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6204B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6204B
TWI586204B TW104119360A TW104119360A TWI586204B TW I586204 B TWI586204 B TW I586204B TW 104119360 A TW104119360 A TW 104119360A TW 104119360 A TW104119360 A TW 104119360A TW I586204 B TWI586204 B TW I5862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h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me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9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4314A (zh
Inventor
Kentaro Sawa
Koshiro Ishihara
Yoshihiro Otsuk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44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4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6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62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05Routing ac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nodes in sleep or doze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reactive rou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對構成多躍式網路並且進行間歇控制的無線通信裝置發送路徑資訊的技術。
在伴隨無線模組的低成本化或頻率重編之不需要許可的頻帶範圍的擴張廣為適用無線M2M(Machine-to-Machine)系統。無線M2M系統係藉由無線通信,在機器間收發監視資訊或控制資料的系統。在無線M2M系統中,由於與被配置在寬區域的機器進行通信,因此列舉通信距離的伸長為課題之一。此外,由於亦假想在無法確保電源的環境下設置無線節點,因此為了無線節點以電池長期間動作,低消耗電力化亦為課題。
以伸長通信距離的技術而言,有一種在信號發送源節點與接收目的端節點之間配置中繼節點,且在中繼節點接收由信號發送源節點被發送的資料,由中繼節點對接收目的端節點進行發送的多躍點通信技術。藉由適用多躍點通信技術,無須延長無線鏈路的通信距離,即可伸長信號發送源節點與接收目的端節點的通信距離。以多躍點通信技術之一而言,有以IETF被標準化的RPL(IPv6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s)(參照下述非專利文獻1)。
RPL係藉由定期交換控制訊息,進行通信路徑的更新。在無線通信中,由於電波狀況時時刻刻改變,因此定期的路徑更新為必不可缺。各節點係建構以閘道為根的樹狀結構的多躍式網路。有由自節點朝閘道方向的路徑(以下稱為上行路徑)、及由閘道朝自節點方向的路徑(以下稱為下行路徑),分別以如下所示之手段更新路徑。
首先,說明上行路徑的更新。
閘道係將上行路徑資訊設定在上行路徑控制訊息,且定期以廣播發送。接收到上行路徑控制訊息的節點係更新自節點所保持的上行路徑資訊,且將經更新的上行路徑資訊設定在上行路徑控制訊息,且以廣播發送。
第9圖係顯示更新上行路徑的序列的圖。在第9圖中係存在節點A~C。節點A係與節點B鄰接,且為節點B及節點C的下位的節點。節點B係與節點C鄰接的下位節點。
接收到上行路徑控制訊息的節點C係更新自節點所保持的上行路徑資訊,且將經更新的上行路徑資訊設定在上行路徑控制訊息,且以廣播發送(S901)。節點B係接收來自節點C的上行路徑控制訊息,且更新上行路徑資訊(S902)。節點B係將經更新的自節點的上行路徑資訊設定在上行路徑控制訊息,且以廣播發送(S903)。節點A係接收來自節點B的上行路徑控制訊息,且更新上行路徑資訊(S904)。
接著,說明下行路徑的更新。
第10圖係顯示更新下行路徑的序列的圖。在第10圖中係存在節點A~C。節點A~C係將下行路徑控制訊息,定期以 單播發送至鄰接的上位節點。
節點A係將下行路徑控制訊息以單播發送至節點B(S1001)。接收到下行路徑控制訊息的節點B係更新下行路徑資訊(S1002)。此外,節點B係將經更新的內容的下行路徑控制訊息發送至節點C(S1003)。接收到下行路徑控制訊息的節點C係更新下行路徑資訊(S1004)。
另一方面,以實現低消耗電力的技術而言,有節點反覆起動及休眠的間歇控制。例如,在IEEE802.15.4e中,使RIP(Receiver Initiated Transmission)被標準化作為間歇控制的方式(參照下述非專利文獻2)。
第11圖係顯示藉由RIP所為之間歇控制的序列的圖。在第11圖中係存在節點A、B。節點A、B係互相鄰接,且構成多躍式網路的節點。節點A、B係反覆起動及休眠。節點B係預先掌握節點A為進行間歇控制的節點。
節點B即使由其他節點接收給節點A的資料,亦不會立即轉送(S1101)。節點A係若起動,即對鄰接的節點B發送要求資料發送的資料要求(S1102)。節點B係若由節點A接收資料要求,即發送給節點A的資料(S1103)。節點A係若接收資料,且藉由間歇周期而成為休眠的時序時,即休眠。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IETF RFC6550, “IPv6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s”
非專利文獻2:IEEE Std 802.15.4e-2012
但是,非專利文獻1之藉由RPL所為之通信路徑的更新方式係若與非專利文獻2之藉由RIP所為之間歇控制加以組合時,節點正在休眠時,並無法接收以廣播被發送的路徑控制訊息,會有無法進行路徑資訊更新的問題。
本發明係為解決如上所述之問題而完成者,目的在獲得一種即使在構成多躍式網路的節點正在進行間歇控制的情形下,亦可更新通信路徑的無線通信裝置。
無線通信裝置係構成樹狀結構的多躍式網路,並且反覆起動及休眠的無線通信裝置,其包括:網路控制部,其係保持對其他無線通信裝置發送資料的路徑的資訊,並且生成包含路徑的資訊的路徑控制訊息;及無線收發信號部,其係若將表示其他無線通信裝置之中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由休眠而起動的情形並且要求資料發送的資料要求,由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接收到時,將網路控制部所生成的路徑控制訊息發送至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
藉由本發明,即使在構成多躍式網路的節點正在進行間歇控制的情形下,亦可更新通信路徑。
10、10a~c‧‧‧節點
11‧‧‧閘道
21‧‧‧天線
22‧‧‧無線收發信號部
23‧‧‧應用資料收發部
24‧‧‧網路控制部
25‧‧‧間歇控制部
26‧‧‧上行路徑管理部
27‧‧‧下行路徑管理部
28‧‧‧節點管理部
29‧‧‧起動管理部
71‧‧‧記憶體
72‧‧‧處理器
73‧‧‧無線通信機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網路的構成的區塊圖。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的構成的區塊圖。
第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的接收信號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第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的發送信號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第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更新節點的上行路徑的序列的圖。
第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更新節點的下行路徑的序列的圖。
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的硬體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網路控制部更新路徑的處理的流程圖。
第9圖係顯示更新上行路徑的序列的圖。
第10圖係顯示更新下行路徑的序列的圖。
第11圖係顯示藉由RIP所為之間歇控制的序列的圖。
實施形態1.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網路構成。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網路的構成的圖。網路係藉由作為無線通信裝置的節點10a~c及閘道11所構成的多躍式網路。此外,第1圖的網路係以閘道11為根的樹狀結構的網路。閘道11係建構並且管理網路,與節點直接或透過其他節點來收發資料。此外,閘道11係與連接在閘道11的上位的裝置或 其他網路收發資料。
由節點朝向閘道11的方向為上行、由閘道11朝向節點的方向為下行。在第1圖中,建構由閘道11透過其他節點與節點10a、節點10b、節點10c相連的路徑。節點10a為節點10b及節點10c的下位節點。節點10b為節點10c的下位節點,且為節點10a的上位節點。節點c為節點a及節點b的上位節點。其中,節點10a~c係正在進行間歇控制。
接著,說明節點10的構成。節點10a~c係與節點10為相同的構成。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10的構成的區塊圖。節點10係藉由天線21、無線收發信號部22、應用資料收發部23、網路控制部24、及間歇控制部25所構成。此外,網路控制部24係藉由上行路徑管理部26、及下行路徑管理部27所構成。此外,間歇控制部25係藉由節點管埋部28、及起動管理部29所構成。在節點10係有連接感測器的情形,應用資料收發部23進行與感測器的資料收發。
首先,說明節點10接收資料的情形。
天線21係若由其他節點接收無線信號,將無線信號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22。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將無線信號轉換成訊框,確認訊框的接收目的端。在訊框係設定有網路位址及MAC位址的2種類作為接收目的端。網路位址係訊框進行發送的資料的接收目的端。MAC位址係表示多躍點的路徑上的接下來的節點的接收目的端。網路位址及MAC位址若為可單義識別節點的值即可。此外,關於信號發送源,亦與接收目的 端同樣地,在訊框設定有信號發送源網路位址及信號發送源MAC位址。
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按照訊框所發送的資料的內容,輸出至應用資料收發部23或網路控制部24。應用資料收發部23係處理由無線收發信號部22被輸入的應用資料。網路控制部24係若由無線收發信號部22被輸入路徑控制訊息,即更新路徑資訊。
上行路徑管理部26係對應保持上位節點的MAC位址、順位資訊、下一節點的MAC位址、及路徑資訊的有效期限。順位資訊係指表示由閘道11至節點的距離的值。距離係例如以躍點數表示。躍點數係至接收目的端的節點為止所經由的節點數。下一節點的MAC位址係發送給上位節點的資料時的路徑的接下來的節點,為與節點10鄰接的節點。上行路徑管理部26係保存上行路徑控制訊息的信號發送源MAC位址,作為下一節點的MAC位址。上位節點的MAC位址、順位資訊、及路徑資訊的有效期限係藉由上行路徑控制訊息被通知的值。
此外,下行路徑管理部27係對應保持下位節點的MAC位址、順位資訊、下一節點的MAC位址、及路徑資訊的有效期限。下一節點係發送給下位節點的資料時的路徑的接下來的節點,為與節點10鄰接的節點。下行路徑管理部27係保存下行路徑控制訊息的信號發送源MAC位址作為下一節點的MAC位址。下位節點的MAC位址、順位資訊、及路徑資訊的有效期限係藉由下行路徑控制訊息被通知的值。
上行路徑管理部26及下行路徑管理部27係有保持複數節點的路徑資訊的情形。
節點管理部28係對應保持鄰接的節點的MAC位址及各節點是否正在進行間歇控制。節點係當參入至網路時,將自節點的MAC位址及是否進行間歇控制發送至周圍的節點。由此時的資訊,節點管理部28可掌握鄰接的節點是否正在進行間歇控制。
此外,起動管理部29係保持自節點的間歇周期。
接著,說明節點10發送資料的情形。
應用資料收發部23係將與節點10相連接的感測器或應用程式所生成的應用資料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22。網路控制部24係參照上行路徑管理部26或下行路徑管理部27,並且附加自節點的資訊來生成路徑控制訊息。上行路徑控制訊息係藉由上位節點的MAC位址、順位資訊、及路徑的有效期限所構成。網路控制部24係在上位節點的MAC位址設定自節點的MAC位址,作為自節點的路徑資訊。網路控制部24係保持自節點的順位資訊及路徑的有效期限,在上行路徑控制訊息設定所保持的值。網路控制部24係將所生成的上行路徑控制訊息及下一節點的MAC位址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22。
下行路徑控制訊息係藉由下位節點的MAC位址、順位資訊、及路徑的有效期限所構成。網路控制部24係在下位節點的MAC位址設定自節點的MAC位址,作為自節點的路徑資訊。網路控制部24係保持自節點的順位資訊、及路徑的有效期限,在下行路徑控制訊息設定所保持的值。網路控制部 24係將所生成的下行路徑控制訊息及下一節點的MAC位址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22。
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對節點管理部28詢問下一節點是否正在進行間歇控制。若下一節點正在進行間歇控制,無線收發信號部22若由下一節點接收資料要求,即透過天線21,對下一節點發送路徑控制訊息及應用資料。若下一節點未進行間歇控制,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未等待資料要求的接收,即對下一節點發送路徑控制訊息及應用資料。
接著,詳細說明節點10由其他節點接收資料的動作。
第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10的接收信號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若由天線21接收無線信號,即由步驟S301開始處理。
在步驟S301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判定訊框所發送的資料是否為給自節點。若訊框的接收目的端網路位址為自節點,處理係進至步驟S302。
在步驟S302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判定訊框所發送的資料是否為應用資料。若訊框所發送的資料為應用資料,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將應用資料輸出至應用資料收發部23。
在步驟S303中,應用資料收發部23係處理被輸入的應用資料。應用資料收發部23亦有另外將資料輸出至與自節點相連接的感測器的情形。處理結束。
在步驟S302中,若訊框所發送的資料非為應用資料,處理係進至步驟S304。
在步驟S304中,若訊框所發送的資料為路徑控制訊息,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將路徑控制訊息輸出至網路控制部24。
在步驟S305中,網路控制部24係更新路徑資訊。若為關於上行路徑的路徑控制訊息,網路控制部24係在上行路徑管理部26保存路徑資訊。若為關於下行路徑的路徑控制訊息,網路控制部24係在下行路徑管理部27保存路徑資訊。處理結束。
在步驟S304中,若訊框所發送的資料非為路徑控制訊息,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進行按照訊息內容的處理,且處理結束。
在步驟S301中,若訊框的接收目的端網路位址非為自節點,處理係進至步驟S306。為將訊框轉送至其他節點的案例。
在步驟S306中,若訊框的接收目的端MAC位址為自節點,處理係進至步驟S307。
在步驟S307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將由其他節點接收到的資料轉送至下一節點。處理容後詳述。
在步驟S306中,若訊框的接收目的端MAC位址非為自節點,即進至步驟S308。
在步驟S308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廢棄訊框。處理結束。
接著,詳細說明節點10對其他節點發送資料的動 作。
第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10的發送信號處理流程的流程圖。若發送節點10所生成的資料,連同轉送由其他節點接收到的資料的情形一起進行本流程圖的處理。轉送由其他節點接收到的資料的情形即為第3圖的步驟S307。
應用資料收發部23係藉由按照來自感測器的輸入或所接收到的應用資料的處理,將應用資料發送至其他節點。應用資料收發部23係將應用資料及接收目的端網路位址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22。
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若被輸入由應用資料收發部23所發送的資料,即由步驟S401開始處理。
在步驟S401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將接收目的端網路位址輸出至網路控制部24,且詢問下一節點。網路控制部24係將與接收目的端網路位址相對應的下一節點的MAC位址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22。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在訊框的接收目的端網路位址設定由應用資料收發部23被輸入的接收目的端網路位址。此外,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在訊框的接收目的端MAC位址設定由網路控制部24被輸入的下一節點的MAC位址。
在步驟S402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將下一節點的MAC位址輸出至間歇控制部25,且詢問下一節點是否正在進行間歇控制。間歇控制部25係參照節點管理部28,對無線收發信號部22輸出下一節點是否正在間歇控制中。若下一節點為間歇控制中,處理係進至步驟S403。此外,若下一節 點非為間歇控制中,處理係進至步驟S404。
在步驟S403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若由下一節點接收資料要求、或保持送信資料的計時器逾時時,處理係進至步驟S404。
在步驟S404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將資料要求的信號發送源MAC位址輸出至網路控制部24。若資料要求的信號發送源的節點為上行路徑的節點,網路控制部24係生成上行路徑控制訊息,且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22。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在訊框的資料部分設定上行路徑控制訊息,且將訊框轉換成無線信號。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透過天線21,將無線信號發送至下一節點。
若資料要求的信號發送源的節點為下行路徑的節點,網路控制部24係生成下行路徑控制訊息,且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22。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與上行路徑控制訊息同樣地,發送至下一節點。處理係進至步驟S405。
在步驟S405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在訊框的接收目的端MAC位址設定下一節點的MAC位址,且在訊框的資料部分設定應用資料。此外,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將訊框轉換成無線信號,且輸出至天線21。天線21係將無線信號發送至下一節點。處理結束。
其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當由鄰接的節點接收到資料要求時,若未保持發送至該鄰接的節點的應用資料,即僅發送路徑控制訊息。此時,無線收發信號部22亦可在發送路徑控制訊息的訊框,附加表示未保持所發送的應用資料的資 訊而發送至鄰接的節點。
接著,說明更新上行路徑的動作。其中,為簡化說明,以裝置名為主體來說明動作。
第5圖係顯示更新實施形態1之節點10b的上行路徑的序列的圖。
節點10b係接收給節點10a的資料(S501)。節點10b的節點管理部28係判定節點10a是否為進行間歇控制的節點。由於節點10a進行間歇控制,因此節點10b係保留對節點10a的信號發送(S502)。節點10a係結束休眠,若起動,即發送資料要求。節點10b係若接收來自節點10a的資料要求,詢問上行路徑管理部26節點10a是否為上行路徑的節點(S503)。若節點10a為上行路徑的節點,節點10b係對節點10a以單播發送上行路徑控制訊息(S504)。節點10a係根據由節點10b所接收到的上行路徑控制訊息,更新上行路徑資訊(S505)。節點10b係若接收上行路徑控制訊息的送達確認,即發送原保留的資料(S506)。節點10a係接收資料,若成為間歇周期時,即休眠。
若由節點10a接收到資料要求時沒有給節點10a的保留資料,節點10b亦可明示在上行路徑控制訊息沒有保留資料而發送至節點10a。藉由明示在上行路徑控制訊息沒有保留資料,節點10a係未等待資料,即可移至休眠狀態。因此,有使消耗電力減低的效果。
此外,節點10b亦可以廣播發送對節點10a的上行路徑控制訊息。藉由廣播,周圍的節點亦可取得上行路徑的資訊來更 新資訊。
接著,說明更新下行路徑的動作。其中,為簡化說明,以裝置名為主體來說明動作。
第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更新節點10b的下行路徑的序列的圖。
節點10b係接收給節點10c的資料(S601)。節點10b的節點管理部28係判定節點10c是否為進行間歇控制的節點。由於節點10c進行間歇控制,因此節點10b係保留對節點10c的信號發送(S602)。節點10c係結束休眠,若起動,即發送資料要求。節點10b若接收來自節點10c的資料要求,對下行路徑管理部27詢問節點10c是否為下行路徑的節點(S603)。若節點10c為下行路徑的節點,節點10b係對節點10c以單播發送下行路徑控制訊息(S604)。節點10c係根據由節點10b所接收到的下行路徑控制訊息,更新下行路徑資訊(S605)。節點10b係若接收下行路徑控制訊息的送達確認,即發送原保留的資料(S606)。節點10c係接收資料,若成為間歇周期時,即休眠。
接著,說明節點10的硬體構成。
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10的硬體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節點10係藉由記憶體71、處理器72、及無線通信機73所構成。在無線通信機73連接有天線21。
記憶體71係記憶用以實現無線收發信號部22、應用資料收發部23、網路控制部24、及間歇控制部25的各功能 的程式及資料。此外,記憶體71係記憶用以實現上行路徑管理部26、下行路徑管理部27、節點管理部28、及起動管理部29的各功能的資料。記憶體係由例如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HDD(Hard Disk Drive,硬碟驅動機)、SSD(Solid State Drive,固體狀態驅動機)所構成。
處理器72係讀出被記憶在記憶體71的程式及資料,實現無線收發信號部22、應用資料收發部23、網路控制部24、及間歇控制部25的各功能。處理器72係藉由執行被記憶在記憶體的程式的CPU、系統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等處理電路予以實現。
其中,複數處理電路亦可構成為聯合執行無線收發信號部22、應用資料收發部23、網路控制部24、及間歇控制部25的功能。
無線通信機73係連同記憶體71及處理器72一起實現無線收發信號部22的功能。無線通信機73係由無線發送信號機、及無線接收信號機所構成,透過無線線路,與其他裝置收發無線信號。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其係構成樹狀結構的多躍式網路,並且反覆起動及休眠的無線通信裝置,其包括:網路控制部,其係保持對其他無線通信裝置發送資料的路徑的資訊,並且生成包含路徑的資訊的路徑控制訊息;及無線收發信號部,其係若將表示其他無線通信裝置之中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由休眠而起動的情形並且要求資料 發送的資料要求,由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接收到時,將網路控制部所生成的路徑控制訊息發送至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因此即使在構成多躍式網路的無線通信裝置正在進行間歇控制的情形下,亦可更新通信路徑。
實施形態2.
在以上之實施形態1中,係以接收到資料要求為契機,發送上行路徑控制訊息或下行路徑控制訊息者,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顯示考慮到通信路徑的有效期限來發送路徑控制訊息的實施形態。
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說明與實施形態1為不同的部分。
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網路控制部24更新路徑資訊的處理的流程圖。
網路控制部24係藉由路徑控制訊息,取得上行路徑的有效期限及下行路徑的有效期限,且分別保存在上行路徑管理部26及下行路徑管理部27。
節點10係由步驟S801開始處理。
在步驟S801中,網路控制部24係起動上行路徑計時器及下行路徑計時器。計時器值係由0開始正數(countup)。
在步驟S802中,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接收資料要求。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將資料要求的訊框的信號發送源MAC位址輸出至網路控制部24。若資料要求的信號發送源為上行路徑的節點,進至步驟S804。
在步驟S803中,網路控制部24係將上行路徑計時器的值與臨限值作比較。若上行路徑計時器的值小於臨限值,進至步 驟S804。若上行路徑計時器的值不小於臨限值,則返回至步驟S802。
在步驟S804中,網路控制部24係生成上行路徑控制訊息,且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22。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透過天線21,以單播發送上行路徑控制訊息。
在步驟S805中,網路控制部24係重置上行路徑計時器的值,且設定0。處理係返回至步驟S802。
在步驟S802中,若資料要求的信號發送源為下行路徑的節點,進至步驟S806。
在步驟S806中,將下行路徑計時器的值與臨限值作比較。若下行路徑計時器的值小於臨限值,進至步驟S807。若下行路徑計時器的值不小於臨限值,則返回至步驟S802。
在步驟S807中,網路控制部24係生成下行路徑控制訊息,且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22。無線收發信號部22係透過天線21,以單播發送下行路徑控制訊息。
在步驟S808中,網路控制部24係重置下行路徑計時器的值,且設定0。處理係返回至步驟S802。
與上行路徑計時器及下行路徑計時器作比較的臨限值係設定為自節點的間歇控制周期的n倍的值。間歇控制周期係從節點起動、休眠,至再次起動為止的時間。n為1以上的整數。
藉由使臨限值成為間歇控制周期的n倍的值,至路徑的有效期限逾時為止,可將上行路徑及下行路徑控制訊息發送n次。若將n設定為1,若在發送路徑控制訊息時1度失敗,路 徑的有效期限即逾時,而路徑更新失敗。另一方面,若將n設定為較大,路徑控制訊息的發送間隔變短,無線網路的訊務量增加,節點的消耗電力增加。因此,藉由適當設定n,使路徑更新失敗減少,另外可抑制無線網路的訊務增加或節點的消耗電力增加。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網路控制部係對從將路徑控制訊息輸出至無線收發信號部之後所經過的時間進行計數,無線收發信號部係若由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接收到資料要求時所經過的時間比臨限值為更小時,由於不發送路徑控制訊息,因此可更新路徑至路徑的有效期限逾時為止。
10‧‧‧節點
21‧‧‧天線
22‧‧‧無線收發信號部
23‧‧‧應用資料收發部
24‧‧‧網路控制部
25‧‧‧間歇控制部
26‧‧‧上行路徑管理部
27‧‧‧下行路徑管理部
28‧‧‧節點管理部
29‧‧‧起動管理部

Claims (5)

  1. 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其係構成樹狀結構的多躍式網路,並且反覆起動及休眠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為包括:網路控制部,其係保持對其他無線通信裝置發送資料的路徑的資訊,並且生成包含前述路徑的資訊的路徑控制訊息;及無線收發信號部,其係若將表示前述其他無線通信裝置之中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由休眠而起動的情形並且要求資料發送的資料要求,由前述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接收到時,將藉由前述網路控制部所生成的前述路徑控制訊息發送至前述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前述無線收發信號部係當由前述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接收到前述資料要求時,若未保持發送至前述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的資料,發送附加有表示沒有要發送的資料的要旨的資訊的前述路徑控制訊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前述網路控制部係對將前述路徑控制訊息發送至前述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之後所經過的時間進行計數,前述無線收發信號部係當由前述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接收到前述資料要求時,若前述經過的時間小於臨限值,發送前述路徑控制訊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包括間歇 控制部,其係保持該無線通信裝置本身的間歇控制周期,並且進行該無線通信裝置本身的間歇控制,前述網路控制部係將前述臨限值設定為該無線通信裝置本身的前述間歇控制周期的n(n為正整數)倍的值。
  5. 一種無線通信方法,其係構成樹狀結構的多躍式網路,並且反覆起動及休眠的無線通信方法,其特徵為具有:網路控制步驟,其係保持對其他無線通信裝置發送資料的路徑的資訊,並且生成包含前述路徑的資訊的路徑控制訊息;及無線信號收發步驟,其係若將表示前述其他無線通信裝置之中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由休眠而起動的情形並且要求資料發送的資料要求,由前述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接收到時,將藉由前述網路控制部所生成的前述路徑控制訊息發送至前述鄰接的無線通信裝置。
TW104119360A 2015-06-04 2015-06-16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WI586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6229 WO2016194205A1 (ja) 2015-06-04 2015-06-04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4314A TW201644314A (zh) 2016-12-16
TWI586204B true TWI586204B (zh) 2017-06-01

Family

ID=57440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9360A TWI586204B (zh) 2015-06-04 2015-06-16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18993B2 (zh)
CN (1) CN107637134B (zh)
DE (1) DE112015006595B4 (zh)
TW (1) TWI586204B (zh)
WO (1) WO20161942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24774A (ja) * 2017-01-31 2018-08-09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97969A1 (en) * 2006-12-15 2010-04-22 Wim De Kimpe Low-power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s
US20120113863A1 (en) * 2010-11-09 2012-05-10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Wake-up Time Adjustment Based on Designated Paths Through a Computer Network
US20130215739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Yikun Zhang Routing method for a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TW201342974A (zh) * 2012-02-20 2013-10-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系統、通信終端及通信方法
WO2015006636A1 (en) * 2013-07-12 2015-01-15 Convida Wireless, Llc Neighbor discovery to support sleepy no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7430B2 (ja) * 2005-08-18 2012-06-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経路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端末
US20070211681A1 (en) 2006-03-09 2007-09-13 Spinwav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equency Agility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01039507B (zh) * 2006-03-14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演进网络架构中隧道建立、释放方法及装置
CN101267240B (zh) * 2007-03-15 2011-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及其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
JP2009302694A (ja) * 2008-06-11 2009-12-24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EP2621242A1 (en) * 2012-01-26 2013-07-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prov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peration with additional wake up opportunities
KR20130113110A (ko) 2012-04-05 2013-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매쉬 네트워크에서 m2m 서비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라우팅 프로토콜의 확장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97969A1 (en) * 2006-12-15 2010-04-22 Wim De Kimpe Low-power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s
US20120113863A1 (en) * 2010-11-09 2012-05-10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Wake-up Time Adjustment Based on Designated Paths Through a Computer Network
TW201342974A (zh) * 2012-02-20 2013-10-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系統、通信終端及通信方法
US20130215739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Yikun Zhang Routing method for a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WO2015006636A1 (en) * 2013-07-12 2015-01-15 Convida Wireless, Llc Neighbor discovery to support sleepy no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7134A (zh) 2018-01-26
JPWO2016194205A1 (ja) 2017-10-19
WO2016194205A1 (ja) 2016-12-08
JP6218993B2 (ja) 2017-10-25
DE112015006595B4 (de) 2019-02-21
DE112015006595T5 (de) 2018-03-15
CN107637134B (zh) 2019-05-17
TW201644314A (zh) 2016-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2960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synchronization in ad hoc network
US10070388B2 (en) Coordinated duty cycle assignment in mesh networks
JP2018533324A (ja) 情報伝送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06287565A (ja) ワイヤレス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方法
JP528762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ノード、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Zhao et al. CoCo+: Exploiting correlated core for energy efficient dissemin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apadopoulos et al. Enhancing ContikiMAC for bursty traffic in mobile sensor networks
US20220232449A1 (en) Method of Waking up a Mesh Node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as Well as a Related Mesh Node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20202470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20170272144A1 (en) Reliable connectionless low power coverage extension
TWI586204B (z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39597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TWI576001B (z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22719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4204437A (ja) ダウンリンクルーティングの取得及び保守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2539161B1 (ko) 저전력 무선 센서망을 위한 사물 방송망
JP4335945B2 (ja)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ノード装置
US1135695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unning network nodes
JP2013070319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クセス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ルータ広告通信制御方法
Manvi et al. Buffer based media access and greedy routing schem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JPWO2013114465A1 (ja)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