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6101B -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6101B
TWI656101B TW104143095A TW104143095A TWI656101B TW I656101 B TWI656101 B TW I656101B TW 104143095 A TW104143095 A TW 104143095A TW 104143095 A TW104143095 A TW 104143095A TW I656101 B TWI656101 B TW I6561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ribbon
width direction
glass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3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8982A (zh
Inventor
和泉純一
鵜野栄
塩路拓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氣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氣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氣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8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8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6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61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03B33/023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the sheet or ribbon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03B33/033Apparatus for opening score lines in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10Glass-cutting tools, e.g. scoring tools
    • C03B33/105Details of cutting or scoring means, e.g. ti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其係具備:在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並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G)的表面(Ga)沿寬度方向形成劃線(S)之劃線機構(2),該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係設置有變形賦予機構(4),該變形賦予機構(4)係使被搬入劃線機構(2)之玻璃帶(G)以表面(Ga)側凸起的方式沿寬度方向彎曲。藉此,能夠將玻璃帶(G)以維持適於形成劃線(S)的形狀的狀態搬入劃線機構(2)。

Description

玻璃板之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係在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之玻璃帶形成劃線,並且對形成有劃線之部位賦予彎曲應力,藉此將玻璃帶折斷者。
如周知般,玻璃板係作為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場效發射顯示器等的平面顯示器用之玻璃基板使用,或作為智慧型手機、平板型PC等之保護玻璃使用等,而組裝於各式各樣的電子裝置。
作為該玻璃板的製造方法之一,係可舉出將藉由以溢流下拉法、流孔下拉法、再拉法等為代表之下拉法而連續成形之玻璃帶,每隔既定長度進行切斷,藉此切出玻璃板的方法。並且,作為如此般之製造方法所使用的裝置之一例,係揭示於專利文獻1。
揭示於該文獻的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以下記載為製造裝置1),係具備:一邊追隨成形後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下降,一邊沿該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形成劃線(於 該文獻中,係刻痕線(score line))的劃線機構(於該文獻中,係刻痕裝置(scoring device))。另外,係具備:一邊與劃線機構一起追隨玻璃帶下降,一邊令形成有劃線的部位沿玻璃帶之長度方向彎曲而賦予彎曲應力,藉此將玻璃帶折斷的折斷機構(於該文獻中,係玻璃板卡合裝置)。
劃線機構,係具有形成構件及形成輔助構件;該形成構件(於該文獻中,係劃線構件(scribe)),係於玻璃帶之一面上沿寬度方向移動而形成劃線;該形成輔助構件(於該文獻中,係砧座(anvil)),係自另一面側透過玻璃帶支承正在移動中的形成構件。另外,折斷機構,係具有將位於劃線下方之玻璃帶的切出部(成為切出對象的部位)沿其寬度方向兩端進行支承的支承體(於該文獻中,係玻璃板卡合構件);該支承體,係將切出部保持成平坦形狀。另外,折斷機構,係將切出部的姿勢自直立姿勢變化為相對於鉛直方向為傾斜的傾斜姿勢,令形成有劃線的部位彎曲而賦予彎曲應力。
然而近年來,組裝玻璃板的電子裝置之薄型化、輕量化係急遽進展。隨著此進展,組裝於電子裝置之玻璃板亦有謀求薄板化之需求(例如厚度在500μm以下)。
為了製造如此般之薄板玻璃,對於作為該薄板玻璃之基礎的玻璃帶亦有將厚度變薄的要求。然而,厚 度較薄的玻璃帶,成形後大多是在沿寬度方向彎曲的狀態下朝下方搬運。並且,為了折斷如此般之玻璃帶,必須在該玻璃帶的表背面當中凸起之面側形成劃線。這是因為有壓縮應力作用於凹陷之面側,故難以形成劃線。因此於專利文獻2揭示一種裝置,其係具備:用以於玻璃帶的成為凸起之面側形成劃線的劃線機構。
揭示於該文獻的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以下記載為製造裝置2),係具有作為形成構件的切刀輪(於該文獻中,係刻設刃);該形成構件,係順著玻璃帶凸起之面側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行走而形成劃線(於該文獻中,係刻線)。另外,係具有:形成輔助構件(於該文獻中,係壓盤(press platen)),其係藉由順著沿玻璃帶之寬度方向的彎曲所形成之凸彎曲面(於該文獻中,係抵接面),自玻璃帶凹陷之面側透過該玻璃帶支承正在行走中的切刀輪。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3793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19102號公報
然而,在使用前述製造裝置1或製造裝置2來製造薄板玻璃的情況下,係存在如下述般種種有待解決 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係作為該薄板玻璃之基礎的玻璃帶,容易因作用於該玻璃帶的外力等而變形。因此,於成形後之玻璃帶朝下方搬運之際,因在搬運路徑周邊所發生的氣流等之影響,可能導致在玻璃帶的表背面交互產生凸起之側的情況。如此,可能發生在應形成劃線之側的面變成凹陷的狀態下將玻璃帶搬入劃線機構的情況,而有劃線難以形成之困擾。
有鑑於如此情事而開發完成之本發明的第一項技術性課題,係為了能夠將成形後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在維持適於形成劃線之狀態下搬入劃線機構。
第二個問題,係在即使使用製造裝置2對玻璃帶形成劃線的情況下,於形成輔助構件所具有之凸彎曲面與玻璃帶之間,係不可能令該彎曲完全一致。因此,於玻璃帶係必然存在有自凸彎曲面浮起之部位。一旦切刀輪進入該浮起之部位,則會於切刀輪前方形成皺摺。並且,有起因於該皺摺而產生的應力使裂縫(crack)發展,令玻璃帶破裂之缺點。
有鑑於如此情事而成之本發明,係在於成形後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形成劃線之際,防止玻璃帶之破裂的發生,為第二項技術性課題。
第三個問題,係玻璃帶不僅發生沿其寬度方向之彎曲,亦多有發生沿其長度方向翹曲的情況。因此,在使用製造裝置1來將玻璃帶折斷的情況下,支承體係原 本即具有將切出部保持在平坦形狀之構成,故該支承體係在將切出部所發生之沿長度方向的翹曲矯正為平坦的狀態下支承切出部。因此,於切出部係呈伴隨著翹曲之矯正而有多餘應力作用的狀態,該多餘應力導致用來實施折斷之彎曲應力難以作用,有引發玻璃帶切斷不良之缺點。
有鑑於如此情事而成之本發明,係針對成形後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以能夠確實實施折斷為第三項技術性課題。
第四個問題,係當玻璃帶之切出部呈傾斜姿勢之際,於該切出部之下端側容易因重力發生下垂。該下垂,係切出部之厚度越薄、或寬度尺寸越大,則越為顯著地發生。因此,在使用製造裝置1來將玻璃帶折斷的情況下,支承體係沿寬度方向兩端支承切出部,故當切出部呈傾斜姿勢之際,該寬度方向中央部會因重力導致下垂。其結果,起因於該下垂所發生的應力會導致切出部破損之情事。
有鑑於如此情事而成之本發明,係在於將成形後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折斷之際,避免切出部之破損為第四項技術性課題。
為解決前述第一項技術性課題而創發的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係具備在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並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的一面側沿寬度方向形成劃線之劃 線機構,該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係具備變形賦予機構,該變形賦予機構係使被搬入劃線機構之前述玻璃帶以一面側凸起的方式沿寬度方向彎曲;該變形賦予機構,係在前述玻璃帶的前述一面側上之沿寬度方向彼此分離之兩處、以及在另一面側上之位於前述兩處之間的部位分別具有:抵接於前述玻璃帶之抵接構件;利用前述一面側之兩個抵接構件與前述另一面側之抵接構件將前述玻璃帶從厚度方向夾住。
依據如此之構成,則變形賦予機構係具有一面側之兩個抵接構件與另一面側之抵接構件,該等抵接構件將玻璃帶於厚度方向上夾住,藉此,能夠使被搬入劃線機構的玻璃帶的一面側以凸起的方式沿寬度方向彎曲。亦即,能夠將玻璃帶以維持適合形成劃線的形狀的狀態搬入劃線機構。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沿玻璃帶之搬運路徑具備有複數個變形賦予機構。
如此,則因具備複數個變形賦予機構,故能夠穩定地維持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使一面側之兩個抵接構件與另一面側之抵接構件,抵接在位於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兩端的非有效部。
如此,則能夠避免位於玻璃帶寬度方向中央部之有效部與抵接構件之抵接而導致受到汙染、損傷。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使一面側之兩個抵 接構件與另一面側之抵接構件,以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中央為基準對稱地配置。
如此,則針對被搬入至劃線機構的玻璃帶,能夠使以寬度方向中央為邊界的一方側部位與另一方側部位對稱地彎曲。亦即,能夠使搬入至劃線機構的玻璃帶呈更加適合於劃線的形成之形狀。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一面側之兩個抵接構件與另一面側之抵接構件係輥子。
如此,則因抵接構件係輥子,故能夠一邊維持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一邊流暢地搬入劃線機構。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劃線機構構成為追隨玻璃帶進行下降且具有形成構件以及形成輔助構件,該形成構件係於玻璃帶之一面上沿寬度方向移動而形成劃線;該形成輔助構件係自玻璃帶之另一面側透過該玻璃帶支承正在移動中的形成構件,且以與該形成構件同步的狀態於另一面上沿寬度方向移動;使形成構件及形成輔助構件順著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移動。
如此,則劃線的形成自開始至結束為止之間,於玻璃帶係僅劃線的形成正在進行中之部位,被順著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移動的形成構件與形成輔助構件在厚度方向上夾住。因此,位於移動中之形成構件的前方之劃線尚未形成的部位(將要形成劃線的部位),由於形成輔助構件本身並不存在,故該部位自形成輔助構件浮起之情事係必然不會發生。藉此,能夠確實避免在形成構 件的前方於玻璃帶形成皺摺。其結果,係能夠防止起因於皺摺的形成所產生的應力使裂縫發展而令玻璃帶破裂之情事。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形成構件係於玻璃帶之一面上沿寬度方向行走之切刀輪,形成輔助構件係於另一面上沿寬度方向行走之刀輪支承輥子。
如此,則因形成構件係切刀輪,故能夠高速進行劃線的形成。另外,因形成輔助構件係刀輪支承輥子,故能夠藉由該輥子將正在行走中的切刀輪穩定地支承(透過玻璃帶支承)。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於切刀輪及刀輪支承輥子的行進方向之前後分別配置一對夾持輥子;該一對夾持輥子,係一邊將玻璃帶從厚度方向夾持,一邊與切刀輪及刀輪支承輥子一起順著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行走。
如此,則於玻璃帶中,從由配置於切刀輪及刀輪支承輥子之前方的夾持輥子所夾住的部位,至配置於後方的夾持輥子所夾住的部位為止,係變得不易變形。並且,因切刀輪於該難以變形的部位上行走,故能夠對玻璃帶更為正確地形成劃線。另外,因難以變形,故即使在如玻璃帶之搬運路徑的周邊發生氣流的情況下,切刀輪於正在行走中的部位亦難以產生搖動。因此,能夠避免該部位從切刀輪局部性地負荷較大壓力之情事發生。藉此,能夠更為適宜地防止玻璃帶之破裂的發生。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於切刀輪之後方在玻璃帶之一面上行走之夾持輥子具有小徑部及大徑部,該小徑部,係直徑相對為小;該大徑部,係於一面上滾動,且分別連接於小徑部之兩側,直徑相對為大;該夾持輥子構成為以小徑部橫跨前述切刀輪所形成之劃線的狀態行走。
如此,則於切刀輪之後方在前述玻璃帶之一面上行走之夾持輥子(以下記載為特定夾持輥子),其連接於小徑部之兩側的大徑部於一面上滾動,位於兩大徑部之間的小徑部係以與一面為非接觸的狀態行走(自一面浮起的狀態)。該小徑部係以橫跨切刀輪所形成之劃線的狀態行走,故能夠避免特定夾持輥子與劃線接觸,而能夠防止特定夾持輥子一邊按壓劃線一邊行走之情事發生。因此,能夠避免劃線之按壓所導致的玻璃帶損傷。
前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中,係亦可取代於切刀輪之後方在玻璃帶之一面上行走之夾持輥子,而配置導引輥子;該導引輥子,係以維持與一面之間的間隙的狀態順著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移動。
如此,以導引輥子與玻璃帶之一面之間形成有間隙的狀態使導引輥子進行移動。因此,能夠防止導引輥子按壓劃線,而能夠避免劃線之按壓所導致的玻璃帶損傷。又,因導引輥子不與玻璃帶之一面接觸,雖有使防止前述玻璃帶變形的效果減弱之疑慮,然導引輥子與玻璃帶之一面之間僅形成有間隙。因此,藉由將夾持輥子替換為 導引輥子,能夠盡可能的避免前述效果減弱。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刀輪支承輥子之直徑係比切刀輪之直徑更大。
如此,則因切刀輪由直徑比自身更大的刀輪支承輥子所支承(透過玻璃帶支承),故能夠穩定地形成劃線。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具備折斷機構,該折斷機構係一邊追隨玻璃帶下降,一邊使形成有劃線之劃線形成部以一面側凸起的方式沿玻璃帶之長度方向彎曲而賦予彎曲應力,藉此將玻璃帶折斷而從該玻璃帶切出位於劃線之下方的切出部;折斷機構係具有彎曲應力賦予構件,該彎曲應力賦予構件係在以維持該切出部之沿玻璃帶之長度方向的彎曲形狀的方式支承切出部的狀態下,對劃線形成部賦予彎曲應力。
依據如此之構成,則彎曲應力賦予構件不致使玻璃帶之切出部不當變形,而以維持自然的形狀(沿玻璃帶之長度方向的彎曲形狀)的狀態進行支承,故該切出部之變形所導致之多餘的應力難以作用於切出部。因此,能夠避免多餘的應力導致用來進行折斷之彎曲應力難以作用於劃線形成部之情事。其結果,能夠確實地進行玻璃帶之折斷。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前述彎曲應力賦予構件具有複數個支承構件及保持構件,該複數個支承構件,係支承切出部;該保持構件,係將該複數個支承構件 分別保持成能夠沿切出部之厚度方向滑動。
如此,則因各支承構件係藉由保持構件保持成能夠沿切出部之厚度方向滑動,故能夠輕易地調節各支承構件之切出部之厚度方向的位置。其結果,係變得能夠更容易維持切出部之自然的形狀(沿玻璃帶之長度方向的彎曲形狀)。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複數個支承構件係複數個夾具;該複數個夾具,係沿位於切出部之寬度方向兩端的非有效部彼此分離地排列,且用以把持非有效部。
如此,則因各個複數個支承構件係用以把持位於切出部之寬度方向兩端的非有效部之夾具,故能夠避免位於切出部之寬度方向中央部的有效部因夾具的把持而受到汙染或損傷。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折斷機構具有下端承接構件,該下端承接構件係在折斷時將切出部之下端部沿寬度方向支承。
如此,則即使折斷時切出部相對於鉛直方向呈傾斜姿勢,亦能夠防止該寬度方向中央部(未藉由夾具所把持的部位)因重力導致下垂。其結果,能夠避免起因於該下垂所發生的應力導致切出部破損之情事。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下端承接構件將切出部之下端部之一面側沿寬度方向從下方支承。
在下端承接構件將切出部之下端部端面沿寬度方向支承的情況下,係有下端部端面與下端承接構件抵 接而導致切出部破損之虞。然而,若下端承接構件將下端部之一面側沿寬度方向從下方支承,則能夠確實地屏除如此疑慮,並且能夠穩定地支承下端部。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下端承接構件構成為能夠在支承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該支承位置,係用以將切出部之下端部沿寬度方向支承;該退避位置,係偏離玻璃帶之搬運路徑。
如此,則除了賦予朝劃線形成部之彎曲應力時之外,使下端承接構件朝退避位置移動,藉此能夠防止切出部與下端承接構件有不必要的接觸。
於前述構成中,係較佳為退避位置係包含第一退避位置及第二退避位置;該第一退避位置,係朝寬度方向之外側離開支承位置的位置,該第二退避位置,係沿切出部之厚度方向離開支承位置的位置。
在使下端承接構件從支承位置移動至第一退避位置的情況下,與移動至第二退避位置的情況相比較,係即使朝下方搬運的玻璃帶因氣流等的影響導致於厚度方向搖動,亦變得容易避免玻璃帶與下端承接構件有不必要的接觸。另一方面,在使下端承接構件從支承位置移動至第二退避位置的情況下,與移動至第一退避位置的情況相比較,變得容易將下端承接構件的動作抑制得較小。
另外,為了解決前述第二項技術性課題而創發的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係具備一邊追隨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並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下降一邊沿寬度方向 形成劃線之劃線機構;該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劃線機構具有形成構件及形成輔助構件,該形成構件,係於玻璃帶之一面上沿寬度方向移動而形成劃線;該形成輔助構件,係自玻璃帶之另一面側透過該玻璃帶支承正在移動中的形成構件,且以與該形成構件同步的狀態於另一面上沿寬度方向移動;使形成構件及形成輔助構件順著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移動。
依據如此之構成,則劃線的形成自開始至結束為止之間,於玻璃帶係僅劃線的形成正在進行中之部位,被順著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移動的形成構件與形成輔助構件在厚度方向上夾住。因此,在位於正在移動中之形成構件的前方之劃線尚未形成的部位(將要形成劃線的部位),由於形成輔助構件本身並不存在,故該部位自形成輔助構件浮起之情事係必然不會發生。藉此,能夠確實避免在形成構件的前方於玻璃帶形成皺摺。其結果,係能夠防止起因於皺摺的形成所產生的應力使裂縫發展而令玻璃帶破裂之情事。
另外,為了解決前述第三項技術性課題而創發的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係具備折斷機構,該折斷機構係一邊追隨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並朝下方搬運且沿寬度方向形成有劃線之玻璃帶下降,一邊對形成有劃線之劃線形成部賦予彎曲應力,藉此將玻璃帶折斷而從該玻璃帶切出位於劃線之下方的切出部;該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折斷機構具有彎曲應力賦予構件,該彎曲應力賦予構 件係在以維持切出部之沿玻璃帶之長度方向的彎曲形狀的方式支承該切出部的狀態下,對劃線形成部賦予彎曲應力。
依據如此之構成,則彎曲應力賦予構件不致使玻璃帶之切出部不當變形,而以維持自然的形狀(沿玻璃帶之長度方向的彎曲形狀)的狀態進行支承,故該切出部之變形所導致之多餘的應力難以作用於切出部。因此,能夠避免多餘的應力導致用來進行折斷之彎曲應力難以作用於劃線形成部之情事。其結果,能夠確實地進行玻璃帶之折斷。
另外,為了解決前述第四項技術性課題而創發的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係具備折斷機構,該折斷機構係一邊追隨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並朝下方搬運且沿寬度方向形成有劃線之玻璃帶下降,一邊對形成有劃線之劃線形成部賦予彎曲應力,藉此將玻璃帶作折斷而從該玻璃帶切出位於劃線之下方的切出部;該折斷機構具有支承體,該支承體係將切出部沿其寬度方向兩端進行支承;該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折斷機構具備下端承接構件,該下端承接構件係於折斷時將切出部之下端部沿寬度方向支承。
依據如此之構成,則即使折斷時切出部相對於鉛直方向呈傾斜姿勢,亦能夠防止該寬度方向中央部(未藉由支承體所把持的部位)因重力導致下垂。其結果,能夠避免起因於該下垂所發生的應力導致切出部破損 之情事。
如以上所述般,依據本發明,能夠將成形後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以維持適合形成劃線的形狀的狀態搬入劃線機構。另外,於該玻璃帶形成劃線之際,能夠防止該玻璃帶之破裂的發生。更有甚者,係能夠確實進行該玻璃帶之折斷。除此之外,能夠避免於折斷之際的切出部之破損。
1‧‧‧玻璃板之製造裝置
2‧‧‧劃線機構
2a‧‧‧切刀輪
2b‧‧‧刀輪支承輥子
3‧‧‧折斷機構
4‧‧‧變形賦予機構
4a‧‧‧支承輥子
7‧‧‧夾持輥子
7a‧‧‧夾持輥子
7aa‧‧‧小徑部
7ab‧‧‧大徑部
7x‧‧‧導引輥子
8‧‧‧表面行走群
17‧‧‧背面行走群
20‧‧‧彎曲應力賦予構件
20a‧‧‧夾具
20b‧‧‧折斷臂
39‧‧‧下端承接桿
G‧‧‧玻璃帶
Ga‧‧‧表面
Gb‧‧‧背面
Gc‧‧‧寬度方向中央
Gu‧‧‧非有效部
Gx‧‧‧玻璃板
Gxa‧‧‧下端部
Gs‧‧‧劃線形成部
S‧‧‧劃線
M‧‧‧行進方向
D1‧‧‧刀輪支承輥子之直徑
D2‧‧‧切刀輪之直徑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之概要的正視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之概要的側視圖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之自第1圖所示之A-A方向觀察的俯視圖。
[第4圖]係將變形賦予機構所具有之支承輥子的周邊進行擴大表示的放大俯視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之自第1圖所示之B-B方向觀察的俯視圖。
[第6圖]係將劃線機構所具有之切刀輪及刀輪支承輥子的周邊進行擴大表示的放大俯視圖。
[第7圖]係將劃線機構所具有之切刀輪及刀輪支承輥子的周邊自第6圖所示之D-D方向觀察的縱剖側視圖。
[第8圖]係將劃線機構所具有之切刀輪及刀輪支承輥子的周邊進行擴大表示的放大俯視圖。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之自第5圖所示之C-C方向觀察的正視圖。
[第10圖]係將折斷機構所具有之彎曲應力賦予構件的周邊進行擴大表示的放大側視圖。
[第11圖]係將折斷機構所具有之搖動限制輥子的周邊進行擴大表示的放大俯視圖。
[第12圖]係將折斷機構所具有之氣體噴射噴嘴及吸引噴嘴的周邊進行擴大表示的放大俯視圖。
[第13圖]係將折斷機構所具有之支點桿的周邊進行擴大表示的放大側視圖。
[第14圖]係將折斷機構所具有之支點桿的周邊進行擴大表示的放大側視圖。
[第15圖]係將折斷機構所具有之支點桿的周邊進行擴大表示的放大側視圖。
[第16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之概要的正視圖。
[第17圖]係將折斷機構所具有之彎曲應力賦予構件的周邊進行擴大表示的放大側視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參照附錄圖示作說明。又,於附錄圖示係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以「X-X方向」表示,將玻璃帶之長度方向以「Y-Y方向」表示,將玻璃帶之厚度方向以「Z-Z方向」表示。
首先,針對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之概要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係用以將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並朝下方搬運之具有可撓性的玻璃帶G(例如厚度為700μm以下)每隔預定長度進行切斷,而自該玻璃帶G將作為切出部的玻璃板Gx連續地切出的裝置。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係構成為反覆進行朝玻璃帶G之表面Ga(玻璃帶G之表背面Ga、Gb當中的表面Ga)沿寬度方向(X-X方向)之劃線S的形成、以及朝形成有劃線S之劃線形成部Gs賦予彎曲應力而將前述玻璃帶G折斷。又,於第1圖及第2圖中,係省略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之部分構成元件的圖示,於第1圖及第2圖省略圖示之構成元件於第3圖以後進行圖示。
前述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係具備劃線機構2,該劃線機構2,係進行如於第1圖以箭頭E-E所示之一邊追隨玻璃帶G下降一邊形成劃線S之形成動作、及於劃 線S的形成後回歸至上方之回歸動作。另外,於比劃線機構2更靠玻璃帶G之搬運路徑的下游側,係具備折斷機構3,該折斷機構3,係進行如於第1圖以箭頭F-F所示之一邊追隨玻璃帶G下降一邊實施折斷之折斷動作、及於折斷實施後復位至上方之復位動作。劃線機構2及折斷機構3能夠彼此獨立上下移動,且劃線機構2係以於第1圖以實線所示位置為上端、以二點虛線所示位置為下端進行上下移動。另一方面,折斷機構3係以於第1圖以二點虛線所示位置為上端、以實線所示位置為下端進行上下移動。
另外,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係具備變形賦予機構4,該變形賦予機構4係於比劃線機構2更靠玻璃帶G之搬運路徑的上游側,使被搬入劃線機構2之玻璃帶G的表面Ga側以凸起的方式沿寬度方向(X-X方向)彎曲。進而具備移送機構5,該移送機構5係用以將藉由進行折斷而被切出的玻璃板Gx自折斷機構3收授並朝下游步驟移送。
在此,於藉由下拉法成形之玻璃帶,係包含於其寬度方向兩端在製品玻璃板之製造過程被去除的非有效部。進而,於該非有效部係包含與其他部位相比厚度更大的耳部。於以下說明中,表示除了非有效部當中的耳部以外的部位時係記載為「非有效部Gu」,表示耳部時係記載為「耳部Gm」。
以下針對變形賦予機構4的細節進行說明。
變形賦予機構4,係以令表面Ga側順著玻璃 帶G原本所具有的沿寬度方向(X-X方向)的彎曲凸起的方式,使該玻璃帶G彎曲。該變形賦予機構4係如第2圖所示,沿玻璃帶G之搬運路徑配置有兩台,該兩台具有相同構成。兩變形賦予機構4係各如第3圖所示,在玻璃帶G的表面Ga側上沿寬度方向彼此分離之兩處、以及在背面Gb側上之位於前述兩處之間的部位分別具有:作為抵接於玻璃帶G之抵接構件的支承輥子4a。表面Ga側的兩個支承輥子4a及背面Gb側的兩個支承輥子4a,係以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中央Gc為基準對稱地配置,並且以抵接在位於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兩端的非有效部Gu的方式配置。並且,利用表面Ga側的支承輥子4a與背面Gb側的支承輥子4a將玻璃帶G從厚度方向(Z-Z方向)夾住。又,表面Ga側的支承輥子4a以及背面Gb側的支承輥子4a係皆為自由輥子。
各支承輥子4a係分別透過滾珠螺桿(省略圖示)與汽缸4b連結,且各汽缸4b係安裝於分別配置在玻璃帶G之表面Ga側及背面Gb側的框架6。並且,各支承輥子4a係藉由調節各汽缸4b的內壓增減,而如第3圖以箭頭H-H所示,能夠沿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Z-Z方向)進行移動,並藉由滾珠螺桿來前後移動而能夠進行沿厚度方向之位置的微調。藉此,使表面Ga側的支承輥子4a以及背面Gb側的支承輥子4a移動,並調節各支承輥子4a之沿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的位置,而藉此能夠使沿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的彎曲(曲率)任意變 化。
在此,因需利用表面Ga側的支承輥子4a與背面Gb側的支承輥子4a將玻璃帶G夾住,並使玻璃帶G沿寬度方向(X-X方向)確實彎曲,故將如第4圖所示之相鄰之表面Ga側的支承輥子4a與背面Gb側的支承輥子4a的重疊量J(將兩支承輥子4a自沿其旋轉軸之方向觀察時的重疊量),設為3mm~100mm的範圍內為佳。另外,將相鄰之表面Ga側的支承輥子4a與背面Gb側的支承輥子4a之分離距離K(兩支承輥子4a之沿旋轉軸之方向上的分離距離),設為30mm~500mm的範圍內為佳。進而,為了將玻璃帶G以穩定地維持沿寬度方向的彎曲的狀態搬入劃線機構2,係如第2圖所示,將從劃線機構2開始劃線S之形成的較高位置、至最接近劃線機構2之變形賦予機構4為止的分離距離L(沿玻璃帶G之搬運路徑的分離距離),設為100mm~1500mm的範圍內為佳。
依據以上所說明之構成,搬入劃線機構2之玻璃帶G係呈以表面Ga側凸起的方式沿寬度方向(X-X方向)彎曲的狀態。進而,該玻璃帶G係呈以寬度方向中央Gc為邊界之其中一方側的部位、與另一方側的部位對稱地彎曲的狀態。
以下針對變形賦予機構4之變形例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方式中,雖係使用支承輥子4a作為 抵接於玻璃帶G之抵接構件,然不限於此。例如,取代各支承輥子4a,於玻璃帶G之長度方向(Y-Y方向)配置長條型皮帶輸送機(輸送方向係從上方至下方)亦可。另外,取代各支承輥子4a,配置於玻璃帶G之長度方向沿伸之圓桿等亦可。
以下針對劃線機構2的細節進行說明。
劃線機構2係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具有作為形成輔助構件之刀輪支承輥子2b,該刀輪支承輥子2b係支承作為於玻璃帶G之表面Ga上沿寬度方向(X-X方向)行走而形成劃線S之形成構件的切刀輪2a、以及從背面Gb側透過玻璃帶G支承正在行走中之切刀輪2a,且以與切刀輪2a同步的狀態於背面Gb上沿寬度方向行走。刀輪支承輥子2b之直徑D2,係比切刀輪2a之直徑D1更大。進而,於切刀輪2a及刀輪支承輥子2b之行進方向M的前後,係分別配置有一對夾持輥子7;該一對夾持輥子7,係一邊將玻璃帶G從厚度方向(Z-Z方向)夾持,一邊與切刀輪2a及刀輪支承輥子2b一起沿寬度方向行走。並且,切刀輪2a、刀輪支承輥子2b、以及各夾持輥子7,係能夠順著玻璃帶G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行走。又,刀輪支承輥子2b、以及各夾持輥子7,係皆為自由輥子。
複數個夾持輥子7當中,於切刀輪2a之後方在玻璃帶G之表面Ga上行走之夾持輥子7(以下記載為特定夾持輥子7a),係具有與其他夾持輥子7不同的形 狀。如第7圖所示,其他夾持輥子7係形成為圓柱狀。相對於此,特定夾持輥子7a係具有小徑部7aa及大徑部7ab;該小徑部7aa,係直徑相對為小;該大徑部7ab,係於玻璃帶G之表面Ga上滾動,且分別連接於小徑部7aa之兩側,直徑相對為大。並且,特定夾持輥子7a係構成為以小徑部7aa橫跨切刀輪2a所形成之劃線S的狀態行走。藉此,於特定夾持輥子7a行走之中,係呈小徑部7aa與大徑部7ab當中僅大徑部7ab與玻璃帶G之表面Ga接觸的狀態。
切刀輪2a、以及於表面Ga上行走之兩個夾持輥子7(以下將彼等統括記載為表面行走群8),係如第1圖所示,連結於輸送機12;該輸送機12,係具備以伺服馬達為動力源進行驅動之驅動輪9、從動輪10、以及纏繞於彼等之皮帶11。該輸送機12,係以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為輸送方向,並能夠使皮帶11進行旋轉的方向逆轉。並且,伴隨驅動輪9之旋轉而皮帶11進行旋轉,藉此使表面行走群8沿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移動。
如第5圖所示,構成表面行走群8之切刀輪2a、以及兩個夾持輥子7,係藉由分別與彼等連結之各滾珠螺桿12a,能夠以與輸送機12連結的狀態沿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Z-Z方向)移動。各滾珠螺桿12a之各自的驅動係藉由伺服機構(省略圖示)所控制。並且,表面行走群8係於沿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的移動中 亦沿厚度方向移動,藉此順著玻璃帶G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行走。
如第1圖所示,輸送機12係配置於收容其之殼體13內。並且,如第2圖所示,伴隨殼體13藉由連結於伺服馬達14之滾珠螺桿15而沿設置於框架6之導件16上下移動,輸送機12係上下移動。
同樣地,如第5圖所示,刀輪支承輥子2b、以及於背面Gb上行走之兩個夾持輥子7(以下將彼等統括記載為背面行走群17)亦分別與滾珠螺桿18a(與滾珠螺桿12a具有相同構成之滾珠螺桿)連結,並連結於輸送機18;該輸送機18係如第9圖所示,與輸送機12具有相同構成,且隔著玻璃帶G與輸送機12相對向地配置。
依據以上所說明之構成,於劃線機構2進行形成動作之際,兩輸送機12、18係以與玻璃帶G之搬運速度相同的速度,且以表面Ga側與背面Gb側彼此同步的狀態追隨玻璃帶G下降。並且,於兩輸送機12、18追隨玻璃帶G下降之中,表面行走群8及背面行走群17係順著玻璃帶G之沿寬度方向(X-X方向)的彎曲進行行走。又,於本實施方式中,係以表面行走群8及背面行走群17順著前述變形賦予機構4賦予玻璃帶G的彎曲進行行走的方式來進行控制。另外,於玻璃帶G係以使藉由表面行走群8及背面行走群17夾住的部位(於第6圖中施以交叉影線的部位)的形狀呈平坦的方式,來控制切刀輪2a、刀輪支承輥子2b、以及各夾持輥子7之間的相對位 置關係。當朝玻璃帶G之劃線S的形成結束,則兩輸送機12,18即停止追隨玻璃帶G下降。
另一方面,當劃線機構2進行回歸動作之際,兩輸送機12、18係以表面Ga側與背面Gb側彼此同步的狀態朝上方移動。並且,當兩輸送機12、18正在朝上方移動中,皮帶11朝與形成動作中相反的方向旋轉,而表面行走群8及背面行走群17沿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朝與形成動作中相反的方向移動。此時,藉著由伺服機構所控制的滾珠螺桿12a、及滾珠螺桿18a的驅動,表面行走群8及背面行走群17係沿玻璃帶之厚度方向(Z-Z方向)以自該玻璃帶G分離的方式進行移動,而以兩行走群8、17於回歸動作中不致與玻璃帶G接觸的方式進行控制。並且,當兩輸送機12、18回歸至劃線S(於下一次形成之劃線S)之形成開始時的高度位置,則彼等停止朝上方之移動。
以下針對劃線機構2之變形例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方式中,雖係使用切刀輪2a作為形成劃線S之形成構件,然不限於此,只要為能夠於玻璃帶G之表面Ga上移動而形成劃線S者亦可使用其他物件。舉例而言,使用針狀的形成刃等作為形成構件亦可。進而,形成輔助構件亦可使用刀輪支承輥子2b以外的物件,只要為能夠透過玻璃帶G支承正在移動中的形成構件者即可。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雖係使表面行走群8 及背面側行走群17順著變形賦予機構4賦予玻璃帶G之彎曲進行行走,但不限於此。例如,利用沿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排列的複數個變位感測器,檢測即將搬入劃線機構2之玻璃帶G的彎曲,並根據檢測結果,使表面行走群8及背面行走群17順著玻璃帶G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行走亦可。若為如此,則即使在玻璃帶G具有起伏的情況下,亦能夠確實形成劃線S。
進而,於本實施方式中,係以使藉由表面行走群8及背面行走群17夾住的部位的形狀呈平坦的方式,來控制切刀輪2a、刀輪支承輥子2b、以及各夾持輥子7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然而,不限於此,以維持藉由兩行走群8、17夾住的部位的彎曲的方式,來控制切刀輪2a、刀輪支承輥子2b、以及各夾持輥子7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亦可。
另外,取代本實施方式所使用的特定夾持輥子7a,而於從切刀輪2a所形成的劃線S朝上方或下方偏離的高度位置,配置順著玻璃帶G之沿寬度方向(X-X方向)的彎曲於表面Ga上行走之夾持輥子7亦可。進而,取代本實施方式所使用的各夾持輥子7,配置以維持與玻璃帶G之間的間隙的狀態順著玻璃帶G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移動的導引輥子亦可。在此情況下,玻璃帶G之表面Ga側與背面Gb側相對向之一對的導引輥子,係以兩者彼此之間的距離稍微長於玻璃帶G之厚度尺寸的方式來控制兩者之相對位置關係。另外,複數個夾持輥子7當 中,僅將部分夾持輥子7置換為導引輥子亦可。進行如此般之置換時,係如第8圖所示,取代於切刀輪2a之後方在玻璃帶G之表面Ga上行走之夾持輥子7(特定夾持輥子7a),而置換為導引輥子7x為佳。又,該導引輥子7x亦為自由輥子。在此,導引輥子7x與玻璃帶G之表面Ga之間所形成的間隙之寬度AA,係在0.5mm~5mm的範圍內為佳。
除此之外,於本實施方式中,劃線機構2進行回歸動作之際,雖係兩輸送機12、18以表面Ga側與背面Gb側彼此同步的狀態朝上方移動,然不限於此,使兩輸送機12、18分別朝上方移動亦可。
以下針對折斷機構3的細節進行說明。
如第10圖所示,折斷機構3係具備支點桿19、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搖動限制輥子21、氣體噴射噴嘴22、以及吸引噴嘴23;該支點桿19,係作為對劃線形成部Gs從背面Gb側抵接而成為折斷之支點的支點構件;該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係在支承位於劃線S之下方的玻璃板Gx的狀態從表面Ga側朝背面Gb側轉動,藉此使劃線形成部Gs彎曲而賦予彎曲應力;該搖動限制輥子21,係作為用以限制折斷後(玻璃板Gx之切出後)之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Z-Z方向)的搖動的搖動限制手段;該氣體噴射噴嘴22,係噴射用以吹走伴隨折斷所產生之玻璃粉Gk的氣體22a;該吸引噴嘴23,係用以吸引玻璃粉Gk。又,該等折斷機構3之構成元件當中,位於 最上方的搖動限制輥子21係位於比劃線機構3更下方。
支點桿19係如第9圖所示,沿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延伸,且其全長比玻璃帶G之寬度尺寸更長。因此,支點桿19係能夠與劃線形成部Gs之全寬幅抵接。又,如第5圖所示,於支點桿19之與劃線形成部Gs抵接的部位,於俯視下係彎曲為圓弧狀。進而,該抵接的部位,係如第10圖所示,於側視下係形成為凸彎曲面。
支點桿19係與汽缸(省略圖示)連結,且伴隨著該汽缸的內壓增減,而如於第10圖以箭頭N-N所示,能夠沿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Z-Z方向)移動。藉此,支點桿19係能夠朝玻璃帶G接近、以及從玻璃帶G遠離。前述汽缸係如第2圖所示,藉由與伺服馬達24連結之滾珠螺桿25,固定在沿著設置於框架6之導件26上下移動的板體27。並且,汽缸及支點桿19伴隨著板體27之上下移動而上下移動。
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係如第10圖所示,具有複數個夾具20a、以及折斷臂20b;該複數個夾具20a,係作為支承玻璃板Gx之複數個支承構件(支承體);該折斷臂20b,係作為將複數個夾具20a分別保持成能夠沿玻璃板Gx之厚度方向(Z-Z方向)滑動之保持構件。
複數個夾具20a,係沿位於玻璃板Gx之寬度方向(X-X方向)兩端的耳部Gm彼此分離地排列,且彼等分別能夠進行耳部Gm之把持及解除。各夾具20a係如 於同圖以箭頭P-P所示,具有藉空氣之壓力開闔之一對爪20aa,藉由該一對爪20aa把持耳部Gm。另外,各夾具20a係如於同圖以箭頭Q-Q所示,藉由於玻璃帶G之沿寬度方向延伸之軸線28的周圍旋轉,能夠任意設定其姿勢。
折斷臂20b係如第1圖所示,設置有一對而將玻璃板Gx從寬度方向(X-X方向)夾住。一對折斷臂20b分別如第10圖所示,具有筆直延伸的棒狀之臂本體20ba、與臂本體20ba彼此分離而安裝且用以保持各夾具20a的複數個保持板體20bb、以及用以將複數個保持板體20bb分別安裝於臂本體20ba的螺栓20bc。
臂本體20ba,係能夠令姿勢從於第10圖以實線所示之初始姿勢變化為以二點虛線所示之折斷姿勢(如於同圖以箭頭R-R所示般變化)。伴隨該臂本體20ba之姿勢的變化,藉複數個夾具20a所把持的玻璃板Gx以劃線形成部Gs為中心進行轉動。藉此,劃線形成部Gs以表面Ga側凸起的方式沿玻璃帶G之長度方向(Y-Y方向)彎曲,而對該劃線形成部Gs賦予彎曲應力。臂本體20ba之從初始姿勢朝折斷姿勢的姿勢變化,係藉由臂本體20ba繞軸線29之周圍轉動來進行;該軸線29,係沿與支點桿19抵接之劃線形成部Gs於寬度方向(X-X方向)延伸。係為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全體伴隨該臂本體20ba之轉動而轉動之構成。臂本體20ba之初始姿勢,於沿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觀察時,係呈相對於鉛直線30僅傾斜角 度θ之姿勢。
臂本體20ba係如第1圖所示,藉由與伺服馬達31連結之滾珠螺桿32,固定在沿著設置於框架33之導件34上下移動的板體35。並且,臂本體20ba(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全體)伴隨著板體35之上下移動而上下移動。進而,框架33係藉由與伺服馬達36連結之滾珠螺桿37,而能夠沿著於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延伸之導件38進行移動。並且,配合玻璃板Gx(玻璃帶G)之寬度尺寸的大小來移動框架33,藉此能夠調節臂本體20ba之沿寬度方向的位置。
於複數個保持板體20bb係分別如第10圖所示,於玻璃板Gx之厚度方向(Z-Z方向)形成有長條型之長孔20bba,且藉由插通於該長孔20bba之螺栓20bc來固定於前述之臂本體20ba,保持板體20bb係安裝於臂本體20ba。因此,如於同圖以箭頭W-W所示,各保持板體20bb係能夠相對於臂本體20ba沿著玻璃板Gx之厚度方向僅滑動形成於該保持板體20bb之長孔20bba的長度的量。並且,藉由調整各保持板體20bb之相對於臂本體20ba的位置、以及前述各夾具20a之姿勢,各夾具20a係能夠一邊維持該玻璃板Gx之玻璃帶G之沿長度方向(Y-Y方向)的彎曲形狀,一邊把持玻璃板Gx。
在此,在調節保持板體20bb之相對於臂本體20ba的位置而使該保持板體20bb滑動之際,為了使滑動幅度抑制為盡可能地小,前述角度θ之值係以0.1°~10° 的範圍內為佳。
於前述臂本體20ba之下端部,係如第1圖及第10圖所示,安裝有下端承接桿39;該下端承接桿39,係作為折斷時將玻璃板Gx之下端部Gxa的表面Ga側沿寬度方向(X-X方向)支承的下端承接構件。下端承接桿39,係透過棒體40安裝於臂本體20ba;該棒體40,係能夠在與臂本體20ba連結的狀態下旋轉,且能夠沿玻璃板Gx之厚度方向(Z-Z方向)移動。並且,下端承接桿39係能夠伴隨著棒體40之旋轉、或棒體40之沿玻璃板Gx之厚度方向的移動,於支承位置(於第1圖及第10圖以實線所示的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該支承位置,係用以將玻璃板Gx之下端部Gxa沿寬度方向支承;該退避位置,係偏離玻璃帶G之搬運路徑。
詳細來說,伴隨著棒體40之旋轉,係如於第1圖以箭頭T-T所示,於支承位置與朝寬度方向(X-X方向)之外側離開該支承位置之第一退避位置之間移動。進而,伴隨著棒體40之沿玻璃板Gx之厚度方向(Z-Z方向)的移動,係如於第10圖以箭頭U-U所示,於支承位置與沿玻璃板Gx之厚度方向離開該支承位置的第二退避位置(於第10圖以二點虛線所示的位置)之間移動。又,下端承接桿39為了配合玻璃板Gx之寬度尺寸的大小,係能夠於該下端承接桿39之長度方向進行伸縮(用以伸縮的機構係省略圖示)。
如第10圖所示,搖動限制輥子21係分別配 置於玻璃帶G之表面Ga側及背面Gb側,且藉由表背兩側之搖動限制輥子21協同作用,而限制折斷後之玻璃帶G於厚度方向(Z-Z方向)的搖動。又,表背兩側之搖動限制輥子21皆為自由輥子。
表面Ga側之搖動限制輥子21(以下記載為表面側輥子21),係以面對於玻璃帶G位於比劃線S更上方的部位Gd(以下記載為上方部位Gd)之表面Ga的方式進行配置。表面側輥子21係與汽缸41連結,且伴隨著該汽缸41之內壓增減,而如於第10圖以箭頭O2-O2所示,能夠沿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Z-Z方向)移動。藉此,能夠於限制位置(第10圖中以實線所示的位置)與退避位置(第10圖中以二點虛線所示的位置)之間移動;該限制位置,係接近玻璃帶G並用以限制搖動;該退避位置,係遠離玻璃帶G並用以退避。
又,表面側輥子21係構成為於折斷時位於限制位置。藉此,表面側輥子21從表面Ga側支承伴隨著臂本體20ba之轉動而欲以劃線形成部Gs為中心從背面Gb側朝表面Ga側轉動(欲朝表面Ga側膨脹)的上方部位Gd,而防止上方部位Gd之轉動。亦即,表面側輥子21係作為輔助玻璃帶G之折斷的折斷輔助手段(折斷輔助輥子21)而作用。在此,為了使表面側輥子21確實作為折斷輔助手段而作用,表面側輥子21與支點桿19之沿玻璃帶G之長度方向(Y-Y方向)的分離距離,係以10mm~100mm的範圍內為佳。
背面Gb側之搖動限制輥子21(以下記載為背面側輥子21),係面對上方部位Gd之背面Gb,並配置於與表面側輥子21相同的高度位置。背面側輥子21係與表面側輥子21相同,與汽缸41連結。並且,伴隨汽缸41之內壓增減,係如於第10圖以箭頭O1-O1所示,能夠沿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Z-Z方向)移動。藉此,係與表面側輥子21同樣地,能夠於限制位置(於第10圖以二點虛線所示的位置)與退避位置(於第10圖以實線所示的位置)之間移動。在此,雖於之後詳述,於表面側輥子21與背面側輥子21之間,在限制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的時機不同。
如第11圖所示,於表面側輥子21及背面側輥子21一起朝限制位置移動之際,位於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兩端的非有效部Gu係呈藉由兩輥子從厚度方向夾住的狀態。又,於第11圖中雖圖示有將位於寬度方向之一方端側的非有效部Gu從厚度方向夾住的兩輥子,然另一方端側亦配置有與一方端側之兩輥子具有相同構成之兩輥子。另外,於表面側輥子21及背面側輥子21移動至限制位置之際,係以兩輥子分別與玻璃帶G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將兩輥子之限制位置進行定位。在此,移動至限制位置之表面側輥子21與表面Ga之間形成的間隙之寬度BB、以及移動至限制位置之背面側輥子21與背面Gb之間形成的間隙之寬度CC,係皆為0.5mm~5mm的範圍內為佳,為1mm~3mm的範圍內更佳。
表面側輥子21,係藉由與伺服馬達42連結之滾珠螺桿43,固定在沿著設置於框架6之導件44上下移動的第2圖所示之板體45(連結部係省略圖示)。並且,表面側輥子21伴隨著板體45之上下移動而上下移動。另一方面,背面側輥子21係與第2圖所示之板體27連結(連結部係省略圖示)。並且,背面側輥子21伴隨著板體27之上下移動而上下移動。
如第10圖所示,氣體噴射噴嘴22係配置於玻璃帶G之背面Gb側,並配置於比支點桿19更下方。另外,如第12圖所示,氣體噴射噴嘴22係以指向於玻璃帶G之搬運中耳部Gm通過的通過線而噴射氣體22a的方式,來調節姿勢。詳細而言,氣體噴射噴嘴22在俯視時係相對於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Z-Z方向)呈傾斜的姿勢,且噴嘴之前端部朝寬度方向(X-X方向)外側傾斜。該氣體噴射噴嘴22,係與前述背面側輥子21同樣地與第2圖所示之板體27連結(連結部係省略圖示)。並且,氣體噴射噴嘴22伴隨著板體27之上下移動而上下移動。
如第10圖所示,吸引噴嘴23係於厚度方向(Z-Z方向)隔著玻璃帶G,配置於與前述支點桿19及氣體噴射噴嘴22為相反側之表面Ga側。該吸引噴嘴23,係沿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形成為長條型,且其全長比劃線S更長。另外,吸引噴嘴23係與集塵機(省略圖示)連接,伴隨著該集塵機之運作而產生負壓,藉此吸引折斷所產生的玻璃粉Gk(詳細後述)。進 而,吸引噴嘴23係與汽缸(省略圖示)連結,伴隨著該汽缸之內壓增減,係如於第10圖以箭頭V-V所示,能夠沿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移動。藉此,吸引噴嘴23能夠朝玻璃帶G接近、以及從玻璃帶G遠離。前述汽缸係固定於第2圖所示之板體45。並且,汽缸以及吸引噴嘴23伴隨著板體45之上下移動而上下移動。
如第12圖所示,於玻璃帶G之搬運中耳部Gm通過的通過線之寬度方向(X-X方向)外側,係配置有用以吸引玻璃粉Gk之輔助吸引噴嘴46。又,輔助吸引噴嘴46係配置於與吸引噴嘴23相同的高度位置。該輔助吸引噴嘴46,亦與吸引噴嘴23同樣地連接於集塵機。另外,輔助吸引噴嘴46係與背面側輥子21及氣體噴射噴嘴22同樣地,與第2圖所示之板體27連結(連結部係省略圖示)。並且,輔助吸引噴嘴46伴隨著板體27之上下移動而上下移動。
依據以上所說明之構成,於折斷機構3進行折斷動作之際,支點桿19、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搖動限制輥子21、氣體噴射噴嘴22、吸引噴嘴23、以及輔助吸引噴嘴46,係以與玻璃帶G之搬運速度相同的速度且彼此同步的狀態追隨玻璃帶G下降。並且,於彼等追隨玻璃帶G下降當中,係如以下所述般從玻璃帶G切出玻璃板Gx。
首先如第13圖所示,在表面側輥子21已經從退避位置移動至限制位置的狀態下,支點桿19及吸引 噴嘴23係分別接近玻璃帶G,而支點桿19係抵接於劃線形成部Gs。另外,圖外之複數個夾具20a把持耳部Gm,且圖外之下端承接桿39從第一退避位置或第二退避位置朝支承位置移動。
接著,圖外之臂本體20ba轉動而開始從初始姿勢朝折斷姿勢之姿勢變化。此時如第14圖所示,表面側輥子21為防止上方部位Gd之轉動而從表面Ga側支承上方部位Gd。另外,氣體噴射噴嘴22開始氣體22a之噴射,吸引噴嘴23及輔助吸引噴嘴46開始吸引。亦即,氣體噴射噴嘴22、吸引噴嘴23、以及輔助吸引噴嘴46,係構成為分別開始從玻璃板Gx之切出前氣體22a之噴射、以及吸引。
接著,當玻璃帶G之折斷結束而從玻璃帶G切出玻璃板Gx,則如第15圖所示,支點桿19遠離玻璃帶G,且背面側輥子21與支點桿19互換而接近玻璃帶G,且從退避位置朝限制位置移動。藉此,表背兩側之搖動限制輥子21,係呈將於玻璃板Gx之切出後之玻璃帶G之下端部Ge夾住的配置。另外,當玻璃板Gx被切出,氣體噴射噴嘴22所噴射之氣體22a係從背面Gb側朝向表面Ga側,通過玻璃帶G之下端部Ge與玻璃板Gx之上端部Gxb之間形成的間隙。並且,部分折斷時所產生的玻璃粉Gk係被氣體22a之壓力吹飛而被誘導至吸引噴嘴23。進而,玻璃粉Gk之其他部分係被氣體22a之壓力誘導至輔助吸引噴嘴46。
最後,當玻璃粉Gk之吸引結束,氣體噴射噴嘴22所致之氣體22a之噴射停止,且吸引噴嘴23所致之吸引停止。另外,表面側輥子21及背面側輥子21係分別從限制位置朝退避位置移動,且吸引噴嘴23從玻璃帶G遠離。進而,支點桿19、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搖動限制輥子21、氣體噴射噴嘴22、吸引噴嘴23、以及輔助吸引噴嘴46追隨玻璃帶G之下降亦停止。又,所切出的玻璃板Gx係從折斷機構3收授至移送機構5。
另一方面,當折斷機構3進行復位動作之際,支點桿19、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搖動限制輥子21、氣體噴射噴嘴22、吸引噴嘴23、以及輔助吸引噴嘴46係以彼此同步的狀態朝上方移動。又,彼等折斷機構3之構成元件當中,能夠相對於玻璃帶G接近及遠離之構成元件,係以遠離的狀態朝上方移動。另外,於彼等折斷機構3之構成元件之移動中,下端承接桿39從支承位置朝第一退避位置或第二退避位置移動。當支點桿19、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搖動限制輥子21、氣體噴射噴嘴22、吸引噴嘴23、以及輔助吸引噴嘴46復位至開始折斷(於下一次進行的折斷)的高度位置,則彼等停止朝上方移動。
在此,將下端承接桿39移動至第一退避位置或第二退避位置任一者之選擇,係如以下所述般進行為佳。亦即,以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之玻璃帶G搬入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之前的初始狀態而言,將下端承接桿39移 動至第一退避位置為佳。並且,當折斷機構3開始第一次(初次)折斷動作之際,使下端承接桿39從第一退避位置朝支承位置移動。另外,折斷機構3結束第一次折斷動作後至第二次折斷動作開始之間,使下端承接桿39預先移動至第二退避位置為佳。進而,折斷機構3於第二次以後的折斷動作結束之後至下一次折斷動作開始之間,使下端承接桿39預先移動至第二退避位置為佳。
以下針對折斷機構3之變形例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方式中,雖係使用複數個夾具20a作為支承玻璃板Gx的複數個支承構件(支承體),然不限於此。將於玻璃板Gx產生負壓而能夠吸附該玻璃板Gx之吸附墊等,作為支承構件(支承體)使用亦可。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雖係作為下端承接構件之下端承接桿39沿寬度方向(X-X方向)支承玻璃板Gx之下端部Gxa的表面Ga側,然不限於此。作為下端承接構件,取代下端承接桿39而使用吸附墊亦可。此時,並非必須沿寬度方向支承表面Ga側,沿寬度方向支承背面Gb側亦可。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當折斷機構3進行復位動作之際,支點桿19、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搖動限制輥子21、氣體噴射噴嘴22、吸引噴嘴23、以及輔助吸引噴嘴46係以彼此同步的狀態朝上方移動,然不限於此。將彼等用以上下移動之機構個別設置,使彼等分別朝上方移動而復位亦可。
進而,於本實施方式中,當表面側輥子21及 背面側輥子21移動至限制位置之際,雖以兩輥子分別與玻璃帶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將限制位置定位,然不限於此。當兩輥子移動至限制位置之際,以兩輥子分別與玻璃帶G接觸的方式將限制位置定位亦可,以僅兩輥子之其中一方與玻璃帶G接觸的方式將限制位置定位亦可。
除此之外,於本實施方式中,當氣體噴射噴嘴22所致之氣體22a之噴射、以及吸引噴嘴23所致之吸引停止之際,使表面側輥子21及背面側輥子21從限制位置移動至退避位置,然不限於此。配合玻璃帶G之搖動的持續時間、或搖動之振幅的大小,使兩輥子於氣體噴射噴嘴22及吸引噴嘴23停止之前移動至退避位置亦可,使兩輥子於停止之後移動至退避位置亦可。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雖係在表面側輥子21及背面側輥子21皆移動至退避位置的狀態,使兩輥子伴隨著折斷機構3之復位動作朝上方移動,然不限於此。以移動至限制位置的兩輥子分別與玻璃帶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將限制位置定位,並使兩輥子在位於限制位置的狀態朝上方移動亦可。另外,為了縮短切出每一枚玻璃板Gx所需要的時間,以使移動至限制位置的表面側輥子21與玻璃帶G接觸的方式將限制位置定位,並使位於限制位置的表面側輥子21朝上方移動亦可。亦即,使表面側輥子21與玻璃帶G於折斷機構3之折斷動作中,無論是否在復位動作中,皆呈互相接觸的狀態亦可。
進而,於本實施方式中,係使用輥子(表面 側輥子21及背面側輥子21)作為搖動限制手段(折斷輔助手段),然不限於此。例如於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採用長條型之棒狀構件作為搖動限制手段(折斷輔助手段)亦可。此時,當棒狀構件移動至限制位置之際,以與玻璃帶G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將限制位置定位為佳。另外,於棒狀構件中,面對玻璃帶G之部位係形成為平面亦可,或為了防止起因於與該玻璃帶G之接觸而產生的損傷等,形成為凸彎曲面亦可。
除此之外,於本實施方式中,氣體噴射噴嘴22雖係構成為以指向於玻璃帶G之搬運中耳部Gm通過的通過線而噴射氣體22a,然不限於此。例如,使用於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具備長條型之噴射口的氣體噴射噴嘴22,朝玻璃帶G全寬幅的通過線噴射氣體22a亦可。
以下針對劃線機構2與折斷機構3之連動的動作進行說明。
於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之玻璃帶G搬入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之前的初始狀態中,劃線機構2係於開始劃線S之形成的高度位置待機,且折斷機構3係於開始折斷之高度位置待機。當玻璃帶G被搬入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劃線機構2開始形成動作(第一次)而於玻璃帶G形成劃線S。劃線機構2係於形成動作(第一次)結束之後,連續地開始回歸動作(第一次)。亦即,於折斷機構3結束折斷動作(第一次)之前,劃線機構2開始回歸動 作(第一次)。並且,當劃線形成部Gs抵達折斷機構3待機的高度位置(開始折斷的高度位置),則折斷機構3開始折斷動作(第一次)。折斷機構3係結束折斷動作(第一次)之後,連續地開始復位動作(第一次)。又,劃線機構2於回歸至開始劃線S之形成的高度位置之後,在折斷機構3進行折斷動作(第一次)或復位動作(第一次)之間,再次開始形成動作(第二次)。並且,於劃線機構2結束形成動作(第二次)之前,折斷機構3結束復位動作(第一次)並復位至開始折斷的高度位置。然後,當劃線形成部Gs抵達折斷機構3待機的高度位置(開始折斷的高度位置),則折斷機構3開始折斷動作(第二次)。如此,反覆實施劃線機構2所致之劃線S之形成、以及折斷機構3所致之玻璃帶G之折斷。
以下針對移送機構5的細節進行說明。
移送機構5,係具有用以從折斷機構3收授被切出的玻璃板Gx並移送的收授臂5a。於該收授臂5a之前端,係設置有用以進行玻璃板Gx之上端部Gxb之把持以及解除的夾具5aa。並且,夾具5aa係在把持玻璃板Gx的狀態下,收授臂5a係從於第2圖以實線所示的位置移動至以二點虛線所示的位置,而能夠藉此移送玻璃板Gx。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第二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進行說明。又,於該第二實施方式之說明中,針對前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已說明過的元件,係於針對第二 實施方式之說明、以及第二實施方式之說明所參照的圖示附加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二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不同的主要之處,係於臂本體20ba之轉動中能夠變更成為其轉動中心之軸線29的位置、以及轉動中之臂本體20ba係進而能夠自轉。又,於該第二實施方式中,係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配置棒體40及下端承接桿39亦可。
如第16圖所示,玻璃板之製造裝置1係具備旋轉機構48及移動機構49,該旋轉機構48,係用以將臂本體20ba以於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47為中心進行自轉;該移動機構49,係用以在支承旋轉機構48的狀態下進行移動而移動與旋轉機構48連結的臂本體20ba。進而,移動機構49係具備用以將臂本體20ba朝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Z-Z方向)移動的第一移動機構49a,以及用以將臂本體20ba朝上下方向移動的第二移動機構49b。又,移動機構49係作為靜態系統(static system)設置於地板壁50。
旋轉機構48係具有軸部48a、框體48b、以及支承台48c;該軸部48a,係在與臂本體20ba連結的狀態,以中心軸線47為軸心進行旋轉;該框體48b,係收容與軸部48a連結的第一伺服馬達(省略圖示);該支承 台48c,係設置有用以移動框體48b的導件51,並透過導件51從下方支承框體48b。
軸部48a,係能夠藉由第一伺服馬達來控制正反旋轉方向及旋轉速度。另外,軸部48a係與臂本體20ba之長度方向的中央部連結,且臂本體20ba能夠與軸部48a之旋轉同步進行自轉。並且,伴隨著臂本體20ba之自轉,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全體係以中心軸線47為中心進行自轉。框體48b,係能夠沿導件51於玻璃帶G之寬度方向(X-X方向)移動。藉此,配合玻璃板Gx(玻璃帶G)之寬度尺寸的大小來移動框體48b,而能夠調節透過軸部48a與框體48b連結的臂本體20ba之沿寬度方向的位置。
依據以上所說明之構成,於折斷機構3進行折斷動作之際,藉由第一伺服馬達控制旋轉方向及旋轉速度的軸部48a係進行旋轉,臂本體20ba係與此同步而以中心軸線47為中心進行自轉。藉此,於折斷動作中之臂本體20ba的姿勢受到控制,且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全體的姿勢受到控制。另外,臂本體20ba進行自轉,而能夠變更作為其轉動中心之軸線29的位置。
第二移動機構49b,係具有可動體49ba及支承載台49bb,該可動體49ba,係藉由與第二伺服馬達(省略圖示)連結的滾珠螺桿52,而沿設置於框架53之導件54上下移動;該支承載台49bb,係支承框架53。
可動體49ba,係與具備旋轉機構48之支承台 48c連結,且第二移動機構49b能夠透過可動體49ba支承旋轉機構48。另外,與該可動體49ba連結的支承台48c伴隨著可動體49ba之上下移動而上下移動,藉此旋轉機構48、及與旋轉機構48連結的臂本體20ba係上下移動。藉此,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全體係與可動體49ba之上下移動同步而朝上下方向移動。
該可動體49ba,係為了於折斷時使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追隨玻璃帶G下降,故能夠追隨玻璃帶G朝下方移動。可動體49ba之朝下方的移動速度,係藉由第二伺服馬達來控制。藉此,可動體49ba係能夠以與玻璃帶G之搬運速度相同的速度(以下記載為基本速度)進行移動。進而,亦能夠以相對於基本速度進行加速的速度(以下記載為加速速度)、或相對於基本速度進行減速的速度(以下記載為減速速度)朝下方移動。
依據以上所說明之構成,於折斷機構3進行折斷動作之際,藉由第二伺服馬達控制移動速度的可動體49ba朝下方移動,且臂本體20ba同步於此朝下方移動。此時,可動體49ba之移動速度從基本速度切換至加速速度或減速速度,而臂本體20ba之朝下方的移動速度產生變化,且於上下方向之支點桿19與臂本體20ba的相對位置關係產生變化。伴隨著該位置關係的變化,能夠使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全體相對於支點桿19相對地朝上下方向移動。另外,臂本體20ba之移動速度產生變化,而能夠使軸線29之位置相對於支點桿19相對地於上下方向進行 變更。
第一移動機構49a,係具有可動體49aa,該可動體49aa係藉由與第三伺服馬達(省略圖示)連結的滾珠螺桿55,而沿設置於框架56之導件57於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Z-Z方向)進行移動。
可動體49aa係與具備有第二移動機構49b之支承載台49bb連結,第一移動機構49a能夠透過可動體49aa支承第二移動機構49b。另外,伴隨著可動體49aa之朝厚度方向(Z-Z方向)的移動,與該可動體49aa連結的支承載台49bb朝厚度方向移動,而第二移動機構49b、受第二移動機構49b支承的旋轉機構48、以及與旋轉機構48連結的臂本體20ba朝厚度方向移動。藉此,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全體與可動體49aa之朝厚度方向的移動同步地朝厚度方向移動。可動體49aa之沿厚度方向的移動方向及移動速度,係由第三伺服馬達所控制。
依據以上所說明之構成,於折斷機構3進行折斷動作之際,藉由第三伺服馬達控制移動方向及移動速度的可動體49aa進行移動,且臂本體20ba同步於此朝厚度方向(Z-Z方向)移動。如此使折斷動作中之臂本體20ba之於厚度方向的位置受到控制,而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全體之於厚度方向的位置受到控制。另外,臂本體20ba朝厚度方向移動,而能夠於厚度方向變更軸線29的位置。
前述旋轉機構48、第一移動機構49a、及第 二移動機構49b,係能夠使彼等三者同時動作,亦能夠僅使三者當中的其中一個機構或兩個機構選擇性地動作。
於本實施方式中,係使旋轉機構48、第一移動機構49a、及第二移動機構49b三者同時動作。藉此,如第17圖所示,當臂本體20ba從以實線所示的初始姿勢朝以二點虛線所示的折斷姿勢進行姿勢變化之際,於與追隨玻璃帶G下降中之支點桿19相同的高度位置,使軸線29的位置沿厚度方向(Z-Z方向)從表面Ga側朝背面Gb側移動。於該臂本體20ba的姿勢變化之際,旋轉機構48、第一移動機構49a、及第二移動機構49b之各機構係進行如以下所述般之動作。
旋轉機構48,係使臂本體20ba以中心軸線47為中心順時針自轉,而使臂本體20ba相對於鉛直線30之傾斜角度從角度θ逐漸變大(θ<θ 1<θ 2)。
在此,假如臂本體20ba僅進行自轉時,(1)軸線29的位置伴隨著自轉於厚度方向(Z-Z方向)從背面Gb側朝表面Ga側移動。進而,(2)軸線29的位置伴隨著自轉相對於支點桿19相對地朝下方移動。因此,第一移動機構49a、及第二移動機構49b,係進行:用以抵銷彼等(1)、(2)之移動,並使軸線29的位置於與支點桿19相同的高度位置從表面Ga側朝背面Gb側移動的動作。
第一移動機構49a,係使臂本體20ba沿玻璃帶G之厚度方向(Z-Z方向)從表面Ga側朝背面Gb側 移動。並且,使此時之臂本體20ba之移動速度,比於前述(1)中軸線29從背面Gb側朝表面Ga側移動的速度更快。藉此,前述(1)之移動受到抵銷,軸線29的位置於厚度方向從表面Ga側朝背面Gb側移動。
第二移動機構49b,係使可動體49ba以減速速度移動,而使臂本體20ba以與減速速度相同的速度朝下方移動。亦即,第二移動機構49b係進行用以使軸線29的位置相對於支點桿19相對地朝上方移動的動作。藉由該動作,前述(2)之移動受到抵銷,軸線29的位置維持在於上下方向與支點桿19相同的高度位置。
旋轉機構48、第一移動機構49a、及第二移動機構49b進行前述動作,即使如於第17圖以實線所示,當折斷開始時,劃線形成部Gs因玻璃帶G之沿長度方向(Y-Y方向)的翹曲而從支點桿19浮起,如於同圖以二點虛線所示,折斷中之劃線形成部Gs之浮起的狀態會受到矯正。
當折斷結束而從玻璃帶G切出玻璃板Gx,臂本體20ba係以中心軸線47為中心逆時針自轉。藉此,受彎曲應力賦予構件20支承的玻璃板Gx係以中心軸線47為中心逆時針旋轉,成為直立姿勢。並且,成為直立姿勢的狀態之玻璃板Gx從折斷機構3收授至移送機構5。又,臂本體20ba之逆時針自轉係在背面側輥子21從退避位置移動至限制位置之後進行。
以下,針對本實施方式之變形例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方式中,旋轉機構48所具備的軸部48a雖係與臂本體20ba之長度方向的中央部連結,然不限於此。將軸部48a連結於偏離臂本體20ba之長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位置,並將成為臂本體20ba之自轉中心的中心軸線47的位置變更與本實施方式不同的位置亦可。
在此,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係不限於前述實施方式所說明之構成。於前述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中,雖係使劃線機構與折斷機構彼此獨立上下移動,然不限於此,使兩者一體地上下移動亦可。亦即,使劃線機構與折斷機構兩者,一體地從開始劃線的形成的高度位置到折斷結束的高度位置追隨玻璃帶下降進行折斷,並在折斷結束後,使兩者一體地朝上方移動至開始劃線的形成的高度位置亦可。
另外,於前述實施方式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中,雖係配置有噴射用以將玻璃粉吹飛之氣體的氣體噴射噴嘴、及用以吸引玻璃粉之吸引噴嘴,然不配置彼等亦可。在如此情況下,玻璃帶之厚度方向的搖動係藉由氣體噴射噴嘴所噴射氣體的壓力、及吸引噴嘴所產生的負壓獲得防止,故有利於抑制搖動。進而,表背兩側之搖動限制輥子當中,背面側之搖動限制輥子係並非必須配置,僅配置表面側之搖動限制輥子,並使該輥子僅作為折斷輔助輥子而作用亦可。

Claims (21)

  1. 一種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係具備:在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並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的一面側沿寬度方向形成劃線之劃線機構,前述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係具備變形賦予機構,該變形賦予機構係使被搬入前述劃線機構之前述玻璃帶以前述一面側凸起的方式沿寬度方向彎曲;前述變形賦予機構,係在前述玻璃帶的前述一面側上之沿寬度方向彼此分離之兩處、以及在另一面側上之位於前述兩處之間的部位分別具有:抵接於前述玻璃帶之抵接構件;利用前述一面側之兩個抵接構件與前述另一面側之抵接構件將前述玻璃帶從厚度方向夾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沿前述玻璃帶之搬運路徑具備有複數個前述變形賦予機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使前述一面側之兩個抵接構件與前述另一面側之抵接構件,抵接在位於前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兩端的非有效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一面側之兩個抵接構件與前述另一面側之抵接構件,係以前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中央為基準對稱地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一面側之兩個抵接構件與前述另一面側之抵接構件係輥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劃線機構係構成為追隨前述玻璃帶進行下降且具有形成構件以及形成輔助構件,該形成構件係於前述玻璃帶之前述一面上沿寬度方向移動而形成前述劃線;該形成輔助構件係自前述玻璃帶之前述另一面側透過該玻璃帶支承正在移動中的前述形成構件,且以與該形成構件同步的狀態於前述另一面上沿寬度方向移動;使前述形成構件及前述形成輔助構件順著前述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形成構件係於前述玻璃帶之前述一面上沿寬度方向行走之切刀輪,前述形成輔助構件係於前述另一面上沿寬度方向行走之刀輪支承輥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於前述切刀輪及前述刀輪支承輥子的行進方向之前後分別配置一對夾持輥子;該一對夾持輥子,係一邊將前述玻璃帶從厚度方向夾持,一邊與前述切刀輪及前述刀輪支承輥子一起順著前述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行走。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一對夾持輥子係包含:在前述玻璃帶之前述一面上行走之夾持輥子、及在前述玻璃帶之前述另一面上行走之夾持輥子,於前述切刀輪之後方在前述玻璃帶之前述一面上行走之前述夾持輥子具有小徑部及大徑部,該小徑部,係直徑相對為小;該大徑部,係於前述一面上滾動,且分別連接於前述小徑部之兩側,直徑相對為大;該夾持輥子構成為以前述小徑部橫跨前述切刀輪所形成之前述劃線的狀態行走。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取代於前述切刀輪之後方在前述玻璃帶之前述一面上行走之前述夾持輥子,而配置導引輥子;該導引輥子,係以維持與前述一面之間的間隙的狀態順著前述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刀輪支承輥子之直徑係比前述切刀輪之直徑更大。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係具備折斷機構,該折斷機構係一邊追隨前述玻璃帶下降,一邊使形成有前述劃線之劃線形成部以前述一面側凸起的方式沿前述玻璃帶之長度方向彎曲而賦予彎曲應力,藉此將前述玻璃帶折斷而從該玻璃帶切出位於前述劃線之下方的切出部;前述折斷機構係具有彎曲應力賦予構件,該彎曲應力賦予構件係在以維持前述切出部之沿前述玻璃帶之長度方向的彎曲形狀的方式支承該切出部的狀態下,對前述劃線形成部賦予彎曲應力。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彎曲應力賦予構件具有複數個支承構件及保持構件,該複數個支承構件,係支承前述切出部;該保持構件,係將該複數個支承構件分別保持成能夠沿前述切出部之厚度方向滑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支承構件係複數個夾具;該複數個夾具,係沿位於前述切出部之寬度方向兩端的非有效部彼此分離地排列,且用以把持該非有效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折斷機構具有下端承接構件,該下端承接構件係在折斷時將前述切出部之下端部沿寬度方向支承。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下端承接構件,係將前述切出部之下端部之前述一面側沿寬度方向從下方支承。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下端承接構件構成為能夠在支承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該支承位置,係用以將前述切出部之下端部沿寬度方向支承;該退避位置,係偏離前述玻璃帶之搬運路徑。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退避位置係包含第一退避位置及第二退避位置;前述第一退避位置,係朝寬度方向之外側離開前述支承位置的位置,前述第二退避位置,係沿前述切出部之厚度方向離開前述支承位置的位置。
  19. 一種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係具備:一邊追隨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並朝下方搬運之玻璃帶下降一邊沿寬度方向形成劃線之劃線機構,前述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劃線機構具有形成構件及形成輔助構件,該形成構件,係於前述玻璃帶之一面上沿寬度方向移動而形成前述劃線;該形成輔助構件,係自前述玻璃帶之另一面側透過該玻璃帶支承正在移動中的前述形成構件,且以與該形成構件同步的狀態於前述另一面上沿寬度方向移動;使前述形成構件及前述形成輔助構件順著前述玻璃帶之沿寬度方向的彎曲進行移動。
  20. 一種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係具備折斷機構,該折斷機構係一邊追隨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並朝下方搬運且沿寬度方向形成有劃線之玻璃帶下降,一邊對形成有前述劃線之劃線形成部賦予彎曲應力,藉此將前述玻璃帶折斷而從該玻璃帶切出位於前述劃線之下方的切出部;前述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折斷機構具有彎曲應力賦予構件,該彎曲應力賦予構件係在以維持前述切出部之沿前述玻璃帶之長度方向的彎曲形狀的方式支承該切出部的狀態下,對前述劃線形成部賦予彎曲應力。
  21. 一種玻璃板之製造裝置,其係具備折斷機構,該折斷機構係一邊追隨藉由下拉法連續成形並朝下方搬運且沿寬度方向形成有劃線之玻璃帶下降,一邊對形成有前述劃線之劃線形成部賦予彎曲應力,藉此將前述玻璃帶作折斷而從前述玻璃帶切出位於前述劃線之下方的切出部;該折斷機構具有支承體,該支承體係將前述切出部沿其寬度方向兩端進行支承;前述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折斷機構具備下端承接構件,該下端承接構件係於折斷時將前述切出部之下端部沿寬度方向支承。
TW104143095A 2014-12-22 2015-12-21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device TWI656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8902 2014-12-22
JP2014258902 2014-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8982A TW201628982A (zh) 2016-08-16
TWI656101B true TWI656101B (zh) 2019-04-11

Family

ID=5615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095A TWI656101B (zh) 2014-12-22 2015-12-21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641672B2 (zh)
KR (1) KR102339936B1 (zh)
CN (1) CN106573818B (zh)
TW (1) TWI656101B (zh)
WO (1) WO20161044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8347B2 (ja) * 2014-12-29 2019-10-30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796282B2 (ja) * 2016-10-11 2020-12-0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675587B2 (ja) * 2016-10-11 2020-04-0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帯状ガラス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6757496B2 (ja) * 2016-12-02 2020-09-23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JP6798289B2 (ja) * 2016-12-02 2020-12-0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11247104B (zh) 2017-09-26 2022-10-21 康宁公司 玻璃制造设备和用于分离玻璃带的方法
CN111491901B (zh) * 2017-10-31 2022-10-18 康宁公司 制造玻璃带的方法
JP7235210B2 (ja) * 2018-06-21 2023-03-08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20036762A1 (en) * 2018-08-14 2020-02-20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glass ribbon
CN115348954A (zh) * 2020-06-09 2022-11-15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WO2021261086A1 (ja) * 2020-06-23 2021-12-30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板
WO2022055701A1 (en) * 2020-09-10 2022-03-17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separating a glass ribbon
CN112759242A (zh) * 2021-03-02 2021-05-07 甘肃光轩高端装备产业有限公司 玻璃生产设备和方法
CN112960898A (zh) * 2021-03-02 2021-06-15 甘肃光轩高端装备产业有限公司 玻璃分离设备和方法
CN113955932B (zh) * 2021-10-28 2023-10-20 河北光兴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玻璃裂片装置及裂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9102A (ja) * 2006-07-10 2008-01-31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3126938A (ja) * 2011-11-29 2013-06-27 Corning Inc 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6025B1 (en) 2000-08-31 2003-09-09 Corning Incorporated Automated flat glass separator
KR100681828B1 (ko) * 2005-07-20 2007-02-12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멀티 절단 시스템
US20110126593A1 (en) * 2009-11-30 2011-06-02 Rashid Abdul-Rahm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a glass sheet
US8245539B2 (en) * 2010-05-13 2012-08-21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of producing glass sheets
CN103003208A (zh) * 2010-07-08 2013-03-27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玻璃带连续成型的设备和方法
US9027815B2 (en) * 2010-08-31 2015-05-12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glass sheet with improved sheet stabilit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9102A (ja) * 2006-07-10 2008-01-31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3126938A (ja) * 2011-11-29 2013-06-27 Corning Inc 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3818A (zh) 2017-04-19
WO2016104400A1 (ja) 2016-06-30
KR102339936B1 (ko) 2021-12-16
CN106573818B (zh) 2021-01-15
TW201628982A (zh) 2016-08-16
KR20170102201A (ko) 2017-09-08
JPWO2016104400A1 (ja) 2017-09-28
JP6641672B2 (ja) 2020-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6101B (zh)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device
CN108137373B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TWI657058B (zh) 玻璃板之製造裝置
CN108137372B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TWI435413B (zh) Substrate segmentation method
JP6738557B2 (ja)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TWI492909B (zh) 玻璃板切斷裝置及玻璃板切斷方法
JP5786091B2 (ja) 薄板ガラス材の分断装置
WO2018168331A1 (ja)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板ガラスの折割装置
US20210188690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herefor
KR20190067739A (ko) 띠형상 유리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JP2004026569A (ja) ガラス板の加工装置
WO2019067361A1 (en)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SEPARATING A GLASS RIBBON
TWI486315B (zh) Sheet breaking device for sheet me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