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714B - 投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6714B
TWI616714B TW106116378A TW106116378A TWI616714B TW I616714 B TWI616714 B TW I616714B TW 106116378 A TW106116378 A TW 106116378A TW 106116378 A TW106116378 A TW 106116378A TW I616714 B TWI616714 B TW I6167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limiting
button
guiding
e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6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1280A (zh
Inventor
劉君傑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16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671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71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1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1280A/zh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投影裝置包含殼體、按鈕機構及穿設於殼體之鏡頭開口中之投影鏡頭。按鈕機構包含固定套筒、旋鈕、傳動筒件、螺桿及彈簧。固定套筒設置於殼體之按鈕開口中且具有內凸塊及第一與第二導槽,內凸塊具有相鄰接之第一及第二凸齒以形成凹槽。旋鈕穿設於固定套筒中且形成引導耳部插設於第一導槽中。傳動筒件穿設於旋鈕中且具有限位耳部插設於第一導槽中。螺桿連接於固定套筒且螺接於投影鏡頭以使投影鏡頭沿螺桿上下平移。彈簧抵接於傳動筒件及螺桿以驅動限位耳部沿第一凸齒卡合於凹槽而使旋鈕內縮於按鈕開口中。

Description

投影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投影裝置,尤指一種將用來控制投影鏡頭上下平移之按鈕機構設置於殼體之頂側面上的投影裝置。
一般而言,投影裝置係使用投影鏡頭進行影像之投影,且通常會在投影鏡頭上配置有調焦轉輪,以及在調焦轉輪之正上方配置有螺接於投影鏡頭之平移撥桿,藉此,使用者即可透過轉動調焦轉輪之方式控制投影焦距,以及透過扳動平移撥桿之方式控制投影鏡頭向上或向下平移,以確保影像可準確且清晰地投影在投影布幕上。
然而,在上述設計中,由於平移撥桿係直接設置於調焦轉輪之正上方,因此,往往會出現在使用者轉動調焦轉輪的過程中誤觸平移撥桿而導致影像投影偏移的情況,從而造成使用者在操作投影裝置上的諸多不便。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將用來控制投影鏡頭上下平移之按鈕機構設置於殼體之頂側面上的投影裝置,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包含一殼體、一投影鏡頭,以及一按鈕機構。該殼體具有一前側面以及一頂側面,一鏡頭開口形成於該前側面上,一按鈕開口形成於該頂側面上。該投影鏡頭可活動地穿設於該鏡頭開口中。該按鈕機構設置於該按鈕開口中,該按鈕機構包含一固定套筒、一旋鈕、一傳動筒件、一螺桿,以及一彈簧。該固定套筒可旋轉地設置於該按鈕開口中,該固定套筒之一內周緣具有至少一內凸塊以及分別位於該至少一內凸塊之兩側之一第一導槽與一第二導槽,該至少一內凸塊之一底端具有一第一凸齒以及一第二凸齒,該第一凸齒鄰接該第二凸齒以形成一凹槽。該旋鈕可活動地穿設於該固定套筒中且朝該第一導槽突出形成有一第一引導耳部,該旋鈕之一底端具有一第一環狀鋸齒結構,該第一引導耳部可滑動地插設於該第一導槽中。該傳動筒件可活動地穿設於該旋鈕中且對應該第一引導耳部之位置具有一限位耳部以及對應該第一環狀鋸齒結構之位置具有一第二環狀鋸齒結構,該限位耳部可滑動地插設於該第一導槽中。該螺桿連接於該固定套筒且螺接於該投影鏡頭,該旋鈕於旋轉時經由該固定套筒驅動該螺桿旋轉,以使該投影鏡頭沿著該螺桿上下平移。該彈簧抵接於該傳動筒件以及該螺桿之間。當該旋鈕被按壓時,該第一引導耳部以及該限位耳部沿該第一導槽滑動,且在該第一環狀鋸齒結構推抵該第二環狀鋸齒結構至使該限位耳部退出該第一導槽後,該彈簧驅動該第二環狀鋸齒結構與該第一環狀鋸齒結構嚙合以使該限位耳部旋轉且沿該第一凸齒滑動至卡合於該凹槽中,以定位該旋鈕內縮於該按鈕開口中。在該旋鈕被按壓以使該限位耳部脫離該凹槽後,該彈簧驅動該第二環狀鋸齒結構與該第一環狀鋸齒結構嚙合,以使該限位耳部旋轉且沿該第二凸齒進入該第二導槽,接著在該旋鈕被釋放時,該彈簧驅動該限位耳部以及該第一引導耳部分別沿該第二導槽以及該第一導槽滑動,以引導該旋鈕突出於該按鈕開口之外。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包含一殼體、一投影鏡頭,以及一按鈕機構。該殼體具有一前側面以及一頂側面,一鏡頭開口形成於該前側面上,一按鈕開口形成於該頂側面上。該投影鏡頭可活動地穿設於該鏡頭開口中。該按鈕機構設置於該按鈕開口中,該按鈕機構包含一固定套筒、一旋鈕、一傳動筒件、一第一彈簧、一螺桿,以及一推鈕。該固定套筒固設於該按鈕開口中且具有一側緣開口。該旋鈕可活動地穿設於該固定套筒中且朝該側緣開口延伸形成有一限位裙邊。該傳動筒件穿設於該旋鈕中,該傳動筒件之一外周緣上形成有至少一縱向限位槽,該旋鈕朝該至少一縱向限位槽向內形成有一縱向限位肋,該縱向限位肋可活動地插設於該至少一縱向限位槽中以使該旋鈕可沿著該傳動筒件移動且於旋轉時經由該傳動筒件驅動該螺桿旋轉。該第一彈簧抵接於該傳動筒件以及該旋鈕之間。該螺桿連接於該傳動筒件且螺接於該投影鏡頭,該旋鈕經由該傳動筒件驅動該螺桿旋轉,以使該投影鏡頭沿著該螺桿上下平移。該推鈕可側向活動地套設於該固定套筒上且朝該側緣開口延伸形成有一限位片部,當該旋鈕被按壓時,該推鈕側向移動至使該限位片部止擋該限位裙邊之位置,以定位該旋鈕內縮於該按鈕開口中。當該推鈕被按壓時,該限位片部與該限位裙邊分離,該第一彈簧驅動該旋鈕沿該傳動筒件移動至突出於該按鈕開口之外。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採用將用來控制投影鏡頭上下平移之按鈕機構設置於殼體之頂側面上的設計,以取代先前技術直接將平移撥桿設置於調焦轉輪之正上方的設計,因此,本發明可確實地避免先前技術中所提到的在使用者轉動調焦轉輪的過程中誤觸平移撥桿而導致影像投影偏移的情況,從而大大地提昇投影裝置在實際操作上的便利性以及有效地解決上述誤操作問題。除此之外,本發明係可透過簡單的按壓操作以定位旋鈕內縮於按鈕開口中,以產生按鈕機構可內藏於投影裝置之殼體中的效果。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其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一投影裝置10之立體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投影裝置10係可為一般常見之投影設備(如短焦投影機、行動投影機等)且包含一殼體12、一投影鏡頭14,以及一按鈕機構16。殼體12係可具有一前側面18以及一頂側面20,一鏡頭開口22形成於前側面18,一按鈕開口24形成於頂側面20上。投影鏡頭14係可活動地穿設於鏡頭開口22中以用來進行影像之投影,至於針對投影鏡頭14之光學鏡頭設計與影像投影原理的相關描述,其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故於此不再贅述。
以下係針對按鈕機構16之機構設計進行詳細之描述,請參閱第1圖、第2圖,以及第3圖,第2圖為第1圖之按鈕機構16之爆炸示意圖,第3圖為第2圖之一固定套筒26於另一視角之放大示意圖。如第1圖、第2圖,以及第3圖所示,按鈕機構16係設置於按鈕開口24中且包含固定套筒26、一旋鈕28、一傳動筒件30、一螺桿32,以及一彈簧34。固定套筒26係可旋轉地設置於按鈕開口24中,固定套筒26之一內周緣27具有至少一內凸塊36(在此實施例中,固定套筒26可採用六內凸塊36沿著內周緣27呈等距放射狀排列之設計,但不受此限)以及分別位於內凸塊36之兩側之一第一導槽38與一第二導槽40,內凸塊36之底端具有一第一凸齒42以及一第二凸齒44,第一凸齒42鄰接第二凸齒44以形成一凹槽46。旋鈕28係可活動地穿設於固定套筒26中且朝相對應之第一導槽38突出形成有一第一引導耳部48,旋鈕28之底端具有一第一環狀鋸齒結構50,第一引導耳部48係可滑動地插設於相對應之第一導槽38中。傳動筒件30係可活動地穿設於旋鈕28中且彈簧34係抵接於傳動筒件30以及螺桿32之間,另外,傳動筒件30對應第一環狀鋸齒結構50之位置具有一第二環狀鋸齒結構52且對應第一引導耳部48之位置具有一限位耳部54,限位耳部54係可滑動地插設於相對應之第一導槽38中。螺桿32係連接於固定套筒26且螺接於投影鏡頭14,藉此,旋鈕28係可在旋轉時經由固定套筒26驅動螺桿32旋轉,以使投影鏡頭14可沿著螺桿32上下平移,至於使投影鏡頭14隨著螺桿32之旋轉上下平移的設計,其相關描述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舉例來說,在此實施例中,投影鏡頭14可具有能夠與螺桿32互相嚙合的斜齒輪桿(未顯示於圖式中),如此一來,隨著旋鈕28之旋轉操作,投影鏡頭14係可藉由螺桿32與斜齒輪桿之間的螺紋嚙合引導,相對應地沿著螺桿32上下平移。
須注意的是,旋鈕28之第一引導耳部48以及傳動筒件30之限位耳部54的配置個數係可與固定套筒26之內凸塊36的配置個數互相對應,也就是說,在此實施例中,旋鈕28上可相對應地具有呈現等距放射狀排列之六第一引導耳部48以及傳動筒件30上可相對應地具有呈現等距放射狀排列之六限位耳部54(但不受此限),藉以確保每一第一引導耳部48以及每一限位耳部54可在旋鈕28的旋轉過程中均可與相對應之內凸塊36相互作動而達到限位旋鈕28內縮於按鈕開口24中或是釋放旋鈕28突出於按鈕開口24之外的效果。
另外,在實際應用中,內凸塊36上可另形成有一第三導槽37,旋鈕28可朝第三導槽37另突出形成有一第二引導耳部29,第二引導耳部29可滑動地插設於第三導槽37中,藉以引導旋鈕28可更加平穩地在固定套筒26中滑動。除此之外,為了使限位耳部54在第一凸齒42上之滑動可更加地平穩,限位耳部54具有一第一斜面55且第一凸齒42可相對應地具有一第二斜面43,藉此,第一斜面55係可沿著第二斜面43旋轉滑動,以引導限位耳部54可沿著第一凸齒42平順地卡合於凹槽46中。上述斜面引導設計亦可應用在第二凸齒44上,以引導限位耳部54可沿著第二凸齒44平順地進入第二導槽40。
透過上述設計,按鈕機構16之按鈕作動係可如第4圖、第5圖、第6圖、第7圖、第8圖、第9圖,以及第10圖所示,其中第4圖為第1圖之按鈕機構16於旋鈕28被按壓時之仰視圖,第5圖為第4圖之固定套筒26與旋鈕28以及傳動筒件30之結構關係示意圖,第6圖為第4圖之彈簧34驅動限位耳部54旋轉且沿第一凸齒42滑動至卡合於凹槽46中之仰視圖,第7圖為第1圖之投影裝置10於按鈕機構16內藏於殼體12之按鈕開口24中之立體示意圖,第8圖為第6圖之固定套筒26與旋鈕28以及傳動筒件30之結構關係示意圖,第9圖為第6圖之彈簧34驅動限位耳部54旋轉且沿第二凸齒44滑動進入第二導槽40之仰視圖,第10圖為第9圖之固定套筒26與旋鈕28以及傳動筒件30之結構關係示意圖,其中為了清楚地顯示旋鈕28之第一引導耳部48以及傳動筒件30之限位耳部54與固定套筒26之內凸塊36之結構關係,在第5、8、10圖中,固定套筒26僅以與第一引導耳部48以及限位耳部54相對應之內凸塊36(於圖式中以透視虛線描繪)部份簡單示意之,且在第4、6、9圖中省略螺桿32之繪製。
當使用者想要將按鈕機構16內藏在按鈕開口24中時,使用者僅須按壓旋鈕28以使第一引導耳部48以及限位耳部54沿第一導槽38滑動,且在第一環狀鋸齒結構50推抵第二環狀鋸齒結構52至使限位耳部54退出第一導槽38後,彈簧34係可驅動第二環狀鋸齒結構52與第一環狀鋸齒結構50嚙合以使限位耳部54旋轉至抵接第一凸齒42(如第4圖以及第5圖所示)之位置且沿第一凸齒42滑動至卡合於凹槽46中(如第6圖以及第8圖所示)。接下來,使用者可停止按壓旋鈕28,此時,由上述可知,由於限位耳部54係已卡合於凹槽46中以將傳動筒件30定位在如第8圖所示之位置,使得彈簧34在此情況下無法再經由傳動筒件30驅動旋鈕28沿著固定套筒26向上移動,因此,旋鈕28就會承靠在傳動筒件30上而內縮於按鈕開口24中,從而達到按鈕機構16可內藏於殼體12中(如第7圖所示)的效果。
另一方面,若是使用者想要使用旋鈕28進行投影鏡頭14之上下平移操作,則使用者僅須再次按壓內縮於按鈕開口24中的旋鈕28,以使彈簧34可在第一環狀鋸齒結構50推抵第二環狀鋸齒結構52至使限位耳部54脫離凹槽46之位置後,驅動第二環狀鋸齒結構52與第一環狀鋸齒結構50嚙合以使限位耳部54旋轉至抵接第二凸齒44之位置且沿第二凸齒44進入第二導槽40(如第9圖以及第10圖所示)。接下來,使用者可停止按壓旋鈕28,此時,由上述可知,由於限位耳部54係位於如第10圖所示之可沿著第二導槽40上移之位置而不再被凹槽46卡合住,因此,彈簧34係可驅動限位耳部54沿第二導槽40向上滑動以及驅動第一引導耳部48沿第一導槽38向上滑動,以引導旋鈕28突出於按鈕開口24之外而使得按鈕機構16外露於殼體12(如第1圖所示),藉此,使用者係可便利地轉動旋鈕28驅動投影鏡頭14沿著螺桿32向上或向下平移,以使投影鏡頭14所投射之影像可準確且完整地投影在投影布幕上。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係採用將用來控制投影鏡頭上下平移之按鈕機構設置於殼體之頂側面上的設計,以取代先前技術直接將平移撥桿設置於調焦轉輪之正上方的設計,因此,本發明可確實地避免先前技術中所提到的在使用者轉動調焦轉輪的過程中誤觸平移撥桿而導致影像投影偏移的情況,從而大大地提昇投影裝置在實際操作上的便利性以及有效地解決上述誤操作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之按鈕機構的設計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所提出之利用固定套筒之內凸塊與旋鈕之引導耳部以及傳動筒件之限位耳部之間的結構作動以使旋鈕相對於殼體內縮或外突之設計,其亦可採用藉由旋鈕與可側向移動之推鈕之間的卡合與否以使旋鈕相對於殼體內縮或外突之設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11圖以及第12圖,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一投影裝置100之立體示意圖,第12圖為第11圖之一按鈕機構102之爆炸示意圖,第13圖為第11圖之按鈕機構102沿剖面線A-A之部分剖面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與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編號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結構,於此不再贅述。如第11圖、第12圖以及第13圖所示,投影裝置100包含殼體12、投影鏡頭14,以及按鈕機構102,按鈕機構102設置於按鈕開口24中且包含一固定套筒104、一旋鈕106、一傳動筒件108、一螺桿110、一第一彈簧112、一第二彈簧114,以及一推鈕116。固定套筒104固設於按鈕開口24中且具有一側緣開口118,旋鈕106係可活動地穿設於固定套筒104中且朝側緣開口118延伸形成有一限位裙邊107,且傳動筒件108係穿設於旋鈕106中以使旋鈕106可沿著傳動筒件108移動,更進一步地說,在此實施例中,傳動筒件108之一外周緣120上形成有至少一縱向限位槽122(於第12圖中顯示三個,但不受此限),旋鈕106朝相對應之縱向限位槽122向內形成有一縱向限位肋124,縱向限位肋124係可活動地插設於縱向限位槽122中,以使旋鈕106可沿著傳動筒件108移動且於旋轉時可經由傳動筒件108驅動螺桿110旋轉。螺桿110係連接於傳動筒件108且螺接於投影鏡頭14,藉此,旋鈕106係可在旋轉時經由傳動筒件108驅動螺桿110旋轉,以使投影鏡頭14沿著螺桿110上下平移,至於使投影鏡頭14隨著螺桿110之旋轉上下平移之設計,其相關描述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至於在第一彈簧112、第二彈簧114以及推鈕116之設計方面,第一彈簧112係抵接於傳動筒件108以及旋鈕106之間,第二彈簧114係抵接於固定套筒104以及推鈕116之間,以及推鈕116可側向活動地套設於固定套筒104上且朝側緣開口118延伸形成有一限位片部126,藉此,第一彈簧112係可提供彈力驅動旋鈕106突出於按鈕開口24之外,第二彈簧114係可提供彈力驅動推鈕116往如第13圖所示之+X軸方向移動至使限位片部126止擋限位裙邊107之位置。
透過上述設計,按鈕機構102之按鈕作動係可如第11圖、第13圖、第14圖,以及第15圖所示,其中第14圖為第13圖之按鈕機構102於推鈕116往-X軸方向被按壓時之部分剖面示意圖,第15圖為第11圖之投影裝置100於按鈕機構102外露於殼體12時之立體示意圖。當使用者想要使用旋鈕106以進行投影鏡頭14之上下平移操作時,使用者僅須往如第13圖所示之-X軸方向按壓推鈕116,以使推鈕116從限位片部126止擋限位裙邊107之位置側向移動至如第14圖所示之限位片部126與限位裙邊107分離之位置(此時,第二彈簧114處於壓縮狀態),如此一來,由於旋鈕106之限位裙邊107已不再被限位片部126所止擋,因此,第一彈簧112係可驅動旋鈕106突出於按鈕開口24之外而使得按鈕機構102外露於殼體12(如第15圖所示),藉此,使用者係可便利地轉動旋鈕106驅動投影鏡頭14沿著螺桿110向上或向下平移,以使投影鏡頭14所投射之影像可準確且完整地投影在投影布幕上。須注意的是,由第14圖可知,在使用者停止按壓推鈕116後,處於壓縮狀態之第二彈簧114係可提供彈力驅動推鈕116自動回位。
另一方面,若使用者想要將按鈕機構102內藏在按鈕開口24中,使用者僅須將旋鈕106從如第14圖所示之位置按壓至如第13圖所示之位置,在此過程中,隨著旋鈕106沿著傳動筒件108往-Y軸方向之移動,旋鈕106之限位裙邊107係可在抵接到推鈕116時,偏壓推鈕116之限位片部126往-X軸方向移動,直到限位裙邊107移動至如第13圖所示之位於限位片部126之下方且第二彈簧114驅動限位片部126往+X軸方向移動以止擋住限位裙邊107為止。如此一來,透過限位片部126止擋限位裙邊107以將旋鈕106定位在如第13圖所示之位置而內縮於按鈕開口24中之設計,按鈕機構102即可產生如第11圖所示之將按鈕機構102內藏於殼體12中的效果。
在實際應用中,如第13圖以及第14圖所示,限位裙邊107係可較佳地具有一第一斜面109,且限位片部126係可相對應地具有一第二斜面127,藉此,在限位裙邊107偏壓限位片部126側向移動的過程中,透過第一斜面109與第二斜面127之間的相對斜面滑動引導,限位裙邊107係可平順地移動至位於限位片部126之下方以被限位片部126所止擋,從而有效地避免限位裙邊107與限位片部126之間發生結構干涉卡死的情況。除此之外,上述第二彈簧114係為一可省略之元件,藉以簡化按鈕機構102之機構設計,也就是說,在省略第二彈簧114之配置的另一實施例中,使用者係可以手動方式按壓推鈕116以釋鎖限位片部126與限位裙邊107之間的卡合或是抽拉推鈕116以使推鈕116回位,至於其他相關描述,其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100‧‧‧投影裝置
12‧‧‧殼體
14‧‧‧投影鏡頭
16、102‧‧‧按鈕機構
18‧‧‧前側面
20‧‧‧頂側面
22‧‧‧鏡頭開口
24‧‧‧按鈕開口
26、104‧‧‧固定套筒
27‧‧‧內周緣
28、106‧‧‧旋鈕
29‧‧‧第二引導耳部
30、108‧‧‧傳動筒件
32、110‧‧‧螺桿
34‧‧‧彈簧
36‧‧‧內凸塊
37‧‧‧第三導槽
38‧‧‧第一導槽
40‧‧‧第二導槽
42‧‧‧第一凸齒
43、127‧‧‧第二斜面
44‧‧‧第二凸齒
46‧‧‧凹槽
48‧‧‧第一引導耳部
50‧‧‧第一環狀鋸齒結構
52‧‧‧第二環狀鋸齒結構
54‧‧‧限位耳部
55、109‧‧‧第一斜面
107‧‧‧限位裙邊
112‧‧‧第一彈簧
114‧‧‧第二彈簧
116‧‧‧推鈕
118‧‧‧側緣開口
120‧‧‧外周緣
122‧‧‧縱向限位槽
124‧‧‧縱向限位肋
126‧‧‧限位片部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投影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按鈕機構之爆炸示意圖。 第3圖為第2圖之固定套筒於另一視角之放大示意圖。 第4圖為第1圖之按鈕機構於旋鈕被按壓時之仰視圖。 第5圖為第4圖之固定套筒與旋鈕以及傳動筒件之結構關係示意圖。 第6圖為第4圖之彈簧驅動限位耳部旋轉且沿第一凸齒滑動至卡合於凹槽中之仰視圖。 第7圖為第1圖之投影裝置於按鈕機構內藏於殼體之按鈕開口中之立體示意圖。 第8圖為第6圖之固定套筒與旋鈕以及傳動筒件之結構關係示意圖。 第9圖為第6圖之彈簧驅動限位耳部旋轉且沿第二凸齒滑動進入第二導槽之仰視圖。 第10圖為第9圖之固定套筒與旋鈕以及傳動筒件之結構關係示意圖。 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投影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第12圖為第11圖之按鈕機構之爆炸示意圖。 第13圖為第11圖之按鈕機構沿剖面線A-A之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14圖為第13圖之按鈕機構於推鈕往-X軸方向被按壓時之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15圖為第11圖之投影裝置於按鈕機構外露於殼體時之立體示意圖。

Claims (6)

  1. 一種投影裝置,其包含: 一殼體,其具有一前側面以及一頂側面,一鏡頭開口形成於該前側面上,一按鈕開口形成於該頂側面上; 一投影鏡頭,其可活動地穿設於該鏡頭開口中;以及 一按鈕機構,其設置於該按鈕開口中,該按鈕機構包含: 一固定套筒,其可旋轉地設置於該按鈕開口中,該固定套筒之一內周緣具有至少一內凸塊以及分別位於該至少一內凸塊之兩側之一第一導槽與一第二導槽,該至少一內凸塊之一底端具有一第一凸齒以及一第二凸齒,該第一凸齒鄰接該第二凸齒以形成一凹槽; 一旋鈕,其可活動地穿設於該固定套筒中且朝該第一導槽突出形成有一第一引導耳部,該旋鈕之一底端具有一第一環狀鋸齒結構,該第一引導耳部可滑動地插設於該第一導槽中; 一傳動筒件,其可活動地穿設於該旋鈕中且對應該第一引導耳部之位置具有一限位耳部以及對應該第一環狀鋸齒結構之位置具有一第二環狀鋸齒結構,該限位耳部可滑動地插設於該第一導槽中; 一螺桿,其連接於該固定套筒且螺接於該投影鏡頭,該旋鈕於旋轉時經由該固定套筒驅動該螺桿旋轉,以使該投影鏡頭沿著該螺桿上下平移;以及 一彈簧,其抵接於該傳動筒件以及該螺桿之間; 其中,當該旋鈕被按壓時,該第一引導耳部以及該限位耳部沿該第一導槽滑動,且在該第一環狀鋸齒結構推抵該第二環狀鋸齒結構至使該限位耳部退出該第一導槽後,該彈簧驅動該第二環狀鋸齒結構與該第一環狀鋸齒結構嚙合以使該限位耳部旋轉且沿該第一凸齒滑動至卡合於該凹槽中,以定位該旋鈕內縮於該按鈕開口中; 其中,在該旋鈕被按壓以使該限位耳部脫離該凹槽後,該彈簧驅動該第二環狀鋸齒結構與該第一環狀鋸齒結構嚙合,以使該限位耳部旋轉且沿該第二凸齒進入該第二導槽,接著在該旋鈕被釋放時,該彈簧驅動該限位耳部以及該第一引導耳部分別沿該第二導槽以及該第一導槽滑動,以引導該旋鈕突出於該按鈕開口之外。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內凸塊上另具有一第三導槽,該旋鈕朝該第三導槽另突出形成有一第二引導耳部,該第二引導耳部可滑動地插設於該第三導槽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限位耳部具有一第一斜面,該第一凸齒具有一第二斜面,該第一斜面沿著該第二斜面滑動以引導該限位耳部卡合於該凹槽中。
  4. 一種投影裝置,其包含: 一殼體,其具有一前側面以及一頂側面,一鏡頭開口形成於該前側面上,一按鈕開口形成於該頂側面上; 一投影鏡頭,其可活動地穿設於該鏡頭開口中;以及 一按鈕機構,其設置於該按鈕開口中,該按鈕機構包含: 一固定套筒,其固設於該按鈕開口中且具有一側緣開口; 一旋鈕,其可活動地穿設於該固定套筒中且朝該側緣開口延伸形成有一限位裙邊; 一傳動筒件,其穿設於該旋鈕中,該傳動筒件之一外周緣上形成有至少一縱向限位槽,該旋鈕朝該至少一縱向限位槽向內形成有一縱向限位肋,該縱向限位肋可活動地插設於該至少一縱向限位槽中以使該旋鈕可沿著該傳動筒件移動且於旋轉時經由該傳動筒件驅動該螺桿旋轉; 一第一彈簧,其抵接於該傳動筒件以及該旋鈕之間; 一螺桿,其連接於該傳動筒件且螺接於該投影鏡頭,該旋鈕經由該傳動筒件驅動該螺桿旋轉,以使該投影鏡頭沿著該螺桿上下平移;以及 一推鈕,其可側向活動地套設於該固定套筒上且朝該側緣開口延伸形成有一限位片部,當該旋鈕被按壓時,該推鈕側向移動至使該限位片部止擋該限位裙邊之位置,以定位該旋鈕內縮於該按鈕開口中; 其中,當該推鈕被按壓時,該限位片部與該限位裙邊分離,該第一彈簧驅動該旋鈕沿該傳動筒件移動至突出於該按鈕開口之外。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按鈕機構另包含: 一第二彈簧,其抵接於該固定套筒以及該推鈕之間,用來驅動該推鈕側向移動至使該限位片部止擋該限位裙邊之位置。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限位裙邊具有一第一斜面,限位片部對應該第一斜面之位置上形成有一第二斜面,該第一斜面沿著該第二斜面滑動,以引導該限位片部止擋住該限位裙邊。
TW106116378A 2017-05-17 2017-05-17 投影裝置 TWI616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6378A TWI616714B (zh) 2017-05-17 2017-05-17 投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6378A TWI616714B (zh) 2017-05-17 2017-05-17 投影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6714B true TWI616714B (zh) 2018-03-01
TW201901280A TW201901280A (zh) 2019-01-01

Family

ID=62188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6378A TWI616714B (zh) 2017-05-17 2017-05-17 投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67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5422A (zh) * 2018-12-20 2019-05-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旋钮调节机构、焦距调节装置及头戴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6426A1 (en) * 2010-03-05 2011-09-08 Delta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device
TW201232158A (en) * 2011-01-31 2012-08-01 Asia Optical Co Inc Automatic focusing system of projector
CN104765235A (zh) * 2015-03-25 2015-07-0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调整模组及投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6426A1 (en) * 2010-03-05 2011-09-08 Delta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device
TW201232158A (en) * 2011-01-31 2012-08-01 Asia Optical Co Inc Automatic focusing system of projector
CN104765235A (zh) * 2015-03-25 2015-07-0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调整模组及投影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5422A (zh) * 2018-12-20 2019-05-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旋钮调节机构、焦距调节装置及头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1280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25093B1 (ja) カメラ用ロック解除装置
JP2007199312A (ja) レンズ鏡筒
US20130236166A1 (en) Waterproof case for camera and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camera using the waterproof case
CN101661152B (zh) 调焦组合及具该调焦组合的投影机
JP2012118343A (ja) 鏡筒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4572964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TWI616714B (zh) 投影裝置
JP2006227118A (ja) レンズキャップ及び撮像装置
JP3940057B2 (ja) レンズ鏡筒のaf−mf切替機構
CN101661151B (zh) 投影机
JP5815141B2 (ja) ダイアル装置
US2938444A (en) Focusing device for photographic lenses
JP2005338415A (ja) カメラのレンズ鏡枠装置
JP2017138437A (ja) 撮像装置
TWI392904B (zh) 調焦組合及具該調焦組合之投影機
TWI420186B (zh) Can prevent the light of the telescopic lens
TW202218899A (zh) 按壓式書寫文具
JP3490948B2 (ja) レンズ鏡筒のバリヤ開閉装置
JP447238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2016067620A (ja)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部材
JP2009192733A (ja) レンズ鏡筒
KR101497674B1 (ko) 프로젝터의 초점 조절 장치
JP6673440B2 (ja) 光学機器
JP3863629B2 (ja) ズーム機能付カメラ
JP7441648B2 (ja) アクセサリアダプタ及びレンズフー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