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7743B - 吊扇 - Google Patents

吊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7743B
TWI617743B TW105128297A TW105128297A TWI617743B TW I617743 B TWI617743 B TW I617743B TW 105128297 A TW105128297 A TW 105128297A TW 105128297 A TW105128297 A TW 105128297A TW I617743 B TWI617743 B TW I6177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eiling fan
blades
coupled
radial extension
hu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8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0670A (zh
Inventor
洪銀樹
尹佐國
邱柏偉
Original Assignee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6108365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42684B/zh
Priority to US15/613,331 priority patent/US10533561B2/en
Priority to EP17178074.5A priority patent/EP3263906A3/en
Priority to EP22154871.2A priority patent/EP401218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800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0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7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77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8Ceiling fans

Abstract

一種吊扇,包含:一定子,該定子包含一軸心;一承載盤,該承載盤包含一套筒及一徑向延伸部,該徑向延伸部由該套筒沿該軸心之徑向朝外延伸,該套筒內部設有一軸承,該軸承結合於該軸心外周;一轉子,該轉子包含一輪轂,該輪轂結合於該承載盤;及數個葉片,各該葉片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藉此,該吊扇能夠減輕該輪轂所承受的重量,以避免該輪轂與該承載盤的結合部位鬆脫或變形。

Description

吊扇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吊扇,尤其是一種設有承載盤的吊扇。
請參照第1圖所示,係一種習用吊扇9,該吊扇9包含一定子91及一轉子92、一套筒93及數個葉片94。該定子91設有一軸心911,該轉子92具有一輪轂921,該套筒93內部設有軸承,使該套筒93能夠可旋轉地結合於該軸心911外周,且該輪轂921結合於該套筒93,使該輪轂921形成可旋轉地結合於該軸心911。該數個葉片94係結合於該輪轂921,故該輪轂921相對該軸心911旋轉時,能夠利用該數個葉片94驅風以產生氣流。
其中,為了確保該吊扇9具有良好的驅風效果,各該葉片94的體積通常較大,使其重量亦較重。各該葉片94係結合於該輪轂921,因此該輪轂921所承受的整體重量較重。由於該輪轂921係透過鎖固等方式結合於該套筒93,在該吊扇9長期運轉下,該輪轂921承受重量較重可能導致該輪轂921與該套筒93的結合部位鬆脫或變形,使該吊扇9存在組裝強度不佳或使用壽命較短問題。
有鑑於此,亟需提供一種進一步改良之吊扇,以提升吊扇的適用範圍並降低其組裝困難度。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吊扇,包含一承載盤,該承載盤包含一套筒及一徑向延伸部,該徑向延伸部可供結合數個葉片,使轉子之 輪轂無需承受各該葉片的重量。
為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手段包含有:一種吊扇,包含:一定子,該定子包含一軸心;一承載盤,該承載盤包含一套筒及一徑向延伸部,該徑向延伸部包含數個第一結合部,該徑向延伸部由該套筒沿該軸心之徑向朝外延伸,該套筒內部設有一軸承,該軸承結合於該軸心外周;一轉子,該轉子包含一輪轂,該輪轂結合於該承載盤;數個葉片,各該葉片包含一第二結合部,該徑向延伸部之各該第一結合部分別與各該葉片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及一蓋板,該蓋板係抵接各該葉片遠離該徑向延伸部的一側,該蓋板設有數個第三結合部,各該第三結合部分別與各該第一結合部及各該葉片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其中,該第一結合部為一鎖孔,該第二結合部及該第三結合部各為一穿孔,一鎖固元件穿過該第二結合部及該第三結合部之穿孔並固定於該第一結合部之鎖孔。
其中,該軸心二端分別為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該軸心包含朝向該第一端部之一肩部,該軸承設置於該肩部。藉此,該肩部能夠經由該軸承支撐該承載盤的整體重量。
其中,該軸承包含一內環及一外環,該內環結合於該軸心外周並抵接該肩部,該外環結合該套筒。藉此,由於該外環可以相對該內環樞轉,因此該承載盤能夠經由該套筒形成可旋轉地結合該軸心。
其中,該軸心二端分別為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該輪轂結合於該套筒鄰近該第二端部的一側表面。藉此,該轉子能夠結合於該承載盤。
其中,該套筒鄰近該第一端部之一側係為一第一側緣,該套筒鄰近該第二端部之一側係為一第二側緣,該徑向延伸部設置於該第二側緣。藉此,該輪轂可以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以提升該輪轂與該承載盤之 間的組裝強度。
其中,該徑向延伸部於該軸心之軸向上的兩側分別為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係朝向該第一端部,該第二表面係朝向該第二端部,該輪轂結合於該第二表面,各該葉片結合於該第一表面。藉此,該輪轂與該承載盤之間的組裝強度能夠有效提升。
其中,該徑向延伸部於該軸心之軸向上的兩側分別為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係朝向該第一端部,該第二表面係朝向該第二端部,且該第二表面與該輪轂之間具有一間隙,各該葉片結合於該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藉此,該徑向延伸部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均可供葉片結合,使其能夠應用於具有不同葉片高度需求的場合,可達到提升吊扇的適用範圍之功效。
其中,該徑向延伸部係設置於該第一側緣與該第二側緣之間;或者,該徑向延伸部係設置於該第一側緣。藉此,該徑向延伸部的第二表面與該輪轂之間能夠形成該間隙。
其中,該蓋板係抵接各該葉片遠離該徑向延伸部的一側。藉此,該徑向延伸部及該蓋板能夠於由該軸心之軸向上的兩側夾持各該葉片。
其中,該蓋板在該軸心之軸向上完全或部分覆蓋各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重疊的區域。藉此,各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及蓋板均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確保該徑向延伸部及該蓋板夾持各該葉片能夠達到更佳的結合強度。
其中,該輪轂包含一頂壁及一環牆,該環牆設置於該頂壁之外周緣,該頂壁於該軸心之徑向上具有一中點,該中點位於該頂壁之外周緣與內周緣中央,該徑向延伸部係沿該徑向延伸超出該中點。藉此,該徑向延伸部可以提供足夠的面積供各該葉片抵接,以提升各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的接觸面積,進而確保各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間具有足夠結合強 度。
各該葉片沿該軸心之徑向延伸,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重疊的區域在該徑向上具有一長度,該長度大於該中點至該頂壁之外周緣的距離。藉此,各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使各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間具有較佳結合強度。
其中,該套筒內部設有一輔助軸承,該軸心包含朝向該第二端部之另一肩部,該輔助軸承設置於該另一肩部,該輔助軸承的尺寸大於該軸承的尺寸。藉此,若該軸承之外環件崩落時,該輔助軸承能夠接觸該套筒,以緩衝該承載盤及轉子下墜的力道,進而降低對該吊扇馬達造成的損傷。
其中,各該葉片包含一固定部及一驅風部,該固定部之一側結合於該承載盤之徑向延伸部,該固定部之另一側延伸超出該徑向延伸部以結合該驅風部。藉此,各該葉片可以經由該固定部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使得該驅風部的厚度或形狀不會受該徑向延伸部限制,以降低各該葉片的製造困難度。
其中,該徑向延伸部包含數個第一結合部,各該葉片之固定部包含一第二結合部,各該第一結合部分別與各該葉片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藉此,各該葉片可以經由該固定部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
其中,另包含一蓋板,該蓋板係抵接各該葉片之固定部遠離該徑向延伸部的一側,該蓋板設有數個第三結合部,各該第三結合部分別與各該第一結合部及各該葉片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藉此,該徑向延伸部及該蓋板能夠夾持各該葉片之固定部。
其中,該驅風部具有一容槽,該容槽之開口朝向該承載盤,且該固定部係伸入該容槽中。藉此,該固定部能夠伸入該容槽並結合於該驅風部,以提升該固定部與該驅風部的結合強度。
其中,該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區段及一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裸露於該驅風部外部,該第二區段容置於該容槽中,該第二結合部係設置於該第一區段。藉此,該第一區段能夠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且該第二區段能夠伸入該容槽並結合於該驅風部,以提升該固定部與該驅風部的結合強度。
其中,該第二區段設有一第一組裝部,該驅風部設有一第二組裝部,該第一組裝部與該第二組裝部相互結合。藉此,該第二區段與該該驅風部能夠經由該第一組裝部與該第二組裝部相互結合。
其中,各該葉片之固定部的第一區段與該徑向延伸部重疊的區域在該軸心之一徑向上具有一長度,該固定部的第二區段具有一延伸長度,該延伸長度為該固定部與該驅風部重疊部分的長度,該長度大於或等於該延伸長度,藉以確保各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具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以降低該第一區段所承受的力矩,進而防止該第二結合部與該徑向延伸部之第一結合部之間產生鬆動的情形。
其中,該輪轂包含一頂壁及一環牆,該環牆設置於該頂壁之外周緣,該頂壁於該軸心之徑向上具有一中點,該中點位於該頂壁之外周緣與內周緣中央,該徑向延伸部係沿該徑向延伸超出該中點,且該長度大於該中點至該頂壁之外周緣的距離。藉此,該徑向延伸部可以提供足夠的面積供各該葉片抵接,且各該葉片之固定部的第一區段與該徑向延伸部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進而確保各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間具有足夠結合強度。
其中,該固定部設有一第一定位件,該驅風部朝向該容槽之內表面設有一第二定位件,該第一定位件與該第二定位件分別沿該葉片之延伸方向延伸,且該第一定位件係可活動地結合於該第二定位件。藉此,該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能夠導引該固定部與驅風部相對移動的方向, 使得該固定部容易伸入該驅風部之容槽,以提升該葉片的組裝便利性。
其中,該驅風部為一鋁擠型中空板。藉此,僅需單一組鋁擠型模具配合裁切製程即可生產不同長度的驅風部,使得製造不同長度的葉片所需成本大幅降低,故可便於設計不同規格的產品以符合不同場合的使用需求。
據由前述結構,本發明實施例之吊扇藉由在承載盤之套筒設置徑向延伸部,各該葉片可以直接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使得該轉子之輪轂所承受的重量較輕,因此該輪轂與該承載盤的結合部位不會受該輪轂所承受的重量影響而鬆脫或變形,具有提升吊扇的組裝強度及延長吊扇的使用壽命之功效。
〔本發明〕
1‧‧‧定子
11‧‧‧軸心
111‧‧‧第一端部
112‧‧‧第二端部
113‧‧‧肩部
114‧‧‧肩部
12‧‧‧鐵芯
13‧‧‧線圈
2‧‧‧承載盤
21‧‧‧套筒
211‧‧‧抵固部
212‧‧‧第一側緣
213‧‧‧第二側緣
22‧‧‧徑向延伸部
221‧‧‧第一表面
222‧‧‧第二表面
223‧‧‧第一結合部
23‧‧‧軸承
231‧‧‧內環
232‧‧‧外環
24‧‧‧輔助軸承
241‧‧‧內環
242‧‧‧外環
3‧‧‧轉子
31‧‧‧輪轂
311‧‧‧頂壁
311a‧‧‧中點
312‧‧‧環牆
32‧‧‧永久磁鐵組
33‧‧‧彈性件
4‧‧‧葉片
41‧‧‧固定部
41a‧‧‧第一區段
41b‧‧‧第二區段
411‧‧‧第二結合部
412‧‧‧第一組裝部
413‧‧‧第一定位件
42‧‧‧驅風部
421‧‧‧容槽
422‧‧‧第二組裝部
423‧‧‧第二定位件
5‧‧‧蓋板
51‧‧‧第三結合部
L‧‧‧長度
D‧‧‧距離
G‧‧‧間隙
S‧‧‧鎖固元件
S’‧‧‧固定元件
L’‧‧‧延伸長度
〔習知〕
9‧‧‧吊扇
91‧‧‧定子
911‧‧‧軸心
92‧‧‧轉子
921‧‧‧輪轂
93‧‧‧套筒
94‧‧‧葉片
第1圖:係一種習用吊扇之結構剖視圖。
第2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剖視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結構剖視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葉片結合於徑向延伸部之第二表面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葉片結合於徑向延伸部之第一表面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結構剖視示意圖。
第7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之軸承與該輔助軸承具有不同規格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第8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局部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9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葉片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10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結構剖視示意圖。
第11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之葉片設有定位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12圖:係本發明實施例設有抵接各該葉片之固定部的蓋板之結構剖視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第2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吊扇,包含一定子1、一承載盤2、一轉子3及數個葉片4。該承載盤2可旋轉地結合該定子1,該轉子3及各該葉片4結合於該承載盤2。
該定子1包含一軸心11及一鐵芯12。該軸心11二端分別為一第一端部111及一第二端部112。該鐵芯12固定於該軸心11,且該鐵芯12外周可以繞設有線圈13。
該承載盤2包含一套筒21及一徑向延伸部22,該徑向延伸部22設置於該套筒21,並且由該套筒21沿該軸心11之徑向朝外延伸。該套筒21與該徑向延伸部22可以一體成形,使得該承載盤2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該軸心11穿過該套筒21,且該套筒21內部設有一軸承23,該軸承23結合於該軸心11外周,使該承載盤2形成可旋轉地結合該軸心11。其中,該軸心11包含朝向該第一端部111之一肩部113,該軸承23包含一內環231及一外環232,該內環231結合於該軸心11外周並抵接該肩部113,該外環232結合該套筒21之內表面。藉此,該肩部113能夠經由該軸承23支撐該承載盤2的整體重量,且由於該外環232可以相對該內環231樞轉,因此該承載盤2能夠經由該套筒21形成可旋轉地結合該軸心11。
該套筒21鄰近該第一端部111的一側還可以設有一抵固部211,該抵固部211朝該軸心11延伸,使該抵固部211能夠抵接該外環232朝向該第一端部111的一側表面。藉此,該抵固部211與該軸心11之肩部 113可以由兩側對該軸承23提供一預壓力。
該轉子3包含一輪轂31,該輪轂31結合於該承載盤2。在本實施例中,該輪轂31可以結合於該承載盤2之套筒21鄰近該第二端部112的一側表面。其中,該輪轂31包含一頂壁311及一環牆312,該環牆312設置於該頂壁311之外周緣,該頂壁311與該環牆312可以一體成形;或者,該頂壁311與該環牆312可以為獨立構件,並且透過卡扣或鎖固等方式相互結合,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該頂壁311可以結合於該套筒21。該環牆312之內側表面可以設有一永久磁鐵組32,該永久磁鐵組32與該定子1的鐵芯12之間係形成氣隙。
各該葉片4結合於該承載盤2之徑向延伸部22。該徑向延伸部22包含數個第一結合部223,各該葉片4包含一第二結合部411,各該第一結合部223分別與各該葉片4之第二結合部411相互結合。藉此,各該葉片4能夠確實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22。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吊扇實際運作時,該軸心11之第一端部111或第二端部112可供結合於天花板或牆面等預定位置,以固定該吊扇。由於該承載盤2可旋轉地結合該定子1,該轉子3結合於該承載盤2,因此該定子1之鐵芯12可以在該線圈13通電後,與該轉子3之永久磁鐵組32產生磁交漣感應,以驅動該輪轂31及該承載盤2旋轉。且各該葉片4結合於該承載盤2,故可進一步利用各該葉片4驅風產生氣流。
藉由上述結構,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吊扇藉由在承載盤2之套筒21設置徑向延伸部22,各該葉片4可以直接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22,使得該轉子3之輪轂31所承受的重量較輕,因此即使在長期運轉下,該輪轂31與該承載盤2之套筒21的結合部位也不會鬆脫或變形。
據由前述結構,以下詳細列舉本發明各實施例吊扇的特點並逐一說明: 詳言之,該徑向延伸部22於該軸心11之軸向上的兩側分別為一第一表面221及一第二表面222,該第一表面221係朝向該軸心11之第一端部111,該第二表面222係朝向該軸心11之第二端部112。在本實施例中,該徑向延伸部22可以設置於該套筒21鄰近該第二端部112的一側(即該套筒21鄰近該輪轂31的一側),因此該輪轂31之頂壁311可另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22之第二表面222,藉以提升該輪轂31與該承載盤2之間的組裝強度。各該葉片4則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22之第一表面221。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習用吊扇9中,由於該輪轂921之形狀必須對應容置於該輪轂921內部的鐵芯或永久磁鐵等構件設計,該輪轂921可能並非平面狀,且該輪轂921表面可能還設有散熱孔等構造,使得各該葉片94與該輪轂921的接觸面積較小,導致各該葉片9的結合強度不佳。
相對地,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該徑向延伸部22的第一表面221僅供結合各該葉片94,該第一表面221可以呈平面狀,使各該葉片4可以沿該軸心11之軸向直接抵接該徑向延伸部22。其中,請續參照第2圖所示,該輪轂31之頂壁311於該軸心11之徑向上具有一中點311a,該中點311a位於該頂壁311之外周緣與內周緣中央,該徑向延伸部22係沿該徑向延伸超出該中點311a。藉此,該徑向延伸部22可以提供足夠的面積供各該葉片4抵接,以提升各該葉片4與該徑向延伸部22的接觸面積,進而確保各該葉片4與該徑向延伸部22間具有足夠結合強度。
更詳言之,各該葉片4能夠沿該軸心11之徑向延伸,各該葉片4與該徑向延伸部22重疊的區域在該徑向上具有一長度L,該長度L大於該中點311a至該頂壁311之外周緣或內周緣的距離D。藉此,各該葉片4與該徑向延伸部22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使各該葉片4與該徑向延伸部22間具有較佳結合強度。
請參照第3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吊扇,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另包含一蓋板5,該蓋板5係抵接各該葉片4遠離該第一表面221的一側。藉此,該徑向延伸部22及該蓋板5能夠於由該軸心11之軸向上的兩側夾持各該葉片4,以進一步提升使各該葉片4與該徑向延伸部22間的結合強度。其中,該蓋板5設有數個第三結合部51,各該第三結合部51分別與該徑向延伸部22的各第一結合部223及各該葉片4之第二結合部411相互結合,使該徑向延伸部22及該蓋板5能夠夾持各該葉片4。舉例而言,該第一、第二與第三結合部223、411、51可以直接結合,或者,該第一結合部223可以為一鎖孔,該第二結合部411及該第三結合部51可以各為一穿孔,使一鎖固元件S能夠穿過該第二結合部411及該第三結合部51之穿孔並固定於該第一結合部223之鎖孔,以間接結合該第一、第二與第三結合部223、411、51,故該徑向延伸部22及該蓋板5能夠夾持各該葉片4。
該蓋板5在該軸心11之軸向上可以完全或部分覆蓋各該葉片4與該徑向延伸部22重疊的區域。藉此,各該葉片4與該徑向延伸部22及蓋板5均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確保該徑向延伸部22及該蓋板5夾持各該葉片4能夠達到更佳的結合強度。
雖然在前述各實施例中,該徑向延伸部22係設置於該套筒21鄰近該第二端部112的一側,使該輪轂31之頂壁311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22,惟,請參照第4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吊扇,與前述各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該徑向延伸部22的第二表面222與該輪轂31的頂壁311之間具有一間隙G。據此,各該葉片4可以伸入該間隙G中,使各該葉片4能夠結合於該第二表面222;或者,請參照第5圖所示,各該葉片4也可以結合於該第一表面221,因此,該徑向延伸部22之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均可供葉片4結合,使其該第三實施例之吊扇能夠應用於 具有不同葉片高度需求的場合,可達到提升吊扇的適用範圍之功效。
該套筒21鄰近該第一端部111之一側係為一第一側緣212,該套筒21鄰近該第二端部112之一側係為一第二側緣213。如上所述,在該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中,該徑向延伸部22可以設置於該第二側緣213;在該第三實施例中,該徑向延伸部22係設置於該第一側緣212與該第二側緣213之間,使該徑向延伸部22的第二表面222與該輪轂31之間形成該間隙G。惟,請參照第6圖所示,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吊扇,與前述第三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該徑向延伸部22係設置於該第一側緣212,藉此,該徑向延伸部22的第二表面222與該輪轂31之間同樣能夠形成該間隙G,且由於該徑向延伸部22之第一表面221係呈裸露,因此該第一表面221與該第二表面222仍然可供葉片4結合。
此外,如第6圖所示,在本發明第三與第四實施例之吊扇中,若各該葉片4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22之第二表面222,同樣可另包含一蓋板5,該蓋板5係抵接各該葉片4遠離該第二表面222的一側。藉此,該徑向延伸部22及該蓋板5仍能夠於由該軸心11之軸向上的兩側夾持各該葉片4。
請續參照第2至6圖所示,在本發明上述各實施例中,該套筒21內部還設有一輔助軸承24,該軸心11包含朝向該第二端部112之另一肩部114,該輔助軸承24亦包含一內環241及一外環242,該內環241結合於該軸心11外周並抵接該另一肩部114,該外環242結合該套筒21之內表面。藉此,該軸承23與該輔助軸承24可以共同支撐該套筒21,以提升該套筒21的承重能力。此外,該輪轂31之頂壁311的內周緣還可以結合一彈性件33,該彈性件33能夠抵接該外環242朝向該第二端部112的一側表面。藉此,該彈性件33與該軸心11之另一肩部114可以由兩側對該輔助軸承24提供一預壓力;換言之,該套筒21之抵固部211與該彈 性件33可以分別有兩側夾持該軸承23與該輔助軸承24,使得該軸承23與該輔助軸承24能夠穩固結合於該軸心11與該套管21之間。
該軸承23與該輔助軸承24可以為相同規格的軸承,惟,請參照第7圖所示,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該軸承23與該輔助軸承24可以為規格不同的軸承,舉例而言,該軸承23及該輔助軸承24之尺寸可以不同,使得本發明實施例之吊扇可以對應承重或轉速等需求選用該軸承23及該輔助軸承24的規格。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該輔助軸承24的尺寸可以大於該軸承23的尺寸,藉此,倘若該實施例之吊扇承受不當外力導致該軸承23之外環件232崩落時,該輔助軸承24能夠接觸該套筒21之抵固部211,以緩衝該承載盤2及轉子3下墜的力道,進而降低對該吊扇馬達造成的損傷。
請參照第8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吊扇,與前述各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各該葉片4包含一固定部41及一驅風部42。該固定部41之一側結合於該承載盤2之徑向延伸部22,該固定部41之另一側延伸超出該徑向延伸部22以結合該驅風部42。詳言之,各該葉片4之第二結合部411可以設置於該固定部41,使該固定部41能夠經由該第二結合部411結合該徑向延伸部22之第一結合部223。藉此,各該葉片4可以藉由該固定部41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22,使得該驅風部42的厚度或形狀不會受該徑向延伸部22限制,以降低各該葉片4的製造困難度。
請一併參照第9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驅風部42具有一容槽421,該容槽421之開口朝向該承載盤2,且該固定部41係伸入該容槽421中。其中,該固定部41具有一第一區段41a及一第二區段41b,該第一區段41a裸露於該驅風部42外部,該第二區段41b容置於該容槽421中,該第二結合部411係設置於該第一區段41a。該第二區段41b設有一第一組裝部412,該驅風部42設有一第二組裝部422,該第一組裝部412 與該第二組裝部422相互結合。舉例而言,該第一組裝部412與該第二組裝部422可以直接結合,或者,該第一組裝部412與該第二組裝部422可以為相對位的孔槽,使一固定元件S’能夠間接結合該第一組裝部412與該第二組裝部422,以將該第二區段41b與該驅風部42相互鎖固固定。
藉此,該第一區段41a能夠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22,且該第二區段41b能夠伸入該容槽421並結合於該驅風部42,以提升該固定部41與該驅風部42的結合強度。再者,透過於該驅風部42開設容槽421以容置該第二區段41b,能夠使該驅風部4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中空,藉由使該容槽421的容積大於該第二區段41b的體積,即可減少各該葉片4的重量。據此,各該葉片4具有較低的製造成本,並且使該第五實施例之吊扇的整體重量有效縮減。
此外,該驅風部42可以為一鋁擠型中空板。藉此,透過鋁擠型方式成形該驅風部42,僅需單一組鋁擠型模具配合裁切製程即可生產不同長度的驅風部42,並且將不同長度的驅風部42結合於該固定部41,即可形成不同長度的葉片4,使得製造不同長度的葉片4所需成本大幅降低,故可便於設計不同規格的產品以符合不同場合的使用需求。
請參照第10圖所示,各該葉片4係由該固定部41的第一區段41a結合該徑向延伸部22,該第一區段41a與該徑向延伸部22重疊的區域在該軸心11之徑向上同樣具有該長度L。該固定部41的第二區段41b具有一延伸長度L’,該延伸長度L’即為該固定部41與該驅風部42重疊部分的長度,該長度L除了可以大於前述距離D外,該長度L較佳亦大於或等於該延伸長度L’,藉以確保各該葉片4與該徑向延伸部22具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以降低該第一區段41a所承受的力矩,進而防止該第二結合部411與該徑向延伸部22之第一結合部223之間產生鬆動的情形。
請參照第11圖所示,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該固定部41 之第二區段41b設有一第一定位件413,該驅風部42朝向該容槽421之內表面設有一第二定位件423,該第一定位件413與該第二定位件423分別沿該葉片4之延伸方向延伸,且該第一定位件413係可活動地結合於該第二定位件423。舉例而言,該第一定位件413可以為一缺槽,該第二定位件423可以為形狀對應該第一定位件413之一凸塊,使該第一定位件413能夠榫接於該第二定位件423。藉此,該第一定位件413及第二定位件423能夠導引該固定部41與驅風部42相對移動的方向,使得該固定部41之第二區段41b容易伸入該驅風部42之容槽421,以提升該葉片4的組裝便利性。
請參照第12圖所示,與前述第二實施例類似,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另包含一蓋板5,該蓋板5係抵接各該葉片4之固定部41遠離該徑向延伸部22的一側。藉此,該徑向延伸部22及該蓋板5能夠於由該軸心11之軸向上的兩側夾持各該葉片4之固定部41,以進一步提升使各該葉片4與該徑向延伸部22間的結合強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各實施例之吊扇藉由在承載盤2設置徑向延伸部22,各該葉片4可以直接結合於該徑向延伸部22,使得該轉子3之輪轂31所承受的重量較輕。相較前述習用吊扇9之輪轂921需承受各該葉片94的重量,使其承受重量較重而可能導致該輪轂921與該套筒93的結合部位鬆脫或變形,本發明各實施例之吊扇的葉片4係結合於該承載盤2,因此該輪轂31與該承載盤2的結合部位不會受該輪轂31所承受的重量影響而鬆脫或變形,確實具有提升吊扇的組裝強度及延長吊扇的使用壽命之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 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定子
11‧‧‧軸心
111‧‧‧第一端部
112‧‧‧第二端部
113‧‧‧肩部
114‧‧‧肩部
12‧‧‧鐵芯
13‧‧‧線圈
2‧‧‧承載盤
21‧‧‧套筒
211‧‧‧抵固部
212‧‧‧第一側緣
213‧‧‧第二側緣
22‧‧‧徑向延伸部
221‧‧‧第一表面
222‧‧‧第二表面
223‧‧‧第一結合部
23‧‧‧軸承
231‧‧‧內環
232‧‧‧外環
24‧‧‧輔助軸承
241‧‧‧內環
242‧‧‧外環
3‧‧‧轉子
31‧‧‧輪轂
311‧‧‧頂壁
311a‧‧‧中點
312‧‧‧環牆
32‧‧‧永久磁鐵組
33‧‧‧彈性件
4‧‧‧葉片
411‧‧‧第二結合部
L‧‧‧長度
D‧‧‧距離
S‧‧‧鎖固元件

Claims (24)

  1. 一種吊扇,包含:一定子,該定子包含一軸心;一承載盤,該承載盤包含一套筒及一徑向延伸部,該徑向延伸部由該套筒沿該軸心之徑向朝外延伸,該徑向延伸部包含數個第一結合部,該套筒內部設有一軸承,該軸承結合於該軸心外周;一轉子,該轉子包含一輪轂,該輪轂結合於該承載盤;數個葉片,各該葉片包含一第二結合部,該徑向延伸部之各該第一結合部分別與各該葉片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及一蓋板,該蓋板係抵接各該葉片遠離該徑向延伸部的一側,該蓋板設有數個第三結合部,各該第三結合部分別與各該第一結合部及各該葉片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其中,該第一結合部為一鎖孔,該第二結合部及該第三結合部各為一穿孔,一鎖固元件穿過該第二結合部及該第三結合部之穿孔並固定於該第一結合部之鎖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軸心二端分別為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該軸心包含朝向該第一端部之一肩部,該軸承設置於該肩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軸承包含一內環及一外環,該內環結合於該軸心外周並抵接該肩部,該外環結合該套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軸心二端分別為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該輪轂結合於該套筒鄰近該第二端部的一側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套筒鄰近該第一端部之一側係為一第一側緣,該套筒鄰近該第二端部之一側係為一第二側緣,該徑向延伸部設置於該第二側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徑向延伸部於該軸心之軸向上的兩側分別為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係朝向該第一端部,該第二表面係朝向該第二端部,該輪轂結合於該第二表面,各該葉片結合於該第一表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徑向延伸部於該軸心之軸向上的兩側分別為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係朝向該第一端部,該第二表面係朝向該第二端部,且該第二表面與該輪轂之間具有一間隙,各該葉片結合於該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徑向延伸部係設置於該第一側緣與該第二側緣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徑向延伸部係設置於該第一側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7、8或9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蓋板係抵接各該葉片遠離該徑向延伸部的一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蓋板在該軸心之軸向上完全或部分覆蓋各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重疊的區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5、6、7、8或9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輪轂包含一頂壁及一環牆,該環牆設置於該頂壁之外周緣,該頂壁於該軸心之徑向上具有一中點,該中點位於該頂壁之外周緣與內周緣中央,該徑向延伸部係沿該徑向延伸超出該中點。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吊扇,各該葉片沿該軸心之徑向延伸,該葉片與該徑向延伸部重疊的區域在該徑向上具有一長度,該長度大於該中點至該頂壁之外周緣的距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5、6、7、8或9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套筒內部設有一輔助軸承,該軸心包含朝向該第二端部之另一肩 部,該輔助軸承設置於該另一肩部,該輔助軸承的尺寸大於該軸承的尺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5、6、7、8或9項所述之吊扇,其中,各該葉片包含一固定部及一驅風部,該固定部之一側結合於該承載盤之徑向延伸部,該固定部之另一側延伸超出該徑向延伸部以結合該驅風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徑向延伸部包含數個第一結合部,各該葉片之固定部包含一第二結合部,各該第一結合部分別與各該葉片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吊扇,其中,另包含一蓋板,該蓋板係抵接各該葉片之固定部遠離該徑向延伸部的一側,該蓋板設有數個第三結合部,各該第三結合部分別與各該第一結合部及各該葉片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驅風部具有一容槽,該容槽之開口朝向該承載盤,且該固定部係伸入該容槽中。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區段及一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裸露於該驅風部外部,該第二區段容置於該容槽中,該第二結合部係設置於該第一區段。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第二區段設有一第一組裝部,該驅風部設有一第二組裝部,該第一組裝部與該第二組裝部相互結合。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吊扇,其中,各該葉片之固定部的第一區段與該徑向延伸部重疊的區域在該軸心之一徑向上具有一長度,該固定部的第二區段具有一延伸長度,該長度大於或等於該延伸長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輪轂包含一頂壁及一環 牆,該環牆設置於該頂壁之外周緣,該頂壁於該軸心之徑向上具有一中點,該中點位於該頂壁之外周緣與內周緣中央,該徑向延伸部係沿該徑向延伸超出該中點,且該長度大於該中點至該頂壁之外周緣的距離。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固定部設有一第一定位件,該驅風部朝向該容槽之內表面設有一第二定位件,該第一定位件與該第二定位件分別沿該葉片之延伸方向延伸,且該第一定位件係可活動地結合於該第二定位件。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吊扇,其中,該驅風部為一鋁擠型中空板。
TW105128297A 2016-06-28 2016-09-01 吊扇 TWI617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6508.4A CN107542684B (zh) 2016-06-28 2016-09-21 吊扇
US15/613,331 US10533561B2 (en) 2016-06-28 2017-06-05 Ceiling fan
EP17178074.5A EP3263906A3 (en) 2016-06-28 2017-06-27 Ceiling fan
EP22154871.2A EP4012188A1 (en) 2016-06-28 2017-06-27 Ceiling fa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0347 2016-06-28
??105120347 2016-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0670A TW201800670A (zh) 2018-01-01
TWI617743B true TWI617743B (zh) 2018-03-11

Family

ID=61725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8297A TWI617743B (zh) 2016-06-28 2016-09-01 吊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77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9830B (zh) * 2019-01-04 2019-12-1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及具有該馬達之吊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9592B (zh) * 2018-02-09 2019-05-1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吊扇馬達套管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22628A1 (en) * 1995-01-17 1996-07-25 Yung, Kwok, Kee High efficiency electric ceiling fan
JPH11132192A (ja) * 1997-10-30 1999-05-1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天井扇風機
US6390777B1 (en) * 1999-09-01 2002-05-21 Angelo Fan Brace Licensing, L.L.C. Quick-connect fan blade mounting assembly
US7284960B2 (en) * 2004-07-21 2007-10-23 Delta T Corporation Fan blades
TWM434130U (en) * 2011-12-27 2012-07-21 Univ Wufeng Ceiling fan with expandable blades
CN203939763U (zh) * 2014-05-15 2014-11-12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吊扇马达
TWM497387U (zh) * 2014-10-24 2015-03-11 Amity Technology Co Ltd 直流無刷吊扇馬達外殼結構改良
US20160131152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Youngo Limited Ceiling fa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22628A1 (en) * 1995-01-17 1996-07-25 Yung, Kwok, Kee High efficiency electric ceiling fan
JPH11132192A (ja) * 1997-10-30 1999-05-1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天井扇風機
US6390777B1 (en) * 1999-09-01 2002-05-21 Angelo Fan Brace Licensing, L.L.C. Quick-connect fan blade mounting assembly
US7284960B2 (en) * 2004-07-21 2007-10-23 Delta T Corporation Fan blades
TWM434130U (en) * 2011-12-27 2012-07-21 Univ Wufeng Ceiling fan with expandable blades
CN203939763U (zh) * 2014-05-15 2014-11-12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吊扇马达
TWM497387U (zh) * 2014-10-24 2015-03-11 Amity Technology Co Ltd 直流無刷吊扇馬達外殼結構改良
US20160131152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Youngo Limited Ceiling fa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9830B (zh) * 2019-01-04 2019-12-1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及具有該馬達之吊扇
EP3677789A2 (en) 2019-01-04 2020-07-08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Ceiling fan impeller hub including two coaxial parts that clamp a rolling bearing ra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0670A (zh) 2018-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9948B (zh) 吊扇馬達
US7329100B2 (en) Centrifugal fan impeller
EP2518324B1 (en) Cooling fan
JPWO2008072516A1 (ja) 冷却ファン
TWI512200B (zh) 扇輪
TW200934958A (en) Fan
TWI617743B (zh) 吊扇
CN107542684B (zh) 吊扇
TWI479086B (zh) 散熱風扇及其扇輪
TWI599153B (zh) 吊扇及其馬達
TWI566504B (zh) 外轉子式馬達
US20140132060A1 (en) Bicycle Wheel Rim
KR101907877B1 (ko) Bldc 모터의 스테이터 구조
TWM595946U (zh) 扇輪及具有該扇輪之散熱風扇
TW202106980A (zh) 扇輪
US20070114857A1 (en) Rotor device
US20040227416A1 (en) Heat-dissipated mechanism for outer-rotor type brushless DC fan motor
EP3453886B1 (en) Ceiling fan
JP2008106611A (ja) 遠心ファン
US20110181147A1 (en) Motor
JP6447458B2 (ja) ダストカバー
JP2006188991A (ja) 送風機
JP4298029B2 (ja) 軸流ファン
US20230412034A1 (en) External rotor motor and hub thereof
JP5724380B2 (ja) 軸流ファ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