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1862B - 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 - Google Patents

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1862B
TWI601862B TW104136358A TW104136358A TWI601862B TW I601862 B TWI601862 B TW I601862B TW 104136358 A TW104136358 A TW 104136358A TW 104136358 A TW104136358 A TW 104136358A TW I601862 B TWI601862 B TW I6018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rochet
tongue
hanging
support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6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6655A (zh
Inventor
李信忠
余叔蓉
Original Assignee
佰龍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佰龍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佰龍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36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18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6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6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1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1862B/zh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Description

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透氣孔的織物,特別涉及一種以圓編機(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所編織出精細度≧24(針/英吋)且具透氣孔的單面精細織物。
在重視健康、環保、時尚的現今社會,消費者對於衣著布料之舒適感與設計感的要求也相對提昇;其中,關於衣著布料的舒適感問題,則可由布料本身的透氣性或其車縫方式來加以提昇;然而,針對透氣性問題,傳統是以經編機所編織出具有網眼結構的織物,雖其可編織出孔寬較大的網眼織物來達到透氣效果,但由於其無法織製出編織精細度≧24(針/英吋)的精細織物,且其編織速度相當慢亦無法有效提昇,故確實因其織物精細度不足與產能受限的問題而導致其始終無法符合織造業者的需求。
另外,現有技術如TW公開第201245526號發明專利(同案美國專利核准公開第US8640503號),其說明書所揭露的技術方案請同時搭配本案所附「圖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所示,此為該現有技術將紗線轉移懸掛所編織出的現有織物。由該現有技術與本案所附「圖1」可清楚看出,該現有織物10的技術方案,是由具有一第一針支撐裝置和一第二針支撐裝置、且圓編機之編織精細度≧24(針/英吋)的雙面針織機所織成,其中該第一針支撐裝置位於該第二針支撐裝置之對面,該第一針支撐裝置具有與該機器精細度相對應的舌形針的每英吋針數,該第二針支撐裝置具有移圈針,其中這些移圈針的每英吋針數最多為該第一針支撐裝置的舌形針的每英吋針數的一半,並且這些移圈針產生的每個孔隙11具有至少一個或較佳是至少兩個集圈浮線12的多個浮線簇構成了該孔隙11結構,這些集圈浮線12在不連接或連接至少一個針腳的情況下從這些移圈針轉移懸掛到該舌形針上。
然而,鑑於上述現有技術與同時參閱本案所附「圖1」可得知,該現有織物10的該孔隙11結構,確實存在下列的缺陷:一、現有織物10係以對稱方式來形成該孔隙11,也就是說該孔隙11僅由左方或右方的單一舌形針成環後來形成該集圈浮線12的支撐,故該孔隙11形成開孔的大小與形狀不足而造成孔寬較小的問題,實無法符合市場所需;二、再則,由於現有織物10的該孔隙11掛紗方式係採用該移圈針來形成單一側的該集圈浮線12,因此該孔隙11僅可依該集圈浮線12的轉移懸掛數量來控制其孔長,以及該孔隙11彼此相鄰的孔距而已,完全無法改變該孔隙11的孔寬大小或其形狀,確實不符業者需急時因應市場改變的需求。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與問題;也就是說,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符合市場與消費者更舒適的散熱需求,並且可隨時依業者不同的需求來靈活地改變透氣孔的孔寬,以達確實符合業者需急時因應市場改變的需求。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所述精細織物係利用一編織精細度≧24(針/英吋)的圓編機編織而成,該精細織物為單面且具有複數相互間隔的透氣孔,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氣孔上方係利用該圓編機所提供一哈夫片與複數垂直對應該哈夫片的舌鉤針相互動作而形成至少一掛紗,以及利用該哈夫片與複數該舌鉤針相互動作而將該掛紗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的一第一支撐環與一第二支撐環。
更進一步地,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與兩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而形成一第一掛紗與一第二掛紗,以及利用該哈夫片與兩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與該第二支撐環而將該第一掛紗與該第二掛紗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更進一步地,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與兩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而形成該第一掛紗、該第二掛紗與一第三掛紗,以及利用該哈夫片與兩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與該第二支撐環而將該第一掛紗、該第二掛紗與該第三掛紗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更進一步地,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與兩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而形成該第一掛紗、該第二掛紗、該第三掛紗與一第四掛紗,以及利用該哈夫片與兩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與該第二支撐環而將該第一掛紗、該第二掛紗、該第三掛紗與該第四掛紗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更進一步地,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與三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而形成該掛紗,以及利用該哈夫片與三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該第二支撐環與一介於該第一支撐環與該第二支撐環之間的第三支撐環而將該掛紗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更進一步地,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與三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而形成一第一掛紗與一第二掛紗,以及利用該哈夫片與三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該第二支撐環與該第三支撐環而將該第一掛紗與該第二掛紗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更進一步地,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內還具有一藉由該第三支撐環將其綁紗而成形的間隔環。
更進一步地,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與四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而形成該掛紗,以及利用該哈夫片與四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該第二支撐環與分別介於該第一支撐環與該第二支撐環之間的一第三支撐環與一第四支撐環而將該掛紗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更進一步地,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與四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而形成一第一掛紗與一第二掛紗,以及利用該哈夫片與四支該舌鉤針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該第二支撐環、該第三支撐環與該第四支撐環而將該第一掛紗與該第二掛紗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更進一步地,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內還具有二藉由該第三支撐環與該第四支撐環同時將其綁紗而成形的間隔環。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相較於現有技術實質所達成的有益效果在於:一、由於本發明係以左右對稱方式來形成透氣孔,故可產生更大距離的孔寬,且由於該透氣孔上方的掛紗至少被二個支撐環給牢牢固定,因此確實可使該透氣孔的結構更加穩固,故本發明確實符合市場所需;二、另外,更由於本發明該透氣孔上方的掛紗會在該透氣孔上方產生較多左右對稱的紗線堆疊,因此該透氣孔上方左右對稱的紗線堆疊會形成更立體的凸出形狀,故當該精細織物與皮膚接觸時,每一該透氣孔則會令該精細織物與皮膚之間形成複數的間隙而不會直接服貼於皮膚上,如是產生更好的透氣效果,完全符合消費者更舒適的散熱需求;三、再則,由於本發明所使用的該哈佛片不但可依掛紗的數量來決定該透氣孔的孔長,以及依掛紗的位置來控制該透氣孔彼此相鄰的孔距之外,更可藉由調整該哈佛片的形狀來控制該透氣孔的孔寬或其形狀,確實符合業者需急時因應市場改變的需求。
有關本發明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較佳實施例及詳細技術內容,茲配合圖式說明如後。首先,請同時參閱「圖2」~「圖5」所示;為本發明以兩次掛紗所形成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局部示意圖、本發明局部放大示意圖、本發明局部立體示意圖,以及本發明所使用的圓編機局部示意圖。如圖所示可清楚看出,本發明提出一種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Rundstrickware),所述圓編機40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另由於該圓編機40的主要構造皆可見於現有技術,故在此不重新完整繪製)為編織精細度≧24(針/英吋)且具有複數哈夫片60以及二倍以上該哈夫片60數量之垂直對應該哈夫片60的舌鉤針50所形成;承上所述,本發明最佳之編織精細度為28(針/英吋),而該舌鉤針50的數量則為相對於該哈夫片60數量的2倍以上的整數倍數,其較佳數量為相對於該哈夫片60數量的2~4倍,而最佳數量為相對於該哈夫片60數量的2倍。然而本發明所述精細織物20則是利用上述圓編機40所編織而成,且該精細織物20為單面並具有複數相互間隔的透氣孔21;值得注意的是,該透氣孔21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60與兩支垂直對應該哈夫片60的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形成的掛紗300(在此先以二次相互動作所形成出的一第一掛紗301與一第二掛紗302來說明),以及利用該哈夫片60與兩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將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的一第一支撐環311與一第二支撐環312。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本發明係以左右對稱方式來形成該透氣孔21,故可產生更大距離的孔寬W,且由於該透氣孔21上方的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至少被二個支撐環(該第一支撐環311與該第二支撐環312)給牢牢固定,因此確實可使該透氣孔21的結構更加穩固,故本發明確實符合市場所需;另外,更由於本發明該透氣孔21上方的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會在該透氣孔21上方產生左右對稱的堆疊,因此該透氣孔21上方會堆疊形成更立體的凸出形狀,故當該精細織物20與皮膚接觸時,每一該透氣孔21則會令該精細織物20與皮膚之間形成複數的間隙而不會直接服貼於皮膚上,如是產生更好的透氣效果,完全符合消費者更舒適的散熱需求;再則,由於本發明所使用的該哈佛片60不但可以控制該透氣孔21的孔長L,以及該透氣孔21彼此相鄰的孔距D之外,更可藉由調整該哈佛片60的形狀來控制該透氣孔21的孔寬W或其形狀,確實符合業者需急時因應市場改變的需求。
為了能更清楚說明本發明該精細織物20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故再請同時參閱「圖6」~「圖14」所示;為本發明「圖5」之哈夫片第一樣態的局部放大及其與舌鉤針兩次掛紗編織的連續動作示意圖,以及本發明「圖3」的兩次掛紗編織流程圖。首先,如「圖6」所示可清楚看出,圖中兩支該舌鉤針50前端具有一針鉤51與一可將該針鉤51形成封閉狀的舌片52,而該哈夫片60上方則包括一可同時容納兩支該舌鉤針50垂直穿透動作的通孔61、一由該通孔61上方二側所延伸出的導引部62與一由該導引部62上方延伸出的延伸部63;當使用者啟動該圓編機40(如「圖5」所示)運作並依照使用者預設的編織流程(如「圖14」所示的兩次掛紗編織流程圖)進行編織後,在該編織流程1與該編織流程2時,兩支該舌鉤針50則是會勾取所喂入的紗線30來進行常態勾紗而分別形成兩相套接的環;也就是說,當兩支該舌鉤針50常態勾紗成環時,該哈夫片60是會降至最低點且並不會與兩支該舌鉤針50產生相互動作的;接下來,當兩支該舌鉤針50另依該編織流程3進行編織後,該哈夫片60則開始稍微上昇並將會與兩支該舌鉤針50產生相互動作如「圖6」所示,接著兩支該舌鉤針50則會先後將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在該延伸部63上形成兩支該舌鉤針50勾紗後的該第一掛紗301如「圖7」所示;同樣地,當兩支該舌鉤針50再另依該編織流程4進行編織後,該哈夫片60則會再與兩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如「圖8」所示,並會將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再次在該延伸部63上形成兩支該舌鉤針50勾紗後的該第二掛紗302如「圖9」所示;此時另依該編織流程5進行編織後,該哈夫片60則會再往上昇,直至兩支該舌鉤針50經由該通孔61伸入,此時由於該哈夫片60的急速上昇而令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可同時落入兩支該舌鉤針50前端的該針鉤51內如「圖10」所示,接著該哈夫片60則會再快速下降至最低點而令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可同時被兩支該舌鉤針50移動而帶離該哈夫片60如「圖11」所示,此時兩支該舌鉤針50便會再次完整出針來勾取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如「圖12」所示,並形成可將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的一第一支撐環311與一第二支撐環312,以及一透氣孔21如「圖12」所示;最後,為了將該透氣孔21與另一透氣孔21彼此可以相互間隔開來,故可再依該編織流程6進行編織,令兩支該舌鉤針50勾取接下來所喂入的紗線30進行常態勾紗成環即可。
再請同時參閱「圖15」與「圖16」所示;為本發明的一次掛紗編織流程圖及其所形成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所示可清楚看出,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相較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係在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圖14」,係可將其中該編織流程4省略來形成該「圖15」與達成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也就是說,當使用者啟動該圓編機40(如「圖5」所示)運作並依「圖15」所示的一次掛紗編織流程圖進行編織後,在該編織流程1與該編織流程2時,則會進行常態勾紗而分別形成兩相套接的環;接下來,當依該編織流程3進行編織後則會形成一掛紗300;此時另依該編織流程4進行編織後,則形成可將該掛紗300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的一第一支撐環311與一第二支撐環312,以及一透氣孔21如「圖16」所示;最後,為了將該透氣孔21與另一透氣孔21彼此可以相互間隔開來,故可再依該編織流程5進行編織成環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孔寬W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孔寬W相同,但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孔長L則小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孔長L。
再請同時參閱「圖17」與「圖18」所示;為本發明的三次掛紗編織流程圖與四次掛紗編織流程圖。同理,如圖所示即可得知,該「圖17」與該「圖18」相較於該「圖14」,係在於該「圖14」亦可將其中該編織流程4之後,增加成如該「圖17」的編織流程5來形成一第三掛紗303而達成本發明,亦或增加成該「圖18」的編織流程5來形成該第三掛紗303與編織流程6來形成一第四掛紗304而達成本發明。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該「圖17」與該「圖18」所形成的孔寬W皆會與該「圖14」所形成的孔寬W相同,但該「圖17」與該「圖18」所形成的孔長L則皆會大於該「圖14」所形成的孔長L,且該「圖18」所形成的孔長L亦會大於該「圖17」所形成的孔長L。
再請同時參閱「圖19」~「圖21」所示;為本發明「圖5」之哈夫片第二樣態與舌鉤針的相對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及其兩次掛紗第一編織流程圖,以及其所形成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圖。首先,如「圖19」所示可清楚看出,圖中四支該舌鉤針50(第一舌鉤針501、第二舌鉤針502、第三舌鉤針503與第四舌鉤針504)前端具有一針鉤51與一可將該針鉤51形成封閉狀的舌片52,而該哈夫片60上方則包括一可同時容納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垂直穿透動作的通孔61、一由該通孔61上方二側所延伸出的導引部62與一由該導引部62上方延伸出的延伸部63;當使用者啟動該圓編機40(如「圖5」所示)運作並依照使用者預設的編織流程(如「圖20」所示的兩次掛紗編織流程圖)進行編織後,在該編織流程1與該編織流程2時,四支該舌鉤針50(包括第一舌鉤針501、第二舌鉤針502、第三舌鉤針503與第四舌鉤針504)則是會勾取所喂入的紗線30來進行常態勾紗而分別形成兩相套接的環;也就是說,當四支該舌鉤針50常態勾紗成環時,該哈夫片60是會降至最低點且並不會與四支該舌鉤針50產生相互動作的;接下來,當依該編織流程3進行編織後,此時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四舌鉤針504將會完全出針,而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則出半針,且該哈夫片60則開始稍微上昇並將會和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四舌鉤針504產生相互動作,接著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四舌鉤針504則會先後將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在該延伸部63上形成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四舌鉤針504勾紗後的該第一掛紗301;同樣地,當再另依該編織流程4進行編織後,該哈夫片60則會再和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四舌鉤針504相互動作,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四舌鉤針504並會將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再次在該延伸部63上形成該第二掛紗302;此時另依該編織流程5進行編織後,該哈夫片60則會再往上昇,直至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經由該通孔61伸入,此時由於該哈夫片60的急速上昇而令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可同時落入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前端的該針鉤51內,接著該哈夫片60則會再快速下降至最低點而令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可同時被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移動而帶離該哈夫片60,此時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便會再次完整出針來勾取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並在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四舌鉤針504上形成可將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的一第一支撐環311與一第二支撐環312,以及一透氣孔21,值得注意的是,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則亦會形成分別介於該第一支撐環311與該第二支撐環312之間的一第三支撐環313與一第四支撐環314,而該透氣孔21內還具有二藉由該第三支撐環313與該第四支撐環314同時將其綁紗而成形的間隔環315;最後,為了將該透氣孔21與另一透氣孔21彼此可以相互間隔開來,故可再依該編織流程6進行編織,令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勾取接下來所喂入的紗線30進行常態勾紗成環即可如「圖21」所示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該第三較佳實施例中的孔寬W必然會大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孔寬W,而該第三較佳實施例中的孔長L則會等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孔長L;同理可知,當掛紗次數改變時,無論該哈夫片60同時可容納幾支該舌鉤針50垂直穿透該通孔61來動作,則其孔長L亦可因其掛紗次數的多寡而相應改變。
再請同時參閱「圖22」與「圖23」所示;為本發明「圖5」之哈夫片第二樣態的兩次掛紗第二編織流程圖及其所形成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所示可清楚看出,當使用者啟動該圓編機40(如「圖5」所示)運作並依照使用者預設的編織流程(如「圖22」所示的兩次掛紗編織流程圖)進行編織後,在該編織流程1與該編織流程2時,四支該舌鉤針50(包括第一舌鉤針501、第二舌鉤針502、第三舌鉤針503與第四舌鉤針504)則是會勾取所喂入的紗線30來進行常態勾紗而分別形成兩相套接的環;也就是說,當四支該舌鉤針50常態勾紗成環時,該哈夫片60是會降至最低點且並不會與四支該舌鉤針50產生相互動作的;接下來,當依該編織流程3進行編織後,此時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將會完全出針,且該哈夫片60則開始稍微上昇並將會和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產生相互動作,接著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會先後將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勾紗,且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則會在該延伸部63上形成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勾紗後的該第一掛紗301;同樣地,當再另依該編織流程4進行編織後,該哈夫片60則會再和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相互動作,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並會將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再次在該延伸部63上形成該第二掛紗302;此時另依該編織流程5進行編織後,該哈夫片60則會再往上昇,直至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經由該通孔61伸入,此時由於該哈夫片60的急速上昇而令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可同時落入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前端的該針鉤51內,接著該哈夫片60則會再快速下降至最低點而令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可同時被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移動而帶離該哈夫片60,此時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便會再次完整出針來勾取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並在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四舌鉤針504上形成可將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的一第一支撐環311與一第二支撐環312,以及一透氣孔21,值得注意的是,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則亦會形成分別介於該第一支撐環311與該第二支撐環312之間的一第三支撐環313與一第四支撐環314;最後,為了將該透氣孔21與另一透氣孔21彼此可以相互間隔開來,故可再依該編織流程6進行編織,令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該第三舌鉤針503與該第四舌鉤針504勾取接下來所喂入的紗線30進行常態勾紗成環即可如「圖23」所示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該第四較佳實施例中的孔寬W必然會大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孔寬W;同理,由於該第四較佳實施例為掛紗兩次,因此該第四較佳實施例中的孔長L當然等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孔長L。
再請同時參閱「圖24」~「圖26」所示;為本發明「圖5」之哈夫片第三樣態與舌鉤針的相對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及其兩次掛紗編織流程圖,以及其所形成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圖。首先,如「圖24」所示可清楚看出,圖中三支該舌鉤針50(第一舌鉤針501、第二舌鉤針502與第三舌鉤針503)前端具有一針鉤51與一可將該針鉤51形成封閉狀的舌片52,而該哈夫片60上方則包括一可同時容納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垂直穿透動作的通孔61、一由該通孔61上方二側所延伸出的導引部62與一由該導引部62上方延伸出的延伸部63;當使用者啟動該圓編機40(如「圖5」所示)運作並依照使用者預設的編織流程(如「圖25」所示的兩次掛紗編織流程圖)進行編織後,在該編織流程1與該編織流程2時,三支該舌鉤針50(包括第一舌鉤針501、第二舌鉤針502與第三舌鉤針503)則是會勾取所喂入的紗線30來進行常態勾紗而分別形成兩相套接的環;也就是說,當三支該舌鉤針50常態勾紗成環時,該哈夫片60是會降至最低點且並不會與三支該舌鉤針50產生相互動作的;接下來,當依該編織流程3進行編織後,此時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將會完全出針,而該第二舌鉤針502則出半針,且該哈夫片60則開始稍微上昇並將會和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三舌鉤針503產生相互動作,接著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則會先後將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在該延伸部63上形成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勾紗後的該第一掛紗301;同樣地,當再另依該編織流程4進行編織後,該哈夫片60則會再和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三舌鉤針503相互動作,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三舌鉤針503並會將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再次在該延伸部63上形成該第二掛紗302;此時另依該編織流程5進行編織後,該哈夫片60則會再往上昇,直至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經由該通孔61伸入,此時由於該哈夫片60的急速上昇而令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可同時落入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前端的該針鉤51內,接著該哈夫片60則會再快速下降至最低點而令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可同時被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移動而帶離該哈夫片60,此時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便會再次完整出針來勾取下一次喂入的紗線30,並在該第一舌鉤針501與該第三舌鉤針503上形成可將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的一第一支撐環311與一第二支撐環312,以及一透氣孔21,值得注意的是,該第二舌鉤針502則亦會形成介於該第一支撐環311與該第二支撐環312之間的一第三支撐環313,而該透氣孔21內還具有一藉由該第三支撐環313將其綁紗而成形的間隔環315;最後,為了將該透氣孔21與另一透氣孔21彼此可以相互間隔開來,故可再依該編織流程6進行編織,令該第一舌鉤針501、該第二舌鉤針502、與該第三舌鉤針503勾取接下來所喂入的紗線30進行常態勾紗成環即可如「圖26」所示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該第五較佳實施例中的孔寬W當然亦會大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孔寬W;同理,由於該第五較佳實施例為掛紗兩次,因此該第五較佳實施例中的孔長L亦等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孔長L。
由以上各個較佳實施例及其編織流程圖與詳細技術內容敘述可知,由於本發明係以左右對稱方式來形成該透氣孔21,故可產生更大距離的孔寬W,且由於該透氣孔21上方的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至少被二個支撐環(該第一支撐環311與該第二支撐環312)給牢牢固定,因此確實可使該透氣孔21的結構更加穩固,故本發明確實符合市場所需;另外,更由於本發明該透氣孔21上方的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會在該透氣孔21上方產生左右對稱的堆疊,因此該透氣孔21上方會堆疊形成更立體的凸出形狀,故當該精細織物20與皮膚接觸時,每一該透氣孔21則會令該精細織物20與皮膚之間形成複數的間隙而不會直接服貼於皮膚上,如是產生更好的透氣效果,完全符合消費者更舒適的散熱需求;再則,由於本發明所使用的該哈佛片60不但可以控制該透氣孔21的孔長L,以及該透氣孔21彼此相鄰的孔距D之外,更可藉由調整該哈佛片60的形狀來控制該透氣孔21的孔寬W或其形狀,確實符合業者需急時因應市場改變的需求。
1~8‧‧‧編織流程
10‧‧‧現有織物
11‧‧‧孔隙
12‧‧‧集圈浮線
20‧‧‧精細織物
21‧‧‧透氣孔
30‧‧‧紗線
300‧‧‧掛紗
301‧‧‧第一掛紗
302‧‧‧第二掛紗
303‧‧‧第三掛紗
304‧‧‧第四掛紗
311‧‧‧第一支撐環
312‧‧‧第二支撐環
313‧‧‧第三支撐環
314‧‧‧第四支撐環
315‧‧‧間隔環
40‧‧‧圓編機
50‧‧‧舌鉤針
501‧‧‧第一舌鉤針
502‧‧‧第二舌鉤針
503‧‧‧第三舌鉤針
504‧‧‧第四舌鉤針
51‧‧‧針鉤
52‧‧‧舌片
60‧‧‧哈夫片
61‧‧‧通孔
62‧‧‧導引部
63‧‧‧延伸部
W‧‧‧孔寬
L‧‧‧孔長
D‧‧‧孔距
圖1,為現有織物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以兩次掛紗所形成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局部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圖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圖3」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所使用的圓編機局部示意圖。 圖6~圖13,為本發明「圖5」之哈夫片第一樣態的局部放大及其與舌鉤針兩次掛紗編織的連續動作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圖3」的兩次掛紗編織流程圖。 圖15,為本發明的一次掛紗編織流程圖。 圖16,為本發明「圖15」所形成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的三次掛紗編織流程圖。 圖18,為本發明的四次掛紗編織流程圖。 圖19,為本發明「圖5」之哈夫片第二樣態與舌鉤針的相對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0,為本發明「圖19」之哈夫片第二樣態的兩次掛紗第一編織流程圖。 圖21,為本發明「圖20」所形成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圖19」之哈夫片第二樣態的兩次掛紗第二編織流程圖。 圖23,為本發明「圖22」所形成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4,為本發明「圖5」之哈夫片第三樣態與舌鉤針的相對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5,為本發明「圖24」之哈夫片第三樣態的兩次掛紗編織流程圖。 圖26,為本發明「圖25」所形成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圖。
20‧‧‧精細織物
21‧‧‧透氣孔
30‧‧‧紗線
300‧‧‧掛紗
301‧‧‧第一掛紗
302‧‧‧第二掛紗
311‧‧‧第一支撐環
312‧‧‧第二支撐環
W‧‧‧孔寬
L‧‧‧孔長

Claims (10)

  1. 一種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所述精細織物(20)係利用一編織精細度≧24(針/英吋)的圓編機(40)編織而成,該精細織物(20)為單面且具有複數相互間隔的透氣孔(21),其特徵在於: 所述透氣孔(21)上方係利用該圓編機(40)所提供一哈夫片(60)與複數垂直對應該哈夫片(60)的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形成至少一掛紗(300),以及利用該哈夫片(60)與複數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將該掛紗(300)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的一第一支撐環(311)與一第二支撐環(31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21)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60)與兩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形成一第一掛紗(301)與一第二掛紗(302),以及利用該哈夫片(60)與兩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311)與該第二支撐環(312)而將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21)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60)與兩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形成該第一掛紗(301)、該第二掛紗(302)與一第三掛紗(303),以及利用該哈夫片(60)與兩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311)與該第二支撐環(312)而將該第一掛紗(301)、該第二掛紗(302)與該第三掛紗(303)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21)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60)與兩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形成該第一掛紗(301)、該第二掛紗(302)、該第三掛紗(303)與一第四掛紗(304),以及利用該哈夫片(60)與兩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311)與該第二支撐環(312)而將該第一掛紗(301)、該第二掛紗(302)、該第三掛紗(303)與該第四掛紗(304)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21)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60)與三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形成該掛紗(300),以及利用該哈夫片(60)與三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311)、該第二支撐環(312)與一介於該第一支撐環(311)與該第二支撐環(312)之間的第三支撐環(313)而將該掛紗(300)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21)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60)與三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形成一第一掛紗(301)與一第二掛紗(302),以及利用該哈夫片(60)與三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311)、該第二支撐環(312)與該第三支撐環(313)而將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21)內還具有一藉由該第三支撐環(313)將其綁紗而成形的間隔環(31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21)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60)與四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形成該掛紗(300),以及利用該哈夫片(60)與四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311)、該第二支撐環(312)與分別介於該第一支撐環(311)與該第二支撐環(312)之間的一第三支撐環(313)與一第四支撐環(314)而將該掛紗(300)左右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21)上方係利用該哈夫片(60)與四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而形成一第一掛紗(301)與一第二掛紗(302),以及利用該哈夫片(60)與四支該舌鉤針(50)相互動作形成該第一支撐環(311)、該第二支撐環(312)、該第三支撐環(313)與該第四支撐環(314)而將該第一掛紗(301)與該第二掛紗(302)分別對稱支撐綁紗。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其中該透氣孔(21)內還具有二藉由該第三支撐環(313)與該第四支撐環(314)同時將其綁紗而成形的間隔環(315)。
TW104136358A 2015-11-04 2015-11-04 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 TWI601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6358A TWI601862B (zh) 2015-11-04 2015-11-04 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6358A TWI601862B (zh) 2015-11-04 2015-11-04 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6655A TW201716655A (zh) 2017-05-16
TWI601862B true TWI601862B (zh) 2017-10-11

Family

ID=59367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358A TWI601862B (zh) 2015-11-04 2015-11-04 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18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5200A (zh) * 2021-06-29 2021-09-28 泉州精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哈夫盘式智能单面提花机及单面透孔织物的编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6561A (ja) * 1999-05-31 2000-12-05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高密度編地を編成する丸編機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TW200600627A (en) * 2004-02-23 2006-01-01 Santoni Spa Method for producing open-knit fabric with machines for knitting hosiery or other articles, and open-knit article obtained with the method
TW201245526A (en) * 2011-01-28 2012-11-16 Terrot Gmbh Knitted ware with hol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6561A (ja) * 1999-05-31 2000-12-05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高密度編地を編成する丸編機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TW200600627A (en) * 2004-02-23 2006-01-01 Santoni Spa Method for producing open-knit fabric with machines for knitting hosiery or other articles, and open-knit article obtained with the method
TW201245526A (en) * 2011-01-28 2012-11-16 Terrot Gmbh Knitted ware with hol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6655A (zh) 201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0599B (zh) 用於製造至少部分是由具有孔隙結構之單面針織物構成的針織物的方法及功能性紡織品
US9732451B2 (en) Fine knitwear of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air permeable holes
US20090126823A1 (en) Machine for Weaving Seamless Garment, a Process Therefor and Seamless Garment Thus Obtained
CN103732818B (zh)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JP6042475B2 (ja) 横編機が技術面片面で糸交換プレーティングを編織する方法
CN108842269B (zh)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KR101498443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JP2017014676A5 (zh)
ES2898176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tricotar un patrón jacquard tricotado simple y tejido tricotado compuesto usando el mismo
CN105442163A (zh) 具有凹凸效应的不同厚度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EP3165647A1 (en) Fine knitwear of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air permeable holes
CN103628242B (zh) 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TWI601862B (zh) 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
CN103628236B (zh) 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流苏的针织机以及流苏的编织方法
EP2653596A1 (en)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6676731B (zh) 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
CN110644122B (zh)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04178913A (zh) 机针织复合异面功能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及装置
CN103850050A (zh) 一种带有纬纱送线装置的针织机
CN204644559U (zh) 一种超高密超细双层管子防绒布
CN210104201U (zh) 一种横编织机的存圈针
KR101719267B1 (ko) 통기성 구멍을 구비한 환편기의 미세 니트웨어
CN207919080U (zh) 一种鱼鳞结构针织面料
JP6162777B2 (ja) 通気孔を有する丸編機の細密ニット
CN203021743U (zh) 一种带有纬纱送线装置的针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