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3455B - 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3455B
TWI573455B TW104109966A TW104109966A TWI573455B TW I573455 B TWI573455 B TW I573455B TW 104109966 A TW104109966 A TW 104109966A TW 104109966 A TW104109966 A TW 104109966A TW I573455 B TWI573455 B TW I5734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module
light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9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5779A (zh
Inventor
黃聖鑌
Original Assignee
高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高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09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345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35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5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3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3455B/zh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為一種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特別是關於一種可即時攝影的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現有市面上圓頂式監控裝置(或監視攝影器)通常安裝於天花板、牆壁或靠近角落處,且經事先調整鏡頭後,圓頂式監控裝置可對準一預設之攝影角度進行錄影。然而,若攝影時,需要改變攝影角度,則必須卸下圓頂式監控裝置,或是圓頂式監控裝置之外蓋,才能對圓頂式監控裝置的鏡頭之攝影角度進行調整,相當不便及耗時。
若於圓頂式監控裝置內建一步進馬達,便可自動且活動地轉動圓頂式監控裝置之鏡頭,以操控圓頂式監控裝置之攝影角度。然而,活動地轉動圓頂式監控裝置之鏡頭將遺漏未被鏡頭攝影到的畫面,藉此造成監控與安全防護上的疑慮。再者,於步進馬達產生故障或損壞時,圓頂式監控裝置之鏡頭可能轉動到牆壁或其他次要的位置進行錄影,藉此造成監控與安全防護上的疑慮。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致使靜態取得週邊環境的全景影像以及動態取得週邊環境的局部影像,藉此提升監控與安全防護上的能力。
本發明提出一種監控裝置,包括一處理模組、一發光模組、一可動模組、一第一攝影模組及一第二攝影模組。發光模組耦接 處理模組,用以發光照射一週邊環境。可動模組耦接處理模組。第一攝影模組耦接處理模組。第二攝影模組耦接處理模組,並設置於可動模組。其中,於處理模組判斷出第一攝影模組所接收到的光量低於一預設值時,處理模組控制發光模組為啟動發光,且透過可動模組控制第二攝影模組朝向週邊環境的一方向,致使第二攝影模組朝向方向以取得週邊環境的影像。
本發明提出一種監控系統,包括一電腦主機及複數個監控裝置。電腦主機耦接網路。該些監控裝置耦接至電腦主機,該些監控裝置分別配置於一監控空間中的複數個區域。其中,於該些監控裝置其中之一偵測到一物體時,偵測到物體的監控裝置輸出一偵測訊號給電腦主機,電腦主機根據物體的移動路徑,以控制該些監控裝置分別監控物體。
本發明提出一種監控方法,適用於一監控裝置,監控裝置包括一處理模組、一發光模組、一可動模組、一第一攝影模組及一第二攝影模組,處理模組耦接發光模組、可動模組、第一攝影模組及第二攝影模組,監控方法包括:判斷第一攝影模組所接收到的光量是否低於一預設值,若判斷結果為是,則處理模組控制發光模組為啟動發光,且處理模組透過可動模組控制第二攝影模組取得週邊環境的一方向,以使第二攝影模組取得方向的週邊環境的影像;及若判斷結果為否,則處理模組控制發光模組為不啟動發光,且透過可動模組控制第二攝影模組取得週邊環境的方向,以供第二攝影模組取得方向的週邊環境的影像。
本發明的具體手段為利用第一及第二攝影模組,以靜態取得週邊環境的全景影像與動態取得週邊環境的局部影像。且於第一攝影模組所接收到的光量小於預設值時,發光模組不斷地發射紅外線光波給週邊環境,藉此第一及第二攝影模組可取得夜晚或光量不足情況下的全景影像及局部影像。其中,局部影像係放大全景影像中細部的週邊環境或物體的外觀特徵。如此一來,本發明 可提升監控與安全防護上的能力。
以上之概述與接下來的實施例,皆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手段與達成功效,然所敘述之實施例與圖式僅提供參考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SD1~SD10‧‧‧監控裝置
10‧‧‧處理模組
12‧‧‧發光模組
120‧‧‧發光單元
14‧‧‧可動模組
141‧‧‧第一轉動單元
142‧‧‧第二轉動單元
16‧‧‧第一攝影模組
160‧‧‧魚眼單元
162‧‧‧濾光切換單元
18‧‧‧第二攝影模組
20‧‧‧定位模組
B1‧‧‧基座
BS‧‧‧容置部
C1‧‧‧延伸柱體
S1‧‧‧罩體
F1‧‧‧一樓停車場
F2‧‧‧二樓停車場
O1~O5‧‧‧小朋友
OC‧‧‧物體
S601~S615‧‧‧流程步驟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監控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監控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監控裝置之立體剖視示意圖。
圖3B為根據圖3A之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攝影模組之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監控裝置之運作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監控系統之運作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監控方法之流程圖。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監控裝置之功能方塊圖。請參閱圖1。一種監控裝置1,包括一處理模組10、一發光模組12、一可動模組14、一第一攝影模組16、一第二攝影模組18及一定位模組20。在實務上,處理模組10耦接發光模組12、可動模組14、第一攝影模組16、第二攝影模組18及定位模組20。其中,處理模組10控制發光模組12為啟動發光,且透過可動模組14控制第二攝影模組18朝向週邊環境的一方向,致使第二攝影模組18朝向該方向以取得週邊環境的影像。
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之第一攝影模組16係以例如取得全景影像的魚眼鏡頭,以及第二攝影模組18係以例如變焦並取得局部影象的鏡頭來說明。因此,監控裝置1透過第一攝影模組16以取得一監控空間的全景影像,且透過第二攝影模組18以取得一監 控空間的局部影像。本實施例不限制監控裝置1的態樣。詳細來說,處理模組10例如為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器或判斷邏輯器。在實務上,處理模組10用以運算或處理各模組所產生的訊號或各模組之間所傳輸的訊號。本實施例不限制處理模組10的態樣。
此外,處理模組10具有一定點巡弋模式、一巡弋模式及一非巡弋模式。其中,處理模組10根據定點巡弋模式、巡弋模式或非巡弋模式,以控制可動模組14移動或轉動,致使第二攝影模組18朝向週邊環境。
進一步來說,巡弋模式例如為可動模組14以快速、中速、慢速或其他速度巡弋。因此,第二攝影模組18會處於動態巡弋的攝影狀態。而定點巡弋模式例如為可動模組14就複數個固定位置分別進行巡弋,或是可動模組14就特定的固定位置進行巡弋。另外,非巡弋模式例如為一般模式或其他模式,例如可動模組14處於待命、休眠或不動的狀態。本實施例不限制定點巡弋模式、巡弋模式及非巡弋模式的態樣。
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之發光模組12係以紅外光發射器來說明。在其他實施例中,發光模組12例如為一白光發射器、一黃光發射器、一藍光發射器或一綠光發射器。本實施例不限制發光模組12的態樣。進一步來說,發光模組12耦接處理模組10,用以發光照射一週邊環境。發光模組12發射一光波給週邊環境,並經由週邊環境反射光波,於第一攝影模組16接收到反射的光波,第一攝影模組16產生一第一影像訊號給處理模組10。
也就是說,發光模組12與第一攝影模組16可視為主動式紅外線感測器,其中紅外光發射器不斷發出紅外線光波給週邊環境,當第一攝影模組16收到反射回來的紅外線光波時,則第一攝影模組16取得週邊環境或物體的第一影像訊號。同理可知,當第二攝影模組18收到反射回來的紅外線光波時,則第二攝影模組18 取得週邊環境或物體的第二影像訊號。因此,第一及第二攝影模組16、18可取得週邊環境的樣貌或物體的影像。
可動模組14耦接處理模組10。在實務上,可動模組14包括一第一轉動單元及一第二轉動單元。第一轉動單元係以延伸柱體為轉動軸心,且第一轉動單元沿著一順時針方向或一逆時針方向轉動,致使第二攝影模組18環繞延伸柱體移動或轉動,第二轉動單元沿著一俯視方向或一仰視方向移動或轉動,致使第二攝影模組18進行俯仰轉動。
換句話說,可動模組14能進行三度空間的全方位移動。可動模組14例如透過PT(Pan/Tilt)的全方位移動的雲台來實現。也就是說,可動模組14透過第一轉動單元以進行左轉/右轉的移動。可動模組14透過第二轉動單元以進行上轉/下轉的移動。本實施例不限制可動模組14的態樣。
第一及第二攝影模組16、18耦接處理模組10。在實務上,第一攝影模組16用以取得週邊環境的一全景影像。第二攝影模組18用以變焦並取得週邊環境的一局部影像,且第一攝影模組16具有一第一攝影角度。第二攝影模組18具有一第二攝影角度,第一攝影角度大於第二攝影角度。其中,第一攝影模組16處於固定位置以取得全景影像。第二攝影模組18處於動態位置、鏡頭變倍或變焦控制以取得局部影像。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攝影模組18設置於可動模組14。第二攝影模組18具有鏡頭變倍及變焦控制等功能。也就是說,第二攝影模組18透過鏡頭變倍及變焦控制以拉近或遠離景象,藉此放大全景影像的局部畫面。此外,處理模組10根據一指定目標以控制可動模組14及第二攝影模組18運作,藉此追蹤指定目標並取得指定目標的影像。例如指定目標為籃球,處理模組10根據籃球的運動位置以控制可動模組14及第二攝影模組18運作,藉此達到追蹤籃球並取得籃球與其附近環境的影像之功效。
定位模組20耦接處理模組10。在實務上,定位模組20具有一參考原點。其中,可動模組14例如透過步進馬達來實現,而定位模組20例如為控制步進馬達的定位軟體或定位韌體來實現。因此,處理模組10根據參考原點及其步進馬達的座標,以控制可動模組14的運作。
在其他實施例中,定位模組20亦可透過陀螺儀來實現。其中,陀螺儀設置於第二攝影模組18。因此,定位模組20根據第二攝影模組18的位置輸出一定位訊號給處理模組10,致使處理模組10取得第二攝影模組18的位置。本實施例不限制定位模組20的態樣。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監控裝置1亦可包括一感測模組(未繪示)。其中感測模組例如透過一紅外光感測器、一微波感測器或一雷射感測器來實現。感測模組用以感測或偵測物體。於偵測到物體時,感測模組輸出感測訊號給處理模組10,藉此觸發發光模組12發光或運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知道紅外光感測器、微波感測器或雷射感測器。本實施例不限制感測模組的態樣。
由此可知,於夜晚或光量不足時,一般監控裝置是無法取得週邊環境或物體的影像。因此,於處理模組10判斷出第一攝影模組16所接收到的光量低於一預設值時,處理模組10啟動發光模組12,並於處理模組10控制可動模組14移動或轉動,致使第二攝影模組18朝向週邊環境時,處理模組10控制發光模組12以發光照射對應第二攝影模組所朝向的週邊環境,且第二攝影模組18變焦並取得週邊環境的影像。
此外,預設值例如為區隔白天或夜晚的光量的光量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自由設計預設值。也就是說,當光量大於或等於預設值時,發光模組12處於不發光狀態。反之,當光量小於預設值時,發光模組12處於發光狀態,藉此本實施例可於 夜晚或光量不足透過第一及第二攝影模組16、18以取得全景影像及局部影像。本實施例不限制監控裝置1的運作態樣。
接下來,進一步來說明監控裝置1的細部構造及其運作方式。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監控裝置之立體示意圖。請參閱圖2。一種監控裝置1,更包括一基座B1、一延伸柱體C1及一罩體S1。其中,圖1中的處理模組10及部分可動模組14係設置於基座B1的容置部BS內。
詳細來說,基座B1例如為監控裝置1的本體。基座B1具有一固定結構(未繪示),以固定連接到牆壁、天花板或指定位置。其中,基座B1例如透過塑膠、金屬、木材及/或其他材質來實現。在實務上,基座B1的外側部設置有發光模組12。換句話說,發光模組12係圍繞並設置於基座B1的外側部。本實施例不限制基座B1的態樣。
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之延伸柱體C1係設置於基座B1的中心。延伸柱體C1連接基座B1。在實務上,延伸柱體C1例如為中空柱體。延伸柱體C1的底部連接基座B1,而第一攝影模組16設置於延伸柱體C1的頂部。也就是說,第一攝影模組16係為固定設置於延伸柱體C1的頂部位置的攝影鏡頭。
接下來,罩體S1連接基座B1,且罩體S1具有一容置空間,而容置空間用以容置第一攝影模組16、第二攝影模組18及可動模組14。在實務上,罩體S1例如透過塑膠、玻璃或藍寶石來實現,其中罩體S1例如為透光或透明材質。因此,第一及第二攝影模組16、18可分別取得週邊環境的全景影象及局部影象。本實施例不限制罩體S1的態樣。
此外,第一轉動單元141例如透過轉盤及其轉動機構來實現。藉此第二攝影模組18可隨轉盤及其轉動機構來左右轉動。而第二轉動單元142例如透過支撐臂、轉軸及其轉動齒輪來實現。其中 支撐臂連接至轉盤上。藉此第二攝影模組18可隨轉軸及其轉動齒輪來俯仰轉動。本實施例不限制第一、第二轉動單元141、142的態樣。
舉例來說,於夜晚或光量不足的情況下,於處理模組10判斷出第一攝影模組16所接收到的光量低於一預設值時,處理模組10啟動發光模組12。並於處理模組10控制可動模組14移動或轉動,致使第二攝影模組18朝向週邊環境時,本實施例透過發光模組12不斷地發射出紅外線光波照射週邊環境,且第二攝影模組18變焦並取得週邊環境的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發光模組12具有複數個如紅外線發射器的發光單元120,這些發光單元120配置於基座B1的外側部。其中,處理模組10根據第二攝影模組18的位置,以控制對應第二攝影模組18位置的該些發光單元120其中一些發光。
舉例來說,以一具360度的圓形基座B1來說明,於基座B1的外側部每隔30度設置一個如紅外線發射器的發光單元120,藉此基座B1的外側部設置有12個發光單元120。其中,處理模組10控制可動模組14移動或轉動,致使第二攝影模組18進行巡弋或非巡弋運作。其中,第二攝影模組18例如移動到270度的位置,處理模組10可控制270度位置上的發光單元120發射紅外線光波,或是處理模組10可控制270度正負30度位置上的發光單元120發射紅外線光波。
也就是說,第二攝影模組18透過可動模組14以移動或轉動到任一指定位置,對應指定位置的發光模組12將發射光波給週邊環境。因此,第二攝影模組18可鏡頭變倍或變焦以取得週邊環境的影像。在其他實施例中,發光模組12例如為「可於基座B1外側部移動或轉動的發光器」,並對應指定位置以發射光波給週邊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發光模組12例如設置於基 座B1的外側部,且每一發光單元120例如具有複數個發光元件,例如由紅外光燈泡、黃光燈泡及藍光燈泡等發光元件組成的發光單元120,藉此處理模組10控制發光模組12以發射光束,並將光束照射在物體上。所以,第一及第二攝影模組16、18亦可取得週邊環境或物體的影像。
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監控裝置之立體剖視示意圖。圖3B為根據圖3A之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攝影模組之立體示意圖。請參閱圖3A及圖3B。圖3B所繪示一第一攝影模組16。
在實務上,第一攝影模組16具有一魚眼單元160及一濾光切換單元162。魚眼單元160連接濾光切換單元162,於光量大於或等於預設值的光進入魚眼單元160後,處理模組10控制濾光切換單元162以擋住紅外光進入,於光量小於預設值的光進入魚眼單元160後,處理模組10控制濾光切換單元162以讓紅外光進入。也就是說,於白天的光進入魚眼單元160後,處理模組10控制濾光切換單元162以擋住紅外光進入,於夜晚的光進入魚眼單元160後,處理模組10控制濾光切換單元162以讓紅外光進入。
進一步來說,濾光切換單元162例如透過IR-CUT雙濾光片切換器來實現。濾光切換單元162對於第一攝影模組16的作用係修正白天偏色問題,以及提升夜晚亮度。其中,IR-CUT雙濾光片切換器包括一濾光片以及動力元件。濾光片例如透過一片紅外截止或吸收濾光片和一片全透光譜濾光片來實現。而動力元件例如透過電磁、電機或其他動力源來實現。本實施例不限制濾光切換單元162的態樣。
舉例來說,IR-CUT雙濾光片切換器在白天的光線充分時,紅外截止濾光片工作,CCD還原出真實彩色。當夜晚或光量不足時,紅外截止/吸收濾光片自動移開,全透光譜濾光片開始工作,使CCD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線,進而提高了低照性能。此外,同理可知,第二攝影模組18亦具有濾光切換單元,而本實施例係以第一攝影 模組16來判斷光量是否小於預設值。
接下來,進一步說明監控裝置1之細部運作與其應用。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監控裝置之運作示意圖。請參閱圖4。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之監控裝置1係以裝設於幼稚園的一教室來說明,其中有五位小朋友O1~O5位於教室內。
舉例來說,第一攝影模組16可取得教室內的全景影像,其中二號小朋友O2位於例如為可動模組的參考原點的位置,而四號、三號、一號及五號小朋友O4、O3、O1、O5分別位於對應參考原點約30度、120度、150度及210度的位置(以參考原點順時針轉動的方向來定義)。處理模組例如處於定點巡弋模式,其中定點巡弋模式係以輪流追蹤每一位小朋友O1~O5。當然,五位小朋友O1~O5都可於教室內自由活動而改變所在位置。
也就是說,每一位小朋友O1~O5每次將有例如5秒被第二攝影模組18追蹤且取得放大影像畫面的時間。此外,定點巡弋模式係依照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及五號小朋友O1~O5的追蹤模式進行定點巡弋作業。簡單來說,第二攝影模組18追蹤一號小朋友O1後,將轉換以追蹤二號小朋友O2。同理可知,第二攝影模組18追蹤三號小朋友O3後,將轉換以追蹤四號小朋友O4。第二攝影模組18追蹤五號小朋友O5後,將轉換以追蹤一號小朋友O1。本實施例不限制定點巡弋模式的追蹤方式及態樣。
舉例來說,第一攝影模組16可取得教室內的全景影像。且處理模組由全景畫面可知道二號小朋友O2的位置,藉此處理模組控制可動模組以移動到對應二號小朋友O2的位置的角度,並控制第二攝影模組18變焦並取得二號小朋友O2的畫面。5秒之後,處理模組透過第一攝影模組16所取得教室內的全景畫面可知道三號小朋友O3的位置,藉此處理模組控制可動模組以移動到對應三號小朋友O3的位置的角度,並控制第二攝影模組18變焦並取得三號小朋友O3的畫面。其中,可動模組的第一轉動單元係以順時針 方向轉動至約120度的位置。第二轉動單元係以俯視方向轉動。
5秒之後,處理模組透過第一攝影模組16所取得教室內的全景畫面可知道四號小朋友O4的位置,藉此處理模組控制可動模組以移動到對應四號小朋友O4的位置的角度,並控制第二攝影模組18變焦並取得四號小朋友O4的畫面。其中,可動模組的第一轉動單元係以逆時針方向轉動至約30度的位置。第二轉動單元係以仰視方向轉動。同理可知,再5秒之後,處理模組透過第一攝影模組16所取得教室內的全景畫面可知道五號小朋友O5的位置,藉此處理模組控制可動模組以移動到對應五號小朋友O5的位置的角度,並控制第二攝影模組18變焦並取得五號小朋友O5的畫面。其中,可動模組的第一轉動單元係以順時針方向轉動至約210度的位置。第二轉動單元係以俯視方向轉動。
在其他實施例中,監控裝置1亦可設置於足球場、籃球場或其他場所。其中,第一攝影模組16係取得全景的畫面,而第二攝影模組18係變焦、追蹤並取得足球場內的足球所在環境的局部影像,或是籃球場內的藍球所在環境的局部影像。簡單來說,本實施例係透過第一攝影模組16以取得全景影像,並透過第二攝影模組18以追蹤並取得物體所在環境的局部影像。其中物體例如為動物、人、球或其他物。簡單來說,物體跑到週邊環境的任一位置,第二攝影模組18就追蹤到物體所在環境位置,且局部影像可補足全景影像中不清楚或畫面太小的問題。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監控系統之運作示意圖。請參閱圖5。一種監控系統,包括一電腦主機(未繪示)及複數個監控裝置SD1~SD10。在實務上,電腦主機耦接網路。該些監控裝置SD1~SD10分別耦接至電腦主機,該些監控裝置SD1~SD10分別配置於一監控空間中的複數個區域。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係以二層停車場F1、F2平面來說明,其中每一停車場F1、F2平面配置有五台監控 裝置SD1~SD10,如圖5所繪示。
詳細來說,電腦主機傳輸一監控資料給該些監控裝置SD1~SD10,於該些監控裝置SD1~SD10其中之一透過第二攝影裝置取得到物體OC的一識別資料時,處理模組根據監控資料以比對識別資料,於處理模組判斷出識別資料係屬監控資料時,該些監控裝置SD1~SD10其中之一偵測到物體OC。於該些監控裝置SD1~SD10其中之一偵測到一物體OC時,偵測到物體OC的監控裝置SD1~SD10輸出一偵測訊號給電腦主機,電腦主機根據物體OC的移動路徑,以控制該些監控裝置SD1~SD10分別監控物體OC。
舉例來說,監控資料例如為大樓住戶的車牌資料,而識別資料例如為車牌影像。因此,當住戶的車輛要進入停車場停車時,監控裝置SD1可透過第二攝影模組以取得該車輛的車牌影像。且處理模組將根據車牌資料以比對車牌影像,於處理模組判斷出車牌影像係屬大樓住戶的車牌資料時,監控裝置SD1輸出偵測訊號給電腦主機。因此,電腦主機根據該車輛的移動路徑,以控制該些監控裝置SD1~SD5輪流監控該車輛。
此外,電腦主機根據偵測訊號可得知該車輛的停車位處於二樓停車場F2。因此,於監控裝置SD4追蹤到該車輛開往二樓停車場F2時,監控裝置SD4的第二攝影模組透過第二轉動單元以仰視攝影該車輛進入爬坡道。接著,電腦主機將控制二樓停車場F2的監控裝置SD6以追蹤攝影該車輛。
之後,監控裝置SD6的第二攝影模組透過第二轉動單元以俯視攝影該車輛由爬坡道出來。且電腦主機根據該車輛的移動路徑,以控制該些監控裝置SD6~SD10輪流監控該車輛。本實施例不限制監控系統的運作態樣。
在其他實施例中,各監控裝置SD1~SD10更包括一識別模組(未繪示),識別模組用以無線辨識物體OC的一識別晶片(未繪示),於該些監控裝置SD1~SD10其中之一辨識出物體OC的識別晶片時, 辨識出識別晶片的監控裝置SD1~SD10輸出一辨識訊號給電腦主機,電腦主機根據物體OC的移動路徑,以控制該些監控裝置SD1~SD10分別監控物體OC。
舉例來說,識別模組例如透過RFID識別技術、wi-fi識別技術、藍芽通訊識別技術或其他無線通訊識別技術來實現。本實施例不限制識別模組的態樣。其中,大樓住戶的車輛均配置有與識別模組通訊及辨識的識別晶片,而識別晶片可透過大樓住戶停車證或手環或其他物來實現。因此,當住戶的車輛要進入停車場停車時,監控裝置SD1可透過識別模組以無線辨識該車輛的識別晶片。於監控裝置SD1辨識出該車輛的識別晶片時,監控裝置SD1輸出一辨識訊號給電腦主機,電腦主機根據該車輛的移動路徑,以控制該些監控裝置SD1~SD10輪流監控該車輛。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監控方法之流程圖。請參閱圖6。一種監控方法,適用於一監控裝置,監控裝置包括一處理模組、一發光模組、一可動模組、一第一攝影模組及一第二攝影模組,處理模組耦接發光模組、可動模組、第一攝影模組及第二攝影模組,監控方法包括:於步驟S601中,判斷第一攝影模組所接收到的光量是否低於一預設值。在實務上,白天具有充足的光量。反之,夜晚較不具有充足的光量。而本實施例透過預設值以區隔光量的高低,例如區隔白天或夜晚。因此,監控裝置除了於白天取得影像外,監控裝置亦能於夜晚或光量不足的環境下取得影像。
若步驟S601的判斷結果為是,則進入步驟S603中,處理模組控制發光模組為啟動發光。接著,於步驟S605中,處理模組透過可動模組控制第二攝影模組朝向週邊環境的一方向,以使第二攝影模組取得該方向的該週邊環境的影像。也就是說,於處理模組控制可動模組移動或轉動,致使第二攝影模組朝向週邊環境 時,處理模組控制發光模組以發光照射對應第二攝影模組所朝向的週邊環境,且第二攝影模組變焦並取得週邊環境的影像。
於步驟S607中,處理模組根據第二攝影模組的位置,以控制對應第二攝影模組位置的該些發光單元其中一些發光。在實務上,發光模組具有複數個配置於基座外側部的發光單元。若這些發光單元全部都發光,將導致能源浪費。因此,本實施例係以「對應第二攝影模組所朝向週邊環境的位置之該些發光單元其中一些發光」。
接下來,於步驟S609中,發光模組發射光波給週邊環境,並經由週邊環境反射光波。於步驟S611中,於第一攝影模組接收到反射的光波,第一攝影模組產生一第一影像訊號給處理模組。於步驟S613中,於第二攝影模組接收到反射的光波,第二攝影模組產生一第二影像訊號給處理模組。
舉例來說,於一環場360度的週邊環境下,若第二攝影模組朝向120度的週邊環境,則對應處於120度下的發光單元將會發光以照射120度的週邊環境。因此,於夜晚或光量不足的情況下,如紅外光發射器的發光單元將發射紅外光波給週邊環境,致使第一及第二攝影模組取得週邊環境的全景影象或局部影象。
若步驟S601的判斷結果為否,則進入步驟S615中,處理模組控制發光模組為不啟動發光,處理模組控制可動模組移動或轉動,致使第二攝影模組朝向週邊環境,且第二攝影模組變焦並取得週邊環境的影像。也就是說,發光模組並未發光給週邊環境。且處理模組透過可動模組控制第二攝影模組朝向週邊環境的方向,以供第二攝影模組取得該方向的週邊環境的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監控裝置亦包括定位模組及識別模組。其中,定位模組具有一參考原點。而處理模組根據參考原點的座標系統以控制可動模組移動以及控制對應的發光模組發光;或是定位模組根據第二攝影模組的位置輸出一定位訊號 給處理模組,致使處理模組取得第二攝影模組的位置。
此外,識別模組用以無線辨識物體的一識別晶片,於該些監控裝置其中之一辨識出物體的識別晶片時,辨識出識別晶片的監控裝置輸出一辨識訊號給電腦主機,電腦主機根據物體的移動路徑,以控制該些監控裝置分別監控物體。上述定位模組及識別模組的判斷流程及步驟亦可加入到圖6監控方法之流程中。本實施例不限制監控方法之流程步驟。
綜上所述,本發明為一種監控裝置,於第一攝影模組所接收到的光量小於預設值時,處理模組啟動發光模組運作。處理模組根據第二攝影模組的位置,以控制對應第二攝影模組位置的該些發光單元其中一些發光。其中,發光模組將發射紅外線光波給週邊環境,藉此第一及第二攝影模組可取得夜晚或光量不足情況下的全景影像及局部影像。此外,第一攝影模組係以靜態取得週邊環境的全景影像,且第二攝影模組係以動態取得週邊環境的局部影像。其中,局部影像係放大全景影像中細部的週邊環境或物體的外觀特徵,藉此局部影像可補足全景影像中不清晰或模糊的地方。如此一來,本發明可追蹤指定目標並取得指定目標所在環境的局部影像以及全景影像,藉此提升監控與安全防護上的能力。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
1‧‧‧監控裝置
10‧‧‧處理模組
12‧‧‧發光模組
14‧‧‧可動模組
16‧‧‧第一攝影模組
18‧‧‧第二攝影模組
20‧‧‧定位模組

Claims (14)

  1. 一種監控裝置,包括:一處理模組;一發光模組,耦接該處理模組,用以發光照射一週邊環境;一可動模組,耦接該處理模組;一定位模組,耦接該處理模組;一第一攝影模組,耦接該處理模組;及一第二攝影模組,耦接該處理模組,並設置於該可動模組;其中,於該處理模組判斷出該第一攝影模組所接收到的光量低於一預設值時,該處理模組控制該發光模組為啟動發光,且透過該可動模組控制該第二攝影模組取得該週邊環境的一方向,致使該第二攝影模組朝向該方向以取得該週邊環境的影像,該定位模組具有一參考原點,且該定位模組根據該第二攝影模組的位置輸出一定位訊號給該處理模組,致使該處理模組取得該第二攝影模組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監控裝置,更包括:一基座;一延伸柱體,連接該基座;及一罩體,連接該基座,且該罩體具有一容置空間;其中,該發光模組設置於該基座的外側部,該第一攝影模組設置於該延伸柱體的頂部,而該罩體的該容置空間用以容置該第一攝影模組、該第二攝影模組及該可動模組。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該發光模組為一紅外光發射器、一白光發射器、一黃光發射器、一藍光發射器或一綠光發射器,該發光模組發射光波給該週邊環境,以供該第一攝影模組及該第二攝影模組於接收到該週邊環境反射的光波時,該第一攝影模組產生一第一影像訊號給該處理模組,該第二攝影模組產生一第二影像訊號給該處理模組。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該發光模組具有複數個配置於該基座外側部的發光單元,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第二攝影模組的位置,以控制對應該第二攝影模組位置的該些發光單元的至少其中之一發光。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於該第一攝影模組用以取得週邊環境的一全景影像,該第二攝影模組用以變焦並取得週邊環境的一局部影像,且該第一攝影模組具有一第一攝影角度,該第二攝影模組具有一第二攝影角度,該第一攝影角度大於該第二攝影角度。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該第一攝影模組具有一魚眼單元及一濾光切換單元,該魚眼單元連接該濾光切換單元,於光量大於或等於該預設值的光進入該魚眼單元後,該處理模組控制該濾光切換單元以擋住紅外光進入,於光量小於該預設值的光進入該魚眼單元後,該處理模組控制該濾光切換單元以讓紅外光進入。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該可動模組包括一第一轉動單元及一第二轉動單元,該第一轉動單元係以該延伸柱體為轉動軸心,且該第一轉動單元沿著一順時針方向或一逆時針方向轉動,致使該第二攝影模組環繞該延伸柱體移動或轉動,該第二轉動單元沿著一俯視方向或一仰視方向移動或轉動,致使該第二攝影模組進行俯仰轉動。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該處理模組具有一定點巡弋模式、一巡弋模式及一非巡弋模式,該處理模組根據該定點巡弋模式、該巡弋模式或該非巡弋模式以控制該可動模組移動或轉動,致使該第二攝影模組朝向該週邊環境。
  9. 一種監控系統,包括:一電腦主機,耦接網路;及複數個如請求項1所述之監控裝置,耦接至該電腦主機,該 些監控裝置分別配置於一監控空間中的複數個區域;其中,於該些監控裝置其中之一偵測到一物體時,偵測到該物體的該監控裝置輸出一偵測訊號給該電腦主機,該電腦主機根據該物體的移動路徑,以控制該些監控裝置分別監控該物體。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監控系統,其中該電腦主機傳輸一監控資料給該些監控裝置,於該些監控裝置其中之一透過該第二攝影裝置取得到該物體的一識別資料時,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監控資料以比對該識別資料,於該處理模組判斷出該識別資料係屬該監控資料時,該些監控裝置其中之一偵測到該物體。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監控系統,其中各該監控裝置更包括一識別模組,該識別模組用以無線辨識該物體的一識別晶片,於該些監控裝置其中之一辨識出該物體的該識別晶片時,辨識出該識別晶片的該監控裝置輸出一辨識訊號給該電腦主機,該電腦主機根據該物體的移動路徑,以控制該些監控裝置分別監控該物體。
  12. 一種監控方法,適用於一監控裝置,該監控裝置包括一處理模組、一發光模組、一可動模組、一定位模組、一第一攝影模組及一第二攝影模組,該處理模組耦接該發光模組、該可動模組、該定位模組、該第一攝影模組及該第二攝影模組,該監控方法包括:判斷該第一攝影模組所接收到的光量是否低於一預設值,若判斷結果為是,則該處理模組控制該發光模組為啟動發光,且該處理模組透過該可動模組控制該第二攝影模組朝向該週邊環境的一方向,以使該第二攝影模組取得該方向的該週邊環境的影像,其中該定位模組具有一參考原點,且該定位模組根據該第二攝影模組的位置輸出一定位訊號給該處理模組,致使該處理模組取得該第二攝影模組的位 置;及若判斷結果為否,則該處理模組控制該發光模組為不啟動發光,且該處理模組透過該可動模組控制該第二攝影模組朝向該週邊環境的該方向,以使該第二攝影模組取得該方向的該週邊環境的影像。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監控方法,其中於該處理模組控制該發光模組啟動發光之步驟更包括:該發光模組發射光波給該週邊環境;於該第一攝影模組接收到該週邊環境反射的光波時,該第一攝影模組產生一第一影像訊號給該處理模組;及於該第二攝影模組接收到該週邊環境反射的光波時,該第二攝影模組產生一第二影像訊號給該處理模組。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監控方法,其中該發光模組具有複數個配置於一基座的外側部的發光單元,另於該處理模組啟動該發光模組之步驟更包括: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第二攝影模組的位置,以控制對應該第二攝影模組位置的該些發光單元其中一些發光。
TW104109966A 2015-03-27 2015-03-27 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TWI5734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9966A TWI573455B (zh) 2015-03-27 2015-03-27 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9966A TWI573455B (zh) 2015-03-27 2015-03-27 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779A TW201635779A (zh) 2016-10-01
TWI573455B true TWI573455B (zh) 2017-03-01

Family

ID=57847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9966A TWI573455B (zh) 2015-03-27 2015-03-27 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345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6260A1 (en) * 2008-12-25 2010-07-01 Ching-Chun Huang Method for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 of multiple targets with multiple cameras and system therefor
CN102131047A (zh) * 2011-04-18 2011-07-20 广州市晶华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360度自动跟踪式狩猎相机及其工作方法
TW201138465A (en) * 2010-04-23 2011-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ynamic tracing a specified object using image capturing devices
TW201209761A (en) * 2010-08-19 2012-03-01 Jung-Pin Sung Method of monitoring images
TW201245919A (en) * 2011-05-04 2012-11-16 Univ Nat Cheng Kung Brightness adjusting method and system with photographic device
TW201338544A (zh) * 2012-03-01 2013-09-16 Merit Li Lin Entpr Co Ltd 全景式攝錄影像之監控系統追蹤方法
TWM509482U (zh) * 2015-03-27 2015-09-21 Aetek Inc 監控裝置及其系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6260A1 (en) * 2008-12-25 2010-07-01 Ching-Chun Huang Method for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 of multiple targets with multiple cameras and system therefor
TW201138465A (en) * 2010-04-23 2011-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ynamic tracing a specified object using image capturing devices
TW201209761A (en) * 2010-08-19 2012-03-01 Jung-Pin Sung Method of monitoring images
CN102131047A (zh) * 2011-04-18 2011-07-20 广州市晶华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360度自动跟踪式狩猎相机及其工作方法
TW201245919A (en) * 2011-05-04 2012-11-16 Univ Nat Cheng Kung Brightness adjusting method and system with photographic device
TW201338544A (zh) * 2012-03-01 2013-09-16 Merit Li Lin Entpr Co Ltd 全景式攝錄影像之監控系統追蹤方法
TWM509482U (zh) * 2015-03-27 2015-09-21 Aetek Inc 監控裝置及其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779A (zh) 201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335501A1 (en) Surveillanc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10082664B2 (en) Tracking optics for a mobile device
JP5294801B2 (ja) 空気調和機
TWM509482U (zh) 監控裝置及其系統
US20140192258A1 (en) Moveable led array flaps in ir led camera
KR101173542B1 (ko) 센서등 일체형 cctv 카메라 장치
KR20150107506A (ko) 목표 피사체 정밀 추적 및 촬영용 팬틸트 일체형 감시카메라
TWI475311B (zh) 轉向攝影機及自動轉向雲台
CN114554093B (zh) 图像采集系统及目标跟踪方法
CN102607714A (zh) 一种红外定位自动旋转拍摄的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21072530A (ja) 無人航空機
KR101806324B1 (ko) 다기능 감시카메라
TWI573455B (zh) 監控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JP2007303913A (ja) 異物検知装置、それを用いたロボット装置、異物検知方法および異物検知プログラム
KR100958352B1 (ko) 감시카메라 시스템을 통한 감시 방법
KR101188564B1 (ko) 협각렌즈와 광각렌즈를 이용한 폐쇄회로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그 구현방법
JP384655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US2002013177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image centering
KR101804309B1 (ko) 위치 추적 감시 카메라
JPH1188870A (ja) 監視システム
JP2000148972A (ja) 画像認識装置
KR20160121958A (ko) 피사체의 위치추적 기능을 갖는 팬틸트 일체형 감시카메라 시스템
KR101521530B1 (ko) 조명 연동 감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20144738A (ja) 防犯装置、及び、防犯方法
WO2012100487A1 (zh) 一种自动感应和拍照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