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197B - 光學鏡片組 - Google Patents

光學鏡片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197B
TWI638197B TW106101088A TW106101088A TWI638197B TW I638197 B TWI638197 B TW I638197B TW 106101088 A TW106101088 A TW 106101088A TW 106101088 A TW106101088 A TW 106101088A TW I638197 B TWI638197 B TW I6381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bonding
adhesive
collo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1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3786A (zh
Inventor
鄧一滿
紀志忠
林啟芽
Original Assignee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3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3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1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鏡片組,包括至少二透鏡以及膠體。這些透鏡堆疊設置,且各透鏡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部以及用以固定透鏡的組裝部。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這些組裝部各自包括黏合面,且這些黏合面相對設置以形成黏合間隙。膠體分佈於黏合間隙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這些黏合面。一透鏡的黏合面朝遠離此透鏡的光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膠體進入黏合間隙的進膠錐面。

Description

光學鏡片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鏡片組。
近年來,隨著各種可攜式電子產品的高速發展,其關鍵零組件如光學鏡片組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一般而言,在光學鏡片組的組裝過程之中,光學鏡片組的這些透鏡經過同軸定位堆疊後,必須先放入外殼之中,再於外殼與透鏡間進行點膠以固定透鏡的位置。換言之,這些透鏡必須額外依賴外殼來進行其位置的固定。雖然這些透鏡在放入外殼之前有先經過同軸定位,然而,這些透鏡卻在未固定的情況下放入外殼,使得放入外殼的這些透鏡的相對位置會發生改變,導致光學鏡片組的成像品質及產品良率不佳。
除此之外,在此種組裝固定的方式中,點入的膠水需填滿外殼與透鏡之間的空間以及這些透鏡之間的空間。然而,由於需填滿的空間距離較長且中間具有多處轉折,因此膠水容易發生不均勻分布或是無法完全填充的問題,導致這些透鏡的固定效果不佳。此外,點入膠水的量也不易控制,使得膠水容易滿溢至這 些透鏡的有效光學區域而影響成像品質,或者容易發生膠水量不足的問題而無法有效固定這些透鏡。
由於許多可攜式電子產品,如手機、相機、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車用或無人機攝影裝置、虛擬實境顯示裝置等,在使用的過程中是處於頻繁且激烈的晃動環境,因此為了維持良好的成像品質及延長產品使用壽命,光學元件間的固定是本領域從業人員潛心研究之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鏡片組,其透鏡間的相對的位置可以直接透過膠體來進行固定,且透鏡裝入外殼的過程中不會發生位置的偏移,因此光學鏡片組可以在組裝過程中保有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高良率。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光學鏡片組,其包括至少二透鏡以及膠體。這些透鏡堆疊設置,且各透鏡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部以及用以固定透鏡的組裝部。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這些組裝部各自包括黏合面,且這些黏合面相對設置以形成黏合間隙。膠體分佈於黏合間隙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這些黏合面。一透鏡的黏合面朝遠離透鏡的光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膠體進入黏合間隙的進膠錐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黏合間隙的寬度落在0.002毫米至0.05毫米的範圍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其中一者為第一透鏡,且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其中另一者為包括進膠錐面的第二透鏡。第一透鏡的組裝部包括位於第一透鏡外周緣的表面,且進膠錐面與此表面具有夾角,其中此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這些組裝部各自包括設置於黏合面與光學部之間的定軸錐面。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這些定軸錐面相對設置,且這些定軸錐面互相緊密吻合接觸以使這些透鏡同軸固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這些組裝部各自包括設置於黏合面與光學部之間的定軸錐面。光學鏡片組包括位於這些定軸錐面與黏合間隙之間的膠體儲槽,且膠體儲槽用以容置膠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其中一者為第一透鏡,且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其中另一者為包括進膠錐面的第二透鏡。第二透鏡的外徑大於第一透鏡的外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其中一者為第一透鏡,且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其中另一者為包括進膠錐面的第二透鏡。第二透鏡相較於第一透鏡靠近影像感測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鏡片組更包括外殼,且至少二透鏡配置於外殼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體的材料包括光固化 材料或熱固化材料。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光學鏡片組,其包括第一透鏡、墊圈以及膠體。第一透鏡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部以及用以固定第一透鏡的組裝部。墊圈包括組裝部。第一透鏡的組裝部包括第一黏合面,墊圈的組裝部包括第二黏合面,且第一黏合面與第二黏合面相對設置以形成第一黏合間隙。膠體分佈於第一黏合間隙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第一黏合面與第二黏合面。第二黏合面朝遠離墊圈的中心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膠體進入第一黏合間隙的第一進膠錐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黏合間隙的寬度落在0.002毫米至0.05毫米的範圍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鏡的組裝部包括位於第一透鏡的外周緣的表面,且第一進膠錐面與此表面具有夾角,其中此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鏡片組包括膠體儲槽。膠體儲槽位於第一黏合間隙與墊圈的中心軸之間,且膠體儲槽用以容置膠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墊圈的外徑大於第一透鏡的外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墊圈相較於第一透鏡遠離被成像物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鏡片組更包括與第 一透鏡相鄰且堆疊設置的第二透鏡,且墊圈配置於第一透鏡以及第二透鏡之間。第二透鏡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部以及用以固定第二透鏡的組裝部。第二透鏡的組裝部包括第三黏合面,墊圈的組裝部更包括第四黏合面,且第三黏合面與第四黏合面相對設置以形成第二黏合間隙。膠體更分佈於第二黏合間隙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第三黏合面與第四黏合面。第三黏合面朝遠離第二透鏡的光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膠體進入第二黏合間隙的第二進膠錐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鏡的組裝部包括設置於第一黏合面與光學部之間的第一定軸錐面,且第二透鏡的組裝部包括設置於第三黏合面與光學部之間的第二定軸錐面。第一定軸錐面以及第二定軸錐面皆接觸墊圈以使第一透鏡以及第二透鏡同軸固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鏡片組更包括外殼,且第一透鏡以及墊圈配置於外殼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體的材料包括光固化材料或熱固化材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體的黏度落在100毫帕-秒(mPa.s)至20000毫帕-秒的範圍內。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中,膠體可以藉由進膠錐面的引導而進入黏合間隙中。進入黏合間隙的膠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黏合面,藉以固定光學鏡片組的透鏡。因此, 透鏡間的相對的位置可以直接透過膠體進行固定,而無須額外依賴外殼來進行固定,且當透鏡裝入外殼時,透鏡間的相對的位置並不會發生偏移。另外,由於膠體不必通過一般外殼內部距離較長且具有多處轉折的進膠流道來黏附於透鏡,使得本發明實施例的膠體的填充量易於控制得較為適切,且膠體在黏合間隙的分佈較為均勻。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可以在組裝過程中保有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高良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50、100、600、800‧‧‧光學鏡片組
51、52、L‧‧‧透鏡
54‧‧‧鏡筒
56‧‧‧膠體流道
58、130、630、830‧‧‧膠體
110、610、810‧‧‧第一透鏡
112、122、612、812、822‧‧‧光學部
114、124、614、652、814、824、852‧‧‧組裝部
116、126‧‧‧黏合面
118、128、618‧‧‧定軸錐面
120、820‧‧‧第二透鏡
140、640、842、844‧‧‧膠體儲槽
200‧‧‧攝像裝置
210‧‧‧影像感測器
650、850‧‧‧墊圈
616、816‧‧‧第一黏合面
654、854‧‧‧第二黏合面
818‧‧‧第一定軸錐面
826‧‧‧第三黏合面
828‧‧‧第二定軸錐面
856‧‧‧第四黏合面
A1、A2、A3‧‧‧區域
AES‧‧‧進膠錐面
AES1‧‧‧第一進膠錐面
AES2‧‧‧第二進膠錐面
AG‧‧‧黏合間隙
AG1‧‧‧第一黏合間隙
AG2‧‧‧第二黏合間隙
Ax、Ax1、Ax2‧‧‧光軸
D1、D2‧‧‧外徑
DG‧‧‧點膠方向
S1‧‧‧表面
W1、W2‧‧‧寬度
θ1、θ2‧‧‧夾角
圖1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像裝置及其光學鏡片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2繪示圖1實施例中的光學鏡片組的一部分的剖面示意圖。
圖3繪示圖2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尚未填膠時於區域A1的放大示意圖。
圖4繪示圖2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已填膠時於區域A1的放大示意圖。
圖5繪示一比較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6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的一部分的剖面示意圖。
圖7繪示圖6實施例的區域A2的放大示意圖。
圖8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的一部分的剖面示意圖。
圖9繪示圖8實施例的區域A3的放大示意圖。
圖1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像裝置及其光學鏡片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100例如是可以應用在可攜式電子產品,例如是手機、相機、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的光學成像鏡頭中,或者也可以應用在車用鏡頭、無人機攝像裝置、運動型攝像裝備等經常處於頻繁晃動的裝置之中。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100即應用於攝像裝置200之中。攝像裝置200包括光學鏡片組100以及影像感測器210,而被攝物的成像光線通過光學鏡片組100而被影像感測器210所接收。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100也可以例如是應用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顯示裝置中。當使用者配戴並使用虛擬實境顯示裝置時,顯示器所提供的成像光線通過光學鏡片組100而進入使用者的眼睛之中。
圖2繪示圖1實施例中的光學鏡片組的一部分的剖面示意圖。需注意的是,為了清楚呈現透鏡的組裝部的位置,在圖2以及後述的圖6以及圖8中所繪示的透鏡僅繪示其剖面約略一半的區域。請同時參考圖1以及圖2。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 100包括至少二透鏡L,且這些透鏡L堆疊設置。具體而言,光學鏡片組100包括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且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堆疊設置。此外,在本實施例應用於攝像裝置200的光學鏡片組100中,第二透鏡120相較於第一透鏡110遠離被成像物體,且第二透鏡120例如是相較於第一透鏡110靠近影像感測器210(如圖1所繪示),其中,上述被成像物體例如是被攝物。然而,在一些應用於虛擬實境顯示裝置或其他顯示裝置的實施例中,第二透鏡120例如是相較於第一透鏡110靠近螢幕,且相較於第一透鏡110遠離使用者的瞳孔,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除此之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100可以包括其他數量的透鏡,本發明並不對透鏡的數量設限。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100的各透鏡L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部以及用以固定透鏡L的組裝部。詳細而言,第一透鏡110包括光學部112以及組裝部114,而第二透鏡120包括光學部122以及組裝部124。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的光學有效區域分別位在光學部112以及光學部122上。也就是說,光學部112以及光學部122分別涵蓋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的通光孔徑(clear aperture,CA)的範圍。另外,組裝部114以及組裝部124分別位於光學部112以及光學部122的外圍,且組裝部114以及組裝部124分別用以固定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當光學鏡片組100進行組裝時,膠體例如是黏附於組裝部114以及組裝部124以使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的相 對的位置被固定。具體而言,光學鏡片組100的這些透鏡L的光軸Ax相重合。舉例而言,第一透鏡110的光軸Ax1以及第二透鏡120的光軸Ax2相重合。另外,這些透鏡L相對於光軸Ax為圓對稱(circular symmetry)。也就是說,就任意一個單一透鏡L而言,沿著包含光軸Ax的任一平面切開所得到的剖面都相同。
圖3繪示圖2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尚未填膠時於區域A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100的相鄰二個這些透鏡L的這些組裝部各自包括黏合面,且這些黏合面相對設置以形成黏合間隙AG。具體而言,第一透鏡110的組裝部114包括黏合面116,且與第一透鏡110相鄰的第二透鏡120的組裝部124包括黏合面126。另外,黏合面116以及黏合面126相對設置以形成黏合間隙AG。在本實施例中,相鄰二個這些透鏡的這些組裝部各自包括設置於黏合面與光學部之間的定軸錐面。相鄰二個這些透鏡L的這些定軸錐面相對設置,且這些定軸錐面相接觸以使這些透鏡L同軸固定。具體而言,相鄰二個這些透鏡L的其中一者為第一透鏡110,且相鄰二個這些透鏡L的其中另一者為第二透鏡120。第一透鏡110的組裝部114包括設置於黏合面116與光學部112(如圖2所繪示的光學部112)之間的定軸錐面118,而第二透鏡120的組裝部124包括設置於黏合面126與光學部122(如圖2所繪示的光學部122)之間的定軸錐面128。定軸錐面118以及定軸錐面128是相對設置的。當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進行組合時,定軸錐面118以及定軸錐面128會相接觸,並且 緊密吻合,使得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可以有效同軸定位而不易發生滑脫。此時,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的相對位置會是符合預期的,且第一透鏡110的光軸Ax1以及第二透鏡120的光軸Ax2例如會相重合。
請繼續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100的一透鏡L的黏合面朝遠離此透鏡的光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膠體130(如圖4所繪示的膠體130)進入黏合間隙AG的進膠錐面AES。具體而言,第一透鏡110的組裝部114包括位於第一透鏡110外周緣的表面S1。第二透鏡120的黏合面126朝遠離第二透鏡120的光軸Ax2(如圖1繪示的光軸Ax2)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進膠錐面AES。詳細而言,請參考圖1,第二透鏡120的外徑D2例如是大於第一透鏡110的外徑D1,使得向外延伸的進膠錐面AES與表面S1具有夾角θ1,且夾角θ1例如是大於0度且小於90度。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進膠錐面AES相對於光軸Ax2傾斜,且進膠錐面AES相對於光軸Ax2的傾斜角例如是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圖4繪示圖2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已填膠時於區域A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進行組合時,定軸錐面118以及定軸錐面128會相接觸以使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同軸固定。此時,可以例如是沿著點膠方向DG,在第一透鏡110的表面S1以及進膠錐面AES之間所形成的黏合間隙AG的入口處進行點膠,使得用以黏 合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的膠體130可以藉由進膠錐面AES的引導而進入黏合間隙AG中。在本實施例中,膠體130的材料例如是包括光固化材料、熱固化材料或者是其他類型的材料。另外,膠體130的黏度例如是落在100毫帕-秒(mPa.s)至20000毫帕-秒的範圍內,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具體而言,請參考圖3,進入黏合間隙AG的膠體130分佈於黏合間隙AG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黏合面116以及黏合面126,藉以固定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詳細而言,黏合間隙AG的寬度W1例如是落在0.002毫米至0.05毫米的範圍內。當寬度W1大於等於0.002毫米時,寬度W1不致過窄而使得膠體130不易流動,當寬度W1小於等於0.05毫米時,寬度W1不致過寬而使膠體130不易黏附黏合面116以及黏合面126。另外。光學鏡片組100更包括位於定軸錐面118(或定軸錐面128)與黏合間隙AG之間的膠體儲槽140,且膠體儲槽140用以容置膠體130。在本實施例中,膠體儲槽140可以確保黏合間隙AG中充滿膠體130,且膠體130不會滿溢至第一透鏡110的光學部112以及第二透鏡120的光學部122而影響成像品質。此外,光學鏡片組100可以更包括外殼(未繪示),且外殼例如是鏡筒。當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的位置藉由膠體130固定之後,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可以裝設於此外殼之中。
圖5繪示一比較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5。在此比較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50包括堆疊設置的透 鏡51以及透鏡52,且透鏡51以及透鏡52設置於鏡筒54中。透鏡51以及透鏡52並未設置如圖1至圖4實施例的進膠錐面AES,因此透鏡51以及透鏡52無法在同軸定位後形成適於引導膠體58流動的流道而直接進行黏合。詳細而言,在光學鏡片組50的組裝過程之中,透鏡51以及透鏡52經過同軸定位堆疊後,必須先放入鏡筒54中。此時,透鏡51、透鏡52以及鏡筒54之間的空隙會形成供膠體58流動的膠體流道56。接著,再於膠體流道56進行點膠,以固定透鏡51以及透鏡52的位置。也就是說,透鏡51以及透鏡52必須額外依賴外殼54來進行其位置的固定。
在圖5的比較實施例中,雖然透鏡51以及透鏡52在放入外殼54之前有先經過同軸定位,然而,透鏡51以及透鏡52卻在未固定的情況下放入鏡筒54中,這使得透鏡51以及透鏡52的相對位置很容易在放入鏡筒54的過程中發生改變,導致光學鏡片組50的成像品質及產品良率不佳。另外,膠體58必須沿著鏡筒54的內壁流動,並且流進相鄰二透鏡之間的間隙中,這使得膠體流道56距離較長且具有較大的轉折,而不利於膠體58的填充。在其他類似的比較實施例中,當透鏡的數量更多時,膠體流道56的距離會變得更長且具有更多的轉折,而更不利於膠體58的填充。因此,在圖5的比較實施例以及相關的比較實施例中,膠體58容易發生不均勻分布或是無法完全填充的問題,導致這些透鏡(如透鏡51以及透鏡52)的固定效果不佳。另外,膠體58的量也不易控制,膠體58容易滿溢至這些透鏡(如透鏡51以及透鏡 52)的有效光學區域而影響成像品質,或者容易發生膠體58量不足的問題而無法有效固定這些透鏡(如透鏡51以及透鏡52)。
相較於圖5的比較實施例以及相關的比較實施例而言,圖1至圖4的本發明實施例中,膠體130可以藉由進膠錐面AES的引導而進入黏合間隙AG中,使得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的位置可以直接透過膠體130進行固定,而無須額外依賴外殼來進行固定,且當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裝入外殼時,第一透鏡110以及第二透鏡120的位置並不會發生偏移,因此光學鏡片組100可以在組裝過程中保有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高良率。另外,由於黏合間隙AG比起一般外殼內部的進膠流道而言距離較短、轉折較少且較小,因此膠體130在黏合間隙AG的分佈會較為均勻,且膠體130的填充量也易於控制得較為適切。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進膠錐面AES與表面S1具有適當的夾角θ1,使得膠體130可以順利進入黏合間隙AG,而避免膠體130自與點膠方向DG垂直的方向溢出。另外,第二透鏡120的外徑D2大於第一透鏡110的外徑D1,使得進膠錐面AES較容易設置於第二透鏡120上,其製造加工的難度較低。詳細而言,通常光學鏡片組100較靠近成像面的位置(如影像感測器210的位置)的透鏡會設計得較大,例如第二透鏡120的外徑D2會設計得大於第一透鏡110的外徑D1,以使成像光線可以確實被接收。即使在一些用作廣角鏡頭的光學鏡片組中,除了最靠近被成像物體的大尺寸透鏡外,在其他透鏡之中,靠近成像面的位置的透鏡也是會 設計得較大。因此,將進膠錐面AES設置於靠近成像面的位置的透鏡(如第二透鏡120)上將有利於節省生產成本。
圖6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的一部分的剖面示意圖,而圖7繪示圖6實施例的區域A2的放大示意圖。光學鏡片組600類似於圖1至圖4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100。光學鏡片組600的構件以及相關敘述可以參考圖1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100,在此不再贅述。光學鏡片組600與光學鏡片組100的差異如下所述。請先參考圖6,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600包括第一透鏡610以及墊圈650。第一透鏡610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部612以及用以固定第一透鏡610的組裝部614,且墊圈650包括組裝部652。請參考圖7,第一透鏡610的組裝部614包括第一黏合面616,墊圈650的組裝部652包括第二黏合面654,且第一黏合面616與第二黏合面654相對設置以形成第一黏合間隙AG1。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610的光軸(未繪示)以及墊圈650的中心軸(未繪示)例如是相重合的。另外,光學鏡片組600包括膠體630。第二黏合面654朝遠離墊圈650的中心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膠體630進入第一黏合間隙AG1的第一進膠錐面AES1。詳細而言,第一透鏡610的組裝部614包括位於第一透鏡610的外周緣的表面S1,且第一進膠錐面AES1與表面S1具有夾角θ2,夾角θ2例如是大於0度且小於90度。另外,第一黏合間隙AG1的寬度W2例如是落在0.002毫米至0.05毫米的範圍內。在本實施例中,膠體630例如是類似於圖1至圖4實 施例的膠體130,其材料或特性的說明可以參考膠體130材料或特性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600例如可以是包括多個透鏡,而第一透鏡610是這些透鏡中最遠離被成像物體的透鏡。墊圈650相較於第一透鏡610遠離被成像物體,且墊圈650例如可以固定在鏡頭座上。另外,墊圈650的外徑大於第一透鏡610的外徑。具體而言,第一透鏡610的組裝部614包括設置於第一黏合面616與光學部612之間的定軸錐面618。當第一透鏡610以及墊圈650進行組合時,定軸錐面618會接觸墊圈650,使得第一透鏡110的位置可以被固定而不易發生滑脫。此時,可以在第一黏合間隙AG1的入口處進行點膠,使得用以黏合第一透鏡610以及墊圈650的膠體630可以藉由第一進膠錐面AES1的引導而進入第一黏合間隙AG1中。在本實施例中,藉由點膠而進入第一黏合間隙AG1的膠體630分佈於第一黏合間隙AG1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第一黏合面616與第二黏合面654。另外,光學鏡片組600包括膠體儲槽640,膠體儲槽640位於第一黏合間隙AG1與墊圈650的中心軸之間,且膠體儲槽640用以容置膠體630。此外,光學鏡片組600亦例如是包括外殼(未繪示),且第一透鏡610以及墊圈650配置於此外殼中。
在本實施例中,膠體630可以藉由第一進膠錐面AES1的引導而進入第一黏合間隙AG1中,使得第一透鏡610以及墊圈650的位置可以直接透過膠體630進行固定,而無須額外依賴外殼 來進行固定。光學鏡片組600可以至少獲致圖1至圖4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100所述的功效。第一透鏡610裝入外殼的過程中不會發生位置的偏移,且膠體630的填充量也易於控制得較為適切,使得光學鏡片組600可以在組裝過程中保有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高良率。
圖8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的一部分的剖面示意圖,而圖9繪示圖8實施例的區域A3的放大示意圖。光學鏡片組800類似於圖6至圖7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600。光學鏡片組800的構件以及相關敘述可以參考圖6至圖7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600,在此不再贅述。光學鏡片組800與光學鏡片組600的差異如下所述。請先參考圖8,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800包括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以及墊圈850。第二透鏡820與第一透鏡810相鄰且堆疊設置,且墊圈850配置於第一透鏡810以及第二透鏡820之間。第一透鏡810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部812以及用以固定第一透鏡810的組裝部814,第二透鏡820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部822以及用以固定第二透鏡820的組裝部824。另外,墊圈850包括組裝部852。
請參考圖9,第一透鏡810的組裝部814包括第一黏合面816,且第二透鏡820的組裝部824包括第三黏合面826。墊圈850的組裝部852包括第二黏合面854以及第四黏合面856。第一黏合面816與第二黏合面854相對設置以形成第一黏合間隙AG1,且第三黏合面826與第四黏合面856相對設置以形成第二黏合間隙 AG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810的光軸(未繪示)、墊圈850的中心軸(未繪示)以及第二透鏡820的光軸(未繪示)例如是相重合的。光學鏡片組800包括膠體830。第二黏合面854朝遠離墊圈850的中心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膠體830進入第一黏合間隙AG1的第一進膠錐面AES1,且第三黏合面826朝遠離第二透鏡820的光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膠體830進入第二黏合間隙AG2的第二進膠錐面AES2。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800例如可以是包括多個透鏡,而第一透鏡810以及第二透鏡820例如是相鄰的二個透鏡。具體而言,第一透鏡810的組裝部814包括設置於第一黏合面816與光學部812之間的第一定軸錐面818,且第二透鏡820的組裝部824包括設置於第三黏合面826與光學部822之間的第二定軸錐面828。當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以及墊圈850進行組合時,第一定軸錐面818以及第二定軸錐面828皆接觸墊圈850以使第一透鏡810以及第二透鏡820同軸固定,而不易發生滑脫。此時,可以分別在第一黏合間隙AG1的入口處以及第二黏合間隙AG2的入口處進行點膠。膠體830藉由第一進膠錐面AES1的引導而進入第一黏合間隙AG1中,且膠體830也藉由第二進膠錐面AES2的引導而進入第二黏合間隙AG2中。
在本實施例中,膠體830分佈於第一黏合間隙AG1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第一黏合面816與第二黏合面854,且膠體830更分佈於第二黏合間隙AG2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第三 黏合面826與第四黏合面856。另外,光學鏡片組800包括膠體儲槽842以及膠體儲槽844,且膠體儲槽842以及膠體儲槽844皆用以容置膠體830。膠體儲槽842位於第一黏合間隙AG1與墊圈850的中心軸之間,且膠體儲槽844位於第二黏合間隙AG2與第二透鏡820的光軸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膠體830可以分別藉由第一進膠錐面AES1以及第二進膠錐面AES2的引導而進入第一黏合間隙AG1以及第二黏合間隙AG2中,使得第一透鏡810以及第二透鏡820的位置可以直接透過膠體830進行固定,而無須額外依賴外殼來進行固定。光學鏡片組800可以至少獲致圖1至圖4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100所述的功效。第一透鏡810以及第二透鏡820裝入外殼的過程中不會發生位置的偏移,且膠體830的填充量也易於控制得較為適切,使得光學鏡片組800可以在組裝過程中保有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高良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中,膠體可以藉由進膠錐面的引導而進入黏合間隙中。進入黏合間隙的膠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黏合面,藉以固定光學鏡片組的透鏡。因此,透鏡的相對的位置可以直接透過膠體進行固定,而無須額外依賴外殼來進行固定,且當透鏡裝入外殼時,透鏡的相對的位置並不會發生偏移。另外,由於膠體不必通過一般外殼內部距離較長且具有多處轉折的進膠流道來黏附於透鏡,使得本發明實施例的膠體的填充量易於控制得較為適切,且膠體在黏合間隙的分佈較為 均勻。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可以在組裝過程中保有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高良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9)

  1. 一種光學鏡片組,包括:至少二透鏡,該些透鏡堆疊設置,且各該透鏡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一光學部以及用以固定該透鏡的一組裝部,其中相鄰二個該些透鏡的該些組裝部各自包括一黏合面,且該些黏合面相對設置以形成一黏合間隙,該相鄰二個該些透鏡的該些組裝部各自包括設置於該黏合面與該光學部之間的一定軸錐面,該相鄰二個該些透鏡的該些定軸錐面相對設置,且該些定軸錐面互相緊密吻合接觸以使該些透鏡同軸固定;以及一膠體,分佈於該黏合間隙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該些黏合面,其中一該透鏡的該黏合面朝遠離該透鏡的光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該膠體進入該黏合間隙的一進膠錐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黏合間隙的寬度落在0.002毫米至0.05毫米的範圍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相鄰二個該些透鏡的其中一者為一第一透鏡,且該相鄰二個該些透鏡的其中另一者為包括該進膠錐面的一第二透鏡,該第一透鏡的該組裝部包括位於該第一透鏡外周緣的一表面,且該進膠錐面與該表面具有一夾角,其中該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相鄰二個該些透鏡的該些組裝部各自包括設置於該黏合面與該光學部 之間的一定軸錐面,該光學鏡片組包括位於該些定軸錐面與該黏合間隙之間的一膠體儲槽,且該膠體儲槽用以容置該膠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相鄰二個該些透鏡的其中一者為一第一透鏡,且該相鄰二個該些透鏡的其中另一者為包括該進膠錐面的一第二透鏡,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外徑大於該第一透鏡的外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相鄰二個該些透鏡的其中一者為一第一透鏡,且該相鄰二個該些透鏡的其中另一者為包括該進膠錐面的一第二透鏡,其中該第二透鏡相較於該第一透鏡靠近一影像感測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更包括一外殼,且該至少二透鏡配置於該外殼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膠體的材料包括光固化材料或熱固化材料。
  9. 一種光學鏡片組,包括:一第一透鏡,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一光學部以及用以固定該第一透鏡的一組裝部;一墊圈,包括一組裝部,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該組裝部包括一第一黏合面,該墊圈的該組裝部包括一第二黏合面,且該第一黏合面與該第二黏合面相對設置以形成一第一黏合間隙;以及一膠體,分佈於該第一黏合間隙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的該第一黏合面與該第二黏合面,其中該第二黏合面朝遠離該墊圈 的中心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該膠體進入該第一黏合間隙的一第一進膠錐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黏合間隙的寬度落在0.002毫米至0.05毫米的範圍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該組裝部包括位於該第一透鏡的外周緣的一表面,且該第一進膠錐面與該表面具有一夾角,其中該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光學鏡片組包括一膠體儲槽,該膠體儲槽位於該第一黏合間隙與該墊圈的該中心軸之間,且該膠體儲槽用以容置該膠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墊圈的外徑大於該第一透鏡的外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墊圈相較於該第一透鏡遠離一被成像物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更包括與該第一透鏡相鄰且堆疊設置的一第二透鏡,且該墊圈配置於該第一透鏡以及該第二透鏡之間,該第二透鏡包括使成像光線通過的一光學部以及用以固定該第二透鏡的一組裝部,該第二透鏡的該組裝部包括一第三黏合面,該墊圈的該組裝部更包括一第四黏合面,且該第三黏合面與該第四黏合面相對設置以形成一第二黏合間隙,該膠體更分佈於該第二黏合間隙中且黏附以固定相對設置 的該第三黏合面與該第四黏合面,其中該第三黏合面朝遠離該第二透鏡的光軸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以引導該膠體進入該第二黏合間隙的一第二進膠錐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該組裝部包括設置於該第一黏合面與該光學部之間的一第一定軸錐面,該第二透鏡的該組裝部包括設置於該第三黏合面與該光學部之間的一第二定軸錐面,其中該第一定軸錐面以及該第二定軸錐面皆接觸該墊圈以使該第一透鏡以及該第二透鏡同軸固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更包括一外殼,且該第一透鏡以及該墊圈配置於該外殼中。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膠體的材料包括光固化材料或熱固化材料。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該膠體的黏度落在100毫帕-秒(mPa.s)至20000毫帕-秒的範圍內。
TW106101088A 2016-12-29 2017-01-13 光學鏡片組 TWI6381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4763.6A CN108254849B (zh) 2016-12-29 2016-12-29 光学镜片组
??201611244763.6 2016-12-29
??2016112447636 2016-1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3786A TW201823786A (zh) 2018-07-01
TWI638197B true TWI638197B (zh) 2018-10-11

Family

ID=62712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1088A TWI638197B (zh) 2016-12-29 2017-01-13 光學鏡片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1556B2 (zh)
CN (1) CN108254849B (zh)
TW (1) TWI6381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409016A1 (en) * 2018-03-16 2020-12-31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Imaging opt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20210318512A1 (en) * 2018-08-14 2021-10-14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Lens group assembly, optical lens, camera module and lens group assembling method
CN109273416A (zh) * 2018-10-30 2019-01-25 上海索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多阶光电器件支架
CN109683273B (zh) * 2019-03-04 2021-11-12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
US11822145B2 (en) * 2019-09-12 2023-11-21 Apple Inc. Lens mounting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15421264B (zh) * 2022-07-20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4628B2 (ja) * 1979-11-07 1983-12-06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硫化水素含有廃液の処理法
TWI323793B (zh) * 2007-03-06 2010-04-21 Asia Optical Co Inc
US20130301148A1 (en) * 2012-05-14 2013-11-14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Opt0-mechanical apparatus adapted for mounting optical elements with small cross sections
TWI448767B (zh) * 2009-12-22 2014-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JP5854628B2 (ja) 2011-04-26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CN205507184U (zh) * 2016-01-14 2016-08-24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3787A (ja) * 1995-10-24 1997-05-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の位置調節機構
JP2004053879A (ja) * 2002-07-19 2004-02-19 Nippon Zeon Co Ltd 保持枠付き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保持枠付きレンズ
DE10359193A1 (de) * 2003-12-17 2005-07-28 Hella Kgaa Hueck & Co. Kamera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Justierung einer Kameraanordnung
CN2755634Y (zh) * 2004-12-31 2006-02-0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镜头
US7701641B2 (en) * 2006-03-20 2010-04-20 Ophthonix, Inc.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lenses
WO2009125640A1 (ja) * 2008-04-09 2009-10-15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01762858A (zh) * 2008-12-25 2010-06-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及应用该镜头组件的镜头模组
CN201344989Y (zh) * 2009-01-07 2009-11-11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镜头组
TW201104297A (en) * 2009-07-28 2011-02-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Lens holder with alignment for stacked lens modul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3174670A (ja) * 2012-02-23 2013-09-05 Olympus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
US9641732B2 (en) * 2012-06-18 2017-05-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in which camera module is mounte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mera module
TWI443399B (zh) * 2012-06-20 2014-07-01 Young Optics Inc 投影裝置及鏡頭模組
CN103728705B (zh) * 2012-10-16 2017-03-0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CN104516081A (zh) * 2013-09-30 2015-04-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JP6172029B2 (ja) * 2014-03-31 2017-08-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接着剤で互いに固定された複数の部品を有する製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4628B2 (ja) * 1979-11-07 1983-12-06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硫化水素含有廃液の処理法
TWI323793B (zh) * 2007-03-06 2010-04-21 Asia Optical Co Inc
TWI448767B (zh) * 2009-12-22 2014-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JP5854628B2 (ja) 2011-04-26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US20130301148A1 (en) * 2012-05-14 2013-11-14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Opt0-mechanical apparatus adapted for mounting optical elements with small cross sections
CN205507184U (zh) * 2016-01-14 2016-08-24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4849B (zh) 2020-10-27
CN108254849A (zh) 2018-07-06
TW201823786A (zh) 2018-07-01
US10101556B2 (en) 2018-10-16
US20180188472A1 (en)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8197B (zh) 光學鏡片組
US20210116610A1 (en)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liquid lens,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liquid lens
TWI637211B (zh)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9250364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TW201816457A (zh) 攝影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21543B (zh) 光學鏡頭、應用該光學鏡頭的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52534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JP2010282179A (ja) ウェハーレベル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モジュール
TWI494635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JP2011186306A (ja) ウェ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ウェ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TWI768105B (zh) 光學成像模組、成像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TWI768103B (zh) 光學成像模組、成像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TWI479222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US9557454B2 (en) Laminated diffraction optical elem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TWI604219B (zh) 光學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WO2019144382A1 (zh) 广角镜头、成像装置和无人机
TWI761575B (zh) 光學成像模組、成像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TWI768104B (zh) 光學成像模組、光學成像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TWM575127U (zh) 光學成像模組及其成像系統
CN110837167A (zh) 光学成像模块
US10609264B1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module
TWI768102B (zh) 光學成像模組、成像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TWI768106B (zh) 光學成像模組、成像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TWI760550B (zh) 光學成像模組
EP4072838A1 (en) Fabricating a lens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