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6745B - Cutting tool - Google Patents

Cutting too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6745B
TWI646745B TW106129527A TW106129527A TWI646745B TW I646745 B TWI646745 B TW I646745B TW 106129527 A TW106129527 A TW 106129527A TW 106129527 A TW106129527 A TW 106129527A TW I646745 B TWI646745 B TW I6467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tricting member
blade
blade body
cutting tool
grasp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9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8626A (zh
Inventor
筆本行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8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6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67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BHAND-HELD CUTTING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6B13/00Hand shears; Scissors
    • B26B13/22Hand shears; Scissor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implements, e.g. with cigar cutter, with manicure instru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BHAND-HELD CUTTING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6B13/00Hand shears; Scissors
    • B26B13/26Hand shears; Scissors with intermediate links between the grips and the blades, e.g. for remote actu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removing insulation or armouring from cables, e.g. from the end thereof
    • H02G1/12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removing insulation or armouring from cables, e.g. from the end thereof by cutting and withdrawing insulation
    • H02G1/1204Hand-held too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 Kniv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切斷工具,能夠以更簡單之操作抓持對象物並且切斷對象物。切斷工具具備:對象物切斷部,具有第一刀體及第二刀體;對象物抓持部,具有第一抓持構件及第二抓持構件;連結構件,將對象物切斷部與對象物抓持部予以連結;施力構件,向使第一抓持構件及第二抓持構件閉合之方向施力;第一限制構件,限制第一抓持構件因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移動;以及第二限制構件,限制第二抓持構件因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移動。

Description

切斷工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切斷工具,具備對象物切斷部及對象物抓持部。對象物係例如高壓引入用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線(PDC:Plane transformer Drop wire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平面變壓器交聯聚乙烯引入線,以下有時記載為PD線)等線條類。
已知用以切斷線條類之切斷工具。
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862982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切斷工具,具有:切斷部,具有一對切斷刀;操作部,對該一對切斷刀進行開閉操作;以及抓持部,包含被朝向夾住線條類之方向彈簧施力之一對抓持片。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切斷工具中,於一對切斷刀之切斷間隔之中央位置與一對抓持片之抓持間隔之中央位置已大致對準中心的狀態下執行切斷操作。於線條類之切斷時,首先,藉由開放桿之操作而一對抓持片相互遠離。接下來,於一對抓持片間配置應切斷之線條類。繼而,藉由手放開開放桿,而由一對抓持片抓持應切斷之線條類。然後,於已由一對抓持片抓持線條類之狀態下,對操作部進行操作,由一對切斷刀將線條類切斷。已由切斷刀切斷之線條類之一側藉由一對抓持片而保持,已由切斷刀切斷之線條類之另 一側藉由一隻手而抓持,因而於切斷時,線條類不會回彈。
而且,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55729號公報)中揭示了一種附夾板機構之電線切斷工具。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電線切斷工具具備:固定刀;可動刀;固定刀側連桿,將固定刀固定於側面;可動刀側連桿,與可動刀之側面鄰接;支點螺栓,貫通該等構件而進行樞軸支撐;可動刀驅動器件,使可動刀相對於固定刀開閉;以及夾板單元,樞軸支撐於支點螺栓且藉由與固定刀及可動刀之各者同步地開閉而夾持電線。而且,夾板單元具備固定刀側夾板、及可動刀側夾板。專利文獻2中揭示之電線切斷工具中,於電線之切斷時,壓縮螺旋彈簧之施加力作用於可動刀側夾板以使電線不會退避。其結果,夾板單元以最佳之夾力夾緊電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86298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55729號公報。
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對一對切斷刀進行開閉操作之操作部及開放桿(第二操作部)。於具備兩個操作部之情形時,有可能需要進行以一隻手握住一操作部且以另一隻手操作另一操作部等作業。而且,專利文獻1中雖記載了於切斷時以一隻手抓持線條類之示例,但亦存在視線條類之 種類而無法直接以手抓持線條類之情況。而且,於藉由間接工法切斷線條類之情形時,亦無法直接以手抓持線條類。例如,高壓電纜等無法直接以手抓持,通常藉由間接工法而切斷。
而且,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電線切斷工具中,用以使夾板單元與固定刀及可動刀之活動同步之機構、尤其連桿機構複雜,從而無法避免製造成本之大幅增加。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切斷工具,能夠以簡單之操作抓持對象物並且切斷對象物。而且,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切斷工具,具備能夠應對各種尺寸之對象物之抓持部。
本發明係關於以下所示之切斷工具。
(1)一種切斷工具,包含有:對象物切斷部,具有第一刀體及第二刀體;對象物抓持部,具有第一抓持構件及第二抓持構件;連結構件,將前述對象物切斷部與前述對象物抓持部予以連結;施力構件,向使前述第一抓持構件及前述第二抓持構件閉合之方向施力;第一限制構件,限制前述第一抓持構件因前述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移動;以及第二限制構件,限制前述第二抓持構件因前述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移動;前述第一刀體具有:第一孔,供前述連結構件插通;第一刀部,配置於前述第一孔之一側;以及第一臂部,配置於前述第一孔之另一側;前述第 二刀體具有:第二孔,供前述連結構件插通;第二刀部,配置於前述第二孔之一側;以及第二臂部,配置於前述第二孔之另一側;前述第一限制構件係構成為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處於開放狀態時,藉由前述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前述第二限制構件係構成為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處於開放狀態時,藉由前述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
(2)如上述(1)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係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中之一構件、或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之開閉操作具;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係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中之另一構件、或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之開閉操作具。
(3)如上述(1)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處於開放狀態時與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接觸;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處於開放狀態時與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接觸;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切斷對象物時遠離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切斷前述對象物時遠離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切斷工具,進一步具備能夠由遠距離操作具操作之被操作部;前述被操作部具備:連結部,能夠裝卸地連結有前述遠距離操作具;以及距離可變機構,以能夠變更前述第一臂部之基端與前述第二臂部之基端之間之距離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連接於前述第一臂部及前述第二臂部之雙方。
(5)如上述(1)至(4)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前述對象物抓持部進一步具備:第三抓持構件;第二連結構件,將前述第一抓持構件與前述第三抓持構件予以連結;第四抓持構件;以及第三連結構件,將前述第二抓持構件與前述第四抓持構件予以連結。
(6)如上述(5)所記載之切斷工具,於前述第一抓持構件設置有能夠收容前述第三連結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之第一凹部;於前述第二抓持構件設置有能夠收容前述第二連結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之第二凹部。
(7)如上述(1)至(6)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前述第一限制構件具備能夠相對於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轉動之第一軸環構件;前述第二限制構件具備能夠相對於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轉動之第二軸環構件。
(8)如上述(1)至(6)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前述第一刀體具有第一突出部,前述第二限制構件具備能夠與前述第一突出部接觸之第二接觸部;前述第二刀體具有第二突出部,前述第一限制構件具備能夠與前述第二突出部接觸之第一接觸部。
(9)如上述(2)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係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中之一構件;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係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之開閉操作具。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切斷工具,能夠以簡單之操作抓持對象物並且切斷對象物。而且,可提供一種切斷工具,具備能夠應對各種尺寸之對象物之抓持部。
1‧‧‧切斷工具
2‧‧‧對象物切斷部
4‧‧‧對象物抓持部
5‧‧‧連結構件
5a‧‧‧螺栓
5b‧‧‧螺母
6‧‧‧施力構件
12‧‧‧第一刀體
13‧‧‧第一突出部
14‧‧‧第一孔
16‧‧‧第一刀部
16a、26a‧‧‧刀緣
16b、18b、26b、28b‧‧‧背部
18‧‧‧第一臂部
18a、28a‧‧‧腹部
22‧‧‧第二刀體
23‧‧‧第二突出部
24‧‧‧第二孔
26‧‧‧第二刀部
28‧‧‧第二臂部
32、32’‧‧‧第一抓持構件
34‧‧‧第三孔
35、35’、35”‧‧‧第一限制構件
35a‧‧‧第一軸環構件
36‧‧‧第一鄂夾
37、47‧‧‧細長構件
38‧‧‧第一抓持構件臂部
42、42’‧‧‧第二抓持構件
44‧‧‧第四孔
45、45’、45”‧‧‧第二限制構件
45a‧‧‧第二軸環構件
46‧‧‧第二鄂夾
48‧‧‧第二抓持構件臂部
51‧‧‧第二連結構件
52‧‧‧第三連結構件
55‧‧‧第一間隔件
56‧‧‧第二間隔件
90‧‧‧被操作部
92‧‧‧連結部
93‧‧‧耦合構件
94‧‧‧操作構件
94a‧‧‧六邊形狀部
95‧‧‧距離可變機構
96‧‧‧移動構件
97‧‧‧基底構件
98‧‧‧螺桿
132‧‧‧第三抓持構件
136‧‧‧第三鄂夾
142‧‧‧第四抓持構件
146‧‧‧第四鄂夾
321‧‧‧第一凹部
421‧‧‧第二凹部
500‧‧‧開閉操作具
510‧‧‧第一操作棒
511‧‧‧緊固構件
511a‧‧‧第一螺栓
511b‧‧‧第二螺栓
520‧‧‧第二操作棒
520a‧‧‧面向第二限制構件之面
530‧‧‧連桿構件
531、532、533‧‧‧軸
W‧‧‧對象物
圖1中的(A)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前視圖。圖1中的(B)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後視圖。圖1中的(C)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仰視圖。
圖2係示意性地表示正在切斷對象物之狀態下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後視圖。
圖3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後視圖。
圖4中的(A)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前視圖。圖4中的(B)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仰視圖。
圖5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二抓持構件之形狀之一例之圖。
圖6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四抓持構件之形狀之一例之圖。
圖7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仰視圖。
圖8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仰視圖。
圖9係代替圖式的照片,且係表示執行切斷步驟時之切斷工具之狀態之一例之照片。
圖10中的(A)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前視圖。圖10中的(B)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前視圖。圖10中的(C)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仰視圖。
圖11中,圖11中的(A)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前視圖;圖11中的(B)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前視圖;圖11中的(C)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前視圖;圖11中的(D)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概略後視圖;另外,圖11中的(C)及圖11中的(D)中,為了掌握第一刀體、第二刀體及開閉操作具之活動而省略了對象物抓持部之圖示。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對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進行詳細說明。另外,本說明書中,對具有同種功能之構件附上相同或類似之符號。而且,關於附上相同或類似之符號之構件,有時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參照圖1中的(A)至圖2,對第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中的(A)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前視圖。圖1中的(B)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後視圖。圖1中的(C)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仰視圖。圖2係示意性地表示正在切斷對象物W中之狀態下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後視圖。
如圖1中的(A)所示,切斷工具1具備對象物切斷部2及對象物抓持部4。對象物切斷部2、對象物抓持部4亦可分別稱作對象物切斷具、對象物抓持具。對象物切斷 部2具有第一刀體12及第二刀體22。對象物W(例如電線等線條類)藉由第一刀體12及第二刀體22自開放狀態朝向閉鎖狀態彼此相對移動而被切斷。對象物抓持部4具有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對象物W(例如電線等線條類)藉由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以彼此靠近之方式相對移動而抓持於第一抓持構件32與第二抓持構件42之間。
對象物切斷部2與對象物抓持部4利用連結構件5而連結。例如,亦可藉由以貫通第一刀體12之第一孔、第二刀體22之第二孔、第一抓持構件32之第三孔、第二抓持構件42之第四孔之方式配置連結構件5,對象物切斷部2與對象物抓持部4利用連結構件5而連結。該情形時,第一刀體12、第二刀體22、第一抓持構件32、第二抓持構件42之各者能夠繞連結構件5而對於連結構件5相對旋轉。連結構件5例如為貫通上述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之全部而配置之細長構件。連結構件5亦可包含螺栓5a及配置於螺栓之端部之螺母5b。
如圖1中的(A)所示,切斷工具1具備向使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閉合之方向施力的施力構件6。另外,所謂使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閉合之方向係指第一抓持構件之第一鄂夾36與第二抓持構件之第二鄂夾46彼此靠近之方向。因施力構件6之存在,只要沒有限制向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閉合之方向移動之構件(後述之第一限制構件35、第二限制構件45等),則配置於第一鄂夾36與第二鄂夾46之間之對 象物W會被第一鄂夾36與第二鄂夾46所夾持。另外,夾持力係可藉由對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進行調整,更具體而言,係可藉由對彈簧之強度進行調整而能夠適當設定。圖1中的(A)記載之示例中,施力構件6為螺旋彈簧(coil spring),但施力構件6只要是可向使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閉合之方向施力之構件則可為任何構件。施力構件6亦可為扭力螺旋彈簧。
第一刀體12具有供連結構件5插通之第一孔14(若需要參照圖1中的(C))、配置於第一孔14之一側(遠位側)之第一刀部16、及配置於第一孔14之另一側(近位側)之第一臂部18。第一刀部16係較第一孔14靠前端側之部分。第一刀部16包含有:設置有刀緣16a之腹部(front portion),設置於腹部之相反側之背部16b(back portion),以及兩個側面(面積較腹部之面積及背部之面積之各者皆大之面)。第一臂部18係較第一孔14靠基端側之部分。第一臂部18包含有:位於與刀緣16a相同側之腹部18a,位於與刀緣16a不同側之背部18b,以及兩個側面(面積較腹部之面積及背部之面積之各者皆大之面)。第一臂部18可由操作者直接操作,亦可經由任意之操作力傳遞機構(例如後述之第二實施形態中之被操作部90)而間接地操作。
第二刀體22具有:供連結構件5插通之第二孔24(若需要則參照圖1中的(C))、配置於第二孔24之一側(遠位側)之第二刀部26、及配置於第二孔24之另一側(近位側)之第二臂部28。第二刀部26係較第二孔24靠前端側之 部分。第二刀部26包含有:設置有刀緣26a之腹部(front portion),設置於腹部之相反側之背部26b(back portion),以及兩個側面(面積較腹部之面積及背部之面積之各者皆大之面)。第二臂部28係較第二孔24靠基端側之部分。第二臂部28包含有:位於與刀緣26a相同側之腹部28a,位於與刀緣26a不同側之背部28b,以及兩個側面(面積較腹部之面積及背部之面積之各者皆大之面)。第二臂部28可由操作者直接操作,亦可經由任意之操作力傳遞機構(例如後述之第二實施形態中之被操作部90)而被間接地操作。
於第一抓持構件32設置有第一限制構件35。第一抓持構件32與第一限制構件35可為一體,亦可分開。第一限制構件35係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處於開放狀態時(例如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之間配置對象物W之瞬前時),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圖1中的(A)中之箭頭所示之方向之力)而被推壓於第一刀體12(更具體而言第一臂部18)。第一實施形態中,第一刀體12作為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被第一限制構件35推壓之構件(一構件;one member)而發揮功能。而且,第一實施形態中,第一刀體12作為抵抗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擋住第一限制構件35之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而發揮功能。
於第二抓持構件42設置有第二限制構件45。第二抓持構件42與第二限制構件45可為一體亦可分開。第二限制構件45係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處於開放狀態 時(例如即將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之間配置對象物W之前時),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圖1中的(A)中之箭頭所示之方向之力)而被推壓於第二刀體22(更具體而言第二臂部28)。第一實施形態中,第二刀體22作為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被第二限制構件45推壓之構件(另一構件;second member)發揮功能。而且,第一實施形態中,第二刀體22作為抵抗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擋住第二限制構件45之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而發揮功能。
實施形態中,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處於開放狀態時(例如第一刀部16及第二刀部26不與對象物W接觸時),第一限制構件35被推壓於第一刀體12,第二限制構件45被推壓於第二刀體22。其結果,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朝向抓持對象物W之抓持位置之移動被限制。換言之,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處於開放狀態時,第一抓持構件32與第二抓持構件42亦被限制(維持)為開放狀態。因此,作業人員能夠極其容易地執行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之間亦即第一抓持構件32與第二抓持構件42之間配置對象物W之作業。
實施形態中,於第一抓持構件32設置能夠與第一刀體12接觸之第一限制構件35,於第二抓持構件42設置能夠與第二刀體22接觸之第二限制構件45。因此,能夠使第一抓持構件32追隨第一刀體12之活動而移動且使第二抓持構件42追隨第二刀體22之活動而移動。實施形態中,用以使第一抓持構件(或第二抓持構件)追隨第一刀體 (或第二刀體)之活動之機構為簡易之機構。藉此,可期待降低切斷工具之製造成本或者提高切斷工具之可靠性。
而且,實施形態中,藉由使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朝向閉鎖位置移動,而對象物W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自動地被抓持於第一鄂夾36與第二鄂夾46之間。第一鄂夾36與第二鄂夾46之間所抓持之對象物W之尺寸(對象物W為線條類之情形時為線條類之直徑)為任意。亦即,只要是能夠配置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之間之對象物,則切斷工具1無論對於哪一種尺寸之對象物均能夠適切地抓持且切斷。
(任意附加構成)
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亦可具備以下說明之任意附加構成中之至少一個。例如,圖1中的(A)所記載之示例中,第一抓持構件32具有供連結構件5插通之第三孔34(若需要參照圖1中的(C))、配置於第三孔34之一側(遠位側)之第一鄂夾36、及配置於第三孔34之另一側(近位側)之第一抓持構件臂部38。第一鄂夾36係較第三孔34靠前端側之部分,第一抓持構件臂部38係較第三孔34靠基端側之部分。上述第一限制構件35設置於第一抓持構件臂部38。而且,第一限制構件35係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處於開放狀態時與第一臂部18之腹部18a接觸。
而且,第二抓持構件42具有供連結構件5插通之第四孔44(若需要參照圖1中的(C))、配置於第四孔44之一 側(遠位側)之第二鄂夾46、及配置於第四孔44之另一側(近位側)之第二抓持構件臂部48。第二鄂夾46係較第四孔44靠前端側之部分,第二抓持構件臂部48係較第四孔44靠基端側之部分。上述第二限制構件45設置於第二抓持構件臂部48。而且,第二限制構件45係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處於開放狀態時與第二臂部28之腹部28a接觸。
設想自圖1中的(A)所示之狀態起,使第一臂部18與第二臂部28向彼此靠近之方向移動,換言之,使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向彼此靠近之方向移動。該情形時,第一限制構件35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追隨第一臂部18而移動,直至第一鄂夾36與對象物W接觸為止。亦即,第一限制構件35與第一臂部18之間之接觸狀態得以保持。同樣地,第二限制構件45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追隨第二臂部28而移動,直至第二鄂夾46與對象物W接觸為止。亦即,第二限制構件45與第二臂部28之間之接觸狀態得以保持。
進而,設想使第一臂部18與第二臂部28向彼此靠近之方向移動。亦即,設想於第一鄂夾36及第二鄂夾46與對象物W接觸後,使第一臂部18與第二臂部28向彼此靠近之方向進一步移動。該情形時,因第一鄂夾36及第二鄂夾46已與對象物W接觸,故第一鄂夾36與第二鄂夾46無法向彼此靠近之方向進一步移動。另一方面,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因咬入至對象物W而能夠向彼此靠近之方向進一步移動。其結果,第一限制構件35 無法追隨第一臂部18,而是遠離第一臂部18(第一臂部之腹部18a)。同樣地,第二限制構件45無法追隨第二臂部28,而是遠離第二臂部28(第二臂部之腹部28a)。
圖2中示出第一限制構件35已遠離第一臂部18且第二限制構件45已遠離第二臂部28之狀態。於第一限制構件35能夠遠離第一臂部18且第二限制構件45能夠遠離第二臂部28之情形時,實現如下之特別之效果。
以下,對特別之效果進行詳細說明。對象物W(例如電線等線條類)不限於沿著完全之直線配置。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位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之間之對象物W之中心、和位於第一鄂夾36與第二鄂夾46之間之對象物W之中心彼此偏心。而且,理想的是於對象物W之切斷時,以對象物W之長邊方向與連結構件5之長邊方向彼此平行之方式,在對象物W之周圍配置對象物切斷部2及對象物抓持部4。然而,亦存在對象物切斷部2及對象物抓持部4之配置偏離這種理想配置之可能性。圖2所記載之示例中,因第一限制構件35遠離第一臂部18且第二限制構件45遠離第二臂部28,故與上述「偏心」或上述「偏離理想之配置」對應地自動調整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之位置。亦即,包含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之對象物抓持部4於已抓持對象物W之狀態下,繞連結構件5而相對於對象物切斷部2相對旋轉。其結果,自動地調整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之位置。
圖2所記載之實施形態中,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處於開放狀態時,第一限制構件35與第一臂部18彼此接觸,第二限制構件45與第二臂部28彼此接觸。利用該構成,對象物抓持部4之各鄂夾追隨對應之刀體之活動。其結果,能夠極其容易地執行將切斷工具1配置於對象物W之周圍之操作及/或使切斷工具1遠離對象物W之操作(以下稱作「第一效果」)。而且,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切斷對象物W時(另外,此時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正在抓持對象物W),第一限制構件35遠離第一臂部18且第二限制構件45遠離第二臂部28。利用該構成,對象物抓持部4於已抓持對象物W之狀態下能夠繞連結構件5而相對於對象物切斷部2相對旋轉。其結果,即便於對象物W未沿著完全之直線配置之情形時,或者,即便於切斷工具1相對於對象物W稍微傾斜配置之情形時,亦能夠無困難地將對象物W切斷(以下稱作「第二效果」)。如以上,圖2所記載之實施形態中,具有第一限制構件35相對於第一臂部18能接觸且亦能遠離且第二限制構件45相對於第二臂部28能接觸且亦能遠離之構成。利用該構成,圖2所記載之實施形態相乘地實現第一效果與第二效果。
(第二實施形態)
參照圖3對第二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3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後視圖。第二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係於附加地具備能夠藉由遠距離操作具被操作之被操作部90之方面與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不同。關於其他方面,第二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 具1與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相同。因此,第二實施形態之說明中,省略了關於被操作部90以外之構成之重複說明。
如圖3所示,被操作部90具備連結部92及距離可變機構95。連結部92上裝卸自如地連結有未圖示之遠距離操作具。距離可變機構95係變更第一臂部18之基端與第二臂部28之基端之間之距離的機構,距離可變機構95連接於第一臂部18及第二臂部28之雙方。
圖3所記載之示例中,連結部92具備:安裝遠距離操作具之耦合構件93,及藉由遠距離操作具而被操作之操作構件94。操作構件94例如具備剖面為六邊形之六邊形狀部94a。六邊形狀部94a係藉由遠距離操作具而被操作之部分。
而且,圖3所記載之示例中,距離可變機構95之移動構件96連接於第一臂部18,距離可變機構95之基底構件97連接於第二臂部28。而且,藉由對操作構件94進行操作,移動構件96相對於基底構件97相對移動。距離可變機構95例如亦可具備螺桿98。於距離可變機構95具備螺桿98之情形時,藉由對操作構件94進行操作而螺桿98旋轉。其結果,螺合於螺桿98之移動構件96相對於基底構件97相對移動。如此,能夠經由被操作部90對第一臂部18與第二臂部28進行遠距離操作。
於使用第二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情形時,能夠 較佳地切斷作業人員之手無法直接觸碰到之對象物W。例如,能夠較佳地切斷配置於高處之架線。於使用遠距離操作具操作切斷工具1之情形時,切斷工具較佳構成為可簡單地進行操作。第二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中,於第一抓持構件設置有能夠與第一臂部18接觸之第一限制構件35,於第二抓持構件設置有能夠與第二臂部28接觸之第二限制構件45。其結果,能夠以簡單之操作進行對象物W之抓持及切斷。第二實施形態中,藉由具備第一限制構件35、第二限制構件45、被操作部90,故即便為簡易之機構,亦能夠以簡單之操作進行位於相對較遠處之對象物W之抓持及切斷。
(第三實施形態)
參照圖4中的(A)及圖4中的(B)對第三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4中的(A)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前視圖。圖4中的(B)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仰視圖。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中,對具有與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或者第二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相同功能之構件附上相同之符號。而且,關於附上相同之符號之構件,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4中的(A)及圖4中的(B)所示,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中,對象物抓持部4除具備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外,亦具備第三抓持構件132及第四抓持構件142。如圖4中的(B)所示,第一抓持構件32與第三抓持構件132經由第二連結構件51而連結,第一 抓持構件32與第三抓持構件132能夠繞連結構件5轉動。第二連結構件51亦可為以貫通第一抓持構件32之孔與第三抓持構件132之孔之方式配置之細長構件(例如螺栓)。另外,圖4中的(B)所記載之示例中,於第二連結構件51之周圍配置有第一間隔件55,藉由第一間隔件55將第一抓持構件32與第三抓持構件132之間的間隔維持為預定間隔。
同樣地,第二抓持構件42與第四抓持構件142經由第三連結構件52而連結,第二抓持構件42與第四抓持構件142能夠繞連結構件5轉動。第三連結構件52亦可為以貫通第二抓持構件42之孔與第四抓持構件142之孔之方式配置之細長構件(例如螺栓)。另外,圖4中的(B)所記載之示例中,於第三連結構件52之周圍配置有第二間隔件56,藉由第二間隔件56將第二抓持構件42與第四抓持構件142之間的間隔維持為預定間隔。
第三抓持構件132經由第二連結構件51而連結於第一抓持構件32。因此,第三抓持構件132與第一抓持構件32同樣地,被朝向閉合之方向(靠近第四抓持構件之方向)施力。而且,第四抓持構件142經由第三連結構件52連結於第二抓持構件42。因此,第四抓持構件142與第二抓持構件42同樣地,被朝向閉合之方向(靠近第三抓持構件之方向)施力。該等之施力藉由施力構件6進行。
圖4中的(B)所記載之示例中,施力構件6為扭力螺旋彈簧,但施力構件6亦可為螺旋彈簧等其他施力構件。 另外,自切斷工具1之小型化之觀點等而言,施力構件6(例如扭力螺旋彈簧)亦可配置於連結構件5之周圍(參照圖4中的(B))。而且,亦可以扭力螺旋彈簧之一端與第二連結構件51或第一間隔件55接觸且扭力螺旋彈簧之另一端與第三連結構件52或第二間隔件56接觸之方式配置扭力螺旋彈簧。
於使用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情形時,對象物W除藉由第一抓持構件32之第一鄂夾(或抓持面)及第二抓持構件42之第二鄂夾(或抓持面)抓持外,亦藉由第三抓持構件132之第三鄂夾136(或抓持面)及第四抓持構件142之第四鄂夾146(或抓持面)抓持。因此,與第一實施形態(或第二實施形態)相比,可更穩定地保持對象物W。
(任意附加構成)
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亦可具備以下說明之任意附加構成中之至少一個。
例如,如圖4中的(A)及圖5所示,亦可於第二抓持構件42設置能夠收容第二連結構件51之至少一部分之第二凹部421。第二凹部421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處於最為開放之狀態時,能夠收容第二連結構件51之至少一部分。同樣地,亦可於第一抓持構件32設置有能夠收容第三連結構件52之至少一部分之第一凹部321。第一凹部321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處於最為開放之狀態時,能夠收容第三連結構件52之至少一部分。因第 一凹部321及第二凹部421之存在,而能夠使第三抓持構件132與第四抓持構件142更大地展開。
而且,第一限制構件35亦可具備能夠相對於第一臂部18轉動之第一軸環構件35a。同樣地,第二限制構件45亦可具備能夠相對於第二臂部28轉動之第二軸環構件45a。於限制構件具備能夠轉動之軸環構件之情形時,限制構件(第一限制構件或第二限制構件)與臂部(第一臂部或第二臂部)之間的摩擦阻力得以減小。圖4中的(B)所記載之示例中,第一軸環構件35a能夠旋轉地配置於螺栓等細長構件37之周圍,第二軸環構件45a能夠旋轉地配置於螺栓等細長構件47之周圍。另外,第一限制構件35具備能夠轉動之第一軸環構件(first collar member)且第二限制構件45具備能夠轉動之第二軸環構件(second collar member)之構成為其他實施形態中亦能夠採用之構成。
如圖5及圖6所示,第四抓持構件142之長度(基端與前端之間之長度)較第二抓持構件42之長度(基端與前端之間之長度)短。同樣地,第三抓持構件132之長度(基端與前端之間之長度)較第一抓持構件32之長度(基端與前端之間之長度)短。或者,第四抓持構件142之長度亦可與第二抓持構件42之長度相等。該情形時,第二抓持構件42之基端部與第四抓持構件142之基端部亦可藉由螺栓等細長構件而連結。同樣地,第三抓持構件132之長度亦可與第一抓持構件32之長度相等。該情形時,第一抓持構件32之基端部與第三抓持構件132之基端部亦可 藉由螺栓等細長構件而連結。
於圖4中的(A)及圖4中的(B)所記載之示例中,切斷工具1具備能夠藉由遠距離操作具而被操作之被操作部90。或者,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亦可不具備能夠藉由遠距離操作具而被操作之被操作部90。
(第四實施形態)
參照圖7對第四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7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仰視圖。第四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中,於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以面向第一刀體12之方式配置之方面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各者相同。另一方面,第四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中,於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以面向第二刀體22之方式配置之方面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之各者不同。亦即,第四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中,對象物抓持部(第一抓持構件及第二抓持構件)配置於對象物切斷部之兩側。而且,第一限制構件35設置於兩個第一抓持構件(32、32’)之間,第二限制構件45設置於兩個第二抓持構件(42、42’)之間。
第四實施形態中,對象物抓持部配置於對象物切斷部之兩側。因此,藉由切斷步驟分離為兩個後之對象物W之各者藉由對應之對象物抓持部而被適切地抓持。
(第四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參照圖8對第四實施形態之變形例進行說明。圖8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仰視圖。變形例中之切斷工具1中,於兩個第一抓持構件(32、32’)分別設置有第一限制構件(35、35’),於兩個第二抓持構件(42、42’)分別設置有第二限制構件(45、45’),就該方面而言與第四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不同。而且,變形例中之切斷工具1中,連結構件5與一第一限制構件35之間之距離不同於連結構件5與另一第一限制構件35’之間之距離。同樣地,連結構件5與一第二限制構件45之間之距離不同於連結構件5與另一第二限制構件45’之間之距離。因此,變形例中之切斷工具1中,能夠使一側之對象物抓持部(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之相對於對象物切斷部之相對旋轉角度(繞連結構件5之旋轉角度)與另一側之對象物抓持部(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之相對於對象物切斷部之相對旋轉角度彼此不同。結果,即便於對象物W未沿著完全之直線配置之情形時或者即便於切斷工具1相對於對象物W稍微傾斜配置之情形時,亦能夠無困難地將對象物W切斷。
另外,圖7及圖8中雖未圖示,但兩個對象物抓持部(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以及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中之至少一者亦可作為於外側設置第三抓持構件及第四抓持構件之第三實施形態之對象物抓持部。
圖9係代替圖式的照片。圖9係表示執行切斷步驟時 之切斷工具之狀態之一例之照片。
(第五實施形態)
參照圖10中的(A)至圖10中的(C)對第五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0中的(A)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前視圖。圖10中的(A)中,第一刀體12與第二刀體22處於開放狀態。圖10中的(B)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前視圖。圖10中的(B)中,第一刀體12與第二刀體22處於閉鎖狀態(換言之,正執行切斷處理之狀態)。圖10中的(C)係示意性地表示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仰視圖。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中,對具有與第一實施形態、第二實施形態或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相同之功能之構件附上相同之符號。而且,關於附上相同符號之構件,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五實施形態中,第一限制構件35”之形狀及構造與第一實施形態中之第一限制構件35之形狀及構造不同,第二限制構件45”之形狀及構造與第一實施形態中之第二限制構件45之形狀及構造不同。
第一實施形態至第四實施形態中,第一限制構件35構成為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第一刀體12。與此相對,第五實施形態中,第一限制構件35”構成為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第二刀體22。而且,第五實施形態中,第二限制構件45”構成為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第一刀體12。
對第五實施形態之一例進行更具體說明。如圖10中的(A)所示,第一限制構件35”具備能夠與第二刀體22之第二突出部23(例如第二銷)接觸之第一接觸部。第一接觸部亦可具備與第二突出部23之表面之形狀(曲面形狀)實質互補之形狀。另外,圖10中的(A)所記載之示例中,第一限制構件35”與第一抓持構件32形成為一體,但第一限制構件35”與第一抓持構件32亦可分開形成且兩構件彼此連接。而且,圖10中的(A)所記載之示例中,第二突出部23與第二刀體22形成為一體,但第二突出部23與第二刀體22亦可分開形成且兩構件彼此連接。
同樣地,第二限制構件45”具備能夠與第一刀體12之第一突出部13(例如第一銷)接觸之第二接觸部。第二接觸部亦可具備與第一突出部13之表面之形狀(曲面形狀)實質互補之形狀。圖10中的(A)所記載之示例中,第二限制構件45”與第二抓持構件42形成為一體。而且,第一突出部13與第一刀體12形成為一體。
如圖10中的(A)所示,第一限制構件35”於第一刀部16與第二刀部26處於開放狀態時與第二刀體22(更具體而言設置於第二刀部26之第二突出部23)接觸。亦即,第二刀體22作為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被第一限制構件35”推壓之構件(一構件;one member)而發揮功能。亦可以說第二刀體22作為抵抗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擋住第一限制構件35”之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而發揮功能。而且,第二限制構件45”於第一刀部16與前述 第二刀部26處於開放狀態時與第一刀體12(更具體而言設置於第一刀部16之第一突出部13)接觸。亦即,第一刀體12作為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被第二限制構件45”推壓之構件(另一構件:second member)發揮功能。亦可以說第一刀體12作為抵抗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擋住第二限制構件45”之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而發揮功能。
如圖10中的(B)所示,第一限制構件35”於第一刀部16與前述第二刀部26切斷對象物時遠離第二刀體22(亦即上述一構件)。而且,第二限制構件45”於第一刀部16與前述第二刀部26切斷對象物時遠離第一刀體12(亦即上述另一構件)。
另外,圖10中的(A)至圖10中的(C)所記載之示例中,第一突出部13配置於第一刀體12之側面且以朝向與第一刀體12之側面垂直之方向突出之方式設置。或者,第一突出部亦可配置於第一刀體12之背部16b。亦即,第一突出部以自第一刀體12之背面朝向外方突出之方式設置。該情形時,藉由對第二限制構件45”之形狀進行設計,而第二限制構件45”藉由施力構件6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配置於背部16b之第一突出部。而且,圖10中的(A)至圖10中的(C)所記載之示例中,第二突出部23配置於第二刀體22之側面且以朝向與第二刀體22之側面垂直之方向突出之方式設置。或者,第二突出部亦可配置於第二刀體22之背部26b。該情形時,藉由對第一限制構件35”之形狀進行設計,第一限制構件35”藉由施力構件6 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配置於背部26b之第二突出部。
圖10中的(A)至圖10中的(C)所記載之示例中,刀體(12;22)包含突出部(13;23),且限制構件(35”;45”)為凹狀之構件。作為代替,刀體(12;22)亦可包含凹狀之部分,且限制構件(35”;45”)亦可包含突出部。
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實現與第一實施形態、第二實施形態、或第三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相同之效果。另外,亦可於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中組合第四實施形態之構成。
另外,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五實施形態中,第一限制構件係利用與設置於刀體(第一刀體或第二刀體)之接觸部(18a、13)之協動而使第一抓持構件之活動追隨刀體之活動之構件。同樣地,第二限制構件係利用與設置於刀體(第一刀體或第二刀體)之接觸部(28a、23)之協動而使第二抓持構件之活動追隨刀體之活動之構件。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五實施形態中,作為接觸部之示例,可列舉臂部之腹部與突出部,但只要可使第一限制構件及第二限制構件之活動追隨刀體之活動則亦可為其他形態。
(第六實施形態)
參照圖11中的(A)至圖11中的(D),對第六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1中的(A)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前視圖。圖11中的(A)中,第一刀體12與第二刀體22處於切斷對象物前之狀態(換言之為開 放狀態)。圖11中的(B)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前視圖。圖11中的(B)中,第一刀體12與第二刀體22處於閉鎖狀態(換言之為正執行切斷處理之狀態)。圖11中的(C)及圖11中的(D)係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概略前視圖。另外,圖11中的(C)及圖11中的(D)中,為了可掌握第一刀體12、第二刀體22及開閉操作具500之活動而省略了對象物抓持部4之圖示。圖11中的(C)表示切斷對象物W前之狀態。而且,圖11中的(D)表示切斷對象物W後之狀態。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中,對具有與第一實施形態、第二實施形態、第三實施形態、第四實施形態或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相同之功能之構件附上相同之符號。而且,對附上相同符號之構件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六實施形態中,擋住第二限制構件45之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並非為第一刀體12及第二刀體22中之另一構件(second member),而是第一刀體12及前述第二刀體22之開閉操作具500,就該方面而言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五實施形態不同。圖11中的(A)所記載之示例中,擋住第二限制構件45之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為第二操作棒520。
對開閉操作具500進行更詳細說明。開閉操作具500包含第一操作棒510及第二操作棒520。開閉操作具500亦可包含連桿構件530。
圖11中的(A)所記載之示例中,第一操作棒510固定於第一臂部18。第一操作棒510無法相對於第一臂部18 進行相對移動。圖11中的(A)所記載之示例中,第一操作棒510藉由緊固構件511(例如第一螺栓511a及第二螺栓511b)而固定於第一臂部18。第一操作棒510係控制第一刀體12之活動之構件,換言之係操作第一刀體12之構件。
另一方面,第二操作棒520係控制第二刀體22之活動之構件,換言之,操作第二刀體22之構件。圖11中的(A)所記載之示例中,第二操作棒520經由連桿構件530而固定於第二刀體22之第二臂部28。更具體而言,第二操作棒520與連桿構件530彼此樞軸連結,連桿構件530與第二臂部28彼此樞軸連結。換言之,第二操作棒520與連桿構件530能夠繞軸532而彼此相對旋轉,連桿構件530與第二臂部28能夠繞軸533而彼此相對旋轉。
附加而言,第二操作棒520亦固定於第一刀體12。更具體而言,第二操作棒520樞軸連結於第一刀體12。因此,第二操作棒520與第一刀體12能夠繞軸531而彼此相對旋轉。
如圖11中的(A)所示,第一刀體12與第二刀體22處於切斷對象物W前之狀態(換言之開放狀態)時,第二限制構件45藉由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開閉操作具500。更具體而言,第二限制構件45藉由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第二操作棒520(例如第二操作棒520中之面向第二限制構件45之面520a)。另外,圖11中的(A)至圖11中的(D)中,為了避免圖式之複雜化而省略了施力構件之記載。
而且,於第一刀體12與第二刀體22處於切斷對象物W前之狀態(換言之開放狀態)時,第一限制構件35藉由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第一臂部18。或者,第一限制構件35亦可被推壓於開閉操作具500(例如第一操作棒510)。
圖11中的(A)中記載之示例中,開閉操作具500(例如第二操作棒520)作為擋住第二限制構件45之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而發揮功能,第一刀體12(例如第一臂部18)作為擋住第一限制構件35之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而發揮功能。或者,開閉操作具500亦可作為擋住第一限制構件35之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而發揮功能,第二刀體22作為擋住第二限制構件45之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而發揮功能。或者,開閉操作具500之一部分亦可作為擋住第一限制構件35之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而發揮功能,開閉操作具500之另一部分作為擋住第二限制構件45之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而發揮功能。
如圖11中的(B)所示,設想對開閉操作具500(更具體而言第一操作棒510及第二操作棒520)進行操作,執行利用第一刀體12及第二刀體22進行的對象物W之切斷處理。對象物W之切斷處理時,對象物抓持部4抓持對象物W。而且,第一抓持構件32及第二抓持構件42無法追隨第一刀體12及第二刀體22之活動。結果,第一限制構件35遠離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例如第一臂部18),第二限制構件45遠離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例如第二操 作棒520)。根據該構成,對象物抓持部4於已抓持對象物W之狀態下,能夠繞連結構件5而相對於對象物切斷部2相對旋轉。結果,即便於對象物W未沿著完全之直線配置之情形時,或者即便於切斷工具1相對於對象物W稍微傾斜配置之情形時,亦能夠無困難地將對象物W切斷。
另外,圖11中的(C)對應於圖11中的(A)中省略了對象物抓持部4之記載之圖,圖11中的(D)對應於圖11中的(B)中省略了對象物抓持部4之記載之圖。藉由參照圖11中的(C)及圖11中的(D),可掌握第一刀體12、第二刀體22、及開閉操作具500之活動。
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實現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五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相同之效果。此外,因包含連桿構件,故能夠以更少之力進行切斷工具1之開閉操作。
另外,於藉由分開之遠距離操作具操作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情形時,只要於第一操作棒510及第二操作棒520之雙方連接第二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被操作部90(更具體而言為距離可變機構95)即可。該情形時,被操作部90(距離可變機構95)間接連接於第一臂部18及第二臂部28之雙方。或者,亦可於第一臂部18及第二操作棒520之雙方連接第二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被操作部90(更具體而言為距離可變機構95)。亦即,於藉由分開之遠距離操作具操作第六實施形態中之切斷工具1之情形 時,將距離可變機構95直接或間接地連接於第一臂部18及第二臂部28之雙方即可。
(產業可利用性)
若使用本發明之切斷工具,則能夠以更簡單之操作抓持對象物並且切斷對象物。因此,對於對象物之設置作業人員、對象物之修補作業人員、或者對象物之拆除作業人員而言有用。

Claims (15)

  1. 一種切斷工具,包含有:對象物切斷部,具有第一刀體及第二刀體;對象物抓持部,具有第一抓持構件及第二抓持構件;連結構件,將前述對象物切斷部與前述對象物抓持部予以連結;施力構件,向使前述第一抓持構件及前述第二抓持構件閉合之方向施力;第一限制構件,限制前述第一抓持構件因前述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移動;以及第二限制構件,限制前述第二抓持構件因前述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移動;前述第一刀體具有:第一孔,供前述連結構件插通;第一刀部,配置於前述第一孔之一側;以及第一臂部,配置於前述第一孔之另一側;前述第二刀體具有:第二孔,供前述連結構件插通;第二刀部,配置於前述第二孔之一側;以及第二臂部,配置於前述第二孔之另一側;前述第一限制構件係構成為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處於開放狀態時,藉由前述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前述第二限制構件係構成為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處於開放狀態時,藉由前述施力構件所施加的力而被推壓於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係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中之一構件、或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之開閉操作具;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係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中之另一構件、或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之開閉操作具。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處於開放狀態時與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接觸;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處於開放狀態時與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接觸;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切斷對象物時遠離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於前述第一刀部與前述第二刀部切斷前述對象物時遠離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進一步具備能夠由遠距離操作具操作之被操作部;前述被操作部具備:連結部,能夠裝卸地連結有前述遠距離操作具;以及距離可變機構,以能夠變更前述第一臂部之基端與前述第二臂部之基端之間之距離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連接於前述第一臂部及前述第二臂部之雙方。
  5.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進一步具備能夠由遠距離操作具操作之被操作部; 前述被操作部具備:連結部,能夠裝卸地連結有前述遠距離操作具;以及距離可變機構,以能夠變更前述第一臂部之基端與前述第二臂部之基端之間之距離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連接於前述第一臂部及前述第二臂部之雙方。
  6.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進一步具備能夠由遠距離操作具操作之被操作部;前述被操作部具備:連結部,能夠裝卸地連結有前述遠距離操作具;以及距離可變機構,以能夠變更前述第一臂部之基端與前述第二臂部之基端之間之距離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連接於前述第一臂部及前述第二臂部之雙方。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前述對象物抓持部進一步具備:第三抓持構件;第二連結構件,將前述第一抓持構件與前述第三抓持構件予以連結;第四抓持構件;以及第三連結構件,將前述第二抓持構件與前述第四抓持構件予以連結。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於前述第一抓持構件設置有能夠收容前述第三連結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之第一凹部;於前述第二抓持構件設置有能夠收容前述第二連結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之第二凹部。
  9.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前述第一限制構件具備能夠相對於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轉動之第一軸環構件;前述第二限制構件具備能夠相對於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轉動之第二軸環構件。
  10.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前述第一限制構件具備能夠相對於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轉動之第一軸環構件;前述第二限制構件具備能夠相對於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轉動之第二軸環構件。
  11.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前述第一限制構件具備能夠相對於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轉動之第一軸環構件;前述第二限制構件具備能夠相對於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轉動之第二軸環構件。
  12.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前述第一刀體具有第一突出部,前述第二限制構件具備能夠與前述第一突出部接觸之第二接觸部;前述第二刀體具有第二突出部,前述第一限制構件具備能夠與前述第二突出部接觸之第一接觸部。
  13.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前述第一刀體具有第一突出部,前述第二限制構件具備能夠與前述第一突出部接觸之第二接觸部;前述第二刀體具有第二突出部,前述第一限制構件具備能夠與前述第二突出部接觸之第一接觸部。
  14.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前述第一刀體具有第一突出部,前述第二限制構件具備能夠與前述 第一突出部接觸之第二接觸部;前述第二刀體具有第二突出部,前述第一限制構件具備能夠與前述第二突出部接觸之第一接觸部。
  15.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切斷工具,其中前述第一限制構件止動部係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中之一構件;前述第二限制構件止動部係前述第一刀體及前述第二刀體之開閉操作具。
TW106129527A 2016-11-04 2017-08-30 Cutting tool TWI6467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6781 2016-11-04
JP2016216781 2016-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626A TW201818626A (zh) 2018-05-16
TWI646745B true TWI646745B (zh) 2019-01-01

Family

ID=62075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9527A TWI646745B (zh) 2016-11-04 2017-08-30 Cutting tool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6831591B2 (zh)
KR (1) KR102125638B1 (zh)
CN (1) CN109789570B (zh)
AU (2) AU2016428531B2 (zh)
MY (1) MY195575A (zh)
TW (1) TWI646745B (zh)
WO (1) WO20180838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1857A (zh) * 2018-10-31 2019-01-25 武汉里得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断线切刀
WO2020137158A1 (ja) * 2018-12-26 2020-07-02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工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67126B (zh) * 1993-02-04 1996-01-01 Petersen Mfg Co Ltd
JPH1033850A (ja) * 1996-04-27 1998-02-10 J Wagner Gmbh 工具、特に剪定鋏
CN101653949A (zh) * 2008-08-19 2010-02-24 菲斯卡斯品牌芬兰公司 切割工具
CN102573673A (zh) * 2009-10-08 2012-07-11 有限会社河川精工 内窥镜用剪刀
JP2013055729A (ja) * 2011-09-01 2013-03-21 Toshin Denki Kk クランプ機構付き電線切断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47334Y1 (zh) * 1956-11-03 1959-05-14
JPS5119098U (zh) * 1974-07-30 1976-02-12
JPS5292547U (zh) * 1975-12-31 1977-07-11
JPS63296622A (ja) * 1987-05-28 1988-12-02 Hirakazu Sasa 枝つかみバサミ付剪定バサミ
CN2413873Y (zh) * 2000-03-29 2001-01-10 吴云雄 剪刀刀片与柄体结合构造
JP4862982B2 (ja) 2005-01-20 2012-01-25 西部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線条類の切断工具
JP6069105B2 (ja) * 2013-06-04 2017-01-25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線材用カッタ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67126B (zh) * 1993-02-04 1996-01-01 Petersen Mfg Co Ltd
JPH1033850A (ja) * 1996-04-27 1998-02-10 J Wagner Gmbh 工具、特に剪定鋏
CN101653949A (zh) * 2008-08-19 2010-02-24 菲斯卡斯品牌芬兰公司 切割工具
CN102573673A (zh) * 2009-10-08 2012-07-11 有限会社河川精工 内窥镜用剪刀
JP2013055729A (ja) * 2011-09-01 2013-03-21 Toshin Denki Kk クランプ機構付き電線切断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9570A (zh) 2019-05-21
JP6831591B2 (ja) 2021-02-17
TW201818626A (zh) 2018-05-16
AU2016428531B2 (en) 2020-03-05
CN109789570B (zh) 2021-05-14
WO2018083807A1 (ja) 2018-05-11
MY195575A (en) 2023-02-02
AU2020202083A1 (en) 2020-04-09
KR20180133483A (ko) 2018-12-14
KR102125638B1 (ko) 2020-06-22
JPWO2018083807A1 (ja) 2019-07-25
AU2016428531A1 (en) 2018-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9041B (zh) 锁定夹钳
EP2149428B1 (en) Locking pliers
US8677865B2 (en) Hand operated gripping tool
TW201801863A (zh) 間接活線工事用把持工具
TWI646745B (zh) Cutting tool
US20080256718A1 (en) Tension locking tool
TW201743525A (zh) 間接活線工事用把持工具
TWI738365B (zh) 鎖緊鉗釋放機構
TWI799089B (zh) 高槓桿率鎖定式鉗子
US20180021926A1 (en) Clamp
US10384332B2 (en) Ratchet clamp
US10272546B2 (en) Force relieving mechanism and ratchet clamp having force relieving mechanism
CN105328595B (zh) 卸力机构及具有卸力机构的棘轮夹
US9841040B2 (en) Clamping system
WO2014097494A1 (ja) 開閉作業具
CN211805628U (zh) 一种钳子
JP6069105B2 (ja) 線材用カッター
CA2911012C (en) Wrench for breaking internal connections
JP6962668B2 (ja) 切断工具
CN112352361B (zh) 间接带电线路作业用握持工具
CN113385732A (zh) 多功能钳具
JP5903083B2 (ja) 開閉工具
JP2004202609A (ja) 対をなす係合面を有する被回転操作部材の回転操作工具
JP2018011471A (ja) 間接活線工事用クリッ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