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9919B - 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9919B
TWI609919B TW105138584A TW105138584A TWI609919B TW I609919 B TWI609919 B TW I609919B TW 105138584 A TW105138584 A TW 105138584A TW 105138584 A TW105138584 A TW 105138584A TW I609919 B TWI609919 B TW I6099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b
pgs
poly
group
di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8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9529A (zh
Inventor
Shinn Gwo Hong
bo chen T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5138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991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9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99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9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9529A/zh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彈性之生物可分解及可減緩降解速率材料,尤指一種利用一聚癸二酸甘油酯與一雙羥基聚(3-羥基丁酸酯)以嵌段共聚方式製備之共聚彈性體。
在科技高度發展世代,人類的活動模式不再像過去那麼簡單,為能追求創新且更有效率的生活,日以繼夜的忙碌已成常態,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之下,造成許多疾病,其中包括心臟血管相關疾病,如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raction)等;而現在治療心血管疾病包括藥物治療、某些情況下於心臟動脈內搭設支架或是進行血管形成手術,以重製、修補或更換心臟受損之血管達到治療之功效。
目前為止,市面上有替代性生物可分解材料,包括: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o,PGA)、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聚己內酯(Polycaprolactone,PCL)等,上述之替代性生物可分解材料與複合材料可製作一替代性支架,而該替代性支架具有軟組織修補、組織再生支架、藥物載體以及手術密封膠等功能,但此類替代性材料植入體內後,因長期在體內循環,應變環境 時,其機械性質會有所受限,如無法承受多次應變等特性,將導致替代性支架喪失其功能。
聚癸二酸甘油脂(poly-glycerol sebacate,以下簡稱PGS),為一種可生物降解之化學聚合物,並具有生物可相容的特性,在生物體內分解出的產物可以被自然代謝,在製程上成本低,且製程簡單,以至於近年來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為了因應人體內不同組織相對應的機械性質或是修復特性,在製程時會加入不同性質的材料,並製備出相關的功能性聚合物,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緣此之故,申請人有鑑於習知技術之缺失,乃發明一種可承受體內循環之變化以及具有生物相容、可分解、具彈性之「共聚彈性體」,用以改善上述習用之缺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共聚彈性體的製備方法,包括,一生物可降解材料之聚癸二酸甘油脂(poly-glycerol sebacate,以下簡稱PGS)、一可與羧基(COOH)反應之聚3-羥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PHB)改質的小分子以及一甘油為原料,以嵌段共聚方式(Block Copolymerization)在氮氣環境下進行混合,產生一共聚彈性體(PGS-co-PHB);藉由該小分子之添加,令該共聚彈性體之膨潤度增加,並具提升熱安定性、抗拉以及抗壓之特性,且該共聚彈性體為一生物可分解材料,添加了該小分子可減緩彈性體的降解速率,如此該共聚彈性體製程組織修補膜、再生支架或藥物載體進入體內時,該共聚彈性體不會受人體環境影響,而損害其機械性質或快速降解,進而喪失原本之功能。
PGS‧‧‧對照組
PGS-co-5PHB‧‧‧PGS與PHB-diol混合比為1:0.95
PGS-co-10PHB‧‧‧PGS與PHB-diol混合比為1:0.90
PGS-co-15PHB‧‧‧PGS與PHB-diol混合比為1:0.85
第1圖為本發明之方法1反應結構圖。
第2圖為本發明之方法2反應結構圖。
第3圖為本發明之結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之方法1與方法2目標結構G2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之溶膠含量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之體積膨脹率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之PBS吸收率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之水吸收率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之TGA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之TGA一階微分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之DSC第二次溫度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之DTA第二次溫度示意圖。
第13圖為本發明之DSC第一次溫度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之拉力比較示意圖。
第15圖為本發明之拉伸強度比較示意圖。
第16圖為本發明之楊氏模量比較示意圖。
第17圖為本發明之伸長量比較示意圖。
第18圖為本發明之壓縮比較示意圖。
第19圖為本發明之壓縮模數比較示意圖。
第20圖為本發明之壓縮強度比較示意圖。
第21圖為本發明之強韌度比較示意圖。
第22圖為本發明之降解實驗示意圖。
第23圖為本發明之生物降解示意圖。
第24圖為本發明之生物降解前後對照圖。
第25圖為本發明之生物降解比較示意圖。
為便於 貴審查委員對本案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共聚彈性體,係以一生物可降解材料之聚癸二酸甘油脂(poly-glycerol sebacate,以下簡稱PGS)以及一小分子官能基以嵌段共聚方式(Block Copolymerization)在氮氣環境下進行混合,本發明具有兩種製備方法。
該小分子官能基係選自可與羧基(COOH)反應之聚3-羥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以下簡稱PHB)改質的小分子,如:環氧基、氰酸基(-NCO)、胺基(-NH,-NH2)以及-CONH等,其中本發明與該聚癸二酸甘油脂PGS混合之該小分子官能基為雙羥基聚3-羥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diol,以下簡稱PHB-diol),產生一共聚彈性體(PGS-co-PHB)。
方法1
請參閱第1圖所示,本方法中該PGS與該PHB-diol利用各自的羥基(-OH)先做反應,均勻反應之後會因為羥基脫出的水讓整體反應物變成液態,最後再加入甘油。
首先,依據該PGS與該PHB-diol莫爾數比之不同,分為三個樣品組,分別為1:0.05、1:0.10、1:0.15,接著將樣品放入110℃至130℃之油浴中,其中以120℃為最佳,待完全溶解後加熱攪拌24小時,接著根據該PGS與該PHB-diol之莫爾數比,依序加入莫爾數比0.95、0.90、0.85之甘油(請參閱表1),加熱攪拌24小時,取出膠狀之預聚合物(prepolymer)加入1.5倍體積之丙酮攪拌4小時,將溶液均勻倒入鐵氟龍(Teflon)模具上,置入抽風櫃將丙酮揮發,再放入110℃至140℃之烘箱,其中以130℃為最佳,抽真空30分鐘後靜置48小時,接著取出模具,降至室溫即可取下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依據該PGS與該PHB-diol之莫爾數比不同,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包括:PGS-co-5PHB、PGS-co-10PHB以及PGS-co-15PHB。
Figure TWI609919BD00001
方法2
請參閱第2圖所示,本方法中是將該PGS、PHB-diol以及甘油一起混入氮氣中反應。
首先,該PGS、PHB-diol以及甘油分別以莫爾數比1:0.05:0.95、1:0.10:0.90、1:0.15:0.85在氮氣下進行混合(請參閱表1),接著放入110℃至130℃之油浴中,其中以120℃為最佳,待完全溶解後加熱攪拌24小時,接著取出膠狀之預聚合物(prepolymer)加入1.5倍體積之丙酮攪拌4小時,將溶液均勻倒入 鐵氟龍(Teflon)模具上,置入抽風櫃將丙酮揮發,再放入110℃至140℃之烘箱,其中以130℃為最佳,抽真空30分鐘後靜置48小時,接著取出模具,降至室溫即可取下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
請參閱第3、4圖所示,利用1H-NMR分析方法1以及方法2所產生之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之結構,其兩種方法反應後相對應的峰值都相同,比較的重點在於期望生成物為長鏈的G2目標結構之比例,其方法1及方法2的G2結構比例分別是69.9%和68.5%,結果顯示兩者的差異極小,但在消耗成本比較上,方法1的反應時間冗長,且過程中使用的成本消耗量遠大於方法2(請參閱表2),因此本發明之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以方法2之步驟合成。
Figure TWI609919BD00002
接著進行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特性測試,包括交聯度、體積膨脹率、PBS吸收率以及水吸收度等,於特性測試時合成一對照組(PGS),該對照組(PGS)為該PGS與甘油1:1混合,其步驟同方法1及方法2。
交聯度測試
請參閱第5圖所示,先將該等樣品浸泡四氫呋喃(Tetrahydrofuran,THF)溶液24小時,利用溶膠凝膠含量的比例推測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交聯的程度,其結果顯示對照組(PGS)之溶膠含量比例只有18.4%,與PGS-co-15PHB的30.3%相差12%,溶膠的含量比例會隨著加入該PHB-diol量越多而提高, 原因是在交聯固化時該PHB-diol之分子量較甘油大許多,使該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交聯後的緊密度受到影響。
體積膨脹率測試
請參閱第6圖所示,彈性體的體積膨脹率會隨著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的交聯程度改變(請參閱表3),體積膨脹的程度隨著加入反應的PHB-diol增加而提高,與溶膠含量比例之結果相呼應。
Figure TWI609919BD00003
PBS吸收率測試
請參閱第7圖所示,使用PBS溶液將樣品在仿人體內環境(PH=7.4,37℃)浸泡48h後(請參閱表4),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的吸收率都高於對照組(PGS)的0.8%,但達到最高的吸收率也只有PGS-co-10PHB的5.1%,整體的PBS吸收程度極差,亦不會造成體積的改變,這結果有利於日後的體內降解實驗,植入材料不會因為吸收大量的磷酸鹽液體導致結構被快速破壞。
水吸收度測試
請參閱第8圖以及表4所示,對照組(PGS)的水吸收率只有22.5%,其接觸角約為77.5°,不屬於極疏水性材料,但加入疏水性高的該PHB時,加入的量越多反而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的吸水性提高,原因是加入PHB-diol之後彈性體交聯密度下降,致使吸水量提高。
Figure TWI609919BD00004
從上述測試可知,本發明之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加入該PHB-diol量越多,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的交聯程度下降,膨潤度增加。
接著進行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熱量分析、拉力測試、壓縮測試、以及生物降解測試,其中熱量分析分別利用熱重分析(TGA)、差示熱分析(DTA)以及差示掃描量熱分析(DSC),分析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之特性、熱穩定性以及焓變化。
熱重分析(TGA)
先利用液態氮將樣品硬化,並壓碎成粉末,將TGA儀器通入氮氣,流量為40ml/min讓其穩定數分鐘,將PGS及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之粉末秤取約5-10mg放入白金盤內,再將樣品以升溫速率每分鐘10℃,從室溫升溫到700℃,觀察樣品重量隨溫度變化情況。
請參閱第9、10圖以及表5所示,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的熱穩定性可由TGA來觀察,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因為加入的PHB-diol熔點較低的緣故,整體最高的熱裂解溫度從480.6℃下降至461℃;由於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為兩種材料的聚合,在第10圖中能明顯地分辨出有加該PHB-diol的材料具有兩個明顯的峰值,其中該PHB-diol於270℃時熱重損失相對應的0.35%、0.62%、0.83%,其比值與反應時加入該PHB-diol重量比之比值相同,藉此也印證了當該PHB-diol加入該PGS之後,溫度達到220℃,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之結構會開始被破壞,對整體的熱穩定性影響極大,雖然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的熱裂解溫度下降至220°,但於生醫材料之應用卻不會因此而受限。
Figure TWI609919BD00005
差示熱(DTA)以及差示掃描量熱分析(DSC)
先利用液態氮將樣品硬化,並壓碎成粉末,將TGA儀器通入氮氣,流量為40ml/min讓其穩定數分鐘,將該PGS及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之粉末秤取約5-10mg放入鋁錠中,並用壓錠機壓錠,將壓好鋁錠放入DSC中,以升溫速率每分鐘40℃,從室溫升溫到200℃,並在200℃恆溫5分鐘,消除各樣品熱歷史,接著以15℃降溫速率,從200℃降溫至-40℃,觀察樣品在降溫過程的結晶放熱行為,最後以5℃升溫速率,從-40℃升溫至200℃,觀察樣品的玻璃轉移溫度以及結晶熔融行為。
請參閱第11至13圖及表6至8所示,差示掃描量熱分析的二次升溫程序可以得到對照組(PGS)的玻璃轉移溫度(Tg)約為-31.8℃(請參閱第11圖及表6所示);差示熱分的測定作Tg的驗證得到的溫度為-28.6℃,得知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的Tg隨著該PHB-diol的加入量而增加,因為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中PHB-diol之原玻璃轉移溫度較高所致,但提升的溫度範圍只有5-6℃,對於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後續應用的影響極小(請參閱第12圖及表7所示);差示掃描量熱分析的一次降溫圖中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相對於對照組(PGS)的結晶峰減弱非常多(請參閱第13圖及表8所示);△Hc從10.6(J/g)降低至0.05(J/g)幾近消失(請再參閱第11圖及表6所示),對照組(PGS)原本在-1.7℃擁有的熔融峰在加入該PHB-diol之後也隨著結晶的減少而消失,原因是加入該PHB-diol之後阻礙了該PGS結晶形成。
Figure TWI609919BD00006
Figure TWI609919BD00007
Figure TWI609919BD00008
拉力測試
將不同比例的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以裁膜刀裁成標準測試形狀,以膜厚儀測量各試片的厚度,約1至1.5mm,接著於試片上夾具後,用50N的荷重元,20mm min-1的速率拉伸,最後探討不同比例的共聚彈性體(PGS-co-PHB)應力與應變的關係。
請參閱第14至17圖及表9所示,該PHB-diol為一較硬脆之材料,與該PGS反應之後改善了該PGS原本軟韌且機械強度較低的缺陷,該PGS因為加入該PHB-diol之後除了增加拉伸強度(Tensile Strength)(請參閱第14、15圖所示)與楊氏模量(Young’Modulus)(請參閱第16圖所示)之外,整體的伸長量(Elongation)也隨之提高(請參閱第17圖所示),拉伸強度從0.49Mpa增加到1.72Mpa,提高了3.5倍之多,陽氏模量隨著拉伸強度的提高增加了2.3倍,是因為PHB-diol顆粒在整個彈性體的網狀結構中,其硬脆的性質使拉伸強度與楊氏模量表現較差的該PGS得到改善;反應之後整體的伸長量增加到145.3%,相較於對照組(PGS)的81.1%也提升了約1.8倍,原因是該PHB-diol巨觀上雖為顆粒狀,但其結構亦屬於長鏈結構且廣佈在該PGS的網狀結構之中,該PHB-diol的鏈長增長了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的鏈長,致使整體伸長量會因為加入該PHB-diol的量增加而提高。
Figure TWI609919BD00009
壓縮測試
首先將不同比例的彈性體,以裁膜刀裁成測試的形狀,其中試片內徑15mm、厚度4mm,於試片放上夾具後,用500N的荷重元,10mm min-1的速率壓縮,最後探討不同比例彈性體應力與應變的關係(溫度:25℃、濕度40%)。
請參閱第19至22圖及表10所示,壓縮實驗的環境條件為溫度25℃、濕度40%,在不破壞試片的應變之下(50%)做測試,該PGS本身為一種氫鍵極強的彈性體,於試驗的過程中表現出較軟韌的特性,加入該PHB-diol之後,補強了原本彈性體的軟韌程度,其中表現較好的PGS-co-5PHB提升了多於3倍的壓縮模數(Compressive Modulus)(請參閱第19圖所示),整體的壓縮強度(Compressive Strength)增加3倍以上,材料可承受之強韌度(Thoughness)也提高了3倍(請參閱第21圖所示),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的強度能有所提升,歸因於硬脆性質的該PHB-diol,依照反應程度與加入量的多寡得以有效改善該PGS的特性。
Figure TWI609919BD00010
(n=3)
生物降解測試
請參閱第22圖所示,首先,將不同比例的彈性體材成1cm2的片狀,放入網狀袋子裡面,接著埋入腐植土裡面,以二週記錄一次重量變化。
請參閱第23至25圖及表11所示,照片中的樣品經過三個月的生物降解過後,可明顯看出與原樣品的大小的差異,生物降解的過程主要是依賴彈性體結構中的酯鍵被破壞所形成,由表面開始破壞為主,因此經過降解後樣品之外型依然能夠保持(請參閱抵23圖所示);該PHB-diol為一降解速率較慢的材料,在該PGS的網狀結構之中減緩了整體共聚物的降解速率,降解過程中的重量變化可因為加入該PHB-diol的量來控制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之降解速率。
Figure TWI609919BD00011
從上述實驗可知,該PHB-diol加入會影響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之結晶、玻璃轉移溫度(Tg)、與熱安定性;自抗拉與抗壓試驗得知機械性質(Mechanical Properties)表現較差的該PGS可藉由加入該PHB-diol提升強度;生物降解實驗證實該共聚彈性體(PGS-co-PHB)為一生物可分解材料且該PHB-diol可減緩彈性體的降解速率。

Claims (10)

  1. 一種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係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將一聚癸二酸甘油脂(poly-glycerol sebacate,PGS)、一可與羧基(COOH)反應聚3-羥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PHB)改質的小分子以及一甘油於氮氣環境下混合;接著,放入油浴中,待完全溶解後加熱攪拌24小時;接著,取出膠狀之預聚合物(prepolymer)加入1.5倍體積之丙酮攪拌4小時;接著,將溶液均勻倒入鐵氟龍(Teflon)模具上,置入抽風櫃將丙酮揮發;接著,放入烘箱,抽真空30分鐘後靜置48小時;以及接著取出模具,降至室溫即可取下一共聚彈性體(PGS-co-PHB)。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該可與羧基反應之聚3-羥基丁酸酯改質的小分子係選自環氧基、氰酸基(-NCO)、胺基(-NH,-NH2)、-CONH以及羥基(-OH)改質聚3-羥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diol,PHB-diol)之任一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其中該聚癸二酸甘油脂、該雙羥基聚3-羥基丁酸酯以及該甘油之莫爾數比範圍為1:0.05:0.95至1:0.15:0.85進行混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油浴溫度為110℃至13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其中該烘箱溫度為120℃至140℃。
  6. 一種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係包括下列步驟: 首先,將一聚癸二酸甘油脂(poly-glycerol sebacate,PGS)以及一可與羧基(COOH)反應之聚3-羥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PHB)改質的小分子以於氮氣環境下混合;接著,放入油浴中,待完全溶解後加熱攪拌24小時;接著,加入一甘油,並加熱攪拌24小時;接著,取出膠狀之預聚合物(prepolymer)加入1.5倍體積之丙酮攪拌4小時;接著,將溶液均勻倒入鐵氟龍(Teflon)模具上,置入抽風櫃將丙酮揮發;接著,放入烘箱,抽真空30分鐘後靜置48小時;以及接著取出模具,降至室溫即可取下一共聚彈性體(PGS-co-PHB)。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其中該可與羧基反應之聚3-羥基丁酸酯改質的小分子係選自環氧基、氰酸基(-NCO)、胺基(-NH,-NH2)、-CONH以及羥基(-OH)改質聚3-羥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diol,PHB-diol)之任一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其中該聚癸二酸甘油脂、該雙羥基聚3-羥基丁酸酯以及該甘油之莫爾數比範圍為1:0.05:0.95至1:0.15:0.85進行混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油浴溫度為110℃至13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其中該烘箱溫度為120℃至140℃。
TW105138584A 2016-11-24 2016-11-24 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TWI609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8584A TWI609919B (zh) 2016-11-24 2016-11-24 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8584A TWI609919B (zh) 2016-11-24 2016-11-24 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9919B true TWI609919B (zh) 2018-01-01
TW201819529A TW201819529A (zh) 2018-06-01

Family

ID=61728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8584A TWI609919B (zh) 2016-11-24 2016-11-24 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99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8791B (zh) * 2019-07-17 2020-11-01 元智大學 光聚合彈性體之製造方法
TWI708797B (zh) * 2019-07-17 2020-11-01 元智大學 光聚合聚癸二酸甘油酯共聚木質素彈性體之製備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8536A (zh) * 2006-09-22 2008-03-26 华东理工大学 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羟基羧酸改性材料
CN101328259A (zh) * 2008-07-31 2008-12-24 绍兴文理学院 可生物降解发酵有机酸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2007160A (zh) * 2008-04-15 2011-04-06 巴斯夫欧洲公司 连续生产生物降解聚酯的方法
US20150322202A1 (en) * 2012-12-21 2015-11-12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Methods of electrospinning and compositions made therefro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8536A (zh) * 2006-09-22 2008-03-26 华东理工大学 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羟基羧酸改性材料
CN102007160A (zh) * 2008-04-15 2011-04-06 巴斯夫欧洲公司 连续生产生物降解聚酯的方法
CN101328259A (zh) * 2008-07-31 2008-12-24 绍兴文理学院 可生物降解发酵有机酸聚酯的制备方法
US20150322202A1 (en) * 2012-12-21 2015-11-12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Methods of electrospinning and compositions made therefro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8791B (zh) * 2019-07-17 2020-11-01 元智大學 光聚合彈性體之製造方法
TWI708797B (zh) * 2019-07-17 2020-11-01 元智大學 光聚合聚癸二酸甘油酯共聚木質素彈性體之製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9529A (zh)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e et al. Biodegradable shape-memory block co-polymers for fast self-expandable stents
Patel et al. Highly elastomeric poly (glycerol sebacate)-co-poly (ethylene glycol)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s
EP2196485B1 (en) Polyester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id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Loh et al. Synthesis and water-swelling of thermo-responsive poly (ester urethane) s containing poly (ε-caprolactone), poly (ethylene glycol) and poly (propylene glycol)
Guo et al. Click chemistry plays a dual role in biodegradable polymer design
US20150099853A1 (en) Novel Biodegradable Elastomeric Scaffold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nd Light Scattering Fingerprinting Methods for Testing the Same
Chen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in vitro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poly (glycerol sebacate) and poly (xylitol sebacate)
Gyawali et al. Citric-acid-derived photo-cross-linked biodegradable elastomers
CN104710576A (zh) 热致交联型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ang et al. Enzymatic polymerization of poly (glycerol-1, 8-octanediol-sebacate): Versatile poly (glycerol sebacate) analogues that form monocomponent biodegradable fiber scaffolds
Frydrych et al. Fabricati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ree-dimensional biodegradable poly (glycerol sebacate urethane) scaffolds
TWI609919B (zh) 共聚彈性體之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Yin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biomedical segmented polyurethanes based on poly (ether ester) and uniform-size diurethane diisocyanates
CN109876191A (zh)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Hou et al. Creep-resistant elastomeric networks prepared by photocrosslinking fumaric acid monoethyl ester-functionalized poly (trimethylene carbonate) oligomers
Li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iphatic polyurethane and 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scaffold
Hans et al. Poly (ether-ester) conjugates with enhanced degradation
WO2016107366A1 (zh) 可降解铁基合金支架
CN104822835A (zh) 环保聚氯乙烯增塑剂
CN114904059A (zh) 一种可调节降解后酸碱条件的植入材料
JP7220723B2 (ja) 組織修復積層体
Shih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gmented polycaprolactone for development of dura substitute
JP5264103B2 (ja) 温度応答性を有する生分解性グラフト共重合体
US11773205B2 (en) Crosslinking agent,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uses thereof, hydrogel and biodegradable cryogel comprising crosslinking agent
WO2019100196A1 (zh) 一种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