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4868B -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 Google Patents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4868B
TWI654868B TW106137709A TW106137709A TWI654868B TW I654868 B TWI654868 B TW I654868B TW 106137709 A TW106137709 A TW 106137709A TW 106137709 A TW106137709 A TW 106137709A TW I654868 B TWI654868 B TW I6548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carrier scheduling
carrier
time
su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8683A (zh
Inventor
馬騰
趙銳
Original Assignee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1818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4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48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跨載波調度方法及裝置。該跨載波調度方法包括: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基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一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

Description

一種跨載波調度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屬於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關於一種跨載波調度方法及裝置。
在已通過的車聯網體系標準中,新的下行控制資訊DCI域包含的內容如表1中所示,其中u是不同頻寬條件下對應的子通道的個數:
而為了與所有標準都相容,車聯網中的DCI需要保證跟之前的DCI格式0/1A保持相同的長度。因此,需要在車聯網的DCI上補零以保證長度相同。如果後續有需要這些補零為作為其他用途,可以將零位元替換成其他資訊域。
對於移動通信系統中使用的一種全雙工通信技術,時分雙工TDD模式下,當使用者設備UE探測到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DCCH/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通道EPDCCH在子訊框n時,會向後調整k個子訊框進行跨載波通信,也就是第n+k個子訊框,對於k的取值,可以參見下表2(TDD配置0-6的k值):
結合下表3(TDD上下行配置表)的配置,以及通過TDD所有上下行配置0-6的傳輸子訊框分析,如圖1所示,蜂窩網Uu在進行跨載波調度sidelink上專用於智慧交通系統ITS的PC5子訊框時,用戶通過下行子訊框D和特殊子訊框S只能調度到上行子訊框U對應的PC5子訊框V,而無法調度到每一個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對應的PC5子訊框V(如圖1中具有條紋背景的子訊框V),這樣就導致了時域上部分子訊框的資源浪費。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跨載波調度方法及裝置,用以解決現有的跨載波調度中存在的時域上部分子訊框的資源浪費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跨載波調度方法,包括: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基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
其中,該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的步驟之前,包括: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傳輸所使用的子訊框號及傳輸子訊框結構,得到基地台所指示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時間和該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的時間間隔,確定延時時間的取值。
其中,該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基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的步驟,包括:在第一載波下接收通過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DCCH/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通道EPDCCH傳輸的下行控制資訊DCI;獲取攜帶在DCI中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其中,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在該DCI中至少占位2位元。
其中,該在第一載波下接收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DCCH/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通道EPDCCH中傳輸的下行控制資訊DCI的步驟,包括: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全部的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通過PDCCH/EPDCCH傳輸的DCI。
其中,該DCI的長度是基於最大頻寬下的基礎資訊位元長度和預設調度位長度的總和,以及當前頻寬下的最大格式長度中的最大值確定的;其中, 該基礎資訊位元長度等於DCI格式5A的長度,最大格式長度等於DCI格式0的長度,該預設調度位長度包括3bit的半持續調度SPS配置指示和1bit的SPS啟動/釋放指示。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跨載波調度裝置,包括收發機、處理器以及用於存儲該處理器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程式或資料的記憶體,其中:該收發機,用於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基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該處理器,用於根據該收發機接收的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延時時間,得到實際 跨載波調度時間;該收發機,還用於在該處理器得到的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
其中,該處理器,還用於:在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傳輸所使用的子訊框號及傳輸子訊框結構,得到基地台所指示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時間和該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的時間間隔,確定延時時間的取值。
其中,該收發機具體用於:在第一載波下接收通過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DCCH/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通道EPDCCH傳輸的下行控制資訊DCI;獲取攜帶在DCI中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其中,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在該DCI中至少占位2位元。
其中,該收發機具體用於: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全部的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通過PDCCH/EPDCCH傳輸的DCI。
其中,該DCI的長度是基於最大頻寬下的基礎資訊位元長度和預設調度位長度的總和,以及當前頻寬下的最大格式長度中的最大值確定的;其中,該基礎資訊位元長度等於DCI格式5A的長度,最大格式長度等於DCI格式0的長度,該預設調度位長度包括3bit的半持續調度SPS配置指示和1bit的SPS啟動/釋放指示。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使用者設備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到基 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後,會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之後將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一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最終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通過增加一延時時間,對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進行補償,擴大了調度時間的長度,從而提高了系統的資源利用率。
101-106、1011-1012、201-207‧‧‧步驟
1001‧‧‧接收模組
1002‧‧‧第一確定模組
1003‧‧‧第一處理模組
1004‧‧‧通信模組
1100‧‧‧處理器
1110‧‧‧收發機
1120‧‧‧記憶體
1130‧‧‧使用者介面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TDD配置0傳輸子訊框結構現有的調度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的步驟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的具體步驟流程示意圖一;圖4為TDD配置0傳輸子訊框結構應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實現的調度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的具體步驟流程示意圖二;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的步驟流程示意圖; 圖7為TDD配置5傳輸子訊框結構應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實現的調度示意圖一;圖8為TDD配置5傳輸子訊框結構應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實現的調度示意圖二;圖9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的具體步驟流程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第一實施例
如圖2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跨載波調度方法,包括:步驟101,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基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步驟102,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步驟103,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 步驟104,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
通過步驟101-步驟104,使用者設備UE(也可以稱為「終端」)在與基地台eNB通信的第一載波下接收eNB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然後,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eNB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之後,將一延時時間增加到該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最終,該UE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與其他UE通信的第二載波進行通信。這樣,通過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一個延時時間進行補償,擴大了調度時間的長度,從而提高了系統的資源利用率。
以UE與eNB之間採用TDD進行通信為例,UE在Uu載波下接收跨載波調度指示,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後,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通過專用於ITS的PC5載波的資源,完成UE與UE之間的通信。
具體的,如圖3所示,步驟101包括:步驟1011,在第一載波下接收通過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DCCH/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通道EPDCCH傳輸的下行控制資訊DCI;步驟1012,獲取攜帶在DCI中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其中,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在該DCI中至少占位2位元(bit)。
由此可知,在該實施例中,跨載波調度指示攜帶在DCI中,即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在DCI中至少占位2位元。而DCI往往是由PDCCH/EPDCCH承載的,所以,如步驟1011和步驟1012,在第一載波下接收PDCCH/EPDCCH傳輸的DCI,並從該DCI中獲取到跨載波調度指示。
仍然以UE與eNB之間採用TDD進行通信為例,如表2所 示,由其當前的TDD配置(TDD配置0-6),根據接收到的跨載波調度指示,能夠進一步確定出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若當前TDD配置0,結合表2和表3,傳輸子訊框結構如圖1中所示為「DSUUUDSUUU」,當接收到的跨載波調度指示是在子訊框號n=0的下行子訊框D時,會向後調整k=4個子訊框,也就是箭頭所指l=4的子訊框位置,可確定出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是向後調整k個子訊框。
在確定出跨載波調度時間,如圖2所示,下一步,使用一延時時間增加到該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
在上述內容中,跨載波調度指示在DCI中至少占位2位元,通過其對應的取值即可在調整k個子訊框的基礎上再增加m個子訊框,也就是UE在Uu子訊框n+k+m對應的PC5子訊框進行與其他UE的通信。若跨載波調度指示在DCI中佔用2bit,m的取值範圍為[0,3],如下表4所示;若跨載波調度指示在DCI中佔用3bit,m的取值範圍為[0,7]。
應該瞭解的是,在該實施例中,Uu子訊框中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並不是都具備跨載波調度功能,所以,可以預定跨載波調度指示在DCI中佔用4bit,相應的,m的取值範圍為[0,15]。這樣,m取最大值時,Uu子訊框中具備跨載波調度功能的下行子訊框D和特殊子訊框S便調 度所有的PC5子訊框。
然而,往往由於UE與eNB的傳輸子訊框結構,基地台所指示的連續兩次跨載波調度時間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能達到m中較大的一些值,如圖4中連續實線箭頭指示的PC5子訊框位置,之間僅有兩個子訊框。所以,如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步驟103之前,還包括:步驟105,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傳輸所使用的子訊框號及傳輸子訊框結構,得到基地台所指示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步驟106,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時間和該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的時間間隔,確定延時時間的取值。
通過步驟105和步驟106,首先,基於步驟101接收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傳輸所使用的子訊框號及傳輸子訊框結構,得到基地台所指示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然後,兩者的時間間隔,確定延時時間的取值,實現最佳狀態的系統資源利用。
延續上例,當前接收到的跨載波調度指示是在子訊框號n=0的下行子訊框D時,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是向後調整k=4個子訊框,也就是箭頭所指l=4的子訊框位置。那麼,按照圖4所示傳輸子訊框結構,接收到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指示是在子訊框號n=1的特殊子訊框S,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是向後調整k=6個子訊框,也就是箭頭所指l=7的子訊框位置。兩次跨載波調度時間的間隔僅有兩個子訊框,m的最大值為2,取值為[0,2]。這樣,當前接收到的跨載波調度指示是在子訊框號n=0的下行子訊框D時,UE會在n+k+m=0+4+m,即在l=4的PC5子訊框時使用PC5資源進行與其他UE的通信之外,在可以在l=5、l=6的 PC5子訊框時使用PC5資源進行與其他UE的通信,避免了m限定在最大值時的重複處理。
另外,該實施例中,DCI的長度是基於最大頻寬下的基礎資訊位元長度和預設調度位長度的總和,以及當前頻寬下的最大格式長度中的最大值確定的;其中,該基礎資訊位元長度等於DCI格式5A的長度,最大格式長度等於DCI格式0的長度,該預設調度位長度包括3bit的半持續調度SPS配置指示和1bit的SPS啟動/釋放指示。
如下表5所示,適用於1.4MHz頻寬的DCI長度的確定,按照上述內容,首先確定最大頻寬20MHz下的基礎資訊位元長度(DCI格式5A的長度)為20bit,而預設調度位長度(3bit的半持續調度SPS配置指示和1bit的SPS啟動/釋放指示)為4bit,和為24位元,而1.4MHz頻寬的最大格式長度(DCI格式0的長度)為21bit,取其最大值為24bit。
綜上所述,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UE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到eNB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後,會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之後將eNB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一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最終在該實際跨載波調 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通過增加一延時時間,對eNB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進行補償,擴大了調度時間的長度,將空閒資源有效利用,從而提高了系統的資源利用率。當然,該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也可以使用於FDD模式,在此不再贅述。
第二實施例
如圖6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包括:步驟201,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全部的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通過PDCCH/EPDCCH傳輸的DCI;步驟202,獲取攜帶在DCI中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其中,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在該DCI中至少占位2位元;步驟203,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步驟204,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步驟205,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
在該實施例中,賦予所有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跨載波調度能力,因此,通過步驟201-步驟205,UE與eNB通過第一載波通信,能夠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全部的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通過PDCCH/EPDCCH傳輸的DCI,並獲取到攜帶在DCI中的跨載波調度指示,然後,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eNB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之後,將一延時時間增加到該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最終,該UE在該 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與其他UE通信的第二載波進行通信。這樣,通過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一個延時時間進行補償,擴大了調度時間的長度,從而提高了系統的資源利用率。
同樣以UE與eNB之間採用TDD進行通信為例,UE在Uu載波下接收跨載波調度指示,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後,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通過專用於ITS的PC5載波的資源,完成UE與UE之間的通信。如圖7中虛線箭頭指示,TDD設置5的Uu子訊框的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都能夠實在PC5上對應的子訊框位置進行跨載波調度。
在該實施例中,基於標準中規定的跨載波調度必須發生在DCI發送子訊框4ms之後,接收到的跨載波調度指示不再通過表2去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而設定每一跨載波調度指示對應的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為固定值,等於跨載波調度的基本時延為4個子訊框,即k固定為4,如圖7中的虛線箭頭所指。
在確定出跨載波調度時間,如圖6所示,下一步,使用一延時時間增加到該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
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是,跨載波調度指示在DCI中至少占位2位元。此時,通過該位元位的取值即可在調整4個子訊框的基礎上再增加m個子訊框,也就是UE在Uu子訊框n+4+m對應的PC5子訊框進行與其他UE的通信。若跨載波調度指示在DCI中佔用2bit,m的取值範圍為[0,3],若跨載波調度指示在DCI中佔用3bit,m的取值範圍為[0,7]。
在該實施例中,可以預定跨載波調度指示在DCI中佔用2bit,相應的,m的取值範圍為[0,3]。這樣,如圖8所示,Uu子訊框0的調度範 圍就是PC5子訊框4-子訊框7,如圖中虛線箭頭指示。每一個Uu下行子訊框D和特殊子訊框S都具有此能力,那麼Uu在跨載波調度時可以成功覆蓋所有的PC5子訊框。
同樣的,往往由於UE與eNB的傳輸子訊框結構,基地台所指示的連續兩次跨載波調度時間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能達到m中較大的一些值,如圖7所示連續兩個虛線箭頭指示的PC5子訊框位置,之間沒有間隔子訊框。所以,如圖9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步驟204之前,還包括:步驟206,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傳輸所使用的子訊框號及傳輸子訊框結構,得到基地台所指示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步驟207,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時間和該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的時間間隔,確定延時時間的取值。
通過步驟206和步驟207,首先,基於步驟202接收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傳輸所使用的子訊框號及傳輸子訊框結構,得到基地台所指示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然後,兩者的時間間隔,確定延時時間的取值,實現最佳狀態的系統資源利用。
延續上例,當前接收到的跨載波調度指示是在子訊框號n=0的下行子訊框D時,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是向後調整k=4個子訊框,也就是箭頭所指l=4的子訊框位置。那麼,按照圖7所示傳輸子訊框結構,接收到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指示是在子訊框號n=1的特殊子訊框S,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是向後調整k=4個子訊框,也就是箭頭所指l=5的子訊框位置。兩次跨載波調度時間無間隔子訊框,m的最大值 為0,取值為0。這樣,當前接收到的跨載波調度指示是在子訊框號n=0的下行子訊框D時,UE會在n+k+m=0+4+0,即在l=4的PC5子訊框時使用PC5資源進行與其他UE的通信,而在l=5的PC5子訊框時則會根據下一跨載波調度指示使用PC5資源進行與其他UE的通信,此時不再進行延時,避免了重複處理。
綜上所述,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UE與eNB通過第一載波通信,能夠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全部的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通過PDCCH/EPDCCH傳輸的DCI,並獲取到攜帶在DCI中的跨載波調度指示,然後,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eNB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之後,將一延時時間增加到該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最終,該UE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與其他UE通信的第二載波進行通信。這樣,通過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一個延時時間進行補償,擴大了調度時間的長度,將空閒資源有效利用,從而提高了系統的資源利用率。當然,該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方法也可以使用於FDD模式,在此不再贅述。
第三實施例
如圖10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裝置,包括:接收模組1001,用於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基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第一確定模組1002,用於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第一處理模組1003,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 載波調度時間;通信模組1004,用於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
其中,該跨載波調度裝置還包括:第二處理模組,用於在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傳輸所使用的子訊框號及傳輸子訊框結構,得到基地台所指示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第二確定模組,用於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時間和該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的時間間隔,確定延時時間的取值。
其中,該接收模組包括: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第一載波下接收通過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DCCH/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通道EPDCCH傳輸的下行控制資訊DCI;獲取子模組,用於獲取攜帶在DCI中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其中,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在該DCI中至少占位2位元。
其中,該接收子模組包括:接收單元,用於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全部的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通過PDCCH/EPDCCH傳輸的DCI。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跨載波調度裝置,UE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到eNB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後,會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之後將eNB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一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最終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通過增加一延時時間,對eNB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進行補償,擴大了調度時間的長度,將空閒資源有效 利用,從而提高了系統的資源利用率。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跨載波調度裝置是應用上述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跨載波調度方法和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跨載波調度方法的裝置,上述跨載波調度方法的所有實施例均適用於該跨載波調度裝置,且均能達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第四實施例
為了更好的實現上述目的,如圖11所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跨載波調度裝置,該跨載波調度裝置包括:處理器1100;通過匯流排介面與該處理器1100相連接的記憶體1120,以及通過匯流排介面與處理器1100相連接的收發機1110;該記憶體用於存儲該處理器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程式和資料;該收發機1110,用於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基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該處理器1100,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處理器1100,還用於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收發機1110,還用於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
其中,在圖11中,匯流排架構可以包括任意數量的互聯的匯流排和橋,具體由處理器1100代表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記憶體1120代表的記憶體的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匯流排架構還可以將諸如週邊設備、 穩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等之類的各種其他電路連結在一起,這些都是本領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匯流排介面提供介面。收發機1110可以是多個元件,即包括發送機和接收機,提供用於在傳輸介質上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單元。針對不同的使用者設備,使用者介面1130還可以是能夠外接內接需要設備的介面,連接的設備包括但不限於小鍵盤、顯示器、揚聲器、麥克風、操縱桿等。處理器1100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1120可以存儲處理器1100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提供的跨載波調度裝置與上述第三實施例提供的跨載波調度裝置對應,故上述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跨載波調度方法的所有實施例均適用於該跨載波調度裝置,且均能達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該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Claims (10)

  1. 一種跨載波調度方法,包括: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基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該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在該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在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該第一載波和該第二載波均為時分雙工載波或者該第一載波和該第二載波均為頻分雙工載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跨載波調度方法,其中,在該在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的步驟之前,該方法還包括: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傳輸所使用的子訊框號及傳輸子訊框結構,得到該基地台所指示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時間和該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的時間間隔,確定該延時時間的取值。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跨載波調度方法,其中,該在第一載波下接收該基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的步驟,包括:在該第一載波下接收通過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DCCH/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通道EPDCCH傳輸的下行控制資訊DCI;獲取攜帶在該DCI中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其中,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在該DCI中至少占位2位元。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跨載波調度方法,其中,該在第一載波下接收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DCCH/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通道EPDCCH中傳輸的下行控制資訊DCI的步驟,包括:在該第一載波下接收全部的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通過該PDCCH/EPDCCH傳輸的該DCI。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的跨載波調度方法,其中,該DCI的長度是基於最大頻寬下的基礎資訊位元長度和預設調度位長度的總和,以及當前頻寬下的最大格式長度中的最大值確定的;其中,該基礎資訊位元長度等於DCI格式5A的長度,最大格式長度等於DCI格式0的長度,該預設調度位長度包括3位元bit的半持續調度SPS配置指示和1bit的SPS啟動/釋放指示。
  6. 一種跨載波調度裝置,包括收發機、處理器以及用於存儲該處理器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程式或資料的記憶體,其中:該收發機,用於在第一載波下接收基地台發送的跨載波調度指示;該處理器,用於根據該收發機接收的該跨載波調度指示,確定該基地台所指示的跨載波調度時間,在該跨載波調度時間上增加延時時間,得到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該收發機,還用於在該處理器得到的該實際跨載波調度時間內,使用第二載波進行使用者設備間通信;該第一載波和該第二載波均為時分雙工載波或者該第一載波和該第二載波均為頻分雙工載波。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跨載波調度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還用於在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傳輸所使用的子訊框號及傳輸子訊框結構,得到該基地台所指示的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根據該跨載波調度時間和該下一跨載波調度時間的時間間隔,確定該延時時間的取值。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跨載波調度裝置,其中,該收發機具體用於:在該第一載波下接收通過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DCCH/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通道EPDCCH傳輸的下行控制資訊DCI;獲取攜帶在該DCI中的跨載波調度指示,其中,該跨載波調度指示在該DCI中至少占位2位元。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跨載波調度裝置,其中,該收發機具體用於:在該第一載波下接收全部的下行子訊框和特殊子訊框通過PDCCH/EPDCCH傳輸的該DCI。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述的跨載波調度裝置,其中,該DCI的長度是基於最大頻寬下的基礎資訊位元長度和預設調度位長度的總和,以及當前頻寬下的最大格式長度中的最大值確定的;其中,該基礎資訊位元長度等於DCI格式5A的長度,最大格式長度等於DCI格式0的長度,該預設調度位長度包括3位元bit的半持續調度SPS配置指示和1bit的SPS啟動/釋放指示。
TW106137709A 2016-11-04 2017-11-01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TWI654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610963586.0 2016-11-04
CN201610963586.0A CN108024379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跨载波调度方法及装置
CN201610963586.0 2016-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683A TW201818683A (zh) 2018-05-16
TWI654868B true TWI654868B (zh) 2019-03-21

Family

ID=62076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709A TWI654868B (zh) 2016-11-04 2017-11-01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9177B2 (zh)
EP (1) EP3537645B1 (zh)
JP (1) JP6898035B2 (zh)
KR (1) KR102207118B1 (zh)
CN (1) CN108024379B (zh)
TW (1) TWI654868B (zh)
WO (1) WO20180825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780673T3 (pl) * 2018-06-29 2022-11-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posób transmisji danych i urządzenie terminala
US10887904B2 (en) 2018-08-10 2021-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enhancements in new radio (NR)
US11877292B2 (en) * 2020-07-29 2024-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ctivating and releasing resources across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CN113825192B (zh) * 2021-11-22 2022-03-08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15808B2 (en) * 2011-07-26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327618B (zh) * 2012-03-20 2016-01-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跨载波调度情况下从载波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
US9554393B2 (en) * 2012-04-19 2017-0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direct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3844701A (zh) * 2012-12-04 2014-06-11 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设有腰垫的床
US9900142B2 (en) * 2013-06-26 2018-0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DD/TDD intra-node and inter-node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944701B (zh) * 2013-08-26 2017-08-0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dd‑fdd联合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PL3208965T3 (pl) * 2014-11-20 2019-04-30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Ulepszone raportowanie o stanie kanału dla nośnych koncesjonowanych i niekoncesjonowanych
EP3038285B1 (en) * 2014-12-22 2022-04-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10530627B2 (en) * 2015-01-02 2020-0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2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US10880851B2 (en) * 2015-04-20 2020-12-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2D operation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CN105188045B (zh) 2015-09-08 2018-11-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通信的d2d发现方法、装置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37645A1 (en) 2019-09-11
JP6898035B2 (ja) 2021-07-07
US11129177B2 (en) 2021-09-21
US20190281612A1 (en) 2019-09-12
WO2018082553A1 (zh) 2018-05-11
KR102207118B1 (ko) 2021-01-22
CN108024379A (zh) 2018-05-11
TW201818683A (zh) 2018-05-16
EP3537645A4 (en) 2019-10-30
JP2020511011A (ja) 2020-04-09
KR20190073524A (ko) 2019-06-26
EP3537645B1 (en) 2021-02-24
CN108024379B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8514B (zh) 一种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方法和终端
TWI654868B (zh)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8000929A1 (zh) 一种子帧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30156628A1 (en)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information
EP3703443B1 (en) Resource determinination
TW201824903A (zh) 通信系統
US20190045528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s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8632965B (zh) 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11565443B (zh) 一种非连续接收激活状态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CN105991274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5137689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참조 자원을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201902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097929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chanism using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WO2016000534A1 (zh)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702456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054874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97632A1 (zh) 能量检测门限值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408629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764958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tatus ind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33576B2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WO2019062834A1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0002215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W202102039A (zh) 一種發送和接收輔助指示信令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可存儲介質
CN113473602A (zh) 传输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5189842B (zh) Harq码本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