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0405B - 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60405B TWI660405B TW107123176A TW107123176A TWI660405B TW I660405 B TWI660405 B TW I660405B TW 107123176 A TW107123176 A TW 107123176A TW 107123176 A TW107123176 A TW 107123176A TW I660405 B TWI660405 B TW I66040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pattern
- mask
- spin
- pattern lay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4528 spin c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620 orga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37 deposi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07 epitax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69 flow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105—After-treatment
- H01L21/311—Etching the insulating layers by chemical or physical means
- H01L21/31144—Etching the insulating layers by chemical or physical means using mas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3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 H01L21/0334—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orientation, disposition, behaviour, shape, in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lane
- H01L21/033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orientation, disposition, behaviour, shape, in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involved to create the mask, e.g. lift-off masks, sidewalls, or to modify the mask, e.g. pre-treatment, post-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3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 H01L21/0334—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orientation, disposition, behaviour, shape, in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Weting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出一種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包含在基板上的第一區域形成第一圖案層,形成旋塗材料層於第一圖案層與基板上,形成蝕刻停止層於旋塗材料層上,以及形成第一遮罩層於蝕刻停止層上。
Description
本揭露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
為了實現半導體元件的功能,需要針對半導體元件中各個層結構進行圖案化。圖案化一般而言會使用光微影、蝕刻的方式進行。其中在使用蝕刻劑進行蝕刻時,需要選用恰當的蝕刻劑、調整蝕刻劑的濃度,並調整蝕刻的時間才能夠產生良好的蝕刻輪廓,及精細的圖案。
但在一些產品中,比如說兩個層結構的物理化學較為相近時,單純調整蝕刻劑仍難以改善蝕刻輪廓以及圖案精細度。因此如何進一步的改善蝕刻輪廓以及圖案精細度,為本領域重要的問題之一。
本揭露提出一種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包含:在基板上的第一區域形成第一圖案層;形成旋塗材料層於第一圖案層與基板上;形成蝕刻停止層於旋塗材料層上;以及形成第一遮罩層於蝕刻停止層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進一步包含:形成第二遮罩層於第一遮罩層上;形成光阻層於第二遮罩層上;圖案化光阻層以形成光阻圖案層;使用光阻圖案層蝕刻第一遮罩層以及第二遮罩層,使第一遮罩層以及第二遮罩層共同形成遮罩圖案層;以及使用遮罩圖案層蝕刻蝕刻停止層、旋塗材料層以及第一圖案層。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遮罩層由包含氮氧化矽、氮化矽、矽或氧化矽的材料製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進一步包含:在基板上的第二區域形成第二圖案層;以及形成旋塗材料層於第二圖案層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形成旋塗材料層於第二圖案層上更包含在第一圖案層上方的旋塗材料層以及第二圖案層上方的旋塗材料層之間形成一段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圖案層由包含介電質或金屬的材料製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旋塗材料層由包含有機聚合物的材料製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停止層由包含氧化矽、氮氧化矽或矽的材料製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遮罩層由包含碳的材料製作。
蝕刻停止層的硬度高於第一圖案層以及旋塗材料層的硬度。
綜上所述,本揭露提出的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藉由使用蝕刻停止層,使得旋塗材料層以及第一遮罩層可以在不同段的蝕刻程序中被蝕刻。在不同段的蝕刻程序中進行蝕刻時,蝕刻停止層還可以調整遮罩圖案層的側邊,提升了半導體元件上圖案的精細度以及蝕刻輪廓的品質。
100‧‧‧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
110‧‧‧基板
120‧‧‧圖案層
120a‧‧‧第一圖案層
120b‧‧‧第二圖案層
130‧‧‧旋塗材料層
130a‧‧‧第一表面
130b‧‧‧第二表面
140‧‧‧蝕刻停止層
150‧‧‧第一遮罩層
160‧‧‧第二遮罩層
170‧‧‧光阻層
170a‧‧‧第一光阻圖案層
170b‧‧‧第二光阻圖案層
180‧‧‧遮罩圖案層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B-B‧‧‧線段
d‧‧‧間距
S101、S102、S103、S104、S105、S106、S107、S108、S109‧‧‧步驟
第1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第2A圖至第7A圖繪示半導體元件製造法中各個階段的俯視圖。
第2B圖至第7B圖繪示第2A圖至第7A圖中沿著線段B-B的剖面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並且,除非有其他表示,在不同圖式中相同之元件符號可視為相對應的元件。這些圖式之繪示是為了清楚表達這些實施方式中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
係,並非繪示各元件的實際尺寸。
本揭露提出一種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提升了半導體元件蝕刻輪廓(etch profile)的平整度以及精細度,並進一步縮減了關鍵尺寸(critical dimension)。
請參照第1圖、第2A圖至第7A圖以及第2B圖至第7B圖。第1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100的流程圖。第2A圖至第7A圖繪示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100中各個階段的俯視圖;第2B圖至第7B圖繪示第2A圖至第7A圖中沿著線段B-B的剖面圖(具體而言,第2B圖繪示第2A圖中沿著線段B-B的剖面圖、第3B圖繪示第3A圖中沿著線段B-B的剖面圖、其餘依此類推)。
如第1圖所示,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100包含步驟S101至步驟S109。同時參照第2A圖以及第2B圖,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100由步驟S101開始:在基板110的第一區域A1形成第一圖案層120a,並在基板110的第二區域A2形成第二圖案層120b。接著如第3A圖以及第3B圖所示,進行步驟S102至步驟S105:在步驟S102中,形成旋塗材料層130於第一圖案層120a、第二圖案層120b與基板110上;在步驟S103中,形成蝕刻停止層140於旋塗材料層130上;而在步驟S104中,形成第一遮罩層150於蝕刻停止層140上。
接著如第4A圖以及第4B圖所示,在進行完步驟S104後進行步驟S105至步驟S107:在步驟S105中,形成第二遮罩層160於第一遮罩層150上;在步驟S106中,形成光阻層170於第二遮罩層160上;而在步驟S107中,圖案化光阻層170
以形成第一光阻圖案層170a與第二光阻圖案層170b。接著如第5A圖以及第5B圖所示,進行步驟S108:使用第4B圖中所示的第一光阻圖案層170a與第二光阻圖案層170b蝕刻第一遮罩層150以及第二遮罩層160,使第一遮罩層150以及第二遮罩層160共同形成遮罩圖案層180。接著如第6A圖、第6B圖、第7A圖以及第7B圖所示,進行步驟步驟S109:使用遮罩圖案層180蝕刻蝕刻停止層140、旋塗材料層130、第一圖案層120a以及第二圖案層120b。
以下將參照圖式依序描述步驟S101至步驟S109的技術細節。應了解,各個步驟並非不可或缺,且步驟之間的順序可互相調換。亦可在步驟之間任意加入額外的步驟以達成特定的實務需求。
如第2A圖以及第2B圖中所示,在步驟S101中,在基板110上的第一區域A1形成第一圖案層120a,並在基板110上的第二區域A2形成第二圖案層120b。基板110具體而言可為包含矽的基板,或為其他需要進行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100的元件表面。接著在基板110上形成圖案層120。圖案層120的材料具體而言可以包含介電質或是金屬。可藉由沉積、磊晶等方法將圖案層120形成於基板110上。接著對基板110的第一區域A1上的圖案層120進行圖案化,將其圖案化為第一圖案層120a;並對基板110的第二區域A2上的圖案層120進行圖案化,將其圖案化為第二圖案層120b。可在同一程序中圖案化基板110的第一區域A1以及第二區域A2,或者在不同程序中依序圖案化基板110的第一區域A1以及第二區域A2。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之間具有間距d(請參考第4A圖),而非緊密的連接。如此一來,設計者在第一區域A1中的設計,不會影響到在第二區域A2中的設計,因此設計於第一區域A1中的圖樣可以與第二區域A2不同。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圖案層120a在此階段不具有圖案,而第二圖案層120b具有直條紋型圖案。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依據半導體元件的實務需求,在不同的區域設置不同的圖案層。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在基板110上第一區域A1以及第二區域A2以外的第三區域設置第三圖案層,而第三圖案層具有與第一圖案層120a及第二圖案層120b不同的圖案。
接下來如第3A圖以及第3B圖所示,進行步驟S102至步驟S105。在步驟S102中,形成旋塗材料層130於第一圖案層120a、第二圖案層120b與基板110上。用以形成旋塗材料層130的旋塗材料可包含有機聚合物。可藉由旋塗(spin-coating)程序將各種旋塗材料塗佈於基板110、第一圖案層120a以及第二圖案層120b上方。
由於旋塗材料為可流動式材料,因此在經過旋塗程序後旋塗材料會填入第一圖案層120a與第二圖案層120b所具有的圖案中,並進一步在第一圖案層120a相對於基板110的一側形成一個第一表面130a,而在第二圖案層120b相對於基板110的一側形成一個第二表面130b。完成旋塗程序後第一表面130a與第二表面130b已經具有一定的平坦度,有利於使後續形成的層結構平整,因此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省去平坦化
程序。
具體而言,在第3B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30a與第二表面130b大體上共平面。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30a與第二表面130b並不共平面,且兩者之間具有一段差。應了解,只要確保在第一區域A1內的第一表面130a平整,且第二區域A2內的第二表面130b整體平整,即可確保分別在第一區域A1以及第二區域A2中後續形成層結構的製程以及蝕刻、光微影製程能順利進行。可藉由將段差設計於第一區域A1以及第二區域A2的間距d(請參考第4A圖)中,將後續形成層結構以及蝕刻、光微影製程中容易出現誤差的部分控制在間距d中,有效保護在第一區域A1中以及第二區域A2形成的圖樣不受段差的影響。
同樣如第3A圖以及第3B圖所示,在步驟S103中,形成蝕刻停止層140於旋塗材料層130上。具體而言,用於蝕刻停止層140的蝕刻停止材料可包含氧化矽、氮氧化矽或矽。可藉由沉積程序將蝕刻停止材料沉積於旋塗材料層130上。由於蝕刻停止層140與旋塗材料層130的材料不同,因此在後續程序中可以使用不同的蝕刻劑以及不同的蝕刻劑量選擇性地蝕刻蝕刻停止層140與旋塗材料層130。
同樣如第3A圖以及第3B圖所示,在步驟S104中,形成第一遮罩層150於蝕刻停止層140上。具體而言,用於第一遮罩層150的第一遮罩材料可包含碳。可藉由沉積程序將第一遮罩材料沉積於蝕刻停止層140上。由於第一遮罩層150與蝕刻停止層140的材料不同,因此在後續程序中可以使
用不同的蝕刻劑以及不同的蝕刻劑量選擇性地蝕刻第一遮罩層150與蝕刻停止層140。
一般而言,旋塗材料層130以及第一遮罩層150的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較為相近,因此若將第一遮罩層150設置於旋塗材料層130上,在後續程序中難以選擇性地移除旋塗材料層130或第一遮罩層150,導致最終圖案層120的精細程度以及蝕刻輪廓品質不佳。藉由在旋塗材料層130以及第一遮罩層150之間增設蝕刻停止層140,使在後續程序中可以更精確的對旋塗材料層130以及第一遮罩層150進行選擇性移除,使最後形成的半導體元件具有優良的蝕刻輪廓以及關鍵尺寸。具體而言,蝕刻停止層140的硬度會大於旋塗材料層130以及第一遮罩層150,以達成較佳的選擇效果。
在進行完步驟S104後請參考第4A圖以及第4B圖,進行步驟S105至步驟S107。在步驟S105中,形成第二遮罩層160於第一遮罩層150上。具體而言,用於第二遮罩層160的第二遮罩材料包含氮氧化矽、氮化矽、矽或氧化矽,使得第二遮罩層160的吸光能力大於第一遮罩層150。具體而言,可以使用沉積製程將第二遮罩材料沉積於第一遮罩層150上。
同樣如第4A圖以及第4B圖所示,在步驟S106中,形成光阻層170於第二遮罩層160上。具體而言,可使用各式光阻材料藉由沉積、塗佈等方法形成光阻層170。
同樣如第4A圖以及第4B圖所示,在步驟S107中圖案化光阻層170以形成第一光阻圖案層170a與第二光阻圖案層170b。舉例而言,可使用光微影製程圖案化光阻層170。
由於第二遮罩層160由吸光能力較佳的材料製成,因此避免了第一遮罩層150反射掉部分的光能而影響光微影程序的效果。具體而言,圖案化在第一區域A1中的光阻層170為第一光阻圖案層170a,並圖案化在第二區域A2中的光阻層170為第二光阻圖案層170b。可在同一程序中圖案化在第一區域A1以及在第二區域A2中的光阻層170,或者在不同程序中依序圖案化第一區域A1以及第二區域A2中的光阻層170。
如前文所述,由於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之間具有間距d,而非緊密的連接。因此設計於第一區域A1中的第一光阻圖案層170a的圖樣可以與設計於第二區域A2中的第二光阻圖案層170b的圖樣不同。如第4A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光阻圖案層170a具有垂直的條紋圖案,而第二光阻圖案層170b具有斜向的條紋圖案。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依據半導體元件的實務需求,在不同區域中設計有不同的光阻圖案。
接著如第5A圖以及第5B圖所示,在步驟S108中,使用第4B圖中所示的第一光阻圖案層170a與第二光阻圖案層170b蝕刻第一遮罩層150以及第二遮罩層160,使第一遮罩層150以及第二遮罩層160共同形成遮罩圖案層180。可使用各式蝕刻劑蝕刻第一遮罩層150以及第二遮罩層160。由於在第一遮罩層150以及旋塗材料層130之間具有蝕刻停止層140,因此蝕刻劑在蝕刻第一遮罩層150時不會同時蝕穿蝕刻停止層140以及旋塗材料層130。
由於蝕刻劑在往基板110方向蝕刻的途中被蝕刻
停止層140阻擋,蝕刻劑會往蝕刻遮罩圖案層180的側邊進行側向蝕刻,也就是過蝕刻(over etching)。側向蝕刻使遮罩圖案層180的圖案變得更為精細。
接著如第6A圖、第6B圖、第7A圖以及第7B圖所示,進行步驟S109,使用遮罩圖案層180蝕刻蝕刻停止層140、旋塗材料層130、第一圖案層120a以及第二圖案層120b。具體而言,可使用各式蝕刻劑蝕刻蝕刻停止層140、旋塗材料層130、第一圖案層120a以及第二圖案層120b。
如第6B圖所示,在前段的蝕刻程序中,使用遮罩圖案層180作為蝕刻遮罩蝕刻蝕刻停止層140,此時的蝕刻停止層140亦被圖案化。
接下來如第7B圖所示,執行後段的蝕刻程序。在此蝕刻程序中,位於遮罩圖案層180下方的第一圖案層120a與第二圖案層120b被圖案化。在第一圖案層120a與第二圖案層120b被圖案化的同時,遮罩圖案層180、蝕刻停止層140以及旋塗材料層130(請參考第6B圖)亦逐漸的被移除。在第一圖案層120a以及第二圖案層120b被圖案化後,旋塗材料層130、蝕刻停止層140以及遮罩圖案層180已經大致上被移除(因此未繪於第7A圖以及第7B圖中)。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使用額外的程序移除殘餘的旋塗材料層130、蝕刻停止層140以及遮罩圖案層180。
應了解,在前段與後段的蝕刻程序中可使用相同或相異的蝕刻劑,且蝕刻劑的劑量可為相同或相異。且為了妥善對各層進行選擇性的蝕刻,可以在前段與後段的蝕刻程序中
安插其他程序,蝕刻劑的選用以及濃度應依據實務需求調整。
綜上所述,本揭露提出的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藉由使用蝕刻停止層,使得旋塗材料層以及第一遮罩層可以在不同段的蝕刻程序中被蝕刻。在不同段的蝕刻程序中進行蝕刻時,蝕刻停止層還可以調整遮罩圖案層的側邊,提升了半導體元件上圖案的精細度以及蝕刻輪廓的品質。
本揭露已由範例及上述實施方式描述,應了解本發明並不限於所揭露之實施方式。相反的,本發明涵蓋多種更動及近似之佈置(如,此領域中之通常技藝者所能明顯得知者)。因此,附加之請求項應依據最寬之解釋以涵蓋所有此類更動及近似佈置。
Claims (9)
- 一種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包含:在一基板上的一第一區域形成一第一圖案層;形成一旋塗材料層於該第一圖案層與該基板上;形成一蝕刻停止層於該旋塗材料層上;形成一第一遮罩層於該蝕刻停止層上;形成一第二遮罩層於該第一遮罩層上;形成一光阻層於該第二遮罩層上;圖案化該光阻層以形成一光阻圖案層;使用該光阻圖案層蝕刻該第一遮罩層以及該第二遮罩層,使該第一遮罩層以及該第二遮罩層共同形成一遮罩圖案層;以及使用該遮罩圖案層蝕刻該蝕刻停止層、該旋塗材料層以及該第一圖案層。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遮罩層由包含氮氧化矽、氮化矽、矽或氧化矽的材料製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進一步包含:在該基板上的一第二區域形成一第二圖案層;以及形成該旋塗材料層於該第二圖案層上。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旋塗材料層於該第二圖案層上更包含:在該第一圖案層上方的該旋塗材料層以及該第二圖案層上方的該旋塗材料層之間具有一間距。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圖案層由包含介電質或金屬的材料製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其中該旋塗材料層由包含有機聚合物的材料製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其中該蝕刻停止層由包含氧化矽、氮氧化矽或矽的材料製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遮罩層由包含碳的材料製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其中該蝕刻停止層的硬度高於該第一圖案層以及該旋塗材料層的硬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989,194 | 2018-05-25 | ||
US15/989,194 US10529586B2 (en) | 2018-05-25 | 2018-05-25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60405B true TWI660405B (zh) | 2019-05-21 |
TW202004839A TW202004839A (zh) | 2020-01-16 |
Family
ID=6734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3176A TWI660405B (zh) | 2018-05-25 | 2018-07-04 | 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29586B2 (zh) |
CN (1) | CN110534416B (zh) |
TW (1) | TWI660405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530422A (en) * | 2004-01-30 | 2005-09-16 | Tokyo Electron Ltd | Structure comprising amorphous carbon film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reof |
TW200725811A (en) * | 2005-12-28 | 2007-07-01 | Nanya Technology Corp |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TW201303962A (zh) * | 2011-07-01 | 2013-01-16 |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 一種接觸孔形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26853B2 (en) * | 2001-12-26 | 2007-06-05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Method of forming a dual damascene structure utilizing a three layer hard mask structure |
US6734107B2 (en) * | 2002-06-12 | 2004-05-11 |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 Pitch reduction in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
CN102376542B (zh) * | 2010-08-12 | 2013-02-13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半导体器件精细图案的制作方法 |
KR101967753B1 (ko) * | 2012-07-30 | 2019-04-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CN104979203B (zh) * | 2014-04-04 | 2018-06-01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Mos晶体管和导电插塞的形成方法 |
US9941164B1 (en) * | 2016-12-05 | 2018-04-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elf-aligned block patterning with density assist pattern |
-
2018
- 2018-05-25 US US15/989,194 patent/US105295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7-04 TW TW107123176A patent/TWI660405B/zh active
- 2018-08-21 CN CN201810953501.XA patent/CN1105344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530422A (en) * | 2004-01-30 | 2005-09-16 | Tokyo Electron Ltd | Structure comprising amorphous carbon film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reof |
TW200725811A (en) * | 2005-12-28 | 2007-07-01 | Nanya Technology Corp |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TW201303962A (zh) * | 2011-07-01 | 2013-01-16 |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 一種接觸孔形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4839A (zh) | 2020-01-16 |
CN110534416B (zh) | 2022-08-23 |
US10529586B2 (en) | 2020-01-07 |
CN110534416A (zh) | 2019-12-03 |
US20190362985A1 (en) | 2019-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54820B2 (en) | Spacer etching proces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
KR100858877B1 (ko) | 반도체 소자 제조 방법 | |
KR102250656B1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패턴 형성 방법 | |
CN101510526B (zh) | 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和半导体器件 | |
US20150340240A1 (en) | Self-Aligned Double Spacer Patterning Process | |
US9069249B2 (en) | Self aligned patterning with multiple resist layers | |
US8518723B2 (en) |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 |
US8481429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
US20090170310A1 (en) | Method of forming a metal line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 |
TWI660405B (zh) | 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 | |
US8084832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US9257279B2 (en) | Mask treatment for double patterning design | |
CN109494149B (zh) |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 |
CN109494187B (zh) |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 |
CN101556918B (zh) | 提高半导体图形分辨率的方法 | |
KR20080002536A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 형성 방법 | |
KR100912958B1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 제조 방법 | |
TWI675399B (zh) | 開孔及其形成方法 | |
KR20100088292A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콘택홀 형성 방법 | |
TWI497784B (zh) | 磁性感測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
CN107958868B (zh) | 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 | |
KR19990065142A (ko) | 실리콘을 포함하는 물질층의 버티컬 프로파일 패턴 형성 방법 | |
KR101164980B1 (ko) | 리세스 게이트를 갖는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 |
KR20090102165A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 형성 방법 | |
US7884023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iliciding PECVD silicon nitride as a dielectric anti-reflective coating and hard ma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