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5566B -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55566B TWI655566B TW106137525A TW106137525A TWI655566B TW I655566 B TWI655566 B TW I655566B TW 106137525 A TW106137525 A TW 106137525A TW 106137525 A TW106137525 A TW 106137525A TW I655566 B TWI655566 B TW I65556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h
- electrode
- electrodes
- overlapping
- pixel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05 SiNX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3 groun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67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在包含網狀圖案的同時具有改善的彩色視角特性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具有多個像素開口的有機發光陣列,以及與有機發光陣列接合的一觸控電極陣列。觸控電極陣列包含排列在一第一方向的多個第一網狀電極,並且具有網狀結構,以及排列在第二方向上的多個第二網狀電極,並且具有網狀結構。每個第一網狀電極和每個第二網狀電極包含重疊多個像素開口的多個重疊部,以及位在多個像素開口中間的多個非重疊部。重疊部中的至少一些包含亮度增加部,其由與非重疊部不同的材料形成。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在包含網狀圖案的同時具有改善的視角特性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在螢幕上實現各種訊息的圖像顯示裝置,是資訊通訊時代的核心技術,其正朝著更薄、更輕、更便攜以及更高性能的方向發展。平板顯示裝置,能夠克服陰極射線管(CRT)如重量重和體積大等不利的問題,例如,通過控制有機發射層的發光強度來顯示圖像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倍受矚目。
上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使用自發光有機發光元件,因此不需要單獨的光源,且能夠實現超薄型(super-thin-type)的顯示器。近年來,正積極研究使用有機發光元件並且在發光單元內包含觸控電極陣列的具有內嵌式(in-cell)觸控結構的觸控平板集成型顯示裝置。
觸控面板包含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觸控電極,和沿第二方向排列以與第一觸控電極相交的第二觸控電極。第一觸控電極和第二觸控電極彼此電性隔離。在這種狀態下,當帶靜電的物體與觸控面板接觸時,觸控面板通過感測第一觸控電極與第二觸控面板之間相互的電容變化來檢測觸控輸入電極。
在製造具有可撓性觸控基板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將具有優異可撓性和低電阻特性的金屬網狀電極應用於觸控電極的研究正在積極地進行。
然而,因為金屬網狀電極具有比透明導電材料更高的反射率,所以它具有很高的可見度,且降低了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整體亮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一種將金屬網狀電極與作為非發光區域的堤對齊的方法。然而,在將網狀電極精確地對齊顯示面板的過程中,發生錯位的可能性很高。如果發生這種未對準的情況,隨著觀看角度的增加,網狀電極阻擋像素開口的一部分,造成了垂直視角或水平視角的不對稱。
因此,本發明涉及一種實質上避免了由於先前技術的限制和缺點而導致的一個或多個問題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在包含網狀圖案的同時具有改善的彩色視角特性。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的和特徵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闡述,並且對於本領域的通常知識者而言在研究以下內容時,將部分地變得顯而易見,或者可以從實踐中獲得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和其它優點可以通過在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以及圖式中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為了實現這些目的和其他優點,並根據本發明的目的,如這裡所體現和概括描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包含具有排列為一陣列形式的多個像素開口的發光陣列;以及貼附至該發光陣列的觸控電極陣列。觸控電極陣列包含排列在一第一方向上的多個第一網狀電極,並具有多個網狀部,該些第一網狀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包含重疊一第一像素開口的一第一部和不重疊該第一像素開口的一第二部,且重疊該第一像素開口的該第一部較不重疊該第一像素開口的該第二部更透明;以及排列在與該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多個第二網狀電極,並具有多個網狀部,該些第二網狀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包含重疊一第二像素開口的一第一部和不重疊該第二像素開口的一第二部,且重疊該第二像素開口的該第一部較不重疊該第二像素開口的該第二部更透明。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的上述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詳細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並且旨在提供對所要求的申請專利範圍的本發明的進一步解釋。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式描述本發明揭示的示例性實施例。只要可能,在整個圖式中將使用相同的圖式符號來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另外,在以下對實施例的描述中,當可能使得本發明的主題不清楚時,將省略對包含於此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詳細描述。而且,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的組成元件的術語是考慮到在說明書的準備中的容易性來定義的,並且可以不同於用於描述實際產品的元件的術語。
在與位置關係相關的描述中,例如,當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上」 、「下」或「旁邊」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中間元件。
應該理解的是,雖然這裡可以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元件,但是這些元件不應該被這些術語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區分一個元件和另一個元件。因此,在不脫離示例實施例的教導的情況下,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
在圖式中,每個組成元件的尺寸和厚度僅為了便於描述而被示出,並且本發明不一定限於每個組成元件的所示大小和厚度。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式描述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
圖1是用於解釋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沿著第一方向上排列在基板1000上的多個第一網狀電極101,以及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排列的多個第二網狀電極10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定義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定義為垂直方向;然而,本實施例不限於此。
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各具有多網狀結構。每個第一網狀電極101包含沿著第三方向縱向形成的多個第一線電極1011,以及沿著第四方向縱向形成的多個第二線電極1012,且第二線電極1012與第一線電極1011相交以構成網狀結構。也就是說,各第二線電極1012相交第一線電極1011至少其中一者。
第二網狀電極102各包含沿第三方向縱向形成的多個第三線電極1021和沿第四方向縱向形成並與第三線電極1021相交的多個第四線電極1022,從而形成網狀結構。
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鄰設置的第一網狀電極101經由橋接件912彼此連接。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鄰設置第二網狀電極102經由連接網狀圖案1027彼此連接。於此,經由橋接件912連接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可以用作施加用於感測觸控信號的驅動信號的驅動電極,而經由連接網狀圖案1027連接的第二網狀電極102可以作為感應觸控信號的感應電極,反之亦然。然而,實施例不限於此。
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具體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關係將在後面描述。
位於顯示區域A/A最外部的第一網狀電極101經由第一路由線913a連接到觸控墊部2350的墊電極110,而位於顯示區域A/A的最外部的第二網狀電極102經由第二路由線913b連接到觸控墊部2350的墊電極110。
圖2是根據一個實施例的沿圖1中的線I-I'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圖。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第一基底120、第一緩衝層130、薄膜電晶體陣列140和有機發光陣列150依序地被設置在基板1000上,並且還設置保護層160以覆蓋有機發光陣列150。第二基底210、第二緩衝層220和觸控電極陣列230設置在玻璃蓋3000內部。觸控電極陣列230藉由黏合劑層400結合到設置在有機發光陣列150上的保護層160,以與有機發光陣列150相對。
在第一緩衝層130和第二緩衝層220中定義主動區和死區。除了墊部,在主動區中形成觸控電極陣列230、有機發光陣列150和薄膜電晶體陣列140的薄膜電晶體。另外,觸控墊部2350和薄膜電晶體陣列140的墊部在死區的一部分中。
於此,第一基底120和第二基底210用於在雷射照射或蝕刻製程期間防止內部陣列損壞。在一些情況下,省略基板1000和玻璃蓋3000,且第一基底120和第二基底210用於保護顯示裝置免受外部衝擊。第一基底120和第二基底210可以由如聚醯亞胺或光丙烯酸之類的聚合物材料形成。
第一緩衝層130和第二緩衝層220是通過順序地堆疊如氧化物膜(SiO2)或氮化物膜(SiNx)的相同類型的無機膜,或者通過交替地堆疊不同的無機膜所形成。第一緩衝層130和第二緩衝層220作為在將上基板接合到下基板的後續製程中防止濕氣或外部空氣滲透有機發光陣列150的屏障(barrier)。
觸控電極陣列230和觸控墊部2350形成在第二緩衝層220的同一表面上。在使用黏合劑層400的垂直接合製程中,通過具有導電球455的密封件450將觸控墊部2350連接到薄膜電晶體陣列140的墊部(未繪示)。此時,黏合劑層400具有防止透濕的功能,並直接與覆蓋有機發光陣列150的保護層160接觸,藉此除了保護層160的功能外,還用於防止外部空氣進入有機發光陣列150中以可靠地防止濕氣的滲透。
於此,包含墊部的薄膜電晶體陣列140可以設置為比觸控電極陣列230的一側更加突出。驅動集成電路(IC)(未繪示)可以設置在薄膜電晶體陣列140的突出部上,以傳輸用於驅動觸控電極陣列、薄膜電晶體陣列和有機發光陣列的訊號。儘管沒有繪示,但是關於驅動IC和薄膜電晶體陣列,驅動墊和虛擬墊包含多個虛擬電極並經由導線連接到驅動IC。另外,在玻璃去除之後,驅動IC可以結合至且連接到軟性印刷電路板(FPCB)(未繪示),從而由設置在FPCB中的微控制單元(MCU)(未繪示)和定時控制器(MCU))控制。虛擬墊在對應於主動區周圍的死區中的觸控墊部2350的區域中閘極線或數據線的金屬相同的層中形成。
驅動IC可以安裝在軟性印刷電路板上,且FPCB可以使用異向性導電膜(ACF)與顯示裝置結合。或者,可以藉由以覆晶接合技術(COF)方式使用ACF將驅動IC安裝在薄膜電晶體陣列140上。
雖然未繪示,但是薄膜電晶體陣列140的虛擬墊和驅動墊連接到軟性印刷電路板。另外,軟性印刷電路板可以進一步包含用於控制驅動IC的控制器(未繪示)。
虛擬墊形成在對應於主動區周圍的死區的觸控墊部之該區域中的閘極線或數據線的金屬相同的層中。
圖3是根據實施例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示意圖。
如上所述,第一網狀電極101包含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它們沿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相互交叉排列。第二網狀電極102包含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它們沿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相互交叉排列。
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可以設置成包含與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重疊的部。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分別限定紅色、綠色和藍色的有機發光元件。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可以被分成重疊部以及非重疊部,重疊部與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重疊,非重疊部不與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重疊。參照圖3,重疊部是由十字形虛線表示的部分,其餘部分是非重疊部。
儘管在圖3中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為菱形,但是實施例不限於此。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可以取決於設計而可為各種其他形狀,例如矩形。
如圖3所示,由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之間的交叉點或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之間的交叉所形成的網狀部可以位於重疊部;然而,實施例不限於此。該些網狀部也可以位在非重疊部而不是重疊部,並且第一~第四線電極中的任何一者可以穿過重疊部。
此時,在網狀部位於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的中心的情況下,即使當視角增加時,網狀部在外部可見的可能性也是低的。因此,為了改善視角特性,網狀部最好是位於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的中心。
全部或至少一部分的重疊部包含亮度增加部1005,其由與非重疊部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所構成。亮度增加部1005由與位於亮度增加部1005以外的部分(如非重疊部)的第一線電極到第四線電極1011、1012、1021和1022不同的材料所構成。
例如,除了亮度增加部1005之外的第一線電極到第四線電極1011、1012、1021和1022,可以由選自Cu、Ag、Al、Mo、To和Au或其合金的金屬所構成,且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由例如ITO、IZO、IGZO或ZnO等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但實施例不限於此。
儘管為了方便圖1沒有繪示,但可以在與重疊部對應的區域進一步設置段電極1007。段電極1007設置在對應於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以及重疊部的位置。段電極1007可以由如ITO,IZO,IGZO或者ZnO的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但實施例不限於此。根據設計,也可省略段電極1007。由於段電極1007由透明導電材料形成,因此不會遮擋像素開口111,並且補償了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電阻分量。
在段電極1007位於重疊部上的情況下,段電極1007可以由與亮度增加部1005相同的材料所構成,並且可以與其一體形成。
由透明導電材料構成的亮度增加部1005具有比由金屬構成的非重疊部更高的電阻特性。亮度增加部1005的位置和結構可以根據設計進行不同的設置。
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形成在第一網狀電極101的第一線電極1011的重疊部處,或者可以形成在第二線電極1012的重疊部處。或者,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形成在第一線電極1011的重疊部以及第二線電極1012的重疊部。然而,為了使阻抗-電容特性的劣化最小化,亮度增加部1005最好被定位於第一線電極1011的重疊部或第二線電極1012的重疊部。類似地,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形成在第二網狀電極102的第三線電極1021的重疊部處,或者可以形成在第四線電極1022的重疊部處。或者,可以在第三線電極1021的重疊部和第四線電極1022的重疊部兩者處形成亮度增加部1005。然而,為了使阻抗-電容特性的劣化最小化,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位於第三線電極1021的重疊部或第四線電極1022的重疊部。
此時,兩個相鄰亮度增加部1005中的一者可以位在第一線電極至第四線電極中沿第三方向排列的線電極的重疊部,而另一者可以位在沿第四方向設置的線電極的重疊部處。也就是說,兩個相鄰的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被設置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由此使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的亮度劣化最小化並且改善視角特性。
例如,在第一網狀電極101中,當位於一像素開口上的亮度增加部1005形成在設置在沿第三方向設置的第一線電極1011的重疊部處時,位於另一個相鄰的像素開口上的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形成在沿第四方向設置的第二線電極1012的重疊部處。
此外,在第二網狀電極102中,當位於一個像素開口上的亮度增加部1005形成在設置在第三方向上的第三線電極1021的重疊部處時,位於另一相鄰像素開口上的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形成在沿第四方向設置的第四線電極1022的重疊部處。
圖4是根據實施例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特性的示意圖。
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形成在與像素開口111R、111G和111B重疊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所有部分處。然而,取決於設計,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僅形成在一些重疊部處。
具體地,如圖4所示,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彼此間隔,其間插入k個重疊部(其中k是自然數)。換句話說,包含亮度增加部1005的重疊部(即具有較高透明度的重疊部)可以彼此間隔開,其中不包含亮度增加部的k個重疊部(即具有較低透明度的重疊部)介於它們之間。
圖5是沿著圖3中的線II-II'截取的截面圖,以圖示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截面結構。儘管為了方便起見在附圖中省略了第一緩衝層130下面的結構和第二緩衝層220上面的結構的圖示,但是如圖2所示,第一基底120和基板1000可以設置在第一緩衝層130的下方,並且第二基底210和玻璃蓋3000可以設置在第二緩衝層220的上方。
包含薄膜電晶體(TFT)的薄膜電晶體陣列140設置在第一緩衝層130上。薄膜電晶體(TFT)包含具有源極區142和汲極區143的主動層141、設置在主動層141上的閘極絕緣膜144和閘極電極145、覆蓋主動層141和閘極電極145並具有形成的接觸孔以暴露源極區142和汲極區143的層間絕緣膜148a,以及形成為通過接觸孔與源極區142和汲極區143接觸的源極電極146和汲極電極147。在薄膜電晶體(TFT)上形成第一鈍化層148b。第一鈍化層148b具有形成為暴露汲極電極147的接觸孔149。
連接到接觸孔149的第一電極151設置在第一鈍化層148b上。此外,通過暴露第一電極151的一部分定義像素開口111的堤絕緣膜153設置在第一鈍化層148b上。隔板154可以進一步設置在堤絕緣膜153上。
在第一電極151上形成包含發射層的有機層152。於此,有機層152被分成電子注入層(EIL)、電子傳輸層(ETL)、發射層(EML)、電洞傳輸層(HTL)和電洞注入層(HIL)。發射層藉由來自陰極的電子和來自陽極的電洞的結合而產生的激子返回到基態發射,發射具有特定波長的光。
有機層152可以形成在包含堤絕緣膜153以及第一電極151的第一緩衝層130的整個表面上。然而,實施例不限於此。
第二電極155形成在有機層152上。第二電極155可以形成在包含有機層152的第一緩衝層130的整個表面上。
有機發光陣列150藉由保護層160保護而免受外部濕氣的影響。保護層160可以通過交替地堆疊無機膜和有機膜而形成。但是,實施例不限於此。
觸控電極陣列230設置在第二緩衝層220上。觸控電極陣列230通過黏合劑層400接合到有機發光陣列150,以與有機發光陣列150相對。
更詳細地描述,第一線電極到第四線電極1011、1012、1021和1022設置在與有機發光陣列150相對的第二緩衝層220的表面上。此時,第一線電極到第四線電極1011、1012、1021和1022包含與像素開口156重疊的重疊部。圖5繪示了與像素開口156重疊的第一線電極1011的重疊部。第一線電極到第四線電極1011、1012、1021和1022的一些重疊部設置有亮度增加部1005。參照圖5,可以看出,亮度增加部1005也位於與像素開口156重疊的第三線電極1021的重疊部處。
參考圖5,段電極1007可以進一步設置在第一線電極到第四線電極1011、1012、1021和1022上。段電極1007可以由透明導電材料形成。如圖5所示,段電極1007可以由與亮度增加部1005相同的材料形成,並且可以與其一體地形成。但是,實施例不限於此。在段電極1007和亮度增加部1005彼此形成為一體的情況下,在段電極1007和亮度增加部1005之間不形成階梯部。如此,通過同時形成段電極1007和亮度增加部1005,可以簡化形成亮度增加部1005的過程。
段電極1007設置在對應於像素開口156的位置處,並設置在第一線電極到第四線電極1011、1012、1021和1022的下方,以便覆蓋重疊部。在提供亮度增加部1005的情況下,段電極1007可以由與亮度增加部1005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層形成。
圖6和圖7是示出圖3和圖4中所示的橋接件912的截面結構的截面圖。
如上所述,連接網狀圖案1027位於與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相同的平面中,並將相鄰的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連接。連接網狀圖案1027通過沿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設置的線電極1024和線電極1025將相鄰的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連接。連接網狀圖案1027包含與像素開口156重疊的重疊部,並且段電極1007形成在對應於重疊部的位置處。根據實施例,在連接網狀圖案1027與像素開口重疊的區域內,線電極1024和線電極1025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可以進一步設置有亮度增加部,由此進一步提高亮度。
形成第二鈍化層231以覆蓋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以及連接網狀圖案1027,並且橋接件912形成在第二鈍化層231上。相鄰的第一網狀電極101通過橋接件912相互連接。
參考圖6,第二鈍化層231具有接觸孔2311,接觸孔2311形成為通過其暴露第一網狀電極101的第一線電極1011。橋接件912通過接觸孔2311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一網狀電極101的第一線電極1011,從而將相鄰的兩個第一網狀電極101彼此電性連接。
同時,如圖7所示,可以形成第二鈍化層231以暴露亮度增加部1005。具體地,任何一個接觸孔2311可以暴露可以連接到橋接件912的一個端部的亮度增加部1005,並且另一個接觸孔2311可以暴露可以連接到橋接件912的相對端部的第一線電極1011。橋接件912可以在其兩個相對端部連接到亮度增加部1005,或者可以在其兩個相對的端部連接到第一線電極1011,或者可以在其一個端部連接到亮度增加部1005,並且可以在其相對端部連接到第一線電極1011,從而將第一網狀電極101彼此電性連接。
橋接件912具有被第一鈍化層232覆蓋的結構。
圖6和圖7所示的觸控電極陣列230通過使用黏合劑層400而與有機發光陣列150相對地黏合。因此,實際上,觸控電極陣列230設置為從圖6和圖7所示的狀態垂直翻轉的狀態。
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被設置為與像素開口111重疊。
在先前技術中,網狀電極位於像素開口之間。但是,在該結構中,如果在對準過程中發生錯誤,則網狀電極與像素開口的側面重疊。因此,網狀電極遮擋像素開口的側面,從而導致視角的不對稱。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可以與像素開口111的中心重疊。由於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位於像素開口111的中心,防止了視角的不對稱。
即使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從像素開口111的中心側向略微偏移,視角的不對稱發生的可能性也遠低於網狀電極遮擋像素開口111的側面的情況。
因此,與其中網狀電極位於像素開口111之間的先前技術相比,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具有高工藝餘量(high process margin)。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具有降低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對準過程中的誤差而導致的視角不對稱程度的效果。
另外,為了最小化歸因於位於像素開口111上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亮度劣化,亮度增加部1005設置在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重疊部處。由於亮度增加部1005由透明導電材料構成,所以它們具有最小化因與像素開口111重疊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引起的亮度劣化的效果。
具體地,通過將亮度增加部1005僅位於像素開口111上的兩個線電極其中之一者上,可以使亮度和電阻的劣化最小化。
下面的表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揭示的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以及不與像素開口重疊的網狀電極的先前技術的垂直彩色視角和水平彩色視角之間的比較結果。即使根據處理的不同可以導出與以下結果不同的結果,但藉由比較在實驗中測量的最大偏差,可以估計在加工期間發生視角偏差的可能性以及視角偏差的程度。
表 1
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如果視角偏差為5°以上,則彩色視角的不對稱程度被認為是較大的。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在先前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水平彩色視角的最大偏差為6º,垂直彩色視角的最大偏差為7º。即,先前技術即使在加工誤差(processing error)小的情況下,也存在彩色視角的不對稱程度非常大的問題,從而導致圖像質量的劣化。
另一方面,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水平彩色視角的最大偏差僅為3°,垂直彩色視角的最大偏差僅為4.5º。也就是說,加工誤差(processing error)(如果有)對視角的偏差影響較小。
從以上描述中顯而易見的是,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由於第一網狀電極和第二網狀電極被定位成與像素開口重疊,因此在對準第一網狀電極和第二網狀電極的過程中,可減小因誤差引起的視角不對稱的程度。
另外,為了最小化因位在像素開口上的第一網狀電極和第二網狀電極的亮度劣化,在第一網狀電極和第二網狀電極的重疊部處設置亮度增加部。由於亮度增加部由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所以其具有最小化因與像素開口重疊的第一網狀電極和第二網狀電極引起的亮度劣化的效果。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在本發明中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因此,本發明旨在涵蓋落入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物的範圍內的本發明的修改和變化。
101‧‧‧第一網狀電極
102‧‧‧第二網狀電極
110‧‧‧墊電極
111‧‧‧像素開口
120‧‧‧第一基底
130‧‧‧第一緩衝層
140‧‧‧薄膜電晶體陣列
141‧‧‧主動層
142‧‧‧源極區
143‧‧‧汲極區
144‧‧‧閘極絕緣膜
145‧‧‧閘極電極
146‧‧‧源極電極
147‧‧‧汲極電極
148a‧‧‧層間絕緣膜
148b‧‧‧第一鈍化層
149‧‧‧接觸孔
150‧‧‧有機發光陣列
151‧‧‧第一電極
152‧‧‧有機層
153‧‧‧堤絕緣膜
154‧‧‧隔板
155‧‧‧第二電極
156‧‧‧像素開口
160‧‧‧保護層
210‧‧‧第二基底
220‧‧‧第二緩衝層
230‧‧‧觸控電極陣列
231‧‧‧第二鈍化層
232‧‧‧第一鈍化層
400‧‧‧黏合劑層
455‧‧‧導電球
450‧‧‧密封件
912‧‧‧橋接件
913a‧‧‧第一路由線
913b‧‧‧第二路由線
1000‧‧‧基板
1005‧‧‧亮度增加部
1007‧‧‧段電極
1011‧‧‧第一線電極
1012‧‧‧第二線電極
1021‧‧‧第三線電極
1022‧‧‧第四線電極
1024‧‧‧線電極
1025‧‧‧線電極
1027‧‧‧連接網狀圖案
2311‧‧‧接觸孔
2350‧‧‧觸控墊部分
3000‧‧‧玻璃蓋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沿圖1中的線I-I'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3是根據實施例的第一網狀電極和第二網狀電極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實施例的第一網狀電極和第二網狀電極的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沿著圖3中的線II-II'截取的截面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圖3中所示的橋接件的截面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圖4中所示的橋接件的截面圖。
Claims (12)
-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發光陣列,包含排列為一陣列形式的多個像素開口;以及一觸控電極陣列貼附至該發光陣列,該觸控電極陣列包含:多個第一網狀電極排列在一第一方向上,並具有多個網狀部,該些第一網狀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包含重疊一第一像素開口的一第一部和不重疊該第一像素開口的一第二部,且重疊該第一像素開口的該第一部較不重疊該第一像素開口的該第二部更透明;以及多個第二網狀電極排列在與該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並具有多個網狀部,該些第二網狀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包含重疊一第二像素開口的一第一部和不重疊該第二像素開口的一第二部,且重疊該第二像素開口的該第一部較不重疊該第二像素開口的該第二部更透明。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網狀電極的該些網狀部重疊於該第一像素開口,該些第二網狀電極的該些網狀部重疊於該第二像素開口。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網狀電極包含多個第一線電極排列在一第三方向以及多個第二線電極排列在一第四方向,該些第一線電極與該些第二線電極相交形成一網狀結構,且該第一網狀電極的該第一部包含該些第一線電極至少其中一者的一部分或該第二線電極至少其中一者的一部分;其中該些第二網狀電極包含排列在該第三方向上的多個第三線電極以及排列在該第四方向上的多個第四線電極,該些 第三線電極與該些第三線電極相交形成一網狀結構,且該第二網狀電極的該第一部包含該些第三線電極至少其中一者的一部分或該些第四線電極其中一者的一部分。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網狀電極及該些第二網狀電極由一透明導電材料構成。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多個橋接件,位於與該些第一網狀電極和該些第二網狀電極不同的層中,該些橋接件用於經由多個通孔在該第一方向上將彼此相鄰設置的該些第一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以及多個連接網狀圖案,位於與該些第一網狀電極和該些第二網狀電極同一層中,該些連接網狀圖案沿該第二方向連接彼此相鄰排列的該些第二網狀電極。
- 如請求項5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連接網狀圖案至少其中之一者包含與一第三像素開口重疊的一部分,且重疊該第三像素開口的該部分比不重疊該第二像素開口的該第二網狀電極的該第二部更透明。
-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多個段電極,各該些段電極位於該些像素開口中相對應之一者。
- 如請求項7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段電極是由一透明導電材料構成。
- 如請求項7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重疊該第一像素開口的該第一網狀電極的該第一部,重疊該第二像素開口的該第二網狀電極的該第一部,以及該些段電極是由相同的一透明導電材料構成。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重疊該第一像素開口的該第一網狀電極的該第一部,和重疊該第二像素開口的該第二網狀電極的該第一部相互間隔開,其中在該些第一網狀電極中具有高透明度的該第一部與該些第二網狀電極中具有高透明度的該第一部之間的具有低透明度的該些第一網狀電極與具有低透明度的該些第二網狀電極的部分的數量為k,k為自然數。
-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網狀電極包含與該第一網狀電極相鄰的一第一相鄰網狀電極以及與該第一網狀電極相鄰的一第二相鄰網狀電極,該第一相鄰網狀電極包含具有在該第三方向排列且重疊一第三像素開口的一線電極的一第三部,且該第二相鄰網狀電極包含具有在該第四方向排列且重疊一第四像素開口的一線電極的一第四部;其中該第一相鄰網狀電極的該第三部比未重疊該第三像素開口的該第一相鄰網狀電極的其他部分更透明;以及其中該第二相鄰網狀電極的該第四部比未重疊該第四像素開口的該第二相鄰網狀電極的其他部分更透明。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陣列是一有機發光陣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10-2016-0143980 | 2016-10-31 | ||
KR1020160143980A KR102555409B1 (ko) | 2016-10-31 | 2016-10-31 | 인-셀 터치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0208A TW201830208A (zh) | 2018-08-16 |
TWI655566B true TWI655566B (zh) | 2019-04-01 |
Family
ID=60201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37525A TWI655566B (zh) | 2016-10-31 | 2017-10-31 |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36327B2 (zh) |
EP (1) | EP3316097B1 (zh) |
JP (1) | JP6509998B2 (zh) |
KR (1) | KR102555409B1 (zh) |
CN (1) | CN108010938B (zh) |
TW (1) | TWI6555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344877B1 (ko) | 2017-03-30 | 2021-12-3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
CN108089760B (zh) * | 2018-01-02 | 2022-03-0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KR102521260B1 (ko) * | 2018-07-17 | 2023-04-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US10698548B2 (en) * | 2018-08-06 | 2020-06-30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Touch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
CN109614007B (zh) * | 2018-12-12 | 2020-08-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TWI704484B (zh) * | 2019-07-31 | 2020-09-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裝置 |
CN112783365B (zh) | 2019-11-11 | 2024-08-13 | 苹果公司 | 触摸电极的有效区域布线 |
KR20210083805A (ko) * | 2019-12-27 | 2021-07-0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표시 장치 |
US11556216B2 (en) | 2020-02-03 | 2023-01-17 | Apple Inc. | Touch electrodes with bar and stripe pattern |
CN111627960A (zh) * | 2020-05-18 | 2020-09-0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增透膜层组件、增透膜层组件制程方法及显示装置 |
EP3992764A4 (en) | 2020-05-29 | 2022-08-10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SCREEN, TOUCH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
EP3992763A4 (en) | 2020-05-29 | 2022-08-10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BOARD, TOUCH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2130698B (zh) * | 2020-09-30 | 2022-09-2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1604548B2 (en) * | 2021-05-28 | 2023-03-1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apacitive sensor mesh with discontinuities |
US12056301B2 (en) | 2021-10-18 | 2024-08-06 | Lg Display Co., Ltd. | Touch display device |
WO2023184077A1 (en) * | 2022-03-28 | 2023-10-05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5639A (zh) * | 2014-05-30 | 2014-09-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摸结构、内嵌式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
CN105144056A (zh) * | 2013-03-07 | 2015-12-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204945980U (zh) * | 2015-09-24 | 2016-01-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触控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TW201602851A (zh) * | 2014-07-03 | 2016-01-16 |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07343B2 (ja) | 2010-05-31 | 2014-05-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導電シート |
JP2015121829A (ja) | 2012-04-18 | 2015-07-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 |
JP6001089B2 (ja) * | 2012-12-18 | 2016-10-0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イルムのパターンの決定方法 |
KR101482401B1 (ko) * | 2013-04-30 | 2015-01-1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터치패널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터치패널의 전극패턴 시인성 평가방법 |
TW201445379A (zh) | 2013-05-21 | 2014-12-01 | Wintek Corp | 觸控面板 |
KR102124906B1 (ko) | 2013-12-26 | 2020-07-0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CN104750284B (zh) * | 2013-12-27 | 2019-02-19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15077B (zh) * | 2014-03-13 | 2017-11-2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触摸感应显示装置 |
KR102218780B1 (ko) | 2014-09-05 | 2021-02-1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
KR102500994B1 (ko) * | 2014-10-17 | 2023-02-16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터치 패널 |
JP2016095502A (ja) | 2014-11-11 | 2016-05-26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 |
CN105094424B (zh) * | 2015-07-07 | 2018-10-09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结构与触控显示面板 |
US20170269728A1 (en) * | 2016-03-15 | 2017-09-2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Rhombic mesh electrode matrix having periodic electrodes |
CN105717685A (zh) | 2016-04-13 | 2016-06-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盒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面板 |
CN106648257A (zh) | 2017-01-03 | 2017-05-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及触控显示基板 |
-
2016
- 2016-10-31 KR KR1020160143980A patent/KR10255540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
- 2017-10-30 CN CN201711052301.9A patent/CN108010938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30 US US15/798,134 patent/US1023632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0-31 JP JP2017210539A patent/JP650999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0-31 EP EP17199482.5A patent/EP3316097B1/en active Active
- 2017-10-31 TW TW106137525A patent/TWI65556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44056A (zh) * | 2013-03-07 | 2015-12-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4035639A (zh) * | 2014-05-30 | 2014-09-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摸结构、内嵌式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
TW201602851A (zh) * | 2014-07-03 | 2016-01-16 |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CN204945980U (zh) * | 2015-09-24 | 2016-01-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触控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10938A (zh) | 2018-05-08 |
CN108010938B (zh) | 2022-03-18 |
US20180122867A1 (en) | 2018-05-03 |
EP3316097A1 (en) | 2018-05-02 |
TW201830208A (zh) | 2018-08-16 |
JP6509998B2 (ja) | 2019-05-08 |
EP3316097B1 (en) | 2019-08-07 |
JP2018074161A (ja) | 2018-05-10 |
KR20180047604A (ko) | 2018-05-10 |
US10236327B2 (en) | 2019-03-19 |
KR102555409B1 (ko) | 2023-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55566B (zh) |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 |
US10541281B2 (en) | In-cell touch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US11334206B2 (en) | Touch panel and touch-panel-integrat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electrodes with floating units | |
TWI763657B (zh) | 顯示裝置 | |
US20230229250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US987738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TWI681558B (zh) | 可折疊顯示裝置 | |
US9991465B2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crack prevention portion | |
JP2019029359A (ja) |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 |
US20190244904A1 (en)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
KR20160013443A (ko) | 칼라 필터를 구비한 하부 발광형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20220007932A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118870897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