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7802B - 具有含浮起部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含浮起部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7802B
TWI587802B TW105111914A TW105111914A TWI587802B TW I587802 B TWI587802 B TW I587802B TW 105111914 A TW105111914 A TW 105111914A TW 105111914 A TW105111914 A TW 105111914A TW I587802 B TWI587802 B TW I5878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titude
loop
region
article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9485A (zh
Inventor
安卓 梅爾
Original Assignee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9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9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7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780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6Laminated la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3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laid-in unlooped yarn, e.g. fleec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3Fabric with at least two, predominantly unlinked, knitted or woven plies interlaced with each other at spaced locations or linked to a common internal co-extensive yarn system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4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 D10B2403/0241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enhanc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2Flat fabric of variable width, e.g. including one or more fashioned pane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含浮起部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根據35 U.S.C.§119(e)規定主張2015年4月16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148,531號之權益,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
習知鞋類物件一般包含兩個基本元件:一鞋面及一鞋底結構。鞋面及鞋底結構至少部分地定義可由一使用者之腳部通過一腳部接納開口接達的一腳部接納腔。
鞋面固定至鞋底結構且在鞋類內部上形成一空間來以一舒適及牢固的方式接納腳部。鞋面構件可相對於鞋底構件來固定腳部。鞋面可圍繞腳踝在腳部之腳背及腳趾區域上延伸。鞋面亦可沿腳部之內側及外側與腳部之腳跟延伸。鞋面可經構形以保護腳部且提供通風,藉此冷卻腳部。此外,鞋面可包含額外材料以在特定區域中提供額外支撐。
鞋底結構固定至鞋面之一下區域,藉此定位於鞋面與地面之間。鞋底結構可包含一中底及一外底。中底通常包含一聚合物發泡體材料,該材料在步行、跑步及其他走動活動期間使地面反作用力減弱以減少腳部及腿部上的應力。另外,中底可包含一流體填充腔、薄板、緩衝體或其他元件,其等進一步使力減弱、提高穩定性或影響腳 部之運動。外底固定至中底之一下表面且提供鞋底結構之一抓地部分,該部分由一耐用且耐磨之材料(諸如橡膠)形成。鞋底結構亦可包含定位於空間內且接近腳部之一下表面之一鞋墊以提高鞋類舒適度。
在製造鞋面時普遍利用多種材料元件(例如,織物、聚合物發泡體、聚合物片材、皮革、合成皮革)。例如,在運動鞋類中,鞋面可具有多個層,各層包含多種接合之材料元件。例如,該等材料元件可經選定以賦予鞋面之不同區域抗伸展性、耐磨性、可撓性、透氣性、可壓縮性、舒適度及吸濕排汗性。為賦予鞋面之不同區域不同性質,材料元件通常切割成所要形狀且接著通常使用縫合或黏著劑接合在一起。再者,該等材料元件通常接合在一分層構形中以賦予相同區域多個性質。
隨著併入鞋面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及類型增加,與傳輸、儲備、切割及接合該等材料元件相關聯之時間及費用亦會增加。隨著併入一鞋面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及類型增加,來自於切割及縫合程序之廢料亦累積至一更大程度。再者,具有較大數目之材料元件之鞋面會比由較少類型及較少數目之材料元件形成之鞋面更難回收。此外,縫合在一起的多個部件可致使特定區域中的一更大密集度之力。縫合接面可依相對於鞋類物件之其他部分之一不均勻速率轉移應力,其會致使故障或不舒適。額外材料及針縫可在穿著時導致不舒適。因此,藉由減少鞋面中所利用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可減少廢料,同時增加鞋面之製造效率、舒適度、效能及可回收性。
在一項態樣中,一種鞋類物件包含一鞋面及固定至該鞋面的一鞋底結構。該鞋面包含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包含一第一緯圈及一第二緯圈。該第一緯圈沿一第一編織方向自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一區域延伸至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二區域。該第一緯圈包含一第一環圈及一第 二環圈。該第一環圈及該第二環圈藉由複數個環圈分離。該第二緯圈自該第一區域延伸至該第二區域。該第二緯圈包含一第一集圈針跡及一第二集圈針跡。該第一集圈針跡與該第一環圈串套。該第二集圈針跡與該第二環圈串套。該第二緯圈包含一浮起部,其自該第一集圈針跡延伸至該第二集圈針跡。該浮起部在該第一緯圈之該複數個環圈上延伸。且該第二緯圈經構形以在該鞋面之至少一第一部分中抵抗伸展。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鞋類物件包含一鞋面及固定至該鞋面的一鞋底結構。該鞋面具有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包含由複數個緯圈形成之一抗伸展區域。至少一第一緯圈具有一浮起部。一第一環圈,其位於該浮起部之一第一端處;一第二環圈,其位於該浮起部之一第二端處。
在另一態樣中,揭示一種使一鞋類物件具有一鞋面及固定至該鞋面的一鞋底結構之方法。該鞋面具有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藉由編織一第一緯圈及一第二緯圈而形成。該第一緯圈沿一第一編織方向自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一區域延伸至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二區域。該第一緯圈包含位於該第一區域中之一第一環圈及位於該第二區域中之一第二環圈。該第一環圈及該第二環圈藉由複數個環圈分離。該第二環圈自該第一區域延伸至該第二區域。該第二緯圈包含一第一集圈針跡及一第二集圈針跡。該第一集圈針跡與該第一環圈串套。該第二集圈針跡與該第二環圈串套。該第二緯圈包含一浮起部,其自該第一集圈針跡延伸至該第二集圈針跡,該浮起部在該第一緯圈之該複數個環圈上延伸且該第二緯圈經構形以在該鞋面之至少一第一區域中抵抗伸展。
熟習一般技術者將在檢查以下圖及「實施方式」之後明白本發明之其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所有此等額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意欲包含於此「實施方式」及此「發明內容」內、包含於實施 例之範疇內且藉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保護。
10‧‧‧前足區
12‧‧‧中足區
14‧‧‧腳跟區
16‧‧‧外側
18‧‧‧內側
50‧‧‧鞋類物件/物件
51‧‧‧區域
52‧‧‧區域
53‧‧‧浮起部
54‧‧‧鞋底結構
55‧‧‧接合區域
56‧‧‧浮起部
60‧‧‧拉伸股線
62‧‧‧浮起部
63‧‧‧鞋底結構
64‧‧‧環圈
65‧‧‧物件
66‧‧‧環圈
67‧‧‧鞋帶孔洞
70‧‧‧拉伸緯圈
71‧‧‧拉伸緯圈
72‧‧‧第一集圈針跡
73‧‧‧第二集圈針跡
74‧‧‧第三集圈針跡
75‧‧‧第四集圈針跡
76‧‧‧第五集圈針跡
77‧‧‧物件
78‧‧‧拉伸緯圈
79‧‧‧平針環圈部分
80‧‧‧浮起部
81‧‧‧平針環圈部分
82‧‧‧鞋底結構
90‧‧‧編織組件
91‧‧‧拉伸緯圈
92‧‧‧編織組件
93‧‧‧拉伸緯圈
94‧‧‧編織組件
95‧‧‧拉伸緯圈
100‧‧‧鞋類物件/物件
102‧‧‧鞋底結構
104‧‧‧鞋面
118‧‧‧腳踝開口
120‧‧‧鞋領
122‧‧‧腳背區域
124‧‧‧鞋舌部分
126‧‧‧鞋帶
128‧‧‧鞋帶孔洞
130‧‧‧編織組件
132‧‧‧技術組件
134‧‧‧技術組件
140‧‧‧鞋面/抗伸展區域
142‧‧‧下區域
144‧‧‧上區域
150‧‧‧技術緯圈
152‧‧‧技術拉伸緯圈
160‧‧‧集圈針跡
162‧‧‧較大浮起部
164‧‧‧集圈針跡
200‧‧‧放大部分
202‧‧‧緯圈
204‧‧‧緯圈
210‧‧‧放大部分
212‧‧‧技術緯圈
214‧‧‧技術緯圈
216‧‧‧浮起部
218‧‧‧技術拉伸緯圈
220‧‧‧集圈針跡
222‧‧‧環圈
224‧‧‧環圈
300‧‧‧鞋面
301‧‧‧技術緯圈
302‧‧‧技術拉伸緯圈
303‧‧‧技術緯圈
304‧‧‧周邊邊緣
320‧‧‧集圈針跡
321‧‧‧環圈
322‧‧‧環圈
329‧‧‧浮起部
331‧‧‧腳部
332‧‧‧腿部
333‧‧‧頭部
334‧‧‧腿部
335‧‧‧腳部
340‧‧‧集圈針跡
344‧‧‧內部邊緣
350‧‧‧放大部分
351‧‧‧腿部
352‧‧‧頭部
353‧‧‧腿部
361‧‧‧腳部
362‧‧‧腿部
363‧‧‧腿部
364‧‧‧腳部
374‧‧‧浮起環圈
380‧‧‧毗鄰技術緯圈
381‧‧‧技術緯圈
382‧‧‧第一集圈針跡
383‧‧‧浮起部
384‧‧‧第二集圈針跡
390‧‧‧額外環圈
400‧‧‧鞋面
401‧‧‧技術拉伸緯圈
410‧‧‧內側區
411‧‧‧中心區
412‧‧‧外側區
421‧‧‧集圈針跡
422‧‧‧較大浮起部/浮起部
423‧‧‧集圈針跡
444‧‧‧內部邊緣
500‧‧‧鞋面
501‧‧‧技術緯圈
502‧‧‧技術拉伸緯圈
503‧‧‧技術緯圈
504‧‧‧技術拉伸緯圈
505‧‧‧技術緯圈
505‧‧‧技術拉伸緯圈
510‧‧‧內側區
511‧‧‧中心區
512‧‧‧外側區
600‧‧‧鞋面
602‧‧‧技術拉伸緯圈
610‧‧‧內側區
611‧‧‧中心區
612‧‧‧外側區
620‧‧‧集圈針跡
622‧‧‧浮起部
624‧‧‧集圈針跡
800‧‧‧拉伸力
802‧‧‧距離
910‧‧‧環圈
1000‧‧‧拉伸力
1002‧‧‧距離
1100‧‧‧物件
1102‧‧‧鞋底結構
1104‧‧‧鞋面
1120‧‧‧鞋領
1122‧‧‧腳背區域
1124‧‧‧鞋舌
1126‧‧‧鞋帶
1128‧‧‧鞋帶孔洞
1130‧‧‧編織組件
1140‧‧‧抗伸展區域
1150‧‧‧放大部分
1152‧‧‧放大部分
1154‧‧‧交叉集圈區域
1156‧‧‧交叉集圈區域
1160‧‧‧內層
1162‧‧‧外層
1170‧‧‧拉伸股線
1172‧‧‧拉伸股線
1176‧‧‧第一部分
1178‧‧‧第二部分
1180‧‧‧厚度
1182‧‧‧厚度
1200‧‧‧物件
1201‧‧‧技術拉伸緯圈
1202‧‧‧技術拉伸緯圈
1302‧‧‧鞋面
1304‧‧‧鞋底結構
1400‧‧‧鞋類物件/物件
1402‧‧‧內部表面
1404‧‧‧鞋面
1506‧‧‧內部表面
1600‧‧‧力
1602‧‧‧虛線
1700‧‧‧力
1702‧‧‧虛線
1800‧‧‧成圈圖
1802‧‧‧技術緯圈
1804‧‧‧技術拉伸緯圈
1806‧‧‧技術緯圈
1808‧‧‧箭頭
1810‧‧‧平針環圈
1812‧‧‧浮起部
1814‧‧‧頭部部分
1820‧‧‧針
1824‧‧‧集圈針跡
1826‧‧‧較大浮起部/浮起部
1834‧‧‧集圈針跡
1900‧‧‧編織機器
1902‧‧‧針床
1904‧‧‧針
1906‧‧‧導軌
1908‧‧‧給紗器
1910‧‧‧紗線
1912‧‧‧線軸
1914‧‧‧導紗器
1916‧‧‧紗線取回彈簧
1918‧‧‧紗線張力器
1920‧‧‧給紗器
1922‧‧‧紗線
2000‧‧‧編織元件
2002‧‧‧針
2004‧‧‧針
2006‧‧‧針
2008‧‧‧針
2010‧‧‧彎鉤部分
2012‧‧‧臂
2014‧‧‧針桿
2050‧‧‧技術緯圈
2052‧‧‧技術拉伸緯圈
2054‧‧‧技術緯圈
2100‧‧‧成圈圖
2102‧‧‧箭頭
2402‧‧‧技術拉伸緯圈
2500‧‧‧成圈圖
2702‧‧‧額外緯圈
2800‧‧‧成圈圖
可參考以下圖式及描述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圖中之組件無需按比例繪製,替代地係為強化闡釋本發明原理之用。再者,在圖中,相同元件符號指定整個不同視圖中之對應部分。
圖1係一鞋類物件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側視圖;圖2係包含變化編織結構的一鞋類物件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側視圖;圖3係具有一較大浮起部及集圈針跡的一鞋面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4係具有集圈針跡及較大浮起部的一鞋面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5係具有集圈針跡及較大浮起部的一鞋面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6係具有集圈針跡及較大浮起部的一鞋面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7係具有較大浮起部的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8係具有較大浮起部的一鞋類物件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9係具有較大浮起部的一鞋類物件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10係具有較大浮起部的一編織組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11係具有較大浮起部的一編織組件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12係具有較大浮起部的一編織組件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13係具有一集圈針跡及較大浮起部的一緯圈之一實施例之一視圖;圖14係經受一拉伸力的來自圖7之緯圈之一示意圖;圖15係具有多個環圈的一緯圈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16係經受一拉伸力的來自圖9之緯圈之一示意圖;圖17係具有多個層的一鞋類物件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18係具有一較大浮起部的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俯視圖;圖19係站立的一運動員之一代表圖及一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足部分之一放大剖面圖;圖20描繪實行一橫向動作的一運動員及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足部分之一放大剖面圖;圖21係實行一橫向動作的一運動員之一代表圖及具有集圈針跡及較大浮起部的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足部分之一放大剖面圖;圖22繪示作用於具有集圈針跡及較大浮起部的一編織組件之一實施例上的一力;圖23繪示作用於不包含集圈針跡及較大浮起部的一編織組件之一實施例上的一力;圖24描繪具有集圈針跡及一浮起部的一例示性成圈圖;圖25係一編織機器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圖26係在該編織程序之一態樣期間的一編織組件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27係圖26中所描繪之該編織組件之成圈圖;圖28係在該編織程序之另一態樣期間的一編織組件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29係傳遞紗線至針的一給紗器之一例示性程序之一示意圖;圖30係使該紗線與環圈纏結的針之一例示性程序之一示意圖;圖31係圖30中所描繪之該編織組件之一成圈圖;圖32係延伸且自一給紗器接受紗線的複數個針之一例示性程序之一示意圖;圖33係收回且使該紗線與先前交織環圈纏結的針之一例示性程序之一示意圖;圖34係圖33中所描繪之該編織組件之一成圈圖。
以下討論及附圖揭示與編織組件及編織組件之製造相關之多種概念。儘管編織組件可用於多種產品中,但下文揭示具有該等編織組件之一者的一鞋類物件作為一實例。除鞋類之外,編織組件可使用於其他類型之服裝(例如,襯衫、褲類、短襪、夾克、內衣)、運動設備(例如,高爾夫球袋、棒球及橄欖球手套、足球限制結構)、容器(例如,背包、袋)及用於傢俱之室內裝飾品(例如,椅子、長椅、汽車座椅)中。編織組件亦可使用於床上用品(例如,被單、毛毯)、桌布、毛巾、旗子、帳篷、船帆及降落傘中。編織組件可用作為工業目的之技術織物,其包含汽車及航空應用之結構、過濾料、醫療織物(例如,繃帶、消毒棉塊、植入管)、用於強化路堤之地工織物、用於保護作物之農業織物及保護或絕緣抵抗熱及輻射之工業服裝。相應地,編織組件及本文所揭示之其他概念可併入至用於個人與工業目的兩者之多種產品中。
鞋類構形
一鞋類物件100在圖1至圖2中描繪為包含一鞋底結構102及一鞋面104。儘管鞋類物件100(此後亦簡單地稱為物件100)繪示為具有適於跑步之一種一般構形,與鞋類相關聯的概念亦可適用多種其他運動 鞋類類型,包含(例如)棒球鞋、籃球鞋、單車鞋、橄欖球鞋、網球鞋、足球鞋、訓練鞋、步行鞋及登山鞋。概念亦可適用一般認作非運動之鞋類類型,包含便鞋、平底便鞋、涼鞋及工作靴。相應地,相對於鞋類所揭示之概念適用各種各樣鞋類類型。
如圖1至圖2中所最佳展示,物件100可分為三個大致區:一前足區10、一中足區12及一腳跟區14。前足區10大體上包含與腳趾及將蹠骨與趾骨連接之關節對應之物件100之部分。中足區12大體上包含與腳部之一足弓區域對應之物件100之部分。腳跟區14大體上與腳部之後部分(包含根骨)對應。物件100亦可包含一外側16及一內側18,外側16及內側18可延伸通過前足區10、中足區12及腳跟區14且與鞋類之相對側對應。更特定言之,外側16與腳部之一外部區域對應,且內側18與腳部之一內部區域(即,面朝另一腳部之表面)對應。前足區10、中足區12、腳跟區14、外側16及內側18並非意欲劃定鞋類之精確區域。而是,前足區10、中足區12、腳跟區14、外側16及內側18意欲表示物件100之大致區域以幫助以下討論。除物件100之外,前足區10、中足區12、腳跟區14、外側16及內側18亦可適用鞋底結構102、鞋面104及其個別元件。
此外,可參考方向描述。如整個此「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縱向」係指延伸一物件或其組件或部分之長度之一方向。在一些情況中,縱向方向可自前足區10延伸至腳跟區14或部分。如整個此「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術語「橫向」係指延伸一物件或其部分之一寬度之一方向。換言之,橫向方向可在一物件之外側16與內側18之間延伸。此外,如整個此「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術語「垂直」係指大體上垂直於一橫向方向及一縱向方向之一方向。
在一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02固定至鞋面104且當物件100被穿著 在腳部與地面之間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02之基本元件可包含一中底、一外底及一鞋墊。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02可包含一外底。在一實施例中,外底可固定至鞋面104之一下表面。外底亦可固定至經構形用於將鞋底結構102固定至鞋面104的一基底部分。儘管鞋底結構102之構形提供可連同鞋面104一起使用之一鞋底結構之一實例,但可利用鞋底結構102之許多其他習知或非習知構形。相應地,鞋底結構102或與鞋面104一起使用的任何鞋底結構之特徵可在其他實施例中改變。
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02可包含一中底及/或一鞋墊。中底可固定至一鞋面之一下表面且可由一可壓縮聚合物發泡體元件(例如,一聚氨基乙酸甲酯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發泡體)形成,當在步行、跑步或其他走動活動期間在腳部與地面之間壓縮時該可壓縮聚合物發泡體元件使地面反作用力減弱(即,提供緩衝)。在其他構形中,中底可具有薄板、緩衝體、流體填充腔、上楦元件或運動控制構件,其等進一步使力減弱、提高穩定性或影響腳部之運動。在其他情況中,中底可主要由一流體填充腔形成,該流體填充腔定位於一鞋面內且經定位以在腳部之一下表面下方延伸以提高鞋類物件100之舒適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4定義物件100內的一空間用於接納且相對於鞋底結構102固定一腳部。該空間經成形以容納腳部及沿腳部之外側、沿腳部之一內側、在腳部上方、圍繞腳跟且在腳部下方延伸。藉由位於至少腳跟區14中之一腳踝開口118提供通向該空間之入口。腳部可通過藉由鞋領120形成之腳踝開口118插入至鞋面104中。腳部可通過藉由鞋領120形成之腳踝開口118自鞋面104抽出。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腳背區域122可自對應於中足區12中之腳部之一腳背的一區域上的腳踝開口118及鞋領120向前延伸至前足區10。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4可包含一鞋舌部分124。鞋舌部分124可通過腳背區域122安置於鞋面104之外側16與內側18之間。鞋舌部分124可一體地附接至鞋面104。在一些實施例中,鞋舌部分124可與鞋面104之部分一起由一單一編織構造(其在下文進一步詳細定義)形成。相應地,鞋面104可基本上連續跨越腳背區域122在外側16與內側18之間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鞋舌部分124可沿腳背區域122之外側16及內側18附接。在其他實施例中,鞋舌部分124可沿腳背區域122之側切斷連接,容許鞋舌部分124可在腳背區域122之側之間移動。
一鞋帶126可延伸穿過各種鞋帶孔洞128以提高物件100之舒適度。鞋帶126可容許穿著者修改鞋面104之尺寸以適應腳部之比例。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帶126可延伸穿過沿腳背區域122之任一側安置的鞋帶孔洞128。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帶孔洞128一體地形成於鞋面104內。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鑲嵌股線或拉伸元件可形成鞋帶孔洞128。鞋帶126可准許穿著者圍繞腳部緊固鞋面104。鞋帶126亦可准許穿著者鬆開鞋面104以促進腳部自該空間進出。另外,腳背區域122中的鞋面104之鞋舌部分124在鞋帶126下方延伸以提高物件100之舒適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帶孔洞128可由另一材料形成。在進一步構形中,鞋面104可包含額外元件,諸如(a)腳跟區14中的一腳跟穩定器(counter),其提高穩定性;(b)前足區10中的一護趾板,其由耐磨材料形成及(c)標誌、商標以及具有保養說明及材料資訊之貼標。
許多習知鞋類鞋面可由(例如)透過縫合或接合而接合之多個材料元件(例如,織物、聚合物發泡體、聚合物片材、皮革及合成皮革)形成。相比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4之大部分由一編織組件130(其將在下文更詳細討論)形成。編織組件130可(例如)通過一橫編程序製造且沿外側16與內側18兩者延伸穿過前足區10、中足區12及腳跟區14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基本上形成全部鞋面 140,包含一外部表面及一內部表面之大部分或一相對較大部分,藉此定義鞋面104內之空間之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亦可在腳部下方延伸。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一中底布(Strobel sock)或材料之薄鞋底形狀部件固定至編織組件130以形成在腳部下方延伸用於與鞋底結構102附接的鞋面104之一基底部分。
儘管接縫可在編織組件130中呈現,但大部分編織組件130具有一基本上無縫構形。再者,編織組件130可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如本文所使用,一編織組件(例如,編織組件130)定義為當通過一編織程序形成為一單件式元件時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即,該編織程序在無需顯著額外製造步驟或程序之情況下基本上形成編織組件130之各種特徵及結構。一單一編織構造可用以形成具有包含一或多個紗線之緯圈、股線或經接合使得該等結構或元件至少共同包含一個緯圈(即,共用一共同紗線)及/或包含基本上在該等結構或元件之各者之間連續之緯圈之結構或元件的一編織組件。使用此配置,提供單一編織構造之一單件式元件。
編織組件130可具有賦予鞋面104之單獨區域不同性質的各種類型之紗線。即,編織組件130之一個區域可由賦予一第一組性質之一第一類型之紗線形成,且編織組件130之另一區域可由賦予一第二組性質之一第二類型之紗線形成。在此構形中,性質可藉由選擇特定紗線用於編織組件130之不同區域而在整個鞋面104中改變。一特定類型之紗線將賦予編織組件130之一區域的性質部分地取決於形成紗線內的各種細絲及纖維之材料。棉(例如)提供一柔軟手感、自然美感及生物降解性。彈性纖維及伸展聚酯各自提供實質伸展及回收,其中伸展聚酯亦提供可回收性。嫘縈提供高光澤及水分吸收。除絕緣性質及生物降解性之外,羊毛亦提供高水分吸收。尼龍為具有相對較高強度的一耐用及耐磨材料。聚酯為亦提供相對較高持久性的一疏水性材料。 除材料之外,針對編織組件130選定之紗線之其他態樣亦可影響鞋面140之性質。例如,形成編織組件130之一紗線可為一單絲紗線或一多絲紗線。紗線亦可包含各自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單獨細絲。另外,紗線可包含各自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材料(諸如具有含一皮芯構形或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兩個半體之細絲之一雙成分紗)形成之細絲。扭轉及卷邊之不同程度以及不同丹尼數亦會影響鞋面104之性質。相應地,形成紗線之材料與紗線之其他態樣兩者可經選定以賦予鞋面104之單獨區域多種性質。
編織方向(如在整個「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討論)係指形成通過一編織程序接合至連續緯圈之環圈之一緯圈或列的相互成圈紗線或股線之定向。可大體上相對於在編織程序期間形成之編織材料之方向而定義編織方向。例如,在一橫編程序期間,相互成圈紗線之連續緯圈接合在一起以藉由通過沿一大體上水平方向編織一緯圈或列以沿一大體上垂直方向增加編織組件之尺寸來操縱一紗線而形成一編織元件。
可參考形成編織組件之緯圈。一「技術緯圈」用以指稱在相同編織循環期間藉由毗鄰針產生之一列針圈。各技術緯圈係指沿編織方向之與至少一個針串套的紗線之一行程。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技術緯圈可彼此串套以形成一目視緯圈。一「目視緯圈」係指如沿編織方向可見之一緯圈。一目視緯圈之高度大體上與該目視緯圈內之一針圈之高度相同。一目視緯圈可包含多個技術緯圈。例如,一目視緯圈可包含:一第一技術緯圈,其由多個平針環圈形成;及一第二技術緯圈,其由集圈針跡及浮起部形成。該第二技術緯圈可與該第一技術緯圈串套,然而,該第二技術緯圈之該等集圈針跡不會延伸超出該第一技術緯圈之該等平針環圈之高度。即,該第一技術緯圈之環圈及該第二技術緯圈之環圈可同時與相同針串套。因此,具有該第一技術緯圈 之一編織組件之高度或長度不會藉由添加該第二技術緯圈而增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可具有利用不同針跡構形之緯圈。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可利用平針針跡。在其他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可具有浮針、集圈針跡、提花針及其他編織針跡。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種針跡可經特別定位以利用一特定針跡或環圈之性質。例如,一抗伸展針跡可位於其中伸展係非所需之一物件之一區域中,而容許伸展之一針跡可定位於其中需要伸展之一區域中。另外,多個針跡可經組合以達成一特定性質。
參考圖1,描繪一鞋類物件之外側。物件100之鞋面104可利用編織組件130形成。編織組件130之技術態樣為易於相對於此「實施方式」描述及討論而在技術組件132及技術組件134中描繪。技術組件132及技術組件134用以描繪個別緯圈之技術放置及定向,然而,當裝配時,技術組件132及技術組件134可表現為如同編織組件130。另外,應認識到編織組件130可遍及鞋面104之任何一或多個部分定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可包含各種緯圈,其等經構形以使用該等緯圈之材料性質賦予鞋面104特定性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緯圈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可包含由抗伸展材料形成之緯圈。在其他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可包含由彈性材料形成之緯圈。在進一步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可包含由彈性材料與抗伸展材料兩者形成之緯圈。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可包含經構形以通過緯圈之構形而賦予鞋面104各種性質之緯圈。在一些實施例中,緯圈可經構形以抵抗伸展。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拉伸緯圈可用以抵抗伸展。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拉伸緯圈可具有較大浮起部以在鞋面104之特定區域中抵抗伸展。在此「實施方式」中,一浮起部係指將一個緯編環圈或針跡接合至下一環圈或針跡之一段紗線或線。另外,拉伸緯圈可具有集圈 針跡,其等最小化用以形成拉伸緯圈之材料之長度。在其他實施例中,拉伸緯圈可具有一平針環圈。
如所描繪,技術組件132在物件100之不同區域中包含不同針跡或環圈。例如,參考技術緯圈150,平針環圈自鞋底部分至鞋面之一鞋帶部分使用。如所展示,技術緯圈150基於鞋面104內的位置而不改變其構形。而是,技術緯圈150在技術緯圈150之整個長度中使用平針環圈或針跡。相比而言,取決於技術拉伸緯圈152定位於物件100中的位置,技術拉伸緯圈152利用不同針跡。在圖1及圖2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152包含與鞋底結構102毗鄰的一較大浮起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緯圈可具有在使用物件100期間會經歷更高量級之力的鞋面104之一區域中抗伸展的針跡或環圈。在一些實施例中,與鞋底結構102毗鄰之鞋面104之一區域而非物件100之其他區域在使用物件100期間會經歷更高量級之力。當一使用者橫向切擊(cut)或移動時,使用者之腳部會擠壓與鞋底結構102毗鄰之鞋面104之部分。為抵消物件100內之各種位置中的升高之力的水平,可利用不同針跡構形。如圖1中所展示,鞋面104之抗伸展區域140經構形以抵抗伸展。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平針環圈可連同一較大浮起部一起使用以抵消此區域中的升高力。在其他實施例中,連同一較大浮起部一起的一集圈針跡可用以抵消在使用物件100期間鞋面104之此區域會經歷之升高力。另外,藉由利用特定針跡,一腳部會限於在物件100內移動,相對於鞋底結構102固定腳部。如所展示,技術拉伸緯圈152自鞋底結構102延伸至腳背區域122及鞋帶孔洞128。編織組件130之技術拉伸緯圈152沿鞋面104之抗伸展區域140自一下區域142延伸至一上區域144。下區域142與鞋底結構102毗鄰。技術拉伸緯圈152在下區域142中利用一集圈針跡160。當技術拉伸緯圈152自下區域142延伸至上區域144時,技術拉伸緯圈152利用一較大浮起部162。在上區域144處, 技術拉伸緯圈152再次利用另一集圈針跡164。集圈針跡160及集圈針跡164可用以固定技術拉伸緯圈152之較大浮起部162。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利用其他類型之環圈(諸如平針環圈)。稍後將在「實施方式」中詳細討論與集圈針跡及浮起部相關之詳細態樣。
儘管鞋面104之抗伸展區域140在圖1中似乎被劃定,但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4之抗伸展區域140視覺上可不同於鞋面104之其他區域。在其他實施例中,鞋面104之抗伸展區域140可經劃定指示抗伸展材料之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鞋面104之抗伸展區域140之編織結構可更改抗伸展區域140之外觀使得當觀察時,鞋面104之抗伸展區域140視覺上可不同於物件100之其他區域。
參考圖2,描繪物件100之一橫向側視圖。另外,展示併入至物件100之鞋面104中的編織組件130之放大部分。參考放大部分200,展示具有一平針編織針跡之編織組件130之一小塊布樣。應清楚儘管在整個「實施方式」中展示平針針跡,但可利用其他針跡。
參考放大部分200,描繪一平針環圈構形。如所展示,緯圈202與緯圈204之環圈串套且相互成圈。緯圈202與緯圈204兩者形成於一平針環圈定向中。另外,放大部分200內的各緯圈促成該小塊布樣之寬度。
參考放大部分210,各種針跡可用以形成放大部分210。如所展示,放大部分210包含至少兩種不同類型之針跡。另外,放大部分210位於鞋面104之抗伸展區域140中。放大部分210包含與較大浮起部組合之平針環圈及集圈針跡。如所展示,技術緯圈212包含與技術緯圈214之平針環圈串套之平針環圈。依此方式,放大部分210係類似於放大部分200。另外,技術拉伸緯圈218之浮起部216在技術緯圈214後面延伸。技術拉伸緯圈218之集圈針跡220沿技術緯圈212之環圈222延伸。因此,集圈針跡220與技術緯圈214之環圈224及技術緯圈212之環 圈222串套。依此方式,集圈針跡220不會增加放大部分210之寬度。而是,集圈針跡220延伸至物件100之一內部空間中或自物件100之該內部空間向外延伸出去。因此,集圈針跡220及浮起部216會添加深度或厚度至放大部分210。在其他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218可包含平針環圈。在此等實施例中,該等平針環圈可促成放大部分210之寬度。
參考圖3,描繪具有包含平針針跡、集圈針跡及較大浮起部之一編織組件之一鞋面的一示意圖。另外,描繪一鞋面之一放大部分,其展示該編織組件之各種緯圈之串套。技術緯圈301、技術拉伸緯圈302及技術緯圈303自內側18延伸至外側16。技術緯圈301及技術緯圈303描繪技術緯圈301及技術緯圈303之長度上的平針環圈結構。儘管描繪為具有少量環圈,但應認識到技術緯圈301中及技術緯圈303中之環圈之數目可大於圖3中所表示之環圈之數目。例如,技術緯圈301及技術緯圈303各自可具有介於十個環圈與五十或七十五或一百個環圈或更多之間。併入至鞋面300中之該編織組件之技術緯圈301及技術緯圈303大體上跨越鞋面300之一鞋面部分延伸。
參考鞋面300,併入至鞋面300中之該編織組件之不同位置可包含較大浮起部。該編織組件之技術拉伸緯圈302大體上跨越鞋面300之該鞋面部分延伸。然而,技術拉伸緯圈302不會以與技術緯圈301及技術緯圈303彼此串套相同的方式來與技術緯圈301及技術緯圈303串套。在一些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302可包含沿內側18靠近周邊邊緣304定位之一集圈針跡。該集圈針跡可用以固定技術拉伸緯圈302以防止在併入至鞋面300中之該編織組件內平移或滑動。如所展示,集圈針跡320定向為與技術緯圈301之環圈321串套。另外,集圈針跡320可使用技術緯圈303之環圈322分層或編帶。放大部分350中描繪集圈針跡320之接面之一放大視圖。在其他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302可 包含平針環圈。在此等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302可以與技術緯圈301及技術緯圈303彼此串套相同或相似的方式來與技術緯圈301及技術緯圈303串套。
如所描繪之技術緯圈303包含多個環圈。該等環圈之各者與技術緯圈301之環圈串套。環圈322包含一腳部331、腿部332、頭部333、腿部334及腳部335。腿部332在環圈321之腳部361上延伸。頭部333在環圈321之腿部362後面延伸,且額外地在環圈321之腿部363後面延伸。環圈322之腿部334在腳部364上延伸。依此方式,環圈322與環圈321相互成圈。另外,形成環圈322之股線自環圈322延伸至技術緯圈303內之一額外環圈390。此區域被稱為浮起環圈374。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單獨緯圈可在技術緯圈303與技術緯圈301之間相互成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緯圈可與技術緯圈303及技術緯圈301之各者中的各種環圈串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單獨緯圈可與技術緯圈301及技術緯圈303之特定環圈相互成圈。如所展示,集圈針跡320與環圈321相互成圈。集圈針跡320視覺上可不同於環圈321與環圈322兩者。然而,集圈針跡320很大程度上依循與環圈322相同的路徑。即,集圈針跡320之腿部351在環圈321之腳部361上延伸。另外,頭部352在環圈321之腿部362及腿部363後面通過。此外,腿部353在環圈321之腳部364上延伸。據此而言,集圈針跡320很大程度上依循環圈322之路徑。然而,集圈針跡320之浮起部不朝向一緊鄰環圈延伸。而是,浮起部329在環圈390後面朝向另一集圈針跡延伸。另外,相比於環圈321及環圈322,集圈針跡320之腿部不與另一環圈纏結。例如,環圈321與環圈322相互成圈。環圈322之頭部333及腿部332與腿部334藉由限制腿部362及腿部363之移動而限制環圈321之運動。相比而言,集圈針跡320不與限制腿部351及腿部353之運動的另一環圈相互成圈。此構形被稱為一集圈針跡。相比於圖3之描繪,在其他實 施例中,一平針環圈可併入浮起部329之任一側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於拉伸緯圈中的浮起部可橫跨或沿編織組件之許多經圈(wale)延伸。如在此「實施方式」中所使用之「經圈」係指可沿多個緯圈延伸之環圈之行。經圈垂直於編織方向延伸。「緯圈」係指沿編織方向延伸之由一股線形成之環圈之列。另外,一些實施例可引用針來討論寬度尺寸。例如,一浮起部可在一編織機器之多個針(其等可為固持環圈)上延伸。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針可不為固持環圈。因此,一浮起部延伸穿過編織組件之距離可被稱為一針寬度,其參考編織機器之針床上之針之數目而量測,或針,或亦可就編織組件之經圈之數目而言指稱。在一些實施例中,經圈寬度及針寬度可互換。然而,在半針距構形中,四十之一針寬度可對應於比四十個經圈小之一距離。此係因為「經圈」係指由可更改之針形成之環圈,而「針寬度」係指位於一編織機器上之針之寬度。在此「實施方式」中可參考在經圈或針上延伸之緯圈之各種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浮起部329可沿技術緯圈303延伸,技術緯圈303通過多個經圈或針同時不與技術緯圈301之環圈或技術緯圈303之環圈串套。在一些實施例中,浮起部329可延伸通過十個經圈。在其他實施例中,浮起部329可延伸通過二十個經圈。在進一步實施例中,浮起部329可延伸通過七十五個經圈。在其他實施例中,浮起部329可延伸通過介於大約十個經圈與大約七十五個經圈之間的若干經圈。
在一些實施例中,浮起部329可自鞋面300之一側傳遞至鞋面300之另一側。藉由改變浮起部329之長度,可達成特殊化抗伸展性。例如,延伸通過十個經圈之一浮起部可在一編織組件之一特殊化區域中提供抗伸展性,同時允許該編織組件之另一區域具有彈性。延伸通過七十五個經圈之一浮起部可在一編織組件之一更大部分上提供抗伸展 性。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浮起部可在鞋面300之一部分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浮起部可自一鞋底結構延伸至一腳背區域。
具有利用一集圈針跡及較大浮起部構形之一編織組件之一鞋面之一抗伸展區域之尺寸可對應於一浮起部延伸通過之經圈之數目或該浮起部延伸通過之針之寬度。例如,自一物件之外側16延伸至內側18之一浮起部可延伸通過七十五個經圈。相比而言,自一物件之外側16延伸至一中心區域之一浮起部可通過更少數目之經圈。另外,一浮起部之尺寸可對應於抗伸展區域之尺寸及形狀。例如,包含僅與一物件之一外側相關聯的一抗伸展區域之一實施例可包含比包含自一外側延伸至一內側的一抗伸展區域之一實施例短或小的一浮起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302可包含用於將緯圈固定在適當位置之一機構。在一些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302在鞋面300之外側16上可包含另一集圈針跡。集圈針跡340可為位於鞋面300之外側16上的另一集圈針跡。集圈針跡340可助於相對於編織組件內的技術緯圈301及技術緯圈303來固定技術拉伸緯圈302之定向。另外,集圈針跡340可防止技術拉伸緯圈302散開且可將技術拉伸緯圈302之定向鎖定在編織組件內的適當位置。集圈針跡340可以類似於如放大部分350中所描繪的一方式與技術緯圈301之環圈及技術緯圈303之環圈纏結及相互成圈。因此,集圈針跡320及集圈針跡340可將技術拉伸緯圈302固定在適當位置。此外,集圈針跡320及集圈針跡340可助於固定浮起部329。
在一些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302可由各種材料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302可由一抗伸展材料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伸展材料可具有一較高拉伸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伸展材料可包括克維拉(Kevlar)、碳纖維或其他材料。
參考鞋面300,鞋面300之其他區域可包含含具有與平針環圈構 造及針跡組合之較大浮起部的緯圈之編織組件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浮起部可自一鞋面之一第一側延伸至一內部邊緣344。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部邊緣344可定義腳踝開口118。另外,內部邊緣344可定義包圍鞋面300之一鞋舌部分之一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帶孔洞128可定位為與內部邊緣344毗鄰。例如,技術緯圈381自內側18延伸至內部邊緣344。如所描繪,技術緯圈381包含與周邊邊緣304毗鄰的一第一集圈針跡382。一第二集圈針跡384定位為與內部邊緣344毗鄰。一浮起部383自第一集圈針跡382延伸至第二集圈針跡384。在一些實施例中,浮起部383不會與毗鄰技術緯圈380之環圈相互成圈。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較大浮起部(諸如浮起部383)可用以控制一鞋類物件內之一中足區中的伸展。
比較浮起部383與浮起部329,浮起部383及浮起部329之長度中存在一差異。浮起部329自物件300之內側18延伸至外側16。在此構形中,浮起部329會抵抗沿浮起部329自內側18至外側16之伸展。相較而言,浮起部383自內側18延伸至內部邊緣344。在此構形中,浮起部383會抵抗一更短距離上之伸展。另外,浮起部383延伸通過比浮起部329數目更少之經圈。因此,浮起部之長度可針對一物件內之一特定區域中之一特定抗伸展性質而調整。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物件可包含抗伸展之不同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第一區域或區可經構形以抵抗伸展且一第二區域可經構形以比該第一區域更具可撓性或更可伸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區域可具有較大浮起部,且該第二區域可具有針跡與環圈之一不同組合。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浮起部之區域可具有比具有針跡及環圈之區域更高的抗伸展性。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物件可包含具有較大浮起部之一區域及具有針跡及環圈之其他區域,其中兩個區域基本上均抵抗伸展。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區域可具有比該第二區域數目更大之浮起部,致使該等區域具有彼此不同之抗伸展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起因於該第一區域中之浮起部之更大總長度,因此該第一區域可比該第二區域更抗伸展。另外,各區域之抗伸展性可藉由整個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中之浮起部之定向及放置判定。
在其他實施例中,由該第一區域中之浮起部包圍之區域或距離可大於由該第二區域中之浮起部包圍之區域或距離。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區域可包含在十個針寬度上延伸之一浮起部。該第二區域可包含各自在兩個針寬度上延伸之兩個浮起部。在此構形中,該第二區域之該等兩個浮起部在總共四個針寬度上延伸。在此構形中,在十個針寬度上延伸之該第一區域之該浮起部包圍比各自在兩個針寬度上延伸之該等兩個浮起部更大的一距離或區域。
參考圖4,描繪一鞋面之一替代實施例。如所展示,較大浮起部自內側18朝向內部邊緣444延伸。另外,較大浮起部自外側16朝向內部邊緣444延伸。此係類似於如在圖3中之鞋面300中所描繪之構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拉伸緯圈可具有變化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拉伸緯圈可包含自一鞋面之一側延伸至該鞋面之另一側的一浮起部。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拉伸緯圈可包含部分地跨越一鞋面延伸之一浮起部,且亦具有平針環圈或其他環圈。浮起部及其他環圈之各種組合可在該拉伸緯圈內組合以在特定位置中達成一特定抗伸展性。藉由改變該拉伸緯圈內之針跡類型或環圈構形,可通過每個個別緯圈改變抗伸展性之性質。藉由改變針跡之類型,可達成設計上的靈活性,此係因為各股線不需要具有沿各緯圈之相同性質。例如,一緯圈在一第一區中可抗伸展,且在一第二區中可伸縮。例如,當形成技術拉伸緯圈401之股線自內側18延伸至外側16時,技術拉伸緯圈401具有各種編織環圈構形。
鞋面400可分成區以助於描述鞋面400之組件。該等區不意謂為一精確劃界;而是該等區係為便於描述鞋面400而使用。各緯圈可為此討論目的而分成不同區:內側區410、中心區411及外側區412。技術拉伸緯圈401之內側區410可包含一集圈針跡421、一較大浮起部422及另一集圈針跡423。技術拉伸緯圈401之中心區域411可包含複數個平針環圈以及其他環圈構形。技術拉伸緯圈401之外側區412可經構形類似於內側區410。
如所描繪,內側區410可經構形以抵抗伸展。集圈針跡與一較大浮起部之組合可容許技術拉伸緯圈401之此區抵抗伸展。參考中心區411,利用平針環圈。因此,中心區411可經構形以容許伸展。另外,外側區412可經構形用於抗伸展。因此,如所描繪,技術拉伸緯圈401包含具有不同環圈構形之三個區以給併入至鞋面400中之編織組件提供不同位準之支撐及抗伸展性。在此構形中,沿外側16限制伸展且沿內側18限制伸展。另外,當經受相同拉伸力時,鞋面400之一中心部分可經構形以在比內側區410及外側區412更大之一程度上伸展。
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緯圈之中心區可在大小上改變。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區411可係寬的且涵蓋技術拉伸緯圈401之一更大百分比。在此等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401之一更大部分可伸展。藉由改變中心區411之大小,可更改內側區410及外側區412之相對大小。藉由增加中心區411之大小,可減小內側區410之大小及外側區412之大小。內側區410及外側區412之更小大小可在鞋面400中形成抗伸展之更小區域。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減小中心區411。在此等實施例中,可增加內側區410及外側區412且在鞋面400中形成抗伸展之更大區域。藉由改變鞋面400內之技術拉伸緯圈401之不同區之相對大小,不同位準之抗伸展性可位於一拉伸緯圈之不同距離上。
另外,藉由改變技術拉伸緯圈401內之浮起部之長度,可形成各 種抗伸展區或區域。例如,浮起部422自內側18朝向中心區411延伸。在其他實施例中,浮起部422可延伸至中心區411中且在中心區411內提供抗伸展。在其他實施例中,浮起部422可在更少數目之經圈上延伸且在內側區410之一部分上提供抗伸展。各抗伸展區域之大小可藉由允許浮起部422在製造程序期間通過更多或更少經圈而構形。
參考圖5,描繪具有較大浮起部之一鞋面之一替代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多個拉伸緯圈併入至鞋面500之一鞋面區域中。如所展示,鞋面500包含技術緯圈501、技術拉伸緯圈502、技術緯圈503、技術拉伸緯圈504、技術緯圈505及技術拉伸緯圈506。技術緯圈501、技術緯圈503及技術緯圈505全部使用自內側18跨越鞋面500至外側16之平針環圈構形。技術拉伸緯圈502、技術拉伸緯圈504及技術拉伸緯圈506具有集圈針跡及較大浮起部。該等拉伸緯圈之一些拉伸緯圈亦包含平針環圈。拉伸緯圈之各種構形可彼此接合利用以在鞋面500之不同區域中達成不同抗伸展性質。
鞋面500可分成區以助於描述鞋面500之組件。該等區不意謂為一精確劃界;而是該等區係為便於描述鞋面500而使用。外側區512可係指位於鞋面500之外側之一區域。中心區511係指在外側區512與內側區510之間延伸之鞋面500之一中間部分。內側區510係指位於鞋面500之內側上之一區域。
參考技術拉伸緯圈502及技術拉伸緯圈504,各拉伸緯圈以類似於如圖4中所描繪之技術拉伸緯圈401之一方式構形。即,技術拉伸緯圈502及技術拉伸緯圈504各自包含與鞋面500之內側18毗鄰的一集圈針跡。一浮起部自內側18朝向中心區511延伸。技術拉伸緯圈502及技術拉伸緯圈504額外地包含定位為與中心區511毗鄰之一第二集圈針跡。技術拉伸緯圈502在中心區511中包含平針環圈。技術拉伸緯圈502額外地包含與外側16毗鄰之一集圈針跡。一浮起部自該集圈針跡 朝向另一集圈針跡所定位之中心區511延伸。外側區512之任一側上之集圈針跡可在相對於其他緯圈及鞋面500之一特定定向上固定技術拉伸緯圈502。
鞋面500可額外地具有含以不同構形配置之其他拉伸緯圈之一編織組件。例如,技術拉伸緯圈506可包含不同於技術拉伸緯圈504之構形及技術拉伸緯圈502之構形的集圈針跡及浮起部之一構形。如所展示,技術拉伸緯圈506包含與內側18毗鄰之一集圈針跡。另一集圈針跡定位為與外側16毗鄰。當相較於技術拉伸緯圈502及技術拉伸緯圈504之浮起部時,一更大浮起部自該第一集圈針跡延伸至該第二集圈針跡。技術拉伸緯圈506之構形可在物件500之整個寬度上提供比相較於技術拉伸緯圈502及技術拉伸緯圈504更大之抗伸展性。
鞋面500之構形描繪一單一鞋面內之拉伸緯圈之各種構形之用途。藉由改變整個一編織組件中之拉伸緯圈之構形,鞋面500之不同區域可具有不同位準之抗伸展性。該等拉伸緯圈可經構形以在鞋面500之所要位置內抵抗伸展。
在一些實施例中,技術拉伸緯圈502、技術拉伸緯圈504及技術拉伸緯圈506可由一連續股線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各種拉伸緯圈可由個別股線形成。例如,形成技術拉伸緯圈506之股線可延伸出物件500且繼續作為技術拉伸緯圈504。在其他實施例中,各技術緯圈可為一單獨股線。
參考圖6,描繪具有含一較大浮起部之一編織組件之一鞋面之一替代實施例。鞋面600可分成區以助於描述鞋面600之組件。該等區並非為一精確劃界;而是:該等區係為便於描述鞋面600而使用。內側區610可係指位於鞋面600之內側上之一區域。中心區611係指在外側區612與內側區610之間延伸之鞋面600之一中間部分。外側區612可係指位於鞋面600之外側之一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一編織組件之鞋面600之特定區可具有較大浮起部以抵抗伸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浮起部可自一個區延伸至另一區。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浮起部可形成於一單一區中。如圖6中所描繪,鞋面600之編織組件包含技術拉伸緯圈602。技術拉伸緯圈602具有與內側18毗鄰之集圈針跡620。拉伸緯圈額外地包含與中心區611毗鄰之集圈針跡624。浮起部622在集圈針跡620與集圈針跡624之間延伸。自中心區611至外側區612,技術拉伸緯圈602由平針環圈形成。在此構形中,技術拉伸緯圈602可經構形以在內側區610中抵抗伸展同時容許鞋面600之其他區域在一更大程度上伸展。
併入至鞋面600中之編織組件之構形可用以抵消在使用期間可施加於整個鞋面600上之典型力。典型力為可發生於用於一特定目的之一鞋類物件(例如,經構形用於一運動或其他體育活動之一鞋類物件)中的力。一運動或體育活動之一運動員或參與者之典型運動致使力在特定區域中施加於該物件之一鞋面上。典型力可為當一腳部擠壓鞋面600時延伸通過一物件之力。當腳部延伸至鞋面600中時,腳部可伸展或使鞋面600變形。藉由將較大浮起部放置於併入至該鞋面中之編織組件中之特定位置中,浮起部可用以抵消來自一腳部之力且助於將腳部固定於鞋類物件內且抵抗鞋面600之變形。
參考圖7至圖9,描繪具有不同構形之浮起部之各種鞋類物件。儘管所描繪之物件之各者包含不展示平針環圈或其他環圈之區域,但應認識到該等物件之各者之浮起部可與毗鄰環圈串套,如先前圖中所描繪。特定言之參考圖7,描繪具有沿一外側16之較大浮起部之一鞋類物件50。應認識到儘管描繪為沿外側16,但浮起部可沿內側18或在物件50之其他區域內定向。具有較大浮起部之區域51可經構形以抵抗伸展。另外,區域52可包含不同於區域51之一編織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區域52可經構形以容許比區域51大的伸展。在一些實施例中, 區域52可包含平針環圈或其他各種環圈。
參考浮起部53,浮起部53可自鞋底結構54延伸至一接合區域55。接合區域55可表示區域51與區域52之間的區域,區域51經構形用於抗伸展,區域52經構形以比區域51更不抗伸展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區域55可具有區域51之一些特性及區域52之一些特性。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區域55可具有區域51之浮起部之部分以及區域52之一平針編織或其他編織構形之一些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區域51之浮起部可由一單一線或紗線形成。例如,浮起部53可由與浮起部56相同之線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浮起部53及浮起部56可由單獨紗線或線形成。
參考圖8,描繪具有一編織組件之一物件之一替代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編織組件之一部分可與一鞋類物件之鞋帶串套。如圖8中所描繪,鞋帶126延伸穿過由拉伸股線60形成之一環圈。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股線60可用以形成浮起部62。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股線60可自鞋底結構63朝向一腳踝開口或腳背區域延伸。
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股線60之一部分可延伸遠離編織組件之外部表面。即,在一些實施例中,環圈64可延伸出併入至物件65中之編織組件之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帶126可延伸穿過環圈64。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帶126可延伸穿過多個環圈。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拉伸股線可在編織組件內形成一環圈。例如,環圈66可定位於併入至物件65中之編織組件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環圈66可圍繞一鞋帶孔洞67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帶126可穿過鞋帶孔洞67。
在圖8中所描繪之構形中,當調整鞋帶126時,藉由拉伸股線形成之環圈可助於緊固及調整物件65之配合及感覺。當緊固鞋帶126時,亦可緊固拉伸股線且致使物件65之鞋面緊固。
參考圖9,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緯圈可利用特定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緯圈可經配置使得接面不彼此對準。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毗鄰拉伸緯圈可經定向使得毗鄰拉伸緯圈之環圈不彼此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一浮起部在多個針寬度上延伸時,該浮起部可沿編織組件移動或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浮起部可能夠掛在或鉤在一外部物品上。為避免拉伸緯圈被掛住,額外環圈可整合至浮起部中以減少浮起部之長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固定浮起部之環圈或集圈針跡可特別位於各拉伸緯圈內。當拉緊時,拉伸緯圈可圍繞包含一環圈或集圈針跡之各拉伸緯圈之區域延伸一小量。藉由改變用以固定拉伸緯圈之集圈針跡或環圈之各者之位置,可控制拉伸緯圈之抗伸展性。例如,參考拉伸緯圈70,拉伸緯圈70包含一第一集圈針跡72及一第二集圈針跡73。拉伸緯圈71定位為與拉伸緯圈70毗鄰。拉伸緯圈71包含第三集圈針跡74、第四集圈針跡75及第五集圈針跡76。如圖9中所展示,第一集圈針跡72及第二集圈針跡73自第三集圈針跡74、第四集圈針跡75及第五集圈針跡76偏移。例如,第一集圈針跡72可位於一第一經圈位置中。經圈位置係指沿緯圈相對於用以形成各環圈之針的環圈位置。第四集圈針跡75可位於不同於該第一經圈位置之一第二經圈位置中。即,用以形成第四集圈針跡75之針可不同於用以形成第一集圈針跡72之針。因此,在此構形中,第四集圈針跡75及第一集圈針跡72可彼此偏移。
在此構形中,當拉伸緯圈76及拉伸緯圈70經受一力時,該等拉伸緯圈之各者可在不同位置處伸展或延伸。藉由在各拉伸緯圈內偏移環圈或集圈針跡,當各拉伸緯圈可伸展時該等區域可展開。例如,不會存在整合至可伸展或延伸之物件77中的編織組件之抗伸展區域之一集中部分。藉由改變環圈或集圈針跡之各者之位置,拉伸緯圈之伸展可減弱、不太明顯或散佈於該抗伸展區域之一更大部分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浮起部可定位為與整合至物件77中之編織組件內之平針環圈或其他環圈毗鄰。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浮起部不會直接自一鞋底結構或跨越一鞋類物件之方向延伸。拉伸緯圈78包含一平針環圈部分79、一浮起部80及另一平針環圈部分81。如所展示,浮起部80不會直接自鞋底結構82延伸且額外地不會完全延伸至物件77之腳踝開口。在此構形中,浮起部80可抵抗伸展而平針環圈部分79及平針環圈部分81可比浮起部80更可伸展。另外,其他部分(諸如平針環圈部分79及平針環圈部分81)可用以在毗鄰拉伸緯圈或其他緯圈之間偏移集圈針跡或其他環圈。藉由結合浮起部利用該等平針環圈部分,可減少毗鄰浮起部內之伸展之面積。
參考圖10至圖12,描繪併入至編織組件中之拉伸緯圈之各種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定向拉伸緯圈以抵消或引導在正常使用期間特定鞋類物件可經歷之力。例如,參與橄欖球之一穿著者在正常比賽期間可橫向切擊使得特定力可施加於一鞋類物件之鞋面上。在其他實施例中,用於打籃球之一物件可包含依不同角度定向之拉伸緯圈以抵消在使用期間可施加於鞋面上之力。另外,經設計用於追蹤或跑步之一物件可包含依其他角度定向之拉伸緯圈。
參考圖10,編織組件90之拉伸緯圈91可圍繞編織組件90之一鞋面區域成角度。在此實施例中,拉伸緯圈91可經定向以抵消特定橫向力及垂直力。參考圖11,編織組件92包含定向為不同於編織組件90之拉伸緯圈之拉伸緯圈93。在此描繪中,拉伸緯圈93可依比編織組件90之拉伸緯圈更小的一角度定向。取決於物件經設計用於之運動或活動之類型,拉伸緯圈可依各種角度定向。參考圖12,描繪編織組件94且編織組件94包含拉伸緯圈95。編織組件94可併入至可用於追蹤或用於跑步之一物件中。由於跑步通常不涉及一切擊運動,因此拉伸緯圈95可橫向延伸。
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可使用在Meir之名稱為「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n Upper with a Shifted Knit Structure」之2014年7月29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第___號(現美國申請案第14/445,835號)(該案之全部內容特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中所描述之設備或結構中之任一者。
參考圖13至圖16,描繪各種針跡構形。來自鞋面300之技術拉伸緯圈302及拉伸緯圈301經描繪與鞋面300內之其他緯圈隔離。技術拉伸緯圈302包含集圈針跡320及集圈針跡340。浮起部329在集圈針跡320與集圈針跡340之間延伸且將集圈針跡320連接至集圈針跡340。相比而言,技術緯圈301包含複數個環圈910。圖13至圖16用以展現鞋面300內之緯圈之各者之相對長度。
參考圖13,技術拉伸緯圈302經描繪與併入至鞋面300中之編織組件之其他緯圈隔離。技術拉伸緯圈302包含集圈針跡320、浮起部329及集圈針跡340。當技術拉伸緯圈302經受一拉伸力800時,技術拉伸緯圈302之長度會延伸。如圖14中所描繪,技術拉伸緯圈302完全擴展至形成技術拉伸緯圈302之股線之完全長度。在此構形中,集圈針跡320及集圈針跡340變平。自集圈針跡之紗線或材料將技術拉伸緯圈302之長度延伸一距離802。
應認識到連同技術拉伸緯圈302之實體及幾何構形一起,改變股線之材料性質可促成各緯圈之可伸展性。例如,藉由使用一可伸展材料,拉伸技術緯圈302可能夠延伸比距離802大的一距離。除非在此「實施方式」中另有指定,否則當討論一構形可延伸之距離時,此「實施方式」係關於結構之實體或幾何構形而不是用以形成該結構之材料之材料性質。
起因於技術拉伸緯圈302之幾何構形,浮起部329涵蓋技術拉伸緯圈302之一較大百分比。因為浮起部329涵蓋技術拉伸緯圈302之一 較大百分比,所以當經受張力時,技術拉伸緯圈302不會延伸達一較大程度。在一非拉緊狀態中,浮起部329為不包含額外環圈之技術拉伸緯圈302之一大體上筆直區域。因此,當技術拉伸緯圈302拉緊時,浮起部329不會添加至技術拉伸緯圈302之長度。技術拉伸緯圈302之延伸至如圖14中所描繪之一扁平線性緯圈用作描繪相較於其他緯圈之用以形成技術拉伸緯圈302之紗線之量的一表示。應認識到在一鞋面內使用期間,技術拉伸緯圈302不會完全延伸至如圖14中所描繪之一完全線性構形;而是,技術拉伸緯圈302會延伸比具有不同構形之其他緯圈更少之一量。例如,當經受一相等力時,技術拉伸緯圈302會延伸比技術緯圈301更少之一量。
參考圖15及圖16,孤立地描繪一拉緊狀態及一非拉緊狀態中的技術緯圈301。在圖15中,技術緯圈301處於一非拉緊狀態中。相比而言,在圖16中,技術緯圈301經受一拉伸力1000。如所展示,當經受拉伸力1000時,技術緯圈301延伸一距離1002。當技術緯圈301經受拉伸力1000時,用以形成複數個環圈910之股線或材料變平且促成技術緯圈301之長度。因為技術緯圈301中存在大量環圈,所以技術緯圈301之長度會相較於技術拉伸緯圈302而增加一較大量。例如,距離1002可大於距離802。當接合其他平針環圈使用時,技術緯圈301之構形之一緯圈可相對具彈性。相比而言,技術拉伸緯圈302使用更少數目之環圈。因此,技術拉伸緯圈302可形成相較於技術緯圈301相對抗伸展之一緯圈。如相對於技術拉伸緯圈302所討論,當併入至一鞋面中時,技術緯圈301可不完全變平,如圖16中所描繪;而是,技術緯圈301之環圈之大小可減少且促成技術緯圈301之長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緯圈可結合平針環圈緯圈使用。藉由結合平針環圈緯圈使用拉伸緯圈,可控制及限制平針環圈緯圈之伸展。例如,藉由使技術拉伸緯圈302與技術緯圈301串套及相互成圈,可限 制技術緯圈301之可伸展性。當經相互成圈技術拉伸緯圈302及技術緯圈301經受一拉伸力時,各者可開始延伸。因為技術拉伸緯圈302可延伸比技術緯圈301短的一距離,所以技術拉伸緯圈302可限制技術緯圈301延伸一較大距離。例如,技術緯圈301及技術拉伸緯圈302之組合緯圈可基於該組合緯圈之實體及幾何構形延伸之最大距離為距離802。此性質之原因係因為技術拉伸緯圈302無法憑藉超出集圈針跡320及集圈針跡340之任何額外環圈來延伸技術拉伸緯圈302之長度。儘管技術緯圈301可能夠孤立地延伸一更大量,但藉由使技術拉伸緯圈302與技術緯圈301串套,技術緯圈301能夠延伸之距離可由技術拉伸緯圈302限制。依此方式,技術拉伸緯圈可在整個一物件或組件中使用以限制特定區域中之伸展。
參考圖17,描繪一鞋類物件之一替代實施例。物件1100包含鞋面1104及鞋底結構1102。另外,物件1100包含鞋領1120、鞋舌1124及腳背區域1122。此外,物件1100包含可穿過鞋帶孔洞1128之鞋帶1126。鞋面1104可由編織組件1130形成。編織組件1130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與先前所討論之編織組件130相同的方式形成。此外,物件1100可包含一抗伸展區域1140。抗伸展區域1140在可在完成物件1100之前預定義之一區域中可抵抗伸展。例如,在形成鞋面1104期間,抗伸展區域1140之結構可在一編織程序期間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物件1100可使用多個層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多個層可包含編織結構。如圖17中所展示,物件1100包含兩個層:包含編織結構之內層1160及外層1162。
在一些實施例中,物件1100可具有十字縫。如在此「實施方式」中所討論之「十字縫」係關於在織物層之間延伸之縫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利用十字縫使得一第一織物層及一第二織物層彼此間隔。即,在一些實施例中,用以形成該十字縫之線可在織物層之間形成一 填料或間隔物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一特定類型之十字縫。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利用一交叉集圈。一交叉集圈為自一個編織層延伸至一第二編織層之一集圈環圈。該等編織層可藉由交替集圈環圈而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股線可在不同層之間交叉集圈。在其他實施例中,一單一股線可在不同層之間交叉集圈。如圖17中所展示,拉伸股線1170及拉伸股線1172可用以在內層1160與外層1162之間交叉集圈。儘管拉伸股線1170及拉伸股線1172展示為兩個單獨股線,但應認識到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股線1170及拉伸股線1172可由一單一股線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股線1170及拉伸股線1172之各者可在內層1160與外層1162之間形成環圈。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股線1170及拉伸股線1172可彼此交叉,在圖17中描繪為一「X」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一單一拉伸股線可用以連接內層1160及外層1162。
在一些實施例中,十字縫會影響編織組件1130之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130之更厚區域可位於其中額外襯墊或緩衝可係所要的物件1100之區域中。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130在可摩擦一穿著者之腳踝或頂部部分之鞋面1104之一區域中可更厚。鞋面1104之更薄區域可位於其中墊塞可不係必要的區域中。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更薄區域可定位為與鞋底結構1102毗鄰。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更薄區域可助於將鞋面1104固定至鞋底結構1102。在其他實施例中,更厚區域及更薄區域可配置在整個物件1100中以容許在緩衝中或為各種設計提高舒適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十字縫區域中之環圈之數目會影響編織組件1130之厚度。參考放大部分1150,交叉集圈區域1154相較於放大部分1152之交叉集圈區域1156具有多個集圈環圈。因此,放大部分 1150中所描繪之厚度1180可大於放大部分1152之厚度1182。藉由改變一交叉集圈區域中之環圈之數目,可改變編織組件之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物件之彈性可藉由在該十字縫區域內併入不同數目之環圈而改變。藉由改變內層1160與外層1162之間的環圈之數目,可更改鞋面1104之可伸展性或彈性。在該十字縫區域內具有更少環圈之物件1100之一區域可比具有更多環圈之物件1100之一區域更抗伸展。例如,參考放大部分1150,交叉集圈區域1154包含多個集圈環圈。相比而言,交叉集圈區域1156包含更少集圈環圈。如圖7至圖10中所展示且如「實施方式」中所討論,具有更少環圈減少其中一股線可延伸之距離。此外,藉由具有集圈環圈而不是平針環圈,可相較於具有一平針環圈之一個十字縫區域進一步限制一股線可延伸之距離。
可利用十字縫之各種構形。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利用一集圈環圈。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利用一平針環圈。如所描繪,各種集圈環圈用以將一內層1160連接至鞋面1104之一外層1162。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一交叉集圈區域內改變交叉集圈之間隔。在一些實施例中,交叉集圈之數目可沿編織組件1130增加或減少。參考放大部分1150,交叉集圈區域1154包含第一部分1176及第二部分1178。如所描繪,第一部分1176包含比第二部分1178包含之交叉集圈數目更大之交叉集圈。在此構形中,第一部分1176之厚度可大於第二部分1178之厚度。此外,第二部分1178之交叉集圈比第一部分1176之交叉集圈間隔更多。第二部分1178之交叉集圈之間隔可助於減少第二部分1178之厚度。另外,第二部分1178可比第一部分1176更抗伸展。此外,放大部分1152具有甚至比第一部分1176或第二部分1178更少的交叉集圈。因此,放大部分1152之厚度可小於第二部分1178。此外,放大部分1152可比第一部分1176及第二部分1178更抗伸展。如 此一來,可沿鞋面1104之一長度或距離改變編織組件1130之一區域之厚度及抗伸展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物件中之抗伸展性之位準可經改變以適應在使用期間一物件可經歷之不同位準之力。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物件之抗伸展性可經改變使得自抗伸展至相對彈性之轉變可為對一穿著者之一無縫或不明顯轉變。在一些實施例中,連續改變整個一物件之抗伸展性可提高對於一使用者之舒適度。
參考圖18至圖22,描繪在正常使用下之一物件。參考圖18,自一俯視圖描繪具有較大浮起部之一鞋類物件之俯視圖。在此描繪中,物件1200包含具有技術拉伸緯圈1201及技術拉伸緯圈1202之一編織組件。如所描繪,技術拉伸緯圈1201及技術拉伸緯圈1202之浮起部自鞋面之內側18延伸至外側16。如此一來,技術拉伸緯圈1201及技術拉伸緯圈1202經構形以沿物件1100橫向抵抗伸展。
參考圖18至圖23,描繪使用中之包含一鞋面及一鞋底結構之一鞋類物件之代表圖。圖19描繪穿著一物件1200之一運動員。如圖19至圖21中所展示,該鞋類物件之前足部分之一剖視圖包含一運動員之腳部之前足部分。參考圖19,一運動員之腳部可舒適地位於物件1200內。圖19繪示一鬆弛或非移動狀態中之運動員。儘管在此狀態中物件1200在鞋底結構1304上可經歷力,但最小力可施加於物件1200之鞋面1302之部分。
參考圖20及圖21,該運動員經展示執行一運動或體育活動。在此實施例中,一運動員經展示執行足球之一典型運動,特定言之,進行一切擊運動。在此一切擊運動期間,橫向力可沿一鞋類物件之鞋面之部分施加。如圖20中所描繪,鞋類物件1400包含一鞋面1404,該鞋面不包含用於分佈或減少來自一運動或體育活動之力之設備。在此實施例中,鞋類物件1400之鞋面1404可具有不包含較大浮起部之一編織 組件,該較大浮起部經選擇性地定位以與在穿著鞋類物件1200之運動員進行體育活動之情況下可經受典型力之一物件之區域對應。
圖20展示當經受由一運動員進行之一切擊運動時鞋類物件1400之一剖視圖。當一運動員橫向切擊時,由一運動員之腳部施加之力擠壓鞋面1404之內部表面1402。如所描繪,起因於由一運動員之腳部施加於鞋面1404上之力,鞋面1404可變形一距離1406。在一些情況中,此構形可致使物件1400與地面之間的更少穩定性及牽引。此外,起因於物件1400之變形,一運動員可具有更少控制。
圖21展示鞋類物件1200之一例示性實施例。如先前所討論,物件1200包含具有可通過鞋面1302分佈力之較大浮起部之一編織組件。另外,該等較大浮起部可引導或分佈力使得鞋面1302之伸展可限於具有此結構之區域中。如所描繪,鞋類物件1200可形成比物件1400不具彈性之一結構。在此情況中,腳部可擠壓內部表面1506。然而,在此情況中,當經受一相似力時,鞋面1302可比鞋面1404更佳地保持其形狀。該等浮起部可限制鞋面1302之伸展且產生用於使力沿其運行之通道或路徑。因此,該等浮起部可接受或引導力,藉此減少可作用於鞋面1302之編織組件之其他緯圈上的力之量。使用較大浮起部可容許物件1200之鞋面1302之區域中之比物件1400中更佳的穩定性及控制。
圖22及圖23繪示力如何作用於一編織組件內之緯圈上之一代表圖。如圖22中所描繪之物件1200包含具有含具有較大浮起部之多個拉伸緯圈之一編織組件之一鞋面。可沿物件1200之鞋面1302之區域中之編織組件中之緯圈橫向施加一力1600。當力1600作用於物件1200之鞋面1302之區域中之編織組件上時,物件1200之鞋面1302可變形一小量。力1600可致使併入至鞋面1302中之編織組件中的技術拉伸緯圈1201及技術拉伸緯圈1202之集圈針跡變平且延長技術拉伸緯圈1201及技術拉伸緯圈1202,如圖13及圖14中所描繪。此動作可導致物件1200 之鞋面1302之編織組件之一輕微變形。如所展示,描繪為一虛線1602之物件1200之穩定狀態形成可更改為物件1200之實線。
圖22描繪包含具有不利用拉伸緯圈或較大浮起部之一編織組件之一鞋面1404之物件1400。而是,物件1400之該編織組件僅利用由平針環圈形成之緯圈。如所描繪,一力1700經展示在一橫向方向上作用於併入至鞋面1404中之編織組件上。因為併入至鞋面1404中之編織組件不具有包含較大浮起部之拉伸緯圈,所以鞋面1404之編織組件可橫向變形或伸展。相較於圖22中所描繪之物件1200,物件1400可伸展至一更大程度。如所描繪,物件1400之鞋面1404可自如藉由虛線1702所描繪之一穩定狀態延伸至物件1400之實線。併入至鞋面1404中之編織組件中之各緯圈之環圈可如圖15及圖16中所描繪延伸或變平且因此併入至鞋面1404中之編織組件之大小及形狀可相應地變形。
鞋面1302之構形可導致相較於鞋面1404之形狀之減少扭曲或變更。物件1200之鞋面1302之區域中之編織組件包含經特別定位以分佈可作用於鞋面1302上之力的較大浮起部。在物件1200之鞋面1302之區域中之編織組件中使用較大浮起部可提高效能及持久性,且相較於鞋面1404提高一使用者之舒適度及感覺。
參考圖24,描繪一編織組件之一部分之一成圈圖。成圈圖1800描繪可在一編織組件之形成中使用的三個緯圈。如所描繪,成圈圖1800包含技術緯圈1802、技術拉伸緯圈1804及技術緯圈1806。箭頭1808指示編織方向。即,如所展示,首先形成技術緯圈1802。其次形成技術拉伸緯圈1804且技術拉伸緯圈1804與技術緯圈1802串套。技術緯圈1806為最終形成之緯圈。技術緯圈1802包含複數個平針環圈1810。平針環圈1810之各者與針1820(在成圈圖1800中描繪為點)串套。如所展示,沿技術緯圈1802之每個針與技術緯圈1802串套。在其他實施例中,針1820之一些針可不與技術緯圈1802串套。針及環圈之 許多不同構形可用以形成技術緯圈1802。
如成圈圖1800中所展示,平針環圈1810形成於一編織機器之前針床上。平針環圈1810之定向指示平針環圈形成於前針床上。將浮起部1812定位為朝向圖之頂部且將頭部部分1814定位為朝向頁面之底部指示技術緯圈1802形成於一編織機器之前床上。另外,技術拉伸緯圈1804及技術緯圈1806形成於前針床上。
參考技術拉伸緯圈1804,用於技術拉伸緯圈1804之成圈圖標記包含一集圈針跡1824。用以描繪一集圈針跡之符號大體上為一部分三角形。一較大浮起部1826在集圈針跡1824與集圈針跡1834之間延伸。如所描繪,技術拉伸緯圈1804不與大部分針1820串套。而是,浮起部1826在不與針1820相互成圈之情況下沿十二個針1820通過。
可利用類似於成圈圖1800之成圈圖來形成一編織組件。成圈圖可充當如何形成一編織組件之一一貫表示。另外,可在整個此「實施方式」中利用成圈圖之不同變化。
編織機器構形
儘管編織可藉由手執行,但編織組件之商業製造一般藉由編織機器執行。圖25中描繪能夠產生一編織組件(包含本文所描述之編織組件之實施例之任一者)之一編織機器之一實例。編織機器1900構形為一v型床扁平編織機器;然而,其他類型之編織機器可適合於編織組件之構造。例如,在一些例項中,亦可利用一平台扁平編織機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機器1900可包含兩個針床1902。在一些情況中,針床1902可成角度,藉此形成一v型床。各針床1902含有位於一共用平面上之複數個個別針1904。即,一個針床1902之針1904位於一個平面中而另一針床1902之針1904位於一不同平面中。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成角度使得該等平面之交叉線沿編織機器1900之大部分寬度延伸。如下文所進一步詳細描述,針1904可具有針收回之一第一位 置、針延伸之一第二位置及針部分地延伸之一第三位置。在該第一位置中,針與交叉點間隔。在該第二位置中,針可穿過交叉點。在該第三位置中,針位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
一導軌1906在針床1902之交叉線上方且平行於針床1902之交叉線延伸。該導軌可為給紗器1908提供附接點。給紗器1908可供應紗線1910至針1904以使針1904操縱紗線1910。另外,另一給紗器1920可供應一第二紗線1922至針1904以使針1904操縱紗線1922。起因於一走錠紡車之動作,給紗器1908可沿導軌1906及針床1902移動,藉此供應紗線1910至針1904。另外,給紗器1920可沿導軌1906及針床1902移動,藉此供應紗線1922至針1904。在圖25中,一紗線1910藉由一線軸1912提供至給紗器1908。更特定言之,紗線1910自線軸1912延伸至各種導紗器1914、一紗線取回彈簧1916及一紗線張力器1918。給紗器1908具有供應針1904可操縱以編織、集圈及浮動之一紗線之能力。一些機器可具有多個線軸取回彈簧及張力器使得給紗器1902可接收紗線1922且給紗器1908可接收紗線1910。可在編織結構中利用多個紗線。
現在將詳細討論其中編織機器1900操作以製造一編織組件之方式。再者,以下討論將展現特定編織組合以及三角巾產生。
圖26至圖31描繪在被製造之程序中的一編織元件。圖26描繪編織元件2000之一部分。給紗器1908傳遞紗線1910至接受針1904(其可收回及延伸以形成編織元件2000)。另外,給紗器1920可傳遞紗線1922至針1904(其可收回及延伸以形成編織元件2000)。針1904在收回位置中展示。在此位置中,針1904接受紗線1910且形成環圈。為簡明起見,針1904可包含比一典型編織機器1900上更少之紗線。針1904可包含:針2002、針2004、針2006及針2008。
針1904內之個別針之各者可包含一彎鉤部分2010、臂2012及針桿2014。當臂2012位於一敞開位置中時,紗線1910及紗線1922可傳遞 至彎鉤部分2010。當臂2012樞轉遠離彎鉤部分2010時,臂2012可視為位於一敞開位置中。在使用針1904形成一環圈之後,該環圈可傳遞出彎鉤部分2010且傳遞至針桿2014上。針1904可移動至一延伸位置中。當針1904移動時,紗線1910及紗線1922可擠壓臂2012,將臂2012自一閉合位置移動至一敞開位置。臂2012之敞開位置允許紗線1910之環圈行進出彎鉤部分2010、在臂2012上行進且行進至針桿2014上。
另外,在此構形中,編織元件2000包含三個技術緯圈。編織元件2000包含技術緯圈2050、技術拉伸緯圈2052及技術緯圈2054。在此構形中,技術緯圈2050及技術緯圈2054可使用紗線1910形成。相比而言,技術拉伸緯圈2052可藉由使用紗線1922形成。如圖26中所展示,技術拉伸緯圈2052及技術緯圈2050可分層或編帶或以其他方式組合使得技術拉伸緯圈2052及技術緯圈2050形成一單一目視緯圈。圖27之成圈圖2100描繪成圈圖以在一替代顯示中展示如圖26中所描繪之編織元件2000之結構。
參考圖27,在一成圈圖中描繪圖26之編織元件。箭頭2102指示編織方向。例如,可首先編織技術緯圈2050。其次可編織技術拉伸緯圈2052且技術拉伸緯圈2052與技術緯圈2050串套。在此構形中可最後編織技術緯圈2054。
在圖28中,針2002及針2008部分地延伸而針2004及針2006保持在收回位置中。在針2008及針2002之部分延伸位置中,紗線1910不在針2008及針2002上傳遞(passed-off)。在此位置中,針2008及針2002上之線圈朝向臂2012移動;然而,藉由紗線1910形成之環圈不傳遞至針桿2014上。
在圖29中,給紗器1920通過部分延伸之針2002及部分延伸之針2008。給紗器1920將紗線1922沈積於針2002及針2008之彎鉤部分。在此構形中,針2002及針2008不傳遞藉由紗線1910形成之環圈。
圖30展示一收回位置中之所有針1904。自圖28,針2002及針 2008收回。在此描繪中,已形成一第四技術緯圈(技術拉伸緯圈2402)。
圖31描繪成圈圖2500中之圖30之編織元件2000。如所描繪,在技術緯圈2054之後已形成技術拉伸緯圈2402。儘管編織元件2000在此構形中包含四個技術緯圈,但編織元件2000可包含兩個目視緯圈。技術緯圈2050及技術拉伸緯圈2052可如圖30中所展示串套以表現為一單一緯圈。同樣地,技術緯圈2054及技術拉伸緯圈2402可串套及相互成圈以表現為一單一目視緯圈。因此,在此構形中,編織元件2000似乎可包含兩個目視緯圈。藉由改變各緯圈之環圈,可利用不同視覺效果。
圖32描繪一延伸位置中之針2004以自給紗器1908接受紗線1910。針2002及針2008穿過由紗線1910形成之環圈以及由紗線1922形成之環圈。針2004及針2006穿過紗線1910。然而,針2004及針2006先前未延伸以接受紗線1922且因此不穿過紗線1922。
參考圖33,針1904收回且與紗線1910串套且形成一額外緯圈2702。在此構形中,編織元件2000現在包含五個技術緯圈,然而,編織元件2000似乎可包含三個目視緯圈。技術緯圈2050及技術拉伸緯圈2052可表現為一單一目視緯圈。技術緯圈2054及技術拉伸緯圈2402可變現為一單一目視緯圈。另外,技術緯圈2702可表現為一單一目視緯圈。
圖34包含以一成圈圖格式描繪圖33之編織元件2000之成圈圖2800。如所描繪,技術緯圈2702在技術拉伸緯圈2402之後形成。相比於技術拉伸緯圈2402及技術拉伸緯圈2052,技術緯圈2702在各針位置處包含一環圈。儘管編織元件2000中之緯圈之各者之放置及佈局顯示為拉伸緯圈及相似構形中之其他緯圈之一圖案,但應認識到可利用緯圈及拉伸緯圈之各種構形。
儘管已描述各種實施例,但該描述意欲係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且熟習一般技術者當明白實施例之範疇內之更多實施例及實施方案係可行的。相應地,實施例不受限制,除非根據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另外,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實行各種修改及改變。如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當參考先前請求項時,「...之任一者」意欲意謂:(i)任一請求項;或(ii)兩個或兩個以上所參考之請求項之任何組合。
10‧‧‧前足區
12‧‧‧中足區
14‧‧‧腳跟區
100‧‧‧鞋類物件/物件
102‧‧‧鞋底結構
104‧‧‧鞋面
118‧‧‧腳踝開口
120‧‧‧鞋領
122‧‧‧腳背區域
124‧‧‧鞋舌部分
126‧‧‧鞋帶
128‧‧‧鞋帶孔洞
130‧‧‧編織組件
132‧‧‧技術組件
134‧‧‧技術組件
140‧‧‧鞋面/抗伸展區域
142‧‧‧下區域
144‧‧‧上區域
150‧‧‧技術緯圈
152‧‧‧技術拉伸緯圈
160‧‧‧集圈針跡
162‧‧‧較大浮起部
164‧‧‧集圈針跡

Claims (21)

  1. 一種鞋類物件,其具有一鞋面及固定至該鞋面的一鞋底結構,該鞋面具有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包括:一第一緯圈,其沿一第一編織方向自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一區域延伸至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二區域,該第一緯圈包含一第一環圈及一第二環圈,該第一環圈及該第二環圈藉由複數個環圈分離,及一第二緯圈,其自該第一區域延伸至該第二區域,該第二緯圈包含一第一集圈針跡及一第二集圈針跡,該第一集圈針跡與該第一環圈串套,該第二集圈針跡與該第二環圈串套,該第二緯圈包含一浮起部,其自該第一集圈針跡延伸至該第二集圈針跡,該浮起部在該第一緯圈之該複數個環圈上延伸;其中該第二緯圈經構形以在該鞋面之至少一第一部分中抵抗伸展。
  2. 如請求項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緯圈由一第一材料形成且該第二緯圈由一第二材料形成,該第二材料具有比該第一材料更高的一拉伸強度。
  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浮起部在該第一緯圈之至少十個環圈上延伸。
  4.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區域位於該編織組件之一外側上且該第二區域位於該編織組件之一內側上。
  5.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二緯圈進一步包含一第三集圈針跡,該第三集圈針跡位於該第二集圈針跡與該鞋底結構之間,該第三針跡與該複數個環圈之一者串套。
  6.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三集圈針跡位於 該編織組件之一中心區中。
  7.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二緯圈進一步包含一第四集圈針跡,該第四集圈針跡位於該第三集圈針跡與該鞋底結構之間,該第四集圈針跡與該複數個環圈之一者串套。
  8.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四針跡定位為與該鞋底結構毗鄰。
  9.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二緯圈在該第二集圈針跡與該第三集圈針跡之間包含複數個環圈,該第二緯圈之該複數個環圈與該第一緯圈之該複數個環圈串套。
  10.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集圈針跡定位為與該鞋底結構毗鄰。
  11.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二集圈針跡定位為與該鞋底結構毗鄰。
  12.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編織組件包含一第一層及一第二層。
  1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二緯圈具有一交叉集圈,該交叉集圈在該第一層與該第二層之間延伸。
  14. 如請求項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集圈針跡及第二集圈針跡的至少其中之一是延伸至該鞋類物件之一內部空間中或自該鞋類物件向外延伸出去。
  15. 一種鞋類物件,其具有一鞋面及固定至該鞋面的一鞋底結構,該鞋面具有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包括:一抗伸展區域,其由複數個緯圈形成,至少一第一緯圈具有一浮起部;一第一環圈,其位於該浮起部之一第一端處;一第二環圈,其位於該浮起部之一第二端處; 其中該第一緯圈之該第一環圈與一第二緯圈之一第三環圈串套、且該第二環圈與該第二緯圈之一第四環圈串套。
  16. 如請求項15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環圈為一集圈環圈。
  17. 如請求項15之鞋類物件,其中該抗伸展區域自一鞋底結構延伸至一腳背區域。
  18. 如請求項15之鞋類物件,其中一第二區域定位為與該抗伸展區域毗鄰,當經受相同量級之力時,該第二區域比該抗伸展區域伸展一更大距離。
  19. 如請求項15之鞋類物件,其中一第三緯圈位於該抗伸展區域中,該第三緯圈包含一第五環圈,該第一環圈位於一第一經圈位置處且該第五環圈位於一第二經圈位置處,該第一經圈位置不同於該第二經圈位置。
  20. 一種使一鞋類物件具有一鞋面及固定至該鞋面的一鞋底結構之方法,該鞋面具有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藉由以下形成:沿一第一編織方向自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一區域至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二區域編織一第一緯圈,該第一緯圈包含:一第一環圈,其位於該第一區域中;及一第二環圈,其位於該第二區域中,該第一環圈及該第二環圈藉由複數個環圈分離,且自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二區域編織一第二緯圈,該第二緯圈包含一第一集圈針跡及一第二集圈針跡,該第一集圈針跡與該第一環圈串套,該第二集圈針跡與該第二環圈串套,該第二緯圈包含一浮起部,其自該第一集圈針跡延伸至該第二集圈針跡,該浮起部在該第一緯圈之該複數個環圈上延伸;其中該第二緯圈經構形以在該鞋面之至少一第一區域中抵抗伸展。
  21.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將該第一集圈針跡定位為與該鞋底結構毗鄰且將該第二集圈針跡定位為與該鞋底結構毗鄰。
TW105111914A 2015-04-16 2016-04-15 具有含浮起部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TWI5878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48531P 2015-04-16 2015-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9485A TW201639485A (zh) 2016-11-16
TWI587802B true TWI587802B (zh) 2017-06-21

Family

ID=55806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1914A TWI587802B (zh) 2015-04-16 2016-04-15 具有含浮起部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20160302527A1 (zh)
EP (3) EP3283676B1 (zh)
CN (3) CN114711514A (zh)
TW (1) TWI587802B (zh)
WO (1) WO201616804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55953S1 (en) 2017-09-14 2019-08-13 Puma SE Shoe sole element
USD953709S1 (en) 1985-08-29 2022-06-07 Puma SE Shoe
US10130142B2 (en) * 2015-04-14 2018-11-2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knitted component having biased inter-toe member
EP3283676B1 (en) 2015-04-16 2021-12-01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having floated yarn portion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208658057U (zh) * 2015-05-08 2019-03-29 安德玛有限公司 用于鞋履制品的织物鞋面和鞋履制品
WO2018009414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with multiple layer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13951598B (zh) * 2016-07-21 2023-11-07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多层的鞋类物品、鞋类物品的保持系统和制造方法
USD850766S1 (en) 2017-01-17 2019-06-11 Puma SE Shoe sole element
JP6826653B2 (ja) * 2017-03-20 2021-02-03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靴のアッパー
WO2019029781A1 (de) * 2017-08-11 2019-02-14 Puma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uhs
USD975417S1 (en) 2017-09-14 2023-01-17 Puma SE Shoe
DE102017223746B4 (de) * 2017-12-22 2024-03-14 Adidas Ag Rundstrick-Schuhoberteil
US10791791B2 (en) * 2018-01-20 2020-10-06 Nike, Inc. Articles of footwear reinforced with high tenacity yarn
US10731279B2 (en) 2018-01-20 2020-08-04 Nike, Inc. Knitted components reinforced with high tenacity yarn
CN112074205A (zh) 2018-04-27 2020-12-11 彪马欧洲股份公司 尤其是运动鞋的鞋
CN108433237B (zh) * 2018-05-21 2023-09-29 鹤山精丰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骨架插装结构的袜鞋
EP3833807A2 (en) * 2018-08-08 2021-06-16 NIKE Innovate C.V. Lightweight knitted uppe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20200399798A1 (en) * 2019-06-20 2020-12-24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knit articles incorporating reflective yarn and knit articles
USD932762S1 (en) 2019-07-23 2021-10-12 Puma SE Shoe
USD935760S1 (en) 2019-07-23 2021-11-16 Puma SE Shoe
US20210246584A1 (en) * 2020-02-07 2021-08-12 Nike, Inc. Reflective knit component
USD944504S1 (en) 2020-04-27 2022-03-01 Puma SE Shoe
EP4256120A2 (en) * 2021-10-22 2023-10-11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s of footwear with knit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7010B1 (en) * 1997-07-11 2001-08-21 Applied Materials, Inc. Carrier head with a flexible membrane for a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system
TW201402030A (zh) * 2012-02-20 2014-01-16 Nike International Ltd 包含具有鞋舌之編織組件的鞋具
CN103653542A (zh) * 2012-09-25 2014-03-26 总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鞋面的织造方法
TW201438615A (zh) * 2012-11-30 2014-10-16 Nike Innovate Cv 具有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US20150059209A1 (en) * 2013-08-29 2015-03-05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n Integral Knit Ankle Cuff
TWM498500U (zh) * 2013-09-13 2015-04-11 Nike Innovate Cv 包含具有若干單絲區域之一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02368A (en) * 1935-09-26 1937-12-14 Edgar J Martel Arch-supporting stocking
US2311166A (en) * 1942-03-28 1943-02-16 Hemphill Co Knitted fabric and method
US2440393A (en) * 1944-08-18 1948-04-27 Frank W Clark Process of making last-fitting fabric uppers
DE1610544A1 (de) * 1967-10-04 1971-09-16 Hammer Geb Nebel Sigrid Damenstrumpf
US4015448A (en) * 1973-12-19 1977-04-05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Support stocking
US3986374A (en) * 1974-11-14 1976-10-19 Goscote Engineering Limited Welf knitted fabric simulating woven cloth
US4034581A (en) * 1976-04-26 1977-07-12 Thorneburg Hosiery Mill, Inc. Sock with plate and float pattern and method
US4216662A (en) * 1978-03-03 1980-08-12 Pickett Hosiery Mills, Inc. Cushion stitch construction for men's hosiery
US4149274A (en) * 1978-10-10 1979-04-17 Alba-Waldensian, Incorporated Anti-slip hosiery article and method
US4499742A (en) * 1982-03-04 1985-02-19 Crescent Hosiery Mills Crew sock with nonroll selvage top
US4967494A (en) 1988-01-15 1990-11-06 Cabela's, Inc. Waterproof insulated sock with foot conforming capability
US5615562A (en) * 1992-07-08 1997-04-01 Tecnit-Technische Textilien Und Systeme Gmbh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weave-knit material
US5412957A (en) * 1993-10-20 1995-05-09 The Kendall Company Knit therapeutic stocking with anti-slip feature
DE19545770A1 (de) * 1995-12-07 1997-07-03 Schmidt Ursula Dorothea Durch Fadenflottungen gemusterte Plattierwar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auf Rundstrickmaschinen
DE19636208A1 (de) * 1996-09-05 1998-03-12 Keiper Recaro Gmbh Co Elastisches Mehrlagengestrick
US20020152775A1 (en) * 1999-04-29 2002-10-24 Sara Lee Corporation Seamless torso controlling gar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1442168A1 (en) 2001-11-09 2004-08-04 Legend Care I.P. Limited A sock
US6931762B1 (en) 2002-12-18 2005-08-23 Nike, Inc. Footwear with knit upp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footwear
DE102004038636A1 (de) * 2004-07-24 2006-02-16 medi Bayreuth Weihermüller & Voigtmann GmbH & Co. KG Elektrisch biaxial leitfähiges Gestrick
JP5102045B2 (ja) * 2006-01-26 2012-12-19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繊維混用布帛
US8122616B2 (en) * 2008-07-25 2012-02-28 Nike, Inc. Composite element with a polymer connecting layer
TW201143646A (en) * 2010-01-22 2011-12-16 Kowa Co Foot wear
CA2818135C (en) * 2010-11-15 2016-05-10 Flagship Brands, Llc Knit sock with targeted compression zone
US8522577B2 (en) * 2011-03-15 2013-09-03 Nike, Inc. Combination feeder for a knitting machine
WO2012166244A1 (en) 2011-04-08 2012-12-06 Dashamerica, Inc. D/B/A Pearl Izumi Usa, Inc. Seamless upper for footwea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9420845B2 (en) 2011-12-27 2016-08-23 Cheng-Tung Hsiao Shoe upper structure
DE102012206062B4 (de) 2012-04-13 2019-09-12 Adidas Ag Schuhoberteil
US10182617B2 (en) 2012-11-20 2019-01-22 Nike, Inc. Footwear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collar and throat portions
US9226540B2 (en) * 2013-02-28 2016-01-05 Nike, Inc. Method of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 vertically inlaid tensile element
NZ712922A (en) * 2013-03-07 2019-10-25 Grt Developments Pty Ltd Fabric system
DE102013107800A1 (de) * 2013-07-22 2015-01-22 Visiotex GmbH Herstellung eines Schuhs mit einem Schaft aus einem dreidimensional geformten Gestrick
JP5749774B2 (ja) * 2013-09-30 2015-07-15 美津濃株式会社 シューズ
CN105980617B (zh) * 2013-10-14 2018-11-13 英威达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多根弹性纱的可拉伸圆形针织织物
US9145629B2 (en) * 2014-02-03 2015-09-2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luding a monofilament knit element with a fusible strand
WO2015166824A1 (ja) * 2014-05-02 2015-11-0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編成方法
US10194711B2 (en) * 2014-05-06 2019-02-05 Nike, Inc. Packaged dyed knitted component
US9661892B2 (en) 2014-07-29 2017-05-3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n upper with a shifted knit structure
EP3283676B1 (en) * 2015-04-16 2021-12-01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having floated yarn portion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7010B1 (en) * 1997-07-11 2001-08-21 Applied Materials, Inc. Carrier head with a flexible membrane for a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system
TW201402030A (zh) * 2012-02-20 2014-01-16 Nike International Ltd 包含具有鞋舌之編織組件的鞋具
CN103653542A (zh) * 2012-09-25 2014-03-26 总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鞋面的织造方法
TW201438615A (zh) * 2012-11-30 2014-10-16 Nike Innovate Cv 具有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US20150059209A1 (en) * 2013-08-29 2015-03-05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n Integral Knit Ankle Cuff
TWM498500U (zh) * 2013-09-13 2015-04-11 Nike Innovate Cv 包含具有若干單絲區域之一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7148A (zh) 2016-10-26
EP3954816B1 (en) 2023-10-25
CN106037148B (zh) 2022-03-25
US11375772B2 (en) 2022-07-05
EP4272593A3 (en) 2024-01-17
CN114711514A (zh) 2022-07-08
EP3283676B1 (en) 2021-12-01
US20220304422A1 (en) 2022-09-29
EP4272593A2 (en) 2023-11-08
EP3283676A2 (en) 2018-02-21
WO2016168046A3 (en) 2016-11-24
CN205696052U (zh) 2016-11-23
US20200163414A1 (en) 2020-05-28
TW201639485A (zh) 2016-11-16
WO2016168046A2 (en) 2016-10-20
EP3954816A1 (en) 2022-02-16
US20160302527A1 (en) 2016-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7802B (zh) 具有含浮起部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JP6957588B2 (ja) レンチキュラーニット構造を組み込む製品用のニット構成要素および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TWI620517B (zh) 具有一彎曲編織繫帶元件之鞋類物件及形成具有一編織組件之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之方法
TWI584749B (zh) 包含具有移位編織結構之鞋面的鞋類物件及編織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542749B (zh) 編織具有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JP6510428B2 (ja) 一体型ニットベロを有するニット構成要素を組み込んだ履物製品
JP6479689B2 (ja) 縦インレイ伸縮要素を有するニット構成要素を編む方法
US20170332722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monofilament areas
CN106923423B (zh) 包含带有一体的针织踝部鞋领口的针织部件的鞋类物品
TWI736836B (zh) 用於鞋類物件之鞋面及鞋類物件
TWI598053B (zh) 合併有具有單絲區域之一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