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4036B - 彎曲設備 - Google Patents
彎曲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64036B TWI664036B TW102141861A TW102141861A TWI664036B TW I664036 B TWI664036 B TW I664036B TW 102141861 A TW102141861 A TW 102141861A TW 102141861 A TW102141861 A TW 102141861A TW I664036 B TWI664036 B TW I66403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substrate
- bending
- fixing clip
- guide
- guide ro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1/00—Bending not restricted to forms of material mentioned in only one of groups B21D5/00, B21D7/00, B21D9/00; Bend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21D5/00 - B21D9/00; Twisting
- B21D11/02—Bending by stretching or pulling over a di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02—Bending or folding
- B29C53/04—Bending or folding of plates or shee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彎曲設備與彎曲方法被提供。根據本發明之態樣,提供了一種彎
曲設備,其包含引導可撓式基板移動與彎曲以致可撓式基板以彎曲狀態移動之引導部分、固定沿引導部分彎曲之可撓式基板之一側之第一固定部分、固定可撓式基板之另一側之第二固定部分,以及驅動第一固定部分與第二固定部分之驅動部分。
Description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基於2013年4月11日於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號10-2013-0040004並主張其優先權,其全部揭露係併入於在此作為參照。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彎曲設備與使用其之彎曲方法,特別是關於能執行具有可撓性之基板之彎曲之彎曲設備與使用其之彎曲方法。
目前,顯示器市場已快速地改變以針對能輕易地大型化、輕量化以及薄膜化之平板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s)。
此類平板顯示器包含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電漿顯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s,PDP)與有機發光顯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s,OLED)。因為現存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面板與有機發光顯示器使用玻璃基板,其具有低可撓性且其應用與使用有所限制。
因此,被製造以使用如塑膠、金屬薄膜等等之可撓式材料而非玻璃基板製成之基板彎曲之可撓式顯示器已被積極地發展為次世代
顯示器。
更進一步,各種用於評估或製造具有可撓性之可撓式基板或可撓式面板之裝置為了符合可撓式顯示器之發展而有其需求。
透過本發明解決之一主題係提供一種能評估基板之各別區域之彎曲特性之彎曲設備。
透過本發明解決之另一主題係提供一種能評估基板之各別區域之彎曲特性之彎曲方法。
本發明附加的優點、主題與特徵將部分的於下文中的描述提出,且其部分將由下文中的檢視或從本發明之實施學習而對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變得明顯。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了一種彎曲設備,其包含引導可撓式基板之移動與彎曲以便可撓式基板以彎曲狀態移動之引導部分、固定沿引導部分彎曲之可撓式基板之一側之第一固定部分、固定可撓式基板之另一側之第二固定部分、以及驅動第一固定部分與第二固定部分之驅動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了一種彎曲設備,其包含圓柱狀引導棒、間隔於引導棒以執行基於引導棒之透視運動(perspective motion)之第一固定夾、以及間隔於引導棒以執行基於引導棒之透視運動(perspective motion)之第二固定夾,其中第一固定夾與第二固定夾安排以面對彼此,且第一固定夾與第二固定夾相對於彼此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了一種彎曲方法,其包含使
可撓式基板緊密接觸引導可撓式基板之彎曲之引導部分、固定沿引導部分彎曲之可撓式基板之一側與另一側到第一固定部分與第二固定部分、以及移動第一固定部分或第二固定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至少以下效果會被達到。
也就是說,彎曲特性之評估可對於基板之各別區域而執行。
更進一步,基板之彎曲特性之評估可不損傷基板而執行。
根據本發明之效果不受限於以上所例示之內容,且更多各種效果將描述於本發明之說明書中。
100、101、102、103、104、105、106‧‧‧彎曲設備
10‧‧‧第一固定部分
11‧‧‧第一固定夾
12‧‧‧第二固定夾
20‧‧‧第二固定部分
30‧‧‧引導部分
31、32‧‧‧引導棒
33‧‧‧第一引導棒
34‧‧‧第二引導棒
40‧‧‧驅動部分
50、51‧‧‧可撓式基板
501‧‧‧虛設區
502‧‧‧主動區
80‧‧‧螺釘
b‧‧‧彎曲區
b1‧‧‧第一彎曲區
b2‧‧‧第二彎曲區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d3‧‧‧第三距離
d4‧‧‧第四距離
d5‧‧‧第五距離
d6‧‧‧第六距離
L1‧‧‧第一彎曲線
L2‧‧‧第二彎曲線
L3‧‧‧第三彎曲線
L4‧‧‧第四彎曲線
L5‧‧‧第五彎曲線
L6‧‧‧第六彎曲線
R‧‧‧直徑
本發明之上述與其他目的、特徵與優點從下列結合於所附圖示之詳細描述將會更為明顯,其中: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方塊圖;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透視圖;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平面圖;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透視圖;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被用於彎曲設備之可撓式基板之平面圖;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第10與1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以及第12與1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
本發明之態樣與特徵與用於達到態樣與特徵之方法將參考參考附圖而詳細描述之實施例而變為明顯。然而,本發明不受限於在下文中所揭露之實施例,而可以不同形式實施。所定義於描述中之內容,例如詳細構造與元件,僅為提供以協助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完全地理解本發明之特定細節,且本發明僅被定義於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中。
於本文中使用時,詞彙「上(on)」或「上(above)」可用於描述之簡化以描述一元件與另一(或複數)元件之關係如圖式中所繪。詞彙「上(on)」或「上(above)」根據元件之安排方式或觀看角度能被詮釋為「下(under)」或「下(below)」。
詞彙「上(on)」被使用於指出一元件於另一元件上或位於不同層或者是一層包含元件直接於另一元件或層上之情況與元件透過其他層或另一元件位於另一元件上情況兩者。在本發明之完整敘述中,相同參考符號在全部圖式中用於相同元件。
雖然詞彙「第一、第二以及等等(first,second and so forth)」用於描述不同組成元件,此類組成元件不受限於此類詞彙。此類詞彙僅用於區別一
組成元件與其他組成元件。因此,在以下描述中,第一組成元件可為第二組成元件。
本發明之態樣與特徵與用於達到態樣與特徵之方法將參考參考附圖而詳細描述之實施例而變為明顯。然而,本發明不受限於在下文中所揭露之實施例,而能以不同形式實施。所定義於描述中之內容,例如詳細構造與元件,僅為提供以協助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完全地理解本發明之特定細節,且本發明僅被定義於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中。
在下文中,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將參考附圖而描述其細節。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方塊圖。
參閱第1圖,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0包含引導可撓式基板(未繪示)之移動與彎曲以便可撓式基板以彎曲狀態移動之引導部分30、固定沿引導部分30彎曲之可撓式基板之一側之第一固定部分10、固定可撓式基板之另一側之第二固定部份20、以及驅動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份20之驅動部份40。
引導部分30可接觸可撓式基板以引導可撓式基板之彎曲。特別是,引導部分30引導可撓式基板之彎曲形狀與區域。舉例來說,引導部分30可包含圓柱狀引導棒,且可撓式基板可至少部分地接觸圓柱狀引導棒。因此,可撓式基板之彎曲可被引導。引導部分30之側面可包含有預定曲度之曲面。在此情況中,可撓式基板可接觸引導部分30之曲面並可根據曲面之形狀彎曲。
在此描述中,可撓式基板可為有可撓性特性之基板,如基底基板、精細元件形成於其中之基板、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等等於其中形成為透明電極之基板、薄膜、面板或視窗。面板為影像顯示於其上之面板,
並可包含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電泳(electrophoretic)顯示面板、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面板、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面板、有機電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面板、場發射顯示(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面板、表面傳導電子發射式顯示(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SED)面板、電漿顯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或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可撓性特性可包含所有可撓性、彎曲與摺疊特性。
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可固定可撓式基板之一側與另一側。當沿引導部分30彎曲之可撓式基板之一側與另一側固定於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時,透過引導部分30彎曲之可撓式基板可保持在彎曲狀態。如果可撓式基板保持在彎曲狀態,可撓式基板之彎曲區可被定義於可撓式基板與引導部分30接觸彼此之部分中。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可安排以面對彼此。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可包含用於固定可撓式基板之夾。
驅動部分40可移動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之至少之一。驅動部分40可包含馬達或致動器。
在下文中,跟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操作將被描述。
驅動部分40可驅動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之至少之一以執行基於引導部分30之透視運動。在此描述中,詞彙「透視運動(perspective motion)」可包含物體遠離基點之運動與物體靠近基點之運動。
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可相對於彼此移動。也就是說,如果固定可撓式基板之一側之第一固定部分10移動,固定可撓式基板之另一側之第二固定部分20也可隨之移動。舉例來說,如果第一固定部分10從引導部分30遠離,第二固定部分20靠近引導部分30,而如果第一固定部分10靠近引導部分30,第二固定部分20從引導部分30遠離。
雖然第一固定部分10被例示,第二固定部分20之運動可實質地相同於第一固定部分10之運動。
如果第一固定部分10或第二固定部分20移動,接觸引導部分30之可撓式基板之彎曲區可位移。然而,即使在彎曲區位移之情況中,可撓式基板與引導部分30接觸彼此之面積,即,彎曲區之面積,可保持不變。
在下文中,本發明之更詳細之實施例會隨參閱所附圖式被描述。
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透視圖。
參閱第2圖,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1包含引導棒31,以預定距離間隔於引導棒31之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以及移動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之驅動部分(未繪示)。
引導棒31可為圓柱狀,且其縱向部分可被安排,舉例來說,垂直於地面。在引導棒31垂直於地面之情況中,引導棒31之縱切面可為有預定曲度之圓形。然而,引導棒31之縱切面不受限於此,並可為多邊形或包含至少部分曲線之形狀。在引導棒31之縱切面為有預定曲度之圓形之情況中,引導棒31之側面可包含具有預定曲度之曲面。
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固定可撓式基板之一側與另一側。螺釘80可安裝於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作為用於固定可撓式基板之
工具。螺釘80可安裝於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之一側與另一側,但螺釘80之位置與數量不受限於此。更進一步,用於固定可撓式基板之工具不受限於螺釘80,且例示性地,鉗子可被採用作為固定工具。
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被安排以面對彼此。在例示性實施例中,透過第一固定夾11被固定之可撓式基板之一側之延伸可實質地平行於透過第二固定夾12被固定之可撓式基板之另一側之延伸。
驅動部分可移動第一固定夾11以及/或第二固定夾12。驅動部分可包含馬達或致動器。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固定夾11以及/或第二固定夾12可執行基於引導棒之透視運動。在此情況中,驅動部分可進一步包含引導第一固定夾11以及/或第二固定夾12之移動之導軌(未繪示)。
在下文中,參閱第3與4圖,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操作將被描述。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平面圖,以及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透視圖。
參閱第3與4圖,驅動部分可移動第一固定夾11在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被安排以面對彼此之狀態中。
如上述,第一固定夾11以及/或第二固定夾12可執行基於引導棒31之透視運動。
更進一步,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相對於彼此移動。也就是說,如果第一固定夾11從引導棒31遠離,第二固定夾12可靠近引導棒31。
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執行線性運動,但不受限於此。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之透視運動可包含曲線運動。
如上述,當沿引導棒31被彎曲之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固定於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時,透過引導棒31彎曲之可撓式基板50可保持在彎曲狀態。如果可撓式基板50保持在彎曲狀態,相對應於可撓式基板之彎曲部分之彎曲區b可被定義於可撓式基板50與引導棒31接觸彼此之部分中。
如果彎曲區b被定義於可撓式基板50與引導棒31接觸彼此之部分中,用於分割平坦區與彎曲區b之兩條彎曲線可被定義。為了解釋之方便,形成於彎曲區b之一側之彎曲線稱為第一彎曲線L1,以及形成於彎曲區b之另一側之彎曲線稱為第二彎曲線L2。
更進一步,為了解釋之方便,初始彎曲狀態被定義。初始狀態意味著從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延伸到第一彎曲線L1之第一距離d1等於從可撓式基板50之另一側延伸到第二彎曲線L2之第二距離d2之狀態。更進一步,在初始狀態中之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之間之距離被定義為第三距離d3。
如果第一固定夾11或第二固定夾12在初始狀態中移動,彎曲區b可被位移。例示性地,如果第一固定夾11以第一固定夾11從引導棒31遠離之方向移動,從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延伸到第一彎曲線L1之第一距離d1可增加,且從可撓式基板50之另一側延伸到第二彎曲線L2之第二距離d2可減少。然而,即使在此情況中,第一距離d1與第二距離d2之總和可保持不變。更進一步,即使在彎曲區b被位移之情況中,可撓式基板50以可撓式基板50緊密接觸引導棒31之狀態移動,因此可撓式基板50之彎曲區b之面積可保持不變。
在先前描述中,其被例示為第一固定夾11以第一固定夾11從引導棒31遠離之方向移動且第二固定夾12以第二固定夾12靠近引導棒31之方向移動。然而,第二固定夾12可以第二固定夾12從引導棒31遠離之方向移動且第一固定夾11可以第一固定夾11靠近引導棒31之方向移動。在此情況中,其為明顯的是第一距離d1減少且第二距離d2增加。
第一固定夾11或第二固定夾12之透視運動可為間歇的或連續的,且可被重複地執行至少一次。
在下文中,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將被描述。在下列實施例中,相同參考符號用於如上述之相同元件,且其相關重複解釋會被省略或簡化。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被用於彎曲設備之另一個可撓式基板之平面圖,以及第6圖為顯示第5圖之可撓式基板固定於其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
參閱第5與6圖,可撓式基板51與第3圖中所繪示之可撓式基板不同之處在於可撓式基板51包含主動區502與安排於沿著主動區502之周圍之虛設區501。
精細元件可形成於可撓式基板51之主動區502中。例示性地,可撓式基板51可為包含有機發光元件之基板。在可撓式基板51包含有機發光元件之情況中,半導體層(未繪示)可安置於可撓式基板51之主動區502中。半導體層可為非晶矽薄膜或透過結晶非晶矽薄膜獲得之多晶矽薄膜。為第一絕緣薄膜之閘極絕緣薄膜(未繪示)安置於半導體層上。重疊半導體層之閘極電極(未繪示)可安置於閘極絕緣薄膜上。覆蓋半導體層與閘極電極之第二絕緣薄膜(未繪示)可安
置於閘極電極上。連接於半導體層之兩端點部分以穿透第二絕緣薄膜與第一絕緣薄膜之源極電極(未繪示)與汲極電極(未繪示)可安置於第二絕緣薄膜上。
半導體層、閘極電極與源/汲極電極組成薄膜電晶體(未繪示)。覆蓋源/汲極電極之第三絕緣薄膜(未繪示)可安置於源/汲極電極上。第三絕緣薄膜可為用於保護薄膜電晶體之鈍化薄膜及/或用於緩和因薄膜電晶體造成之階梯高度之平坦化薄膜。連接於汲極電極以穿透第三絕緣薄膜之像素電極可安置於第三絕緣薄膜上。像素電極可為,舉例來說,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或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薄膜。具有用於暴露像素電極一部分之開口之像素定義薄膜可安置於像素電極上。
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固定於可撓式基板51之虛設區501。在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固定於可撓式基板51之虛設區501之情況中,整體主動區502可透過第一固定夾11或第二固定夾12之驅動而彎曲。
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
參閱第7圖,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2之引導棒32與根據第3圖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不同之處在於引導棒32隨著可撓式基板50移動而旋轉。
如上述,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執行基於引導棒32之透視運動。如果可撓式基板50因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之透視運動沿引導棒32之周圍移動,可撓式基板50可透過作用於可撓式基板50與引導棒32間之摩擦力而旋轉。舉例來說,如果第一固定夾11以第一固定夾11從引導棒32遠離之方向移動,可撓式基板50可沿引導棒32之周圍移動,因此引導棒32可順時鐘旋
轉(見第7圖)。相反地,如果第二固定夾12以第二固定夾12從引導棒32遠離之方向移動,可撓式基板50可沿引導棒32之周圍移動,因此引導棒32可逆時鐘旋轉。
為了旋轉彎曲設備102之引導棒32,彎曲設備102可進一步包含用於旋轉引導棒32之旋轉工具(未繪示)。舉例來說,旋轉工具可包含延伸於引導棒32之長度方向中之旋轉軸,但並不受限於此。
如果引導棒32被旋轉,可撓式基板50可透過引導棒32與可撓式基板50間摩擦力之縮減而避免受損。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
參閱第8圖,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3與根據第3圖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不同之處在於初始狀態中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之間之距離(第三距離d3)大於引導棒31之直徑R。
在初始狀態中,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之間之第三距離d3可大於引導棒31之直徑R。在此情況中,第一彎曲線L1與第二彎曲線L2間之間隙可較窄於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之間之距離相等於引導棒之直徑R之情況。更進一步,因為第一彎曲線L1與第二彎曲線L2間之間隙變窄,相較於根據第3圖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1下可撓式基板50之較小彎曲區b可形成。
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3之操作可實質地與上述之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1相同。也就是說,如果第一固定夾11或第二固定夾12於初始狀態中移動,彎曲區b可被位移。例示性地,如果第一固定夾11以第一固定夾11從引導棒31遠離之方向移動,從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延伸到第一彎曲線L1之第一距離d1可增加,且從可撓式基板50之另一側延伸到第二彎曲線L2之第二距離d2可減少。然而,即使在此情況中,第一距離d1與第二距離d2
之總和可保持不變。更進一步,即使彎曲區b被位移,可撓式基板50之彎曲區b之面積可保持不變。
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相對彼此移動。也就是說,如果第一固定夾11從引導棒31遠離,第二固定夾12可靠近引導棒31。
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以靠近引導棒31之方向或從引導棒31遠離之方向(見第8圖中箭號)執行基於引導棒31之線性運動,但不受限於此。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之透視運動可包含至少部分地曲線運動。
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
參閱第9圖,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4與根據第3圖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不同之處在於初始狀態中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之間之距離(第三距離d3)小於引導棒31之直徑R。
在初始狀態中,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之間之第三距離d3可小於引導棒31之直徑R。在此情況中,第一彎曲線L1與第二彎曲線L2間之間隙可較寬於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之間之距離相等於引導棒之直徑R之情況。更進一步,因為第一彎曲線L1與第二彎曲線L2間之間隙變寬,相較於根據第3圖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1下可撓式基板50之較大彎曲區b可形成。
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4之操作可實質地與上述之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1相同。也就是說,如果第一固定夾11或第二固定夾12於初始狀態中移動,彎曲區b可被位移。例示性地,如果第一固定夾11以第一固定夾11從引導棒31遠離之方向移動,從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延伸到第一彎曲線L1之第一距離d1可增加,且從可撓式基板50之另一側延伸到第二彎曲線L2之第二距離d2可減少。然而,即使在此情況中,第一距離d1與第二距離d2
之總和可保持不變。更進一步,即使彎曲區b被位移,可撓式基板50之彎曲區b之面積可保持不變。
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相對於彼此移動。也就是說,如果第一固定夾11從引導棒31遠離,第二固定夾12可靠近引導棒31。
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以靠近引導棒31之方向或從引導棒31遠離之方向(見第9圖中箭號)執行基於引導棒31之線性運動,但不受限於此。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之透視運動可包含至少部分地曲線運動。
第10與1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
參閱第10與11圖,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5與根據第3圖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不同之處在於引導部分包含兩個引導棒33與34。
根據此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5可包含兩個引導棒。為了解釋之方便,其被稱為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
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可為圓柱狀。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可被安排為垂直於地面。更進一步,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可被安排為以預定距離間隔於彼此並實質地平行於彼此。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之縱切面可為有預定曲度之圓形,但不限於此。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之縱切面可為多邊形或包含至少部分曲線之形狀。在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之縱切面為有預定曲度之圓形之情況中,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之側面可包含有預定曲度之曲面。
可撓式基板50可透過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被彎曲為「u」字形。
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固定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當沿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被彎曲之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固定於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時,沿第一與第二引導棒33與34被彎曲之可撓式基板50可保持在彎曲狀態。如果可撓式基板50保持在彎曲狀態,第一彎曲區b1可被定義於可撓式基板50與引導棒33接觸彼此之部分中,且第二彎曲區b2可被定義於可撓式基板50與引導棒34接觸彼此之部分中。
第一固定夾11與第二固定夾12可安排以面對彼此。在例式性實施例中,透過第一固定夾11被固定之可撓式基板之一側之延伸可實質地平行於透過第二固定夾12被固定之可撓式基板之另一側之延伸。
在第一彎曲區b1與第二彎曲區b2被定義於可撓式基板50、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接觸彼此之部分中之情況中,用於分割平坦區、第一彎曲區b1與第二彎曲區b2之四條彎曲線L3、L4、L5與L6可被定義。為了解釋之方便,形成於第一彎曲區b1之一側之彎曲線被稱為第三彎曲線L3,形成於第一彎曲區b1之另一側之彎曲線被稱為第四彎曲線L4,形成於第二彎曲區b2之一側之彎曲線被稱為第五彎曲線L5,以及形成於第二彎曲區b2之另一側之彎曲線被稱為第六彎曲線L6。
更進一步,初始狀態意味著從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延伸到第三彎曲線L3之第四距離d4等於從可撓式基板50之另一側延伸到第六彎曲線L6之第五距離d5之狀態。更進一步,第四彎曲線L4與第五彎曲線L5間之距離被稱為第六距離d6。
如果第一固定夾11或第二固定夾12於初始狀態中移動,第一彎曲區b1與第二彎曲區b2可被位移。例示性地,如果第一固定夾11以第一固定夾11
從第一引導棒33遠離之方向移動,從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延伸到第三彎曲線L3之第四距離d4可增加,而從可撓式基板50之另一側延伸到第六彎曲線L6之第五距離d5可減少。然而,即使在此情況中,第四距離d4、第五距離d5與第六距離d6之總和可保持不變。更進一步,即使在第一彎曲區b1與第二彎曲區b2被位移之情況中,可撓式基板50之第一彎曲區b1與第二彎曲區b2之面積可保持不變。
在先前描述中,其被例示為第一固定夾11以第一固定夾11從第一引導棒33遠離之方向移動且第二固定夾12以第二固定夾12靠近第二引導棒34之方向移動。然而,第二固定夾12可以第二固定夾12從第二引導棒34遠離之方向移動且第一固定夾11可以第一固定夾11靠近第一引導棒33之方向移動。在此情況中,第四距離d4可減少而第五距離d5可增加。
第12與1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剖面圖。
參閱第12與13圖,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之彎曲設備106與根據第10圖之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不同之處在於可撓式基板50透過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被彎曲為「S」字形之點。
可撓式基板50可透過兩個引導棒33與34被彎曲為「S」字形。為了彎曲可撓式基板50為「S」字形,可撓式基板50之一表面可接觸第一引導棒33,且可撓式基板50之另一表面可接觸第二引導棒34。
第一固定夾11或第二固定夾12可固定可撓式基板之一側與另一側。當沿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被彎曲之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與另一側固定於第一固定夾11及第二固定夾12時,透過第一與第二引導棒33與34被彎曲之可撓式基板50可保持為彎曲狀態。如果可撓式基板50保持為彎曲狀態,第一
彎曲區b1可被定義於可撓式基板50與第一引導棒33接觸彼此之部分,且第二彎曲區b2可被定義於可撓式基板50與第二引導棒34接觸彼此之部分。
在第一彎曲區b1與第二彎曲區b2被定義於可撓式基板50、第一引導棒33與第二引導棒34接觸彼此之部分中之情況中,用於分割平坦區、第一彎曲區b1與第二彎曲區b2之四條彎曲線L3、L4、L5與L6可被定義。為了解釋之方便,形成於第一彎曲區b1之一側之彎曲線被稱為第三彎曲線L3,形成於第一彎曲區b1之另一側之彎曲線被稱為第四彎曲線L4,形成於第二彎曲區b2之一側之彎曲線被稱為第五彎曲線L5,以及形成於第二彎曲區b2之另一側之彎曲線被稱為第六彎曲線L6。
更進一步,初始狀態意味著從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延伸到第三彎曲線L3之第四距離d4等於從可撓式基板50之另一側延伸到第六彎曲線L6之第五距離d5之狀態。更進一步,第四彎曲線L4與第五彎曲線L5間之距離被稱為第六距離d6。
如果第一固定夾11或第二固定夾12於初始狀態中移動,第一彎曲區b1與第二彎曲區b2可被位移。例示性地,如果第一固定夾11以第一固定夾11從第一引導棒33遠離之方向移動,從可撓式基板50之一側延伸到第三彎曲線L3之第四距離d4可增加,而從可撓式基板50之另一側延伸到第六彎曲線L6之第五距離d5可減少。然而,即使在此情況中,第四距離d4、第五距離d5與第六距離d6之總和可保持不變。更進一步,即使在第一彎曲區b1與第二彎曲區b2被位移之情況中,可撓式基板50之第一彎曲區b1與第二彎曲區b2之面積可保持不變。
在先前描述中,其被例示為第一固定夾11以第一固定夾11從第一引導棒33遠離之方向移動且第二固定夾12以第二固定夾12靠近第二引導棒34之
方向移動。然而,第二固定夾12可以第二固定夾12從第二引導棒34遠離之方向移動且第一固定夾11可以第一固定夾11靠近第一引導棒33之方向移動。在此情況中,第四距離d4可減少而第五距離d5可增加。
在下文中,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方法將被描述。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方法包含使可撓式基板緊密接觸於引導可撓式基板之彎曲之引導部分30、固定沿引導部分30彎曲之可撓式基板之一側與另一側到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以及移動第一固定部分10或第二固定部分20。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方法可透過如上述之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彎曲設備而執行。更進一步,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彎曲方法中之各別組成元件之操作可實質地相同於如上述之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各別組成元件之操作。
引導部分30、可撓式基板、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可實質地與如上述之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元件相同,因此省略其細節解釋。
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之移動可透過驅動部分40執行。驅動部分40可實質地與如上述之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彎曲設備之元件相同。
於可撓式基板之一表面上之引導可撓式基板之彎曲之引導部分30之安排可包含使可撓式基板緊密接觸於包含引導棒之引導部分30。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引導棒可為圓柱狀。如果可撓式基板緊密接觸於圓柱狀之引導棒,可撓式基板可沿引導棒之曲面彎曲。
然後,沿引導棒30彎曲之可撓式基板之一側與另一側可固定於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當沿引導部分30彎曲之可撓式基板之一側與另一側固定於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時,透過引導部分30彎曲之可撓式基板可保持在彎曲狀態。如果可撓式基板保持在彎曲狀態,可撓式基板之彎曲區可被定義於可撓式基板與引導部分30接觸彼此之部分中。
第一固定部分10與第二固定部分20可執行基於引導部分30之透視運動。也就是說,如果固定可撓式基板之一側之第一固定部分10移動,固定可撓式基板之另一側之第二固定部分20也可隨之移動。舉例來說,如果第一固定部分10從引導部分30遠離,第二固定部分20靠近引導部分30,而如果第一固定部分10靠近引導部分30,第二固定部分20從引導部分30遠離。
如果第一固定部分10或第二固定部分20移動,接觸引導部分30之可撓式基板之彎曲區可被位移。然而,即使在彎曲區透過如上述第一固定部分10或第二固定部分20之移動而被位移之情況中,彎曲區之面積可被保持不變。
第一固定部分10或第二固定部分20之透視運動可為間歇的或連續的,且可被重複地執行至少一次。
雖然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為了說明目的而而被描述,此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明白的是在不偏離於所附之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揭露的範疇及精神下可對其做各種修改、添增或替換。
Claims (10)
- 一種彎曲設備,其包含:一引導部分,其引導一可撓式基板之移動與彎曲以便該可撓式基板被彎曲並移動;一第一固定部分,其固定該可撓式基板沿該引導部分彎曲之一側;一第二固定部分,其固定該可撓式基板之另一側;以及一驅動部分,其移動該第一固定部分與該第二固定部分之至少之一其中在該可撓式基板的該一側與該另一側分別固定於該第一固定部分及該第二固定部分時形成在該可撓式基板上之一彎曲區沿該引導部分彎曲,其中當該第一固定部分從該引導部分遠離,該第二固定部分靠近該引導部分;並且當該第一固定部分靠近該引導部分,該第二固定部分從該引導部分遠離,使得該可撓式基板的該彎曲區移動,其中該彎曲區的面積保持不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彎曲設備,其中該引導部分包含圓柱狀之一引導棒,且該可撓式基板彎曲以接觸該引導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彎曲設備,其中該引導部分包含圓柱狀之一引導棒,且其中該彎曲區包含一第一彎曲線於該彎曲區之一側與一第二彎曲線於該彎曲區之該另一側,其中從該可撓式基板之該一側延伸到該第一彎曲線之一第一距離與從該可撓式基板之該另一側延伸到該第二彎曲線之一第二距離之總和為不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彎曲設備,其中該第一距離與該第二距離定義為具有相同的一初始狀態,在該初始狀態中,從該可撓式基板之該一側延伸到該可撓式基板之該另一側之一第三距離相等於、大於或小於該引導棒之直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彎曲設備,其中圓柱狀之該引導棒包含圓柱狀的一第一引導棒與一第二引導棒,並設置以在該第一固定部分或該第二固定部分移動時旋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彎曲設備,其中該引導部分包含圓柱狀的一第一引導棒與一第二引導棒,且該可撓式基板係彎曲以至少部分接觸該第一引導棒與該第二引導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彎曲設備,其中該可撓式基板透過該第一引導棒與該第二引導棒以「u」字形彎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彎曲設備,其中該可撓式基板透過該第一引導棒與該第二引導棒以「s」字形彎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彎曲設備,其中當沿著該第一引導棒與該第二引導棒彎曲之該可撓式基板之該一側與該另一側被固定於該第一固定部分與該第二固定部分時,一第一彎曲區形成於該可撓式基板與該第一引導棒接觸彼此之部分中以及一第二彎曲區形成於該可撓式基板與該第二引導棒接觸彼此之部分中。
- 一種彎曲設備,其包含:圓柱狀之一引導棒;一第一固定夾,其間隔於該引導棒以執行基於該引導棒之透視運動(perspective motion);以及一第二固定夾,其間隔於該引導棒以執行基於該引導棒之透視運動;其中該第一固定夾與該第二固定夾被安排以面對彼此,且該第一固定夾與該第二固定夾相對於彼此移動,其中在一可撓式基板的一側與另一側分別固定於該第一固定夾及該第二固定夾時形成在該可撓式基板上之一彎曲區沿該引導棒彎曲,其中當該第一固定夾從該引導棒遠離,該第二固定夾靠近該引導棒;並且當該第一固定夾靠近該引導棒,該第二固定夾從該引導棒遠離,使得該可撓式基板的該彎曲區移動,其中該彎曲區的面積保持不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10-2013-0040004 | 2013-04-11 | ||
KR1020130040004A KR102090560B1 (ko) | 2013-04-11 | 2013-04-11 | 벤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벤딩 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38830A TW201438830A (zh) | 2014-10-16 |
TWI664036B true TWI664036B (zh) | 2019-07-01 |
Family
ID=51669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41861A TWI664036B (zh) | 2013-04-11 | 2013-11-18 | 彎曲設備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16478B2 (zh) |
KR (1) | KR102090560B1 (zh) |
CN (1) | CN104101544B (zh) |
TW (1) | TWI66403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22380B2 (ja) * | 2013-10-17 | 2018-05-0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KR102025924B1 (ko) * | 2015-07-31 | 2019-09-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6875849B (zh) * | 2017-04-18 | 2019-04-12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屏的弯折测试治具 |
CN107941629B (zh) * | 2018-01-11 | 2020-10-09 | 苏州大学 | 片状柔性材料弯曲试验设备及方法 |
CN108225938B (zh) * | 2018-01-31 | 2020-09-25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弯折测试装置及弯折测试方法 |
KR102233336B1 (ko) * | 2018-08-14 | 2021-03-29 | 에이피시스템 주식회사 | 벤딩 장치 및 벤딩 방법 |
US11906483B2 (en) | 2019-05-15 | 2024-02-20 | Corning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edge strength of sheet of material having detection mechanism for optically measuring strain in sheet |
JP2022532609A (ja) * | 2019-05-15 | 2022-07-15 |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極薄ガラスパネルでリアルタイム応力可視化を伴うエッジ強度試験を行なう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JP7516422B2 (ja) * | 2019-05-15 | 2024-07-16 |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縁部強度試験方法及び装置 |
KR20210031557A (ko) * | 2019-09-11 | 2021-03-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특성 측정 장치 및 특성 측정 방법 |
CN110976566B (zh) * | 2019-12-06 | 2021-06-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弯折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95509A (ja) * | 1993-12-28 | 1995-08-01 | Tsutsunaka Plast Ind Co Ltd | 樹脂シートの熱成形装置および熱成形方法 |
TW200724890A (en) * | 2005-12-20 | 2007-07-01 | Ind Tech Res Inst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bending flexible device |
TW200916748A (en) * | 2007-10-08 | 2009-04-16 | Ind Tech Res Inst | Apparatus for testing flexible device under bending stresses |
CN101542264A (zh) * | 2006-10-04 | 2009-09-23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验证试验脆性材料板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648235A (zh) * | 2009-08-20 | 2010-02-17 | 吉林大学 | 柔性辊贴模滚压成形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692033A (en) * | 1925-05-02 | 1928-11-20 | American Can Co | Cleat-making and cleat and handle assembling machine |
BE779925A (nl) * | 1971-03-03 | 1972-08-28 | Dijk Edsger Wybe Van | Werkwijze en machine voor het aanbrengen van een reeks profileringen inmetaalplaat of -band |
US4346601A (en) * | 1980-08-18 | 1982-08-31 | The Post Office | Testing glass fibres |
US4698995A (en) * | 1986-05-28 | 1987-10-13 | Chorneau Frederick R | Method for stretch forming drop hammer parts utilizing stretch wrap forming techniques |
JP3400399B2 (ja) * | 2000-01-11 | 2003-04-28 | 株式会社ジャムコ | Frp製h形部材の連続成形装置 |
JP2002009419A (ja) * | 2000-06-16 | 2002-01-11 | Hitachi Chem Co Ltd | 薄物基板の試験方法 |
US6743390B2 (en) * | 2001-10-09 | 2004-06-01 | Xerox Corporation | Stress release method |
JP3782072B2 (ja) * | 2003-05-30 | 2006-06-07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複合材型材の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
US7461564B2 (en) | 2006-10-04 | 2008-12-09 | Corning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of testing a sheet of brittle material |
KR100981608B1 (ko) | 2008-03-10 | 2010-09-10 | 서승환 | 진공흡입을 이용한 연성기판의 굴곡 신뢰성 검사장치 및이를 이용한 굴곡 검사방법 |
KR101002236B1 (ko) | 2008-10-02 | 2010-12-20 | 지 . 텍 (주) | 플렉시블 기판의 저항변화 측정 장치 및 그 측정 방법 |
JP2010137499A (ja) * | 2008-12-15 | 2010-06-24 | Seiko Epson Corp | 折曲げ装置 |
WO2010138748A2 (en) * | 2009-05-29 | 2010-12-02 | Arizona Technology Enterprises | Display bender and method of testing flexible display |
CN101699259B (zh) * | 2009-10-30 | 2011-08-31 |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一种用弯曲模拟弯管变形量的方法 |
KR101118313B1 (ko) | 2009-12-23 | 2012-03-20 |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 시료의 굽힘 충격 시험장치 |
KR101295887B1 (ko) * | 2010-04-13 | 2013-08-1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플렉서블 소자의 벤딩 테스트 설비 |
CN201707271U (zh) * | 2010-05-31 | 2011-01-12 | 宜特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 | Pcb板板弯测试装置 |
KR20120015890A (ko) | 2010-08-13 | 2012-0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1774302B1 (ko) * | 2011-05-13 | 2017-09-05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유연 기판의 벤딩 테스트 장치 |
-
2013
- 2013-04-11 KR KR1020130040004A patent/KR10209056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8-29 US US14/014,175 patent/US961647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1-18 TW TW102141861A patent/TWI66403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
- 2014-01-13 CN CN201410014137.2A patent/CN10410154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95509A (ja) * | 1993-12-28 | 1995-08-01 | Tsutsunaka Plast Ind Co Ltd | 樹脂シートの熱成形装置および熱成形方法 |
TW200724890A (en) * | 2005-12-20 | 2007-07-01 | Ind Tech Res Inst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bending flexible device |
CN101542264A (zh) * | 2006-10-04 | 2009-09-23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验证试验脆性材料板的方法和装置 |
TW200916748A (en) * | 2007-10-08 | 2009-04-16 | Ind Tech Res Inst | Apparatus for testing flexible device under bending stresses |
CN101648235A (zh) * | 2009-08-20 | 2010-02-17 | 吉林大学 | 柔性辊贴模滚压成形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090560B1 (ko) | 2020-03-19 |
KR20140122932A (ko) | 2014-10-21 |
TW201438830A (zh) | 2014-10-16 |
CN104101544A (zh) | 2014-10-15 |
US9616478B2 (en) | 2017-04-11 |
CN104101544B (zh) | 2019-04-12 |
US20140305180A1 (en) | 2014-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4036B (zh) | 彎曲設備 | |
US9864409B2 (en)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
US9837474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US8704966B2 (en) | Pixel array,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and flat display panel | |
US9818343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the same | |
US9165990B1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160064701A1 (en) | Acti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back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10845656B2 (en) | Display device | |
EP2998996A2 (en) | Amoled display with optical feedback compensation | |
KR102614464B1 (ko) |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
US11563074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power supply wire that contacts second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94612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0903245B2 (en) | Pixel array substrate | |
US9905588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20220030467A (ko) |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60089022A (ko) |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 |
KR20140095313A (ko) | 벤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벤딩 방법 | |
JP2016157073A (ja) | 表示装置 | |
US20150187799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2188687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10032806B2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peripheral area and wiring disposed in the peripheral area | |
US2018012060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US910559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reakage by static electricity | |
US8780430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5355564A (zh) | 一种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及其液晶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