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6788B - 影像處理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處理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6788B
TWI576788B TW105118045A TW105118045A TWI576788B TW I576788 B TWI576788 B TW I576788B TW 105118045 A TW105118045 A TW 105118045A TW 105118045 A TW105118045 A TW 105118045A TW I576788 B TWI576788 B TW I5767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ur
center
image
dynamic
dra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8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0995A (zh
Inventor
張哲豪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5/256,8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979910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710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0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6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6788B/zh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Description

影像處理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及電子裝置
本案是有關於一種影像處理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動態模糊處理的影像處理方法。
目前,由於智慧型手機與行動網路的發達,使用者常使用影像編修軟體來編輯照片,於社群網路上分享。然而此些軟體多半採用多個拖動條來顯示不同類型的參數設定,使用者難以想像其影像處理效果。
本案提供一種影像處理方法,其包含:讀取一第一影像;於第一影像中定義一動態模糊中心;接收執行於第一影像上的一拖曳軌跡操作;根據動態模糊中心與拖曳軌跡操作於第一影像執行一動態模糊處理程序,以產生一第二影像,其中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動態模糊中心與拖曳軌跡操作之間的至少一相關參數,決定第二影像的一模糊程度及一模糊型態。
本案另提供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根據本案的一實施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儲存一電腦程式指令,電腦程式指令在載入一電子裝置後執行一影像處理方法,影像處理方法包含:讀取一第一影像;於第一影像中定義一動態模糊中心;接收執行於第一影像上的一拖曳軌跡操作;根據動態模糊中心與拖曳軌跡操作於第一影像執行一動態模糊處理程序,以產生一第二影像,其中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動態模糊中心與拖曳軌跡操作之間的至少一相關參數,決定第二影像的一模糊程度及一模糊型態。
本案更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輸入模組,接收一拖曳軌跡操作;一影像處理模組,讀取一第一影像,並於第一影像中定義一動態模糊中心,而根據動態模糊中心與拖曳軌跡操作於第一影像執行一動態模糊處理程序,以產生一第二影像,其中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動態模糊中心與拖曳軌跡操作之間的至少一相關參數,決定第二影像的一模糊程度及一模糊型態;及一顯示模組,顯示第二影像。
綜上所述,藉由應用本案之一實施例,可透過使用者的拖曳軌跡操作來決定動態模糊處理的模糊型態與模糊程度,讓使用者可操作同一操作介面而產生不同動態模糊效果的影像。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案的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案。也就是說,在本案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參照圖1與圖2,係分別為依據本案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影像處理方法100的流程圖及電子裝置200的方塊示意圖。影像處理方法100是應用於一電子裝置200,電子裝置200包含輸入模組210、影像處理模組220及顯示模組230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240。電子裝置200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具有影像處理能力的電子裝置。輸入模組210可以是觸控螢幕的感應模組或滑鼠等輸入裝置。影像處理模組220為具有影像處理能力之處理器,如系統級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顯示模組230可為螢幕或微投影機等顯示裝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240係可為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或硬碟等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240儲存電腦程式指令,而可由電子裝置200之影像處理模組220執行以下的影像處理方法100。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240還儲存有欲經影像處理的影像檔案(即後述的第一影像300)。以下將配合實施例說明影像處理方法100之各個步驟。
參照圖1,於步驟110中,影像處理模組220讀取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240中的第一影像300。參照圖3,係為依據本案之一實施例繪示的第一影像300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顯示模組230顯示一操作介面290。在讀取第一影像300之後,顯示模組230於操作介面290上顯示一第一影像300。第一影像300具有一黑色背景並排列有多個三角形色塊,於後將以此為例,說明不同的動態模糊處理,但第一影像300的內容不以此為限。
接著,進入步驟120,於第一影像300中定義一動態模糊中心291。在一實施例中,動態模糊中心291是預設值,定義在第一影像300的中心,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可經由操作介面290讓使用者可自行定義動態模糊中心291的位置。例如,當使用者點擊觸控螢幕,則操作介面290顯示出動態模糊中心291的圖示(如一圓點)。接著,使用者可拖曳此圖示至所欲設定的位置,於後再點擊一次觸控螢幕,影像處理模組220便會記錄下此位置的座標,接著操作介面290中所顯示的動態模糊中心291的圖示便會消失。動態模糊中心291的圖示消失之後,便可執行後續步驟。
參照圖4,係為依據本案之第一實施例繪示的操作介面290的示意圖。使用者在看到如圖3之初始畫面(操作介面290顯示有一第一影像300)時,可操作輸入模組210,而執行一拖曳軌跡操作292。於是,操作介面290可接收此執行於第一影像300上的拖曳軌跡操作292(步驟130)。在此,拖曳軌跡操作292是以白色箭頭之圖示來表示,此圖示僅是用來示意使用者的操作,可不顯示在操作介面(意即,使用者於操作介面290上不會看到白色箭頭),但不以此為限。
相似的,在形成拖曳軌跡操作292的過程中,亦可不顯示出動態模糊中心291的圖示,但不以此為限。拖曳軌跡操作292的尾端代表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拖曳軌跡操作292的箭頭端代表拖曳軌跡操作292的終點。舉輸入模組210為觸控螢幕的感應模組為例,使用者以手指接觸於觸控螢幕上的位置即為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當手指持續接觸觸控螢幕的表面而移動,輸入模組偵測到手指移動的路徑則形成拖曳軌跡操作292,當手指持續移動直至離開觸控螢幕的表面的最後偵測到的位置即為拖曳軌跡操作292的終點。
又如輸入模組210為滑鼠,使用者操作滑鼠而於操作介面290按下滑鼠左鍵當下,游標所在的位置即為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當使用者持續按住滑鼠左鍵而移動滑鼠,游標移動的路徑則形成拖曳軌跡操作292,當使用者放開滑鼠左鍵當時游標所在的位置即為拖曳軌跡操作292的終點。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便於計算同時避免使用者誤操作,可使用初始輸入位置與當前輸入位置之間的連線作為拖曳軌跡操作292(如拖曳過程中當前手指觸碰位置與初始手指觸碰位置之間的連線)。
步驟140:根據動態模糊中心291與拖曳軌跡操作292,於第一影像300執行一動態模糊處理程序,以產生經過動態模糊處理程序的第二影像310。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是根據動態模糊中心291與拖曳軌跡操作292之間的至少一相關參數,決定第二影像310的模糊程度及模糊型態。模糊型態可為「迴轉模糊」(如圖5所示)、「放射狀模糊」(如圖7所示)或「漩渦狀模糊」(如圖9所示),但不以此為限。
參照圖4及圖5,圖5為依據本案之第一實施例繪示的第二影像310的示意圖。在此,相關參數可包含拖曳軌跡操作292之拖曳方向。影像處理模組220可識別拖曳軌跡操作292之拖曳方向(即起點至終點的方向)是朝向動態模糊中心291、遠離動態模糊中心291或是以動態模糊中心291為圓心之圓的切線方向。如圖4之例,拖曳軌跡操作292的拖曳方向即為以動態模糊中心291為圓心之圓的切線方向。
接著,根據識別到的拖曳方向,決定動態模糊處理的模糊類型。若拖曳軌跡操作292之拖曳方向是以動態模糊中心291為圓心之圓的切線方向或是朝向動態模糊中心291,則影像處理模組220將決定動態模糊處理之模糊類型為「迴轉模糊」。若拖曳軌跡操作292之拖曳方向是遠離動態模糊中心291,則為「放射狀模糊」或「漩渦狀模糊」,容後說明。「迴轉模糊」的處理方式是將第一影像300的每一個像素以動態模糊中心291為圓心,並以該像素與動態模糊中心291之間的距離為半徑,移動一圓弧。移動方向可與拖曳軌跡操作292的方向相同(同為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但不以此為限。
承前述「迴轉模糊」之例,圓弧之移動軌跡長度(或稱模糊軌跡長度)將影響到動態模糊處理的模糊程度。若模糊軌跡長度較長,第二影像310將較為模糊(模糊程度較高);反之,若模糊軌跡長度較短,第二影像310將較不模糊(模糊程度較低)。換言之,透過設定模糊軌跡長度的值,可以決定動態模糊處理之模糊程度。根據前述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是根據根據動態模糊中心291與拖曳軌跡操作292之間的至少一相關參數來決定動態模糊處理之模糊程度。在此,所述相關參數是夾角θ。影像處理模組220在動態模糊處理程序中是根據動態模糊中心291至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與終點之夾角θ來決定模糊程度之模糊軌跡長度。當夾角θ愈大,則模糊軌跡長度愈長;反之,當夾角θ愈小,則模糊軌跡長度愈短。在此,夾角θ係為銳角。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相關參數也可以是拖曳軌跡操作292的長度。影像處理模組220可根據拖曳軌跡操作292的長度來決定動態模糊處理之模糊程度。當拖曳軌跡操作292的長度愈長,則模糊軌跡長度愈長;反之,當拖曳軌跡操作292的長度愈短,則模糊軌跡長度愈短。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相關參數還可以是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位置。影像處理模組220可根據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位置相對於動態模糊中心291之間的距離,來決定動態模糊處理之模糊程度。當距離愈長,則模糊軌跡長度愈長;反之,當距離愈短,則模糊軌跡長度愈短。
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處理模組220可根據其他與上述動態模糊中心291與拖曳軌跡操作292之間的相關參數無關的其他參數來決定動態模糊處理之模糊程度。例如,根據第一影像300上各個像素相對於動態模糊中心291的距離來決定模糊軌跡長度。若像素相對於動態模糊中心291的距離較近,則模糊軌跡長度較短;若像素相對於動態模糊中心291的距離較遠,則模糊軌跡長度較長。藉此,愈靠近動態模糊中心291則愈清晰,愈遠離動態模糊中心291則動態模糊效果愈強烈。
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處理模組220可綜合任意二種以上的相關參數或其他參數來決定模糊程度之模糊軌跡長度。例如,圖5所示之第二影像310便是根據前述第一影像300上各個像素相對於動態模糊中心291的距離、拖曳軌跡操作292之起點位置及前述夾角θ,來決定模糊程度之模糊軌跡長度。此些參數可各自分配權重來獲得較佳的動態模糊效果。
經由前述步驟產生第二影像310後,顯示模組230顯示經動態模糊處理之第二影像。
參照圖6及圖7,係為依據本案之第二實施例繪示的操作介面290示意圖與第二影像320的示意圖。在此,根據前述步驟140,影像處理模組220識別到拖曳軌跡操作292是遠離動態模糊中心291。並且,影像處理模組220會進一步取得動態模糊中心291與拖曳軌跡操作292之間的其他相關參數。在此,相關參數為動態模糊中心291至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與終點之夾角θ。在此,夾角θ為零度(即動態模糊中心291、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與終點位於同一直線上),故未繪出。
影像處理模組220根據拖曳軌跡操作292是遠離動態模糊中心291且所述夾角θ為零度,而決定動態模糊處理的模糊型態為「放射狀模糊」。「放射狀模糊」的處理方式是將第一影像300的每一個像素朝向遠離動態模糊中心291的方向直線移動一距離。影像處理模組220根據動態模糊中心291與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之間的第一距離R1與動態模糊中心291與拖曳軌跡操作292的終點之間的一第二距離R2之相對關係,決定此移動距離(即模糊軌跡長度)。所述相對關係可例如為:第一距離R1與第二距離R2之比值,或者第一距離R1與第二距離R2之差值。因此,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位置與拖曳軌跡操作292的長度,將影響動態模糊的模糊程度(模糊軌跡長度)。在此,另一個相關參數可以是前述夾角θ。影像處理模組220根據夾角θ決定第一影像300中各個像素移動路徑的弧度(即模糊軌跡弧度)。由於第二實施例的夾角θ為零度,故弧度為零度,各像素即以放射狀朝遠離動態模糊中心291的方向移動。
如圖7所示,影像處理模組220綜合模糊軌跡長度與模糊軌跡弧度等相關參數,同時也綜合了第一影像300上各個像素相對於動態模糊中心291的距離,來決定各個像素之模糊軌跡長度。此些參數可各自分配權重來獲得較佳的動態模糊效果。
參照圖8及圖9,係為依據本案之第三實施例繪示的操作介面290示意圖與第二影像330的示意圖。在此,根據前述步驟140,影像處理模組220識別到拖曳軌跡操作292是遠離動態模糊中心291。並且,影像處理模組220識別到前述夾角θ不為零度,而決定動態模糊處理的模糊型態為「漩渦狀模糊」。「漩渦狀模糊」的處理方式是將第一影像300的每一個像素朝向遠離動態模糊中心291的方向移動一距離,且移動過程中會持續偏移一角度,使得移動路徑為一圓弧。此圓弧的長度是如前所述,根據動態模糊中心291與拖曳軌跡操作292的起點之間的第一距離R1與動態模糊中心291與拖曳軌跡操作292的終點之間的一第二距離R2之相對關係所決定。此圓弧的弧度(即模糊軌跡弧度)是根據前述夾角θ所決定。若夾角θ愈大,則模糊軌跡弧度愈大;若夾角θ愈小,則模糊軌跡弧度愈小。
如圖9所示,影像處理模組220綜合模糊軌跡長度與模糊軌跡弧度等相關參數,同時也綜合了第一影像300上各個像素相對於動態模糊中心291的距離,來決定各個像素之模糊軌跡長度。此些參數可各自分配權重來獲得較佳的動態模糊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圖6及圖8所示,於接收拖曳軌跡操作的過程中,顯示模組230會於操作介面290上顯示模糊程度圖案293。模糊程度圖案293包含對應於模糊型態與模糊程度的複數線條。詳言之,對於「迴轉模糊」的模糊型態,模糊程度圖案293為以動態模糊中心291為圓心的複數圓弧,圓弧的弧長愈長代表模糊程度愈高,反之,圓弧的弧長愈短代表模糊程度愈低。對於「放射狀模糊」的模糊型態,模糊程度圖案293為朝遠離動態模糊中心291的方向放射狀排列的複數線段。線段的長度愈長代表模糊程度愈高,反之,線段的長度愈短代表模糊程度愈低。對於「漩渦狀模糊」的模糊型態,模糊程度圖案293為以動態模糊中心291為中心呈漩渦狀排列的複數圓弧。圓弧的弧長愈長、弧度愈大代表模糊程度愈高,反之,圓弧的弧長愈短、弧度愈小代表模糊程度愈低。在此,所述線段或圓弧的兩端具有圓點,以強化視覺效果,本案之實施例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藉由應用本案之一實施例,可透過使用者的拖曳軌跡操作來決定動態模糊處理的模糊型態與模糊程度,讓使用者可操作同一操作介面而產生不同動態模糊效果的影像。同時,在拖曳過程中,使用者可透過操作介面顯示的模糊程度圖案,直觀的了解動態模糊效果。
雖然本案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影像處理方法 110、120、130、140:步驟 200:電子裝置 210:輸入模組 220:影像處理模組 230:顯示模組 240: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290:操作介面 291:動態模糊中心 292:拖曳軌跡操作 293:模糊程度圖案 300:第一影像 310:第二影像 320:第二影像 330:第二影像 R1:第一距離 R2:第二距離 θ:夾角
[圖1]是依據本案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影像處理方法流程圖。 [圖2]是依據本案之一實施例繪示的電子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圖3]是依據本案之一實施例繪示的第一影像示意圖。 [圖4]是依據本案之第一實施例繪示的操作介面示意圖。 [圖5]是依據本案之第一實施例繪示的第二影像示意圖。 [圖6]是依據本案之第二實施例繪示的操作介面示意圖。 [圖7]是依據本案之第二實施例繪示的第二影像示意圖。 [圖8]是依據本案之第三實施例繪示的操作介面示意圖。 [圖9]是依據本案之第三實施例繪示的第二影像示意圖。
100:影像處理方法 110、120、130、140:步驟

Claims (18)

  1. 一種影像處理方法,應用於一電子裝置,該影像處理方法包含: 讀取一第一影像; 於該第一影像中定義一動態模糊中心; 接收執行於該第一影像上的一拖曳軌跡操作;以及 根據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於該第一影像執行一動態模糊處理程序,以產生一第二影像, 其中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之間的至少一相關參數,決定該第二影像的一模糊程度及一模糊型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其中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之間的該至少一相關參數為該拖曳軌跡操作之一拖曳方向,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拖曳方向朝向該動態模糊中心、遠離該動態模糊中心或是以該動態模糊中心為圓心之圓的切線方向,決定該模糊型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相關參數為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的一起點之間的一第一距離與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的一終點之間的一第二距離之一相對關係,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相對關係決定該模糊程度之一模糊軌跡長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相關參數為該動態模糊中心至該拖曳軌跡操作的該起點與該終點之一夾角,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夾角決定該模糊程度之一模糊軌跡弧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相關參數為該動態模糊中心至該拖曳軌跡操作的該起點與該終點之一夾角,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夾角決定該模糊程度之一模糊軌跡長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更包含: 於接收該拖曳軌跡操作之過程中,顯示一模糊程度圖案,其中該模糊程度圖案包含對應於該模糊型態與該模糊程度的複數線條。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其中該模糊型態為迴轉模糊、放射狀模糊或漩渦狀模糊。
  8.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儲存一電腦程式指令,該電腦程式指令在載入一電子裝置後執行一影像處理方法,該影像處理方法包含: 讀取一第一影像; 於該第一影像中定義一動態模糊中心; 接收執行於該第一影像上的一拖曳軌跡操作;以及 根據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於該第一影像執行一動態模糊處理程序,以產生一第二影像, 其中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之間的至少一相關參數,決定該第二影像的一模糊程度及一模糊型態。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中該至少一相關參數為該拖曳軌跡操作之一拖曳方向,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拖曳方向朝向該動態模糊中心、遠離該動態模糊中心或是以該動態模糊中心為圓心之圓的切線方向,決定該模糊型態。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中該至少一相關參數為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的一起點之間的一第一距離與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的一終點之間的一第二距離之一相對關係,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相對關係決定該模糊程度之一模糊軌跡長度。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中該至少一相關參數為該動態模糊中心至該拖曳軌跡操作的該起點與該終點之一夾角,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夾角決定該模糊程度之一模糊軌跡弧度。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更包含: 於接收該拖曳軌跡操作之過程中,顯示一模糊程度圖案,其中該模糊程度圖案包含對應於該模糊型態與該模糊程度的複數線條。
  13. 如請求項8所述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中該模糊型態為迴轉模糊、放射狀模糊或漩渦狀模糊。
  14.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一輸入模組,接收一拖曳軌跡操作; 一影像處理模組,讀取一第一影像,並於該第一影像中定義一動態模糊中心,而根據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於該第一影像執行一動態模糊處理程序,以產生一第二影像,其中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之間的至少一相關參數,決定該第二影像的一模糊程度及一模糊型態;及 一顯示模組,顯示該第二影像。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相關參數為該拖曳軌跡操作之一拖曳方向,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拖曳方向朝向該動態模糊中心、遠離該動態模糊中心或是以該動態模糊中心為圓心之圓的切線方向,決定該模糊型態。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相關參數為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的一起點之間的一第一距離與該動態模糊中心與該拖曳軌跡操作的一終點之間的一第二距離之一相對關係,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相對關係決定該模糊程度之一模糊軌跡長度。
  17.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相關參數為該動態模糊中心至該拖曳軌跡操作的該起點與該終點之一夾角,該動態模糊處理程序根據該夾角決定該模糊程度之一模糊軌跡弧度。
  18.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於該輸入模組接收該拖曳軌跡操作之過程中,該顯示模組更顯示一模糊程度圖案,其中該模糊程度圖案包含對應於該模糊型態與該模糊程度的複數線條。
TW105118045A 2015-09-14 2016-06-07 影像處理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及電子裝置 TWI576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256,878 US9799103B2 (en) 2015-09-14 2016-09-06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ic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17979P 2015-09-14 2015-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0995A TW201710995A (zh) 2017-03-16
TWI576788B true TWI576788B (zh) 2017-04-01

Family

ID=5877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8045A TWI576788B (zh) 2015-09-14 2016-06-07 影像處理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678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1905A1 (en) * 2001-10-12 2003-04-17 Ryo Yamasaki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ntrol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10102457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Apple Inc. Brushing Tools for Digital Image Adjustments
TW201203113A (en) * 2010-07-15 2012-01-16 Academia Sinica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events
CN103139478A (zh) * 2013-01-30 2013-06-05 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副画面实时渲染的拍照方法
CN103745430A (zh) * 2013-06-25 2014-04-23 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图像的快速美容方法
CN104200459A (zh) * 2014-08-04 2014-12-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247390A (zh) * 2012-03-06 2014-12-24 苹果公司 用于修剪和拉直图像的用户界面工具
CN104700442A (zh) * 2015-03-30 2015-06-10 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添加滤镜与文字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1905A1 (en) * 2001-10-12 2003-04-17 Ryo Yamasaki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ntrol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10102457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Apple Inc. Brushing Tools for Digital Image Adjustments
TW201203113A (en) * 2010-07-15 2012-01-16 Academia Sinica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events
CN104247390A (zh) * 2012-03-06 2014-12-24 苹果公司 用于修剪和拉直图像的用户界面工具
CN103139478A (zh) * 2013-01-30 2013-06-05 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副画面实时渲染的拍照方法
CN103745430A (zh) * 2013-06-25 2014-04-23 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图像的快速美容方法
CN104200459A (zh) * 2014-08-04 2014-12-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700442A (zh) * 2015-03-30 2015-06-10 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添加滤镜与文字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0995A (zh)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28300B2 (ja) アニメーションに使用するための望ましい物理的特徴を伴うグラフィックオブジェクトを生成する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US940546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sturally changing object attributes
TW201303788A (zh) 圖像分割方法以及圖像分割系統
CN102053776B (zh) 桌面管理系统及方法
JP6048898B2 (ja) 情報表示装置、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
JP6401855B2 (ja) Uiコントロールの背景を設定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端末
US10855911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image capture conditio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performing the same
US9275275B2 (en) Object tracking in a video stream
JP201017633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34918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決定方法
US9841886B2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485600B (zh) 圖樣互換方法與相關多點觸控裝置
US9811246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image capture conditio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performing the same
CN106897321B (zh) 显示地图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39879A (zh) 一种虚拟现实的应用方法及终端
CN104937522A (zh) 非触控式用户界面的改进的反馈
CN113926190A (zh) 游戏编辑器中三维模型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1060175B1 (ko) 터치스크린 제어방법, 이를 위한 기록매체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클라우드 컴퓨팅 제어방법
US9799103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ical device
TW201913299A (zh) 終端設備的操作方法、裝置以及電子設備
TWI576788B (zh) 影像處理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及電子裝置
JP603265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6662861B2 (ja) ユーザアクションに応答して直接操作の有効化を決定するためのヒットテスト
JP6305147B2 (ja) 入力装置、操作判定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TWI450179B (zh) 桌面管理系統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