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2754B - 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 - Google Patents

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2754B
TWI572754B TW103122245A TW103122245A TWI572754B TW I572754 B TWI572754 B TW I572754B TW 103122245 A TW103122245 A TW 103122245A TW 103122245 A TW103122245 A TW 103122245A TW I572754 B TWI572754 B TW I5727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melt
artificial leather
fabric
leather fab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2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0658A (zh
Inventor
吳明燦
吳平文
Original Assignee
三洋紡織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洋紡織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洋紡織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22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275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00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0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754B/zh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Description

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
本發明係關於紡織製造相關領域,尤指一種仿桃皮織物或仿麂皮織物等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
市面上常見之熱可塑性塑膠粒包括聚酯膠粒、尼龍膠粒或聚丙烯膠粒等;相較於聚酯膠粒及尼龍膠粒,聚丙烯膠粒因具有較低的玻璃轉移溫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及低熱傳導性,故利用聚丙烯粒所製成之紡織品不僅能於低溫環境中能維持橡膠態(rubber state)而不易脆裂外,更能具有優異的保溫效果,成為適用於寒冷地區之保暖聖品。此外,聚丙烯膠粒又因具備低熔點、低吸水性及低密度等特性,故聚丙烯紡織品更能具有節能、減碳易加工性、避免細菌滋生及適用於製造救生衣等諸多優點。
為進一步提升聚丙烯紡織品的豐厚性及柔軟性,現有技術已發展各種聚丙烯粒之加工方法,以期能發展一種適用於製造高豐厚性與高柔軟性之聚丙烯紡織品的聚丙烯纖維。
PCT專利公開案第2012126973號揭示一種聚丙烯細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係先使用丙烯單體做為原料,於茂金屬觸媒(metallocene catalyst)之作用下相互聚合成 聚丙烯高分子紡絲膠粒;再將聚丙烯高分子紡絲膠粒經過紡絲形成聚丙烯長絲後,經由延伸加工後獲得至少1.0丹尼之聚丙烯細纖維。
為了進一步細化聚丙烯細纖維的細度,日本專 利公開案第2003/138428號則揭示另一種聚丙烯細纖維之製造方法,其聚合反應中亦需先使用茂金屬觸媒(metallocene catalyst),聚合出分子量分佈在2至3之間的聚丙烯高分子紡絲膠粒以及高密度聚乙烯紡製雙組份複合纖維後;再經過延伸加工及高壓水柱噴射處理後,令該等雙組份複合纖維裂纖,而得到聚丙烯細纖維。
然而,前述兩篇專利公開文獻皆需先茂金屬觸 媒進行聚合反應,才能紡絲加工出細丹尼的聚丙烯纖維;且前述日本專利公開文獻所揭示之製造方法更需對該等雙組份複合纖維進行高壓水柱噴射處理,才能得到更細丹尼的聚丙烯纖維。
因此,現有技術之製造方法不僅需使用特定觸媒進行聚合反應,且其裂纖處理需耗費較多資源,並不適合產業上的經濟利用。
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發明之目的在於簡化現有技術之聚丙烯細纖維(polypropylene microfiber)之製程複雜度,使其能適用於產業上量產仿桃皮織物(peach skin-like fabrics)及/或仿麂皮織物(suede-like fabrics)等人造皮革織物。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人造皮革織 物之製法,其包含:熔融一聚丙烯物料及一高分子物料,以分別熔融形成一聚丙烯熔融體及一高分子熔融體,其中該聚丙烯熔融體之熔體流動指數(melting flow index,MFI)介於10克/10分鐘至40克/10分鐘之間,且該高分子物料之熔點係介於220℃至235℃;以分割型複合紡絲法共紡該聚丙烯熔融體及該高分子熔融體,以形成一分割型複合長絲;冷卻該分割型複合長絲,以獲得一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以及延伸及假撚加工該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以獲得一聚丙烯複合紗線;織造該聚丙烯複合紗線,以形成一聚丙烯織物;以及對該聚丙烯織物之表面進行裂纖處理,以獲得該人造皮革織物,其中該人造皮革織物中包含複數聚丙烯纖維,該等聚丙烯纖維之細度介於0.1丹尼至0.3丹尼之間。
較佳的,前述「加熱一聚丙烯物料及一高分子物料,以分別熔融形成一聚丙烯熔融體及一高分子熔融體」之步驟包括:加熱該聚丙烯物料至210℃至230℃之間以熔融形成該聚丙烯熔融體,並且加熱該高分子物料至240°C至270℃之間以熔融形成該高分子熔融體。
較佳的,前述「以分割型複合紡絲法共紡該聚丙烯熔融體及該高分子熔融體,以形成一分割型複合長絲」之步驟包括:將該聚丙烯熔融體及該高分子熔融體流經一分割型出紡口,該分割型出紡口之口徑介於0.15毫米至 0.40毫米之間;以及以2000至2500公尺/分鐘之紡絲速率共紡該聚丙烯熔融體及該高分子熔融體,以形成該分割型複合長絲。
較佳的,前述「延伸及假撚加工該經冷卻之分 割型複合長絲,以獲得一聚丙烯複合紗線」之步驟包括:以1.2至4.0之延伸倍率延伸加工該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之後,再假撚加工該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以獲得該聚丙烯複合紗線。
較佳的,前述「冷卻該分割型複合長絲,以獲 得一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之步驟包括:於15℃至25℃下冷卻該分割型複合長絲,以獲得該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
較佳的,該聚丙烯物料及該高分子物料之重量 比係介於60:40至80:20之間。
於本發明一實施態樣中,高分子物料可為聚醯 胺物料,且該高分子物料經加熱熔融後所形成之高分子熔融體係為聚醯胺熔融體,該聚醯胺熔融體之相對黏度(relative viscosity,RV)係介於2.4至2.7之間。更具體而言,該聚醯胺物料為尼龍6。
較佳的,前述「織造該聚丙烯複合紗線,以形 成一聚丙烯織物」之步驟包括:以針織法或梭織法織造該聚丙烯複合紗線,以形成該聚丙烯織物。
較佳的,前述「對該聚丙烯織物之表面進行裂 纖處理,以獲得該人造皮革織物」之步驟包括:使用砂紙對該聚丙烯織物之表面進行磨毛加工,以獲得該人造皮革 織物。
於此實施態樣中,所製得之人造皮革織物為仿 桃皮織物。
於本發明另一實施態樣中,該高分子物料可為 改質聚酯物料,且該高分子物料經加熱熔融後所形成之該高分子熔融體係為改質聚酯熔融體,該改質聚酯熔融體之固有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IV)係介於0.5分升/克(dL/g)至0.7dL/g之間。
較佳的,前述「織造該聚丙烯複合紗線,以形 成一聚丙烯織物」之步驟包括:以梭織法織造該聚丙烯複合紗線,以形成該聚丙烯織物。
較佳的,前述「對該聚丙烯織物之表面進行裂 纖處理,以獲得該人造皮革織物」之步驟包括:將聚丙烯織物置於一鹼性溶液中,以獲得一經化學處理之聚丙烯織物;使用砂紙對該經化學處理之聚丙烯織物之表面進行磨毛加工,以獲得該人造皮革織物。
較佳的,前述「將聚丙烯織物置於一鹼性溶液 中,以獲得一經化學處理之聚丙烯織物」之步驟包括:將聚丙烯織物置於濃度係介於8g/L至10g/L、溫度介於90°C至100℃之間的鹼性溶液中長達0.5小時,以獲得該經化學處理之聚丙烯織物。
於此,藉由調整聚丙烯織物浸置於鹼性溶液中 的濃度、溫度及時間條件,能具體溶除聚丙烯織物中的改質聚酯纖維,進而細化該經化學處理之聚丙烯織物中的各聚丙烯纖維之細度。
於此實施態樣中,所製得之人造皮革織物為仿 麂皮織物。
於本說明書中,「熔體流動指數(melting flow index,MFI)」係指一材料於230℃之溫度及2.16公斤之荷重下,每10分鐘流出之材料重量,以作為量化該材料之流動性的表示方式,其單位為克/10分鐘(g/10min)。
於本說明書中,「相對黏度」係指一材料秤重 0.2500±0.00001g溶於96%之硫酸25毫升之溶液中,倒入玻璃黏度管並在室溫下攪拌3至5小時後,置入動黏度儀內,跑7至8次並計算流過秒數的平均值。另一方面,在動黏度儀僅置入96%之硫酸25毫升,測量其流過秒數平均值,將測試樣流過秒數平均值與空白樣流過秒數平均值之商值即為相對黏度。
於本說明書中,「固有黏度」係指一材料秤重 0.1250±0.0003g溶於25毫升之四氯乙烷與苯酚1:1溶液中,倒入玻璃杯中並在97至100℃攪拌30分鐘後靜置冷卻,所得重量與原測試樣重量相比為V,代入下列公式即得固有黏度IV。
IV={[(V-1)x1.4+1]÷0.35}1/2
1‧‧‧雙組份複合紡絲機
10‧‧‧第一螺桿擠壓機
10A‧‧‧第二螺桿擠壓
101‧‧‧第一螺桿紡絲物料桶
101A‧‧‧第二螺桿紡絲物料桶
102‧‧‧第一螺桿
102A‧‧‧第二螺桿
103‧‧‧第一螺桿進料泵浦
103A‧‧‧第二螺桿進料泵浦
20‧‧‧紡絲箱體
21‧‧‧分配板
22‧‧‧第一通道
22A‧‧‧第二通道
231‧‧‧流道口
232‧‧‧分割型紡絲口
31‧‧‧第一輥輪
32‧‧‧第二輥輪
33‧‧‧第三輥輪
40‧‧‧捲取軸
L‧‧‧間距
圖1為雙組份複合紡絲機之示意圖。
圖2A為圖2B之剖面圖。
圖2B為雙組份複合紡絲機之分配板的俯視圖。
圖2C為連接分配板之流道之剖面圖。
圖3為實施例1中未經磨毛加工前分割型聚丙烯/聚醯胺複合長絲之橫切面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影像圖。
圖4為實施例1中經磨毛加工後聚丙烯纖維及聚醯胺纖維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影像圖。
圖5為實施例2中未經化學處理及磨毛加工前高密度梭織布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影像圖。
圖6為實施例2中經化學處理及磨毛加工後之仿麂皮織物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影像圖。
以下,將藉由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習此技藝者可經由本說明書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所能達成之優點與功效,並且於不悖離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以施行或應用本發明之內容。
《實施例1》仿桃皮織物
原料:1.聚丙烯物料:購自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型號為S2123,該聚丙烯物料之熔點為165.2℃、結晶點為110.87℃,且該聚丙烯物料呈熔融態時之熔體流動指數為25;2.聚醯胺物料:購自力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型號為N131,該聚醯胺物料之熔點為232.67℃,該聚醯胺物料之相對黏度為2.4。
於本實施例中,係搭配使用如圖1所示之雙組份複合紡絲機1,將前述聚丙烯物料及聚醯胺物料分別由 第一螺桿紡絲物料桶101及第二螺桿紡絲物料桶101A喂入第一螺桿擠壓機10之第一螺桿102及第二螺桿擠壓機10A之第二螺桿102A,該第一螺桿102及第二螺桿102A之轉速分別為14.40rpm及5.87rpm,第一螺桿102之擠出溫度設定為210℃、220℃、220℃、225℃,第二螺桿102A之擠出溫度設定為240℃、255℃、260℃、265℃,藉以令聚丙烯物料及聚醯胺物料分別熔融形成一聚丙烯熔融體及一聚醯胺熔融體。
之後,藉由第一進料泵浦103及第二進料泵浦 103A,分別控制注入紡絲箱體20中第一流道之聚丙烯熔融體及第二流道之聚醯胺熔融體二者的重量比為70:30。
如圖2A至2C所示,流經第一流道之聚丙烯熔 融體係分流至分配板21之複數第一通道22,且流經第二流道之聚醯胺熔融體則分流至分配板21之複數第二通道22A。其中,該等第一通道22及該等第二通道22A係交錯並且環繞設置於圓形的分配板21。
接著,將前述經分流之聚丙烯熔融體及聚醯胺 熔融體先流經流道口231後,再流經口徑為0.25毫米、溫度265℃之分割型紡絲口232,並以2200公尺/分鐘之紡絲速率將前述經熱處理之聚丙烯熔融體及該經熱處理之聚醯胺熔融體共紡形成一分割型聚丙烯/聚醯胺複合長絲。於此,該分配板21上對向設置之兩第一通道22的間距L係小於該流道口231之內徑。
然後,令分割型聚丙烯/聚醯胺複合長絲於16° C至21℃下進行冷卻,以獲得該經冷卻之分割型聚丙烯/ 聚醯胺複合長絲。
然後,將前述經冷卻之分割型聚丙烯/聚醯胺複 合長絲依序纏繞於轉速設定為1000公尺/分鐘之第一輥輪31、轉速設定為1200公尺/分鐘且溫度設定為70℃之第二輥輪32、轉速設定為2200公尺/分鐘、定型溫度為140℃之第三輥輪33上,藉以延伸加工該分割型聚丙烯/聚醯胺複合長絲。於此,經由第一輥輪31及第二輥輪32之轉速差所產生的延伸倍率為1.20,經由第二輥輪32及第三輥輪33之轉速差所產生的延伸倍率為1.83。待其延伸加工後,以2230公尺/分鐘之捲取速率,將經第三輥輪定型之分割型聚丙烯/聚醯胺複合長絲收集於捲取軸40上。
之後,以壓力為0.6kg/cm2之空氣進行噴氣假 撚加工,以令該分割型聚丙烯/聚醯胺複合長絲形成一分割型聚丙烯/聚醯胺複合紗線;再將前述分割型聚丙烯/聚醯胺複合紗線以針織法織造形成一針織布後,待針織布經整理及熱定型處理後,使用具有砂紙之磨輥對針織之表面進行磨毛加工,藉以透過機械力的作用使針織布中的分割型聚丙烯/聚醯胺複合紗線被裂纖,即獲得該仿桃皮織物。
請參閱圖3所示,在未經磨毛加工前,該分割 型聚丙烯/聚醯胺複合長絲由相互連接之聚丙烯纖維及聚醯胺纖維所組成。請參閱圖4所示,在經過磨毛加工後,該聚丙烯纖維及聚醯胺纖維確實已經由機械力之作用而呈現相互剝離之狀態。
本實驗另以CNS13785 L3245-1996合成絲狀纖 維加工紗試驗法量測實施例1所製得之仿桃皮織物中分割 型複合紗線的總丹尼數為75D,單一聚丙烯纖維之細度為0.364D,聚醯胺纖維之細度為0.156D;此外,以CNS13785 L3245-1996合成絲狀纖維加工紗試驗法量測實施例1所製得之仿桃皮織物的伸度37.19%,分割數12根。物性符合織物織造需求。
《實施例2》仿麂皮織物
原料:3.聚丙烯物料:購自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型號為S2123;4.改質聚酯物料:
購自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型號為CO8540,該改質聚酯物料之玻璃轉移溫度為67.19℃、熔點為232.67℃,該改質聚酯物料之固有黏度為0.42。
於本實施例中,亦搭配使用如圖1所示之雙組份複合紡絲機1,將前述聚丙烯物料及改質聚酯物料分別由第一螺桿紡絲物料桶101及第二螺桿紡絲物料桶101A喂入第一螺桿擠壓機10之第一螺桿102及第二螺桿擠壓機10A之第二螺桿102A,該第一螺桿102及第二螺桿102A之轉速分別為12.85rpm及3.50rpm,第一螺桿102之擠出溫度設定為210℃、220℃、220℃、225℃,第二螺桿102A之擠出溫度設定為250℃、255℃、260℃、265℃,藉以令聚丙烯物料及改質聚酯物料分別熔融形成一聚丙烯熔融體及一改質聚酯熔融體。
之後,藉由第一進料泵浦103及第二進料泵浦103A,分別控制注入紡絲箱體20中第一流道之聚丙烯熔融 體及第二流道之改質聚酯熔融體二者的重量比為70:30。
如圖2A至2C所示,流經第一流道之聚丙烯熔 融體係分流至分配板21之複數第一通道22,且流經第二流道之聚醯胺熔融體則分流至分配板21之複數第二通道22A。其中,該等第一通道22及該等第二通道22A係交錯並且環繞設置於圓形的分配板21。
接著,將前述聚丙烯熔融體及改質聚酯熔融體 先流經流道口231後,再流經口徑為0.25毫米、溫度265°C之分割型紡絲口232,並以2200公尺/分鐘之紡絲速率將前述經熱處理之聚丙烯熔融體及該經熱處理之改質聚酯熔融體共紡形成一分割型聚丙烯/改質聚酯複合長絲。
然後,該分割型聚丙烯/改質聚酯複合長絲於 16℃至21℃下進行冷卻,以獲得該經冷卻之分割型聚丙烯/改質聚酯複合長絲。
然後,將前述經冷卻之分割型聚丙烯/改質聚酯 複合長絲依序纏繞於轉速設定為700公尺/分鐘之第一輥輪31、轉速設定為1300公尺/分鐘且溫度設定為70℃之第二輥輪32以及轉速設定為2200公尺/分鐘、定型溫度為140°C之第三輥輪33上,藉以延伸加工該分割型聚丙烯/改質聚酯複合長絲。於此,經由第一輥輪31及第二輥輪32之轉速差所產生的延伸倍率為1.86,經由第二輥輪32及第三輥輪33之轉速差所產生的延伸倍率為1.69。待其延伸加工後,以2220公尺/分鐘之捲取速率,將經定型之分割型聚丙烯/改質聚酯複合長絲收集於捲取軸40上。
之後,以壓力為0.6kg/cm2之空氣進行噴氣假 撚加工,以令該分割型聚丙烯/改質聚酯複合長絲形成一分割型聚丙烯/改質聚酯複合紗線;再將前述分割型聚丙烯/改質聚酯複合紗線以梭織法織造形成一高密度梭織布。
之後,將該高密度梭織布置於溫度95℃、濃度 為9g/L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持續30分鐘,以溶除改質聚酯,獲得經化學處理之聚丙烯梭織布;再使用具有1000號極細砂紙之磨輥對經化學處理之聚丙烯梭織布之表面進行磨毛加工,即可獲得該仿麂皮織物。
在未經化學處理及磨毛加工前,該高密度梭織 布之表面形貌係如圖5所示;待化學處理及磨毛加工後,該仿麂皮織物中的聚丙烯紗線被裂纖成又短又細的聚丙烯纖維,而呈現散亂分佈之型態,其仿麂皮織物之表面形貌係如圖6所示。
依高密度梭織布被NaOH溶除前、後之減少重 量與ESPET的使用量比較,可確認ESPET是否已被NAOH完全溶除。經實驗結果顯示,經NaOH溶除後之仿麂皮織物相較於未經NaOH溶除前之高密度梭織布的減少重量為3005克,本實施例所用之ESPET的使用量為3000克,由此可見,該ESPET已幾乎完全被NAOH溶除。
本實驗另以CNS13785 L3245-1996合成絲狀纖 維加工紗試驗法量測實施例2所製得之仿麂皮織物,其分割型複合紗線的總丹尼數為50D,單一聚丙烯纖維之細度為0.243D,改質聚酯纖維之細度為0.104D;此外,以CNS13785 L3245-1996合成絲狀纖維加工紗試驗法量測實施例2所製得之仿麂皮織物的伸度31.67%,分割數12根。 物性符合織物織造需求。
綜上所述,在合併採取(1)使用具有不同熔融 體相容性之聚丙烯物料及高分子物料作為原料、(2)利用分割型複合紡絲法共紡其等之熔融體及(3)適當裂纖處理等技術手段後,本發明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能在無需使用茂金屬觸媒或耗能之高壓水柱噴射的前提下,順利製得含有聚丙烯細纖維的人造皮革織物,使所製得之人造皮革織物具有如桃皮織物或麂皮織物之柔軟手感等特性。
據此,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人造皮革織物之製 法能確實簡化現有技術在量產仿桃皮織物或仿麂皮織物之製程複雜度,提供一種更適用於量產仿桃皮織物或仿麂皮織物等人造皮革織物的生產方法。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發明之例示,並非於任何方面限制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驗組。

Claims (12)

  1. 一種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包含:加熱一聚丙烯物料及一高分子物料,以分別熔融形成一聚丙烯熔融體及一高分子熔融體,其中該聚丙烯熔融體之熔體流動指數介於10克/10分鐘至40克/10分鐘之間,且該高分子物料之熔點係介於220℃至235℃,其中該高分子物料係為聚醯胺物料或改質聚酯物料,當該高分子物料係為聚醯胺物料時,該高分子熔融體係為聚醯胺熔融體,當該高分子物料係為改質聚酯物料時,該高分子熔融體係為改質聚酯熔融體;以分割型複合紡絲法共紡該聚丙烯熔融體及該高分子熔融體,以形成一分割型複合長絲;冷卻該分割型複合長絲,以獲得一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以及延伸及假撚加工該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以獲得一聚丙烯複合紗線;織造該聚丙烯複合紗線,以形成一聚丙烯織物;以及對該聚丙烯織物之表面進行裂纖處理,以獲得該人造皮革織物,其中該人造皮革織物中包含複數聚丙烯纖維,該等聚丙烯纖維之細度介於0.1丹尼至0.3丹尼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係包括加熱該聚丙烯物料至210℃至230℃之間以熔融形成該聚丙烯熔融體,並且加熱該高分子物料至240℃至270℃之間以熔融形成該高分子熔融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中以分 割型複合紡絲法共紡該聚丙烯熔融體及該高分子熔融體,以形成該分割型複合長絲之步驟包括:將該聚丙烯熔融體及該高分子熔融體流經一分割型出紡口,該分割型出紡口之口徑介於0.15毫米至0.40毫米之間;以及以2000至2500公尺/分鐘之紡絲速率共紡該聚丙烯熔融體及該高分子熔融體,以形成該分割型複合長絲。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係包括以1.2至4.0之延伸倍率延伸加工該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之後,再假撚加工該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以獲得該聚丙烯複合紗線。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中該聚丙烯物料及該高分子物料之重量比係介於60:40至80:20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係包括於15℃至25℃下冷卻該分割型複合長絲,以獲得該經冷卻之分割型複合長絲。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中該聚醯胺熔融體之相對黏度係介於2.4至2.7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係包括以針織法或梭織法織造該聚丙烯複合紗線,以形成該聚丙烯織物。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中對該聚丙烯織物之表面進行裂纖處理,以獲得該人造皮革織物之步驟係包括: 使用砂紙對該聚丙烯織物之表面進行磨毛加工,以獲得該人造皮革織物。
  1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中該改質聚酯熔融體之固有黏度係介於0.5dL/g至0.7dL/g之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係包括以梭織法織造該聚丙烯複合紗線,以形成該聚丙烯織物。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其中對該聚丙烯織物之表面進行裂纖處理,以獲得該人造皮革織物之步驟係包括:將聚丙烯織物置於一鹼性溶液中,以獲得一經化學處理之聚丙烯織物;以及使用砂紙對該經化學處理之聚丙烯織物之表面進行磨毛加工,以獲得該人造皮革織物。
TW103122245A 2014-06-27 2014-06-27 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 TWI572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2245A TWI572754B (zh) 2014-06-27 2014-06-27 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2245A TWI572754B (zh) 2014-06-27 2014-06-27 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658A TW201600658A (zh) 2016-01-01
TWI572754B true TWI572754B (zh) 2017-03-01

Family

ID=55641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2245A TWI572754B (zh) 2014-06-27 2014-06-27 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275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8536A1 (fr) * 2006-09-25 2008-04-03 Mitsui Chemicals, Inc. Longue fibre composite du type fendu, tissu non tissé fait de longues fibres composites du type fendu, et tissu non tissé à fibres fendues
WO2011122657A1 (ja) * 2010-03-30 2011-10-06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分割型複合繊維とこれを用いた繊維集合物及び電池セパレータ、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TW201245519A (en) * 2011-03-24 2012-11-16 Total Petrochemicals Res Feluy Fine polypropylene fibers and a method for their produc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8536A1 (fr) * 2006-09-25 2008-04-03 Mitsui Chemicals, Inc. Longue fibre composite du type fendu, tissu non tissé fait de longues fibres composites du type fendu, et tissu non tissé à fibres fendues
WO2011122657A1 (ja) * 2010-03-30 2011-10-06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分割型複合繊維とこれを用いた繊維集合物及び電池セパレータ、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TW201245519A (en) * 2011-03-24 2012-11-16 Total Petrochemicals Res Feluy Fine polypropylene fibers and a method for their produ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658A (zh) 2016-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552567A (ja) ポリアミド海島繊維、その作製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02517660A (zh) 涤纶超棉柔绒纤维的制造方法
WO2011122272A1 (ja) 吸湿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85218A (zh) 一种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7794774A (zh) 一种高耐磨人工皮革及其制备方法
JP6403794B2 (ja) リヨセル繊維
CN109234820A (zh) 一种聚乳酸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5862149A (zh) 一种超细复合加弹丝及其加工工艺
JP4223524B2 (ja) ラケット用ストリ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98726A (zh) 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3571A (zh) 生物质尼龙56纤维/pet纤维的fdy/poy异收缩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
TWI572754B (zh) 人造皮革織物之製法
KR102200706B1 (ko) 재생 폴리에스테르를 이용한 해도형 복합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422190B (zh) 一种分割型复合纤维及其制得的超细纤维织物
JP5860798B2 (ja) フェノキシ樹脂製糸の製造方法
JPWO2021073009A5 (zh)
Kawahara et al. Alkaline hydrolysis kinetics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bers
TWI625435B (zh) Method for producing island-type colored composite filament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colored artificial leather fabric
KR102144201B1 (ko) 폴리프로필렌 필라멘트 탄성사와 그를 이용한 섬유원단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H05156509A (ja) 糸条の浴中処理方法
JPS63526B2 (zh)
US20220341066A1 (en) Polyethylene yar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kin cooling fabric comprising the same
JPH05148719A (ja) 剥離分割型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359167A (ja) ピーチスキン調織物の製造方法
CN115997053A (zh) 短纤维纱、其制造方法及含有该短纤维纱的布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