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8588B - 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8588B
TWI668588B TW106126424A TW106126424A TWI668588B TW I668588 B TWI668588 B TW I668588B TW 106126424 A TW106126424 A TW 106126424A TW 106126424 A TW106126424 A TW 106126424A TW I668588 B TWI668588 B TW I6685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reset
virtual reality
termin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6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4568A (zh
Inventor
吳軍
曾曉東
尹歡密
林鋒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4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4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8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85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16User authentication by observing the pattern of computer usage, e.g. typical user behavi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6User authentication by graphic or iconic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2Head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8Gesture-dependent or behaviour-depend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eth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應用於虛擬實境終端,包括:響應於針對需要執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的執行指令,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相匹配,則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本發明可以保障用戶在使用VR終端時的隱私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涉及電腦應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及裝置。
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技術,是一種綜合利用電腦圖形系統和各種控制接口,在電腦上生成可交互的三維交互環境,面向用戶提供沉浸感的技術。隨著VR技術以及硬體的進步,VR技術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VR終端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
然而,隨著VR終端的應用普及化,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VR終端,則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保障用戶在使用VR終端時的隱私性和安全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應用於虛擬實境終端,所述方法包括:響應於針對需要執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的執行指令,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 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相匹配,則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用戶身份驗證的裝置,應用於虛擬實境終端,所述裝置包括:採集模組,響應於針對需要執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的執行指令,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匹配模組,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驗證模組,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相匹配,則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
本發明中,佩戴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在執行需要進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時,虛擬實境終端可以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相匹配,則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實現了用戶在佩戴虛擬實境終端進行沉浸體驗的過程中,如果需要執行需要進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可以通 過執行預設的交互行為,主動驗證自身身份的合法性,進而可以保障用戶在使用虛擬實境終端時的隱私性和安全性。
20‧‧‧裝置
101‧‧‧步驟
102‧‧‧步驟
103‧‧‧步驟
201‧‧‧採集模組
202‧‧‧匹配模組
203‧‧‧驗證模組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示出的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的流程圖;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戶身份驗證的裝置的邏輯方塊圖;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承載所述一種用戶身份驗證的裝置的虛擬實境終端所涉及的硬體結構圖。
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佩戴VR終端的用戶在執行需要進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時,可以通過執行預設的交互行為,來主動驗證自身身份的合法性,進而可以保障用戶在使用虛擬實境終端時的隱私性和安全性的技術方案。
用戶在執行需要進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時,VR終端可以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VR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相匹配,則確定佩戴所述VR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實現了用戶在佩戴VR終端進行沉浸體驗的過程中,如果需 要執行需要進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可以通過執行預設的交互行為,主動驗證自身身份的合法性,進而可以保障用戶在使用VR終端時的隱私性和安全性。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並結合具體的應用場景對本發明進行描述。
請參考圖1,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虛擬實境場景的業務實現方法,應用於VR終端,執行以下步驟:步驟101,響應於針對需要執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的執行指令,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步驟102,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步驟103,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相匹配,則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
上述VR終端,是指基於VR技術開發的可以面向用戶提供三維沉浸體驗的終端設備;例如,上述VR可以是頭戴式的頭盔、眼鏡或者其它形式的VR終端設備。
在實際應用中,上述VR終端可以基於搭載的虛擬實境操作系統(VROS,Virtual Reality Operation System),向佩戴者輸出由開發人員開發出的VR場景模型,使得佩戴者,能夠在輸出的VR場景中得到三維沉浸體驗。
上述目標任務,泛指用戶在佩戴VR終端進行沉浸體驗時,能夠在VR終端面向用戶呈現的VR場景中完成的,需要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的任務;例如,在實際應用中,上述目標任務可以包括針對上述VR終端的解鎖任務;用戶在VR場景下完成的針對快捷支付的驗證任務;用戶在VR場景下完成的針對帳號登錄的驗證任務;或者其它能夠在VR場景下完成的,需要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的目標任務。
上述傳感硬體,具體可以包括紅外傳感器、圖像傳感器、雷射光傳感器、雷達傳感器,等等,在本例中不進行特別限定;上述交互行為特徵,泛指與用戶在佩戴VR終端進行沉浸體驗時,在VR場景中所執行的一切交互行為所對應的行為特徵;例如,在實際應用中,上述交互行為特徵可以包括用戶的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或者用戶通過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或者外接設備(比如外接的操作桿、操作手柄,等等)控制VR場景中的視覺焦點的移動所產生的位移軌跡。
在本例中,為了保障用戶在使用VR終端時的隱私性和安全性,VR終端的合法用戶可以與VR終端的操作系統進行交互,在VR終端的操作系統中預設置用於對自身身份執行身份驗證的交互行為特徵。當用戶在使用上述VR終端時,可以通過在VR場景中執行預設的交互行為特 徵,來主動的驗證自身的身份的合法性。
其中,在這種情況下,上述步驟101至步驟103所示出的技術方案,則可以是上述VR終端的操作系統中的身份驗證邏輯,當用戶在佩戴該VR終端觸發執行上述目標任務後,該VR終端的操作系統可以用戶在觸發上述目標任務後所發出的執行指令進行響應,通過執行上述身份驗證邏輯,基於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然後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該VR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對佩戴者的身份進行合法性驗證,進而可以基於身份驗證的結果來決策是否能夠正常執行上述目標任務。
在示出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匹配,此時VR終端的操作系統(以下簡稱操作系統),可以確定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上述目標任務。
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不匹配,則操作系統可以不響應上述執行指令,並統計針對上述用戶的身份驗證次數;當針對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的身份驗證次數達到預設次數時,可以針對該用戶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並在安全認證通過,確定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後,再執行上述目標任務。
在本例中,當確定佩戴上述VR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後,此時操作系統通常會面向該用戶完全開放上述目標任務的執行權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該VR終端的合法用 戶不再佩戴該VR終端,其它並沒有通過身份驗證的用戶重新佩戴該VR終端,則可能導致該VR終端面臨一定的使用風險。
在示出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可以基於預先採集到的該VR終端的合法用戶的若干交互行為特徵樣本,通過預設的深度學習算法訓練出一個能夠表徵該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的特徵識別模型;例如,合法用戶在佩戴VR進行沉浸體驗時,在VR場景中習慣的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操作焦點的移動軌跡等。
在本例中,上述操作系統,可以預先搭載訓練完成的上述特徵識別模型。當佩戴VR終端的用戶通過身份驗證後,操作系統仍然可以通過傳感硬體繼續採集當前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並將採集到的該交互行為特徵輸入值該特徵識別模型中進行特徵識別,以確定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是否匹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
如果通過模型的識別後,確定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VR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不匹配,此時檢測到的交互行為特徵,很可能是合法用戶對VR終端解鎖後離開,由另一個非法用戶佩戴該VR終端所產生的交互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操作系統可以重新啟動針對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的流程。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基於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 徵,在確定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後,在後臺在當前的佩戴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繼續對該VR終端進行安全防護,從而可以提升VR終端的使用安全等級。
以下以上述目標任務為針對VR終端的解鎖任務為例,對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述目標任務為針對VR終端的解鎖任務為例,僅為示例性的,並不用於限定。在實際應用中,上述目標任務也可以諸如基於VR場景下的快捷支付的驗證任務;基於VR場景下的帳號登錄的驗證任務,等等。
以下通過VR場景模型創建,VR終端的解鎖以及VR終端解鎖後的安全防護三個階段,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1)VR場景模型創建
在本例中,開發人員可以通過特定的建模工具,完成VR場景模型的創建。上述建模工具,在本例中不進行特別的限定;例如,開發人員可以使用諸如Unity、3dsMax、Photoshop等較為成熟的建模工具完成VR場景模型的創建。
其中,開發人員在通過建模工具創建VR場景模型的過程中,該VR場景模型,以及該VR場景的紋理貼圖,都可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例如,可以事先通過攝影,採集材質紋理貼圖,和真實場景的平面模型,然後通 過Photoshop或3dmax等建模工具,來處理紋理和構建真實場景的三維模型,然後導入到unity3D平臺(簡稱U3D),在U3D平臺中通過音效、圖形介面、插件、燈光等多個維度進行畫面渲染,然後編寫交互代碼,最後完成VR場景模型的建模。
在本例中,開發人員除了需要創建VR場景模型以外,還可以通過上述建模工具,為上述VR終端的操作系統創建一個2D或者3D的鎖螢幕介面。
其中,該鎖螢幕介面可以作為用戶啟動VR終端後,試圖進行VR終端的操作系統的初始介面;或者,在輸出開發人員創建的VR場景模型之前的前置頁面。
當用戶在該鎖螢幕介面的提示下,通過執行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完成針對自身身份的合法性以後,此時VR終端的操作系統,可以開放進入該操作系統的存取權限,然後輸出開發人員創建的VR場景模型,以使佩戴者能夠在輸出的VR場景模型中得到沉浸體驗。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鎖螢幕介面的具體形態,在本例中不進行特別限定;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基於用戶體驗進行個性化定制。
2)VR終端的解鎖
在本例中,當佩戴者啟動VR終端後,該VR終端可以通過操作系統輸出上述鎖螢幕介面。
其中,在本例中,上述鎖螢幕介面中可以預先提供若 干用於觸發解鎖的虛擬元件(比如,虛擬按鈕)。用戶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交互操作,來選中該虛擬元件,進而觸發針對該VR終端的解鎖流程。
例如,在示出的一種實現方式中,在鎖螢幕介面中可以提供一用於觸發解鎖的虛擬按鈕,佩戴者可以通過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或者外接設備,來控制操作焦點(也稱之為視覺焦點)的移動,將操作焦點定位在上述虛擬按鈕上,然後執行一些簡單的交互操作(比如,操作焦點在虛擬按鈕上的簡單滑動),來觸發針對VR終端的解鎖流程。
當然,除了以上示出的可以通過在鎖螢幕介面中提供觸發解鎖的虛擬按鈕以外,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在VR終端的外接設備,比如VR終端外接的操作桿或者操作手柄上設置一用於觸發解鎖的實體按鍵,用於在需要針對VR終端進行解鎖時,可以通過按壓該實體按鍵來觸發針對VR終端的解鎖流程。
在本例中,當針對VR的解鎖流程被觸發後,VR終端可以向操作系統上報一個解鎖指令,比如該解鎖指令具體可以是一個解鎖信號,VR終端的操作系統在接收到該解鎖指令後,可以對該解鎖指令進行響應,執行如步驟101-步驟103所示出的身份驗證邏輯,來啟動針對VR終端的解鎖流程。
在本例中,當VR終端的操作系統啟動瞭解鎖流程後: 一方面,此時VR終端的佩戴者,可以通過執行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來主動驗證自身身份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VR終端的操作系統,可以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者的交互行為特徵,將其與該VR終端的合法用戶預先在操作系統中預設置的用於解鎖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以驗證該VR終端當前的佩戴者的身份是否合法。
其中,在本例中,上述交互行為特徵可以包括用戶的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或者用戶通過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或者外接設備控制VR場景中的視覺焦點的移動所產生的位移軌跡。
即,對於VR終端的合法用戶來說,為了提升VR終端的使用安全等級,可以與VR終端的操作系統進行交互(比如與操作系統的設置介面進行交互),預設置一個自定義的頭部姿態、自定義的三維手勢,或者自定義的操作焦點的特殊位移軌跡,當佩戴者需要取得該VR終端的使用權限,則必須執行一個相同的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或者控制操作焦點移動產生一個相同的唯一軌跡,對自己的身份進行驗證。
在示出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假設上述交互行為特徵為用戶預設的一個自定義的頭部姿態(比如點頭、搖頭,或者其它自定義的頭部姿態)。
在這種情況下,當VR終端的佩戴者觸發瞭解鎖流程後,VR終端的操作系統,可以調用VR終端中搭載的重力 傳感硬體,對用戶的頭部進行位移跟蹤,並向操作系統回傳採集到的頭部位移資料。
操作系統在接收到重力傳感硬體回傳的資料後,可以通過操作系統中的AR引擎對接收到的頭部位移資料進行計算,計算出用戶的頭部相對於VR場景的X/Y/Z軸的偏移量以及旋轉量等參數,並基於這些參數進行資料建模,還原出用戶的頭部姿態;然後將還原出的頭部姿態,與該VR終端的合法用戶預配置的用於解鎖的頭部姿態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可以確定當前的佩戴者的用戶身份合法,此時操作系統可以對VR終端進行解鎖操作,開放操作系統的存取權限,將上述鎖螢幕介面關閉。
在示出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假設上述交互行為特徵為用戶預設的一個自定義的三維手勢(比如抓握,特定方向的旋轉,或者其它自定義的三維手勢)
在這種情況下,當VR終端的佩戴者觸發瞭解鎖流程後,VR終端的操作系統,可以調用VR終端中搭載的傳感硬體,對用戶的手部進行位移跟蹤,並向操作系統回傳採集到的手部位移資料。
操作系統在接收到該傳感硬體回傳的資料後,可以通過操作系統中的AR引擎對接收到的手部位移資料進行計算,計算出用戶的手部相對於VR場景的X/Y/Z軸的偏移量以及旋轉量等參數,並基於這些參數進行資料建模,還原出用戶的三維手勢;然後將還原出的三維手勢,與該VR終端的合法用戶預配置的用於解鎖的三維手勢進行匹配; 如果匹配成功,則可以確定當前的佩戴者的用戶身份合法,此時操作系統可以對VR終端進行解鎖操作,開放操作系統的存取權限,將上述鎖螢幕介面關閉。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操作系統在針對用戶的三維手勢進行識別時調用的傳感硬體,取決於進行三維手勢識別時採用的實現方案。
例如,在VR技術的常規實現中,在識別用戶的三維手勢時,通常可以通過諸如TOF(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方案、雙攝影機雙目成像方案、結構光方案、以及微型雷達方案來實現。當基於雙攝影機雙目成像方案來識別用戶的三維手勢時,上述傳感硬體可以是圖像傳感器;當基於TOF方案來識別用戶的三維手勢時,上述傳感硬體則可以是紅外傳感器。當基於結構光方案來識別用戶的三維手勢時,上述傳感硬體可以是雷射光傳感器。當基於結微型雷達方案來識別用戶的三維手勢時,上述傳感硬體可以是雷達傳感器,等等。
在示出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假設上述交互行為特徵為用戶預設的一個操作焦點的移動軌跡。
在這種情況下,佩戴者可以通過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或者通過操作諸如操縱桿或者操作手柄等外接設備,來控制操作焦點在鎖螢幕介面上移動,產生一個移動軌跡。
當VR終端的佩戴者觸發瞭解鎖流程後,VR終端的操作系統,可以調用VR終端中搭載的重力傳感硬體(比如 VR頭盔中、用戶手部佩戴的或者外接設備中搭載的重力傳感硬體),對用戶的頭部、手勢以及外接設備進行位移跟蹤,並基於用戶的頭部、手勢以及外接設備的位移,來同步的控制VR場景中操作焦點的位移,然後計算出操作焦點到VR場景中的移動軌跡。
其中,為了使用戶能夠直觀的查看到產生的移動軌跡,操作系統可以將計算出的操作軌跡,在鎖螢幕介面中突出顯示(比如進行高亮顯示)。
當操作系統計算出操作焦點在VR場景中的移動軌跡後,可以將該移動軌跡與該VR終端的合法用戶預配置的用於解鎖的移動軌跡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可以確定當前的佩戴者的用戶身份合法,此時操作系統可以對VR終端進行解鎖操作,開放操作系統的存取權限,將上述鎖螢幕介面關閉。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在本例中,用戶在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合法用戶預設的用戶行為特徵進行匹配時,為了避免用戶預設了特別複雜的用戶行為特徵,而導致合法用戶無法解鎖VR終端的問題,在匹配的過程中,可以不必採用精準匹配(即交互行為特徵完全匹配),而是採用模糊匹配,即只要採集到的用戶行為特徵與合法用戶預設的用戶行為特徵的相似度達到預設的閾值,則可以認為二者匹配。
在本例中,當操作系統通過以上示出的解鎖驗證流程,最終確定出佩戴者執行的交互行為特徵與合法用戶預 設的用於解鎖的交互行為特徵不匹配,此時操作系統可以不作出任何響應,同時可以在後臺啟動一個計數器,對佩戴者的解鎖次數(即針對該用戶的身份驗證次數)進行統計。
當佩戴者的解鎖次數達到預設次數後,仍然沒有成功解鎖,此時操作系統可以啟動針對該佩戴者的安全認證流程,針對該佩戴者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
在本例中,針對佩戴者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時,具體可以通過以下示出的方式來完成。
在示出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可以通過VR終端搭載的生物識別硬體,採集佩戴者的生物特徵(比如指紋),對用戶進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
在這種情況下,當佩戴者解鎖的重試次數達到預設閾值後,操作系統可以在鎖螢幕介面輸出提示用戶採集生物特徵進行安全認證的提示訊息;比如,當上述生物特徵為指紋時,該提示訊息具體可以是一條“請輸入指紋資訊完成解鎖認證”的文本訊息。
此時,操作系統可以通過該生物識別硬體採集佩戴者的生物特徵,將採集到的生物特徵與該VR終端的合法用戶預留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如果採集到的生物特徵與該VR終端的合法用戶預留的生物特徵匹配,則可以確定針對該VR終端當前佩戴者的安全認證通過,針對VR終端進行解鎖。
在示出的一種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通過用戶輸入的身 份驗證口令身份驗證口令,來進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
其中,該身份驗證口令,可以是合法用戶預設的安全認證口令,也可以是操作系統向合法用戶動態下發的口令。
在這種情況下,當佩戴者解鎖的重試次數達到預設閾值後,操作系統可以在鎖螢幕介面顯示一個輸入框,並輸出一條提示用戶輸入身份驗證口令完成安全認證的提示訊息;比如,該提示訊息具體可以是一條“請輸入身份驗證口令完成解鎖認證”的文本訊息。
當佩戴者在鎖螢幕介面中輸入了身份驗證口令後,操作系統將該身份驗證口令與合法用戶預留的身份驗證口令,或者操作系統下發的身份驗證口令進行匹配;如果二者匹配,則可以確定針對該VR終端當前佩戴者的安全認證通過,針對VR終端進行解鎖。
3)VR終端解鎖後的安全防護
在本例中,當VR終端成功解鎖後,由於VR終端解鎖成功後,將會完全開放操作系統的存取權限,在這種情況下,當該VR終端的合法用戶不再佩戴該VR終端,如果該VR終端仍然保持解鎖狀態,則仍然可能會導致該VR終端面臨一定的使用風險。
在示出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可以基於預先採集到的該VR終端的合法用戶的若干交互行為特徵樣本,通過預設的深度學習算法訓練出一個能夠表徵該合法用戶的習慣交 互行為特徵的特徵識別模型;例如,合法用戶在佩戴VR進行沉浸體驗時,在VR場景中習慣的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操作焦點的移動軌跡等。
其中,上述深度學習算法,在本例中不進行特別限定,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採用諸如神經網路、回歸算法等較為成熟的深度學習算法。在上述特徵識別模型的訓練時,可以在VR終端上來完成(比如VR終端可以獨立搭載深度學習算法)、也可以在與VR終端搭配的主機上來,或者在雲端的伺服器上來完成,在本例中也不進行特別限定。
上述VR終端的操作系統,可以預先搭載訓練完成的上述特徵識別模型。當上述VR終端成功解鎖後,操作系統仍然可以通過傳感硬體繼續採集當前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並將採集到的該交互行為特徵輸入值該特徵識別模型中進行特徵識別,以確定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是否匹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
如果通過模型的識別後,確定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VR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不匹配,此時檢測到的交互行為特徵,很可能是合法用戶對VR終端解鎖後離開,由另一個非法用戶佩戴該VR終端所產生的交互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操作系統可以重新鎖定該VR終端,重新啟動針對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的流程,具體的安全認證的流程不再贅述。
可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基於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在VR終端在成功解鎖後,在後臺在當前的佩戴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繼續對該VR終端進行安全防護,從而可以提升VR終端的使用安全等級。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除了以上示出的通過訓練出一個能夠表徵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的深度學習模型,對VR終端執行成功解鎖後的安全防護以外,也可以通過其它手段,來繼續對VR終端執行成功解鎖後的安全防護。
例如,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引入傳統的解鎖超時機制,即當VR終端成功解鎖後,如果在預設時長內,VR終端的操作系統未檢測到任何形式的交互操作,此時可以自動進行鎖定狀態,在本例中不再一一列舉。
以上以上述目標任務為針對VR終端的解鎖任務為例,對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描述。
其中,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本例中,上述步驟101-步驟103示出的身份驗證邏輯,也可以應用在針對VR終端進行解鎖的應用場景以外的其它應用場景中。
例如,當應用於VR場景下的快捷支付場景中時,上述目標任務可以是基於VR場景下的快捷支付的驗證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操作系統可以通過執行上述步驟101-步驟103所示出的身份驗證邏輯,對用戶在VR場景下進行快捷支付時,對用戶的支付身份進行驗證,並在身份驗證通過後完成支付。
當用戶的身份驗證通過後,操作系統還可以通過訓練出的上述交互行為特徵識別模型,來繼續識別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是否為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並在識別出當前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不是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時,針對當前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的身份進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對用戶的支付身份重新進行認證,其具體的實施過程不再詳述,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參考以上示出的在解鎖場景中的實現過程進行等同實施。
又如,當應用於VR場景下的帳號登錄場景中時,上述目標任務可以是基於VR場景下的帳號登錄的驗證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操作系統可以通過執行上述步驟101-步驟103所示出的身份驗證邏輯,對用戶在VR場景下進行帳號登錄時,對用戶的登錄身份進行驗證,並在身份驗證通過後與相應的登錄伺服器進行交互來完成登錄。
當用戶的身份驗證通過後,操作系統還可以通過訓練出的上述交互行為特徵識別模型,來繼續識別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是否為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並在識別出當前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不是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時,針對當前佩戴該VR終端的用戶的身份進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對用戶的登錄身份重新進行驗證,其具體的實施過程不再詳述,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參考以上示出的在解鎖場景中的實現過程進行等同實施。當然,除了以上示出的兩種應 用場景以外,上述步驟101-步驟103所示出的身份驗證邏輯顯然也可以應用在其它類似的需要對用戶進行身份驗證的應用場景,在本例中不再一一列舉。
通過以上實施例的描述可知,在本發明中,佩戴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在執行需要進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時,虛擬實境終端可以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相匹配,則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實現了用戶在佩戴虛擬實境終端進行沉浸體驗的過程中,如果需要執行需要進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可以通過執行預設的交互行為,主動驗證自身身份的合法性,進而可以保障用戶在使用虛擬實境終端時的隱私性和安全性。
與上述方法實施例相對應,本發明還提供了裝置的實施例。
請參見圖2,本發明提出一種用戶身份驗證的裝置20,應用於VR終端;請參見圖3,作為承載所述用戶身份驗證的裝置20的VR終端所涉及的硬體架構中,通常包括CPU、記憶體、非易失性記憶體、網路接口以及內部總線等;以軟體實現為例,所述用戶身份驗證的裝置20通常可以理解為加載在記憶體中的電腦程式,通過CPU運行之後形成的軟硬體相結合的邏輯裝置,所述裝置20包括: 採集模組201,響應於針對需要執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的執行指令,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匹配模組202,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驗證模組203,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相匹配,則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
在本例中,所述交互行為特徵包括用戶的頭部姿態、三維手勢、以及通過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或者外界設備控制視覺焦點移動產生的位移軌跡中的任一。
在本例中,所述裝置20還可以包括:認證模組204(圖2中未示出),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不匹配,則在針對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身份驗證次數達到預設次數時,針對所述用戶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所述驗證模組203進一步:當所述安全認證通過後,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
在本例中,所述裝置20還可以包括:識別模組205(圖2中未示出),在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後,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輸入預設的交互行 為特徵識別模型進行特徵識別,以確定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是否匹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其中,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識別模型為基於預設的深度學習算法針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若干交互行為特徵樣本進行訓練得到;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識別模型表徵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所述認證模組204進一步:如果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不匹配,針對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
在本例中,所述認證模組204具體:通過預設的生物識別硬體採集所述用戶的生物特徵,將採集到的所述生物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如果採集到的所述生物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生物特徵匹配,則確定針對所述用戶的安全認證通過;或者,獲取所述用戶輸入的身份驗證口令,將獲取到的所述身份驗證口令與預設的身份驗證口令進行匹配,如果獲取到的所述身份驗證口令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身份驗證口令相匹配,則確定針對所述用戶的安全認證通過。
在本例中,所述目標任務可以包括針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解鎖任務。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裡公開的發明後,將容易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發明旨在涵蓋本發明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發明的一般性原理並包括本發明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發明的真正範圍和精神由下面的申請專利範圍指出。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面已經描述並在圖式中示出的精確結構,並且可以在不脫離其範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發明的範圍僅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來限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範圍之內。

Claims (12)

  1. 一種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應用於虛擬實境終端,所述方法包括:響應於針對需要執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的執行指令,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相匹配,則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當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後,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輸入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識別模型進行特徵識別,以確定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是否匹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識別模型表徵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如果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不匹配,針對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互行為特徵包括用戶的頭部姿態、三維手勢、以及通過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或者外界設備控制視覺焦點移動產生的位移軌跡中的任一。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不匹配,則在針對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身份驗證次數達到預設次數時,針對所述用戶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當所述安全認證通過後,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識別模型為基於預設的深度學習算法針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若干交互行為特徵樣本進行訓練得到。
  5. 根據請求項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針對所述用戶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包括:通過預設的生物識別硬體採集所述用戶的生物特徵,將採集到的所述生物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如果採集到的所述生物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生物特徵匹配,則確定針對所述用戶的安全認證通過;或者,獲取所述用戶輸入的身份驗證口令,將獲取到的所述身份驗證口令與預設的身份驗證口令進行匹配,如果獲取到的所述身份驗證口令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身份驗證口令相匹配,則確定針對所述用戶的安全認證通過。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標任務包括針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解鎖任務。
  7. 一種用戶身份驗證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虛擬實境終端,所述方法包括:採集模組,響應於針對需要執行身份驗證的目標任務的執行指令,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匹配模組,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進行匹配;驗證模組,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相匹配,則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識別模組,在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後,通過預設的傳感硬體採集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交互行為特徵;將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輸入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識別模型進行特徵識別,以確定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是否匹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識別模型表徵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所述認證模組進一步:如果採集到的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習慣交互行為特徵不匹配,針對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
  8.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交互行為特徵包括用戶的頭部姿態、三維手勢、以及通過頭部姿態、三維手勢或者外界設備控制視覺焦點移動產生的位移軌跡中的任一。
  9.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認證模組,如果採集到的所述交互行為特徵與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不匹配,則在針對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的身份驗證次數達到預設次數時,針對所述用戶執行進一步的安全認證;所述驗證模組進一步:當所述安全認證通過後,確定佩戴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用戶身份合法,並執行所述目標任務。
  10.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預設的交互行為特徵識別模型為基於預設的深度學習算法針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的若干交互行為特徵樣本進行訓練得到。
  11. 根據請求項9或10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認證模組具體:通過預設的生物識別硬體採集所述用戶的生物特徵,將採集到的所述生物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如果採集到的所述生物特徵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生物特徵匹配,則確定針對所述用戶的安全認證通過;或者,獲取所述用戶輸入的身份驗證口令,將獲取到的所述身份驗證口令與預設的身份驗證口令進行匹配,如果獲取到的所述身份驗證口令與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合法用戶預設的身份驗證口令相匹配,則確定針對所述用戶的安全認證通過。
  12.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標任務包括針對所述虛擬實境終端的解鎖任務。
TW106126424A 2016-10-13 2017-08-04 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及裝置 TWI668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5118.4A CN107018121B (zh) 2016-10-13 2016-10-13 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201610895118.4 2016-10-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4568A TW201814568A (zh) 2018-04-16
TWI668588B true TWI668588B (zh) 2019-08-11

Family

ID=59438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6424A TWI668588B (zh) 2016-10-13 2017-08-04 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0437973B2 (zh)
EP (1) EP3526718B1 (zh)
JP (1) JP6692560B2 (zh)
KR (1) KR102151897B1 (zh)
CN (1) CN107018121B (zh)
MY (1) MY200878A (zh)
PH (1) PH12019500807A1 (zh)
SG (1) SG11201903276VA (zh)
TW (1) TWI668588B (zh)
WO (1) WO20180718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8121B (zh) 2016-10-13 2021-07-20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TWI649713B (zh) * 2017-09-22 2019-02-01 臺灣行動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Cardless withdrawal system using mobile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670282B (zh) 2017-10-17 2023-12-2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电子装置
TWI661335B (zh) * 2017-10-17 2019-06-0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解鎖系統、解鎖方法及電子裝置
US10949522B2 (en) * 2017-12-05 2021-03-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of user identity using a virtual reality device
CN108564688A (zh) * 2018-03-21 2018-09-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536573B (zh) * 2018-04-17 2021-03-26 中山市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vr应用性能及用户行为监控的方法
CN109726106B (zh) * 2018-05-15 2024-01-19 深圳鹏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选项数据的验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0768951B2 (en) 2018-08-29 2020-09-08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Providing augmented reality user interfaces and controlling automated systems based on user activity information and pre-staging information
US11120496B2 (en) 2018-09-06 2021-09-14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Providing augmented reality user interfaces and controlling back-office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based on augmented reality events
US10761909B2 (en) * 2018-09-06 2020-09-01 The Toronto-Dominion Bank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s
US20220035899A1 (en) * 2018-09-18 2022-02-03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CN110889715A (zh) * 2019-01-10 2020-03-17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礼物盒的解锁方法、礼物盒、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8008A (zh) * 2019-02-22 2021-08-06 居米奥公司 从数据集有效去除个人信息
CN113168439A (zh) * 2019-02-22 2021-07-23 居米奥公司 为算法决定提供结果解释
CN110049490B (zh) * 2019-04-23 2022-12-3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设备的安全防护方法、装置、穿戴式设备及介质
KR102044008B1 (ko) * 2019-05-07 2019-11-12 옥철식 가상 현실 세계의 신원 인증 관리 시스템
US11200305B2 (en) * 2019-05-31 2021-12-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ariable access based on facial expression configuration
CN110674520B (zh) * 2019-09-26 2023-12-01 杨雪川 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10807180A (zh) * 2019-10-28 2020-02-18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认证以及训练安全认证模型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29051B (zh) * 2019-11-07 2023-05-16 深圳恩维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识别控制音乐、视觉和灯光的集成系统及方法
CN110826047A (zh) * 2019-11-11 2020-02-2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行为特征的用户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1143910B (zh) * 2019-12-25 2022-03-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127029A (zh) * 2019-12-27 2020-05-08 上海诺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r视频的支付方法和系统
US11500977B2 (en) * 2020-01-07 2022-11-15 Fmr Llc User authentication in a three-dimensional (3D) alternative reality software application
WO2021167615A1 (en) * 2020-02-20 2021-08-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User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biometric data
CN111552937A (zh) * 2020-04-28 2020-08-1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验证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
FR3111503A1 (fr) * 2020-06-23 2021-12-17 Orange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authentification d’un utilisateur d’un premier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connecté à un deuxième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CN111931151A (zh) * 2020-08-24 2020-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可穿戴设备
CN112199657B (zh) * 2020-09-21 2023-01-24 暨南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环境的身份认证方法和vr装置
CN112579232B (zh) * 2020-12-09 2022-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527934A (zh) * 2020-12-09 2021-03-19 深圳市天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访客行程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20197989A1 (en) * 2020-12-21 2022-06-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amification-based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CN112612735B (zh) * 2020-12-30 2022-10-18 湖南翰坤实业有限公司 基于unity的多平台多形态的VR硬件接口管理方法及系统
GB2609009B (en) * 2021-07-16 2024-01-03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Head-mountable displa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4415824A (zh) * 2021-12-13 2022-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手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421717B (zh) * 2023-12-18 2024-04-09 深圳竹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账号授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4562A1 (en) * 2012-11-05 2015-11-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ser authentication on display device
US20160173484A1 (en) * 2014-02-07 2016-06-16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User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other applications
TW201633199A (zh) * 2015-02-20 2016-09-16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眼睛注視認證技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5732B1 (en) * 2003-12-16 2010-05-25 Ballard Claudio R Object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8281392B2 (en) * 2006-08-11 2012-10-02 Airdefens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and Wi-Fi protected access protection
US8726355B2 (en) 2008-06-24 2014-05-13 Gary Stephen Shuster Identity verification via selection of sensible output from recorded digital data
KR20100002756A (ko) * 2008-06-30 2010-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매트릭스 블로깅 시스템 및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US8326853B2 (en) 2009-01-20 2012-12-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rtual world identity management
KR101615719B1 (ko) * 2009-09-18 2016-04-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의 3차원 얼굴 표정 추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153362A1 (en) * 2009-12-17 2011-06-23 Valin David A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identifying protecting, requesting, assisting and managing information
US20150310497A1 (en) * 2009-12-17 2015-10-29 David Valin Method and process for registration,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icro shares of real or intangible properties and advertisements in a network system
US9489040B2 (en) * 2010-07-19 2016-11-08 Smart Technologies Ulc Interactive input system having a 3D input space
CN102467657A (zh) * 2010-11-16 2012-05-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手势识别系统和方法
US10476873B2 (en) 2010-11-29 2019-11-12 Biocatch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password-less user authentication and password-less detection of user identity
KR101202450B1 (ko) * 2010-12-08 2012-11-16 와플스토어 주식회사 위치 기반 서비스를 이용한 미션 당 과금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과금 방법
KR101411304B1 (ko) * 2011-05-12 2014-06-24 한양대학교 에리카산학협력단 대상 생명체 특성이 동기화된 가상 에이전트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13020304A (ja) * 2011-07-07 2013-01-31 Ntt Docomo Inc 移動情報端末、行動特徴学習方法、行動特徴認証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140298672A1 (en) 2012-09-27 2014-10-09 Analog Devices Technology Locking and unlocking of contacless gesture-based user interface of device having contactless gesture detection system
US20140096036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Avaya Inc. Transporting avatars and meeting materials into virtual reality meeting rooms
US20140282874A1 (en) 2013-03-12 2014-09-18 Boston Light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identity verification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EP3019991B1 (en) * 2013-07-09 2019-02-20 BioCatch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differentiating among users of a computerized service
US9286717B2 (en) * 2013-07-30 2016-03-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3D modeling motion parameters
CN103442114B (zh) * 2013-08-16 2015-10-2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手势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04683104B (zh) * 2013-12-03 2018-11-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402018B2 (en) * 2013-12-17 2016-07-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ing processing for imaging processing
CN103761460B (zh) * 2013-12-18 2017-01-18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设备上的用户认证
US10142378B2 (en) * 2014-01-30 2018-11-27 Symantec Corporation Virtual identity of a user based on disparate identity services
US10220181B2 (en) * 2014-03-06 2019-03-05 Virtual Reality Medical Applications, Inc Virtual reality medical application system
US20150262052A1 (en) * 2014-03-14 2015-09-17 Ebay Inc. Omni smart card
AU2015255652B2 (en) * 2014-05-09 2018-03-29 Googl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eye signals with secure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9811650B2 (en) * 2014-12-31 2017-11-07 Hand Held Products, Inc. Us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5827406A (zh) * 2015-01-05 2016-08-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111093B2 (en) 2015-01-09 201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to provide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user authentication
US10216273B2 (en) 2015-02-25 2019-02-26 Bae Systems P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ecting a control action in respect of system functions
KR20160118508A (ko) 2015-04-02 2016-10-12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사용자 인증 장치 및 방법
CN104967887B (zh) * 2015-06-06 2018-03-30 深圳市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fc的信息交互方法和虚拟现实眼镜
KR101744042B1 (ko) * 2016-01-14 2017-06-07 주식회사 골프존뉴딘 야구 연습 장치에 이용되는 센싱장치 및 센싱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야구 연습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101865576B1 (ko) * 2016-01-22 2018-06-08 주식회사 골프존뉴딘홀딩스 야구 연습 장치에 이용되는 센싱장치 및 센싱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야구 연습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05915418A (zh) * 2016-05-23 2016-08-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965675B2 (en) * 2016-09-15 2018-05-08 Georgios P. Schinas Using virtual reality for behavioral analysis
CN107018121B (zh) 2016-10-13 2021-07-20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TW201901355A (zh) * 2017-05-12 2019-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連線之虛擬實境系統、其控制方法、頭戴式顯示裝置及攜帶式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4562A1 (en) * 2012-11-05 2015-11-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ser authentication on display device
US20160173484A1 (en) * 2014-02-07 2016-06-16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User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other applications
TW201633199A (zh) * 2015-02-20 2016-09-16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眼睛注視認證技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9500807A1 (en) 2020-01-20
JP2019537119A (ja) 2019-12-19
US10915619B2 (en) 2021-02-09
CN107018121A (zh) 2017-08-04
US20180107816A1 (en) 2018-04-19
SG11201903276VA (en) 2019-05-30
EP3526718A1 (en) 2019-08-21
KR102151897B1 (ko) 2020-09-03
TW201814568A (zh) 2018-04-16
JP6692560B2 (ja) 2020-05-13
KR20190061067A (ko) 2019-06-04
MY200878A (en) 2024-01-21
US10437973B2 (en) 2019-10-08
US20200110865A1 (en) 2020-04-09
EP3526718A4 (en) 2019-08-21
CN107018121B (zh) 2021-07-20
EP3526718B1 (en) 2021-03-03
WO2018071833A1 (en) 2018-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8588B (zh) 用戶身份驗證的方法及裝置
TWI683236B (zh) 基於虛擬實境場景的業務實現方法及裝置
TWI684895B (zh) 基於虛擬實境場景的業務實現方法及裝置
WO2018166456A1 (zh) 基于虚拟现实环境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TWI697799B (zh) 基於虛擬實境情況的業務認證方法及裝置
US11188628B2 (en) Biometric challenge-response authentication
TW201820223A (zh) 基於虛擬實境場景的業務實現方法及裝置
JP2020515945A5 (zh)
US20140342667A1 (en) Enhancing the Security of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TW201915802A (zh) 基於虛擬實境(vr)場景的認證方法、裝置、vr終端及vr伺服端
CN109819114A (zh) 锁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58573B (zh) 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KR102172200B1 (ko) 라이브니스를 검증하는 모바일 장치 및 방법
US10986087B2 (en) Motion based authentication
US2023038829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KR20230018111A (ko) 접근 권한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