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6361B - Automatic lock - Google Patents

Automatic lock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6361B
TWI626361B TW106137406A TW106137406A TWI626361B TW I626361 B TWI626361 B TW I626361B TW 106137406 A TW106137406 A TW 106137406A TW 106137406 A TW106137406 A TW 106137406A TW I626361 B TWI626361 B TW I6263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trigger
trigger lever
case
out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7266A (zh
Inventor
jian-yong Huang
kai-wei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Huang Jian Yong
Huang Kai We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 Jian Yong, Huang Kai Wei filed Critical Huang Jian Yong
Priority to TW106137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636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6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636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7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266A/zh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包含一外殼、一觸發組件、一鎖心組、一第二觸發桿及一密碼組,觸發組件、鎖心組、第二觸發桿及密碼組皆設於外殼內,並觸發組件包含有推桿、第一觸發桿及彈性元件,本創作在使用者關門的時後,第一觸發桿會推抵第二觸發桿,進而使第二觸發桿將鎖心組由解鎖狀態切換為上鎖狀態,因此達到在關門的同時能夠將鎖心組自動上鎖之目的,避免使用者在關上門後因忘記將鎖心組上鎖而使其未能達到鎖固的功能。

Description

可自動上鎖的鎖具
本創作係一種鎖具,尤指一種用於置物櫃或保險櫃的鎖具。
現有技術中關於一種用於公眾場所之置物櫃或保險櫃的鎖具,其不論是利用何種形式進行密碼的設置(例如轉盤鎖、號碼鎖等等),在操作上大部份都是使用者先設定完密碼後,將門打開並放入使用者之物品後,關門並扭轉門上之旋鈕,使其由開鎖狀態切換為鎖固之狀態。
然而,在使用此種關門後需鎖固之鎖具,時常發生的一種狀況為,使用者忘記將旋鈕轉至鎖固狀態,因此雖然將置物櫃的門已關閉,但實際上卻未達到鎖固的功能,讓使用者的物品依舊暴露於被偷走之風險。
有鑑於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透過在關門時可自動觸發上鎖之機構,因此當使用者將保險櫃等的門關上時,鎖具便會自動鎖上,達到自動上鎖之目的。
為達上述之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一種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裝設於一門上,並具有位於水平面上且相互垂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並該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包含: 一外殼,其沿該第一方向的相對兩側面為一正面及一背面; 一觸發組件,其設置於該外殼上,並該觸發組件包含有 一推桿,其可沿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相對該外殼移動地設置於該外殼內;該推桿突出於該外殼外的一端設有一鎖舌部;當該鎖舌部沿該第一方向被推動時,該鎖舌部帶動該推桿沿該第二方向朝向該外殼內移動; 一第一觸發桿,其可以該第二方向為軸心轉動地位於該外殼內,並可被該推桿推動; 一彈性元件,其沿該第二方向推抵該推桿,並將該鎖舌部推出該外殼外; 一鎖心組,其設置於該外殼內,並該鎖心組包含有一上鎖狀態及一解鎖狀態; 一第二觸發桿,其設置於該外殼內,並選擇性地被該第一觸發桿抵靠,且可將該鎖心組由該解鎖狀態切換為該上鎖狀態; 一密碼組,其設置於該外殼內,並可將該鎖心組由該上鎖狀態切換為該解鎖狀態; 其中,當該推桿的該鎖舌部朝向該外殼的該背面方向被推動時,該推桿沿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推動該第一觸發桿,並使該第一觸發桿沿該第二方向朝向該外殼內移動並同時向上樞轉; 其中,當該推桿的該鎖舌部朝向該外殼的該正面方向被推動時,該推桿沿該第二方向推動該第一觸發桿,並使該第一觸發桿沿該第二方向朝向該外殼內移動,並推抵該第二觸發桿,並進而使該鎖心組由該解鎖狀態切換為該上鎖狀態。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當使用者開門時,會使鎖舌部受到門板的抵壓而朝向該外殼的背面被推動,進而帶動該第一觸發桿在向外殼內移動同時會向上樞轉,進而使第一觸發桿在移動至第二觸發桿的位置時,其向上移動的高度使其得以避開第二觸發桿,因此使用者在開門時便不會觸動到第二觸發桿;相反地,當使用者關門時,鎖舌部會受到門板的抵壓而產生一朝向外殼正面的推力,因此使第一觸發桿在向外殼內移動的同時不會向上樞轉,進而使第一觸發桿在移動到第二觸發桿的位置時,第一觸發桿會推動第二觸發桿,並使第二觸發桿帶動該鎖心組,由其解鎖狀態切換為上鎖狀態,簡言之,本創作讓使用者在關門的瞬間,使鎖具自動上鎖,以避免使用者關上門之後忘記將鎖心組上鎖而使其未能達到鎖住之功效。
進一步而言,前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外殼的內壁面上成形有一滑動槽,該滑動槽的開口朝上且沿該第二方向延伸並於該外殼的其中一側面對外相通;該觸發組件之該第一觸發桿係套設於該推桿外,並該第一觸發桿上進一步成形有一凸塊,該凸塊容置於該滑動槽內,並該凸塊沿該第一方向的寬度小於該滑動槽沿該第一方向的寬度。
進一步而言,前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外殼進一步包含有一鎖殼,該鎖心組、該第二觸發桿及該密碼組係容置於該鎖殼內,該外殼的該正面位於該鎖殼上;一觸發殼,其設置於該鎖殼上,並該觸發組件係設置於該觸發殼內,該外殼的該背面位於該觸發殼上。
進一步而言,前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外殼進一步包含有一鎖殼,該鎖心組、該第二觸發桿及該密碼組係容置於該鎖殼內,該外殼的該正面位於該鎖殼上;一觸發殼,其設置於該鎖殼上,並該觸發組件係設置於該觸發殼內,並該滑動槽係成形於該觸發殼的內壁面上,該外殼的該背面位於該觸發殼上。
進一步而言,前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第二觸發桿係可相對樞轉地設置於該外殼內,並該第二觸發桿的一端與該鎖心組選擇性地相扣合,當該第二觸發桿與該鎖心組相扣合時,該鎖心組為該解鎖狀態,當該第二觸發桿與該鎖心組未扣合時,該鎖心組為該上鎖狀態。
進一步而言,前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第二觸發桿為一微動開關,當該第一觸發桿推動該第二觸發桿時,該第二觸發桿使該鎖心組由該解鎖狀態切換為該上鎖狀態。
進一步而言,前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第一觸發桿上遠離該推桿的一端部上進一步成形有一第一斜面;該第二觸發桿上進一步成形有一第二斜面;該第一觸發桿的該第一斜面與該第二觸發桿的該第二斜面選擇性地相抵靠。
進一步而言,前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外殼的內壁面上進一步突出成形有一卡固壁,該卡固壁上成形有一卡固孔;該推桿遠離該鎖舌部的一端貫穿該卡固定並穿設該卡固壁,並該推桿的該端進一部成形有一卡固件,該卡固件的徑向大小大於該卡固孔的徑向大小,使該推桿可相對滑動但不可分離地穿設於該卡固壁上。
進一步而言,前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鎖舌部沿該第一方向的相對兩側面上分別成形有一鎖舌斜面,該兩鎖舌斜面朝向該鎖舌部的端部彼此逐漸靠近。
以下配合圖式以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本創作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係裝設於一門91上,並具有位於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一第一方向L1及一第二方向L2,且該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包含有一外殼10、一觸發組件20、一鎖心組30、一第二觸發桿40及一密碼組50。
請參閱圖2所示,外殼10沿第一方向L1的相對兩側面為一正面11及一背面12,且本主要實施例中,外殼10進一步包含有一鎖殼13及一觸發殼14,鎖殼13的背面貼合於觸發殼14的正面,鎖殼13的正面即為外殼10的正面11,觸發殼14的背面即為外殼10的背面12,在本實施例中,鎖殼13為現有技術的鎖具的殼體,因此本創作可透過裝設觸發殼14於現有技術的鎖殼13上來容納本創作的核心組件(觸發組件20),藉此便無需重新設計鎖殼13,而可以附加的方式來改造現有技術的鎖殼13;但不以此為限,本創作亦可沒有該鎖殼13及觸發殼14之分,而是僅有單一殼體的外殼10,此外,觸發殼14設置的位置亦不以此為限,其也可設置於鎖殼13背面以外的地方。
請參閱圖10、圖11及圖12所示,本主要實施例中,外殼10進一步包含有一滑動槽15及一卡固壁16,滑動槽15設置於外殼10的內壁面,更精確地說,本主要實施例中,滑動槽15係設置於觸發殼14的內壁面上,並該滑動槽15的開口朝向且係沿第二方向L2延伸並於外殼10的其中一側面對外相通;卡固壁16成形於外殼10內,更精確地說,本主要實施例中,卡固壁16係成形於觸發殼14內,並卡固壁16上成形有一卡固孔161,進一步而言,本主要實施例中,卡固孔161設置的位置位於該滑動槽15的延伸線上。
請參閱圖11及圖12所示觸發組件20設置於外殼10上,更精確地說,本主要實施例中,觸發組件20係設置於觸發殼14內,並觸發組件20包含有一推桿21、一第一觸發桿22及一彈性元件23。
請參閱圖4、圖12及圖14所示,推桿21可沿第一方向L1及第二方向L2相對外殼10移動地設置於觸發殼14內,且推桿21設置的方向與滑動槽15設置的方向平行,進一步而言,推桿21的一端選擇性地突出於觸發殼14外,並該端上設有一鎖舌部211,當鎖舌部211沿第一方向L1被推動時,鎖舌部211會帶動推桿21沿第二方向L2朝向外殼內移動;更精確地說,鎖舌部211沿第一方向L1的相對兩側面上分別成形有一鎖舌斜面212,該兩鎖舌斜面212朝向鎖舌部211的端部彼此靠近,因此由俯視視之時,該鎖舌部211的端部輪廓為一外凸的三角形,但不以此為限,鎖舌部211亦可為其他形狀,例如為一半球狀等等,如此同樣可達到相同的功能。
請參閱圖12所示,推桿21遠離鎖舌部211的另一端則貫穿於該卡固壁16的卡固孔161並穿設卡固壁16,並推桿21穿過卡固壁16的該端上進一步成形有一卡固件213,卡固件213的徑向大小大於卡固孔161的徑向大小,使推桿21可相對外殼10滑動但不可分離地穿設於卡固壁16上,但不以此為限,本創作亦可沒有該卡固壁16及該卡固件213,而是透過其他手段將推桿21不可分離地設置於外殼10內。
第一觸發桿22可以第二方向L2為軸心轉動地設於外殼10內,並可被推桿21推動,更精確地說,於本主要實施例中,第一觸發桿22係設置於觸發殼14內,並係套設於推桿21外,但不以此為限,第一觸發桿22的設置位置可隨需求進行調整。
請參閱圖13及圖14所示,第一觸發桿22上進一步成形有一凸塊221,該凸塊221容置於滑動槽15內,並凸塊221沿第一方向L1的寬度小於滑動槽15沿第一方向L1的寬度,因此,凸塊221可沿第一方向L1相對滑動槽15移動,並可沿第二方向L2於滑動槽15內滑動。
進一步而言,本主要實施例中,凸塊221至第一觸發桿22樞設於推桿21的該端之距離小於凸塊221至第一觸發桿22的另一端的距離,並透過此一距離差以及滑動槽15及凸塊221的設置,當推桿21受到鎖舌部211沿第一方向L1的推動並該力道係朝向第一觸發桿22樞設的該端時,凸塊221會沿第一方向L1抵靠於滑動槽15內,並使第一觸發桿22的另一端與推桿21為軸向上樞轉,但不以此為限,本創作亦可透過凸塊221及滑動槽15以外的其他結構,使第一觸發桿22能夠在受到來自第一方向L1的力時相對推桿21樞轉。
請參閱圖12所示,進一步而言,第一觸發桿22遠離推桿21的該端上進一步成形有一第一斜面222。
請參閱圖6、圖7及圖12所示,彈性元件23沿第二方向L2推抵推桿21,並持續將鎖舌部211推出外殼10外,更精確地說,本主要實施例中,彈性元件23係套設於推桿21上,並其一端抵靠第一觸發桿22,另一端抵靠於卡固壁16,因此當鎖舌部211將推桿21連同第一觸發桿22朝向觸發殼14的內部推動時,彈性元件23會受到壓縮,進而持續產生一將推桿21及第一觸發桿22推出觸發殼14的力道,但彈性元件23設置的位置亦可隨需求進行調整,並本主要實施例中,該彈性元件23為壓縮彈簧,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1、圖3及圖4所示,鎖心組30設置於外殼10內,更精確地說,鎖心組30係設置於鎖殼13內,並鎖心組30包含有一轉軸31、一第一彈簧32、一旋鈕33及一止擋片34,轉軸31可相對鎖殼13轉動地設置於鎖殼13內,並其沿該第一方向L1的相對兩端分別連接有旋鈕33及止擋片34,旋鈕33設置於轉軸31相鄰於外殼10的正面11的該端,止擋片34設置於轉軸31相鄰於外殼10的背面12的該端,並旋鈕33突出設置於外殼10的正面11,而止擋片34突出於外殼10的背面12,並轉軸31、旋鈕33及止擋片34可共同進行轉動,進一步而言,鎖心組30包含有一上鎖狀態及一解鎖狀態,於該解鎖狀態下,止擋片34突伸於外殼10外的部分係相對外殼10向下延伸,而由解鎖狀態切換至上鎖狀態為止擋片34由相對外殼10向下延伸樞轉至止擋片34相對外殼10水平延伸,換言之,於上鎖狀態下,止擋片34突伸於外殼10的部分係相對外殼10水平延伸。
請參閱圖3所示,第一彈簧32的一端扣合於鎖殼13內,第一彈簧32的另一端連接於轉軸31上,並持續將轉軸31由該解鎖狀態朝向上鎖狀態的方向拉動,本創作之鎖心組30的結構為習知技術,並不以此為限,其亦可透過其他結構達到上鎖及解鎖之狀態。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第二觸發桿40設置於外殼10內,更精確地說,係設置於鎖殼13內,並第二觸發桿40選擇性地被第一觸發桿22抵靠,且可將鎖心組30由解鎖狀態切換為上鎖狀態,更精確地說,於該上鎖狀態下,第一觸發桿22沿第二方向L2的位置係設置於第二觸發桿40及突伸有鎖舌部211的該外殼10的壁面之間,並當第一觸發桿22沿該第二方向L2朝向第二觸發桿40移動並抵靠於第二觸發桿40上時,第二觸發桿40便會將鎖心組30由解鎖狀態切換為上鎖狀態。
請參閱圖8及圖9所示,更精確地說,於本創作之主要實施例中,第二觸發桿40係可相對樞轉地設置於鎖殼13內,並第二觸發桿40的一端向上延伸至第一觸發桿22的水平高度,第二觸發桿的另一端與鎖心組30選擇性地相扣合,當第二觸發桿40與鎖心組30相扣合時,鎖心組30為解鎖狀態,當第二觸發桿40與鎖心組30未扣合時,鎖心組30為上鎖狀態。
進一步而言,第二觸發桿40遠離該鎖心組30的一端上成形有一第二斜面41,該第二斜面41成形的位置與第一觸發桿22的第一斜面222成形的位置相對應,並該第一斜面222與第二斜面41選擇性地相抵靠。
請參閱圖3所示,此外,本主要實施例中,第二觸發桿40上進一步設有一第二彈簧42,該第二彈簧42持續將第二觸發桿40朝向與鎖心組30的轉軸31相扣合的方向推動。
請參閱圖16所示,而於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中,其與本創作之主要實施例大致相同,但在該另一實施例中,第二觸發桿40A為一微動開關,並該第二觸發桿40A與鎖心組電相連,當第二觸發桿40A受到按壓,則使鎖心組由解鎖狀態切換為上鎖狀態,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2所示,密碼組50設置於外殼10內,更精確地說,本主要實施例中,密碼組50係設置於鎖殼13內,並密碼組50上進一步連接有一扣臂51,扣臂51可將鎖心組30由上鎖狀態切換為解鎖狀態,由於密碼組50其他結構為習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以下簡述本創作之使用狀態及其優點。
本創作在使用時,係將本創作裝設於一門91上後,在開關門的同時去觸動本創作之觸發組件20對鎖心組30進行解鎖狀態至上鎖狀態的切換。
請參閱圖1及圖4所示,於本創作的主要實施例中,於鎖心組30的上鎖狀態下,密碼組50的扣臂51扣合於鎖心組30的轉軸31上,該扣臂51的扣合使轉軸31無法由上鎖狀態轉動至解鎖狀態,並於此上鎖狀態下,第二觸發桿40由於受到第二彈簧42的推動,該相鄰於轉軸31的一端會貼靠於轉軸31上,並止擋片34突出於外殼10的部分係水平延伸並格擋於保險櫃或置物櫃等櫃體92的內壁面,藉此阻止門91被打開。
請參閱圖5所示,由上鎖狀態切換為解鎖狀態時,使用者首先於密碼組50上按壓正確的密碼,便可使扣臂51與轉軸31分離,因此使用者便能夠透過轉動旋鈕33將轉軸31朝向解鎖狀態轉動。
請參閱圖3、圖5及圖6所示,當轉軸31轉動至解鎖狀態後,第二觸發桿40便會扣合於轉軸31上,由於第一彈簧32持續將轉軸31朝向上鎖狀態拉動,因此該第二觸發桿40可阻止第一彈簧32將轉軸31由解鎖狀態切換回上鎖狀態。
請進一步參閱圖1所示,另一方面,當使用者將旋鈕33轉動、使轉軸31切換為解鎖狀態後,由於止擋片34由水平延伸切換為向下延伸,因此門91與櫃體92之間便不再有阻擋,因此使用者便可將門91相對櫃體92打開。
請參閱圖1、圖6及圖7所示,而在打開門91的瞬間,觸發組件20的鎖舌部211會受到櫃體92壁面的推擠,該推擠的力道會使鎖舌部211朝向外殼10的背面12的方向被推動,更精確地說,鎖舌部211受到沿第二方向L2的力,會使推桿21及第一觸發桿22朝向外殼10內推動,並使凸塊221於滑動槽15內沿第二方向L2滑動,並壓縮彈性元件23。
請參閱圖13、圖14及圖15所示,另一方面,由於鎖舌部211同時也受到沿第一方向L1朝向外殼10的背面12的方向的推力,該推力會使推桿21朝向外殼10的背面12輕微移動,並由於凸塊221容置於滑動槽15內,該移動幅度受限於凸塊221可沿第一方向L1移動的幅度,且由於凸塊221受到該力道推擠而抵靠於滑動槽15的一側邊上,使第一觸發桿22受到該力道的推抵而相對推桿21向上樞轉,使第一觸發桿22遠離推桿21的該端相對抬起。
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換言之,第一觸發桿22在一端向上抬起的同時沿第二方向L2朝向鎖殼13的內部移動,並一如前述,由於在上鎖狀態下,第一觸發桿22沿第二方向L2上設置的位置係於第二觸發桿40及鎖殼13的內壁面之間,因此當第一觸發桿22在移動時會通過第二觸發桿40,但由於第一觸發桿22與第二觸發桿40可相抵靠的該端呈現抬起的狀態,因此第一觸發桿22會由第二觸發桿40的上方通過第二觸發桿40,進而使第二觸發桿40維持在未觸發的狀態,並同時達到開門之動作。
請參閱圖1及圖8所示,當使用者打開門後,由於鎖舌部211與櫃體92分離,因此櫃體92不再對鎖舌部211施力,換言之,彈性元件23便會將鎖舌部211重新推出外殼10外,使第一觸發桿22沿第二方向L2重新推回到第二觸發桿40以及外殼10突伸有該鎖舌部211的該側壁面之間,同時,由於失去抵靠的力道,第一觸發桿22會相對推桿21樞轉回水平狀態並回復到該位置,在此一復位的作動中,為避免第一觸發桿22與第二觸發桿40之間彼此卡住而無法復位,該第一斜面222與第二斜面41係分別成形於復位過程中第一觸發桿22與第二觸發桿40相面對的該兩側面,並使第一斜面222可順著第二斜面41順利地向上些微位移,並使第一觸發桿22得以沿第二方向L2移動至該側壁面與第二觸發桿40之間。
請參閱圖1及圖9所示,當使用者進行關門的動作時,鎖舌部211同樣會在門91關上的瞬間,受到櫃體92的抵壓而沿第二方向L2內縮至外殼10內,但此一向內移動與開門時的差異在於,請進一步參閱圖13所示,關門時,鎖舌部211沿第一方向L1所受到的力道使其朝向外殼10的正面方向推動,因此使第一觸發桿22的凸塊221抵靠於滑動槽15另一側邊上,但由於此一抵靠會使第一觸發桿22相對推桿21向下樞轉,但受到滑動槽15邊緣的限位,因此第一觸發桿22會以水平延伸的方式沿第二方向L2朝向第二觸發桿40移動,因此,在經過第二觸發桿40時,第一觸發桿22便會推動到第二觸發桿40。
請參閱圖3、圖9及圖10所示,在本創作的主要實施例中,第一觸發桿22推動第二觸發桿40,會使第二觸發桿40相對外殼10樞轉,進而使第二觸發桿40扣合於轉軸31的該端與轉軸31相分離,而在失去第二觸發桿40的扣合後,轉軸31因第一彈簧32的持續拉動,便會由解鎖狀態被拉動至上鎖狀態,並於此同時,密碼組50的扣臂51會重新扣合於轉軸31上,避免轉軸31可再一次被由上鎖狀態轉動至解鎖狀態,換言之,本創作達到關門的同時由解鎖狀態切換為上鎖狀態。
請參閱圖1及圖10所示,於門91關上後,由於鎖舌部211再次失去抵靠的力道,因此彈性元件23便會將推桿21及第一觸發桿22重新朝向推出觸發殼14的方向推動,使本創作復位至上鎖狀態下之結構。
請參閱圖16所示,於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二觸發桿40A為一微動開關,並在開門的瞬間,由於第一觸發桿22A未觸發第二觸發桿40A,因此該微動開關不會起動,但在關門的瞬間,由於第一觸發桿22A推抵並觸發第二觸發桿40A,進而觸動第二觸發桿40A並使其電連接的鎖心組切換為上鎖狀態。
本創作透過結構簡單且成本低廉的觸發組件,讓使用者在關門的同時,能夠自動觸發鎖心組並將門上鎖,因此可讓使用者在關門時不必轉動旋鈕便能達到自動上鎖之目的,也免去使用者因為忘記上鎖而使門可被他人輕易打開之風險。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做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外殼
11‧‧‧正面
12‧‧‧背面
13‧‧‧鎖殼
14‧‧‧觸發殼
15‧‧‧滑動槽
16‧‧‧卡固壁
161‧‧‧卡固孔
20‧‧‧觸發組件
21‧‧‧推桿
211‧‧‧鎖舌部
212‧‧‧鎖舌斜面
213‧‧‧卡固件
22‧‧‧第一觸發桿
221‧‧‧凸塊
222‧‧‧第一斜面
23‧‧‧彈性元件
30‧‧‧鎖心組
31‧‧‧轉軸
32‧‧‧第一彈簧
33‧‧‧旋鈕
34‧‧‧止擋片
40‧‧‧第二觸發桿
41‧‧‧第二斜面
42‧‧‧第二彈簧
50‧‧‧密碼組
51‧‧‧扣臂
91‧‧‧門
92‧‧‧櫃體
22A‧‧‧第一觸發桿
40A‧‧‧第二觸發桿
L1‧‧‧第一方向
L2‧‧‧第二方向
圖1係本創作裝設於一門及櫃體上之平面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之側視圖。 圖3係本創作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上鎖狀態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解鎖狀態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解鎖狀態下樞轉旋鈕後之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解鎖狀態下開門瞬間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解鎖狀態下開門後之示意圖。 圖9係本創作解鎖狀態下關門瞬間示意圖。 圖10係本創作關門後由解鎖狀態切換為上鎖狀態示意圖。 圖11係本創作之觸發組件及觸發殼之平面外觀圖。 圖12係本創作觸發組件及觸發殼之立體分解圖。 圖13係本創作觸發桿未抬起時之剖面示意圖。 圖14係本創作觸發桿抬起後之剖面示意圖。 圖15係本創作觸發組件裝設於觸發殼上之立體外觀圖。 圖16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平面示意圖。

Claims (9)

  1. 一種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裝設於一門上,並具有位於水平面上且相互垂直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並該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包含: 一外殼,其沿該第一方向的相對兩側面為一正面及一背面; 一觸發組件,其設置於該外殼上,並該觸發組件包含有 一推桿,其可沿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相對該外殼移動地設置於該外殼內;該推桿突出於該外殼外的一端設有一鎖舌部;當該鎖舌部沿該第一方向被推動時,該鎖舌部帶動該推桿沿該第二方向朝向該外殼內移動; 一第一觸發桿,其可以該第二方向為軸心轉動地位於該外殼內,並可被該推桿推動; 一彈性元件,其沿該第二方向推抵該推桿,並將該鎖舌部推出該外殼外; 一鎖心組,其設置於該外殼內,並該鎖心組包含有一上鎖狀態及一解鎖狀態; 一第二觸發桿,其設置於該外殼內,並選擇性地被該第一觸發桿抵靠,且可將該鎖心組由該解鎖狀態切換為該上鎖狀態; 一密碼組,其設置於該外殼內,並可將該鎖心組由該上鎖狀態切換為該解鎖狀態; 其中,當該推桿的該鎖舌部朝向該外殼的該背面方向被推動時,該推桿沿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推動該第一觸發桿,並使該第一觸發桿沿該第二方向朝向該外殼內移動並同時向上樞轉; 其中,當該推桿的該鎖舌部朝向該外殼的該正面方向被推動時,該推桿沿該第二方向推動該第一觸發桿,並使該第一觸發桿沿該第二方向朝向該外殼內移動,並推抵該第二觸發桿,並進而使該鎖心組由該解鎖狀態切換為該上鎖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 該外殼的內壁面上成形有一滑動槽,該滑動槽的開口朝上且沿該第二方向延伸並於該外殼的其中一側面對外相通; 該觸發組件之該第一觸發桿係套設於該推桿外,並該第一觸發桿上進一步成形有一凸塊,該凸塊容置於該滑動槽內,並該凸塊沿該第一方向的寬度小於該滑動槽沿該第一方向的寬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外殼進一步包含有 一鎖殼,該鎖心組、該第二觸發桿及該密碼組係容置於該鎖殼內,該外殼的該正面位於該鎖殼上; 一觸發殼,其設置於該鎖殼上,並該觸發組件係設置於該觸發殼內,該外殼的該背面位於該觸發殼上。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外殼進一步包含有 一鎖殼,該鎖心組、該第二觸發桿及該密碼組係容置於該鎖殼內,該外殼的該正面位於該鎖殼上; 一觸發殼,其設置於該鎖殼上,並該觸發組件係設置於該觸發殼內,並該滑動槽係成形於該觸發殼的內壁面上,該外殼的該背面位於該觸發殼上。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第二觸發桿係可相對樞轉地設置於該外殼內,並該第二觸發桿的一端與該鎖心組選擇性地相扣合,當該第二觸發桿與該鎖心組相扣合時,該鎖心組為該解鎖狀態,當該第二觸發桿與該鎖心組未扣合時,該鎖心組為該上鎖狀態。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第二觸發桿為一微動開關,當該第一觸發桿推動該第二觸發桿時,該第二觸發桿使該鎖心組由該解鎖狀態切換為該上鎖狀態。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 該第一觸發桿遠離該推桿的一端部上進一步成形有一第一斜面; 該第二觸發桿上進一步成形有一第二斜面; 該第一觸發桿的該第一斜面與該第二觸發桿的該第二斜面選擇性地相抵靠。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 該外殼的內壁面上進一步突出成形有一卡固壁,該卡固壁上成形有一卡固孔; 該推桿遠離該鎖舌部的一端貫穿該卡固孔並穿設該卡固壁,並該推桿的該端進一步成形有一卡固件,該卡固件的徑向大小大於該卡固孔的徑向大小,使該推桿可相對滑動但不可分離地穿設於該卡固壁上。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自動上鎖的鎖具,其中該鎖舌部沿該第一方向的相對兩側面上分別成形有一鎖舌斜面,該兩鎖舌斜面朝向該鎖舌部的端部彼此逐漸靠近。
TW106137406A 2017-10-30 2017-10-30 Automatic lock TWI6263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7406A TWI626361B (zh) 2017-10-30 2017-10-30 Automatic lo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7406A TWI626361B (zh) 2017-10-30 2017-10-30 Automatic loc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6361B true TWI626361B (zh) 2018-06-11
TW201917266A TW201917266A (zh) 2019-05-01

Family

ID=6325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406A TWI626361B (zh) 2017-10-30 2017-10-30 Automatic lock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636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9315A (zh) * 2011-08-25 2012-02-22 程飞 具有自动上锁的插芯双快锁体
CN203081079U (zh) * 2012-12-24 2013-07-24 吕一鸣 自动锁的触发锁定装置
CN203201295U (zh) * 2013-04-16 2013-09-18 袁文锋 一种具有自动上锁功能的防盗锁
TWM492356U (zh) * 2014-05-16 2014-12-21 Chong-You Chen 具自動上鎖功能之鎖匣
TWI509139B (zh) * 2014-03-31 2015-11-21
TWM514498U (zh) * 2015-07-28 2015-12-21 Weider Metal Inc 強制第一階段鎖定連動式自動上鎖門鎖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9315A (zh) * 2011-08-25 2012-02-22 程飞 具有自动上锁的插芯双快锁体
CN203081079U (zh) * 2012-12-24 2013-07-24 吕一鸣 自动锁的触发锁定装置
CN203201295U (zh) * 2013-04-16 2013-09-18 袁文锋 一种具有自动上锁功能的防盗锁
TWI509139B (zh) * 2014-03-31 2015-11-21
TWM492356U (zh) * 2014-05-16 2014-12-21 Chong-You Chen 具自動上鎖功能之鎖匣
TWM514498U (zh) * 2015-07-28 2015-12-21 Weider Metal Inc 強制第一階段鎖定連動式自動上鎖門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266A (zh) 2019-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5751B2 (en) Lockable enclosure
WO2018137430A1 (zh) 一种操作简便的薄型扣锁
KR102569910B1 (ko) 도어 오프너
US7984630B2 (en) Locker lock
CN216305661U (zh) 儿童防护闩锁
JP2005247232A (ja) リッド開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小物入れ装置
US20220205279A1 (en) Automatic Lock With Rotatable Trigger
US10017964B2 (en) Latch mechanism for an exit device
TWI626361B (zh) Automatic lock
KR101598958B1 (ko) 래치볼트 방향 설정 자동 변환 기능을 갖는 모티스락
JPH0542425Y2 (zh)
KR101663162B1 (ko) 로테이터블 래치볼트를 갖는 도어락
WO2018036448A1 (zh) 一种锁机构、钞箱及金融自助设备
TWM492356U (zh) 具自動上鎖功能之鎖匣
JP5894218B2 (ja) 磁石サイドロック
TWI811174B (zh) 具記憶功能之電子鎖具
TWM575047U (zh) Magnetic lock
JP2507450B2 (ja) 自動施錠装置
CN209976224U (zh) 一种电子防盗锁的锁止机构
TWI814475B (zh) 安全自動鎖具
CN214659479U (zh) 橱柜安全锁
KR102647823B1 (ko) 파손 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한 도어락 장치
CN216008121U (zh) 一种智能锁锁体
JPH0671811U (ja) 錠装置
JPH0647394Y2 (ja) 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