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5115B - 風扇 - Google Patents

風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5115B
TWI645115B TW107105345A TW107105345A TWI645115B TW I645115 B TWI645115 B TW I645115B TW 107105345 A TW107105345 A TW 107105345A TW 107105345 A TW107105345 A TW 107105345A TW I645115 B TWI645115 B TW I6451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an
protrusion
side wall
reset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5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4886A (zh
Inventor
林星晨
邱英哲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5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511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5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511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4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4886A/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出一種風扇,包含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以及復位機構。第一殼體包含第一側牆,第一側牆具有第一導引部。第二殼體包含第二側牆,第二側牆具有第二導引部。第一導引部與第二導引部可滑動地銜接,並配置以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向或反向移動。復位機構連接第一殼體,並配置以推抵第二殼體遠離第一殼體移動。

Description

風扇
本揭露有關於一種風扇,特別是關於一種風扇外殼。
一般的風扇具有固定尺寸的外殼,若需要調整風量時,通常會藉由調整轉子的轉速來調整所需要的風量,或是加大風扇尺寸。然而,在可攜式裝置中,輕薄是必要的設計考量,因此在風扇的選用時,就只能選用薄型風扇。然而,薄型風扇的性能受限於風扇的尺寸,因此在需要增加風量時,只能以提高風扇轉速的方式來提供更大的風量需求,但是提高轉速會使噪音大幅增加。若選用更大尺寸的風扇,雖然可以改善性能不足的問題,但會使產品的尺寸增加。
本揭露提出一種風扇包含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以及復位機構。第一殼體包含第一側牆,第一側牆具有第一導引部。第二殼體包含第二側牆,第二側牆具有第二導引部。第一導引部與第二導引部可滑動地銜接, 並配置以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向或反向移動。復位機構連接第一殼體,並配置以推抵第二殼體遠離第一殼體移動。
綜上所述,本揭露所提出的風扇,具有可變化的容積大小,可設置於多種不同尺寸的系統殼體之中。此外,本揭露中復位機構的設計僅佔據少量外部體積,且具有多種段位設計得以符合各種實務需求。
100‧‧‧風扇
110‧‧‧第一殼體
111‧‧‧第一板體
112‧‧‧第一側牆
112a‧‧‧第一導引部
113、513‧‧‧第三凸塊
120‧‧‧第二殼體
121‧‧‧第二板體
122‧‧‧第二側牆
122a‧‧‧第二導引部
123‧‧‧第一凸塊
124‧‧‧第二凸塊
124a‧‧‧卡凸結構
130、230、330、430、530、630‧‧‧復位機構
131‧‧‧推抵部
132‧‧‧擋止部
133、233‧‧‧抵靠部
233a‧‧‧第一卡合結構
134、534、634‧‧‧連接部
135‧‧‧卡勾部
336、436‧‧‧延伸部
436a‧‧‧第二卡合結構
900‧‧‧外部構件
910‧‧‧推動部
920‧‧‧拉升部
A1‧‧‧第一方向
A2‧‧‧第二方向
F‧‧‧外力
第1A圖繪示依據本揭露第一實施方式的風扇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的立體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中的風扇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的立體圖。
第2A圖繪示第1A圖中的風扇外殼的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2B圖繪示第1B圖中的風扇外殼的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3A圖繪示依據本揭露第二實施方式的風扇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3B圖繪示第3A圖中的風扇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4A圖繪示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風扇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4B圖繪示第4A圖中的復位機構的抵靠部脫離第二凸塊時的側視圖。
第4C圖繪示第4A圖中的風扇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5A圖繪示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風扇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5B圖繪示第5A圖中的復位機構的抵靠部脫離第二凸塊時的側視圖。
第5C圖繪示第5A圖中的風扇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6A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風扇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6B圖繪示第6A圖中的風扇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7A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風扇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第7B圖繪示第7A圖中的風扇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復位機構的側視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
請參照第1A圖以及第1B圖。第1A圖繪示依 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的立體圖。第1B圖繪示第1A圖中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的立體圖。
如第1A圖以及第1B圖所示,本揭露提出一種風扇100,其包含第一殼體110、第二殼體120以及復位機構130。第一殼體110包含第一板體111、第一側牆112以及第三凸塊113,其中第一側牆112具有第一導引部112a。第二殼體120包含第二板體121、第二側牆122、第一凸塊123以及第二凸塊124,其中第二側牆122具有第二導引部122a。第一導引部112a以及第二導引部122a可滑動地銜接,並配置以使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沿著第一方向A1相向或反向移動。復位機構130連接第一殼體110,並包含推抵部131、擋止部132以及抵靠部133。復位機構130藉由推抵部131將第二殼體120推離第一殼體110,並藉由擋止部132避免第一殼體110完全自第二殼體120脫離。
復位機構130用以調整第一殼體110以及第二殼體120的相對距離,風扇100的整體體積亦會隨之改變。於一實施例中,第1A圖所示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展開狀態,而第1B圖所示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收合狀態。因此,第1A圖以及第1B圖所示的風扇100具有可彈性調整的容積。因此,風扇100可以設置於多種具有不同尺寸規格的系統殼體之中。
如第1A圖所示,風扇100的外殼在展開狀態 時,第一側牆112的第一導引部112a與第二側牆122的第二導引部122a部分地互相抵靠。而如第1B圖所示,風扇100的外殼在收合狀態時,第一側牆112的第一導引部112a與第二側牆122的第二導引部122a整體互相抵靠。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的距離改變時,第一側牆112以及第二側牆122都會藉由第一導引部112a以及第二導引部122a彼此抵接,藉以避免氣流經由第一導引部112a與第二導引部122a之間的間隙徑向(亦即,垂直於第一方向A1的方向)溢流出風扇100。
請參照第2A圖以及第2B圖。第2A圖繪示第1A圖中的風扇100的復位機構130的側視圖;而第2B圖繪示第1B圖中的風扇100的復位機構130的側視圖。如第2A圖以及第2B圖所示,風扇100的復位機構130為扭簧,其除了推抵部131、擋止部132與抵靠部133之外,還包含連接部134。推抵部131與抵靠部133為桿型結構,連接部134為彈性結構,而推抵部131與抵靠部133經由連接部134連接。擋止部132連接至抵靠部133遠離第一殼體110的一端。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部134為環形結構,其軸心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A1。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部134僅疊繞一圈,因此當其平貼設置於第一殼體110的第一側牆112時,並不會由第一側牆112側向突出過多距離。藉此,即可有效縮減風扇100整體在系統殼體內所佔據的側向空間。
如第2A圖所示,環形的連接部134套設於第 三凸塊113。推抵部131由連接部134延伸至設置於第二殼體120的第一凸塊123。由於連接部134為彈性結構,其會施加力矩於推抵部131,使推抵部131推抵第一凸塊123,並進一步將第二殼體120相對第一殼體110抬升,致使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相對展開。而如第2B圖所示,在對第二殼體120沿著第一方向A1施加朝向第一殼體110的一外力F,且該外力F大於連接部134所提供的力量時,推抵部131會往第一殼體110的方向位移,使得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的相對距離縮小。
如第2A圖以及第2B圖所示,推抵部131在遠離連接部134的一端還包含卡勾部135。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一凸塊123實質上呈L字型。卡勾部135相對推抵部131朝向第二殼體120彎折。在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發生相對位移的過程中,卡勾部135會卡入第一凸塊123與第二側牆122之間,因此可防止推抵部131離開第一凸塊123而無法達到推抵第一凸塊123的功能。
如第2A圖以及第2B圖所示,抵靠部133的一部分實際上平行於第一方向A1。由於連接部134為彈性結構,其會施加力矩於抵靠部133,使抵靠部133沿著垂直於第一方向A1的第二方向A2推抵設置於第二殼體120上的第二凸塊124。因此在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發生相對位移的過程中,第二凸塊124與抵靠部133係可滑動地互相抵靠。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二凸塊124實質上呈L字型。當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發生相 對位移時,抵靠部133會卡入第二凸塊124與第二側牆122之間,因此可防止擋止部132離開第二凸塊124的移動路徑而無法達到限制第二凸塊124的功能。
如第2A圖以及第2B圖所示,復位機構130的擋止部132相對於抵靠部133彎折。在本實施方式中,擋止部132沿著第二方向A2延伸。如第2A圖所示,在未有外力F施加於第二殼體120的情形下,推抵部131將第二殼體120相對第一殼體110抬升,直到第二凸塊124抵靠至擋止部132為止。藉由擋止部132的設置,即可將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的相對距離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能夠避免第一殼體110完全自第二殼體120脫離。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安裝於系統殼體內之風扇100可藉由外部元件(例如,系統殼體的上蓋)限制第二殼體120相對於第一殼體110的移動距離,在此情形下復位機構130可不須設置有擋止部132。
第3A圖至第7B圖揭露本案的風扇中復位機構的其他實施例。後續實施例中有關風扇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部分,可參考上文中針對第1A圖與第1B圖所做的說明。
請參照第3A圖以及第3B圖。第3A圖繪示一實施方式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復位機構230的側視圖;而第3B圖繪示第3A圖中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復位機構230的側視圖。本實施方式與第2A圖中所描繪的實施方式的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中 復位機構230的抵靠部233上進一步具有第一卡合結構233a,而設置於第二殼體120上的第二凸塊124進一步具有卡凸結構124a,其中第一卡合結構233a配置以卡合卡凸結構124a。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卡合結構233a為桿型抵靠部233中段所凹下的一個槽狀結構,而卡凸結構124a為由第二凸塊124朝向抵靠部233延伸出的凸出結構,且卡凸結構124a的外型與第一卡合結構233a匹配。
如第3A圖所示,在展開狀態時,擋止部132會限制住第二凸塊124,使第二殼體120無法完全脫離第一殼體110。而如第3B圖所示,在使用外力F壓下第二殼體120,直至卡凸結構124a對齊第一卡合結構233a時,卡凸結構124a會卡入第一卡合結構233a中。彼此卡合的卡凸結構124a與第一卡合結構233a會限制住第二殼體120,使第二殼體120無法自由在第一方向A1上移動。當風扇100處於第3B圖中的狀態時,若欲改變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的相對位置,可以沿著第二方向A2相對卡凸結構124a反向推動擋止部132,使第一卡合結構233a脫離卡凸結構124a,第二殼體120即可自由沿著第一方向A1移動。藉由以上設計,可將第二殼體120相對第一殼體110固定在多個位置,例如由擋止部132所定義的第一位置,或由第一卡合結構233a所定義的第二位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抵靠部233上設計有多個第一卡合結構233a。當第二凸塊124上的卡凸結構124a卡合於不同的第一卡合結構233a時,第二殼體120與第一 殼體110之間的相對距離也會隨之改變。於一實施例中,當抵靠部233上設置有兩個第一卡合結構233a時,第二殼體120可以相對第一殼體110被固定於擋止部132所定義的第一位置、第一個第一卡合結構233a所定義的第二位置,或由第二個第一卡合結構233a所定義的第三位置。
請參照第4A圖、第4B圖以及第4C圖。第4A圖繪示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復位機構330的側視圖;第4B圖繪示第4A圖中的復位機構330的抵靠部233脫離第二凸塊124時的側視圖;而第4C圖繪示第4A圖中的風扇100處於展開狀態時復位機構330的側視圖。本實施方式與第3A圖及第3B圖中所描繪的實施方式的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中復位機構330進一步包含延伸部336。如第4C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延伸部336由擋止部132的末端繼續沿著第二方向A2延伸,並配置以抵靠一外部構件900。
如第4A圖所示,外部構件900包含相連之推動部910以及拉升部920。在風扇100的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延伸部336抵靠至拉升部920,而推動部910朝向推抵部131延伸且部分地位於延伸部336與第一殼體110之間。如第4B圖所示,當欲使第二殼體120抬升時,可使用外力F沿著第一方向A1拉動拉升部920,此時推動部910會推動延伸部336,並帶動抵靠部233使第一卡合結構233a脫離卡凸結構124a。如第4C圖所示,第一卡合結構233a脫離卡凸結構124a後,推抵部131可將第二殼體 120沿著第一方向A1抬升,直到第二凸塊124抵靠至擋止部132。藉由在擋止部132後額外延伸出延伸部336,並且可以利用外部構件900推動延伸部336,而不需如第3A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由手動方式推動擋止部132。
接下來請參照第5A圖、第5B圖以及第5C圖。第5A圖繪示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復位機構430的側視圖;第5B圖繪示第5A圖中的復位機構430的抵靠部233脫離第二凸塊124時的側視圖;而第5C圖繪示第5A圖中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復位機構430的側視圖。本實施方式與第4A圖、第4B圖以及第4C圖中所描繪的實施方式的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中復位機構430的延伸部436進一步相對擋止部132彎折,且延伸部436還具有第二卡合結構436a。
如第5A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延伸部436由擋止部132往第二方向A2延伸,接著沿著第一方向A1朝第一殼體110延伸,形成一個L型的彎折結構。第二卡合結構436a位於延伸部436沿著第一方向A1延伸的部分上。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卡合結構436a為延伸部436沿著第一方向A1延伸的部分中段所凹下的一個槽狀結構。外部構件900的推動部910為卡凸結構,在風扇100的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推動部910卡合於第二卡合結構436a中。
如第5B圖所示,當欲使第二殼體120抬升時,可使用外力F沿著第一方向A1拉動拉升部920,此時 推動部910會推動延伸部436的第二卡合結構436a,並帶動抵靠部233使第一卡合結構233a脫離卡凸結構124a。如第5C圖所示,第一卡合結構233a脫離卡凸結構124a後,推抵部131可將第二殼體120沿著第一方向A1抬升,直到第二凸塊124抵靠至擋止部132。藉由在擋止部132後額外延伸出延伸部436,並且可以利用外部構件900推動延伸部436,而不需如第3A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由手動方式推動擋止部132。
第6A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復位機構530的側視圖;而第6B圖繪示第6A圖中風扇100的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復位機構530的側視圖。本實施方式與第2A圖及第2B圖中所描繪的實施方式的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中復位機構530為彈片,且復位機構530的連接部534嵌合於第三凸塊513。本實施方式中的彈片可由塑膠、金屬或其他具有彈性的材料製成。
接下來請參照第7A圖與第7B圖。第7A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展開狀態時復位機構630的側視圖;而第7B圖繪示第7A圖中的風扇100的外殼處於收合狀態時復位機構630的側視圖。本實施方式與第6A圖及第6B圖中所描繪的實施方式的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中復位機構630的連接部634直接設置於第一殼體110的第一側牆112上。本實施方式中的復位機構630可由塑膠、金屬或其他具有彈性的材料 一體成形所製成。

Claims (8)

  1. 一種風扇,包含:一第一殼體,包含一第一側牆,該第一側牆具有一第一導引部;一第二殼體,包含一第二側牆,該第二側牆具有一第二導引部,其中該第一導引部與該第二導引部可滑動地銜接,並配置以使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以同向或反向移動;以及一復位機構,連接該第一殼體,並配置以推抵該第二殼體遠離該第一殼體移動,其中該第二殼體包含一第一凸塊,該第一凸塊設置於該第二側牆,且該復位機構包含一推抵部,該推抵部配置以推抵該第一凸塊,該第二殼體還包含一第二凸塊,該第二凸塊設置於該第二側牆,且該復位機構還包含一擋止部,該擋止部位於該第二凸塊遠離該第一殼體的一側,並配置以供該第二凸塊抵靠。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風扇,其中該第一凸塊為L字型,該推抵部延伸至該第一凸塊以及該第二側牆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風扇,其中該復位機構還包含一抵靠部,該抵靠部連接於該推抵部 與該擋止部之間,並配置以抵靠該第二凸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風扇,其中該第二殼體配置以沿著一第一方向相對該第一殼體移動,該抵靠部配置以沿著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抵靠該第二凸塊,其中該抵靠部具有一第一卡合結構,該第一卡合結構配置以卡合該第二凸塊。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風扇,其中該復位機構還包含一延伸部,該擋止部連接於該抵靠部與該延伸部之間,其中該延伸部相對該擋止部彎折,並具有一第二卡合結構。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風扇,其中該復位機構還包含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連接於該推抵部與該抵靠部之間,且該連接部連接至該第一殼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風扇,其中該第一殼體包含一第三凸塊,該第三凸塊設置於該第一側牆,該連接部呈環狀且套設於該第三凸塊。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風扇,其中該第一殼體包含一第三凸塊,該第三凸塊設置於該第一側牆,該連接部嵌合於該第三凸塊。
TW107105345A 2018-02-13 2018-02-13 風扇 TWI645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5345A TWI645115B (zh) 2018-02-13 2018-02-13 風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5345A TWI645115B (zh) 2018-02-13 2018-02-13 風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5115B true TWI645115B (zh) 2018-12-21
TW201934886A TW201934886A (zh) 2019-09-01

Family

ID=65432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5345A TWI645115B (zh) 2018-02-13 2018-02-13 風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511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80632U (zh) * 2011-09-23 2012-06-20 昆山广兴电子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及其扇框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80632U (zh) * 2011-09-23 2012-06-20 昆山广兴电子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及其扇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4886A (zh) 2019-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68985U (zh) 升降組件及電子裝置
TWI541633B (zh) 卡合裝置與電子裝置
TWI645115B (zh) 風扇
CN110159590B (zh) 风扇
TW201327605A (zh) 具有伸縮機構的裝置
US1014940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80296911A1 (en) Hook shaft balance connection structure
TW201318518A (zh) 掀蓋式設備及其滑動開關
TWI534591B (zh) 具有樞接結構的電子裝置
TW201807905A (zh) 可插拔連接器
TW201222198A (en) Notebook computer
US20190078573A1 (en) F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663500B (zh) 轉軸結構與電子裝置
TWI477225B (zh) 止動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TWI595351B (zh) 電子裝置
TWI625999B (zh) 電腦機殼
TW202004395A (zh) 電子設備及卡合機構
TWI698589B (zh) 風扇裝置
TWI587774B (zh) 彈片結構、用於形成此彈片結構的薄板件以及具有此彈片結構的機殼
US20090168175A1 (en) Closing mechanism for lens shutter
TWI746027B (zh) 電子裝置
CN108533607B (zh) 扭力装置及扭力片
US10982685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EP3501905B1 (en) Carrier
JP5395126B2 (ja) ばねユニット及びスライド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