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1902B - 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 - Google Patents

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1902B
TWI611902B TW104139652A TW104139652A TWI611902B TW I611902 B TWI611902 B TW I611902B TW 104139652 A TW104139652 A TW 104139652A TW 104139652 A TW104139652 A TW 104139652A TW I611902 B TWI611902 B TW I6119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flow
mold base
passag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9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8221A (zh
Inventor
呂健銘
Original Assignee
銘壕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銘壕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銘壕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39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190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8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8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1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1902B/zh

Link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至少包含:以聚氯乙稀(PVC);或聚乙稀(PE);或交連耐燃聚乙稀(PE)系複合物;或聚丙稀(PP)等單體原料;或複合二種不同顏色原料分別經由第一及第二押出機共押出至模具設備成型,以製成異色斜向均勻分佈之安全器材,經由水膜冷卻設備為第一階段之冷卻成型,再經由真空定型設備為完全定型,再經水槽冷卻設備為冷卻,即可經由剖開設備剖成片狀或直接經由裁切設備切成適當長度之圓筒狀,以製得符合國家標準,具有顯眼異色交叉斜紋之安全器材,達安全警示功能。

Description

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尤指一種以異色之二原料經由多管道之原料押出口的共押出技術,以製成符合國家標準寬度之異色交叉線條,形成明顯警示色的安全器材新製程,作為套設於電線桿的安全拉引鋼索;或路燈燈桿;水泥護欄等之警示兼緩衝之交叉斜紋之安全器材製法與結構的創新。
按目前市售之異色共押安全器材,如台灣發明公告第583066號「異色共押出安全器材之製法與模具」,雖然可以製得管狀或片狀之異色之安全器材,但是依據我國國家標準,交通法規運用套設於電線桿之安全拉引鋼索之安全器材,或包覆於電桿或路燈燈桿外表之安全器材,其所設置之警示線條,需保持一定之寬度與密度。
前述先前技術為本案發明人所發明者,雖可達成製造異色安全器材之目的,但是由二押出機分別以一原料押出口將原料押出到達模具設備之同時,每一台押出機僅能一次一種單一線條分佈於異色安全器材上,藉由模具設備之旋轉得以產生共二條線條,二種顏色,及螺旋狀之異色安全器材。並受限 於國家標準,線條需保持一定之寬度(需大於10公分,小於11公分),如越此範圍,其警示效果將打折扣,產生瑕疵。
前述先前技術雖可製程管狀或片狀之安全器材,但受限於二押出機的單一押出口,無法隨意調整異色管之管徑,況且如加大管徑,則線條的寬度勢必跟著加大,逾越前述國家標準之規定,不得運用於公共工程之內,造成運用受到極大之限制。
為此,本案發明人,積多年各類押出產品之之設計、研究與製造經驗,特就先前技術無法克服之問題,加以研究創新,乃再發明本案。
本發明之目的,乃在於提供一種藉由改變二押出機之原料押出口以配合模具設備形成分流多管道之結構設計,讓異色管同時成型有複數不同顏色交叉之警示線條,即可加大異色管的成形管徑,並讓分佈於異色管之線條寬度保持在國家標準範圍之內,確保安全器材之警示線條得以永久保持且維持應有之緩衝效益,提供行人或車輛往來之安全。
為達前述目的,本發明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乃是以聚氯乙稀(PVC);或聚乙稀(PE);或交連耐燃聚乙稀(PE)系複合物;或聚丙稀(PP)等單體原料;或複合二種不同顏色原料分別經由二押出機共押出至模具設備之中成型,以製成異色斜向均勻分佈之異色管,再經由水膜冷卻設備為第一階段之冷卻成型,即真空定型設備的完全定型,即可經由剖開設備剖成片狀,再經水槽冷卻設備為冷卻,或異色管直接經由水霧冷卻設備為冷卻後,裁切成適當長度之圓筒狀,以製得符合國家標準間隔相同,具有顯眼異色交叉之安全器材,達安全警示功能。
本發明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乃是將二押出機的原料押出口,依據成型線條之數量,逐漸由單一管道到複數分流管道,即可加大異色管之成形管徑,製成具有複數線條之異色管,已達警示效果。
1‧‧‧第一押出機
10‧‧‧第一原料押出管道
10a‧‧‧第一流道
10b‧‧‧第二流道
10c‧‧‧第三流道
10d‧‧‧第四流道
10e‧‧‧第五流道
10f‧‧‧第六流道
10g‧‧‧第七流道
10h‧‧‧第八流道
10i‧‧‧第九流道
10j‧‧‧第十流道
10k‧‧‧第十一流道
10l‧‧‧第十二流道
10m‧‧‧第十三流道
10n‧‧‧第十四流道
10o‧‧‧第十五流道
10p‧‧‧第十六流道
10q‧‧‧第十七流道
10r‧‧‧第十八流道
10s‧‧‧第十九流道
10t‧‧‧第二十流道
2‧‧‧第二押出機
20‧‧‧第二原料押出管道
20a‧‧‧第一流道
20b‧‧‧第二流道
20c‧‧‧第三流道
20d‧‧‧第四流道
20e‧‧‧第五流道
20f‧‧‧第六流道
20g‧‧‧第七流道
20h‧‧‧第八流道
20i‧‧‧第九流道
20j‧‧‧第十流道
20k‧‧‧第十一流道
20l‧‧‧第十二流道
20m‧‧‧第十三流道
20n‧‧‧第十四流道
20o‧‧‧第十五流道
20p‧‧‧第十六流道
20q‧‧‧第十七流道
20r‧‧‧第十八流道
20s‧‧‧第十九流道
20t‧‧‧第二十流道
3‧‧‧模具設備
30a‧‧‧第一流道模座
30b‧‧‧第二流道模座
30c‧‧‧第三流道模座
30d‧‧‧第四流道模座
31‧‧‧成型模座
310a、310b‧‧‧成型模槽
4‧‧‧異色管
4a‧‧‧異色板片
40‧‧‧管壁
40a‧‧‧第一線條
40b‧‧‧第二線條
40c‧‧‧第三線條
40d‧‧‧第四線條
40e‧‧‧第五線條
40f‧‧‧第六線條
40g‧‧‧第七線條
40h‧‧‧第八線條
40i‧‧‧第九線條
40j‧‧‧第十線條
5‧‧‧水膜冷卻設備
6‧‧‧真空定型設備
7‧‧‧剖開設備
8‧‧‧水槽冷卻設備
8a‧‧‧水霧冷卻設備
90‧‧‧牽引設備
91‧‧‧整平設備
92‧‧‧裁切設備
圖1是本發明之製程實施例一流程圖。
圖2是圖1之製程實施例一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之製程實施例一流程圖。
圖4A是本發明原料押出雙流道之示意圖。
圖4B是圖4A之製成品之視圖。
圖5A是本發明原料押出三流道之示意圖。
圖5B是圖5A之製成品之視圖。
圖6A是本發明原料押出四流道之示意圖。
圖6B是圖6A之製成品之視圖。
圖6C是圖6A之製成品剖成片狀之視圖。
圖7是本發明原料押出五流道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官得以充分了解本發明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茲依附圖式解說如下。
如圖1及2,為本發明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實施例一之其製程示意圖,本發明的原料係採用聚氯乙稀(PVC);或聚乙稀(PE);或交連耐燃聚乙稀(PE)系複合物;或聚丙稀(PP)等單體;或採用前述不同 顏色之單體原料為之,均無不可。本發明乃設有第一押出機1及第二押出機2,前述第一押出機1及第二押出機2分別設置於模具設備3之一側,並各有一原料押出口與模具設備3銜接。
如圖4A及4B之模具設備實施例一,前述模具設備3,為了配合成型後之異色管4所形成的線條數,乃於模具設備3設第一流道模座30a與成型模座31,如此,使得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30a所設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10後分流成為雙流道之第一流道10a及第二流道10b,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原料押出口亦於進入第一流道模座30a所設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20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20a及第二流道20b,為讓異色管4之管壁40產生不同顏色之交叉狀態(如圖4B)。前述成型模座31設複數成型模槽310a、310b,以配合第一押出機1與第二押出機2之原料流向及成型之目的。
於前述第一流道模座30a,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二流道10b與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一流道20a並為交錯狀設置,且讓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10之第一流道10a及第二流道10b於成型模具31之成型模槽310a分別形成異色管4之第一線條40a及第三線條40c,及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20之第一流道20a及第二流道20b分別於成型模具31之成型模槽310b形成異色管4之第二線條40b及第四線條40d,讓成形後之異色管4產生交叉狀之複數線條。
如圖5A及5B之模具設備實施例二,前述模具設備3,為了配合成型後之異色管4所形成的線條數,乃於模具設備3設第一流道模座30a、第二流道模座30b及成型模座31,如此,使得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30a所設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10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10a及第二流道 10b,前述第一流道10a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10c及第四流道10d,前述第二流道10b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10e及第六流道10f。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30a所設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20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20a及第二流道20b,前述第一流道20a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20c及第四流道20d,前述第二流道20b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20e及第六流道20f,讓異色管4之管壁40產生不同顏色之交叉狀態(如圖5B)。
於前述第一流道模座30a,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二流道10b與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一流道20a為交錯狀設置。於前述第二流道模座30b,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四流道10d、第五流道10e及第六流道10f分別與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20的第三流道20c、第四流道20d及第五流道20e為交錯狀設置。
如此,讓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10之第三流道10c、第四流道10d與第五流道10e、及第六流道10f於成型模具31之成型模槽310a分別形成異色管4之第一線條40a、第三線條40c及第五線條40e。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20之第三流道20c、第四流道20d與第五流道20e、及第六流道20f於成型模具31之成型模槽310b分別形成異色管4之第二線條40b、第四線條40d及第六線條40f,讓成形後之異色管4產生交叉狀之複數線條。
如圖6A、6B及6C之模具設備實施例三,前述模具設備3,為了配合成型後之異色管4所形成的線條數,乃於模具設備3設第一流道模座30a、第二流道模座30b、第三流道模座30c及成型模座31,如此,使得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30a所設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10後分流 成為第一流道10a及第二流道10b,前述第一流道10a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10c及第四流道10d,前述第二流道10b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10e及第六流道10f,前述第三流道10c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七流道10g及第八流道10h,前述第四流道10d與第五流道10e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九流道10i及第十流道10j,前述第六流道10f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一流道10k及第十二流道10l。
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30a所設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20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20a及第二流道20b,前述第一流道20a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20c及第四流道20d,前述第二流道20b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20e及第六流道20f。前述第三流道20c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七流道20g及第八流道20h,前述第四流道20d與第五流道20e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九流道20i及第十流道20j,前述第六流道20f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一流道20k及第十二流道20l,讓異色管4之管壁40產生不同顏色之交叉狀態(如圖6B)。
於前述第一流道模座30a,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二流道10b與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一流道20a為交錯狀設置。於前述第二流道模座30b,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四流道10d、第五流道10e及第六流道10f分別與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三流道20c、第四流道20d及第五流道20e為交錯狀設置。於前述第三流道模座30c,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八流道10h、第九流道10i、第十流道10j、第十一 流道10k及第十二流道10l分別與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七流道20g、第八流道20h、第九流道20i、第十流道20j及第十一流道20k為交錯狀設置。
如此,讓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10之第七流道10g、第八流道10h與第九流道10i、第十流道10j與第十一流道10k及第十二流道10l於成型模具31之成型模槽310a分別形成異色管4之第一線條40a、第三線條40c、第五線條40e及第七線條40g。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20之第七流道20g、第八流道20h與第九流道20i、第十流道20j與第十一流道20k及第十二流道20l於成型模具31之成型模槽310b分別形成異色管4之第二線條40b、第四線條40d、第六線條40f及第八線條40h,讓成形後之異色管4產生交叉狀之複數線條(如圖6B及6C)。
如圖7之模具設備實施例四,前述模具設備3,為了配合成型後之異色管4所形成的線條數,乃於模具設備3設第一流道模座30a、第二流道模座30b、第三流道模座30c、第四流道模座30d及成型模座31。如此,使得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30a所設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10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10a及第二流道10b。前述第一流道10a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10c及第四流道10d,前述第二流道10b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10e及第六流道10f,前述第三流道10c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七流道10g及第八流道10h,前述第四流道10d與第五流道10e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九流道10i及第十流道10j,前述第六流道10f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一流道10k及第十二流道10l。前述第七流道10g進入第四流道模座30d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三流道10m及第十四流道10n,前述第八流道10h與第九流道10i進入第四流道模座30d後,再分 流成為第十五流道10o及第十六流道10p,前述第十流道10j與第十一流道10k進入第四流道模座30d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七流道10q及第十八流道10r,前述第十二流道10l進入第四流道模座30d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九流道10s及第二十流道10t。
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30a所設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20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20a及第二流道20b。前述第一流道20a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20c及第四流道20d,前述第二流道20b進入第二流道模座30b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20e及第六流道20f。前述第三流道20c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七流道20g及第八流道20h,前述第四流道20d與第五流道20e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九流道20i及第十流道20j,前述第六流道20f進入第三流道模座30c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一流道20k及第十二流道20l。前述第七流道20g進入第四流道模座30d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三流道20m及第十四流道20n,前述第八流道20h與第九流道20i進入第四流道模座30d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五流道20o及第十六流道20p,前述第十流道20j與第十一流道20k進入第四流道模座30d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七流道20q及第十八流道20r,前述第十二流道20l進入第四流道模座30d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九流道20s及第二十流道20t,讓異色管4之管壁40產生不同顏色之交叉狀態。
於前述第一流道模座30a,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二流道10b與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一流道20a為交錯狀設置。於前述第二流道模座30b,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四流道10d、第五流道10e及第六流道10f分別與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三流道20c、第四流道20d及第五流道20e為交錯狀設置。於前述第三流道模座30c,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八流道10h、第九流道10i、第十流道10j、第十一流道10k及第十二流道10l分別與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七流道20g、第八流道 20h、第九流道20i、第十流道20j及第十一流道20k為交錯狀設置。於前述第四流道模座30d,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十四流道10n、第十五流道10o、第十六流道10p、第十七流道10q、第十八流道10r、第十九流道10s及第二十流道10t分別與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十三流道20m、第十四流道20n、第十五流道20o、第十六流道20p、第十七流道20q、第十八流道20r及第十九流道20s為交錯狀設置。
如此,讓前述第一押出機1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10之第十三流道10m、第十四流道10n與第十五流道10o、第十六流道10p與第十七流道10q、第十八流道10r與第十九流道10s及第二十流道10t於成型模具31之成型模槽310a分別形成異色管4之第一線條40a、第三線條40c、第五線條40e、第七線條40g及第九線條40i。前述第二押出機2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20之第十三流道20m、第十四流道20n與第十五流道20o、第十六流道20p與第十七流道20q、第十八流道20r與第十九流道20s及第二十流道20t於成型模具31之成型模槽310b分別形成異色管4之第二線條40b、第四線條40d、第六線條40f、第八線條40h及第十線條40j,讓成形後之異色管4產生交叉狀之複數線條(可參圖6B及6C)。
如圖1及2,為本發明之製程實施例一,當前述第一及第二押出機1、2之原料押出進入模具設備3之後,經由各流道模座進行分流,最終由成型模座31成型,且藉由直立設置之模具設備3於異色管成形時,同時為適當旋轉,以製成有複數交錯狀均勻分佈之異色線條40a~40j的異色管4,前述異色管4再經由水膜冷卻設備5、真空定型設備6讓異色管4被定型,且如要做成片狀,則可利用剖開設備7為切割剖開,再經水槽冷卻設備8之冷卻定型,再經由牽引設備90之牽引前進,經整平設備91整平後,再以裁切設備92為進行適當之裁切,即可 得到異色板片4a成品,得利用該異色板片4a包覆於電線桿、路燈桿,甚至樹木等,以產生安全警示之功能,提升行的安全。
如圖3,為本發明之製程實施例二,當前述第一及第二押出機1、2之原料押出進入模具設備3之後,經由各流道模座進行分流,最終由成型模座31成型,且藉由直立設置之模具設備3於異色管成形時,同時為適當旋轉,以製成有複數交錯狀均勻分佈之異色線條40a~40j的異色管4,前述異色管4再經由水膜冷卻設備5、真空定型設備6與水霧冷卻設備8a等設備後,即可將異色管4定型,之後,再利用裁切設備92為進行適當裁切,即可得到異色管4之成品,得利用該異色管4以套設於電線桿或路燈桿等,以產生安全警示之功能,提升行的安全。
綜上指陳,本發明充分解決先前技術無法製成複數異色線條之異色管之問題,且藉由特殊技術設計之模具設備將第一及第二押出機1、2押出之原料為適當之分流交錯,以讓原料得以依據原設定路線,到達成型模座31之成型模槽310a、310b之中,產生符合國家標準之寬度的異色管或異色片,藉以充分改變目前站立於街道之各種電桿或水泥桿或電線桿以油漆粉刷或以印刷反光貼紙包覆,易脫落破損,退色失去應有警示功能之缺點,為本案實用性與進步性之組成。
1‧‧‧第一押出機
2‧‧‧第二押出機
3‧‧‧模具設備
30a‧‧‧第一流道模座
30b‧‧‧第二流道模座
31‧‧‧成型模座
4a‧‧‧異色板片
5‧‧‧水膜冷卻設備
6‧‧‧真空定型設備
7‧‧‧剖開設備
8‧‧‧水槽冷卻設備
90‧‧‧牽引設備

Claims (14)

  1. 一種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至少包含:以聚氯乙稀(PVC);或聚乙稀(PE);或交連耐燃聚乙稀(PE)系複合物;或聚丙稀(PP)等單體原料;或複合二種不同顏色原料分別經由二押出機共押出至模具設備之中,並於模具設備中設置有流道模座與成型模座,其中流道模座係依據異色管之線條數而調整產生不同之原料流道,及成型模座亦配合異色管預定成型之線條數而調整成型模槽之數量,以為異色管成型,之後,再經由水膜冷卻設備之第一階段冷卻成型,與真空定型設備的完全定型,如欲製成異色板片,即可經由剖開設備剖成片狀,再經水槽冷卻設備為冷卻,後續再以牽引設備牽引前進,再經整平設備整平,之後,以裁切設備進行裁切,即可獲得成品。
  2. 一種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至少包含:以聚氯乙稀(PVC);或聚乙稀(PE);或交連耐燃聚乙稀(PE)系複合物;或聚丙稀(PP)等單體原料;或複合二種不同顏色原料分別經由二押出機共押出至模具設備之中,並於模具設備中設置有流道模座與成型模座,其中流道模座係依據異色管之線條數而調整產生不同之原料流道,及成型模座亦配合異色管預定成型之線條數而調整成型模槽之數量,以為異色管成型,之後,再經由水膜冷卻設備之第一階段冷卻成型,與真空定型設備及水霧冷卻設備之冷卻定型,之後,再以裁切設備進行裁切即可獲得異色管成品。
  3.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其中為了配合成型後之異色管的線條數,於模具設備設第一流道模座與成型模座,使得第一押出機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所設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第二押出機之原料押出口進入前述第一流道模座所設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為讓異色管之管壁產生不同顏色之交叉狀態。
  4. 依請求項3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其中於第一流道模座,第一押出機之第二流道與第二押出機之第一流道為交錯設置,讓前述第一押出機之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於成型模具之成型模槽分別形成異色管之第一線條及第三線條,及前述第二押出機之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分別於成型模具之成型模槽形成異色管之第二線條及第四線條,讓成形後之異色管產生交叉狀之複數線條。
  5.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其中為了配合成型後之異色管的線條數,乃於模具設備設第一流道模座、第二流道模座及成型模座,使得第一押出機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所設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前述第一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前述第二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及第六流道;於第二押出機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所設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前述第一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前述第二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及第六流道,讓異色管之管壁產生不同顏色之交叉狀態。
  6. 依請求項5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其中於第一流道模座,第一押出機之第二流道與第二押出機之第一流道為交錯狀設置;於第二流道模座,第一押出機之第四流道、第五流道及第六流道分別與第二押出機之第三流道、第四流道及第五流道為交錯狀設置。
  7. 依請求項5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其中第一押出機之之第三流道、第四流道與第五流道、及第六流道於成型模具之成型模槽並分別形成異色管之第一線條、第三線條及第五線條;第二押出機之第三流道、第四流道與第五流道、及第六流道於成型模具之成型模槽並分別形成異色管之第二線條、第四線條及第六線條,讓成形後之異色管產生交叉狀之複數線條。
  8.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其中為了配合成型後之異色管所形成的線條數,乃於模具設備設第一流道模座、第二流道模座、第三流道模座及成型模具,如此,使得第一押出機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所設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後分流為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前述第一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前述第二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及第六流道,前述第三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七流道及第八流道,前述第四流道與第五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九流道及第十流道,前述第六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一流道及第十二流道;第二押出機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所設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前述第一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前述第二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分流成為第五流道及第六流道,前述第三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分流成為第七流道及第八流道,前述第四流道與第五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九流道及第十流道,前述第六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一流道及第十二流道,讓異色管之管壁產生不同顏色之交叉狀態。
  9. 依請求項8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其中於第一流道模座,第一押出機之第二流道與第二押出機之第一流道為交錯狀設置;於第二流道模座,第一押出機之第四流道、第五流道及第六流道分別與第二押出機之第三流道、第四流道及第五流道為交錯狀設置;於第三流道模座,第一押出機之第八流道、第九流道、第十流道、第十一流道及第十二流道分別與第二押出機之第七流道、第八流道、第九流道、第十流道及第十一流道為交錯狀設置。
  10. 依請求項8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其中第一押出機 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之第七流道、第八流道與第九流道、第十流道與第十一流道及第十二流道於成型模具之成型模槽分別形成異色管之第一線條、第三線條、第五線條及第七線條;於第二押出機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之第七流道、第八流道與第九流道、第十流道與第十一流道及第十二流道於成型模具之成型模槽分別形成異色管之第二線條、第四線條、第六線條及第八線條,讓成形後之異色管產生交叉狀之複數線條。
  11.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其中為了配合成型後之異色管所形成的線條數,乃於模具設備設第一流道模座、第二流道模座、第三流道模座、第四流道模座及成型模座,如此,使得第一押出機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所設之第一原料押出管道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前述第一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前述第二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及第六流道,前述第三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七流道及第八流道,前述第四流道與第五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九流道及第十流道,前述第六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一流道及第十二流道,前述第七流道進入第四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三流道及第十四流道,前述第八流道與第九流道進入第四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五流道及第十六流道,前述第十流道與第十一流道進入第四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七流道及第十八流道,前述第十二流道進入第四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九流道及第二十流道;第二押出機之原料押出口進入第一流道模座所設之第二原料押出管道後,分流成為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前述第一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前述第二流道進入第二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五流道及第六流道,前述第三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七流道及第八流道,前述第四流道與第五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九流道及第十流道,前述第六流道進入第三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一流道及第十二流道,前述第七流道進入第四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三流道及第十四流道,前述第八流道與第九流道進入第四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五流道及第十六流道,前述第十流道與第十一流道進入第四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七流道及第十八流道,前述第十二流道進入第四流道模座後,再分流成為第十九流道及第二十流道,讓異色管之管壁產生不同顏色之交叉狀態。
  12. 依請求項11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其中第一押出機 之第十三流道、第十四流道與第十五流道、第十六流道與第十七流道、第十八流道與第十九流道及第二十流道於成型模具之成型模槽分別形成異色管之第一線條、第三線條、第五線條、第七線條及第九線條;第二押出機之第十三流道、第十四流道與第十五流道、第十六流道與第十七流道、第十八流道與第十九流道及第二十流道於成型模具之成型模槽分別形成異色管之第二線條、第四線條、第六線條、第八線條及第十線條,讓成形後之異色管產生交叉狀之複數線條。
  13. 一種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結構,至少包含:以聚氯乙稀(PVC);或聚乙稀(PE);或交連耐燃聚乙稀(PE)系複合物;或聚丙稀(PP)等單體原料;或複合二種不同顏色原料分別經由二押出機共押出至模具設備之中,並於異色管產生平行且平均分布之複數線條,再經裁切後即可獲得異色管成品。
  14. 依請求項13所述之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結構,其中異色管之線條數係為複數且為斜向狀之線條,經裁切後即可獲得異色板片。
TW104139652A 2015-11-27 2015-11-27 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 TWI611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9652A TWI611902B (zh) 2015-11-27 2015-11-27 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9652A TWI611902B (zh) 2015-11-27 2015-11-27 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8221A TW201718221A (zh) 2017-06-01
TWI611902B true TWI611902B (zh) 2018-01-21

Family

ID=59687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9652A TWI611902B (zh) 2015-11-27 2015-11-27 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190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4681U (en) * 1999-10-19 2001-03-01 Fu Chun Shin Machinery Manufac Ejecting head device for sandwich ejecting forming machine
TWM250797U (en) * 2004-01-19 2004-11-21 Zhanhuang Xing Cai Multicolored net molding machine press out mechanism configuration amendment
TWM394230U (en) * 2010-05-25 2010-12-11 mei-ling Zheng Control structure for multi-channel material distribution
CN203092909U (zh) * 2013-02-04 2013-07-31 励春亚 多色注塑机
JP2015096337A (ja) * 2013-10-08 2015-05-21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色成形品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CN104851532A (zh) * 2015-04-23 2015-08-19 东莞市瀛通电线有限公司 一种多色螺旋注条线的制备方法及制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4681U (en) * 1999-10-19 2001-03-01 Fu Chun Shin Machinery Manufac Ejecting head device for sandwich ejecting forming machine
TWM250797U (en) * 2004-01-19 2004-11-21 Zhanhuang Xing Cai Multicolored net molding machine press out mechanism configuration amendment
TWM394230U (en) * 2010-05-25 2010-12-11 mei-ling Zheng Control structure for multi-channel material distribution
CN203092909U (zh) * 2013-02-04 2013-07-31 励春亚 多色注塑机
JP2015096337A (ja) * 2013-10-08 2015-05-21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色成形品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CN104851532A (zh) * 2015-04-23 2015-08-19 东莞市瀛通电线有限公司 一种多色螺旋注条线的制备方法及制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8221A (zh)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1832B (zh) 聚烯烃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72851A (zh) 用于制造轮胎的复合橡胶轮廓的共挤出方法
US20170087759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Multi-Layer, Annular Microcapillary Product
TWI611902B (zh) 異色共押出交叉斜紋安全器材之製程與結構
CN202473417U (zh) 一种双色线用挤塑模具
CN103770241A (zh) 连续长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的双面熔融浸渍方法及设备
CN203752370U (zh) 连续长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的双面熔融浸渍设备
CN101635191B (zh) 三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
US3764245A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light structural board of thermoplastic resin
CN101635192B (zh) 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
CN203752473U (zh) 非连续型材全包覆成型装置
CN202225413U (zh) 塑料蜂窝格管连续挤出生产模具
CN203697440U (zh) 一种同时挤出多条灯管管体的模具及生产工艺线
CN102700106B (zh) 一种多流道防撞条挤出模具
JP2007504518A5 (zh)
CN201728815U (zh) 复合挤出机组的口型结构
CN202781758U (zh) 一种防撞条自动生产装置
CN204640750U (zh) 一种扁平电缆挤出模具
CN103847083A (zh) 非连续型材全包覆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14562811U (zh) 一种改性塑料挤出机的模头
CN203567192U (zh) 一种聚烯烃阻燃透气膜及其加工设备
CN211054367U (zh) 一种多功能挤出机喷头
CN102514178A (zh) 中空吹塑机及其模头芯棒
CN203888183U (zh) 一种双向拉伸bopp薄膜生产装置
CN203567154U (zh) 挤出具有v形木纹塑料型材的共挤模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