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0718B - 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0718B
TWI640718B TW106134196A TW106134196A TWI640718B TW I640718 B TWI640718 B TW I640718B TW 106134196 A TW106134196 A TW 106134196A TW 106134196 A TW106134196 A TW 106134196A TW I640718 B TWI640718 B TW I6407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ed
heat dissipation
unit
base
h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4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5390A (zh
Inventor
王正
Original Assignee
誠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誠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誠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34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071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0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071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5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5390A/zh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散熱模組包括一承載基座、一風扇單元以及一散熱單元。承載基座包括一基座本體以及一設置在基座本體上的連接部。風扇單元設置在承載基座上。風扇單元能產生一朝向承載基座的氣流。散熱單元設置在承載基座上。散熱單元包括一散熱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散熱本體上的連接部。散熱單元的連接部設置在承載基座的連接部上。其中,氣流能通過承載基座的導引而流向散熱單元。藉此,本發明能提升散熱效率。

Description

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線投射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能提高散熱效率的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首先,現有技術的燈具(例如但不限於車燈裝置)的訴求都是要求其聚光效果。然而,當聚光效果愈好,其越需要考慮燈具的散熱效果。但是,現有燈具的散熱效果仍然有待提升。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利用能夠提高散熱效率的裝置,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然成為該項所屬技術領域人士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以提升散熱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散熱模組,其包括一承載基座、一風扇單元以及一散熱單元。所述承載基座包括一基座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的連接部。所述風扇單元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其中,所述風扇單元能產生一朝向所述承載基座的氣流。所述散熱單元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所述散熱單元包括一散熱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上的連接部,所述散熱單元的所述連接部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的所述連接部上。其中,所述氣流能通過所述承載基座的導引而流向所述散熱單元。
本發明所採用的另外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光線投射裝置,其包括一散熱模組、一反射單元、一發光單元以及一透鏡單元。所述散熱模組包括一承載基座、一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的風扇單元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的散熱單元,其中,所述承載基座包括一基座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的連接部,所述散熱單元包括一散熱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上的連接部,所述散熱單元的所述連接部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的所述連接部上。所述反射單元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所述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且所述發光單元對應於所述反射單元。所述透鏡單元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其中,所述風扇單元能產生一朝向所述承載基座的氣流,所述氣流能通過所述承載基座的導引而流向所述散熱單元。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其能利用“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的一風扇單元及一散熱單元”、“所述風扇單元能產生一朝向所述承載基座的氣流”以及“所述氣流能通過所述承載基座的導引而流向所述散熱單元”的技術方案,而能提升散熱效率。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提供的附圖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U‧‧‧光線投射裝置
M‧‧‧散熱模組
1‧‧‧承載基座
11‧‧‧基座本體
111‧‧‧第一承載面
112‧‧‧第二承載面
113‧‧‧第一熱散逸表面
114‧‧‧第二熱散逸表面
115‧‧‧外側表面
12‧‧‧連接部
13‧‧‧氣流通道
14‧‧‧散熱結構
15‧‧‧外緣部
2‧‧‧風扇單元
3‧‧‧散熱單元
31‧‧‧散熱本體
311‧‧‧主體部
3111‧‧‧第一表面
3112‧‧‧第二表面
312‧‧‧第一延伸部
313‧‧‧第二延伸部
32‧‧‧連接部
33‧‧‧導流板
331‧‧‧開槽
332‧‧‧延伸端
34‧‧‧導流罩
4‧‧‧反射單元
41‧‧‧第一反射結構
42‧‧‧第二反射結構
43‧‧‧光束調整結構
5‧‧‧發光單元
51‧‧‧第一發光結構
52‧‧‧第二發光結構
6‧‧‧透鏡單元
61‧‧‧透鏡承載架
62‧‧‧透鏡本體
7‧‧‧遮板單元
8‧‧‧遮板驅動單元
S‧‧‧鎖固件
Z1‧‧‧第一熱擴散區域
Z2‧‧‧第二熱擴散區域
K1‧‧‧第一氣流道
K2‧‧‧第二氣流道
F‧‧‧氣流
F1A‧‧‧第一進氣氣流
F2A‧‧‧第二進氣氣流
F1B‧‧‧第一出氣氣流
F2B‧‧‧第二出氣氣流
X、Y、Z‧‧‧方向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光線投射裝置的其中一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光線投射裝置的另外一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光線投射裝置的其中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光線投射裝置的另外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散熱模組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散熱模組的散熱單元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圖5的VIII-VIII剖線的立體剖視示意圖。
圖8為圖5的VIII-VIII剖線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9為圖5的IX-IX剖線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10為圖5的X-X剖線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散熱模組的散熱單元的另外一實施方式的側視示意圖。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有關“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予以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技術範圍。
應理解,雖然本文中可能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元件或信號等,但這些元件或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限制。這些術語乃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或”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所有組合。
[實施例]
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圖1及圖2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光線投射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3及圖4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光線投射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散熱模組的立體組合示意圖。本發明提供一種光線投射裝置U及其散熱模組M。光線投射裝置U可包括一散熱模組M、一反射單元4、一發光單元5以及一透鏡單元6。散熱模組M可包括一承載基座1、一設置在承載基座1上的風扇單元2以及一設置在承載 基座1上的散熱單元3。另外,承載基座1可包括一基座本體11以及一設置在基座本體11上的連接部12,散熱單元3可包括一散熱本體31以及一設置在散熱本體31上的連接部32,散熱單元3的連接部32可設置在承載基座1的連接部12上,以使得散熱單元3能設置在承載基座1上。舉例來說,可利用一鎖固件S(例如螺絲或鉚接等方式)而將兩者彼此接合,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換句話說,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承載基座1與散熱單元3也可以是一體成型的。另外,舉例來說,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散熱模組M可應用於光線投射裝置U上,光線投射裝置U可為車燈或是探照燈等需要進行散熱的燈具,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藉此,具有本發明所提供的散熱模組M的光線投射裝置U,其風扇單元2能產生一朝向承載基座1的氣流F(請參閱圖8所示),且氣流F能通過承載基座1的導引而流向散熱單元3。另外,須說明的是,散熱模組M的實際架構容後說明。
承上述,請復參閱圖1至圖5所示,以本發明實施例而言,反射單元4可設置在基座本體11上,基座本體11具有一第一承載面111以及一與第一承載面111為非共平面設置的第二承載面112,以本發明實施例而言,第一承載面111以及第二承載面112所面向的方向都是至少朝向一水平面以上的方向(Y方向)。另外,反射單元4可包括一第一反射結構41以及一第二反射結構42,第一反射結構41及第二反射結構42可設置在基座本體11上。舉例來說,第一反射結構41及第二反射結構42可分別由多個不同曲率之曲面或單一曲面所組成,例如可通過以橢圓為基礎的曲面組成反射結構。另外,舉例來說,可利用鎖固件(例如螺絲或鉚接等方式,圖中未示出)將第一反射結構41及第二反射結構42固定在承載基座1的基座本體11上,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優選地,反射單元4還可以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基座本體11上的光束調整結構43,舉例來說,光束調整結構43可設置在第一反射結構41與 第二反射結構42之間,例如可設置在第二反射結構42的上方。須說明的是,光束調整結構43的作用容後說明。
承上述,請復參閱圖3及圖4所示,發光單元5可設置在基座本體11上,且發光單元5對應於反射單元4,發光單元5可包括一第一發光結構51以及一第二發光結構52,另外,第一發光結構51及第二發光結構52可分別設置在一電路基板(圖中未標號)上,並通過電路基板而將第一發光結構及第二發光結構52設置在基座本體11上。進一步地,第一發光結構51可設置在第一承載面111上,且第二發光結構52可設置在第二承載面112上。進一步來說,第一發光結構51可對應於第一反射結構41,第二發光結構52可對應於第二反射結構42,第一反射結構41及第二反射結構42可分別具有一相對於第一發光結構51及第二發光結構52的反射面(圖中未標號),以反射第一發光結構51及第二發光結構52的所產生的光線。另外,通過光束調整結構43的設置,可用於避免過多的第二發光結構52的光線投射到第一反射結構41上,從而產生雜亂之光型。再者,值得說明的是,第一發光結構51及第二發光結構52可以是單一個發光二極體晶片(LED),或者是由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所組成的封裝結構,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承上述,請復參閱圖3所示,承載基座1可具有一凹設於第一承載面111下方的容置槽(圖中未標號),第二反射結構42及第二發光結構52可設置在容置槽中,且第二承載面112可位於容置槽的底面上。舉例來說,第一承載面111及第二承載面112之間可呈傾斜設置,例如,第二承載面112可以呈傾斜設置並朝面向水平面以上的方向設置。然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承載面111及第二承載面112之間也可大致呈平行設置。須注意的是,當第一承載面111與第二承載面112相互平行時,第一承載面111及第二承載面112所面向的方向也大致都是朝向水平面以上。藉此,第一承載面111及第二承載面112之間不論是呈傾斜設置或 呈平行設置,第一發光結構51所產生的其中一部份的投射光線的投射方向與第二發光結構52所產生的其中一部份的投射光線的投射方向仍然都是朝向水平面以上地分別投射到第一反射結構41及第二反射結構42。
承上述,請參閱圖7所示,並請一併參閱圖3所示,由於第一承載面111與第二承載面112為非共平面設置,且第一承載面111及第二承載面112所面向的方向也大致都是朝向水平面以上,因此,第一承載面111與第二承載面112可呈階梯狀的外型。同時,由於第一發光結構51及第二發光結構52分別設置在第一承載面111及第二承載面112上的緣故,使得第一發光結構51及第二發光結構52彼此交錯而相距一定距離進而使得熱源分散,且散熱面積也能增大,進而增加散熱效率。進一步來說,由於第一承載面111及第二承載面112所面向的方向也大致都是朝向水平面以上,所以承載基座1還可進一步包括多個散熱結構14(例如:散熱鰭片,可為片狀體或柱狀體,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另外,基座本體11還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一熱散逸表面113、一第二熱散逸表面114以及一連接於第一熱散逸表面113與第二熱散逸表面114之間的外側表面115。多個散熱結構14可設置在相對於第一承載面的第一熱散逸表面113上及/或相對於第二承載面112的第二熱散逸表面114上,且多個散熱結構14朝向一遠離第一承載面111的方向及/或朝向一遠離第二承載面112的方向延伸(水平面以下的方向)。藉此,以通過設置在承載基座1的基座本體11上的多個散熱結構14而提升散熱效率。
優選地,請復參閱圖3及圖4所示,以本發明實施例而言,當光線投射裝置U應用於車輛頭燈上時,光線投射裝置U還可進一步包括一遮板單元7,遮板單元7可設置在基座本體11上,當至少一光線(例如:第一發光結構51及/或第二發光結構52所產生的光線)通過遮板單元7的遮擋後,可以形成一明暗截止線。舉例 來說,遮板單元7能通過一遮板驅動單元8的控制,而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往復擺動,藉此,通過遮板驅動單元8控制遮板單元7的轉動,能切換近燈及遠燈狀態。值得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當散熱模組M應用於探照燈等不需要明暗截止線的燈具時,也可以不用設置遮板單元7及遮板驅動單元8,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承上述,透鏡單元6可設置在基座本體11上,以使得第一發光結構51及第二發光結構52所產生的光線能分別投射到透鏡單元6上。進一步來說,透鏡單元6可包括一透鏡承載架61以及一設置在透鏡承載架61上的透鏡本體62。舉例來說,透鏡承載架61可通過鎖固件S而設置在承載基座1上,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舉例來說,透鏡單元6可設置在相對於承載基座1的前方,而散熱單元3可設置在相對於承載基座1的後方,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著,請參閱圖5及圖6所示,以下將一進步說明散熱模組M的具體架構,散熱模組M可包括一承載基座1、一設置在承載基座1上的風扇單元2以及一設置在承載基座1上的散熱單元3。進一步來說,如圖6所示,散熱單元3還可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散熱本體31上的導流板33,且散熱本體31與導流板33之間可具有一第一熱擴散區域Z1,優選地,導流板33具有一相對於主體部311的開槽331,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承載基座1還進一步包括一氣流通道13,散熱單元3還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散熱本體31上或鄰近於散熱本體31的導流罩34,且散熱本體31與導流罩34之間可具有一第二熱擴散區域Z2。風扇單元2所產生的氣流能流向散熱單元3的第一熱擴散區域Z1以及第二熱擴散區域Z2,以提升散熱效率。
承上述,值得說明的是,雖然圖式中是以散熱單元3還進一步包括一導流罩34,且導流罩34是設置在散熱本體31的方式進 行說明,但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導流罩34也可以為不與散熱模組M相互連接且鄰近地設置於散熱模組M側邊的殼體(例如車燈後方的殼體,圖中未示出),而殼體的功能也可以如同導流罩34般,具有導引氣流的用途。換句話說,本發明不以導流罩34的形狀為限。
進一步來說,請復參閱圖6所示,散熱本體31可包括一主體部311、多個設置在主體部311上的第一延伸部312以及多個設置在主體部311上的第二延伸部313,主體部311可包括一第一表面3111以及一相對於主體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的第二表面3112。詳細來說,多個第一延伸部312可設置在主體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上,多個第二延伸部313可設置在主體部311的第二表面3112上且位於主體部311與導流罩34之間。舉例來說,第一延伸部312及第二延伸部313可做為散熱鰭片,其可為片狀體或柱狀體,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另外,以本發明實施例而言,第一延伸部312可大致呈垂直於第一表面3111的方式設置,第二延伸部313可大致呈垂直於第二表面3112的方式設置,第二延伸部313的縱向延伸方向也可大致呈垂直於導流罩34的橫向延伸方向(X-Y平面方向),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承上述,請復參閱圖6所示,導流板33可呈薄片狀,且導流板33可大致垂直於主體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且導流板33環繞於主體部311的周圍,且能相對於主體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形成開槽331。然而,須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設置導流板33而改變氣體的流動路徑,藉此,第一出氣氣流F1B能沿著主體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朝向四周(X-Y平面方向)流出。另外,值得說明的是,相鄰的兩個第一延伸部312之間可具有一第一氣流道K1,相鄰的兩個第二延伸部313之間可具有一第二氣流道K2。風扇單元2所產生的氣流F可以先流入第一熱擴散區域Z1及第二熱擴散區域Z2後,再通過第一氣流道K1及/或開 槽331而流出第一熱擴散區域Z1,另外,風扇單元2所產生的氣流也可以通過氣流通道13以及第二氣流道K2而流出第二熱擴散區域Z2。
進一步來說,請一併參閱圖7及圖8所示,風扇單元2所產生的氣流F能流向第一熱擴散區域Z1,且風扇單元2所產生的氣流F也能通過承載基座1的氣流通道13而流向第二熱擴散區域Z2。進一步來說,風扇單元2所產生的氣流F包括一第一進氣氣流F1A以及一第二進氣氣流F2A,第一進氣氣流F1A能通過第一熱擴散區域Z1的導引,而產生流出第一熱擴散區域Z1的一第一出氣氣流F1B,第二進氣氣流F2A能通過第二熱擴散區域Z2的導引,而產生流出第二熱擴散區域Z2的一第二出氣氣流F2B。
接著,請復參閱圖6、圖7及圖8所示,並一併參閱圖9所示,以下將先說明,第一進氣氣流F1A的流動方式。詳細來說,第一進氣氣流F1A能通過主體部311、導流板33以及多個第一延伸部312的導引,而產生一沿著開槽331流出的第一出氣氣流F1B。換句話說,第一進氣氣流F1A能先通過基座本體11的第一熱散逸表面113以及外側表面115的導引,而朝向主體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流動。接著,第一進氣氣流F1A能通過第一表面3111、導流板33以及多個第一延伸部312的導引而沿著第一氣流道K1流動。再來,通過第一表面3111、導流板33以及多個第一延伸部312的導引後,能形成沿著開槽331流出的第一出氣氣流F1B。值得說明的是,為了使得流動至主體部311上的第一進氣氣流F1A的流量增加,可以改變承載基座1的基座本體11與連接部12之間的外緣部15的形狀,也就是說,可切除部分的外緣部15(圖中未切除),而使得第一進氣氣流F1A的流動更為順暢。
接著,請復參閱圖6、圖7及圖8所示,並一併參閱圖10所示,以下將先說明,第二進氣氣流F2A的流動方式。詳細來說,第二進氣氣流F2A能通過承載基座1的一氣流通道13、主體部 311、導流罩34以及多個第二延伸部313的導引,而產生一第二出氣氣流F2B。換句話說,第二進氣氣流F2A通過氣流通道13之後,能受到導流罩34的導引,而使得第二進氣氣流F2A能朝向四周(X-Y平面方向)流動,並通過多個第二延伸部313的導引,而形成一沿著第二氣流道K2流出的第二出氣氣流F2B。另外,須說明的是,雖然本發明圖式中的承載基座1的氣流通道13以貫穿孔洞呈現,然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氣流通道13也可以為一具有缺口的槽狀體。也就是說,氣流通道13為使得第二進氣氣流F2A流動至第二熱擴散區域Z2的通道。以本發明實施例而言,氣流通道13可形成於承載基座1的連接部12之中,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著,請參閱圖11所示,圖11為散熱單元3的另外一實施方式的側視示意圖,舉例來說,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導流板33還可以進一步包括一延伸端332,且開槽331可以形成於兩個延伸端332之間,藉此,以改變出風口的形式,而降低氣體流阻。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第一承載面111以及第二承載面112所面向的方向都是至少朝向一水平面以上的方向(Y方向)的光線投射裝置U上,因此,風扇單元2可以設置在相對於第一承載面111以及第二承載面112的第一熱散逸表面113及第二熱散逸表面114上,同時,風扇單元2所產生的第一進氣氣流F1A及第二進氣氣流F2A能通過第一熱散逸表面113及外側表面115的導引而流向散熱單元3。此外,由於第一熱散逸表面113及第二熱散逸表面114上設置有多個散熱結構14,因此,能更進一步地提升散熱效果。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光線投射裝置U及其散熱模組M,其能利用“設置在承載基座1上的一風扇單元2及一散熱單元3”、“風扇單元2能產生一朝向 承載基座1的氣流F”以及“氣流F能通過承載基座1的導引而流向散熱單元3”的技術方案,而能提升散熱效率。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Claims (16)

  1. 一種散熱模組,其包括:一承載基座,所述承載基座包括一基座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的連接部;一風扇單元,所述風扇單元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其中,所述風扇單元能產生一朝向所述承載基座的氣流;以及一散熱單元,所述散熱單元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所述散熱單元包括一散熱本體、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上的連接部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上的導流板,所述散熱單元的所述連接部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的所述連接部上,所述散熱本體與所述導流板之間具有一第一熱擴散區域;其中,所述氣流能通過所述承載基座的導引而流向所述散熱單元,以使所述氣流能流向所述第一熱擴散區域。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承載基座還進一步包括一氣流通道,所述散熱單元還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上或鄰近於所述散熱本體的導流罩,且所述散熱本體與所述導流罩之間具有一第二熱擴散區域,所述氣流能通過所述氣流通道而流向所述第二熱擴散區域。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導流板具有一相對於所述主體部的開槽。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散熱單元還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上或鄰近於所述散熱本體的導流罩,其中,所述散熱本體包括一主體部、多個第一延伸部以及多個第二延伸部,所述主體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對於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多個所述第一延伸部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多個所述第二延伸部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且位於所述主體部與所述導流罩之間。
  6. 如請求項4或5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導流板大致垂直於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導流板環繞於所述主體部的周圍,所述導流板相對於所述主體部具有一開槽。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氣流包括一第一進氣氣流以及一第二進氣氣流,其中,所述第一進氣氣流能通過所述主體部、所述導流板以及多個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導引,而產生一沿著所述開槽流出的第一出氣氣流,其中,所述第二進氣氣流能通過所述承載基座的一氣流通道、所述主體部、所述導流罩以及多個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導引,而產生一第二出氣氣流。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散熱本體與所述導流罩之間具有一第二熱擴散區域,所述氣流包括流向所述第一熱擴散區域的一第一進氣氣流以及通過所述承載基座的一氣流通道以流向所述第二熱擴散區域的一第二進氣氣流,其中,所述第一進氣氣流能通過所述第一熱擴散區域的導引,而產生流出所述第一熱擴散區域的一第一出氣氣流,所述第二進氣氣流能通過所述第二熱擴散區域的導引,而產生流出所述第二熱擴散區域的一第二出氣氣流。
  9. 一種光線投射裝置,其包括:一散熱模組,所述散熱模組包括一承載基座、一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的風扇單元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的散熱單元,其中,所述承載基座包括一基座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的連接部,所述散熱單元包括一散熱本體、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上的連接部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的導流板,所述散熱單元的所述連接部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的所述連接部上,所述散熱本體與所述導流板之間具有一第一熱擴散區域;一反射單元,所述反射單元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一發光單元,所述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且所述發光單元對應於所述反射單元;以及一透鏡單元,所述透鏡單元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其中,所述風扇單元能產生一朝向所述承載基座的氣流,所述氣流能通過所述承載基座的導引而流向所述散熱單元,以使所述氣流能流向所述第一熱擴散區域。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線投射裝置,還進一步包括:一遮板單元,所述遮板單元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其中,至少一光線通過所述遮板單元的遮擋,以形成一明暗截止線。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線投射裝置,其中,所述承載基座還進一步包括多個散熱結構,多個所述散熱結構設置在相對於所述第一承載面的一第一熱散逸表面上或者是相對於所述第二承載面的一第二熱散逸表面上,且多個所述散熱結構朝向一遠離所述第一承載面或所述第二承載面的方向延伸。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線投射裝置,其中,所述基座本體具有一第一承載面以及一第二承載面,其中,所述反射單元包括一第一反射結構以及一第二反射結構,所述第一反射結構及所述第二反射結構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其中,所述發光單元包括一第一發光結構以及一第二發光結構,所述第一發光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承載面上,且所述第二發光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二承載面上,其中,所述第一發光結構對應於所述第一反射結構,所述第二發光結構對應於所述第二反射結構,其中,所述第一承載面以及所述第二承載面所面向的方向都是至少朝向一水平面以上的方向。
  13.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線投射裝置,其中,所述承載基座還進一步包括一氣流通道,所述散熱單元還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上或鄰近於所述散熱本體的導流罩,且所述散熱本體與所述導流罩之間具有一第二熱擴散區域,所述氣流能通過所述氣流通道而流向所述第二熱擴散區域。
  14.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線投射裝置,其中,所述導流板相對於所述主體部具有一開槽。
  15. 一種散熱模組,其包括:一承載基座,所述承載基座包括一基座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的連接部;一風扇單元,所述風扇單元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其中,所述風扇單元能產生一朝向所述承載基座的氣流;以及一散熱單元,所述散熱單元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所述散熱單元包括一散熱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上的連接部,所述散熱單元的所述連接部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的所述連接部上,其中,所述散熱本體包括一主體部、多個第一延伸部以及多個第二延伸部,所述主體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對於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其中,多個所述第一延伸部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多個所述第二延伸部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其中,所述氣流能通過所述承載基座的導引而流向所述散熱單元。
  16. 一種光線投射裝置,其包括:一散熱模組,所述散熱模組包括一承載基座、一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的風扇單元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上的散熱單元,其中,所述承載基座包括一基座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的連接部,所述散熱單元包括一散熱本體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散熱本體上的連接部,所述散熱單元的所述連接部設置在所述承載基座的所述連接部上,其中,所述散熱本體包括一主體部、多個第一延伸部以及多個第二延伸部,所述主體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對於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其中,多個所述第一延伸部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多個所述第二延伸部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一反射單元,所述反射單元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一發光單元,所述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且所述發光單元對應於所述反射單元;以及一透鏡單元,所述透鏡單元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其中,所述風扇單元能產生一朝向所述承載基座的氣流,所述氣流能通過所述承載基座的導引而流向所述散熱單元。
TW106134196A 2017-10-03 2017-10-03 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TWI6407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4196A TWI640718B (zh) 2017-10-03 2017-10-03 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4196A TWI640718B (zh) 2017-10-03 2017-10-03 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0718B true TWI640718B (zh) 2018-11-11
TW201915390A TW201915390A (zh) 2019-04-16

Family

ID=65034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4196A TWI640718B (zh) 2017-10-03 2017-10-03 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07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7997B (zh) * 2020-12-03 2022-03-11 遠東科技大學 內置式光學模組散熱結構及其散熱調整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5578B2 (en) * 2004-03-06 2006-06-0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ssembly with fan cover
TWM441090U (en) * 2012-05-23 2012-11-11 Tyc Brother Ind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of composite vehicle lamp
CN204962532U (zh) * 2015-09-28 2016-01-13 台州探陆泽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车灯
TWM547065U (zh) * 2017-04-14 2017-08-11 軒帆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照明裝置之光源模組
TWM548092U (zh) * 2017-03-24 2017-09-01 Chian Yih Optotech Co Ltd 車燈裝置及其遮板結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5578B2 (en) * 2004-03-06 2006-06-0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ssembly with fan cover
TWM441090U (en) * 2012-05-23 2012-11-11 Tyc Brother Ind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of composite vehicle lamp
CN204962532U (zh) * 2015-09-28 2016-01-13 台州探陆泽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车灯
TWM548092U (zh) * 2017-03-24 2017-09-01 Chian Yih Optotech Co Ltd 車燈裝置及其遮板結構
TWM547065U (zh) * 2017-04-14 2017-08-11 軒帆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照明裝置之光源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5390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2395B2 (en) LED luminaire
US8939627B2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TWI624621B (zh) 車燈裝置
JP6539665B2 (ja) スポーツ照明器具
TW201920874A (zh) 輔助燈
JP2019003938A (ja) 光投射装置及びその放熱モジュール
TW201237317A (en) Lamp
WO2010069159A1 (zh) Led反射灯
TWI640718B (zh) 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JP7217934B2 (ja) 車両用灯具
TWI637126B (zh) 車燈裝置及其配光方法
JP2017098064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8037205A (ja) 車両用灯具
WO2018088500A1 (ja) 車両用灯具
TWI582335B (zh) Lights
KR101623714B1 (ko) 엘이디 램프용 방열판
JP7302287B2 (ja) 車両用灯具
JP6550788B2 (ja) 車両用灯具
JP2020095876A (ja) 車両用灯具
CN217899738U (zh) 机动车前照灯
TWI388774B (zh) Led反射燈
JP6118665B2 (ja) ヒートシンク装置
JP7024424B2 (ja) 車両用灯具
TWI692597B (zh) 燈具散熱裝置
JP7131250B2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