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8640B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78640B TWI578640B TW104113611A TW104113611A TWI578640B TW I578640 B TWI578640 B TW I578640B TW 104113611 A TW104113611 A TW 104113611A TW 104113611 A TW104113611 A TW 104113611A TW I578640 B TWI578640 B TW I57864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terminal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ontact portion
- signal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可正反插之電連接器。
相關習知技術請參照中華民國新型第TWM409560號專利,公開了一種可正反向插接的連接器。所述連接器包括金屬外殼和裝於金屬外殼內的絕緣座及端子組。該金屬外殼前端設置有插接部,該絕緣座包括有基部和舌板部,該舌板部位於前述插接部中間並見前述插接部分割成上下設置的兩個相同的容納空間。前述端子組於舌板部上下表面分別形成有供相應對插件連接的接觸部。第一端子組中的每個第一端子具有U形接觸部,該U形接觸部勾於舌板部前端以形成為於舌板部上下表面的接觸面。第二端子組中的每個第二端子具有分佈於舌板部上下表面的一對第二接觸部。相應對插件正向或反向插入前述插接部時,均可有效連接。
惟,此類正反插電連接器,在實際應用時上下排端子距離較近,制程時容易引起誤接觸的情況,同時結構複雜,制程繁複,產品外觀尺寸較大,且成本較高。
是以,需要一種改進之電連接器以彌補先前技術中之上述缺陷。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可正反插且尺寸較
小。
本發明之目的係藉以如下技術方案達成之: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於所述絕緣本體的複數導電端子以及套設於絕緣本體外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具有基座和自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舌板設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導電端子包括設於所述舌板第一表面的複數第一信號端子和設於所述舌板第二表面的複數第二信號端子,所述第一信號端子包括露出第一表面的第一接觸部、收容於舌板內的第一固持部及延伸出絕緣本體外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信號端子包括露出第二表面的第二接觸部、收容於舌板內的第二固持部及延伸出絕緣本體外的第二焊接部,其中,所述複數第一信號端子包括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所述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接觸部朝最外側偏移以避讓第二接觸部。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具有如下功效:本發明電連接器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及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接觸部超外側偏移以避讓第二接觸部。減小串音干擾又能令接觸部有充分的按壓空間。同時,導電端子彎曲設置以縮短導電端子整體長度,令舌板所需長度減短,從而減小電連接器對接方向的長度,縮小產品尺寸。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0‧‧‧收容腔
11‧‧‧基座
111‧‧‧凹槽
112‧‧‧卡持槽
12‧‧‧舌板
120‧‧‧定位孔
121‧‧‧對接部
122‧‧‧包覆部
123‧‧‧上表面
124‧‧‧下表面
2‧‧‧導電端子
21‧‧‧第一信號端子
21a‧‧‧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
21b‧‧‧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
211‧‧‧第一接觸部
212‧‧‧第一固持部
213‧‧‧第一焊接部
22‧‧‧第二信號端子
22a‧‧‧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
22b‧‧‧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
221‧‧‧第二接觸部
222‧‧‧第二固持部
223‧‧‧第二焊接部
3‧‧‧金屬件
30‧‧‧穿孔
31‧‧‧支撐部
32‧‧‧固定腳
4‧‧‧遮蔽殼體
41‧‧‧頂壁
411‧‧‧凹陷部
42‧‧‧底壁
421‧‧‧卡持臂
43‧‧‧側壁
431‧‧‧扣持腳
432‧‧‧定位腳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立體組合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取出遮蔽外殼之立體組合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自另一方向之立體組合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導電端子之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去除遮蔽殼體後沿第二圖VI-VI線之剖面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二信號端子中之第二接觸部成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第一圖至第七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電連接器100之具體實施方式。為方便描述,定義所述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插接的埠為插接端,界定對接方向與橫斷方向。
請參照第一圖至第六圖,本發明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與絕緣本體1一體成型的導電端子2和金屬件3及包覆於絕緣本體1外並形成收容腔10的遮蔽殼體4。
請參照第二圖至第四圖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基座11及自基座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基座11頂部靠前位置處設有一對凹槽111且底部設有一卡持槽112。所述舌板12包括位於前端的對接部121和沿對接部121向後延伸的包覆部122,且所述包覆部122的厚度比所述對接部121的厚度大。所述對接部121具有上表面123和下表面124。所述舌板12的包覆部122上還設有定位導電端子2的定位孔120。
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固持於舌板12的上表面123的第一信號端子21及固持於舌板12的下表面124的第二信號端子22。所述第一信號端子21包括露出舌板12的上表面123的第一接觸部211、收容於包
覆部122內的第一固持部212及延伸出絕緣本體1外的第一焊接部213。所述第二信號端子22包括露出舌板12的下表面124的第二接觸部221、收容於包覆部122內的第二固持部222及延伸出絕緣本體1外的第二焊接部223。
參閱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所述複數第一信號端子21包括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21a及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21b。所述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21a沿對接方向筆直延伸且與第二接觸部221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左右錯開。所述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21b的第一接觸部211在橫斷方向上偏移,最佳實施方式中上述偏移導致所述第二接觸部221未配置於舌板12的下表面之對應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21a的第一接觸部211與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21b的第一接觸部211之間的區域。
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21a的第一接觸部211與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21b的第一接觸部211之間的距離大於其他相鄰第一信號端子21的第一接觸部211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信號端子21中除最外側端子21a以外的其他端子21的第一接觸部211與對應的第二信號端子22的第二接觸部221彼此錯位。即,第六圖中第一信號端子21中的左起第三個與第二信號端子22中的左起第三個錯位不對齊。其他以此類推。
同理,第二信號端子22亦具有最外側第二信號端子22a及次外側第二信號端子22b。在本設計中,所述第一信號端子21和第二信號端子22均設置為5個。所述第一信號端子21有3個分別側向彎曲成半包圍結構,所述第二信號端子22有4個側向彎曲成半包圍結構,從而令第一固持部212和第二固持部222長度縮短,而減小舌
板12的長度,使得電連接器100沿插接方向的整體長度縮短,尺寸變小。所述第二信號端子22中的第二接觸部221相互靠近的三根端子的頭部集中偏向一側,以避開第一信號端子21的頭部,使得第一信號端子21的第一接觸部211有足夠的壓制空間。所述第一信號端子21的第一接觸部211位於右側的兩個錯開第二信號端子22的第二接觸部221,所述第二信號端子22的第二接觸部221位於左側的兩個錯開第一信號端子21的第一接觸部211。參閱第六圖所示,所述第一信號端子21的第一接觸部211與第二信號端子22的第二接觸部221沿橫斷方向分別偏向不同側。所述第一信號端子21的第一接觸部211和第二信號端子22的第二接觸部221為上下對應設置,而第一信號端子21的第一焊接部213和第二信號端子22的第二焊接部223位於同一平面內。從而,不管對接連接器正向或反向插入時,均能夠保證電連接器100的第一接觸部211和第二接觸部221與對接連接器的相對應接觸部正確而且對位的電性連接。
參閱第七圖所示,複數第二信號端子22中彼此靠近的第二接觸部221在成型時端部彼此連接,通過於端部的連接處切除料帶令第二接觸部221彼此分離。
參閱第四圖所示,所述金屬件3呈平板狀,包括固持於絕緣本體1內的支撐部31、設於支撐部31上的穿孔30及沿支撐部31向後延伸並向下彎折的固定腳32。
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所述遮蔽殼體4包括上下設置的頂壁41與底壁42及連接所述頂壁41與底壁42的一對側壁43。所述頂壁41上設有收容於凹槽111內的一對凹陷部411。所述底壁42設有一
對卡持臂421,所述卡持臂421收容於所述絕緣本體1上的卡持槽112內。所述一對側壁43分別設有一向外側延伸且向下彎折扣持腳431。所述一對側壁43後端緣向內側彎折延伸有一對定位腳432,所述定位腳432扣持於所述絕緣本體1的基座11上。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該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11‧‧‧凹槽
123‧‧‧上表面
124‧‧‧下表面
21a‧‧‧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
21b‧‧‧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
211‧‧‧第一接觸部
22a‧‧‧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
22b‧‧‧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
221‧‧‧第二接觸部
3‧‧‧金屬件
Claims (10)
-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於所述絕緣本體的複數導電端子以及套設於絕緣本體外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具有基座和自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舌板設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導電端子包括設於所述舌板第一表面的複數第一信號端子和設於所述舌板第二表面的複數第二信號端子,所述第一信號端子包括露出第一表面的第一接觸部、收容於舌板內的第一固持部及延伸出絕緣本體外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信號端子包括露出第二表面的第二接觸部、收容於舌板內的第二固持部及延伸出絕緣本體外的第二焊接部,其中,所述複數第一信號端子包括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所述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沿對接方向筆直延伸且與第二接觸部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左右錯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複數第一信號端子包括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所述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位於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外側,所述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在橫斷方向上偏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接觸部未配置於舌板的第二表面之對應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接觸部與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接觸部之間的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最外側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接觸部與次外側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接觸部之間的距離大於其他相鄰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接觸部之間的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複數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接觸部與所述複數第二信號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呈反向對稱配置令所述電連接器實現正反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端子中除最外側端子以外的其他端子的第一接觸部與對應的第二信號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彼此錯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複數第一信號端子的中的至少部分第一信號端子的第一固持部側向彎曲延伸形成半包圍結構,所述複數第二信號端子的中的至少部分第二信號端子的第二固持部側向彎曲延伸形成半包圍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電連接器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位於第一信號端子與第二信號端子之間的金屬件,所述第一信號端子、第二信號端子及金屬件通過一次成型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複數第二信號端子中彼此靠近的第二接觸部在成型時端部彼此連接,通過於端部的連接處切除料帶令第二接觸部彼此分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舌板包括自基座向前延伸的包覆部和自包覆部向前延伸的對接部,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於對接部上,所述包覆部的厚度比所述對接部的厚度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13611A TWI578640B (zh) | 2015-04-29 | 2015-04-29 | 電連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13611A TWI578640B (zh) | 2015-04-29 | 2015-04-29 | 電連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39252A TW201639252A (zh) | 2016-11-01 |
TWI578640B true TWI578640B (zh) | 2017-04-11 |
Family
ID=57850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13611A TWI578640B (zh) | 2015-04-29 | 2015-04-29 | 電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78640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24220B2 (en) * | 2007-11-16 | 2010-11-02 | Wonten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8684769B2 (en) * | 2012-05-24 | 2014-04-01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portions in specific arrangement and a grounding plate for excellent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
TWM481525U (zh) * | 2013-10-30 | 2014-07-01 | Molex Inc | 電連接器插座及電連接器組合 |
-
2015
- 2015-04-29 TW TW104113611A patent/TWI57864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24220B2 (en) * | 2007-11-16 | 2010-11-02 | Wonten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8684769B2 (en) * | 2012-05-24 | 2014-04-01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portions in specific arrangement and a grounding plate for excellent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
TWM481525U (zh) * | 2013-10-30 | 2014-07-01 | Molex Inc | 電連接器插座及電連接器組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39252A (zh) | 2016-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30114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I657624B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TWI568093B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TWM471688U (zh) | 電連接器 | |
TW201637310A (zh) | 電連接器 | |
TW201715804A (zh) | 電連接器組件 | |
TWM577190U (zh) | 板對板連接器 | |
TW201906251A (zh) | 電連接器 | |
TWI728182B (zh) | 電連接器 | |
TWM496876U (zh) | 電連接器 | |
TW201721993A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TWM552691U (zh) | 電連接器 | |
TWM468825U (zh) | 電連接器 | |
TWM475061U (zh) | 電連接器 | |
TWI578640B (zh) | 電連接器 | |
TWM481507U (zh) | 插座及其電連接器組合 | |
TWI525948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M452487U (zh) | 插座連接器 | |
TWI543463B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TW201834325A (zh) | 電連接器 | |
TWI606648B (zh) | 插座電連接器及其組件 | |
TWM588901U (zh) | 插頭連接器 | |
TWI578642B (zh) | 電連接器 | |
TWI578643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M450835U (zh) | 電連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