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4520B - 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4520B
CN110674520B CN201910920179.5A CN201910920179A CN110674520B CN 110674520 B CN110674520 B CN 110674520B CN 201910920179 A CN201910920179 A CN 201910920179A CN 110674520 B CN110674520 B CN 110674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01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4520A (zh
Inventor
杨雪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9201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4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4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4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4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4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6Protecting data by securing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wo devices or proces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涉及信息采集处理领域,包括用来采集和存储用户信息的用户终端,以及与用户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的应用端;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与用户终端一一对应的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与应用端进行交互的用户信息仅包括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方法,本发明能够避免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采集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越老越离不开网络。而在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
现在,无论是人们使用什么样的网络平台,往往都需要先注册登录相应网络平台后才能进行正常使用。而通过注册方式采集的用户信息又多是与购物消费并不太相关的隐私信息。因此,用户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被采集着隐私信息,并且随时都面临着被泄露的可能。
之所以,现在用户信息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主要在于现在的用户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用户信息中包含隐私信息,且这些隐私信息被收集到网络平台中,当网络平台缺乏监管或者出现漏洞的时候,就极易出现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意在解决现有用户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信息包含隐私信息因而带来隐私信息泄露风险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如下方案:
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包括用来采集和存储用户信息的用户终端,以及与用户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的应用端;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与用户终端一一对应的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与应用端进行交互的用户信息仅包括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
名词解释:
用户终端:指用来供用户使用,能够进行联网操作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PC电脑等。
应用端:指各个应用环境中(如商场、医院、饭店等)能够与用户终端进行联网并进行通信的服务器、终端或者其他电子设备。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
用户终端采集和存储用户信息,而提供服务的各种应用端不需要收集和存储用户信息,当用户终端与应用端在进行信息交互的时候,也只是将用户信息中的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发送给应用端,从源头上避免用户信息中的隐私信息的泄露。
其次,因为将用户行为信息作为用户信息中的一部分,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发送给应用端,能够方便应用端将对应的服务与用户行为信息进行匹配。通过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既可以作为应用端区别各个用户的依据,起到用户信息应该起到的唯一识别作用,不影响用户终端和应用端之间在互联网上完成具体操作,又避免了将隐私信息发送给应用端,减少隐私信息可能被泄露的途径,最大限度降低隐私信息泄露风险。
进一步,所述应用端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第一存储模块;所述第一存储模块内存储有多种分类服务以及与分类服务对应的服务分类信息。
通过匹配服务分类信息,能够选择出对应的分类服务。
进一步,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终端处理器以及与终端处理器连接的第二存储模块;所述用户行为信息和终端识别码存储在第二存储模块内。
将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存储在第二存储模块内,作为能够与应用端进行交互的信息,能够有效避免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
进一步,所述应用端还包括第一传输模块,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第二传输模块;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可网络连接。
通过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建立应用端和用户终端的网络连接,使二者能够进行信息交互。
进一步,终端处理器将用户行为信息通过第二传输模块和第一传输模块发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对比用户行为信息和服务分类信息,将与用户行为信息匹配的服务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服务通过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发送给终端处理器。
当用户带着用户终端进入到应用端所在应用环境的时候,通过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建立的网络通道,终端处理器主动将用户行为信息发送给应用端的中央处理器进行识别匹配,当用户行为信息与服务分类信息匹配成功后,中央处理器将对应的分类服务推送给终端服务器。这使得在不用将隐私信息传递给应用端的前提下,能够根据用户行为信息来为用户准确地推送适合其行为的分类服务,不仅从源头上防止了隐私信息的泄露,还能在各种应用环境中准确为用户推送对应的分类服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户终端采集用户行为信息;
步骤二,当用户终端靠近应用端,用户终端与应用端网络连接;用户终端将用户行为信息发送给应用端;
步骤三,应用端对比用户行为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服务分类信息,应用端将与用户行为信息匹配的服务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服务发送给用户终端。
本方法的优点在于:
从始至终,用户隐私信息都没有发送给应用端,从源头上避免了将用户隐私信息四处发送泄露的可能。通过对用户行为信息和服务分类信息的对比匹配,来准确地为用户推送适合的分类服务,使应用端在没有采集用户隐私信息的前提下仍然能够通过用户行为信息来准确为各个用户进行准确识别和推送。
进一步,在用户终端将用户行为信息发送给应用端的同时,将终端识别码发送给应用端;所述终端识别码与用户终端一一对应。
通过终端识别码,使应用端能够准确识别每一个用户终端。
进一步,所述用户行为信息通过用户终端对于用户操作行为的历史记录进行更新。
用户行为信息是根据用户通过用户终端的实际操作的历史记录,按照现有的自学习算法得到的,使用户行为信息是一个不断在完善和更新的一个动态范围,有利于更加精准地表明用户行为。
进一步,所述服务分类信息通过应用端与用户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历史记录更新。
同用户行为信息一样,服务分类信息也是一个利用现有自学习算法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的一个动态范围,这样有利于更加精准地对应每个分类服务,使推送给用户终端的分类服务能够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包括用来采集和存储用户信息的用户终端,以及与用户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的应用端。
用户终端,指用来供用户使用,能够进行联网操作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PC电脑、汽车终端等。
应用端,指各个应用环境中(如商场、医院、饭店等)能够与用户终端进行联网并进行通信的服务器、终端或者其他电子设备。
应用端,一般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第一输入模块、第一输出模块、第一存储模块和第一传输模块。
用户终端,一般包括终端处理器以及分别与终端处理器连接的第二输入模块、第二输出模块、第二存储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
用户信息包括与用户终端一一对应的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与应用端进行交互的用户信息仅包括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
第一输入模块,用来向中央处理器进行信息输入操作,第一输入模块可以是键盘、录音机、摄像机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进行文字、图像、声音等采集输入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PC电脑。
第一输出模块,用来接收中央处理器传递来的信息进行输出或者展示,第一输出模块可以是显示器、喇叭、投影仪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进行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播放展示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PC电脑。
第一存储模块,用来存储中央处理器传递来的信息、数据和服务沟通策略,例如,在医院应用场景中,第一存储模块存储的就可以是用来为各个用户提供就诊服务的电子挂号系统;在商场应用场景中,第一存储模块存储的就可以是用来为各个用户提供网上商品购买服务的电子商务系统;在饭店应用场景中,第一存储模块存储的就可以是用来为各个用户提供点餐服务的点餐系统。而就诊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点餐系统,这些都是具体应用场景中应用端现有的程序和系统,在此不再赘述。同时,第一存储模块中存储的信息和数据中,包括针对每个服务沟通策略对应的服务分类信息。服务分类信息,指的是用来与用户行为信息匹配,与每个服务沟通策略中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对应的信息。服务分类信息初始通过第一输入模块输入,在应用端与多个用户终端连接后,完成服务沟通策略运行,应用端通过对历史记录的存储和提取,通过服务沟通策略中自带的现有自学习程序从这些历史记录中提取出新的服务分类信息更新到原来的服务分类信息中。
第一传输模块,用来网络连接用户终端和应用端,构建用户终端和应用端的通信路径,使用户终端和应用端处于同一个网络中,方便进行信息交互。第一传输模块,可以是能够提供网络连接服务的无线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网关、网络接口卡(NIC)、无线接入点(WAP)、调制解调器或者光纤收发器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以是其他网络连接设备。
中央处理器,用来运行存储在第一存储模块中的服务沟通策略(例如:就诊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点餐系统),中央处理器通过第一输入模块制定并更新服务沟通策略,中央处理器将服务沟通策略和相应信息和数据存储到第一存储模块中,中央处理器通过第一传输模块与各个用户终端的第二传输模块建立网络连接,使各个用户终端和应用端能够通过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互。
中央处理器通过第一传输模块,从用户终端接收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中央处理器通过终端识别码识别每一个用户,中央处理器通过对比用户信息和存储在第一存储模块中的服务分类信息,将与用户行为信息匹配的服务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服务通过第一传输模块发送给用户终端。
应用端,能够通过用户终端的行为为其匹配适合该用户的服务,并推送给该用户使用的用户终端。方便为每个用户提供针对其需求的服务推送。
第二输入模块,用来向终端处理器进行信息输入操作,第一输入模块可以是键盘、录音机、摄像机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进行文字、图像、声音等采集输入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PC电脑。
第二输出模块,用来接收终端处理器传递来的信息进行输出或者展示,第二输出模块可以是显示器、喇叭、投影仪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进行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播放展示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PC电脑。
第二存储模块,用来存储终端处理器传递来的用户信息以及预设在第二存储模块中与该用户终端一一对应的终端识别码。用户信息包括隐私信息和用户行为信息。隐私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等传统意义上的用户信息。而用户行为信息,是根据用户的消费行为或者操作行为,利用现有的自学习方法,从用户终端在使用某一应用端的服务沟通策略时所呈现的历史记录中分类提取得到的信息。用户行为信息反映了用户在某一行为中的特点和习惯,比如购买行为,比如看病记录等,这就为应用端能够更加准确地为用户推送对应服务提供了基础。
第二传输模块,用与第一传输模块网络连接,第二传输模块可以是能够与提供网络连接服务的网络连接设备连接的电子元器件。
终端处理器,通过第二传输模块,将用户信息中的用户行为信息和终端识别码发送给应用端;应用端在匹配用户行为信息和服务分类信息后,将与用户行为信息匹配的服务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服务发送给第二传输模块,第二传输模块将该分类服务发送给终端处理器,终端处理器将该分类服务信息发送给第二处输出模块显示出来。然后,用户可以通过第二输入模块向终端处理器输入确认或者放弃,来完成该分类服务的购买、使用确认或者是拒绝。这样就能在不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的前提下,完成服务的购买或者使用。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采用现有的移动边缘计算,将采集到的用户信息换算成需要的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仅将用户行为信息作为与应用环境中应用端进行交互的信息,能够极大地节省用户终端和应用端之间的交互信息量,能够节省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时间。更重要的是,仅将用户行为信息与应用端之间进行交互,不仅仅能够保护用户信息尤其是隐私信息不被泄露,更重要的是,用户行为信息能够更加精准地描述用户的某一行为,而这些信息正是应用端需要了解的(如购买行为、就诊行为、停车行为等等),便于应用端更好地将自身的服务与用户终端进行匹配,使应用端能够向用户终端发送适合该用户的服务推送。
具体地,当在商场的应用环境中时,商场环境中的应用端事先已经被设定好,商场工作人员通过第一输入模块箱中央处理器输入和更新常常现在提供的货品、价格、优惠活动等文字、图片、视频各种载体包含在内的产品服务信息,以及每个产品服务信息对应的关键字,比如某款产品“绿豆面膜”价格为“199元”,根据商场此时的活动输入“五折”,根据预设的受众和产品的功能,可将关键字设定为“祛痘、面膜、女性、折扣”等。在第一存储模块中,预先设定好了该商场现有的商品购买服务的电子商务系统,中央处理器在接收到从第一输入模块传递来的产品服务信息时,会按照电子商务系统中鲜有的策略方法,将“绿豆面膜”的产品图片、价格、相应的广告视频发送到第一输出模块中进行展示宣传,同时,会将这些信息发送到与之网络连接的满足要求的用户终端中进行商品推送,这里的满足要求,通过中央处理器将该产品五福信息对应的关键字“祛痘、面膜、女性、折扣”等和用户终端发送过来的用户行为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后得到,具体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每个关键词分配权重值,匹配成功的权重值之和越大则匹配度越高,在指定数值以上的权重值之和都认为是匹配成功,应用端将对应的产品服务信息发送给匹配成功的用户终端。
在商场环境中时,当用户携带用户终端进入商场应用端的网络覆盖范围时,应用端的第一传输模块和用户终端的第二传输模块自动连接,使用户终端和该商场的应用端处于同一网络中。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将存储在第二存储模块中的终端识别码发送给应用端,终端识别码作为应用端区分该用户终端与其他用户终端的唯一识别方式。用户终端将用户在通过第二输入模块使用用户终端时保存的历史记录,按照现有的行为信息提取方法(如淘宝、拼多多上进行用户浏览记录、购买记录的提取和推送方法)提取出将使用频次最高使用时间最近的行为信息更新作为用户当前的用户行为信息。用户终端在与应用端的信息交互中,通过应用端对自身产品服务的关键字定义,识别该应用端提供的产品服务为商品购买服务,用户终端将第二存储模块中与商品购买服务相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发送给应用端。应用端根据接收到用户行为信息向用户终端发送与之匹配的产品服务信息。用户终端通过第二输出模块,将接收到的这些产品服务信息展示给用户看,用户通过现有网购操作方法通过第二输出模块的信息输入确认或者取消对应产品服务的购买操作。
当应用环境在医院的时候,用户终端会先识别该医院应用端的产品服务描述,如果该医院为综合性医院,其存储在第一存储模块中的产品服务描述可能是“五官科、内科、外科、心脏科、手术室、胃肠科”等,用户终端会将第二存储模块中与这些产品服务对应的就诊记录、病例信息等提取出最近的相关信息作为用户行为信息(如“食管炎、一个疗程治疗完成、反酸、烧灼、最近就诊时间六月二十二、华西医院就诊”)发送给应用端。应用端按照存储在第一存储模块中的电子挂号系统向用户终端推送最近的与用户终端匹配成功的科室的就症挂号服务,用户通过用户终端确认或者取消该就诊挂号服务的购买,完成或者取消挂号。
当应用场景为饭店时,用户终端同样会先识别该应用终端的产品服务描述(如“火锅”“中餐”等),用户终端将第二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用户在“火锅”相关的点餐记录提取出最新的记录信息作为用户行为信息(如“微辣、新鲜、毛肚、肥肠、凉茶、人均五十元”等)发送给应用端,应用端按照第一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点餐系统策略将于该用户终端用户行为信息相匹配的产品服务(如“微辣、中辣、超辣、鸳鸯、素菜拼盘、荤菜拼盘、毛肚、肥肠”等)推送给用户终端,用户通过第二输入模块完成相应产品服务的购买或者取消。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克服了现在人们认为数据就应该集中计算处理的偏见,利用各个用户终端的移动边缘计算,将用户的使用记录和行为记录提取出用户行为信息,将用户行为信息作为与应用端进行交互的信息,不仅仅是保护了用户终端的隐私信息,还简化了用户终端和应用端之间的信息计算,节约了时间。更重要的是,用户终端本身对于用户信息的采集、更新和行为信息的提取,已经随着用户终端计算功能和存储功能的不断提高而变得越来越快速和便捷。本方案提供的这种用户信息采集盒交互方法,能够做到精准推送产品服务的同时,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非常利于当下网络环境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识别码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各种编码技术和方法,有些终端识别码可以直接就是终端设备上的出厂编号。应用端通过终端识别码读取该终端识别码对应的用户过往与该应用端之间的交互信息历史记录(至少包括购买历史记录,查询历史记录),应用端通过当前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行为信息更新该用户终端对应的交互信息历史记录。应用端根据交互信息历史记录优先推送与用户行为信息和交互信息历史记录匹配度高的分类服务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这样能够准确快速地推送适合用户的分类服务,达到促进交易达成的目的。其中,匹配度高低的算法,采用现有的字符串匹配算法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当应用端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来的终端识别码后,为了避免识别错误和防止两个用户终端的终端识别码重复的情况,应用端首先发送一段验证信息给用户终端。
该验证信息包括该终端识别码对应的至少一段交互历史记录和其他干扰信息,当用户终端在选择出正确的交互历史记录片段后,应用端认可该终端识别码为存储的交互历史记录对应的用户终端。应用端通过该终端识别码的交互历史记录和当前接收到用户行为信息为该用户终端发送分类服务相关信息,同时,应用端将当前接收和采集到的用户行为信息和交互信息更新保存到该终端识别码对应的信息交互历史记录中。
若用户终端在验证信息的选择当中选择错误时,应用端在该终端识别码上随机添加尾缀用来区别在应用端已经存在信息交互历史记录的终端识别码,形成的新的终端识别码被称为加工识别码,应用端在形成加工识别码进行保存的同时,将该加工识别码发送给用户终端,使该用户终端再次访问该应用端时,加工识别码为该用户终端的唯一标识码。应用端将加工识别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当作新访问该应用端的用户,并以加工识别码为唯一标识记录该用户终端与应用端的交互信息形成该加工识别码对应的信息交互历史记录。对于加工识别码中增加的尾缀部分,利用现有技术采用两位以上的随机数字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加工识别码的尾缀部分至少需要包括六位表示年月日的数字(如190826表示2019年8月26日,这个日期就是该加工识别码生成的日期),包括四位表示时间的数字(如1042表示的是10点42分,这个时间是该加工识别码生成的时间),包括至少十四位的经纬度表示字符(如N303244E104240表示的是北纬30°32'44"东经104°2'40",此位置正是该加工识别码生成时用户终端所处的位置),为了方便编码,日期、时间和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可以更改,本实施例仅仅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通过在尾缀中增加日期、时间和经纬度等信息再加上一位或者两位的随机数,可以在加大加工识别码的唯一识别性的同时,起到初次生成时对应用户终端所处位置、日期和时间的信息记录和追溯作用。
本发明克服了技术偏见,舍弃了传统认为的能够用来表征用户的例如身份证号、出生年月、姓名、性别等隐私信息作为用户信息和交互信息,本发明通过终端识别码的设置以及定义的用户行为信息,达到了避开隐私信息进行信息交互沟通的目的,同时通过用户行为信息的采集和识别更加准确地将用户终端和应用端之间的交互关系回归到促进交易达成本身上,在避免隐私泄露的同时,促进了交互行为,有利于电子交易越来越频繁的现在进行使用和推广。
以上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5)

1.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采集和存储用户信息的用户终端,以及与用户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的应用端;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与用户终端一一对应的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与应用端进行交互的用户信息仅包括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
用户终端采集和存储用户信息,而提供服务的各种应用端不需要收集和存储用户信息,当用户终端与应用端在进行信息交互的时候,只是将用户信息中的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发送给应用端;
应用端通过终端识别码读取该终端识别码对应的用户过往与该应用端之间的交互信息历史记录;应用端通过当前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行为信息更新该用户终端对应的交互信息历史记录;应用端根据交互信息历史记录优先推送与用户行为信息和交互信息历史记录匹配度高的分类服务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
当应用端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来的终端识别码后,为了避免识别错误和防止两个用户终端的终端识别码重复的情况,应用端首先发送一段验证信息给用户终端;该验证信息包括该终端识别码对应的至少一段交互历史记录和其他干扰信息,当用户终端在选择出正确的交互历史记录片段后,应用端认可该终端识别码为存储的交互历史记录对应的用户终端;若用户终端在验证信息的选择当中选择错误时,应用端在该终端识别码上随机添加尾缀用来区别在应用端已经存在信息交互历史记录的终端识别码,形成的新的终端识别码被称为加工识别码;加工识别码为唯一标识记录该用户终端与应用端的交互信息形成该加工识别码对应的信息交互历史记录;加工识别码的尾缀部分,采用两位以上的数字;
所述应用端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第一存储模块;所述第一存储模块内存储有多种分类服务以及与分类服务对应的服务分类信息;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终端处理器以及与终端处理器连接的第二存储模块;所述用户行为信息和终端识别码存储在第二存储模块内;
所述应用端还包括第一传输模块,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第二传输模块;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可网络连接;
终端处理器将用户行为信息通过第二传输模块和第一传输模块发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对比用户行为信息和服务分类信息,将与用户行为信息匹配的服务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服务通过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发送给终端处理器;
当用户带着用户终端进入到应用端所在应用环境的时候,通过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建立的网络通道,终端处理器主动将用户行为信息发送给应用端的中央处理器进行识别匹配,当用户行为信息与服务分类信息匹配成功后,中央处理器将对应的分类服务推送给终端服务器;
服务分类信息,指的是用来与用户行为信息匹配,与每个服务沟通策略中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对应的信息;服务分类信息初始通过第一输入模块输入,在应用端与多个用户终端连接后,完成服务沟通策略运行,应用端通过对历史记录的存储和提取,通过服务沟通策略中自带的自学习程序从这些历史记录中提取出新的服务分类信息更新到原来的服务分类信息中。
2.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用户终端采集和存储用户信息,而提供服务的各种应用端不需要收集和存储用户信息,当用户终端与应用端在进行信息交互的时候,只是将用户信息中的终端识别码和用户行为信息发送给应用端;
应用端通过终端识别码读取该终端识别码对应的用户过往与该应用端之间的交互信息历史记录;应用端通过当前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行为信息更新该用户终端对应的交互信息历史记录;应用端根据交互信息历史记录优先推送与用户行为信息和交互信息历史记录匹配度高的分类服务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户终端采集用户行为信息;
步骤二,当用户终端靠近应用端,用户终端与应用端网络连接;用户终端将用户行为信息发送给应用端;
步骤三,应用端对比用户行为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服务分类信息,应用端将与用户行为信息匹配的服务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服务发送给用户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户终端将用户行为信息发送给应用端的同时,将终端识别码发送给应用端;所述终端识别码与用户终端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行为信息通过用户终端对于用户操作行为的历史记录进行更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分类信息通过应用端与用户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历史记录更新。
CN201910920179.5A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674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0179.5A CN110674520B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0179.5A CN110674520B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4520A CN110674520A (zh) 2020-01-10
CN110674520B true CN110674520B (zh) 2023-12-01

Family

ID=69079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0179.5A Active CN110674520B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452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109A (zh) * 2005-12-31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系统和发布方法
CN103678417A (zh) * 2012-09-25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5025189A1 (en) * 2013-08-18 2015-02-26 Yogesh Chunilal Rathod Enable user to establish request data specific connections with other users for communication, participation and collaboration
CN107018121A (zh) * 2016-10-13 2017-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38254A (zh) * 2016-05-25 201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行为的业务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834365B1 (ko) * 2017-01-19 2018-03-05 양성홍 전자 태그 기반 결제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80048011A (ko) * 2016-11-02 2018-05-10 에스케이플래닛 주식회사 고객 매칭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8416015A (zh) * 2018-03-05 2018-08-17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信息安全推送方法
CN108573412A (zh) * 2018-04-19 2018-09-25 温州芳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广告推荐终端、广告推荐系统和广告推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4729A1 (ja) * 2016-02-01 2017-08-10 アライドテレシ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109A (zh) * 2005-12-31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系统和发布方法
CN103678417A (zh) * 2012-09-25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5025189A1 (en) * 2013-08-18 2015-02-26 Yogesh Chunilal Rathod Enable user to establish request data specific connections with other users for communication, participation and collaboration
CN107438254A (zh) * 2016-05-25 201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行为的业务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018121A (zh) * 2016-10-13 2017-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KR20180048011A (ko) * 2016-11-02 2018-05-10 에스케이플래닛 주식회사 고객 매칭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834365B1 (ko) * 2017-01-19 2018-03-05 양성홍 전자 태그 기반 결제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8416015A (zh) * 2018-03-05 2018-08-17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信息安全推送方法
CN108573412A (zh) * 2018-04-19 2018-09-25 温州芳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广告推荐终端、广告推荐系统和广告推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Web的社交物联网体系架构、模型及其安全与隐私关键技术研究;成城;信息科技(第4期);30-6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4520A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licki et al. Barriers to telehealth access among homebound older adults
Khan et al. Mobile phone sensing systems: A survey
US20200349385A1 (en) Multimedia resource 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80133671A1 (en) Instant answering
US201102385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ized dynamic web content based on photographic data
US20090176520A1 (en) Generating User Contexts for Targeted Advertising
CN108805604A (zh) 对产品信息请求自动响应的方法和系统
KR20120084559A (ko) 서버 및 사용자 디바이스 간에 사용자의 개인 약품 정보 관리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그리고 사용자 개인 약품 정보 관리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서버 및 사용자 디바이스
CN107169025A (zh) 一种分享的智能跟踪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910136A (zh) 为家庭画像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US2021009211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N105530314A (zh) 一种基于云智能健康手机的云健康互联网平台系统
Laranjo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for medication control: E-health architecture and service implementation
CN105210343A (zh) 建立通信
CN106067897A (zh) 基于用户终端位置的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Sung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based smart home system using a virtualized cloud server and mobile phone app
Melo et al. Towards an observatory for mobile participatory sensing applications
CN11250965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医疗数据采集系统
CN110674520B (zh) 一种用户信息的采集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10852338A (zh) 用户画像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6572058A (zh)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10078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用于数据处理的装置
CN113672816A (zh) 帐号特征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110090116A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를 이용한 의료 상담 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영 방법
CN11072903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