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6609B -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6609B
CN108306609B CN201810105282.XA CN201810105282A CN108306609B CN 108306609 B CN108306609 B CN 108306609B CN 201810105282 A CN201810105282 A CN 201810105282A CN 108306609 B CN108306609 B CN 108306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wall
hook
clamp
free end
op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52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6609A (zh
Inventor
简培伦
陈煜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3484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11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6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6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夹具包含夹座、杆件、压块。夹座具有第一支壁及第二支壁;其中第一支壁具有第一自由端,其上形成第一卡钩。第二支壁与第一支壁对向设置,并具有第二自由端与第一自由端相对;第二自由端上形成第二卡钩。杆件具有第一端;第一端穿过夹座以沿轴向移动于第一支壁及第二支壁之间。压块设置于杆件上,位于夹座相反于第一端的另一侧;并可随杆件朝向或远离夹座移动。当杆件第一端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端压迫第一支壁及/或第二支壁外扩;当杆件第一端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端分别与第一支壁及第二支壁间有间隙。

Description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夹具及板状元件组装系统;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用于太阳能模组的夹具及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为绿能发电中的一种技术。现有太阳能模组的安装方式是藉由夹具与框体组装,以固定框体上的太阳能面板。夹具可在框体上滑动,然而,现有太阳能模组所使用的夹具需从框体外侧的尾端置入,对于大范围布设时会耗费许多组装时间。此外,现有的夹具的零件通常过于分散,且只能配合框体在现场组装,也会增加组装时间。因此,现有太阳能模组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及板状元件组装系统,可减少组装复杂度。
夹具包含夹座、杆件、压块。夹座具有第一支壁及第二支壁;其中第一支壁具有第一自由端,其上形成第一卡钩。第二支壁与第一支壁对向设置,并具有第二自由端与第一自由端相对;第二自由端上形成第二卡钩。杆件具有第一端;第一端穿过夹座以沿轴向移动于第一支壁及第二支壁之间。压块设置于杆件上,位于夹座相反于第一端的另一侧;并可随杆件朝向或远离夹座移动。当杆件第一端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端压迫第一支壁及/或第二支壁外扩;当杆件第一端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端分别与第一支壁及第二支壁间有间隙。
板状元件组装系统包含上述夹具以及框体。框体具有平行延伸的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夹具经由夹座上的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分别与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卡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夹具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夹具的分解图。
图3为对应图1的夹具的侧视图。
图4A至图4E为夹具与框体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夹具的另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6及图7为夹具具有不同弹性元件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8A至图8C为板状元件组装系统的组合示意图。
图9为板状元件组装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10为夹具的另一实施例分解图。
图11为对应图10的夹具的侧视图。
图12A及图12B为板状元件组装系统的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10 夹具
20 框体
21 尾端
30 板状元件
110 夹座
111 第一支壁
111a 第一自由端
111b 第一内面
112 第二支壁
112a 第二自由端
112b 第二内面
113 第一卡钩
113a 开口
114 第二卡钩
114a 开口
115 顶板
116 穿孔
117 第一弹片
117a 第一导引面
118 第二弹片
118a 第二导引面
120 弹性元件
130 杆件
131 第一端
132 第二端
133 凸缘
134 凸缘
136 螺纹
140 多边形螺帽
150 压块
152 下压面
156 穿孔
201 第一导轨
202 第二导轨
A 轴向
B 方向
C 方向
U1,U2 间距
p1 第一位置
p2 第二位置
s 间隙
t 夹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具,供设置于框体上以夹持板状元件。所述板状元件例如为太阳能面板,但不以此为限。图1为本发明夹具10的一实施例立体图。如图1所示,夹具10包含夹座110、杆件130、压块150。夹座110具有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第一支壁111具有第一自由端111a,且第一自由端111a上形成第一卡钩113。第二支壁112与第一支壁111对向设置,并具有第二自由端112a与第一自由端111a相对。第二自由端112a上形成第二卡钩114。杆件130穿过夹座110以移动于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之间。压块150设置于杆件130上,并位于杆件130未穿过夹座110的一侧。压块150随杆件130朝向或远离夹座110移动。换言之,当杆件130朝向夹座110移动时,杆件130会带动压块150朝向夹座110移动。当杆件130远离夹座110移动时,杆件130亦带动压块150远离夹座110移动。
图2为夹具10的分解图。如图2所示,杆件130具有第一端131及第二端132与第一端131相对。杆件130上接近第一端131处具有螺纹136且第二端132具有凸缘134。夹座110及压块150分别具有穿孔116及穿孔156供杆件130穿设而过。具体而言,夹座110包含有顶板115,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分别自顶板115的相对二端朝同一方向伸出(大致沿轴向A的方向),以形成门楼状的结构。顶板115上形成有穿孔116,杆件130的第一端131穿过夹座110以沿轴向A移动于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之间。较佳而言,夹座110的穿孔116孔壁具有螺纹对应于杆件130上的螺纹136,使杆件130穿过夹座110后可与夹座110固定。
图3为对应图1的夹具10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杆件130穿过压块150与夹座110以组成夹具10。压块150设置于杆件130上,且位于凸缘134的下方。若以夹座110的顶板115为参考位置,压块150位于夹座110相反于第一端131的另一侧,亦即,压块150及杆件130的第一端131分别位于顶板150的相反两侧。
如图3所示,第一支壁111具有第一内面111b朝向第二支壁112,第一内面111b上设置有第一弹片117,第一弹片117弯折形成第一导引面117a。详言之,第一弹片117的一侧连接第一内面111b,而远离第一内面111b的一侧形成弯折形状,弯折部分背对第一内面111b的表面作为第一导引面117a。类似地,第二支壁112具有第二内面112b朝向第一支壁111,第二内面112b上设置有第二弹片118,第二弹片118弯折形成第二导引面118a。第二弹片118的一侧连接第二内面112b,而远离第二内面112b的一侧形成弯折形状,弯折部分背对第二内面112b的表面作为第二导引面118a。如图3所示,第一支壁111的第一导引面117a与第二支壁112的第二导引面118a彼此相对。在远离第一自由端111a及第二自由端112a的位置,第一导引面117a与第二导引面118a间具有间距U1,在靠近第一自由端111a及第二自由端112a的位置,第一导引面117a与第二导引面118a间具有间距U2,且间距U1大于间距U2。换言之,第一导引面117a与第二导引面118a间之间距于越靠近第一自由端111a及第二自由端112a时越小。
此外,在图3的实施例,第一卡钩113及第二卡钩114分别具有反向的开口方向。请参考图1及图3,开口是指卡钩因弯折或突出的造型而偏离支壁表面的位置,而于卡钩的末端与卡钩连接支壁的一端之间形成的空间。第一卡钩113及第二卡钩114的开口方向分别朝向外侧。如图3所示,第一卡钩113的开口113a朝向相反于第一内面111b的一侧,第二卡钩114的开口114a朝向相反于第二内面112b的一侧。
图4A至图4E为夹具10与框体20的组合示意图。如图4A绘示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1中,夹具10经由夹座110与框体20组合。夹具10与框体20组合且可沿方向C相对框体20移动以调整位置。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夹具10可在预定的位置直接与框体20组合,而非自框体20的尾端21置入夹具10,藉此可节省组装作业时间。此外,本发明的夹具10与框体20组合时,按压夹具10的第一支壁111与第二支壁112或是藉由卡钩113外侧的弧面导引而迫入导轨,即可藉由卡钩与导轨卡合固定,组合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夹具10的所有组件(如压块150、杆件130、夹座110)可在与框体20组合前预先组合成夹具10,而不用将个别组件分开来与框体20组装,藉此亦可节省组装作业时间。
如图4B所示,板状元件组装系统1包含夹具10与框体20。框体20具有平行延伸的第一导轨201及第二导轨202(参考图4A,第一导轨201及第二导轨202彼此平行且沿方向C延伸)。如图4B所示,第一卡钩113与第二卡钩114分别与第一导轨201及第二导轨202卡合,使夹具10组装于框体20。另外,压块150具有下压面152,下压面152与顶板115相对以共同夹成夹持空间t。具体而言,夹持空间t的范围介于下压面152与框体20的导轨之间。夹持空间t可用于容纳板状元件的端部,并藉由压块150与框体20固定板状元件。
杆件130穿过夹座110以使第一端131移动于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之间的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如图4B所示,当第一端131移动至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间的第二位置p2时,第一端131分别与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间有间隙s。图4C是绘示于图4B中第一导轨201的放大图。如图4C所示,第一卡钩113与第一导轨201卡合,第一卡钩113与第一导轨201之间有空隙。如图4D所示,当第一端131移动至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间的第一位置p1时,第一端131压迫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外扩。详言之,第一端131压迫第一导引面117a及第二导引面118a,并沿着第一导引面117a及第二导引面118a向下滑动,而使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逐渐外扩。图4E是绘示于图4D中第一导轨201的放大图。当第一端压迫第一导引面而使第一支壁外扩时,如图4E所示,第一卡钩113朝方向B移动,使第一卡钩113紧靠第一导轨201,藉此提高夹具与框体的固定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弹片可选择设置在第一支壁与第二支壁其中之一,而另一支壁不设置弹片。藉此使杆件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压迫设有弹片的支壁,亦可达到固定夹具与框体的目的。如图5所示,第一支壁111的第一内面111b上设置有第一弹片117,而第二支壁112不设置弹片。杆件130的第一端具有凸缘133。当杆件130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杆件130压迫第一支壁111上的弹片117,沿着第一导引面117a向下滑动,凸缘133压迫第一导引面117a。由于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引面117a在远离顶板115的方向上逐渐往第一支壁111和第二支壁112之间的中心位置(大致沿杆件130的轴心方向)靠近,故凸缘133可沿第一导引面117a向下滑动而使第一支壁111外扩。
图6及图7为夹具10具有不同弹性元件120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所示,夹具10包含弹性元件120,例如采用弹簧作为弹性元件120。另外如图7所示,夹具10包含弹性元件120,例如采用橡胶环作为弹性元件120。如图6及图7所示,弹性元件120设置于顶板115及压块150之间,且压块150设置于凸缘134及弹性元件120之间。藉由弹性元件120可支撑压块150维持于固定的水平高度以方便夹具与框体进行组装。此外,当调整杆件130上升以松开夹持时,弹性元件120也可顶升压块150至适当位置。
图8A至图8C为板状元件组装系统1的组合示意图。如图8A所示,夹具10经由夹座110与框体20组合。夹具10与框体20组合且可沿方向C相对框体20移动以调整位置。板状元件30设置于框体20上,并位于夹具10两侧。
如图8B所示,板状元件30设置于夹具10两侧,并位于框体20上。当第一端131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杆件130未压迫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且下压面152与板状元件30分隔一段距离。如图8C所示,当第一端131移动至第一位置p1时,杆件130压迫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外扩,且下压面152接触板状元件30。杆件130与夹座110固定(例如藉由前述第一端螺纹与穿孔固定)并藉由凸缘134限制压块150的位移,使压块150与框体20共同夹持定位板状元件30。
图9为板状元件组装系统1的另一实施例侧视图。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夹座的卡钩具有不同开口方向。如图9所示,第一卡钩113及第二卡钩114分别具有反向的开口方向,且第一卡钩113及第二卡114钩的开口方向分别朝向内侧。如图9所示,第一卡钩113的开口113a朝向第二内面112b,第二卡钩114的开口114a朝向第一内面111b。
图10为夹具10的另一实施例分解图。如图10所示,夹具10包含夹座110、弹性元件120、杆件130、多边形螺帽140,以及压块150。夹座110具有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第一支壁111具有第一自由端111a,且第一自由端111a上形成第一卡钩113。第二支壁112与第一支壁111对向设置,并具有第二自由端112a与第一自由端111a相对。第二自由端112a上形成第二卡钩114。杆件130具有第一端131及第二端132与第一端131相对。杆件130上具有螺纹136延伸至第一端131,且第二端132具有凸缘134。弹性元件120例如可为弹簧,其设置于杆件130上。
如图10所示,夹座110及压块150分别具有穿孔116及穿孔156供杆件130穿设而过。具体而言,杆件130的第一端131穿过夹座110以沿轴向A移动于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之间。夹座110的穿孔116具有螺纹对应于杆件130上的螺纹136,使杆件130穿过夹座110后可与夹座110固定。另外,多边形螺帽140上的穿孔亦具有螺纹,使多边形螺帽140可旋合于第一端131的螺纹136上。
图11为对应图10的夹具10的侧视图。如图11所示,杆件穿过压块150与夹座110,且穿过夹座110的一端(即第一端)与多边形螺帽140结合以组成夹具10。压块150设置于杆件130上,且位于凸缘134的下方。若以夹座110的顶板115为参考位置,压块150位于夹座110相反于第一端131的另一侧,亦即,压块150及杆件130的第一端131分别位于顶板115的相反两侧。另外,弹性元件120设置于顶板115及压块150之间,且压块150设置于凸缘134及弹性元件120之间。藉由弹性元件120可支撑压块150维持于固定的水平高度以方便夹具10与框体进行组装。
如图11所示,第一支壁111具有第一内面111b朝向第二支壁112,第一内面111b作为第一导引面。类似地,第二支壁112具有第二内面112b朝向第一支壁111,第二内面112b作为第二导引面。如图11所示,第一支壁111的第一导引面(第一内面111b)与第二支壁112的第二导引面(第二内面112b)彼此相对。在远离第一自由端111a及第二自由端112a的位置,第一导引面(第一内面111b)与第二导引面(第二内面112b)间具有间距U1,在靠近第一自由端111a及第二自由端112a的位置,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间具有间距U2,且间距U1小于间距U2。换言之,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间之间距于越靠近第一自由端111a及第二自由端112a时越大。
整体而言,第一支壁111与第二支壁112形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当杆件130带动多边形螺帽140于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间向上移动时,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可共同限制多边形螺帽140的旋转角度少于180度。当杆件130因为压块150与板状元件卡合而无法向下移动时,由于多边形螺帽140无法旋转超过180度,因此杆件130的旋转即会带动多边形螺帽140上升。藉此杆件130可利用多边形螺帽140压迫第一导引面及第二导引面而使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外扩。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支壁111与第二支壁112可在内面设置结构以形成上窄下宽的通道对应于多边形螺帽140,而第一支壁111与第二支壁112本身不一定为上窄下宽的设置。
此外,在图11的实施例,第一卡钩113及第二卡钩114分别具有反向的开口方向,且第一卡钩113及第二卡钩114的开口方向分别朝向外侧。如图11所示,第一卡钩113的开口113a朝向相反于第一内面111b的一侧,第二卡钩114的开口朝向相反于第二内面112b的一侧。
图12A至图12B为板状元件组装系统1的组合示意图。如图12A所示,板状元件30设置于夹具10两侧,并位于框体20上。第一卡钩113与第二卡钩114分别与第一导轨201及第二导轨202卡合,使夹具10组装于框体20。举例而言,夹具10与框体20组合时,按压夹具10的第一支壁111与第二支壁112即可藉由卡钩与导轨卡合固定。
杆件130穿过夹座110以移动于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之间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如图12A所示,当第一端131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杆件130未压迫第一支壁111及第二支壁112,且下压面152与板状元件30分隔一段距离。如图12B所示,当杆件130旋转时,螺纹136即带动多边形螺帽140朝远离第一自由端111a及第二自由端112a的方向移动。当第一端131移动至第一位置p1时,杆件130藉多边形螺帽140压迫第一支壁111的第一导引面(第一内面111b)及第二支壁112的第二导引面(第二内面112b)外扩,且下压面152接触板状元件30。杆件130与夹座110固定并藉由凸缘134限制压块150的位移,使压块150与框体20共同固定板状元件30。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夹具,供设置于一框体上以夹持一板状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夹具包含:
一夹座,具有:
一第一支壁,具有一第一自由端和一第一导引面,该第一自由端上形成一第一卡钩;以及
一第二支壁,与该第一支壁对向设置,并具有一第二自由端与该第一自由端相对,该第二自由端上形成一第二卡钩,该第二支壁具有与该第一导引面彼此相对的一第二导引面,且该第一导引面与该第二导引面间的间距于越靠近该第一自由端及该第二自由端时越小;以及
一杆件,具有一第一端;其中该第一端穿过该夹座以沿轴向移动于该第一支壁及该第二支壁之间;当该第一端移动至该第一支壁及该第二支壁间的一第一位置时,该第一端压迫该第一导引面及/或该第二导引面而使该第一支壁及/或该第二支壁外扩;当该第一端移动至该第一支壁及该第二支壁间的一第二位置时,该第一端分别与该第一支壁及该第二支壁间有间隙;以及
一压块,设置于该杆件上,并位于该夹座相反于该第一端的另一侧;其中该压块随该杆件朝向或远离该夹座移动;
该第一支壁具有一第一内面朝向该第二支壁,该第一内面上设置有一第一弹片,该第一弹片弯折形成该第一导引面;
该第二支壁具有一第二内面朝向该第一支壁,该第二内面上设置有一第二弹片,该第二弹片上弯折形成该第二导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夹座包含有一顶板,该第一支壁及该第二支壁分别自该顶板的相对二端朝同一方向伸出;该顶板上形成有一穿孔,该杆件穿过该穿孔,而该压块及该第一端分别位于该顶板的相反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顶板及该压块之间,该杆件具有一第二端与该第一端相对,该第二端具有一凸缘,该压块设置于该凸缘及该弹性元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压块具有一下压面,该下压面与该顶板相对以共同夹成一夹持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钩及该第二卡钩分别具有反向的开口方向,该第一卡钩及该第二卡钩的开口方向分别朝向外侧。
6.一种板状元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夹具;以及
一框体,具有平行延伸的一第一导轨及一第二导轨;
其中,该第一卡钩与该第二卡钩分别与该第一导轨及该第二导轨卡合。
CN201810105282.XA 2017-12-07 2018-02-02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Active CN108306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8403.8A CN110011610B (zh) 2017-12-07 2018-02-02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3014 2017-12-07
TW106143014A TWI637588B (zh) 2017-12-07 2017-12-07 夾具及具有夾具的板狀元件組裝系統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8403.8A Division CN110011610B (zh) 2017-12-07 2018-02-02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609A CN108306609A (zh) 2018-07-20
CN108306609B true CN108306609B (zh) 2020-02-07

Family

ID=628643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8403.8A Active CN110011610B (zh) 2017-12-07 2018-02-02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CN201810105282.XA Active CN108306609B (zh) 2017-12-07 2018-02-02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8403.8A Active CN110011610B (zh) 2017-12-07 2018-02-02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0011610B (zh)
TW (1) TWI6375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9220B (zh) * 2018-11-22 2020-02-18 上海维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侧压组件
CN110535409B (zh) * 2019-09-21 2021-02-02 台州市晶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上的中间压扣件
MX2023010905A (es) * 2021-03-17 2023-09-28 Unirac Inc Sistema de montaje para montar modulos de panel solar.
US11742793B2 (en) * 2021-10-15 2023-08-29 David G. Garza Clamp assembl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66169U (zh) * 2016-04-26 2016-09-07 江苏礼德铝业有限公司 紧固装置
CN106230364A (zh) * 2016-08-31 2016-12-14 卢晗 一种便于调节的太阳能光伏板连接装置
CN206894567U (zh) * 2017-06-09 2018-01-16 华夏聚光(内蒙古)光伏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压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7542B2 (en) * 2009-04-27 2015-06-16 Unirac, Inc. Snap-on structural connector
CN201845787U (zh) * 2010-09-30 2011-05-25 杭州帷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嵌入式连接结构的太阳能光伏系统
CN202307929U (zh) * 2011-10-24 2012-07-04 厦门天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安放装置
TWM428263U (en) * 2011-12-19 2012-05-01 Wei-Cheng Wang Improved fastener structure of clamp
CN202662629U (zh) * 2012-05-25 2013-01-09 上海奇亚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伏组件的自锁式压块
CN202651145U (zh) * 2012-05-30 2013-01-02 李富民 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卡扣压块
CN202839633U (zh) * 2012-08-07 2013-03-27 苏州瑞得恩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组件固定装置
CN203617957U (zh) * 2013-12-18 2014-05-28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兼具接地功能的光伏组件固定装置
CN203734603U (zh) * 2014-02-19 2014-07-23 上海晨科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可调压块
TWM525431U (zh) * 2016-02-04 2016-07-11 Dai-Lin Cai 太陽能板的定位裝置
CN205584078U (zh) * 2016-03-24 2016-09-14 厦门富通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板的屋顶夹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66169U (zh) * 2016-04-26 2016-09-07 江苏礼德铝业有限公司 紧固装置
CN106230364A (zh) * 2016-08-31 2016-12-14 卢晗 一种便于调节的太阳能光伏板连接装置
CN206894567U (zh) * 2017-06-09 2018-01-16 华夏聚光(内蒙古)光伏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压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1610B (zh) 2020-10-09
TW201926883A (zh) 2019-07-01
CN108306609A (zh) 2018-07-20
CN110011610A (zh) 2019-07-12
TWI637588B (zh) 201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6609B (zh) 夹具及具有夹具的板状元件组装系统
CN209819853U (zh) 一种支撑座、空调显示组件及壁挂机
KR20160058067A (ko) 버클 및 버클 어셈블리
CN113757582A (zh) 一种卡接结构及应用其的台灯
CN104235778A (zh) 灯具及其安装底座
JP201306070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装置
CN110985834A (zh) 一种智慧黑板的墙面安装机构
JP2008259969A (ja) マスキング治具
CN112628582B (zh) 设备连接装置及电气设备
JP6000483B1 (ja) 屋根上取り付け金具
CN213197291U (zh) 一种汽车杂物箱合页快速装配工装
JP2014098275A (ja) 屋根上搭載機器の取付け金具
CN211580297U (zh) 用于功率结构的固定装置
CN103472950B (zh) 弹簧片组件、自动拆装连接结构和触摸一体机
JP5613305B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CN210210087U (zh) 一种通用型治具
CN203686835U (zh) 一种汽车灯具用卤素灯泡安装结构
JP2018025013A (ja) 不陸調整金具及び屋根構造
KR101503041B1 (ko) 도금랙 장치
JP2017180492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ナット
CN220210364U (zh) 一种侧边固定组件及光伏板支架
CN218072016U (zh) 一种侧面活动的电源组件
KR101700674B1 (ko) 교체가 용이한 글라스 패드 결합장치
KR200353023Y1 (ko) 채널간판의 체결구
CN216289512U (zh) 一种电气设备的固定安装卡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