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6610B - 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 - Google Patents

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6610B
TWI676610B TW107123548A TW107123548A TWI676610B TW I676610 B TWI676610 B TW I676610B TW 107123548 A TW107123548 A TW 107123548A TW 107123548 A TW107123548 A TW 107123548A TW I676610 B TWI676610 B TW I6766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iles
stopping material
building structure
brick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3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5932A (zh
Inventor
林志青
Chih Chi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鑑築工程有限公司
Jianzh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鑑築工程有限公司, Jianzh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鑑築工程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23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661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6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661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5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5932A/zh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Seal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有關一種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該止水材料係包括預定比例之三乙醇胺、亞鐵氰化鉀、過硫酸銨、丙烯醯胺及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等成分之粉末予以混合而成,並添加常溫清水製成止水材料,進行堵漏工法時係將相鄰磚材間縫隙內之雜物予以清理去除,設置之排水口予以堵塞,再應用前述之止水材料予以攪拌、混合後,予以浸泡披覆在複數磚材表面,使止水材料滲入相鄰磚材間之縫隙內部,靜待止水材料凝固、硬化,即可將清除殘留在複數磚材表面上之止水材料,完成堵漏工法,達到利用止水材料、輕易施工具有良好防水功效之目的。

Description

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尤指利用預定比例粉末與水攪拌混合,再施工之止水材料及工法,將各種材料成分粉末以預定比例混合,再添加常溫清水攪拌後,即可供作堵漏工法用之止水材料,以達到易於施工、操作並具良好防水效能之目的。
按,隨著時代不斷進步,人們生或品質也提升,則在生活居住空間及環境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早期利用鐵筋、水泥建構的建築物,因耐震性較差、容易龜裂發生漏水情況,為改善如此缺失,則有許多業者採用鋼骨架構建造的建築物,具有良好的耐震度,也不易發生龜裂現象,成為現代建築施工經常採用的建築方法,但不論是傳統鐵筋、水泥之建築物或現代鋼骨架構之建築物,在主要架構成型後,建築物內部及外部通常都會再進行裝飾、整修加工,透過外牆黏貼壁磚或大理石磚、內牆黏貼壁磚或瓷磚、地面黏貼地磚或瓷磚或大理石磚等方式,以完成建築物整體的加工裝修,即可供使用者入住使用,但人們生活環境中的天氣會遇到下雨、颱風等,會造成建築物外部被雨水侵襲而發生漏水現象,至於建築物內部則是在各樓層間的牆面層縫或地面等,受到地震影響而產生龜裂,亦會產生漏水的情況;另,建築物中的浴室、廚房或陽台等;或是供大眾使用 之游泳池等,都是需要使用水的場所,長時間使用後,也容易發生漏水的現象,造成使用者的困擾。
而為了改善建築物或游泳池等漏水的情況,大多數業者都會將漏水場所的牆面、地面等位置的瓷磚、壁磚或地磚等,予以全部敲毀、清除後,進行治漏水工程後,再重新黏貼新的瓷磚、壁磚或地磚等,雖可改善漏水的情況,但施工作業時間長、噪音大且費用亦相當高,若稍有不慎,即容易造成建築物的結構體強度變差,影響居住環境的安全,所以對於建築物的漏水防治處理作業,在實際實施、操作時,猶存在諸多缺失有待改善。
是以,如何解決目前關於建築物施行漏水防治作業,相當耗時、費工之問題與困擾,且必須將大面積的瓷磚、壁磚或地磚等先行敲毀再重新黏貼,也容易影響建築物結構強度之麻煩與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發明人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可將多種成分的粉末與清水攪拌混合,製成止水材料後,再施行堵漏工法,具有施工容易、節省工時且具有良好防水功效的發明專利誕生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止水材料係包括預定比例之三乙醇胺〔C6H15O3N〕、亞鐵氰化鉀{K4〔Fe(CN)6〕‧3H2O}、過硫酸銨〔(NH4)2S2O8〕、丙烯醯胺(Acrylami de,CH2=CHCONH2)及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N,N’-Methylenebisacrylamide)等成分予以混合而成之粉末,並添加常溫清水製成止水材料,進行堵漏工法時,係將相鄰磚材間縫隙內之雜物予以清理去除,設置之排水口予以堵塞,再應用前述之止水材料予以攪拌、混合後,予以浸泡披覆在複數磚材表面,使止水材料滲入相鄰磚材間之縫隙內部,靜待止水材料凝固、硬化,即可將清除殘留在複數磚材表面上之止水材料,完成堵漏工法,達到利用止水材料、輕易施工具有良好防水功效之目的。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預定比粉末之該三乙醇胺的成分為佔3~17〔g(克)〕、該亞鐵氰化鉀的成分為佔0.1~0.7〔g(克)〕、該過硫酸銨的成分為佔6~18〔g(克)〕、該丙烯醯胺的成分為佔75~90〔g(克)〕以及該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的成分為佔0.6~7〔g(克)〕,各預定成分比例之粉末混合後,再混合重量佔10~15公斤之常溫清水進行攪拌;且該三乙醇胺的成分較佳比例為佔8〔8g(克)〕、該亞鐵氰化鉀的成分較佳比例為佔0.3〔0.3g(克)〕、該過硫酸銨的成分較佳比例為佔9〔9g(克)〕、該丙烯醯胺的成分較佳比例為佔80〔80g(克)〕、該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的成分較佳比例為佔2.7〔2.7g(克)〕,各預定成分比例之粉末混合後,再混合較佳重量為10~12公斤之常溫清水進行攪拌。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乃在於該磚材係為牆面上黏貼之瓷磚、壁磚或大理石磚等;地板黏貼之瓷磚、地磚或大理石磚等;浴室黏貼之瓷 磚、壁磚或大理石磚等;混泥土製流理台所黏貼之磁磚或是泳池內部黏貼之瓷磚、壁磚、地磚或大理石磚等;相鄰磚材間縫隙內之黏著劑或混凝土之雜物,利用壁紙刀、刮刀或鏟刀等進行清理;且攪拌後之止水材料係可利用刮刀、鏟刀或掃帚等工具予以推移、分散、均勻塗抹披覆在複數磚材及相鄰磚材間之縫隙內部。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乃在於該止水材料進行堵漏工法,亦可供應用於各式建築結構體的結構補強等,可於建築結構體產生龜裂位置的任一側,由低處向高處進行鑽孔,並埋設止水針筒,將止水材料的複數成分粉末依預定比例混合,再添加預定重量的常溫清水攪拌成止水材料,則可過止水針筒將止水材料灌入建築結構體內,以供止水材料滲入龜裂位置內、靜待凝固,即檢視建築結構體的結構強度是否達到標準,若是則將止水針筒移除,完成堵漏工法作業,若未達結構強度標準,再利用高壓灌注機由止水針筒處以高壓灌注清水,至止水材料滲出龜裂位置,補強建築結構體的結構強度,則可再次檢視建築結構體的結構強度是否達到標準,以完成堵漏工法之作業。
1‧‧‧止水材料
2‧‧‧磚材
20‧‧‧縫隙
3‧‧‧建築結構體
31‧‧‧牆面或地面
32‧‧‧排水口
33‧‧‧龜裂位置
34‧‧‧鑽孔
4‧‧‧止水針筒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堵漏工法之流程圖(一)。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堵漏工法之流程圖(二)。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施工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施工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六圖 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與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實施之方法等,茲繪圖就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五、六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堵漏工法之流程圖(一)、堵漏工法之流程圖(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較佳實施例施工前之側視剖面圖、較佳實施例施工後之側視剖面圖、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發明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其中:該止水材料1係包括預定比例之三乙醇胺〔C6H15O3N〕(學名TEOA又名TEOA、TEA)、亞鐵氰化鉀{K4〔Fe(CN)6〕‧3H2O}〔學名三水合六氰合鐵(II)酸鉀〕、過硫酸銨〔(NH4)2S2O8〕(學名過二硫酸銨)、丙烯醯胺(Acrylamide,CH2=CHCONH2)及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N,N’-Methylenebisacrylamide)等成分之粉末予以混合而成,並添加常溫清水製成止水材料1。
而該預定比粉末之該三乙醇胺的成分為可佔3~17〔g(克)〕、該亞鐵氰化鉀的成分為可佔0.1~0.7〔g(克)〕、該過硫酸銨的成分為可佔6~18〔g(克)〕、該丙烯醯胺的成分為可佔75~90〔g(克)〕以及該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的成分為可佔0.6~7〔g(克)〕,各預定成分比例之粉末混合後,再混合重量 佔10~15公斤之常溫清水進行攪拌;且該三乙醇胺的成分較佳比例為可佔8〔8g(克)〕、該亞鐵氰化鉀的成分較佳比例為可佔0.3〔0.3g(克)〕、該過硫酸銨的成分較佳比例為可佔9〔9g(克)〕、該丙烯醯胺的成分較佳比例為可佔80〔80g(克)〕、該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的成分較佳比例為可佔2.7〔2.7g(克)〕,各預定成分比例之粉末混合後,並可再混合較佳重量為10~12公斤之常溫清水進行攪拌。
至於利用該止水材料1進行堵漏工法,係可供應用於各式建築結構體、牆面、地面、浴室、泳池或混泥土製流理台等,已黏貼磚材2之位置的堵漏工法,其實施之步驟:
(A01)將建築結構體3的牆面或地面31上黏貼磚材2後,相鄰磚材2間縫隙20內之雜物予以清理去除。
(A02)建築結構體3的牆面或地面31位於複數磚材2間設置之排水口32予以堵塞。
(A03)應用上述止水材料1,係包括預定比例之三乙醇胺〔C6H15O3N〕、亞鐵氰化鉀{K4〔Fe(CN)6〕‧3H2O}、過硫酸銨〔(NH4)2S2O8〕、丙烯醯胺(Acrylamide,CH2=CHCONH2)及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N,N’-Methylenebisacrylamide)等成分之粉末予以混合而成,並添加常溫清水製成之止水材料1,再進行攪拌、混合。
(A04)可將攪拌後之止水材料1,予以浸泡披覆在複數磚材2表面,且使止水材料1沿著各磚材2表面滲入相鄰磚材2間之縫 隙20內部,並滲入各磚材2內。
(A05)靜待約三十分~六十分後,讓止水材料1凝固、硬化。
(A06)清除殘留在複數磚材2表面上之止水材料1。
(A07)完成應用止水材料1之堵漏工法。
而上述該步驟(A01)之磚材2係可為牆面上黏貼之瓷磚、壁磚或大理石磚等;地板黏貼之瓷磚、地磚或大理石磚;浴室黏貼之瓷磚、壁磚或大理石磚等;混泥土製流理台所黏貼之磁磚或泳池內部黏貼之瓷磚、壁磚、地磚或大理石磚等;至於相鄰磚材2間縫隙20內之黏著劑或混凝土之雜物,則可利用壁紙刀、刮刀或鏟刀等進行清理。
且利用止水材料1對建築結構體3已黏貼磚材2位置,進行堵漏工法之施工作業,並不需將黏貼之磚材2全不敲毀,亦不必再重新黏貼磚材,則施工作業相當簡易、輕鬆、省時又省工且施工成本較低,又不會對建築結構體3產生破壞,更可保持建築結構體3既有的結構強度,進行堵漏工法作業後,建築結構體3黏貼磚材2位置的防水效果佳,亦可補強相鄰磚材2間的結構強度。
另,利用該止水材料1進行堵漏工法,係可供應用於各式建築結構體的結構補強等,則對建築結構體之堵漏工法(請同時參閱第六圖所示),其實施之步驟:
(B01)在建築結構體3產生龜裂位置33的任一側,由低處向高處進行鑽孔34。
(B02)並於鑽孔34處埋設止水針筒4。
(B03)應用上述止水材料1,係包括預定比例之三乙醇胺〔C6H15O3N〕、亞鐵氰化鉀{K4〔Fe(CN)6〕‧3H2O}、過硫酸銨〔(NH4)2S2O8〕、丙烯醯胺(Acrylamide,CH2=CHCONH2)及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N,N’-Methylenebisacrylamide)等成分之粉末予以混合而成,並添加常溫清水製成止水材料1,再進行攪拌、混合後,填加入止水針筒4內。
(B04)透過止水針筒4將止水材料1灌入鑽孔34內,再滲入建築結構體3內,以供止水材料1滲入建築結構體3的龜裂位置33內,靜待止水材料1凝固。
(B05)檢視建築結構體3的結構強度是否達到標準,若是、則執行步驟(B06),若否、則執行步驟(B07)。
(B06)若建築結構體3的結構強度已達標準,即可將止水針筒4移除,完成堵漏施工作業。
(B07)若建築結構體3結構強度未達標準,再利用高壓灌注機由止水針筒4處以高壓灌注常溫清水,至止水材料1滲出龜裂位置,補強建築結構體3的結構強度,再執行步驟(B05)。
該步驟(B01)之建築結構體3產生龜裂位置33,若龜裂呈直線或曲線狀的規則延伸,即於左側或右側的5cm~10cm處,由低處向高處連續排列式、進行鑽孔至建築結構體3厚度的1/2的深度處;若龜裂呈樹狀或幾何狀的不規則延伸,即於龜裂位置左側或右側的5cm~10cm處,由低處向高處呈交錯狀、進行鑽孔至建築結構體3 厚度的1/2的深度處。
則利用止水材料1對建築結構體3的龜裂位置33,進行補強堵漏工法作業,止水材料1透過止水針筒4灌注入龜裂位置33,可有效補強龜裂位置33的結構強度,且施工作業不必破壞龜裂位置33或周邊的建築結構體3,並不會降低建築結構體3的結構強度,而施工作業相當簡易、輕鬆、省時又省工且施工成本較低,並於進行堵漏工法作業後,建築結構體3的龜裂位置33具有極佳的防水效果。
是以,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本發明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係利用預定比例之三乙醇胺、亞鐵氰化鉀、過硫酸銨、丙烯醯胺及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等成分之粉末予以混合而成,並添加常溫清水製成止水材料,則可將止水材料浸泡披覆於建築結構體黏貼磚材的表面,亦可將止水材料透過止水針筒灌注入建築結構體內,俾可達到輕易施工、省時省力、具良好防水效果之目的,且施工作業不必破壞建築結構體,可保持建築結構體紀有結構強度之功效,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結構、裝置皆應受本發明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故,本發明為主要針對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進行設計,係利用預定比例的粉末成分混合,再添加預定重量的常溫清水予以攪拌、混合後,利用堵漏工法將止水材料浸泡披覆於建築結構體黏貼磚材表面,或透過止水針筒將止水材料灌注入建築結構體的龜裂位置,而可達到施工作業簡易、省時省工且成本低為主要保護重點,並透過止水材 料進行堵漏工法施工,乃僅使施工位置具有好防水功效、補強施工位置的結構強度等之優勢,而施工作業不會破壞建築結構體,可保持建築結構體的結構強度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發明上述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於實際執行、實施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研發,為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發明人之辛苦研發、創設,倘若 鈞局暨貴審查委員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Claims (9)

  1. 一種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係包括:該預定比例之三乙醇胺〔C6H15O3N〕、亞鐵氰化鉀{K4〔Fe(CN)6〕‧3H2O}、過硫酸銨〔(NH4)2S2O8〕、丙烯醯胺(Acrylamide,CH2=CHCONH2)及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N,N’-Methylenebisacrylamide)之粉末混合而成,並將上列預定比例之粉末添加預定重量之常溫清水,而該三乙醇胺的成分為佔3~17〔g(克)〕、該亞鐵氰化鉀的成分為佔0.1~0.7〔g(克)〕、該過硫酸銨的成分為佔6~18〔g(克)〕、該丙烯醯胺的成分為佔75~90〔g(克)〕、該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的成分為佔0.6~7〔g(克)〕,各預定成分比例之粉末混合後,再混合重量佔10~15公斤之常溫清水進行攪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其中該預定比粉末之該三乙醇胺的成分比例為佔8〔8g(克)〕、該亞鐵氰化鉀的成分比例為佔0.3〔0.3g(克)〕、該過硫酸銨的成分比例為佔9〔9g(克)〕、該丙烯醯胺的成分比例為佔80〔80g(克)〕、該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的成分比例為佔2.7〔2.7g(克)〕,各預定成分比例之粉末混合後,再混合重量為10~12公斤之常溫清水進行攪拌。
  3. 一種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之堵漏工法,尤指應用於黏貼後相鄰磚材間的縫隙之堵漏作業,係包括下列各步驟:(A01)將黏貼後相鄰磚材間縫隙內之雜物予以清理去除;(A02)位於複數磚材間設置之排水口予以堵塞;(A03)應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止水材料,予以攪拌、混合;(A04)攪拌後之止水材料浸泡披覆在複數磚材表面,且止水材料滲入相鄰磚材間之縫隙內部;(A05)待止水材料凝固、硬化;(A06)清除殘留在複數磚材表面上之止水材料;(A07)完成應用止水材料之堵漏工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之堵漏工法,其中該步驟(A01)之磚材係為牆面黏貼之瓷磚、壁磚或大理石磚;地板黏貼之瓷磚、地磚或大理石磚;浴室黏貼之瓷磚、壁磚或大理石磚;混泥土製流理台所黏貼之磁磚或泳池內部黏貼之瓷磚、壁磚、地磚或大理石磚,相鄰磚材間縫隙內之黏著劑或混凝土之雜物,利用壁紙刀、刮刀或鏟刀進行清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之堵漏工法,其中該步驟(A04)攪拌後之止水材料係利用刮刀、鏟刀或掃帚予以推移、分散、均勻塗抹披覆在複數磚材及相鄰磚材間之縫隙內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之堵漏工法,其中該預定比粉末與預定重量之常溫清水進行攪拌混合成止水材料後,透過直接浸泡披覆於建築結構體黏貼磚材之表面,而該三乙醇胺的成分為佔3~17〔g(克)〕、該亞鐵氰化鉀的成分為佔0.1~0.7〔g(克)〕、該過硫酸銨的成分為佔6~18〔g(克)〕、該丙烯醯胺的成分為佔75~90〔g(克)〕、該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的成分為佔0.6~7〔g(克)〕,各預定成分比例之粉末混合後,再混合重量佔10~15公斤之常溫清水進行攪拌。
  7. 一種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之堵漏工法,尤指應用於建築結構體之堵漏作業,係包括下列各步驟:(B01)在建築結構體產生龜裂位置的任一側,由低處向高處進行鑽孔;(B02)並於鑽孔處埋設止水針筒;(B03)應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止水材料,予以攪拌、混合後,填加入止水針筒內;(B04)透過止水針筒將止水材料灌入建築結構體內,以供止水材料滲入建築結構體的龜裂位置內,靜待止水材料凝固;(B05)檢視建築結構體的結構強度是否達到標準,若是、則執行步驟(B06),若否、則執行步驟(B07);(B06)若建築結構體的結構強度已達標準,即可將止水針筒移除,完成堵漏施工作業;(B07)若建築結構體結構強度未達標準,再利用高壓灌注機由止水針筒處以高壓灌注清水,至止水材料滲出龜裂位置,補強建築結構體的結構強度,再執行步驟(B0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之堵漏工法,其中該步驟(B01)之建築結構體產生龜裂位置,若龜裂呈直線或曲線狀的規則延伸,即於左側或右側的5cm~10cm處,由低處向高處連續排列式進行鑽孔至建築結構體厚度的1/2的深度處;若龜裂呈樹狀或幾何狀的不規則延伸,即於龜裂位置左側或右側的5cm~10cm處,由低處向高處呈交錯狀進行鑽孔至建築結構體厚度的1/2的深度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之堵漏工法,其中該預定比粉末與預定重量之常溫清水進行攪拌混合成止水材料後,透過止水針筒將止水材料灌入建築結構體之裂縫位置內部,而該三乙醇胺的成分為佔3~17〔g(克)〕、該亞鐵氰化鉀的成分為佔0.1~0.7〔g(克)〕、該過硫酸銨的成分為佔6~18〔g(克)〕、該丙烯醯胺的成分為佔75~90〔g(克)〕、該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的成分為佔0.6~7〔g(克)〕,各預定成分比例之粉末混合後,再混合重量佔10~15公斤之常溫清水進行攪拌。
TW107123548A 2018-07-06 2018-07-06 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 TWI676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3548A TWI676610B (zh) 2018-07-06 2018-07-06 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3548A TWI676610B (zh) 2018-07-06 2018-07-06 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6610B true TWI676610B (zh) 2019-11-11
TW202005932A TW202005932A (zh) 2020-02-01

Family

ID=69188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3548A TWI676610B (zh) 2018-07-06 2018-07-06 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661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42990A (zh) * 2012-11-13 2014-11-16 Self Suspending Proppant Llc 用於液裂之自懸浮支撐劑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42990A (zh) * 2012-11-13 2014-11-16 Self Suspending Proppant Llc 用於液裂之自懸浮支撐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5932A (zh) 2020-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3655B (zh) 墙体窗施工方法
CN103321442A (zh) 一种内墙保温墙面内应力开裂自补偿修复结构与工艺
CN103553538B (zh) 建筑室内深层渗透固化无损伤防水剂
CN106284998A (zh) 内墙抹灰满铺玻璃纤维网格布施工方法
CN109750758A (zh) 预制夹心保温剪力墙外墙横向缝和竖向缝的施工方法
CN106760597A (zh) 一种外墙渗水修复新工艺
CN110409633A (zh) 一种环保防水建筑物外墙的施工方法
CN207194343U (zh)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的饰面砖铺贴结构
CN103774696A (zh)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
CN107574936B (zh) 一种保温外墙施工工艺
TWI676610B (zh) 建築工程用止水材料及其堵漏工法
CN106869304A (zh) 一种有限空间内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KR100943296B1 (ko) 무기질 침투성 복합 방수공법
CN104234249B (zh) 应用聚氨酯硬泡复合板块的外保温墙体工法
CN207553357U (zh) 毛石板、聚苯板及多孔砖复合保温装饰外墙
CN109853888A (zh) 一种历史建筑拉毛墙面施工工艺
CN110005174A (zh) 提高机喷砂浆抹灰质量的施工方法
CN109881794A (zh) 一种游泳池防水结构
CN109779287A (zh) 微膨胀防水乳胶施工工艺
CN102182323A (zh) 低纬度高原蒸压加气砼砌块干法砌筑施工工艺
CN101892739A (zh) 一次性建筑用模板
CN204571204U (zh) 一种针对漏水瓷砖地面的改进型防水堵漏结构
CN108166533A (zh) 一种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方法
KR101120033B1 (ko) 침투성 액체방수제를 이용한 액체방수공법
CN207063377U (zh)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基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