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9627B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Google Pat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9627B
TWI659627B TW103143686A TW103143686A TWI659627B TW I659627 B TWI659627 B TW I659627B TW 103143686 A TW103143686 A TW 103143686A TW 103143686 A TW103143686 A TW 103143686A TW I659627 B TWI659627 B TW I6596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am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
reception signal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3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1046A (zh
Inventor
內山博允
澤井亮
木村亮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1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1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9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96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6Inter-base st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對小型蜂巢網之無線回程鏈結及存取鏈結適 用全雙工無線通訊之想法時,實現用來保護小型蜂巢網上所連接之終端免於受到有害干擾所需之機制。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具備:無線通訊部, 係在與基地台透過無線回程鏈結而連接之主終端之間,透過存取鏈結而進行通訊;和訊號處理部,係在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將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干擾去除技術而加以去除。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通訊控制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通訊控制方法。
近年的無線通訊環境,係必須面對資料流量急速增加的問題。於是,在3GPP中,如下記非專利文獻1所示,藉由在巨集蜂巢網內設置多數小型蜂巢網而提高網路密度,以使流量分散,正被研討。如此活用小型蜂巢網的技術,稱為小型蜂巢網增強。於第5世代的無線通訊方式之提案中也是,如下記非專利文獻2所示,可預料使用比既存網路更高頻且更寬廣之頻帶的超高密度網路(Ultra-Dense Network)之導入。
小型蜂巢網係為可以包含有:與巨集蜂巢網重複配置的,比巨集蜂巢網還小的各種種類之蜂巢網(例如毫微微蜂巢網、毫微蜂巢網、微微蜂巢網及微蜂巢網等)之概念。在某個例子中,小型蜂巢網係被專用的基地台所運用。在別的例子中,小型蜂巢網係為,身為主裝置 之終端是成為小型蜂巢網基地台而暫時動作,而被運用。所謂的中繼節點,也是可以視為小型蜂巢網基地台之一形態。在如此運動小型蜂巢網的環境中,無線資源之有效利用及低成本之裝置的提供,係為重要的觀點。
小型蜂巢網基地台,就典型而言,係在巨集蜂巢網基地台與終端之間,中繼流量。小型蜂巢網基地台與巨集蜂巢網基地台之間的鏈結,稱作回程鏈結。又,小型蜂巢網基地台與終端之間的鏈結,稱作存取鏈結。當回程鏈結是無線鏈結時,藉由將無線回程鏈結與存取鏈結以分時方式做運用,就可避免這些鏈結之無線訊號彼此干擾。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NTT DOCOMO, “Text Proposal for TR36.923 on Small Cell Enhancement Scenario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2, R1-130748, January 28 - February 1, 2013
[非專利文獻2]Ericsson, “ERICSSON WHITE PAPER:5G RADIO ACCESS”, June 2013, [online]、[2013年8月26日檢索]、網際網路<URL:http://www.ericsson.com/res/docs/whitepapers/wp-5g.pdf>
[非專利文獻3]Achaleshwar Sahai, Gaurav Patel, Ashutosh Sabharwal, “Pushing the limits of Full-duplex: Design and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arXiv:1107.0607, Mon, 4 Jul 2011
可是,在小型蜂巢網基地台上若無線回程鏈結與存取鏈結是以分時方式而被運用,則流量中繼所需之延遲會變長,無線資源之利用效率會降低。又,小型蜂巢網基地台為了緩衝流量所需要的記憶體容量也會變得很大。對此,將如非專利文獻3中所提案的全雙工(Full-Duplex)無線通訊之想法導入至小型蜂巢網基地台若能將無線回程鏈結與存取鏈結與在同一頻道上同時運用,則可更有效率地利用無線資源。可是,如此的運用,係不僅小型蜂巢網基地台上的起因於送訊訊號之回繞的自我干擾,就連透過存取鏈結而與小型蜂巢網基地台連接的終端上,也會產生有害干擾。小型蜂巢網基地台中的自我干擾,係可藉由適用例如非專利文獻3所說明的自我干擾去除(SIC: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技術而加以去除。另一方面,用來將起因於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對於在存取鏈結上所接收之所望訊號的干擾予以適切處理所需之有效手法,目前仍未被提出。
於是,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目的在於,在對小型蜂巢網之無線回程鏈結及存取鏈結適用全雙工無線通訊之想法時,實現保護小型蜂巢網上所連接之終端免於受 到有害干擾所需之機制。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具備:無線通訊部,係在與基地台透過無線回程鏈結而連接之主終端之間,透過存取鏈結而進行通訊;和訊號處理部,係在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將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干擾去除技術而加以去除。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係在無線回程鏈結上的從基地台往主終端之送訊及存取鏈結上的從前記主終端往無線通訊裝置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控制前記基地台之送訊功率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以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去除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於在與基地台透過無線回程鏈結而連接的主終端之間,透過存取鏈結而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含有:在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將對前記存取鏈 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干擾去除技術而加以去除之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在無線回程鏈結上的從基地台往主終端之送訊及存取鏈結上的從前記主終端往無線通訊裝置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由通訊控制裝置來控制前記基地台之送訊功率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以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去除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之步驟。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在對小型蜂巢網之無線回程鏈結及存取鏈結適用全雙工無線通訊之想法時,可保護小型蜂巢網上所連接之終端免於受到有害干擾。
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10‧‧‧通訊控制裝置
11‧‧‧巨集蜂巢網
15‧‧‧核心網路
16‧‧‧PDN
20‧‧‧無線通訊裝置
21‧‧‧小型蜂巢網
22‧‧‧無線回程鏈結
23‧‧‧存取鏈結
30‧‧‧終端裝置
33‧‧‧收訊功率
34‧‧‧收訊功率差
40‧‧‧控制實體
110‧‧‧無線通訊部
120‧‧‧網路通訊部
130‧‧‧記憶部
140‧‧‧控制部
142‧‧‧巨集蜂巢網控制部
144‧‧‧協調控制部
210‧‧‧無線通訊部
220‧‧‧自我干擾處理部
230‧‧‧記憶部
240‧‧‧控制部
310‧‧‧無線通訊部
320‧‧‧訊號處理部
330‧‧‧記憶部
340‧‧‧控制部
700‧‧‧協調控制伺服器
701‧‧‧處理器
702‧‧‧記憶體
703‧‧‧儲存體
704‧‧‧網路介面
705‧‧‧有線通訊網路
706‧‧‧匯流排
800‧‧‧eNB
810‧‧‧天線
820‧‧‧基地台裝置
821‧‧‧控制器
822‧‧‧記憶體
823‧‧‧網路介面
824‧‧‧核心網路
825‧‧‧無線通訊介面
826‧‧‧BB處理器
827‧‧‧RF電路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攝影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2‧‧‧無線通訊介面
913‧‧‧BB處理器
914‧‧‧RF電路
915‧‧‧天線開關
916‧‧‧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BB處理器
935‧‧‧RF電路
936‧‧‧天線開關
937‧‧‧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圖1]用來說明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系統之概要的說明圖。
[圖2]用來說明連接至無線通訊裝置的終端裝置上的收訊訊號之干擾的說明圖。
[圖3]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4]用來說明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的說明圖。
[圖5]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6]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7]通訊控制系統中的資料收送訊之流程之一例的圖示。
[圖8]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系統中所被執行之通訊控制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9]圖8所示之FD配對之設定及送訊功率控制的詳細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0]圖8所示之干擾去除的詳細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1]伺服器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2]eNB之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
[圖13]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4]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系統之概要
1-1.小型蜂巢網之導入
1-2.全雙工(FD)模式之採用
2.通訊控制裝置之構成例
3.無線通訊裝置之構成例
4.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5.動作處理
5-1.系統全體之動作
5-2.控制實體所致之FD配對之設定及送訊功率控制
5-3.小型蜂巢網終端所致之干擾去除
6.補充
7.應用例
7-1.協調控制節點的相關應用例
7-2.基地台的相關應用例
7-3.終端裝置的相關應用例
8.總結
<1.系統之概要>
[1-1.小型蜂巢網之導入]
圖1係用來說明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系統1之概要的說明圖。通訊控制系統1係含有通訊控制裝置10、以及無線通訊裝置20a及20b。
通訊控制裝置10,係為將巨集蜂巢網及小型蜂巢網中的無線通訊予以協調控制的裝置。在圖1之例子中,通訊控制裝置10係為巨集蜂巢網基地台。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係對位於巨集蜂巢網11之內部的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提供無線通訊服務。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係被連接至核心網路15。核心網路15,係透過閘道裝置(未圖示)而被連接至封包資料網路(PDN)16。巨集蜂巢網11係例如,依照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GSM(註冊商標)、UMTS、W-CDMA、CDMA200、WiMAX、WiMAX2或IEEE802.16等之任意之無線通訊方式而被運用即可。此外,不限定於圖1之例子,核心網路15或PDN16內之控制節點(巨集蜂巢網基地台之上位節點),亦可具有協調控制巨集蜂巢網及小型蜂巢網之無線通訊的機能。
無線通訊裝置20a及20b,係分別為將小型蜂巢網做運用的主裝置。作為一例,無線通訊裝置20a係為被固定設置的小型蜂巢網基地台。小型蜂巢網基地台20a,係和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之間建立無線回程鏈結 22a,和小型蜂巢網21a內之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之間建立存取鏈結23a。無線通訊裝置20b,係為動態AP(存取點)。動態AP20b,係為將小型蜂巢網21b做動態運用的移動裝置。動態AP20b,係和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之間建立無線回程鏈結22b,和小型蜂巢網21b內之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之間建立存取鏈結23b。動態AP20b係可為,例如,搭載有可運作成為基地台或無線存取點的硬體或軟體的終端裝置。此情況的小型蜂巢網21b,係為被動態形成的局部性網路(Localized Network)。無線通訊裝置20a及20b,典型而言係具有,向連接至自裝置的終端裝置分配無線資源的權限。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中,無線資源之分配,係為了協調之控制,而至少一部分會被委任給通訊控制裝置10。
此外,於本說明書中,若無必要彼此區別無線通訊裝置20a及20b時,則省略符號末尾的英文字母,將他們總稱為無線通訊裝置20。至於其他構成要素(小型蜂巢網21、無線回程鏈結22及存取鏈結23等)也同樣如此。不限定於圖1之例子,無線通訊裝置20係亦可為,於層1、層2或層3中,中繼無線訊號的中繼台等之、任意種類之主裝置。又,無線通訊裝置20,係除了無線回程鏈結22,亦可還具有例如控制用之個別之有線回程鏈結。
[1-2.全雙工(FD)模式之採用]
無線通訊裝置20,係將以小型蜂巢網21內之終端裝置為目標的下鏈流量透過無線回程鏈結22而接收,將所接收到之流量往目標之終端裝置透過存取鏈結23而發送。又,無線通訊裝置20,係將從小型蜂巢網21內之終端裝置所接收之上鏈流量,透過存取鏈結23而接收,將所接收到之流量透過無線回程鏈結22而發送。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收訊及存取鏈結23上之送訊,或存取鏈結23上之收訊及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送訊是以分時方式而被執行時,於無線通訊裝置20中收訊訊號與送訊訊號,係不會彼此干擾。可是,此種分時方式的運用,係會增大流量中繼所需之延遲。於主裝置中,小型蜂巢網基地台為了緩衝流量所需要的記憶體容量也會變得很大。又,藉由對無線回程鏈結及存取鏈結分配不同的頻率頻道,也可避免上述的收訊訊號與送訊訊號之干擾。可是,此種分頻方式之運用,係只有在可利用之頻率資源是充足存在的狀況下才能採用。任一方式,都難謂將無線資源之利用效率作最佳化。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為了更有效率利用無線資源,而導入全雙工(FD)模式。
當無線通訊裝置20是以FD模式動作時,在下鏈中,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所致之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送訊(亦即無線通訊裝置20所致之收訊)及無線通訊裝置20所致之存取鏈結23上之送訊,係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起因於從無線通訊裝置20之送訊天線所輻射之送訊訊號回繞至無線通訊裝置20之收訊天線的所謂自 我干擾,係可利用例如非專利文獻3所說明的SIC(Self Interference Canceller)技術,而被去除。可是,當無線通訊裝置20是以FD模式動作時,即使在透過存取鏈結而與無線通訊裝置20連接的終端中,仍有可能發生有害干擾。更具體而言,在連接至無線通訊裝置20的終端裝置中,來自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的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所造成的收訊訊號,會對從無線通訊裝置20在存取鏈結上所被接收之收訊訊號,造成干擾。圖2係例示了,連接至無線通訊裝置20的終端裝置中的收訊訊號之干擾。終端裝置30,係為連接至無線通訊裝置20的副終端。如圖2所示,於時刻t上從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在無線回程鏈結22上被發送至無線通訊裝置20的訊號中所含之資料,係於時刻t+dt上被無線通訊裝置20所中繼。終端裝置30,係將已被無線通訊裝置20所中繼之該當資料,當作收訊訊號R1(第1收訊訊號)而予以接收。另一方面,時刻t+dt上的來自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的無線回程鏈結22上的往無線通訊裝置20之訊號送訊所造成的收訊訊號R2(第2收訊訊號),有時候會被小型蜂巢網21內之終端裝置30所接收。此時,收訊訊號R2就對收訊訊號R1造成干擾。
作為如此收訊訊號彼此干擾的情況下去除干擾的技術,係有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係也身為在彼此非正交的頻率頻道上可將複數使用者進行多工化的多工化方式 亦即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所需之基礎技術,而被注目。例如,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係被揭露於「Andreas Ruegg,and Alberto Tarable,”Iterative SIC receiver scheme for non-orthogonally superimposed signals on top of OFDMA,”PIMRC,page 156-161.IEEE,(2010)」。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中,送訊側係以使得在同一(或接近到喪失正交性之程度的)頻率資源、同一時間下,往複數終端之送訊訊號會帶有所定之收訊功率差的方式,進行送訊功率控制而多工。利用該收訊功率差,收訊側係可藉由SIC而進行所望訊號之分離及解碼。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如下節所詳細說明,終端裝置30,係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去除來自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及無線通訊裝置20之收訊訊號間的干擾,以獲得所望訊號。
於上鏈中,當無線通訊裝置20是以FD模式動作時,終端裝置30所致之存取鏈結23上之送訊及無線通訊裝置20所致之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送訊(亦即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所致之收訊),係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但是,通常,被終端裝置30在存取鏈結23上所發送的無線訊號之送訊功率,係沒有大到可以對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造成有害干擾的程度。因此,在本說明書中,主要針對下鏈之FD模式中在副終端上所產生的收訊訊號間之干擾要如何才能去除,加以說明。此外,本揭露所述 之技術,係亦可被利用於上鏈中的干擾之去除。
順便一提,若副裝置亦即終端裝置30是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時,則無線通訊裝置20係亦可採用NOMA來作為多工化方式。同樣地,若巨集蜂巢網終端及無線通訊裝置20是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時,則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係亦可在通訊方式上採用NOMA來作為多工化方式。亦即,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或無線通訊裝置20,係亦可在同一頻率資源、同一時間下,使得往複數終端之送訊訊號帶有所定之收訊功率差的方式,來進行送訊功率控制而多工。以下的表1中圖示了,回程鏈結及存取鏈結中的多工化方式之組合之一例。
<2.通訊控制裝置之構成例>
圖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3,通訊控制裝置10係具備:無線通訊部110、網路通訊部120、記憶部130及控 制部140。
(1)無線通訊部
無線通訊部110,係與巨集蜂巢網11所連接之終端裝置(以下稱作巨集蜂巢網終端)之間,執行無線通訊。例如,無線通訊部110,係從巨集蜂巢網終端接收上鏈流量,及向巨集蜂巢網終端發送下鏈流量。又,無線通訊部110,係於下鏈中將同步訊號及參考訊號予以廣播。同步訊號,係巨集蜂巢網終端為了和巨集蜂巢網11獲得同步而被使用。無線通訊裝置20也是藉由探索該當同步訊號,而可和巨集蜂巢網11獲得同步。參考訊號,係為了通訊品質之測定而被使用。使用參考訊號所測定之通訊品質,係例如,將巨集蜂巢網間、或巨集蜂巢網與小型蜂巢網之間之接手予以觸發的接手判定所需之指標。
又,無線通訊部110,係和在巨集蜂巢網11內運用小型蜂巢網21的無線通訊裝置20之間,建立無線回程鏈結22。例如,從連接至小型蜂巢網21的終端裝置(以下稱作小型蜂巢網終端)所被發送的上鏈流量,係被無線通訊裝置20所中繼,在無線回程鏈結22上被無線通訊部110所接收。又,無線通訊部110,係將以小型蜂巢網終端為目標的下鏈流量,在無線回程鏈結22上向無線通訊裝置20進行發送。該當下鏈流量,係藉由無線通訊裝置20,而被中繼往目標之小型蜂巢網終端。通訊控制裝置10與無線通訊裝置20之間之控制訊息之交換,也是 在無線回程鏈結22上進行。
(2)網路通訊部
網路通訊部120係為用來將通訊控制裝置10連接至核心網路15所需的通訊介面。網路通訊部120係可為有線通訊介面,或可為無線通訊介面。網路通訊部120,係與核心網路15內之各式各樣的控制節點之間,發送資料流量,及交換控制訊息。
(3)記憶部
記憶部130,係使用硬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記憶媒體,來記憶通訊控制裝置10的動作所需的程式及資料。被記憶部130所記憶之資料係可含有例如:巨集蜂巢網資訊(巨集蜂巢網基地台之位置、蜂巢網半徑、天線構成及運用頻帶等)、從無線通訊裝置20所收集的主裝置資訊(裝置ID、裝置類型、及位置等)及小型蜂巢網資訊(蜂巢網半徑及小型蜂巢網終端數等)、副裝置資訊(後述的能力資訊等)、以及各式各樣的控制參數(後述的送訊功率資訊等)。
(4)控制部
控制部140係控制通訊控制裝置10的整體動作。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140係含有巨集蜂巢網控制部142及協調控制部144。
(4-1)巨集蜂巢網控制部
巨集蜂巢網控制部142,係控制無線通訊部110所做的與巨集蜂巢網終端之間的無線通訊。巨集蜂巢網控制部142,係例如,生成巨集蜂巢網11之運用頻帶及天線構成等之系統資訊,將所生成的系統資訊,令無線通訊部110進行廣播。又,巨集蜂巢網控制部142,係針對各巨集蜂巢網終端,執行無線資源之分配,送訊功率控制及重送控制等。又,巨集蜂巢網控制部142,係將被後述之協調控制部144所決定之送訊功率資訊所表示的功率,決定成為被無線通訊部110所發送之送訊訊號之送訊功率。巨集蜂巢網控制部142,係將從無線通訊部110所輸入之上鏈流量,傳輸給網路通訊部120。又,巨集蜂巢網控制部142,係將從網路通訊部120所輸入之下鏈流量,傳輸給無線通訊部110。
又,巨集蜂巢網控制部142,係進行與無線通訊裝置20之無線通訊中的重送控制。例如,巨集蜂巢網控制部142,係隨應於來自無線通訊裝置20的ACK回應或NACK回應,而進行下個資料之送訊或同一資料之重送。
(4-2)協調控制部
協調控制部144,係為了促進活用1個以上之小型蜂巢網21的有效率之無線通訊,而控制通訊控制裝置10及 無線通訊裝置20所做的無線回程鏈結及存取鏈結之利用的控制實體。例如,協調控制部144,係判定無線通訊裝置20是否應該以FD模式執行無線通訊。然後,協調控制部144,係一旦判定應該要以FD模式執行無線通訊,則向無線通訊裝置20指示以FD模式動作。另一方面,協調控制部144,係一旦判定無線通訊裝置20不應該以FD模式執行無線通訊,則向無線通訊裝置20只是以非FD模式動作。
以FD模式執行無線通訊時,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送訊及存取鏈結23上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此時,協調控制部144,係控制通訊控制裝置10之送訊功率及無線通訊裝置20之送訊功率。詳言之,協調控制部144係控制送訊功率,使得終端裝置30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去除會對存取鏈結23上之收訊訊號R1造成干擾的、起因於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送訊的收訊訊號R2。以下,參照圖4,說明協調控制部144所做的送訊功率之控制。
圖4係用來說明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的說明圖。圖4係例示,被終端裝置30所接收的合成訊號中所含之訊號成分每一者的收訊功率。如上述,收訊訊號R1,係為對終端裝置30而言的所望之訊號成分。收訊訊號R2係為干擾成分。在圖4的符號31所示的事例的情況下,收訊訊號R1係具有讓終端裝置30解碼訊號所必須之收訊功率33因此可以解碼,而一方面,收 訊訊號R2係相較於收訊訊號R1之收訊功率33是足夠地小。因此,終端裝置30,係不必去除收訊訊號R2,就可將所望訊號亦即收訊訊號R1予以解碼。另一方面,在圖4的符號32所示的事例的情況下,收訊訊號R1及收訊訊號R2係具有收訊功率33。收訊訊號R1之收訊功率,係小於收訊訊號R2之收訊功率。因此,終端裝置30,係必須要去除收訊訊號R2所致之干擾。此處,終端裝置30,係若收訊訊號R1與收訊訊號R2之間的收訊功率差34為閾值以上,則可分離各收訊訊號。因此,協調控制部144,係以使得收訊訊號R1與收訊訊號R2之間的收訊功率差34會成為閾值以上的方式,控制通訊控制裝置10之送訊功率及無線通訊裝置20之送訊功率。
此時,協調控制部144,係藉由比較無線回程鏈結22之頻道狀態和存取鏈結23之頻道狀態,來判定應該把收訊訊號R1之收訊功率及收訊訊號R2之收訊功率之何者設定成較大。此處,頻道狀態係含有:各鏈結之兩端節點間之距離或是路徑損失、或各鏈結之頻道品質。如上述,終端裝置30係在收訊訊號R1與收訊訊號R2之間的收訊功率差34為閾值以上時,首先解調收訊功率較大的訊號,之後,將已解調之訊號因應需要而再度進行調變以從合成訊號中去除該當調變訊號,藉此就可分離各收訊訊號。於是,協調控制部144,係藉由比較無線回程鏈結22之頻道狀態和存取鏈結23之頻道狀態,就可較容易地以設有收訊功率差的方式來進行大小關係之設定。例如, 協調控制部144,係在通訊控制裝置10與終端裝置30之間的距離(路徑損失)是比無線通訊裝置20與終端裝置30之間的距離(路徑損失)還短(小)的情況下,判定應把收訊訊號R2設定得較大,反之則判定應把收訊訊號R1設定得較大即可。又,協調控制部144,係在通訊控制裝置10與終端裝置30之間的直接鏈結之頻道品質是比無線通訊裝置20與終端裝置30之間的存取鏈結之頻道品質還要良好的情況下,判定應把收訊訊號R2設定得較大,反之則判定應把收訊訊號R1設定得較大即可。這些鏈結之頻道品質,係可藉由例如,取得從終端裝置30所發送的測量報告,而加以辨識。協調控制部144,係藉由進行如此的大小關係之設定,就可有效率地實現終端裝置30中的閾值以上之收訊功率差。
又,協調控制部144,係基於上述大小關係之設定以及無線回程鏈結22及存取鏈結23之頻道狀態,來決定通訊控制裝置10之送訊功率及無線通訊裝置20之送訊功率。協調控制部144,係將表示已決定之送訊功率值的送訊功率資訊,分別通知給巨集蜂巢網控制部142及無線通訊裝置20。又,協調控制部144,係將表示收訊訊號R1之收訊功率及收訊訊號R2之收訊功率之何者為較大的訊息,通知給終端裝置30。該訊息係可含有例如表示大小關係的旗標,或亦可含有表示收訊訊號R1之收訊功率值及收訊訊號R2之收訊功率值的資訊。協調控制部144,係將該訊息發送至無線通訊裝置20,亦可藉由無線 通訊裝置20而發送至終端裝置30。藉此,終端裝置30,係若比收訊功率還大的訊號成分是干擾訊號時,則將該當干擾訊號基於收訊功率差加以去除而可取得所望訊號。又,終端裝置30,係若比收訊功率還大的訊號成分是所望訊號時,則不進行用來去除干擾訊號所需之訊號處理,就可取得所望訊號。
以上說明了,由協調控制部144來控制送訊功率的處理。協調控制部144,係藉由進行送訊功率之控制,就可兼顧FD通訊所致之無線資源之利用效率之提升、與終端裝置30中的所望訊號之取得。接著說明,由協調控制部144來判定是否實施上記說明的送訊功率之控制的處理。
首先,協調控制部144係判定,表示流量、終端數及資源使用率之其中至少1者的負荷資訊是否呈現超過閾值之負荷。例如,應處理之流量的量超過閾值時、或巨集蜂巢網終端及小型蜂巢網終端之總數或是小型蜂巢網終端之數目超過閾值時、或資源使用率超過閾值時,就應該要活用FD模式而提高小型蜂巢網之容量。於是,協調控制部144,係在上述負荷資訊是表示超過閾值之負荷時,則判定為,無線回程鏈結22及存取鏈結23上之送訊,應該要在同一頻道上同時執行。亦即,此情況下,協調控制部144,係選擇FD模式來作為無線通訊裝置20的動作模式。另一方面,在判定為不應該提高小型蜂巢網之容量時,協調控制部144係選擇非FD模式,來作為無線 通訊裝置20之動作模式。此外,協調控制部144,係藉由取得通訊控制裝置10及無線通訊裝置20之至少一方的流量、活動的終端數及資源使用率之監視結果,皺可取得上述的負荷資訊。
當FD模式被選擇時,協調控制部144,係還會基於能力資訊其係表示與無線通訊裝置20連接之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30之每一者是否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而選擇將以FD模式而被發送之存取鏈結之訊號予以接收的終端裝置之候補。此處所被選擇的候補,係為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的終端。然後,協調控制部144,係從可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的終端之中,還基於這些終端的存取鏈結23之頻道狀態和無線回程鏈結22之頻道狀態,而選擇應接收收訊訊號R1(亦即應作為FD模式之對象)的適切之終端裝置30。例如,協調控制部144係選擇,無線回程鏈結22與存取鏈結23之間的頻道狀態之差異為較大等、參照圖4而上記說明的處於可以容易產生收訊功率差的位置關係或電波狀況等的終端裝置30。
<3.無線通訊裝置之構成例>
圖5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2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5,無線通訊裝置20係含有:無線通訊部210、自我干擾處理部220、記憶部230及控制部240。
(1)無線通訊部
無線通訊部210,係與小型蜂巢網21內的1個以上之小型蜂巢網終端(副裝置)之間建立存取鏈結23,在存取鏈結23上與小型蜂巢網終端進行通訊。又,無線通訊部210,係與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之間建立無線回程鏈結22,在無線回程鏈結22上與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進行通訊。如圖5所示,無線通訊部210,係具有至少4根天線,其中2根係用於存取鏈結23,其他2根係用於無線回程鏈結22。存取鏈結23所需之2根天線之其中1根係為下鏈送訊用,另1根係為上鏈收訊用。無線回程鏈結22所需之2根天線之其中1根係為下鏈收訊用,另1根係為上鏈送訊用。
於本實施形態中,無線通訊部210,係以上述的FD(全雙工)模式及非FD模式之任一者而動作。在後述的藉由控制部240而被設定了FD模式的情況下,無線通訊部210係以無線回程鏈結22所需之收訊天線來接收下鏈訊號,同時,在同一頻道上以存取鏈結23所需之送訊天線來發送下鏈訊號。藉此,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所致之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送訊及無線通訊裝置20所致之存取鏈結23上之送訊,就會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關於上鏈訊號也是同樣地,無線通訊部210係以存取鏈結23所需之收訊天線來接收上鏈訊號,同時,在同一頻道上以無線回程鏈結22所需之送訊天線來發送上鏈訊號。 藉此,終端裝置30所致之存取鏈結23上之送訊及無線通訊裝置20所致之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送訊,就會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在後述的藉由控制部240而被設定了非FD模式的情況下,則無線通訊部210係為了無線回程鏈結22上及存取鏈結23上的收訊及送訊(送訊及收訊),而於時間及頻率之一方或雙方中,使用不同的資源。
此外,此處所說明的天線構成係僅為一例。亦可數根天線是被共用,也可使用比圖示還多根的天線。例如,無線通訊部210係亦可具有:被下鏈送訊與上鏈收訊共用的存取鏈結23所需之1根天線,及被下鏈收訊與上鏈送訊共用的無線回程鏈結22所需之1根天線。
(2)自我干擾處理部
自我干擾處理部220,係在無線通訊部210中以FD模式執行無線通訊時,從收訊訊號中去除起因於送訊訊號之回繞的自我干擾。自我干擾處理部220,係例如,將回繞頻道之頻道回應與送訊訊號之副本之積從收訊訊號予以減算,可取得已經去除自我干擾的所望之收訊訊號。此外,自我干擾處理部220係可利用任意的公知之SIC技術來去無自我干擾,此處並沒有詳細說明該處理。自我干擾處理部220,係可對下鏈及上鏈之2個系統之其中一方適用SIC技術、或亦可對雙方適用SIC技術。
(3)記憶部
記憶部230,係使用硬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記憶媒體,來記憶無線通訊裝置20的動作所需的程式及資料。被記憶部230所記憶的資料,係可含有例如:無線通訊裝置20的主裝置資訊、及無線通訊裝置20所運用的小型蜂巢網21的小型蜂巢網資訊。又,記憶部230所記憶的資料係可含有:從通訊控制裝置10所被訊令的各式各樣的控制資訊(動作模式資訊、表示終端裝置30中的收訊功率之大小關係的設定資訊、及送訊功率控制等)。
(4)控制部
控制部240,係控制被無線通訊部210所執行的無線通訊。又,控制部240,係也控制被連接至小型蜂巢網21的1個以上之小型蜂巢網終端所執行的無線通訊。控制部240,係例如,一旦從通訊控制裝置10指示以FD模式動作,則將無線通訊部210之動作模式設定成FD模式。又,控制部240,係一旦從通訊控制裝置10指示以非FD模式動作,則將無線通訊部210之動作模式設定成非FD模式。
控制部240,係基於通訊控制裝置10所做的控制,執行與小型蜂巢網終端之無線通訊。例如,控制部24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以使得表示無線通訊部210之動作模式(FD模式或非FD模式)的訊息會被發送至終端裝置30。當無線通訊部210是以FD模式動作時,控制 部240係將從通訊控制裝置10所接收之送訊功率資訊所示的功率,設定成為被無線通訊部210所發送之送訊訊號的送訊功率。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及無線通訊裝置20,係依照通訊控制裝置10所決定的送訊功率資訊來設定送訊訊號之功率,以在終端裝置30中產生上述的收訊功率差。又,當無線通訊部210是以FD模式動作時,控制部24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將表示收訊功率之大小關係的訊息,發送至終端裝置30。藉此,終端裝置30係可基於收訊訊號差來去除干擾。此外,表示收訊功率之大小關係的訊息,係可為和上述表示動作模式之訊息相同的訊息,或亦可為不同的訊息。
又,控制部240,係進行與終端裝置30之無線通訊中的重送控制。例如,控制部240,係隨應於來自小型蜂巢網終端30的ACK回應或NACK回應,而進行下個資料之送訊或同一資料之重送。
<4.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圖6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3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6,終端裝置30係含有:無線通訊部310、訊號處理部320、記憶部330及控制部340。
(1)無線通訊部
無線通訊部310,係與小型蜂巢網21的主裝置亦即無線通訊裝置20之間建立存取鏈結23,在存取鏈結23 上與無線通訊裝置20進行通訊。如圖2所示,當無線通訊裝置20是以FD模式動作時,無線通訊部310係可接收存取鏈結23上之收訊訊號和從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往無線通訊裝置20的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收訊所造成的收訊訊號。這些收訊訊號,係藉由無線通訊部310,以合成訊號的方式而被接收。如圖6所示,無線通訊部310係具有存取鏈結23所需之2根天線,其中1個係為下鏈收訊用,另1個係為上鏈送訊用。但是,圖6所示的天線構成係僅為一例。例如,無線通訊部310,係亦可具有和圖5所示的無線通訊裝置20之無線通訊部210相同之天線構成,亦可成為主裝置而動作。
(2)訊號處理部
訊號處理部320,係當無線通訊裝置20是以FD模式動作時,將對存取鏈結23上之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所致之送訊所造成的收訊訊號,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而加以去除。如參照圖4所上述說明,訊號處理部320係在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的收訊功率是小於所望訊號的收訊功率時,不會從無線通訊部310所接收之訊號中去除干擾訊號,藉由解調收訊訊號就可取得所望訊號。另一方面,訊號處理部320係在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大於所望訊號之收訊功率時,從無線通訊部310所接收之合成訊號中去除干擾訊號。如上述,通訊控制裝置10及無線通訊裝置 20所致之送訊功率,係被通訊控制裝置10控制成,使得所望訊號與干擾訊號之間之收訊功率差會是閾值以上。又,藉由後述之控制部340,所望訊號及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之大小關係係為已知。因此,訊號處理部320,係與所望訊號做比較而將收訊功率為閾值以上的較大之干擾訊號先進行解調後,將已解調之干擾訊號再度進行調變而將該當調變訊號從合成訊號中加以去除,就可從去除後的訊號,解調出所望訊號。此種干擾去除所需之訊號處理部320的具體電路構成,係記載於例如「Shi Cheng,and Ravi Narasimhan,"Sof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iver for SC-FDMA uplink in LTE,"WCNC,page 3318-3322.IEEE,(2013)」。
(3)記憶部
記憶部330,係使用硬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記憶媒體,來記憶終端裝置30的動作所需的程式及資料。記憶部330所記憶之資料係會包含有,例如:表示終端裝置30是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的能力資訊、及從通訊控制裝置10或無線通訊裝置20所被訊令的各式各樣的控制資訊(動作模式資訊、及表示收訊功率之大小關係的設定資訊等)。
(4)控制部
控制部340,係控制被無線通訊部310所執行的無線 通訊。例如,控制部340,係令終端裝置30連接至,透過蜂巢網選擇程序而被選擇的蜂巢網。終端裝置30連接至小型蜂巢網21時,控制部340係將記憶部330中所記憶之能力資訊,透過無線通訊部310而發送至小型蜂巢網21之主裝置亦即無線通訊裝置20。該能力資訊,係從無線通訊裝置20發送至通訊控制裝置10。然後,通訊控制裝置10,係基於該能力資訊,辨識終端裝置30是可於FD模式中接收存取鏈結上所被發送之訊號。
又,控制部340係依照從無線通訊裝置20所接收的排程資訊,令無線通訊部310發送上鏈訊號及接收下鏈訊號。控制部340,係當無線通訊裝置20是於下鏈中以FD模式動作時,將表示通訊控制裝置10所做的控制結果的訊息(動作模式及表示收訊功率之大小關係的訊息),透過無線通訊部310而予以接收。然後,控制部340,係基於所接收到的該當訊息,判定所望訊號及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之何者為較大。然後,控制部340,係在相較於所望訊號之收訊功率而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為較大時,則從無線通訊部310所接收之合成訊號中令訊號處理部320去除干擾訊號,令其從去除後之訊號解調出所望訊號。
又,控制部340,係進行與無線通訊裝置20之無線通訊中的重送控制。例如,控制部340,係基於是否從無線通訊裝置20所接收到之訊號中成功解碼出資料,而向無線通訊裝置20發送ACK回應或NACK回應。
以上,說明了終端裝置30之構成例。接下來,參照圖7,一面表示通訊控制系統1全體之資料收送訊之流程,一面說明無線通訊部310所致之訊號收訊及訊號處理部320所致之干擾去除。
圖7係通訊控制系統1中的資料收送訊之流程之一例的圖示。在圖7中,通訊控制裝置10所致之送訊表示為「eNodeB Tx」,無線通訊裝置20所致之收訊表示為「Master Rx」,無線通訊裝置20所致之送訊表示為「Master Tx」,終端裝置30所致之收訊表示為「Slave Rx」。圖之各列係相當於例如時槽,時間係為從左往右流動。首先,於時刻t1上,將由通訊控制裝置10往無線通訊裝置20所發送之資料Dt1予以搬送的訊號,係被無線通訊裝置20當成所望訊號而接收,同時,如圖中虛線所示,被終端裝置30當成干擾訊號而接收。此情況下,訊號處理部320係將無線通訊部310所接收到之訊號,予以丟棄。接下來,於時刻t2上,通訊控制裝置10將係搬送資料Dt2的訊號,發送至無線通訊裝置20。於時刻t2上,無線通訊裝置20,係將搬送資料Dt2之訊號予以接收,同時發送將前個時槽中從通訊控制裝置10所接收到的資料Dt1予以搬送之訊號。於時刻t2上,終端裝置30係接收,從無線通訊裝置20所發送之搬送資料Dt1之訊號及從通訊控制裝置10所發送之搬送資料Dt2之訊號所形成的合成訊號。在這些訊號之中,前者係為所望訊號,後者係為干擾訊號,因此終端裝置30係基於2個訊號之 間的收訊功率差,將各訊號予以分離而取得所望訊號。其後,於時刻t3上也是,進行和時刻t2同樣的資料收送訊,終端裝置30係基於將資料Dt2及Dt3分別予以搬送之訊號之間的收訊功率差,將各訊號予以分離而取得所望訊號。
<5.動作處理>
[5-1.系統全體之動作]
圖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系統1中所被執行之通訊控制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在圖8所示的程序中,係有身為巨集蜂巢網基地台的通訊控制裝置10、身為小型蜂巢網之主裝置的無線通訊裝置20、小型蜂巢網終端30、及控制實體40參與。此外,控制實體40,係亦可如圖3所示般地成為協調控制部144而被通訊控制裝置10所包含。
如圖8所示,首先,在步驟S102中,控制實體40係從通訊控制裝置10收集巨集蜂巢網資訊、從無線通訊裝置20收集主裝置資訊、及從小型蜂巢網終端30收集副裝置資訊。例如,控制實體40,作為用來判定無線通訊裝置20是否應該以FD模式來執行無線通訊所需之資訊,係收集流量、終端數及資源使用率這類負荷資訊。又,控制實體40,作為用來選擇讓無線通訊裝置20視為FD模式之對象的終端裝置30所需之資訊,係收集表示小型蜂巢網終端30是否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 擾去除技術的能力資訊。又,控制實體40,作為用來選擇讓無線通訊裝置20視為FD模式之對象的小型蜂巢網終端30所需之資訊及送訊功率控制所需之資訊,係收集表示無線回程鏈結22及存取鏈結23之頻道狀態的資訊。作為表示頻道狀態的指標,係可考慮例如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或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等。這些資訊之收集,係可週期性地執行,或可藉由小型蜂巢網之運用開始或是無線通訊裝置20或終端裝置30之移動等之事件而被觸發而執行。
接著,在步驟S104中,控制實體40係判定,無線通訊裝置20是否應該以FD模式來執行無線通訊。例如,控制實體40,係若表示流量、終端數及資源使用率之其中至少1個的負荷資訊是呈現超過閾值之負荷時則判定為應該以FD模式來執行無線通訊,若呈現低於閾值之負荷時則判定為應以非FD模式來執行無線通訊。
在判定為應該以FD模式執行無線通訊時,在步驟S106中,控制實體40係將無線通訊裝置20和讓該當無線通訊裝置20視為FD模式之對象的小型蜂巢網終端,設定成為FD配對。然後,在步驟S108中,控制實體40係為了讓小型蜂巢網終端30能夠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去除干擾,亦即控制通訊控制裝置10及無線通訊裝置20之送訊功率使得收訊功率差會成為閾值以上。針對步驟S106及S108中所執行之處理,係在之後更詳細說明。
接著,在步驟S110中,控制實體40係將表示上記步驟S108中之控制結果的設定資訊,通知給通訊控制裝置10、無線通訊裝置20、及小型蜂巢網終端30。例如,設定資訊係含有:表示無線通訊裝置20之動作模式的資訊、或通訊控制裝置10及無線通訊裝置20之送訊功率資訊、以及表示小型蜂巢網終端中的收訊功率之大小關係的資訊。收到該通知的通訊控制裝置10及無線通訊裝置20,係將送訊功率資訊所示的功率值,決定成為送訊訊號之功率值。
接著,在步驟SI12中,通訊控制裝置10及無線通訊裝置20,係將送訊資料予以調變而生成送訊訊號,以上記步驟S110中所決定之送訊功率,發送送訊訊號。此時,小型蜂巢網終端30所接收到的來自通訊控制裝置10之干擾訊號及來自無線通訊裝置20之收訊訊號中,係藉由上記步驟S108中的控制實體40所做的控制,而會產生有閾值以上之收訊功率差。
然後,在步驟S114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藉由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將干擾訊號予以去除而取得所望訊號。關於此處所執行的處理,係在之後更詳細說明。
又,在步驟S116中,無線通訊裝置20,係將起因於送訊訊號之回繞的自我干擾,利用SIC技術而從收訊訊號中加以去除。
接著,在步驟S118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 無線通訊裝置20、及通訊控制裝置10,係進行ACK/NACK處理。接著,在步驟S120中,控制實體40係隨應於所接收之ACK/NACK回應而進行重送判定。
[5-2.控制實體所致之FD配對之設定及送訊功率控制]
圖9係圖8所示之FD配對之設定及送訊功率控制的詳細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9所示,首先,在步驟S202中,控制實體40係基於能力資訊其係表示與無線通訊裝置20連接之1台以上之小型蜂巢網終端30之每一者是否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而選擇將以FD模式而被發送之存取鏈結之訊號予以接收的小型蜂巢網終端之候補。
接著,在步驟S204中,控制實體40係從步驟S202中所選擇的候補之中,選擇讓無線通訊裝置20視為FD模式下之無線通訊之對象的小型蜂巢網終端30。詳言之,控制實體40係選擇無線回程鏈結22與存取鏈結23之間的頻道狀態差異較大等、處於能夠容易產生收訊功率差的位置關係或電波狀況等的小型蜂巢網終端30。
接著,在步驟S206中,控制實體40係設定,於小型蜂巢網終端30中從無線通訊裝置20所接收之所望訊號及從通訊控制裝置10所接收之干擾訊號的收訊功率之大小關係。詳言之,控制實體40係藉由比較無線回程鏈結22之頻道狀態和存取鏈結23之頻道狀態,以設 定小型蜂巢網終端30中的所望訊號之收訊功率及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的大小關係。
然後,在步驟S208中,控制實體40係決定通訊控制裝置10及無線通訊裝置20的送訊功率值。詳言之,控制實體40係基於上記步驟S206中所被設定之大小關係、以及無線回程鏈結22及存取鏈結23之頻道狀態,而決定通訊控制裝置10之送訊功率及無線通訊裝置20之送訊功率值,此時,控制實體40係以使得小型蜂巢網終端30能夠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去除干擾的方式,亦即使得收訊功率差會是閾值以上的方式,來決定各送訊功率值。
[5-3.小型蜂巢網終端所致之干擾去除]
圖10係圖8所示之干擾去除的詳細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10所示,首先,在步驟S302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判定所望訊號與收訊功率與干擾訊號之收訊訊號何者為較大。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藉由參照從控制實體40所通知(圖8之步驟S110)的設定資訊中所含之表示收訊功率之大小關係的資訊,來判定何者為較大。
若所望訊號之收訊功率較大(S302/YES),則在步驟S304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利用已被接收之合成訊號中所含之所望訊號與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差為閾 值以上這件事情,來解調所望訊號。
若所望訊號之收訊功率較小(S302/NO),則在步驟S306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利用已被接收之合成訊號中所含之所望訊號與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差為閾值以上這件事情,來解調干擾訊號。接著,在步驟S308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將步驟S306中所解調之干擾訊號予以調變,從已被接收之合成訊號中去除已調變之干擾訊號。然後,在步驟S310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從步驟S308中的干擾訊號去除後的訊號,解調出所望訊號。
接著,在步驟S312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藉由執行例如錯誤偵測,以判定是否從已取得之所望訊號成功解碼出收訊資料。
若解碼成功(S312/YES),則在步驟S314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發送ACK回應。
若解碼失敗(S312/NO),則在步驟S316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將收訊資料保存在緩衝區。此時緩衝區中所保存的收訊資料,係之後於上記步驟S312中將收訊資料進行解碼之際,可被使用。接下來,在步驟S318中,小型蜂巢網終端30係發送NACK回應。
<6.補充>
目前為止,主要說明了小型蜂巢網之主裝置亦即無線通訊裝置20和副裝置亦即終端裝置30之間的1對1之關係下的干擾之去除。除此以外,亦可還加上,巨集蜂巢網 基地台或主裝置,係使用上述的NOMA技術,將往複數終端之訊號之送訊予以多工化。又,應用以終端裝置30之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之能力,巨集蜂巢網基地台及主裝置係亦可向終端裝置30同時發送所望訊號。
作為一例,想定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係除了以小型蜂巢網終端30為對象的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送訊及存取鏈結23上之送訊以外,還將往其他巨集蜂巢網終端之送訊,在同一頻道上同時執行的情形。此情況下,於小型蜂巢網終端30中,來自主裝置20之收訊訊號及來自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往主裝置20之送訊所造成的干擾訊號,和其在同一頻道上且同時地,從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所發送之給其他小型蜂巢網終端的訊號,會成為干擾訊號(第3收訊訊號)而被無線通訊部310所接收。在此種情況下,訊號處理部320,係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從已被無線通訊部310所接收之合成訊號中,去除從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往主裝置20之送訊所造成的干擾訊號,然後再去除給其他小型蜂巢網終端之干擾訊號,就可取得來自主裝置20之所望訊號。
作為另一例,考慮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係除了以小型蜂巢網終端30為對象的無線回程鏈結22上之送訊及存取鏈結23上之送訊以外,還將往小型蜂巢網終端30的直接送訊,在同一頻道上同時執行的情形。此情況下,於小型蜂巢網終端30中,來自主裝置20之收訊訊 號及來自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往主裝置20之送訊所造成的干擾訊號,和其在同一頻道上且同時地,來自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的收訊訊號(第4收訊訊號)會被無線通訊部310所接收。於是,訊號處理部320,係基於訊號間之收訊功率差,而從已被無線通訊部310所接收之合成訊號,將來自主裝置20之收訊訊號及來自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之收訊訊號予以分離而取得。此處,2個收訊訊號,係可分別含有搬送不同資料的封包,或可含有搬送同一資料的封包。藉由2個收訊訊號而接收不同資料的情況下,吞吐率(資料速率)係會提升。另一方面,藉由2個收訊訊號而接收同一資料的情況下,例如藉由把不同的RV(Redundancy Version)賦予給各封包,就可獲得送訊分集及符碼分集,可實現高信賴度之通訊。
<7.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通訊控制裝置10的協調控制機能,係可以塔式伺服器、機架伺服器、或刀鋒伺服器等之任一種類之伺服器的方式而被實現。又,協調控制機能係亦可為被搭載於伺服器的控制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或被插入至刀鋒伺服器之插槽的插卡或是刀板)。
又,例如,通訊控制裝置1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巨集eNB或小型eNB等任一種類的eNB(evolved Node B)。小型eNB,係亦可為微微eNB、微eNB或家 庭(毫微微)eNB等之涵蓋比巨集蜂巢網還小之蜂巢網的eNB。亦可取而代之,通訊控制裝置10係可被實現成為NodeB或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等之其他種類的基地台。
無線通訊裝置20係又亦被實現成為任一種類之eNB、或可實現成為NodeB或是BTS等之其他種類之基地台。又,例如,無線通訊裝置20及終端裝置3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攜帶型/鑰匙型的行動路由器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無線通訊裝置20及終端裝置3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無線通訊裝置20及終端裝置3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7-1.協調控制節點的相關應用例]
圖11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協調控制伺服器7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協調控制伺服器700係具備:處理器701、記憶體702、儲存體703、網路介面704及匯流排706。
處理器7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協 調控制伺服器700的各種機能。記憶體7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7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7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
網路介面704係為,用來將協調控制伺服器70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705所需的有線通訊介面。有線通訊網路705係可為EPC(Evolved Packet Core)等之核心網路,或可為網際網路等之PDN(Packet Data Network)。
匯流排706係將處理器701、記憶體702、儲存體703及網路介面704彼此連接。匯流排706係亦可含有速度不同的2個以上之匯流排(例如高速匯流排及低速匯流排)。
於圖11所示的協調控制伺服器700中,使用圖3所說明過的協調控制部144,係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701中。例如,藉由協調控制伺服器700,來控制小型蜂巢網之主裝置之動作模式、以及巨集蜂巢網基地台及主裝置之送訊功率,於副裝置中就可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
[7-2.基地台的相關應用例]
圖12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eNB80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各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係可 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
天線81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基地台裝置820之無線訊號。eNB800係具有如圖12所示的複數天線810,複數天線81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此外,圖12中雖然圖示了eNB800具有複數天線810的例子,但eNB8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10。
基地台裝置820係具備:控制器821、記憶體822、網路介面823及無線通訊介面825。
控制器821係可為例如CPU或DSP,令基地台裝置820的上位層的各種機能進行動作。例如,控制器821係從已被無線通訊介面825處理過之訊號內的資料,生成資料封包,將已生成之封包,透過網路介面823而傳輸。控制器821係亦可將來自複數基頻處理器的資料予以捆包而生成捆包封包,將所生成之捆包封包予以傳輸。又,控制器821係亦可具有執行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承載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移動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流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或排程(Scheduling)等之控制的邏輯性機能。又,該當控制,係亦可和周邊的eNB或核心網路節點協同執行。記憶體8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82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送訊功率資料及排程資料 等)。
網路介面823係用來將基地台裝置820連接至核心網路824所需的通訊介面。控制器821係亦可透過網路介面823,來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通訊。此情況下,eNB800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係亦可藉由邏輯性介面(例如S1介面或X2介面)而彼此連接。網路介面823係可為有線通訊介面,或可為無線回載用的無線通訊介面。若網路介面823是無線通訊介面,則網路介面823係亦可將比無線通訊介面825所使用之頻帶還要高的頻帶,使用於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支援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天線810,對位於eNB800之蜂巢網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2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基頻(BB)處理器826及RF電路827等。BB處理器826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各層(例如L1、MAC(Medium Access Control)、RLC(Radio Link Control)及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的各式各樣之訊號處理。BB處理器826係亦可取代控制器821,而具有上述邏輯機能的部分或全部。BB處理器826係亦可為含有: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的模組,BB處理器826的機能係亦可藉由上記程式的升級而變更。又,上記模組係亦可為被插入至基地台裝置820之 插槽的板卡或刀鋒板,亦可為被搭載於上記板卡或上記刀鋒板的晶片。另一方面,RF電路827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10而收送無線訊號。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如圖12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826,複數BB處理器82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又,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含有如圖12所示的複數RF電路827,複數RF電路827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天線元件。此外,圖12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25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826及複數RF電路827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25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826或單一RF電路827。
於圖12所示的eNB800中,使用圖3所說明過的協調控制部144,係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21中。例如,藉由eNB800,來控制小型蜂巢網之主裝置之動作模式、以及eNB800及主裝置之送訊功率,於副裝置中就可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
[7-3.終端裝置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13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攝影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1個以上之 天線開關915、1個以上之天線916、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攝影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2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2,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13及RF電 路914等。BB處理器913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1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16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12,典型來說係可為,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如圖13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913及複數RF電路914。此外,圖13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12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913及複數RF電路91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13或單一RF電路914。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12,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
天線開關915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2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6的連接目標。
天線916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12之無線訊號。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如圖13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天線916。此外,圖13中雖然圖示了智慧型手機900具有複數天線916的例子,但 智慧型手機9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16。
甚至,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16。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5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攝影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3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圖13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係可動作成為小型蜂巢網的主裝置。此情況下,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有使用圖5所說明過的無線通訊裝置20之機能。藉此,智慧型手機900,係藉由FD模式下之無線通訊而有效利用無線資源,同時,於副裝置中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又,智慧型手機900,係可動作成為小型蜂巢網的副裝置。此情況下,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有使用圖6所說明過的終端裝置30之機能。藉此,智慧型手機900,係可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從所接收到的訊號中去除干擾而取得所望訊號。
(第2應用例)
圖14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36、1個以上之天線937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 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等。BB處理器934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35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37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來說係可為,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如圖14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934及複數RF電路935。此外,圖14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33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934及複數RF電路935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34或單一RF電路935。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
天線開關936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7的連接目標。
天線937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如圖14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天線937。此外,圖14中雖然圖示了行車導航裝置920具有複數天線937的例子,但行車導航裝置92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37。
甚至,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37。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6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4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圖14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可動作成為小型蜂巢網的主裝置。此情況下,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有使用圖5所說明過的無線通訊裝置20之機能。藉此,行車導航裝置920,係藉由FD模式下之無線通訊而有效利用無線資源,同時,於副裝置中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又,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可動作成為小型蜂巢網的副裝置。此情況下,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有使用圖6所說明過的終端裝置30之機能。藉此,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可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從所接收到的訊號中去除干擾而取得所望訊號。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 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速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8.總結>
目前為止是使用了圖1~圖14,詳細說明了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實施形態。若依據上述的實施形態,則於透過無線回程鏈結而與基地台連接、並透過存取鏈結而與1台以上之終端連接的主裝置中,會以全雙工(FD)模式進行通訊。然後,於副裝置中,為了能夠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去除干擾,基地台及主裝置的送訊功率係被控制。藉此,副裝置係可基於收訊功率差而將從基地台往主裝置之送訊所造成之干擾訊號予以去除,可取得來自主裝置之所望訊號。因此,在小型蜂巢網被運用的環境中,可活用FD模式而實現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可提高系統容量。例如,流量中繼所需之延遲,會被縮短。又,小型蜂巢網之主裝置為了緩衝流量而需要的記憶體容量也可較小,因此可削減裝置之導入成本。
又,若依據上述的實施形態,則通訊控制裝置10係將表示所望訊號之收訊功率及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之何者為較大的訊息,透過主裝置而發送至副裝置。藉此,副裝置係能夠得知所望訊號之收訊功率及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之何者為較大,因此可從已被接收之合成訊號 中,取得所望訊號。詳言之,若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大於所望訊號之收訊功率時,則副裝置係使用收訊功率差係為閾值以上這件事情,就可解調所望訊號。又,若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小於所望訊號之收訊功率時,則副裝置係藉由從使用收訊功率差係為閾值以上這件事情而被接收到的合成訊號中去除干擾訊號,就可解調所望訊號。
又,若依據上述的實施形態,則通訊控制裝置10係基於能力資訊其係表示副裝置是可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選擇應被主裝置當作FD模式之通訊對象的副裝置。又,通訊控制裝置10係還基於存取鏈結之頻道狀態和無線回程鏈結之頻道狀態,來選擇應被主裝置當作FD模式之通訊對象的副裝置。藉此,通訊控制裝置10係藉由選擇適切的副裝置而讓主裝置執行FD模式之通訊,就可更有效率地利用無線資源。
甚至,若依據上述的實施形態,則通訊控制裝置10係藉由比較無線回程鏈結之頻道狀態和存取鏈結之頻道狀態,以判定應把所望訊號之收訊功率及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之何者設定成較大。通訊控制裝置10係使用各頻道狀態之比較結果,設定收訊功率之大小關係以使得收訊功率差更容易產生,藉此,可更有效率地利用無線資源。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各裝置所進行的一連串控制處理,係可使用軟體、硬體、及軟體與硬體之組合的任一種方式來實現。構成軟體的程式,係可預先儲 存在例如設在各裝置內部或外部的記憶媒體(非暫時性媒體:non-transitory media)中。然後,各程式係例如在執行時被讀取至RAM中,被CPU等之處理器所執行。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在與基地台透過無線回程鏈結而連接之主終端之間,透過存取鏈結而進行通訊;和訊號處理部,係在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將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干擾去除技術而加以去除。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訊號處理部,係在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大於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的情況下,從前記無線通訊部所接收之合成訊號,去除前記第2收訊訊號。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係還具備:控制部,係基於表示控制前記基地台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的控制實體所致之控制結果的訊息,來判定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及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之何者為較大。
(4)
如前記(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基地台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係被前記控制實體控制成,使得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與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之間的功率差成為閾值以上。
(5)
如前記(3)或前記(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表示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是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前記干擾去除技術的能力資訊,透過前記無線通訊部而發送至前記主終端;前記能力資訊係被前記控制實體使用來判定,是否令 前記主終端在同一頻道上同時執行前記無線回程鏈結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
(6)
如前記(1)~(5)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訊號處理部,係在在與前記第1收訊訊號及前記第2收訊訊號同一頻道上同時對前記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送往其他裝置的第3收訊訊號是被前記無線通訊部所接收的情況下,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前記干擾去除技術而還將前記第3收訊訊號加以去除。
(7)
如前記(1)~(6)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訊號處理部,係在與前記第1收訊訊號及前記第2收訊訊號同一頻道上同時有送往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第4收訊訊號是被前記無線通訊部所接收的情況下,基於訊號間的收訊功率差,從前記無線通訊部所接收之合成訊號,取得前記第1收訊訊號及前記第4收訊訊號。
(8)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在無線回程鏈結上的從基地台往主終端之送訊及存取鏈結上的從前記主終端往無線通訊裝置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控制前記基地台之送訊功率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以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去除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 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
(9)
如前記(8)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前記基地台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以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中,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與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之間的功率差成為閾值以上。
(10)
如前記(9)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藉由比較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之頻道狀態和前記存取鏈結之頻道狀態,以判定應該要把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及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之何者設定成較大。
(11)
如前記(10)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頻道狀態係含有:各鏈結之兩端節點間之距離或是路徑損失、或各鏈結之頻道品質。
(12)
如前記(8)~(11)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令表示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及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之何者為較大的訊息,從前記主終端發送至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13)
如前記(8)~(12)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 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能力資訊其係表示與前記主終端連接之1台以上之終端之每一者是否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前記干擾去除技術,而從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選擇出應接收前記第1收訊訊號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14)
如前記(1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還基於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的存取鏈結之頻道狀態和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之頻道狀態,而從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選擇出應接收前記第1收訊訊號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15)
如前記(8)~(14)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表示流量、終端數及資源使用率之其中至少1者的負荷資訊是呈現超過閾值之負荷的情況下,令前記無線回程鏈結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
(16)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於在與基地台透過無線回程鏈結而連接的主終端之間,透過存取鏈結而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含有:在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將對前記存取鏈 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干擾去除技術而加以去除之步驟。
(17)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在無線回程鏈結上的從基地台往主終端之送訊及存取鏈結上的從前記主終端往無線通訊裝置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由通訊控制裝置來控制前記基地台之送訊功率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以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去除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之步驟。

Claims (17)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主終端之間,透過存取鏈結而進行通訊,其中,前記主終端係與基地台透過無線回程鏈結而連接;和訊號處理部,係在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將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干擾去除技術而加以去除。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訊號處理部,係在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大於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的情況下,從前記無線通訊部所接收之合成訊號,去除前記第2收訊訊號。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係還具備:控制部,係基於表示控制前記基地台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的控制實體所致之控制結果的訊息,來判定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及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之何者為較大。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基地台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係被前記控制實體控制成,使得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與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之間的功率差成為閾值以上。
  5.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表示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是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前記干擾去除技術的能力資訊,透過前記無線通訊部而發送至前記主終端;前記能力資訊係被前記控制實體使用來判定,是否令前記主終端在同一頻道上同時執行前記無線回程鏈結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訊號處理部,係在在與前記第1收訊訊號及前記第2收訊訊號同一頻道上同時對前記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送往其他裝置的第3收訊訊號是被前記無線通訊部所接收的情況下,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前記干擾去除技術而還將前記第3收訊訊號加以去除。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訊號處理部,係在與前記第1收訊訊號及前記第2收訊訊號同一頻道上同時有送往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第4收訊訊號是被前記無線通訊部所接收的情況下,基於訊號間的收訊功率差,從前記無線通訊部所接收之合成訊號,取得前記第1收訊訊號及前記第4收訊訊號。
  8.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在無線回程鏈結上的從基地台往主終端之送訊及存取鏈結上的從前記主終端往無線通訊裝置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控制前記基地台之送訊功率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以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去除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前記基地台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以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中,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與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之間的功率差成為閾值以上。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藉由比較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之頻道狀態和前記存取鏈結之頻道狀態,以判定應該要把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及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之何者設定成較大。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頻道狀態係含有:各鏈結之兩端節點間之距離或是路徑損失、或各鏈結之頻道品質。
  12.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令表示前記第1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及前記第2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之何者為較大的訊息,從前記主終端發送至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13.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能力資訊其係表示與前記主終端連接之1台以上之終端之每一者是否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前記干擾去除技術,而從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選擇出應接收前記第1收訊訊號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還基於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的存取鏈結之頻道狀態和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之頻道狀態,而從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選擇出應接收前記第1收訊訊號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15.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表示流量、終端數及資源使用率之其中至少1者的負荷資訊是呈現超過閾值之負荷的情況下,令前記無線回程鏈結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
  16.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於與主終端之間透過存取鏈結而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其中,前記主終端係與基地台透過無線回程鏈結而連接,含有:在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及前記存取鏈結上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將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的干擾去除技術而加以去除之步驟。
  17.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在無線回程鏈結上的從基地台往主終端之送訊及存取鏈結上的從前記主終端往無線通訊裝置之送訊是在同一頻道上被同時執行的情況下,由通訊控制裝置來控制前記基地台之送訊功率及前記主終端之送訊功率,以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可以使用以收訊功率差為基礎之干擾去除技術,來去除對前記存取鏈結上之第1收訊訊號造成干擾的起因於前記無線回程鏈結上之送訊的第2收訊訊號之步驟。
TW103143686A 2013-12-24 2014-12-15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WI659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5632 2013-12-24
JP2013-265632 2013-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1046A TW201531046A (zh) 2015-08-01
TWI659627B true TWI659627B (zh) 2019-05-11

Family

ID=53478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3686A TWI659627B (zh) 2013-12-24 2014-12-15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681398B2 (zh)
EP (1) EP3089548B1 (zh)
JP (1) JP6459978B2 (zh)
CN (1) CN105830530B (zh)
AU (1) AU2014371774B2 (zh)
BR (1) BR112016014196A2 (zh)
TW (1) TWI659627B (zh)
WO (1) WO20150982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06827B2 (en) * 2013-09-13 2017-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ing system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9923705B2 (en) * 2014-10-06 2018-03-20 Parallel Wireless, Inc. Full-duplex mesh networks
US10090957B2 (en) * 2014-10-06 2018-10-02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Cost effective networ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16076612A1 (ko) * 2014-11-10 2016-05-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캐싱 메모리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06604A1 (zh) * 2014-12-30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20160219584A1 (en) * 2015-01-22 2016-07-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 performance nlos wireless backhaul frame structure
CN106411792B (zh) * 2015-07-30 2019-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028228B2 (en) * 2015-08-07 2018-07-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or power control factor related to considering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DR mode and devices therefor
TWI632796B (zh) 2016-03-04 2018-08-11 國立清華大學 聯合用戶分組與預編碼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地台
CN107547120A (zh) * 2016-06-24 2018-01-05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7769889A (zh) * 2016-08-22 2018-03-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正交多址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CN114125822B (zh) 2016-08-31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9565763A (zh) * 2016-11-26 2019-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244046B2 (en) * 2016-11-28 2019-03-26 T-Mobile Usa, Inc. Managing traffic at a node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pon the node entering service
TWI631833B (zh) * 2016-12-14 2018-08-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料傳輸模式設定方法及應用其之基站裝置以及終端裝置
CN108617016B (zh) * 2016-12-15 2020-07-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和系统
US11405811B2 (en) 2018-01-16 2022-08-02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700106B2 (en) 2018-01-16 2023-07-1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753345A1 (en) * 2018-02-15 2020-1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grouping users in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network
CN115297548A (zh) * 2018-02-22 2022-11-04 凯迪迪爱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进行中继通信的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US11483747B2 (en) 2018-04-23 2022-10-2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s of restoring wireless backhaul link and establishing wireless backhaul link, NR wireless backhaul base station, and NR donor base station
CN110475329B (zh) * 2018-05-11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10637588B1 (en) * 2019-06-10 2020-04-28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and small base station
WO2021003660A1 (en) * 2019-07-09 2021-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fer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system using full-duplex
US20240357428A1 (en) * 2021-06-16 2024-10-24 Ne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1560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Hitachi, Ltd. Mobility control method mitigating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and base stations which adopt the method
US20120015659A1 (en) * 2009-03-20 2012-01-19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Cognitiv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Macro Cells, Micro Cells, Pico Cells and Femto Cells
US20130260744A1 (en) * 2012-03-29 2013-10-03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Macro-femto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9539B2 (en) * 2003-02-24 2006-12-12 Autocell Laboratories, Inc Program for self-adjusting power at a wireless station to reduce 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
US7415278B2 (en) * 2004-10-27 2008-08-19 Azalea Networks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nd deploying a mesh network
WO2007064249A1 (en) * 2005-11-29 2007-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US20070297366A1 (en) * 2006-01-05 2007-12-27 Robert Osann Synchronized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7620370B2 (en) * 2006-07-13 2009-11-17 Designart Networks Lt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wireless backhaul
US8849197B2 (en) 2007-07-10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tive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9668225B2 (en) 2007-07-10 2017-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tive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one rate feedback and probability adaptation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8639996B2 (en) 2008-07-11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s
US9119212B2 (en) 2008-07-11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ramework
WO2011018890A1 (ja) * 2009-08-11 2011-02-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ー制御システム、ターゲット制御装置、ソース制御装置、ハンドオーバー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WO2011046413A2 (ko) * 2009-10-16 2011-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mimo 참조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249983B2 (ja) * 2010-04-05 2013-07-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セル選択方法
JP2012005015A (ja) * 2010-06-21 2012-01-05 Ntt Docomo Inc 無線中継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JP5529674B2 (ja) * 2010-08-16 2014-06-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接続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12080422A (ja) * 2010-10-04 2012-04-19 Ntt Docomo Inc リレー伝送方法及びリレー局
EP2638652A2 (en) * 2010-11-10 2013-09-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via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144069B2 (en) * 2010-11-12 2015-09-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650405B (zh) * 2011-07-08 2016-09-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中继组播数据的方法、中继节点和基站
WO2013021526A1 (ja) * 2011-08-11 2013-02-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中継局、基地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バックホールリンク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N102545990B (zh) * 2011-12-22 2014-07-3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对接收信号解调的方法及装置
JP6050028B2 (ja) * 2012-05-25 2016-12-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15659A1 (en) * 2009-03-20 2012-01-19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Cognitiv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Macro Cells, Micro Cells, Pico Cells and Femto Cells
US20110211560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Hitachi, Ltd. Mobility control method mitigating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and base stations which adopt the method
US20130260744A1 (en) * 2012-03-29 2013-10-03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Macro-femto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4371774A1 (en) 2016-06-23
TW201531046A (zh) 2015-08-01
US9681398B2 (en) 2017-06-13
BR112016014196A2 (pt) 2017-08-08
EP3089548A1 (en) 2016-11-02
CN105830530B (zh) 2019-09-10
EP3089548A4 (en) 2017-08-02
JPWO2015098228A1 (ja) 2017-03-23
US20160249302A1 (en) 2016-08-25
CN105830530A (zh) 2016-08-03
AU2014371774B2 (en) 2017-05-11
JP6459978B2 (ja) 2019-01-30
WO2015098228A1 (ja) 2015-07-02
EP3089548B1 (en)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627B (z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11064493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2028830B2 (e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645270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JP6787311B2 (ja) 装置及び方法
CN111165051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061157A1 (ja) 装置及び方法
US2021014396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9247079A (zh)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21013684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164931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067690A1 (ja)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140406A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9792340A (zh)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512086B2 (en) Transmission of discovery signal in small cells while in off state
US10028256B2 (en) Apparatus
KR20210005163A (ko) 사용자 장비, 전자 디바이스,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CN116941299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