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2197B - 套筒咬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套筒咬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2197B
TWI672197B TW106119325A TW106119325A TWI672197B TW I672197 B TWI672197 B TW I672197B TW 106119325 A TW106119325 A TW 106119325A TW 106119325 A TW106119325 A TW 106119325A TW I672197 B TWI672197 B TW I6721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axis
block
sides
actu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9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2635A (zh
Inventor
卓耀霖
黃子晏
陳怡富
張智超
Original Assignee
卓耀霖
澤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智超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卓耀霖, 澤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智超 filed Critical 卓耀霖
Priority to TW106119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21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2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2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2197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一種套筒咬合裝置,其包括:本體具有套接孔,套接孔具有複數掣動壁面,各掣動壁面的中央區段係凸設形成有主掣齒塊,以各掣動壁面的主掣齒塊之齒面為主向兩側延伸並定義有一主軸線,又以各主掣齒塊與主軸線相疊合的中心點進一步向兩側分別延伸一副軸線,且各副軸線與主軸線之間具有一銳角度,另外各掣動壁面上且位於主掣齒塊兩側進一步凸設有複數側齒塊相互連接,且各主掣齒塊兩側的各側齒塊以副軸線延伸方向傾斜排列;其中,利用主掣齒塊以及兩側的各側齒塊之排列,使得以螺轉已經變形、磨損的螺絲、螺帽予以拆卸。

Description

套筒咬合裝置
本發明一種套筒咬合裝置,詳指應用於零組件之相關領域,其主要技術是能夠確實且不費力的將具有略微變形、磨損之多角形螺絲(螺帽)予以拆卸,即為一種實用性極佳之發明。
螺絲、螺帽是現今重工業領域中缺一不可的零組件,一台機械的組成中任何原件都是極其重要,尤其是螺絲、螺帽這類的細小的零件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缺少一個都有可能影響整台機械的運作,嚴重者會影響產線的生產而衍伸出不可挽回的損失。然而,機械並非萬能,長久的運作下都必須定期進行檢修、保養以維持使用的壽命,只要機械中有不符合規定的零件就必須進行更換以保有安全之防護。然而,在一整台的機械中,因為螺絲、螺帽的體積過小,所以很容易在檢修時發生螺絲、螺帽的掉落、遺失等問題發生,所以在進行維修、保養上多數採用了手工具進行作業使用,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但是,螺絲、螺帽的主要功能是能夠相互螺合而固定相關機械內部的元件,避免機械在運作時會產生震動,以至於內部原件遭受較大的震盪而掉落,導致影響整台機械的運作,故相關人員會利用手工具將螺絲、螺帽相互緊鎖、緊迫、拆卸等進行施工作業,雖然大力的操控手工具將螺絲、螺帽相鎖合下能夠確實的固定 機械內部的各項組件穩固設置,以及拆卸進行維修、保養,但是卻容易因為過大的施力而破壞螺絲、螺帽,讓原本具有邊角的螺絲、螺帽變形,從原本多邊形的形狀變成不具邊角的形狀(趨近圓形),另外長期的螺緊、螺鬆也是導致螺絲、螺帽變形的元凶之一,如此一來就導致使用者日後以手工具已經無法順暢的將螺絲、螺帽予以拆卸、緊鎖,最後轉變成需要以破壞性的做法才可拆卸螺絲、螺帽,不僅費時、費力又增加成本無謂的支付(更換新螺絲、螺帽)等缺失。故,相關業者必須再次思考該如何改善,才可以讓使用者以順暢且不須破壞的方式將螺絲、螺帽取出。
有鑑於上述情形,本發明人投入許多時間研究相關知識,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及開發,並歷經的多次實驗及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套筒咬合裝置』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眾所需使用。
本發明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使用者能夠透過手工具就可以將略為變形(具有磨損的邊角)予以拆卸,不需要以破壞性的方式進行,藉此節省了使用者的時間、體力以外,更可以節省過多的成本支出,其改善習知在組裝、拆卸螺絲、螺帽時,如果遇到變形情況時,一般的手工具無法將其拆卸外,還必須耗費時間、體力以破壞式的做法將其拆卸之缺失。為此,本發明人極力達成前述發明之目的與功效,本發明一種套筒咬合裝置,其包括:一本體,其具有一套接孔貫穿本體,而該套接孔具有複數掣動壁面,各掣動壁面彼此相互連結圍繞設置,又各掣動壁面的中央區段係凸設形成有一主掣齒塊,以各掣動壁面的主掣齒塊之齒面為主向兩側延伸並定義有一主軸線,又以各主 掣齒塊與主軸線相疊合的中心點進一步向兩側分別延伸一副軸線,且各副軸線與主軸線之間具有一銳角度,另外各掣動壁面上且位於主掣齒塊兩側進一步凸設有複數側齒塊相互連接,且各主掣齒塊兩側的各側齒塊以副軸線延伸方向傾斜排列;其中,利用主掣齒塊以及兩側的各側齒塊之排列,使得以螺轉已經變形、磨損的螺絲、螺帽予以拆卸。
根據上述針對本發明所描述的主要技術之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各副軸線與主軸線之間的銳角度範圍之最小值係大於0度,最大值則至5度。
根據上述針對本發明所描述的主要技術之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各副軸線與主軸線之間的銳角度係以2度為較佳。
根據上述針對本發明所描述的主要技術之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各掣動壁面與掣動壁面之間的連結處係進一步形成複數弧導槽。
根據上述針對本發明所描述的主要技術之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各側齒塊之間的連結進一步形成有複數缺槽。
根據上述針對本發明所描述的主要技術之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本體進一步區分為一接合段及一掣動段,又位於本體內的套接孔依接合段、掣動段的區分而分成一第一孔區及一第二孔區,而該第一孔區之孔型為四方形,該第二孔區之孔型為多邊形。
綜合上述針對本發明所描述的各項技術特徵之下,其優點在於使用者利用本體套設於已經具有磨損之邊角的螺絲、螺帽,利用各側齒塊的傾斜設置下,進而確實的咬抵螺絲、螺帽的邊,藉此讓使用者能夠順利的將已經磨損之螺絲、螺帽予以拆卸。因此本發明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發明,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10)‧‧‧扳手
(20)‧‧‧螺絲
(1)‧‧‧本體
(11)‧‧‧套接孔
(12)‧‧‧接合段
(13)‧‧‧掣動段
(131)‧‧‧第一孔區
(132)‧‧‧第二孔區
(2)‧‧‧掣動壁面
(3)‧‧‧主掣齒塊
(4)‧‧‧主軸線
(5)‧‧‧副軸線
(7)‧‧‧銳角度
(8)‧‧‧側齒塊
(81)‧‧‧缺槽
(82)‧‧‧弧導槽
第一圖為本發明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發明俯視圖。
第三圖為第二圖之局部放大圖。
第四圖為本發明與尚未磨損之螺絲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為本發明與尚未磨損之螺絲的組合俯視示意圖。
第六圖為本發明與已經磨損之螺絲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七圖為本發明與已經磨損之螺絲的組合俯視示意圖。
第八圖為第七圖旋動本體,各側齒面與已經磨損之螺絲的咬合狀態示意圖。
第九圖為第八圖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為了清楚說明本發明所能達成上述之目的及功效,茲搭配圖示就本發明的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其特徵與功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九圖所示,本發明一種套筒咬合裝置,主要是與扳手(10)進行組合並用來旋動螺絲(20)、螺帽,甚至是已經磨損之螺絲(20)、螺帽,其包括:一本體(1)呈筒狀,其具有一套接孔(11)貫穿本體(1)且從底至頂予以貫穿,而該套接孔(11)具有複數掣動壁面(2),各掣動壁面(2)彼此相互連結圍繞設置,以各掣動壁面(2)圍繞形成的套接孔(11)可以咬合螺絲(20)、螺帽的外周面,又各掣動壁面(2)的中央區段係凸設形成有一主掣齒塊(3),該主掣齒塊(3)係呈梯狀,以各掣動壁面(2)的主掣齒塊(3)之齒面為主,分別向兩側延伸並定義有一主軸線(4),又以各主掣齒塊(3)的表面與主軸線(4)相疊合的中心點進一 步向兩側分別延伸一副軸線(5),且各副軸線(5)與主軸線(4)之間具有一銳角度(7),另外各掣動壁面(2)上且位於主掣齒塊(3)兩側進一步凸設有複數側齒塊(8)相互連接,各側齒塊(8)同於主掣齒塊(3)也為梯狀,且各主掣齒塊(3)兩側的各側齒塊(8)以副軸線(5)延伸方向傾斜排列;其中,利用主掣齒塊(3)以及兩側的各側齒塊(8)之排列,使得以螺轉已經變形、磨損的螺絲(20)、螺帽予以拆卸(前述為本發明主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其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得以詳知本發明之目的與實施型態,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請參閱第四圖至第八圖所示,使用者在拆卸具有六角頭之螺絲(20)或是六角形之螺帽時(本發明之說明是以具有六角頭的螺絲(20)為主要實施說明),當螺絲(20)的六角頭具有明顯的邊、角(如第四圖所繪)時,將本體(1)的一端套設在常見的扳手(10)上,而本體(1)的另一端則套設在欲要拆卸、組裝的螺絲(20)之六角頭、六角螺帽,讓六角頭、六角螺帽的邊能夠確實的貼合(靠近)套接孔的各掣動壁面(2),如此一來扳手(10)帶動本體(1)進行轉動時就可以利用各掣動壁面(2)驅動螺絲(20)、螺帽的轉動,進而達到緊鎖、螺鬆之施做;反之,當使用者利用本體(1)要拆卸已經具崩壞六角頭的螺絲(20)、螺帽時(所謂崩壞指的是原本六角形狀的造型已經磨損變成非六角形狀),透過各主掣齒塊(3)兩側的各側齒塊(8)以傾斜方式向上設置,讓儘管已經變形、磨損之六角頭的螺絲(20)之邊面能夠受 限於各側齒塊(8)並予以貼抵,使得具有已經變形、磨損之六角頭的螺絲(20)尚能夠受到本體(1)的驅動而達到鬆懈,讓使用者得以順利的拆除,不需要再利用一堆工具,甚至是破壞的方式才可拆卸,提供了使用者省時又省力,且不會再造成多餘額外的開銷支付,請參閱第八、九圖所示。
本發明對於各主掣齒塊(3)及各側齒塊(8)的設置上具有特殊的設計,請參閱第三圖所示,圖中為套接孔(11)之任一掣動壁面(2)的放大圖呈現,從圖中可以定義平行於主掣齒塊(3)的主軸線(4),該主軸線(4)係貼合於主掣齒塊(3)的表面(指的是主掣齒塊(3)對應套接孔(11)內的一側),而再以主軸線(4)與主掣齒塊(3)的表面之中央點為基準分別朝向兩側邊延伸有副軸線(5),各副軸線(5)與主軸線(4)之間分別具有銳角度(7),其中本發明該銳角度(7)的範圍係介於0°~5°之間(不包含0°但包含5°),但是本發明該銳角度(7)又以2°為最佳角度值,主要是能夠配合具有完整六角頭之螺絲(20)、螺帽,或者具有不同程度磨損的六角頭之螺絲(20)、螺帽,皆能夠確實的以各掣動壁面(2)去貼抵螺絲(20)的六角頭之邊面、螺帽,讓使用者能夠透過扳手(10)套接本體(1)並驅動螺絲(20)、螺帽的螺鬆、螺緊。
另外,本發明在各側齒塊(8)與側齒塊(8)之間的連結上進一步形成有複數缺槽(81),各缺槽(81)係呈凹陷之三角狀,而各掣動壁面(2)與掣動壁面(2)之間的連結係形成有複數弧導槽(82),各弧導槽(82)呈圓弧狀設計,其中本發明在各側齒塊(8)、缺槽(81)的設計上,以該套接孔(11)任一面之掣動壁面(2)至相對應之掣動壁面(2)的寬度為55mm為基準說明,其各缺槽(81)的槽口寬度為0.38mm、各缺槽(81)的槽深度為0.1mm、各側齒塊(8)的齒寬為0.56 mm、各主掣齒塊(3)的齒寬為0.5mm,透過此數值的設計下能夠確實的帶動各種不同磨損程度的六角螺絲(20)、螺帽予以鬆卸,而上述的數值係根據套接孔(11)的寬度為基準,並非用以限定缺槽(81)、側齒塊(8)的諸多數據,可以根據不同的螺絲(20)、螺帽而設定相對應之數據,請參閱第二圖所示。
又本體(1)在套接孔(11)的設計上主要是能夠確實的將具有變形、磨損的六角頭之螺絲(20)、螺帽予以卸除,其主要仰賴的還是套接孔(11)的設置,因此本發明在本體(1)的設置上進一步區分為一接合段(12)及一掣動段(13),請參閱第一圖所示以及第四至七圖所示,圖中本體(1)的接合段(12)主要是與扳手(10)相組接,而掣動段(13)則是套合於欲要拆、裝之螺絲(20)、螺帽,又該套接孔(11)根據接合段(12)及掣動段(13)的區分則分成一第一孔區(131)及一第二孔區(132),該第一孔區(131)因與扳手(10)相接合,所以該第一孔區(131)係為四方形,而該第二孔區(132)因與螺絲(20)、螺帽相套合,所以第二孔區(132)的孔型會根據螺絲(20)、螺帽而定為多邊形,然而本發明係以螺絲(20)、螺帽為六角形,而第二孔區(132)就為六角形設計或是大於六角形之多邊形,重點僅著重於第二孔區(132)能夠套合於所要拆卸、組裝之螺絲(20)、螺帽,並且能夠確實的讓各掣動壁面可以貼抵螺絲、螺帽的邊面。
總結說明,本發明利用套接孔(11)的各掣動壁面(2)具有主掣齒塊(3)以及複數側齒塊(8)的設計下,讓本體在結合扳手後能夠驅動具有正常形狀之多邊形螺絲、螺帽以外,當螺絲(20)、螺帽的外型產生磨損、變形時,透過本體(1)之套接孔(11)的各掣動壁面(2)之各側齒塊(8)為傾斜的設計方式下,能夠更確實的咬合已經磨損 之螺絲(20)、螺帽,進一步將磨損之螺絲(20)予以卸除以及維持原本螺鎖之功能,藉此避免使用者須以破壞的方式將以磨損之螺絲(20)、螺帽予以破壞,徒增使用者的麻煩,更浪費使用者的時間、體力、增加成本無謂的支出等缺失,也讓使用者能夠以最簡單、輕鬆的方式順利將已經磨損、變形之螺絲(20)、螺帽予以取下,比起習知技術來說本發明更具有實質上的價值,也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進步性與實用性。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做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套筒咬合裝置」,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發明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發明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Claims (6)

  1. 一種套筒咬合裝置,其包括:一本體,其具有一套接孔貫穿本體,而該套接孔具有複數掣動壁面,各掣動壁面彼此相互連結圍繞設置,又各掣動壁面的中央區段係凸設形成有一主掣齒塊,以各掣動壁面的主掣齒塊之齒面為主向兩側延伸並定義有一主軸線,又以各主掣齒塊與主軸線相疊合的中心點進一步向兩側分別延伸一副軸線,且各副軸線與主軸線之間具有一銳角度,另外各掣動壁面上且位於主掣齒塊兩側進一步凸設有複數側齒塊相互連接,且各主掣齒塊兩側的各側齒塊以副軸線延伸方向傾斜排列;其中,利用主掣齒塊以及兩側的各側齒塊之排列,使得以螺轉已經變形、磨損的螺絲、螺帽予以拆卸。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套筒咬合裝置,其中,各副軸線與主軸線之間的銳角度範圍之最小值係大於0度,最大值則至5度。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套筒咬合裝置,其中,各副軸線與主軸線之間的銳角度係以2度為較佳。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套筒咬合裝置,其中,各掣動壁面與掣動壁面之間的連結處係進一步形成複數弧導槽。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套筒咬合裝置,其中,各側齒塊之間的連結進一步形成有複數缺槽。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套筒咬合裝置,其中,該本體進一步區分為一接合段及一掣動段,又位於本體內的套接孔依接合段、掣動段的區分而分成一第一孔區及一第二孔區,而該第一孔區之孔型為四方形,該第二孔區之孔型為多邊形。
TW106119325A 2017-06-09 2017-06-09 套筒咬合裝置 TWI672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9325A TWI672197B (zh) 2017-06-09 2017-06-09 套筒咬合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9325A TWI672197B (zh) 2017-06-09 2017-06-09 套筒咬合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635A TW201902635A (zh) 2019-01-16
TWI672197B true TWI672197B (zh) 2019-09-21

Family

ID=65803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9325A TWI672197B (zh) 2017-06-09 2017-06-09 套筒咬合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219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4025Y (zh) * 1996-07-23 1997-05-14 谢智庆 可扳动磨损螺栓几何型面的扳手
CN2767068Y (zh) * 2004-12-31 2006-03-29 谢智庆 改进的手工工具夹部结构
TW200722229A (en) * 2005-12-15 2007-06-16 Kabo Tool Co Sleeve hole of hand tool
CN202922498U (zh) * 2012-10-16 2013-05-08 天津市锦程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封闭式夹部的防滑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4025Y (zh) * 1996-07-23 1997-05-14 谢智庆 可扳动磨损螺栓几何型面的扳手
CN2767068Y (zh) * 2004-12-31 2006-03-29 谢智庆 改进的手工工具夹部结构
TW200722229A (en) * 2005-12-15 2007-06-16 Kabo Tool Co Sleeve hole of hand tool
CN202922498U (zh) * 2012-10-16 2013-05-08 天津市锦程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封闭式夹部的防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635A (zh)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4122B (zh) 套筒驅動改良
TW201341127A (zh) 嚙合旋動工具結構
US20210140462A1 (en) Wood screw structure
TWI672197B (zh) 套筒咬合裝置
TW201518042A (zh) 擺頭扳手
CN103465210A (zh) 增加强度的套筒
TWI436863B (zh) 拆卸工具
TWI676527B (zh) 手工具用襯套結構
TWM472125U (zh) 螺絲
TWM528831U (zh) 漸進式扳手結構
TWM536134U (zh) 手工具旋動部結構
TW202005753A (zh) 套固工具裝置
JP2006242351A (ja) ダブルナット、ボルトの緩み止め構造。
TWI701106B (zh) 超短式套筒結構
JP3241985U (ja) 六角レンチ構造
CN215444696U (zh) 一种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TWM544577U (zh) 高效能螺栓
TWI607836B (zh) Hand tool rotation part structure
JP3161817U (ja) 分解工具
CN209364492U (zh) 防滑动扳手
TWM458282U (zh) 起子頭
TWI700153B (zh) 具有防滑功能的驅動工具
TWI708665B (zh) 套筒環
CN109129276A (zh) 套筒咬合装置
TWI580529B (zh) A wrench that repeats the 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