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4933B - 成形模具及使用此所製作之板狀光學零件以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形模具及使用此所製作之板狀光學零件以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4933B
TWI604933B TW105121557A TW105121557A TWI604933B TW I604933 B TWI604933 B TW I604933B TW 105121557 A TW105121557 A TW 105121557A TW 105121557 A TW105121557 A TW 105121557A TW I604933 B TWI604933 B TW I6049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plate
optical component
shaped optical
cav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1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6202A (zh
Inventor
Tomonobu Tokunaga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716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6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9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4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moulding surface, e.g. ribs or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05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parting line of the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38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29C33/3842Manufacturing moulds, e.g. shaping the mould surface by machi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25Preventing defects on the moulded article, e.g. weld lines, shrinkage ma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7Mould cavity walls, i.e. the inner surface forming the mould cavity, e.g. lin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25Preventing defects on the moulded article, e.g. weld lines, shrinkage marks
    • B29C2045/0034Mould parting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60Structural details of dashboards or instruments
    • B60K2360/66Projection screens or comb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92Manufacturing of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a combiner of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成形模具及使用此所製作之板狀光學零件以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能夠簡便地製作出端部為平滑之形狀的板狀光學零件之成形模具、及使用此所製作的板狀光學零件以及其製造方法。
近年來,作為替代行車導航系統之新的汽車等之車輛用的系統,係對於抬頭顯示器(Head Up Display,以下亦記載為「HUD」)系統有所矚目。HUD系統,係由於駕駛者能夠一面注視前方一面取得在駕駛中所需要的資訊,因此,相較於先前技術之行車導航系統,係有著能夠提高行駛時之安全性的優點。
上述HUD,至今為止,係僅在波音787等之最新型客機或者是極小部分的高級車中有所搭載。但是,近年來,以歐美為中心,亦開始對於針對HUD搭載汽車之汽車保險優待制度等的運用有所檢討,今後係能夠期待有HUD之更進一步的普及。
由HUD所致之顯示方式,係存在有下述之2種;亦 即是,將前玻璃作為顯示器來使用的方式、和將被稱作疊像器(combiner)之半透過性的板狀之樹脂光學零件作為顯示器來使用的方式。前者之顯示方式,由於係直接使資訊被顯示在前玻璃上,因此,係有著不需要另外設置其他零件的優點,但是,由於係成為需要對於前玻璃之形狀等作考慮並進行與車種相對應之光學設計,因此,成本係容易變高。後者之顯示方式,由於係僅需要安裝疊像器便能夠導入HUD系統,因此係具有汎用性,並且成本係容易變低。
上述疊像器,例如係可藉由在專利文獻1以及2中所記載的射出成形方法來製作。在專利文獻1中所開示之射出成形方法,首先,係將第1模具和第2模具以分模線而相閉合而進行閉模。之後,將熔融後的樹脂填充至被形成於第1模具與第2模具之間之空腔內。藉由使此熔融後的樹脂硬化,並將第1模具與第2模具卸下,而得到樹脂成形品。
若是將藉由在專利文獻1中所開示之方法而製作的樹脂成形品作為HUD用疊像器等之光學零件來使用,則起因於由樹脂成形品之外周面所導致的光之反射,疊像器之顯示部分係成為難以觀看。又,會有起因於存在於樹脂成形品之外周處的毛邊或邊緣而導致駕駛者受傷之虞。為了防止此種問題,係有必要對於樹脂成形品之端部進行研磨等而將樹脂成形品之端部整理為平滑的形狀。係要求能夠將此研磨等之加工省略而更為簡便地製作出光學零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4113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274440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端部為平滑之形狀的板狀光學零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能夠簡便地製作出該板狀光學零件之成形模具。
本發明之其中一種態樣之成形模具,係為形成用以製作板狀光學零件之空腔者,前述成形模具,係具備有固定側模具、和與固定側模具一同形成前述空腔之可動側模具,前述固定側模具,係具備有形成身為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表背的其中一面之第1表面之第1表面模具、和將前述可動側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與前述第1表面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相連接並且以使前述空腔之與前述第1表面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1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1周緣部模具。
本發明之其中一種態樣之板狀光學零件,係為將熔融樹脂填充於藉由將固定側模具和可動側模具作閉模所形成的空腔內,並藉由使該熔融樹脂硬化,所形成者,其特徵為,係具備有:身為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表背的其中一面之第1表面;和從前述第1表面而分離設置之第2表面;和將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作連結之側面;以及藉 由前述固定側模具與前述可動側模具之間之接觸面而被形成於前述側面處之分模線,從前述分模線而連結至前述第1表面之外周的前述側面,係身為以使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前述第1表面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1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1周緣部。
本發明之其中一種態樣之板狀光學零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係包含有:藉由將固定側模具和可動側模具作閉模而在前述固定側模具與前述可動側模具之間形成空腔之工程;和將熔融樹脂填充於前述空腔內,並藉由使該熔融樹脂硬化而製作板狀光學零件之工程;和將前述可動側模具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一同地而從前述固定側模具卸下之工程;和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從前述可動側模具而卸下之工程,前述可動側模具,係具備有形成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第2表面之第2表面模具、和將前述固定側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相連接並且以使前述空腔之與前述第1表面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2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2周緣部模具,前述將板狀光學零件卸下之工程,係藉由使前述可動側模具之前述第2表面模具相對於前述第2周緣部模具而相對性地突出,來進行之。
故而,若依據本發明之板狀光學零件之製造方法以及成形模具,則係能夠提供端部為平滑之形狀的板狀光學零件。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以及其他月的、特徵以及優點,應可經由下述之詳細的記載內容以及所添附之圖面而成為明瞭。
1‧‧‧固定側模具
1a‧‧‧第1周緣部模具
1b‧‧‧第1表面模具
1e‧‧‧分模面
2‧‧‧可動側模具
2a‧‧‧第2周緣部模具
2b‧‧‧第2表面模具
2c‧‧‧安裝形狀部
2d‧‧‧閘部
2e‧‧‧分模面
3‧‧‧板狀光學零件
3c‧‧‧流道部
3d‧‧‧閘截部
4‧‧‧第1表面
5‧‧‧第2表面
6‧‧‧側面
6a‧‧‧第1周緣部
6b‧‧‧第2周緣部
7‧‧‧空腔
8‧‧‧安裝部
9‧‧‧分模線
10‧‧‧成形模具
11‧‧‧分模線
〔圖1〕係為對於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物品而從第1表面側來作了觀察的正面圖。
〔圖2〕係為對於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物品而從第2表面側來作了觀察的背面圖。
〔圖3〕係為對於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物品而從上側來作了觀察的俯視圖。
〔圖4〕係為對於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物品而從左側面側來作了觀察的左側面圖。
〔圖5〕係為將用以製作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零件的成形模具而以與上下方向相垂直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圖。
〔圖6〕係為將用以製作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零件的成形模具而以與左右方向相垂直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圖。
〔圖7〕係為對於可動側模具而從分模面來作了觀察的平面圖。
〔圖8〕係為對於固定側模具而從分模面來作了觀察的平面圖。
〔圖9〕係為對於在將固定側模具和可動側模具作了 閉模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示意性的剖面圖。
〔圖10〕係為對於在空腔內而製作了板狀光學零件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示意性的剖面圖。
〔圖11〕係為對於藉由移動可動側模具而將板狀光學零件從固定側模具而作了卸下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示意性的剖面圖。
〔圖12〕係為對於在將板狀光學零件從第2周緣部模具而作了卸下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示意性的剖面圖。
〔圖13〕係為將實施形態1之成形模具的變形例以與上下方向相垂直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圖。
〔圖14〕係為對於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物品的變形例而從上側來作了觀察的俯視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根據圖面而作說明。另外,在各圖中,附加有相同之元件符號的構成,係代表身為相同之構成,並適宜省略其說明。又,各圖面,係僅為說明用之示意性的圖面,構成板狀光學零件之各部的尺寸以及比例,係可能會與實際之物相異。
(實施形態1)
圖1,係為對於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零件而從第1表面側來作了觀察的正面圖。圖2,係為對於板狀光學零件而從第2表面側來作了觀察的背面圖。圖3,係為對於 板狀光學零件而從上側來作了觀察的俯視圖。圖4,係為對於板狀光學零件而從左側面來作了觀察的左側面圖。本實施形態之板狀光學零件3,係如同圖1~圖4中所示一般,為具有特定之厚度的板狀之零件,並可合適使用在被搭載於飛機、直升機、汽車、卡車等之各種移動體處的HUD用疊像器中。在將本實施形態之板狀光學零件使用於汽車之HUD用疊像器中的情況時,於板狀光學零件3處,係與一般性之車用計器單元相同的,顯示有對於汽車之駕駛有所幫助的各種之資訊。作為此處之資訊,例如,係可列舉出車速、現在時刻、燃料殘餘量、道路資訊、引擎之轉速、頭燈之點燈狀態、車輛之異常、充電狀態、安全資訊或視野輔助資訊等。
在汽車內之HUD用疊像器之設置位置,係在使板狀光學零件3之畫像顯示部露出於儀表面板之外側的狀態下,而被安裝於車輛之駕駛座側的儀表面板(未圖示)處。藉由安裝於此種位置,駕駛者係能夠一面駕駛一面對於被顯示在疊像器上之資訊作視覺辨認。
(板狀光學零件)
本實施形態之板狀光學零件3,係如同圖1以及圖2中所示一般,為在正面觀察以及背面觀察下而將各頂點作了去角的略矩形。本實施形態之板狀光學零件3,係並不被限定於圖1以及圖2中所示之略矩形,而可基於一般性之車輛的用途或設計等來由車輛製造商進行設定。圖1以 及圖2中所示之方向的「正面」以及「背面」,係對應於板狀光學零件自身之前後方向。將與正坐在右駕駛座側之駕駛者相對向之側的板狀光學零件之面稱作「正面」,並將從駕駛者側所觀察到的板狀光學零件之裡面側稱作「背面」。另外,於以下之說明中的「左」以及「右」,係與當從車輛之右駕駛座側來對於配置於其前方之板狀光學零件的表面作了觀察的情況時(亦即是圖1中所示之正面觀察)之左右相對應。在圖1所示之正面觀察中的「上」以及「下」,係設為與車輛之上下方向相對應者。
本實施形態之板狀光學零件3,係在藉由將固定側模具和可動側模具作閉模所形成的空腔內填充熔融樹脂,並藉由使該熔融樹脂硬化,而形成之。此種板狀光學零件3,係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具備有第1表面4、和以從第1表面4而分離並相對向的方式所設置之第2表面5、以及將第1表面4和第2表面5作連結之側面6。在將固定側模具和可動側模具作了閉模時的接觸面(分模面),係與板狀光學零件3之全周相接。藉由此分模面,在板狀光學零件3之上面,係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沿著各側面之長邊方向而被形成有分模線9。分模線9,係位置於較第1表面4和第2表面5之間的中間位置而更靠第1表面4側之側面6處。藉由在此種位置處形成分模線9,係能夠使板狀光學零件成為容易從成形模具而離模,而能夠得到外觀為良好之板狀光學零件。
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從分模線9起而一直連結至第 1表面4之外周處的側面6,係為第1周緣部6a,從分模線9起而一直連結至第2表面5之外周處的側面6,係為第2周緣部6b。第1周緣部6a,係以使與板狀光學零件3之第1表面4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第1表面4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同樣的,第2周緣部6b,係以使與板狀光學零件3之第2表面5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第2表面5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藉由如此這般地而使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第1周緣部6a以及第2周緣部6b)的形狀成為平滑,係能夠對於在端部處之光的反射作抑制,並且能夠對起因於板狀光學零件3之端部而導致使用者受傷的情形作抑制。
在圖3中,第1周緣部6a之曲率半徑,係以較第2周緣部6b之曲率半徑而更小為理想,從第1表面4與第1周緣部6a之反曲點起直到第1周緣部6a與第2周緣部6b之反曲點為止的上下方向之長度a,係以較從第1周緣部6a與第2周緣部6b之反曲點起直到第2周緣部6b與第2表面5之反曲點為止的上下方向之長度b而更短為理想。藉由設為此種形狀,係有著容易將使板狀光學零件3從後述之固定側模具而離模的優點。若是將從第1表面4與第1周緣部6a之反曲點起直到第2周緣部6b與第2表面5之反曲點為止的上下方向之長度設為板狀光學零件3之厚度t3,則板狀光學零件3之厚度,係以身為1mm以上20mm以下為理想。
本實施形態之板狀光學零件3,係如同圖1以及圖2中所示一般,於第1表面4以及第2表面5之下部處具備有安裝部8。第1表面4與安裝部8,係隔著分模線11而被分割成上下。第2表面5與安裝部8,係隔著分模線11而被分割成上下。在將板狀光學零件3使用於HUD用疊像器中的情況時,係以使第1表面4與駕駛座相對的方式,來將板狀光學零件3之安裝部8安裝在駕駛座側之儀表面板處。藉由此,係能夠以發揮所期望之光學功能的方式來安裝板狀光學零件3。安裝部8,只要是被設置在板狀光學零件3之一部分處,則其之形狀係並不被特別作限定,可如同圖1以及圖2中所示一般地而設置在板狀成型零件3之下部的全區域處,亦可設置在板狀成型零件3之下部的一部分處。
第1表面側之分模線11,係藉由構成固定側模具1之第1表面模具1b和第1周緣部模具1a之間的接觸面(分模面1e)而被形成。第2表面側之分模線11,係藉由構成可動側模具2之第2表面模具2b和第2周緣部模具2a之間的接觸面(分模面2e)而被形成。第1周緣部模具1a、第1表面模具1b、第2周緣部模具2a以及第2表面模具2b,係於後再述。
第1周緣部6a,係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以在板狀光學零件3之左側面觀察時會相對於第1表面4而於厚度方向(表面側)上突出為理想,第1周緣部6a之寬幅的長度W,係如同圖1中所示一般,以在從第1表面側所作 之平面觀察時為0.2mm以上為理想,更理想,係為0.3mm以上,又更理想,係為0.5mm以上。藉由此,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3之端部(第1周緣部6a)的剛性提高。
在圖1所示之從第1表面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相對於板狀光學零件3之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之第1周緣部6a的寬幅之長度W的比例(W/L),係以身為0.04以下為理想,更理想,係為0.03以下,又更理想,係為0.02以下,特別理想,係為0.01以下。藉由相對於板狀光學零件3之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而使第1周緣部6a的寬幅變窄,係能夠成為不容易從外部而辨識出第1周緣部6a,而能夠得到外觀為良好之板狀光學零件3。另外,板狀光學零件3之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由於係會依存於用途而有所相異,因此係難以一律性地作規定,但是,例如係以設為10mm以上1000mm以下為理想。
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第1表面4,係為朝向背面側而凹下了的凹面,第2表面5,係為朝向背面側而突出了的凸面。又,第1表面4以及第2表面5,係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在側面觀察時為呈略平行。另外,板狀光學零件3之形狀,係並不僅被限定於圖4中所示之形態,例如,亦可在側面觀察時而使第1表面4或第2表面5之其中一方身為平面狀,或者第1表面4和第2表面5係亦能夠以互為相異之曲率半徑而彎曲。身為第1表面4以及第 2表面5之朝向背面側的彎曲程度之曲率半徑,係可為了得到所期望之光學功能而作規定。
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在左側面觀察時之從第1周緣部6a之第1表面側的端部起直到第2周緣部6b之第2表面側的端部為止之寬幅t1的長度,係相較於從第1表面4起直到第2表面5為止的寬幅之長度t2而更些許長。又,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係以在左側面觀察時會使第1周緣部6a成為較第1表面4更厚的方式,而在第1周緣部6a與第1表面4之間的連接部分處附加有階差。又,係以使第2周緣部6b成為較第2表面5更厚的方式,而在第2周緣部6b與第2表面5間的連接部分處附加有階差。藉由具備有此種形狀,係能夠對於板狀光學零件之周緣部的厚度誤差作抑制並且藉由模具來修正在射出成型時所容易產生的板狀光學零件之彎曲,故而,係有著容易使板狀光學零件3發揮所期望之光學功能的優點。
另外,第1周緣部6a與第1表面4之間之連接部分,係並不僅被限定於圖4以及圖5中所示一般之附加有階差的形態,而亦可將第1周緣部6a和第1表面4平滑地作連接。第2周緣部6b與第2表面5之間之連接部分,係與上述之第1周緣部6a與第1表面4之間之連接部分相同的,並不僅被限定於圖4以及圖5中所示一般之附加有階差的形態,而亦可將第2周緣部6b和第2表面5平滑地作連接。
(成形模具)
作為用以製作上述之板狀光學零件的成形模具,係以使用圖5~圖8中所示之成形模具為理想。圖5,係為將用以製作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零件的成形模具而以與上下方向相垂直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圖,圖6,係為將用以製作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零件的成形模具而以與左右方向相垂直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圖。圖7以及圖8,係分別為對於可動側模具以及固定側模具而從空腔側來作了觀察的平面圖。
本實施形態之成形模具10,係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具備有可動側模具2和固定側模具1,並藉由相對於固定側模具1而將可動側模具2以分模面來相閉合,而形成空腔7。在此空腔7內填充熔融樹脂,並藉由使該熔融樹脂硬化,而能夠製作出板狀光學零件。
固定側模具1,係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由第1表面模具1b以及第1周緣部模具1a所成。藉由第1周緣部模具1a和第1表面模具1b之間的接觸面(分模面1e),係被形成有在第1表面4和安裝部8之間之分模線11。藉由第2周緣部模具2a和第2表面模具2b之間的接觸面(分模面2e),係被形成有在第2表面5和安裝部8之間之分模線11。第1表面模具1b,係形成板狀光學零件之第1表面,第1周緣部模具1a,係形成板狀光學零件之第1周緣部。第1周緣部模具1a,在圖中雖並未圖示,但是係為內部為空洞之模具。在第1周緣部模具1a 之空洞中,係被插入有第1表面模具1b。亦即是,第1周緣部模具1a,係以將第1表面模具1b之空腔側之面以外之面作包圍的方式而被作設置。第1周緣部模具1a,係將可動側模具2之空腔7側的表面與第1表面模具1b之空腔7側的表面相連接,並且以使空腔7之與第1表面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第1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藉由使用此種形狀之固定側模具1,係能夠使板狀光學零件容易從固定側模具1而離模,而能夠得到外觀品質為良好之板狀光學零件。
第1表面模具1b之空腔7側之表面,係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相對於第1周緣部模具1a之空腔7側之表面而朝向空腔7側突出。藉由使用此種形狀之固定側模具1來製作板狀光學零件3,如同圖4以及圖5中所示一般,係能夠製作出使第1周緣部6a相對於第1表面4而作了突出的板狀光學零件3。藉由設置此種第1周緣部6a,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3之端部(第1周緣部6a)的剛性提高,而有著難以在板狀光學零件3處產生缺損或變形的優點。並且,係能夠對於板狀光學零件3之周緣部的厚度誤差作抑制並且藉由模具來修正在射出成形時所容易產生的板狀光學零件之彎曲。藉由此,板狀光學零件3係容易發揮所期望之光學功能。
可動側模具2,係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由第2表面模具2b以及第2周緣部模具2a所成。第2表面模具2b,係形成板狀光學零件之第2表面。第2周緣部模具 2a,係形成板狀光學零件之第2周緣部。第2周緣部模具2a,在圖中雖並未圖示,但是係為內部為空洞之模具,第2表面模具2b係以可移動至空腔側的方式而被插入至此空洞中。亦即是,第2周緣部模具2a,係以將第2表面模具2b之空腔側之面以外之面作包圍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第2周緣部模具2a,係將固定側模具1之空腔7側的表面與第2表面模具2b之空腔7側的表面作連接。以使空腔7之與第2表面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第2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藉由使用此種形狀之可動側模具2,在將板狀光學零件從成形模具10而取出的階段中,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設為平滑之表面。藉由此,係能夠並不對於板狀光學零件施加加工地而得到適合於疊像器之使用的形狀之板狀光學零件。
第2表面模具2b之空腔側之表面,係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相對於第2周緣部模具2a之空腔側之表面而朝向空腔側突出。藉由使用此種形狀之可動側模具2來製作板狀光學零件3,如同圖4以及圖5中所示一般,係能夠製作出使第2周緣部6b相對於第2表面5而作了突出的板狀光學零件3。藉由設置此種第2周緣部6b,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3之端部(第2周緣部6b)的剛性提高,而有著難以在板狀光學零件3處產生缺損或變形的優點。並且,係能夠對於板狀光學零件3之周緣部的厚度誤差作 抑制並且藉由模具來修正在射出成形時所容易產生的板狀光學零件之彎曲。藉由此,係有著能夠使板狀光學零件3容易發揮所期望之光學功能的優點。
又,第2表面模具2b,係相對於第2周緣部模具2a而被可移動地作固定。藉由如此這般地來作固定,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從可動側模具2而取出。
在第2周緣部模具2a之下部,係如同圖6以及圖7中所示一般,被設置有安裝形狀部2c以及閘部2d。藉由此安裝形狀部2c,而形成板狀光學零件3之安裝部8。閘部2d,係相對於上述安裝形狀部2c之空腔側之面而朝向空腔側突出。藉由此閘部2d,而形成被連接於板狀光學零件3之下端處的閘截部3d。如同圖10中所示一般,藉由於閘截部3d處來將流道部3c割除,係能夠得到板狀光學零件3。
分模面(分模線9),係如同於圖5中所示一般,位置於較第1表面模具1b之空腔7側之面和第2表面模具2b之空腔7側之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而更靠第1表面模具1b側。藉由在此種位置處而將可動側模具2和固定側模具1作閉模,係能夠使板狀光學零件容易從固定側模具1而離模,而容易製作出外觀為良好之板狀光學零件。
第1表面模具1b之空腔7側之面,係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相對於第1周緣部模具1a之空腔7側之面而朝向空腔7側突出。藉由身為此種形狀,係能夠在將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的厚度設為相同的同時,亦相對於板狀光學 零件之端部而將第1表面設為平滑地作了凹陷的凹部。藉由此,係成為容易對於板狀光學零件之第1表面賦予光學功能。
第2周緣部模具2a之空腔7側之面,係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相對於第2表面模具2b之空腔7側之面而朝向空腔7側突出。藉由此,係能夠形成厚度為較第2表面而更厚的第2周緣部,而能夠得到端部(第2周緣部6b)之剛性為高的板狀光學零件。
第1表面模具1b,係如同圖8中所示一般,在從空腔7側而對於固定側模具1作觀察的平面觀察時為呈略矩形。在固定側模具1之從空腔7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如同圖8中所示一般,相對於固定側模具1之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之第1周緣部模具1a的寬幅之長度W的比例(W/L),係以身為0.04以下為理想,更理想,係為0.03以下,又更理想,係為0.02以下,特別理想,係為0.01以下。藉由使用此種形狀之固定側模具1,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之第1周緣部的寬幅縮窄,而能夠成為不容易從外部而視覺辨識到第1周緣部。
固定側模具1之在從空腔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之第1周緣部模具1a的空腔側之寬幅之長度W,係以身為0.2mm以上為理想,更理想,係為0.3mm以上,又更理想,係為0.5mm以上。藉由設為此種第1周緣部模具1a之形狀,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第1周緣部)的剛性提高。藉由此,係能夠成為難以在板狀光學零件之端 部處發生缺損或變形。
(板狀光學零件之製造方法)
針對使用有上述成形模具之板狀光學零件之製造方法作說明。圖9,係為對於在將固定側模具和可動側模具作了閉模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示意性的剖面圖。圖10,係為對於在空腔內而製作了板狀光學零件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示意性的剖面圖。圖11,係為對於藉由移動可動側模具而將板狀光學零件從固定側模具而作了卸下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示意性的剖面圖。圖12,係為對於在將板狀光學零件從第2周緣部模具而作了卸下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示意性的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之板狀光學零件3之製造方法,首先,係如同圖9中所示一般,藉由將固定側模具1和可動側模具2作閉模,而在固定側模具1和可動側模具2之間形成空腔7。接著,如同圖10中所示一般,在空腔7內填充熔融樹脂,並藉由使該熔融樹脂硬化,而形成板狀光學零件3。之後,如同圖11中所示一般,藉由移動可動側模具2,而將可動側模具2與板狀光學零件3一同地來從固定側模具1卸下。接著,將與板狀光學零件3成為了一體的固形樹脂從可動側模具2而取出。最後,藉由於閘截部來將固形樹脂切除,係能夠得到板狀光學零件3。於此,當將板狀光學零件3從可動側模具2而取出時,較理想,係如同圖12中所示一般,藉由使可動側模具2之第2表面 模具2b相對於第2周緣部模具2a而相對性地突出,來進行之。
藉由以上述製造方法來製作板狀光學零件3,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3從可動側模具2以及固定側模具1而容易地取出,故而,係能夠得到外觀為良好之板狀光學零件3。並且,如此這般所製作出的板狀光學零件3,係能夠對於在其之端部處之光的反射作抑制,並且能夠對起因於板狀光學零件3之端部而導致使用者受傷的情形作抑制。
(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
圖13,係為將實施形態1之成形模具的變形例以與上下方向相垂直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圖。圖14,係為對於實施形態1之板狀光學物品的變形例而從上側來作了觀察的俯視圖。在上述實施形態1中,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固定側模具1之第1表面模具1b的空腔側之表面,係相對於第1周緣部模具1a之空腔側的表面而朝向空腔側突出,並且,第2表面模具2b的空腔側之表面,係相對於第2周緣部模具2a之空腔側的表面而朝向空腔7側突出,但是,例如係亦可如同圖13中所示一般,以使固定側模具1之第1表面模具1b和第1周緣部模具1a之間的稜線相互一致的方式來作配置,並以使可動側模具2之第2表面模具2b與第2周緣部模具2a之間的稜線相互一致的方式來作配置。藉由使用此種形狀之成形模具來製作板狀光學零件3,如同圖14中所示一般,係能夠製作出 第1周緣部6a與第1表面4被平滑地作連接並且使第2周緣部6b與第2表面5被平滑地作連接的板狀光學零件3。藉由設置此種第1周緣部6a,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3之端部(第1以及第2周緣部6a、6b)的外觀品質設為良好。
(實施形態之總結)
其中一種態樣之成形模具,係為形成用以製作板狀光學零件之空腔的成形模具,其特徵為:前述成形模具,係具備有固定側模具、和藉由以前述固定側模具和分模面(parting surface)來進行閉模而與前述固定側模具一同形成前述空腔之可動側模具,前述固定側模具,係具備有形成身為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表背的其中一面之第1表面之第1表面模具、和將前述可動側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與前述第1表面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相連接並且以使前述空腔之與前述第1表面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1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1周緣部模具。
在上述構成中,於將板狀光學零件從成形模具而取出的階段中,板狀光學零件之從分模面起而一直連接至第1表面的表面,係有所傾斜或有所彎曲。藉由具備有上述構成,係能夠並不對於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施加加工地而得到具有平滑的端部之形狀之板狀光學零件。藉由如此這般地而使端部成為平滑之形狀,係能夠對於在端部處之光的 反射作抑制,並且能夠對起因於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而導致使用者受傷的情形作抑制。
在上述構成中,前述可動側模具,係具備有形成從前述第1表面而分離所設置的第2表面之第2表面模具、和將前述固定側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相連接並且以使前述空腔之與前述第2表面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2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2周緣部模具。
在上述構成中,於將板狀光學零件從成形模具而取出的階段中,從分模面起而一直連接至第2表面的表面,係有所傾斜或有所彎曲。若依據上述構成,則板狀光學零件係容易從可動側模具而離模,而能夠容易地製作出外觀品質為良好之板狀光學零件。
前述固定側模具之在從空腔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相對於前述固定側模具之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之前述第1周緣部模具的寬幅之長度W的比例(W/L),係為0.04以下。使用此種形狀之固定側模具所製作出的板狀光學零件,其之藉由第1周緣部模具所形成的第1周緣部之寬幅係為窄,藉由此,係能夠形成不容易從外部而辨識到的第1周緣部,而能夠得到外觀為優良之板狀光學零件。
在上述構成中,分模面,係位置於較前述第1表面模具之空腔側之面和前述第2表面模具之空腔側之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而更靠前述第1表面模具側。若依據上述構成, 則板狀光學零件係容易從固定側模具而離模,而能夠容易地製作出外觀為良好之板狀光學零件。
在上述構成中,第1表面模具之空腔側之表面,係相對於前述第1周緣部模具之空腔側之表面而朝向空腔側突出。若依據上述構成,則藉由第1周緣部模具所形成之第1周緣部,係相對於藉由第1表面模具所形成的第1表面而突出,藉由此,板狀光學零件之第1周緣部的厚度係部分性地變厚,而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第1周緣部)的剛性提高。
在上述構成中,前述固定側模具之在從空腔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之前述第1周緣部模具的空腔側之寬幅之長度W,係為0.2mm以上。
若依據上述構成,則藉由將以第1周緣部模具所形成的第1周緣部之寬幅作充分的確保,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第1周緣部)的剛性提高,而有著難以在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處產生缺損或變形的優點。
其中一種態樣之板狀光學零件,係為將熔融樹脂填充於藉由將固定側模具和可動側模具作閉模所形成的空腔內,並藉由使該熔融樹脂硬化,所形成者,其特徵為,係具備有:身為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表背的其中一面之第1表面;和從前述第1表面而分離設置之第2表面;和將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作連結之側面;以及藉由前述固定側模具與前述可動側模具之間之接觸面而被形成於前述側面處之分模線,從前述分模線而連結至前述第1表面 之外周的前述側面,係身為以使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前述第1表面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1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1周緣部。又,從前述分模線而連結至前述第2表面之外周的前述側面,係身為以使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前述第2表面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2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2周緣部。
藉由如此這般地而使板狀光學零件之第1周緣部以及第2周緣部有所傾斜或者是有所彎曲,由於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係成為平滑的表面,因此,係能夠對於由該端所致之光的反射作抑制,並且能夠對起因於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而導致使用者發生受傷的情形作抑制。
在上述構成中,在從第1表面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之相對於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之前述第1周緣部的寬幅之長度W的比例(W/L),係為0.04以下。
藉由使用此種板狀光學零件,由於第1周緣部係成為難以從外部而被視覺辨認到,因此,板狀光學零件之外觀係成為優良。
在上述構成中,前述分模線,係位置於較前述第1表面和前述第2表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而更靠前述第1表面側之側面處。若依據上述構成,則板狀光學零件係容易從固定側模具而離模,而能夠得到外觀為良好之板狀光學零件。
在上述構成中,第1周緣部係相對於前述第1表面而突出。較理想,在從前述第1表面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之前述第1周緣部的寬幅之長度,係為0.2mm以上。
若依據上述構成,則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之第1周緣部之厚度增厚,而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第1周緣部)的剛性提高,並有著難以在板狀光學零件處產生缺損或變形的優點。
其中一種態樣之板狀光學零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係包含有:藉由將固定側模具和可動側模具作閉模而在前述固定側模具與前述可動側模具之間形成空腔之工程;和將熔融樹脂填充於前述空腔內,並藉由使該熔融樹脂硬化而製作板狀光學零件之工程;和將前述可動側模具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一同地而從前述固定側模具卸下之工程;和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從前述可動側模具而卸下之工程,前述可動側模具,係具備有形成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第2表面之第2表面模具、和將前述固定側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相連接並且以使前述空腔之與前述第1表面略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2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2周緣部模具,前述將板狀光學零件卸下之工程,係藉由使前述可動側模具之前述第2表面模具相對於前述第2周緣部模具而相對性地突出,來進行之。
藉由以上述製造方法來製作板狀光學零件,係能夠將板狀光學零件從可動側模具以及固定側模具而容易地取 出,故而,係能夠得到外觀為良好之板狀光學零件。並且,如此這般所製作出的板狀光學零件,係能夠對於在其之端部處之光的反射作抑制,並且能夠對起因於板狀光學零件之端部而導致使用者受傷的情形作抑制。
〔實施例〕
(實施例1)
藉由將左右方向之最大長度L為50mm並且上下方向之長度為25mm的固定側模具1和與其相對應之形狀的可動側模具2如同圖9中所示一般地而以分模面來作閉模,而在固定側模具1和可動側模具2之間形成空腔7。對於此空腔7注入液狀樹脂,並藉由設為室溫,而如同圖10中所示一般地在空腔7內製作了板狀光學零件3。另外,作為上述固定側模具1之第1周緣部模具1a,係使用了能夠形成寬幅0.1mm之第1周緣部者。
之後,如同圖11中所示一般,藉由使可動側模具2相對於固定側模具1而動作,來將板狀光學零件3從固定側模具1卸下。最後,如同圖12中所示一般,藉由使可動側模具2之第2表面模具2b相對於第2周緣部模具2a而突出,來將板狀光學零件3從第2周緣部模具2a而取出。如此這般所得到的板狀光學零件3,由於係易於從固定側模具1以及可動側模具2而取出,因此外觀係為良好。此板狀光學零件3,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係為50mm,第1周緣部的寬幅之長度W係為0.1mm。
(實施例2~7)
相對於上述實施例1,而以使第1周緣部之寬幅的長度W會成為0.2mm、0.5mm、1mm、2mm、5mm以及10mm的方式來對於成形模具之形狀作了改變,除了在此點上為相異之外,係與實施例1相同的來製作了實施例2~7之板狀光學零件。
(製造評價)
係明顯得知了:藉由使用在各實施例中所使用了的成形模具來製作板狀光學零件,係能夠簡便地製作出端部為平滑之形狀的板狀光學零件,而展現了本發明之效果。可以推測到,如此這般所製作出的板狀光學零件,由於端部係為平滑,因此,係難以起因於端部而產生光的反射,又,起因於端部而導致使用者受傷的情形亦為少。
(目視評價)
從與在各實施例中所製作的板狀光學零件之第1表面相對向並離開了50cm的位置來對於板狀光學零件作觀察,並對於是否能夠以目視來確認到第1周緣部之存在一事作評價,將其結果展示於以下之表1的「目視評價」欄中。該目視評價,若是越難以辨識到第1周緣部之存在,則係代表板狀光學零件之外觀為越良好。
(剛性評價)
對於在各實施例中所製作的板狀光學零件之第1周緣部進行手指按壓,並藉由顯微鏡來對於手指按壓後之第1周緣部的形狀之變化作觀察,將其結果展示於以下之表1的「剛性評價」欄中。該剛性評價,若是在第1周緣部處越難以發現到變形,則係代表板狀光學零件之剛性為越優良。
根據表1之「目視評價」中所示之結果,明顯可知,藉由使相對於板狀光學零件之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之第1周緣部的寬幅之長度W的比例(W/L)成為0.04以下,係能夠使第1周緣部成為幾乎無法藉由目視來辨識到,板狀光學零件之外觀係成為良好。又,根據表1之「剛性評價」中所展示之結果,明顯可知,若是第1周緣部之寬幅的長度W係為0.2mm以上,則就算是對於第1周緣部進行按壓,在第1周緣部處也難以產生變形。
本申請案,係根據在2015年7月21日所申請之日本特願2015-143920號而作為基礎,並將其內容包含於本案中。
為了對於本發明作表現,係於上述記載中一面參照圖面一面透過實施形態來對於本發明作了適當且充分的說明,但是,應注意到,只要是當業者,則係能容易地對於上述之實施形態進行變更及/或改良。故而,當業者所實施之變更形態或改良形態,只要是並未脫離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的請求項之權利範圍的程度者,則應將該變更形態或該改良形態解釋為被包含於該請求項之權利範圍中。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提供一種能夠簡便地製作出端部為平滑之形狀的板狀光學零件之成形模具、及使用此所製作的板狀光學零件以及其製造方法。
1‧‧‧固定側模具
1a‧‧‧第1周緣部模具
1b‧‧‧第1表面模具
1e‧‧‧分模面
2‧‧‧可動側模具
2a‧‧‧第2周緣部模具
2b‧‧‧第2表面模具
2c‧‧‧安裝形狀部
2d‧‧‧閘部
2e‧‧‧分模面
7‧‧‧空腔
9‧‧‧分模線
10‧‧‧成形模具

Claims (13)

  1. 一種成形模具,係為形成用以製作在被搭載於車輛中之抬頭顯示器處而顯示資訊的板狀光學零件之空腔的成形模具,其特徵為:前述成形模具,係具備有固定側模具、和藉由以前述固定側模具和分模面(parting surface)來進行閉模而與前述固定側模具一同形成前述空腔之可動側模具,前述固定側模具,係具備有形成身為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表面以及背面的其中一面之第1表面之第1表面模具、和將前述可動側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與前述第1表面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相連接並且以使前述空腔之與前述第1表面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1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1周緣部模具,前述固定側模具之在從空腔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相對於前述固定側模具之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之前述第1周緣部模具的寬幅之長度W的比例(W/L),係為0.04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成形模具,其中,前述可動側模具,係具備有形成與前述第1表面相對應所設置的第2表面之第2表面模具、和將前述固定側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相連接並且以使前述空腔之與前述第2表面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2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2周緣部模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成形模具,其中,前述分模面,係位置於較前述第1表面模具之空腔側之面和前述第2表面模具之空腔側之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而更靠前述第1表面模具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成形模具,其中,前述第1表面模具之空腔側之表面,係相對於前述第1周緣部模具之空腔側之表面而朝向空腔側突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成形模具,其中,前述固定側模具之在從空腔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之前述第1周緣部模具的空腔側之寬幅之長度W,係為0.2mm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成形模具,其中,前述第1表面和前述第2表面之其中一方係為凹面,另外一方係為凸面,前述分模面,係位置於較前述第1表面模具之空腔側之面和前述第2表面模具之空腔側之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而更靠前述第1表面模具與前述第2表面模具中之形成凹面之膜具側。
  7. 一種板狀光學零件,係為將熔融樹脂填充於藉由將固定側模具和可動側模具作閉模所形成的空腔內,並藉由使該熔融樹脂硬化,所形成的在被搭載於車輛中之抬頭顯示器處而顯示資訊的板狀光學零件,其特徵為,係具備有:身為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表面以及背面的其中一面之第1表面;和 以與前述第1表面相對向的方式所設置之第2表面;和將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作連結之側面;以及藉由前述固定側模具與前述可動側模具之間之接觸面而被形成於前述側面處之分模線,從前述分模線而連結至前述第1表面之外周的前述側面,係身為以使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前述第1表面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1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1周緣部,在從前述第1表面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之相對於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之前述第1周緣部的寬幅之長度W的比例(W/L),係為0.04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板狀光學零件,其中,從前述分模線而連結至前述第2表面之外周的前述側面,係身為以使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前述第2表面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2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2周緣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記載之板狀光學零件,其中,前述分模線,係位置於較前述第1表面和前述第2表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而更靠前述第1表面側之側面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記載之板狀光學零件,其中,前述第1周緣部,係相對於前述第1表面 而突出。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記載之板狀光學零件,其中,在從前述第1表面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之前述第1周緣部的寬幅之長度,係為0.2mm以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記載之板狀光學零件,其中,前述第1表面和前述第2表面之其中一方係為凹面,另外一方係為凸面,前述分模線,係位置於較前述第1表面和前述第2表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而更靠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中之凹面側之側面處。
  13. 一種板狀光學零件之製造方法,係為在被搭載於車輛中之抬頭顯示器處而顯示資訊的板狀光學零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係包含有:藉由將固定側模具和可動側模具作閉模而在前述固定側模具與前述可動側模具之間形成空腔之工程;和將熔融樹脂填充於前述空腔內,並藉由使該熔融樹脂硬化而製作板狀光學零件之工程;和將前述可動側模具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一同地而從前述固定側模具卸下之工程;和將前述板狀光學零件從前述可動側模具而卸下之工程,前述可動側模具,係具備有形成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第2表面之第2表面模具、和將前述固定側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相連接並且以使前述空腔之與前述第2表面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 向接近前述第2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2周緣部模具,前述固定側模具,係具備有形成前述板狀光學零件之第1表面之第1表面模具、和將前述可動側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與前述第1表面模具之空腔側的表面相連接並且以使前述空腔之與前述第1表面平行之面方向的尺寸會越朝向接近前述第1表面之側而變得越小的方式來作傾斜或彎曲之第1周緣部模具,前述固定側模具之在從空腔側起所作的平面觀察下,相對於前述固定側模具之左右方向的尺寸之最大長度L之前述第1周緣部模具的寬幅之長度W的比例(W/L),係為0.04以下,前述將板狀光學零件卸下之工程,係藉由使前述可動側模具之前述第2表面模具相對於前述第2周緣部模具而相對性地朝向從前述第2表面而遠離之方向突出,來進行之。
TW105121557A 2015-07-21 2016-07-07 成形模具及使用此所製作之板狀光學零件以及其製造方法 TWI604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3920 2015-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6202A TW201716202A (zh) 2017-05-16
TWI604933B true TWI604933B (zh) 2017-11-11

Family

ID=57833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1557A TWI604933B (zh) 2015-07-21 2016-07-07 成形模具及使用此所製作之板狀光學零件以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94038A1 (zh)
JP (1) JP6729588B2 (zh)
CN (1) CN107848155B (zh)
TW (1) TWI604933B (zh)
WO (1) WO20170139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3268B2 (ja) * 2016-02-16 2021-01-1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3145A (en) * 1968-12-26 1972-05-16 Shoichi Teraoka Synthetic resi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US5366370A (en) * 1993-12-01 1994-11-22 Gellert Jobst U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with perpendicular hot tip gates
US6923538B2 (en) * 2000-07-06 2005-08-02 Coopervision, Inc. Method for cast moulding contact lenses with a rounded edge form
JP2003270416A (ja) * 2002-03-14 2003-09-25 Konica Corp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用プラスチック製光学素子
WO2004094127A1 (en) * 2003-03-27 2004-11-04 Omnova Solutions Inc. Coating in multiple injection molding part cavities
US7922942B2 (en) * 2008-12-05 2011-04-12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Injection mold design, method for in-mold coating of lenses, and coated lenses
JP5682054B2 (ja) * 2010-09-03 2015-03-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102529037B (zh) * 2011-05-11 2015-05-27 延锋伟世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抽芯机构
JP6123229B2 (ja) * 2012-10-30 2017-05-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ナ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ンバイ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13969A1 (ja) 2018-05-10
US20180194038A1 (en) 2018-07-12
CN107848155B (zh) 2021-01-12
JP6729588B2 (ja) 2020-07-22
CN107848155A (zh) 2018-03-27
WO2017013969A1 (ja) 2017-01-26
TW201716202A (zh) 201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1032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JP6156985B2 (ja) 射出成形方法及び樹脂成形品
US9751240B2 (en) Resin vehicle par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resin vehicle part
JP2013240922A (ja) クリップ取付座の成形方法
TWI604933B (zh) 成形模具及使用此所製作之板狀光學零件以及其製造方法
CN103867940B (zh) 树脂成形品以及车辆用灯具部件
WO2009139308A1 (ja) 枠体付きガラスの射出成形用金型および枠体付き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9414856B (zh) 模具以及双色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CN105081715A (zh) 用于在成形工具组件中精加工配合面的方法
CN108312843B (zh) 树脂燃料箱和用于使树脂燃料箱成型的吹塑成型模具
CN105383572A (zh) 用于制造仪表板支架的方法
WO2020137379A1 (ja) 樹脂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40034416A1 (en) Vehicular engagement member
JP2006088900A (ja) 車両用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54385A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
JP6548815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成形方法、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および、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成形装置
TWI626138B (zh) 成形模具及使用該成形模具所製作的板狀部件以及其製造方法
JP2004203283A (ja) センタロアパネルおよびその組み付け方法
JP7257622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表示媒体
US7690907B2 (en) Multi-film junction structure
JP2014531606A (ja) 光学素子を製造する方法、光学素子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JP2014166699A (ja) 射出成形金型
JP2008093923A (ja) 透明樹脂材の鋳ぐるみ成形方法
US20180200940A1 (en) Hollow mold
JP3625749B2 (ja) 繊維強化樹脂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成形方法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膨張成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