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6580B - 發光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光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6580B
TWI606580B TW103136475A TW103136475A TWI606580B TW I606580 B TWI606580 B TW I606580B TW 103136475 A TW103136475 A TW 103136475A TW 103136475 A TW103136475 A TW 103136475A TW I606580 B TWI606580 B TW I6065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layer
touch
light
touch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6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9437A (zh
Inventor
劉振宇
龔立偉
林熙乾
盧宏傑
Original Assignee
宸鴻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宸鴻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宸鴻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9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9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6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6580B/zh

Links

Description

發光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光顯示裝置,特別是指一種設有反射偏光層的發光顯示裝置。
目前的有機發光觸控顯示裝置,通常包含有機發光組件、封裝基板、觸控感測結構、抗反射結構及蓋板。有機發光組件提供顯示裝置的光源,其包括多個有機發光二極體。封裝基板將有機發光組件密封於內,以避免外界環境的水氣、氧氣等成分造成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損傷。觸控感測結構包括基板及觸控電極之結構,提供觸控感應功能。抗反射結構包括多層光學層,可減緩環境光線在顯示畫面上的光線反射。蓋板覆蓋於顯示裝置的表面,提供保護功能。
但上述的顯示裝置,其具有光學效率不佳及裝置整體過於厚重的問題。在光學效率的部分,由於常見的抗反射結構主要由線偏光層及四分之一波板組成,其雖然可以改善環境光線的反光問題,但會阻隔至少50%由有機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影像光線,使得顯示畫面的亮度較暗 ,造成光學效率不佳的問題。此外,由於過去的顯示裝置需要設置封裝基板、蓋板等結構,且各種結構或各層之間常需要藉由黏著層加以黏合,因此會增加顯示裝置的整體體積與重量。
因此,本發明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發光顯示裝置,該發光顯示裝置具有較佳的影像光線使用效率,且體積、重量較為輕薄化,並有優良的結構調整彈性,可改善一般顯示裝置光學效率不佳且較為厚重的問題。
於是,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包含一發光組件及一封裝組件。該發光組件具有一上開口。該封裝組件至少部分覆蓋該發光組件的該上開口,並包括一增亮抗反射結構。該增亮抗反射結構具有一線偏光層、一四分之一波板及一反射偏光層。該線偏光層設于遠離該發光組件處,用以將一具有一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並阻隔一具有一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該第二線偏振方向與該第一線偏振方向相互垂直。該四分之一波板設于鄰近該發光組件處,將沿該第一線偏振方向偏振的線偏光及沿一第一圓偏振方向偏振的圓偏光相互轉換,或將沿該第二線偏振方向偏振的線偏光及沿一第二圓偏振方向偏振的圓偏光相互轉換,該第二圓偏振方向與該第一圓偏振方向相互反向。該反射偏光層設於該線偏光層及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用以將一具有該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並反射一具有該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且該觸控感測結構至少設於該線偏光層與該反射偏光層之間、設於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或設於該四分之一波板與該發光組件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基板,該基板供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設置其上,且該觸控感測結構還至少或設於該線偏光層相反於該反射偏光層的另一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交錯間隔排列的楔形或菱形的第一電極列。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與一第二觸控電極層,且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與該第二觸控電極層間隔地設於該反射偏光層、該四分之一波板、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結合的其中之一的兩相反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基板及一第二觸控電極層,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與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設置於該基板的兩相反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與一第二觸控電極層,且該發光組件還具有一上電極層,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一觸控電極層至少設於該線偏光層與該反射偏光層之間、設於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或 設於該四分之一波板與該發光組件之間,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二觸控電極層設於該上電極層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二觸控電極層與該上電極層形成電性連接或為一體式結構。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絕緣層,該絕緣層設於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與該上電極層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列,該第二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電極列,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互交錯。
因此,本發明之其中另一目的,即在提供另一發光顯示裝置,該發光顯示裝置包含一發光組件、一封裝組件及一蓋板。該發光組件具有一上開口。該封裝組件至少部分覆蓋該發光組件的該上開口,並包括一增亮抗反射結構。該增亮抗反射結構具有一線偏光層、一四分之一波板及一反射偏光層。該線偏光層設於遠離該發光組件處,用以將一具有一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並阻隔一具有一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該第二線偏振方向與該第一線偏振方向相互垂直。該四分之一波板,設於鄰近該發光組件處,將沿該第一線偏振方向偏振的線偏光及沿一第一圓偏振方向偏振的圓偏光相互轉換,或將沿該第二線偏振方向偏振的線偏光及沿一第二圓偏振方向偏振的圓偏光相互轉換,該第二圓偏振方向與該第一圓偏振方向 相互反向。該反射偏光層設於該線偏光層及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用以將一具有該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並反射一具有該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該蓋板設於該線偏光層相反於該反射偏光層的另一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且該觸控感測結構至少設于該蓋板與該線偏光層之間、設於該線偏光層與該反射偏光層之間、設於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或設於該四分之一波板與該發光組件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基板,該基板供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設置其上,且該觸控感測結構還至少或設於該線偏光層相反於該反射偏光層的另一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交錯間隔排列的楔形或菱形的第一電極列。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與一第二觸控電極層,且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與該第二觸控電極層間隔地設於該線偏光層、該反射偏光層、該四分之一波板、該線偏光層與該反射偏光層之結合、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結合、該線偏光層和該反射偏光層以及該四分之一波板之結合的其中之一的兩相反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 基板及一第二觸控電極層,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與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設置於該基板的兩相反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與一第二觸控電極層,且該發光組件還具有一上電極層,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一觸控電極層至少設於該蓋板與該線偏光層之間、設於該線偏光層與該反射偏光層之間、設於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或設於該四分之一波板與該發光組件之間,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二觸控電極層設於該上電極層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二觸控電極層與該上電極層形成電性連接或為一體式結構。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絕緣層,該絕緣層設於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與該上電極層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列,該第二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電極列,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互交錯。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藉由可部分穿透或反射線偏光的反射偏光層的設置,除了能減緩外界環境的反光現象,還能大幅提升發光組件發出的影像光線的穿透程度,而增加影像光線的光學使用效率。此外,由增亮抗反射結構構成的封裝組件可直接用於密封發光組件的上開口,無 須額外設置封裝基板,即可對發光組件提供封裝、包護作用。
1‧‧‧發光顯示裝置
2‧‧‧發光組件
21‧‧‧基板
22‧‧‧發光結構
221‧‧‧下電極層
222‧‧‧發光層
223‧‧‧上電極層
23‧‧‧密封結構
24‧‧‧上開口
3‧‧‧封裝組件
31‧‧‧增亮抗反射結構
311‧‧‧線偏光層
312‧‧‧反射偏光層
313‧‧‧四分之一波板
32‧‧‧蓋板
33‧‧‧觸控感測結構
331‧‧‧第一觸控電極層
332‧‧‧第二觸控電極層
333‧‧‧第一電極列
334‧‧‧第二電極列
335‧‧‧基板
336‧‧‧絕緣層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的第一實施例;圖2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的增亮抗反射結構的運作方式;圖3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第一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圖4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的第二實施例;圖5及圖6是該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觸控電極層的實施態樣示例;圖7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第二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圖8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的第三實施例;圖9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第三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圖10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的第四實施例;圖11是該第四實施例中的第一觸控電極層、第二觸控 電極層的實施態樣示例;圖12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第四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圖13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的第五實施例;圖14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第五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圖15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的第六實施例;圖16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第六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圖17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的第七實施例;及圖18是一側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第七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七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
第一實施例
參閱圖1與圖2,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作為有機發光顯示器的應用,發光顯示裝置1 包含一發光組件2及一封裝組件3。
發光組件2用於提供發光顯示裝置1的影像光線,其包括一基板21、一設於基板21上的發光結構22及一設於基板21上並將發光結構22圍繞於內的密封結構23,該基板21與密封結構23配合界定的空間具有一上開口24。發光結構22採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作為顯示光源,其具有由下而上依序設置的一下電極層221、一發光層222及一上電極層223。發光層222為發光結構22的主要發光層,由多層有機材料堆疊而成(圖中未繪製)。下電極層221與上電極層223為提供發光結構22所需電力的電極結構,兩者可採用透明導電材料,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簡稱為ITO)、銀奈米線(silver nanowire)、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導電高分子(PEDOT/PSS)、金屬網格(metal mesh)、石墨烯(Graphene)等材料製作,但下電極層221以具有高反射率(如金屬材料)製作為佳。
封裝組件3至少部分覆蓋發光組件2的該上開口24,並包括一增亮抗反射結構31及一蓋板32。
增亮抗反射結構31用於減緩外界光線造成的反光現象,並可提升發光結構22的影像光線使用效率,其具有一線偏光層311、一反射偏光層312及一四分之一波板313。
線偏光層311設于遠離該發光組件2處,用以將一具有一第一線偏振方向(圖2中沿x軸方向延伸的橫向箭頭)的線偏光通過,並阻隔一具有一第二線偏振方向(圖2 中沿y軸方向延伸的斜向箭頭)的線偏光通過,該第二線偏振方向與該第一線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四分之一波板313設于鄰近發光組件2處,將沿第一線偏振方向偏振的線偏光及沿一第一圓偏振方向(圖2中順時針方向的環狀箭頭)偏振的圓偏光相互轉換,或將沿該第二線偏振方向偏振的線偏光及沿一第二圓偏振方向(圖2中逆時針方向的環狀箭頭)偏振的圓偏光相互轉換,該第二圓偏振方向與該第一圓偏振方向相互反向。
反射偏光層312設於線偏光層311及四分之一波板313之間,用以將一具有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並反射一具有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
蓋板32設於線偏光層311相反於反射偏光層312的另一側,於提供保護作用。
參閱圖2,根據上述增亮抗反射結構31的構造,假設外界環境的光線L41具有第一線偏振方向及第二線偏振方向,其往發光顯示裝置1照射而通過線偏光層311後,線偏光層311會阻隔第二線偏振方向的部分,使光線轉為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L42。隨後,線偏光L42能穿過反射偏光層312,並於四分之一波板313處轉換為具有第一圓偏振方向的圓偏光L43。接著,圓偏光L43在發光結構22(主要是下電極層221處)反射形成第二圓偏振方向的圓偏光L51,圓偏光L51通過四分之一波板313後轉換為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L52,該線偏光L52被反射偏光層312反射後朝四分之一波板313,並由四分之一波板313轉換為 第二線偏振方向的圓偏光(未圖示)。該圓偏光受發光結構22反射後形成第一圓偏振方向的圓偏光,該圓偏光能順利地依序穿過四分之一波板313、反射偏光層312、線偏光層311後,形成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但此時其光強度已遠小於外界環境最初入射的光線L41,因此增亮抗反射結構31可減緩螢幕表面的反光現象。
而另一方面,由發光結構22產生的影像光線L61通過四分之一波板313後,其部分穿過反射偏光層312形成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L62,該線偏光L62可順利穿過線偏光層311而透出顯示螢幕之外;而受反射偏光層312反射的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L63通過四分之一波板313後形成第二圓偏振方向的圓偏光L64,該圓偏光于發光結構22(主要是下電極層221處)反射後形成第一圓偏振方向的圓偏光L71,該圓偏光L71通過四分之一波板313後轉換為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L72,該線偏光L72可順利穿過反射偏光層312、線偏光層311而透出顯示螢幕之外。因此,發光結構22產生的影像光線L61最終大部分都能穿透於增亮抗反射結構31之外,因此本發明的增亮抗反射結構31能有效增進發光結構22的影像光線使用效率。
本實施例中,線偏光層311可使用高分子碘系聚合物等材質製成的偏光板或使用二色性染料(dichroic dye)搭配液晶分子製作的吸收式偏光層。
高分子碘系聚合物製成的偏光板是由拉伸方式製作的薄膜材料,例如可由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簡 稱為PVC)薄膜於含碘溶液中拉伸形成,並可進一步施以表面硬化處理(hard coating)以增加其強度。若發光顯示裝置1的線偏光層311使用此種經表面硬化處理的高分子碘系聚合物偏光板,則其表面可不須設置蓋板32(如圖3),也就是說在此情況下發光顯示裝置1可以不設置蓋板32,但在製造加工時,高分子碘系聚合物製成的偏光板與其他層之間需要藉由黏著層加以黏合。
另一方面,不同於薄膜型態的高分子碘系聚合物製成的偏光板,由二色性染料搭配液晶分子製作的吸收式偏光層屬於藉由塗布制程製作的塗布式線偏光層。二色性染料對於偏振光的具備特殊吸收特性,以圓盤狀染料二色性分子為例,其僅允許垂直于分子方向的光分量通過,並吸收平行于分子平面的光分量,因此控制其分子方向即可設定偏光層的光線偏極方向。此外,由於二色性染料分子不具備液晶的特性,因此可將其與向列型液晶分子混合,以主體-客體(guest-host,簡稱為GH)混合模式的材料特性加以應用,其對水準偏振光分量與垂直偏振光分量具有不同的吸收特性,因此可應用於偏光層的製作。於製造過程中,二色性染料與液晶分子可以直接塗布於各式基材之上而形成偏光層,其厚度較高分子碘系聚合物製成的偏光板為薄,且不需要藉由黏著層與基板結合,因此有助於整體結構的薄型化。
四分之一波板313可使用聚醯亞胺(polyimide,簡稱為PI)等高分子膜製成的板狀材料,或可使用反應型液 晶分子製成的光學層。與線偏光層311類似,若四分之一波板313使用高分子膜製成的板狀材料,則其與其他層之間需要藉由黏著層加以黏合。若使用液晶分子製成的四分之一波板313,其本身的厚度薄於高分子膜,且不需藉由黏著層與其他層進行黏合,因此能減少各層之間的厚度。
此外,本實施例的反射偏光層312使用多層級雙折射式增亮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簡稱為DBEF),其為硬質的板狀材料,由多層結構的光學膜構成(圖中未繪製)。在某些實施例中,反射偏光層312需要藉由黏著層與其他層進行黏合。
要特別說明的是,於前述說明內容中,該第一線偏振方向、第二線偏振方向、第一圓偏振方向、第二圓偏振方向與空間坐標軸x、y、z之間的對應關係僅用於本實施例的示例說明,但不應以該內容限制本發明的實施範圍,例如第一線偏振方向、第二線偏振方向也可以分別對應於y軸方向、x軸方向,且第一圓偏振方向、第二圓偏振方向也可以分別是逆時針方向、順時針方向,此為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前述說明加以調整的技術內容。
第二實施例
參照圖4、圖5、圖6,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二實施例。於第一實施例中,發光顯示裝置1的技術重點在於發光組件2配合具有增亮抗反射結構31的封裝組件3,因此其技術特徵在於增亮抗反射結構31的光學特性。而在本實施例中,發光顯示裝置1的封裝組件3還包括 一觸控感測結構33,因此本實施例的發光顯示裝置1屬於觸控式的顯示裝置。
本實施例中,該觸控感測結構33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331,因此發光顯示裝置1是以單層觸控電極結構實現觸控功能,該第一觸控電極層331由透明導電材質(如氧化銦錫)製成,可設于蓋板32與線偏光層311之間(如圖4)、設於線偏光層311與反射偏光層312之間、設於反射偏光層312與四分之一波板313之間或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與發光組件2之間(也就是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之下)。
進一步來說,第一觸控電極層331為了提供發光顯示裝置1的觸控感應功能,其具有多個交錯間隔排列的第一電極列333,該等第一電極列333可以楔形(如圖5)、菱形(如圖6)、波浪形(未圖示)等方式配置,以供使用者於顯示平面上的各點進行觸控感應。
另一方面,於上述說明內容中,本實施例的發光顯示裝置1是以設有蓋板32的實施態樣進行說明。但在發光顯示裝置1的線偏光層311採用經表面處理(硬化處理)的硬質板材(例如前述的高分子碘系聚合物製成的偏光板)的狀況下,發光顯示裝置1也可以不設置蓋板32,也就是說發光顯示裝置1是直接以經表面處理的線偏光層311作為顯示螢幕的表面。
參照圖7,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二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由於本實施態樣不設置蓋板32,第一觸控電極層331不適宜直接設於線偏光層311的表面,所 以第一觸控電極層331需調整為設於線偏光層311與反射偏光層312之間、設於反射偏光層312與四分之一波板313之間或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及該發光組件2之間(如圖7),以達成本發明的功效。
第三實施例
參閱圖8,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三實施例。于本實施例中,發光顯示裝置1的封裝組件3包含一增亮抗反射結構31、一蓋板32及一觸控感測結構33,觸控感測結構33屬於單層觸控電極結構,但相較於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的觸控感測結構33還進一步包括一基板335,該基板335用以供第一觸控電極層331設置其上,而第一觸控電極層331可採用與第二實施例類似的電極形狀配置。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結構33可設于蓋板32與線偏光層311之間(如圖8)、設於線偏光層311與反射偏光層312之間、設於反射偏光層312與四分之一波板313之間或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與發光組件2之間(也就是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之下)。
參閱圖9,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三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本實施態樣不設置蓋板32,也就是說發光顯示裝置1的封裝組件3只包括增亮抗反射結構31及觸控感測結構33。在此狀態下,觸控感測結構33可設於線偏光層311與反射偏光層312之間、設於反射偏光層312與四分之一波板313之間或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及該發 光組件2之間。此外,由於本實施例的觸控感測結構33具有基板335,所以發光顯示裝置1不設置蓋板32的狀態下,觸控感測結構33還可以設於線偏光層311相反於四分之一波板313的另一側,也就是位於線偏光層311(顯示螢幕)的表面。
第四實施例
參閱圖10、圖11,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四實施例。于本實施例中,發光顯示裝置1設有一增亮抗反射結構31、一蓋板32及一觸控感測結構33,但觸控感測結構33的觸控感測機制與前述第三實施例不同,屬於雙層式觸控電極結構。因此,相較於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的觸控感測結構33還具有一第二觸控電極層332,也就是說觸控感測結構33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331及一第二觸控電極層332,該第一觸控電極層331及一第二觸控電極層332由透明導電材質製成,所述第一觸控電極層331具有多個沿一第一方向(圖11中的縱向方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列333,所述第二觸控電極層332具有多個沿一第二方向(圖11中的橫向方向)排列的第二電極列334,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互交錯,因此使用者可透過此種觸控感測結構33於顯示螢幕上進行觸控點的偵測。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層331與第二觸控電極層332是間隔地設於線偏光層311、反射偏光層312、四分之一波板313的三者至少其中之一的兩相反側,也就是說第一觸控電極層331與第二觸控電極層332是彼此 不直接接觸地設置於增亮抗反射結構31的各層之間。
例如,於圖10中第一觸控電極層331與第二觸控電極層332是間隔地設於線偏光層311的兩相反側,此時觸控感測結構33的設置位置鄰近顯示螢幕(蓋板32)的表面。此外,第一觸控電極層331與第二觸控電極層332也可以間隔地設置於四分之一波板313的兩相反測。
或者,第一觸控電極層331與第二觸控電極層332還可以間隔地設於線偏光層311、反射偏光層312、四分之一波板313的兩相反側,也就是說此時第一觸控電極層331是設于蓋板32與線偏光層311之間,第二觸控電極層332則是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之下。
要注意的是,上述第一觸控電極層331、第二觸控電極層332的設置方式只是本實施例的示例說明,本實施例的第一觸控電極層331、第二觸控電極層332還可以彈性地分別設置于蓋板32、線偏光層311、反射偏光層312、四分之一波板313的各層之間,且於相互配合後提供觸控感應功能,因此其實施態樣不以特定型態為限。
參閱圖12,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四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本實施態樣不設置蓋板32,也就是說封裝組件3只包括增亮抗反射結構31及觸控感測結構33。在此種實施態樣中,第一觸控電極層331與第二觸控電極層332是間隔地設於反射偏光層312、四分之一波板313的兩者至少其中之一的兩相反側,也就是說第一觸控電極層331與第二觸控電極層332可以分別設置於線偏光層311 與反射偏光層312之間、設於反射偏光層312與四分之一波板313之間或四分之一波板313之下,但不適合設置於線偏光層311的表面。
第五實施例
參閱圖13,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五實施例。于本實施例中,發光顯示裝置1設有一增亮抗反射結構31、一蓋板32及一觸控感測結構33。與前述第四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的觸控感測結構33也屬於雙層式觸控電極結構,可採用類似於圖11的電極列333、334配置,但其結構組成與第四實施例不同,還進一步包括一基板335,該基板335用以供第一觸控電極層331及第二觸控電極層332設置於其兩面。
所以,本實施例的第一觸控電極層331及第二觸控電極層332是連同基板335設于蓋板32與線偏光層311之間(如圖13)、設於線偏光層311與反射偏光層312之間、設於反射偏光層312與四分之一波板313之間或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與發光組件2之間(也就是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之下)。
參閱圖14,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五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由於本實施態樣不設置蓋板32,觸控感測結構33不適合設於線偏光層311的表面,所以在此實施態樣中觸控感測結構33可設於線偏光層311與反射偏光層312之間、設於反射偏光層312與四分之一波板313之間或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之下。
第六實施例
參閱圖15,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六實施例。于本實施例中,發光顯示裝置1的封裝組件3包含一增亮抗反射結構31、一蓋板32及一觸控感測結構33,該觸控感測結構33屬於雙層式觸控電極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331及第二觸控電極層332。相較於前述第四實施例,本實施例的第一觸控電極層331雖然也是設於增亮抗反射結構31的各層之間,但第二觸控電極層332則是設于發光結構22的上電極層223處,並與上電極層223形成電性連接或為一體式結構。
也就是說,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結構33的第一觸控電極層331是設于蓋板32與線偏光層311之間(如圖15)、設於線偏光層311與反射偏光層312之間、設於反射偏光層312與四分之一波板313之間,或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與發光組件2之間。而第二觸控電極層332則與上電極層223結合(此處為同一結構),可在外部電路(圖中未繪製)的控制下,於不同時間分別執行觸控感測結構33的第二觸控電極層332的觸控感應功能或執行發光結構22的上電極層223的驅動功能。
參閱圖16,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六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由於本實施態樣不設置蓋板32,第二觸控電極層332的設置位置不變(設于發光結構22的上電極層223處),但第一觸控電極層331不適宜設於線偏光層311的表面,較適合設於線偏光層311與反射偏光層312之 間、設於反射偏光層312與四分之一波板313之間,或設於四分之一波板313與發光組件2之間。
第七實施例
參閱圖17,為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第七實施例。于本實施例中,發光顯示裝置1的封裝組件3包含一增亮抗反射結構31、一蓋板32及一觸控感測結構33,該觸控感測結構33亦屬於雙層式觸控電極結構,但相較於第六實施例還具有一設於第二觸控電極層332與上電極層223之間的絕緣層336。因此,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層331的設置方式及功效與第六實施例相同,但第二觸控電極層332藉由絕緣層336與發光結構22的上電極層223形成電性絕緣,所以第二觸控電極層332與發光結構22的上電極層223可分別獨立運作。
綜合上述七個實施例及各實施例的變化實施態樣,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藉由線偏光層311、可部分穿透或反射線偏光的反射偏光層312及四分之一波板313的配合,增亮抗反射結構31可減緩外界環境的入射光線造成的反光現象,並增進發光組件2發出的影像光線的光學使用效率。
此外,封裝組件3主要由增亮抗反射結構31構成,還可以結合觸控感測結構33、蓋板32,且不需使用一般常用的封裝基板,即可用作于發光組件2的保護、封裝結構,有助於發光顯示裝置1的輕薄化發展。
本發明發光顯示裝置1的封裝組件3的增亮抗 反射結構31、蓋板32、觸控感測結構33的各層之間具有多種設置態樣,可增進發光顯示裝置1於結構設置及製造過程的調整彈性。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發光顯示裝置
2‧‧‧發光組件
21‧‧‧基板
22‧‧‧發光結構
221‧‧‧下電極層
222‧‧‧發光層
223‧‧‧上電極層
23‧‧‧密封結構
24‧‧‧上開口
3‧‧‧封裝組件
31‧‧‧增亮抗反射結構
311‧‧‧線偏光層
312‧‧‧反射偏光層
313‧‧‧四分之一波板

Claims (20)

  1. 一種發光顯示裝置,包含:一發光組件,具有一上開口;及一封裝組件,至少部分覆蓋該發光組件的該上開口,並包括一增亮抗反射結構,該增亮抗反射結構具有:一線偏光層,設於遠離該發光組件處,用以將一具有一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並阻隔一具有一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該第二線偏振方向與該第一線偏振方向相互垂直,一四分之一波板,設於鄰近該發光組件處,將沿該第一線偏振方向偏振的線偏光及沿一第一圓偏振方向偏振的圓偏光相互轉換,或將沿該第二線偏振方向偏振的線偏光及沿一第二圓偏振方向偏振的圓偏光相互轉換,該第二圓偏振方向與該第一圓偏振方向相互反向,及一反射偏光層,設於該線偏光層及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用以將一具有該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並反射一具有該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且該觸控感測結構至少設於該線偏光層與該反射偏光層之間、設於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 間或設於該四分之一波板與該發光組件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基板,該基板供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設置其上,且該觸控感測結構還能設於該線偏光層相反於該反射偏光層的另一側。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交錯間隔排列的楔形或菱形的第一電極列。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與一第二觸控電極層,且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與該第二觸控電極層間隔地設於該反射偏光層、該四分之一波板、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結合的其中之一的兩相反側。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基板及一第二觸控電極層,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與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設置於該基板的兩相反側。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與一第二觸控電極層,且該發光組件還具有一上電極層,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一觸控電極層至少設於該線偏光層與該反射偏光層之間、設於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或設於該四分之一波板與該發光組件之間,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二觸控電極層設於該上電極 層處。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二觸控電極層與該上電極層形成電性連接或為一體式結構。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絕緣層,該絕緣層設於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與該上電極層之間。
  10. 如請求項5、6、9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列,該第二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電極列,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互交錯。
  11. 一種發光顯示裝置,包含:一發光組件,具有一上開口;一封裝組件,至少部分覆蓋該發光組件的該上開口,並包括一增亮抗反射結構,該增亮抗反射結構具有:一線偏光層,設於遠離該發光組件處,用以將一具有一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並阻隔一具有一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該第二線偏振方向與該第一線偏振方向相互垂直,一四分之一波板,設於鄰近該發光組件處,將沿該第一線偏振方向偏振的線偏光及沿一第一圓偏振方向偏振的圓偏光相互轉換,或將沿該第二線偏振方向偏振的線偏光及沿一第二圓偏振方向偏振的圓偏光相互轉換,該第二圓偏振方向與該第一圓偏 振方向相互反向,及一反射偏光層,設於該線偏光層及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用以將一具有該第一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通過,並反射一具有該第二線偏振方向的線偏光;及一蓋板,設於該線偏光層相反於該反射偏光層的另一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且該觸控感測結構至少設于該蓋板與該線偏光層之間、設於該線偏光層與該反射偏光層之間、設於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或設於該四分之一波板與該發光組件之間。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基板,該基板供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設置其上,且該觸控感測結構還能設於該線偏光層相反於該反射偏光層的另一側。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交錯間隔排列的楔形或菱形的第一電極列。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與一第二觸控電極層,且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與該第二觸控電極層間隔地設於該線偏光層、該反射偏光層 、該四分之一波板、該線偏光層與該反射偏光層之結合、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結合、該線偏光層和該反射偏光層以及該四分之一波板之結合的其中之一的兩相反側。
  16.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基板及一第二觸控電極層,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與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設置於該基板的兩相反側。
  17.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封裝組件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具有一第一觸控電極層與一第二觸控電極層,且該發光組件還具有一上電極層,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一觸控電極層至少設于該蓋板與該線偏光層之間、設於該線偏光層與該反射偏光層之間、設於該反射偏光層與該四分之一波板之間或設於該四分之一波板與該發光組件之間,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二觸控電極層設於該上電極層處。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的第二觸控電極層與該上電極層形成電性連接或為一體式結構。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具有一絕緣層,該絕緣層設於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與該上電極層之間。
  20. 如請求項15、16、19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列,該第二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沿一第二方向排 列的第二電極列,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互交錯。
TW103136475A 2013-11-12 2014-10-22 發光顯示裝置 TWI606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0555.7A CN104637975B (zh) 2013-11-12 2013-11-12 发光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9437A TW201519437A (zh) 2015-05-16
TWI606580B true TWI606580B (zh) 2017-11-21

Family

ID=531878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6475A TWI606580B (zh) 2013-11-12 2014-10-22 發光顯示裝置
TW103218753U TWM497343U (zh) 2013-11-12 2014-10-22 發光顯示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8753U TWM497343U (zh) 2013-11-12 2014-10-22 發光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37975B (zh)
TW (2) TWI6065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4166A (zh) * 2015-09-01 2017-03-08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及电子装置
CN108807463A (zh) * 2017-05-04 2018-11-1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抗反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器件
CN109427990B (zh) * 2017-08-22 2021-10-15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59332A (zh) * 2017-10-11 2019-04-19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抗反射阻水氧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器件
CN109659333A (zh) * 2017-10-11 2019-04-19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抗反射阻水氧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器件
CN109659340B (zh) * 2018-12-12 2021-0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4078399B (zh) * 2020-08-14 2023-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增强型偏光片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6907C (zh) * 2002-12-20 2008-03-26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层压体、触摸屏和带有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
TW200822411A (en) * 2006-11-02 2008-05-16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modulation mechanism an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201549508U (zh) * 2009-10-28 2010-08-11 翊展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芯片发光二极管封装模块
KR101322981B1 (ko) * 2009-12-01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소자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JP5400904B2 (ja) * 2011-07-15 2014-01-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945439B1 (ko) * 2012-04-24 2019-0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203607413U (zh) * 2013-11-12 2014-05-21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7975A (zh) 2015-05-20
CN104637975B (zh) 2018-04-10
TWM497343U (zh) 2015-03-11
TW201519437A (zh) 2015-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6580B (zh) 發光顯示裝置
TWI653757B (zh) 發光顯示裝置
US964704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4377231B (zh) 一种双面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124906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9273482B (zh) 触控显示装置
US925767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having low refraction protrusions
JP6166360B2 (ja) Oled表示構造及びoled表示装置
JP6471905B2 (ja) 発光装置
CN203607413U (zh) 发光显示装置
US997830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touch display device
KR102402682B1 (ko) 표시 장치
JP2007273245A (ja)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CN109725763B (zh) 具有集成的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KR20140037721A (ko) 광학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201712506A (zh) 附設圓偏光板的觸控感應器及影像顯示裝置
KR102101195B1 (ko) 투명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250321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0461280B2 (en) Double-side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067236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203607414U (zh) 发光显示装置
KR20120061396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WO2014188631A1 (ja) 発光装置
JP513684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70079633A (ko) 양면 발광형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