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9052B - 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 - Google Patents

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9052B
TWI629052B TW106111789A TW106111789A TWI629052B TW I629052 B TWI629052 B TW I629052B TW 106111789 A TW106111789 A TW 106111789A TW 106111789 A TW106111789 A TW 106111789A TW I629052 B TWI629052 B TW I6290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device
ladder
tread
strut
rear whee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1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6572A (zh
Inventor
楊忠一
Original Assignee
楊忠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楊忠一 filed Critical 楊忠一
Priority to TW106111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905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9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905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6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6572A/zh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一種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長按爬梯裝置的上樓或下樓開關,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安全事件,若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在安全事件時,藉由撐桿結構帶動爬梯裝置的本體上樓或下樓。

Description

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針對輪動撐桿式之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
在現代都市化的空間裡,階梯隨處可見,一般情況下步階上下並不成問題,然而,很多行動不便老人、肢體功能退化人士或仰賴輪椅的身障人士等等行動能力差之患者,在沒有電梯的情況之下,行動能力差之患者往往需要藉由其他人力攜抱或以擔架上下運送的方式來行走階梯,但此舉移動方式不僅造成人力負擔且也容易發生危險。
習用技術有利用爬梯機來降低上述問題,所述爬梯機以爬階原理區分為履帶式與輪動撐桿式。以輪動撐桿式之爬梯機(articulated lifting mechanism based stair-climbers)來說,此種爬梯機的原理是藉由輪組交替滾動的撐桿方式來帶動整台爬梯機移動。相較於履帶式之爬梯機,輪動撐桿式之爬梯機的機體輕巧、改變方向時所需的迴轉空間較小,故能夠適應居家中的狹窄的樓梯。然而,此類輪動撐桿式之爬梯機的最大缺失是操作者必須非常小心,一當操作不當,造成輪動撐桿式之爬梯機向前翻倒,此舉 不僅讓乘坐者向前跌落,更會讓乘坐者受到重大傷害。
因此,如何降低操作者操作輪動撐桿式之爬梯機所造成的上述的問題,為目前業界的重要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出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能降低操作者操作爬梯裝置發生危險的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用以行走於一階梯結構,階梯結構包含至少一階梯,各階梯包含一第一踏面、一第二踏面及一立面,立面連接於第一踏面與第二踏面之間,爬梯裝置包含一本體、兩後輪及一撐桿結構,撐桿結構可移動地設於本體,兩後輪連接於本體,爬梯裝置位於第一踏面,且第二踏面高於第一踏面,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長按爬梯裝置的一上樓開關。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一安全事件,其中安全事件為爬梯裝置的兩後輪抵靠於階梯結構之立面及撐桿結構突伸出兩後輪時撐桿結構是接觸於第一踏面。若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在安全事件時,藉由撐桿結構以帶動爬梯裝置的本體由第一踏面上升至第二踏面,直到撐桿結構收回為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進行所述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安全事件的步驟包含以下步驟。藉由一後方立面偵測器判斷爬梯裝置的兩後輪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之立面。若判斷為否,使爬梯裝置不作動。若判斷為是,爬梯裝置的撐桿結構突伸出兩後輪並用以接觸於第一踏面。接著,藉由一撐桿偵測器判斷撐桿結構是否接觸於第一踏面。於撐桿 結構未接觸第一踏面之前,持續藉由後方立面偵測器判斷爬梯裝置的兩後輪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之立面。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用以行走於一階梯結構,階梯結構包含至少一階梯,各階梯包含一第一踏面、一第二踏面及一立面,立面連接於第一踏面與第二踏面之間,爬梯裝置包含一本體、兩後輪及一撐桿結構,撐桿結構可移動地設於本體,兩後輪連接於本體,爬梯裝置位於第二踏面,且第二踏面高於第一踏面,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長按爬梯裝置的一下樓開關。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一安全事件,其中安全事件為撐桿結構突伸出兩後輪時該撐桿結構是接觸於第一踏面。若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在安全事件時,藉由撐桿結構以帶動爬梯裝置的本體由第二踏面下降至第一踏面,直到該撐桿結構收回為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進行所述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安全事件的步驟中,安全事件更包括爬梯裝置的兩後輪抵靠於階梯結構之第二踏面與立面的交接處。所述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由一前方立面偵測器判斷爬梯裝置的兩後輪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之第二踏面與立面的交接處。若判斷為否,使爬梯裝置不作動。若判斷為是,爬梯裝置的撐桿結構突伸出兩後輪並用以朝第一踏面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進行所述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安全事件的步驟中,安全事件為撐桿結構突伸出兩後輪時撐桿結構是接觸於第一踏面的步驟包含以下步驟。藉由一撐桿偵測器判斷撐桿結構是否接觸於第一踏面。若判斷為否,撐桿結構接觸於第二踏面時,收回撐桿結構後,停止爬梯裝置。若判斷為是,撐桿結構繼續作動。於撐桿結 構未接觸第一踏面之前,持續藉由前方立面偵測器判斷兩後輪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之第二踏面與立面的交接處。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中,藉由爬梯裝置於上樓及下樓的過程中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安全事件,以確保爬梯裝置能進行後續動作(如上樓或下樓),藉此降低操作者操作爬梯裝置發生危險的問題,尤其是連續運作模式也更提升安全。
2‧‧‧階梯結構
20‧‧‧階梯
221‧‧‧第一踏面
222‧‧‧第二踏面
223‧‧‧立面
50‧‧‧爬梯裝置
51‧‧‧開關
512‧‧‧上樓開關
514‧‧‧下樓開關
52‧‧‧本體
53‧‧‧立面偵測器
532‧‧‧後方立面偵測器
534‧‧‧前方立面偵測器
54‧‧‧後輪
55‧‧‧撐桿偵測器
56‧‧‧撐桿結構
S100、S200、S300、S400、S500‧‧‧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
S110~S140‧‧‧步驟
S122~S128‧‧‧步驟
S1222‧‧‧步驟
S310~S340‧‧‧步驟
S322~S326‧‧‧步驟
S3222‧‧‧步驟
S3282~S3286‧‧‧步驟
P‧‧‧交接處
第1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位於階梯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中的爬梯裝置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4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一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5圖至第7圖為本發明一爬梯裝置運用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的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位於階梯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10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一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11圖至第13圖為本發明一爬梯裝置運用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的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另一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第1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位於階梯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請參閱第1圖。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爬梯裝置50例如為一輪動撐桿式之爬梯機,為了便於說明,爬梯裝置50只繪示出局部元件,但並非限制本發明。
階梯結構2包含至少一階梯20。每個階梯20包含一第一踏面221、一第二踏面222及一立面223,其中立面223連接於第一踏面221與第二踏面222之間,且第二踏面222高於第一踏面221。就第1圖而言,階梯結構2繪製1個階梯20為例,但可端視實際現場狀況而調整階梯結構的階梯數目,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爬梯裝置50至少包括一本體52、兩後輪54以及一撐桿結構56。撐桿結構56可移動地設於本體52,兩後輪54連接於本體52。兩後輪54分別位於本體52的兩側且能帶動本體52移動,撐桿結構56用以突伸出兩後輪54並帶動本體52以達到上升或下降的目的。以第1圖來說,爬梯裝置50位於第一踏面221上,藉由撐桿結構56來達到本體52由第一踏面221上移至第二踏面222,以達到爬梯裝置50上樓的目的。
第2圖為第1圖中的爬梯裝置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請參閱第2圖。爬梯裝置50包含一開關51、一立面偵測器53與一撐桿偵測器55,其中開關51訊號連接於立面偵測器53,開關51包含一上樓開關512與一下樓開關 514,上樓開關512用於啟動爬梯裝置50上樓,下樓開關514用於啟動爬梯裝置50下樓。立面偵測器53包含一後方立面偵測器532與一前方立面偵測器534。開關51訊號連接於撐桿偵測器55,且撐桿偵測器55訊號連接於立面偵測器53。
舉例而言,開關51例如設置於本體52的一把手(未繪式)的位置,立面偵測器53例如設置於兩後輪54的位置,而撐桿偵測器55例如設置於撐桿結構56,然,本發明不對上述開關51、立面偵測器53與撐桿偵測器55的設置位置加以限制,端視實際爬梯裝置的結構及連接關係而可調整上述開關、立面偵測器與撐桿偵測器的配置位置。
第3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圖。請參閱第3圖並配合參閱第1圖及第2圖。在本實施例中,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100用以行走於階梯結構2。階梯結構2可參閱第1圖所述,以第1圖而言,爬梯裝置50位於階梯結構2的第一踏面221上,操作者欲操作爬梯裝置50上樓,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100包括以下步驟S110~步驟S140。
進行步驟S110,長按爬梯裝置50的一上樓開關512。具體而言,進行所述長按爬梯裝置50的上樓開關512的步驟S110中,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100包括以下步驟。首先,當放開上樓開關512時,停止爬梯裝置50,接著,停止爬梯裝置50後再按下上樓開關512,接續爬梯裝置50的動作。因此,本實施例的爬梯裝置50欲進行上樓的動作時,操作者需持續按壓上樓開關512,爬梯裝置50才能持續作動,否則當操作者放開上樓開關512,爬梯裝置50則會停止作動,換言之,步驟S110中長按爬梯裝置50的上樓開關512的意思是指按住上樓開關512不放,若放開上樓開關512則停止爬梯裝置 50。另外,當爬梯裝置50停止作動時,若操作者再度按下上樓開關512,爬梯裝置50則會接續動作。
進行上述步驟長按爬梯裝置50的上樓開關512的步驟S110之後,接著,進行步驟S120,判斷爬梯裝置50於作動時是否在一安全事件。若步驟S120判斷為否,進行步驟S130,使爬梯裝置50不作動或若撐桿結構56已作動,收回撐桿結構56後停止爬梯裝置50,藉此避免操作者繼續操作爬梯裝置50而發生危險。細部而言,在一實施例中,使爬梯裝置50不作動的意思為若此時撐桿結構56尚未作動,則讓爬梯裝置50不作動。在另一實施例中,停止爬梯裝置50的意思為若此時撐桿結構56作動中,則將撐桿結構56收回至起點後,停止爬梯裝置50。反之,進行步驟S140,若判斷爬梯裝置50於作動時在安全事件時,藉由撐桿結構56以帶動爬梯裝置50的本體52由第一踏面221上升至第二踏面222,直到撐桿結構56收回為止,換言之,本實施例是偵測爬梯裝置50於作動時是否處於安全事件中,藉此降低操作者操作不當的機率。需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針對上樓,所述安全事件為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立面223及撐桿結構56突伸出兩後輪54時撐桿結構56是接觸於第一踏面221。以下藉由第4圖至第7圖來介紹安全事件。
第4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一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第5圖至第7圖為本發明一爬梯裝置運用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的示意圖。請參閱第4圖至第7圖並配合參閱第1圖及第2圖。需說明的是,第4圖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200與第3圖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100相似,其中相同的步驟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相同的功效而不再重複說明,以下僅說 明差異處。
在本實施例中,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200於判斷爬梯裝置50於作動時是否在安全事件的步驟包含以下步驟。首先進行步驟S122,藉由一後方立面偵測器532判斷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立面223。若步驟S122判斷為否,此時撐桿結構56尚未作動,進行步驟S1222,使爬梯裝置50不作動。舉例而言,如第1圖所示,爬梯裝置50位於階梯結構2的第一踏面221上,但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並未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立面223,此時操作者若貿然啟動爬梯裝置50的上樓開關512,在一情形中,可能造成本體52被撐桿結構56帶動而上升後再度回復至原本第一踏面221的位置,在另一情形中,本體52即便是由第一踏面221上升至第二踏面222,但由於爬梯裝置50只有部分接觸到第二踏面222的前端緣,造成第二踏面222的施力接觸面積不夠,此舉使得爬梯裝置50不夠穩定,造成爬梯裝置50自第二踏面前端緣跌落的危險,進而讓乘坐者跌落而受到傷害。因此,藉由進行上述步驟S122的判斷機制,讓操作者能知悉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立面223,故能避免並降低後續操作爬梯裝置50上的危險,以提升操作上的安全性。
若步驟S122判斷為是,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立面223(如第5圖所示),接著,如第4圖所示,進行步驟S124,爬梯裝置50的撐桿結構56突伸出兩後輪54並用以接觸於第一踏面221。接著,進行步驟S128,藉由一撐桿偵測器55判斷撐桿結構56是否接觸於第一踏面221。若判斷為否,於撐桿結構56未接觸於第一踏面221之前,持續藉由後方立面偵測器532判斷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立面 223(亦即步驟S122),若步驟S122判斷為否,進行步驟S1222,若撐桿結構56已作動,收回撐桿結構56後停止爬梯裝置50。換句話說,撐桿結構56伸出並接觸至第一踏面221之前的作動過程中,仍持續判斷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立面223,直到撐桿結構56接觸至第一踏面221。如此一來,於撐桿結構56之連續作動過程中,操作者若移動爬梯裝置50的本體52而導致兩後輪54未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立面223,故藉由上述判斷步驟,而能降低後續操作爬梯裝置50上的危險。另外,撐桿結構56接觸第一踏面221後爬梯裝置50的本體52便開始移動,造成兩後輪54不再抵靠階梯結構2之立面223,但是因為撐桿偵測器55判斷撐桿結構56已經接觸於第一踏面221,因此即使兩後輪54不再抵靠階梯結構2之立面223,爬梯裝置50仍可繼續做動,也不致因上述安全機制而停止。
反之,若步驟S128判斷為是,即若判斷撐桿結構56接觸於第一踏面221(如第6圖所示),則繼續進入步驟S140,藉由撐桿結構56以帶動爬梯裝置50的本體52由第一踏面221上升至第二踏面222,直到撐桿結構56收回為止(如第7圖所示)。當然,若要將爬梯裝置50由第二踏面222上升至另一階面,亦可重複進行上述步驟,以達到操作者操作爬梯裝置50上樓的目的。
需說明的是,上述對於安全事件的判斷,是先藉由後方立面偵測器532判斷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立面223,接著藉由撐桿偵測器55判斷撐桿結構56是否接觸於第一踏面221,換言之,針對上樓,安全事件判斷包含後方立面偵測器532與撐桿偵測器55兩者的判斷。
第8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位於階梯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第9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圖。請參閱第8圖至第9圖並配合參閱第2圖。在本實施例中,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300用以行走於一階梯結構2。以第8圖而言,爬梯裝置50位於階梯結構2的第二踏面222上,操作者欲操作爬梯裝置50下樓,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300包括以下步驟S310~步驟S340。
進行步驟S310,長按爬梯裝置50的一下樓開關514。具體而言,進行所述長按爬梯裝置50的下樓開關514的步驟S310中,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300包括以下步驟。首先,當放開下樓開關514時,停止爬梯裝置50,接著,停止爬梯裝置50後再按下下樓開關514,接續爬梯裝置50的動作。因此,本實施例的爬梯裝置50欲進行下樓的動作時,操作者需持續按壓下樓開關514,爬梯裝置50才能持續做動,否則當操作者放開下樓開關514,爬梯裝置50則會停止作動,換言之,步驟S310中長按爬梯裝置50的下樓開關514的意思是指按住下樓開關514不放,若放開下樓開關514則停止爬梯裝置50。另外,當爬梯裝置50停止作動時,若操作者再度按下下樓開關514,爬梯裝置50則會接續動作。
進行上述步驟長按爬梯裝置50的下樓開關514的步驟S310之後,接著,進行步驟S320,判斷爬梯裝置50於作動時是否在一安全事件。若步驟S320判斷為否,進行步驟S330,使爬梯裝置50不作動或若撐桿結構56已作動,收回撐桿結構56後,藉此避免操作者繼續操作爬梯裝置50而發生危險。細部而言,在一實施例中,使爬梯裝置50不作動的意思為若此時撐桿結構56尚未作動,則讓爬梯裝置50不作動。在另一實施例中,停止爬 梯裝置50的意思為若此時撐桿結構56作動中,則將撐桿結構56收回至起點後,停止爬梯裝置50。反之,進行步驟S340,若判斷爬梯裝置50於作動時在安全事件時,藉由撐桿結構56以帶動爬梯裝置50的本體52由第二踏面222下降至第一踏面221,直到撐桿結構56收回為止,換言之,本實施例是偵測爬梯裝置50於作動時是否處於安全事件中,藉此降低操作者操作不當的機率。需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安全事件為撐桿結構56突伸出兩後輪54時撐桿結構56是接觸於第一踏面221,或者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的交接處P及撐桿結構56突伸出兩後輪54時撐桿結構56是接觸於第一踏面221。以下藉由第10圖至第14圖來介紹安全事件。
第10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一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第11圖至第13圖為本發明一爬梯裝置運用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的示意圖。請參閱第10圖至第13圖並配合參閱第8圖及第2圖。需說明的是,第10圖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400與第9圖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300相似,其中相同的步驟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相同的功效而不再重複說明,以下僅說明差異處。
在本實施例中,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400包含以下步驟。首先,於進行長按爬梯裝置50的下樓開關514的步驟S310之後,接著,進行步驟S324,爬梯裝置50的撐桿結構56突伸出兩後輪54並用以接觸於第一踏面221。在本實施例中,於判斷爬梯裝置50於作動時是否在安全事件的步驟為步驟S3282,藉由一撐桿偵測器55判斷撐桿結構56是否接觸於第一踏面221,若判斷為否,進行步驟S3284,撐桿結構56接觸於第二踏面222時,收 回撐桿結構56後,停止爬梯裝置50。若判斷為是,即撐桿結構56接觸於第一踏面221,進行步驟S3286,撐桿結構56繼續作動,以進行步驟S340,藉由撐桿結構56以帶動爬梯裝置50的本體52由第二踏面222下降至第一踏面221,直到撐桿結構56收回為止(如第13圖所示)。當然,若要將爬梯裝置50由第一踏面221下降至另一階面,亦可重複進行上述步驟,以達到操作者操作爬梯裝置50下樓的目的。
第10圖所述實施例中,安全事件為撐桿結構56突伸出兩後輪54時撐桿結構56是接觸於第一踏面221。然,本發明不限制於此。請參閱以下第14圖之實施例。
第14圖為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另一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請參閱第11圖至第13圖並配合參閱第8圖及第2圖。需說明的是,第14圖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500是與第10圖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400相似,其中相同的步驟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相同的功效而不再重複說明,以下僅說明差異處。
在本實施例中,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S500於判斷爬梯裝置50於作動時是否在安全事件的步驟,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首先進行步驟S322,藉由一前方立面偵測器534判斷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的交接處P。若步驟S322判斷為否,此時撐桿結構56尚未作動,進行步驟S3222,使爬梯裝置50不作動。舉例而言,如第8圖所示,爬梯裝置50位於階梯結構2的第二踏面222上,但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並未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的交接處P,若此時操作者貿然啟動爬梯裝置50的下樓開關514,由於爬梯裝置50的位置不 夠向前(即爬梯裝置50沒有位於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的交接處P),導致爬梯裝置50的撐桿結構56無法順利帶動本體52由第二踏面222下降至第一踏面221,反而撐桿結構56會接觸至第二踏面222邊緣附近,此舉不僅造成本體52反被帶動上升,甚至會因為此時爬梯裝置50過於接近第二踏面222邊緣而有滑落的危險,進而讓乘坐者跌落而受到傷害。因此,藉由進行上述步驟S322的判斷機制,讓操作者能知悉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的交接處P,故能避免並降低後續操作爬梯裝置50上的危險。
若步驟S322判斷為是,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的交接處P(如第11圖所示),接著,如第14圖所示,進行步驟S324,爬梯裝置50的撐桿結構56突伸出兩後輪54並用以朝第一踏面221移動。接著,進行步驟S3282,藉由一撐桿偵測器55判斷撐桿結構56是否接觸於第一踏面221。因此,第14圖所述實施例中的安全事件為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的交接處P及撐桿結構56突伸出兩後輪54時撐桿結構56是接觸於第一踏面221。
於撐桿結構56突伸出兩後輪54到撐桿結構56接觸至第一踏面221之前,持續藉由前方立面偵測器534判斷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的交接處P(亦即,步驟S322),若步驟S322判斷為否,爬梯裝置50已作動,收回撐桿結構56後,停止爬梯裝置50。換句話說,由撐桿結構56伸出並接觸至第一踏面221之前的作動過程中,仍持續判斷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的交接處P,直到撐桿結構56接觸至第一踏面221。如此一來,於撐桿結構56之連續作動過 程中,操作者若移動爬梯裝置50的本體52而導致兩後輪54未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的交接處P,藉由上述判斷步驟,而能降低後續操作爬梯裝置50上的危險。
上述進行藉由撐桿偵測器55判斷撐桿結構56是否接觸於第一踏面221的步驟S3282中,若判斷為否,在一情況中,撐桿結構56接觸於第二踏面222時,進行步驟S3284,收回撐桿結構56後,停止爬梯裝置50。或者,在另一情況中,撐桿結構56未接觸於第二踏面222或第一踏面221時,則重新回復到藉由前方立面偵測器534判斷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步驟S322)。若判斷為是,即撐桿結構56接觸於第一踏面221,進行步驟S3286,撐桿結構56繼續作動,以進行步驟S340直到撐桿結構56收回為止。換言之,藉由此步驟S3282來判斷撐桿結構56是否有接觸於第一踏面221,以確保爬梯裝置50是否能由第二踏面222下降至第一踏面221,以達到下樓的目的。當撐桿結構56接觸於第二踏面222時,代表撐桿結構56仍處在同一階面(第二踏面222)上,故此時需停止爬梯裝置50的動作,來降低後續操作爬梯裝置50發生危險的機率。進一步地,若上述步驟中判斷撐桿結構56未接觸,則重新回復到藉由前方立面偵測器534判斷爬梯裝置50的兩後輪54是否抵靠於階梯結構2之第二踏面222與立面223(步驟S322)。
若判斷撐桿結構56接觸於第一踏面221(如第12圖所示),進行步驟S340,若判斷爬梯裝置50於作動時在安全事件時,藉由撐桿結構56以帶動爬梯裝置50的本體52由第二踏面222下降至第一踏面221,直到撐桿結構56收回為止(如第13圖所示)。當然,若要將爬梯裝置50由第一踏面221 下降至另一階面,亦可重複進行上述步驟,以達到操作者操作爬梯裝置50下樓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中,藉由爬梯裝置於上樓及下樓的過程中判斷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安全事件,以確保爬梯裝置能進行後續動作(如上樓或下樓),藉此降低操作者操作爬梯裝置發生危險的問題,尤其是連續運作模式也更提升安全。
於上樓過程中,所述安全事件為爬梯裝置的兩後輪抵靠於階梯結構之立面及撐桿結構突伸出兩後輪時撐桿結構是接觸於第一踏面。在一實施例中,藉由判斷爬梯裝置的兩後輪抵靠於階梯結構之立面之後,才能再進行撐桿結構的後續動作並帶動爬梯裝置上樓,此舉不僅能避免爬梯裝置再度回復至原本位置(即同一階面),亦能避免爬梯裝置之撐桿結構於上升時只有部分接觸到第二踏面的前端緣,所造成爬梯裝置跌落的危險,進而讓乘坐者跌落而受到傷害。
於下樓過程中,所述安全事件為撐桿結構突伸出兩後輪時撐桿結構是接觸於第一踏面,或者爬梯裝置的兩後輪抵靠於階梯結構之第二踏面與立面的交接處及撐桿結構突伸出兩後輪時撐桿結構是接觸於第一踏面。在一實施例中,藉由判斷爬梯裝置的兩後輪抵靠於階梯結構之第二踏面與立面的交接處之後,才能再進行撐桿結構的後續動作並帶動爬梯裝置下樓,此舉不僅能避免爬梯裝置再度回復至原本位置(即同一階面),亦能避免由於爬梯裝置不夠向前,導致爬梯裝置的撐桿結構無法順利帶動本體由第二踏面下降至第一踏面,反而撐桿結構會接觸至第二踏面邊緣附近,此舉不僅造成本體反被帶動上升,甚至會因為此時爬梯裝置過於接近第二踏 面邊緣而有滑落的危險,進而讓乘坐者跌落而受到傷害。
因此,藉由進行上述判斷機制,能避免並降低後續操作爬梯裝置上的危險,以提升操作上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乃僅記載本發明為呈現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的較佳實施方式或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專利實施的範圍。即凡與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文義相符,或依本發明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Claims (5)

  1. 一種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用以行走於一階梯結構,該階梯結構包含至少一階梯,各該階梯包含一第一踏面、一第二踏面及一立面,該立面連接於該第一踏面與該第二踏面之間,該爬梯裝置包含一本體、兩後輪及一撐桿結構,該撐桿結構可移動地設於該本體,該兩後輪連接於該本體,該爬梯裝置位於該第一踏面,且該第二踏面高於該第一踏面,該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長按該爬梯裝置的一上樓開關;判斷該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一安全事件,其中該安全事件為該爬梯裝置的該兩後輪抵靠於該階梯結構之該立面及該撐桿結構突伸出該兩後輪時該撐桿結構是接觸於該第一踏面;以及若判斷該爬梯裝置於作動時在該安全事件時,藉由該撐桿結構以帶動該爬梯裝置的該本體由該第一踏面上升至該第二踏面,直到該撐桿結構收回為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其中進行所述判斷該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該安全事件的步驟包含以下步驟:藉由一後方立面偵測器判斷該爬梯裝置的該兩後輪是否抵靠於該階梯結構之該立面;若判斷為否,使該爬梯裝置不作動;若判斷為是,該爬梯裝置的該撐桿結構突伸出該兩後輪並用以接觸於該第一踏面;藉由一撐桿偵測器判斷該撐桿結構是否接觸於該第一踏面;以及於該撐桿結構未接觸該第一踏面之前,持續藉由該後方立面偵測器判斷該爬梯裝置的該兩後輪是否抵靠於該階梯結構之該立面。
  3. 一種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用以行走於一階梯結構,該階梯結構包含至少一階梯,各該階梯包含一第一踏面、一第二踏面及一立面,該立面連接於該第一踏面與該第二踏面之間,該爬梯裝置包含一本體、兩後輪及一撐桿結構,該撐桿結構可移動地設於該本體,該兩後輪連接於該本體,該爬梯裝置位於該第二踏面,且該第二踏面高於該第一踏面,該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長按該爬梯裝置的一下樓開關;判斷該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一安全事件,其中該安全事件為該撐桿結構突伸出該兩後輪時該撐桿結構是接觸於該第一踏面;以及若判斷該爬梯裝置於作動時在該安全事件時,藉由該撐桿結構以帶動該爬梯裝置的該本體由該第二踏面下降至該第一踏面,直到該撐桿結構收回為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其中進行所述判斷該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該安全事件的步驟中,該安全事件更包括該爬梯裝置的該兩後輪抵靠於該階梯結構之該第二踏面與該立面的交接處,所述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由一前方立面偵測器判斷該爬梯裝置的該兩後輪是否抵靠於該階梯結構之該第二踏面與該立面的交接處;若判斷為否,使該爬梯裝置不作動;以及若判斷為是,該爬梯裝置的該撐桿結構突伸出該兩後輪並用以朝該第一踏面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述之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其中進行所述判斷該爬梯裝置於作動時是否在該安全事件的步驟中,該安全事件為該撐桿結構突伸出該兩後輪時該撐桿結構是接觸於該第一踏面的步驟包含 以下步驟:藉由一撐桿偵測器判斷該撐桿結構是否接觸於該第一踏面;若判斷為否,該撐桿結構接觸於該第二踏面時,收回該撐桿結構後,停止該爬梯裝置;若判斷為是,該撐桿結構繼續作動;以及於該撐桿結構未接觸該第一踏面之前,持續藉由該前方立面偵測器判斷該兩後輪是否抵靠於該階梯結構之該第二踏面與該立面的交接處。
TW106111789A 2017-04-07 2017-04-07 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 TWI629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1789A TWI629052B (zh) 2017-04-07 2017-04-07 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1789A TWI629052B (zh) 2017-04-07 2017-04-07 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9052B true TWI629052B (zh) 2018-07-11
TW201836572A TW201836572A (zh) 2018-10-16

Family

ID=63640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1789A TWI629052B (zh) 2017-04-07 2017-04-07 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905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69478A (en) * 1965-12-06 1966-08-30 Donald E Joslyn Stair climbing wheel chair
WO1988003012A1 (en) * 1986-10-24 1988-05-05 Comporgan Rendszerház K.V. Wheel-chair for the handicapped, in particular for negotiating stairs
US7503567B2 (en) * 2007-04-16 2009-03-17 Frankie Thomas T Automated wheelchair
US8418787B2 (en) * 2011-01-10 2013-04-16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Stair climbing apparatus
US8910731B2 (en) * 2012-10-31 2014-12-16 Jtekt Corporation Material handling and stair climbing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69478A (en) * 1965-12-06 1966-08-30 Donald E Joslyn Stair climbing wheel chair
WO1988003012A1 (en) * 1986-10-24 1988-05-05 Comporgan Rendszerház K.V. Wheel-chair for the handicapped, in particular for negotiating stairs
US7503567B2 (en) * 2007-04-16 2009-03-17 Frankie Thomas T Automated wheelchair
US8418787B2 (en) * 2011-01-10 2013-04-16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Stair climbing apparatus
US8910731B2 (en) * 2012-10-31 2014-12-16 Jtekt Corporation Material handling and stair climbing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6572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0575B1 (ko) 계단 승월형 구동장치의 승월 구동방법
IT201600071622A1 (it) Dispositivo di ausilio per salire/scendere scale
KR102126043B1 (ko) 이동식 휠체어 리프트
TWI629052B (zh) 爬梯裝置的爬梯方法
KR101748140B1 (ko) 편마비 환자용 자동식 이동형 보행 재활 훈련장치
CN109927806B (zh) 一种便携式爬楼机
KR102548162B1 (ko) 이동용 계단 겸용 수직 승강형 리프트 장치
EP3406820B1 (en) Adaptive stair system
JPH1156941A (ja) 階段昇降補助装置
TWI549642B (zh) 馬桶扶手之感測抬升裝置
CN104367425B (zh) 一种爬楼梯轻便轮椅
CN111319669B (zh) 一种基于弹力辅助攀爬楼梯的建筑工地搬运装置
CN210812363U (zh) 一种座椅联动锁定式四轮助行器
KR101887459B1 (ko) 레버를 이용한 편리한 보행 보조차
KR101747260B1 (ko) 자전거블록이 구비된 건축물용 계단
JP2010173744A (ja) 乗客コンベヤの乗降口床板構造
CN105943261A (zh) 一种旅游用残疾人轮椅
CN108688693A (zh) 爬梯装置的爬梯方法
CN107146335B (zh) 医疗机构用自助服务终端
CN221229535U (zh) 高感知自动爬楼机系统
KR101589940B1 (ko) 보행 보조장치
CN206080881U (zh) 一种安全型楼道代步机
JP2005192836A (ja) 階段昇降補助装置
CN214740151U (zh) 一种具有救援装置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
KR102563245B1 (ko) 무선신호를 이용한 계단 겸용의 리프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