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4610B - 行動計算裝置及自其傳送資料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行動計算裝置及自其傳送資料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4610B
TWI614610B TW103120992A TW103120992A TWI614610B TW I614610 B TWI614610 B TW I614610B TW 103120992 A TW103120992 A TW 103120992A TW 103120992 A TW103120992 A TW 103120992A TW I614610 B TWI614610 B TW I6146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ort
mobile computing
computing device
p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3270A (zh
Inventor
布萊德利S 韋恩
Original Assignee
波音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波音公司 filed Critical 波音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3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3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4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46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86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 handshaking protocol, e.g. RS232C lin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06F13/4072Driv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種行動計算裝置。該裝置包含一第一端口,具有一第一接腳配置組態,被組構成用以支援至少一資料格式、一資料來源,被組構成用以提供一異於該至少一資料格式之第二資料格式的資料以及一第一多工器,被組構成選擇性地從該資料源導送資料到該第一端口。該接腳配置組態被修改以使得該第一端口能夠支援該第二資料格式。

Description

行動計算裝置及自其傳送資料之方法
本揭示之領域概括而言係有關於行動計算裝置,特別是關於有助於增加一行動計算裝置之功能的硬體。
諸如智慧型手機、行動電話以及個人數位助理(PDA)之行動計算裝置在各種不同類型使用者之中的使用及普及性上均有所成長。至少一些已知的行動計算裝置使用一纜線介質在行動計算裝置與其他電子裝置之間傳輸資料。概括而言,耦接至纜線介質相對端的連接器以及界定於行動計算裝置中的對接端口(docking port)支援預定之標準協定使得資料能夠在其間傳輸。更具體言之,該等連接器與對接端口包含一接腳配置,被安排成一預定組態,以支援標準協定。示範性標準協定包含通用序列匯流排(USB)、火線(firewire;IEEE 1394)、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DMI)、DisplayPort(例如,2通道及4通道)以及可攜式數位媒體介面(PDMI)。
至少一些已知行動計算裝置之功能係至少局部地取決於包含於該行動計算裝置中的對接端口之數量及類型。例如,一行動計算裝置通常會具有一專用USB對接端口及一專用HDMI對接端口以支援USB及HDMI功能。此外,至少一些已知的的對接端口支援多重功能。例如,一個 支援PDMI標準協定的對接端口具有2通道DisplayPort及USB功能。增加行動計算裝置之功能對於電子工業變得日益重要。因此,其可能有需要修改一現有對接端口之接腳配置組態以促成行動計算裝置功能之增進。
在一特色之中,其提出一種行動計算裝置。該裝置包含一第一端口,被組構成具有一第一接腳配置以支援一第一資料格式、一資料來源,被組構成以一異於該第一資料格式之第二資料格式提供資料以及一第一多工器(multiplexer),被組構成選擇性地從該資料來源傳送資料到該第一端口。該第一端口被重新組構成具有一第二接腳配置以支援該第二資料格式。
在另一特色之中,其提出一種自一行動計算裝置傳送資料的方法。該方法包含選擇一資料來源,從該資料來源提供資料至該行動計算裝置中之一第一端口,其中該第一端口被組構成具有一第一接腳配置以支援一第一資料格式,且該資料來源被組構成以一異於該第一資料格式之第二資料格式傳送資料。該方法亦包含選擇性地以該第二資料格式傳送資料至該第一端口,重新組構該第一接腳配置以具有一第二接腳配置,使得該第一端口能夠支援該第二資料格式,並透過該第一端口以該第二資料格式傳送資料。
在又另一特色之中,其提出一種行動計算裝置。該裝置包含一第一端口,該第一端口包含被組構成支援一可攜式數位媒體介面之一第一接腳配置、複數資料來源,各自被組構成以一資料格式提供資料,其中一偏壓被選擇性地於該第一端口之一第一接腳發出以促成選擇該資料格式 從該複數資料來源的其中一者傳送至該第一端口以及一多工器,被組構成選擇性地從該複數資料來源的其中一者傳送資料至該第一端口,其中該第一接腳配置被重新組構成具有一第二接腳配置以支援所選擇的資料格式。
10‧‧‧行動計算裝置
12‧‧‧外殼
14‧‧‧演示裝置
16‧‧‧輸入裝置
18‧‧‧觸控螢幕
20‧‧‧後面板
22‧‧‧可攜式數位媒體介面(PDMI)端口
24‧‧‧通用序列匯流排(USB)端口
26‧‧‧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DMI)端口
100‧‧‧示範性硬體架構
102‧‧‧處理器
104‧‧‧多工器
106‧‧‧功率開關
108‧‧‧功率開關
110‧‧‧第一對接端口
112‧‧‧第二對接端口
114‧‧‧第三對接端口
118‧‧‧附接感測器
120‧‧‧感測線
122‧‧‧指令線
124‧‧‧指令線
126‧‧‧指令線
130‧‧‧USB 3.0超高速來源
132‧‧‧DisplayPort來源
134‧‧‧HDMI來源
140‧‧‧第一多工器
142‧‧‧第二多工器
144‧‧‧指令線
146‧‧‧指令線
150‧‧‧硬體架構
圖1係一示範性行動計算裝置之一正面立體圖。
圖2係圖1所示之行動計算裝置之一背面立體圖。
圖3係可以配合圖1所示之行動計算裝置使用之一示範性硬體架構之一示意圖。
圖4係可以配合圖1所示之行動計算裝置使用之另一示範性硬體架構之一示意圖。
圖5例示圖1所示之一對接端口之一備選示範性接腳配置,其處於第一運作模式。
圖6例示圖1所示之一對接端口之一備選示範性接腳配置,其處於第二運作模式。
圖7例示圖1所示之一對接端口之一備選示範性接腳配置,其處於第三運作模式。
本文所述之實施方式係有關於可被用以傳送資料至行動計算裝置及/或自行動計算裝置傳送資料的裝置與方法。在示範性實施方式之中,行動計算裝置使用硬體式切換機制以自一資料來源導送資料至行動計算裝置中之一個以上之對接端口。例如,該切換機制促成選擇性地將一預 定資料格式之資料傳送至支援該預定資料格式之一第一對接端口或者是可被重新組構以支援該預定資料格式之一第二對接端口。更具體言之,該第二對接端口之接腳配置可以被重新組構以支援該預定資料格式。因此,該切換機制有助於增加該行動計算裝置之功能。
圖1及圖2例示一示範性行動計算裝置10。在示範性實施方式之中,行動計算裝置10被提供以支援與另一裝置之通信,諸如另一行動計算裝置及/或一電子顯示裝置。此外,行動計算裝置10可以包含各種其他功能,包含網路存取、SMS簡訊、一或多個應用程式之主控、資料處理、加密、及/或其他功能。在示範性實施方式之中,行動計算裝置10係一智慧型手機,被組構成用以透過一或多個行動式網路進行通訊。
如圖所示,行動計算裝置10包含一外殼12與至少局部地配置於外殼12之內的多個演示裝置(presentation device)14。演示裝置14將諸如,但不限於,有關行動計算裝置10之運作的資料、命令、請求資料、訊息、一或多個輸入裝置(諸如,一虛擬鍵盤)、及/或任何其他類型資料的資訊輸出至一使用者。在一些實例之中,演示裝置14可以包含,舉例而言,一液晶顯示器(LCD)、一發光二極體(LED)顯示器、一發光二極體(LED)、一相機閃光燈、一有機LED(OLED)顯示器、及/或一"電子墨水"顯示器。多個演示裝置14可以被納入以視覺性地及/或聽覺性地呈現資料給一使用者,且演示裝置14可以包含一音訊輸出以供使用於語音通訊。
行動計算裝置10另包含多個輸入裝置16,至少局部地配置於外殼12之內。每一輸入裝置16均可以被組構成用以依據一或多個本文所述之方法及/或流程接收選擇、請求、命令、資訊、數據、及/或任何其他類 型之輸入。輸入裝置16可以包含,舉例而言,按鍵、鍵盤、麥克風、指向裝置、觸控筆、觸控面板(例如,觸控盤或觸控螢幕)、迴轉儀(gyroscope)、加速度計(accelerometer)、數位羅盤(digital compass)、位置偵測器、攝像機、第二攝像機、及/或音訊輸入介面。諸如觸控螢幕18之單一組件可以充任演示裝置14及輸入裝置16二者之功能。
行動計算裝置10亦包含多個對接端口,至少局部地配置於外殼12之內並且支援一預定之標準協定。因此,每一對接端口均支援至少一種資料格式,以供使用於傳送資料至行動計算裝置10及/或自行動計算裝置10傳送資料。在示範性實施方式之中,行動計算裝置10包含一可攜式數位媒體介面(PDMI)端口22、一通用序列匯流排(USB)端口24以及一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DMI)端口26。
行動計算裝置10包含一後面板20,與外殼12接合。後面板20界定一剖面,大致與外殼12相符,從而在耦接至外殼12之時與外殼12形成一大致整體性之單元。後面板20能夠自行動計算裝置10移除,以提供對於行動計算裝置10之一或多個特色之存取。
圖3係可以配合行動計算裝置10使用之一示範性硬體架構100之一示意圖。在示範性實施方式之中,硬體架構100包含一處理器102、一多工器104以及多個功率開關106及108。多工器104及功率開關106與108各自通訊式地耦接處理器102。硬體架構100亦包含支援USB標準協定之一第一對接端口110以及支援PDMI標準協定之一第二對接端口112。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第一對接端口110及第二對接端口112可以被組構成支援任何標準協定。
處理器102可以包含一或多個處理單元(例如,在一多核組態之中)。此外,處理器102之實施可以利用一或多個異質處理器系統,其中一主處理器伴隨次級處理器於一單晶片之中。做為另一例示性實例,處理器102可以是一對稱性多處理器系統,包含多個同一類型的處理器。此外,處理器102可以利用任何適當的可編程電路實施,包含一或多個系統及微控制器、微處理器、精簡指令集電路(RISC)、特定用途積體電路(ASIC)、可編程邏輯電路、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以及能夠執行本文所述之功能的任何其他電路。
多工器104在處理器102、第一對接端口110、與第二對接端口112之間傳送及接收資料框,且可以被當成一多工器及一解多工器(demultiplexer)使用。更具體言之,多工器104被組構成用以將一資料框劃分成多個資料框,並且被組構成用以將多個資料框結合成一個資料框。在一些實施方式之中,多工器104被組構成充當一開關,其中多工器104被組構成用以根據一所欲或者預定目的地經由一特別通道(圖中未顯示)繞送資料框。
一附接感測器118通訊式地耦接第二對接端口112、多工器104以及功率開關106與108。更具體言之,附接感測器118透過一感測線120通訊式地耦接第二對接端口112,並且透過一指令線122通訊式地耦接多工器104、透過一指令線124耦接功率開關106以及透過一指令線126耦接功率開關108。附接感測器118可以實施成一硬體電路,包含客製超大型積體(VLSI)電路或閘陣列(gate array)、諸如邏輯晶片、電晶體、或其他離散組件之現成半導體。附接感測器118亦可以被實施於可編程硬體裝置之中, 諸如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可編程陣列邏輯、及/或可程式邏輯元件(PLD)。
功率開關106及108通訊式地耦接於處理器102與第一及第二對接端口110及112之間。更具體言之,第一功率開關106耦接於處理器102與第一對接端口110之間,而第二功率開關108耦接於處理器102與第二對接端口112之間。功率開關106及108可以製造自場效電晶體(FET),諸如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雙載子電晶體,諸如絕緣閘極雙載子電晶體(IGBT)、雙載子接面電晶體(BJT)以及閘極截止閘流體(gate turn-off thyristor;GTO)。
功率開關106及108促成將USB電力繞送入一選定之對接端口及/或自選定之對接端口繞送出來。因此,藉由使得硬體架構100能夠允許標準USB端口偵測方法具有持續之功能,角落效應得以減輕。此外,功率開關106及108係獨立於處理器102之外運作,因為當行動計算裝置10關閉之時,處理器102將無法運作。因此,USB連接之充電功能即使在行動計算裝置10關閉之時及/或當行動計算裝置10的電池電量偏低之時仍持續有作用。
運作之時,行動計算裝置10在一介面連接器斷離第二對接端口112之時,係處於一第一運作模式,而在一介面連接器耦接第二對接端口112之時,係處於一第二運作模式。更具體言之,當附接感測器118透過感測線120偵測到一偏壓於第二對接端口112上發出之時,第二運作模式可以被致動。舉例而言,在一實施方式之中,一接收裝置(sink device)(例如,一監視器)(圖中未顯示)可以在第二對接端口112的至少一接腳上發出一 非零電壓,以請求將透過第二對接端口112傳送的資料。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該接收裝置可以將該至少一接腳接地以請求接收資料。
在偵測到偏壓發出於第二對接端口112上之時,附接感測器118即導控多工器104以自處理器102傳送資料至第二對接端口112。更具體言之,多工器104被組構成用以根據一透過指令線122接收自附接感測器118之指令繞送資料。附接感測器118亦可以透過指令線124及126導控功率開關106及108以自處理器102輸送電力至第二對接端口112。
圖4係可以配合行動計算裝置10使用之另一示範性硬體架構150之一示意圖。在示範性實施方式之中,硬體架構150包含諸如一USB 3.0超高速來源(USB來源)130、一DisplayPort來源132以及一HDMI來源134之資料來源。DisplayPort來源132及HDMI來源134使用處理器102(顯示於圖3之中)及一介面晶片(圖中未顯示)產生一所欲之資料及/或視訊格式。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該等資料來源可以以任何適當之資料格式提供資料,使得行動計算裝置10能夠如本文所述地運作。
硬體架構150亦包含第二對接端口112及一第三對接端口114,可以透過此等端口各自從選定之資料來源輸送資料。第二對接端口112支援PDMI標準協定,而第三對接端口114支援HDMI標準協定。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第二對接端口112及第三對接端口114可以被組構成支援任何標準協定。
一第一多工器140及一第二多工器142被置於資料來源130、132、及134與第二及第三對接端口112及114之間。第一多工器140傳送及接收介於HDMI來源134、第二多工器142、與第三對接端口114之 間的資料框,而第二多工器142傳送及接收介於USB來源130、DisplayPort來源132、第一多工器140、與第二對接端口112之間的資料框。
附接感測器118通訊式地耦接第二對接端口112、第一多工器140以及第二多工器142。更具體言之,附接感測器118透過感測線120通訊式地耦接第二對接端口112,透過一指令線144通訊式地耦接第一多工器140、並且透過一指令線146通訊式地耦接第二多工器142。
運作之時,行動計算裝置10在一介面連接器斷離第二對接端口112之時,係處於一第一運作模式,而在一介面連接器耦接第二對接端口112之時,係處於一第二運作模式。更具體言之,當附接感測器118透過感測線120偵測到一偏壓於第二對接端口112上發出之時,第二運作模式可以被致動。舉例而言,在一實施方式之中,一接收裝置可以在第二對接端口112的至少一接腳上發出一偏壓,以請求將透過第二對接端口112傳送的資料及/或視訊。
當行動計算裝置10處於第一運作模式之時,第一多工器140從HDMI來源134傳送資料至第三對接端口114,而第二多工器142則從資料來源130與132的其中一者輸送資料至第二對接端口112。當行動計算裝置10處於第二運作模式之時,或者第一多工器140從HDMI來源134傳送資料至第二對接端口114,或者第二多工器142從DisplayPort來源132傳送資料至第二對接端口112,以一個相較於第一運作模式增加的資料速率進行。此外,如同將更詳細闡釋於下者,第二對接端口112之接腳配置可以在第二運作模式被重新組構,使得第二對接端口112能夠支援HDMI來源134及/或DisplayPort來源132所供應的額外頻寬。
多工器140及142被組構成根據透過指令線144及146接收自附接感測器118的指令進行資料的繞送。更具體言之,一接收裝置提供一請求以透過介接第二對接端口112的連接器以一選定之資料格式接收資料,而附接感測器118接收該請求並導控多工器140及142以自HDMI來源134及/或DisplayPort來源132傳送資料至第二對接端口112。在此一實施方式之中,第二對接端口112之接腳配置被重新組構成具有一第二接腳配置,以支援HDMI標準協定及/或4通道DisplayPort標準協定。
圖5、圖6、及圖7例示第二對接端口112(顯示於圖3及圖4之中)處於第一、第二、及第三運作模式下的示範性接腳配置。在示範性實施方式之中,第二對接端口112(顯示於圖3及圖4之中)的接腳配置可以被重新組構以使得第二對接端口112能夠支援多重資料格式。例如,該接腳配置可以被重新組構以使得第二對接端口112能夠根據在第二對接端口112的至少一接腳上偵測到的一偏壓而處於第一、第二、或第三運作模式。更具體言之,當該等接腳中的任一者上均未偵測到一偏壓之時,第二對接端口112係處於第一運作模式,當該等接腳的其中一者上偵測到一第一偏壓之時,第二對接端口112係處於第二運作模式,而當該等接腳的其中一者上偵測到一第二偏壓之時,第二對接端口112係處於第三運作模式。第一偏壓可以是一施加至該接腳之接地,而第二偏壓可以是在該接腳上偵測到之一非零電壓。附接感測器118(顯示於圖3及圖4之中)可以偵測該第一偏壓及/或該第二偏壓,而後命令多工器104(顯示於圖3之中)及/或多工器140及142(顯示於圖4之中)自一選定之資料來源傳送資料至第二對接端口112。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該第一偏壓及該第二偏壓可以是使得第二對 接端口112能夠如本文所述地運作的任何偏壓。此外,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當在一第一接腳上偵測到該偏壓之時,第二對接端口112可以是處於第一運作模式,當在一第二接腳上偵測到該偏壓之時,第二對接端口112可以是處於第二運作模式,而當在一第三接腳上偵測到該偏壓之時,第二對接端口112可以是處於第三運作模式。
在接腳7上偵測到的偏壓之類型及/或偏壓之缺乏促成決定將傳送至第二對接端口112之資料格式。以下參見圖5,行動計算裝置10組構第二對接端口112以在一偏壓未於接腳7上偵測到並且一偏壓在接腳10上被偵測到之時運作於第一運作模式。更具體言之,在接腳10上偵測到一偏壓可以提供一指示給附接感測器118,表示一接收裝置正在請求USB服務。此外,保持接腳7開路可以提供一指示給附接感測器118,表示該接收裝置正在請求透過接腳20至30的2通道DisplayPort服務。因此,第二對接端口112之接腳配置不需要被重新組構以促成經由其支援及傳送2通道DisplayPort資料格式。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當未於接腳7偵測到一偏壓且在接腳10上偵測到一偏壓之時,可以提供一指示,表示該接收裝置正在請求資料以任何適當之資料格式經由第二對接端口112傳送。
以下參見圖6,行動計算裝置10組構第二對接端口112以在接腳7上偵測到一接地且於接腳10上偵測到一偏壓之時運作於第二運作模式。更具體言之,在接腳7上偵測到一接地且在接腳10上偵測到一偏壓可以提供一指示給附接感測器118,表示一接收裝置正在請求USB服務及/或HDMI服務。接腳配置接著可以被修改以支援HDMI資料格式,因為第二對接端口112可能無法同時支援2通道DisplayPort及HDMI資料格式二 者。例如,當處於第一運作模式之時,第二對接端口112支援USB 2.0、USB 3.0以及2通道DisplayPort服務。在第二運作模式之中,接腳11至14及接腳17至30被從USB 3.0、消費電子控制(Consumer Electronic Control)、與2通道DisplayPort重新分派以使得第二對接端口112能夠支援傳送HDMI資料格式。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於接腳7偵測到一接地且在接腳10上偵測到一偏壓之時,可以提供一指示,表示該接收裝置正在請求資料以任何適當之資料格式經由第二對接端口112傳送。
以下參見圖7,行動計算裝置10組構第二對接端口112以在接腳7上偵測到一非零電壓且於接腳10上偵測到一偏壓之時運作於第三運作模式。更具體言之,在接腳7上偵測到一非零電壓且在接腳10上偵測到一偏壓可以提供一指示給附接感測器118,表示一接收裝置正在請求USB服務及/或4通道DisplayPort服務。接腳配置接著可以被重新組構以支援4通道DisplayPort資料格式,因為第二對接端口112可能無法同時支援2通道DisplayPort以及4通道DisplayPort資料格式二者。例如,當處於第一運作模式之時,第二對接端口112支援USB 2.0、USB 3.0以及2通道DisplayPort服務。在第三運作模式之中,接腳11至14及接腳17至30被從USB 3.0、消費電子控制與2通道DisplayPort重新分派以使得第二對接端口112能夠支援傳送4通道DisplayPort資料格式。此外,非零電壓被從接腳配置組態的接腳23供應至接腳7。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於接腳7偵測到一非零電壓且在接腳10上偵測到一偏壓可以提供一指示,表示該接收裝置正在請求資料以任何適當之資料格式經由第二對接端口112傳送。此外,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該非零電壓可以是供應自使得第二對接端口112能夠如本 文所述地運作的任何適當電源。
此外,在一備選實施方式之中,第二對接端口112的任何接腳均可以被組構成用以接收偏壓並促成第二對接端口112的視訊模式偵測。
本文所述之裝置及方法有助於增加一行動計算裝置之功能。更具體言之,本文所述之裝置包含一硬體架構,使得一選定資料格式之資料能夠選擇性地被提供至至少局部地配置於該行動計算裝置中的對接端口。當一接收裝置發出一偏壓於該等端口之時,位於對接端口處之一介面被偵測到,而該等端口的其中一者之接腳配置可以被重新組構以支援選定之資料格式。因此,本文所述之行動計算裝置包含多個相容於消費者使用之常用連接器的對接端口,以及一個可被重新組構以具有增加之功能並經由其傳送多種資料格式之對接端口。
此外,本揭示包含依據以下條文之實施例: 條文1 一種行動計算裝置,包含:一第一端口,包含一第一接腳配置,被組構成支援一可攜式數位媒體介面;複數資料來源,各自被組構成以一資料格式提供資料,其中一偏壓被選擇性地發出於該第一端口之一第一接腳之上,以促成選擇該資料格式以從該複數資料來源的其中一者傳送至該第一端口;以及一多工器,被組構成用以從該複數資料來源的該其中一者傳送資料至該第一端口,其中該第一接腳配置被重新組構成具有一第二接腳配置以支援該選定之資料格式。
條文2 依據條文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多工器在一第一偏壓被發出於 該第一接腳之時,以一第一資料格式傳送資料,而在一第二偏壓被發出於該第一接腳之時,以一第二資料格式傳送資料。
條文3 依據條文2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偏壓包含一施加至該第一接腳之接地,而該第二偏壓包含一發出於該第一接腳上之非零電壓。
條文4 依據條文3之裝置,其中該非零電壓係自該第一端口之一第二接腳供應至該第一接腳。
條文5 依據條文1之裝置,其中當一偏壓未於該第一接腳上發出之時,選擇一預設資料格式。
此書面說明使用實例以揭示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包含最佳模式,並使得相關技術之任何熟習人員均能夠將該等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付諸實現,包含製造及使用任何裝置或系統以及執行任何包含的方法。本揭示之專利請求範疇係由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之,且可以包含熟習相關技術者所設想到的其他實例。若此等其他實例具有無異於申請專利範圍字面上描述之結構元件,或者若其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字面描述無實質差異之等效結構元件,則該等其他實例預計應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之內。
112‧‧‧第二對接端口
114‧‧‧第三對接端口
118‧‧‧附接感測器
120‧‧‧感測線
130‧‧‧USB 3.0超高速來源
132‧‧‧DisplayPort來源
134‧‧‧HDMI來源
140‧‧‧第一多工器
142‧‧‧第二多工器
144‧‧‧指令線
146‧‧‧指令線
150‧‧‧硬體架構

Claims (15)

  1. 一種行動計算裝置(10),包含:一第一端口(112),被組構成具有一第一接腳配置以支援一第一資料格式;一資料來源(130、132、134),被組構成以一異於該第一資料格式之第二資料格式提供資料;以及一第一多工器(140),被組構成用以選擇性地自該資料來源傳送資料至該第一端口(112),其中該第一端口(112)被重新組構成具有一第二接腳配置以支援該第二資料格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計算裝置(10),另包含一第二多工器(142),被組構成用以選擇性地傳送來自被組構成以該第一資料格式提供資料之資料來源(130、132、134)之一者的資料以及一來自該第一多工器(140)且包含該第二資料格式之資料的輸出,該資料被選擇性地傳送至該第一端口(11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計算裝置(10),其中該第一端口(112)包含一可攜式數位媒體介面(PDMI)端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計算裝置(10),其中該第二資料格式係一通用序列匯流排(USB)資料格式、一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DMI)資料格式以及一4通道DisplayPort資料格式的其中一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計算裝置(10),另包含:一第二端口(114),被組構成具有一第三接腳配置以支援該第二資料格式;以及 一附接感測器(118),被組構成用以偵測一發出於該第一端口(112)之偏壓並且被組構成用以命令該第一多工器(140)選擇性地以該第二資料格式在該第二端口(114)與該第一端口(112)之間傳送資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行動計算裝置(10),其中該偏壓係發出於該第一端口(112)的至少一接腳之上,以促成選擇將被傳送至該第一端口(112)之資料格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行動計算裝置(10),其中該多工器(140)在一偏壓未被偵測到之時,以該第二資料格式傳送資料至該第二端口(114),而在該偏壓被偵測到之時,以該第二資料格式傳送資料至該第一端口(11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計算裝置(10),另包含至少一功率開關(108),耦接至該第一端口(112)。
  9. 一種自行動計算裝置(10)傳送資料的方法,該方法包含:選擇一資料源(130、132、134),從該資料源提供資料至該行動計算裝置中之一第一端口(112),其中該第一端口(112)被組構成具有一第一接腳配置以支援一第一資料格式,且該資料源(130、132、134)被組構成以一異於該第一資料格式之第二資料格式傳送資料;選擇性地以該第二資料格式傳送資料至該第一端口(112);重新組構該第一接腳配置以具有一第二接腳配置,使得該第一端口(112)能夠支援該第二資料格式;以及以該第二資料格式透過該第一端口(112)傳送該資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自行動計算裝置(10)傳送資料的方法,其 中選擇一資料源(130、132、134)包含在該第一端口(112)的至少一接腳上偵測一偏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自行動計算裝置(10)傳送資料的方法,其中偵測一偏壓包含偵測位於該至少一接腳上的一接地與一非零電壓的其中至少一者,該資料來源之選擇係根據發出於該至少一接腳上之該偏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自行動計算裝置(10)傳送資料的方法,其中偵測一非零電壓包含偵測從該第一端口(112)之一第二接腳供應至該至少一接腳之該非零電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自行動計算裝置(10)傳送資料的方法,其中選擇一資料源包含當該至少一接腳上未偵測到一偏壓之時選擇一預設資料來源(130、132、134)。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自行動計算裝置(10)傳送資料的方法,其中重新組構該第一接腳配置包含分派該第一接腳配置之至少一接腳以支援該第二資料格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自行動計算裝置(10)傳送資料的方法,其中分派至少一接腳包含從促成支援該第一資料格式之至少一接腳重新分派該至少一接腳。
TW103120992A 2013-09-12 2014-06-18 行動計算裝置及自其傳送資料之方法 TWI614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25,521 2013-09-12
US14/025,521 US9892087B2 (en) 2013-09-12 2013-09-12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therefro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3270A TW201523270A (zh) 2015-06-16
TWI614610B true TWI614610B (zh) 2018-02-11

Family

ID=51257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992A TWI614610B (zh) 2013-09-12 2014-06-18 行動計算裝置及自其傳送資料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9892087B2 (zh)
EP (2) EP3039558B1 (zh)
JP (1) JP6640091B2 (zh)
KR (1) KR102275602B1 (zh)
CN (1) CN105531686B (zh)
BR (1) BR112016005165B1 (zh)
CA (1) CA2922992C (zh)
RU (1) RU2675090C2 (zh)
SG (1) SG11201601878WA (zh)
TW (1) TWI614610B (zh)
WO (1) WO20150382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9918A (zh) * 2018-12-29 2019-05-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设备
US11656770B2 (en) 2020-04-14 2023-05-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ors on storage devices
KR20230060348A (ko) * 2021-10-27 2023-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US11809247B2 (en) * 2021-11-11 2023-11-07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nect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on standards and signal switching method and power supply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8924A1 (en) * 2008-03-27 2009-10-0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plex mobile high-definition link (mhl) and usb 3.0
US20110125930A1 (en) * 2009-11-24 2011-05-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connector for system-level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6193A (en) * 1994-12-30 1996-10-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prevent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bit errors on a high performance serial data link
JP4659175B2 (ja) * 2000-04-25 2011-03-30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
US6871244B1 (en) * 2002-02-28 2005-03-22 Microsoft Corp.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native use of small form factor devices
US7496671B2 (en) * 2003-10-06 2009-02-24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Self-configuring communications module adaptive to different host system types
DE60320427T2 (de) * 2003-12-12 2009-05-0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Zubehörsidentifizierungsalgorithmus für Systemstecker
US7191256B2 (en) * 2003-12-19 2007-03-13 Adams Lyle E Combined host interface controller for conduc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host system and multiple devices in multiple protocols
US20050177661A1 (en) 2004-02-10 2005-08-11 Loo Fok K. Multimedia playback device with a USB controller
US7307912B1 (en) * 2004-10-25 2007-12-11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Variable data width memory systems and methods
EP2120447A4 (en) * 2007-05-17 2010-12-01 Sony Corp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TW200910202A (en) 2007-08-30 2009-03-01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 Multimedia access device, multimedia display system comprising the multimedia access device, and multimedia data display method
US8266456B2 (en) * 2007-10-15 2012-09-11 Apple Inc. Supplying remaining available current to port in excess of bus standard limit
US7956618B2 (en) * 2007-10-31 2011-06-0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dditional pins on a USB connector
US8150452B2 (en) 2007-11-16 2012-04-03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Provid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memory medium of a mobile device and an external device
US20090307392A1 (en) * 2008-06-10 2009-12-10 Paul Mychalowych Intelligent cable and flexible multiplexer
US8176214B2 (en) 2008-10-31 2012-05-08 Silicon Image, Inc. Transmission of alternative content over standard device connectors
US8456537B2 (en) * 2009-05-19 2013-06-04 Cisco Technology, Inc. Video camera with multifunction connection ports
US8224170B2 (en) 2009-06-28 2012-07-17 Kevin James King Photographic control system, devices and method
US8880909B2 (en) * 2009-07-20 2014-11-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uto-detect polling for correct handshake to USB client
US8626932B2 (en) 2009-09-01 2014-01-07 Apple Inc. Device-dependent selection between modes for asymmetric serial protocols
US8806094B2 (en) * 2009-09-25 2014-08-12 Analogix Semiconductor, Inc. Transfer of uncompressed multimedia contents or data communications
US8724558B2 (en) 2009-12-17 2014-05-13 Apple Inc. Cellular telephones with configurable multiplexer circuitry and local bus power for field testing
WO2011158310A1 (ja) * 2010-06-15 2011-12-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8601173B2 (en) * 2010-06-30 2013-12-03 Silicon Image, Inc. Detection of cable connection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WI594128B (zh) * 2010-07-10 2017-08-01 鄭尚澈 可更換智慧核心元件之智慧平台
US8631185B2 (en) 2010-09-15 2014-01-14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high-speed data within a portable device
US8683087B2 (en) * 2011-04-11 2014-03-25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auto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799527B2 (en) * 2012-09-07 2014-08-05 Apple Inc. Data structures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host device and an accessory
US20130179603A1 (en) * 2012-01-06 2013-07-11 Chun-An Tu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dentifying a usb or an mhl device
US8725916B2 (en) 2012-01-07 2014-05-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Host side implementation for HID I2C data bus
JP5289593B2 (ja) * 2012-02-02 2013-09-11 株式会社東芝 拡張装置
EP2817719A4 (en) * 2012-02-22 2015-09-02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MULTIPLEXER FOR SIGNAL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TOCOLS
CN103378505A (zh) * 2012-04-26 2013-10-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合
CN102750252B (zh) * 2012-05-29 2016-06-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Usb/uart接口复用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电子设备
US9479279B2 (en) * 2012-06-13 2016-10-25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ultiple protocol tunneling using time division operations
CN203167074U (zh) * 2013-01-11 2013-08-2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有复用接口的移动终端
US9081705B2 (en) * 2013-06-11 2015-07-14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8924A1 (en) * 2008-03-27 2009-10-0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plex mobile high-definition link (mhl) and usb 3.0
US20110125930A1 (en) * 2009-11-24 2011-05-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connector for system-level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4224A1 (en) 2019-03-13
US9892087B2 (en) 2018-02-13
RU2675090C2 (ru) 2018-12-14
EP3039558A1 (en) 2016-07-06
SG11201601878WA (en) 2016-04-28
US20180095928A1 (en) 2018-04-05
EP3454224B1 (en) 2021-03-31
BR112016005165B1 (pt) 2022-07-19
US20150074300A1 (en) 2015-03-12
CN105531686B (zh) 2019-07-23
CN105531686A (zh) 2016-04-27
KR20160052635A (ko) 2016-05-12
EP3039558B1 (en) 2018-11-21
JP6640091B2 (ja) 2020-02-05
JP2016532982A (ja) 2016-10-20
US10366042B2 (en) 2019-07-30
WO2015038223A1 (en) 2015-03-19
RU2016106576A (ru) 2017-10-17
CA2922992C (en) 2020-08-25
TW201523270A (zh) 2015-06-16
BR112016005165A2 (zh) 2017-09-05
KR102275602B1 (ko) 2021-07-09
CA2922992A1 (en)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6042B2 (e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therefrom
US10585812B2 (en) Multi-standard single interface with reduced I/O count
KR20180067530A (ko) 범용 직렬 버스 (usb) 스플리트 케이블
JP2015076100A (ja) 通信制御ピンを介したシリアル通信
JP2014534522A (ja) マルチタッチインターフェース方式
US20210173609A1 (en)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all-in-one machine
WO2023124942A1 (zh) 一种双总线接口的嵌入式控制电路、芯片和电子设备
EP3399364A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system
TW201342006A (zh) 多電源供應順序邏輯單元
KR20200009830A (ko) 복수의 디스플레이장치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7128796A1 (zh) 双通道移动终端及射频校准系统
US952938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docking station, and external display control method
US20140359308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mobile high-definition link port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KR102337789B1 (ko) 시퀀스 제어 장치
US9628451B2 (en) Power and cost efficient peripheral input
TW201519550A (zh) 電源整合裝置及其電源控制方法
TWM527568U (zh) 用以切換多個usb裝置與電源信號的切換電路及電子裝置
TW201327267A (zh) 可切換操作模式的光學感測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278756B (en) Motherboard with a function of switching
TW201407573A (zh) 液晶顯示模組及電腦系統
US20140215230A1 (en) Power adapter device and main computer system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