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5516B - 儲存器固持結構 - Google Patents

儲存器固持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5516B
TWI575516B TW104102203A TW104102203A TWI575516B TW I575516 B TWI575516 B TW I575516B TW 104102203 A TW104102203 A TW 104102203A TW 104102203 A TW104102203 A TW 104102203A TW I575516 B TWI575516 B TW I5755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torage device
bracket
end portion
hol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2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7994A (zh
Inventor
胡曾絢
Original Assignee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02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5516B/zh
Priority to CN201610048692.6A priority patent/CN10582856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7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7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5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55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H05K7/140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05K7/140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by edge clamping, e.g. we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Toys (AREA)

Description

儲存器固持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儲存器固持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可固持儲存裝置之結構者。
習知的儲存器固持結構一般是使用在電子裝置中,用於設置儲存器的裝置,通常這類產品係使用螺絲等緊固件將儲存器固定設置在該電子裝置中的適當位置,或是利用固持結構中可側向彈性變形的夾持結構夾持該電子裝置,然而這類產品通常無法達到免工具快速拆裝,或者是可免工具快速拆裝但是該儲存器的設置穩定性不佳且甚至無法通過落摔測試,因此本創作基於習知儲存器固持結構之缺失進行創作。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主要目的在於該儲存器固持結構主體中的一容置空間可設置一儲存裝置,且具有一定位部可固持該儲存裝置,並在結合或脫離該儲存裝置時,該定位部可自動箝制或釋放該儲存裝置。
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的次一目的係該定位部係單側具有較大彈性且另側具有較大剛性,且單側限位部對應伸入儲存裝置孔位之深度係大於另側限位部伸入該第一孔位之深度限位部,而增進該儲存裝置的夾持穩固性且可維持該儲存裝置的免工具快速拆裝。
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的再一目的係該定位部可彈性位移而可自動調適位置以保持夾持該儲存裝置,並進一步可消除尺寸公差或材料性質的差異影響固持該儲存裝置的穩定性,且能有利於生產。
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的再一目的係該定位部中的支撐部可支撐並限制該儲存裝置的高度位置,進而確保該儲存裝置孔位位置對應該定位部中的各個限位部。
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的再一目的係可透過該底板局部加工形成該定位部中的支撐部,進而達到準確對應且能支撐該儲存裝置,而有利於生產。
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的再一目的係可透過該定位部中部份的支撐部端部配合該儲存裝置孔位,輔助該定位部在前後方向上的箝制力。
本創作主要係一種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係該儲存器固持結構之一主體係可配合設置一儲存裝置,且該主體包括:一底板;複數個支架,其係分別設置在該底板上表面且沿該底板前後方向延伸,且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支架與一第二支架;一容置空間,其係該第一支架、該第二支架以及該底板之間所定義的空間;以及一定位部,其係包括複數個第一限位部與複數個第二限位部;其中,該儲存裝置係固定設置在該容置空間中,該儲存裝置係包括一第一外表面、一第二外表面、複數個第一孔位以及複數個第二孔位,該第二外表面與該第一外表面係該儲存裝置相反方向的兩側表面,該些第二孔位係形成於該儲存裝置第二外表面之沉孔,且該些第一孔位係形成於該儲存裝置第一外表面之沉孔;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係 相鄰設置,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中的至少一支架係具有彈性並可沿該主體側向彈性變形,該第一支架係包括一第一內表面以及該第二支架係包括一第二內表面,該第一內表面與該第二內表面係互相面對且相互平行;該些第一限位部與該些第二限位部分別係設置於該第一內表面與該第二內表面上,各個該第一限位部係自該第一內表面朝該第二內表面方向延伸所形成的一凸狀結構,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係自該第二內表面朝該第一內表面方向延伸所形成的一凸狀結構,各個該第一限位部與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係分別一一對應該些第一孔位與該些第二孔位;該第一限位部係包括一第一端部,該第一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一限位部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一孔位,且該第一端部之外徑係自該第一限位部往頂端部連續漸縮;以及該第二限位部係對應該第二孔位且包括一第二端部,該第二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二限位部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二孔位,且該第二端部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端部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之深度。
前述實施例中,各個該第一限位部之第一端部可以係選擇為一凸狀曲面結構以及一錐狀表面結構中的一結構。再者,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之第二端部可以係形成一柱狀結構,且該第二端部之徑向周圍表面的表面方向係垂直該第二端部之軸向,其中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之第二端部之外徑可以係自該第二限位部往頂端部連續漸縮。
前述實施例中,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之第二端部係選擇為一凸狀曲面結構以及一錐狀表面結構中的一結構。
前述實施例中,該儲存裝置底部係進一步定義一第三外表面;以及該定位部進一步包括一第二支撐部以及一第一支撐部,該第二支 撐部與該第一支撐部係該主體之底板上表面所形成的一平面並分別對應該主體中的該第二限位部與該第一限位部處,且在該儲存裝置係設置在該主體之容置空間中的狀態下,該第二支撐部與該第一支撐部的高度位置係對應接觸該儲存裝置之第三外表面。再者,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分別係凸出該主體之底板上表面局部且係頂端面為平面的凸狀結構。
前述實施例中,該儲存裝置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三孔位,該第三孔位係形成於該儲存裝置第三外表面之沉孔,且該第三外表面中的該第三孔位的位置係分別對應該儲存裝置第一外表面中的該第一孔位;以及該定位部進一步包括一第三限位部,該第三限位部係自該第一支撐部朝該儲存裝置第三外表面延伸凸起適當高度的一凸狀結構,該第三限位部係對應該第三孔位且包括一第三端部,該第三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三限位部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三孔位。其中,該第三限位部之第三端部之外徑可以係自該第三限位部往頂端部連續漸縮。另外,該第三限位部之第三端部可以係選擇為一凸狀曲面結構以及一錐狀表面結構中的一結構。
前述實施例中,該主體中的各個該第一限位部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懸臂部,該第一懸臂部係該第一支架之局部形成的懸臂結構,且該第一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一懸臂部自由端的表面上,該第一懸臂部係由彈性材質所構成而具有彈性並可沿該主體側向彈性變形。再者,該主體中的各個該第一限位部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支撐片,該第一懸臂部底部朝該第二內表面方向延伸形成該第一支撐片而進一步形成一L型結構;以及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二懸臂部以及一第二支撐片,該第二懸臂部係該第二支架之局部形成的一懸臂結構並相對該第一懸臂部具有較大的結構 剛性,且該第二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二懸臂部自由端的表面上,該第二懸臂部底部朝該第一內表面方向延伸形成該第二支撐片而進一步形成一L型結構。其中,該第一懸臂部中的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一支撐片分別係對應該儲存裝置的該第一孔位與該第三外表面;以及該第二懸臂部中的該第二端部與該第二支撐片分別係對應該儲存裝置的該第二孔位與該第三外表面。
前述實施例中,該主體的各個該支架中的第一支架係底部形成一第一固設部,且該第一固設部係固設於該主體之底板上。另外,該第一固設部可以係自該第一支架底端朝側向沿伸所構成之一平面結構。
再者,該主體的各個該支架中的第二支架也可以係底部形成一第二固設部,並透過該第二固設部而固設於該主體之底板上。其中,該第二固設部可以係自該第二支架底端朝側向沿伸所構成之一平面結構。
為使熟悉該項技藝人士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詳加說明如後。
1‧‧‧主體
11‧‧‧支架
111‧‧‧第一支架
111a‧‧‧第一內表面
111b‧‧‧第一固設部
112‧‧‧第二支架
112a‧‧‧第二內表面
112b‧‧‧第二固設部
12‧‧‧底板
13‧‧‧容置空間
14‧‧‧定位部
141‧‧‧第一限位部
141a‧‧‧第一端部
142‧‧‧第二限位部
142a‧‧‧第二端部
143‧‧‧第一支撐部
144‧‧‧第二支撐部
145‧‧‧第三限位部
145a‧‧‧第三端部
146‧‧‧第一懸臂部
147‧‧‧第一支撐片
148‧‧‧第二懸臂部
149‧‧‧第二支撐片
15‧‧‧儲存裝置
151‧‧‧第一外表面
152‧‧‧第二外表面
153‧‧‧第一孔位
154‧‧‧第二孔位
155‧‧‧第三外表面
156‧‧‧第三孔位
圖1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視圖;圖2係顯示本創作圖1實施例另一視角之立體組合視圖;圖3係顯示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一使用狀態立體視圖;圖4係顯示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另一使用狀態立體視圖;圖5係顯示本創作圖3實施例之剖視圖;圖6係顯示本創作圖4實施例之剖視圖;圖7係顯示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再一使用狀態立體視圖; 圖8係顯示本創作圖7實施例之剖視圖;圖9A係顯示本創作圖6之局部剖視圖;圖9B係顯示本創作圖6之局部剖視圖;圖10A係顯示本創作圖6之局部剖視圖;圖10B係顯示本創作圖6之局部剖視圖;圖10C係顯示本創作圖6之局部剖視圖;圖11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俯視平面圖;圖12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視圖;圖13係顯示本創作圖12實施例另一視角之立體組合視圖;圖14係顯示本創作圖12實施例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圖15係顯示本創作圖12實施例另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圖16係顯示本創作圖12實施例再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圖17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視圖;圖18係顯示本創作圖17實施例另一視角之立體組合視圖;圖19係顯示本創作圖17實施例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圖20係顯示本創作圖17實施例另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圖21係顯示本創作圖17實施例再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圖22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視圖;以及圖23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視圖。
為使本創作能被更清楚的了解,以下將以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作為本創作之說明。
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主要係可裝設於電子裝置中,並可提供設置儲存裝置者。圖1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視圖,圖2係顯示本創作圖1實施例另一視角之立體組合視圖,圖3係顯示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一使用狀態立體視圖,圖4係顯示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另一使用狀態立體視圖,圖5係顯示本創作圖3實施例之剖視圖,以及圖6係顯示本創作圖4實施例之剖視圖。參考圖1、圖2、圖3、圖4、圖5以及圖6所顯示,本創作之儲存器固持結構係一主體(1)中包括複數個支架(11)、一底板(12)、一容置空間(13)以及一定位部(14),並配合一儲存裝置(15),且該儲存裝置(15)係可固定設置在該容置空間(13)中。其中,該些支架(11)分別係設置在該底板(12)上表面且沿該底板(12)前後方向延伸,且該支架(11)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支架(111)與一第二支架(112),該第一支架(111)與該第二支架(112)係相鄰設置,該些支架(11)中的至少一該支架(11)的至少局部具有彈性並可沿該主體(1)側向彈性變形,該第一支架(111)係包括一第一內表面(111a)以及該第二支架(112)係包括一第二內表面(112a),該第一內表面(111a)與該第二內表面(112a)係互相面對且相互平行;該容置空間(13)係該第一支架(111)、該第二支架(112)以及該底板(12)之間所定義的空間,且該容置空間(13)係對應可容置該儲存裝置(15);以及該定位部(14)係包括至少一第一限位部(141)與至少一第二限位部(142),且該第一限位部(141)與該第二限位部(142)分別係設置於該第一內表面(111a)與該第二內表面(112a)上,該第一限位部(141)係自該第一內表面(111a)朝該第二內表面(112a)方向延伸所形成的一凸狀結構,該第二限位部(142)係自該第二內表面(112a)朝該第一內表面(111a)方向 延伸所形成的一凸狀結構。
再者,前述之實施例中,該儲存裝置(15)係包括一第一外表面(151)、一第二外表面(152)、至少一第一孔位(153)以及至少一第二孔位(154),該第一外表面(151)與該第二外表面(152)係該儲存裝置(15)相反方向的兩側表面,該第一孔位(153)與些第二孔位(154)分別係形成於該儲存裝置(15)第一外表面(151)與第二外表面(152)之沉孔並分別對應該第一限位部(141)與該第二限位部(142);該第一限位部(141)係包括一第一端部(141a),該第一端部(141a)係形成於該第一限位部(141)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一孔位(153),且該第一端部(141a)之外徑係自該第一限位部(141)往頂端部連續漸縮;以及該第二限位部(142)係對應該第二孔位(154)且包括一第二端部(142a),該第二端部(142a)係形成於該第二限位部(142)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二孔位(154)。其中,該第二端部(142a)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154)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端部(141a)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153)之深度。
前述實施例之較佳實施例係該儲存裝置(15)係包括兩個該第一孔位(153)與兩個該第二孔位(154);以及該定位部(14)包括兩個該第一限位部(141)與兩個該第二限位部(142)並分別對應該些第一孔位(153)與該些第二孔位(154)。
圖7係顯示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再一使用狀態立體視圖,以及圖8係顯示本創作圖7實施例之剖視圖。參考圖7以及圖8所顯示,且再次參考圖3、圖4、圖5以及圖6所顯示,基於前述實施例,當該儲存裝置(15)自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脫離時,該儲存裝置(15)所對應的該些支架(11)中的至少一該支架(11)會往側向產生彈性變形,且因為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 部(141a)的外徑係連續漸縮以及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154)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153)之深度,該第一端部(141a)會先脫離該第一孔位(153),該第二端部(142a)仍會限制該第二孔位(154),而導致該儲存裝置(15)形成傾斜姿態,並可在該儲存裝置(15)的傾斜姿態下,將該儲存裝置(15)完全自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脫離。
另外,當將該儲存裝置(15)設置至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時,該儲存裝置(15)係在傾斜姿態下,先將該儲存裝置(15)一側第二孔位(154)套接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二端部(142a),再將該儲存裝置(15)另一側往下壓掣,使得該儲存裝置(15)所對應的該些支架(11)中的至少一該支架(11)會往側向產生彈性變形,直到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端部(141a)對應卡入該第一孔位(153),而完成該儲存裝置(15)設置於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
圖9A係顯示本創作圖6之局部剖視圖。參考圖9A所顯示,且再次參考圖5、圖6、圖7以及圖8,前述之實施例中,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端部(141a)係形成一凸狀曲面結構,且該第一端部(141a)之外徑係自該第一限位部(141)往頂端部連續漸縮。因此,當該儲存裝置(15)之第一外表面(151)上的第一孔位(153)結合或脫離該第一限位部(141)的過程中,由於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一端部(141a)徑向周圍表面係一凸狀曲面結構,該第一孔位(153)施以作用力在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一端部(141a)徑向周圍表面會轉換為側向分量,進而使得該些支架(11)中的至少一該支架(11)會往側向產生彈性變形,而自適調整該第二限位部(142)與該第一限位部(141)之距離, 且直到該第一孔位(153)結合或脫離該第一限位部(141)後,該第二限位部(142)與該第一限位部(141)之距離會復位而固持該儲存裝置(15)。
圖9B係顯示本創作圖6之局部剖視圖。參考圖9B所顯示,且再次參考圖5、圖6、圖7以及圖8,前述之實施例中,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端部(141a)係形成一錐狀表面結構,且該第一端部(141a)之外徑係自該第一限位部(141)往頂端部連續漸縮。因此,當該儲存裝置(15)之第一外表面(151)上的第一孔位(153)結合或脫離該第一限位部(141)的過程中,由於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一端部(141a)徑向周圍表面係一錐狀表面結構,該第一孔位(153)施以作用力在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一端部(141a)徑向周圍表面會轉換為側向分量,進而使得該些支架(11)中的至少一該支架(11)會往側向產生彈性變形,而自適調整該第二限位部(142)與該第一限位部(141)之距離,且直到該第一孔位(153)結合或脫離該第一限位部(141)後,該第二限位部(142)與該第一限位部(141)之距離會復位而固持該儲存裝置(15)。
圖10A係顯示本創作圖6之局部剖視圖。參考圖10A所顯示,且再次參考圖5、圖6、圖7以及圖8,前述之實施例中,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二端部(142a)係形成一柱狀結構,且該第二端部(142a)之徑向周圍表面的表面方向係垂直該第二端部(142a)之軸向。因此,在該儲存裝置(15)係設置在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的狀態下,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二端部(142a)係插置在該儲存裝置(15)第二外表面(152)之第二孔位(154)中,且該第二端部(142a)係與該第二孔位(154)形成機構干涉,使得在抽取該儲存裝置(15)脫離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時,該第二孔位(154)無法脫離該第二端部(142a)的限制。再者,由於該第二端部(142a)係與該第二孔位(154)形成機構 干涉,使得在該儲存裝置(15)係設置在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的狀態下,只要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係插置在該第二孔位(154)中且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係頂住該第一孔位(153),即使因為生產或尺寸公差導致造成該支架(11)之彈性恢復力大小不一致,該第二端部(142a)也能維持固持該儲存裝置(15)。
圖10B係顯示本創作圖6之局部剖視圖。參考圖10B所顯示,且再次參考圖5、圖6、圖7以及圖8,前述之實施例中,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二端部(142a)係形成一凸狀曲面結構,該第二端部(142a)之外徑係自該第二限位部(142)往頂端部連續漸縮,且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154)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153)之深度。因此,在該儲存裝置(15)係設置在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的狀態下,進行該第一孔位(153)脫離該第一限位部(141)的過程中,由於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154)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153)之深度,該第一孔位(153)會先脫離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端部(141a)。
前述實施例中,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係一凸狀曲面結構而形成該第二端部(142a)之外徑係自該第二限位部(142)往頂端部連續漸縮。因此,在該儲存裝置(15)係設置在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以及該支架(11)之彈性恢復力足以維持該第一端部(141a)頂抵該第一孔位(153)的狀態下,該第二孔位(154)會自動調適側向位置而保持抵觸該第二端部(142a)徑向周圍表面,使得可進一步消彌尺寸公差所造成該支架(11)定位 部(14)與該儲存裝置(15)的尺寸間隙。故該支架(11)之定位部(14)夾持該儲存裝置(15)的狀態會更穩定,以及該支架(11)之定位部(14)提供的彈性夾持力大小對於該支架(11)之定位部(14)夾持該儲存裝置(15)的穩定性影響也會減小,因而會更有利於生產。
圖10C係顯示本創作圖6之局部剖視圖。參考圖10C所顯示,且再次參考圖5、圖6、圖7以及圖8,前述之實施例中,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二端部(142a)係形成一錐狀表面結構,該第二端部(142a)之外徑係自該第二限位部(142)往頂端部連續漸縮,且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154)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153)之深度。因此,在該儲存裝置(15)係設置在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的狀態下,進行該第一孔位(153)脫離該第一限位部(141)的過程中,由於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154)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153)之深度,該第一孔位(153)會先脫離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端部(141a)。
前述實施例中,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係一錐狀表面結構而形成該第二端部(142a)之外徑係自該第二限位部(142)往頂端部連續漸縮。因此,在該儲存裝置(15)係設置在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以及該支架(11)之彈性恢復力足以維持該第一端部(141a)頂抵該第一孔位(153)的狀態下,該第二孔位(154)會自動調適側向位置而保持抵觸該第二端部(142a)徑向周圍表面,使得可進一步消彌尺寸公差所造成該支架(11)定位部(14)與該儲存裝置(15)的尺寸間隙。故該支架(11)之定位部(14)夾持該儲存 裝置(15)的狀態會更穩定,以及該支架(11)之定位部(14)提供的彈性夾持力大小對於該支架(11)之定位部(14)夾持該儲存裝置(15)的穩定性影響也會減小,因而會更有利於生產。
圖11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俯視平面圖。參考圖11所顯示,且再次參考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以及圖8,前述之實施例中,該儲存裝置(15)底部係進一步定義一第三外表面(155);以及該定位部(14)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支撐部(143)以及一第二支撐部(144),該第一支撐部(143)與該第二支撐部(144)係該主體(1)之底板(12)上表面所形成的一平面並分別對應該主體(1)中的該第一限位部(141)與該第二限位部(142)處,且在該儲存裝置(15)係設置在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的狀態下,該第一支撐部(143)與該第二支撐部(144)的高度位置係對應接觸該儲存裝置(15)之第三外表面(155)。因此,使得該第一支撐部(143)與該第二支撐部(144)係可支撐該儲存裝置(15),且限制該儲存裝置(15)的設置高度,進而確保該儲存裝置(15)第一外表面(151)與第二外表面(152)上的該第一孔位(153)與該第二孔位(154)位置可以對應該主體(1)之支架(11)上的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與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
再者,前述之實施例中,該第一支撐部(143)與該第二支撐部(144)分別係凸出該主體(1)之底板(12)上表面局部且係頂端面為平面的凸狀結構。因此,可透過該底板(12)局部加工形成該第一支撐部(143)與該第二支撐部(144),而達到準確對應且能支撐該儲存裝置(15)之第三外表面(155),故可有利於生產。
前述之實施例中,該儲存裝置(15)係包括至少一第三孔位 (156),該第三孔位(156)係形成於該儲存裝置(15)第三外表面(155)之沉孔,且該第三外表面(155)中的該第三孔位(156)的位置係分別對應該儲存裝置(15)第一外表面(151)中的該第一孔位(153);以及該定位部(14)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三限位部(145),該第三限位部(145)係自該第一支撐部(143)朝該儲存裝置(15)第三外表面(155)延伸凸起適當高度的一凸狀結構,該第三限位部(145)係對應該第三孔位(156)且包括一第三端部(145a),該第三端部(145a)係形成於該第三限位部(145)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三孔位(156)。
前述實施例中,該第三限位部(145)之第三端部(145a)的外徑係自該第三限位部(145)往頂端部連續漸縮。其中,該第三端部(145a)可以係一凸狀曲面結構或一錐狀表面結構,且在該儲存裝置(15)中的第一孔位(153)結合或脫離該第一限位部(141)的過程中,該儲存裝置(15)以該第二端部(142a)作為近似的轉軸位置並進行旋轉作動,其中在該儲存裝置(15)旋轉作動軌跡狀態下,該第三端部(145a)不會機構干涉該第三孔位(156)。
圖12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視圖,圖13係顯示本創作圖12實施例另一視角之立體組合視圖,圖14係顯示本創作圖12實施例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圖15係顯示本創作圖12實施例另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以及圖16係顯示本創作圖12實施例再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參考圖12、圖13、圖14、圖15以及圖16所顯示,基於前述實施例,本創作之儲存器固持結構中,該主體(1)中的該第一限位部(141)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懸臂部(146),該第一懸臂部(146)係該第一支架(111)之局部形成的懸臂結構,且該第一端部(141a)係形成於該第一懸臂部(146)自由端的表面上,該第一懸臂部(146)係由彈性材質所構成而具有彈性並可沿該主體(1)側 向彈性變形。
再次參考圖12、圖13、圖14、圖15以及圖16所顯示,基於前述實施例,當該儲存裝置(15)自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結合或脫離時,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懸臂部(146)會產生彈性變形而往外側擴張,且因為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的外徑係連續漸縮以及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154)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153)之深度,該第一端部(141a)會先脫離該第一孔位(153),該第二端部(142a)仍會限制該第二孔位(154),而導致該儲存裝置(15)形成傾斜姿態,並可在該儲存裝置(15)的傾斜姿態下,將該儲存裝置(15)完全自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脫離。
另外,當將該儲存裝置(15)設置至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時,該儲存裝置(15)係在傾斜姿態下,先將該儲存裝置(15)一側第二孔位(154)套接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二端部(142a),再將該儲存裝置(15)另一側往下壓掣,使得該儲存裝置(15)所對應的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懸臂部(146)會產生彈性變形而往外側擴張,直到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端部(141a)對應卡入該第一孔位(153),而完成該儲存裝置(15)設置於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
圖17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視圖,圖18係顯示本創作圖17實施例另一視角之立體組合視圖,圖19係顯示本創作圖17實施例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圖20係顯示本創作圖17實施例另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以及圖21係顯示本創作圖17實施例再一使用狀態之剖視圖。參考圖17、圖18、圖19、圖20以及圖21所顯示,基於前述實施例, 本創作之儲存器固持結構中,該主體(1)中的該第一限位部(141)係包括該第一懸臂部(146)以及一第一支撐片(147),該第一懸臂部(146)底部朝該第二內表面(112a)方向延伸形成該第一支撐片(147)而進一步形成一L型結構;以及該第二限位部(142)係包括一第二懸臂部(148)以及一第二支撐片(149),該第二懸臂部(148)係該第二支架(112)之局部形成的一懸臂結構並相對該第一懸臂部(146)具有較大的結構剛性,且該第二端部(142a)係形成於該第二懸臂部(148)自由端的表面上,該第二懸臂部(148)底部朝該第一內表面(111a)方向延伸形成該第二支撐片(149)而進一步形成一L型結構。其中,該第一懸臂部(146)中的該第一端部(141a)與該第一支撐片(147)分別係對應該儲存裝置(15)的該第一孔位(153)與該第三外表面(155),該第二懸臂部(148)中的該第二端部(142a)與該第二支撐片(149)分別係對應該儲存裝置(15)的該第二孔位(154)與該第三外表面(155),使得當將該儲存裝置(15)設置在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時,該第一懸臂部(146)中的該第一端部(141a)與該第二懸臂部(148)中的該第二端部(142a)分別係對應卡入該儲存裝置(15)的該第一孔位(153)與該第二孔位(154),且該第一支撐片(147)與該第二支撐片(149)係對應支撐該儲存裝置(15)之第三外表面(155)。
基於前述實施例,當該儲存裝置(15)自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結合或脫離時,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懸臂部(146)會產生彈性變形而往外側擴張,因為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的外徑係連續漸縮以及該第二限位部(142)第二端部(142a)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154)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限位部(141)第一端部(141a)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153)之深度,且該第二懸臂部(148)相對該第一懸臂部(146)具有較大的結構剛性,該第一端 部(141a)會先脫離該第一孔位(153),該第二端部(142a)仍會限制該第二孔位(154),而導致該儲存裝置(15)形成傾斜姿態,並可在該儲存裝置(15)的傾斜姿態下,將該儲存裝置(15)完全自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脫離。
另外,當將該儲存裝置(15)設置至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時,該儲存裝置(15)係在傾斜姿態下,先將該儲存裝置(15)一側第二孔位(154)套接該第二限位部(142)之第二端部(142a),再將該儲存裝置(15)另一側往下壓掣,使得該儲存裝置(15)所對應的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懸臂部(146)會產生彈性變形而往外側擴張,直到該第一限位部(141)之第一端部(141a)對應卡入該第一孔位(153),該儲存裝置(15)的該第三外表面(155)對應承載於該第一限位部(141)的該第一支撐片(147)與該第二限位部(142)的該第二支撐片(149)上,而完成該儲存裝置(15)設置於該主體(1)之容置空間(13)中。
圖22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視圖。參考圖22所顯示,並再次參考圖17以及圖18所顯示,基於前述實施例,本創作之儲存器固持結構中,該主體(1)的該支架(11)中的第一支架(111)係底部形成一第一固設部(111b),並透過該第一固設部(111b)而固設於該主體(1)之底板(12)上。其中,該第一固設部(111b)係自該第一支架(111)底端朝側向沿伸所構成之一平面結構,可透過銲接、鎖螺絲以及鉚合等工藝達到該第一固設部(111b)固設於該主體(1)之底板(12)上,但該第一固設部(111b)固設於該底板(12)的固設方式非係本創作所訴求之特徵。
圖23係顯示本創作儲存器固持結構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視圖。參考圖23所顯示,並再次參考圖17、圖18以及圖23所顯示,基於前述 實施例,本創作之儲存器固持結構中,該主體(1)的該支架(11)中的第二支架(112)係底部形成一第二固設部(112b),並透過該第二固設部(112b)而固設於該主體(1)之底板(12)上。其中,該第二固設部(112b)係自該第二支架(112)底端朝側向沿伸所構成之一平面結構,可透過銲接、鎖螺絲以及鉚合等工藝達到該第二固設部(112b)固設於該主體(1)之底板(12)上,但該第二固設部(112b)固設於該底板(12)的固設方式非係本創作所訴求之特徵。
是以,本創作所提供之一種儲存器固持結構,並已將本創作作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等,皆應仍屬本創作之專利涵蓋範圍內。
1‧‧‧主體
11‧‧‧支架
111‧‧‧第一支架
111a‧‧‧第一內表面
112‧‧‧第二支架
112a‧‧‧第二內表面
12‧‧‧底板
13‧‧‧容置空間
14‧‧‧定位部
141‧‧‧第一限位部
141a‧‧‧第一端部
143‧‧‧第一支撐部
145‧‧‧第三限位部
145a‧‧‧第三端部

Claims (17)

  1. 一種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係該儲存器固持結構之一主體係可配合設置一儲存裝置,且該主體包括:一底板;複數個支架,其係分別設置在該底板上表面且沿該底板前後方向延伸,且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支架與一第二支架;一容置空間,其係該第一支架、該第二支架以及該底板之間所定義的空間;以及一定位部,其係包括複數個第一限位部與複數個第二限位部;其中,該儲存裝置係固定設置在該容置空間中,該儲存裝置係包括一第一外表面、一第二外表面、複數個第一孔位以及複數個第二孔位,該第二外表面與該第一外表面係該儲存裝置相反方向的兩側表面,該些第二孔位係形成於該儲存裝置第二外表面之沉孔,且該些第一孔位係形成於該儲存裝置第一外表面之沉孔;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係相鄰設置,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中的至少一支架係具有彈性並可沿該主體側向彈性變形,該第一支架係包括一第一內表面以及該第二支架係包括一第二內表面,該第一內表面與該第二內表面係互相面對且相互平行;該些第一限位部與該些第二限位部分別係設置於該第一內表面與該第二內表面上,各個該第一限位部係自該第一內表面朝該第二內表面方向延伸所形成的一凸狀結構,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係自該第二內表面朝該第一內表面方向延伸所形成的一凸狀結構,各個該第一限位部與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係分別一一對應該些第一孔位與該些第二孔位;該第一限位部係包括 一第一端部,該第一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一限位部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一孔位,且該第一端部之外徑係自該第一限位部往頂端部連續漸縮;以及該第二限位部係對應該第二孔位且包括一第二端部,該第二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二限位部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二孔位,且該第二端部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端部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之深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各個該第一限位部之第一端部係選擇為一凸狀曲面結構以及一錐狀表面結構中的一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之第二端部係形成一柱狀結構,且該第二端部之徑向周圍表面的表面方向係垂直該第二端部之軸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之第二端部之外徑係自該第二限位部往頂端部連續漸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之第二端部係選擇為一凸狀曲面結構以及一錐狀表面結構中的一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儲存裝置底部係進一步定義一第三外表面;以及該定位部進一步包括一第二支撐部以及一第一支撐部,該第二支撐部與該第一支撐部係該主體之底板上表面所形成的一平面並分別對應該主體中的該第二限位部與該第一限位部處,且在該儲存裝置係設置 在該主體之容置空間中的狀態下,該第二支撐部與該第一支撐部的高度位置係對應接觸該儲存裝置之第三外表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分別係凸出該主體之底板上表面局部且係頂端面為平面的凸狀結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儲存裝置係包括一第三孔位,該第三孔位係形成於該儲存裝置第三外表面之沉孔,且該第三外表面中的該第三孔位的位置係分別對應該儲存裝置第一外表面中的該第一孔位;以及該定位部進一步包括一第三限位部,該第三限位部係自該第一支撐部朝該儲存裝置第三外表面延伸凸起適當高度的一凸狀結構,該第三限位部係對應該第三孔位且包括一第三端部,該第三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三限位部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三孔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第三限位部之第三端部之外徑係自該第三限位部往頂端部連續漸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第三限位部之第三端部係選擇為一凸狀曲面結構以及一錐狀表面結構中的一結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主體中的各個該第一限位部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懸臂部,該第一懸臂部係該第一支架之局部形成的懸臂結構,且該第一端部係形 成於該第一懸臂部自由端的表面上,該第一懸臂部係由彈性材質所構成而具有彈性並可沿該主體側向彈性變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主體中的各個該第一限位部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支撐片,該第一懸臂部底部朝該第二內表面方向延伸形成該第一支撐片而進一步形成一L型結構;以及各個該第二限位部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二懸臂部以及一第二支撐片,該第二懸臂部係該第二支架之局部形成的一懸臂結構並相對該第一懸臂部具有較大的結構剛性,且該第二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二懸臂部自由端的表面上,該第二懸臂部底部朝該第一內表面方向延伸形成該第二支撐片而進一步形成一L型結構;其中,該第一懸臂部中的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一支撐片分別係對應該儲存裝置的該第一孔位與該第三外表面;以及該第二懸臂部中的該第二端部與該第二支撐片分別係對應該儲存裝置的該第二孔位與該第三外表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主體的各個該支架中的第一支架係底部形成一第一固設部,且該第一固設部係固設於該主體之底板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第一固設部係自該第一支架底端朝側向沿伸所構成之一平面結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主體的各個該支架中的第二支架係底部形成一第二固設部,並透過該第二固設部而固設於該主體之底板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中該第二固設部係自該第二支架底端朝側向沿伸所構成之一平面結構。
  17. 一種儲存器固持結構,其係該儲存器固持結構之一主體係可配合設置一儲存裝置,且該主體包括:一底板;複數個支架,其係分別設置在該底板上表面且沿該底板前後方向延伸,且係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支架與一第二支架;一容置空間,其係該第一支架、該第二支架以及該底板之間所定義的空間;以及一定位部,其係包括一第一限位部與一第二限位部;其中,該儲存裝置係固定設置在該容置空間中,該儲存裝置係包括一第一外表面、一第二外表面、一第一孔位以及一第二孔位,該第二外表面與該第一外表面係該儲存裝置相反方向的兩側表面,該第二孔位係形成於該儲存裝置第二外表面之沉孔,且該第一孔位係形成於該儲存裝置第一外表面之沉孔;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係相鄰設置,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中的至少一支架係具有彈性並可沿該主體側向彈性變形,該第一支架係包括一第一內表面以及該第二支架係包括一第二內表面,該第一內表面與該第二內表面係互相面對且相互平行;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分別係設置於該第一內表面與該第二內表面上,該第一限位 部係自該第一內表面朝該第二內表面方向延伸所形成的一凸狀結構,該第二限位部係自該第二內表面朝該第一內表面方向延伸所形成的一凸狀結構;該第一限位部係包括一第一端部,該第一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一限位部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一孔位,且該第一端部之外徑係自該第一限位部往頂端部連續漸縮;以及該第二限位部係對應該第二孔位且包括一第二端部,該第二端部係形成於該第二限位部頂端部且外徑小於該第二孔位,且該第二端部對應伸入該第二孔位之深度係大於該第一端部對應伸入該第一孔位之深度。
TW104102203A 2015-01-23 2015-01-23 儲存器固持結構 TWI575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2203A TWI575516B (zh) 2015-01-23 2015-01-23 儲存器固持結構
CN201610048692.6A CN105828564B (zh) 2015-01-23 2016-01-25 储存器固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2203A TWI575516B (zh) 2015-01-23 2015-01-23 儲存器固持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7994A TW201627994A (zh) 2016-08-01
TWI575516B true TWI575516B (zh) 2017-03-21

Family

ID=56987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2203A TWI575516B (zh) 2015-01-23 2015-01-23 儲存器固持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8564B (zh)
TW (1) TWI57551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2181U (en) * 2006-12-06 2007-05-11 Inventec Corp Fixing mechanism
TWI323882B (en) * 2006-10-20 2010-04-21 Inventec Corp Fixing mechanism for storage device
CN101520678B (zh) * 2008-02-26 2011-06-0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隔震功能的固定架
WO2011145349A1 (ja) * 2010-05-19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取り付けブラケット
TW201218192A (en) * 2010-10-20 2012-05-01 Inventec Corp Fixing frame
US20130277513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Primax Electronics Ltd. Hard disk brack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80901A1 (en) * 2007-01-30 2008-07-31 Inventec Corporation Supporting apparatus with shock isolation function
CN101320285B (zh) * 2007-06-07 2012-01-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CN201156423Y (zh) * 2008-01-24 2008-11-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磁碟机锁固结构
TWM386737U (en) * 2010-03-25 2010-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torage device
US8644017B2 (en) * 2011-05-26 2014-02-04 Lsi Corporation Storage device carriers for adapting a storage device of a first size to a slot for a storage device of a second size
TWI446862B (zh) * 2011-12-16 2014-07-21 Wistron Corp 用來固定資料儲存裝置之扣合機構及其資料儲存模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23882B (en) * 2006-10-20 2010-04-21 Inventec Corp Fixing mechanism for storage device
TWM312181U (en) * 2006-12-06 2007-05-11 Inventec Corp Fixing mechanism
CN101520678B (zh) * 2008-02-26 2011-06-0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隔震功能的固定架
WO2011145349A1 (ja) * 2010-05-19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取り付けブラケット
TW201218192A (en) * 2010-10-20 2012-05-01 Inventec Corp Fixing frame
US20130277513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Primax Electronics Ltd. Hard disk brack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8564B (zh) 2018-10-09
TW201627994A (zh) 2016-08-01
CN105828564A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179421A (ja) バイス
TWM494249U (zh) 一種嵌合結構之置放座
JPWO2011105208A1 (ja) ワークパレット位置決め固定装置
JP2013166237A (ja) ノッチを有する切削インサートをクランプするための瘤部を有する工具ホルダ
TWM511411U (zh) 夾持裝置
CN108306609B (zh)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TWI575516B (zh) 儲存器固持結構
JP2008246629A (ja) クランプ装置
KR101556761B1 (ko) 평판 고정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씨형 클램프
US20170119155A1 (en) Shelf
KR101618466B1 (ko) 지그장치용 체결구
JP4704227B2 (ja) 箱状体の固定具
KR101471350B1 (ko) 지그용 클립
KR20200038158A (ko) 벽 거치장치
TW201517030A (zh) 硬碟固定裝置
TWM380192U (en) Clamping structure for vise
TWI386561B (zh) 具有鎖定裝置的固定結構
JP7306208B2 (ja) パイプ部材のジョイント構造
JP4821729B2 (ja) 収納家具の固定構造
TWM457087U (zh) 板對板快速定位裝置
TWM482240U (zh) 固定裝置
JP6751336B2 (ja) 棚装置の支持構造及び什器システム
TWI593477B (zh) 鎖緊機構
JP6681623B2 (ja) 組付固定器具、及び、組付構造体
TWM580308U (zh) Floating fix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