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9983B - 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及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 - Google Patents

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及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9983B
TWI619983B TW103123999A TW103123999A TWI619983B TW I619983 B TWI619983 B TW I619983B TW 103123999 A TW103123999 A TW 103123999A TW 103123999 A TW103123999 A TW 103123999A TW I619983 B TWI619983 B TW I6199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holder
coil
holder driving
driving device
peripheral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3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8371A (zh
Inventor
林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8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9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99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0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to keep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by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irt, stains, contamination, cond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2Elements optimising image sensor operation, e.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protection or temperature control by heat transfer or cool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抑制由灰塵而引起的不良。
透鏡架驅動裝置(10)係包含:AF單元(20),其包含永久磁鐵(28);以及手震修正部,係使AF單元(20)相對於固定部(13)而移動以修正手震。手震修正部係包含:支撐構件(16),用以將AF單元(20)支撐成能夠擺動;以及手震修正用線圈(18),係與永久磁鐵(28)對向而配置於固定部(13)上。固定部(13)係包含:線圈基板(40),其形成有手震修正用線圈(18),且具有用以界定圓形開口(40c)的內周側壁(40c);以及灰塵產生防止構件(47),用以至少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被切削而產生灰塵。

Description

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及附攝影 機的行動終端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鏡架(lens holder)驅動裝置,尤其是關於一種修正利用行動終端用的小型攝影機進行影像之攝影時所產生的手震(震動)而可以攝影沒有影像模糊之影像的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camera module)、及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
以往已有提出各種的透鏡架驅動裝置,即便在進行影像之攝影時發生了手震(震動)仍可以防止成像面上的影像模糊而獲得鮮明影像。
作為手震修正方式,雖然已有提出各種的方式,但是其中已知的有「鏡筒移位(barrel shift)方式」。在此,所謂「鏡筒移位方式」,係指使被收容於自動對焦(AF)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的透鏡鏡筒(lens barrel)(保持透鏡鏡筒的透鏡架)本身,相對於固定部(基座(base)構件)朝向與光軸方向呈垂直之方向移動,藉此修正手震的方式。如此的 「鏡筒移位方式」之透鏡架驅動裝置,係被分為:永久磁鐵移動(可動)的「移動磁鐵(moving magnet)方式」之透鏡架驅動裝置;以及驅動線圈移動(可動)的「移動線圈(moving coil)方式」之透鏡架驅動裝置。
如此的「鏡筒移位方式」之透鏡架驅動裝置,為了謀求小型化和低外形,而採用將AF用透鏡架驅動部用之永久磁鐵亦兼作為手震修正部用之永久磁鐵來使用的方式。
例如,專利文獻1係揭示「移動磁鐵方式」之透鏡架驅動裝置。該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透鏡架驅動裝置,係具有: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係使保持透鏡鏡筒的透鏡架沿著光軸移動;以及手震修正部,係使該AF單元相對於固定部朝向與光軸正交且彼此正交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移動,藉此修正手震。
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透鏡架驅動裝置中,上述AF單元係具備:聚焦線圈(focus coil),其固定於透鏡架;永久磁鐵,係由具有與該聚焦線圈對向之第1面的複數個永久磁鐵所構成;磁鐵架(magnet holder),用以保持永久磁鐵;以及第1及第2板簧,係將透鏡架支撐成能夠朝向光軸方向位移。上述固定部係接近第2板簧所配置。上述手震修正部係具有:支撐構件,用以將AF單元支撐成能夠相對於固定部擺動;手震修正用線圈(FP線圈),係由分別 與第2面對向所配置的複數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所構成,該第2面係垂直於複數個永久磁鐵片之第1面;以及複數個霍爾元件(Hall element)。
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透鏡架驅動裝置中,於固定部之下部係搭載有配置於拍攝基板上的拍攝元件。固定部係由基座、具有圓形開口的線圈基板、以及可撓性印刷基板(FPC)所構成。線圈基板係與永久磁鐵對向分離所配置。線圈基板係將可撓性印刷基板(FPC)包夾在中間而安裝於基座。在線圈基板形成有上述手震修正用線圈。可撓性印刷基板(FPC)之內部配線與線圈基板之複數個焊盤係電性連接。因而,電流可經由可撓性印刷基板(FPC)而供應至手震修正用線圈。
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透鏡架驅動裝置中,基座係在其中央內徑部分具有環狀之內壁。藉由該基座之內壁來掩蓋用以界定線圈基板之圓形開口的內周側壁。藉此預防用以界定線圈基板之圓形開口的內周側壁與透鏡鏡筒之間的撞擊,且防止線圈基板被切削而產生比較大的灰塵。
如此構造的透鏡架驅動裝置,係為了在影像攝影時進行手震修正,而將AF單元朝向抵銷手震的方向驅動。該驅動力係可藉由在永久磁鐵所製作出的磁場中將電流流動至手震修正用線圈(FP線圈)而獲得。因而,進行手震修正 時係將手震修正所需要的脈寬調變(PWM)驅動之電流,流動至手震修正用線圈(FP線圈)及可撓性印刷基板(FPC)。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4938號公報
為了提高藉由手震修正部進行的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之擺動性能(驅動力),而進行了手震修正用線圈(FP線圈)之容量的加大。結果,有必要加大線圈基板之面積。換言之,有必要減小線圈基板之圓形開口的直徑。當線圈基板之圓形開口的直徑變小時,就會失去在基座設置環狀之內壁的空間。為此,線圈基板之內周側壁將會露出。
如此構造的透鏡架驅動裝置,在搭載該透鏡架驅動裝置的行動終端被施加有如落下之撞擊般的較強之撞擊的情況下,透鏡鏡筒將會大幅地移動,而有透鏡鏡筒直接撞擊到線圈基板之內周側壁的可能性。因該撞擊,線圈基板之內周側壁會被切削,恐有因此而產生比較大的灰塵之虞。
由於透鏡架驅動裝置係組入攝影機模組中,所以上述 所產生的灰塵映入由拍攝元件所攝影的影像中,就會變成不良品。
因而,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可以抑制由灰塵而引起的不良之透鏡架驅動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可隨著說明之進展而獲得明白。
依據本發明第1例示的態樣要點所述,透鏡架驅動裝置(10;10A),係具備: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用以使保持透鏡鏡筒(12)的透鏡架(24)沿著光軸(O)移動,且包含永久磁鐵(28);以及手震修正部,使該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相對於固定部(13;13A)朝向與光軸(O)正交且彼此正交的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移動,藉此修正手震。手震修正部係包含:支撐構件(16),將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支撐成能夠相對於固定部(13;13A)朝向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擺動;以及手震修正用線圈(18),與永久磁鐵(28)對向而配置於固定部(13;13A)上。依據本發明之第1例示態樣,則固定部(13;13A)係包含:線圈基板(40),形成有手震修正用線圈(18),且具有用以界定圓形開口(40c)的內周側壁(40c);可撓性印刷基板(44),配置於線圈基板(40)之下部;基座(14),與該可撓性印刷基板(44)對向;以及灰塵產生防止構件(47;48),用以至少覆 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被切削而產生灰塵。
在上述本發明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10A)中,上述灰塵產生防止構件可由用以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與透鏡鏡筒(12)撞擊的撞擊迴避構件(47;48)所構成。在該情況下,上述撞擊迴避構件,較佳是由用以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的環狀之圓筒部(474;484)所構成。撞擊迴避構件,更佳是由具有用以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的環狀之圓筒部(474)的金屬蓋(47)所構成,該金屬蓋(47)係被包夾於可撓性印刷基板(44)與基座(14)之間。取而代之,上述撞擊迴避構件可由具有用以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的環狀之圓筒部(484)的金屬蓋(48)所構成,該金屬蓋(48)係蓋到線圈基板(40)之上面。金屬蓋(47;48)可由銅合金所構成。銅合金較佳是由銅鎳鋅合金或磷青銅所構成。
又,在上述本發明的透鏡架驅動裝置中,上述灰塵產生防止構件可由設置於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的塗佈材料所構成。塗佈材料,例如是可將熱硬化環氧樹脂塗佈於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且進行加熱、硬化所獲得。
在上述本發明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10A)中,上述自 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例如可具備:聚焦線圈(26),係固定於透鏡架(24);磁鐵架(30),係配置於透鏡架(24)之外周而用以保持永久磁鐵(28),且具有彼此與光軸(O)之方向對向的第1及第2端(30a、30b);以及第1及第2板簧(32、34),分別安裝於磁鐵架(30)之第1及第2端(30a、30b),在將透鏡架(24)定位於徑向的狀態下支撐成能夠朝向光軸(O)方向位移。在此情況下,永久磁鐵(28),較佳是由複數個永久磁鐵片(282f、282b、282l、282r)所構成,該複數個永久磁鐵片(282f、282b、282l、282r)係分別具有與聚焦線圈(26)對向的第1面,且相對於光軸(O)而在聚焦線圈(26)之半徑方向外側,彼此與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對向所配置;手震修正用線圈(18)係由複數個手震修正用線圈(18f、18b、18l、18r)部所構成,該複數個手震修正用線圈(18f、18b、18l、18r)部係分別與垂直於複數個永久磁鐵片之第1面的第2面對向而配置於固定部(13;13A)上。
又,在上述本發明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10A)中,支撐構件可由將第1端部(161)固定於固定部(13;13A)之外周部的複數根懸吊線(suspension wire)(16)所構成。在此情況下,該複數根懸吊線(16)係沿著光軸(O)延伸,且將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支撐成能夠相對於固定部(13;13A)朝向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擺動。複數根懸吊線(16)之第2端部(162),較佳是固定於第1板簧(32)。
依據本發明第2例示之態樣,則可獲得攝影機模組(70),該攝影機模組(70)係包含:上述透鏡架驅動裝置(10;10A);由透鏡架(24)所保持的透鏡鏡筒(12);以及拍攝由透鏡鏡筒(12)所成像之物件影像(object image)的拍攝元件(76)。
依據本發明第3例之態樣,則可獲得搭載上述攝影機模組(70)而成的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80)。
另外,上述括弧內的元件符號,係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而附加者,其只不過是一例,當然本發明並未被限定於此等。
本發明係可以抑制由灰塵而引起的不良。
10、10A‧‧‧透鏡架驅動裝置
12‧‧‧透鏡鏡筒
13、13A‧‧‧固定部
14‧‧‧基座
14a‧‧‧圓形開口
14b‧‧‧凹部
142‧‧‧定位突起
16‧‧‧懸吊線
161‧‧‧第1端部
162‧‧‧第2端部
18‧‧‧手震修正用線圈
18a‧‧‧焊盤
18f‧‧‧前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
18fl‧‧‧靠左側線圈部分
18fr‧‧‧靠右側線圈部分
18b‧‧‧後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
18l‧‧‧左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
18lf‧‧‧靠前側線圈部分
18lb‧‧‧靠後側線圈部分
18r‧‧‧右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
20‧‧‧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
24‧‧‧透鏡架
240‧‧‧筒狀部
240a‧‧‧上側突起
241‧‧‧第1突起部
242‧‧‧第2突起部
26‧‧‧聚焦線圈
28‧‧‧永久磁鐵
282‧‧‧永久磁鐵片
282f‧‧‧前側永久磁鐵片
282b‧‧‧後側永久磁鐵片
282l‧‧‧左側永久磁鐵片
282r‧‧‧右側永久磁鐵片
30‧‧‧磁鐵架
30a‧‧‧第1端
30b‧‧‧第2端
302‧‧‧外筒部
304‧‧‧上側環狀端部
304a‧‧‧上側突起
306‧‧‧下側環狀端部
306a‧‧‧下側突起
308‧‧‧止動件(斷裂防止輔助構件)
32‧‧‧第1板簧(上側板簧)
32-1‧‧‧第1板簧片
32-2‧‧‧第2板簧片
32a‧‧‧開口
322‧‧‧上側內周側端部
322a‧‧‧上側孔
322-1‧‧‧第1U字狀端子部
322-2‧‧‧第2U字狀端子部
324‧‧‧上側外周側端部
324a‧‧‧上側孔
326‧‧‧上側臂部
328‧‧‧弧狀延伸部
328a‧‧‧線固定用孔
34‧‧‧第2板簧(下側板簧)
342‧‧‧下側內周側端部
342a‧‧‧下側孔
344‧‧‧下側外周側端部
344a‧‧‧下側孔
346‧‧‧下側臂部
348‧‧‧連接構件
36‧‧‧間隔件
362‧‧‧內環部
364‧‧‧外端部
364a‧‧‧下側孔
40‧‧‧線圈基板
40a‧‧‧貫穿孔
40b‧‧‧定位孔部
40c‧‧‧圓形開口(內周側壁)
42‧‧‧遮蔽蓋
422‧‧‧四角筒部
424‧‧‧上側端部
424a‧‧‧圓形開口
44‧‧‧可撓性印刷基板(FPC)
44a‧‧‧定位孔部
44b‧‧‧切口部
44c‧‧‧圓形開口
47‧‧‧金屬蓋(撞擊迴避構件)
472‧‧‧金屬板部
472a‧‧‧圓形開口
474‧‧‧圓筒部
48‧‧‧金屬蓋(撞擊迴避構件)
482‧‧‧金屬板部
482a‧‧‧圓形開口
484‧‧‧圓筒部
50‧‧‧位置檢測手段
50f‧‧‧前側霍爾元件
50l‧‧‧左側霍爾元件
70‧‧‧攝影機模組
72‧‧‧拍攝基板(感測器基板)
74‧‧‧保持構件(感測器蓋)
76‧‧‧拍攝元件(感測器)
78‧‧‧紅外線截止濾鏡(IRCF)
80‧‧‧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智慧型手機)
O‧‧‧光軸
X‧‧‧第1方向(前後方向)
Y‧‧‧第2方向(左右方向)
Z‧‧‧上下方向(光軸O方向)
t1‧‧‧兩端部分之寬度
t2‧‧‧中央部分之寬度
δ 1‧‧‧第1間隙
δ 2‧‧‧第2間隙
圖1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透鏡架驅動裝置之俯視圖。
圖2係圖1之線II-II的縱剖視圖。
圖3係圖1所示之透鏡架驅動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係具備圖1至圖3所示之鏡架驅動裝置的攝影機模組之俯視圖。
圖5係圖4之線V-V的縱剖視圖。
圖6係圖4之線VI-VI的縱剖視圖。
圖7係圖4所示之攝影機模組的分解立體圖。
圖8係顯示圖1至圖3所示之透鏡架驅動裝置中被插入基座與可撓性印刷基板之間的金屬蓋之立體圖。
圖9係顯示搭載圖4至圖7所示之攝影機模組的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之立體圖。
圖10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透鏡架驅動裝置之俯視圖。
圖11係圖10之線XI-XI的縱剖視圖。
圖12係第10圖所示的透鏡架驅動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13係顯示圖10至圖12所示的透鏡架驅動裝置中被覆於線圈基板的金屬蓋之立體圖。
以下,參照圖式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至圖7就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及具備該透鏡架驅動裝置10的攝影機模組70加以說明。
圖1係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俯視圖。圖2係圖1之線II-II的縱剖視圖。圖3係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分解立體圖。圖4係攝影機模組70之俯視圖。圖5係圖4之線V-V 的縱剖視圖,圖6係圖4之線VI-VI的縱剖視圖。圖7係攝影機模組70之分解立體圖。
在此,如圖1至圖7所示,使用正交座標系(X,Y,Z)。在圖1至圖7所圖示之狀態下,於正交座標系(X,Y,Z)中,X軸方向為前後方向(深度方向),Y軸方向為左右方向(寬度方向),Z軸方向為上下方向(高度方向)。而且,在圖1至圖7所示之例中,上下方向Z為透鏡之光軸O方向。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X軸方向(前後方向)亦被稱為第1方向,Y軸方向(左右方向)亦被稱為第2方向。
但是,在實際的使用狀況中,光軸O方向、即Z軸方向係成為前後方向。換言之,Z軸之上方向成為前方向,Z軸之下方向成為後方向。
如圖1至圖3所示,透鏡架驅動裝置10係備置於能夠自動對焦的附攝影機之行動電話機、智慧型手機、筆記型個人電腦、平板型個人電腦、可攜式遊戲機、Web攝影機、車載用攝影機等的行動終端上。
透鏡架驅動裝置10係可以拍攝沒有影像模糊之影像的裝置,其包含:後述的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以及手震修正部(後述),係在利用行動終端用的小型攝影機進行影像之攝影時修正在該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 上產生的手震(震動)。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手震修正部係使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相對於固定部13朝向與光軸O正交且彼此正交的第1方向(前後方向)X及第2方向(左右方向)移動,藉此修正手震。
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係用以使能夠安裝透鏡鏡筒12的透鏡架24(後述)沿著光軸O移動。
如圖4至圖8所示,從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之底部分離而設置有固定部13。在該固定部13之下部(後部)係搭載有被配置於拍攝基板(感測器基板)72上的拍攝元件(感測器)76。該拍攝元件(感測器)76係拍攝由透鏡鏡筒12所成像的物件影像並轉換成電信號。拍攝元件(感測器)76係藉由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型影像感測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型影像感測器等所構成。
在拍攝基板(感測器基板)72與基座14之間係設置有用以覆蓋拍攝元件(感測器)76並且保持紅外線截止濾鏡(IRCF)78的保持構件(感測器蓋)74。
因而,攝影機模組70係除了具備透鏡架驅動裝置10以外,還具備:透鏡鏡筒12;搭載有拍攝元件(感測器)76 的拍攝基板(感測器基板)72;以及保持構件(感測器蓋)74。
如圖3所示,固定部13係由基座14、線圈基板40、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及金屬蓋47所構成。
基座14係形成外形為四角形且內部具有圓形開口14a的環形狀。
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手震修正部係具有:四根懸吊線(suspension wire)16,其將第1端部161固定於固定部13之四角隅部;以及手震修正用線圈18,係與後述的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之永久磁鐵28如後述般地對向而配置。
四根懸吊線16係沿著光軸O延伸,且將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整體支撐成能夠朝向第1方向(前後方向)X及第2方向(左右方向)Y擺動。四根懸吊線16之第2端部162係如後述般地固定於上述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之上端部。
如此,四根懸吊線16係發揮作為支撐構件的功能,該支撐構件係將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支撐成能夠相對於固定部13朝向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擺動。
如後述般,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手震修正部係具備與永久磁鐵28對向而分離所配置的一片四角環形狀之線圈基板40。該線圈基板40係將後述的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包夾在中間而安裝於基座14上。在該線圈基板40形成有上述手震修正用線圈18。
在本第1實施形態中,如第3圖所示,固定部13係具備被插入基座14與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之間的金屬蓋47。
詳言之,如圖3所示,金屬蓋47係由板狀之金屬板部472及環狀之圓筒部474所構成,該金屬板部472係具有圓形開口472a,該圓筒部474係從用以界定該金屬板部472之圓形開口472a的內壁朝向上方突出。
如此構造的金屬蓋47係藉由將金屬板進行沖壓加工及拉伸加工所製造。
金屬蓋47之金屬板部472係被包夾於基座14與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之間。金屬蓋47之圓筒部474係覆蓋用以界定線圈基板40之圓形開口40c的內周側壁40c。因而,金屬蓋47係發揮作為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與透鏡鏡筒12撞擊的撞擊防止構件之功能。換言之,金屬蓋47係至少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且發揮作 為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被切削而產生灰塵的灰塵產生防止構件之作用。
圖示之例中,金屬蓋47係由其厚度為約50μm之鎳銀(nickel silver)所構成。如周知般,鎳銀為加工性容易的銅鎳鋅合金。另外,作為金屬蓋47之材料,亦可使用磷青銅來取代鎳銀。無論如何,金屬蓋47,只要是導電性優異的材料即可。
圖示之線圈基板40係由屬於多層基板的環氧玻璃基板(glass epoxy board)所構成。
具備如此構造之金屬蓋47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係可以預防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與透鏡鏡筒12之間的撞擊,且可以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被切削。結果,可以預防產生和落下比較大的灰塵。因而,可以抑制由灰塵而引起的不良。
另外,在圖示之例中,金屬蓋47係連接於接地端。而且,金屬蓋47之金屬板部472係形成如避開霍爾元件50f、50l、或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之焊接後的部位之形狀。另一方面,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係用以將PWM驅動之電流供應至手震修正用線圈18。
因而,該金屬蓋47亦具備以下功能:遮蔽起因於該PWM驅動之電流的電磁波放射至比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還更靠下方(即搭載拍攝元件(感測器)76的拍攝基板(感測器基板)72側)。
另外,發揮作為撞擊防止構件之功能的金屬蓋47只要具備可以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與透鏡鏡筒12撞擊的構造即可。因而,在圖示之例中,雖然金屬蓋47係具備將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覆蓋及於其全周的圓筒部474,但是亦可具備如不與透鏡鏡筒12撞擊之具有例如一個以上之狹縫(slit)的壁部,來取代上述的圓筒部474。又,雖然在本例中係使用金屬製之金屬蓋47,但是亦可使用金屬以外之材料的蓋體。又,在圖示之例中,雖然是在金屬蓋47具備用以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的圓筒部474,但是亦可只具備用以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的圓筒部474。
如上述般,藉由基座14、線圈基板40、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及金屬蓋47之組合,可構成固定部13。
其次,參照圖3就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加以說明。另外,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亦被稱為AF單元。
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係具備:透鏡架24,其 具有用以保持透鏡鏡筒12(圖7)的筒狀部240;環狀之聚焦線圈26,係以位於筒狀部240之周圍的方式固定於該透鏡架24;磁鐵架30,係與聚焦線圈26對向,用以保持被配置於聚焦線圈26之外側的永久磁鐵28;以及第1及第2板簧32、34,分別安裝於磁鐵架30之光軸O方向的第1及第2端30a、30b。
第1及第2板簧32、34係將透鏡架24在定位於徑向的狀態下支撐成能夠朝向光軸O方向位移。在圖示之例中,第1板簧32係被稱為上側板簧,第2板簧34係被稱為下側板簧。
又,如前述般,在實際的使用狀況中,Z軸方向(光軸O方向)之上方向成為前方向,Z軸方向(光軸O方向)之下方向成為後方向。因而,上側板簧32亦被稱為前側彈簧,下側板簧34亦被稱為後側彈簧。
磁鐵架30係形成為大致四角筒狀。亦即,磁鐵架30係具有:四角筒形狀之外筒部302;設置於該外筒部302之上端(前端、第1端)30a的四角形之上側環狀端部304;以及設置於外筒部302之下端(後端、第2端)30b的四角形之下側環狀端部306。上側環狀端部304係具有在四角隅的各角隅各有二個之朝向上方突出的八個上側突起304a。下側環狀端部306係在四角隅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 四個下側突起306a。
聚焦線圈26係形成為與四角筒狀的磁鐵架30之外形形狀配合的大致四角筒狀。永久磁鐵28係由四片矩形狀之永久磁鐵282所構成,該四片永久磁鐵282係在第1方向(前後方向)X及第2方向(左右方向)Y彼此分離地配置於磁鐵架30之四角筒形狀的外筒部302之內壁。此等四片永久磁鐵片282係與聚焦線圈26隔出間隔地配置。圖示之實施形態中,各永久磁鐵282係將其內周端側磁化成N極,將其外周端側磁化成S極。
上側板簧(前側彈簧)32係配置於透鏡架24中的光軸O方向上側(前側),下側板簧(後側彈簧)34係配置於透鏡架24中的光軸O方向下側(後側)。
上側板簧(前側彈簧)32係具有:如後述般地安裝於透鏡架24之上端部的上側內周側端部322;以及如後述般地安裝於磁鐵架30之上側環狀端部304的上側外周側端部324。在上側內周側端部322與上側外周側端部324之間係設置有複數支上側臂部326。亦即,複數支臂部326係連繫上側內周側端部322與上側外周側端部324。
透鏡架24之筒狀部240係在其上端的四角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四個上側突起240a。上側內周側端部322係具有 可供此等四個上側突起240a分別插入的四個上側孔322a。亦即,透鏡架24之筒狀部240的四個上側突起240a係分別插入上側板簧32之上側內周側端部322的四個上側孔322a之後,塗佈及加熱熱硬化樹脂所固定。
另一方面,上側外周側端部324係具有可供磁鐵架30之八個上側突起304a分別插入的八個上側孔324a。亦即,磁鐵架30之八個上側突起304a係分別插入上側外周側端部324的八個上側孔324a之後熱熔接固定。
上側板簧(前側彈簧)32係在上側外周側端部324之四角隅更具有朝向半徑方向外側延伸出去的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此等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係分別具有可供上述四根懸吊線16之第2端部162插入(嵌入)的四個線固定用孔328a。
下側板簧(後側板簧)34係具有:環狀之下側內周側端部342,如後述般地安裝於透鏡架24之下端部;以及四個下側外周側端部344,如後述般地安裝於磁鐵架30之下側環狀端部306且設置於四角隅。在下側內周側端部342與下側外周側端部344之間係設置有複數支下側臂部346。亦即,複數支下側臂部346係連繫下側內周側端部342與下側外周側端部344。四個下側外周側端部344係藉由四支棒狀之連接構件348而相互地連結。
其次,就板簧32及34之臂部326及346的具體形狀(構造)加以說明。
此等板簧32及34係用以彈性支撐透鏡架24。一般而言,因板簧之光軸O方向的彈簧常數,係對自動對焦及衝程(stroke)特性的影響較大,故而有必要盡量抑制不均一,且使其一致於設計值。又,因與板簧之光軸O呈正交的方向之彈簧常數係決定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高次共振頻率的重要參數,故而有必要使其與光軸O方向之彈簧常數同樣地一致於設計值。
在此,板簧之彈簧常數係由板簧之厚度、臂部之寬度、臂部之長度所決定。因板簧係將軋延後的金屬板作為基礎製形材料來使用,故而實際上的板簧之板厚不均一,因此而發生光軸O方向之彈簧常數的不均一。為了防止由該板簧之板厚的不均一而引起的彈簧常數之不均一,有必要調整板簧之臂部的寬度。然而,即便藉由調整板簧之臂部的寬度,來抑制光軸O方向之彈簧常數的不均一,仍會使與光軸O呈正交的方向之彈簧常數產生變化,而發生高次共振頻率不均一的問題。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採用即便板簧之板厚有不均一的情況,仍會如後述般地使光軸O方向之彈簧常數及與 光軸O方向呈正交的方向之彈簧常數雙方一致於設計值,且減低高次共振頻率之不均一的彈簧形狀。
具體而言,使板簧32及34之臂部326及346的寬度,對應板簧之板厚,而在其兩端部與中央部分分別地分開來變更。
當更詳細說明時,以t1來表示板簧32及34之臂部326及346的兩端部分之寬度,以t2來表示中央部分之寬度。在本實施形態中,使兩端部分之寬度t1與中央部分之寬度t2,分別對應板簧32及34之板厚來變更,藉此能夠使光軸O方向之彈簧常數與正交於光軸O的方向之彈簧常數同時一致於設計值。
對光軸O方向之彈簧常數而言,雖然兩端部分之寬度t1的尺寸所帶來的影響較大,但是中央部分之寬度t2的尺寸則影響較小。另一方面,對於與光軸O呈正交的方向之彈簧常數而言,雖然兩端部分之寬度t1的尺寸所帶來的影響較小,但是中央部分之寬度t2的尺寸則影響較大。利用此特徵,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兩端部分之寬度t1與中央部分之寬度t2形成適切的尺寸,藉此解決前述的問題。
例如,板簧32及34之板厚形成比規定(所期望)的板厚還為厚。在此情況下,為了抑制光軸O方向之彈簧常數 的上升,而將板簧32及34之臂部326及346的兩端部分之寬度t1形成較細,且為了不會過度減小與光軸O方向呈正交的方向之彈簧常數,而將板簧32及34之臂部326及346的中央部分之寬度t2形成較粗(t1<t2)。
反之,板簧32及34之板厚形成比規定(所期望)的板厚還為薄。在此情況下,為了抑制光軸O方向之彈簧常數的降低,而將板簧32及34之臂部326及346的兩端部分之寬度t1形成較粗,且為了不使與光軸O方向呈正交的方向之彈簧常數變得過大,而將板簧32及34之臂部326及346的中央部分之寬度t2形成較細(t1>t2)。
藉由形成如此的彈簧形狀,即便板簧32及34之板厚不均一的情況,仍可以使光軸O方向之彈簧常數與正交於光軸O的方向之彈簧常數雙方一致於設計值。
在下側板簧34之下部係除了配置有四支棒狀之連接構件348以外,還配置有與下側板簧34實質上具有同一外形的間隔件(spacer)36。詳言之,間隔件36係具有:設置於四角隅的四個外端部364,其具有與下側板簧34之下側外周側端部344實質上相同的形狀;以及內環部362,其具有如覆蓋下側板簧34之下側內周側端部342及下側臂部346的形狀。
透鏡架24之筒狀部240係在其下端的四角隅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四個下側突起(未圖示)。下側內周側端部342係具有可供此等四個下側突起分別插入的四個下側孔342a。亦即,透鏡架24之筒狀部240的四個下側突起,係分別插入下側板簧34之下側內周側端部342的四個下側孔342a之後,利用熱熔接來固定。
另一方面,下側板簧34之下側外周側端部344係具有可供磁鐵架30之四個下側突起306a分別插入的四個下側孔344a。間隔件36之外端部364亦在與該等四個下側孔344a對應的位置,具有可供磁鐵架30之四個下側突起306a分別插入的四個下側孔364a。亦即,磁鐵架30之四個下側突起306a係分別透過下側板簧34之下側外周側端部344的四個下側孔344a,插入間隔件36之外環部364的四個下側孔364a之後,利用熱熔接來固定。
由上側板簧32與下側板簧34所構成的彈性構件,係發揮作為將透鏡架24導引成僅能夠朝向光軸O方向移動的導引手段之功能。上側板簧32及下側板簧34之各個係由鈹銅、磷青銅、不鏽鋼等所構成。
在將透鏡鏡筒12裝設於透鏡架24時,係將透鏡鏡筒12收容於透鏡架24內,且藉由接著劑等來相互地接合。
如後述般,藉由將自動對焦(AF)電流流動至聚焦線圈26,就能夠利用永久磁鐵28之磁場與藉由流動至聚焦線圈26之AF電流而產生的磁場之相互作用,將透鏡架24(透鏡鏡筒12)朝向光軸O方向進行位置調整。
如上述般,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係由透鏡架24、聚焦線圈26、永久磁鐵28、磁鐵架30、上側板簧32、下側板簧34及間隔件36所構成。
其次,參照圖3就透鏡驅動裝置10之手震修正部做更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前述般,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手震修正部係具有:四根懸吊線16,其將第1端部161固定於固定部13之四角隅部;以及手震修正用線圈18,其與上述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之永久磁鐵28對向所配置。
四根懸吊線16係沿著光軸O延伸,且將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整體支撐成能夠朝向第1方向(前後方向)X及第2方向(左右方向)Y擺動。四根懸吊線16之第2端部162係固定於上述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之上端部。
詳言之,如前述般,上側板簧32之四個弧狀的延伸部 328係分別具有可供四根懸吊線16之第2端部162插入(嵌入)的四個線固定用孔328a(參照圖3)。在此等四個線固定孔328a插入(嵌入)四根懸吊線16之第2端部162,且利用接著劑或焊錫等來固定。
另外,在圖示之例中,雖然各弧狀之延伸部328係形成為L字狀,但是當然並未被限定於此。
四根懸吊線16當中的二根亦被使用來對聚焦線圈26供電。
如上述般,永久磁鐵28係由在第1方向(前後方向)X及第2方向(左右方向)Y彼此對向所配置的四片永久磁鐵片282所構成。
透鏡驅動裝置10之手震修正部係具備一片環狀線圈基板40,該環狀線圈基板40係被插入四片永久磁鐵片282與空間4之間,並分離所配置。線圈基板40係在其四角隅插通四根懸吊線16,且具有用以固定第1端部161的貫穿孔40a。在該一片線圈基板40上形成有上述手震修正用線圈18。
在此,係在四片永久磁鐵片282,將相對於光軸O而分別配置於前側、後側、左側及右側的永久磁鐵片,分別 稱為前側永久磁鐵片282f、後側永久磁鐵片282b、左側永久磁鐵片282l及右側永久磁鐵片282r。
在線圈基板40係形成有四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18b、18l及18r,作為手震修正用線圈18。
在第1方向(前後方向)X彼此對向所配置的二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及18b,係用以使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朝向第1方向(前後方向)X移動(擺動)。如此的二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及18b係統稱為第1方向致動器。另外,在此係將相對於光軸O而位於前側的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稱為「前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將相對於光軸O而位於後側的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b稱為「後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
另一方面,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Y彼此對向所配置的二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l及18r,係用以使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朝向第2方向(左右方向)Y移動(擺動)。如此的二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l及18r係統稱為第2方向致動器。另外,在此係將相對於光軸O而位於左側的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l稱為「左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將相對於光軸O而位於右側的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r稱為「右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
在圖示之手震修正用線圈18中,前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及左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l,係分別以在對向的前側永久磁鐵片282f及左側永久磁鐵片282l之長邊方向的中央分離之方式,被分割成二個線圈部分。亦即,前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係由靠左側線圈部分18fl語靠右側線圈部分18fr所構成。同樣,左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l係由靠前側線圈部分18lf與靠後側線圈部分18lb所構成。
換言之,前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及左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l之各個,係由二個迴路(loop)部分所構成,相對於此,後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b及右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r之各個,係由一個迴路部分所構成。
如此,四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18b、18l及18r當中,被配置於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之特定的二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及18l之各個,係以在對向的永久磁鐵片282f及282l之長邊方向的中央分離之方式,被分割成二個線圈部分18fl、18fr及18lf、18lb。
如此構成的四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18b、18l及18r,係與永久磁鐵28協同動作,而用以將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整體朝向X軸方向(第1方向)及Y軸方向(第2方向)驅動。又,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18b、18l及18r與永久磁鐵28之組合,係發揮作為音圈馬達 (VCM)的功能。
如此,圖示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0之手震修正部,係使收容於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中的透鏡鏡筒12本身,朝向第1方向(前後方向)X及第2方向(左右方向)Y移動,藉此修正手震。因而,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手震修正部係被稱為「鏡筒移位方式」之手震修正部。
透鏡架驅動裝置10係更具備用以覆蓋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的遮蔽蓋(shield cover)42。遮蔽蓋42係具有:四角筒部422,用以覆蓋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之外周側面;以及環狀之上側端部424,用以覆蓋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之上面。上側端部424係具有與光軸O同心的圓形開口424a。
圖示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手震修正部係更具備用以檢測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對基座14(固定部13)之位置的位置檢測手段50。圖示之位置檢測手段50係由磁力式位置檢測手段所構成,該磁力式位置檢測手段係由安裝於基座14上的二個霍爾元件50f、50l所構成。如後述般,此等二個霍爾元件50f、50l係與四片永久磁鐵片282當中的二片分別地分離所對向配置。各霍爾元件50f、50l係以橫切從永久磁鐵片282之N極至S極的方向之方式所配置。
圖示之例中,一方的霍爾元件50f,由於該霍爾元件50f是相對於光軸O而配置於第1方向(前後方向)X之前側,所以被稱為前側霍爾元件。另一方的霍爾元件50l,由於該霍爾元件50l是相對於光軸O而配置於第2方向(左右方向)Y之左側,所以被稱為左側霍爾元件。
前側霍爾元件50f係在具有被分割之二個線圈部分18fl、18fr的前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之二個線圈部分18fl、18fr所分離出的場所,被配置於基座14上。同樣,左側霍爾元件50l係在具有被分割之二個線圈部分18lf、18lb的左側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l之二個線圈部分18lf、18lb所分離出的場所,被配置於基座14上。
如此,二個霍爾元件50f及50l係在具有被分割之二個線圈部分18fl、18fr及18lf、18lb的特定之二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及18l之二個線圈部分18fl、18fr及18lf、18lb所分離出的場所,被配置於基座14上。
前側霍爾元件50f係藉由檢測與其對向的前側永久磁鐵片282f之磁力,來檢測與第1方向(前後方向)X之移動(擺動)相稱的第1位置。左側霍爾元件50l係藉由檢測與其對向的左側永久磁鐵片282l之磁力,來檢測與第2方向(左右方向)Y之移動(擺動)相稱的第2位置。
可是,如此構成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會因落下撞擊等而對四根懸吊線16施加伸長的方向之力,而恐有使四根懸吊線16斷裂之虞。因此,本實施形態之透鏡架驅動裝置10,係具備如後述之用以防止四根懸吊線16之斷裂的斷裂防止構件。
如前述般,上側板簧32係在上側外周側端部324之四角隅具有朝向半徑方向外側延伸出去的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此等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係於其前端部分別具有可供上述四根懸吊線16之第2端部162插入(嵌入)的四個線固定用孔328a。在此等四個線固定用孔328a插入四根懸吊線16之第2端部162,並藉由焊接或接著劑來固定於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
因而,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係發揮作為用以固定四根懸吊線16之第2端部162的線固定部之功能。
如此構成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即便因落下撞擊等而對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施加有從間隔件14(固定部13)離開的方向之力,仍會在四根懸吊線16A之第2端部162被固定於上側板簧32之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的狀態下,使該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彈性變形而使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上升。
結果,可以防止四根懸吊線16斷裂。因而,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係發揮作為用以防止四根懸吊線16之斷裂的斷裂防止構件之功能。
另一方面,磁鐵架30係在上側環狀端部304之四角隅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四個上側止動件308。各上側止動件308係從形成於上側板簧32之上側外周側端部324與各弧狀之延伸部328之間的開口32a突出。
換言之,四個上側止動件308係從磁鐵架30朝向遮蔽蓋42之內壁面突出。
如圖2所示,可藉由此等四個上側止動件308,限制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朝向上方向的移動。換言之,當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朝向上方向移動時,雖然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會彈性變形,但是在該四個弧狀之延伸部328折彎之前及對四支懸吊線16施加斷裂之力之前,磁鐵架30之四個上側止動件308會與遮蔽蓋42之上側端部424的內壁面抵接。
亦即,四個上側止動件308係發揮作為用以輔助四根懸吊線16之斷裂防止的斷裂防止輔助構件之功能。
另外,如圖2所示,在固定部13(線圈基板40)與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之間幾乎沒有空隙(clearance)。因而,即便因落下撞擊等,對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施加朝向固定部13(線圈基板14)靠近的方向之力,由於仍會立即使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抵接於固定部13(線圈基板40)之上面,所以四支懸吊線16不會壓曲。
其次,除了參照圖3之外還參照圖8,就配置於基座14與線圈基板40之間的金屬蓋47及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和其搭載方法加以說明。圖8係顯示被插入基座14與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之間的金屬蓋47之立體圖。
如圖3所示,基座14係在其圓形開口14a附近的半徑方向外側之對角線上,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四個定位突起142。另一方面,線圈基板40係具有可供此等四個定位突起142分別裝入的四個定位孔部40b。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亦在與此等四個定位孔部40b對應的位置具有四個定位孔部44a。因而,基座14之四個定位突起142係分別透過金屬蓋47之開口部及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之四個定位孔部44a,而裝入線圈基板40之四個定位孔部40b。
在基座14係形成有可供此等二個霍爾元件50f、50l裝入的凹部14b。
又,如圖3所示,在線圈基板40之背面係沿著位於其中央部的圓形開口40c形成有用以將電流供應至四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18b、18l及18r的六個焊盤(land)18a(圖3中僅圖示二個焊盤18a)。另一方面,在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係沿著圓形開口44c而在與此等六個焊盤18a分別對應的位置形成有六個切口部44b。因而,使焊錫膏(soldering paste)載置於此等六個切口部44b,且進行焊錫回流(reflow soldering),藉此可以電性連接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之內部配線(未圖示)與線圈基板40之六個焊盤18a。
另外,雖然未圖示,但是在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電性連接有控制部。該控制部係控制流動至聚焦線圈16的電流,或是以基於二個霍爾元件50f、50l檢測出的位置檢測信號,抵銷基於二個方向陀螺儀感測器(gyro sensor)(未圖示)所檢測出之搖擺的方式,控制流動至四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18f、18b、18l及18r的第1至第4IS電流。
其次,參照圖3就供電至聚焦線圈26的方法加以說明。
透鏡架24係在其上端具有突設於朝向左右方向Y互離之方向(半徑方向外側)的第1及第2突起部241及242。 圖示之例中,由於第1突起部241係朝向右側突出所以被稱為右側突起部,由於第2突起部242係朝向左側突出所以被稱為左側突起部。
另一方面,雖然未圖示,但是構成聚焦線圈26的線材係具有第1及第2末端部。聚焦線圈26之第1末端部係纏繞於透鏡架24之第1突起部(右側突起部)241。同樣,聚焦線圈26之線材的第2末端部係纏繞於透鏡架24之第2突起部(左側突起部)242。因而,聚焦線圈26之第1及第2末端部係分別被稱為第1及第2纏繞部分。
另一方面,第1板簧(上側板簧)32係由互為電性絕緣的第1及第2板簧片32-1及32-2所構成。第1及第2板簧片32-1及32-2係形成為以透鏡之光軸O為中心而旋轉對稱的形狀。第1板簧片32-1係配置於磁鐵架30之第1端(上端)30a,實質上是配置於後側及右側,第2板簧片32-2係配置於磁鐵架30之第1端(上端)30a,實質上是配置於前側及左側。
位在第1板簧片32-1之右側的上側內周側端部322係在與透鏡架254之第1突起部(右側突出部)241對應的位置,具有朝向右方(半徑方向外側)突設的第1U字狀端子部322-1。同樣,位在第2板簧片32-2之左側的上側內周側端部322係在與透鏡架254之第2突起部(左側突出部)242 對應的位置,具有朝向左方(半徑方向外側)突設的第2U字狀端子部322-2。第1U字狀端子部322-1亦被稱為右側U字狀端子部,第2U字狀端子部322-2亦被稱為左側U字狀端子部。
第1U字狀端子部(右側U字狀端子部)322-1係在透鏡架24之第1突起部(右側突出部)241利用焊錫(未圖示)來與聚焦線圈26之第1末端部(第1纏繞部分)電性連接。同樣,第2U字狀端子部(左側U字狀端子部)322-2係在透鏡架24之第2突起部(左側突出部)242利用焊錫(未圖示)來與聚焦線圈26之第2末端部(第2纏繞部分)電性連接。
又,如前述般,四根懸吊線16當中的二根懸吊線16(圖3中為右內側與左前側)之第2端部162,係通過線固定用孔328a,利用焊錫(未圖示)而固定於弧狀之延伸部328。其餘的二根懸吊線16(圖3之例中為左內側與右前側)之第2端部162,係通過線固定用孔328a,利用接著劑(未圖示)而固定於弧狀之延伸部328。另外,亦可使用焊錫來取代該接著劑。
更且,如前述般,四根懸吊線16當中的二根懸吊線16(圖3之例中為右內側與左前側)之第1端部161係通過貫穿孔40a,並利用焊錫而固定於線圈基板40之焊盤,且電性連接於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其餘的二根懸吊線 16(圖3之例中為左內側與右前側)之第1端部161,雖然是通過貫穿孔40a,並利用焊錫或接著劑而固定於線圈基板40之焊盤,但是並未與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電性連接。
因而,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係透過右內側之一根懸吊線16、第1板簧(上側板簧)32之第1板簧片32-1及第1U字狀端子部(右側U字狀端子部)322-1,來與聚焦線圈26之第1末端部(第1纏繞部分)電性連接。同樣,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係透過左前側之一根懸吊線16、第1板簧(上側板簧)32之第2板簧片32-2及第2U字狀端子部(左側U字狀端子部)322-2,來與聚焦線圈26之第2末端部(第2纏繞部分)電性連接。
如此,可從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透過二根懸吊線16及第1板簧32供電至聚焦線圈26。
其次,就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組裝方法加以說明。
首先,組合透鏡架24、聚焦線圈26、永久磁鐵28、磁鐵架30、上側板簧32、下側板簧34及間隔件36,藉此製造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
另一方面,藉由上述之焊錫回流,製作線圈基板40與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之組裝體。將該組裝體透過金 屬板46搭載於四根懸吊線16之第1端161側所設置的基座14上。
然後,將上述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透過上述組裝體及金屬蓋47搭載於基座14上,且將四根懸吊線16之第2端部162通過線固定用孔328a並利用焊錫或接著劑而固定於弧狀之延伸部328。
又,將第1板簧(上側板簧)32之第1及第2U字狀端子部322-1及322-2,利用焊錫分別連接於聚焦線圈26之第1及第2末端部(未圖示)。
最後,以覆蓋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20的方式蓋上遮蔽蓋42,並將遮蔽蓋42之下端固定於基座14。
如此,能夠容易組裝透鏡架驅動裝置10。
另外,如此所組裝成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之尺寸為9.7mm×9.7mm×4.43m。
其次,參照圖6,就基座14的四個定位突起142與間隔件36之間的第1間隙(gap)δ 1、和紅外線截止濾鏡(IRCF)78與透鏡鏡筒12之底部之間的第2間隙δ 2之間的 關係加以說明。
在透鏡架24之下端側係配置有由剛性較強之金屬板所構成的間隔件36。因而,透鏡架24及透鏡鏡筒12之光軸O方向的位置係由間隔件36所決定。
然而,因透鏡鏡筒12是由一對板簧32、34所彈性支撐,故而在如後述行動終端落下時之撞擊般地施加有較強之撞擊的情況,間隔件36就會因從透鏡架24與透鏡鏡筒12所承受的撞擊而撓曲。結果,透鏡鏡筒12大幅地移動,有透鏡鏡筒12與其他的零件接觸而使零件彼此損傷的可能性。
尤其是,在將透鏡架驅動裝置10組入攝影機模組70之後,由於在透鏡鏡架12之下方設置有紅外線截止濾鏡(IRCF)78,所以當透鏡鏡筒12因撞擊而大幅地移動時,透鏡鏡筒12就會與紅外線截止濾鏡(IRCF)78接觸,而有破壞紅外線截止濾鏡(IRCF)78的可能性。
於是,本實施形態係將上述第2間隙δ 2設為比上述第1間隙δ 1還更為大(δ 2>δ 1)。藉由採用如此的構造,則即便間隔件36在有撞擊負荷時變形而使透鏡鏡筒12朝向下方移動,仍會在透鏡鏡筒12碰撞到紅外線截止濾鏡(IRCF)78之前,使間隔件36先與基座14之四個定位突起 142的前端接觸。結果,可以防止透鏡鏡筒12與紅外線截止濾鏡(IRCF)78碰撞。
如上述的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透鏡架驅動裝置10(攝影機模組70),係可達成如下所述的效果。
由於在基座14與可撓性印刷基板(FPC)44之間,插入了用以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與透鏡鏡筒12撞擊的金屬蓋(撞擊迴避構件)47,所以可以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被切削。結果,由於可以預防比較大的灰塵之產生和落下,所以可以抑制由灰塵而引起的不良。
圖9係顯示搭載攝影機模組70的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80之立體圖。圖示之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80係由智慧型手機所構成。在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80之指定位置安裝有攝影機模組70。藉由如此的構造,使用者可以使用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80進行攝影。
另外,本例中,雖然是舉以智慧型手機作為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80之情況為例而例示,但是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亦可為附攝影機的行動電話機、筆記型個人電腦、平板型個人電腦、可攜式遊戲機、Web攝影機、車載用攝影機。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10至圖12而就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透鏡架驅動裝置10A加以說明。
圖10係透鏡架驅動裝置10A之俯視圖。圖11係圖10之線XI-XI的縱剖視圖。圖12係透鏡架驅動裝置10A之分解立體圖。
在此,如圖10至圖12所示,係使用正交座標系(X,Y,Z)。在圖10至圖12所圖示之狀態中,於正交座標系(X,Y,Z),X軸方向為前後方向(深度方向),Y軸方向為左右方向(寬度方向),Z軸方向為上下方向(高度方向)。而且,在圖10至圖12所示之例中,上下方向Z為透鏡之光軸O方向。另外,在本第2實施形態中,X軸方向(前後方向)亦被稱為第1方向,Y軸方向(左右方向)亦被稱為第2方向。
但是,在實際的使用狀況中,光軸O方向、即Z軸方向是成為前後方向。換言之,Z軸之上方向成為前方向,Z軸之下方向成為後方向。
如圖10至圖12所示,透鏡架驅動裝置10A係備置於能夠自動對焦之附攝影機的行動電話機、智慧型手機、筆記型個人電腦、平板型個人電腦、可攜式遊戲機、Web攝影機、車載用攝影機等的行動終端上。
透鏡架驅動裝置10A係可以攝影沒有影像模糊之影像的裝置,其包含: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以及手震修正部,係在利用行動終端用的小型攝影機進行影像之攝影時修正在該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上產生的手震(震動)。
圖示之透鏡架驅動裝置10A係除了金屬蓋之構造(形狀)與其配置場所如後述般地不同以外,其餘具有與圖1至圖3所示之透鏡架驅動裝置10同樣的構成,且進行同樣的動作。因而,對固定部附記13A之元件符號。在具有與圖1至圖3所示之透鏡架驅動裝置10同樣功能的構件附記相同的元件符號,且為了簡化說明而省略其等的說明。
圖示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A之手震修正部,係使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20相對於固定部13A朝向與光軸O正交且彼此正交的第1方向(前後方向)X及第2方向(左右方向)移動,藉此修正手震。
圖示之固定部13A係除了具備其他的金屬蓋48來取代金屬蓋47以外,其餘具有與圖3所示之固定部13同樣的構成。
金屬蓋48係由板狀之金屬板部482及環狀之圓筒部 484所構成,該金屬板部482係具有圓形開口482a,該圓筒部484係從用以界定金屬板部482之圓形開口482a的內壁朝向下方突出。
如此構造的金屬蓋48係藉由將金屬板進行沖壓加工及拉伸加工所製造。
如圖13所示,金屬蓋48之金屬板部482係載置(覆蓋)於線圈基板40之上面。金屬蓋48之圓筒部484係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
因而,金屬蓋48亦發揮作為用以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與透鏡鏡筒12撞擊的撞擊防止構件之功能。換言之,金屬蓋48亦發揮作為灰塵產生防止構件之作用,該灰塵產生防止構件係用以至少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9c被切削而產生灰塵。
圖示之例中,金屬蓋48亦由其厚度為約50μm之鎳銀所構成。另外,作為金屬蓋48之材料,亦可使用磷青銅來取代鎳銀。無論是哪一種,金屬蓋48只要是導電性優異的材料即可。
具備如此構造之金屬蓋48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A係 與前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金屬蓋47同樣,可以預防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與透鏡鏡筒12之間的撞擊,且可以防止線圈基板40之被切削。結果,可以預防比較大的灰塵之產生。因而,可以抑制由灰塵而引起的不良。
另外,發揮作為撞擊防止構件之功能的金屬蓋48,只要具備可以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與透鏡鏡筒12撞擊的構造即可。因而,圖示之例中,雖然金屬蓋48係具備將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覆蓋及於其全周的圓筒部484,但是亦可具備不與透鏡鏡筒12撞擊之例如具有一個以上之狹縫的壁部,來取代如此的圓筒部484。又,本例中,雖然使用金屬製之金屬蓋48,但是亦可使用金屬以外之材料的蓋體。又,圖示之例中,雖然金屬蓋48具備用以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的圓筒部484,但是亦可僅具備用以覆蓋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的圓筒部484。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就使用於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的塗佈材料加以說明。
本第3實施形態的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之整體構成,係除了灰塵產生防止構件之構成有所不同以外,其餘具有與參照圖1至圖7所圖示之第1實施形態的透鏡 架驅動裝置10(攝影機模組70)同樣的構成,且進行同樣的動作。
使用於第3實施形態之塗佈材料係設置於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來取代金屬蓋47。圖示之例中,塗佈材料係將低溫快速硬化性之熱硬化環氧樹脂用筆塗在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且利用烤箱進行加熱、硬化所獲得。
具備如此構造之塗佈材料的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即便透鏡鏡筒12撞擊到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仍可以防止線圈基板40之內周側壁40c被切削。結果,可以抑制灰塵之產生、落下。
以上,雖然已參照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就本發明之構成或詳細而言,係可以進行在本發明之範圍內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的各種變更。
例如,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然使用在固定部之外周部固定有第1端部的複數根懸吊線作為將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支撐成能夠相對於固定部擺動的支撐構件,但是支撐構件並非被限定於此。又,本發明並未被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的透鏡架驅動裝置10、10A,而是能夠適用於具有包含永久磁鐵之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AF單元) 的「移動磁鐵方式」之透鏡架驅動裝置。

Claims (10)

  1. 一種透鏡架驅動裝置,係具有: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用以使保持透鏡鏡筒的透鏡架沿著光軸移動,且包含永久磁鐵;以及手震修正部,使該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相對於固定部朝向與前述光軸正交且彼此正交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移動,藉此修正手震;前述手震修正部係包含:支撐構件,將前述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支撐成能夠相對於前述固定部朝向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擺動;以及手震修正用線圈,與前述永久磁鐵對向而配置於前述固定部上;前述固定部係包含:線圈基板,形成有前述手震修正用線圈,且具有用以界定圓形開口的內周側壁;可撓性印刷基板,配置於前述線圈基板之下部;基座,與該可撓性印刷基板對向;以及灰塵產生防止構件,與前述基座為不同的構件,用以至少覆蓋前述線圈基板之內周側壁,防止該線圈基板之內周側壁被切削而產生灰塵; 前述灰塵產生防止構件係由用以防止前述線圈基板之內周側壁與前述透鏡鏡筒撞擊的撞擊迴避構件所構成;前述撞擊迴避構件係由用以覆蓋前述線圈基板之內周側壁的環狀之圓筒部所構成。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透鏡架驅動裝置,其中前述撞擊迴避構件係由具有用以覆蓋前述線圈基板之內周側壁的環狀之圓筒部的金屬蓋所構成,該金屬蓋係被包夾於前述可撓性印刷基板與前述基座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透鏡架驅動裝置,其中前述撞擊迴避構件係由具有用以覆蓋前述線圈基板之內周側壁的環狀之圓筒部的金屬蓋所構成,該金屬蓋係蓋到前述線圈基板之上面。
  4. 如請求項2或3所記載之透鏡架驅動裝置,其中前述金屬蓋係由銅合金所構成。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透鏡架驅動裝置,其中前述銅合金係由銅鎳鋅合金或磷青銅所構成。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鏡架驅動裝置,其中前述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係具備:聚焦線圈,係固定於前述透鏡架;磁鐵架,係配置於前述透鏡架之外周而用以保持前述永久磁鐵,且具有彼此與前述光軸之方向對向的第1端及第2端;以及 第1板簧及第2板簧,分別安裝於前述磁鐵架之前述第1端及前述第2端,將前述透鏡架在定位於徑向的狀態下支撐成能夠朝向前述光軸方向位移;前述永久磁鐵係由複數個永久磁鐵片所構成,該複數個永久磁鐵片係分別具有與前述聚焦線圈對向的第1面,且相對於前述光軸而在該聚焦線圈之半徑方向外側,於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彼此對向而配置;前述手震修正用線圈係由複數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所構成,該複數個手震修正用線圈部係分別與垂直於前述複數個永久磁鐵片之第1面的第2面對向而配置於前述固定部上。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透鏡架驅動裝置,其中前述支撐構件係由將第1端部固定於前述固定部之外周部的複數根懸吊線所構成,該複數根懸吊線係沿著前述光軸延伸,將前述自動對焦用透鏡架驅動部支撐成能夠相對於前述固定部朝向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擺動。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透鏡架驅動裝置,其中前述複數根懸吊線之第2端部係固定於前述第1板簧。
  9. 一種攝影機模組,係包含: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鏡架驅動裝置;由前述透鏡架所保持的透鏡鏡筒;以及拍攝由該透鏡鏡筒所成像之物件影像的拍攝元件。
  10. 一種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係搭載請求項9所記載之攝影機模組所構成。
TW103123999A 2013-08-09 2014-07-11 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及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 TWI6199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6241A JP6094423B2 (ja) 2013-08-09 2013-08-09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2013-166241 2013-08-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371A TW201508371A (zh) 2015-03-01
TWI619983B true TWI619983B (zh) 2018-04-01

Family

ID=52461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3999A TWI619983B (zh) 2013-08-09 2014-07-11 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及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568743B2 (zh)
EP (1) EP3032327B1 (zh)
JP (1) JP6094423B2 (zh)
KR (1) KR20160041919A (zh)
CN (1) CN105452953A (zh)
HK (1) HK1221521A1 (zh)
TW (1) TWI619983B (zh)
WO (1) WO20150200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1356B2 (ja) * 2011-07-15 2015-11-2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5034912A (ja) * 2013-08-09 2015-02-1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EP4194917A1 (en) * 2014-01-02 2023-06-1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KR101751105B1 (ko) * 2014-12-19 2017-06-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12904644B (zh) * 2014-12-29 2023-07-1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US10054799B2 (en) * 2015-01-28 2018-08-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115327734A (zh) 2015-02-04 2022-11-1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KR102481972B1 (ko) * 2015-03-11 2022-12-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311663B1 (ko) * 2015-03-18 2021-10-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EP3088931A1 (en) * 2015-04-30 2016-11-0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529998B1 (ko) * 2015-04-30 2023-05-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이를 포함하는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WO2017024584A1 (zh) * 2015-08-13 2017-02-16 爱佩仪光电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抗磁干扰平移式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及其装配方法
JP7194482B2 (ja) 2015-09-21 2022-12-22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駆動ユニット
CN113132630B (zh) 2015-11-04 2023-06-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模块以及移动设备
TWI579636B (zh) * 2015-11-23 2017-04-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驅動模組及應用該電磁驅動模組之相機裝置
CN107040111B (zh) * 2016-02-04 2019-07-26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驱动模块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块的镜头驱动装置
US10928607B2 (en) * 2016-02-04 2021-02-23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07040118B (zh) 2016-02-04 2020-06-0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驱动模块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块的镜头驱动装置
TWI644128B (zh) * 2016-03-29 2018-12-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裝置
JP6742814B2 (ja) * 2016-05-20 2020-08-19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489749B1 (en) 2016-07-21 2021-12-29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which include same
EP3472665B1 (en) * 2016-07-22 2021-11-10 Cambridge Mechatronics Limited Pwm shielding in a camera
JP6722061B2 (ja) * 2016-07-29 2020-07-15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該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226122B (zh) * 2016-11-29 2021-09-28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TWI615651B (zh) * 2016-12-07 2018-02-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對焦及光學防手震機構之整合結構
JP6827791B2 (ja) * 2016-12-14 2021-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用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14740677A (zh) * 2017-03-30 2022-07-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双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头模块
EP4236338A3 (en) 2017-05-22 2023-11-0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N107577049B (zh) * 2017-05-27 2020-06-23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109212712B (zh) * 2017-07-07 2022-03-2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TWI663462B (zh) * 2017-10-18 2019-06-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JP7175603B2 (ja) * 2017-11-20 2022-11-2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レンズ駆動モ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USD902980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KR102560086B1 (ko) * 2018-03-20 2023-07-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및 카메라 모듈
CN209446872U (zh) * 2018-05-30 2019-09-2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TWI706210B (zh) * 2018-09-17 2020-10-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GB201816864D0 (en) * 2018-10-16 2018-11-28 Cambridge Mechatronics Ltd Electromagnetic screening of an image sensor from an actuator in a camera
TWI682611B (zh) 2018-11-06 2020-01-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4153102B (zh) * 2018-12-14 2024-04-3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US11871100B2 (en) * 2019-04-02 2024-01-09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blocking-type photosensitive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1139988A (ja) 2020-03-04 2021-09-1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KR20220052557A (ko) * 2020-10-21 2022-04-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13068362B (zh) * 2021-03-26 2022-09-20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组件、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产品
CN113395424A (zh) * 2021-06-15 2021-09-14 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感光单元、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230007627A (ko) 2021-07-06 2023-01-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이음 방지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CN113568130B (zh) * 2021-07-29 2022-06-28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10914A (ja) * 2008-03-05 2009-09-17 Sony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TW201126248A (en) * 2009-11-17 2011-08-01 Tdk Taiwan Corp Lens driving apparatus
TW201217849A (en) * 2010-10-18 2012-05-0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which limits the movement of a lens support when a mobile phone having a camera experiences an impact, providing stability to the mobile phone
CN202906716U (zh) * 2012-11-20 2013-04-24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音圈电机的防尘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9485A (ja) * 2009-07-14 2011-02-24 Seiko Instruments Inc 駆動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5846346B2 (ja) * 2009-08-21 2016-01-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5821356B2 (ja) 2011-07-15 2015-11-2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3079998A (ja) * 2011-09-30 2013-05-02 Fujifilm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5898914B2 (ja) * 2011-10-24 2016-04-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915387B2 (ja) 2012-05-31 2016-05-11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プレススルーパック包装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10914A (ja) * 2008-03-05 2009-09-17 Sony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TW201126248A (en) * 2009-11-17 2011-08-01 Tdk Taiwan Corp Lens driving apparatus
TW201217849A (en) * 2010-10-18 2012-05-0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which limits the movement of a lens support when a mobile phone having a camera experiences an impact, providing stability to the mobile phone
CN202906716U (zh) * 2012-11-20 2013-04-24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音圈电机的防尘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87668A1 (en) 2016-06-30
JP6094423B2 (ja) 2017-03-15
HK1221521A1 (zh) 2017-06-02
TW201508371A (zh) 2015-03-01
EP3032327B1 (en) 2021-11-10
US9568743B2 (en) 2017-02-14
KR20160041919A (ko) 2016-04-18
EP3032327A1 (en) 2016-06-15
CN105452953A (zh) 2016-03-30
WO2015020000A1 (ja) 2015-02-12
EP3032327A4 (en) 2017-03-08
JP2015034911A (ja) 2015-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9983B (zh) 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及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
TW201508372A (zh) 透鏡架驅動裝置、攝影機模組、及附攝影機的行動終端
US10527818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ing device
JP5849830B2 (ja)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107219706B (zh) 透镜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附带摄像机的便携终端
CN113433768B (zh) 透镜移动装置
CN107360355B (zh) 相机模块和ois单元
CN105607383B (zh) 透镜移动装置
JP582135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6856553B (zh) 光学影像防震机构
CN112904644B (zh) 透镜移动装置
US11209661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equipped device
US20210297596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apparatus
JP617225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2015143722A (ja) 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939839B2 (ja) 光学装置
JP202108593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101790521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