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2592B -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2592B
TWI672592B TW107119662A TW107119662A TWI672592B TW I672592 B TWI672592 B TW I672592B TW 107119662 A TW107119662 A TW 107119662A TW 107119662 A TW107119662 A TW 107119662A TW I672592 B TWI672592 B TW I6725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ocessing
unit
processing unit
re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9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1060A (zh
Inventor
那須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1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1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2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25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2Event management; Broadcasting; Multicasting; Not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1Multiprocessor syste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8Safety,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4Director, elements to supervisory
    • G05B2219/34258Real time system, qnx, works together with non real time system, windows n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7Measurements
    • G05B2219/37533Real time processing of data acquisition,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第1處理部,係在實時OS上處理資料;第2處理部,係在非實時OS上處理資料;傳送部,係根據第1處理部與第2處理部之間之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調整一次要傳送的資料量;第1接收部,係在實時OS上接收來自非實時OS的傳送資料;及第2接收部,係在非實時OS上接收來自實時OS的傳送資料;第1接收部的數量係固定,而第2接收部的數量係可變。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複數個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實時(real time)操作系統(以下簡稱實時OS)係一種可在指定的時間內進行處理的OS,主要用於進行必須確保時間限制的各種處理的情形。在專利文獻1中,係揭示有具有包含實時OS的複數個OS的電腦系統(computer system)。藉由將實時OS與非實時OS搭載於1個資訊處理裝置中,可兼具實時性與通用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57695號公報
然而,在使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而執行跨越複數個OS間之一連串的處理時,由於等待 至處理開始為止的時間及處理所耗費的時間等,依每一OS而有所不同,因此會有在OS間產生資料的滯留、資料的等待輸入等而使系統整體的處理效率降低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研創者,其目的為獲得一種資訊處理裝置,該資訊處理裝置係藉由有效率地進行OS間的資料傳送,而可提升跨越複數個OS間之一連串處理的處理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達成目的,本發明之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第1處理部,係於要在指定的時間內進行處理的實時操作系統上處理資料;第2處理部,係在非實時操作系統上處理資料;傳送部,係包含:第1傳送部,根據在第1處理部與第2處理部之間所傳送之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調整一次要傳送之傳送資料的資料量而傳送傳送資料,且在實時操作系統上調整要從第1處理部傳送至第2處理部之傳送資料的資料量;及第2傳送部,係在非實時操作系統上調整要從第2處理部傳送至第1處理部之傳送資料的資料量;第1接收部,係在實時操作系統上從第2傳送部接收傳送資料;及第2接收部,係在非實時操作系統上從第1傳送部接收傳送資料;第1接收部的數量係固定,而第2接收部的數量係可變。
本發明之資訊處理裝置係可達成可提升跨越複數個OS間之一連串處理之處理效率的效果。
1‧‧‧資訊處理裝置
10‧‧‧實時處理部
11、11-1、11-2‧‧‧第1處理部
12‧‧‧第1OS內通信部
13‧‧‧第1管理部
14‧‧‧第1傳送部
15‧‧‧第1接收部
16‧‧‧接收管理部
20‧‧‧非實時處理部
21、21-1、21-2‧‧‧第2處理部
22‧‧‧第2OS內通信部
23‧‧‧第2管理部
24‧‧‧第2傳送部
25、25-1、25-2‧‧‧第2接收部
31‧‧‧資料重整部
32‧‧‧傳送處理部
41‧‧‧處理器
42‧‧‧記憶體
43‧‧‧通信裝置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功能構成的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第1傳送部及第2傳送部之詳細之構成的圖。
第3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資料重整部所進行之重整處理之第1例的圖。
第4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資料重整部所進行之重整處理之第2例的圖。
第5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資料重整部所進行之重整處理之第3例的圖。
第6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傳送處理部之動作之第1例的流程圖。
第7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傳送處理部之動作之第2例的流程圖。
第8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傳送處理部之動作之第3例的流程圖。
第9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資訊處理裝置之硬體構成的圖。
以下根據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之功能構成的圖。資訊處理裝置1係處理生產現場中製造裝置之運轉相關之產業資料的資料處理裝置。產業資料係生產現場所產生的所有資料,為生產設備之各部之溫度、電壓、電流、生產設備之複數個部位間的距離、使生產設備所具備之驅動部動作的速度、生產設備的運轉時間、生產設備之錯誤次數等顯示生產設備之狀態的資料,顯示進行生產設備之運轉準備作業之作業員的狀態、人數等的資料,及顯示以生產預定數量為首之生產計劃的資料。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所稱的產業,係指工業、農業、水產業等廣義涵義上的產業。此外,產業資料雖為在產業上所處理的資料,但在工業領域中,係指例如在工廠、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管理、倉庫、大樓、辦公室、家庭所處理的資料。此外,伴隨此,所謂生產現場係指各產業中設置有裝置的現場,並不限定於工廠的生產現場。
資訊處理裝置1係進行產業資料的收集、加工、診斷、通知等的資料處理。資訊處理裝置1係具有實時OS與非實時OS。資訊處理裝置1係具有進行跨越實時OS與非實時OS之一連串處理的功能,在實時OS與非實時OS之間產生資料的傳送接收。
在此,實時OS係可在指定的處理時間內處理資料,主要用於進行必須優先進行處理的處理。非實時 OS無法如實時OS一般指定處理時間。因此,會有產生要等待至開始處理為止的時間的情形。然而,由於已存在有擴充性優異,可在非實時OS上動作的各種應用軟體(application software),因此可利用此等既有的應用軟體而降低資訊處理裝置1所執行之功能之開發的勞力時間。此外,非實時OS主要用於進行複雜的解析處理等。
在進行跨越實時OS與非實時OS之一連串的處理時,等待至開始處理為止的時間、處理時間等,會有依每一OS而不同的情形。此時,在OS間所傳送的傳送資料,會有無法在接收側開始處理而會滯留,或儘管是可在接收側開始處理的狀態,資料也不被傳送而產生等待時間的情形。此外,在需要複數個輸入資料的處理中,亦有當一部分的資料未被傳送時即產生等待時間,或無法執行處理而資料被廢除的情形。因此,資訊處理裝置1係具有為了有效率地進行跨越實時OS與非實時OS之一連串的處理而藉由調整將傳送資料傳送的時序(timing),或調整傳送資料本身以使後段的處理效率化的功能。
資訊處理裝置1係具有在實時OS上動作的實時處理部10、及在非實時OS上動作的非實時處理部20。實時處理部10係具有:第1處理部11-1及第1處理部11-2;第1OS內通信部12;第1管理部13;第1傳送部14;第1接收部15;及接收管理部16。非實時處理部20係具有:第2處理部21-1及第2處理部21-2;第2OS內通信部22;第2管理部23;第2傳送部24;第2接收部25-1及第2 接收部25-2。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當不需特別區別第1處理部11-1及第1處理部11-2的各者時,統稱為第1處理部11。同樣地,當不需特別區別第2處理部21-1及第2處理部21-2的各者時,統稱為第2處理部21,當不需特別區別第2接收部25-1及第2接收部25-2的各者時,統稱為第2接收部25。
實時處理部10係具有2個第1處理部11。實時處理部10所具有之第1處理部11的數量,不限定於第1圖之例,可為1個,亦可為3個以上。第1處理部11的各者係在實時OS上,執行所輸入之資料之資料處理的功能部。第1處理部11係例如具有從未圖示的外部裝置收集處理對象之產業資料的功能。此外,第1處理部11亦可執行所收集之資料的加工、分析、診斷等。以第1處理部11所進行的加工處理而言,例如有所收集之資料的定標(scaling)處理、尾數處理等。第1處理部11的各者係藉由在實時OS上分別獨立進行動作的應用軟體而實現。第1OS內通信部12係中繼複數個第1處理部11之間的通信。藉此,第1處理部11-1的輸出資料,即成為第1處理部11-2的輸入資料。
第1管理部13係控制第1處理部11及第1OS內通信部12,管理複數個第1處理部11的執行順序與動作時序。第1傳送部14係將傳送資料從實時OS傳送至非實時OS的傳送部。第1傳送部14係將從第1處理部 11所輸入的傳送資料,傳送至複數個第2接收部25的任一者。第1傳送部14係具有暫時記憶傳送資料的緩衝(buffer)區域,根據記憶於緩衝區域之傳送資料的資料量之滯留量,而調整要將傳送資料予以一次傳送的量及要傳送傳送資料的時序。第1傳送部14係根據附加於傳送資料的目的地資訊,依傳送資料之傳送目的地的每一第2接收部25而確認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調整要從實時處理部10傳送至非實時處理部20的資料量。關於第1傳送部14之詳細的內容將於後陳述。
另外,在上述中,滯留量雖作為記憶於緩衝區域的傳送資料量,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滯留量亦可設為不直接根據記憶於緩衝區域的傳送資料量,而使用在第1處理部11所處理的資料量及在第1處理部要進行資料處理的時段等,例如生產設備之一日的生產計劃(生產設備的運轉狀況)而類推的量。此外,在上述中,雖於第1傳送部14設有用以確認滯留量的緩衝區域,但只要可達成本發明的效果,亦可不設於第1傳送部14。此外,關於滯留量的其他實施形態及緩衝區域的其他實施形態,在非實時處理部20中亦相同。
第1接收部15係具有在OS間接收傳送資料的功能。第1接收部15係可例如使用可從非實時處理部20寫入之資料接收用的記憶區域,而接收從第2傳送部24所傳送的傳送資料。第1接收部15的個數係固定,不會於實時處理部10的啟動中增減。因此,可確保住資料接收用 之記憶區域等的資源。在實時OS上,當記憶區域等之資源的使用量的增減變大時,就難以保證所指定的處理時間,故不理想。藉由先將第1接收部15的個數予以固定,可提升動作的穩定性。在本實施形態中,實時處理部10係具有1個第1接收部15,第1接收部15係將所接收的傳送資料輸入至接收管理部16。接收管理部16係具有根據附加於所接收之傳送資料上的目的地資訊,而分配於複數個第1處理部11之任一者的功能。
非實時處理部20係具有2個第2處理部21。非實時處理部20所具有之第2處理部21的數量,不限定於第1圖所示之例,可為1個,亦可為3個以上。第2處理部21的各者,係執行在非實時OS上所輸入之資料之資料處理的功能部。第2處理部21的各者,係例如進行所輸入之資料的加工處理及診斷處理中的至少一者的處理。第2處理部21理想為進行較在第1處理部11所進行之資料處理更複雜且不被要求實時性的處理。以第2處理部21所進行的處理而言,係例如有雜訊(noise)處理、可變量解析、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葉轉換)處理及使用了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資料處理等。此外,第2處理部21之各者的功能,係藉由在非實時OS上動作的應用軟體而實現。非實時OS係具優異的通用性,故可從他處挪用而使各種應用軟體在非實時OS上動作。
第2OS內通信部22係中繼複數個第2處理部21之間的通信。第2OS內通信部22係中繼例如從第2 處理部21-1至第2處理部21-2的通信。藉此,第2處理部21-1的輸出資料,即成為第2處理部21-2的輸入資料。第2管理部23係控制第2處理部21及第2OS內通信部22,管理複數個第2處理部21的實行順序與動作時序。
第2傳送部24係從非實時OS將傳送資料傳送至實時OS的傳送部。第2傳送部24係將從第2處理部21所輸入的傳送資料傳送至第1接收部15。第2傳送部24係具有將傳送資料暫時記憶的緩衝區域,且具有根據記憶於緩衝區域之屬於傳送資料的資料量之滯留量,而調整一次要傳送資料的量及要傳送資料的時序,以有效率地傳送OS間之傳送資料的功能。第2傳送部24係調整要從非實時處理部20一次傳送至實時處理部10之傳送資料的資料量。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第2傳送部24要傳送傳送資料的傳送目的地之第1接收部15係1個,因此第2傳送部24雖會將所有的傳送資料傳送至第1接收部15,但當存在複數個第1接收部15時,第2傳送部24係根據附加於傳送資料上的目的地資訊,而依傳送資料之傳送目的地的每一第1接收部15,確認緩衝區域內之傳送資料的滯留量,以調整要傳送的資料量。
非實時處理部20係具有複數個第2接收部25。第2接收部25係接收從實時處理部10所傳送之傳送資料的接收部。在第1圖所示之例中,第2接收部25的數量係與第2處理部21的數量相同,且對應第2處理部21的各者而設有第2接收部25。然而,第2接收部25的數 量不限定於第1圖所示之例,可為1個,亦可為複數個。此外,第2接收部25的數量亦可與第2處理部21的數量不同。第2接收部25係可例如使用可從實時處理部10寫入的記憶區域,而接收OS間的傳送資料。第2接收部25的個數,係可在資訊處理裝置1啟動期間變化。
非實時處理部20不會如實時處理部10進行指定處理時間的處理,因此用以實現第2處理部21之功能的應用軟體,具有產生用以接收輸入至第2處理部21之資料之第2接收部25的功能,亦可每逢啟動第2處理部21,就產生與所啟動之第2處理部21對應的第2接收部25。
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第1傳送部14及第2傳送部24之詳細構成的圖。第1傳送部14係具有資料重整部31、傳送處理部32,第2傳送部24係以與第1傳送部14同樣方式構成。
資料重整部31係當在所輸入之複數種的傳送資料之間未存在對應的資料時,使傳送資料重整。傳送資料的種類係依溫度資料、速度資料等資料的屬性而有不同。所謂對應的資料,係指後段的第2處理部21要作為一個記錄(record)處理的資料,該資料係例如資料所產生的時刻或輸入於資料重整部31之時刻為相同的資料。所謂時刻為相同的資料,係包含一定範圍內的時刻,所謂一定範圍係指事前或事後所設定的範圍。資料重整部31係可當時間標記(time stamp)等的時間資訊被附加於所輸入的傳送資 料時,根據時間標記而判斷對應的資料。或者,當使用輸入於資料重整部31的時刻時,即使不使用時間資訊,只要欠缺要同時輸入的資料,資料重整部31就可判斷出不存在對應的資料。資料重整部31要重整傳送資料的方法,係例如補充欠缺資料的插補處理、傳送資料的廢除及傳送資料的時間位移等。
第3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資料重整部31所進行之重整處理之第1例的圖。第1例係藉由插補處理來補充欠缺資料的處理。資料重整部31係在複數種傳送資料之間,當不存在對應的傳送資料時,進行補充欠缺資料的插補處理,藉此可重整傳送資料。第3圖之虛線的矩形,係顯示藉由插補而補充的資料。插補處理係複製例如較欠缺資料更過去的傳送資料,而將所複製的傳送資料補充於欠缺部分的處理。或者,插補處理亦可使用利用較欠缺資料更早的傳送資料與較欠缺資料更晚之時刻所產生的資料而預測欠缺資料所產生的0次插補、1次插補等來進行。0次插補、1次插補等,係需使用較欠缺資料更晚之時刻所產生的資料,因此處理時間變長。因此,當要進行重視實時性的串流(streaming)處理時,係以使用複製過去的傳送資料的方法為理想。
第4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資料重整部31所進行之重整處理之第2例的圖。第2例係廢除傳送資料,藉此僅留下存在對應之傳送資料之資料的處理。例如當進行資料之收集處理的第1處理部11未成功地收集資料時, 會有一部分種類的傳送資料在未成功收集的時序欠缺的情形。資料重整部31係在複數種的傳送資料之間,當不存在對應的傳送資料時,廢除傳送資料,而進行留下已建立對應關係之傳送資料的處理,藉此可重整傳送資料。第4圖中之矩形的虛線,係顯示已廢除的資料。
第5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資料重整部31所進行之重整處理之第3例的圖。第3例係藉由時間位移而將傳送資料建立對應關係的處理。資料重整部31係在複數種的傳送資料之間,當不存在對應的傳送資料時,進行表觀上錯開傳送資料產生的時刻或輸入於資料重整部31之時刻的時間位移,藉由將傳送資料建立對應關係,可重整傳送資料。另外,在第5圖之例中,係配合時間位移而進行了傳送資料的廢除。
當插補傳送資料時,雖有傳送資料不會減少的優點,但由於資料量會增加,而將增加OS間的通信量。當廢除傳送資料時,由於資料量會減少,因此具有可減少OS間之通信量的優點,但當無已建立對應關係的傳送資料時,則會有資料完全未被傳送的情形。此外,當傳送資料建立對應關係的周期長時,會有傳送資料之資料量大幅減少的情形。資料重整部31係可考慮各種方法的特徵,使用任一種方法,亦可將傳送資料的插補、廢除、時間位移予以組合來使用。例如,資料重整部31係可如第5圖所示將時間位移與廢除予以組合來使用,亦可組合廢除與插補。藉由組合複數個方法來使用,會有可修補各種方法之 缺點的情形。
傳送處理部32係根據資料重整部31所重整之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而調整一次要傳送之傳送資料的資料量。具體而言,傳送處理部32係根據滯留量,而切換要將複數個傳送資料予以彙整傳送的合併處理,及將傳送資料之各者予以個別傳送的逐次處理。關於傳送處理部32切換合併處理與逐次處理之方法的詳細內容,以下使用3個例來進行說明。
第6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傳送處理部32之動作之第1例的流程圖。傳送處理部32係具有使用資訊處理裝置1所具備的計時器(timer)等,而測量從確認了前次滯留量之時點起的經過時間,亦即第1經過時間的功能。再者,傳送處理部32係使用第1經過時間來判斷是否已經過了傳送處理部32要確認傳送資料之滯留量的周期,亦即預先規定的確認周期(步驟S11)。當未經過確認周期時,換言之第1經過時間較確認周期更短時(步驟S11:No(否)),傳送處理部32即重複步驟S11的處理直到經過確認周期為止。當經過了確認周期時,換言之當第1經過時間超過確認周期時(步驟S11:Yes(是)),傳送處理部32即依資料的每一傳送目的地確認傳送資料的滯留量(步驟S12)。
傳送處理部32係根據已確認的滯留量,而判斷在滯留的傳送資料中是否有複數個資料(步驟S13)。傳送處理部32係不問傳送資料的種類為何,而根據資料的個數,判斷是否有複數個資料。當有複數個資料時(步驟 S13:Yes),傳送處理部32係進行合併處理(步驟S14)。當無複數個資料時(步驟S13:No),傳送處理部32係進行逐次處理(步驟S15)。具體而言,當進行合併處理時,傳送處理部32係彙整滯留的複數個傳送資料後,將包含顯示所彙整之傳送資料中所含之傳送資料之個數之資訊的標頭(hedder)附加於傳送資料。藉此,即可掌握在接收方所彙整之傳送資料的個數,並且1次就可完成所彙整之複數個傳送資料的接收處理。當進行逐次處理時,傳送處理部32係將標頭附加於滯留之傳送資料的各者。之後,傳送處理部32係將合併處理後的資料或逐次處理後的資料傳送至非實時處理部20的第2接收部25(步驟S16)。傳送處理部32係返回至步驟S11的處理。另外,傳送處理部32雖彙整了第3圖等所示之經資料結合的複數個傳送資料,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亦可設為藉由已資料結合的複數個傳送資料單位來彙整傳送資料。
藉由上述的動作,傳送處理部32將會以預先規定的時間間隔來確認傳送資料的滯留量,且根據所確認的滯留量,來切換將複數個傳送資料予以彙整後進行傳送的合併處理,及將傳送資料的各者予以個別進行傳送的逐次處理。
例如,在第3圖之例中,係設為在時刻t1及時刻t2中,經過確認周期。此時,結合一點鏈線所示之框內的資料,進行合併處理。另外,傳送處理部32係依資料的每一傳送目的地結合資料,因此當第3圖所示之資料 # 1與資料# 2的傳送目的地不同時,資料# 1與資料# 2即分別個別結合。此外在第4圖之例中,當資料# 1的傳送目的地與資料# 2的傳送目的地不同時,在時刻t1及時刻t2中,資料# 1與資料# 2分別各只有1個滯留,因此傳送處理部32進行逐次處理。
另外,傳送處理部32雖以預先規定的時間間隔確認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而切換了合併處理與逐次處理,但本實施形態不以此為限,亦可設為一直確認緩衝區域之傳送資料的滯留量,當傳送資料滯留於緩衝區域時,進行合併處理,除此以外則進行逐次處理。
第7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傳送處理部32之動作之第2例的流程圖。傳送處理部32係判斷傳送資料的滯留量是否超過了預先規定的閾值(步驟S21)。傳送處理部32對滯留量所使用的閾值,係例如可設為可在1個確認周期的期間中處理第2接收部25從第1傳送部14所接收之傳送資料的資料量。當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超過了閾值時(步驟S21:Yes),傳送處理部32係將滯留的傳送資料之中之閾值以內之量的傳送資料進行合併處理(步驟S22)。當傳送資料的滯留量未超過閾值時(步驟S21:No),傳送處理部32係判斷是否已經過了確認周期(步驟S23)。當未經過確認周期時(步驟S23:No),傳送處理部32返回至步驟S21的處理。當經過了確認周期時(步驟S23:Yes),傳送處理部32係依資料的每一傳送目的地而確認傳送資料的滯留量(步驟S24)。
傳送處理部32係根據已確認的滯留量而判斷滯留的傳送資料之中是否有複數個資料(步驟S25)。當有複數個資料時(步驟S25:Yes),傳送處理部32係進行合併處理(步驟S22)。當無複數個資料時(步驟S25:No),傳送處理部32係進行逐次處理(步驟S26)。傳送處理部32係將合併處理後的資料或逐次處理後的資料進行傳送(步驟S27)。傳送處理部32係返回至步驟S21,而判斷傳送資料的滯留量是否已超過了預先規定的閾值。
藉由上述的動作,當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超過預先規定的閾值時,閾值以內之量的傳送資料被合併處理,而超過閾值的傳送資料,獨立於閾值以內之量的傳送資料外另進行合併處理或逐次處理。藉此,在第1處理部11與第2處理部21之間跨越OS而一次被傳送之傳送資料的資料量,係根據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而調整。
第8圖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傳送處理部32之動作之第3例的流程圖。傳送處理部32係具有測量前次將傳送資料傳送後的經過時間亦即第2經過時間的功能,首先先重設(reset)第2經過時間(步驟S31)。傳送處理部32係使用資訊處理裝置1所具有的計時器等,而獨立於第1經過時間另外測量第2經過時間。傳送處理部32係判斷是否已從資料重整部31接收到了資料(步驟S32)。
當未接收到資料時(步驟S32:No),傳送處理部32係重覆步驟S32的處理。當接收到資料時(步驟S32:Yes),傳送處理部32係判斷所測量的第2經過時間是否超 過了預先規定的閾值(步驟S33)。當第2經過時間超過了閾值時(步驟S33:Yes),傳送處理部32係進行逐次處理(步驟S34)。當第2經過時間未超過閾值時(步驟S33:No),傳送處理部32係根據第1經過時間,而判斷是否經過了確認周期(步驟S35)。當未經過確認周期時(步驟S35:No),傳送處理部32係返回至步驟S32的處理。當經過了確認周期時(步驟S35:Yes),傳送處理部32係依資料的每一傳送目的地而確認傳送資料的滯留量(步驟S36)。
傳送處理部32係根據已確認的滯留量而判斷是否有複數個資料(步驟S37)。當有複數個資料時(步驟S37:Yes),傳送處理部32係進行合併處理(步驟S38)。當無複數個資料時(步驟S37:No),傳送處理部32係進行逐次處理(步驟S34)。傳送處理部32係將合併處理後的資料或逐次處理後的資料進行傳送(步驟S39)。傳送處理部32係返回至步驟S31的處理。
藉由上述的動作,傳送處理部32將根據第2經過時間,切換合併處理與逐次處理。具體而言,傳送處理部32係於產生了傳送資料時,當第2經過時間超過了成為預先規定之閾值的時間的情形下,進行逐次處理。
另外,上述使用第6圖至第8圖所說明之傳送處理部32之動作的3個例子,係可加以組合來使用。例如,亦可將第7圖所示之當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超過了閾值時進行合併處理的動作與當第2經過時間超過了閾值時進行逐次處理的動作予以組合來使用。
第9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資訊處理裝置1之硬體構成的圖。資訊處理裝置1的功能係可使用處理器(processor)41、記憶體(memory)42及通信裝置43來實現。
處理器41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亦被稱為中央處理裝置、處理裝置、演算裝置、微處理器(micro processor)、微電腦(micro computer)、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位信號處理器)等。記憶體42係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抹除式ROM)、EEPROM(電子式EPROM)等之非揮發性或揮發性的半導體記憶體、磁碟、軟碟(flexible disk)、光磁碟、CD(compact disk,光碟)、迷你碟(mini disk)、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化多功能光碟)等。通信裝置43係與外部裝置的通信介面(interface),可為有線的通信介面,亦可為無線的通信介面。
資訊處理裝置1所具有之第1處理部11、第1OS內通信部12、第1管理部13、第1傳送部14、第1接收部15及接收管理部16之各者的功能,係可由處理器41在實時OS上執行被記憶於記憶體42的電腦程式來實現。處理器41係可藉由在程式執行中使用通信裝置43而與外部裝置通信。資訊處理裝置1所具有之第2處理部21、第2OS內通信部22、第2管理部23、第2傳送部24、第2接收部25之各者的功能,係可由處理器41在非實時 OS上執行被記憶於記憶體42的電腦程式來實現。
關於資訊處理裝置1的硬體構成,不限定於特定的實施形態。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係可具有複數個處理器41,亦可具有多核心(multicore)的單一的處理器41。或者,亦可在多核心的單一的處理器41中,以時間分割方式使實時OS與非實時OS動作。
綜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資訊處理裝置1係可根據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而調整在第1處理部11與第2處理部21之間要一次傳送之傳送資料的資料量,該第1處理部11係在實時OS上處理資料,該第2處理部21係在非實時OS上處理資料。因此,可使OS間的資料轉送效率化,而可達成降低OS間之處理速度的差異。因此,可達成降低OS間之處理的延遲,而實時地進行作為資訊處理裝置1之整體的處理。
此外,資訊處理裝置1係具有依每一OS,管理應用軟體之動作時序的第1管理部13及第2管理部23。藉由此構成,即使一方的OS停止,另一方的OS亦可持續動作。此外,藉由第1管理部13與第2管理部23協同作業,即可取得資訊處理裝置1的啟動或停機(shutdown)的同步,亦可取得OS停止等之故障產生時之再啟動的同步。因此,可達成保證作為系統整體之一貫的動作。
此外,資訊處理裝置1係可跨越OS間而實現產業資料的收集、加工、分析、診斷等一連串的處理。因此,在實時OS上進行重視實時性的處理,例如資料的 收集,且在非實時OS上進行更為複雜的分析處理、存在有既有之應用軟體的處理等,可實現兼具實時性與通用性的系統。
此外,資訊處理裝置1係具有實時OS與非實時OS,因此可兼具實時性與通用性。因此,可實時處理資料,並且使既有的應用軟體在資訊處理裝置1上動作,或使在資訊處理裝置1之外部裝置上動作的應用軟體執行一部分的處理,而進行與外部裝置的協同作業處理。
以上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係顯示本發明之內容之一例,亦可與其他公知技術組合,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亦可省略、變更構成的一部分。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設為在OS間進行通信的第1傳送部14及第2傳送部24具有資料重整部31的功能,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第1OS內通信部12及第2OS內通信部22亦可具備資料重整部31的功能。

Claims (12)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第1處理部,係於要在指定的時間內進行處理的實時操作系統上處理資料;第2處理部,係在非實時操作系統上處理前述資料;傳送部,係包含:第1傳送部,根據在前述第1處理部與前述第2處理部之間所傳送之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調整一次要傳送之前述傳送資料的資料量而傳送前述傳送資料,且在前述實時操作系統上調整要從前述第1處理部傳送至前述第2處理部之前述傳送資料的資料量;及第2傳送部,係在前述非實時操作系統上調整要從前述第2處理部傳送至前述第1處理部之前述傳送資料的資料量;第1接收部,係在前述實時操作系統上從前述第2傳送部接收前述傳送資料;及第2接收部,係在前述非實時操作系統上從前述第1傳送部接收前述傳送資料;前述第1接收部的數量係固定,而前述第2接收部的數量係可變;前述傳送部係具有根據前述滯留量而切換合併處理與逐次處理的傳送處理部,該合併處理係將複數個前述傳送資料予以彙整後進行傳送,該逐次處理係將前述傳送資料的各者予以個別傳送; 前述傳送處理部係以預先規定的時間間隔來確認前述滯留量,且根據所確認的前述滯留量,而切換前述合併處理與前述逐次處理;前述傳送處理部係當前述滯留量超過預先規定的閾值時,對滯留中之前述傳送資料中之前述閾值以內之量的前述傳送資料進行前述合併處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傳送處理部係根據前次傳送資料後的經過時間,而切換前述合併處理與前述逐次處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傳送處理部係在傳送資料產生時,當前述經過時間超過了預先規定之時間的情形下,進行前述逐次處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傳送部係具有資料重整部,該資料重整部係在複數種的前述傳送資料之間,當不存在對應的資料時,進行修補欠缺資料的插補處理、前述傳送資料的廢除或前述傳送資料的時間位移,且使前述傳送資料建立對應關係而進行重整;前述傳送處理部係根據重整後的前述滯留量而調整前述資料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具備:第1管理部,係在前述實時操作系統上控制前述第1處理部的動作時序;及第2管理部,係在前述非實時操作系統上控制前 述第2處理部的動作時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第1處理部及前述第2處理部係處理產業資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第1接收部的數量為1個;前述資訊處理裝置更具備接收管理部,該接收管理部係將前述第1接收部所接收的資料分配給複數個前述第1處理部的任一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複數個前述第2接收部;前述第1傳送部係依傳送目的地的每一前述第2接收部確認前述滯留量,且調整前述傳送資料的資料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複數個前述第1處理部係包括:資料收集處理部,係從外部裝置收集資料;及通知處理部,係在將所收集的資料藉由前述第1處理部及前述第2處理部進行加工及診斷之後,通知診斷結果;在前述非實時操作系統上處理於前述實時操作系統上所收集的資料之後,執行由前述通知處理部將前述診斷結果通知前述外部裝置的一連串處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複數個前述第1處理部係包括:資料收集處理部,係從外部裝置收集資料;及通知處理部,係在將所收集的資料藉由前述第1處理部或前述第2處理部進行加工及診 斷之後,通知診斷結果;在前述非實時操作系統上處理於前述實時操作系統上所收集的資料之後,執行由前述通知處理部將前述診斷結果通知前述外部裝置的一連串處理。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複數個前述第1處理部係包括:資料收集處理部,係從外部裝置收集資料;及通知處理部,係在將所收集的資料藉由前述第1處理部或前述第2處理部進行加工及診斷之後,通知診斷結果;在前述非實時操作系統上處理於前述實時操作系統上所收集的資料之後,執行由前述通知處理部將前述診斷結果通知前述外部裝置的一連串處理。
  12.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由資訊處理裝置所執行之方法,該資訊處理裝置係執行要在指定之時間內進行處理之實時操作系統與非實時操作系統,該資訊處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驟:調整步驟,係根據在前述實時操作系統與前述非實時操作系統之間所傳送之傳送資料的滯留量,而調整一次要傳送之前述傳送資料的資料量;傳送步驟,係將前述資料量調整後的前述傳送資料進行傳送;啟動步驟,係啟動在前述非實時操作系統上處理資料的第2處理部;及產生步驟,係對應於啟動前述第2處理部的啟動 步驟而產生第2接收部,該第2接收部係在前述非實時操作系統上接收來自前述實時操作系統的傳送資料;在前述實時操作系統上接收來自前述非實時操作系統之前述傳送資料之第1接收部的數量係固定;在傳送前述傳送資料之傳送步驟中,根據前述滯留量而切換合併處理與逐次處理,該合併處理係將複數個前述傳送資料予以彙整後進行傳送,該逐次處理係將前述傳送資料的各者予以個別傳送;以預先規定的時間間隔來確認前述滯留量,且根據所確認的前述滯留量,而切換前述合併處理與前述逐次處理;當前述滯留量超過預先規定的閾值時,對滯留中之前述傳送資料中之前述閾值以內之量的前述傳送資料進行前述合併處理。
TW107119662A 2017-07-31 2018-06-07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TWI6725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7721 2017-07-31
PCT/JP2017/027721 WO2019026136A1 (ja) 2017-07-31 2017-07-31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1060A TW201911060A (zh) 2019-03-16
TWI672592B true TWI672592B (zh) 2019-09-21

Family

ID=6523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9662A TWI672592B (zh) 2017-07-31 2018-06-07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8973B2 (zh)
JP (1) JP6496456B1 (zh)
TW (1) TWI672592B (zh)
WO (1) WO20190261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1187B (zh) * 2019-04-24 2022-07-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储存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8236A (ja) * 1998-08-27 2000-03-14 Nec Eng Ltd 保留データ一括送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送信方法並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2077297A (ja) * 2000-09-04 2002-03-15 Fujitsu Ltd マルチプロセッサによる通信プロトコル処理装置
JP2013125345A (ja) * 2011-12-13 2013-06-24 Denso Corp 車車間通信装置、及び車両用挙動制御装置
TW201411491A (zh) * 2012-09-07 2014-03-16 Toshiba Kk 資訊處理裝置
TW201531857A (zh) * 2013-12-21 2015-08-16 Intel Corp 用以提供基底暫存器交換狀態驗證功能之指令及邏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8226B2 (en) * 1994-02-28 2004-03-16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Multithreaded batch processing system
JP2000232477A (ja) * 1999-02-10 2000-08-22 Fuji Xerox Co Ltd データ通信方式
JP2001282558A (ja) 2000-03-30 2001-10-12 Hitachi Ltd マルチオペレーティング計算機システム
JP2002140201A (ja) * 2000-11-02 2002-05-17 Nec Eng Ltd データベース更新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ータベース管理システム
US7765549B1 (en) * 2004-06-30 2010-07-27 Affiliated Computer Services, Inc. Distributing batches of items in a workflow
US7689800B2 (en) 2005-05-12 2010-03-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Partition bus
JP5933356B2 (ja) 2012-06-12 2016-06-0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8236A (ja) * 1998-08-27 2000-03-14 Nec Eng Ltd 保留データ一括送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送信方法並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2077297A (ja) * 2000-09-04 2002-03-15 Fujitsu Ltd マルチプロセッサによる通信プロトコル処理装置
JP2013125345A (ja) * 2011-12-13 2013-06-24 Denso Corp 車車間通信装置、及び車両用挙動制御装置
TW201411491A (zh) * 2012-09-07 2014-03-16 Toshiba Kk 資訊處理裝置
TW201531857A (zh) * 2013-12-21 2015-08-16 Intel Corp 用以提供基底暫存器交換狀態驗證功能之指令及邏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79825A1 (en) 2020-12-03
JP6496456B1 (ja) 2019-04-03
JPWO2019026136A1 (ja) 2019-08-08
TW201911060A (zh) 2019-03-16
US10908973B2 (en) 2021-02-02
WO2019026136A1 (ja) 2019-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6736B2 (en) Daisy chain distribution in data centers
US10749954B2 (en) Cross-data center hierarchical consensus scheme with geo-aware leader election
CN114338651B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6467555B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11082294B2 (en) Broadcast remote firmware update
US20150019491A1 (en) Replication of Data Between Mirrored Data Sites
TW201217988A (en) Reactive load balancing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CN111371632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389290B1 (ko) 네트워킹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생성기에 코드를 선택적으로 전달하는 방법
JP6434021B2 (ja) データフィードの管理
TWI672592B (zh)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JP2019079268A (ja) データ収集装置及びデータ収集方法
CN106817387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6160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ask scheduling and device management
JP2021510942A (ja) Harq id決定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端末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WO2015067044A1 (zh) 一种数据压缩方法及存储系统
WO2023185044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33791B (zh) 数据去重方法和装置
CN11143195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节点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083417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activation of real-time streaming data overflow paths
Liu et al. Cooper: Expedite Batch Data Dissemination in Computer Clusters with Coded Gossips
CN105487963B (zh) 消息确认方法及装置
JP6802056B2 (ja) クライアント装置、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サーバ選択方法
CN116467086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100135B2 (ja) フォールトトレラントシステム及びフォールトトレラント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