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4774B - 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其之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其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4774B
TWI604774B TW102132292A TW102132292A TWI604774B TW I604774 B TWI604774 B TW I604774B TW 102132292 A TW102132292 A TW 102132292A TW 102132292 A TW102132292 A TW 102132292A TW I604774 B TWI604774 B TW I6047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atch
lateral
cassette
w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1646A (zh
Inventor
吳聰堯
高建修
Original Assignee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32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47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11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1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774B/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其之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其之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利用複數個卡榫進行固定的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其卡榫固定結構的裝置。
目前市面上用以與電池座固定的電池蓋的結構設計方式,不外乎使用卡鈎固定或單軸向卡榫固定等方式,且廣泛的應用於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可攜式電子裝置。當商品不慎落下時,使用卡鈎固定的電池蓋容易受外力的衝擊而造成電池蓋的脫離。若是使用單軸向卡榫固定時,使用者常因為誤觸按鍵而造成卡榫鬆退或落下或受外力衝擊時,使電池或記憶卡滑出,甚至於遺失。
如圖1所示,為習知技術之裝置部份剖面圖。該裝置900是用以容置一物件之裝置900,包括:一外殼體910及一上蓋920。該外殼體相對應兩側面各有一凹孔911。該上蓋920相對應的兩側邊各有一卡鈎920。當該上蓋920與該外殼體910結合時,該上蓋920的兩卡鈎921會相對應的卡入該外殼體910的兩凹孔911,使該上蓋920與該外殼體910相 互結合固定。
但是使用卡鈎進行固定及拆裝時會較費力且費時,而且使用的次數及使用年限較短。
因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種可減少因外力衝擊而造成卡榫鬆退的卡榫固定結構,能夠解決前述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減少因為誤觸按鍵或者受外力衝擊而造成卡榫鬆退的卡榫固定結構及其裝置。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卡榫固定結構,包括:一殼體,具有一橫向容置空間及一第一縱向容置空間,該橫向容置空間連通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一單向卡榫,具有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第一部的徑向截面直徑長度大於該第二部的徑向截面直徑長度,該單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橫向容置空間內,且該單向卡榫之一端凸出該殼體;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橫向容置空間內,並連接該單向卡榫;一第一側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內,其之一端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一部,其之另一端凸出該殼體;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內,並連接該第一側向卡榫;其中當該單向卡榫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時,該第一側向卡榫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二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再提供一種裝置一外殼體,具有一開口、一第一內側面及一第二內側面,該第一內側面及該第二內側面圍繞該開口,且該第一內側面有一第一凹孔,該第二內側面有一第二凹孔;以及一卡榫固定結構,設置在該外殼體之開口上,包括:一殼體,具有一橫向容置空間及一第一縱向容置空間,該橫向容置空間連通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一單向卡榫,具有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第一部的徑向截面直徑長度大於該第二部的徑向截面直徑長度,該單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橫向容置空間內,且該單向卡榫之一端凸出該殼體並抵接該外殼體之該一內側面的第一凹孔;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橫向容置空間內,並連接該單向卡榫;一第一側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內,其之一端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一部,其之另一端凸出該殼體並抵接該外殼體之該第二內側面的第二凹孔;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內,並連接該第一側向卡榫;其中當該單向卡榫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時,該單向卡榫之該端離開該第一凹孔,且該第一側向卡榫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二部。
上述中的該殼體更包括一第二縱向容置空間,該橫向容置空間連通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該卡榫固定結構更包括:一第二側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內,其之一端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一部,其之另一端凸 出該殼體;以及一第三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內,並連接該第二側向卡榫;其中當該單向卡榫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時,該第二側向卡榫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二部。
上述中的卡榫固定結構,更包括一桿件,穿過該殼體,並連接該單向卡榫,且該桿件及該單向卡榫為一體成形。
上述中的單向卡榫之材質為金屬或塑膠。
本發明的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該卡榫固定結構的裝置因使用多個卡榫進行固定(如單向卡榫、第一側向卡榫及第二軸向卡榫),可減少因為誤觸按鍵或者受外力衝擊而造成卡榫鬆退或落下的可能性。因為使用多個卡榫進行固定,可牢固緊扣且具有良好的平均受力及防水密封效果。
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下文將配合所附圖示,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卡榫固定結構
110‧‧‧殼體
112‧‧‧橫向容置空間
114‧‧‧第一縱向容置空間
114a‧‧‧卡槽
116‧‧‧第二縱向容置空間
116a‧‧‧卡槽
120‧‧‧單向卡榫
122‧‧‧第一部
124‧‧‧第二部
126‧‧‧端
130‧‧‧第一彈性元件
140a‧‧‧突緣
142‧‧‧端
140‧‧‧第一側向卡榫
144‧‧‧另一端
150‧‧‧第二彈性元件
160‧‧‧第二側向卡榫
160a‧‧‧突緣
162‧‧‧端
164‧‧‧另一端
170‧‧‧第三彈性元件
180‧‧‧桿件
200‧‧‧裝置
210‧‧‧外殼體
220‧‧‧開口
230‧‧‧第一內側面
231‧‧‧第一凹孔
240‧‧‧第二內側面
241‧‧‧第二凹孔
250‧‧‧第三內側面
251‧‧‧第三凹孔
900‧‧‧裝置
910‧‧‧外殼體
911‧‧‧凹孔
920‧‧‧上蓋
921‧‧‧卡鈎
圖1為習知技術之裝置部份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卡榫固定結構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卡榫固定結構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卡榫固定結構剖面圖。
圖5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卡榫固定結構作動剖面圖。
圖6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置爆炸圖。
圖7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置立體圖。
圖8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置剖面圖。
圖9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置作動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卡榫固定結構爆炸圖。圖3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卡榫固定結構立體圖。圖4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卡榫固定結構剖面圖。該卡榫固定結構100包括:一殼體110、一單向卡榫120、一第一彈性元件130、一第一側向卡榫140及一第二彈性元件150。
該殼體具有一橫向容置空間112及一第一縱向容置空間114,該橫向容置空間112連通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114,該第一縱向空間114設置有一卡槽114a。該單向卡榫120具有一第一部122及一第二部124,該第一部122的徑向截面直徑長度大於該第二部124的徑向截面直徑長度。該單向卡榫120設置在該殼體110之該橫向容置空間112內,且該單向卡榫120之一端126凸出該殼體。該第一彈性元件130設置在該殼體110之該橫向容置空間112內,並連接該單向卡榫120,用以使當該單向卡榫120移動時,能回復到預定的位置。第一側向卡榫140具有一突緣140a,該第一側向卡榫140設置在該殼體110之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114內,該突緣140a設置在該卡槽114a內,使該突緣140a與該卡槽114a相互限 位,因而限制該第一側向卡榫140的縱向活動。第一側向卡榫140之一端142抵接該單向卡榫140之該第一部122。較佳地,當該第一側向卡榫140之該端142抵接該單向卡榫120之該第一部122時,該第一側向卡榫140之該端142距離該單向卡榫120之該第二部124有一距離(例如2公釐)。第一側向卡榫140之另一端144凸出該殼體110。第二彈性元件150設置在該殼體110之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114內,並連接該第一側向卡榫140。如圖5所示,當該單向卡榫120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130時,該第二彈性元件150向前推動該第一側向卡榫140,使該第一側向卡榫140抵接該單向卡榫120之該第二部124。
該殼體110更包括一第二縱向容置空間116,該橫向容置空間112連通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116,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116設置有一卡槽116a。該卡榫固定結構100更包括:一第二側向卡榫160、一第三彈性元件170以及一桿件180。
該第二側向卡榫160具有一突緣160a,該第二側向卡榫160設置在該殼體110之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116內,該突緣160a設置在該卡槽116a內,使該突緣160a與該卡槽116a相互限位,因而限制該第二側向卡榫160的縱向活動。第二側向卡榫160之一端162抵接該單向卡榫120之該第一部122。第二側向卡榫160之另一端164凸出該殼體。該 第三彈性元件170設置在該殼體110之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116內,並連接該第二側向卡榫160。當該單向卡榫120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130時,該第二側向卡榫160抵接該單向卡榫120之該第二部124(如圖5所示)。
該桿件180穿過該殼體110,並連接該單向卡榫120。該桿件180可用以控制該單向卡榫120的移動,當桿件180移動時,該單向卡榫120也會跟著移動。較佳地,該桿件180及該單向卡榫120為一體成形,且該單向卡榫120及該桿件180之材質可為金屬或塑膠。
圖6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置爆炸圖。圖7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置立體圖。圖8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置剖面圖。
該裝置200是用以容置一物件之裝置200。該裝置200包括一外殼體210以及一卡榫固定結構100。該外殼體210具有一開口220、一第一內側面230及一第二內側面240。該第一內側面230及該第二內側面240圍繞該開口220。該第一內側面230有一第一凹孔231。該第二內側面240有一第二凹孔241。該外殼體210內可放置電池,當電池座使用。較佳地,該外殼體210還具有一第三內側面250。該第三內側面250有一第三凹孔251。
該卡榫固定結構100設置在該外殼體210之開口220上。該卡榫固定結構100為上述中圖2、圖3及圖4中所 述的卡榫固定結構100,因而不再贅述。當該卡榫固定結構100固定在該外殼體210之開口220上時,該單向卡榫120之該端126凸出該殼體110並抵接該外殼體210之該一內側面230的第一凹孔231。該第一側向卡榫140之另一端144凸出該殼體110並抵接該外殼體210之該第二內側面240的第二凹孔241。該第二側向卡榫160之另一端164凸出該殼體110並抵接該外殼體210之該第三內側面250的第三凹孔251。
卡榫固定結構100藉由單向卡榫120、第一側向卡榫140及第二側向卡榫160穩固的固定在外殼體210之開口220上。如圖9所示,當推動桿件180使該單向卡榫120之該端126離開該第一凹孔231,且單向卡榫120之第二部124移動到第一縱向容置空間114及第二縱向容置空間116的位置時,該第二彈性元件150就會推動該第一側向卡榫140向單向卡榫120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一側向卡榫140之該另一端144離開第二凹孔241,以及該第一側向卡榫140之該端142抵接該單向卡榫120之該第二部124。同時,該第三彈性元件170就會推動該第二側向卡榫160向單向卡榫120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二側向卡榫160之該另一端164離開第三凹孔251,以及該第二側向卡榫160之該端162抵接該單向卡榫120之該第二部124。當單向卡榫120、第一側向卡榫140及第二側向卡榫160都分別離開第一凹孔231、第二凹孔241及第三凹孔251時,該卡榫固定結構100才能離開該外殼體 210。
綜上可知,本發明的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該卡榫固定結構的裝置因使用多個卡榫進行固定(如單向卡榫、第一側向卡榫及第二軸向卡榫),可減少因為誤觸按鍵或者受外力衝擊而造成卡榫鬆退或落下的可能性。因為使用多個卡榫進行固定,可牢固緊扣且具有良好的平均受力及防水密封效果。
綜上所述,乃僅記載本發明為呈現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手段之實施方式或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專利實施之範圍。即凡與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文義相符,或依本發明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100‧‧‧卡榫固定結構
110‧‧‧殼體
112‧‧‧橫向容置空間
114‧‧‧第一縱向容置空間
114a‧‧‧卡槽
116‧‧‧第二縱向容置空間
116a‧‧‧卡槽
120‧‧‧單向卡榫
122‧‧‧第一部
124‧‧‧第二部
126‧‧‧端
130‧‧‧第一彈性元件
140‧‧‧第一側向卡榫
140a‧‧‧突緣
142‧‧‧端
144‧‧‧另一端
150‧‧‧第二彈性元件
160‧‧‧第二側向卡榫
160a‧‧‧突緣
162‧‧‧端
164‧‧‧另一端
170‧‧‧第三彈性元件
180‧‧‧桿件

Claims (10)

  1. 一種卡榫固定結構,包括:一殼體,具有一橫向容置空間及一第一縱向容置空間,該橫向容置空間連通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該第一縱向空間設置有一第一卡槽;一單向卡榫,具有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第一部的徑向截面直徑長度大於該第二部的徑向截面直徑長度,該單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橫向容置空間內,且該單向卡榫之一端凸出該殼體;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橫向容置空間內,並連接該單向卡榫;一第一側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內,其之一端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一部,其之另一端凸出該殼體;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的該第一卡槽內,並連接該第一側向卡榫;其中當該單向卡榫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時,該第一側向卡榫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二部。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卡榫固定結構,其中該殼體更包括一第二縱向容置空間,該橫向容置空間連通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該第二縱向空間設置有一第二卡槽,該卡榫固定結構更包括: 一第二側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內,其之一端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一部,其之另一端凸出該殼體;以及一第三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的該第二卡槽內,並連接該第二側向卡榫;其中當該單向卡榫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時,該第二側向卡榫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二部。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卡榫固定結構,更包括一桿件,穿過該殼體,並連接該單向卡榫。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卡榫固定結構,其中該桿件及該單向卡榫為一體成形。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卡榫固定結構,其中當該單向卡榫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時,該第二彈性元件向前推動該第一側向卡榫,使該第一側向卡榫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二部。
  6. 一種裝置,包括:一外殼體,具有一開口、一第一內側面及一第二內側面,該第一內側面及該第二內側面圍繞該開口,且該第一內側面有一第一凹孔,該第二內側面有一第二凹孔;以及一卡榫固定結構,設置在該外殼體之開口上,包括: 一殼體,具有一橫向容置空間及一第一縱向容置空間,該橫向容置空間連通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該第一縱向空間設置有一第一卡槽;一單向卡榫,具有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第一部的徑向截面直徑長度大於該第二部的徑向截面直徑長度,該單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橫向容置空間內,且該單向卡榫之一端凸出該殼體並抵接該外殼體之該第一內側面的第一凹孔;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橫向容置空間內,並連接該單向卡榫;一第一側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內,其之一端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一部,其之另一端凸出該殼體並抵接該外殼體之該第二內側面的第二凹孔;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一縱向容置空間的該第一卡槽內,並連接該第一側向卡榫;其中當該單向卡榫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時,該單向卡榫之該端離開該第一凹孔,且該第一側向卡榫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二部,使該第一側向卡榫之另一端離開該第二凹孔。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外殼體還具有相對該第二內側面的一第三內側面,且該第三內側面有 一第三凹孔,該卡榫固定結構之該殼體更包括一第二縱向容置空間,該橫向容置空間連通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該第二縱向空間設置有一第二卡槽,該卡榫固定結構還包括:一第二側向卡榫,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內,其之一端並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一部,其之另一端凸出該殼體並抵接該外殼體之該第三內側面的第三凹孔;以及一第三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殼體之該第二縱向容置空間的該第二卡槽內,並連接該第二側向卡榫;其中當該單向卡榫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時,該單向卡榫之該端離開該第一凹孔,且該第二側向卡榫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二部。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裝置,更包括一桿件,穿過該殼體,並連接該單向卡榫。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桿件及該單向卡榫為一體成形。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裝置,其中當該單向卡榫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時,該第二彈性元件向前推動該第一側向卡榫,使該第一側向卡榫抵接該單向卡榫之該第二部。
TW102132292A 2013-09-06 2013-09-06 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其之裝置 TWI604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2292A TWI604774B (zh) 2013-09-06 2013-09-06 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其之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2292A TWI604774B (zh) 2013-09-06 2013-09-06 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其之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1646A TW201511646A (zh) 2015-03-16
TWI604774B true TWI604774B (zh) 2017-11-01

Family

ID=53186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292A TWI604774B (zh) 2013-09-06 2013-09-06 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其之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477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0233A (en) * 2007-10-16 2009-05-01 Htc Corp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204948A (en) * 2010-07-30 2012-02-01 Fih Hong Kong Ltd Battery cove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209291A (en) * 2010-08-31 2012-03-01 Fih Hong Kong Ltd Battery cover latching assembly
TWI375876B (en) * 2007-12-07 2012-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atch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0233A (en) * 2007-10-16 2009-05-01 Htc Corp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TWI375876B (en) * 2007-12-07 2012-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atch mechanism
TW201204948A (en) * 2010-07-30 2012-02-01 Fih Hong Kong Ltd Battery cove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209291A (en) * 2010-08-31 2012-03-01 Fih Hong Kong Ltd Battery cover latching assembly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ames G. Bralla, "Handbook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Insdustrial Press, Inc., 2007. *
王海、林秀賢、林宗鴻、林哲平、洪仕育、張智淵、陳宏毅、郭啟全、黃錦芬、楊凱琳、鐘鶴華,"機械製造",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1646A (zh) 201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335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6226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lot cover ejection mechanism
US883716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rd holder
US9277035B2 (en) Releasing mechanism for housing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1984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quipped with stylus storage mechanism
TWI544857B (zh) 電子裝置及其電子模組固定結構
JP748588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1081958A (ja) 電子機器
US8837146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363910B2 (en) Memory stick
TW201421821A (zh) 電子卡連接器及使用該電子卡連接器的電子裝置
TWI604774B (zh) 卡榫固定結構及使用其之裝置
US8405979B2 (en) Cover latch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8257851B2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427532A (zh) 殼體
JP5389708B2 (ja) 入力ペン保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8470466B2 (en) Battery cover latching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TWI433378B (zh) 鎖固機構及具有該鎖固機構的電子裝置
TWI585576B (zh) 具有電池模組的電子裝置
TW201521547A (zh) 具電池卡扣機構之電子裝置
US2011002619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atching assembly
TWI625999B (zh) 電腦機殼
TW201622513A (zh) 電子裝置
JP2011150996A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
JP3213354U (ja) 携帯型端末用ケー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