊緣
252‧‧‧終端區塊承座的第二邊緣
260‧‧‧邊壁
270‧‧‧成型凹槽
280‧‧‧穩定凸起
290‧‧‧第一留持機構
292‧‧‧第二留持機構
294‧‧‧偏轉表面
300‧‧‧托架組件
302‧‧‧托架外殼
304‧‧‧內側托架
306‧‧‧托架外殼的內部
308‧‧‧止擋邊緣
310‧‧‧內側托架的第一末端
312‧‧‧內側托架的第二末端
320‧‧‧第一凸條
322‧‧‧第二凸條
330‧‧‧第一成型套轂
332‧‧‧第二成型套轂
350‧‧‧延伸彈簧
360‧‧‧通孔
362‧‧‧對齊肩部
364‧‧‧第一凸緣座部
366‧‧‧第二凸緣座部
370‧‧‧垂直邊壁
372‧‧‧第一留持構件
374‧‧‧第二留持構件
376‧‧‧偏轉邊緣
390‧‧‧第一成型止擋構件
392‧‧‧第二成型止擋構件
400‧‧‧終端區塊
402‧‧‧成型突出構造
410‧‧‧插孔
412‧‧‧插孔
414‧‧‧第一腔穴
416‧‧‧第二腔穴
420‧‧‧第一長形凸條
422‧‧‧第一長形凸條
430‧‧‧第一腔穴的頂部
432‧‧‧第二腔穴的頂部
434‧‧‧第一腔穴的底部
436‧‧‧第二腔穴的底部
438‧‧‧第一腔穴的第一側壁
440‧‧‧第二腔穴的第一側壁
442‧‧‧第一腔穴的第二側壁
444‧‧‧第二腔穴的第二側壁
450‧‧‧寬度
452‧‧‧第一腔穴的頂部去角形態
454‧‧‧第一腔穴的底部去角形態
456‧‧‧第二腔穴的頂部去角形態
458‧‧‧第二腔穴的底部去角形態
460‧‧‧裝載側面
462‧‧‧連接側面
470‧‧‧上方末端
472‧‧‧下方末端
480‧‧‧成型凹槽
490‧‧‧第一成型捕獲結構
492‧‧‧第二成型捕獲結構
500‧‧‧附屬插件
500'‧‧‧附屬插件
502‧‧‧插件外殼
504‧‧‧留持部分
510‧‧‧第一腳柱
512‧‧‧第二腳柱
514‧‧‧第一腳柱的第一末端
515‧‧‧第二腳柱的第一末端
516‧‧‧第一腳柱的第二末端
517‧‧‧第二腳柱的第二末端
520‧‧‧第一長形狹槽
522‧‧‧第二長形狹槽
530‧‧‧肩部凹槽
532‧‧‧第一凸緣
534‧‧‧第二凸緣
536‧‧‧第一凸緣的長度
538‧‧‧第二凸緣的長度
540‧‧‧第一錐形部分
542‧‧‧第二錐形部分
550‧‧‧第一錐形鼻部
552‧‧‧第二錐形鼻部
560‧‧‧距離
600‧‧‧附件
配合所附圖式審閱以下的較佳實施例說明,可以得到本文揭示概念的完整瞭解,其中:圖1係依據揭示概念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性切換設備及其所用的次級斷開組件之一等角視圖;圖2係圖1中的次級斷開組件之一分解等角視圖;圖3係圖2的次級斷開組件中的托架組件之一分解等角視圖;圖4係上述次級斷開組件的一些部分的另一分解等角視圖;圖5係一種用於次級斷開組件的托架組件對齊及定位特徵之一放大視圖;圖6係圖5的托架組件對齊及定位特徵之一上視圖;圖7A係一等角視圖,顯示配置於一第一位置之次級斷開組件的一些部分;圖7B係一等角視圖,顯示配置於一第二位置之次級斷開組件的一些部分;圖8係上述次級斷開組件的一些部分的一局部分解及局部剖面等角視圖;圖9係用於次級斷開組件的一終端區塊之一等角視圖;圖10係沿圖8中的線條10-10所取之局部剖面之一末端正視圖;圖11係一分解等角視圖,顯示次級斷開組件之終端區塊承座的一部分以及一終端區塊; 圖12A係圖11的終端區塊承座和終端區塊之一等角視圖,顯示正處於被裝載至終端區塊承座的過程中的終端區塊;圖12B係圖12A的終端區塊承座和終端區塊之一等角視圖,顯示被裝載至終端區塊承座之後的終端區塊;圖13係一終端區塊之另一等角視圖,顯示一附屬插件安裝於其中;圖14係沿著圖13中的線條14-14所取之一剖面視圖,被修改成顯示該附屬插件從終端區塊移除;圖15係圖14的附屬插件之一頂部等角視圖;圖16係圖15的附屬插件之一底部等角視圖;圖17係圖16的附屬插件之一上視圖;圖18至20係托架組件和終端區塊承座之等角視圖,顯示依據揭示概念之一特色的內側托架之一留持特徵;圖21係沿圖20中的線條21-21所取之一剖面視圖;圖22係圖21中的托架組件的一部分及其所用的留持特徵之一放大視圖,顯示處於鎖定位置的內側托架;圖23係圖22中的托架組件的該部分及其所用的留持特徵之另一放大視圖,顯示處於一非鎖定位置的內側托架;圖24係托架組件和終端區塊承座之一底部等角視圖,顯示依據揭示概念之另一特色的內側托架之一修正特徵;而圖25係圖24的托架組件和終端區塊承座之另一底部等角視圖,顯示與該修正特徵協同運作的內側托架。
基於例示之目的,所揭示概念之實施例將被描述成套用於一"抽出式"電源斷路器之一非限定示範性實施例,但其將趨於明顯,該等實施例亦可被套用至為數眾多的其他類型電性切換設備,例如,包含但不限於"固定式"電源斷路器。
本文所使用的方向性用語,諸如,舉例而言,順時鐘方向、逆時鐘方向、左方、右方、上方、下方、前方、背側、頂部、底部、以及其衍生語,係有關於圖式之中所顯示的元件之方位,除非明確列舉,否則均非表示對於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之限制。
當使用於本文之中,"緊固件"一詞係表示任何適當的連接或緊持機制,明確而言包含,但不限於,鉚釘、螺絲、螺栓、以及螺栓與螺帽(例如,但不限於,鎖止螺帽)以及螺栓、墊圈與螺帽之組合。
當使用於本文之中,二或多個部件"耦接"在一起的陳述係表示該等部件被直接連結在一起或者透過一或多個中介部件彼此連結。
當使用於本文之中,"一些"一詞係表示一或者一個大於一的整數(意即,複數)。
圖1顯示一電性切換設備,諸如,舉例而言,但不限於,一電源斷路器2,其採用依據揭示概念之一非限定示範性實施例的一個次級斷開組件100。在圖1的示例之中,電源斷路器2包含一外殼4,其能夠相對於一殼框或殼匣6移動。換言之,斷路器2能夠相對於殼匣6被抽出或移入至多種所需之位置,包含,舉例而言,但不限於,一DISCONNECT(斷開)位置、一CONNECT(連接)位置、和一TEST(測試)位置(例如,參見圖7B)。因此,其應當理解,所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100提供一種機制以針對斷路 器2的複數次級終端連接自動地進行匹配(意即,電性連接)以及解除匹配(電性斷開)。
參見圖2,在一非限定示範性實施例之中,所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100包含一終端區塊組件200,此終端區塊組件200具有一承載構件202。一托架組件300耦接至承載構件202,且能夠相對於承載構件202在複數位置(例如,但不限於,CONNECT(連接)位置;TEST(測試)位置;DISCONNECT(斷開)位置)之間移動。托架組件300包含一托架外殼302以及可移動式地配置於該托架外殼302內之一內側托架304。該示例性承載構件係一終端區塊承座202,被構建成接收複數終端區塊400。終端區塊承座202包含一些突出構造(圖中顯示兩個:204、206)。如同將於本文描述者,此兩個突出構造被構建成相對於終端區塊承座202對齊及導引內側托架304,並且亦稱為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此外,特別是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100所特有,當內側托架304被配置於一第一特定位置(例如,當內側托架304被配置於從TEST(測試)位置到CONNECT(連接)位置的整個範圍之內時),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亦用以接合並鎖定內側托架304以限制內側托架304相對於終端區塊承座202的非預期移動。換言之,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100包含一種機制,用以確保次級斷開組件100中的元件(例如,但不限於,終端區塊組件200;內側托架304)的正確機械性支承以及定位與對齊。此外,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接合及鎖定內側托架304的能力有助於確保可移動元件一如預期地被正確鎖定,但是當內側托架304朝該等位置中的一第二特定位置(例如,但不限於,DISCONNECT(斷開)位置)移動或者以其他方式被從TEST(測試)位置或CONNECT(連接)位置移除之 時,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被構建成釋放內側托架304,如同圖7A中的例子所顯示,使得內側托架304能夠如預期地相對於終端區塊承座202獨立移動。
繼續參見圖2,並且亦參見圖3至7B,終端區塊承座202被構建成接收複數終端區塊400(一終端區塊400顯示於圖2;亦參見圖9和圖11至14)。示例性終端區塊承座202係一單片成型構件,具有位於彼此對側的第一和第二末端210、212以及位於彼此對側的第一與第二側面220、222。前述之突出構造係在靠近終端區塊承座202的第一末端210處從終端區塊承座202的第一側面220向外突出的一第一對齊杆柱204,以及在靠近終端區塊承座202的第二末端212處從終端區塊承座202的第一側面220向外突出的一第二對齊杆柱206。
如圖3的分解視圖之中所示,內側托架304具有第一和第二彼此對立的末端310、312。如同圖6、7A及7B之中的最佳顯示,第一對齊杆柱204可拆卸式地接合內側托架304的第一末端310的一部分,而第二對齊杆柱206可拆卸式地接合內側托架304的第二末端312的一部分。示例性次級斷開組件100亦包含一選擇性梳狀結構216。當選擇性地採用此梳狀結構216之時,其一般而言係配置於終端區塊組件200與托架組件300之間,如圖2所示。然而,其應能理解,其中不需要或不想要梳狀構件的其他非限定示範性實施例(圖中未顯示)可以透過揭示概念構想而得。
參見圖5和圖11的放大視圖,其應能理解,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分別包含第一和第二長形凹槽230、232。長形凹槽230、232被構建成接收內側托架304中的對應凸條320、322,如圖6所示。更具 體言之,內側托架304之第一末端310包含一第一凸條320,而內側托架304的第二末端312包含一第二凸條322。第一凸條320可移動式地配置於第一對齊杆柱204的第一長形凹槽230之內,而第二凸條322可移動式地配置於第二對齊杆柱206的第二長形凹槽232之內。以此方式,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用以依據需要相對於終端區塊承座202對齊、支承以及可移動式地定位及導引內側托架304。此轉而促進所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100中的其他元件(例如,但不限於,圖2中的附屬插件500、500';亦參見圖8、10及13至17中所顯示的附屬插件500)之間的正確互動。
如圖5、6、11、12A及12B所示,第一及第二長形凹槽230、232另包含錐形或傾斜入口以進一步促進內側托架304的正確對齊或約束和導引。特別是,第一對齊杆柱204包含一第一傾斜區段234,其與內側托架304協同運作而促進第一凸條320的垂直對齊及導引入第一長形凹槽230,以及一第二傾斜區段244,其促進第一凸條320的橫向(意即,水平)對齊及導引入第一長形凹槽230。情況類似地,其應能理解,第二對齊杆柱206具有一大致相仿的結構,包含第一及第二傾斜區段236、246,分別促進第二凸條322的垂直及水平對齊及導引入第二長形凹槽232。
如圖所示,舉例而言,在圖4、6、12A及12B之中,第一對齊杆柱204另包含一第一成型倒鉤240且第二對齊杆柱206另包含一第二成型倒鉤242。第一和第二成型倒鉤240、242被構建成分別與第一和第二成型套轂330、332協同運作,其中第一和第二成型套轂330、332係配置於內側托架304之上。更具體言之,內側托架304之第一末端310包含一第一成型套轂330,而內側托架304的第二末端312包含一第二成型套轂332。 在TEST(測試)位置上,顯示於圖7B之中,對應至一鎖住或鎖定位置,其中內側托架304相對於終端區塊承座202被鎖住於定位,第一成型倒鉤240接合第一成型套轂330且第二成型倒鉤242接合第二成型套轂332,從而抑止內側托架304相對於終端區塊承座202之移動。其應能理解,內側托架304亦被鎖定於CONNECT(連接)位置。舉例而言,當內側托架304被從此鎖定位置移出至DISCONNECT(斷開)位置之時,第一及第二成型倒鉤240、242被構建成向外偏轉以釋放第一及第二成型套轂330、332,從而釋放內側托架304,使得其可以相對於終端區塊承座202獨立地移動。
如圖2、3中及描繪於圖8中的隱藏線條所示,示例性托架組件300另包含複數延伸彈簧350。該等延伸彈簧350使內側托架304朝鎖定位置偏移。前述由成型倒鉤240、242提供的鎖定能力以及對應的成型套轂330、332用以進一步輔助或增補延伸彈簧350之功能,例如,以確保內側托架304依據需要相對於終端區塊承座202維持於預期的特定鎖住組態。
如圖2、4、7A、7B及11至12B所示,示例性次級斷開組件100之終端區塊承座202另包含一些特有特徵以促進次級斷開組件元件的正確定位及對齊。舉例而言但不限於此,如先前所述,終端區塊承座202較佳的實施方式係一單片成型構件。在所示例子中,單片成型構件202包含第一及第二對立邊緣250、252及複數平行成型邊壁260,其延伸於終端區塊202的第一側面220上的第一與第二邊緣250、252之間。終端區塊400中的每一者(圖2、11、12A及12B)均被構建成對齊及緊固安裝於此等平行邊壁中的一對應成對平行邊壁260之間。因此,除了其他助益,終端區塊承座202另用以提供終端區塊400的改良垂直及水平對齊以及機械性支承。
進一步的對齊及定位精確度由單片成型終端區塊承座202的又另一特有特徵提供。特別是,如圖2、4、7A、7B及圖11至12B所示,單片成型構件202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之中另包含複數成型凹槽270,且終端區塊400中的每一者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之中均包含一成型突出構造402(最佳顯示於圖11之中)。成型突出構造402被構建成對齊成型凹槽270中對應的一者並緊固安裝於其內,配置於前述的平行成型邊壁260之間。其應能理解,成型凹槽270與終端區塊成型突出構造402之外的一或多種任何已知或適當之其他數目、形狀、類型或組態之對齊與定位特徵均可以採用,此並未脫離揭示概念之範疇。舉例而言但不限於此,成型突出構造或其他特徵(圖中未顯示)可以改為配置於終端區塊承座之上以與改為配置於終端區塊之上的一成型凹槽或其他特徵(圖中未顯示)協同運作。
因此,所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100有利地提供一些特有的對齊與定位特徵,除了其他助益之外,亦用以改善次級斷開組件100的元件(例如,但不限於,終端區塊組件200;內側托架304)之間的互相作用,從而改善該組件的功能與可靠度,以及斷路器2的整體功能與可靠度。
此外,次級斷開組件100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之中包含一些防錯特徵(例如,但不限於,第一防錯特徵420、422;第二防錯特徵520、522;第三防錯特徵362、364、366;第四防錯特徵530、532、534),被構建以確保元件(例如,但不限於,托架組件300;終端區塊400;附屬插件500、500'(圖2))彼此之間的正確對齊及互相作用。舉例而言但不限於此,防止一附屬插件500被顛倒插入一終端區塊400,並且確保附屬插件500正確地配置於托架組件300之中,均有其重要性。因此,防錯特徵(例如,362、364、366; 420、422;520、522、530、532、534)有利地充當排斥特徵,是以除非其正確地配置於一明確特定方位(例如,但不限於,該插件被配置於正確的直立位置,而非反向或者顛倒),否則附屬插件500的插入或連接會被拒絕。以此方式,不當的電性連接可能造成的損傷得以避免。
如先前所述,次級斷開組件100包含複數附屬插件500、500'(僅一附屬插件500被顯示及詳細描述),其在附屬插件500、500'可拆卸式地插入對應的終端區塊400之時,電性連接附件600(以簡化形式顯示於圖2之中)。依據揭示概念之一非限定示範性實施例,終端區塊400和附屬插件500二者分別包含複數防錯特徵420、422和520、522,除非附屬插件500正確地配置於前述之特定方位,舉例而言,如圖13和14所示,否則附屬插件500的插入終端區塊400將被禁止。
更具體言之,如圖9和圖10中的最佳顯示,終端區塊400包含一些插孔410、412(圖中顯示兩個),各自均具有一些第一防錯特徵420、422,而附屬插件500包含一插件外殼502,具有一些第二防錯特徵520、522。當附屬插件500正確地配置於前述特定方位(例如,但不限於,該插件被配置於正確的直立位置,而非反向或者顛倒)之時,舉例而言,如圖14的剖面圖所示,第二防錯特徵520、522與第一防錯特徵420、422協同運作(意即,與其對齊並接收之),以容許插件外殼502的插入終端區塊400,例如,如圖13所示(亦參見圖2的附屬插件500、500')。在本文所顯示與描述的示例之中,第一防錯特徵包含一些長形凸條420、422,各自突出進入終端區塊400中的一對應插孔410、412,如圖9所示,且第二防錯特徵包含位於插件外殼502中的一些對應長形狹槽520、522,如圖10所示。因此,當附屬插件 500以特定方位正確地插入終端區塊400之時,終端區塊400的長形凸條420、422被配置於附屬插件外殼502的對應長形狹槽520、522之中。否則,若插件外殼502被配置成任何其他方位,而非顯示於圖13與14之中的特定方位,則防錯特徵(例如,420、422;520、522)將拒絕(意即,禁止)其插入。
繼續參見圖9和圖10,以及圖15至17,其應當理解,示例性次級斷開組件100之插件外殼502包含一留持部分504、從留持部分504向外延伸之一第一腳柱510,以及從位於第一腳柱510對側並與之間隔的留持部分504向外延伸之一第二腳柱512。終端區塊插孔410、412各自均包含被構建以接收第一腳柱510之一第一腔穴414,以及被構建以接收第二腳柱512之一第二腔穴416。其應能理解,為了例示的單純性與揭示的簡明性,本文將僅詳細描述其中一個終端區塊插孔(例如,第一插孔410)。其另應理解,第一插孔410以及終端區塊400的任何其他插孔(例如,但不限於,第二插孔412)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尺寸及/或形狀(圖中未顯示)且可以具有任何已知或適當的其他數目、類型及/或組態之防錯特徵(圖中未顯示),此均未脫離揭示概念之範疇。
如圖9的最佳示出,示例性終端區塊400中的第一腔穴414包含一第一長形凸條420,而第二腔穴416則包含一第二長形凸條422。如圖10及圖16的最佳示出,示例性附屬插件外殼502之第一腳柱510包含用於接收第一長形凸條420之一第一長形狹槽520,且第二腳柱512包含用於接收第二長形凸條422之一第二長形狹槽522。
在一非限定性實施例之中,第一長形凸條420係配置於第一腔穴414之內的一第一位置,而第二長形凸條422係配置於第二腔穴416之 內的一第二位置,其中第一長形凸條420的該第一位置不同於第二長形凸條422的該第二位置。舉例而言但不限於此,在圖9之中,第一及第二終端區塊腔穴414、416各自分別包含一頂部430、432、一底部434、436、一第一側壁438、440、以及一第二側壁442、444。第一長形凸條420配置於第一腔穴414的底部434之上,大致介於其第一與第二側壁438、440的中央,而第二長形凸條422則配置於第二腔穴416的底部436之上,毗鄰其第一與第二側壁442、444中對應的一者。然而,其應能理解,舉例而言,其中防錯特徵配置於各別腔穴(例如,414、416)內的相同或類似位置但仍能夠有效地拒絕附屬插件500的不正確定位(例如,但不限於,反向或顛倒)的選替性實施例(圖中未顯示),亦能夠透過揭示概念構想出來。
其應能理解,參見圖10,第一長形狹槽520被設置於附屬插件外殼502之第一腳柱510的底側上之一對應位置,介於附屬插件外殼502的第一與第二側面之間,使得若(且唯若)附屬插件外殼502以前述的特定方位正確地配置,則其將接收第一長形凸條420。同樣地,其應能理解,長形狹槽522係配置於附屬插件外殼502之第二腳柱512的底部角落上之一對應位置,毗鄰附屬插件外殼502之第一側面,使得若(且唯若)附屬插件外殼502以前述的特定方位正確地配置,則其將接收第二長形凸條422。
再次參見圖8,相對於次級斷開組件100之前述托架組件300,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之中仍另採用防錯特徵。特別是,如先前所述,托架組件300包含一托架外殼302以及可移動式地配置於托架外殼302中之一內側托架304。內側托架304包含第一及第二對立末端310、312以及複數通孔360(亦參見圖2至4、圖7A與7B),於第一末端310與第二末端312之 間延伸通過內側托架304。通孔360包含一些第三防錯特徵,其在本文所顯示及描述的例子之中包含一對齊肩部362和一些凸緣座部364、366。附屬插件500被構建成可拆卸式地配置於通孔360中對應的一者內之一完全安裝位置之中。附屬插件外殼502包含一些第四防錯特徵,其在本文所顯示及描述的例子之中包含一肩部凹槽530(圖10及16)以及一些凸緣532、534(圖8至9和圖13至17)。該等第四防錯特徵(例如,但不限於,530、532、534)和第三防錯特徵(例如,但不限於,362、364、366)彼此協同運作以禁止附屬插件外殼502被配置於內側托架304內的完全安裝位置之中,除非附屬插件500係以前述特定方位正確地配置。
更具體言之,當附屬插件外殼502係以該特定方位正確地配置且被完全安裝於內側托架304中的一對應通孔360內時,對齊肩部362被構建成配置於附屬插件外殼502的肩部凹槽530之中(圖10和16),且從附屬插件外殼502向外延伸的每一凸緣532、534均被構建成配置於內側托架304的凸緣座部364、366(二者均顯示於圖8)中對應的一者之中。換言之,在本文所顯示及描述的例子之中,內側托架304包含第一和第二凸緣座部364、366,而附屬插件外殼502包含第一和第二凸緣532、534。凸緣532、534分別被接收於第一和第二凸緣座部364、366內,使得若(且唯若)附屬插件500以正確方位配置,則插件外殼502將被扣入托架組件300上的定位。否則,凸緣座部364、366和凸緣532、534,及前述對齊肩部362和對應的肩部凹槽530,均將用以拒絕(意即,禁止)附屬插件500插入完全安裝位置。
因此,除了其他助益之外,由於肩部凹槽530延伸於附屬插件外殼502(最佳顯示於圖16)的大致整個長度上之事實,故依據揭示概念的 防錯設計能夠很早就拒絕一方位配置不正確(例如,反向或顛倒)的附屬插件500。換言之,不像先前技術的設計,附屬插件500會被拒絕,使得其無法插入到意料之外及不合意的不適當電性連接(例如,極性相反)可能發生的一個程度。此外,揭示的防錯特徵的有利之處包含其係互斥的。換言之,它們被設計成,當結合其他現有次級斷開組件系統或元件(圖中未顯示)使用之時,亦保持其預定的拒絕功能以拒絕不正確定位元件之間的電性連接。
因此,其應能理解,附屬插件500僅能夠被完全安裝,以正確地配合托架組件300移動,從而進入和離開與對應終端區塊400的正確電性接觸,舉例而言,以電性連接及斷開一對應附件600(以簡化形式顯示於圖2之中),若(且唯若)附屬插件500係以前述特定方位相對於內側托架304被正確地配置,且完全安裝於其對應的通孔360之中。
參見圖10,其應能理解,示例性附屬插件外殼502的第一凸緣532具有一長度536,且第二凸緣534具有不同於第一凸緣532之長度536的一長度538。換言之,第一凸緣532從附屬插件外殼502的留持部分504向外延伸一長度或距離536,其小於第二凸緣534從附屬插件外殼502的留持部分504向外延伸的長度或距離538。
依據揭示概念的另一特有特色,終端區塊400具有一寬度450,此相對而言比傳統終端區塊設計(圖中未顯示)更寬。換言之,傳統終端區塊(圖中未顯示)相對而言較窄,使得僅有一對應附屬插件(圖中未顯示)能夠被插入並電性連接於終端區塊的側面之間。另一方面,示例性終端區塊400具有至少兩倍寬之一寬度450。換言之,終端區塊400具有複數插孔410、412(圖中顯示兩個),並排配置於終端區塊400之中,使得終端區塊400 能夠在終端區塊400的寬度450(意即,介於對立的側面之間)之內接收並排的複數附屬插件500、500'(二者均顯示於圖2之中)。除了其他助益之外,此相當寬的終端區塊設計的作用在於降低整體製造複雜度和成本,因為所需的個別終端區塊之數目縮減。
因此,其應當理解,所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400包含一些防錯特徵(例如,但不限於,362、364、366、420、422、520、522、530、532、534),此除了其他助益性之外,功能在於確保托架組件300、終端區塊400、與附屬插件500之間的正確對齊和互相作用,從而改善次級斷開組件100的運作並避免可能以其他方式發生於斷路器2(圖1)及/或斷路器附件600(以簡化形式顯示於圖2)的損傷。
當使用於本文之中,"附件"一詞係表示配合所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與斷路器使用的任何已知或適當的電性可連接元件、特徵或裝置,舉例而言,包含但不限於,通訊及控制終端,等等。
除了前述之外,示範性斷開組件100另包含多種額外裝載特徵與接觸對齊特徵,現在將對其加以說明。
如圖11的分解圖所示,依據揭示概念非限定示範性實施例的終端區塊承座202包含一些第一裝載特徵(例如:280、290、292),且終端區塊400包含一些第二裝載特徵(例如:480、490、492)。如同下文所述,第二裝載特徵(例如:480、490、492)與第一裝載特徵(例如:280、290、292)協同運作以將終端區塊400正確地對齊、裝載及穩固於終端區塊承座202上(舉例而言,參見顯示終端區塊400正在被安裝於終端區塊承座202上的圖12A,以及顯示終端區塊400被完全安裝或裝載於終端區塊承座202上的 圖12B)。此外,前述的附屬插件500各自均包含一些接觸對齊特徵(例如:540、542、550、552),其如同下文所述地被構建以將附屬插件500對齊並導引入對應的終端區塊400之插孔410(舉例而言,參見顯示附屬插件500插入終端區塊400之插孔410的圖13,以及顯示附屬插件500被從終端區塊400之插孔410移除但與其對齊的圖14)。
更具體言之,如圖14所示,接觸對齊特徵(例如:540、542、550、552)係用以將附屬插件外殼502之第一腳柱510對齊及導引入第一插孔410的第一腔穴414,並將附屬插件外殼502之第二腳柱512對齊及導引入第一插孔410的第二腔穴416。更詳細言之,參見圖15至17,第一及第二腳柱510、512各自分別包含一第一末端514、515,配置於留持部分504處或其附近,以及一第二末端516、517,配置於第一末端514、515遠端對側。接觸對齊特徵包含一第一錐形部分540,配置於接近第一腳柱510之第二末端516處,以及一第二錐形部分542,配置於接近第二腳柱512之第二末端517處。此等錐形部分540、542係分別用以降低腳柱510、512之第二末端516、517的尺寸,其轉而提供更多容忍度以修正相對於終端區塊400之插孔410的對應腔穴414、416的任何初始錯位。換言之,第一錐形部分540與第一腔穴414之頂部430、底部434、第一側壁438、以及第二側壁442的其中至少一者協同運作以將第一腳柱510之第二末端516導引入第一腔穴414,而第二錐形部分542與第二腔穴416之頂部432、底部436、第一側壁440、以及第二側壁444的其中至少一者協同運作以將第二腳柱512之第二末端517導引入第二腔穴416。
此外,示例性附屬插件500另包含一第一錐形鼻部550,從 第一腳柱510之第二末端516向外延伸,以及一第二錐形鼻部552,從第二腳柱512的第二末端517向外延伸,如同最佳顯示於圖15和16之中者。其應當理解,藉由提供一本地端"引入結構"以將腳柱510、512分別置中並將其分別引入或導入終端區塊400的對應腔穴414、416之中,錐形鼻部550,552進一步促進接觸對齊與匹配。換言之,由於錐形鼻部550、552延伸超過位於附屬插件外殼502之腳柱510、512的末端處之開孔,其能夠進一步逐漸變化至一縮減尺寸,小於該等開孔的尺寸,如同圖14至16的最佳顯示。換言之,若無此等錐形鼻部550、552,則可能的錐化量(意即,尺寸降低)將有所不同地被限制於附屬插件腳柱開孔的尺寸。錐形鼻部550、552允許一錐化狀態超越上述的限制,從而有效地達成一甚至更大的對齊容忍度。在一非限定實施例之中,第一錐形鼻部550提供第一腳柱510之第二末端516尺寸上至少1.0毫米的一側向縮減,以促進第一腔穴414中的第一與第二側壁438、442之間的水平對齊,而第二錐形鼻部552的較佳實施方式同樣地提供第二腳柱512之第二末端517尺寸上至少1.0毫米的一側向縮減,以促進第二腔穴416中的第一與第二側壁440、444之間的水平對齊。換言之,如同參見圖17上視圖的最佳顯示,每一錐形鼻部(例如,但不限於,第一錐形鼻部550)側向地向內延伸一個至少1.0毫米的距離560。以此方式,錐形鼻部550、552用以提供相對於每一腔穴側壁(例如,但不限於,第一腔穴414的第一及第二側壁438、442)的對應額外水平對齊容忍度,否則其將受限於附屬插件外殼502的末端之中的開孔之寬度或尺寸。
舉例而言,參見圖9和14,其應當理解,終端區塊400較佳的實施方式亦包含一些接觸對齊特徵(452、454、456、458)。在本文所顯 示及描述的例子之中,第一及第二腔穴414、416各自另包含至少一去角形態(chamfer)452、454、456、458,配置於頂部430、432、底部434、436、第一側壁438、440、和第二側壁442、444中的對應的其中至少一者之上。特別是,在本文所顯示及描述的例子之中,第一腔穴414包含一頂部去角形態452,位於第一腔穴414的頂部430之中,以及一底部去角形態454,位於第一腔穴414的底部434之中。該頂部和底部去角形態452、454與第一腳柱510的第一錐形部分540協同運作,以對齊及導引第一腳柱510的插入。情況類似地,第二腔穴416包含頂部及底部去角形態456、458,分別位於第二腔穴416的頂部及底部432、436之中。該頂部和底部去角形態456、458與第二腳柱512的第二錐形部分542協同運作,以對齊及導引第二腳柱512插入第二腔穴416。
前述的托架組件300(圖2至8、11、12A及12B)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之中亦包含至少一接觸對齊特徵。特別是,如先前所述,內側托架304包含複數通孔360,在內側托架304的第一與第二末端310、312之間延伸穿過內側托架304。此等通孔360由複數垂直邊壁370所界定,最佳顯示於圖8的局部剖面放大圖之中。垂直邊壁370的功能在於正確地將附屬插件500對齊並緊固安裝於托架組件300之中,以相對於終端區塊400正確地移動及互相作用(例如,對齊及電性連接)。
再次參見圖11,示例性終端區塊400具有一裝載側面460、位於裝載側面460對側之一連接側面462、一上方末端470、以及配置於上方末端470對側之一下方末端472。在本文所顯示及描述的例子之中,前述的第一裝載特徵包含複數穩定凸起(projection)280,各自於終端區塊承座202 的第一邊緣250處或附近從終端區塊承座202的第一側面220向外突出。前述的第二裝載特徵包含一成型凹槽480,位於每一終端區塊400的裝載側面460之中,且位於該終端區塊400的上方末端470處或附近。因此,當終端區塊400被裝載於終端區塊承座202之上時,如圖12A與12B所示,成型凹槽480接收穩定凸起280中對應的一者以將終端區塊400對齊並穩固於終端區塊承座202之上。
此外,該些第一裝載特徵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之中另包含一第一留持機構290,配置於終端區塊承座202的第一邊緣250處或附近,以及一第二留持機構292,配置於終端區塊承座202的第二邊緣252處或附近,且該些第二裝載特徵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之中另包含一第一成型捕獲結構(catchment)490,配置於終端區塊400的上方末端470上,以及一第二成型捕獲結構492,配置於終端區塊400的下方末端472之上。第一留持機構290接合及留持第一成型捕獲結構490,而第二留持機構292接合及留持第二成型捕獲結構492,如圖12A和12B所示。
其應當理解,此等裝載特徵的作用在於將終端區塊400進一步對齊及緊固安裝於終端區塊承座202上的正確方位。如先前所述,進一步的穩定性係由終端區塊400本身比傳統型終端區塊(圖中未顯示)更寬(例如,但不限於,高達兩倍寬或更寬)的事實所造成。此外,如前文所揭示,示例性終端區塊承座202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之中另包含複數平行邊壁260,延伸於終端區塊承座202的第一與第二邊緣250、252之間,以將終端區塊400進一步對齊及緊固安裝於其間。
因此,在其他助益之外,所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100尚包含 一些裝載特徵(例如,但不限於,280、290、292、480、490、492以及一些接觸對齊特徵(例如,但不限於,370、452、454、456、458、540、542、550、552),其改善元件的支承、對齊及互相作用。
除了前述項目之外,所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100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之中另包含一些終端留持及修正特徵,此解決及克服先前技術的設計(圖中未顯示)中的已知問題,諸如內側托架的過早解除鎖定,以及內側托架無法可靠地返回鎖定(例如,本位)位置。例如,此等問題可以肇因於諸如內側托架上的摩擦力等促成因素,源於組件變異、部件錯位、以及相對剛硬的附件終端、鎖定元件磨損、用戶的不當使用、等等。若發生次級終端連接過早拔出,或者若次級終端連接無法正確地對齊及匹配,則斷路器將無法進行任何次級控制。如同以下所述,所揭示概念藉由提供被構建以克服關聯摩擦力之問題的一些留持構件(二者均顯示於圖21:372、374),從而避免過早拔出,和一些修正特徵(例如,但不限於,顯示於圖21及24之中的止擋構件390、392)來正確地對齊內側托架304並確保其依期望被鎖定,以克服此等缺點並增加可靠度至系統。
參見圖18至20,以及圖21的剖面圖,其應當理解,示例性托架組件300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之中包含一些留持構件以及至少一止擋構件390、392(本文所顯示及描述之非限定例子中使用兩個)。如先前所述,終端區塊承座202包含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被構建成可拆卸式地分別耦接至內側托架304的第一和第二末端310、312。第一和第二留持構件372、374分別與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協同運作,以相對於內側托架304使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留持於一預期位置。按其所需, 止擋構件390、392與內側托架304協同運作以將內側托架304正確地對齊終端區塊承座202,並促進內側托架304的正確定位於鎖定(意即,本位)位置。
更具體言之,繼續參見圖21,以及圖22及23,每一第二對齊杆柱206能夠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第一位置之中,第二對齊杆柱206大致筆直且成型倒鉤242接合對應的成型套轂或套爪(detent)332,如圖21及22所示,而在第二位置之中,第二對齊杆柱206被向外偏轉,使得成型倒鉤242釋放對應的各別成型套轂或套爪332,如圖23所示。在上述的第一、未偏轉位置(圖21和22)之中,第二對齊杆柱206以及,特別是,成型倒鉤242與成型套轂或套爪332在內側托架304的末端212上的協同運作,抑止了內側托架304相對於終端區塊承座202之移動,使得內側托架304隨終端區塊承座202移動,但並未相對於其獨立移動。反之,在圖23所示的第二、偏轉位置之中,第二對齊杆柱206向外偏轉,使得成型倒鉤242鬆離對應的成型套轂或套爪332,釋出內側托架304以相對於終端區塊承座202獨立地移動。該第一和第二留持構件372、374,在本文所顯示及描述的例子之中亦稱為隔離件,防止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二者均顯示於圖21)的向外偏轉至前述之第二、偏轉位置(圖23),除非且直到希望進行此等向外偏轉為止。以此種方式,隔離件(即:372、374)有效地抑止內側托架304的過早釋放。
其應當理解,為了例示的單純性與揭示的簡明性,本文僅顯示及詳細描述一隔離件(例如:374)。然而,其應當理解,其他隔離件(例如:372)(圖21)在結構與功能上均大致相仿。
如圖22所示,隔離件(例如:374)從托架外殼302的內部306朝內側托架304的對應末端312向內延伸。因此,隔離件(即:372、374)的功能在於,當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分別延伸於對應隔離件(即:372、374)與內側托架304的第一或第二末端310、312之間時,降低對應的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與托架外殼302的內部306之間的間隔。換言之,其提供較小之間隔,使得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的非預期向外偏轉被抑止,此轉而用以防止內側托架304的過早釋放,如先前所述。
繼續參見圖22及23,每一隔離件(例如:374)較佳的實施方式均包含一長形成型構件,包含一偏轉邊緣376。偏轉邊緣376被構建成與對應的第二對齊杆柱206的對應的一偏轉表面294協同運作。示例性偏轉表面294係位於第二對齊杆柱206的末端上的一斜坡表面,大致上位於成型倒鉤242對側。因此,當終端區塊承座202相對於內側托架304朝鎖定位置移動之時,偏轉表面294接合隔離件(例如:374)的偏轉邊緣376,如圖23所示。當第二對齊杆柱206繼續移動(例如,從圖22的觀點而言,向左),偏轉邊緣376沿偏轉表面294滑動,向內偏轉第二對齊杆柱206並朝與對應成型套轂或套爪332接合的方向移動成型倒鉤242(參見,圖22的鎖定(意即,本位)位置)。因此,其應當理解,依據揭示概念,每一第二對齊杆柱206的末端均有一特有形狀以促進第二對齊杆柱206相對於托架組件300之元件(例如但不限於,托架外殼302之內部306;內側托架304;成型套轂或套爪332;留持構件或隔離件(例如:374))的預期協同運作(例如但不限於,偏轉)。以此方式,內側托架304維持於鎖定(意即,本位)位置,或被適當地返回此鎖定位置,如同次級終端連接的正確及可靠匹配之所需。
參見圖24及25,以下將更詳細地說明前述的修正特徵,在本文所顯示及描述的例子之中係一對成型止擋構件390、392,從托架外殼302的內部306向內延伸。特別是,內側托架304另包含一止擋邊緣308,其移動以進入(圖25)及離開(圖24)與止擋構件390、392的接合狀態。在所顯示及描述的非限定示範實施例之中,第一成型止擋390與第二成型止擋392彼此間隔,如圖24所示。此間隔關係,除了其他助益之外,亦具有一對齊功能。更具體言之,當內側托架304的止擋邊緣308毗連第一成型止擋390與第二成型止擋392二者之時,內側托架304正確地對齊第一和第二對齊杆柱204、206,因此,亦對齊終端區塊承座202。
除了輔助正確的對齊之外,舉例而言,當內側托架304被斜置而將斷路器2(圖1)移入一殼匣6(圖1)之中時,修正特徵(例如,成型止擋構件390、392)亦具有一些其他有利功能。例如,當止擋邊緣308(圖21至25)接合成型止擋構件390、392(參見圖25)之時,繼續移動將導致內側托架304朝鎖定位置移動並移入該位置,此使得當斷路器2被回移而離開殼匣6之時,托架組件300能夠被重置。換言之,當斷路器2抵達CONNECT(連接)位置之時,修正特徵(例如,成型止擋構件390、392)將繼續驅動次級電性接觸點至其匹配位置。此在斷路器2被完全連接至主要及次級電源之時,有利地確保次級接觸的完全接合被建立。
因此,所揭示的次級斷開組件100包含一些終端留持與修正特徵,其促進內側托架304的正確鎖定、解除鎖定以及重新鎖定,並且建立正確的對齊及移動以供次級終端連接的有效及可靠匹配。
雖然以上已詳細描述揭示概念的特定實施例,但熟習相關技 術者應當理解,根據本揭示的整體教示,可對該等揭示細節做出各種修改及置換。因此,所揭示特別配置之用意僅係例示性質,並非對於揭示概念範疇之限制,其範疇係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的內容以及其等效範圍所界定。
100‧‧‧次級斷開組件
200‧‧‧終端區塊組件
202‧‧‧終端區塊承座
204‧‧‧第一對齊杆柱
206‧‧‧第二對齊杆柱
210‧‧‧終端區塊承座的第一末端
212‧‧‧終端區塊承座的第二末端
220‧‧‧終端區塊承座的第一側面
222‧‧‧終端區塊承座的第二側面
240‧‧‧第一成型倒鉤
242‧‧‧第二成型倒鉤
300‧‧‧托架組件
302‧‧‧托架外殼
304‧‧‧內側托架
306‧‧‧托架外殼的內部
308‧‧‧止擋邊緣
310‧‧‧內側托架的第一末端
312‧‧‧內側托架的第二末端
330‧‧‧第一成型套轂
332‧‧‧第二成型套轂
372‧‧‧第一留持構件
374‧‧‧第二留持構件
390‧‧‧第一成型止擋構件
392‧‧‧第二成型止擋構件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電性切換設備的次級斷開組件,該次級斷開組件包含:一托架組件,包含一托架外殼、可移動式地配置於該托架外殼內的一內側托架、一些留持構件、和至少一止擋構件;以及一終端區塊承座,被構建以接收複數終端區塊,該終端區塊承座包含一些突出構造,該些突出構造各自均可拆卸式地耦接至該內側托架,其中該等留持構件與該等突出構造協同運作,以將該等突出構造相對於該內側托架而留持於一預期位置,且其中該至少一止擋構件與該內側托架協同運作,以將該內側托架正確地對齊該終端區塊承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次級斷開組件,其中該等突出構造中的每一者均被構建成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該第一位置處,該等突出構造大致筆直,且其中在該第二位置處,該等突出構造被向外偏轉;其中,在該第一位置中,該等突出構造接合該內側托架,以抑止該內側托架相對於該終端區塊承座之移動,使得該內側托架隨該終端區塊承座而移動;其中,在該第二位置中,該等突出構造釋放該內側托架,以相對於該終端區塊承座而獨立地移動;且其中該等留持構件防止該等突出構造的意外向外偏轉至該第二位置,從而抑止該內側托架的過早釋放。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次級斷開組件,其中該托架外殼包含一內部;其中該內側托架包含一第一末端、以及配置於該第一末端遠端對側之一第二末端;其中該終端區塊承座包含一第一末端、配置於該第一末端遠端對側之一第二末端、一第一側面、以及配置於該第一側面對側之一第二 側面;其中該些突出構造係一第一對齊杆柱和一第二對齊杆柱,其中該第一對齊杆柱在靠近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一末端處從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一側面向外突出,且其中該第二對齊杆柱在靠近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二末端處從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一側面向外突出;其中該第一對齊杆柱和該第二對齊杆柱各自均包含一成型倒鉤;且其中該內側托架的第一末端與該內側托架的第二末端各自均包含一成型套轂;其中,在該第一位置處,該等成型倒鉤接合該等成型套轂;其中,在該第二位置處,該等成型倒鉤鬆離該等成型套轂;且其中該些留持構件係用以防止該第一對齊杆柱的意外向外偏轉的一第一留持構件、以及用以防止該第二對齊杆柱的意外向外偏轉的一第二留持構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次級斷開組件,其中該第一留持構件係從該托架外殼的內部朝該內側托架的第一末端向內延伸之一第一隔離件;且其中該第二留持構件係從該托架外殼的內部朝該內側托架的第二末端向內延伸之一第二隔離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次級斷開組件,其中該第一對齊杆柱延伸於該第一隔離件與該內側托架的第一末端之間;且其中該第二對齊杆柱延伸於該第二隔離件與該內側托架的第二末端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次級斷開組件,其中該第一隔離件與該第二隔離件各自均包含具有一偏轉邊緣之一長形成型構件;其中該第一對齊杆柱與該第二對齊杆柱各自均另包含一偏轉表面;且其中當該終端區塊承座朝該內側托架移動時,該偏轉表面被構建以接合該偏轉邊緣,從而使該等成型倒鉤朝與該等成型套轂接合的方向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次級斷開組件,其中該偏轉表面係一斜坡表面,大致配置於該成型倒鉤對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次級斷開組件,其中該至少一止擋構件從該托架外殼的內部向內延伸;其中該內側托架另包含一止擋邊緣;且其中該內側托架之該止擋邊緣進行移動以進入及離開與該至少一止擋構件的接合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次級斷開組件,其中該至少一止擋構件是一第一成型止擋和一第二成型止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次級斷開組件,其中該第一成型止擋與該第二成型止擋彼此間隔;且其中當該內側托架之該止擋邊緣毗連該第一成型止擋與該第二成型止擋二者時,該內側托架正確地對齊該終端區塊承座之該第一對齊杆柱與該終端區塊承座之該第二對齊杆柱。
  11. 一種電性切換設備,包含:一外殼;以及一次級斷開組件,與該外殼協同運作,該次級斷開組件包含:一托架組件,包含一托架外殼、可移動式地配置於該托架外殼之內的一內側托架、一些留持構件、和至少一止擋構件,以及一終端區塊承座,被構建以接收複數終端區塊,該終端區塊承座包含一些突出構造,該些突出構造各自均可拆卸式地耦接至該內側托架,其中該等留持構件與該等突出構造協同運作,以將該等突出構造相對於該內側托架而留持於一預期位置,且其中該至少一止擋構件與該內側托架協同運作,以將該內側托架正確 地對齊該終端區塊承座。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電性切換設備,其中該等突出構造中的每一者均能夠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該第一位置處,該等突出構造大致筆直,且其中在該第二位置處,該等突出構造被向外偏轉;其中,在該第一位置中,該等突出構造接合該內側托架,以抑止該內側托架相對於該終端區塊承座之移動,使得該內側托架隨該終端區塊承座而移動;其中,在該第二位置中,該等突出構造釋放該內側托架,以相對於該終端區塊承座而獨立地移動;且其中該等留持構件防止該等突出構造的意外向外偏轉至該第二位置,從而抑止該內側托架的過早釋放。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電性切換設備,其中該托架外殼包含一內部;其中該內側托架包含一第一末端、以及配置於該第一末端遠端對側之一第二末端;其中該終端區塊承座包含一第一末端、配置於該第一末端遠端對側之一第二末端、一第一側面、以及配置於該第一側面對側之一第二側面;其中該些突出構造係一第一對齊杆柱和一第二對齊杆柱,其中該第一對齊杆柱在靠近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一末端處從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一側面向外突出,且其中該第二對齊杆柱在靠近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二末端處從該終端區塊承座的該第一側面向外突出;其中該第一對齊杆柱和該第二對齊杆柱各自均包含一成型倒鉤;且其中該內側托架的第一末端與該內側托架的第二末端各自均包含一成型套轂;其中,在該第一位置處,該等成型倒鉤接合該等成型套轂;其中,在該第二位置處,該等成型倒鉤鬆離該等成型套轂;且其中該些留持構件係用以防止該第一對齊杆柱的意外向外偏轉的一第一留持構件、以及用以防止該第二對齊杆柱的意外 向外偏轉的一第二留持構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電性切換設備,其中該第一留持構件係從該托架外殼的內部朝該內側托架的第一末端向內延伸之一第一隔離件;且其中該第二留持構件係從該托架外殼的內部朝該內側托架的第二末端向內延伸之一第二隔離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電性切換設備,其中該第一對齊杆柱延伸於該第一隔離件與該內側托架的第一末端之間;且其中該第二對齊杆柱延伸於該第二隔離件與該內側托架的第二末端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電性切換設備,其中該第一隔離件與該第二隔離件各自均包含具有一偏轉邊緣之一長形成型構件;其中該第一對齊杆柱與該第二對齊杆柱各自均另包含一偏轉表面;且其中當該終端區塊承座朝該內側托架移動時,該偏轉表面被構建以接合該偏轉邊緣,從而使該等成型倒鉤朝與該等成型套轂接合的方向移動。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電性切換設備,其中該偏轉表面係一斜坡表面,大致配置於該成型倒鉤對側。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電性切換設備,其中該至少一止擋構件從該托架外殼的內部向內延伸;其中該內側托架另包含一止擋邊緣;且其中該內側托架之該止擋邊緣進行移動以進入及離開與該至少一止擋構件的接合狀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的電性切換設備,其中該至少一止擋構件是一第一成型止擋和一第二成型止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電性切換設備,其中該第一成型止擋與 該第二成型止擋彼此間隔;且其中當該內側托架之該止擋邊緣毗連該第一成型止擋與該第二成型止擋二者時,該內側托架正確地對齊該終端區塊承座之該第一對齊杆柱與該終端區塊承座之該第二對齊杆柱。
TW105104738A 2015-04-03 2016-02-18 電性切換設備及其所用的具有終端留持和修正特徵的次級斷開組件 TWI683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78,035 2015-04-03
US14/678,012 US9396889B1 (en) 2015-04-03 2015-04-03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disconnect assembly with cradle assembly alignment and positioning features therefor
US14/678,040 US9570261B2 (en) 2015-04-03 2015-04-03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disconnect assembly with contact alignment features therefor
US14/678,084 US9576762B2 (en) 2015-04-03 2015-04-03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disconnect assembly with error-proofing features therefor
US14/678,035 US9336977B1 (en) 2015-04-03 2015-04-03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disconnect assembly with terminal retention and correction features theref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035A TW201707035A (zh) 2017-02-16
TWI683338B true TWI683338B (zh) 2020-01-21

Family

ID=55640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4738A TWI683338B (zh) 2015-04-03 2016-02-18 電性切換設備及其所用的具有終端留持和修正特徵的次級斷開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36977B1 (zh)
EP (1) EP3278347B1 (zh)
CA (1) CA2981148C (zh)
MX (1) MX2017012606A (zh)
TW (1) TWI683338B (zh)
WO (1) WO20161603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6762B2 (en) * 2015-04-03 2017-02-21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disconnect assembly with error-proofing features therefor
US9570261B2 (en) * 2015-04-03 2017-02-14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disconnect assembly with contact alignment features therefor
KR101827118B1 (ko) 2016-05-23 2018-02-07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회로차단기
USD971857S1 (en) * 2020-05-19 2022-12-06 National Breaker Services LLC Display panel for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93448A1 (fr) 1976-08-18 1978-12-29 Wago Kontakttechnik Gmbh Appareil electrique de branchement ou de connexion
JP2755049B2 (ja) * 1992-06-30 1998-05-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引出形遮断器の安全シャッター装置
JPH0647197A (ja) 1992-07-29 1994-02-22 Toshiba Corp 衣類乾燥機
DE4438803C1 (de) 1994-10-31 1996-03-21 Weidmueller Interface Verteilerleisten mit Querverteilung der elektrischen Leistung (I)
DE4438802C1 (de) 1994-10-31 1996-03-21 Weidmueller Interface Verteilerleisten mit Querverteilung der elektrischen Leistung (II)
DE4438804C1 (de) 1994-10-31 1996-03-28 Weidmueller Interface Modulare Steuerungsanlage mit Busleiter z. B. zur Gebäudeautomatisierung
FR2739979B1 (fr) 1995-10-16 1997-12-05 Schneider Electric Sa Bornier electrique
DE29608178U1 (de) 1996-05-06 1996-07-25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32760 Detmold Zugfederanschluß mit einsteckbarem Anschlagelement
DE19632187C2 (de) 1996-08-09 1998-07-02 Weidmueller Interface Zugfederanschluß für elektrische Leiter
US5816867A (en) 1996-08-22 1998-10-06 Allen Bradley Company, Llc Curved wire spring clamp with optimized bending stress distribution
DE19639785C2 (de) 1996-09-27 2001-06-13 Weidmueller Interface Stromschiene für Reihenklemmen, mit einem Buchsensteckverbinder
DE29719177U1 (de) 1997-10-29 1997-12-04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32760 Detmold Reihenklemmenanordnung
DE29804284U1 (de) 1998-03-11 1998-05-07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32760 Detmold Steuerungsanlage für elektronische Steuerungs- und Automatisierungssysteme
DE19817925B4 (de) 1998-04-17 2004-04-29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Federkraftklemmanschluß für elektrische Leiter
FR2783366B1 (fr) * 1998-09-11 2000-11-24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 Appareillage electrique de coupure comportant un disjoncteur debrochable et des indicateurs de la position du disjoncteur dans son chassis
DE19964156B4 (de) 1999-01-25 2004-07-15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Elektrisches Gerät
DE29901194U1 (de) 1999-01-25 1999-05-20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32760 Detmold Busleiterabschnitt für ein elektrisches Gerät
DE19916755B4 (de) 1999-04-14 2007-06-28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Zugfederklemme
US6242702B1 (en) 1999-10-29 2001-06-05 Square D Company Circuit breaker unit
DE29919903U1 (de) 1999-11-12 2001-03-29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32760 Detmold Zugfederanschluß für große Leiterquerschnitte
DE10023851A1 (de) 2000-05-16 2001-11-22 Moeller Gmbh Anschlußklemme
JP3915424B2 (ja) 2001-03-30 2007-05-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接続ソケット
DE10120749C1 (de) * 2001-04-23 2002-07-11 Siemens Ag Schutzeinrichtung gegen Berühren spannungsführender Kontakte in einem Einschubrahmen eines Schaltgerätes
EP1253670B1 (de) 2001-04-23 2006-04-26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Federklemme und Federklemmenreihung
DE20114612U1 (de) 2001-09-05 2003-01-16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32760 Detmold Reihenklemme mit Schneidkontakten und Anschlußvorrichtung
US6893286B2 (en) 2003-09-06 2005-05-17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Connect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direct plug-in connection of conductors
DE202004000523U1 (de) 2004-01-15 2005-05-25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Anschlußsystem zum Anschluß elektrischer Leiter an ein elektrisches Gerät
US6935893B1 (en) 2004-02-11 2005-08-30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ITBG20050023A1 (it) 2005-05-13 2006-11-14 Abb Service Srl Dispositivo di connessione per interruttori di bassa tensione
JP4367407B2 (ja) 2005-12-16 2009-1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引出形遮断器の制御回路接続装置
DE202006003400U1 (de) 2006-03-04 2007-07-12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Anschlusssystem mit Direktsteckanschluss
TWM301422U (en) 2006-03-16 2006-11-21 Jr-Yuan Wu Line ball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wire terminal base
DE202006006626U1 (de) 2006-04-26 2007-09-06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Verbindungs- und Schaltvorrichtung
DE202006009459U1 (de) 2006-06-16 2007-10-25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Anschlussleiste mit Kodiervorrichtung
EP1873865B1 (de) 2006-06-27 2009-11-18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Verbindungs- und Schaltvorrichtung
KR100854384B1 (ko) 2007-03-08 2008-08-2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기중 차단기의 투입 스프링 자동 방세 장치 및 투입 스프링자동 방세 장치를 갖는 기중 차단기
DE202007005373U1 (de) 2007-04-12 2008-08-21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Reihenklemmensystem
US7544908B2 (en) 2007-06-26 2009-06-09 Abb Technology Ag Circuit breaker cradle with an interlock system and a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KR100876409B1 (ko) 2007-07-12 2008-12-31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인출형 차단기의 크레들 인입출 구조
DE102009050367A1 (de) 2009-10-22 2011-04-28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Federkraftanschlussklemme
US8304672B2 (en) * 2009-12-21 2012-11-06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Wireless remote racking mechanism
KR101158645B1 (ko) 2011-02-24 2012-06-2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크래들을 구비한 회로차단기
US8497439B2 (en) 2011-03-10 2013-07-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lf-aligning secondary disconnect device for electrical switchgear
US20140113502A1 (en) 2012-09-28 2014-04-24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 Manufacturing, Inc. Connector Block with Spring-Loaded Electrical Terminal Assemblies
US9397462B2 (en) 2012-12-28 2016-07-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ail mounting system and detach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035A (zh) 2017-02-16
EP3278347A1 (en) 2018-02-07
US9336977B1 (en) 2016-05-10
WO2016160387A1 (en) 2016-10-06
CA2981148C (en) 2023-12-12
CA2981148A1 (en) 2016-10-06
EP3278347B1 (en) 2019-05-01
MX2017012606A (es) 2018-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6835B (zh) 電性切換設備及其所用的具有托架組件對齊和定位特徵的次級斷開組件
TWI683338B (zh) 電性切換設備及其所用的具有終端留持和修正特徵的次級斷開組件
EP3278345B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disconnect assembly with error-proofing features therefor
US9819102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disconnect assembly with contact alignment features therefor
KR20160092282A (ko) 컨벤셔널 타입 박스의 프런트 티피에이 조립구조
CN102201306B (zh) 部件整装支架安装结构
JP3417337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8695116B (zh) 框架式断路器的二次接线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