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4949B - 離心投射機 - Google Patents

離心投射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4949B
TWI674949B TW103134989A TW103134989A TWI674949B TW I674949 B TWI674949 B TW I674949B TW 103134989 A TW103134989 A TW 103134989A TW 103134989 A TW103134989 A TW 103134989A TW I674949 B TWI674949 B TW I6749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blade
side plate
blades
centrifug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4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9235A (zh
Inventor
鈴木浩昭
梅岡雅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9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9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4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49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5/00Devices or accessories for generating abrasive blasts
    • B24C5/06Impeller wheels; Rotor blad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5/00Devices or accessories for generating abrasive blasts
    • B24C5/06Impeller wheels; Rotor blades therefor
    • B24C5/062Rotor blades or vanes; Lock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5/00Devices or accessories for generating abrasive blasts
    • B24C5/06Impeller wheels; Rotor blades therefor
    • B24C5/066Housing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7/00Equipment for feeding abrasive material; Controlling the flowability, constitution, or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asive bla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離心投射機及用於該離心投射機的葉片,該離心投射機係可使投射材料之投射圖案集中,且在狹窄之投射範圍內效率佳。
本發明之離心投射機,係將投射材料朝向被處理品投射者,其具有:至少一片側板;複數個葉片,係安裝於該側板;旋轉軸,係使側板及複數個葉片旋轉;以及導入部,係用以將投射材料投入複數個葉片間;葉片係具備用以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面,該投射面係具有半徑方向內側之第1部分及半徑方向外側之第2部分,第1部分係以其半徑方向外側比其半徑方向內側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後側的方式傾斜而形成,第2部分係以比將第1部分朝向半徑方向外側延長而成的假想線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前側的方式而形成。

Description

離心投射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投射材料投射於被處理品的離心投射機及用於該離心投射機的葉片(blade)。
以往,作為用於珠粒噴擊(shot blasting)、珠擊法(shot peening)等的投射機,已知有離心投射機或噴嘴投射機。離心投射機為使用離心力的裝置。噴嘴投射機為使用空氣壓力的裝置。噴嘴投射機係在投射範圍之幅度較窄的情況較有效率,而不適用於投射範圍較寬的情況。
離心投射機係在投射範圍較寬的情況較為有效率,而在投射範圍較窄的情況則效率差而不適用。亦即,在離心投射機中,要使投射圖案(projection pattern)集中且提高投射效率是很困難的。在此,所謂「投射圖案」係指朝向製品(被處理品)投射的投射材料在各位置命中總投射量之幾%的分佈之意。又,「投射圖案」亦指在360度範圍內顯示以旋轉軸為中心朝圓周方向在預定角度之位置投射了總投射量之幾%之意。在以下之說明中,雖然在第13圖所關聯的說明中係指前者之意,但是在除此以外的部分則是指前者及後者雙方之意。更且,因離心投射機之加 速效率係比噴嘴投射機佳,故較期望利用離心投射機使投射圖案集中且提高投射效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7-186051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側板單元及使用該側板單元之離心投射機,該側板單元係用以實現在較窄之投射範圍效率佳且可使投射材料之投射圖案集中的離心投射機。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將投射材料朝向被處理品投射的離心投射機,該離心投射機具有:至少一片側板;複數個葉片,係安裝於該側板;旋轉軸,係使側板及複數個葉片旋轉;以及導入部,係用以將投射材料投入複數個葉片間;葉片係具備用以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面,該投射面係具有半徑方向內側之第1部分及半徑方向外側之第2部分,第1部分係以其半徑方向外側比其半徑方向內側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後側的方式傾斜而形成,第2部分係以比將第1部分朝向半徑方向外側延長而成的假想線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前側的方式形成。
在如此所構成的離心投射機中,由於葉片之用以投射 投射材料的投射面具有半徑方向內側之第1部分及半徑方向外側之第2部分,第1部分係以其半徑方向外側比其半徑方向內側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後側的方式傾斜而形成,所以可使投射材料集中。又,由於投射面之第1部分是傾斜而形成,所以雖然投射材料之投射速度會變慢,但是由於第2部分係以比將第1部分朝向半徑方向外側延長的假想線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前側的方式形成,所以可加速投射材料。結果,依據本發明,則藉由葉片之投射面的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不會使投射材料之投射速度變慢,而可使投射材料之投射圖案集中。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葉片係具有:葉片投射部,係形成有用以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面;以及安裝部,係在該葉片投射部之兩端緣部形成厚度比葉片投射部還大且與葉片投射部設置成一體;葉片之安裝部係至少使其外側部分之與葉片之旋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為直條形狀。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葉片之第2部分係以將葉片之旋轉中心和第2部分之半徑方向外側端部予以連結的假想線與法線一致的方式形成。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葉片之葉片投射部之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係朝向半徑方向內側形成為尖細狀,而各葉片間之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間則成為用以將投射材料導引至旋轉的各葉片間的導引部。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葉片之安裝部係具 有卡合部,該卡合部係為該安裝部之半徑方向內側部分之與葉片之旋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從直條形狀突出的方式形成者。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葉片之葉片投射部係具有:隆起部,係形成於投射面之相反側的投射背面;以及彎曲面,係形成於該隆起部及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之間。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復具有用以安裝複數個葉片的側板單元;該側板單元係具備:一對側板,係包含至少一片側板;以及結合構件,係用以將此等的一對側板予以結合;在側板單元之一對側板之彼此相對向的表面形成有導槽部;該側板之導槽部係以其半徑方向外側比其半徑方向內側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後側的方式傾斜而形成。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側板單元之側板的導槽部係至少使其外側部分形成為直條形狀。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側板單元之側板的導槽部係將其內側部分形成為比直條形狀更寬幅,且與安裝部之卡合部卡合,以限制葉片之位置。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側板單元之結合構件係設置達與葉片之數量相同的數量;各結合構件係配置於各葉片間,並且配置於:比相鄰的葉片之投射面、與相鄰的葉片之投射背面之中間位置還靠近投射背面側的位置。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在與旋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之剖面中,相對於從葉片投射部之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之前端連結成與形成於葉片投射部之投射背面的隆起部相接的假想線,結合構件之剖面中之位在葉片之投射背面側的部分之剖面的面積成為一半以上的關係之方式,將結合構件配置於靠近葉片之投射背面側的位置。
在本發明中,葉片之個數較佳為6個。
在本發明中,側板單元係較佳為藉由螺栓而安裝於旋轉軸,在側板單元之側板的導槽部係設置有用以安裝螺栓的凹部。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側板單元之一對側板係以相對於與結合構件正交的假想平面呈面對稱的方式形成。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在側板係形成有導槽部;導槽部係以其半徑方向外側比其半徑方向內側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後側的方式傾斜而形成。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被用於藉由使複數個葉片旋轉而將投射材料朝向被處理品投射的離心投射機的葉片,葉片係具備用以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面,該投射面係具有半徑方向內側之第1部分及半徑方向外側之第2部分,第1部分係以其半徑方向外側比其半徑方向內側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後側的方式傾斜而形成,第2部分係以比將第1部分朝向半徑方向外側延長的假想線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前側的方式形成。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葉片係具有:葉片投射部,係形成有用以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面;以及安裝部,係在該葉片投射部之兩端緣部形成厚度比葉片投射部還大且與葉片投射部設置成一體;葉片之安裝部係至少使其外側部分之與葉片之旋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為直條形狀。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葉片之第2部分係以將葉片之旋轉中心和第2部分之半徑方向外側端部予以連結的假想線與法線一致的方式形成。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葉片之葉片投射部之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係朝向半徑方向內側形成為尖細狀,而各葉片間之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間則成為用以將投射材料導引至旋轉的各葉片間的導引部。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葉片之安裝部係具有卡合部,該卡合部係為該安裝部之半徑方向內側部分之與葉片之旋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從直條形狀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葉片之葉片投射部係具有:隆起部,係形成於投射面之相反側的投射背面;以及彎曲面,係形成於該隆起部及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之間。
本發明係可使投射材料之投射圖案集中,且可提高對狹窄之投射範圍的投射效率。
1‧‧‧離心投射機
2、2a至2c、92、92a至92c‧‧‧投射材料
3、7、93‧‧‧葉片
3a、7a‧‧‧投射面
3b、7b‧‧‧第1部分
3c、7c‧‧‧第2部分
3d、7d‧‧‧彎曲部
3e、13a‧‧‧外側
3f、13b‧‧‧內側
3g、7g‧‧‧葉片投射部
3g1、7g1‧‧‧兩端緣部
3h、7h‧‧‧安裝部
3h1、7h1‧‧‧內表面
3h2、7h2‧‧‧外表面
3h3、7h3‧‧‧直條形狀部分
3i、7i、13c‧‧‧外側部分
3j、7j‧‧‧卡合部
3k、7k‧‧‧抵接部
3m、7m‧‧‧外側面
3n、7n‧‧‧外側端部
3p、7p‧‧‧端部
3q、7q‧‧‧投射背部
3r‧‧‧隆起部
3s‧‧‧端部
3t、3x‧‧‧彎曲面
3u、7u‧‧‧頭尖形成部
3v‧‧‧平面部
3w‧‧‧端部
10‧‧‧側板單元
11‧‧‧側板
11a‧‧‧孔
11b‧‧‧表面
11c‧‧‧推拔部
11d‧‧‧厚壁部
12‧‧‧結合構件
13‧‧‧導槽部
13d‧‧‧內側部分
14‧‧‧旋轉軸
15‧‧‧螺栓
15a‧‧‧頭部
16‧‧‧凹部
17‧‧‧插通孔
18‧‧‧輪轂
20‧‧‧本體盒
20a‧‧‧上部開口
21、41至45‧‧‧控制籠
21a、41a、41b、42x、43a、44x、45x‧‧‧開口窗
21b‧‧‧插入用開口部
21c‧‧‧蓋部
21d‧‧‧開口
22‧‧‧分佈器
22a‧‧‧突起部
22b‧‧‧孔部
22c‧‧‧螺栓
23‧‧‧軸承單元
25‧‧‧軸承
26‧‧‧襯套
26a‧‧‧側襯套
26b‧‧‧上部襯套
27‧‧‧蓋
28‧‧‧中心板
29‧‧‧前面蓋
30‧‧‧支架
31‧‧‧密封件
32‧‧‧導入筒
33‧‧‧導入筒推壓器
42a、42b、44a、44c、45a至45e‧‧‧長方形部分
44b‧‧‧平行四邊形部分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K1、K2‧‧‧交接點
K3‧‧‧中間位置
L1、L2、L8‧‧‧假想線
L3、L9‧‧‧間隔
L4、L5‧‧‧距離
L6‧‧‧假想中心線
L7‧‧‧假想圓弧
O1‧‧‧旋轉中心
P1、P2‧‧‧平面
P3‧‧‧假想平面
R1‧‧‧旋轉方向
θ 1、θ 2‧‧‧傾斜角度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之正面剖視圖。
第2圖係第1圖之離心投射機的側面剖視圖。
第3圖係顯示第1圖之離心投射機的葉片之示意圖,其中,(a)為葉片之前視圖,(b)為左側視圖,(c)為後視圖,(d)為沿著(a)中之S1-S1線所觀看到的剖視圖,(e)為俯視圖(上視圖),(f)為仰視圖(下視圖)。
第4圖係第3圖之葉片的立體圖。其中,(a)至(d)為分別從不同方向觀看葉片的立體圖。
第5圖係顯示第1圖之離心投射機的葉片及側板單元之示意圖,其中,(a)為顯示安裝有葉片的狀態之側板單元的正面剖視圖,(b)為顯示(a)之虛線B1的部分之放大圖,(c)為安裝有葉片的狀態之側板單元的後視圖。
第6圖係顯示第5圖之側板單元的示意圖,其中,(a)為顯示側板單元之正面剖視圖,(b)為沿著(a)所示之S2-S2線所觀看到的剖視圖。
第7圖係將第2圖所示的離心投射機之主要零件予以分解顯示的零件展開圖。
第8圖係將第1圖之離心投射機予以局部分解而顯示主要零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顯示被旋轉驅動的葉片、側板單元、分佈器的剖視圖,(b)為襯套(liner)的剖視圖,(c)為蓋的剖視圖,(d)為本體盒的剖視圖。
第9圖係用以說明葉片之第1部分變成後傾的優點之示意圖,其中,(a)至(g)為顯示本發明之藉由後傾葉片所致的投射材料之動作的示意圖,(h)至(n)為用來與前者比較之藉由以往的前傾葉片所致的投射材料之動作的示意圖。
第10圖係顯示可用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的葉片之另一例的示意圖,其中,(a)為葉片之前視圖,(b)為左側視圖,(c)為後視圖,(d)為沿著(a)所示之S3-S3線所觀看到的剖視圖,(e)為俯視圖,(f)為仰視圖。
第11圖係第10圖之葉片的立體圖,其中,(a)至(d)為分別從不同方向觀察葉片的立體圖。
第12圖係顯示可用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的控制籠之示意圖,其中,(a)為具有一個開口窗的控制籠之側視圖,(b)為具有二個開口窗的控制籠之側視圖,(c)為具有二個長方形之一部分重疊並一體化所成之一個開口窗的控制籠之側視圖,(d)為具有平行四邊形之開口窗的控制籠之側視圖,(e)及(f)為具有三個以上的四角之一部分重疊並一體化所成之一個開口窗的控制籠之側視圖,(g)至(n)為顯示各控制籠之投射分佈等的示意圖。
第13圖係本發明之實驗例1、2及比較例之針對每一投射位置之投射比例的分佈(投射圖案)之示意圖。
以下,參照圖式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加以說明。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1係具備複數個葉片3,且使葉片3 旋轉並藉由離心力來投射投射材料2(以下亦將「投射材料」稱為「鋼珠(shot)」)。
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各葉片3之投射面3a係具有:第1部分3b,係構成投射面3a之半徑方向內側部分;以及第2部分3c,係位於第1部分3b之半徑方向外側並構成投射面3a之外側部分。葉片3之第2部分3c係相對於第1部分3b經由屈曲部或是彎曲部而一體地設置於第1部分3b。在此說明的葉片3之例中,第1部分3b和第2部分3c是經由彎曲部3d而設置。又,在此說明的形狀為與葉片3之旋轉軸正交的剖面之形狀。
如第5圖所示,葉片3之第1部分3b,係使其外側3e比其內側3f更朝向旋轉方向R1之後側傾斜而形成。旋轉方向R1為葉片3及後述之側板單元10等的旋轉方向。換言之,葉片3之第1部分3b係相對於包含旋轉中心在內的線(法線)傾斜。另外,雖然葉片3之第1部分3b係形成為直線狀,但是亦可為彎曲形狀。但是,當考慮後述之鋼珠集中化功能及製作方面時則以直線狀較為有利。
葉片3之第2部分3c係以比將第1部分3b朝向外側延長的假想線L1更位於旋轉方向R1之前側的方式而形成。另外,雖然葉片3之第2部分3c係具有彎曲形狀而形成,但是亦可形成為直線狀。但是,在後述之鋼珠加速化功能及製造方面來看則以彎曲形狀較為有利。又,在葉片3中,雖然彎曲部3d是與第2部分3c之彎曲形狀 一體形成但是並非被限定於此。
如以上所述,由於葉片3之第1部分3b是朝向旋轉方向後方傾斜,所以可使投射材料集中。葉片3之第1部分3b的傾斜角度θ 1,係如後述般以30度至50度較具有優異的效果(參照第5圖)。在此,傾斜角度係指相對於包含葉片3之旋轉軸在內的平面P1的角度之意。第5圖中,O1係顯示旋轉中心(葉片3之旋轉軸)。又,由於葉片3之第1部分3b是傾斜而形成,所以投射材料之投射速度會變慢,但是可藉由加速第2部分3c之投射材料的功能來彌補,亦即,可防止作為葉片3的投射速度之降低,且可維持投射速度。另外,由於葉片3之第2部分3c是比將第1部分3b朝向外側延長的假想線L1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前側的方式形成,所以可利用該第2部分3c來加速投射材料。因而,葉片3係藉由第1部分3b及第2部分3c,使投射材料之速度不會變慢而可使投射材料之投射圖案集中,且可提高投射效率。
又,如第3圖所示,各葉片3係具有:葉片投射部3g,係具有用以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面3a;以及一對安裝部3h,係位於該葉片投射部3g之兩端緣部。在此,在將與葉片3之旋轉軸的軸向平行之方向設為第1方向D1的情況時,安裝部3h係設置於葉片投射部3g之第1方向D1的兩端緣部之各緣部。該安裝部3h係將厚度(葉片投射部3g之厚度方向(例如第2方向D2)的厚度)形成為比該葉片投射部3g還大,並且與該葉片投射部3g形成為一體(參 照第3圖(d)及第3圖(e))。另外,第2方向D2係在第3圖(e)所示之上視圖(俯視圖)中與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
又,葉片3之安裝部3h,係以至少其外側部分3i之與葉片3之旋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成為直條形狀之方式形成。亦即,雖然葉片投射部3g係具有如上述之彎曲形狀或屈曲形狀,但是安裝部3h之外側部分的大部分(後述之內側部分以外的大部分)係形成為不具有彎曲形狀或屈曲形狀的直條形狀。在第3圖中,符號3h3係顯示形成為安裝部3h之直條形狀的部分。
如以上所述般,由於葉片3之安裝部3h是形成為直條形狀,所以後述之安裝於側板單元10的安裝作業、或從側板單元卸下的卸下作業就變得容易。因此,在葉片3中,容易對側板單元10更換具備投射面3a之葉片投射部3g(葉片3),且該投射面3a係具有用以提高如上述之投射效率的第1部分3b及第2部分3c。
又,葉片3之安裝部3h係在半徑方向之內側部分具有卡合部3j。卡合部3j係以與葉片3之旋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之形狀從上述之直條形狀突出的方式形成(參照第3圖(b)及第3圖(d))。更且,在一對安裝部3h之D1方向的外側係設置有複數個(在此為各二個)抵接部3k。抵接部3k係以從安裝部3h之外側面3m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葉片3安裝於側板單元10之狀態下,抵接部3k會與設置於側板11的槽部(導槽部13)抵接並安裝於適當的位置。
由於葉片3係具有卡合部3j,所以能夠正確地安裝於側板單元10之預定位置,並且可發揮優異的投射性能。又,葉片3之安裝部3h的外側面3m並未直接抵接於側板11之槽部,而是抵接部3k抵接於槽部,藉此能夠在將葉片3安裝於側板單元10時順利地安裝。
葉片投射部3g及安裝部3h,係以一對安裝部3h所相對向的內表面3h1之間隔L3比半徑方向之內側還朝向外側逐漸變小的方式形成。亦即,一對安裝部3h所相對向的內表面3h1係略為傾斜。亦即,內表面3h1係相互地傾斜,又,亦傾斜於外表面3h2。一對安裝部3h之外表面3h2係大致平行。外表面3h2係與側板11之主面平行。葉片投射部3g之第3圖(a)所示的前視圖中的兩端緣部3g1之間隔L3、即兩端緣部3g1之第1方向D1的間隔L3,係以比半徑方向之內側還朝向外側逐漸變小的方式形成。
如此,由於葉片3係具有葉片投射部3g及安裝部3h,所以可防止投射材料群在離心投射機1內隨著朝向半徑方向之外側朝第1方向D1擴展。亦即,葉片3係有助於使投射材料之投射圖案集中,且與上述之第1部分3b及第2部分3c之形狀等的相合度佳,可利用相乘效果使投射圖案集中。另外,本發明之葉片的內表面3h1及兩端緣部3g1並非被限定於傾斜,即便是平行仍具有其他的效果。
又,由於葉片3之第2部分3c係以將葉片 3之旋轉中心和第2部分3c之外側端部附近的一點予以連結的假想線與法線一致的方式形成,所以能發揮上述的投射材料之加速功能。在此,係以將葉片3之旋轉中心和第2部分3c之外側端部3n予以連結的假想線L2與法線一致的方式形成(參照第5圖(a)等)。
形成為上述構成的葉片3之第2部分3c,係能夠將投射材料之投射速度形成為與具有以與法線一致之方式形成的平坦投射面時的投射速度大致同等的速度。亦即,葉片3係不會使投射速度變慢而可使投射圖案集中,且可提高投射效率。
另外,在葉片3中,雖然為了設為與具有平坦投射面時的投射速度大致同等的速度,而以假想線L2與法線一致的方式形成,但是並非被限定於此。亦即,以發揮加速功能的觀點來考慮的話,在葉片3中,假想線L2亦可比法線更朝向旋轉方向前側傾斜。換言之,亦能以將比第2部分3c之外側端部還靠近半徑方向內側之處與葉片3之旋轉中心O1予以連結的假想線與法線一致的方式形成。
葉片投射部3g之內側的端部3p,係朝向內側形成為尖細狀,且用以發揮作為導引部的功能,該導引部係藉由加大各葉片3間之內側的端部3p間之距離,而使被導入旋轉的各葉片3間的投射材料之量增加。亦即,作為導引部的端部3p係使被導入各葉片3間的投射材料之量增加。換言之,在端部並未形成為尖細狀的情況(第5圖(a) 及第5圖(b)之虛線B1所示的情況),雖然撞擊到該部分的投射材料會彈回,但是在採用形成為尖細狀的端部3p之情況,具有葉片之端部能不妨礙地進到內部的效果,而使被導入各葉片3間的投射材料之量增加。
如後述般,本發明人等經反覆進行模擬及實驗後得知:在葉片投射部3g之內側的端部並未形成為尖細狀而厚度較厚的情況時(第5圖(a)及第5圖(b)之虛線B1所示的情況時),投射材料會在該部分(厚度較厚的內側之端部的部分)朝向中心側彈回。如上述之葉片3般,藉由將葉片投射部3g之內側的端部3p形成為尖細狀,就可加大葉片3間的內側之端部3p間的距離L4。亦即,比起虛線B1所示的情況之端部間的距離L5,距離L4係可形成較大。虛線B1係顯示相對於尖細狀的比較例。如距離L4所示,藉由尖細形狀,可使被導入旋轉的各葉片3間的投射材料之量增加。與此同時,亦可減少投射材料朝向中心側之彈回。因而,可改善投射圖案。
葉片投射部3g係具有形成於投射背面3q的隆起部3r,該投射背面3q係設置於投射面3a之相反側。葉片投射部3g係具有彎曲面3t,該彎曲面3t係設置於葉片投射部3g之隆起部3r及內側之端部3s之間。另外,在此,在投射背面3q係從端部3s經由頭尖形成部3u和平面部3v而形成有彎曲面3t。頭尖形成部3u係與上述之第1部分3b一起形成上述的尖細狀之端部3p。又,在葉片投射部3g之隆起部3r及外側之端部3w之間形成有彎曲面 3x。在該彎曲面3x係如後述般地能夠配置側板單元10之結合構件12。另外,頭尖形成部3u在此雖然是形成為平面形狀,但是亦可形成為彎曲形狀,進而亦可不經由平面部3v而形成作為彎曲面3t之一部分。
葉片3之上述的半徑方向內側之彎曲面3t,係能夠將投射材料2順利地導入下一個葉片3(下次旋轉而來的葉片3)之投射面3a側。藉此,能夠使結合構件(拉條螺栓(staybolt))12配置於形成有彎曲部3t的隆起部3r之內部,而防止撞擊到結合構件(拉條螺栓)12的投射材料回到中心(葉片3之旋轉中心)側。因而,具備該葉片3及側板單元10的離心投射機1係可改善投射圖案。
又,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1,係具備用以安裝上述之複數個葉片3的側板單元10。側板單元10係具有:一對側板11;以及結合構件12,係在具有預定距離之狀態下使該一對側板11結合。結合構件12係置入一對側板11所形成的孔11a而固定。例如,可藉由鉚接或緊固螺釘來固定。結合構件12例如是被稱為拉條螺栓的構件。
在一對側板11之彼此相對向的表面11b係形成有導槽部13。又,側板11為甜甜圈狀(圓環狀)的構件,在彼此相對向的表面11b之內側係設置有推拔部11c。導槽部13係以其外側13a比其內側13b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後側的方式傾斜而形成。在此說明的形狀為與葉片3及側板單元10之旋轉軸(旋轉中心)正交的剖面中之形狀。另外, 由於導槽部13係對應於葉片3之安裝部3h而供葉片3之安裝部3h滑動並插入,所以葉片3係安裝於側板單元10。
如以上之側板單元10係能夠在發揮其性能之狀態下確實地安裝可使如上述之投射圖案集中的葉片3。又,亦可容易地進行葉片3之更換。
側板單元10之側板11的導槽部13,係至少使其外側部分13c形成為直條形狀。又,導槽部13係將其內側部分13d形成為比直條形狀更寬幅。導槽部13之內側部分13d係與葉片3之安裝部3h的卡合部3j卡合,以限制葉片3(安裝部3h)之位置。又,外側部分13c係表示形成為導槽部13之直條形狀的部分。該導槽部13之直條形狀部分13c係與安裝部3h之直條形狀的部分3h3對應。而且,該直條形狀部分13c之假想中心線L6係朝向旋轉方向後方傾斜(參照第6圖)。因傾斜角度θ 2係設定為與葉片之傾斜角度接近的角度,故以30度至50度較具有優異的效果。在此,傾斜角度係指相對於包含葉片3之旋轉軸在內的平面P2的角度之意。
由於側板11之導槽部13的外側部分13c形成為直條形狀,所以可容易地進行葉片3之更換。亦即,可如上述般適當地安裝用以實現投射材料之集中化功能及加速化功能的葉片3。亦即,雖然在葉片投射部3g之投射面3a係如上述般地形成有第1部分3b及第2部分3c,但由於安裝部3h及導槽部13為直條形狀,所以可簡單且順利地進行葉片3之安裝及卸下。
又,由於葉片3之安裝部3h的卡合部3j能夠與側板11之導槽部13的內側部分13d卡合,所以可將葉片3固定於適當的位置。
側板單元10之結合構件12係僅設置與葉片3之數量相同的數量。而且,各結合構件12係配置於各葉片3間。與此同時,配置於:比相鄰的葉片3之投射面3a、與相鄰的葉片3之投射背面3q之中間位置還靠近投射背面3q側的位置。另外,中間位置係例如以O1為中心,算出通過結合構件12之中心位置的假想圓弧L7、與上述的假想線L6之交接點K1、K2(參照第6圖)。然後,只要將在圓弧L7上且位於該交接點K1、K2之中間的點K3作為「中間位置」即可。在此情況下,結合構件12係配置成比中間位置K3還靠近投射背面3q側。「中間位置」並非被限定於此,亦可使用以下的點:算出圓弧L7與投射面3a之交接點、及圓弧L7與投射背面3q之交接點,而在圓弧L7上且位於該交接點之中間的點。
如第5圖所示,在與旋轉軸方向正交之平面內的剖面中,是將從葉片投射部3g之內側的端部3p之前端連結成與形成於葉片投射部3g之投射背面的隆起部3r(與隆起部3r之頂部附近相接)的假想線作為假想線L8。相對於該假想線L8,以結合構件12之剖面的至少一部分位於葉片3之投射背面3q側的方式,使結合構件12配置於接近葉片3之投射背面3q側的位置,藉此可改善投射圖案。在此,由於更進一步以結合構件12之剖面中位於葉片 3之投射背面3q側的部分之剖面的面積,成為一半以上的方式,相對於該假想線L8將結合構件12配置於接近葉片3之投射背面3q側的位置,所以可更進一步改善投射圖案。
如以上所構成的側板單元10係用以防止撞擊到結合構件(拉條螺栓)12的投射材料回到中心側。因而,具備該葉片3及側板單元10的離心投射機1係可改善投射圖案。
再者,上述的葉片3之個數為6個。此與設置8個或12個的情況相比較,可加大各葉片間之內側的端部間之距離,且可減少投射材料在各葉片之端部朝向中心側的彈回,亦即,可改善投射圖案。當然亦可考慮同數量的結合構件(拉條螺栓)之數量。亦即,雖然結合構件12係如上述般地設置與葉片3相同的數量,但是當結合構件過度增加時,就有增加在結合構件彈回之投射材料回到中心側的可能性。相對於此,在將葉片及結合構件設置6個的情況時,可減低結合構件之影響而改善投射圖案。又,當過度減少個數例如設為4個時,就會造成葉片磨損之問題,且葉片之更換頻率會變多,保修工時會增加。又,當供應至各葉片的投射材料(從後述的控制籠之開口窗21a供應的投射材料)之時間差變大時,亦有葉片之半徑方向的尺寸變大,且葉片重量增加的問題。有鑑於以上情事,葉片之個數較佳為6個至8個,且在本發明中最佳為6個。
如第6圖所示,在側板11之導槽部13係設置有用以安裝螺栓15的凹部16,該螺栓15係用以將側板 單元10固定於旋轉驅動側。在此所謂旋轉驅動側,係指固定於由旋轉驅動部所旋轉之旋轉軸14的輪轂(hub)18(參照第2圖及第7圖)。在該凹部16形成有供螺栓15插通的插通孔17。一對側板11係在彼此相對向之表面的相反側之表面(外側之表面)的內周部形成有厚壁部11d,而插通孔17係以位於厚壁部11d之方式設置。
由於在側板11係設置有凹部16及插通孔17,所以可從側板單元10側、即本體盒20側進行側板單元10之對於旋轉軸14側(輪轂18)的固定及卸下。藉由在導槽部13設置有螺栓15之安裝用的凹部16,而在側板單元10之導槽部13安裝有葉片3之後,使該螺栓15之頭部15a隱藏於葉片3之安裝部3h。藉此,螺栓15之頭部15a不會磨損。又,可從側板單元10側進行側板單元10之對於旋轉驅動側(旋轉軸14、輪轂18)的固定及卸下。側板單元10之對於作為旋轉驅動側之輪轂18的安裝,以往多是從輪轂18側(旋轉軸側)進行,較為不便。在此,由於可從側板單元10側進行側板單元10之對於旋轉驅動側的固定,所以安裝作業變得容易,且提高了便利性。
一對側板11係以相對於與結合構件12正交的假想平面P3呈面對稱的方式形成(參照第6圖(b))。亦即,上述的螺栓15之安裝用的凹部16及插通孔17係設置於一對側板11之雙方。然後,藉由改變側板11之對於輪轂18的安裝側,就可使導槽部13之方向成為相反側,且使葉片3之方向成為相反側。藉此,能夠使旋轉軸14及葉 片3反轉。藉此,可對希望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的各使用者供應相同的製品(被處理品)、即可提高通用性。
其次,參照第1圖至第8圖,就離心投射機1之更具體的構成加以說明。離心投射機1係具備控制籠21及分佈器22。更且,離心投射機1係具備本體盒20、軸承單元23、輪轂18、襯套(liner)26、蓋27、中心板(center plate)28、前面蓋29、支架(bracket)30、密封件(seal)31、導入筒(亦稱為加料斗(hopper))32及導入筒推壓器33等。
控制籠21係具有控制投射材料之投射方向或分佈形狀的功能。構成側板單元10的側板11係具有甜甜圈狀(圓環狀)之剖面。控制籠21係配置且固定於側板11之內側(圓環形狀之內徑的內側)。在控制籠21係設置有開口窗21a。從該開口窗21a使投射材料朝向葉片3釋出。
支架30係發揮作為輔助控制籠21之輔助支架的功能。亦即,控制籠21係在其旋轉軸之相反側(導入筒32側)具有能夠從其旋轉軸之相反側將分佈器22插入的插入用開口部21b。又,控制籠21係在其旋轉軸側具有蓋部21c,其係用以覆蓋分佈器22之旋轉軸側且覆蓋半徑方向之外側部分。另外,在蓋部21c之內側係設置有開口21d,其係設置成能夠安裝用以將分佈器22固定於中心板28及輪轂18的螺栓22c之程度。然後,支架30係在分佈器22被安裝之後與導入筒32一起固定於控制籠21側,藉此閉塞控制籠21及導入筒32之間的間隙,以防止投射材料2從該間隙朝向外部釋出。
如以上所述,控制籠21及支架30係在使分佈器22配置於控制籠21內時,能夠使其從導入筒32側(旋轉軸14之相反側)插入。藉此,能夠在控制籠21設置用以覆蓋分佈器22之旋轉軸側且覆蓋半徑方向之外側部分的蓋部21c。該蓋部21c係能夠縮小旋轉軸側中的分佈器22及控制籠21之間隙,藉此,可將來自該間隙的投射材料之漏出抑制在最小限度,且可提高投射材料之投射效率。又,控制籠21及支架30係大幅地縮短進行分佈器22之更換或保修時的作業時間。
分佈器22係將從導入筒32供應來的投射材料,一邊使其攪拌一邊以離心力加速並透過控制籠21之開口窗21a(開口部)供應至葉片3側。在分佈器22,例如朝圓周方向設置有大致等間隔的開口。分佈器22係能夠在控制籠21之內部旋轉。
在分佈器22之內部係形成有大致三角錐之突起部22a,其係形成安裝螺栓22c用之孔部22b。另外,旋轉軸14和輪轂18係形成鍵槽,藉由未圖示之鍵以可一起旋轉的方式連結。螺栓(連結構件)22c係用以連結中心板28和輪轂18。螺栓(連結構件)22c係在隔著中心板28之狀態下連結旋轉軸14和分佈器22。輪轂18係具有將從旋轉軸14傳遞來的旋轉力傳遞至側板單元10及葉片3的功能。中心板28係具有閉塞側板單元10之旋轉軸側的開口而防止投射材料之漏出的功能之板構件。就半徑方向之位置關係而言,係在側板單元10之內側配置有控制籠21, 且在控制籠21之內側配置有分佈器22。藉由具有傳遞如上述之旋轉力的構件,葉片3、側板單元10、輪轂18、中心板28及分佈器22係由旋轉軸14所旋轉驅動。
軸承單元23係在中心具有旋轉軸14。利用二個軸承25來保持該旋轉軸14。在旋轉軸14係安裝有:用以利用皮帶來傳遞來自馬達之動力的皮帶輪;以及用以傳遞至側板單元10的輪轂18。輪轂18係具有連結旋轉軸14和側板11(側板單元10)的功能。
側板單元10係可安裝六片葉片3,且可與葉片3一起旋轉。由於葉片3係在被安裝於側板單元10之狀態下旋轉,所以會投射投射材料(鋼珠)。如以上所述,由於離心投射機1係具有:具有集中性能(投射材料2之集中性能)的葉片3、能夠裝卸葉片3的側板11、及控制籠21及分佈器22,所以可使投射圖案集中,而在狹窄之投射範圍內提高投射效率。離心投射機1係能在具有集中性能的葉片3上集中投射材料,且能釋出被集中的投射材料。此時,由於在第1部分3b所集中的投射材料係從具有鋼珠加速功能的第2部分3c釋出,所以投射效率變佳。
本體盒20係用以組裝各構成零件者。襯套26係用以保護本體盒20不受投射材料撞擊。在襯套26中係可採用側襯套26a及上部襯套26b。蓋27係用以開閉本體盒20之上部開口20a。中心板28係具有防止葉片3之掉落,並且保護旋轉軸14之軸端部的功能。前面蓋29係能夠在保修時拆下。
支架30係使內部開口成推拔狀,且將從導入筒32供應來的投射材料(鋼珠)供應至分佈器22之內部。密封件31係用以防止投射材料從導入筒32與支架30之間隙漏出。導入筒32係將投射材料供應至離心投射機1內部。導入筒推壓器33係用以將導入筒32固定於離心投射機1本體。在導入筒32中係可採用耐磨損鑄件,在該情況下,係可減低因投射材料所造成的內表面磨損,且減少更換頻率。雖然亦可使用耐磨損性比耐磨鑄件還低的材料,但是為了防止因內表面磨損所造成的投射材料之流動變差,而有必要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零件更換。
其次,說明離心投射機1之安裝順序。又,拆下順序係只要進行相反動作即可。軸承單元23係利用螺栓等固定於本體盒20。對本體盒20之內表面的旋轉軸14,朝圓周方向係安裝有襯套26,以防止因投射材料所造成的磨損。
在軸承單元23之旋轉軸14插入有輪轂18。從離心投射機1之內表面利用螺栓15將側板11固定於輪轂18。在此的一對側板11係藉由結合構件12在具有一定距離之狀態下固定。換言之,在輪轂18係固定有一對側板11處於藉由結合構件12而結合後之狀態的側板單元10。
葉片3係從內側朝向外側插入至一對側板11之導槽部13,且利用中心板28來固定。由於是利用離心力使力作用於外側,所以亦可構成為不利用中心板28來固定。此時,由於葉片3之卡合部3j是卡合於導槽部13 之內側部分13d,所以葉片3之位置可設為適當的位置。
前面蓋29係利用螺栓等固定於本體盒20。中心板28係在外周部保持葉片3之內徑部分的狀態下利用螺栓15而固定於輪轂18。在將控制籠21往側板11之內側插入之後,將分佈器22置入其內側,且利用螺栓22c將分佈器22固定於旋轉軸14。
控制籠21係以可將投射材料朝向適當方向投射的方式,調整開口部21a之位置,且依支架30、密封件31、導入筒32之順序進行安裝,進而利用導入筒推壓器33一邊推壓一邊固定。
然後,複數個葉片3係在控制籠21之外側隔介間隙而安裝於側板11。又,在控制籠21之內側係隔介間隙而設置有分佈器22。然後,葉片3、側板11、及分佈器22係能夠以相同的旋轉中心O1進行旋轉。葉片3之第1部分3b亦發揮作為鋼珠接收部的功能。又,第2部分3c亦發揮作為鋼珠加速部的功能。
其次,說明上述的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1之投射方法、及藉由離心投射機1而投射的投射材料之動作。離心投射機1之投射方法係具有:來自控制籠21之鋼珠分散釋出步驟;葉片3上之鋼珠集中步驟;以及來自葉片3之鋼珠釋出步驟。亦即,在分散釋出步驟中係從控制籠21之開口窗21a將投射材料朝向葉片3分散釋出。在集中步驟中係使被分散釋出的投射材料在葉片3上集中。在釋出步驟中係將在葉片上集中的投射材料從葉 片3釋出。
在此,所謂分散釋出係指投射材料被零亂地分散開而釋出之意。並非作為匯集後的投射材料群而釋出,而是指零亂地釋出多數個之意。又,所謂「使投射材料集中」係指使零亂地被釋出至葉片3上的多數個投射材料之密度變高之意。所謂「從葉片3釋出」係指將密度變高的投射材料群從葉片3釋出至離心投射機1之外之意。又,葉片3係具有藉由離心力使從控制籠接收到的投射材料加速之功能。
針對投射材料之移動,與離心投射機1之零件的動作一起說明。首先,使分佈器22、葉片3、側板單元10等進行旋轉。接著,對分佈器22之內部供應投射材料2。被供應的投射材料2係利用離心力從所旋轉的分佈器22之開口供應至控制籠21與分佈器22之間的間隙。所供應的投射材料2係朝向旋轉方向移動於該間隙中。移動於該間隙中的投射材料2係從控制籠21之開口窗21a朝向外側飛出。從開口窗21a飛出的投射材料2係在發揮作為鋼珠接收部之功能的第1部分3b加速且集中,利用發揮作為鋼珠加速部之功能的第2部分3c更進一步加速,且利用離心力從葉片3之外側投射。
在此,就上述的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1之葉片3的優點加以說明。與上述葉片3做比較的習知葉片係使第1部分不傾斜於平面P1,並且不設置第2部分。亦即,習知葉片係具備具有大致平坦之表面(第5 圖(a)所示的平面P1上之表面)的投射面,且在該表面內包含有法線和旋轉軸。在習知葉片中,具有時間差並從控制籠之開口窗釋出的投射材料是在具有該時間差的狀態下從葉片前端投射。因此,成為較寬的投射圖案。
相對於此,在上述的離心投射機1之葉片3中,由於第1部分3b相對於平面P1成為後傾,所以具有如下的優點。使用第9圖(a)至(g)來說明該優點及投射材料2之動作。在第9圖(a)至(g)中,投射材料2a至2c係為了容易明白地說明其動作起見,而選擇大量釋出的投射材料2之一部分來顯示(第9圖(h)至(n)所示的投射材料92a至92c亦同)。在上述的後傾之葉片3中,最後從開口窗21a釋出的投射材料2c是最初乘載於葉片3上,且一邊被加速一邊前進至葉片外周。在最後及最初之間的中間從開口窗21a釋出的投射材料2b是在乘載於葉片3上時,最初乘載於葉片3上的投射材料2c會存在於其附近。又,由於此等最後及中間的投射材料2c、2b被加速,所以在最初從開口窗21a釋出的投射材料2a乘載於葉片上時,此等最後及中間的投射材料2c、2b會存在於其附近。因而,在使用上述的葉片3之情況時,具有時間差並從控制籠21之開口窗21a供應來的投射材料會在大致不具有時間差的狀態下從葉片前端投射,藉此可縮窄投射圖案。
可是,為了要與在上述之第9圖(a)至(g)中說明的後傾之葉片3做比較,而使用第9圖(g)至(n)來說明使用與葉片3相反地相對於平面P1形成為前傾的葉片 93(比較例)時的投射材料92之動作。前傾的葉片93係使將最初從開口窗釋出之投射材料92a、及最後從開口窗釋出之投射材料92c予以連結之被供應的投射材料之分散區域,與葉片93成為大致平行。因此,最初從開口窗釋出的投射材料92a、在最初及最後之間的中間從開口窗釋出的投射材料92b、及最後從開口窗釋出的投射材料92c,是大致同時地乘載於葉片93,而僅以投射材料92b移動於葉片93上直至投射材料92a之位置為止的時間使投射圖案擴展。
上述的葉片3之第1部分3b的構成及優點,係藉由本發明人等精心研究被供應至葉片的投射材料之移動,且反覆進行模擬和實驗所發現者。又,本發明人等也針對與第1部分3b相反地相對於平面P1形成為前傾的葉片之動作進行精心之研究,且比較此等而決定如上述的構成。更且,本發明人等也針對如下說明的第2部分3c之優點及傾斜角度θ 1之適當範圍、以及上述的葉片3之片數,反覆進行模擬和實驗,藉此成功地形成既有利又能夠實現者,進而有鑑於葉片為消耗零件,完成能夠量產、能夠實現者。
其次,更詳細地就第2部分3c之優點加以說明。如上述般,若考慮具有第1部分3b的優點,則即便是僅有使投射圖案集中之後傾面的葉片仍能夠實用化。但是,與旋轉數對應的投射速度,因越往後傾斜就會越低,故為了加快投射速度而有必要提升旋轉數。旋轉數之上升 將會發生未投射投射材料時的消耗電力之上升或噪音之上升等的問題。因此,藉由形成如以下構成之葉片3(正確來說是使用第3圖及第4圖說明的葉片3)而使投射電力效率不產生變化而實現投射圖案之集中,該葉片3係在作為鋼珠接收部的第1部分3b之外側設置例如屈曲部等,並將實質上進行葉片投射的第2部分3c形成為比作為接收部的第1部分3b還前傾。如以上所述可藉由葉片3之第2部分3c來提升與旋轉數對應的投射速度。
又,更詳細地就葉片3之第1部分3b的傾斜角度θ 1加以說明。如上述般,第1部分3b之傾斜角度、即與平面P1對應的傾斜角度θ 1係以30度至50度較佳。如上述般,在葉片3中,雖然是利用第1部分3b使連續供應的投射材料集中,藉此使投射圖案集中,但是當小於30度時,乘載於葉片上的時間差就會變短,且分佈的集中度會變低。當大於50度時,時間差就會變得過大,而在葉片根部附近乘載於葉片上的投射材料會超過在葉片前端部接收的投射材料,而發生先被投射的現象,使效果降低。又,因第1部分3b之長度係越形成為後傾就變得越長,故葉片重量亦會變重,而造成零件成本之增加或作業性之降低。根據以上之理由來決定適當的角度範圍。
然而,上述之投射面3a亦為在此已說明的投射材料2所移動之表面。投射背面3q亦為投射材料2所移動的表面之相反的表面。葉片投射部3g係可謂至少具有由該投射面3a及投射背面3q所包夾的部分。安裝部3h 為用以將葉片3安裝並固定於側板11的構件。雖然安裝部3h及導槽部13之形狀並非被限定於上述,但是可形成為葉片3能夠對側板單元10進行機械式安裝及卸下的構成。側板單元10及葉片3之組合可例如上述般地利用離心力來固定。
如以上所構成的離心投射機1及用於該離心投射機1的葉片3,係可使投射材料之投射圖案集中,且可提高對狹窄之投射範圍的投射效率。亦即,由於投射圖案會集中,所以在被處理品較小的情況下,未撞上製品的鋼珠數會減少,且投射效率會變佳。
如此,離心投射機1及葉片3之構成,係能夠藉由精心研究供應至各葉片的投射材料之整體移動而一開始就特別指定最適當的構成。在習知之精心研究中,係考慮檢討投射材料逐粒的運動而提升加速特性。藉由此次的構成(離心投射機1之構成)則能夠使投射材料整體之移動集中,而使投射圖案集中。因此,可實現效率佳的投射。
又,上述的側板單元10及使用該側板單元10的離心投射機1,係可使投射材料之投射圖案集中,且可提高對狹窄之投射範圍的投射效率,並且具有如下的效果。亦即,能夠容易且確實地安裝及更換具有如上述之作用效果的葉片3。
另外,用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1之葉片,並非被限定於上述之第3圖及第4圖所示的葉片3。只要具備至少具有上述之各效果的構成之一個以 上即可。具體而言,例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的葉片7亦可作為離心投射機1用的葉片來使用。另外,葉片7係與上述之葉片3相較,除了不具有隆起部3r及彎曲面3t、3x之外,具備與葉片3大致同樣的構成及效果。在具備同樣的構成或功能或效果之部分,係使用相同的名稱及類似的符號(接續於「3」及「7」之記號為共通)而省略詳細說明。
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葉片7之投射面7a係具有:投射面7a之半徑方向內側部分的第1部分7b;以及位於第1部分7b之半徑方向外側並作為投射面7a之外側部分的第2部分7c。葉片7之第2部分7c係相對於第1部分7b經由屈曲部或彎曲部而一體地設置於第1部分7b。另外,在此說明之例中係經由彎曲部7d而設置。
葉片7之第1部分7b係與上述之第1部分3b同樣地,以其半徑方向外側比其內側更位於旋轉方向R1之後方的方式傾斜而形成。第2部分7c係與上述第2部分3c同樣地,以比將第1部分7b朝向外側延長之假想線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前側的方式形成。
又,各葉片7係與上述之葉片3同樣地具有:葉片投射部7g,係具有用以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面7a;以及一對安裝部7h,係位於該葉片投射部7g之兩端緣部。安裝部7h係至少使其外側部分7i形成為直條形狀。葉片投射部7g雖具有彎曲形狀或屈曲形狀,但安裝部7h之外側部分的大部分(後述之內側部分以外的大部分)係形成為直條形狀部分7h3。
葉片7之安裝部7h係在其內側部分具有卡合部7j。卡合部7j係以從上述之直條形狀突出的方式形成。更且,在一對安裝部7h之外側係設置有複數個抵接部7k。抵接部7k係以從安裝部7h之外側面7m突出的方式形成。另外,在葉片7中,卡合部7j之外表面整體是成為抵接部7k。葉片投射部7g及安裝部7h係以一對安裝部7h所相對向的內表面7h1之間隔L9,比半徑方向之內側(中心側)還朝向外側逐漸變小的方式形成。安裝部7h之外表面7h2、或葉片投射部7g之兩端緣部7g1的關係亦與在上述之葉片3中說明者相同。
又,由於葉片7之第2部分7c係與葉片3同樣地,以將葉片7之旋轉中心和第2部分7c之外側端部附近的一點予以連結的假想線與法線一致的方式形成,藉此發揮上述的投射材料之加速功能。在此,係以將葉片7之旋轉中心和第2部分7c之外側端部7h予以連結的假想線(使用葉片3與第5圖所示之假想線L2相同)與法線一致的方式形成。
葉片7之葉片投射部7g之內側的端部7p,係與上述之葉片3同樣地朝向內側形成為尖細狀,且加大各葉片7間之內側的端部7p間之距離,藉此發揮作為使被導入至旋轉的各葉片7間的投射材料之量的導引部之功能。
如以上所述,葉片7係除了在投射背面7q不具有隆起部或附隨於該隆起部的構成以外,亦具有與葉 片3大致同樣的構成。投射背面7q係除了頭尖形成部7u以外,亦形成為彎曲形狀(不具有屈曲部的彎曲形狀)。頭尖形成部7u係與上述之第1部分7b一起形成上述的尖細狀之端部7p。另外,頭尖形成部7u雖在此係形成為平面形狀,但亦可形成為彎曲形狀,亦即,亦可形成為形成於投射背面7q的彎曲面之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如以上所構成的葉片7及使用該葉片7的離心投射機1,係與葉片3同樣地,可使投射材料之投射圖案集中,且可提高對狹窄之投射範圍的投射效率。又,葉片7係針對具有與葉片3同樣之構成的部分,達成由該構成所獲得的效果。
又,如上述的葉片3、7本身的效果,亦可發揮在例如側板單元、分佈器、控制籠等之其他零件為上述之構成以外的情況。例如,與該葉片3、7一起使用的側板並非被限定於上述之一對側板,例如亦可為一片的側板。
其次,參照第12圖,就用於離心投射機1的控制籠之變形例加以說明。亦即,就與上述之葉片3、7同時使用而獲得相乘效果的控制籠加以說明。上述的控制籠21係如例如第12圖(a)所示,為具有長方形之開口窗21a者。用於離心投射機1的控制籠並非被限定於此。
亦即,用於離心投射機1的控制籠,例如,亦可具有選自四角或是三角之開口窗的二個以上之開口窗。又,亦可具有:具有選自四角或是三角之開口窗的二個以上之開口窗,並且具有藉由將此等開口窗中的全部或 是一部分分別局部地重疊而一體化所成的一個開口窗。在此,四角係可列舉矩形(長方形或是正方形)或是平行四邊形等。具體而言,第12圖(b)所示的控制籠41亦可使用離心投射機1用的控制籠。
第12圖(b)所示的控制籠41係具有二個四角的開口窗41a、41b。控制籠41除了開口窗之構成以外,由於具備與上述之控制籠21同樣的構成,所以省略詳細說明。
在此,就作為與葉片3、7同時使用並獲得相乘效果的控制籠之一例的第12圖(b)之優點加以說明。在來自上述之控制籠的投射材料分散釋出步驟中,投射材料是從開口窗41a、41b之各個在具有相位差之狀態下被供應。藉此,能夠進行投射圖案之合成,能夠進行被處理品之均一的處理,且能夠刪減處理所需的總投射量。
就控制籠之開口窗中的相位差加以詳細說明。從控制籠之開口窗係連續地釋出投射材料。在此,如第12圖(b)所示,在控制籠41設置有二個開口窗41a、41b,且在圓周方向之位置有偏移的情況時,各自的投射就會發生偏移。亦即,由於開口窗41a、41b之位置層朝圓周方向偏移,因此從第1開口窗41a釋出的投射材料、及從第2開口窗41b釋出的投射材料,就會在供應至葉片的位置發生偏移。該投射之偏移成為相位差,結果,可進行投射圖案之合成。亦即,在使用控制籠41時的離心投射方法之鋼珠分散釋出步驟中,係使投射材料從二個開口窗釋出,藉 此在分散釋出的投射材料產生相位差(投射之偏移)。
藉由該控制籠41所產生的圖案之合成,亦可利用葉片3、7以外的葉片來進行。但是,在原來的投射圖案較寬的情況下,即便將該投射圖案錯開來合成仍只不過成為更寬範圍的投射,實際上並無適用的優點。一般而言,為了縮小原來的分佈(各開口部之分佈),大多有將開口窗形成為四角的情況。又,投射材料從控制籠在具有相位差之狀態下進行供應,亦能夠藉由變更開口窗之形狀來實現。例如,可考慮將控制籠之開口窗的形狀形成為矩形(長方形或是正方形)的情況。藉此,從控制籠朝向葉片供應投射材料的時間點(timing)是在葉片寬度方向同時進行。另一方面,亦可考慮藉由將開口窗之形狀形成為三角形等,使朝向葉片供應投射材料的時間點在葉片寬度方向錯開的手法等。本發明人等係在處理平板的情況時,發現較佳為平行四邊形。如以上所述,控制籠41係與可使投射圖案集中而縮窄的葉片3、7之相合度佳。亦即,控制籠41係將在葉片3、7集中之投射圖案予以合成,藉此可使被處理品之全部範圍的投射量上升。
亦即,可藉由上述之葉片3、7、及藉由控制籠41等所進行的圖案之合成,來形成與作為被處理品之製品配合的投射圖案。具體而言,藉由使投射材料使投射圖案聚集在葉片上而集中之後,能夠利用將控制籠41等之分佈予以合成的技術來任意地設定投射圖案,且可減少製品之處理不均等或不撞上製品的投射材料之比例。
具有控制籠41的離心投射機1,係用以提高投射效率並實現製品處理所需的總投射量之減低。亦即,例如即便提高投射材料之加速效率,只要所投射的投射材料中的未撞上製品之投射材料、或過度地撞上製品的投射材料之比例較多的話,總投射量就會增加,而用以進行目的處理的效率有提升。依製品之不同,亦有所投射的投射材料僅1/5左右有助於製品之處理的情況。因而,具有使此等效率提升之葉片3、7及控制籠41的離心投射機1係具有飛躍性的效果。
在此,依據第13圖使用實驗例來說明葉片3、7及控制籠41的優點。第13圖係顯示所投射的投射材料在製品(被處理品)之哪個部分投射了整體的幾%之示意圖。亦可謂第13圖係顯示對製品的投射圖案。橫軸係顯示製品之投射位置。縱軸係顯示投射比例且顯示佔整體的幾%。
第13圖中,E3係顯示比較例之結果。在比較例中,係使用上述之習知葉片、即具備具有大致平坦之表面(平面P1上之表面)的投射面之葉片、及具有一個開口窗的控制籠之結果。E1係顯示實驗例1之結果。在實驗例1中,係使用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的葉片3、及具有一個開口窗的控制籠(例如第12圖(a))之結果。E2係顯示實驗例2之結果。在實驗例2中,係使用葉片3、及具有二個開口窗的控制籠(例如第12圖(b))之結果。另外,E1、E2、E3係顯示實驗結果。
又,第13圖中,W1係顯示製品(被處理品)之範圍、即製品之投射範圍。Ra3係顯示在比較例之被處理品的範圍內最低的投射比例。Ra1係顯示在實驗例1之被處理品的範圍內最低的投射比例。Ra2係顯示在實驗例2之被處理品的範圍內最低的投射比例。
依據第13圖,可確認實驗例1之投射圖案之投射比例之最大值雖比比較例之投射圖案高,但其他部分的比例會變低,且投射集中。
在投射量相等的情況時,被處理品之處理時間係與最低的投射比例成正比而變長。在製品之範圍為W1的情況時,由於Ra3>Ra1,所以比較例之處理時間比實驗例1還變短。在如實驗例2般地將投射圖案予以合成的情況時,在W1內峰值成為二個而整體可調整成平坦的投射圖案。在實驗例2的情況時,成為Ra2>Ra3,且實驗例2之處理時間係比比較例還大幅地變短。另外,因比較例之分佈較廣,故例如即便將開口窗設為二個,整體上仍會變低,亦即,不撞上被處理品的鋼珠會增加,使處理時間更進一步增加。又,例如,在以W2所示的被處理品之情況時,係意味著實驗例1之投射效率變得最高,且處理時間變得最短。
在W1之製品的情況時,如以上所述,以實施例2最為優異。如此,意味著投射材料僅以所需之量投射在必要的部分,即可減低處理時間,並減少投射量。藉此,可減低使用於投射的電力,進而可藉由減少投射材料 之循環量來減低鋼珠循環所使用的電力,又可減少投射材料的消耗。更且,亦可減少因未撞上製品的投射材料撞上投射室(使用離心投射機1的表面處理裝置之投射室)內之襯套等所引起的投射材料或襯套之磨損。
如以上所述,具有複數個開口窗的控制籠、與能夠進行上述投射圖案之集中的葉片3、7之相合度非常佳。而且,在具有能夠進行如此投射圖案之合成的控制籠、及葉片3、7的情況下,係能實現如下:使投射材料之投射圖案集中並且調整成為適於被處理品的投射圖案;以及提高投射效率。亦即,可減低處理不均等或未撞上被處理品的投射材料,且可減低投射材料之總投射量。
根據第13圖係以所設定的處理條件來決定每一製品所需的投射量。可謂在理想上只要鋼珠能均勻地投射於處理面則處理面之品質就既均等又不會發生浪費的投射。但是,現實上,因投射圖案並非均一,投射密度會因製品之場所而有所不同,且產生處理不均等。又,未撞上製品的鋼珠亦存在多數個,依製品或裝置之不同,亦有所投射的鋼珠僅20%以下有助於製品處理之品質的情況。相對於此,依據具備上述之葉片3、7及控制籠41的離心投射機1及使用該離心投射機1的離心投射方法,則可提高投射效率。
其次,參照第12圖,就用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1之控制籠的變形例、或藉由改變控制籠所產生的作用效果加以說明。亦即,與上述之葉片3、7 同時使用而獲得相乘效果的控制籠,係除了上述之第12圖(a)及(b)以外,例如,亦可為第12圖(c)至(f)所記載的控制籠42、43、44、45。以下,雖然就該控制籠42至45加以說明,但是除了開口窗之構成,由於亦具備與上述之控制籠21同樣的構成,所以省略詳細說明。
第12圖(c)所示之控制籠42係具有一個開口窗42x,該開口窗42x係藉由使二個長方形之開口窗的一部分局部重疊而一體化所成者。開口窗42x係具有構成窗的長方形部分42a、42b。例如該長方形部分42a、42b之大小係形成為與開口窗41a、41b相同的大小。第12圖(d)所示之控制籠43係具有平行四邊形的開口窗43a。
又,第12圖(e)圖所示之控制籠44係具有一個開口窗44x,該開口窗44x係長方形及平行四邊形之開口窗且具有三個開口窗,並且藉由使此等開口窗之一部分局部地重疊而一體化所成者。開口窗44x係具有:構成窗的長方形部分44a;平行四邊形部分44b;以及長方形部分44c,且以該順序配置的方式一體化。第12圖(f)所示之控制籠45係具有開口窗45x,該開口窗45x係具有五個長方形之開口窗並且藉由使此等開口窗之一部分局部地重疊而一體化所成者。開口窗45x係具有:構成窗的長方形部分45a;長方形部分45e;以及位於此等之間的窄幅之長方形部分45b、45c、45d。長方形部分45a、45e之大小係例如與長方形部分44a、44c大致相同的大小。將長方形部分45b、45c、45d加在一起的區域之位置、大小,係與例如平 行四邊形部分44b之位置、大小大致相同。
其次,參照第12圖,使用第12圖就用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離心投射機1之控制籠的變化例、或藉由改變控制籠所產生的作用效果加以說明。另外,第12圖(a)至第12圖(f)係具有筒形狀的控制籠之側視圖(顯示設置於之開口窗的圖),第12圖(g)至第12圖(n)係顯示以第12圖之箭頭顯示從第12圖(a)至第12圖(f)所示的控制籠之左側(導入筒側)所觀看到的葉片等之旋轉方向的情況、亦即在通過各控制籠之窗的葉片在第12圖之紙面從下方朝向上方旋轉的情況之狀態。
首先,使用第12圖(a)之控制籠21時之投射材料所通過的區域係以第12圖(g)之B0顯示,投射材料之撞上被處理面上的區域係以第12圖(h)之BA0顯示,投射圖案(分佈)係以第12圖(g)之BL0顯示。另外,在此所謂「投射材料之撞上被處理面上的區域」,係指假定在與投射材料之投射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上存在有被處理面時「投射材料所撞上的區域」之意。以第12圖(a)所示的開口窗21a為一般所用者。
使用第12圖(d)之控制籠43時之投射材料所通過的區域係以第12圖(k)之B3顯示,投射材料之撞上被處理面上的區域係以第12圖(1)之BA3顯示,投射圖案(分佈)係以第12圖(k)之BL3顯示。以第12圖(d)所示的開口窗43a為平行四邊形,因從控制籠43朝向葉片供應投射材料的時間點會在葉片寬度方向錯開,故投射圖案變得平 緩。由於被處理品之處理時間係與最低的投射比例成反比而變長,所以依製品之形狀係比第12圖(a)之情況更有利。
換言之,控制籠43係具有平行四邊形之開口窗43a,而該開口窗43a之平行四邊形,係使形成於圓周方向之彼此相對向的邊藉由圓周方向之位置及與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的位置偏移,而在控制籠43之側面可觀察到的位置關係(第12圖(d)之位置關係)中具有傾斜地排列的關係之平行四邊形,藉此可獲得適當的投射圖案。該構成係藉由與葉片3、7之集中化性能一起使用,而具有提高對製品之投射效率的效果。另外,與設置該平行四邊形之情況的想法同樣,亦可設置三角的開口窗,又可將三角的開口窗與四角的開口窗組合在一起,或是將使其一部分一體化所成的開口窗設置於控制籠。
使用第12圖(b)及(c)之控制籠41、42時之投射材料所通過的區域係以第12圖(i)之B1a、B1x、B1b顯示,投射材料之撞上被處理面上的區域係以第12圖(j)之BA1a、BA1x、BA1b顯示,投射圖案(分佈)係以第12圖(i)之BL1x顯示。區域B1a、投射圖案BL1a、區域BA1a係對應於開口窗41a(長方形部分42a)。區域B1b、投射圖案BL1b、區域BA1b係對應於開口窗41b(長方形部分42b)。區域B1a、B1b之重複部分為區域B1x。區域BA1a、BA1b之重複部分為區域BA1x。將投射圖案BL1a、BL1b予以合成者(相加者)為投射圖案BL1x,可謂是使用該控制籠41、42時的投射圖案。
由於控制籠41、42係具有二個以上之開口窗、或是具有二個以上之開口窗一體化所成的一個開口窗,所以可藉由投射圖案之合成將投射圖案調整成所期望之狀態。由於被處理品之處理時間係與最低的投射比例成反比而變長,所以依製品之形狀係比第12圖(a)、第12圖(d)之情況更有利。
換言之,控制籠41、42係具有二個長方形之開口窗41a、41b、或是具有一個開口窗42x,該開口窗42x係具有二個長方形之開口窗(長方形部分42a、42b)並且藉由將此等長方形部分42a、42b局部重疊而一體化所成者。而且,二個長方形(開口窗41a、41b)(長方形部分42a、42b)係藉由圓周方向之位置及與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的位置偏移,而在控制籠41、42之側面可觀察到的位置關係(第12圖(b)、第12圖(c)之位置關係)中傾斜地排列,藉此可獲得適當的投射圖案(所期望之投射圖案)。該構成係藉由與葉片3、7之集中化性能一起使用,而具有提高對製品之投射效率的效果。
使用第12圖(e)及(f)之控制籠44、45時之投射材料所通過的區域係以第12圖(m)之B4a、B4x、B4c顯示,投射材料之撞上被處理面上的區域係以第12圖(n)之BA4、BA4x、BA4c顯示,投射圖案(分佈)係以第12圖(m)之BL4x顯示。區域B4a、投射圖案BL4a、區域BA4a係對應於開口窗44a(長方形部分45a)。區域B4c、投射圖案BL4c、區域BA4c係對應於開口窗44c(長方形部分45e)。 區域B4a、B4c之重複部分為區域B4x。區域BA4a、BA4c之重複部分為區域BA4x。將投射圖案BL4a、BL4c予以合成者(相加者)為投射圖案BL4x,可謂使用該控制籠45、45時的投射圖案。
由於控制籠44、45係具有三個以上之開口窗一體化所成的一個開口窗,所以可藉由投射圖案之合成將投射圖案調整成所期望之狀態。具體而言,在使用第12圖(i)說明的投射圖案BL1x中,係成為M字狀、即二個峰值之間的部分些微成為投射比例較少的狀態。在與第12圖(b)及(c)之開口窗41a、41b(長方形部分42a、42b)對應的長方形部分44a、44c(長方形部分45a、45e)之間,於第12圖(e)之情況是設置平行四邊形部分44b,於第12圖(f)之情況是設置複數個長方形部分45b、45c、45d,藉此可調整為使二個峰值之間的部分之投射比例上升。由於被處理品之處理時間係與最低的投射比例成反比而變長,所以依製品之形狀係比第12圖(a)至第12圖(d)之情況更有利。並且,可獲得能儘可能減低處理不均等的投射圖案。
換言之,控制籠44係具有藉由將三個四角部分(44a、44b、44c)局部地重疊而一體化所成的一個開口窗44x。該開口窗44x係具有第1長方形部分(44a)及第2長方形部分(44c)、及平行四邊形部分44b,該第1長方形部分(44a)及第2長方形部分(44c)係藉由圓周方向之位置及與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的位置偏移,而在控制籠44之側面可觀察到的位置關係(第12圖(e)之位置關係)中具有傾斜地 排列的關係,該平行四邊形部分44b係設置於第1長方形部分(44a)與第2長方形部分(44c)之間,且具有與該等長方形部分44a、44c之對向邊一致的邊。藉由該構成可獲得適當的投射圖案(所期望之投射圖案)。該構成係藉由與葉片3、7之集中化性能一起使用,而具有提高對製品之投射效率的效果。
又,控制籠45係具有藉由五個四角(雖然是以具有部分45a至45e之方式來說明,但是只要是四個以上仍可發揮同樣的效果)局部地重疊而一體化所成的一個開口窗45x。該開口窗45x係具有第1長方形部分(45a)及第2長方形部分(45e)、及由複數個長方形部分45b、45c、45d所構成的長方形部分群,該第1長方形部分(45a)及第2長方形部分(45e)係藉由圓周方向之位置及與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的位置偏移,而在控制籠45之側面可觀察到的位置關係(第12圖(f)之位置關係)中具有傾斜地排列的關係,該長方形部分群係設置於第1長方形部分(45a)與第2長方形部分(45e)之間,且由於相對於第1及第2長方形部分(45a、45e)及彼此在圓周方向之位置及與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的位置偏移,所以在控制籠45之側面可觀察到的位置關係中具有傾斜地排列的關係。構成該長方形部分群的長方形部分45b、45c、45d係使與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的長度形成為比第1長方形部分及第2長方形部分(45a、45e)更小。藉由該構成可獲得適當的投射圖案(所期望之投射圖案)。該構成係藉由與葉片3、7之集中化性能一起使用,而具有提高對製 品之投射效率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具有二個以上之開口窗、或是具有一個開口窗的控制籠係可調整投射圖案,該一個開口窗係具有二個以上之開口窗並且藉由將此等開口窗中之全部或是一部分分別局部重疊而一體化所成者。亦即,此種的控制籠係與使投射圖案集中化的葉片3、7產生相乘效果,亦即,可使被處理品之全部範圍的投射量上升。而且,減少製品之處理不均等或未撞上製品的投射材料之比例,以提高投射材料之投射效率。

Claims (10)

  1. 一種離心投射機,係將投射材料朝向被處理品投射者,其具有:至少一片側板;複數個葉片,係安裝於該側板;旋轉軸,係使前述側板及複數個葉片旋轉;以及導入部,用以將投射材料投入前述複數個葉片間;前述葉片係具備用以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面,該投射面係具有半徑方向內側之第1部分及半徑方向外側之第2部分,前述第1部分係以其半徑方向外側比其半徑方向內側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後側的方式傾斜而形成,前述第2部分係以比將前述第1部分朝向半徑方向外側延長而成的假想線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前側的方式形成;前述葉片係具有:葉片投射部,係形成有用以投射投射材料的前述投射面;以及安裝部,係在該葉片投射部之兩端緣部形成厚度比葉片投射部還大且與葉片投射部設置成一體;前述葉片之安裝部係至少使其外側部分之與前述葉片之旋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為直條形狀;並且,前述葉片之安裝部係具有卡合部,該卡合部係該安裝部之半徑方向內側部分之與前述葉片之旋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從前述直條形狀突出的方式形成者;該離心投射機更具有用以安裝複數個葉片的側板單元;該側板單元係具備:一對側板,包含前述至少一片側板;以及結合構件,用以將此等的一對側板予以結合;在前述側板單元之一對側板之彼此相對向的表面形成有導槽部;該側板之導槽部係以其半徑方向外側比其半徑方向內側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後側的方式傾斜而形成;前述側板單元之側板的導槽部係至少使其外側部分形成為直條形狀;前述側板單元之側板的導槽部係將其內側部分形成比直條形狀更寬幅,且與前述安裝部之前述卡合部卡合,以限制前述葉片之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投射機,其中,前述葉片之第2部分係以將前述葉片之旋轉中心和前述第2部分之半徑方向外側端部予以連結的假想線與法線一致的方式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離心投射機,其中,前述葉片之葉片投射部之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係朝向半徑方向內側形成為尖細狀,而各葉片間之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間則成為用以將投射材料導引至旋轉的各葉片間的導引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心投射機,其中,前述葉片之葉片投射部係具有:隆起部,係形成於前述投射面之相反側的投射背面;以及彎曲面,係形成於該隆起部及前述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投射機,其中,前述側板單元之結合構件係設置達與前述葉片之數量相同的數量;各結合構件係配置於各葉片間,並且配置於:比相鄰的葉片之投射面與相鄰的葉片之投射背面之中間位置還靠近投射背面側的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離心投射機,其中,在與前述旋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之剖面中,相對於從前述葉片投射部之半徑方向內側的端部之前端連結成與形成於前述葉片投射部之投射背面的隆起部相接的假想線,前述結合構件之剖面中之位在前述葉片之投射背面側的部分之剖面的面積成為一半以上的關係之方式,將前述結合構件配置於靠近前述葉片之投射背面側的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離心投射機,其中,前述葉片之個數為6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投射機,其中,前述側板單元係藉由螺栓而安裝於前述旋轉軸,在前述側板單元之側板的導槽部係設置有用以安裝前述螺栓的凹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離心投射機,其中,前述側板單元之一對側板係以相對於與前述結合構件正交的假想平面成呈面對稱的方式所形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投射機,其中,在前述側板係形成有導槽部;前述導槽部係以其半徑方向外側比其半徑方向內側更位於旋轉方向之後側的方式傾斜形成。
TW103134989A 2013-10-31 2014-10-08 離心投射機 TWI674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6798 2013-10-31
JP2013226798 2013-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9235A TW201529235A (zh) 2015-08-01
TWI674949B true TWI674949B (zh) 2019-10-21

Family

ID=530038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4989A TWI674949B (zh) 2013-10-31 2014-10-08 離心投射機
TW108110979A TWI680836B (zh) 2013-10-31 2014-10-08 離心投射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979A TWI680836B (zh) 2013-10-31 2014-10-08 離心投射機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0105818B2 (zh)
EP (2) EP3064320B1 (zh)
JP (2) JP5900771B2 (zh)
KR (1) KR102197338B1 (zh)
CN (2) CN105873729B (zh)
BR (1) BR112016009316B1 (zh)
MX (1) MX2016004765A (zh)
RU (1) RU2673261C2 (zh)
TW (2) TWI674949B (zh)
WO (1) WO20150642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729B (zh) * 2013-10-31 2018-12-2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离心投射机和叶片
JP7016507B2 (ja) * 2017-04-21 2022-02-07 株式会社不二製作所 ブラスト加工装置の研磨材加速用インペラ,及びブラスト加工装置,並びに前記インペラの製造方法
JP7157436B2 (ja) * 2018-05-30 2022-10-20 ミクロンメタル株式会社 透明カバー層分離回収装置
TWI758637B (zh) * 2019-09-11 2022-03-21 亞比斯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葉輪結構及投射設備
CN110815062A (zh) * 2019-10-15 2020-02-21 青岛兴东机械有限公司 管棒材抛丸机
CN114505791B (zh) * 2022-03-22 2023-09-01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抛丸器叶片及叶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7391A (en) * 1985-12-20 1987-10-06 Carpenter Jr James H Vane retention apparatus for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
JP2002523250A (ja) * 1998-08-26 2002-07-30 ヴァーデプール・ヨースト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翼車
EP2650084A1 (en) * 2012-04-11 2013-10-16 Straaltechniek International N.V./S.A. Turb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04634A (en) * 1936-11-17 1940-06-18 American Foundry Equip Co Abrasive-throwing wheel
GB518803A (en) 1938-10-15 1940-03-07 St Georges Engineers Ltd Improvements in abrasive throwing centrifugal apparatus
GB743381A (en) * 1953-10-12 1956-01-11 H G Sommerfield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rotary impellers
DE1062570B (de) * 1956-05-07 1959-07-30 Wheelabrator Corp Einrichtung zur Sicherung der Schaufeln eines Schleuderrades fuer Strahlanlagen
GB1003441A (en) * 1963-04-18 1965-09-02 Spencer & Halstead Ltd Blades for the impellers of blast-cleaning machines
US3683556A (en) * 1970-04-13 1972-08-15 Raymond M Leliaert Centrifugal blasting wheel
US3785105A (en) * 1972-04-05 1974-01-15 Wheelabrator Frye Inc Centrifugal blasting wheel
JPS50125887U (zh) 1974-03-30 1975-10-15
JPS53108685U (zh) 1977-02-07 1978-08-31
JPS5333269Y2 (zh) * 1977-06-22 1978-08-16
BE861175A (fr) 1977-11-24 1978-03-16 Cockerill Ougree Providence & Turbine de grenaillage a haute performance
BE862932A (fr) * 1978-01-16 1978-05-16 Cockerill Dispositif de fixation pour aubes de turbine de grenaillage.
US4249350A (en) * 1979-01-15 1981-02-10 Goff James R Abrasive throwing wheel and improved blade assembly
SU1060451A2 (ru) * 1981-10-08 1983-12-15 Хабаров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Лопатка ротора дробемет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JPS61191862U (zh) 1985-05-23 1986-11-29
JPH0230220Y2 (zh) 1985-08-02 1990-08-14
BE1006808A6 (fr) * 1993-03-24 1994-12-13 Rutten Leon Turbine de grenaillage pour haute vitesse de projection.
JPH07186051A (ja) 1993-12-28 1995-07-25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遠心式ブラスト装置用回転羽根
US6764390B2 (en) * 2001-11-28 2004-07-20 International Surface Preparation Group, Inc. Centrifugal throwing vane
DE10216351A1 (de) * 2002-04-13 2003-10-23 Damir Jankov Schleuderrad
DE10248417A1 (de) * 2002-10-17 2004-04-29 Oberflächentechnik AS Schaufelrad
JP4164835B2 (ja) * 2005-12-20 2008-10-15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スト装置による投射状態情報の推定法および投射状態情報の推定装置、ならびに投射状態情報の推定プログラム
DE102007023049A1 (de) * 2007-05-15 2008-11-20 Wadephul, Jost, Dipl.-Ing. Vorrichtung zum Beschleunigen von Strahlmittel
JP5057253B2 (ja) * 2008-12-12 2012-10-24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砥粒の遠心投射装置
JP5168737B2 (ja) * 2009-03-18 2013-03-27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投射装置のインペラ
US8550881B2 (en) * 2009-11-16 2013-10-08 Pangborn Corporation Vane, mounting assembly and throwing wheel apparatus having a locking member tapered in two planes
WO2012135836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Cp Metcast, Inc. Blade and wheel plate for blast cleaning wheel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blade to the wheel plate
CN102672622A (zh) * 2012-05-23 2012-09-19 太仓凯鑫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式磨料抛射加工装置
CN105873729B (zh) * 2013-10-31 2018-12-2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离心投射机和叶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7391A (en) * 1985-12-20 1987-10-06 Carpenter Jr James H Vane retention apparatus for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
JP2002523250A (ja) * 1998-08-26 2002-07-30 ヴァーデプール・ヨースト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翼車
EP2650084A1 (en) * 2012-04-11 2013-10-16 Straaltechniek International N.V./S.A. Turb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73261C2 (ru) 2018-11-23
CN109986474A (zh) 2019-07-09
US20160271753A1 (en) 2016-09-22
JPWO2015064261A1 (ja) 2017-03-09
KR20160082518A (ko) 2016-07-08
EP3064320A4 (en) 2017-05-31
KR102197338B1 (ko) 2021-01-04
RU2016121185A (ru) 2017-12-05
EP3064320B1 (en) 2018-09-19
MX2016004765A (es) 2016-07-26
JP5900771B2 (ja) 2016-04-06
US10960514B2 (en) 2021-03-30
JP2015212011A (ja) 2015-11-26
US10105818B2 (en) 2018-10-23
TW201529235A (zh) 2015-08-01
EP3064320A1 (en) 2016-09-07
US20190022825A1 (en) 2019-01-24
TWI680836B (zh) 2020-01-01
EP3470175A1 (en) 2019-04-17
JP6451949B2 (ja) 2019-01-16
WO2015064261A1 (ja) 2015-05-07
CN105873729B (zh) 2018-12-28
RU2016121185A3 (zh) 2018-05-29
CN105873729A (zh) 2016-08-17
CN109986474B (zh) 2021-03-05
BR112016009316B1 (pt) 2021-01-26
TW201924864A (zh) 201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4949B (zh) 離心投射機
TWI651165B (zh) 側板單元及離心投射機
JP6555653B2 (ja) 遠心投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