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6868B - Stacked inverter - Google Patents

Stacked inver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6868B
TWI666868B TW106125849A TW106125849A TWI666868B TW I666868 B TWI666868 B TW I666868B TW 106125849 A TW106125849 A TW 106125849A TW 106125849 A TW106125849 A TW 106125849A TW I666868 B TWI666868 B TW I6668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inlet
heat dissipation
inlet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5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1728A (zh
Inventor
陳建伸
李崇智
苟崴第
王皓冀
Original Assignee
上海騏宏電驅動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上海騏宏電驅動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上海騏宏電驅動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5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686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1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1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6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6868B/zh

Links

Abstract

一種堆疊式逆變器,用於將一直流電源輸出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以輸出至一馬達,該堆疊式逆變器包含一散熱模組、兩個電力模組、一電流輸出傳導單元,及一電流輸出傳導單元。該散熱模組包括一散熱框架,該散熱框架呈鏤空狀並界定出一液體流道,該液體流道具有兩個分別位於上、下端的開口、一第一進液口,及一第一出液口。該等電力模組分別疊置於該散熱框架上下兩側。每一電力模組包括一第一面、一相反於該第一面的第二面。該等電力模組的第二面彼此相對且分別覆蓋並封閉該等開口。

Description

堆疊式逆變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逆變器,特別是指一種具有散熱模組的堆疊式逆變器。
一般車用的逆變器,是使用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簡稱IGBT)模組將直流電變換為交流電輸出以供其他電器元件使用。一般而言,車用逆變器通常具有一水冷散熱模組,該水冷散熱模組用以冷卻IGBT模組運作時產生的高熱。欲加大逆變器可輸出的功率時,現有做法是並聯兩組相同規格的IGBT模組,以提高逆變器的輸出電流及功率,然而,前述設計方式會造成水冷散熱模組的結構複雜度增加,以及提高製造的成本,並且也易造成兩組IGBT模組經冷卻後的溫度有所差異。
此外,現有水冷散熱模組一般只有單一方向的出液口與進液口,受限於出液口及進液口的位置,使得後續在整車配置時易發生水管路線難以連接到出液口或進液口的問題,並且也易增加水管路線所需的安裝空間。再者,若該水冷散熱模組與水管路線之間無法相互配合,則該水冷散熱模組之進出液口將需要重新設計,進而造成開發費用以及開發時間的浪費。因此,現有水冷散熱模組的出液口及進液口位置無法因應不同的車輛結構而彈性地進行變化。
因此,本發明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以結構簡單的散熱模組達成散熱需求的堆疊式逆變器。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堆疊式逆變器,以單一組散熱模組同時對兩電力模組進行散熱,使兩電力模組冷卻後的溫度一致。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堆疊式逆變器,藉由多個不同方向的進液口及出液口設計,能依照需求將入水管及出水管分別連接到所需位置的進液口及出液口,藉此,除了能有效地節省散熱模組的開發費用及時間之外,還能增加應用上的彈性以符合不同車輛的需求。
於是,本發明堆疊式逆變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用於將一直流電源輸出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以輸出至一馬達,該堆疊式逆變器包含一散熱模組、兩個電力模組、一電流輸出傳導單元,及一電流輸出傳導單元。該散熱模組包括一散熱框架,該散熱框架呈鏤空狀並界定出一液體流道,該液體流道具有兩個分別位於上、下端的開口、一第一進液口,及一第一出液口。該等電力模組分別疊置於該散熱框架上下兩側。每一電力模組包括一第一面、一相反於該第一面的第二面、一輸入電極單元,及一與該輸入電極單元相間隔的輸出電極單元。該等電力模組的第二面彼此相對且分別覆蓋並封閉該等開口。該電流輸入傳導單元電連接於該直流電源及該等電力模組的該等輸入電極單元之間。該電流輸出傳導單元電連接於該等輸出電極單元及該馬達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電力模組還包括一凸設於該第二面的散 熱件,該散熱件經由對應的該開口穿伸入該液體流道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散熱框架更界定出分別連通於該液體流道的一入流道,及一出流道,該入流道具有一與該第一進液口不同方向的第二進液口,該出流道具有一與該第一出液口不同方向的第二出液口。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液體流道沿一左右方向延伸,該入流道及該出流道分別沿一垂直於該左右方向的前後方向延伸。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開口形狀相同並且上下相互對稱。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液體流道具有一連通於該等開口之間的散熱區,及一連通於該散熱區與該第一進液口之間的進液整流區。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散熱模組更包括一閥門單元,該閥門單元可選擇地阻斷該第一進液口及該第二進液口其中之一,且該閥門單元可選擇地阻斷該第一出液口及該第二出液口其中之一。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閥門單元具有一用以控制該第一進液口的開啟與封閉的第一封閉件、一用以控制該第二進液口的開啟與封閉的第二封閉件、一用以控制該第一出液口的開啟與封閉的第三封閉件,及一用以控制該第二出液口的開啟與封閉的第四封閉件。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液體流道具有一連通於該等開口之間的散熱區,及一連通於該散熱區與該第一進液口之間的進液整流區。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進液口呈矩形,該進液整流區具有一與該第一進液口連通之外進液整流部、一與該散熱區連通之內進液整流部,及 一連通於該外進液整流部及該內進液整流部之間的漸縮部,該內進液整流部沿一垂直於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高度小於該外進液整流部沿該上下方向延伸的高度,該漸縮部沿該上下方向所取的截面積是由該外進液整流部朝該內進液整流部方向逐漸縮小,該入流道與該外進液整流部及該漸縮部相連通,該第二進液口呈圓形。
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功效:藉由該液體流道位於上下兩端的該等開口,使覆蓋於該等開口的該等電力模組的第二面能同時藉由液體散熱,且由於該等電力模組是僅經由一條該液體流道進行冷卻,故可使該等電力模組的溫度差異一致。此外,在達到冷卻目的的同時,因為該散熱框架的結構簡單,所以在製造成本上也相對地節省。
10‧‧‧堆疊式逆變器
20‧‧‧薄膜電容
201‧‧‧第一輸入正極
202‧‧‧第一輸入負極
203‧‧‧第二輸入正極
204‧‧‧第二輸入負極
205‧‧‧第三輸入正極
206‧‧‧第三輸入負極
1‧‧‧散熱模組
11‧‧‧散熱框架
111‧‧‧液體流道
112‧‧‧開口
113‧‧‧第一進液口
114‧‧‧第一出液口
115‧‧‧散熱區
116‧‧‧進液整流區
116a‧‧‧外進液整流部
116b‧‧‧內進液整流部
116c‧‧‧漸縮部
117‧‧‧出液區
117a‧‧‧外出液部
117b‧‧‧內出液部
117c‧‧‧連通部
118‧‧‧入流道
119‧‧‧第二進液口
120‧‧‧出流道
121‧‧‧第二出液口
13‧‧‧閥門單元
131‧‧‧第一封閉件
132‧‧‧第二封閉件
133‧‧‧第三封閉件
134‧‧‧第四封閉件
14‧‧‧轉接單元
141‧‧‧第一進液轉接件
142‧‧‧第二進液轉接件
143‧‧‧第一出液轉接件
144‧‧‧第二出液轉接件
2‧‧‧電力模組
21‧‧‧本體
211‧‧‧第一面
212‧‧‧第二面
22‧‧‧輸入電極單元
221‧‧‧第一正極
222‧‧‧第一負極
223‧‧‧第二正極
224‧‧‧第二負極
225‧‧‧第三正極
226‧‧‧第三負極
23‧‧‧輸出電極單元
231‧‧‧第一輸出電極
232‧‧‧第二輸出電極
233‧‧‧第三輸出電極
24‧‧‧散熱件
3‧‧‧電流輸入傳導單元
31‧‧‧第一正極匯流條
32‧‧‧第一負極匯流條
33‧‧‧第二正極匯流條
34‧‧‧第二負極匯流條
35‧‧‧第三正極匯流條
36‧‧‧第三負極匯流條
4‧‧‧電流輸出傳導單元
41‧‧‧第一匯流條
42‧‧‧第二匯流條
43‧‧‧第三匯流條
D1‧‧‧左右方向
D2‧‧‧前後方向
D3‧‧‧上下方向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發明堆疊式逆變器的一實施例與一薄膜電容電連接的一立體圖;圖2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實施例與該薄膜電容的連接方式;圖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實施例之一散熱模組與兩個電力模組的組裝方式;圖4是沿圖3中的IV-IV線所截取的一剖面圖,說明該實施例的散熱模組的一散熱框架的內部結構; 圖5是沿圖3中的V-V線所截取的一剖面圖,說明該實施例的散熱框架的一液體流道;圖6是一俯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散熱框架在一種使用方式中與一閥門單元及一轉接單元的配合情形;圖7是一類似圖6的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散熱框架在另一種使用方式中與該閥門單元及該轉接單元的配合情形;圖8是一類似圖6的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散熱框架在一種使用方式中與該閥門單元及該轉接單元的配合情形;圖9是一類似圖6的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散熱框架在又一種使用方式中與該閥門單元及該轉接單元的配合情形;圖10是該實施例之一側視圖;圖11是該實施例由另一視角觀看之一立體圖;及圖12是一局部剖面圖,說明該實施例的電力模組的散熱件經由開口穿伸入散熱框架的液體流道內,以及冷卻液在液體流道內流動並對散熱件散熱。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與圖2,本發明堆疊式逆變器之一實施例,設置於一電動車(圖未示),用於將一直流電源輸出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以輸出至一馬達(圖 未示),直流電源包含一薄膜電容20,薄膜電容20具有一第一輸入正極201、一第一輸入負極202、一第二輸入正極203、一第二輸入負極204、一第三輸入正極205及一第三輸入負極206,該堆疊式逆變器10包含一散熱模組1、兩個電力模組2、一電流輸入傳導單元3及一電流輸出傳導單元4。
參閱圖3至圖5,該散熱模組1包括一散熱框架11,該散熱框架11呈鏤空狀並界定出一沿著一左右方向D1延伸的液體流道111,以及分別連通於該液體流道111的一入流道118與一出流道120。該液體流道111具有兩個分別位於上、下端且形狀相同並上下相互對稱的開口112、一第一進液口113、一第一出液口114、一連通於該等開口112之間的散熱區115,及一連通於該散熱區115與該第一進液口113之間的進液整流區116。該進液整流區116具有一與該第一進液口113連通之外進液整流部116a、一與該散熱區115連通之內進液整流部116b,及一連通於該外進液整流部116a及該內進液整流部116b之間的漸縮部116c。內進液整流部116b沿一垂直於左右方向D1的上下方向D3延伸的高度小於外進液整流部116a沿上下方向D3延伸的高度。漸縮部116c沿上下方向D3所取的截面積是由外進液整流部116a朝內進液整流部116b方向逐漸縮小。
該入流道118具有一與該第一進液口113不同方向的第二進液口119,該出流道120具有一與該第一出液口114不同方向的第二出液口121。該入流道118與該外進液整流部116a及該漸縮部116c相連通。經由第一進液口113流入的液體會依序流經外進液整流部116a、漸縮部116c以及內進液整流部116b,而經由第二進液口119流入的液體的一部分會依序流經外進液整流部116a、漸 縮部116c以及內進液整流部116b,而另一部分會依序流經漸縮部116c以及內進液整流部116b,藉由外進液整流部116a、漸縮部116c以及內進液整流部116b截面積由大逐漸變小的設計方式,能達到對液體整流的效果,有助於液體能平整地流入散熱區115內。在本實施例中,該入流道118沿一垂直於該左右方向D1的前後方向D2延伸,也就是說,該入流道118的第二進液口119與該液體流道111的第一進液口113兩者方向呈垂直,但該入流道118亦可以沿著不同於該前後方向D2之其他方向延伸而成。換句話說,該入流道118的第二進液口119之方向亦可為與該液體流道111的第一進液口113之方向不同的其他方向,不以兩者互呈垂直的方式為限。另外,該第一進液口113呈方形,該第二進液口119呈圓形,但該第一進液口113與該第二進液口119也可以為不同於本實施例的其他形狀,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該散熱框架11沿著該左右方向D1呈對稱狀,且該液體流道111還具有一連通於該散熱區115與該第一出液口114之間的出液區117。該出液區117具有一與該第一出液口114連通之外出液部117a、一與該散熱區115連通之內出液部117b,及一連通於該外出液部117a及該內出液部117b之間的連通部117c。內出液部117b沿上下方向D3延伸的高度小於外出液部117a沿上下方向D3延伸的高度。連通部117c沿上下方向D3所取的截面積是由內出液部117b朝外出液部117a方向逐漸變大。該出流道120沿該前後方向D2延伸且與該外出液部117a及該連通部117c相連通。也就是說,該出流道120的第二出液口121與該液體流道111的第一出液口114兩者方向呈垂直。但需要說明的是,該 出液區117之構造亦可以為其他形式,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參閱圖3、圖6至圖9,該散熱模組1還包括一閥門單元13及一轉接單元14。該閥門單元13可選擇地阻斷該第一進液口113及該第二進液口119其中之一,且該閥門單元13可選擇地阻斷該第一出液口114及該第二出液口120其中之一。該閥門單元13具有一可拆卸地組裝於散熱框架11以控制該第一進液口113的開啟與封閉的第一封閉件131、一可拆卸地組裝於散熱框架11以控制該第二進液口119的開啟與封閉的第二封閉件132、一可拆卸地組裝於散熱框架11以控制該第一出液口114的開啟與封閉的第三封閉件133,及一可拆卸地組裝於散熱框架11以控制該第二出液口121的開啟與封閉的第四封閉件13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封閉件131及第三封閉件133分別為一可供使用者透過螺鎖方式鎖固於散熱框架11上或是由散熱框架11上拆卸的封蓋,第二封閉件132為一可供使用者塞入該第二進液口119內或拆離該第二進液口119的封蓋,第四封閉件134為一可供使用者塞入該第二出液口121內或拆離該第二出液口121的封蓋。
該轉接單元14具有一可拆卸地組裝於散熱框架11且用以連通該第一進液口113與車用冷卻液管線(圖未示)的第一進液轉接件141、一可拆卸地組裝於該第二進液口119且用以連通該第二進液口119與車用冷卻液管線的第二進液轉接件142、一可拆卸地組裝於散熱框架11且用以連通該第一出液口114與車用冷卻液管線的第一出液轉接件143,及一可拆卸地組裝於該第二出液口121且用以連通該第二出液口121與車用冷卻液管線的第二出液轉接件144。藉此,第一進液轉接件141或第二進液轉接件142可將車用冷卻液管線所輸送的冷 卻液傳輸至液體流道111內,而第一出液轉接件143或第二出液轉接件144則可將液體流道111內導流至另一車用冷卻液管線。前述冷卻液是以冷卻水為例,當然,冷卻液也可為其他不同形式的冷卻液。
在該堆疊式逆變器的實際安裝上,依照不同車型的不同冷卻液管線配置,使用該閥門單元13阻斷該第一進液口113及該第二進液口119其中之一,並將該轉接單元14裝設於該第一進液口113及該第二進液口119其中另一,且使用該閥門單元13阻斷該第一出液口114及該第二出液口121其中之一,並將該轉接單元14裝設於該第一出液口114及該第二出液口121其中另一。以下分別針對不同的使用態樣進行說明:
參閱圖4及圖6,在一種使用方式中,若要使冷卻液自該第一進液口113進入且自第一出液口114排出,將該第二封閉件132裝設於該第二進液口119且將該第二封閉件134裝設於該第二出液口121,以分別封閉該第二進液口119及該第二出液口121。接著,將該第一進液轉接件141裝設於散熱框架11形成有該第一進液口113的一側,且將該第一出液轉接件143裝設於散熱框架11形成有該第一出液口114的另一側,藉此,冷卻液能沿著箭頭方向經由第一進液轉接件141及該第一進液口113流入液體流道111內,並且沿著箭頭方向經由該第一出液口114及該第一出液轉接件143排出液體流道111。
參閱圖4及圖7,在另一種使用方式中,若要使冷卻液自該第二進液口119進入且自第二出液口121排出,將該第一封閉件131裝設於散熱框架11形成有該第一進液口113的一側,且將該第一封閉件133裝設於散熱框架11形成 有該第一出液口114的另一側,以分別封閉該第一進液口113及該第一出液口114。接著,將該第二進液轉接件142裝設於該第二進液口119內,且將該第二出液轉接件144裝設於該第二出液口121內,藉此,冷卻液能沿著箭頭方向經由該第二進液轉接件142及該第二進液口119流入液體流道111內,並且沿著箭頭方向經由該第二出液口121及該第二出液轉接件144排出液體流道111。
參閱圖4及圖8,在另一種使用方式中,若要使冷卻液自該第一進液口113進入且自第二出液口121排出,將該第二封閉件132裝設於該第二進液口119,且將該第一封閉件133裝設於散熱框架11形成有該第一出液口114的另一側,以分別封閉該第二進液口119及該第一出液口114。接著,將該第一進液轉接件141裝設於散熱框架11形成有該第一進液口113的一側,且將該第二出液轉接件144裝設於該第二出液口121,藉此,冷卻液能沿著箭頭方向經由該第一進液轉接件141及該第一進液口113流入液體流道111內,並且沿著箭頭方向經由該第二出液口121及該第二出液轉接件144排出液體流道111。
參閱圖4及圖9,在又一種使用方式中,若要使冷卻液自該第二進液口119進入且自第一出液口114排出,將該第一封閉件131裝設於散熱框架11形成有該第一進液口113的一側,且將該第二封閉件134裝設於該第二出液口121,以分別封閉該第一進液口113及該第二出液口121。接著,將該第二進液轉接件142裝設於該第二進液口119且將該第一出液轉接件143裝設於散熱框架11形成有該第一出液口114的另一側,藉此,冷卻液能沿著箭頭方向經由該第二進液轉接件142及該第二進液口119流入液體流道111內,並且沿著箭頭方向 經由該第一出液口114及該第一出液轉接件143排出液體流道111。
參閱圖3、圖10及圖11,兩個電力模組2呈上下疊置並分別裝設於該散熱框架11上下兩側且對應於該等開口112,每一電力模組2包括一本體21、一輸入電極單元22、一輸出電極單元23及一散熱件24。本體21具有一第一面211及一相反於該第一面211的第二面212,該輸出電極單元23及該輸入電極單元22設置於該第一面211,該等第二面212彼此相對。輸入電極單元22設置於該第一面211,包括一第一正極221、一第一負極222、一第二正極223、一第二負極224、一第三正極225及一第三負極226,該第一正極221、該第二正極223及該第三正極225彼此相間隔,該第一負極222、該第二負極224及該第三負極226彼此相間隔,該第一正極221及該第一負極222彼此相鄰,該第二正極223及該第二負極224彼此相鄰,該第三正極225及該第三負極226彼此相鄰,其中一個電力模組2的該輸入電極單元22的該第一正極221、該第二正極223及該第三正極225分別與另一個電力模組2的該第一負極222、該第二負極224及該第三負極226位置上下相對應。輸出電極單元23設置於該第一面211並相對於輸入電極單元22位在第一面211的另一側,其包括一第一輸出電極231、一第二輸出電極232及一第三輸出電極233,其分別代表了三相電流中的U、V、W極,該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一輸出電極231的位置上下相對應,該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二輸出電極232的位置上下相對應,該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三輸出電極233的位置上下相對應,需要說明的是,其中一個電力模組2是透過其內部以程式設定的方式,使得兩個電力模組2的第一輸出電極231、第二輸出電極232及第三輸出電極233是上下對 應的。散熱件24設置於第二面212並且經由對應的開口112穿伸入散熱框架11的散熱區115內,使得兩個電力模組2的散熱件24彼此相對,散熱件24在本實施例為多個散熱柱的態樣,但不以此為限,也可為散熱鰭片等其他的形式。
參閱圖3及圖12,電流輸入傳導單元3電連接於直流電源的薄膜電容20及該等電力模組2的該等輸入電極單元22之間,其包括一電連接於各該電力模組2的該第一正極221之間的第一正極匯流條31、一電連接於各該電力模組2的該第一負極222之間的第一負極匯流條32、一電連接於各該電力模組2的該第二正極223之間的第二正極匯流條33、一電連接於各該電力模組2的該第二負極224之間的第二負極匯流條34、一電連接於各該電力模組2的該第三正極225之間的第三正極匯流條35及一電連接於各該電力模組2的該第三負極226之間的第三負極匯流條36。該第一正極匯流條31電連接於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一正極221與薄膜電容20的第一輸入正極201之間。該第一負極匯流條32電連接於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一負極222與薄膜電容20的第一輸入負極202之間。,該第二正極匯流條33電連接於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二正極223與薄膜電容20的第二輸入正極203之間。該第二負極匯流條34電連接於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二負極224與薄膜電容20的第二輸入負極204之間。該第三正極匯流條35電連接於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三正極225與薄膜電容20的第三輸入正極205之間。該第三負極匯流條36電連接於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三負極226與薄膜電容20的第三輸入負極206之間。
參閱圖3及圖11,電流輸出傳導單元4電連接於該等輸出電極單元 23及該馬達(圖未示)之間,其包括一電連接於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一輸出電極231與馬達之間的第一匯流條41、一電連接於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二輸出電極232與馬達之間的第二匯流條42,及一電連接於兩電力模組2的該第三輸出電極233與馬達之間的第三匯流條43。
參閱圖1、圖3、圖11及圖12,以下介紹本發明堆疊式逆變器10的運作流程,首先薄膜電容20先由第一至第三輸入正極201、203、205與第一至第三輸入負極202、204、206透過電流輸入傳導單元3將直流電傳輸至該等電力模組2的第一至第三正極221、223、225與第一至第三負極222、224、226,透過該等電力模組2將直流電轉換為三相交流電後再透過電流輸出傳導單元4將三相交流電輸出至該馬達。在此過程中,兩個電力模組2的溫度將逐漸升高,此時可將冷卻液經由第一進液口113或第二進液口119輸入該液體流道111內,由於兩電力模組2的散熱件24分別穿伸至液體流道111的散熱區115內,因此,冷卻液在散熱區115內流動的過程中會同時冷卻兩電力模組2的散熱件24,使兩個電力模組2降溫,如此一來兩個電力模組2的降溫程度將趨於一致,能有效降低兩個電力模組2的溫度差異值,使電流輸出的穩定度提高。
綜上所述,本發明推疊式逆變器,藉由灌入該液體流道111的冷卻液體對經由該等開口112穿伸進入該散熱區115的該等電力模組2的散熱件24進行冷卻,進而能同時對兩個電力模組2進行散熱。另外,因為該等電力模組2是僅經由一條該液體流道111進行冷卻,且由於該進液整流區116有助於使進入散熱區115的液體流速平整,使該散熱件24的每一處均勻散熱且使該等電力模 組2的溫度差異小,進而使電流輸出的穩定度提高。在實際應用於電動車時,也因該推疊式逆變器10具有可供選擇的第一進液口113與第二進液口119,以及可供選擇的第一出液口114與第二出液口121,使該推疊式逆變器10安裝時在車用冷卻液管線的配置方面有更有多彈性空間。此外,在達到冷卻目的的同時,因為該散熱框架11的結構簡單,所以在製造成本上也相對地節省。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8)

  1. 一種堆疊式逆變器,用於將一直流電源輸出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以輸出至一馬達,包含:一散熱模組,包括一散熱框架,該散熱框架呈鏤空狀並界定出一液體流道,該液體流道具有兩個分別位於上、下端的開口、一第一進液口,及一第一出液口,且該散熱框架更界定出分別連通於該液體流道的一入流道,及一出流道,該入流道具有一與該第一進液口不同方向的第二進液口,該出流道具有一與該第一出液口不同方向的第二出液口;兩個電力模組,分別疊置於該散熱框架上下兩側,每一電力模組包括一第一面、一相反於該第一面的第二面、一輸入電極單元,及一與該輸入電極單元相間隔的輸出電極單元,該等電力模組的第二面彼此相對且分別覆蓋並封閉該等開口;一電流輸入傳導單元,電連接於該直流電源及該等電力模組的該等輸入電極單元之間;一電流輸出傳導單元,電連接於該等輸出電極單元及該馬達之間;及一閥門單元,該閥門單元可選擇地阻斷該第一進液口及該第二進液口其中之一,且該閥門單元可選擇地阻斷該第一出液口及該第二出液口其中之一。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堆疊式逆變器,其中,每一電力模組還包括一凸設於該第二面的散熱件,該散熱件經由對應的該開口穿伸入該液體流道內。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堆疊式逆變器,其中,該液體流道沿一左右方向延伸,該入流道及該出流道分別沿一垂直於該左右方向的前後方向延伸。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堆疊式逆變器,其中,該等開口形狀相同並且上下相互對稱。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堆疊式逆變器,其中,該液體流道具有一連通於該等開口之間的散熱區,及一連通於該散熱區與該第一進液口之間的進液整流區。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堆疊式逆變器,其中,該閥門單元具有一用以控制該第一進液口的開啟與封閉的第一封閉件、一用以控制該第二進液口的開啟與封閉的第二封閉件、一用以控制該第一出液口的開啟與封閉的第三封閉件,及一用以控制該第二出液口的開啟與封閉的第四封閉件。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堆疊式逆變器,其中,該液體流道具有一連通於該等開口之間的散熱區,及一連通於該散熱區與該第一進液口之間的進液整流區。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堆疊式逆變器,其中,該第一進液口呈矩形,該進液整流區具有一與該第一進液口連通之外進液整流部、一與該散熱區連通之內進液整流部,及一連通於該外進液整流部及該內進液整流部之間的漸縮部,該內進液整流部沿一垂直於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高度小於該外進液整流部沿該上下方向延伸的高度,該漸縮部沿該上下方向所取的截面積是由該外進液整流部朝該內進液整流部方向逐漸縮小,該入流道與該外進液整流部及該漸縮部相連通,該第二進液口呈圓形。
TW106125849A 2017-08-01 2017-08-01 Stacked inverter TWI6668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5849A TWI666868B (zh) 2017-08-01 2017-08-01 Stacked invert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5849A TWI666868B (zh) 2017-08-01 2017-08-01 Stacked inver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1728A TW201911728A (zh) 2019-03-16
TWI666868B true TWI666868B (zh) 2019-07-21

Family

ID=66590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5849A TWI666868B (zh) 2017-08-01 2017-08-01 Stacked inverte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686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328A (zh) * 2011-08-15 2013-03-06 李尔公司 电力模块冷却系统
US20160322286A1 (en) * 2014-01-09 2016-11-03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ower Converter Using the Same
TW201715943A (zh) * 2015-10-29 2017-05-01 台達電子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電源轉換裝置
TW201715932A (zh) * 2015-10-29 2017-05-01 台達電子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電源轉換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328A (zh) * 2011-08-15 2013-03-06 李尔公司 电力模块冷却系统
US20160322286A1 (en) * 2014-01-09 2016-11-03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ower Converter Using the Same
TW201715943A (zh) * 2015-10-29 2017-05-01 台達電子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電源轉換裝置
TW201715932A (zh) * 2015-10-29 2017-05-01 台達電子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電源轉換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1728A (zh) 2019-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3929B (zh) 具有冷板之逆變器功率模組構裝、以及冷卻功率模組的方法
US9502329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cooler
JP6093186B2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用冷却器
CN104143925B (zh) 电力转换装置
WO2013054887A1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用冷却器及び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US20150289411A1 (en) Inverter device
WO2016138692A1 (zh) 一种功率器件的并联冷却结构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
AU2014342857B2 (en) Heat sink device for power modules of power converter assembly
JP2012146759A (ja) 冷却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US20120287577A1 (en) Liquid cooling element
WO2018209828A1 (zh) 液冷散热装置及电机控制器
JP7172579B2 (ja) 電気機器
JP2015182765A (ja) 自動車用電装部品ケース
US10504820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07265878U (zh) 堆叠式逆变器
TWI666868B (zh) Stacked inverter
KR102256906B1 (ko) 전기 캐비닛에 대한 콜드 플레이트 어셈블리
TWM540463U (zh) 具塑膠框體之輕量化液冷板組及散熱系統
CN108109976B (zh) 具塑胶框体的轻量化液冷板组及散热系统
TWM554664U (zh) 堆疊式逆變器
CN109302083A (zh) 堆叠式逆变器
JP6845089B2 (ja) 半導体装置の冷却装置
JP2016219571A (ja) 液冷式冷却装置
JPWO2020240777A1 (ja) 半導体装置
JP2013131666A (ja) パワー半導体の冷却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