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5637B - 終端裝置 - Google Patents

終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5637B
TWI585637B TW104108389A TW104108389A TWI585637B TW I585637 B TWI585637 B TW I585637B TW 104108389 A TW104108389 A TW 104108389A TW 104108389 A TW104108389 A TW 104108389A TW I585637 B TWI585637 B TW I5856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component
flexible
portable terminal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6589A (zh
Inventor
宮武千香
藤井健一郎
新谷龍行
永井道生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6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6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5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56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5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battery packs and other power supplies such as fuel cells or integrated AC adap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Description

終端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終端裝置,尤其係關於軟式(flexible)可攜式終端機。
以往,就終端裝置而言,已提議有多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
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306244號公報)揭露有一種「可攜式終端裝置」,藉由使裝置整體具備可撓性,而於攜帶時與人的親和性高,並且提昇耐久性。專利文獻1所揭露之可攜式終端裝置具有:非可撓性的多個基板,裝配電子設備;以及可撓性的軟式顯示器。框體固持整體構造並且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且有可撓性。非可撓性的裝置,即多個基板,不彎折,但藉由以下構件進行彎折而使得整體彎折:軟式顯示器,係有著可撓性的裝置;多個軟式基板;以及框體。
此外,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76442號公報)揭露有一種「軟式電子設備」,其輕、薄而適合攜帶,且不易產生掉落導致的損壞,並且藉由可撓性而降低彎折及過度使用導致的損壞之可能性。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軟式電子設備係PDA(個人資料用具,personal data appliance)。電子設備具有:上部;底部;正面部;背面部;第一側部;以及第二側部。第一側部等側部,係由如聚合物等能密封電子設備並且維持電子設備的可撓性之軟式材料構成。電子設備在內部附加有天線。
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軟式電子設備具有三層。第一層係顯示器層。顯示器層能定為軟式液晶顯示器(LCD)還有有機發光元件(OLED)。顯示器層有著可撓性而且輕量。第二層鄰接於顯示器層的底面,係電路基板層。顯示器層與電路基板層係約略同一尺寸及形狀。第三層連接於電路基板層的底面,係電池層。電池層能定為軟式電池或其它軟式電源。電子設備之構造上的構成要素全為軟式,因而電子設備就整體而言為軟式。
再者,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4-6892號公報)揭露有一種「具有可撓性的電子設備」,能提昇可靠度,並防止使其彎曲而導致的損壞。專利文獻3所揭露的電子設備包括:框體;顯示面;以及多個按鈕。顯示面係顯示裝置的一部份,進行静畫、動畫等圖像顯示。因為顯示面具有可撓性,所以框體亦隨之而可以變形。框體由有彈性的樹脂材料、或可以塑性變形的金屬材料、又或此等的組合等構成。框體係四角隅帶有圓弧的形狀。一對按鈕係設於框體,並包夾顯示面而對稱配置。 此外,若使用者以兩手支持電子設備的兩端而直接按壓操作按鈕,則能同時進行彎折或扭轉之類的操作。在框體,一對揚聲器作為聲音輸出機構,並包夾顯示面而對稱設置。在框體,一對振動電機作為震動機構,並包夾顯示面而對稱配置。
此外,在專利文獻3所揭露的電子設備之中,利用將多種輸出輸入裝置集中地設於電子設備的四角隅,而將未具有可撓性的零件集聚在四角隅,使得電子設備就整體而言具備可撓性。電子設備因為其至少一部份具有可撓性,所以可以使顯示面彎曲、或可以對顯示面施加扭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30624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7644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4-689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上述專利文獻1~3各有如下所述的問題。
就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可攜式終端裝置而言,因為框體具有可撓性,所以能藉由施加外力,暫時地使可攜式終端裝置彎曲。然而,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可攜式終端裝置,若去除外力,則會返回原本不彎曲的形狀(平面狀態)。因而,就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可攜式終端裝置而言,不易以不施加外力的方式,而於維持彎曲的狀態下,直接穩定而豎立放置在如同桌面的水平面上。
此外,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軟式電子設備,因為第一層(顯示器層)、第二層(電路基板層)、及第三層(顯示器層)均係軟式,所以就整體而言係軟式。因此,與上述專利文獻1之可攜式終端裝置同樣能藉由施加外力,暫時地使軟式電子設備彎曲。然而,即使是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軟式電子設備,若去除外力,則軟式電子設備亦會恢復本來的平面狀態。於是,與上述專利文獻1之可攜式終端裝置同樣地,就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軟式電子設備而言,難以不施加外力的方式,而於維持彎曲的狀態下,直接穩定而豎立放置在如同桌面的水平面上。
甚至,就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軟式電子設備而言,因為若去除外力則會恢復原本的平面狀態,所以為了維持以兩手拿持軟式電子設備之兩端的角部而彎曲的狀態,必須經常以兩手對軟式電子設備持續施加外力。亦即,就專利文獻2的結構而言,有以下問題:於將軟式電子設備加以彎曲的狀態下以兩手拿持之事變得勞累。
再者,就專利文獻3所揭露的電子設備而言,因為顯示面具有可撓性,所以與上述專利文獻1及2同樣可以藉由施加外力,使顯示面彎曲、或對顯示面施加扭轉。然而,就專利文獻3所揭露的電子設備而言,因為會容易地彎曲,所以欲以兩手拿持電子設備之兩端側的底部角部(二角隅)、或欲將電子設備於彎曲的狀態下豎立在如同桌面的水平面上的狀況下,不易維持其狀態。原因如下:於將輸入輸出裝置集中地設在電子設備的四角隅之狀況下,若欲以兩手拿持電子設備之兩端側的底部角部(二角隅)、或欲將電子設備於彎曲的狀態下豎立在水平面上,則由於設在電子設備的四角隅之上側的二角隅之輸入輸出裝置的載重,將使得電子設備會撓曲。
於是,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終端裝置,能將以下動作穩定維持且容易進行:以兩手拿持兩端側的底部角部(二角隅);以及於彎曲的狀態下豎立放置在水平面上。 ﹝解決問題之方式﹞
本發明之終端裝置具備彼此分開而相向的第一與第二端部,其中包含:可撓性的顯示裝置;以及第一構成部與第二構成部,由電子零件構成;且前述第一構成部配置在前述第一端部,前述第二構成部配置在前述第二端部。 ﹝發明之效果﹞
就本發明而言,能對終端裝置使以下動作穩定維持且容易進行:以兩手拿持其兩端側的底部角部(二角隅);以及於彎曲的狀態下豎立放置在水平面。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作為終端裝置的軟式可攜式終端機。在以下圖式之中,為了使各構成容易理解,各構造之中的比例尺還有數量等不同於實際的構造。 〔第一實施形態〕
參照圖1及圖2,說明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的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圖1係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透視前視圖,圖2係圖1之線II-II的剖視圖。
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實質上係矩形形狀。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具備:第一與第二表面11a、11b,彼此相向;以及第一與第二端部11c、11d,彼此分開而相向。第一表面11a亦稱為主面,第二表面11b亦稱為反面。圖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長寬尺寸係實質上等同於iPad(註冊商標)等,且由具備10英寸畫面的平板終端機(多功能可攜式終端機)構成。
於此,如圖1及圖2所示,設定直角座標系(X、Y、Z)並說明各構成的配置。就圖1及圖2所圖示的狀態而言,在直角座標系(X、Y、Z)之中,X軸方向係與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之主面11a平行延伸的左右方向(橫向;寬度方向),Y軸方向係與主面11a平行延伸,且係與X軸方向正交的前後方向(縱向;深度方向),Z軸方向係與主面11a正交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厚度方向)。如上所述,X軸方向與Y軸方向互相正交。X軸方向亦稱作第一方向,Y軸方向亦稱作第二方向,Z軸方向亦稱作第三方向。
圖1顯示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在寬度方向X為長的橫長狀態。圖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呈現其四角隅帶有圓弧的形狀。此外,在圖示範例之中,第一與第二端部11c、11d由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之長邊方向(X軸方向)的兩端部構成。
如圖1及圖2所示,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具備以下尺寸:橫向長度(寬度)W;縱向長度(深度)L;以及高度(厚度)T1 。在圖示範例之中,橫向長度(寬度)W約240mm,縱向長度(深度)L約180mm,高度(厚度)T1 約3mm。
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包括:可撓性之顯示裝置20;剛性構成部,由如同下述之剛性電子零件構成;以及可撓性之框體30。
可撓性之顯示裝置20在主面11a具備顯示面(螢幕)22。可撓性之顯示裝置20例如由以下構件構成:電泳式的電子紙;發光裝置,在各像素包括有機發光元件(OLED)等發光元件;以及軟式液晶顯示裝置(LCD)等。可撓性之顯示裝置20當然不限定於此等,亦可係有可撓性並且輕量之任意顯示裝置。
在圖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之中,剛性構成部含有:無線部40,具備天線41;顯示控制部52,控制可撓性之顯示裝置20;以及處理部54,處理數據。在圖示範例之中,顯示控制部52與處理部54係合而為一作為基板搭載部50。
圖1係省去(穿透)可撓性之顯示裝置20的狀態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透視前視圖。
在本第一實施形態之中,剛性構成部分割成第一剛性構成部與第二剛性構成部。第一與第二剛性構成部分別配置在第一與第二端部11c、11d。
在圖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之中,第一剛性構成部由無線部40構成,第二剛性構成部由基板搭載部50(亦即,顯示控制部52及處理部54)構成。
無線部40配置在第一端部11c的第一寬度W1 的範圍內,基板搭載部50(顯示控制部52及處理部54)配置在第二端部11d的第二寬度W2 的範圍內。在圖示範例之中,第一寬度W1 在40mm~50mm的範圍,第二寬度W2 亦在40mm~50mm的範圍。另外,第一與第二寬度W1 及W2 宜為:於以手拿持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情況下,拇指所及的程度。
無線部40經由未予圖示之軟式印刷電路(FPC)而與基板搭載部50連接。另外,為了降低扭曲導致的負載,FPC的連接宜為:將FPC以Z字配置、或FPC呈風箱構造。
圖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更包括可撓性之電池60。可撓性之電池60如圖2所示,於夾在以下構件之間的狀態下,配置在反面(第二表面)11b側:無線部40,係第一剛性構成部;以及基板搭載部50,係第二剛性構成部。
可撓性之電池60例如由有機自由基電池構成。有機自由基電池係指:將係一種塑膠之有機自由基化合物用於電極活性物質的電池。圖示之可撓性之電池60,其長寬尺寸例如係100mm×100mm。另外,可撓性之電池60不限定於有機自由基電池,亦可使用其它軟式電池。
可撓性之框體30圍繞可撓性之顯示裝置20、第一與第二剛性構成部(無線部40及基板搭載部50)、及可撓性之電池60。可撓性之框體30例如由橡膠、彈性體、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膜等低彈性框體構成。
圖3係圖2之A的虛線楕圓所圍部分的詳細剖視圖。圖4係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3所示,可撓性之顯示裝置20由螢幕22、觸控面板24、顯示裝置26構成。如圖4所示,在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主面(第一表面)11a設有可撓性之顯示裝置20的前面板25。前面板25由螢幕22與觸控面板24構成。在前面板25的反面設有顯示裝置26。
就觸控面板24而言,例如能使用電阻膜式還有電容式。
可撓性之框體30由框架32與後框體34構成。框架32設在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外周緣部,後框體34設在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反面(第一表面)11d。如圖4所示,框架32圍繞以下構件的外周:無線部40;基板搭載部50;以及可撓性之電池60。框架32例如由彈性體構成,後框體34由PET膜構成。
如上所述,就本第一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而言,僅在第一與第二端部11c、11d,將剛性電子零件所構成的第一與第二剛性構成部(無線部40及基板搭載部50)集中地配置。於是,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在第一與第二端部11c、11d的部份以外,整體而言係呈軟式構成。換言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其中央部係呈軟式構成。
因而,如圖1及圖5所示,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係為可繞著與通過第一端部11c與第二端部11d之中心線CL正交的彎曲中心BC彎曲之構成。
圖5係顯示使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在彎曲中心BC周圍以顯示面(螢幕)22成為凸狀的形式彎曲的狀態。
因而,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可以於折彎其中央部的狀態下容易攜帶。例如,能於將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之中央部彎曲的狀態下,將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放入公事包之中。或者,亦能藉由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之中央部的軟性,將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捲繞於各式各樣的物品(例如圓柱狀物體)而利用。
在圖1及圖5之中,B之虛線係顯示基板搭載部50之彎曲中心BC側的邊緣50a。
圖6係顯示僅將圖1之係第二剛性構成部之基板搭載部50加以放大的前視圖。基板搭載部50包括配置在彎曲中心BC側(亦即,邊緣50a側)的多個小型零件55。此等小型零件55由即使翹曲亦不引起故障的零件構成。如上所述,在本第一實施形態之中,將基板搭載部50的多個小型零件55集中地配置在彎曲部周邊。由此,即便使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彎曲,亦可以防止對於基板搭載部50的故障。
在以上說明之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之中,達到如同以下記載的效果。
第一效果如圖7所示,因為僅在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兩端部11c、11d將剛性構成部(40、50)分割配置,所以能容易進行以下動作:將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在桌具100的表面100a等水平面上維持穩定的固定彎曲狀態下,直接豎立放置。另外,圖7係顯示使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於將第一與第二端部11c、11d配置在兩側的狀態下,在彎曲中心BC周圍彎曲成顯示面(螢幕)22成為凹狀的狀態。
第二效果如圖8(A)及圖8(B)所示,於如將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作為電子書籍使用的狀況下,因為能以兩手固持(握持)其兩端部11c、11d之第一與第二剛性構成部(40、50),所以能以穩定持書的方式閱讀。此時,例如於不欲將自己閱讀中之書本內容展現給他人的狀況下,能如圖8(B)所示,容易進行將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維持於穩定的固定彎曲狀態。另外,圖8(B)與圖7同樣,顯示使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於將第一與第二端部11c、11d配置在兩側的狀態下,在彎曲中心BC周圍彎曲成顯示面(螢幕)22成為凹狀的狀態。此外,因為在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尤其係顯示裝置20)產生的熱在中央部分散,所以有著能防止手變熱之優點。
第三效果係:因為無線部40與基板搭載部50分離配置,所以能提昇無線特性。
〔第二實施形態〕 參照圖9及圖10,說明作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的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A。圖9係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A的透視前視圖,圖10係顯示將圖9之C之虛線圓的部分加以放大的剖視圖。
圖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A,係框體構造不同,除此以外,具有與圖1至圖6所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的構成,並進行與圖1至圖6所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的動作。因而,對框體標註元件符號30A。依此,對具有與圖1至圖6所示者同樣功能者,標註同一元件符號,且為了說明之簡化,以下僅說明不同之處。
如圖10所示,框體30A包含:框架32A,呈現其外周緣部朝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的曲面凸狀。依此,框體30A的外周緣部(框架32A)呈易滑動的形狀。
在以上說明的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之中,不僅達到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至第三效果同樣的第一至第三效果,亦達到如同以下記載之第四效果。
第四效果係:能提供耐於衝撃的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A。其理由如下。如圖11(A)所示,定為誤使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A掉落。此狀況下,由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A的角部朝下掉落的可能性極高。另外,在圖11(A)之中,省略了可撓性之顯示裝置20的圖示。此狀況下,如圖11(B)所示,因為終端裝置(軟式可攜e式終端機)10A以框體30A之呈曲面凸狀的框架32A承受該衝撃,所以能閃過衝撃。甚至,因為此可撓性之電池60彎曲而發揮緩衝器的功效,所以能吸收(緩和)衝擊。
〔第三至第七實施形態〕 參照圖12至圖16,說明作為本發明的第三至第七實施形態的終端裝置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B、10C、10D、10E、10F。
圖12係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B的外觀立體圖。圖13係本發明的第四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C的前視圖。圖14係本發明的第五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D的前視圖。圖15係本發明的第六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E的前視圖。圖16係本發明的第七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F的外觀立體圖。
此等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B~10F均更包括至少一個操作鍵(將於下述)之點,除此以外,具有與圖1至圖6所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的構成,並進行與圖1至圖6所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的動作。依此,對具有與圖1至圖6所示者同樣功能者,標註同一元件符號,且為了說明之簡化,以下僅說明不同之處。
若參照圖12,則第三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B在主面(第一表面)11a的第一與第二端部11c、11d,分別包含第一與第二操作鍵71及72。
如上所述,就第三實施形態而言,因為在第一與第二剛性構成部(40、50)設有操作鍵71、72,所以具有易於操作之優點。
若參照圖13,則第四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C,在從主面(第一表面)11a的第一端部11c之顯示裝置20避開的框體30上,包括硬體鍵73。
若參照圖14,則第五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D,在從主面(第一表面)11a之第一端部11c之顯示裝置20避開的框體30上,包含與硬體鍵73形狀不同的硬體鍵74。
如上所述,就第四及第五實施形態而言,因為在第一與第二剛性構成部(40、50)之第一構成部分40設有硬體鍵73、74,所以具有易於操作之優點。
若參照圖15,第六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E,在主面(第一表面)11a之第一端部11c之顯示裝置20(顯示面22)上,包含多個(本例之中係三個)操作按鈕75。
如上所述,就第六實施形態而言,因為在第一與第二剛性構成部(40、50)之第一構成部分40設有多個操作按鈕75,所以具有易於操作之優點。
若參照圖16,第七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F,在第一與第二端部11c、11d的框體30之端面,分別包括第一與第二操作鍵76及77。
如上所述,就第七實施形態而言,因為在第一與第二剛性構成部(40、50)設有操作鍵76、77,所以具有易於操作之優點。
在以上說明之本發明的第三至第七實施形態之中,不僅使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至第三效果同樣的第一至第三效果奏效,亦使同如以下記載的第四效果奏效。
第四效果係:使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B~10F易於操作。其理由如下。如將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B~10F作為電子書籍使用的狀況下,多以兩手拿持圖17之虛線楕圓所示的左右下端部。因為在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B~10F的兩端部有著第一與第二剛性構成部(40、50),所以能藉由將操作鍵71~77以手操作而提昇操作性。此外,如圖12至圖16所示,因為硬體鍵71~77之配置自由度提昇,所以操作性變佳。
在上述第一至第七之實施形態之中,將剛性構成部分割為無線部40之第一剛性構成部、基板搭載部50(顯示控制部52、處理部54)之第二剛性構成部,但剛性構成部之分割方法不限定於此,本發明可以採用如以下說明變形例之各種分割方法。
〔變形例1〕 參照圖18,將作為本發明的第一變形例之終端裝置的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G加以說明。圖18係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G的橫剖視圖。
圖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G,其高度(厚度)不同,並且可撓性之電池如同下述地二等分,除此以外,具有與圖1至圖6所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的構成,並進行與圖1至圖6所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的動作。因而,對高度(厚度)標註元件符號T2 ,並且將二個可撓性之電池標註元件符號60-1及60-2作為第一與第二可撓性之電池。依此,對具有與圖1至圖6所示者同樣功能者,標註同一元件符號,且為了說明之簡化,以下僅說明不同之處。
就第一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而言,如圖2所示,一個可撓性之電池60配置成夾在無線部40與基板搭載部50(顯示控制部52、處理部54)之間的狀態。
相對於此,就第一變形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G而言,如圖18所示,第一可撓性之電池60-1重疊於該無線部40而配置,且第二可撓性之電池60-2重疊於基板搭載部50而配置。
此外,第一變形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G的高度(厚度)T2 變得厚於第一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高度(厚度)T1
如上所述,在本第一變形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G之中,將剛性構成部分割為以下構件:第一剛性構成部(40、60-1),由無線部40與第一可撓性之電池60-1之組合構成;以及第二剛性構成部(50、60-2),由基板搭載部50與第二可撓性之電池60-2之組合構成。而且,將第一剛性構成部(40、60-1)配置在第一端部11c,將第二剛性構成部(50、60-2)配置在第二端部11d。
依此,具有如上構成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G與第一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在對中心線CL(參照圖1)正交之彎曲中心BC(參照圖1)周圍可以彎曲。
在以上說明之本發明的第一變形例之中,達到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的第一至第三效果同樣的第一至第三效果。
〔變形例2〕 參照圖19,將作為本發明的第二變形例之終端裝置的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H加以說明。圖19係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H的橫剖視圖。
圖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G,其高度(厚度)不同,並且剛性構成部如同下述地改變,除此以外,具有與圖1至圖6所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的構成,並進行與圖1至圖6所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的動作。因而,對高度(厚度)標註元件符號T3 。依此,對具有與圖1至圖6所示者同樣功能者,標註同一元件符號,且為了說明之簡化,以下僅說明不同之處。
在第一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之中,剛性構成部由無線部40與基板搭載部50(顯示控制部52、處理部54)構成。
相對於此,在第二變形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H之中,剛性構成部由零件裝配部80與硬質電池60A構成。零件裝配部80含有如圖1及圖2所示之無線部40、顯示控制部52、及處理部54。
如上所述,在本第二變形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H之中,將剛性構成部分割為如下構件:第一剛性構成部(80),由零件裝配部80構成;第二剛性構成部(60A),由硬質電池60A構成。而且,將第一剛性構成部(80)配置在第一端部11c,將第二剛性構成部(60A)配置在第二端部11d。
此外,第二變形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H的高度(厚度)T3 變得厚於第一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高度(厚度)T1
依此,具有如上所述之構成的軟式可e攜式終端機10H,亦與第一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在對中心線CL(參照圖1)正交之彎曲中心BC(參照圖1)周圍可以彎曲。
在以上說明之本發明的第二變形例之中,達到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與第二效果同樣的第一與第二效果。
〔變形例3〕 參照圖20,將作為本發明的第三變形例之終端裝置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I加以說明。圖20係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I的縱剖視圖。
圖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I,其高度(厚度)不同,並且有著可撓性的電池如同下述地二等分,除此以外,具有與圖1至圖6所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的構成,並進行與圖1至圖6所示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的動作。因而,對高度(厚度)標註元件符號T4 ,並且將二個可撓性之電池標註元件符號60-6及60-7作為第一與第二可撓性之電池。依此,對具有與圖1至圖6所示者同樣之機能者,標註同一元件符號,且為了說明之簡化,以下僅說明不同之處。
在第一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之中,如圖2所示,一個可撓性之電池60配置成夾在無線部40與基板搭載部50(顯示控制部52、處理部54)之間的狀態。
相對於此,在第三變形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I之中,如圖20所示,第一可撓性之電池60-6重疊在位於框體30上側的框架32而配置,第二可撓性之電池60-7重疊在位於框體30下側的框架32而配置。換言之,第一與第二可撓性之電池60-6、60-7重疊在對第一與第二端部11c、11d(參照圖2)正交之側的框架32的兩端部而配置。
此外,第三變形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I的高度(厚度)T4 變得厚於第一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的高度(厚度)T1
另外,圖20之中未圖示,但在本第三變形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I之中,與第一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將剛性構成部分割為以下構件:第一剛性構成部(40),由無線部40構成;以及第二剛性構成部(50),由基板搭載部50構成。而且,將第一剛性構成部(40)配置在第一端部11c,將第二剛性構成部(50)配置在第二端部11d。
依此,具有如上構成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I亦與第一實施形態之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同樣,在對中心線CL(參照圖1)正交之彎曲中心BC(參照圖1)周圍可以彎曲。
在以上說明之本發明的第一變形例之中,不僅達到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至第三效果同樣的第一至第三效果,亦達到如同以下記載之第四效果。
第四效果係:因為在框架32疊加配置第一與第二可撓性之電池60-6、60-7,所以能提昇位在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10I之短邊方向的框架32之剛性。
以上,參照實施形態及變形例而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本發明之構成還有細節,能在本發明之範圍內進行通常知識者得以理解的各樣變更。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之中,第一與第二端部由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之長邊方向的兩端部構成,但第一與第二端部亦可由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之短邊方向的兩端部構成。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之中,將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由其畫面尺寸係具備10英吋畫面之平板終端(多功能可攜式終端機)構成的狀況為例說明,但畫面尺寸當然不限定於10英吋畫面。例如,本發明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可以使用於畫面尺寸係具備6英吋以上的畫面之平板終端(多功能可攜式終端機)。 本案主張以2014年3月18日申請之日本申請案特願2014-055065號為基礎的優先權,並引用其全部揭露內容。
10~10I‧‧‧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
11a‧‧‧第一表面(主面)
11b‧‧‧第二表面(反面)
11c‧‧‧第一端部
11d‧‧‧第二端部
20‧‧‧可撓性之顯示裝置
22‧‧‧螢幕(顯示面)
24‧‧‧觸控面板
25‧‧‧前面板
26‧‧‧顯示裝置
30、30A‧‧‧可撓性之框體
32、32A‧‧‧框架
34‧‧‧後框體
40‧‧‧無線部
41‧‧‧天線
50‧‧‧基板搭載部
50a‧‧‧邊緣
52‧‧‧顯示控制部
54‧‧‧處理部
55‧‧‧小型零件
60‧‧‧可撓性之電池(有機自由基電池)
60-1、60-2‧‧‧可撓性之電池
60-6、60-7‧‧‧可撓性之電池
60A‧‧‧硬質電池
71~77‧‧‧操作鍵(硬體鍵;操作按鈕)
80‧‧‧零件裝配部
100‧‧‧桌具
100a‧‧‧表面
CL‧‧‧中心線
BC‧‧‧彎曲中心
W‧‧‧橫向長度(寬度)
W1‧‧‧第一端部的寬度
W2‧‧‧第二端部的寬度
L‧‧‧縱向長度(深度)
T1~T4‧‧‧高度(厚度)
圖1係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透視前視圖。圖2係圖1之線II-II的剖視圖。圖3係圖2之A的虛線楕圓所圍部分的詳細剖視圖。圖4係圖1所示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分解立體圖。圖5係顯示將圖1所示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彎曲之狀態的剖視圖。圖6係顯示使用於圖1所示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之基板搭載部的細節的前視圖。圖7係顯示將圖1所示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豎立在水平面上之狀態的立體圖。圖8係用於說明圖1所示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圖,(A)及(B)分別係顯示將圖1所示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於水平狀態及彎曲的狀態下,以兩手拿持其兩端部之狀態的立體圖。圖9係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透視前視圖。圖10係圖9之C的虛線圓所圍部分的詳細剖視圖。圖11係用以說明圖9所示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圖,(A)及(B)分別係顯示使圖9所示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掉落前瞬間之狀態及掉落後瞬間之狀態的一部分剖視圖。圖12係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外觀立體圖。圖13係本發明的第四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前視圖。圖14係本發明的第五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前視圖。圖15係本發明的第六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前視圖。圖16係本發明的第七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外觀立體圖。圖17係用以說明圖12至圖16所示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之效果的前視圖。圖18係本發明的第一變形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橫剖視圖。圖19係本發明的第二變形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橫剖視圖。圖20係本發明的第三變形例之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的縱剖視圖。
10‧‧‧終端裝置(軟式可攜式終端機)
11a‧‧‧第一表面(主面)
11b‧‧‧第二表面(反面)
11c‧‧‧第一端部
11d‧‧‧第二端部
20‧‧‧可撓性之顯示裝置
22‧‧‧螢幕(顯示面)
30‧‧‧可撓性之框體
40‧‧‧無線部
50‧‧‧基板搭載部
60‧‧‧可撓性之電池(有機自由基電池)
W‧‧‧橫向長度(寬度)
W1‧‧‧第一端部的寬度
W2‧‧‧第二端部的寬度
T1‧‧‧高度(厚度)

Claims (9)

  1. 一種終端裝置,具備彼此分開而相向的第一與第二端部,其特徵在於,包括:可撓性之顯示裝置;以及第一構成部與第二構成部,由電子零件構成;該第一構成部配置在該第一端部,該第二構成部配置在該第二端部;且該終端裝置更具備彼此相向的第一與第二表面,該可撓性之顯示裝置在該第一表面具備顯示面;該終端裝置更包含:可撓性之框體,圍繞該顯示裝置、該第一構成部、與該第二構成部;該終端裝置可繞著與通過該第一端部及該第二端部的中心線正交之彎曲中心彎曲;且該第一構成部係由具備天線的無線部構成,該第二構成部係由顯示控制部及處理部構成,該顯示控制部用以控制該可撓性之顯示裝置,而該處理部用以處理數據;且該第二構成部具有:多個小型零件,配置在該彎曲中心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終端裝置,其中,更包括:可撓性之電池;且該可撓性之電池以夾在該第一構成部與該第二構成部之間的狀態,配置在該第二表面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終端裝置,其中,更包括:第一與第二可撓性之電池;且該第一可撓性之電池重疊於該無線部而配置,構成該第一構成部,該第二可撓性之電池重疊於該顯示控制部與該處理部而配置,構成該第二構成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終端裝置,其中,更包括:第一與第二可撓性之電池;且該可撓性之框體含有:框架,圍繞在該終端裝置的外周緣部而設置,該第一與第二可撓性之電池,重疊在與該第一與第二端部正交側之該框架的兩端部而配置。
  5. 一種終端裝置,具備彼此分開而相向的第一與第二端部,其特徵在於,包括:可撓性之顯示裝置;以及第一構成部與第二構成部,由電子零件構成;該第一構成部配置在該第一端部,該第二構成部配置在該第二端部;且該終端裝置更具備彼此相向的第一與第二表面,該可撓性之顯示裝置在該第一表面具備顯示面;該終端裝置更包含:可撓性之框體,圍繞該顯示裝置、該第一構成部、與該第二構成部;該終端裝置可繞著與通過該第一端部及該第二端部的中心線正交之彎曲中心彎曲;且 該第一構成部由以下構件構成:構成部,具備天線;顯示控制部,控制該可撓性之顯示裝置;以及處理部,處理數據;該第二構成部由硬質電池構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5項之終端裝置,其中,該第一與第二端部由該終端裝置之長邊方向的兩端部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5項之終端裝置,其中,更具有:至少一個操作鍵,設在該第一與第二端部中之至少一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5項之終端裝置,其中,該可撓性之框體的外周緣部為朝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的曲面之凸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5項之終端裝置,其中,該可撓性之框體的四角隅為帶有圓弧的形狀。
TW104108389A 2014-03-18 2015-03-17 終端裝置 TWI5856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5065 2014-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6589A TW201606589A (zh) 2016-02-16
TWI585637B true TWI585637B (zh) 2017-06-01

Family

ID=54144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389A TWI585637B (zh) 2014-03-18 2015-03-17 終端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90519A1 (zh)
JP (1) JPWO2015141314A1 (zh)
TW (1) TWI585637B (zh)
WO (1) WO201514131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07946A1 (en) * 2012-02-13 2013-08-15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US20140022212A1 (en) * 2008-08-04 2014-01-23 HJ Laboratories, LLC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adaptively responsive flexible display
US20140029017A1 (en) * 2012-07-30 2014-01-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0344A1 (en) * 2001-05-31 2002-12-05 Lichtfuss Hans A.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105497A (ja) * 2007-10-19 2009-05-14 Toshiba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8929085B2 (en) * 2011-09-30 2015-01-06 Apple Inc.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
KR20140099527A (ko) * 2011-12-01 2014-08-12 스미토모 베이클리트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130321373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9568891B2 (en) * 2013-08-15 2017-02-14 I.Am.Plus, Llc Multi-media wireless watch
KR102189784B1 (ko) * 2013-08-30 2020-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휘어지는 전자 장치
EP2889715B1 (en) * 2013-12-27 2017-07-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085688A1 (en) * 2014-05-15 2017-03-23 Jing Zhou Flexible Computing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22212A1 (en) * 2008-08-04 2014-01-23 HJ Laboratories, LLC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adaptively responsive flexible display
US20130207946A1 (en) * 2012-02-13 2013-08-15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US20140029017A1 (en) * 2012-07-30 2014-01-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6589A (zh) 2016-02-16
US20170090519A1 (en) 2017-03-30
WO2015141314A1 (ja) 2015-09-24
JPWO2015141314A1 (ja)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8170B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KR102366515B1 (ko)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24508B1 (ko)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80192527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9678542B2 (en) Multiple position input device cover
US9176901B2 (en) Flux fountain
JP3084975U (ja) 弾力性のある電流式のタッチ片
US20160349794A1 (en) Docking station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US8848350B2 (en) Support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JP2013254021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210491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50102947A1 (en) Film-type haptic device, haptic feedback electronic device and haptic keyboard
KR101095128B1 (ko) 터치스크린 장치
US20220206579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11238205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装置
TWI585637B (zh) 終端裝置
KR101070079B1 (ko) 클릭감이 구현된 햅틱 피드백 디바이스를 갖는 전자 장치
KR101044116B1 (ko) 햅틱 디바이스의 엑츄에이터 모듈
JP2018136908A (ja) カバー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JP2014071652A (ja) 振動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6097335A (zh) 弹性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JP2014139742A (ja) 振動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20102113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TWI546648B (zh) 具可撓式顯示面板之電腦系統
JP2016071295A (ja) 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