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7367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7367B
TWI627367B TW106102154A TW106102154A TWI627367B TW I627367 B TWI627367 B TW I627367B TW 106102154 A TW106102154 A TW 106102154A TW 106102154 A TW106102154 A TW 106102154A TW I627367 B TWI627367 B TW I6273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recess
casing
display device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2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7738A (zh
Inventor
許育銘
吳和師
Original Assignee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2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736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7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736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7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7738A/zh

Links

Abstract

顯示裝置包括機殼、承靠件及基座。承靠件固設於機殼且具有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第一凹部與第二凹部分別位於不同的高度位置。基座包括卡合部。卡合部選擇性地位於第一凹部與第二凹部之一者。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高度可調整的顯示裝置。
傳統的顯示裝置通常包括顯示面板及基座。通常,顯示面板與基座彼此樞接,以透過轉動方式調整顯示面板與基座的相對角度。然而,這樣的調整方式並無法顯著地調整顯示面板與基座的相對高度。
因此,如何設計一可調整顯示面板與基座之間的相對高度的顯示裝置示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努力的目標之一。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可改善上述習知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括一機殼、一承靠件、一釋放件及一基座。承靠件固設於機殼且具有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第一凹部與第二凹部分別位於不同的高度位置。釋放件配置在機殼上且包括一第一卡勾及一第二卡勾,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的位置分別對應第一凹部及第 二凹部。基座包括一卡合孔,卡合孔選擇性地與對應第一凹部的第一卡勾與對應第二凹部的第二卡勾之一者卡合。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括一機殼、一承靠件及一基座。承靠件固設於機殼且具有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第一凹部與第二凹部分別位於不同的高度位置。基座包括一卡合部,卡合部選擇性地位於第一凹部與第二凹部之一者,以調整一顯示面中心與一工作面之間的高度。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顯示裝置
110‧‧‧機殼
110a‧‧‧開孔
110r‧‧‧第一止擋槽
110r1‧‧‧第一止擋壁
111‧‧‧承靠部
112‧‧‧限位部
120‧‧‧基座
120b‧‧‧底面
121‧‧‧卡合部
121a‧‧‧卡合孔
130‧‧‧承靠件
130r1‧‧‧第一凹部
130r2‧‧‧第二凹部
130r3‧‧‧第三凹部
130a1‧‧‧第一容置槽
130a2‧‧‧第二容置槽
130a3‧‧‧第三容置槽
131‧‧‧第一承靠部
132‧‧‧第二承靠部
1321‧‧‧第二止擋壁
133‧‧‧第三承靠部
1331‧‧‧第三止擋壁
140‧‧‧釋放件
141‧‧‧第一卡勾
142‧‧‧第二卡勾
143‧‧‧第三卡勾
144‧‧‧彈性臂
144b‧‧‧自由端
144a‧‧‧固定端
145‧‧‧觸發部
150‧‧‧彈性元件
L1‧‧‧突出長度
X、Y、Z‧‧‧軸向
第1A及1B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分解圖。
第2圖繪示第1A圖之顯示裝置的組合圖。
第3圖繪示第2圖之顯示裝置沿方向3-3’的剖視圖。
第4圖繪示第2圖之基座與機殼脫離的示意圖。
第5圖繪示第3圖之第二卡勾與卡合孔卡合的剖視圖。
第6圖繪示第3圖之第三卡勾與卡合孔卡合的剖視圖。
第7圖繪示第5圖之顯示裝置的示意圖(未繪示機殼的後殼)。
第8圖繪示第6圖之顯示裝置的示意圖(未繪示機殼的後殼)。
請參照第1A至3圖,第1A及1B圖繪示依照本發 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的分解圖,第2圖繪示第1A圖之顯示裝置100的組合圖,而第3圖繪示第2圖之顯示裝置100沿方向3-3’的剖視圖。
顯示裝置100包括機殼110、基座120、承靠件130、釋放件140及彈性元件150。承靠件130固設於機殼110且具有第一凹部130r1、第二凹部130r2及第三凹部130r3。第一凹部130r1、第二凹部130r2及第三凹部130r3分別位於不同的高度位置。基座120包括卡合部121,卡合部121選擇性地位於第一凹部130r1、第二凹部130r2與第三凹部130r3之一者,使基座120相對於機殼110位於不同的高度位置,藉此可調整機殼110相對於基座120的高度位置。如第1A圖所示,第一凹部130r1、第二凹部130r2與第三凹部130r3是以階梯狀方式配置,例如,第一凹部130r1、第二凹部130r2與第三凹部130r3之相鄰二者沿Y軸向及沿Z軸向都有段差。
顯示裝置100更包括顯示面板(未繪示)。顯示面板安裝於機殼110上,且具有一顯示面可顯示一畫面。由於機殼110與基座120的相對高度位置係可調整,因此可調整顯示面的高度位置,例如可調整顯示面中心與工作面(如基座120的底面120b)的高度位置。
如第1A圖所示,釋放件140配置在機殼110上且包括第一卡勾141、第二卡勾142及第三卡勾143。第一卡勾141、第二卡勾142及第三卡勾143的位置分別對應第一凹部130r1、第 二凹部130r2及第三凹部130r3。基座120的卡合部121具有卡合孔121a(卡合孔121a繪示於第1B圖),卡合孔121a選擇性地與對應第一凹部130r1的第一卡勾141、對應於第二凹部130r2的第二卡勾142與對應於第三凹部130r3的第三卡勾143之一者卡合,以固定釋放件140與基座120之間的相對位置。由於釋放件140與機殼110之間不會相對平移,因此當卡合孔121a與第一卡勾141、第二卡勾142與第三卡勾143之一者卡合時,可固定基座120與機殼110之間的相對位置。例如,如第3圖所示,卡合孔121a與第一卡勾141卡合,使基座120與機殼110彼此固定。
請參照第3及4圖,第4圖繪示第2圖之基座120與機殼110脫離的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彈性元件150連接釋放件140與機殼110。在本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50是彈簧,其一端連接釋放件140,而另一端連接於機殼110的承靠部111。當施力給釋放件140,例如是施加一往+Z軸向(定義成垂直射出顯示面的方向)的壓力給釋放件140時,會使釋放件140形變,而解除卡勾(第一卡勾141、第二卡勾142或第三卡勾143)與卡合孔121a的卡合關係,如此可使基座120自機殼110上分離,如第4圖所示。
如第1A圖所示,釋放件140更包括彈性臂144,彈性臂144具有固定端144a與自由端144b。第一卡勾141、第二卡勾142及第三卡勾143配置於固定端144a與自由端144b之間的部位,且由上而下依序配置。固定端144a固定於機殼110,使彈性臂144的其它部位可相對固定端144a位移或形變。前述的彈性 元件150可連接釋放件140的自由端144b與機殼110。具體來說,彈性元件150可以是彈簧,其一端連接自由端144b,而另一端連接於機殼110的承靠部111。當自由端144b受到一往+Z軸向的壓力,彈性元件150形變而儲存一彈性位能且彈性臂144相對固定端144a轉動,使第一卡勾141、第二卡勾142及第三卡勾143同時往+Z軸向移動,進而解除卡勾與卡合孔121a的卡合關係。如此,如第4圖所示,基座120可自機殼110分離。接著,可釋放自由端144b。自由端144b被釋放後,彈性元件150釋放彈性位能,帶動釋放件140回復至自由狀態,如第3圖所示。
此外,如第1A圖所示,機殼110具有開孔110a。釋放件140更包括觸發部145,觸發部145配置於自由端144b。具體來說,觸發部145與彈性元件150設置於自由端144b的兩側,換言之,自由端144b位於觸發部145與彈性元件150之間。當釋放件140處於自由狀態時,觸發部145從開孔110a露出,可讓操作者快速找到觸發部145的位置。此外,如第3及4圖所示,觸發部145突出於開孔110a,以方便操作者從機殼110外按壓觸發部145。觸發部145相對於機殼110的突出長度L1可決定彈性臂144的變形量。例如,在適當設計觸發部145的突出長度L1下,當觸發部145往+Z軸向位移一突出長度L1的行程時,無論卡合孔121a與第一卡勾141、第二卡勾142及第三卡勾143之三者中的何者卡合,都能使卡合孔121a與所卡合之卡勾脫離。
如第3圖所示,當第一卡勾141卡合於卡合孔121a 時,由於第一卡勾141的高度位置係第一卡勾141、第二卡勾142與第三卡勾143中最高者,因此機殼110相對基座120位於一最高調整位置。若欲調整基座120與機殼110的相對高度位置,可採用前述方式,施力於釋放件140,使釋放件140形變而解除基座120與釋放件140的卡合關係。然後再分離基座120與釋放件140(即分離基座120與機殼110),接著再讓基座120的卡合部121位於所欲調整高度位置的凹部(如第二凹部130r2或第三凹部130r3)。以下係以第5及6圖為例說明。
請參照第5及6圖,第5圖繪示第3圖之第二卡勾142與卡合孔121a卡合的剖視圖,而第6圖繪示第3圖之第三卡勾143與卡合孔121a卡合的剖視圖。
如第5圖所示,在基座120與機殼110分離後,卡合部121可沿+Y軸向移動至對應第二凹部130r2,直到對應於第二凹部130r2的第二卡勾142與卡合孔121a卡合。由於第二卡勾142的高度位置位於第一卡勾141與第三卡勾143之間,因此機殼110相對基座120位於一中間調整位置。由於第二卡勾142與卡合孔121a已卡合,因此即使釋放釋放件140,機殼110與基座120仍可保持固定。
或者,如第6圖所示,在基座120與機殼110分離後,卡合部121可沿+Y軸向移動至對應第三凹部130r3,直到對應於第三凹部130r3的第三卡勾143與卡合孔121a卡合。由於第三卡勾143的高度位置係第一卡勾141、第二卡勾142與第三卡 勾143中最低者,因此機殼110相對基座120位於一最低調整位置。由於第三卡勾143與卡合孔121a已卡合,因此即使釋放釋放件140,機殼110與基座120仍可保持固定。
如第1A圖所示,機殼110具有至少一第一止擋槽110r。當卡合孔121a與第一卡勾141卡合,卡合部121被限制在第一卡勾141與第一止擋槽110r的第一止擋壁110r1之間。詳言之,由於第一卡勾141與卡合孔121a卡合,使基座120無法往-Y軸向與機殼110脫離,且由於卡合部121受到第一止擋槽110r的第一止擋壁110r1的止擋,使卡合孔121a無法往+Y軸向與第一卡勾141脫離。如此,卡合部121可被限制在第一卡勾141與第一止擋槽110r的第一止擋壁110r1之間。此外,如第3圖所示,第一卡勾141具有一第一卡勾止擋壁141s,用以阻擋卡合孔121a往-Y軸向脫離第一卡勾141。另外,第一卡勾141的厚度往第一止擋槽110r的第一止擋壁110r1的方向漸增,而形成一下薄上寬的外型。如此,可減小卡合部121往+Y軸向與第一卡勾141卡合過程中的阻力。第二卡勾142及第三卡勾143具有類似結構,因此不再贅述。
如第1A圖所示,承靠件130更包括第一承靠部131、第二承靠部132及第三承靠部133。第一承靠部131、第二承靠部132及第三承靠部133分別具有前述第一凹部130r1、第二凹部130r2及第三凹部130r3。此外,第一承靠部131、第二承靠部132及第三承靠部133以階梯狀方式配置。
如第3圖所示,機殼110與第一承靠部131之間形成第一容置槽130a1。例如,機殼110的限位部112與第一承靠部131之間形成第一容置槽130a1。前述第一凹部130r1與第一容置槽130a1相通,且第一卡勾141對應於第一凹部130r1且突出至第一容置槽130a1。基座120的卡合部121可進入第一容置槽130a1,直到卡合部121的卡合孔121a與對應於第一凹部130r1的第一卡勾141卡合。
如第3圖所示,當卡合部121的卡合孔121a與第一卡勾141後,卡合部121可承靠在第一承靠部131上,如此可增加基座120與承靠件130之間的穩定性。
請參照第7及8圖,第7圖繪示第5圖之顯示裝置100的示意圖(未繪示機殼110的後殼),而第8圖繪示第6圖之顯示裝置100的示意圖(未繪示機殼110的後殼)。
如第5及7圖所示,第二承靠部132與第一承靠部131之間形成第二容置槽130a2,第二凹部130r2與第二容置槽130a2相通,且第二卡勾142對應於第二凹部130r2且突出至第二容置槽130a2。基座120的卡合部121可進入第二容置槽130a2,直到卡合部121的卡合孔121a與對應於第二凹部130r2的第二卡勾142卡合。此外,如第7圖所示,第二承靠部132具有一第二止擋壁1321。當卡合孔121a與第二卡勾142卡合,卡合部121被限制在第二卡勾142與第二止擋壁1321之間。詳言之,由於第二卡勾142與卡合孔121a卡合,使基座120無法往-Y軸 向脫離機殼110,且由於受到第二止擋壁1321的止擋,使卡合孔121a無法往+Y軸向脫離第二卡勾142。如此,卡合部121可以被限制在第二卡勾142與第二止擋壁1321之間。
如第5圖所示,當卡合部121的卡合孔121a與第二卡勾142後,卡合部121可承靠在第二承靠部132上,如此可增加基座120與承靠件130之間的穩定性。
如第6及8圖所示,第三承靠部133與第二承靠部132之間形成第三容置槽130a3,第三凹部130r3與第三容置槽130a3相通,且第三卡勾143對應於第三凹部130r3且突出至第三容置槽130a3。基座120的卡合部121可進入第三容置槽130a3,直到卡合部121的卡合孔121a與對應於第三凹部130r3的第三卡勾143卡合。此外,第三承靠部133具有第三止擋壁1331。當卡合孔121a與第三卡勾143卡合,卡合部121被限制在第三卡勾143與第三止擋壁1331之間。詳言之,由於第三卡勾143與卡合孔121a卡合,使基座120無法往-Y軸向脫離機殼110,且由於受到第三止擋壁1331的止擋,使卡合孔121a無法往+Y軸向脫離第三卡勾143。如此,卡合部121被限制在第三卡勾143與第三止擋壁1331之間。
如第6圖所示,當卡合部121的卡合孔121a與第三卡勾143後,卡合部121可承靠在第三承靠部133上,如此可增加基座120與承靠件130之間的穩定性。
雖然前述實施例係以調整三個不同的高度位置舉例 說明。然在另一實施例中,機殼110相對基座120可變換至四個不同的高度位置。例如,承靠件130可更包括第四承靠部及第四凹部,釋放件140可更包括第四卡勾,其中第四承靠部與第三承靠部的結構及連接關係可類似第三承靠部與第二承靠部的結構及連接關係,第四卡勾與第四承靠部之間的結構及連接關係類似第三卡勾與第三承靠部之間的結構及連接關係,且第四卡勾與第三卡勾之間的結構及連接關係類似第三卡勾與第二卡勾之間的結構及連接關係,於此不再贅述。依照此原則,在適當的設計變更後,機殼110相對基座120可變換至五個或以上的不同高度位置。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釋放件配置在機殼上且包括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基座的卡合孔能夠選擇性地與第一卡勾或第二卡勾卡合,能夠調節機殼與基座的相對高度,進而能夠調整顯示面板與基座之間的相對高度。
此外,在一實施例中,亦可省略釋放件140,同樣能實現高度調整功能。在此設計下,可採用基座的卡合部緊配在凹部(如前述第一、第二及/或第三凹部)及/或容置槽(如前述第一、第二及/或第三容置槽)的方式去固定基座與機殼的相對位置。基於尺寸緊配的設計原理,只要施加一適當的分離力,即能分離卡合部與承載件,進而分離基座與機殼。只要對分離後的卡合部與承載件殼施加一迫緊力,即能結合基座與機殼。此實施例中,承靠件固設於機殼且具有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第一凹部與 第二凹部分別位於不同的高度位置,基座的卡合部選擇性地位於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以調整顯示面中心與工作面之間的高度,故,能夠調整顯示面板與基座之間的相對高度。
在另一實施例中,釋放件配置在機殼上且包括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基座的卡合孔能夠選擇性地與第一卡勾或第二卡勾卡合,能夠調節機殼與基座的相對高度,進而能夠調整顯示面板與基座之間的相對高度。另其它實施方式中,承靠件固設於機殼且具有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第一凹部與第二凹部分別位於不同的高度位置,基座的卡合部選擇性地位於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以調整顯示面中心與工作面之間的高度,故,能夠調整顯示面板與基座之間的相對高度。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8)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機殼;一顯示面板,安裝於該機殼中;一承靠件,固設於該機殼且具有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該第一凹部與該第二凹部分別位於不同的高度位置;一釋放件,配置在該機殼上且包括一第一卡勾及一第二卡勾,該第一卡勾及該第二卡勾的位置分別對應該第一凹部及該第二凹部;以及一基座,包括一卡合孔,該卡合孔選擇性地與對應該第一凹部的該第一卡勾與對應該第二凹部的該第二卡勾之一者卡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彈性元件,連接該釋放件與該機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釋放件更包括一彈性臂,該彈性臂具有一固定端與一自由端,該第一卡勾及該第二卡勾配置於該固定端與該自由端之間,該固定端固定於該機殼,該彈性元件連接該自由端與該機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釋放件更包括一觸發部,該觸發部配置於該自由端,該彈性元件與該觸發 部位於該自由端的兩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機殼具有一開孔,該釋放件更包括一觸發部,該觸發部從該開孔露出,其中該觸發部配置於該自由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基座更包括一卡合部,該卡合部具有該卡合孔,該承靠件更包括:一第一承靠部,具有該第一凹部,且與該機殼構成一第一容置槽,以容置該卡合部;以及一第二承靠部,具有該第二凹部,且與該第一承靠部構成一第二容置槽,以容置該卡合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凹部與該第二凹部以階梯狀方式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承靠件更包括:一第三承靠部,與該第二承靠部構成一第三容置槽,以容置該卡合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承靠 部具有一第三凹部,該釋放件更包括一第三卡勾,該第三卡勾的位置對應該第三凹部,該卡合孔選擇性地與對應該第一凹部的該第一卡勾、對應該第二凹部的該第二卡勾與對應該第三凹部的該第三卡勾之一者卡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基座更包括一卡合部,該卡合部具有該卡合孔,該機殼具有一第一止擋槽,該第一止擋槽具有第一止擋壁;當該卡合孔與該第一卡勾卡合,該卡合部被限制在該第一卡勾與該第一止擋壁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卡勾的厚度往該第一止擋槽的該第一止擋壁的方向漸增。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基座更包括一卡合部,該卡合部具有該卡合孔,該承靠件更包括:一第二承靠部,具有一第二止擋壁;以及一第二承靠件,與該第一承靠部之間構成一第二容置槽,以容置該卡合部;其中,當該卡合孔與該第二卡勾卡合,該卡合部被限制在該第二卡勾與該第二止擋壁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基座更 包括一卡合部,該卡合部具有該卡合孔,該承靠件更包括:一第三承靠部,具有一第三止擋壁;以及一第三承靠件,與該第二承靠部之間構成一第三容置槽,以容置該卡合部;其中,當該卡合孔與該釋放件之一第三卡勾卡合,該卡合部被限制在該第三卡勾與該第三止擋壁之間。
  14.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機殼;一顯示面板,安裝於該機殼中;一承靠件,固設於該機殼且具有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該第一凹部與該第二凹部分別位於不同的高度位置;以及一基座,包括一卡合部,該卡合部選擇性地卡合於該第一凹部與該第二凹部之一者,以調整一顯示面中心與一工作面之間的高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釋放件,配置在該機殼上且包括一第一卡勾及一第二卡勾,該第一卡勾及該第二卡勾的位置分別對應該第一凹部及該第二凹部;其中,該基座的該卡合部具有一卡合孔,該卡合孔選擇性地與對應該第一凹部的該第一卡勾與對應該第二凹部的該第二卡勾 之一者卡合。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彈性元件,連接該釋放件與該機殼;其中,該釋放件更包括一彈性臂,彈性臂具有一固定端與一自由端,該第一卡勾及該第二卡勾配置於該固定端與該自由端之間,該固定端固定於該機殼,該彈性元件連接該自由端與該機殼。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卡合部具有該卡合孔,該承靠件更包括:一第一承靠部,具有該第一凹部,且與該機殼構成一第一容置槽,以容置該卡合部;以及一第二承靠部,具有該第二凹部,且與該第一承靠部構成一第二容置槽,以容置該卡合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卡合部具有該卡合孔,該承靠件更包括:一第二承靠部,具有一第二止擋壁;以及一第二承靠件,與該第一承靠部之間構成一第二容置槽,以容置該卡合部;其中,當該卡合孔與該第二卡勾卡合,該卡合部被限制在該第二卡勾與該第二止擋壁之間。
TW106102154A 2017-01-20 2017-01-20 顯示裝置 TWI627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2154A TWI627367B (zh) 2017-01-20 2017-01-20 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2154A TWI627367B (zh) 2017-01-20 2017-01-20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7367B true TWI627367B (zh) 2018-06-21
TW201827738A TW201827738A (zh) 2018-08-01

Family

ID=6325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2154A TWI627367B (zh) 2017-01-20 2017-01-20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736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61362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Joseph Skull Display support column
TW201251582A (en) * 2011-06-07 2012-12-16 Unihan Corp Support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1310998A (zh) * 2011-08-29 2013-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顯示器高度調節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61362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Joseph Skull Display support column
TW201251582A (en) * 2011-06-07 2012-12-16 Unihan Corp Support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1310998A (zh) * 2011-08-29 2013-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顯示器高度調節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7738A (zh)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7136B2 (en) Lens limiting assembly, camera body and camera
JP5794675B2 (ja) 表示板の取付け構造並びに雲台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
US7992286B2 (en) Assembly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decorative pieces
EP2230437B1 (en) Hinge device with a spherical joint
US8537546B2 (en) Housing with foot pads and couplers
JP2007162794A (ja) 表示板の取り付け構造
JP6250835B2 (ja) 伸縮可能な位置制限構造体、カメラのボディとカメラ
US10638818B2 (en) Slider with reboundable pull-tab
JP2004102005A (ja) カメラのバヨネット式レンズマウント
TWI627367B (zh) 顯示裝置
US20150370151A1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lens module, and locking structure
EP3366979B1 (en) Assembly structure for embedded light device
JP2002347521A (ja) 鏡面角度調整機構
JP2006089033A (ja) 鏡支持プレートの取付け技術
EP3326496B1 (en) Mirror assembly
KR101965565B1 (ko) 스마트폰 링홀더
TW201925956A (zh) 主機板組件
CN106641642B (zh) 显示装置
TWI688724B (zh) 支架
TWM459958U (zh) 具有改良換向結構之棘輪扳手
TWI724819B (zh) 電子裝置
TW202404673A (zh) 擴充裝置
JP7125740B2 (ja) 接続具
JP4707554B2 (ja) カメラ装置
TWM529103U (zh) 支撐墊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